📖 ZKIZ Archives


寫好研究報告的6大要點 丹華

http://xueqiu.com/3630871406/22150947
寫研究報告,是分析師的本職工作。證券研究報告的本質,裝逼的定義是將信息組織成有序、有意義的書面形式。作為行業的小兵,根據自己的經驗教訓,總結了寫好研究報告的6個要點,供大家拍磚,以期拋磚引玉,擁抱一切意見。
個人聯繫方式:zdanhua@gmail.com


1從一個好點子開始

寫 報告跟做產品類似,都需要認真研究客戶當前對研究的需求特性,產業/公司發展特點,自身儲備三個方面靜心設計產品。尤其是深度報告,一定要從一個好的構思 開始。可以是獨佔的數據,可以是從未被業內使用的框架,也可以是獨特的視角或者與眾不同的結論。總之,在廣泛吸收和發酵的前期準備中,一個好點子的迸發, 足夠點燃寫作的激情,併力求做到完美、有價值。

2 客觀專業

對分析師來說,這是最基 礎的要求。可惜,當前的證券分析界多數都不太合格。為了自己或自己所在機構的利益,多少賣方在上漲的時候死命鼓吹,對公司/行業的致命弱點和投資風險隻字 不提,最終給輕信的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對那些昧著良心,背地與大資金合謀,針對一些根本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垃圾股、題材股發佈基於幻覺和故事的吹捧報告, 就更別提了,已經喪失了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良知。所謂客觀,就是不要主觀,要辯證、全面、理性。沒有完美的公司,不同時點優點會變成缺點,優勢會變成劣勢。 比如高槓桿在週期好的時候放大增速,而在衰退中加速下滑。製造業的垂直整合,招商銀行的活期存款佔比高,消費品類的渠道擴張導致的壓貨,等等。當前的競爭 優勢和高增長驅動力,很可能也是未來走下坡路的催化劑。然而多數分析師為了說服客戶(賣方)/投資經理(買方),不得不放大優勢和成長性,弱化對風險和劣 勢的分析。針對行業特點,我們提出三個小建議:

一,  邏輯論證和推演紮實。要經得起證券界和實業界的推敲檢驗,跟公司/行業實際發展吻合,要有說服力,要有可靠的數據事實支撐。

二, 認 真對待風險提示。除了正文外,風險提示也是非常考究研究員功底的地方,要寫的有說服力不那麼容易。建議最好不要點到為止,而要加以認真細緻的分析,比如哪 些是外部引起的風險(建議跟蹤哪些變量),哪些是商業模式內生的經營風險(一定範圍內可忽略)等等,以幫助讀者建立關於風險的地圖。認真對待風險提示的一 個有利的副產品是,避免研判失誤的風險。分析師無法穿越未來,充分而可信地揭示風險既是專業素質的體現,也能為將來留下辯解的餘地。

三, 關 注big picture。客戶/投資經理每天看那麼多報告,他們多數對具體的行業/公司瞭解不是那麼細緻,太多細節也記不住。因此在報告頭或尾部將大的 產業環境、競爭結構、公司位置和市場看法等做一鳥瞰,這樣讀者易形成整體印象。就算當時沒有說服,也為未來改變觀點埋下伏筆。

3 差異化

這 點不多說,賣方同行一定非常有感觸。關注那些未被滿足的信息需求,關注那些同行做的不是特別出色而正好自己有優勢的領域,關注全新的領域奪取話語權(這點 有時候是拼速度,比如國金電子組的大數據,就是個出色的例子)。別人大邏輯做的優秀,我可以搞草根調研。別人搞的定上市公司,細節信息豐富,我可以拼大局 觀,拼產業週期。別人國內局勢分析的透徹,我可以找國外的同類型公司或者領先公司來分析。或者在大家都迷茫、沒有方向感的時候,研究報告必須指出方向、斬 釘截鐵;大家都悲觀的時候,要注意跟蹤數據中的樂觀跡象及時提醒;大家都狂熱的時候,記得分析產業大周期或對高估值、可持續性的擔憂。原因有三,一,資本 市場羊群效應明顯,意見和預期一致的時候就是拐點的時候,只有少數人取勝。第二,只有與眾不同,只有差異化,才能被人記住,才能在觀點的海洋中勝出。最 後,始終對事物的對立面保持開放和謹慎,不容易犯錯,防範風險。研究是個無底洞,不用擔心無地可耕。

4 形式即內容

人 的認識都是先感性再理性的,感性和情緒是認識過程的背景,無法消除。這體現在研究報告上,就是必須重視形式,極端重視形式,重視體驗。蘋果的成功就是毋庸 置疑的實例,諾基亞抗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站在提高客戶閱讀體驗的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報告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這些方面:

l  字體、用詞與色彩:字體不超過兩種,除圖表外基礎色調也超過三種。用詞儘量準確、簡潔,可有可無的口語化銜接詞一律精簡,牢記—少即是多。

l  圖表:用紅/藍高亮、排序或加粗來引導讀者注意。

l  版式:以心理衝擊和留下印象為中心,並能傳遞觀點。標題要不落俗套,吸引眼球且點題。

l  投資邏輯的形象化展示:如果主邏輯因素過多,相互作用複雜,可嘗試畫圖展示。記住,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

l  行文風格

l  讀者認知過程。研究報告是最能體現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因此必須尊重人的認識過程和規律。包括但不限於:人們都喜新厭舊,喜歡被認同,喜歡秩序而非混亂,喜歡態度明確,喜歡簡潔清晰有力的結論而非拖沓軟弱和模棱兩可。行文宜尊重從模糊到清晰到高潮的過程。

l  邏輯結構。常用的範式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給出建議,樹立反派-批駁-總結,歷史-現狀-未來,行業-公司-結論,等等,可以自己提煉總結,自由發揮。

    當 然,上述這些形式部分,要做到極致需要傾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關鍵的一條是,要像大導演炮製商業大片一樣關注體驗,關注視覺和心理效果。具體的,可以看看 版式設計、色彩心理學、設計原理和iPhone設計規範等書籍,會有非常具體的指導原則,也會有很多啟發。從設計的角度講,國內賣方的報告體例,多數都有 值得改進的地方。

5 超預期

     如同股票的上漲需要超預期的基本面做催化劑一 樣,一份報告要想獲得讀者的芳心,也需要做到超出預期。超預期的第一步是,調查當前業界同行的認知水平。客戶對該股/該行業的認識和觀點,有無重大偏見, 相關的持倉水平,當前的心理狀態,有哪些研究需求和認知盲點,等等。對客戶狀態的瞭解越全面,越深刻,就越能知道寫什麼怎麼寫重點在哪,這樣才能既滿足市 場需要,同時又體現自身優勢。第二,不要略超預期,要遠超預期。你的認識水平如果只比客戶高一點點,客戶也不會有多深印象。因為他會想:我稍作努力也能達 到這個水準。但如果你超越客戶2-3步,認識水平高出市場平均2個層次,客戶就會感到認知上的差距和衝擊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並留下好印象。這才是真正的 超預期。如同上市公司,業績增速預期是20%,25%只是略超預期,而30%甚至35%就是遠超預期。其理一也。

6 激情

     證 券研究是個極其苦逼的行業,工作量無窮大,被無恥的上市公司欺騙,被領導步步緊逼,被客戶鄙視挑釁甚至毒打(哈哈),被股價漲跌折騰,被每日的新聞公告各 種利好利空折騰,被頻繁的出差折騰,痛苦的信息收集和發酵過程,痛苦的不斷蛻變過程,被自己內心的各種魔鬼折騰,在熊市裡還被各種親朋好友、普通股民鄙視 到死。活著不容易,能發出點聲音更不容易,發出有價值的聲音,簡直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尤其在這個混亂浮躁的時代。我們需要追求卓越的強烈的工作激情,來驅 動自己前進,來追求靈光一現的洞察力。沒有人喜歡平淡無奇的演講,也 沒有人喜歡僵化死板的八股文。讀者都希望被觀點和邏輯鎖影響,被作者對研究工作和所 在行業的激情、熱愛所感染。時光流逝行業變遷,邏輯和觀點都湮滅了,但當初那個充滿激情的分析師形象,一定還留在客戶的心中。研究需要激情,研究需要玩 命。
(全文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22

四大要角纏戰 台灣能當什麼咖?


2013-03-25  TCW
 
 

 

三月十五日,三星電子股東會後,破天荒出現三位執行長,新增的兩位共同執行長,一位來自當紅的智慧型手機部門,另一位則是主管電視事業、曾任顯示事業研究部門主管的尹富根。

三星打破過去將執行長定於一尊的慣例,讓半導體、手機、電視事業三大主管聯手共管,這出乎外界意料之舉,宣告了把電視事業視為主要發展項目的決心。

事實上,早在這樁人事案的前三個月,三星集團的未來接班人、現任副會長李在鎔,於去年十二月中旬專程到位於日本大阪的夏普總公司,拜訪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及會長片山幹雄,商談入股夏普案。

商談結果,就是三星只花了約一○三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元)、入股夏普區區三%股權,就幾乎毀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奮鬥了一年的鴻夏戀棋局。這一連串動作,幾乎都衝著公開宣稱要在面板產業打敗三星的郭台銘而來。

就在三星人事案出爐的同時,高通(Qualcomm)入股夏普案竟也宣告延宕。原本預計投資九九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億元)取得夏普二.六四%股權的高通,繼去年底注資一半後,原定另一半資金於今年三月底到位,卻因夏普未能達成原始協議條件,而確定延期。這樁入股案的最後完成期限將在今年六月底到期,此變局更讓鴻夏戀後續發展益發撲朔迷離。

為了力挽狂瀾,郭台銘已暫停與夏普經營階層協商,轉而親征日本,尋求對夏普最有實質影響力的銀行團支持,包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日本生命保險等夏普股東兼最大債權人。

夏普為何拉三星入股?擺明很多人追,不被鴻海吃死死

一位參與鴻海投資夏普決策過程的人士透露,鴻夏初戀時,郭台銘曾考慮與銀行團建立交情,卻被夏普技術性作梗。這次三星在鴻夏戀中殺出,迫使郭台銘祭出撒手騐,利用日本商社的反韓情節,找銀行團當靠山,已在一定程度威嚇夏普高層。

其實,當鴻海戀上夏普,就注定了這是場不平順的戀情。參與鴻夏戀人士回憶,當年老郭與夏普談判時,為了壯大聲勢,總是把蘋果抬出來當成靠山、對夏普施壓。夏普會長片山幹雄則以數次直飛美國面見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來暗示自己也能「上達天聽」。

只是,蘋果、鴻海都沒想到,夏普竟轉而拿三星當籌碼。

「說白了,一家快倒的公司,不拿三星的錢,蘋果不會理你。」大和證券亞洲高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分析,當初鴻海與夏普談入股,「沒別人追」的夏普相對處於弱勢;如今夏普股東名單新納入高通、三星,擺明「很多人追」,就不怕被鴻海「吃得死死的」。

戀情演變至今,三星介入,破壞鴻夏戀,郭台銘仍不願放棄,因為他奔走這棋局背後,為的不僅是蘋果的未來布局,更是台灣供應鏈的生存機會。

目前蘋果與三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廝殺慘烈,占據最佳戰略地位的卻是三星。三星既有國際品牌,又有製造組裝實力,更掌握了零組件供應,攬盡三大優勢。相較下,蘋果雖貴為全球品牌龍頭之一,卻無製造產能,就連處理器、面板等關鍵零組件都得向三星採購。

鴻海為何急挽回夏普?搶當蘋果總護法,才能穩住供應鏈

「所以說,當蘋果想找人取代三星,以鴻海為首的台灣供應鏈,就是最重要的夥伴!」曾被選為台灣區最佳分析師之一的睿騰管理顧問總經理王安亞說。

郭台銘積極爭取當蘋果身邊的「總護法」,看準蘋果想擺脫對三星的依賴,需要有大型面板廠奧援。除了加速擴張鴻海集團版圖,郭台銘穿梭台日與夏普談婚事,也是為了確保蘋果能與三星正式「離婚」,讓蘋果不再依賴三星的面板。

對夏普而言,投向昔日勁敵三星的懷抱,也有不得不然的壓力。DisplaySearch韓國研究總監Yoonsung Chung分析,放眼全球,只有三星的面板下單量可與蘋果匹敵,若蘋果營運衰退,夏普勢必要拿下三星訂單,接受三星入股是合理的布局。

三星眼見鴻海聯手夏普把六十吋大電視賣得嚇嚇叫,趕忙回防過去忽視的六十吋電視市場,出資夏普,就是希望卡位最有成本優勢的夏普十代面板廠,以站穩電視一哥地位。

三星看上夏普的什麼?卡住蘋果iTV,垂涎電視市場

三星這一出招,又回頭波及蘋果將推出的iTV智慧電視。蘋果遲遲不推出iTV的原因之一,是擔憂切入競爭激烈的電視市場,將拖累公司引以為傲的高毛利。原以為郭台銘為蘋果固守夏普十代線產能,可解決毛利疑慮,如今卻橫生變數。

同時,外界盛傳,三星入股夏普也是為了取得夏普所掌握的新世代IGZO(金屬氧化物)面板技術,而這正是傳說中iTV將採用的技術。iTV何時能推出,現在已經沒有分析師敢掛保證。

夏普、鴻海合作案發展至今,等於是蘋果、三星大戰下的棋子,鴻夏戀的撲朔迷離,正是蘋果與三星雙方既競爭又合作的寫照。這樁撲朔迷離的四角戀,不只關係著三星、蘋果誰能勝出,關係著鴻海集團的布局,更關係著台灣產業供應鏈的未來。

「台灣沒有後路,一定要盡全力幫蘋果打贏對三星的戰役。」王安亞說,三星與蘋果是全球兩大採購商,若兩家訂單都沒吃到,市場就少了大半。然而,比起夏普能左擁右抱,台灣並沒有擁抱韓商的條件。

在全球主要消費性電子品牌商中,三星不但外包製造比率低,自有零組件比率高,合作廠商吃到的訂單有限,加上三星以掌握關鍵技術為理念,也讓吃三星訂單的台灣業者總是充滿危機感,擔心技術被偷,「所以,一定得向蘋果靠攏!」

陳慧明也認為,台灣一定要跟美國走。他分析台灣業者與歐美品牌商已有二、三十年以上合作經驗,只要台灣產業鏈技術加快腳步追上三星,蘋果勝算就能大增。畢竟比起三星,蘋果在主要市場美國,仍具有強大地主優勢。

據今年初蘋果公布的二百多家全球供應鏈名單,其中四十多家台廠,合計占台股總市值超過十分之一,若再加上準供應商台積電也占總市值達一成,以台股上市櫃公司市值約二十四兆元換算,蘋果、三星未來怎麼發展,至少牽動五兆元以上台股市值!

因此鴻夏戀這一仗,不僅郭台銘,台灣供應鏈也有著輸不得的壓力。「問題是,幫忙打架時,台灣角色到底是站在邊緣的小兵,還是跟在老大身邊領軍出手的主要戰將?」陳慧明說,這才是台灣供應鏈未來能否繼續茁壯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3

聯想之星投資副總裁況奕:VC投資最關注的幾大要素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227.html

現在很多人都說,找投資跟談對象很像,這個話其實挺對,希望通過今天的一些分享給大家一些怎麼樣一個投資人的經驗,讓大家瞭解投資人,同時也希望大家在這個中間去學到找到另一半的經驗。

其實每一次站在台上都是被很多人看著,其實心裡是一個特別忐忑的過程,因為投資人和創業者表面上看投資人往往都是作為評委,審視的一方,但是在這個行業做早期待久了,覺得投資人可能真的是和創業者一樣,剛剛認識的算是貧賤夫妻,希望未來走一輩子,而這個過程融資本身其實也跟談戀愛,到最後能夠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結婚蠻相像的。

我今天想講兩點,一個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做融資,這一塊其實主要是想跟大家講一點,我們這幫投資人怎麼看問題和思考問題,就是瞭解你的另一半,未來你們可能會合作的這幫人他們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東西。第二塊就是一些融資中的技術要點。

投資機構的基本特徵

其實風險投資都是做早期企業的,風險投資只佔很小的一些股份,大家也都知道。決策,是建立在專業投資的基礎上,這個提一點,如果跟大家接觸的是一些個人的投資者或者是你們的親戚朋友、父母、兄長這些投資人,其實他們更多的是一種更為快捷、便捷的決策流程,大家在媒體上聽到過關於誰做了一個什麼,然後第二天誰拿了多少錢,這種更多跟媒體的宣傳噱頭有關係,專業性的投資機構都會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程序化的過程。

還有一點經常會談某個投資人進來之後,給企業帶來了多大的價值,這個應該說有,但是應該說投資人更多的是參謀和輔助的決策,我們更多的是以一種增值服務,比如說在一些專業的領域,比如說財務、人力資源提供一些支持,這個裡面去做,真正在場的還是創業企業的團隊。

最後一點,風險投資主要通過上市和轉讓投資回報,我想就是下面一句話「這幫風險投資到底在想是什麼,或者說各位未來跟投資機構談的時候,坐在對面的這位投資經理或者是合夥人他們腦子裡在轉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我在投資之後這個企業到底價值能夠有多大的增長,相對於我們的估值。這個挺現實的一些問題,我們都會談一些很漂亮的話,核心就是這些。

投資機構都具有資本性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聯想之星培訓是公益,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請大家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需要一些不帶任何條件的資金,比如說政府的資助或者是家人的資助,最好還是找這個,不要找機構投資人,他本身對於所投資公司的價值的成長期望應該是非常高的,這個跟你們具體接觸的投資人,都背著這個抱負,如果他投入了這個企業,如果發生一些很糟糕的事情,對他個人的聲望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應該會有非常大的壓力。

投資人真的很忙

這是比較典型的從投資機構獲得資金的流程,我想各位未來如果是希望拿到投資的話,一般會經歷這麼樣的一個過程,從最左邊的開始去準備一些PPT和推薦材料,然後去跟投資經理一級的投資人談,最後上到合夥人這個級別。整個流程非常長,過程本身我先給大家開看一組真實數據,聯想之星過去12個月看到的項目,收到的商業計劃書1500份是有的,真正去和團隊坐咖啡廳廳面談的至少是300以上,真正進入我們的初篩流程了超過100個,通過初篩的20個左右。最後通過決策的項目就是10個,投資人很忙,一定要注意珍惜投資人的時間。

一方面我們看的項目確實很多,所以不能在短期內打動投資人,獲得繼續往下走的機會就比較少,另外一點也是想跟大家在分享,從他開始接觸到實際跟他簽訂整個的投資合同,花了大概的6個月時間,因為中間的交易結構我們經歷了一個比較艱苦的談判過程,還有整個對於投項目的統計,最快的項目我們從接觸到決策一個半月,平均時間大概是三個月左右,想說真正?其實創業者自己的時間也是非常寶貴的,這個項目在整個過程中,我相信所有的項目做融資都有類似的問題,就是投資人會和創業團隊在一起,這個過程當中創業團隊很難有專注自身的業務,整個融資過程效率提高,其實不僅僅是為了便於投資人更好的看重,更多的是節約創業者自己的時間,因為兩邊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

融資是等價交換的過程

創業公司的融資其實是有高昂的成本,你們需要去接觸投資人應該不難,不會花太多的時間,而真正的花時間的是大家開始和投資機構認真接觸,這個時間對於創業者來說是非常耗候的,創業公司最寶貴的時間就是公司核心團隊最有能力的人,他們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創業者和投資公司的員工,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扯皮事情,比如鼎暉和俏江南,像是恩怨江湖。

創業者和投資機構應該說真的是彼此需要的。雙方都有一些不可替代的東西,所以這個是大家合作的最根本的基礎、利益,做商業最終追求的,除了一些精神上的東西,利益一定是一個重要的,很難說帶著精神訴求去做一件事情,利益應該說有共同點,創業者肯定也是希望投資機構資金進來之後,公司能有很快的發展,但是必須承認價值方面雙方存在差異,我希望我們公司估值1億,未來還有諸多的好處,你告訴我說估值只是1000萬,我恨不得直接拿板磚拍你,或者機構也會遇到商業人跟我講,我公司值3億,說你開價1億還砍一砍,開價3億我砍都沒法砍。

互信非常重要,在座有沒有遇到一些男女朋友背叛自己或者是一些什麼事,有一次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一旦有一次嚴重的事情,合作就沒有任何的基礎,最後一點, 結完婚之後會互相的容忍,很不幸的是你們還是得忍5—8年,做一個初創企業的話,最後到成功一般是8—10年,都會隨時的看這家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所以真的是建議各位在選擇投資機構或者是融資事情的時候需要注意的。

這個事兒有人說緣分天注定,融資這件事情,其實大家也有一點從容淡定,今天的事今天定。一個創業者說我今天要去融資的時候,他能拿到多少錢,估值多少幾乎就是均等的事情,在創業人的經歷,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公司的業務,比如說是在3、5個月內可以說可以預期的12個月內業務能有多大的變化,也就是這樣了。而且最重要的資本市場現在是什麼狀況,像前幾年一樣火熱還是怎樣,基本上就確定了這個公司未來是這樣的估值,能拿到或者拿不到錢,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態,這種事情不是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去撬動市場,可以去改變的。

投資人最關注的東西

下面講融資中的技術要點,很久以前我工作很忙的時候被家裡父母逼著相過親,開始都是儘量找高檔的餐館,後來很發現如果很不幸的是對象不想跟她說太多話,但是無論如何要把這頓飯吃完,一開始我是吃火鍋,覺得比較長久,多聊一會兒,後來改成中餐,再後來就改成簡餐,實在忍不住我就每次就找個地方喝喝茶,融資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一樣,我覺得在所有的技巧或者是數的層面,最重要的是什麼?創業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用最低的時間成本高效把自己的價值核心點跟投資人有一個充分的互動,也對於這個投資人有一個很相信的瞭解,大家的時間真的很寶貴。

我在相親的時候也碰到過很多的問題,比如你們家小區、車位多少錢一平米,這樣很經典的問題,而男士是女士的長相、身材,這沒有什麼不對的。因為跟結婚一樣,投資與被投資都是把自己最寶貴的部分東西拿出來去換對方一部分最寶貴的東西,所以雙方這種很詳細的互相考察,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我相信很難有一個女士在結婚前不會去瞭解一下先生的收入狀況。最重要的投資機構關心的就是這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空間,只是他們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去把這些問題問出來,而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建議各位一定仔細想一想,說它真正考察或者在意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很多以前做互聯網的,如果這個事兒你去做你會怎麼樣,把自己放到被投企業的位置,你給我幾百萬我怎麼去跟騰訊玩,你要給我30億我跟他玩玩看。在這種時候投資人想看的,真的不是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什麼,更多的是可能創業者在面臨這麼一些有挑戰的問題或者一些比較尷尬的狀況的時候想什麼,所以我想寫一個,回答問題要有效的回答問題,如果女士問你們的小區車位多少一平米,她想瞭解的不是說那個車位多少錢她想去租,而是想問你這個先生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合適就合適,不合適咱們就找下家。

我一定是跳出去看創業團隊,因為過去幹過什麼直接影響未來能幹什麼,這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人一開始對於團隊的評價,如果你是賣麵粉的,你去賣油還可以,如果你去買石灰,雖然兩個東西長得一樣,但是市場完全不一樣,肯定會對於團隊能不能在新的環境中間能不能適應會有一個疑問。

最後講一個小技巧,這一點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是一個提醒,什麼樣的態度容易讓人有一個好的印象,當我基本面已經很確定的時候,怎麼去跟人交流,更容易把握,成功概率大一點。

一個就是很坦誠的一個態度,因為很多東西其實你要藏是藏不住的,投資人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你們家祖宗三代查一遍,所以如果有什麼問題,沒有必要先藏著,要相信投資人總會給你挖出來。

對事物客觀量化準確的描述,未來前景怎麼樣不確定,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加分,比如說在描述場景的時候,這是一個什麼應用,比如我下游是汽車,是一個千億的市場,這個投資人是知道的,但是千億裡面有多少是歸你,這個要清楚。還要算個項目裡面,在汽車這個市場裡面會怎麼怎麼樣,我們見過一些比較成熟的或者是其實已經融過資的,他會直接告訴你,目標市場有哪幾個,各自是怎樣,怎麼算出來的,創業者把很多的做了之後,就會留下一些好感,好比覺得你是第一次吃飯,拉一個椅子,很客氣的問他,這些禮貌總是沒有錯的。

還有一些就是容易被一刀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誠心,或者是有意識的誤導。一個投資機構真正跟個人接觸的都是像我這樣的投資經理或者是VP或者是董事,他們說我想投資項目的時候,其實他們是把自己的職業的聲望這一塊是放在了局中的,如果一個投資人項目連續出現一些什麼問題,他未來職業發展就會很艱難,這個過程中如果是因為創業者本身欺騙了投資人,最後一定是很麻煩的,這個我就不用婚姻和愛情之間的關係來舉例。剩下的兩點就是過於自信和過于謙虛。大家如果知道一些經濟學理論,就會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需求和供給的決定,如果是在一個女比例是20:1的理工科學校,很不幸我當年畢業的交大一樣,一定女士會在這個學校受歡迎很多,如果是在一個藝術學校或者護士類的院校,男士一定卻受歡迎多。

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博弈

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會有一些針對細微價格條款的博弈都很正常,只是先大家把這個事情本身的判斷要到一個相對都容易接受的地步。關於公司到底是未來能長成一個多大的公司,切忌一開始把這個事講得特別確定,讓投資人對這些難點、痛點瞭解比較透,會覺得這個哥們不錯,對這個行業熟悉,有好印象,也不要太過于謙虛。

問一些建議是可以的,但是在各位最擅長的,比如我是技術,把這個技術談得非常細談得非常透,技術方面我就是專家,有些項目就是他做這個行業,就說這個行業我不懂,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沒有問題,開一個單子,所有行業協會的會長都在裡面,我們一看真不錯,頓時對這個打分就高了很多,因為信任這種東西,或者對這個人的好感,最後投資也好都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增加自己在對方心目中價值的機會,但是也千萬不要去犯被秒殺的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40

今日資本徐新:電商做大要靠五件事,京東牛在有殺手的直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6/150084.html

黑馬說:“風投女王”徐新見證了京東快速成長為巨頭的過程,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京東的經歷對其他創業公司又有什麽樣的啟發?6月24日,在由京東集團和中信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創京東》首發儀式”上,今日資本創始人兼總裁徐新講解了投資京東的背景和邏輯,以及她給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口述 | 今日資本創始人兼總裁  徐新
整理 | i黑馬  婁月



\爭做細分市場的No.1

品類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國中產階級迅速形成,收入方式的改變,帶來了許多的品類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京東之所以牛,就牛在它有殺手的直覺,即創始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老劉(劉強東)最牛的就是他在戰略的選擇上做對了兩件事:第一,迅速擴展品類,擴品類老劉是第一個做的;還有是京東是第一個建倉儲配送物流的,這也是老劉先看到了。當時很多人都說,我們不做重資產的事情,但是老劉做了,很簡單,就是基於消費者的需求,75%客戶投訴來自於物流,所以老劉決定堅持做倉儲物流,這要燒很多錢的,但這兩件事情決定了京東的江湖地位。一開始我就不覺得京東只是中國的亞馬遜,而是亞馬遜+UPS,UPS是中國沒有的。

我們一直研究行業的第一。把歷史拉長,上世紀就有人跟蹤了美國25個品類的NO.1,看看60年之後它們還在嗎?還活的好嗎?數據證明,25個NO.1中,有21個還是第一,剩下的四個是第二。一旦做到了品類第一,你的好日子就會很長了,門檻很高,護城河很深。但是先做比什麽都重要。京東就是先做了倉儲物流、擴品類。

還比如,我們當年還投了丁磊,當時五塊錢一股第一輪,上市後經過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沒有關系,因為丁磊做了別人沒有想到的,他做了網絡遊戲。2000年互聯網泡沫是最嚴重的時候,人們的恐懼心理占了上風,我們曾經開了五個小時董事會,大家都說要把公司賣掉,我不同意,我說,我們都在地獄了,在地獄的好處是不可能更壞,是正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那時候為什麽堅持?就是因為丁磊有殺手的知覺,他也是能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把做遊戲堅持下來了。我們是五塊錢一股時進去,30塊錢了也沒有賣,然後泡沫來了,一直掉到8毛錢,垃圾股了很長時間,但是因為丁磊先做了遊戲,後來2003年遊戲出來了,他被福布斯評為世界首富。他們都是跟別人不一樣的,做的是與眾不同的東西,有人說什麽是與眾不同?其實微創新也很好,喬布斯做手機的時候,諾基亞已經很大,喬布斯盯著自己的手發呆想著想著就想出了手寫輸入。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舍命狂奔。我見老劉的時候是2006年的10月份,從10點談到淩晨兩點。他有兩件事情打動了我,一是這個人很誠信,二是一分錢廣告不打,每個月銷售收入比上個月增長10%。這說明品類機會來了,不是人做出來了,是機會來了,這個時候你要舍命狂奔。老劉當時要兩百萬,我給他一千萬,這是我們做得最正確的一個決策。有了錢他膽子就大,步伐就快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舍命狂奔,跑得很快。那跑到什麽時候才安全?以前我們一直覺得有了30%到40%的市場占有率,比第二名大兩倍就可以了。但後來發現,對於互聯網來說,這個數字是不對的。互聯網殺傷力是非常強的,互聯網進入的門檻是很低的,做大的門檻是很高的,必須做大,護城河才夠深。所以你要迅速壯大,特別是平臺類的企業,你的市場占有率要做到60%-70%。這時“七二一”的法則非常適用。就像貝索斯說的,互聯網沒有中型企業,要麽做大、要麽退出,這是非常殘酷的行業。

在中國有一點很奇怪,剛才我們聊天說,是個人都是投資人,是個人都在創業,但是我覺得與矽谷最大的問題區別是,矽谷的投資人只要投不到第一名,就不投了。而中國不一樣,只要有一個好的idea,很多人就一擁而上,從第一名到20名都能拿到錢。雖然後面的人不能打敗你,但他們老是能分散市場,把戰線拉得比較長。團購是最好的例子,當年是千團大戰,最後剩下兩家,美團和大眾點評。電商拿了很多錢,最後活下來的有幾家?真正比較牛的京東、阿里、唯品會還算可以,其他品牌類做得都很難的。所以,一定要舍命狂奔,如果你沒有到那個地步,做到60%-70%的市場占有率你都不安全,因為存量很小,增量很大。當時我們投土豆,把所有行業全看完了,我覺得王微很牛,用戶體驗也好,但沒想到來了個執行力超強的古永鏘。是踩油門還是踩剎車?當時我們猶豫了下,他就踩油門上去了,土豆變成第二名了,跟第一名合並了,然後又來了個愛奇藝。

所以當你創業的時候,有一個法則叫“一招鮮吃遍天”,你不用去管別的,你只做到細分領域最好就行了。京東什麽最牛?送貨快。什麽事情做好?3C。像唯品會就是名品打折,把這個事情做到極致。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關於電商的定位,我們一直在看各種各樣的生意模式,在品類上其實電商跟線下賣是一樣的,所有消費者買東西都是先選品類再選品牌。買生鮮到大潤發、永輝、沃爾瑪,買家電3C過去到國美,現在變成京東,買家居到宜家。關於生意的本質,其實貝索斯在1997年的年報里講的很清楚,零售的實質無非就是產品極大豐富、價格實惠、消費體驗好。

作為創業公司怎麽切入電商市場?我們看過平臺,平臺是個大平臺概念,要燒好多錢,需要海量用戶,平臺可以百花齊放。我們投的三只松鼠,今年可能會做到25億,這就是品牌,這個品牌可以產生好多個品牌成長起來,競爭沒有那麽強,你只要把自己供應量、品牌、用戶做好就行了。

再一個問題,做自營還是做商城?我們覺得自營跟商城相比,標準化的東西做自營比較好,做長尾的東西要做商城。

是做特賣還是常態的銷售?特賣是有殺傷力的利器,調動用戶對商品的饑餓感,但特賣的問題是,它是限時限量的,你問別人為什麽沒買呢?他說沒有我想要的東西。商城則好像是一個靶子,又大又圓,每一次用戶的review都是一個積累,SKU做得很深。如果做特賣,今天拿上一堆,明天又拿上一堆,折騰來折騰去,靶子小很多。雖然靶子是小很多,但是今天換明天換,感覺也是一個補充。線下店真正特賣的機會只占零售量的20%,人氣也會小一點。

做細分品類還是全品類?這是我們特別喜歡研究的東西。哪些東西可以做細分,哪些可以做全品類?一個是看頻次,一個是訂單經濟模型,另外一個是看用戶留存率。比如賣鞋的電商,服務好得不得了,文化也非常好,美國人一年買三次,中國人一年買兩次,說明還是頻次不夠。另外訂單經濟模型,我也看了各種品類,其中藥這個市場很大,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了,賣藥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麽藥做不起來?很簡單,除了頻次不夠,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吃藥的人馬上要拿到,你還讓他等一兩天他等不及。還有就是,我今天搞特賣,價格包郵,他也不會買上三百塊,還是買四五十塊錢的藥,倉儲物流成本都付不了。
用戶留存率真的很重要,要不斷獲取用戶,用戶留存率做不到30%左右是不行的。

這里要講一下O2O,最大的O2O品類生鮮是很難做電商的,它的經濟模型是不賺錢的,最好是靠小店,但小店我們覺得像扶不起的劉阿鬥,他們幫你送貨,體驗也不太好,生意好的不願意送,生意不好的有點懶,最後弄來弄去恨不得自己建。但中國還有可能自建,中國跟美國不一樣,美國人口很分散,中國人口密度非常大,中國電商比美國牛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國內85後、90後都是重度互聯網用戶,天生就是宅男、宅女,獨生子女多,從小沒有人跟他玩,爸爸媽媽賺錢,他抱著QQ,每天使用三到五個小時,這幫互聯網用戶他們的厲害之處就是什麽東西都喜歡在網上買。以前我們買水果在家里,現在不同了,為什麽?這幫人吃水果變成在辦公室吃了,上午下一個單第二天送到很開心。這些用戶的生活方式為我們帶來了O2O的可能性。還有我們的人口居住非常密集,根據中國的統計,中國電商80%以上36個小時可以到貨,而且訂單成本比美國要低。美國Instacart送一單貨五美金,我們客單價才5美金,怎麽去付這個運費呢?今天吃水果,明天吃零食,有可能是做中轉站做出來的。最後拼的是什麽?拼的是頻次、運力,以後的運力一定是社會化的,不可能做外賣的比送貨的多,所以運力很重要,頻次很重要。最後用戶基數特別大的平臺,會吞噬O2O的平臺。

我們最後達到的狀態會是什麽樣子?你看電商投了多少錢,最後平臺也就兩家,京東跟阿里。團購最後也只有兩家。分類信息我們投了趕集,58同城追趕得非常接近了,最後也合並了。互聯網說到最後就是二元法則,如果你做平臺就是這個結局。


戰略第一要素:把價格定對

下面我想講一下戰略,最關鍵就是把價格定對。京東打價格戰,成長速度突然從200%一下降到70%。為什麽?因為有家叫新蛋的公司,京東賣什麽東西他們都便宜7%,可我們的毛利還不到7%,豈不是要虧死了?但是他漲的很快,消費者是沒有忠誠度的。後來我就跟老劉商量如果我們不還擊,他嘗到甜頭,勢必長大,長大你還得打他,所以要把他扼殺在搖籃之中,他打價格戰你也打,他嘗不到甜頭就停了。反正我覺得價格戰是硬道理,只有沖上去。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降低新用戶的嘗試成本,我們當時特別羨慕當當,他們有100萬用戶,我們是20萬。他的客單價是80元,我們是800元。800元的用戶決策就比較難了。所以老劉決定賣書是非常英明的,當客單從800降到80的時候,用戶很快就決策了,送貨這麽快,相當滿意,馬上買第二個東西。大家看最近的分享經濟,這個哪能說得這麽清楚?最好的辦法是“貼”,這邊貼用戶那邊貼商家,很簡單粗暴但是很管用。補貼停下來的時候,60%-80%的客戶就沒了,但有20%的客戶留下來,那就是忠實用戶。補貼是一個挺管用的方法,雖然簡單粗暴,最後拼誰的錢多。

還有,產品要打組合拳,大家都說沃爾瑪便宜,天天低價,其實毛利並不低,因為打的是組合拳。現在這招不靈了,因為高毛利的都被互聯網拿走了,年輕人不做飯不去沃爾瑪買生鮮了,去的全是老頭老太太。


創始人的時間花在哪?

我們常常是20%的時間幹了80%有效的事情,大部分時間浪費了。那麽最關鍵是做什麽?互聯網抓產品很關鍵,產品一直是互聯網的靈魂。騰訊這個公司持續這麽牛,產品絕對是做到極致。馬化騰本身就是首席體驗官,每天上網七八個小時。有一個例子,他們當時做了一個free email,小馬哥親自提了120個細節建議。而且它的管理是非常扁平的,產品經理和小馬哥之間只隔了一個事業部的頭兒。產品是公司的命運,老板一定要親自管產品。

我記得當初京東很多產品的細節都是老劉在管。我問他,你發貨時間里,客戶會不會很擔心,尤其是客單這麽貴?他說沒關系,我已經找到解決辦法了。那就是下單了,發條感短信,感謝消費者下單;倉庫出貨,再發一次。一共三到四次,對用戶很貼心,也是廣告效果,這都是老劉自己想到的。

三只松鼠老板只看兩件事,一個是用戶評價,一個是銷量排名。擅長產品和擅長銷售的人放在我面前,問我選哪一個,我一定會選產品級的人,銷售可以雇人來做,而產品的理念和洞察是創始人要有的,這是天賦。


組織架構要改變

下面講一下組織架構。有時候覺得京東挺牛的,從50個員工做到了7萬員工,大家還都跟打雞血一樣。怎麽保持大公司的激情呢?首先要相當扁平,匯報不要超過兩層。公司還是要以用戶為導向,用戶說了算。

80、90後員工不好管,光給錢不管用,而是要給機會讓他們綻放。另一方面則是要做到拿下“小白兔”。我特別愛跟我們企業家說的就是,要把員工按兩條線分幾大類,一條線是價值觀,一條線是業績,價值觀、業績都好的人叫他明星,給他很多錢、很多提成,讓他給你做事;業績不好的要幹掉;業績很好,貢獻率達到20%-30%,但他吃回扣拉幫結派,這種人要高調地幹掉。華為和聯想每年都有一些吃回扣的員工進監獄的,這是殺雞給猴看。而大部分老板頭痛的是他不曉得怎麽解決“小白兔”問題,這類員工他們人很好,就是沒有業績,用喬布斯的話說是zero impact,小白兔一般大家都不動他,等小白兔變成大白兔,他招來的人也都是小白兔,而且他是短板,把你的時間耗掉了。大部分人是跟風型的,他看到明星有提升就會努力變成明星,看到的是小白兔就會跟著變成小白兔,這時候需要把他換崗,讓別人來嘗試。去年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看到,凡是敢於拿下小白兔的企業家,成長都很好,凡是有很多小白兔的公司,它們的成長遇到瓶頸了,表現很明顯。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徐新,整理婁月,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i黑馬訊  10月14日消息,貝貝·2015中國母嬰行業峰會今日在杭州舉行,今日資本創始人兼總裁徐新出席並發表了主題演講。

 徐新在演講中表示,企業要想高速成長,一個是抓住消費者升級,第二個就是品質提升。在她看來,打造品牌這件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首先是如何選擇商業模式,就是有品牌認知度,剛需很關鍵。第二是價格很實惠,第三個就是體驗非常方便。

以下為徐新在貝貝·2015中國母嬰行業峰會上的演講全文,i黑馬有刪減。

今天很激動,剛才主持人提醒我,我們是一年前天價投入貝貝,我記得是去年10月第一次合作的時候,團隊一共談了6個人,當時覺得比較欣喜,都是很好的創業者,都很年輕。我們當時以很高的價格投進來。一年過去了,心里面很好奇,貝貝到底怎麽樣了,現在我們心里面的石頭終於落地。

至少貝貝業務成長5倍,用戶數成長4倍左右,我們覺得這個數字很厲害。今年來到這里,對於貝貝以及在座的很多品牌商來說是一個共同成長的機會。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尋找好生意,那麽,什麽樣的生意是好生意,什麽樣的公司是好生意,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這個生意好不好,就是看一件事情,消費者願意不願意為品質支付價格,願意不願意為品牌支付溢價,我們每年訪談兩萬個用戶,就是到消費者家里面去聊天,我們經常會問什麽東西你看中品質,你們猜什麽東西排第一,就是奶粉排第一,第二個就是化妝品,還有就是電器。

我們所在的母嬰行業,是奶粉還是紙尿布,還是用品,還是衣服?消費者很在乎品牌,我們在投貝貝之前,訪問了400個貝貝的用戶,還有貝貝的商家。對於貝貝的印象,他們覺得第一比較專業,專業賣母嬰的,因此消費者還是信任專業程度。第二,價格實惠,品質比較好,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會感覺到比較開心,移動互聯網來的時候,你們在這行業里面是一個好事,因為消費者願意為品質支付一點點溢價,願意為品牌支付一點點溢價,所以今天就是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做大要快。

 

2015228934541004

 

     高速成長離不開品質的提升

我們投資有兩個方面,我們相信品牌的力量,我們相信符合增長的力量,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市場發生的變化,將帶來品類的機會。

你怎樣把握品類的機會,首先你要研究什麽東西變了。首先是我們的用戶變了,我們的85後和90後是主流的用戶,他們的特點是什麽,其實就是特別宅,而且都有自己的孩子。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是移動購物重要的用戶,七年前花3個小時在移動互聯網,現在有7個小時在互聯網上面,小時候做什麽呢,爸爸媽媽忙工作,沒有管他們,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QQ就是他們最好的朋友。他們不喜歡運動,就是在網上。

所以,他們就是重度的用戶,就是跟傳統行業老板講,如果沒有互聯網戰略,意味著互聯網沒有分享你的產品,你就沒有新用戶。你的新用戶就是畢業的高中生,大學生。

其次消費者龐大的需求變了。如果我們看到不滿意可能不會說,但85後和90後一定會說,這就是貝貝在做的參與感。讓很多小紅人在貝貝上面曬單,帶來的效果非常好,直接增強了用戶黏性,這就是共享經濟。

為什麽電商在美國成長很快,簡單的說就是共享。把你家的房子拿出來共享,把你們家的車子拿出來共享,還有把你們的廚房拿出來共享,這就是85後和90後的生活模式。有了第二套房子以後,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85後和90後都是吃貨,但是不愛做飯。萬科已經決定將廚房面積縮小,直接在社區里面搞一個食堂給大家吃,這樣還能給大家帶來餐飲的機會,一天吃三次,直接叫外賣,這種生意很火。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消費升級,我們的85後和90後跟他的爸爸媽媽不一樣,他很有安全感。他們結婚的時候,父母把房子買好,男方買房子,女方買家居,這意味著年輕的夫妻有更多閑適的資金可以靈活使用。

然而在三線城市,平均家庭月收入5千塊錢,800塊錢消費在自己身上,其他的錢花在孩子身上,教育,吃喝玩樂,他們還是很舍得花錢,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單位管飯,他們的收入每一年都是增長10%以上,他們的消費水平從低檔變成高檔。以前大家吃什麽零食,基本就是恰恰瓜子,但為什麽不火,就是沒有升級。

要想高速成長,一個是抓住消費者升級,第二個就是品質提升。

以前買東西就是在淘寶上檢索,現在不一樣,我們既不讀書,也不看電視,方法就是刷屏,多個品牌不停地刷。未來的互聯網,80%都是這樣的情況。所以,這種碎片的場景,我們看到的數據都會在貝貝上面體現。

另外,以前我們覺得中國的密度很大,沒有做不到的生鮮產品,因為配送的速度快,地點多。我們看到什麽情況,當一個新事物來臨的時候,只做廣告沒有用,最好就是降價35%,就是願意為消費者改變習慣,我們看到賣水果的電商,錢燒得很厲害,就是各種補貼,以前吃水果,就是下班之後拎回家吃。現在變了,在單位工作時候吃水果,為什麽呢,因為便宜,APP隨便刷。還有滴滴快的,基本天天有補貼,就是便宜,便宜到人們願意為你改變習慣。

其實,消費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貪便宜,在淘寶上面,為什麽50次的優惠,消費者能抓住20次,就是因為經常買東西,刷淘金幣。貝貝的貝殼,一分錢消費者都很在意。還有我們的用戶,我們更覺得奇怪;我們的用戶,你希望是看文字,還是看照片,還是看其他的。特別有趣的是這個問題跟年齡有關,凡是60後,70後基本喜歡看文字。但是80後就是喜歡看照片,90後就是直接來視頻。由此可見,年輕就是要娛樂,就是最好卡通一點,搞笑一點,輕松一點。

打造品牌,選擇更重要

現在的渠道變了,人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現在是6%,我們投資不是投中國經濟的平均數,我們是投具體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會呈現不一樣的增長,每個渠道也都會呈現不一樣的增長。

針對不同的情況,作為企業要做好建設。講幾個例子,現在社會增長12%,但是後面的渠道不一樣,日子不好過,乃至百麗這樣的品牌,也在下降。還有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大賣場,他們有20年的黃金歷史,他們的模式就是靠生鮮吸引消費者,幹貨就是抓毛利,互聯網過來了,就是把幹貨的東西放在互聯網上面賣。我們一直在研究,美國是發達國家,為什麽中國能夠超越美國的消費,亞馬遜成長的時候是美國的線下大熱,而中國的京東和淘寶興起的時候,我們線下的情況不是很好,然而當互聯網的速度越來越快,京東來了,淘寶來了,貝貝來了,各種體驗非常好,就是來各種嗨。

現在線上的東西價格便宜,在中國的互聯網就是價格便宜,關鍵是便宜多少,有的便宜15%-20%,在亞馬遜上面這不可能,最多就是便宜3%-5%左右。另外就是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目前看還好,但最厲害還是互聯網,互聯網現在的成長是40%-50%,我覺得中國最好。

中國跟美國有兩個區別,第一個,供應鏈非常有效率,賣家價格比較便宜。京東的毛利達到10%左右,說明毛利去了之後還有虧損,就是虧一點給消費者。還有一個情況,中國的人口密集度很大,都聚集在一個小區里面,送貨很快。我當時看到美國的送貨有的要用兩個星期,消費者不能接受。不可能兩個星期,中國的電商非常有效果。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團隊變了,我們的85後成為主力的員工,你們註意到沒有,在座的企業主,就是85後,不好管理。他要的是什麽,要的是綻放。

我們剛才說這麽多的變化,員工變了,習慣變了,消費者變了,你如何打造你的品牌呢。我覺得關鍵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價格定位是核心競爭力的第一位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模式的問題,人的問題,錢的問題,發展的問題,我們天天跟錢打交道,就是怎麽樣找到突破瓶頸的發展。首先是如何選擇商業模式,就是有品牌認知度,剛需很關鍵。第二個,就是價格很實惠,第三個就是體驗非常方便。我覺得京東就是抓住這三點做起來的。互聯網什麽都好,就是產品比較貴,但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讓老客戶重複購買,怎麽樣解決頻次的問題,不是說產品豐富,而是需要有用戶需要的東西。

打價格戰屬於下策,但價格戰一定要打,對手打價格戰的時候,你不還擊不行,所以,價格戰是需要打的。廣告也是這樣的,地推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覺得學習能力和提升能力很重要,就是吸收市場上最新的東西。我們跟所有的企業講,要想有成就感,需要讓自己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比如打廣告這個事情,花的錢要取得相應的效果。另外,你去做品牌企業的話,那你的定位很重要,做品牌要專註,找到一個細分的市場。

為什麽講在座的各位是處在一個很好的行業,因為你這個產品就是有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然而很多品牌就是不在乎。所以,如何確定你是標準化的產品,就是很好的產品要做品牌,高仿產品太多,用戶不幹,太少就是沒有錢賺,因此要控制在30%左右,高仿30%,不能超過這條線,要打組合拳。我覺得價格定位是核心競爭力的第一位所以,對於價格,消費者還是很看中的。他不是要便宜,而是貪便宜,讓他感覺到貪到了便宜,為什麽屈臣氏的生意一直特別好,就是它的用戶關懷比較好,就是感覺天天有打折,引導用戶回來。

然後就是人的問題,中小企業發展關鍵就是人,小企業老板就是需要人,人家選擇為你這個公司打工,最關鍵是給他們提成。讓人家有成長的財富,京東搞了一個員工計劃,招大學生,不斷寫思想匯報,親自給老總寫,老總親自看,一年之後,他現在的大區經理非常厲害,這是核心團隊。另外就是校園招聘,網易就是這樣的情況,校園招聘就是這樣保持企業長治久安的方法,但是培訓的時間需要五年。

我看到的企業,公司有這樣幾個人,老板周邊也有這樣幾個人,個人發展遇到瓶頸,沒有跟隨企業一起成長,那麽作為老板就是要把這個小白兔拿掉,要讓有想法有作為的年輕人上,如果這個時候老板心軟,那麽這個企業遲早會遇到問題。

錢的問題,融資要快,金額要大,有的時候做不成功,什麽想法都沒有用,做事需要有胸懷,還要有很多錢,融資金額要大,不要太在乎當前的情況。我覺得資本就是做大的情況。

發展節奏的問題,就是說,我們提倡做大要快,怎麽樣做大呢,就是老板決策的時候,踩油門還是踩剎車很重要。現在就是燒錢,就是踩油門,燒一點錢,我們老板願意,沒關系我們有錢,消費者會回來,就是有這個習慣。美團和餓了麽,做得非常好,這樣的發展模式,就是餐飲的老板在手機上銷售。模式的創新會讓企業迅速發展起來。

我覺得互聯網這個產業,要麽做大,不像一個傳統行業,不是說地頭蛇。互聯網沒有的,互聯網一開始就是全國的,配置就是全國的,你的客戶都是全國的,所有的都是全國的,如果你不做大,就是兩個選擇,沒有第三個選擇。最後,短兵相接勇者勝,希望,大家能夠打造第一品牌

版權聲明:本文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74

科網企業 3大要素:門欖、增長、現金流

希臘復市後大跌,匯控業績勝預期,週二早市恆指窄幅上落幾十點,繼續悶市。這時候除了選股分析和耐心等待,亦是作市場研究、了解未來趨勢和檢視過往投資策略的好時機,以便從經驗中學習。

《網上加料版》

週二林行止專欄談及新世代未曾經歷熊市,以手機買賣股票加快市場升跌循環。早前A 股升得快跌得急,正是因為孖展和場外融資過度 - 以為股市升就借貸入場,價格開始跌便「人踩人式」斬倉。此外,新聞報道外資基金Citadel 在中國的程式化交易帳戶被凍結,中證監正調查其放空交易。

價值投資者傾向保守,未必涉獵借貸或沽空交易。只是,當急升急跌成為市場新常態,就值得思考離場策略。價值投資一般都會對公司作出估值,若股價短時間升至接近甚至超越估值,投資者可考慮暫時離場,待未來股價回落再重新入場。這並不關乎公司的基礎因素,而是市場短期波動又快又大,投資既然接近估值,穩袋利潤離場亦屬持盈保泰的策略。筆者強調並非鼓勵頻繁交易,因為交易費用成本高,而且交易越頻密出錯的機率越高,加上準確拿捏買賣時機是極具挑戰性的事。這番建議的理據是:若潛在回報有限(股價接近估值,短期上升幅度有限),而回落風險較大,投資者需要重新檢視該筆投資的風險,考慮是買入、持有或離場。

***

上週在會展舉行的RISE Conference,邀來世界各地投資者和科網公司作分享,亦有亞洲各國的初創企業展示理念和產品。筆者在會場逛一圈,彷彿可以想像未來的世界 - 科技在生活層面無孔不入。當日科網企業投資人的分享,令筆者感到此界別的興盛,但要選中高增長初創公司則極其困難。科網創業的入行門欖越來越低(只需一台電腦和互聯網),同一個題目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嘗試,競爭異常激烈。未來與其著眼於面對消費者的企業(例如需要燒錢搶市佔率及未有盈利模式的Uber),不如發掘入行門欖高,兼需要專業知識的科技行業,例如醫療科技(MedTech)。場內一間本地公司,過去4年搜集和研究DNA 數據,年底將推出商業化服務:以口水測試DNA 並於48小時內在網上看到結果,協助選擇合適的藥物,又或建議最有效的減肥餐單和運動類型。


另一間吸引筆者眼球,具高增長潛力的公司,是在紐西蘭上市的雲端會計系統 Xero (NZE: XRO)。筆者認為入行門欖高,因為企業對會計軟件的忠誠度較高,不會輕易經常轉換工具。Xero 成立約10年,當初用了4年時間才達到5萬名客戶的里程碑,現在只需要10星期就有5萬個新客戶遍佈全球。Xero 幫助中小企改善應收款數期 - 由41日縮短至26日。最近更夥拍大型支付企業,令雲端會計工作更方便。以其增長趨勢觀之,似乎已走過播種期,正處於高增長階段。即使去年未錄得盈利,但營運收入增長超過80%。現在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卻絕對值得加入觀察名單。

新經濟入不敷支的營運模式,不容易令投資者信服,所以筆者一般只考慮有正現金流的公司,當中龍頭非騰訊、百度、Google 和 Facebook莫屬。Amazon 以往一直錄得虧損,最近才終於轉虧為盈,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觀察Amazon 可否保持盈利。生意之外,正現金流對個人財務亦同樣重要。早前在書展買了一本以聖經原則教理財的書,內裡談及借貸 - 聖經沒有明言可否借貸,所以需根據其它原則定斷:若為了供應給家人就可借貸,同時要考慮個人能力可否負擔。縱然筆者傾向穩健保守,看後卻有點之以鼻 - 現代社會創造經濟價值,哪有不借貸之理?即便不談企業,個人自用或投資物業,也會借貸獲取槓桿效應。這大概附合「為家人」(自住) 和「有能力負擔」(以租金供樓) 兩個條件...   昨日看到貸款公司欺騙老人借貸2萬卻要求還款超過200萬,又有勸說將公屋抵押後強行收樓的新聞,加上近日聽見畢業數年的年青人,為信用卡數和大學貸款等以債冚債,一直未能錄得正現金流,才發現很多人小看了借貸對財政健康的影響。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49

科網企業 3大要素:門欖、增長、現金流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8/3.html

希臘復市後大跌,匯控業績勝預期,週二早市恆指窄幅上落幾十點,繼續悶市。這時候除了選股分析和耐心等待,亦是作市場研究、了解未來趨勢和檢視過往投資策略的好時機,以便從經驗中學習。

《網上加料版》

週二林行止專欄談及新世代未曾經歷熊市,以手機買賣股票加快市場升跌循環。早前A 股升得快跌得急,正是因為孖展和場外融資過度 - 以為股市升就借貸入場,價格開始跌便「人踩人式」斬倉。此外,新聞報道外資基金Citadel 在中國的程式化交易帳戶被凍結,中證監正調查其放空交易。

價值投資者傾向保守,未必涉獵借貸或沽空交易。只是,當急升急跌成為市場新常態,就值得思考離場策略。價值投資一般都會對公司作出估值,若股價短時間升至接近甚至超越估值,投資者可考慮暫時離場,待未來股價回落再重新入場。這並不關乎公司的基礎因素,而是市場短期波動又快又大,投資既然接近估值,穩袋利潤離場亦屬持盈保泰的策略。筆者強調並非鼓勵頻繁交易,因為交易費用成本高,而且交易越頻密出錯的機率越高,加上準確拿捏買賣時機是極具挑戰性的事。這番建議的理據是:若潛在回報有限(股價接近估值,短期上升幅度有限),而回落風險較大,投資者需要重新檢視該筆投資的風險,考慮是買入、持有或離場。

***

上週在會展舉行的RISE Conference,邀來世界各地投資者和科網公司作分享,亦有亞洲各國的初創企業展示理念和產品。筆者在會場逛一圈,彷彿可以想像未來的世界 - 科技在生活層面無孔不入。當日科網企業投資人的分享,令筆者感到此界別的興盛,但要選中高增長初創公司則極其困難。科網創業的入行門欖越來越低(只需一台電腦和互聯網),同一個題目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嘗試,競爭異常激烈。未來與其著眼於面對消費者的企業(例如需要燒錢搶市佔率及未有盈利模式的Uber),不如發掘入行門欖高,兼需要專業知識的科技行業,例如醫療科技(MedTech)。場內一間本地公司,過去4年搜集和研究DNA 數據,年底將推出商業化服務:以口水測試DNA 並於48小時內在網上看到結果,協助選擇合適的藥物,又或建議最有效的減肥餐單和運動類型。


另一間吸引筆者眼球,具高增長潛力的公司,是在紐西蘭上市的雲端會計系統 Xero (NZE: XRO)。筆者認為入行門欖高,因為企業對會計軟件的忠誠度較高,不會輕易經常轉換工具。Xero 成立約10年,當初用了4年時間才達到5萬名客戶的里程碑,現在只需要10星期就有5萬個新客戶遍佈全球。Xero 幫助中小企改善應收款數期 - 由41日縮短至26日。最近更夥拍大型支付企業,令雲端會計工作更方便。以其增長趨勢觀之,似乎已走過播種期,正處於高增長階段。即使去年未錄得盈利,但營運收入增長超過80%。現在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卻絕對值得加入觀察名單。

新經濟入不敷支的營運模式,不容易令投資者信服,所以筆者一般只考慮有正現金流的公司,當中龍頭非騰訊、百度、Google 和 Facebook莫屬。Amazon 以往一直錄得虧損,最近才終於轉虧為盈,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觀察Amazon 可否保持盈利。生意之外,正現金流對個人財務亦同樣重要。早前在書展買了一本以聖經原則教理財的書,內裡談及借貸 - 聖經沒有明言可否借貸,所以需根據其它原則定斷:若為了供應給家人就可借貸,同時要考慮個人能力可否負擔。縱然筆者傾向穩健保守,看後卻有點之以鼻 - 現代社會創造經濟價值,哪有不借貸之理?即便不談企業,個人自用或投資物業,也會借貸獲取槓桿效應。這大概附合「為家人」(自住) 和「有能力負擔」(以租金供樓) 兩個條件...   昨日看到貸款公司欺騙老人借貸2萬卻要求還款超過200萬,又有勸說將公屋抵押後強行收樓的新聞,加上近日聽見畢業數年的年青人,為信用卡數和大學貸款等以債冚債,一直未能錄得正現金流,才發現很多人小看了借貸對財政健康的影響。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張貼時間:,張貼者: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8/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69

3大要點,21條軍規,幫你做一份「高效融資的商業計劃書」(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04/157896.shtml

3大要點,21條軍規,幫你做一份「高效融資的商業計劃書」(下)
逐鹿X 逐鹿X

3大要點,21條軍規,幫你做一份「高效融資的商業計劃書」(下)

商業計劃書是寫給你的投資人看的,不是給客戶看的那種公司簡介,讀者不同,內容、定位、寫法、要求都不一樣。以下七項內容都是投資人特別關心和敏感的。

文章授權轉載自逐鹿X公眾號。

對於創業者來說,做一個優秀的BP是最重要的起始點之一,而對於做BP,很多創業者會陷入一些誤區,有的內容過於繁雜而不清晰,有的設計過於花哨而不能突出重點。一個優秀的且能在極短時間內打動投資人的BP,簡明扼要的說出投資人想了解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上周,逐鹿秘籍推出:如何做一個能幫助你「高效融資商業計劃書」(上),今天,我們推出下篇,希望能大家以指引。

Part 2.  七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上期的七項基本內容其實你給客戶看的公司介紹也差不多是這麽寫的。但是商業計劃書是寫給你的投資人看的,不是給客戶看的那種公司簡介,讀者不同,內容、定位、寫法、要求都不一樣。以下七項內容都是投資人特別關心和敏感的。

8、 股權結構

你要拖我進來當股東,還不想讓我知道我將來可能要和哪些人朝夕相處一起共事、甚至一起同床異夢?我遲早一定要問你這問題,你何必不一開始就托盤而出呢?

9、公司的組織構架

這個問題有兩層含義:

(a)公司註冊在哪里?註冊在海外還是國內?有哪些分公司、子公司、關聯公司?投資人的錢從哪里註入?公司的架構關系到股東利益是如何體現的,你最好畫一張圖表來表達清楚。

(b)你的公司是如何運轉的,你有那些部門?你的COO,銷售副總、技術總監們是否分工明確,各就各位?還是你既是董事長、又兼任CEO、CFO、系統構架師、人事總監......集大權於一身的封建領主?你最好也能提供出一張詳細的圖表來。

10、 目前公司的投資額

你有這麽宏大的願景,那麽你在你的創業企業里投入了多少自己的鈔票呢?如果自己你一分錢都沒有投入,VC們通常會非常懷疑你自己對這個創業項目的信心和創業態度。

不要怕丟臉,如果你告訴我你自己投入了僅有的幾塊錢積蓄但是已經把事業做得像模像樣,我絕對不會嫌你寒磣,而是會把你當成英雄。我會放心的把大把大把的錢交給你去打理,同時也會再三關照你,把我的錢當作你自己的錢那樣去花,千萬不要把它拿去點火燒。

11、合約和訂單

是驢子還是馬,你最好有什麽合同、意向書、或者訂單之類的讓我看看。

千萬、千萬不要對我說,你是一個可以賺大錢的人,不在乎賺那麽幾個小錢。我和你恰恰相反,我從來不計較明年我是否還能不能吃到紅燒肉,我只關心今晚睡覺前我能不能有一小口米飯吃。我不在乎你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億萬富翁,你肯定會,我最關心的是你什麽時候賺進你的第一塊錢。

你也許知道,我是一個死亡谷里的蹦極者,你賺到的第一塊錢對我來說有多麽的重要,因為它可以買到你和我的救命稻草!!!老老實實地告訴我,你的第一塊錢是怎麽來的、從什麽地方來、什麽時候來?

12、收入模式

清晰的、可信的、明確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收入模式。VC們不在乎你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億萬富翁,他們最關心的是你什麽時候賺進你的第一塊錢,你必須老實交代你的第一塊錢是怎麽來的、從什麽地方來、什麽時候來?

13、估值

這也是一個創業者和投資人不可回避的問題。想好了你需要多少錢?準備出讓多少股份?不管你的心理價位是多少,你應該明確提出你的要價,不妨讓它作為一個談判的起點吧。

14、資金用途

即使你有詳細的財務預測,建議你在商業計劃書里有一張清晰的列表,把主要的資金用途羅列出來。

Part 3.  七項建議性的內容

15、寫商業計劃書到底是用Word的形式好還是PPT好?

回答是:沒有差別。

16、商業計劃書最好寫多少頁?寫多少字?

字數沒限制,核心要點說明白就好,不必多寫。頁數嘛,14頁足夠可以寫出一份出色的商業計劃書,外加一頁封面,一頁封底(聯系方法),共十六頁。總之,以上從1)到14)的內容都要包含進去,一條也不能少!

17、怎樣才能找到VC,需不需要有人引薦?

自己找VC和有人引薦的效果差別,至多是如果是熟人介紹的商業計劃書,VC可能會找時間快點兒讀而已,但對於是否會投資這個項目與否的決定,引薦人起不到任何作用。

VC是一個非常小的圈子,你在網上搜索一下,幾分鐘內就可以找到全世界所有VC的名單。建議你千萬不要將商業計劃書用群發的形式發給所有人。你最好稍微花些時間做點回家作業:到這些VC的網站上去看一下他們各自的投資方向和領域,對癥下藥。如果你做的是生物醫藥項目,把你的商業計劃書發給只投TMT的VC,那只會是有去無回。

歸根到底,找VC融錢就是在私募市場上兜售自己公司的股份,就像賣任何一件產品一樣,要找對自己的可能買主,做精準營銷。不過做好思想準備,出售創業公司股份和賣腦白金不一樣,只有很小一個圈子里的很少一部分人會對你的項目有興趣,你千萬別做夢VC會爭先恐後踩斷你家門檻。

18、我可以讓財務顧問幫我寫商業計劃書嗎?

商業計劃書是核心創業團隊的任務,是CEO們的War Plan(作戰計劃),我從來沒聽說過巴頓將軍出征身旁離不開財務顧問。

通常財務顧問對你的行業並不熟悉,也沒有運營的經驗,他們只能對你在財務方面的問題做一些解答和幫助,比如在做財務計劃時,如果你對此活不太熟悉的話,可以找一個財務顧問咨詢一下,但是萬萬不可將商業計劃、財務計劃,甚至融資這件大事統統承包給了財務顧問。

VC面對的是你,投資的也是你,如果你沒有清晰的業務思路、完整的財務預測,說不清財務數字和你業務發展之間的有機關系,你搞到VC錢的可能性極小。

建議你即使用了財務顧問,也要把他們安排在你的幕後,你自己出面和VC演示與談判,不要帶著你的財務顧問讓他(她)到處為你張羅,成為你和VC之間的一堵擋風墻。

19、我是否要帶律師去見VC?

否。律師的工作要在你收到"Termsheet"以後才有必要。

20、我把商業機密發給VC,他們會偷走我的Idea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麽連這麽一點冒險精神都沒有?

有些創業者會要求VC簽保密協議之後才發出商業計劃書,我不知道這是一件明智的策略與否,至少這樣做你會過濾掉一大堆VC,其中不乏是正在尋找你的VC。

不客氣的VC你要一提出這樣的要求,人家便就此掛斷,省掉了下面那些婆婆媽媽的瑣事。客氣的VC會要求你簽他們的標準保密協議版本,而不是你律師為你起草的那一份。有些VC甚至明文規定不簽任何保密協議。

有意思的是,我每天收到大量商業計劃書--並不是我要求他們發過來的而是他們主動發給我的,封面上密密麻麻的已經註明了嚴格的"保密協議",意思是我只要收到、看到這里面的內容,出了問題我就得負責。幸虧我是個好人,從不偷東西。要是你錯發到一個賊的信箱里,那豈不是把一個百寶箱派人送去了一個賊的面前,同時留給那個賊一張條子說:"你不要偷啊"。

我敢說,絕大部分VC都是品行端正的正派專業人士。為什麽VC不願意簽所謂的"保密協議",原因很簡單:這個VC桌子上有5份太陽能的項目計劃書,如果和A簽了保密協議,結果投資了B的項目,A到時候會不會把這VC送上法庭給告了?

21、怎樣才能知道VC對我的項目是否有興趣?

問得好!教你一個小訣竅。你準備三個釣VC的誘餌:

一. 項目簡介;

二. 十六頁的商業計劃書;

三. 完整的財務預測計劃。

垂釣步驟:

(A) 根據你回家作業中找到的對口VC名單,寫一封簡短的郵件,包括一、兩句甜言蜜語,附上你的"項目簡介"發出去;

(B)如果VC馬上有回信,問你有沒有更加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你應該興奮地立刻把十六頁的那份商業計劃書發出去;

(C)在你發出商業計劃書之後,VC又主動和你聯系,問你有沒有詳細的財務計劃,你應該興奮地立刻把詳細的財務計劃發出去,並獨自一人去哈根達斯買一杯最好吃的冰淇淋自我暗地里慶祝一下,瞧,你商業計劃書所花的工夫見效了!你應該開始做好準備,很可能這VC過幾天就會來主動邀請你去他(她)辦公室面談。

(D)如果在兩個星期以內VC對你的"項目簡介"沒反應,你可以再次發郵件,包括一、兩句甜言蜜語,並主動附上你的"商業計劃書";

(E)如果該VC有正面回複,請把(C)的動作重複一遍。如果在兩個星期內該VC對你的商業計劃書沒反應,你不妨主動再發一郵件詢問一下他(她)對你的商業計劃書的反饋。如果還是沒有反應,你不必再浪費誘餌了,這池子里沒魚。

商業計劃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67

衰退魔咒共和黨“人人有份”,特朗普讓美國偉大要靠運氣

聽說特朗普的雄心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學者尷尬地笑了。

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個“魔咒”:自二戰以來,美國每一位共和黨總統執政期間都要經歷最少一次經濟衰退,而民主黨執政時期卻往往經濟向好。

作為一個見慣大風大浪的人,特朗普不僅無視這一魔咒,還信誓旦旦地要將美國經濟帶回3.5%的GDP增長率。

家住紐約長島的斯科特28歲出頭,在一家市場公司當主管,去年8月訂婚。他23歲的未婚妻阿曼達是一家著名奢侈品商店的銷售員,正打算慢慢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阿曼達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市場營銷。在公司經費減少被裁員後,她才找了份站櫃臺的工作。“估計2017年的就業形勢會很好,所以,我應該會找到比較好的工作。”阿曼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她這麽樂觀也是有理由的——特朗普在競選中多次提出的口號,就包括擴大基礎建設投資、減稅和提供高收入工作機會。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研究總監任韜(Tom Rafferty)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以目前特朗普的人事任命和他的政策看,他是要堅持他在選戰中宣布的貿易政策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主流經濟學界幾乎無人看好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尤其擔憂其貿易政綱中透露出的強烈貿易保護色彩。

在特朗普的貿易主管團隊揭曉後,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恐將美國帶入衰退的這種擔憂沒有降低,反而更加重了。

等待特朗普和千千萬萬阿曼達的,到底是怎樣一片未知海域?

民主黨全面碾壓共和黨

“魔咒”說絕非空穴來風。

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經濟學教授布蘭德(Alan Blinder)和華生(Mark Watson)“較真”地進行了計量經濟學計算,並在近期的《美國經濟評論》(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撰文指出——“當美國總統是民主黨而非共和黨時,幾乎無論用任何方式衡量,美國經濟都表現更佳,而包括真實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內的衡量方式都顯示,這種差距是巨大且具有重大意義的。”

譬如,計算顯示,1949年後的49個衰退季度中,民主黨任期內有8個,但共和黨任期內卻有驚人的41個。

美國民主黨當政時期的經濟增長等各方面表現明顯好於共和黨

這篇題為《美國總統與美國經濟:一份計量經濟學解釋》的論文,樣本涵蓋了從1949年(杜魯門)到2012年(奧巴馬第一任期結束)的64年間的各項經濟數據,在這16位美國總統任期中,有7個民主黨任期,9個共和黨任期。

64年間的各項指標都指向一個結果:民主黨總統任期內的美國經濟要強於共和黨總統。如果以真實GDP來衡量的話,其年平均增長率為3.33%,在其中民主黨總統任期內的年均增長率是4.33%,而共和黨任內年均增長率是2.54%,相差近1.8個百分點。

以經濟衰退這一指標來測算的話,共和黨和民主黨執政間經濟表現差異經更加明顯。16個任期共含有256個季度,其中共和黨總統執政時期為144個季度,民主黨總統時期為122個季度。

美國自杜魯門以來各總統任期中的年平均經濟增速,藍色為民主黨,紅色為共和黨

在其中,一共含有49個衰退季度,民主黨任期內有8個,但共和黨任期內卻有驚人的41個。這意味著在民主黨執政時期,平均有1.1個季度的衰退期,然而在共和黨執政期內,卻平均有4.6個季度的衰退期。

然而,要如何才能解釋這種驢象兩黨總統執政期間明顯的經濟表現差距呢?布蘭德和華生指出,民主黨治下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並不是原因。

經過多輪歸因分析,這種經濟表現差距源於以下四點:溫和的油價沖擊、傑出的全要素生產率(TFP)表現、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以及更加樂觀的消費者——以上四點約占民主黨執政經濟表現更加優秀原因的70%;而余下的30%,或許就是好的政策和好運氣的結合了。

布蘭德和華生還使用了失業率、標準普爾500指數、企業利潤率、工資率以及生產率等指數進行測算,其結果毫無意外:在經濟表現方面民主黨全面碾壓共和黨。

在選民最為關心的失業率問題上,在民主黨總統執政任期內,失業率平均下降0.8個百分點,而在共和黨政府執政任期內,則平均上升1.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兩者相差近1.9個百分點。

民主黨和共和黨總統任期內如此之大的經濟表現差距,究竟是源於何處呢?是否源於總統自身的特征(是否曾經是州長還是參議員)?是否是由於黨派對於國會的控制?答案都是否定的。

布蘭德和華生又把考察的指數擴大到財政和貨幣政策:民主黨通常會認為其更好的財政或貨幣政策能夠促進民主黨總統任期內的經濟增長,然而數據並不支持這種看法。

研究結果發現,黨派特質、總統特質、以及執政的經濟政策並不能夠同民主黨執政期間經濟更佳互為因果。

而何種因素則更適合做出歸因解釋呢?譬如,在杜魯門任期內,其GDP(樣本中最高)的高增長反映了正向的生產率增長,大額國防支出,比平均水平要好的石油價格等;而小布什政府的第二任期中,其低迷的GDP增長率(樣本中最低)則反映油價高漲、生產率低迷、嚴重金融危機以及較低的消費者預期等等。

因而,該論文作者認為,真正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的,是在民主黨總統執政期間,經歷的更溫和的石油沖擊(有一些也是源於外交政策的外部性),更大的國防支出,更高的生產率記錄(這同許多政策相關)、更樂觀的消費者預期,以及尤為重要的,來自海外的更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這一因素在數據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可能被“百日計劃”越推越遠

當下,特朗普組閣已經幾近完成,且其內閣和團隊人選無不透露出特朗普將堅持其選戰思路的跡象,其當選後宣稱的“百日計劃”也延續了他在選戰中的承諾。但問題是,這可以破除共和黨的衰退魔咒麽?

由於特朗普在百日計劃中所給出的實際內容寥寥,有必要回頭檢測特朗普的選戰經濟計劃。

這份32頁的計劃由美國候任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和候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ro)共同撰寫,其中羅斯是特朗普欽定的未來美國貿易政策核心人物;而納瓦羅則被美國媒體評價為“如果你希望讀懂特朗普對中國問題的看法,那麽就看看納瓦羅寫的書”。此外,納瓦羅所提出的貿易政策也帶有強烈的鷹派色彩。

這份經濟計劃本身的邏輯非常簡單:改革美國的貿易結構和貿易政策,猶如一劑“十全大補丸”,既能令美國達到政府收支平衡,又能大幅增加美國就業,還能將美國的GDP增長帶回3.5%。

特朗普的百日計劃,勉強可獲得一些工作機會回流,卻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後果。圖為特朗普與夫人參加新年派對

首先,為避免雙赤字出現,且做到預算平衡,特朗普希望降低美國政府預算赤字,並隨之實行他的大幅減稅計劃。然而降低政府預算赤字的資金將如何而來?

該計劃認為,這筆錢主要來自於在貿易政策方面的稅收調整。即僅在貿易政策改革一方面,就可以增多1.74萬億美元稅收,對沖大部分美國的政府預算赤字(2.6萬億美元左右)。與此同時,貿易政策調整還可以大幅度降低美國的貿易赤字。

其論點是:考慮到其他國家使用的是增值稅(VAT)系統,而美國使用的是個人所得稅系統,對美出口的國家享受了15個百分點~25個百分點的不公平的稅率優惠。

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的過渡團隊堅持了這一看法。據CNN報道,特朗普過渡團隊正非常認真地考慮實行最高可達10%的進口關稅,旨在提振美國制造業,該關稅可以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頒布施行,也可作為共和黨未來“稅務改革綜合方案”的一部分推出,其團隊也正在同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布拉迪(Kevin Brady)就實施邊境調節稅等措施進行討論。

此前有經濟學家測算,如果按照特朗普選戰中的經濟計劃計算,對美進口的商品征收20%關稅,這意味著美國貿易赤字下滑2%(4000億美元),即美國貿易赤字完全消失。

這份經濟計劃還認為,如通過征邊境調節稅等一系列形式促進美國制造業回遷美國,調整貿易結構,則可以解決美國200萬人的失業問題,並將美國的GDP帶回歷史高位的3.5%。

這一切都與前述論文中所給出的“如何維持經濟增長”的四條秘訣不符,相反,上述經濟政策將造成外部世界的劇烈反彈,且降低消費者購買力。而特朗普希望帶回美國的工作多集中在傳統的鋼鐵和煤炭行業,與提高生產率也並無相關性。

主流經濟學界看衰特朗普

在特朗普當選前,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就曾出具報告,對特朗普提出的在稅收、政府支出、移民政策以及國際貿易方面的選戰經濟政策進行估測,並指出待特朗普任期屆滿(4年),美國就業崗位將減少近350萬個;失業率則將上升至7%(目前為5%以下);在其任期內,美國家庭經通脹調整後的平均收入將陷入增長停滯狀態,股價和住房實際價值也將下降。

其他經濟機構的預測也趨同:牛津經濟研究所預計,特朗普的選戰經濟政策將令美國400萬人失業,且2017年開始,美國經濟將會出現衰退。

不少分析師均指出,特朗普有關對進口商品大幅度提高征稅的做法將招致報複。美國GDP中有14%份額都同出口業相關,而美國7%的就業群體也處於出口業相關行業之中。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只要特朗普實施極端貿易保護主義主張,將立刻招致大規模的貿易報複。“中國和墨西哥在全球跨境供應鏈中占有巨大份額,特別是在電子產品和機動車方面。”PIIE副所長諾蘭(Marcus Noland)表示,如果特朗普實施了其貿易政策,最多將導致400萬美國人失業,“關稅將立刻對所有同電子產品和機動車有關的美國跨國公司的價值鏈產生幹擾。”

巴克萊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加鵬(Michael Gapen)則計算了關稅有可能帶來的損失:如美國對中國對美進口產品征稅達到15%,對墨西哥對美進口產品征稅達到7%, 預計2017年美國的GDP將被拉低0.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學家亦指出,有些工作失去了就再也不可能回流,美國不可能回到上個世紀50年代。曾在美國財政部負責貿易政策、目前在美國喬治城大學任教的瓦斯汀(Bob Vastine)認為:“從技術和服務(行業)的立場來看,(特朗普貿易團隊)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團隊,因為它只會往回看。特朗普想創造那些已經失去的舊工作,但是我們已經不會再生產掃帚,或什麽塑料盤子了。”

那麽,特朗普有沒有可能抓住經濟繁榮的些許“幸運”因素呢?似乎時間也並不站在特朗普這一邊:二戰之後,美國的經濟增長期尚未超過120個月,而目前的這一輪經濟擴張已長達7年之久,如等到特朗普正式成為總統,就已經達到91個月,在特朗普任期內(91+48=139)出現萎縮的風險不容忽視。

不過特朗普並不放過任何一個宣稱自己創造了經濟繁榮的機會。在聖誕節之後,特朗普就在推特上急忙寫道:“我勝選前,全世界一片低迷,毫無希望。而現在股市飆10%且聖誕消費額已超過萬億美元!”

對此,加拿大Gluskin Sheff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羅森博格(David Rosenberg)隔空回應道,“我們都知道蜜月結束之後是什麽——是艱苦歲月的開始。”

(記者周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57

盡論中國:向人大要說法是對牛彈琴

1 : GS(14)@2014-09-29 23:55:03







福建省龍海市近日任命年僅27歲的李施軍(圖)為副市長,網民驚問:「他爹是誰?」如此年輕的副處級幹部,在內地不多見,更令人咋舌的是,李施軍今年8月才參加工作,即離開校園剛一個月。堪與他一比的是中共元老鄧小平的孫子鄧卓棣,小鄧空降廣西平果縣出任副縣長時是28歲。官方並未披露李施軍的家庭背景,只強調他是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是福建省引進的高科技人才。雖有評論認為,官員的任命不一定要劃年齡界限,但也有官方報章質疑,「童工市長」折射的是幹部年輕化的畸形。輿論都傾向破格提拔幹部要公開透明,但有北京媒體堅稱,有關任命是由龍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任命的,理應由當地人大作出解釋。


揣着明白裝糊塗

就空降官員的任命向人大要說法,貌似最合理,其實是揣着明白裝糊塗。以中國現行政制而言,各級人大常委會不外是黨委的橡皮圖章而已。人大常委沒有推出候選人的權利,對空降官員所知不會比媒體挖掘出來的多,多數也不會有機會先聽候選官員發表政見再表決。顯然,向人大常委會要說法是對牛彈琴。要改變人大的不合理決定,無論是官員任命,還是政策決定,只有兩個可能途徑:一是向黨委要說法,黨委同意改變決定,人大自然跟從。二是等待中國政制改變,人大成為真正的權力機構,而不是傀儡般的表決機器。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9/18883112
2 : Louis(1212)@2014-09-30 12:09:37

坦言集:中共建國六十五周年

中共建國六十五周年。按歷史長短,比不上國民黨,論成績卻勝於國民黨。但從開始便不被看好。馬上可得之,未必可以治之;外是南北韓戰爭、越戰、美國經濟制裁、中蘇斷交;內是毛澤東的社會主義革命、三反五反、大躍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

即使七九年經濟改革之後是八九年六四民運、蘇聯東歐共黨政權瓦解,中國還可堅持下去改革開放,在成就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之外,全國貪腐氾濫,還可有習近平的反貪肅腐、老虎蒼蠅一起抓。六十五年裏,多番轉折、多番陷於絕境;既可克服文革的全面破壞,應亦能戰勝亡黨亡國的貪腐。這不是中共的幸運,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不斷更新。

我們可以有與中國共產黨人的不同價值觀,相異的中國發展觀,卻不能否認他們對中國當前復興的重大貢獻。若沒有四九年的革命成功,中國可能變成奧斯曼國的分崩瓦解,或至少如印度分裂出三個國家來。

雖然台灣未統一,一個中國已成為公認的原則。中國的強大使美國亦要建立G2體制,中國現時的一舉一動牽動全球,縱使經濟表現不佳,國外只能說中國會硬着陸或軟着陸,沒有多少人再說中國要崩潰。反而更多的猜測是哪一年中國在共產黨的統治下恢復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中共黨的成立已近百年、比蘇共時間更長且經過長期艱苦的鬥爭才扭轉劣勢,奪取政權。與蘇共不同,中共應可使人民中國的國祚長於蘇聯的七十年。

陳文鴻


中國維持一黨專政非常出色!
我相信人民中國的國祚將長於千年萬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