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外负债大山压顶 天誉置业“清盘”危机未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4/xMMDAwMDE4MzUxMQ.html



继中新地产后,又一家香港地产公司也因债务危机走到清盘的边缘。

历时逾半年之久的天誉置业(0059.HK)清盘风波,随着6月18 日晚间的一则公告暂告一段落。虽然债权人撤销了针对天誉置业的清盘呈请,但天誉面临的土地变现和物业开发困境,及其错综复杂的境外负债,仍需进一步理清。 目前,天誉置业亏损逾15亿元。

“滚雪球”式境外负债

6月18日晚间,天誉置业公告称,债权人 已向法院申请撤销其提出的清盘呈请及解除临时清盘人,上述申请的法庭聆讯定于7月9日举行。天誉置业清盘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香港联交所信息 显示,天誉置业自去年11月3日申请停牌至今。“与清盘人的商议费时良久,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天誉置业内部人士表示,而偿付票据将减 低公司财务及融资成本,撤销清盘呈请及接触清盘人,将使公司恢复正常运行。

天誉的债务,主要来自海外融资。2005年至2007年间,尽管 公司只完成了广州威斯汀酒店及写字楼1个项目,却利用海外发债融资近21亿港元。

根据公告显示,困扰天誉的债务,主要有两笔:一笔是 2007年3月,天誉发行2亿美元债券,集资约15.04亿港元,用于广州洲头咀住宅及威斯汀酒店项目收购。这笔于2013年到期的可转债被6名机构投资 者认购,其中雷曼兄弟认购5000万美元,美林国际认购2000万美元。

另外一笔,是2007年在收购广州天河消防局地块项目51%的股 权后,为收购余下股份,天誉又与雷曼兄弟签订了2.2亿港元过桥贷款。

但由于天誉未能按发债时约定的规定时间内,即2009年3月31日前 拿到债券预期投资项目广州洲头咀项目的业权契据及发展许可证,而广州天河地块也数次延期开发,引发本金利息等一系列“滚雪球”债务,并最终导致债权人提出 清盘申请。

2009年中公告显示,天誉置业负债高达41.86亿港币,公司被迫于2009年底变卖部分物业还债;今年5月3日,其公布 2009年全年业绩,公司转盈为亏,录得股东应占亏损15.38亿元,主要是一项财务费用涉资18.83亿元所致,包括全面未偿还本金额及利息应付予可换 股票据持有人的负债加速还款,以及可换股票据累计的复合实际利息支出约1.94亿元。

“海外融资是一把双刃剑,”一家香港内房股财务负责人 感叹,多家公司都在进行海外融资,只是天誉置业没能“以钱生钱”,导致债务越滚越大。

对此,境外融资频繁的绿城中国(3900.HK)也深 有同感。今年5月,绿城中国海外融资暂停,其副董事长寿柏年表示,在接连发行海外债券之后,公司发现境外资金入境非常麻烦,成本也较高,因此更倾向于用信 托的钱,而不用境外资本市场的钱。

土地沉淀资金惊人

“天誉置业融资全部用于收购,而不是物业开 发,”据接近天誉的美林有关人士表示,天誉置业过于注重资本运作,而项目的实际开发几近停滞,天河地块及洲头咀地块100%的股权收购,导致土地沉淀的资 金成本太大。

本报记者调查显示,截至目前,除了贵州天誉城项目正在施工中,后期即将入市之外,天誉置业旗下无其他物业开发。位于广州地标中 信大厦旁和广州天河消防局地块,截至目前该地块仍无动工迹象,而土地所产生的总投资成本已升至约4.36亿元。

天誉置业有关人士透露,因为 开发期限已过,天河地块面临被政府收回的危险,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能否先动用出售威斯汀酒店给海航集团的款项,来“保护天河地块土地使用权免被政府收 回”。

天誉另一重要资产,位于广州的洲头咀豪宅项目,迄今已投入约7亿元。天誉方面表示,有关项目前期策划已进入最后阶段。但受制拆迁等因 素,至今未能入市。

“天誉置业曾被誉为财技高手,但现在看来却似乎受累于其融资和扩张的方式。”广州寒桐投资顾问总经理韩世同认为,天誉置 业遭遇清盘,被迫“割肉还债”,主要是受累于战线太长、过度持有商业物业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假如天誉置业不要100%持有威斯汀和天誉大厦的股权,也不要 100%收购天河项目和洲头咀项目,这些项目或许早就应该可以进入开发建设,甚至销售阶段了。

此外,天誉置业发债融资虽然简单易行,却增大 了债务负担。“房地产项目都是负债来开发经营的,如果银行全面逼债和收紧贷款,恐怕没有几个开发商不会面临清盘的可能。”韩世同认为,天誉置业应加快物业 处理和项目开发进度,寻求合作开发和股权转让,以缓解资金不足和债务过重的压力。

事实上,天誉也一直在寻求项目开发上的合作。2月24日,天誉曾发布公告称,天河项目获广西广利贸易提供贷款5000万元。来 自广西的国有企业广利同意,与政府有关部门就天河地块闲置问题进行磋商,并寻求获特许权,延长天河土地的使用权。广利将在开发天河土地时享有50%税后溢 利或亏损。

“高负债不可怕,关键是买了地能够迅速地运转起来把它变成房子卖掉,千万不要去买那些做了以后卖不掉的项目。有几个关键的项目如 果钱压死了那就完蛋了,”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高负债买地,以及土地能否顺利变现,是包括绿城在内的中国房地产公司的最大风险。

以 此来看,仅仅依靠向海航集团出售资产获取的款项,以及向第三方贷款人、投资者的融资,来清偿海外票据持有人的款项,天誉置业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危机;而天 河地块和洲头咀地块等项目的入市销售,或许是解除天誉置业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但在宏观调控正逐步深入的时刻,这一切仍然面临巨大的变数。





商業地產供應壓頂 新晉開發商風險巨大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0505/371171.html
房地產調控近兩年來,住宅市場擠出的泡沫迅速向商業地產市場蔓延。

  世邦魏理仕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成都寫字樓市場將在 二季度出現供應高峰,創紀錄地達到250萬平方米,2011年這一數據還不到100萬平方米。而未來兩年,成都將有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項目入市, 對於成都這樣一年僅有60萬平方米左右消化量的區域中心城市來說,兩年的供應將面臨長達15年的靜態消化量。

  與成都一樣,天津、重慶、瀋陽、西安、南京、昆明、長沙等城市商業地產的開發量和供應量均十分龐大。多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從供需關係來看,從今年三季度起,商業地產的泡沫問題將逐漸暴露。

  泡沫的顯現將直接導致,一些從住宅開發轉型商業地產的企業面臨巨大挑戰,或許萬通地產2012年一季度淨利潤大幅下滑只是商業地產陣痛的開始。

  庫存消化週期創新高

  從住宅領域「轉型」的開發商,正大舉進入商業地產投資,然而這樣的投資已經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以成都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5月成都市立項和在建的城市綜合體(商業體量超過5萬平方米)已超過88個,總體量達千萬平方米,而到2012年5月,這一數據有望達到150個。

  「2009年到2011年商業用地供應爆髮式增長的高峰,未來2年,成都將有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項目入市。」在成都天愛地產顧問機構總經理何欣看來,成都商業地產投資泡沫風險已經浮現。

  然而供應迅速膨脹的還不止成都一地。中國商業地產聯盟近期發佈的《2010~2011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商業地產開發投資總額接近1萬億元,部分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開發量更是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高。

  數據顯示,在昆明,未來5年僅商舖就將新增298.5萬平方米,人均商業面積將直追香港、上海。而在瀋陽「金廊工程」商業區,在建的以商業為主的項目達700多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上海淮海路、南京路、四川北路三大商業街400多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

  「成都的商業環境還算良好的,但很多新規劃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由於總體開發量巨大,前期招商已經很成問題。」在成都同恆地產總經理文化勇看來,像瀋陽、昆明、重慶這樣的城市,商業地產大規模入市誘發的泡沫甚至超過了成都。

「這輪商業地產供應的迅速膨脹主要是住宅調控,資金轉投商業地產,加上受前期商業地產租售價格上漲的刺激,2012年不僅商業項目在建速度加快、供 應增加,而且還有大批新的增量資金正在伺機進入這一領域。」何欣表示,商業地產的庫存消化週期將會創下新高。「按過去兩年的平均消化量靜態計算,很多二線 城市的消化週期將超過15年,有的甚至達到60年。」

  地方政府推波助瀾

  天量供應面前,為何地產商仍蜂擁而至投身商業地產呢?

   「自2008年開始,特別是此輪房地產宏觀調控以來,住宅用地屢屢流拍或底價成交,地方政府便逐步加大商業用地的整理和推介進度。」在文化勇看來,大量 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在二線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希望商業地產成為拉動當地發展的引擎及做好產業轉移的硬件基礎。

  隨著住宅市場宏觀調控的深入,二線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的商業地產便成為很多地產商爭搶的蛋糕,「而當地政府則『順應市場』,大手筆規劃和推出商業用地,由此導致這些城市商業項目供應量激增。」世邦魏理仕表示。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成都共出讓土地59宗,以土地性質區分,商業用地為53宗,佔比達90%。而在4月26日,成都還首次集中推出總面積26959畝的土地,其中「北改」和天府新區的商業項目備受關注。

  「地方政府熱衷於批綜合體項目,有商場、酒店、寫字樓,再配套部分住宅。這樣的項目普遍位於市郊新城,以商業地產為主,拉動區域經濟。」何欣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形成商業地產高空置率的形成。

   在世邦魏理仕華西區董事總經理胡港文看來,一線城市以外的省會城市在未來一兩年之內都將面臨一個短期的放量供應,市場競爭加劇,超出市場需求的局面。 「這需要地方政府在發展中從土地的供應源頭上進行控制,更科學地去研究判斷未來對商業地產市場的新增需求量,這樣可以有調節性地增加新供應。」

  開發商難關到來

  巨量的供應壓頂和投資泡沫的顯現,考驗的不僅僅是地方政府,更直接的便是投身其中的開發商。

   萬通地產2012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為1.23億元,比2011年同期下降54.49%;營業利潤為-1964萬元,同比大降近 183%;利潤總額為-1004萬元,同比降約136%;實現淨利潤為-1860萬元,同比降約2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02.5萬 元,同比大降約3953%。

  就在2011年3月底,馮侖悄然辭去萬通董事長,此後,萬通地產的商業化轉型正式啟動,萬通地產新任董事長許立對外豪言,公司將在數年內實現商用物業收入佔總收入15%、利潤佔總利潤30%、投資型持有物業佔總資產20%~30%的目標。

  然而尷尬的一季報不經意間透露了轉型者所面臨的窘境,萬通僅是其中一家。

   「短期內市場上商業地產項目供應量過大,而地產商的開發、運營能力參差不齊,有些商業項目將難逃關閉、重組和被收購的命運。」文化勇表示,特別是二線城 市的新區項目,在當下住宅賣不動的情況下,商業地產也就缺乏足夠的人流和消費來支撐,這將讓部分地產商陷入住商輪動脫節的現狀。

  在更多 的地產界資深人士看來,受制於供應量過大以及信貸受限等問題,從今年三季度開始,商業地產的泡沫問題將會逐漸暴露。一些從住宅開發轉型商業地產的企業,特 別是2008年以後才開始進軍商業地產領域的企業,將面臨長期的難關。近兩年由於住宅受調控所限,一大批開發商轉而進入商業地產,造成部分城市商業地產供 應量偏大,而直接面臨巨大風險的還是這類新晉的商業地產開發商。

  有感於商業地產的消化難題,據瞭解,像世邦魏理仕這類商業地產服務商已經開始將商業地產的供應商和需求商一起打包,甚至與部分城市政府一起合作,以整體形式向澳洲、歐美作商業地產的推薦,從而解決商業地產單方面招商、招租和運營的難題。



「八項規定」泰山壓頂,酒煙禁令接踵而來 腰斬「天價煙」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912

史上最嚴格的「天價煙」限價令是如何產生的?過去五年政府對「天價煙」的調控為何陷入越調控價格越高的窘境?深陷「反腐令」的煙草行業又會如何救贖?

最嚴「限價令」

先是酒,再是宴席,這次是煙——天價煙。

2013年春節前夕,中央連續發出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後,一份新的緊急通知在煙草系統內部傳閱。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國家煙草專賣局在春節後一個月內連續兩次下發緊急通知加強「天價煙」管理,核心是卷煙價格控制在1000元/條以內。

在業內,1000元/條正是天價煙和普通煙的分界線。

南方週末記者獲悉,在國務院一些部門,目前財務已嚴格控制公款消費煙草。「如果開的是購煙的發票,那是報銷不了的。」國務院一部委辦公廳人士透露。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苑春鳴就曾建議,「可利用煙酒專賣制度,讓煙酒銷售使用專用發票。煙酒專用發票,一律不得納入國家機關部門、事業單位任何形式公務消費的報銷範圍(例外情形僅限於必要的外事場合);同時,也一律不得納入企業成本的報銷範圍。」

云南中煙一位內部人士說,現在領導開會時,打擊假煙、解決卷煙非法流通、治理天價煙都會一起拿出來談。在他看來,如果真的嚴格禁止公款消費煙草,對煙草行業的影響會很大。

事實上,限價自2012年春便已開始。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國家煙草專賣局於2012年3月16日發佈的《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開展「天價煙」和卷煙過度包裝專項治理工作的意見》顯示,「對發現社會零售商戶有明碼標價或實際零售價超過1000元/200支的銷售行為,煙草商業企業立即停止相關卷煙牌號規格供貨。」

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趙洪順亦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透露,國家局曾組織6個檢查組,對全國58個城市的3361戶零售店展開明查暗訪。

此後,各地紛紛響應。以長沙為例,2012年9月,長沙市物價局、長沙市煙草專賣局聯合下發文件,稱卷煙標價或實際零售價不得超過1000元一條或100元一包;連續3次以上違規的,湖南省長沙市煙草部門可取消該零售戶卷煙統一貨源供應。

以享譽天價煙市場的主流品牌——「黃鶴樓1916」為例,貴州凱里一位煙草經銷商介紹,2011年,「黃鶴樓1916」每條價格在1800元左右,後來跌到1200元,如今幾乎被腰斬。

「以前也限價,但從沒有這麼嚴。」云南省一位煙草行業內部人士透露。

五年天價煙調控

史上最嚴格的「天價煙」限價令,不過由一起偶然事件觸發。

南方週末記者獲悉,就在2012年3月16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天價煙」限價令下達之前五天,當時分管煙草的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批示,嚴格管理「天價煙」。起因正源於西安的「好貓」事件。

2012年2月底,《華商報》報導,在西安安東街的一家煙酒店,一條「好貓」的零售價竟然高達5600元。此後,陝西中煙辦公室主任張昊傑公開表示,坊間盛傳的天價「好貓」香煙,確為公司預備推出的產品,尚在客戶品鑑階段,並未正式上市,價格亦未通過相關部門審批。

儘管尚未正式發售,但5600元的價格仍打破了輿論的心理預期。這也是自周久耕事件後,「天價煙」又一次遭受輿論炙烤。

2008年12月,因為一包「南京九五之尊」香煙,原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被人肉之後落馬。網友發現,周局長日常吸的「九五之尊」市場價高達1500元/條,他因此被冠以「天價煙局長」。

事實上,外界真正窺探到天價煙的神秘,正是始於周久耕事件。

「在2008年之前,真正的全國性的天價煙只有熊貓這個品牌。」一位從事煙草行業諮詢的人士透露。但由於其超高價格,一直有價無市。

也正是在2008年,國內上市了16個超高檔香煙新品,創下了零售價800元/條以上產品上市數量之最。國家煙草專賣局就此發佈《關於規範超高檔卷煙價格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了「進一退一」、「禁止炒作」、「零售價格不超1000元/條」三條意見。

超高檔煙,也即「天價煙」進入監管者視野。

戲劇性的是,正是周久耕事件宣告了第一輪「天價煙」調控破產。因為當年出台的《關於規範超高檔卷煙價格管理的實施意見》、《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切實加強卷煙價格管理的通知》均規定,零售價格不超1000元/條。

更戲劇性的是,周久耕事件反而成為南京煙免費品牌營銷事件。相關數據顯示,受「周久耕」事件的直接拉動,2010年在超高檔煙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11.44%,南京、蘇煙在超高檔煙市場分居二、三位,使得江蘇中煙成為超高檔煙市場份額最大者。

這一年,黃鶴樓甚至專門開發了新品類——黃鶴樓為了誰系列。數據顯示,2010年,超高檔煙市場總量達到了5.59萬箱,增長幅度高達88.64%。

井噴的行情逼迫國家煙草專賣局再踩剎車,該局緊急發佈《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加強對高價位卷煙生產經營和價格管理的意見》(國煙專〔2010〕294號)要求,特別是卷煙零售價一律不得超過1000元/200支。

「高層是擔憂天價煙毀了整個行業的形象。」一位煙草系統的人士透露。

控煙派「反腐」

在新一輪限價令之下,一個新的黑市正在形成。「省外品牌中,湖南中煙生產的白沙(和天下)黑市價高達2300元/條;河南中煙生產的黃金葉(天葉)有的店炒到1600元/條;云南中煙生產的云煙(大重九)也能穩在1000元/條以上。」貴州省凱里市煙草經銷商陳忠富(化名)稱。

儘管某些天價煙黑市價依然堅挺,但中央八項規定的連鎖反應已經傳導至地方。

湖北省人社廳一名人士表示,「八項規定出來之後,基本上沒什麼公務接待,接待少了,煙酒自然銷不起來。」

而對於控煙人士而言,「反腐」是一個絕佳的反擊機會。中國疾控中心國家控煙辦公室副主任姜垣向南方週末記者提到山西省陽曲縣的一個例子。2007年,山西陽曲舉行政協會議時,買到手的近6萬元的「中華煙」,經煙草局鑑定,竟然是假煙。「公款消費煙草確實很厲害。」

中國控煙協會宣傳部所超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協會曾建議制定《禁止公款消費煙草製品的規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及軍隊均不得以任何名義花費公款購買煙草製品;在一切公務活動中不擺煙、不敬煙;國家公務人員不得接受煙草餽贈,否則以受賄罪論處。

2009年,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曾致信中紀委、國家監察部,建議禁止公款消費煙草製品。中紀委隨即表示將加強對公款買煙違紀違規行為的監管,與控煙協會共同開展禁止公款買煙的相關活動。

而針對全國政協委員苑春鳴的提案,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中紀委辦公廳宣傳處,後者表示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公款消費煙草的條例出台。

不過,苑春鳴在兩會期間提及的嚴格煙草消費發票到底有何意義仍值得觀察。上述湖北省人保系統的一名官員透露,「比如說會議接待用煙,隨便找個名目便可以報,比如說辦公用品。」

天價煙寒冬,煙草業救贖

「高端煙是風向標。一季度整個行業卷煙的產量只增加了5000箱,形勢很嚴峻。」一位從事煙草經濟分析的人士透露。以云煙為例,今年第一季度的產量為106.19萬箱。

他還表示,一季度是全年卷煙營銷工作的重點時期,宏觀經濟發展放緩、反腐不斷深入,3月份全國卷煙銷量負增長,一季度銷量增加不到1%,單箱銷售額增長也低於10%。在這樣的態勢下,重點品牌銷量增速也進一步放緩,僅增7.5%。

煙草系統已經開始主動尋變。煙草專賣法規定,煙草的零售計劃和品種的投放由各級煙草專賣局(商業公司)統一制定,這留下了操作空間。

「作為三類煙,今年貴州是要求零售戶定貴煙(多彩)。其他品種因為國家計劃量已經定好的了,投放量多不到哪去。」貴州省凱里市煙草經銷商陳忠富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所謂三類煙,是指零售價60元每條至110元每條。

這不僅僅是貴州一省的選擇。自2013年以來,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福建、廣西等市場針對部分省外煙展開更高強度的調控,包括收緊市場份額、限制發展速度、「壓高放低」等手法。

河南煙草專賣局採取限制購進等措施來控制省外煙的發展。河北煙草專賣局要求優先訂購地產煙,落實後再由省外煙進行補充,對和地產煙產生競爭關係的省外煙設置新品進入及宣傳促銷壁壘。

福建煙草專賣局要求以2011年為基數,今年全年增量的2/3留給地產煙,1/3劃分省外煙;一、二類煙增量的10%留給省外煙,其餘增量全部留給地產煙。

湖北煙草專賣局要求將省外一類煙份額壓縮到3%,三類以上省外煙份額不得超過20%。安徽煙草專賣局要求各地市黃山品牌一、二類煙市場份額不得低於34%。

煙草的拐點即將出現。從第一季度國民經濟與煙草行業的運行數據對比來看,卷煙產銷量增長目前已基本進入停滯狀態,而市場價值總量的增長速度也大大放緩。全國煙草行業卷煙產銷量、銷售額的增長進入了「個位數」時代。

云南中煙內部人士則表示,如果反腐的力度加大,今年的形勢將更加困難。


微利壓頂 中國最大百貨改拚賺錢

2013-06-24  TCW
 
 

 

萬達百貨,一個只能在中國發生的商業奇蹟,造就全球擴張速度最快的連鎖百貨。

美國梅西百貨(Macy’s),約八百個據點,足足用了一百五十五年時間;二十二年、二十二家店(含成都、蘇州的在建據點),這是台灣最大的連鎖百貨體系──新光三越擴張的速度,平均一年增加一店。

擴點猛衝》開店速度是新光三越十倍

然而,中國新兵──萬達百貨增長的速度,卻是新光三越的十倍速;從二○○七年開出第一家店以來,今年底規模將達七十六家,平均一年新增近十一店,明年規模將首度突破一百店,二○一五年規畫為一百三十二店,逐步邁向國際大型連鎖百貨的挑戰之路。

每一個萬達百貨的開出,就是一次中國新趨勢的強化。

今年九月,萬達集團史上最大的商業地產項目,即將在武漢開幕,辦公大樓、高級住宅、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電影院、大型KTV等一應俱全。

在這個「小」社區當中,光五星級酒店就多達六個,購物中心面積達十八萬平方米,是傳統百貨的六倍大;總投資額約新台幣一千九百億元,是台灣通路王統一超去年營收的一.四倍。

購物中心是中國消費者近年的新寵,開在熱鬧老城區、停車位不足、面積有限的傳統百貨公司逐漸失寵,人們開始往新城區甚或市郊移動,在這裡,大型的購物中心停車方便,娛樂、餐飲到消費的功能齊全,足能消磨一整天。

一座萬達廣場,就是一個城市中心,一次大型「造鎮」。

現年五十八歲的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健林,籍貫四川、遼寧大連發跡,彭博估計其身價高達八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四百九十億元),與台灣金融業巨擘蔡萬才八十一億美元相當(台灣富豪榜第二名)。

規模驚人》開店像造鎮,百貨先領軍

萬達並不是購物中心趨勢的開創者,卻是把它在全中國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最重要推手。今年將新開出十九家、明年更高達二十七家,等於每兩星期就新增加一家萬達百貨。

「萬達將來的規模會嚇死人!」從台灣轉戰中國十年,現任中國高檔百貨──久光百貨首席執行官的蔡再添觀察。

在台灣,百貨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完整個體;在萬達,百貨公司卻只是龐大商業地產這艘航空母艦中的一部分。辦公樓與住宅的銷售單價,因為生活機能的完整得以拉升,萬達拿地的成本,也因為地方政府需要它來造鎮、繁榮經濟,往往遠低於市價。

但對今年五月才從山東銀座百貨被高薪挖角、轉戰萬達百貨總經理的孫靖寰來說,萬達這種「遍地開花」的模式,卻也帶來沉重的經營壓力。

前有三難關》二十年來最差景氣成隱憂

去年,五十七家萬達百貨的總營收將近人民幣一百一十二億元(約新台幣五百五十億元),等於一家店平均不到新台幣十億元,這,只有久光百貨單店平均營收的五分之一。

再加上,二○一三年正從兩個方面考驗著中國百貨零售業。電子商務的崛起,衝擊百貨公司的男女服飾業績;中國經濟成長的放緩,讓孫靖寰預估今年中國百貨總產值只能與去年相當,蔡再添甚至大膽預估,今年將是中國百貨業發展二十年來,史上首次衰退。

孫靖寰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萬達百貨在整體大環境的隱憂下,一邊快速展店,一邊要把單店平均年營收提升一成,達到人民幣二億二千萬元(約新台幣十一億元)。

孫靖寰六月十三日來台參加東方線上舉辦的「兩岸零售CEO論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首先要從成立三年以上、現約二十家的老店入手,「在我看來,這二十家老店一年營收應達(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億元),現在大約是七十億元。」而每新開一個據點,「就要找出(當地市場)拼盤中的缺口,補上;再不成,就要往兩端(極高或低端)發展。」

六年來,萬達百貨擴張的速度猶如滾雪球,就好像自動前進的生產線上,一個品項還沒調校完全,下一個又來了。

這些新開出的門店,不僅拉低了總體單店平均營收,新據點的面積與投資金額一個比一個大,使得百貨回收期最短也得要三年,這也讓這個中國最大的百貨連鎖體系,目前仍處於虧損。

蔡再添十年前轉戰中國,「當時一、兩年就能回本,現在新商場只要能填滿就好,微利時代非常辛苦,一個新商場沒有三、五年,培養不出主顧客。」

然而,數大就是美,在東方線上針對三十六個台灣消費品牌主所做的市場調查中,萬達百貨是他們進軍中國市場時共同的第一選擇。

以精品路線的久光百貨為例,儘管靠高檔超市與同業成功做出區隔化,但蔡再添也感嘆,百貨規模不夠大,只靠單店高營收,並不能夠讓他們在面對國外品牌,例如GODIVA巧克力時,享有關鍵的發言權(如取得最新產品、最充足貨源等)。萬達百貨今年必須在成長放緩的中國整體大環境中逆風飛翔,據點數創新紀錄只是第一步,提升單點效益、發揮規模效益,挑戰才要開始。



監管部門提四要求告誡銀行:地價房價回落壓頂 天天有進步

http://xueqiu.com/8678879518/29436428
監管部門告誡銀行 地價房價回落壓頂平台貸

 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林 ○編輯 孫忠

  地價房價漲幅回落可能引發地方平台貸款償債風險。

  上證報記者獲悉,近期監管部門告誡銀行機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其中之一為部分地方因地價、房價漲幅回落,償債壓力較大。

  監管部門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負債規模持續增加,風險結構趨於複雜是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之一。

  風險隱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隱患之一,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據稱,自2011年以來,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年均增長20%,其中縣級年均增長26.6%。

  隱患之二,部分地方違規融資、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隱患之三,部分地方償債壓力較大。因為平台償債來源依賴於土地等非經營性現金流,部分地方因地價、房價漲幅回落,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滑,一些中西部地區平台、低層級平台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據介紹,在部分地區,借新還舊現象已較為普遍。但值得重視的是,目前仍有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平台債務風險認識不清,低估地方政府的負債規模,高估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盲目提供融資。

  「堅持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效機制相結合,緩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是監管層對銀行業下一階段的要求。

  要求一:控制信貸總量。監管層要求各行要嚴把新增貸款准入標準,不得新增平台貸款規模。完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銀行業融資全口徑統計,實現對融資平台信貸融資和非信貸融資的並表監控。

  要求二:化解到期風險。對於今年到期的平台貸款,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與融資平台、當地政府共同制定詳細的還款方案,逐步明確還款日期,還款金額及還款來源,並抓好跟蹤落實。

  監管層同時要求各行要密切跟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運營狀況和到期債務的償還進度,對不能按方案落實資金來源、可能造成還款違約的,要立即採取措施及時處置,並向監管部門報告。

  要求三:優化貸款結構。對一些平台貸款佔比較高、財政償債能力和還款意願較弱的高風險地區,以及盈利較弱、風險較高的平台項目,監管層要求各銀行要與平台加強協商,增加有效資產抵押,並視情況加大貸款清收力度,逐步實現信貸退出。

  要求四:建立預警體系。監管層要求抓緊研究地方政府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等指標的計算方法,建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評級預警體系,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作為特定客戶進行專門的信用評級和風險分類,科學設定平台債務風險的「警戒線」。

多位高管離職 *ST鋼構退市風險壓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198.html

該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原因,周輝請求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

晚(16日),*ST鋼構(600072.SH) 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原因,周輝請求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同樣因工作原因,原總經理盛紀綱請求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

此外,*ST鋼構監事會近日也收到部分監事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其中,常榮華因工作原因請求辭去監事、監事會主席職務,萬育紅請求辭去監事職務。

對於上述多人選擇離開關鍵崗位,*ST鋼構對這些人給予了較高評價,表示在擔任相關職務期間,“在公司章程賦予的職權範圍內,兢兢業業,勤勉盡責,完成了相關各項任務”。

但這些評價,似乎與*ST鋼構近年的業績表現並不相稱。

*ST鋼構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旗下子公司,後者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截至2013年底,該集團擁有近50家下屬企事業單位、3家上市公司。其中,*ST 鋼構的主營業務包括大型鋼結構、成套機械和船舶配件等。

但這家公司所屬的造船行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船配價格繼續處於低位,而大型鋼結構和成套設備業務市場競爭激烈,使得主營業務面臨較大的運營壓力。自上半年起,*ST鋼構承接的大型鋼結構項目明顯減少,船配項目也主要集中在長興造船基地上層建築、艙口蓋和軸舵系以及船用液罐等。

同日,*ST鋼構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其營業收入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9%,但凈利潤並無明顯改善,繼去年同期虧損9730萬元,今年1到9月份仍虧損7685萬元。

值得關註的是,如果四季度的業績沒有較大起色,意味著該公司將再次陷入虧損,“由於各種不可控因素,如果不能扭虧,將存在退市風險”。

目前,*ST鋼構會議已經選舉高康為該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周輝則調整為第六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任期至第六屆董事會屆滿。另該公司董事會同意增補朱雲龍為第六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李誌平和湯玉軍則被增補為第六屆監事會監事候選人,提交該公司2014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資料顯示,高康目前除了擔任*ST鋼構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還任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上海瑞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編輯:李燕華)


柳化股份今年近19億債務壓頂 信用等級被下調至A+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604.html

柳化股份今年近19億債務壓頂 信用等級被下調至A+

一財網 孝康 2015-06-26 11:47:00

截至2015年3月末,柳化股份資產負債率達到77.35%,且2015年需償還有息債務本金及利息合計18.72億元,面臨較重的即期償還壓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繼證監會宣布對柳化股份因信息披露涉嫌違法違規進行立案調查、控股股東2000萬股及孳息被司法凍結,一份公司債券跟蹤信用評級報告再次將柳化股份推至“風口浪尖”。

今日(6月26日),柳化股份發布了2011年5.1億元公司債券2015年跟蹤信用評價報告評級報告,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元資信”)將本期債券信用等級下調為A+,發行主體長期信用等級也下調為A+,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這是其債券自2012年3月被評級以來,第二次被下調信用評級。

鵬元資信給出的理由是,跟蹤期內柳化股份業務發展穩定,新收購的子公司營運情況良好,但化工行業持續低迷,柳化股份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有息債務規模持續增加等。

截至2015年3月末,柳化股份資產負債率達到77.35%,且2015年需償還有息債務本金及利息合計18.72億元,面臨較重的即期償還壓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柳化股份相關人士,得到的回複是,雖然目前公司賬上只有8.51億元貨幣資金,但債務到期時可以跟銀行續貸或重新貸款。

借收購盈利

自2003年“花落”上交所以來,柳化股份盈利水平雖波動起伏,卻從未出現過“利潤為負”的情況,但2013年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8億元,同比跌幅逾380%,柳化股份將其稱之為“最為困難的一年”。

為了避免2014年再度虧損,柳化股份不得不借助外延式並購。2014年6月,柳化股份斥資約2.1億元收購湖南中成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湖南中成”)95.5%的股權,同時又以4661.52萬元的交易價格收購東莞振華泰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振華實業”)95%的股權,交易對手都是廣東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收購確實成了“最後一棵救命稻草”。2014年,柳化股份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79.17萬元,扭虧為盈,不必擔心會被上交所“貼星戴帽”了。其中,湖南中成和振華實業分別增厚業績5852.7萬和98.15萬元,也就是說,如果刨除這兩家新納入合並報表的子公司,柳化股份仍處於虧損狀態。

但形勢仍不容樂觀。2015年第一季度,柳化股份營業收入為6.21億元,同比下滑26.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494萬元,2014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分別虧損1499萬和1406萬元。這意味著柳化股份連續三年第一季度虧損,且虧損額度不斷擴大。

“公司每年一季度業績都不是很好,主要是產品以化肥、化工為主,化工屬於危化品,一季度正好趕上春運,危化品是禁運的,所有產品銷售都會受影響,加之還有一個春節。”柳化股份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收購的兩家公司業績要比柳化股份原有主業盈利能力強。

當年對於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虧損,鵬元資信給出的解釋是柳化股份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低迷。

柳化股份90%以上收入來自化學肥料制造,主導產品為尿素、硝酸銨、保險粉和雙氧水,煤炭是其主要原料,電力是其主要能源。

作為基礎配料質疑的尿素,受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尿素價格持續下跌,2014年平均售價同比下降19.22%;硝酸銨主要用於下遊民爆企業,但由於生產制造業(如礦山、基建)等投資增速下滑,導致民爆企業對硝酸銨的需求不足,量價齊跌。

鵬元資信坦言,尿素和硝酸銨歷來均為柳化股份主導產品,跟蹤期內以上兩品種價格持續下跌,對其整體業績影響較大。

由於收購的湖南中成主營保險粉和雙氧水,2014年柳化股份的保險粉和雙氧水逆勢“飄紅”,收入分別約為4.31億和3.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55%和89.78%;同期,作為傳統主導產品的尿素和硝酸銨收入各約為5.07億和2.86億元,同比跌幅各為33.74%和13.36%。

“尿素、硝酸銨等產品表現不佳,柳化股份未來將逐步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增加雙氧水的銷售,同時推進保險粉項目。”鵬元資信在報告中指出,柳化股份寄希望於產品結構調整、產業鏈延伸來強化自身的盈利水平。

作為柳化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廣西柳州中成化工有限公司一期5萬噸保險粉生產線將於2015年6月取得相關證照後正式投產,預計2015年7~12月可生產保險粉2.5萬噸,按2014年保險粉產品價格測算,可增加銷售收入1.35億元。

然而,鵬元資信也指出,保險粉價格受造紙、紡織等下遊行業運營情況的影響,需持續關註下遊需求狀況,保險粉項目實際運營效果有待觀察。

作為重要的氧化劑、漂白劑、消毒劑和脫氯劑,雙氧水主要用於造紙、防止及化工合成三大領域,也是柳化股份著力栽培的業務支柱。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截至2015年3月末,我國國內市場雙氧水(27.5%)平均價格為880元/噸,較2014年初下跌70元/噸。鵬元資信也表示,近年造紙、紡織行業持續低迷,需關註造紙、紡織等下遊行業需求下滑對雙氧水價格的影響。

在主打產品銷售前景不明朗的同時,作為柳化股份主要能源的電力也來“搗亂”了。根據廣西物價局發布的通知,從2015年4月20日起,化肥生產用電基本電價按大工業用電基本電價執行,電度電價提高0.1096元/千瓦時。

據此測算,此次電價調整將使得柳化股份2015年經營成本增加8000萬元,這將進一步削弱其盈利能力。

考慮到柳化股份所處經營環境並未發生明顯改善,鵬元資信表示,柳化股份目前盈利更多來源於成本、費用的控制,因此未來盈利能否持續改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有息債務飆升至近35億元

雖然通過外延式並購讓2014年扭虧為盈,但由於投資支出較大,加之在建項目資金持續投入,柳化股份的有息債務規模“節節攀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末、2014年末和2015年第一季度末,柳化股份的有息債務余額分別約為29.41億、33.23億和34.87億元,15個月增幅近5.47億元。

由於有息負債額度增速較快,柳化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從2013年末69.11%增至2014年末75.58%,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該數據繼續升至77.35%,財務風險有所加大。

柳化股份測算,有息債務償還主要集中在2015年。《第一財經日報》統計,2015年到2018年,柳化股份需要償還的有息債務本金及利息分別約為18.72億、4.02億、2.75億和0.57億元。然而,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柳化股份貨幣資金只有8.51億元。

鵬元資信表示,2015年柳化股份需償還有息債務本金及利息合計18.72億元,面臨較重的即期償還壓力。

“公司不可能在賬上專門放10幾億元貨幣資金,就等著償還銀行貸款,那麽向銀行借款還幹嘛?還得付利息。”柳化股份相關人士表示,一旦債務到期,公司可以通過倒貸的方式償還債務,比如續貸或重新貸款。

柳化股份發行的5.1億元公司債券由柳化集團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但柳化集團主要業務收入還是來源於柳化股份。

2014年柳化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8.57億元,利潤虧損1.23億元。鵬元資信指出,2014年,柳化集團經營並無明顯改善,持續虧損幅度較大,且債務負擔較重,經綜合評定,維持柳化集團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展望調整為負面。

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範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由於柳化集團主要業務都在柳化股份上,更多地是承擔管理的職能,這樣的擔保意義和效果都不是很大。

同時,柳化股份本期債券信用等級和發行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在2012年3月首次評級時都是AA,2013年6月評級下調為AA-,2014年6月評級維持AA-,2015年6月評級再次下調為A+。

“AA-是正常債券最低的信用評級,如果評級被下調至A+,就意味著債券存在信用風險。”範為如上表示。

柳化集團也是“泥菩薩過江”,柳化股份不得不“自力更生”,籌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3月底,柳化股份正式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凈額擬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天有不測風雲”。柳化股份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信息披露涉嫌違法違規,根據有關規定,證券會決定對柳化股份進行立案調查。

柳化股份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時間上已經有影響了,如果沒有立案調查,其實可以更快地推動定增預案上股東會。“由於信披違規,立案調查還沒有結案,結論出來之後是否會對定增預案產生實質性影響,即定增能否繼續進行,還要看廣西證監局會給公司一個什麽樣的處罰結論。”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搶賺亞洲財!滙豐總部要搬回香港 亞太地區人口富起來 英國重稅壓頂

2015-12-07  TWM

據統計,亞洲中產階級十年內將增至十七億,驅使滙豐「東栘」淘金;此外,英國的金融規範去年逼滙豐付出十一.三億美元的重稅,也成為總部「棄歐洲、進亞洲」的一大推力。

滙豐控股(HSBC)正在決定以何處為家!把總部設在英國逾二十年後,這家英國最大銀行考慮回歸一五0年前的出生地香港,當時它的名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Hong

Kong&shanghai Banking Corp.)。

滙豐拓展消費者銀行業務,未來在亞洲的機會將比其他地方大。一位歐洲最大銀行業者的執行長今年梢早私下告訴我,人口結構是零售銀行業務的推手——而人口趨勢明確地對亞洲有利。

據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Institution)的預測,到二0三0年,亞太地區的中產階級將占世界總數六六%,遠高於0九年二八%。相較之下,歐洲的比率在同期間將從三六%滑落到一四%,美國則從一八%降為七%。

亞洲富人、中產階級暴增

這些數字顯示,在二十年內,亞洲將增加二十七億名富裕的消費者,急切地想成為銀行顧客。不到十年內,將有逾十七億名亞洲人達到中產階級門檻,對以「世界的全球銀行」為經營口號的滙豐來說,這是很難抗拒的數字。

我曾說過,滙豐已在亞洲創造驚人的業績表現,來自亞洲的獲利占整體盈餘八0%,如果只知道它的營收來源,你可能難以正確猜出總部設在何處,因為它完全不像歐洲的銀行同業。

管理遠在世界另一邊的事業體系並不容易,因此如果大部分業務已在亞洲,把總部連同絕大部分決策者和風險管理人部署在亞洲,可能是明智之舉。

但驅使滙豐東移的因素,不只是亞洲的拉力,還有英國的推力,因為英國一直嘗試藉由增添金融業規範,解決「大到不能倒」的問題。例如:一項針對銀行全球資產 負債表的稅,去年讓滙豐付出七.五億英鎊(約十一.三億美元),居英國銀行之冠。這項課稅也吃掉渣打九%稅前獲利,渣打四月時表示,正「傾聽股東的聲 音」,以決定是否遷移。

滙豐預期,未來幾年將支付二十億美元,來滿足英國對消費者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區隔的要求。難怪持有滙豐一.0六%股權的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執行長庫明(David Cumming)近日說,滙豐處於「競爭劣勢」,因為英國對「資本要求愈來愈嚴」。他對英國廣播公司(BBC)廣播四台的《今日》節目表示:「照理說,如 果他們選擇遷移,我們會支持。」香港法規較寬鬆有利經營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是英國的歐盟會籍。首相卡麥隆已承諾,二0一七年將舉行公投,而十月由YouGov做的民調顯示,回應者有四0%支持留在歐盟,四0% 表示將支持退出。如果投票結果是支持英國退出歐盟,將引發蘇格蘭民族主義再度高漲,滙豐可能發現自己總部是在英格蘭——不是英國,也不是真正的歐洲。

滙豐已決定遷移資產管理事業到亞洲,該事業共管理約五千億美元業務。滙豐執行長歐智華(stuart Gulliver)六月說:「亞洲沒有獨大的資本管理業者,所以我們將把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從倫敦遷到香港,因為我們認為有很大的成長機會。」

當考慮遷移總部的消息四月二十四日公布時,滙豐股價勁揚近三.八%,投資人相信若決定離開英國,滙豐在香港較不嚴苛的法規下,將可釋出更多資金。但董事長 范智廉(Douglas Flint)之前表示,時間可能拖延:「我們還在分析資訊,董事會需要更多時間做決定,我們會花一切必要的時間做考慮。」這表示滙豐對於是否搬離倫敦,內 部辯論仍然激烈。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滙豐與香港有「深遠的歷史連結」,並對滙豐搬王香港採取「肯定態度」。擔心被倫敦監管機構圍剿,加上受亞洲顧客群激增和香港法規遠為寬鬆的誘惑,我認為滙豐只有一個去處——不管這讓英國政府可能有多難堪。

(本專欄不代表編輯部或彭博公司及其業主的意見)

譯者 吳國卿

 



業績巨虧66億元債務壓頂 雨潤食品面臨“絕境”

備受業內關註的中國雨潤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公布中報。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9.87億港元,同比下降6.23%;凈利潤虧損6.72億港元,較上年同期虧損7.24億港元減虧5200萬港元,虧損減少7.1%。一波剛平,一波將起。通過銀行貸款剛剛兌上到期債券的雨潤食品,再次面臨66億元債務的壓力。

具體來看,除了冷鮮肉銷售增長了4%之外,雨潤食品生豬屠宰量以及深加工肉制品的營收均出現了大幅下滑。此外,雨潤食品的低溫肉制品總收益為10.0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也減少了16.6%。不過,對於上述慘淡的成績,雨潤食品並未在公告中說明虧損的具體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出現的本息近12億元中期票據和本息近6億元短期融資券兌付危機已不複存在。不過,這並非意味著雨潤食品從此過上無人“催債”的好日子。中報顯示,上半年雨潤食品未償還銀行及其他貸款及融資租賃負債為71.38億港元,其中66億港元債務將於年底到期,這意味著超九成的債務年底到期。

事實上雨潤食品的財務困境早已有之。“我們對南京雨潤進行持續跟蹤,已於2015年8月將其放入信用風險排查名單中的II類預警企業,並於2016年3月將其調入I類預警企業。”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劉雅南在報告中坦言。而雨潤食品2015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01.65億港元,虧損達29.8億港元。而南京雨潤2016年一季度實現合並營業收入31.42億元人民幣,合並虧損9200萬元。

“雨潤食品現在是在‘拆東墻補西墻’,雖然現在仍在生產,多半為地方政府的支持。巨大的債務壓力已經讓其應接不暇,先前12億元中期票據和近6億元短期融資券之所以在最後關頭能夠勉強兌付,還是多虧銀行的續貸。”有長期關註雨潤食品的業內人士表示。他透露,在江蘇省政府的協調下,南京雨潤把其在徐州的一塊土地抵押給主承銷商中國銀行,中行向其發放貸款,提供流動性支持。

記者梳理報告發現,與中票項和短期融資券欄內雙雙“歸零”不同,上半年雨潤食品欠銀行和其他貸款,由年初的47.7億元,飆升到66.7億元。半年內凈增銀行貸款19億元。這個數值基本和上述雨潤發行的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的本息基本吻合。據悉,截至今年6月,國內部分銀行起訴雨潤食品要求保證償還1.76億港元的銀行貸款,涉案中雨潤食品已有2.42億元的資產被法院凍結。同時,雨潤食品還面臨著承包商2.08億港元的訴訟索賠。

對此,雨潤食品在中期報告中表示,由於集團若幹附屬公司涉及不同的索債訴訟,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為此,公司董事已采取包括,積極與銀行商討貸款重續、實施全面政策透過消減成本及資本支出以監控現金流量、積極采取措施提升應收款項速度、尋找潛在策略投資者以及為若幹非核心資產尋求買家等措施。

行業不景氣 副業拖累主業

公開資料顯示,雨潤食品主要從事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業務。20多年前,其創始人、原董事長祝義財白手起家,通過收購50多家破產或瀕臨破產的國有屠宰場和食品廠發家,並在2005年成功推動雨潤食品在香港上市,使其一躍成為食品工業領域的龍頭老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雨潤業績不景氣,與目前國內豬肉市場環境有關。據悉,上半年,受市場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生豬價格快速上漲,同比大幅上升約為48%,為近五年的最高位。上遊市場價格高企,而下遊市場卻依舊低迷,這導致雨潤食品生產成本上漲,加上高端餐飲和肉類消費市場持續疲軟,造成雨潤轉嫁成本的難度增大,從而導致虧損。

“今年國內的生豬養殖行業迎來了較高的盈利,但下遊的屠宰加工行業卻不那麽樂觀了,尤其是作為行業內曾經的龍頭肉制品加工企業雨潤來說,今年的巨虧更是如此。”上述業內人士直言。他解釋,一方面,雨潤公司上半年的屠宰量下降了超三成,豬肉價格高企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令消費需求下滑,屠宰企業適當調整計劃,屠宰量下滑;另一方面,今年生豬養殖行業景氣度高,生豬價格持續處於高位,養豬人掌握了市場的定價權,增加了屠宰場的采購成本,而豬肉價格未能同步跟漲,導致雨潤盈利下降。

不過,除行業不景氣外,雨潤食品的衰落或與其經營策略有關。同樣的市場行情下,采取不同的經營策略,公司的經營利潤差異天壤之別。以與其有競爭關系的雙匯為例,在行業低迷時,雙匯采取了迅速擴張市場份額的策略。上半年雙匯屠宰量同比增加,而且加大了豬肉的進口量,凈利潤總額達到了28.88億元。

在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看來,雨潤雖然是中國肉制品行業三強之一,但經歷過多年的多元化發展,副業拖累了主業發展,造成主業經營能力並不強。而國信證券報告也認為,投資激進和管理問題使南京雨潤積重難返。具體表現為,一是前期產能擴張太快,公司產能利用率明顯偏低;二是自身管理問題,食品安全屢屢出事導致公司產品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補貼幾近枯竭 欲賣資產求生

雨潤旗下核心子公司雨潤食品在上市的10年間,累計獲得政府補貼超過40億港元,占10年總利潤的46.38%。上海新世紀公布的評級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雨潤食品主業呈現虧損狀態,但由於當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補貼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公司實現凈利潤0.05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雨潤歷史上曾獲得政府給予的地方建廠投資補助,隨著產業布局陸續完成,這項補貼也在逐步減少。2012年至2014年分別為6.18億元、4.53億元和3.38億元,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億元。公司主業虧損持續而補貼減少,共同導致201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額高達5.24億元。這一趨勢在最新的一期中報里也同樣有所體現。2016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雨潤食品獲得政府補貼924.6萬港元。而2015年同期則為7044.6港元,銳減了近九成。

一面是主業的巨虧和補貼萎縮,另一面卻是天量銀行貸款的年內到期。面對如此“絕境”,雨潤食品在中報里開出的“藥方”是:“尋找潛在策略性投資者;及為若幹非核心資產尋求買家”。早在去年,房地產商融創透露了要收購雨潤集團的想法,當時融創公告稱,將與雨潤債權人共同商討雨潤相關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努力確保雨潤各項業務正常運轉,不過時隔幾個月,融創宣布放棄此次合作。

除了業內傳聞已久的賣地風波之外,雨潤食品在賣資產的路上已經走了很遠。2016年3月,雨潤食品出售一家屬冷鮮肉及冷凍肉分部的全資附屬公司的全部權益予第三方,出售的凈資產金額為1266.8萬港元。1139萬港元的現金已於2016年6月30日前收取。出售附屬公司的虧損為119萬港元。此外,在雨潤食品的預售清單中,近期還有一項:“2016年6月,管理層承諾一項出售一家屬冷鮮肉及冷凍肉分部的全資附屬公司的非流動資產予第三方的計劃。該等資產預期於報告期末後十二個月內出售。”


德銀140億天價罰單壓頂 談判“拉鋸戰”恐重傷歐洲銀行業

在歐洲經濟複蘇乏力,深陷負利率無法自拔的大背景下,德國最大商業銀行——德意誌銀行(下稱“德銀”)近期因金融危機前出售住房貸款抵押支持證券(RMBS)被美國司法部開出140億美元天價罰單,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投資者擔憂情緒已迅速蔓延至整個歐洲市場。

從目前情況來看,德銀與美國司法部間的談判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某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眼下討論和解金規模還為時尚早。“美國司法部只是給出了一個談判起步方案,司法部也請德銀接下來提交一個反對方案。所以德銀和美國司法部的談判只是剛剛開始。“

第一財經記者整理發現,目前已有五家美資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和高盛)就金融危機前出售RMBS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和解金額平均約為32億美元,與這幾家銀行相比,德銀RMBS的發行和承銷規模相對較小,因此140億美元罰款實屬“天價”。此外,值得註意的是,除德銀外,仍有五家歐洲銀行尚未就RMBS與美國司法部展開和解談判,對於已不堪重負的歐洲銀行業而言,屆時恐又將掀起一輪新的震蕩。

德銀天價罰單雪上加霜

9月15日,德意誌銀行證實,該行已針對2005年至2007年間RMBS的發行和承銷業務與美國司法部展開民事和解談判,美國司法部提出約140億美元的和解金額。

此前,法國巴黎銀行曾收到89.7億美元巨額罰款,創下美國司法部向歐洲銀行業開出的最高罰單紀錄,而此次一旦140億美元罰單成真,德銀將刷新法國巴黎銀行創下的紀錄。

但據業內普遍預計,德銀最終支付金額將接近於其他銀行在同類處罰中支付的金額,其規模應遠遠低於140億美元。

美國司法部調查這些銀行並開出巨額罰單主要因為,銀行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向客戶兜售次貸債券時忽略了提示風險——次貸債券是高風險債券,相對應的房貸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是大概率事件。

上周德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無意以接近這一數字的任何水平就潛在的民事指控達成和解”。 德國財政部發言人9月16日也提出,在公平對待的基礎上,預計此協商將會有公正的結果。

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整個談判尚處於初級階段,美國司法部只是給出了罰款金額的提議,通常雙方都會經過漫長的“討價還價”,才能最終得出結果。

“預計美國司法部與德銀就罰款一事達成最終協議需要比以往更加漫長的時間,因為考慮到美國大選等因素影響,誰也無法給出一個大概的時間進度。”該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道。

目前,對於市場最為關心的罰款金額,該人士對於本報記者表示,“根據以往因出售RMBS而遭遇處罰的銀行來看,罰款金額大多在20億-50億美元,與這些銀行相比,德銀RMBS的發行量較小。”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金融危機前,德銀約發行RMBS共計840億美元,某美資銀行則發行約7800億美元RMBS,2014年該美資銀行已經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約50億美元和解金的協議,相較之下,美國司法部向德銀開出的140億美元罰單,仍有很大“砍價”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對於近年來收入明顯下滑、股價持續走低的德銀而言,美國司法部開出得罰單無疑是雪上加霜,德銀將如何支付這筆巨款,也引發市場熱議。

德意誌銀行表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該行在訴訟方面的計提是55億歐元(約合62億美元),目前風險水平和資本結構均處在非常穩健的歷史水平。但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ndrew Lim則分析稱,即使德銀擁有足夠的撥備來覆蓋與美國司法部的和解金,德銀仍可能面臨嚴重的資本不足問題。

為了擴充資本金,9月20日某知情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德銀或將考慮啟用複合型貸款抵押證券(CLO),進行企業貸款證券化。“近年來德銀一直以此管理企業貸款風險,去年德銀以類似方式進行證券化的貸款規模達到55億美元。”

目前投資者對於德銀即將面臨的窘況的擔憂仍在繼續發酵,9月19日美股收盤,德銀股價下跌3.06%,逼近歷史最低水平。今年以來,該行股價累計跌幅已達47%。

歐洲銀行業風險從未遠離

近年來,歐洲銀行業“慘淡”的經營狀況早已引發市場關註,尤其是在英國公投意外退歐後,歐洲銀行股跌幅刷新歷史記錄, 6月24日當天整體下挫17.4%。其中,巴克萊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股價一度下跌逾30%,法國興業銀行跌25%,德意誌銀行下跌約18%。這一暴跌情況直到6月28日才有所好轉。

此後,投資者對於歐洲銀行業違約風險的擔憂快速飆升,唯恐其成為下一輪全球金融風險的源頭。

高盛此前預計,由於英國退歐公投帶來的波動,將導致歐洲銀行業在2018年前收入大幅減少320億歐元,利潤較此前下降11%。在歐元區,高盛預計德國銀行業受退歐影響最大,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北歐的銀行業受影響相對較小。

在“傷痕累累”的歐洲銀行業中,德銀無疑是重災區。盡管搬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仍不乏業內人士擔憂德銀是否會成為“第二個雷曼”。當年,雷曼在倒閉前並沒有明顯跡象,其在宣布巨虧39億美元後的一星期內立即申請了破產保護,雷曼帝國的崩塌似乎發生在一瞬間,在某種程度上引燃了震驚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機。

今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發布針對德國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出,在全球主要銀行中,德銀似乎已經成為系統性風險最重要的凈貢獻者,其次是匯豐銀行和瑞士信貸。

而同一時間,美聯儲公布的年度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也顯示,德銀與桑坦德銀行兩家歐洲銀行未能通過“考核”。

IMF認為,像德銀這樣對於全球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影響的銀行,需要更加強調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加強監管,密切監控跨境風險,以及培養對於新的解決機制的快速應對能力。

作為德國最大的銀行,德銀並沒有坐以待斃,該行近年來一直在“斷臂求生”。

此前,一位接近德銀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行在3年前啟動的成本削減計劃已初見成效,近日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對德銀進行考核後認為,該行的經營狀況“完全在軌道上”。雖然2015年德銀巨虧68億歐元(約合76億美元),成為7年來首次虧損,但去年該行在亞洲地區營收則大漲14%至44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毫無疑問,亞洲區將成為該行未來全球戰略部署的重中之重。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