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雷厄姆和多德永恆的智慧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xho.html

【潘潘按:價值投資,核心就是安全邊際。確定安全邊際最重要的就是確定企業的估值。為了確定企 業的估值,就必須對企業進行深入的分析。價值投資是一個全面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者認為證券不是投機工具,而是將其看作部分所有權或是其代表業務的債權證 明。價值投資者的基本特點——耐心、自律、規避風險。】

    文/塞思·卡拉曼

 

    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寫作《證券分析》75年後,有越來越多的現代價值投資者深深感激他們。格雷厄姆和多德二人治學嚴謹,是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家。 他們試圖賦予那時尚處於荒野時代的金融市場以秩序。他們點燃的火焰從那時起就照亮了價值投資者的道路。時至今日,《證券分析》仍然是投資者寶貴的路線圖, 引領他們穿過難以預測、充滿波瀾,甚至是變化莫測的金融市場。《證券分析》一書被廣泛譽為「價值投資的聖經」,它的論述詳盡透徹,充滿了年深日久所積累的 智慧。雖然書中一些例子已經有些陳舊,但它們所包含的教誨卻是永恆的;雖然書中的文字不夠華彩,但讀者幾乎可以在每一頁都發現有價值的見解。1934年以 來,金融市場的演變幾乎超乎所有人的想像,但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資方法至今仍然適用。

  價值投資,不論是在今天還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時代,基本做法就是購買低於其價值的證券或資產—— 即俗語所謂「半價而購之」。購買特價證券可以獲得「安全邊際」——即留出餘地以應對出錯、信息不準確、運氣不好,或經濟和股市變化無常的影響。雖然有些人 可能錯誤地認為價值投資是尋找低價證券的機械工具,它實際上是一個全面的投資理念,強調進行深入的基本分析的重要性,追求長期投資的結果,限制風險,並抵 制從眾心理。

  許多人入市炒股的重點是快點賺錢,這樣的人太多了。這種傾向帶有些許的投機,而不是投資。其根本是建立在希望不論估價如何,股價都會上升的基礎上。投 機者普遍認為,股票不過是一張張紙片,要盡快交易套利。他們愚蠢地將股票和商業現實以及估價標準分離開來。投機——很少或根本不注意下跌的風險——這在上 升市場中特別普遍。在時機大好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具有足夠的理智,在投資中保持嚴格的估價標準和風險規避標準,尤其是當人們看到大多數放棄了這種標準的人 正在迅速致富的時候。畢竟,就連天才遇到牛市都會犯糊塗。

  近年來,一些人試圖擴大投資的定義,使它幾乎包括任何最近或可能很快得到估價的資產:藝術、稀有郵票或葡萄酒收藏。因為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可確定的基本價值,不會產生現實或未來的現金流,且其價值完全依靠買方的突發奇想,它們顯然屬於投機而不是投資。

  投機者關注的是迅速獲得收益,與他們形成對比的是,價值投資者通過儘量避免損失,展示出他們規避風險的能力。厭惡風險的投資者,認為預期損失遠比任何收益的利益的權重要高。任何人,只要積累了一點點資本,獲取更多收益所增加的利益,常常伴隨著獲得較少的痛苦。

  想像一下,對於此時的決策,它可能讓你的淨值增加一倍,也可能讓你一文不名,你將如何抉擇?為了規避風險,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小心翼翼地避免進行這樣一 場賭博。這種風險規避意識深深紮根於人類的本性。然而,當投機勢頭甚囂塵上時,也有許多人無意中把規避風險的意識拋到腦後。

  價值投資者認為證券不是投機工具,而是將其看作部分所有權或是其代表業務的債權證明。這一方針是價值投資的關鍵。當某個業務的一小部分以便宜的價格出售,此時有必要假想整個業務都被出售,以這種方式對其進行評估。這種分析基點有助於價值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於實現長期的目標,而不是日常交易的收益。

  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資哲學的基本原則是:「金融市場是機會的最終創造者。」市場對證券的估價並不總是正確的。事實上,從短期來看,市場可能是相當低效 的,而且價格和基本價值之間具有較大的偏差。事態出乎人們意料發展,不確定性的增強,以及資本流動等因素可以引發短期市場波動,使得價格朝兩個方向過度發 展。用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話說,就是「證券價格常常是一個基本要素,因此,一隻股票在某個價格水平上可能有投資價值,但在另一個水平上就沒有。」正如格雷厄 姆所指出的,那些認為市場是一桿秤的人,是一部分易受情感驅使的人。而那些將市場視作某種投票機的人——一種由情緒推動的受歡迎程度的競賽——會處於較好 的地位採取適當行動,利用極端的市場情緒。

  雖然表面上看,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價值投資者,但是這種類型的投資者的基本特點——耐心、自律、規避風險,很可能是基因決定的。當你第一次聽說價值投資這一說法,你可能會產生共鳴,也可能不會。你要麼能保持自律和耐心,要麼不能。正如巴菲特 在他著名的文章「格雷厄姆和多德超級投資族」中所說:「真是不可思議,對於花40分買入1 美元 的想法,有的人會立即採取行動,有的人則根本不接受。這就像是植物嫁接一樣。如果這種想法沒有一下子吸引某個人,即使你跟他說上好幾年,給他看所有的記錄,他也無動於衷。」如果你對《證券分析》產生了共鳴,如果你能抵禦投機心理,並保持冷靜,也許你具有進行價值投資的能力傾向。如果不是這樣,至少這本書將幫助你瞭解你適合哪種投資,並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瞭解價值投資界的人會是如何考慮投資問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1

SENSE隨筆150623亞里士多德 (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23/sense%e9%9a%a8%e7%ad%86150623%e4%ba%9e%e9%87%8c%e5%a3%ab%e5%a4%9a%e5%be%b7-%e4%b8%8b/

SENSE隨筆150623

古希臘哲學5 :亞里士多德 (下)

執筆人:Kan

 

關於〈空間和時間〉,亞里士多德的理論與現代觀點有許多共同之處。

他從 「不同物體能夠在不同時間占有相同空間」這一事實,推導出「位置」的概念。*** 人們必須把空間和存在於空間裡的東西區分開來,為了確定某個物體的位置,可以先確定它所屬的範圍,然後將範圍逐步縮小,直到該物體的準確位置。

這種解決方式帶來一個有趣結論:萬物皆存在於空間,只有宇宙除外,因為它不包含在任何東西裡面。

 

亞里士多德和原子論者正好相反,他認為不存在「虛空」,並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許多實際上不正確的論證,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歸謬法」。他認為物體在某種介質中的速度會隨介質密度和物體自身重量的變化而改變,由此得出結論:物體在虛空裡的運動速度應該是無限大的,但這同時又是荒謬的,因為任何運動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其次,重的物體的運動速度應該比輕的快,但在虛空中卻不可能這樣。根據這兩點,亞氏宣稱虛空是不存在的。但這些結論並不是從前提得出的,“物體在較稀薄的介質裡會移動得快一些”這一事實並不能推導出“物體在虛空中會無限快”這個結論。亞氏有關虛空的錯誤概念大約兩千年後才得到澄清。

 

亞里士多德對時間的討論與他的地點分析十分相似。 事件都按一定的時間序列發生,就像物體都有一定的地點序列一樣。他根據「連續性」,把事物分成三種排列方式。首先,事物可以是連貫的,一個接一個,序列中的任何插入項都不予考慮。其次,事物可以是接觸的,就像連續的各項相鄰一樣。最後,事物的順序可以是連續不斷的,即相連各項實際上有共同的界限。如果兩個事物是連續的,那麼它們也就可以發生聯系,否則就不能。

 

顯然,不可分割的元素是不能構成一個連續量的。因為不可分割的元素是不可能有界限的,否則它就可以進一步細分,另一方面,如果不可分割的元素沒有大小,那麼它們就是連貫的,相鄰或連續的説法就等於是一句廢話。因此,空間和時間是連續的和無限可分的。

 

〈道德哲學〉

關於道德或品德,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德行理論,並將它理解為一種「中庸之道」。他認為人生的目的是在理性靈魂中積極追求德行, 「善」是萬物為之奮鬥的目的,而「德行」則存在於 “不足” 和 “過分”兩個極端之間。 例如:堅定的勇氣既不是率性的放肆,也不是怯懦的退縮。一個人不應該過高估計自身的價值,但同樣也不應該妄自菲薄。

 

關於人的善惡問題,亞里士多德認為,除了受到強迫和出於無知,人的行動都是自發的。和蘇格拉底不同的是,他承認一個人可能會故意作惡。 另外,他還提倡,如果人們要想過一種美滿的生活,就必須有朋友,在為環境所迫時,可以相互商量和依靠。「友誼」就是把自尊延伸到他人,正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人才會愛兄弟如同愛自己一樣。

 

關於財富與獲取財富的手段,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種區別,後來這種區別逐漸在中世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認為事物具有兩種價值,一是它本身的價值或「使用價值」,例如鞋子是用來穿著的。二是它的「交換價值」,這是一種人為的價值,比如一雙不是直接用來穿著的鞋子,而是用來交換另一種商品,或者拿去換貨幣。「貨幣」則是一種便攜的價值形式,這是一個優點,而它的缺點在於具有了自身的獨立價值。這方面最糟糕的後果就是有利息的借貸。

 

至於放債問題,一個窮困的自由民在手頭拮據的時候,如果向放債人求助,就有可能淪為奴隸,對此表示反對是完全合理的。在為商業企業籌資方面,資本是有建設性用途的。 亞氏把大規模的貿易,尤其是與外國人進行的貿易,看做是不幸而又不得已的做法。

 

〈政治哲學〉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論幾乎完全是圍繞著城邦進行的,雖然他並未察覺當時希臘的城邦制時代正在迅速消逝。他進一步談論了「奴隸制」的問題,認為高貴與卑賤的二元論遍布整個自然界,例如肉體與靈魂、人與動物。因此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存在應該對雙方都是最有利的,希臘人天生就比野蠻人高貴,而由外地人(而非希臘人)來做奴隸是合理的。***

 

亞里士多德的理想國條款要比柏拉圖的《理想國》藍圖更為成熟。他特別強調了家庭單元的重要性。 為了培養真正的感情,必須對感情所涉及的範圍加以某種限制。為了得到真正的關心,孩子必須由父母親自照顧,純粹的集體責任感在這方面可能會導致疏忽職守。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公民」概念中,採納了一種十分狹隘的觀點,即只有那些既有選舉權,又肯積極地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的人才能被稱為公民。*** 這就把廣大的農民和工人排除在外了,他認為這些人不適合發揮政治作用。

亞氏在《政治篇》中大量採用了柏拉圖方案。但和柏拉圖不同的是,他確認了財富的重要性:統治者的數量是多是少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掌握了經濟大權。

 

亞里士多德承認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執行同樣的「正義原則」,為自己要求權力。即同等的人應該獲得同等的權力份額,不同等的人則沒有這樣的權力。同等與否必須根據善的標準來判斷,只有善的人才可以擁有權力。

在對各種政體進行了長期考察之後,亞里士多德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最好的政體就是財富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的政體。 因此,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國家才是最合理、最穩定的國家。*****

 

最後,他對理想國進行了解釋:理想國的人口不僅在數量上必須適度,而且要掌握適當的技能;理想國應該站在山頂上就可以一覽無餘;它的公民應該是希臘人,他們是唯一集北方人的活力和東方人的智慧於一身的民族。

 

〈文藝〉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是一本討論悲劇與史詩的著作,盡管篇幅不長,但它對藝術批評史,尤其是戲劇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按照他的觀點,一切藝術都是模擬。其分類法首先把繪畫與雕塑從別的藝術中分離出來,並把現代意義上的音樂、舞蹈和詩歌歸為一組。他的大部分討論都是圍繞著戲劇藝術來進行的,正是在這一領域,「模擬原則」得到了最自然的運用。

 

他進一步談到人類行動的模擬可以用三種方式來描述。一是適當精確地展示他們;二是可以模擬高於其行為正常標準的某種事物;三是可以模擬低於該標準的事物。用這種方式,就能夠將悲劇和喜劇區分開來。「悲劇」中人物的表現要高於生活中的尺度,盡管離我們不是太遠,還不至於阻止我們對其遭遇表示同情。而「喜劇」卻把人表現得比實際的差一些,因為喜劇強調了生活滑稽的一面,人物性格中的逗樂因素被認為是一種缺點,盡管不是特別有害的缺點。

 

接著,亞里士多德把講故事的詩和表現情節的詩區分開來,這就把「史詩」從戲劇中提取出來了。 史詩從頭到尾採用同一格律,而悲劇卻隨著劇情的不同起伏變化,更重要的是,悲劇更多地受場景的限制。一場戲必須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一次性演完;而一部史詩卻可以想寫多長就寫多長,因為它的舞臺是想象。

 

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是:對人類行為的模擬,並且悲劇應該是善的、完整的,應該具有合理的時空範圍,還應該在觀眾中產生共同的恐懼和憐憫心理。

悲劇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情感的淨化來清理靈魂。正是體驗到引起共鳴的恐懼和憐憫情緒後,靈魂才得以從這種負擔中解脫,因此,悲劇具有一種治療性的目的。這一術語是從醫學上借用的,亞里士多德觀點新穎的地方,就是他提出用疾病本身的一種適當的形式來治療疾病,就像精神病學的預防接種一樣。***

 

他德還審查了悲劇作品的各個方面。其中首要的是情節,沒有情節就不會有戲劇。角色的地位次於情節,潛在的角色在情節中才會變得現實。有兩類事件尤為重要,一是命運的突然逆轉,二是某種意外的、影響情節的新情況。這些事件將壓倒一個在任何品德上都不是太出色的人,而他的失敗並不是由於其罪惡,而是由於缺乏判斷力。

 

雖然《詩學》沒有提出一套成熟的藝術和美學理論,但它提出了至今還極大地影響著文學評論的諸多標準。***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作者:Russell,B.A.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84

SENSE隨筆150617亞里士多德 (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17/sense%e9%9a%a8%e7%ad%86150617%e4%ba%9e%e9%87%8c%e5%a3%ab%e5%a4%9a%e5%be%b7-%e4%b8%8a/

SENSE隨筆150617

古希臘哲學5:亞里士多德 (上)

執筆人:Kan

 

亞里士多德大約出生於BC384年,是寄居在雅典的外地人,父親是 馬其頓國王的禦醫。十八歲時他被送到雅典的學院Academy,師從柏拉圖

BC 343年,他被召到馬其頓國王 菲力浦二世的宮庭,擔任王子 亞歷山大的導師,但兩人對政治的看法大不一致。 亞里士多德政治觀念的基礎是幾乎快要消亡的希臘城邦,而亞歷山大大帝統治下的中央集權帝國,在他看來就是一種野蠻人的發明。

 

從BC335年到323年亞歷山大去世,亞里士多德始終在雅典生活,創辦了自己的學校「呂克昂Lykeion學院」。他在這裡授課,方式就是在講堂和庭園中漫步,邊走邊講。由於這一習慣,呂克昂獲得了「逍遙學派Peripatetic School」或「漫步學派」的名聲。

 

亞里士多德在文學上的地位顯然無法與柏拉圖相比:柏拉圖寫出了激動人心的傑作,而他卻製造出枯燥乏味的教科書;柏拉圖寫下了散文一樣優美的對話錄,他寫的卻是系統性的論文。

他是第一個批判柏拉圖的人,但並不代表他的批判都是有理據的。當陳述柏拉圖學説時,我們有理由信任他;但在解釋其意義時,就不那麼可信了。例如亞里士多德並不贊同柏拉圖的數學哲學,但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弄懂它。

 

他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在「動物分類學」領域所做的貢獻,直到19世紀才被人超越。 *** 但他有不少古怪的錯失,在物理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觀點也只能説是混雜不清,反而柏拉圖在這一領域卻非常接近正確的認識。

 

亞里士多德對系統思維最著名的貢獻就是他的「邏輯學」著作,盡管其中有相當部分源自柏拉圖的觀點。柏拉圖的邏輯學説散見於大量材料之中,而亞氏則把它們搜集起來,以一種至今仍然保持原樣的講授方式提了出來。*** 他的影響曾經一度阻礙了學術進步,這是由於許多追隨者抱持盲從的教條主義態度。

 

「形而上學Metaphysics」的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學之後”,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一位早期的編輯在安排作品順序時把它放在了《物理學》一書之後。亞里士多德稱它為第一哲學”,也就是對於研究工作的一般前提的討論

他試圖以自己的新理論「物質論」和「形式論」來取代 蘇格拉底的「理念論」。例如,用來建造圓柱的材料是「物質」,而類似於建築師畫的圓柱圖樣的東西就是「形式」。兩個抽象概念的結合才是真實的物體。形式賦予物質特徵,實際上就是使物質變成了某種「實體」:「實體」的希臘文意思是“基礎的東西”,是指某種不變的事物,是品質的載體。*****

 

《範疇篇》根據亞氏的 工具論” 區分了十種能夠通過論述加以識別的一般性「範疇」,也就是實體、品質、數量、關係、地點、時間、姿態、狀態、動作、屬性。

 

希臘科學和哲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證明概念,證明一個命題的過程包括建立各種「論證」。**** 東方天文學家只滿足於記錄現象,而希臘的思想家卻在竭力解釋它們。

在亞里士多德之前沒有一個人對論證所採取的形式作過詳盡的普遍性解釋。他認為一切論證的基本類型就是「三段論法」,這是具有兩個“主謂”型「前提」的論證,而且兩個前提必須有一個共同的「項」,這個中間的項將在「結論」中消失。******

例如:(大前提)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小前提)嬰兒是人,所以(結論)嬰兒也是理性的。這個例子的結論是由兩個前提推出的,因此論證是成立的。至於各前提本身是真是假,則是另一個問題。雖然我們有可能從錯誤的前提中推出正確的結論,但重要的是,如果各前提是真的,那麼任何一個被有效推導出來的結論也必然是真的。

 

亞氏在後世的威望,使三段論法在其後兩千多年中被邏輯學家們認定為是唯一的論證類型。*** 而對三段論法的批判,竟然還是由他本人最先提出來。

就科學領域而言,三段論法的運用並沒有證明其前提。例如:所有人都是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因此蘇格拉底也會死。在這個論證中已經假定,如想知道第一個前提(人都會死),則必須事先知道結論。因此,這一論證採用的是未經證明的假定。造成這種悖論的原因就在於誤解了人們是如何知道“所有A都是B的”這一結論。

 

邏各斯Logos”是希臘哲學的主導概念,它的含義包括:言辭、量度、準則、論證、原因等,“邏輯”這個術語就是由它衍生出來的,「邏輯學」也就是關於邏各斯的科學。

亞氏把科學分為三類,其依據就是每一門科學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理論科學」提供的是知識;「實用科學」(如倫理學)的作用在於控制人們的社會行為;「生產科學」是指導人們創造日常使用或藝術欣賞的對象。

 

邏輯學」似乎不屬於其中任何一類,所以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一門科學。它為識別和證明提供標準,應該被視為影響科學研究的工具或手段。*** 至於論證形式的研究,亞里士多德稱它為“邏輯分析學”。 亞氏的邏輯學是最早試圖以系統的方式提出語言和論證的普遍形式,雖然其中有相當部分是在柏拉圖理論的啟示下產生的,但這並沒有影響它的價值。

 

亞氏的邏輯學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它沒有把自身和數學中十分重要的 “關係論證”聯繫起來。例如:(傳遞律) A大於B,B大於C,所以A大於C。問題的關鍵就在“大於”這個過渡特徵。 雖然通過某種機巧的方式,可以勉強在這個論證上套用三段論法,但在一些更為複雜的例子中,這樣做的可能性似乎就很小了。

 

亞里士多德對待邏輯的方式也就是不久是後 歐幾里得對待幾何學的方式。*** 他的邏輯學直到19世紀之前都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那些懾於其威望而不敢質疑的人以一種僵化的方式傳授下來。文藝復興時期大多數近代哲學家都對「亞里士多德學派」非常不滿。這種不滿產生了一種反作用,使他們排斥一切與 “亞里士多德”這個名字相關的事物。

 

亞里士多德的「因果論」與物質及形式論有關。一種因果狀況既包括物質的一面,又包括形式的一面。形式又被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狹義的形式,可以稱它為「構型」;第二部分是「動因」,它實際上導致了變化,就像扣動扳機導致了射擊一樣;第三部分是變化力求達到的「目的」。四個方面分別被稱為「物質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例如:一塊石頭在臺階的邊沿晃動,如果把它推過邊沿,它就會掉下去。在這個例子中,物質因就是石頭自身這種物質;形式因是總的地勢狀況,也就是臺階和石頭的相互位置;動力因是任何推動石頭的東西;目的因就是石頭盡可能地尋求最低落點的“願望”,也就是地心吸力。

 

現在人們已不再把“物質因”和“形式因”當做原因,它們只是因果情況中的必要條件。現代術語簡單地把 “動力因”稱為原因,一塊石頭從臺階上掉下來,是因為某人或某物推了它一下。在物理學中,這是被人們認識到的唯一因果關係。今天的物理學仍沒有吸納“目的因”概念,盡管有些詞滙裡還保留著目的論的痕跡。吸引、排斥、向心之類的詞都是目的論的概念殘餘,這意味著直到約350年前,才有人對亞氏的因果論提出質疑。

 

説石頭掉下來是因為它有掉落的趨勢,這實際上等於沒作任何解釋。 但在某些時候,目的論術語又的確能起到某種合理的作用,比如生物學家面臨的是一粒種子怎樣長成大樹,一個卵子怎樣發育成動物的問題。亞氏會認為,橡果潛在地包含著橡樹,至於長成大樹,則是因為有實現自我的傾向。自然環境展示出某種秩序,與動力因有關的因果必然性是一種盲目的力量,其運作無法解釋這種秩序。另一方面,目的論卻似乎很有預見性,生物學的秩序很可能讓人認同目的論觀點。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作者:Russ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88

行政令又來了!這一次,特朗普要拿《多德-弗蘭克法案》開刀

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僅兩周,特朗普已經簽署多項行政命令,其中“移民行政令”引發眾多爭議。而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特朗普還將在本周五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以修改2010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推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前高盛首席運營官Gary Coh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人將會有更好的選擇,因為我們不會讓各家銀行繼續背負每年數千億美元的監管成本。”

Cohn表示,此舉意在為進一步的法令鋪平道路。

《多德-弗蘭克法案》針對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提出,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全面、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案,其核心內容有三:一是,該法案了擴大監管機構的權力、允許分拆陷入困境的那些“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ll)的金融機構、並禁止使用納稅人資金救市;二是,設立新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賦予其超越監管機構的權力;三是,采納“沃克爾規則”,即限制大金融機構的投機性交易,尤其是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以防範金融風險。

特朗普在競選中曾多次表示,如當選總統,將終止或縮減涉及金融改革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特朗普認為,該法案既消極,名聲又差。

另據《華爾街日報》透露,新上任的特朗普政府還計劃在本周五簽署另一項行政命令,以縮減一個原定今年4月啟動的爭議性監管法案,該法案要求退休顧問仍圍繞客戶的最佳利益行事。

Cohn向《華爾街日報》證實,這項法案將被撤銷,原因是“它對消費者來說是糟糕的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71

大佬說|《多德-弗蘭克法案》全面重新審核 特朗普新政繼續影響全球市場

本周,包括“禁穆令”、放松金融監管在內的特朗普新政繼續占據全球媒體頭條。美聯儲對經濟持樂觀態度,但仍維持利率不變。

周三,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並表示今年會按照預定軌道緩慢加息。投資者並不意外美聯儲的該項決定,均將目標放在3月召開的會議上。

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重新審核《多德-弗蘭克法案》。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奧巴馬政府實施《多德-弗蘭克法案》旨在對金融機構加強監管。特朗普的這項政令受到了銀行業的歡迎,道瓊斯指數的美國銀行股票指數收漲2.6%。

此外,周四英國央行大幅上調經濟增長預期,將2017年GDP增長預期從去年11月的1.4%上調至2%。但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警告,脫歐道路會“迂回曲折”。增長預期公布後,英鎊兌美元下跌0.8%.

特朗普在移民、金融等領域政策會對市場有哪些影響,一起來聽一下大佬們是怎麽說的。

1月30日,“末日博士”麥嘉華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移民禁令實際是保護主義,這對美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它會對美元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美元以及在美資產只取決於一個因素,即外國投資美國的信心

對於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前美聯儲官員羅伯特·海勒2月1日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並不意外。但海勒表示,和美國經濟相比,美聯儲利率政策已經滯後了。盡管有觀點認為耶倫是在等待特朗普新政府的減稅和增加開支政策,但是目前來說,現在的利率水平與經濟水平並不相符。

2月3日,摩根大通歐洲股票策略主管Stephen Macklow-Smith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認為,全面修訂《多德-弗蘭克法案》對於銀行股會有推動作用。他表示特朗普擁有企業家心態,此舉有望減少商業交易間的障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32

特朗普“新政”100天|向《 多德 - 弗蘭克法案》開刀

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沒有在情人節出臺什麽“溫馨”政策,而是正式拿旨在加強金融行業監管的《多德 - 弗蘭克法案》開了刀。

當地時間周二,特朗普簽署立法,廢除去年頒布的反腐敗法規,即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制定的相關信息披露規則。該法規要求美國能源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涉及國內或外國政府的任何付款,於2010年被奧巴馬政府批準,屬於金融危機後一系列監管改革的內容。該法規本意是用於阻止美國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礦業公司的腐敗商業行為,並增加采礦公司運營的透明度措施,以應對金融危機和大衰退。

然而,根據該法規規定,美國的采礦公司直到2018年9月30日結束的第一個財政年之後才需要提供這些資料。因此,這項“短命”的法規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宣告結束了。

根據特朗普簽署的議院第41號聯合決議,這項法規將被廢除。也就是說,美國采礦公司們即將戴上的緊箍被取下了。

“這是一個重要的簽署,非常重要的簽字。”特朗普說, “我們正在帶回工作,帶回大聯盟,我們把它們(工作)帶回工廠,帶回礦井,能源工作正在回歸。”

根據白宮公布的數據,這項決議可以每年為美國企業節省高達6億美元的合規成本,節省20萬小時的文書工作,從而減少美國采礦公司運營的昂貴成本。

據了解,美國國會在本月早些時候曾投票扼殺《多德 - 弗蘭克法案》的這部分條款。議員們認為,這個規則使美國能源公司處於不利地位,增加了他們的開支,而美國以外的競爭對手則不必支付這種額外成本。該決議作者、密歇根州眾議員比爾·惠澤那(Bill Huizenga)稱這項法規“繁瑣”。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則要求披露美國公司而不是外國實體的信息,從根本上損害美國工人和股東。”美國石油協會稅務政策部主管斯蒂芬·康斯托克本月早些時候表示。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周二說:“特朗普政府必須優先解決我們破碎的監管制度,以提高美國的生產力和福利,而不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負擔。“

也有智庫專家認為,白宮的算法是誇大其詞。歐盟、加拿大和挪威已經要求提取公司的類似數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只會對石油公司造成最低限度的負擔。盧加爾中心(Lugar Center)高級研究員傑·布蘭根(Jay Branegan)稱,這些公司在準備上述國家的合規材料時,已經就需要收集這些數據了。

許多民主黨立法者在國會通過這一決議時產生異議,並在特朗普簽署協議當天再次抗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33

推翻《多德》法案 福禍難料

1 : GS(14)@2017-02-05 10:30:49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放寬金融業監管,修改金融改革法案,雖然有關行政命令未有細則,但市場普遍預計,該命令的矛頭是指向「前朝」奧巴馬推行的《多德 - 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Dodd-Frank Financial Reform Act)。

金融海嘯後 奧巴馬嚴管金融業

這項法案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通過,2010推行,是奧巴馬政府一手促成,因為奧巴馬認為金融海嘯的發生是源於監管不足,冀透過訂立法案,限制個人金融產品及銀行自營交易,例如禁止金融機構投資對冲基金及私募股權基金等。

不過特朗普卻認為,金融危機過後,奧巴馬這個法案扼殺了美國企業和創造就業機會,在競選期間曾表示,《多德》法案應進行全面修改。

要全面廢除 需國會通過

這個法案若成功修改,最大得益者莫過於金融機構,特朗普變相是讓大型銀行自行編寫規則,有利銀行業等發展;不過由金融業所帶來的風險卻隨之增加,長遠對美國,以至全球的金融市場都有重大影響。

不過,特朗普仍難憑一己之力全面廢除這項影響廣泛的改革法案,因為根據憲法,只有美國國會才可以對該法案作出重大修改。

但特朗普可以總統身分,利用行政令來選定優先修改內容,並指示監管人員執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98&issue=20170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