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理大不務正業與業界為敵 林本利

2011-9-26  NM



理大的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意思是透過學習和開拓新知識,並應用在有益於人民的事務上。理大的使 命包括與工商界及專業團體建立夥伴關係,為業界培育人才。理大珍惜具有廉正品格的人才,鼓勵教職員不斷進取,並勇於接受可承受的合理風險。但當我們回顧過去十多年理大的發展,明顯見到大學已背離校訓,沒有珍惜與業 界建立的夥伴關係,校方重用沒有廉正品格的人士,投資時竟承擔過於可承受的風險。

筆者認識的眼科醫生和視光師朋友,早已投訴理大不務(教學)正業,竟然投資開辦護眼中心(PolyVision Eyecare),提供驗眼服務,與業界由夥伴關係變成競爭對手。前校長潘宗光為了推銷護眼服務,更公然與眼科醫生 為敵,指市民常誤將驗眼工作交給眼科醫生,影響驗眼效果及浪費資源。理大在2004年成立理大護眼中心公司,投 資千多萬元在幾個地區開設業務。最初的構思是若果幾個試點成功,便會拓展至全港各區,以加盟(franchising)方式將業務推廣開去。可是這個如意算盤無法打響,頭幾年不斷虧本,蝕了近千萬元,幾乎要「執 笠」。之後邀請商界人士幫助參與管理,才能轉虧為盈。但截至2009年中,累積虧損仍然達到600多萬元。倘若理大 管理層吸取「青雲路」、理大精研、護眼中心的蝕本經驗,就不應再投入巨大資金興建「六星級」超豪酒店,以為 可以藉此「創造財富」。

理大為了將尖沙咀東部的宿舍用地重建成為酒店,尋求酒店業界的支持。前校長潘宗光向香港酒店業主聯會負責人 表示,酒店主要是用作教學用途(不是給高層享受),幫助業界培訓管理人才。由於得到業界支持,政府只收取象 徵式的1,000元補地價;若非如此,補地價金額可能達到三億元。豈料這間「教學酒店」(Hotel ICON)愈起愈豪,從最初的5億元建築費,逐步上升至10億元,之後再上調至13億元。地積比率亦由原先的七倍上調至九倍,令可建 樓面面積大增。結果在只有4萬多平方呎的地盤上,興建了20多層、近400呎高、樓面面積接近40萬平方呎的「龐然 大物」。這幢「發水酒店」與鄰近酒店及建築物顯得格格不入,阻礙景觀。Hotel ICON 262個房間共佔接近20萬平 方呎,這部分的建築費約8億元,即每平方呎建築成本約4,000元,認真豪華。假設每個房間每晚收費2,000元,一年 入住率達到八成,每年總收入(連同餐飲)不過二億元。假設毛利有兩成,即4,000萬元,亦需要20年才可以回本。 這還未計算利息、折舊和稅項方面的支出。

即使擁有豐富酒店管理經驗的美麗華酒店和富豪酒店,酒店和餐飲業務的毛利亦不過是兩成左右。在2003年沙士期 間,以及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毛利更大幅倒退,甚至出現虧損情況。酒店和餐飲業的投資風險極高,理大投資興 建和管理酒店,明顯承擔過於可承受的風險。即使Hotel ICON能夠賺大錢,業界亦可能投訴不公平競爭,要求政府 追回數億元的補地價,到時便由賺變蝕。近年理大管理層已改變口風,不再強調酒店業務可以為大學創造財富,只 說要有一流酒店培訓一流人才。這說法實在荒謬,世界上的一流學府,又有哪一所是依靠一流建築物堆砌而成?(論理大公司管治之六)(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http://www.polyu.edu.hk/cpa/IR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6

救經濟,新思惟?黑田與習近平大不相同

2016-05-23  TWM

印鈔票救經濟無效,去化產能是消極卻正確的一大步,接下來就要創造新經濟動能。 若能把新經濟成果讓大眾共享,財富更能公平分配,這才是未來政府最重要的重責大任。

全球經濟陷入困局,到底怎麼救?從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催生的QE(貨幣量化寬鬆)一直成為救市主流。從此以後,搶救疲弱經濟成了全球央行的重責大任。但是,有效嗎?

全球最大債券投資公司PIMCO的前執行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最近跳槽到安聯集團擔任首席經濟顧問,而他最新出版的一本書《The Only Game in Town: Central Banks, Instability, and Avoiding the Next Collapse》強烈批評當前純靠央行救市的貨幣政策。他認為,央行獨沽一味地放水,沒有財政政策和經濟改革的配合,依然無力救起實體經濟。

作者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最大困局是企業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花錢,大家滿手現金,不只是未雨綢繆,而是擔心未來爆發更大危機。央行拚命放錢,民眾對未來前景卻愈悲觀,於是央行動作愈大,後座力也愈大。

打錯如意算盤!

負利率政策失效 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今年最具體的兩個案例擺在眼前,一個是日銀總裁黑田東彥突然在元月二十九日宣布日本實施負利率,結果日本經濟不但沒有爬起來,反而重重摔了一跤。對照組是《人民日報》發表「權威人士」談話,預告未來中國經濟不會是U型,也不會是V型,而是L型。這個「權威人士」有人直指,就是代表習近平的觀點,這代表了中國今後不再打腫臉充胖子,嚴肅面對未來經濟走下坡的調整。這兩個對照,也給了大家對未來經濟調整兩種不同路線的參考。

先看看黑田的奇襲戰略,日銀總裁黑田東彥,過去在亞洲開發銀行,首相安倍上台後,回到日本擔任日銀總裁。他一向擅長出其不意的政策,今年的負利率政策原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他認為日銀採取負利率將逼出銀行寬鬆貨幣,推升日本股市,壓低日圓匯價,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卻敲不響。

黑田祭出負利率後,情況卻完全沒有按照劇本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日圓不貶反升,最高一度升值到一○五.五五,日圓從去年五月六日的一二五.八四突然升值到一○五.五五日圓兌一美元,一年之內暴升一六%,這讓日本企業措手不及。例如日本最大汽車廠豐田汽車一六年會計年度財測的平均匯價是一二○日圓兌一美元,豐田公布四月一日起的下一個會計年度財測目標是一.五兆日圓,比前一年度下滑三五%,預計今年度的營業利益將減少九三五○億日圓。

匯價吃掉了獲利,造成豐田股價從八七八三日圓慘跌到五二五六日圓,股價掉了四成。還有更慘的是優衣庫(Fast Retailing,迅銷集團),因為日圓暴升,今年第一季出現二二八億日圓匯兌損失,結果股價從六一九七○日圓跌到二六三二○日圓,股價一下子暴跌五七.五%。匯率升值吃掉了企業獲利,造成日本股市重挫。從黑田祭出負利率之後,日經指數從二○九五二.七一點跌到一四八六五.七七點,一次跌掉了六千點,若從去年收盤指數一七九五○.二七點來看,也下跌超過三千點。

按照黑田的如意算盤,祭出負利率之後,應可讓日圓進一步貶值,沒想到負利率讓日本民眾對未來經濟前景更悲觀,日本民眾寧可把錢從銀行搬回家,這是日本金庫(保險箱)銷售暴增的主因。

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很嚴重,日本財富又集中在老年人口手上,過去日本退休老人把錢存在郵局,靠著微薄的利率度日,如今負利率衝擊,大家寧可把老本搬回家,更不敢消費,日本經濟當然更加雪上加霜。

而且後遺症不止如此,日圓成了全球主要避險貨幣,全球炒家蜂擁而至,日圓加速升值,這一升當然又重創出口產業,於是日圓升值、日股大跌的戲碼反覆上演。更慘的是,過去三年安倍把政府退休基金拿來投資像豐田、優衣庫這些超級績優股,日本前三十大市值企業,日本政府退休基金都成了大股東,這次日股大跌,政府基金全遭套牢,安倍把日本權值股變成「國營事業」,這是當初黑田祭出負利率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事。

救市三招失效!

讓經濟自然調整 才是上上之策從黑田的失算來看,全球央行的救市,先是降低利率,把利率壓低到接近零;第二招是貨幣量化寬鬆(QE),也就是央行印鈔票,對市場注入銀根,這種量化寬鬆手段幾乎是金融海嘯以來的主流;第三招是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的負利率,《經濟學人》已暗示,最後一招是知名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直升機撒錢。但純粹靠央行撒錢,從日本到歐洲央行負利率政策都無法奏效來看,也許返璞歸真,讓經濟自然調整,才是上上之策。

日本經濟從一九九○年泡沫經濟吹破,一直調整到今天,已經長達二十六年之久,日本政府一直卯足全力救經濟;但是用力太猛,不但收不到效益,而且每次都帶來後遺症。這次黑田祭出負利率慘遭滑鐵盧,已證明用強大的貨幣手段救市是徒勞無功的。

五月初,中國《人民日報》連續三天以「權威人士」名義大談中國經濟大勢,能在《人民日報》以匿名方式大談中國經濟,且是偏空的言論,這樣的人物,除了最高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恐怕不作第二人想。因為在此不久,中共中央才號令經濟分析人員、經濟專家及股市、匯市專家不許發出偏空言論,不許看淡中國經濟,此時,《人民日報》卻大談中國經濟,且言論偏向保守,這當然是中央放出來的新風向。

對於股匯樓市,「權威人士」也有定見,暗示將來股匯樓市將各自回歸功能定位,不能簡單作為保成長的手段。也就是說,對過去人民幣調整中間匯價拉抬股市,到今年全力拉抬股市房地產,保住GDP(國內生產毛額)六.七%的手段,將來全都不宜。去年中國傾舉國之力拉抬股市,後來才發現,股市不是國家控制得住的;今年房地產再掀泡沫,看起來習近平已有了警戒!

撒錢救市嘗惡果!

鋼鐵產能極度擴張 現今竟半數面臨重組「權威人士」也暗示,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要斷奶,該退場的就要退場。「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發出的五大訊號,完全不是過去衝刺經濟的主流想法。這個在《人民日報》連續三天發文的「權威人士」,當然代表中央最高層領導人最深層的想法,可以看出習近平已充分感受到○八年溫家寶當總理四兆元人民幣救市,大開產能留下的沉重後遺症,鋼鐵業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八年的四兆元救市計畫,讓中國的鋼鐵業產能極度擴張,如今留下沉重後遺症,去年寶鋼淨利仍有十.一億元人民幣,但是三、四季都出現虧損,第四季虧損更擴大到十二.四一億元人民幣;除了寶鋼外,絕大多數的中國鋼企都出現虧損,像新疆的八一鋼鐵,去年虧損二十五億元人民幣,廣東的韶鋼松山也虧二十一億元人民幣,三十四家鋼企,將近半數面臨重組狀態。

按照國際標準,產能利用率超過九○%,是產能不足,七九至九○%是正常水準,低於七九%則是產能過剩,七五%以下則是嚴重產能過剩。根據中國工信部及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一五年產能利用率低於七五%的產業,有粗鋼六七%、燃煤六四.九%、水泥七三.八%、平板玻璃六七.九九%及造船七○%。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投資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能,但鋼鐵等產業都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供需失衡,也讓中國經濟失去活力。

現在中國被迫要調整自己的經濟體質,只能自力救濟,今年中央政府最大的動作是先整頓鋼鐵及煤產業這兩個產能失衡最大的產業,國家發改委宣布,未來五年內將壓縮粗鋼產能一億至一.五億噸,退出煤炭產能五億噸,另減量重組五億噸。這兩個大動作,至少一度讓鋼價回穩,螺紋鋼鐵一度暴漲,跌了很多年的鐵礦石價格,今年一度反彈大漲六成,可見產能收縮有助紓解供需失衡,看來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對中國神華及寶鋼委以重任,放手讓龍頭企業擴大整併。

先解決了產業問題,最後一把刀要面對過剩最嚴重的房地產業。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簡稱住建部)統計,到去年底止,中國房地產庫存總量達七.一八億平方米,比前一年度又成長五.六%,今年第一季更增加一五.七%,以現有庫存量,至少要五至六年才可能去化,去年房地產投資只成長一%,今年第一季為了拉抬GDP,又去衝一線城市房地產,造成深圳、上海、北京樓市暴漲,但是四.八兆元新增貸款,有三兆元人民幣流入房市,這也是警訊。

產業過剩無解!

地產泡沫拉警報 鬼城不斷浮現中另外,像水泥等產業過剩產能問題仍無法解決,像台灣亞泥有意併山水水泥,投入新台幣一二一.六七億元收購二○.九%股權,但是山水水泥去年大虧六十六.九億元人民幣,亞泥獲利幾乎被山水水泥吃掉了,逼得亞泥趕緊喊暫停,現在中國要面臨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中國的鬼城現象在三、四線城市不斷浮現,這是下一個中國必須面對的經濟問題。

現在習近平祭出殭屍企業該斷就要斷,等於對國企改革發出強烈訊號,很多國企效能低落,卻坐享超額信貸額度,養了一大堆生產力低落的工人,對習近平的改革,這也是路障一部分,習近平透過「權威人士」發出強烈的改革訊息,這是十分正確的第一步。

顯然印鈔票救經濟無效,去化產能是消極卻正確的一大步,下一步就要創造新經濟動能,像新能源產業、共享經濟、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及互聯網的創新,未來政府在面對新時代及新科技,若能把新經濟成果讓大眾共享,財富更能公平分配,這才是未來政府最重要的重責大任。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94

好不主席:女大不嫁

1 : GS(14)@2012-02-08 23:36: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517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54

布少明:北水買樓 吼大不吼細

1 : GS(14)@2016-10-24 05:54:51

【明報專訊】人幣匯價加快貶值,中間價跌至6年低,港元兌人民幣失守87關口,市場甚至憂慮去年「811暴力貶值」重演,與此同時,內地樓價飈升,多個省巿9月底開始陸續推出「辣招」調控,為規避人民幣貶值及樓巿調整所帶來之風險,敏感的內地資金早已經積極南下佈局,近月加速南下追買本港股樓。

內地人傾向購一手單位

當人人說香港寸金尺土之際,深圳樓價「急起直追」,對比居民收入,當地樓價較香港更難負擔,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亦躋身全球樓價最大負擔城巿,樓價升不停,除受「巿場先生」追高,

內地人口密度高,置業需求愈益強勁以外,中華民族那份置業情意結,或多或少成為物業資產升值的推手,近年中國富豪移民海外,對外傳揚「磚頭文化」,加拿大、美國、香港等地區,不乏內地客置業投資,在金融動盪的環境下,中資「踩油」掃貨之勢更見明顯,據稅務局公佈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涉及非本地永久居民(估計以內地客為主)買家交易,增至14個月新高,當中主要涉及住宅新盤,可以看見,近期多個開售新盤揀樓氣氛熱鬧,當中內地買樓收租客比率增加,估計現時內地客入市比例料較年初急增約四成,內地人傾向購入一手單位,除了受惠發展商為豪宅買家提供BSD補貼外,另一個原因是買樓過程涉及的時間相對較少,反觀購入二手物業,需要耐性四周睇樓格價,新盤則不需要勞師動眾,而且發展商明碼實價,不會出現業主反價、封盤的突發情况。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64&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