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越來越清晰的微信,它到底是什麼?有人、有錢、有物、有場景!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1/56509.html

【導讀】「微信是什麼」,這個全民都在參與回答的問題,在與微信合作夥伴溝通會後答案越來越清晰。要找到答案,先來看看昨天到底微信都展現了哪些東西。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商業價值(紀元)的文章,1、更強的連接能力:將一切人、物、錢、服務都連接起來;2、更智能的場景:所有應用都根據場景隨著需求出現;3、微信價:無數企業自願提供更優惠的微信價來連接用戶

更強的連接能力:將一切人、物、錢、服務都連接起來

這通過最新開放的接口來實現,每一個接口背後都是一種新的連接能力。語音、圖片識別、位置、支付、生成帶參數的二維碼等接口的開放,讓人和物、物和物、物和錢、錢和服務、服務和人等等全部都連接再一起,不僅使連接的範圍更廣,也讓連接的維度更多。在由物理世界和互聯網世界共同構成的新世界裡,一個個開放的接口是其中的觸點,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嫁接其上,以觸點為中心各個方向延展,最終組成一張巨大的網。當這張網中的一切都產生連接後,便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拿購物這件事來說,以後會是這樣的:看到閨蜜穿了一條新裙子,覺得很好看,也想買一條,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購買連接,直接微信支付,還順便關注購物網站的公眾號,查看物流信息。

這件事的背後是支付、二維碼、圖像識別將物品、錢、電商網站和人連接在一起,當這種連接變得無處不在並且極為便利時,購物這件事被徹底改變了。價格不再像以前那樣是在網上購物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而是方便,是「爽」。

而一旦建立這種連接,購物只是變化的一個維度,營銷也將變得不大同。在新世界裡,每一件賣出去的商品都是帶來下一次購買的一個接口,每一個完成的訂單也都可能變成促進銷售的刺激物(比如當用戶將訂單直接分享到朋友圈中時)。並且當這種接觸不再只是一種信息時,當購買緊隨著信息而來,對用戶來說,這不再是「營銷」,而是「服務」。

更智能的場景:所有應用都根據場景隨著需求出現

連接的另一個名字是「延伸」,如果以人為中心來看,則微信借助手機這個離人最近的媒介,讓人與世界中的其他事情發生聯繫,讓手機真正成為人體的延伸。這意味著,在這個延伸上的任何一種應用都要跟人體的器官一樣自然,這是場景的意義——當人產生一種需求,這個需求要在最短距離內、以最快速度、用最便捷的方式來滿足。

看到想要的東西掃一下馬上就下單,這是更「人性化」的需求,相比而言,回家打開電腦上專門的電商網站去搜索再下單就顯得太笨重了。想要買機票去問一下航空公司航班信息,找到合適的直接支付,完成後還能在上面值機,到點去機場「一證通關」,這也是更符合場景的需求。

在應用找到場景的同時,技術也找到了自己的場景,這能直接改變技術本身的命運。拿二維碼來說,正是微信將它作為「掃一掃」的第一觸點,在微信連接能力增強的同時,它所代表的內容也更豐富。在微信溝通會的體驗區裡到處都是二維碼:掃二維碼買咖啡,掃二維碼與空調建立連接,掃二維碼打印照片……如果沒有微信,二維碼或許會是另一個成熟但就是不會成為人們生活一部分的技術,如今卻已經成為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也將會有更多含義。

某種程度上,場景之於技術來說,就像土壤之於植物,一旦植物找到合適的土壤就會生根發芽,自然生長、壯大、進化。技術也是這樣。植物會與周圍環境互動,技術在滿足人需求的同時,自己也會變得更智能。

大膽想像吧,當移動支付、語音、地圖、圖像識別技術都通過微信找到了自己的場景後,將爆發怎樣的潛力?

微信價:無數企業自願提供更優惠的微信價來連接用戶

中信銀行信用卡願意為每一次微信支付優惠5塊錢,友寶願意為微信提供「一元購」活動,大眾點評願意為採用微信支付的用戶提供「滿38立減5元」的優惠。這樣做的效果驚人:友寶CEO李明浩對比活動前後銷量變化,總體銷量比原來增加了10%,大眾點評的單日銷量則暴增10倍。

微信的價值不僅在於短期內訂單銷量的增長,而是這些購買的用戶都因此與企業建立連接,這種連接對企業的價值更大,一旦建立就成了企業的資產,成為一種難以撼動的能力。

另外,這也是對微信廣闊前景的認同。用大眾點評副總裁姜躍平的話說,「微信做的事情是世界級的,它要做的是面向移動互聯網未來的基於關係和溝通的平台」,正是基於這點,才有那麼多企業願意進行「微信+」的組合。

在「微信價」的背後其實是傳統商業世界對微信的擁抱,當它們用微信來連接用戶時,意味著它們開始用微信的方式來思考。這些商業力量根植於世界的各個角落,深刻影響到這個世界的運作,正是它們的加入,才能讓微信能更快更深地影響到這個世界。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微信是什麼」,其實微信早就給出了答案,「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它將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和維度中,甚至最終定義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00

淺談移動互聯網的門票:與線下場景深度結合,才稱得上「真門票」 柳胖胖

http://xueqiu.com/3373518976/27405644

(註:此文已首發在36氪了,轉發在此只有一個目的,接受各路大神牛人山呼海嘯的批判!罵得有理,我給紅包!我的微信公眾賬號叫「一個胖子的世界」,歡迎大家多多來和我交流。)

核心觀點: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想要獲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必須利用原本在PC端的核心優勢,並結合移動互聯網的特性,去與線下各種各樣實際的場景發生緊密的聯繫,才能在智能手機端獲得爆髮式增長的海量用戶---也就是門票了。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現在為止門票已經出了幾張啦?大部分人都知道微信肯定是一張,那還有嗎?我覺得支付寶錢包算半張。為啥是半張呢?這大馬現在不是被小馬的微信支付搞得欲仙欲死死去活來嗎?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微信是一張門票

先說一下微信為什麼是門票,以及為什麼能成為門票。微信一開始起家主要還是依靠把QQ的關係鏈先導到微信上,還記得當年微信剛推廣的時候在QQ狀態裡麻溜的一排「手機微信在線」之類的字眼嗎?這招是終極大殺器,騰訊一家獨有而別家無的。

當然,光有QQ本身的關係鏈還不夠,微信還得和手機上的通訊錄結合,把儘量多的你的熟人關係倒進微信去。一旦突破用戶數量的臨界點,就什麼都好辦了,你的朋友都在用,你能不用嗎?至於那些神馬「微創新」的,語音信息,搖一搖,朋友圈等等功能都是後來才慢慢一個一個加上去的,並且這些技術上的東西米聊talkbox等等都能有,並非微信成功上位的關鍵。

查看原圖
然而,這裡還是稍帶提一下,為什麼是微信拿到了這張門票而不是米聊等?核心因素我認為就一個,騰訊這次的反應還算不慢,對,僅僅是不慢而已:比米聊晚了兩個月。如果像當年的校內和微博似的晚個一年半載才模仿做出來,那小馬哥可能現在就連流冷汗的機會都沒有了。當對手已經慢慢把該拉的生人熟人關係都拉進來了自己的底盤之後,QQ上先天存在的關係鏈優勢就沒有了,比如朋友網和騰訊微博死活就只能當個老二,就是這樣。

總之理論上,在這種一家獨大型的社交類產品方面,騰訊來做,先天上就有一定優勢,但也不能太晚,對手的關係鏈和用戶數一旦自循環成型了以後,基本也追不上了,機會窗不會永遠開著。當然,更別提易信和來往這一類先天上還沒啥關係鏈積累的,想單純靠資源資金人海戰術之類的猛追的就更沒戲了。

在微信成為手機語音聊天工具的老大之後,門票氣質就開始凸顯出來了,因為它的使用能和我們實際生活當中的許多場景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方面其實無需我多做闡述,相信大家在每天使用微信的過程中早就感受到了,開車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鑽被窩裡的時候,擠地鐵的時候,等等等等,各種各樣的線下場景中微信真的能和你的社交需求配合得特別好。


查看原圖
這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門票的概念: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利用自己在PC端的核心優勢,結合移動互聯網的特點,去與線下各種各樣實際的場景發生緊密的聯繫,在智能手機端獲得爆髮式增長的海量用戶。

支付寶錢包算半張門票

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認為支付寶錢包也算得上半張門票,因為它已經充分利用了PC端支付寶作為一個壟斷性支付工具的優勢來打造線下的移動支付。但是另一方面,支付寶錢包在發展中和線下的場景的結合一直很不夠,或者說,找切入點浪費了太多時間精力。支付這個需求先天就和錢聯繫在一起,市場潛力不可估量。餘額寶固然是個不錯的嘗試,但理財產品只是冰山一角。

在實際生活中各種各樣需要用到現金和刷卡的時候,都是支付寶錢包可以登場的好時機。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各類小額高頻的支付場景,比如打車,吃飯,商店購物,自動售貨機,彩票等等,如果能和這些場景深刻的結合起來,再慢慢過度到大額低頻的場景,比如買車買房婚宴之類,總之,你想要付錢的時候都能想到支付寶,而且也能真的用上,那支付寶錢包就算是一張完整的門票了。

不過,這個和線下支付場景結合的過程會相當漫長,因為它無法像微信這類社交產品一般自循環成長,也就是先進來的用戶會自發地帶動他的朋友後續加入,所以推廣的過程更需要阿里的團隊積極主動堅定地使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搞定。


查看原圖
說到這裡,可能各位小夥伴們又要反對了,這些和場景結合之類的東東微信支付不是也有麼?最近也還模仿餘額寶出了個理財通,微信紅包又火得不行,看樣子是要依託微信浩浩蕩蕩的數億用戶用一切都將social的理念沖垮支付寶,順勢攻佔阿里的大本營電商市場呀。

我的感覺是,微信支付沒戲,起碼要當移動支付端的老大沒戲。

首先,功能的模仿是最容易的,因為在今天單純的技術方面的因素已經很少成為門檻了,各家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什麼錢包什麼寶之類的理財產品。

但是最關鍵的核心是,和PC端的QQ有天然的關係鏈優勢一樣,支付寶有「錢和商品」的優勢。什麼意思?就是和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出門把現金放口袋容易掏取一樣,互聯網上也有這個「方便」的因素存在。試想你在淘寶購物要付錢了,而錢存在微信的理財通裡,你得先把錢轉出來到銀行卡里,再打到支付寶上,最後支付,而不是用餘額寶直接支付一步到位。

千萬不要小看這多一步多一秒的,那個亞馬遜還是神馬做網站用戶體驗的大神不是曾經淳淳教導過我們嗎?多等待一秒,就會損失多少用戶,多點擊一次,就會損失多少用戶。PC互聯網時代如此,更講究用戶體驗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難道不更是如此嗎?

當然,用戶體驗方面的小小優勢並非支付寶能勝出的決定性理由,核心的原因還是:支付寶有背靠淘寶天貓的優勢,因為淘寶天貓仍然是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候網購的第一選擇。只要這個根本性的理由沒有被動搖,那麼使用支付寶來進行各類線下的移動支付必定會成為人們的首選,因為長期來看,錢放在支付寶及其相關產品內使用起來是最為便利的,最符合用戶自然習慣的。

而如果微信支付只是以多少多少的用戶量綁定了銀行卡來論英雄,這顯然和用戶是否會在各類新鮮的優惠活動的風頭過去之後繼續使用微信支付是無關的。比如最近這個微信紅包,讓用戶綁定一下銀行卡很容易,但紅包紮金花之類的玩意能天天玩嗎?用戶在以後的日子裡會不會長期頻繁使用微信支付就不好說了,因為智能手機上的轉換成本實在太低。


查看原圖
如果微信支付要勝過支付寶,可能得發生三種情況才行:1.理財通等的產品的利率真的比餘額寶們高出令人心動的一大截;2.騰訊的拍拍商城易迅商城在網絡購物方面的各種影響力全面大幅超過淘寶天貓;3.支付寶錢包團隊動作太慢慢到讓微信一家把線下支付的各類場景都搶佔完畢了。以上三種情況發生一種,都會出現用戶大規模棄用支付寶錢包改用微信支付的,不過就目前來看吧,三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性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看,微信是一遍倒的態勢,但我還是始終堅持認為其實移動支付的結果基本注定了。


查看原圖
流量與場景

既然都說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了,也提到騰訊和阿里了,那不帶上百度真的很不好意思,稍帶手把360也一起說了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PC互聯網時代在經過一番群魔亂舞各顯神通之後,留下的武學要義歸根結底其實只有一句話:天下網站,唯流量不破。BAT在佔據了主要的流量入口後,其它各家要麼撿點剩飯,要麼認了乾爹。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像百度和360這樣再以流量分發能力為王的佈局方式,我認為是大錯特錯的,必須還得找到和線下用戶場景結合的點。

儘管百度號稱有將近10個用戶量過億的APP產品,也沒見有人說百度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要不這股價還得翻倍。百度的尷尬就在於,搜索是一個PC互聯網時代才出現的特有產物,它必須是先出現了海量標準的文字化數據化結構化的信息,才有了查找的需求和能夠被查找的基礎,比如Google的代碼原型好像就是從圖書館的資料檢索技術衍化過來的。

這不像社交和支付的需求無論線上線下都存在,在手機上我們會發現,像在電腦上那樣用百度搜索的機會真心很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搜索方式沒辦法和實際的場景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的各類變化紛繁的實際場景中,用到標準化搜索的場合幾乎是沒有的,唯一的例外是地圖,就是「找路」這個場景,因為路名都是可以被文字化數據化結構化的。對!所以在百度這些過億的APP裡,王牌就只有一個,就是百度地圖。

但問題是百度在把百度地圖和線下場景結合方面做得不好,團隊動作太慢,等到終於明白要做O2O的2013年,微信和高德也氣勢洶洶地殺進來了。但致命的因素並非這個,而是「單純的考慮流量」是與「實際的場景結合」互為衝突的兩樣東西。

曾經有個討論,分析BAT哪家會先掛,大家說來說去什麼管理啊文化啊CEO傳承啊我認為都是虛的,百度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基因剛好完全限制了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BAT三家第一個先掛的必然是百度。現在的百度就是靠原有的優勢強推自己的APP,然後拿著現金到處收購,等到錢沒了以後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行不行,還是得看百度地圖的了,雖然我覺得留給百度的機會真心不多了。


查看原圖
而360其實相比百度先天上佔了不少便宜,手機和電腦畢竟是不同的兩種設備,用戶在電腦上使用360的話,那麼在手機上也裝個就無可厚非,這就注定360手機衛士等APP的裝機量一開始就不會低,然後老周在多年的3X戰爭中,早就學會了使用各種彈窗,各種自動打開其他軟件,自動推薦其他軟件,就這麼「自然而然」地成了智能手機端最大的流量分發渠道了。

但是和線下場景結合方面,據我所知360木有任何動作,倒是頻頻趕時髦般地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倒賣一些智能硬件產品。360安全路由器應該也不算,因為那只是利用了360在安全方面的技術優勢而已。其實360的核心優勢還是以安全為主題的,而線下場景中涉及到安全因素的其實真的不少,只是感覺上沒有社交和支付這類需求來得顯眼罷了。

不過我能想到的也就是360出個電子鎖之類的智能硬件,門啊櫃子啊箱子啊什麼的要拿著手機打開360手機衛士靠近那個鎖才能打開。以這種特定場合下的特定需求作為突破點,再配合零利潤的互聯網模式說不定就能慢慢切入智能家居市場。其它的,就讓我們交給聖鬥士周鴻禕先僧吧。

總體上來說,我有個感覺,不過僅僅只是直覺而已:百度和360,在分發渠道上打得越激烈,對流量爭搶越賣力,其實離真正的門票就越遠,是真是假大家就拭目以待唄。一句話,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光靠搶佔流量就取得最終的勝利是不可能再發生的了,關鍵還是要靠和線下的場景結合起來,並且這種結合越高頻、層次越豐富越好。

結尾

最後,門票不門票的只是一個叫法罷了,能做出一個有爆髮式增長且用戶量過好幾億的APP,啥都好說了,對不?而且吧,上面討論的都是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利用原先的優勢來爭奪門票,我非常期待的是出現從移動互聯網起家切入的創業型公司抓到用戶痛點打通用戶場景獲取海量用戶後,再逐步迂迴跨界反攻PC互聯網的巨頭們。

未來十年,風水輪流轉,好戲將會不斷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14

冷戰場景重現 瑞典搜索疑似俄潛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20

瑞典海軍周日公布了一張疑似潛艇的照片,軍方發言人表示該潛艇在上周五已經出現過兩次,潛艇整體的航行方向似乎往南。

波羅的海區域的緊張情緒近期有所增長,消息人士援引愛沙尼亞情報部門表示,俄羅斯戰機已經數次“誤入”瑞典和芬蘭領空。

瑞典軍方出動了掃雷艦、直升機、和飛機艦船在斯德哥爾摩以東約50公里的島嶼周邊展開搜尋。這不禁讓人想起了1980年瑞典搜索前蘇聯潛艇的歷史。

《瑞典日報》18日披露,瑞典方面截獲了俄羅斯的緊急通信記錄,顯示俄羅斯一艘潛艇在斯德哥爾摩附近海域出現故障。隨後俄羅斯國防部19日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聲明,否認俄潛艇在波羅的海發生事故。

而另外一家瑞典媒體Svenska Dagbladet則表示情報部門截獲的信息暗示去年俄羅斯曾經進行過對斯德哥爾摩的模擬轟炸。

共有9個國家擁有通向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除瑞典外,還有德國、丹麥、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俄羅斯、芬蘭和愛沙尼亞。但只有德國、波蘭、俄羅斯和瑞典有自己的潛艇部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04

果殼網完成2000萬美元C輪融資:如何從泛社區到垂直交易場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2/148513.html

i黑馬訊:12月22日,果殼網正式對外宣布完成2000萬美元C輪融資,本輪投資由教育科技企業好未來領投1500萬美元,果殼網原有股東IDG等跟投500萬美元,華興資本擔任此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這也是好未來繼領投Minerva大學、投資奇跡曼特之後,對在線教育的進一步布局。
 

\對於成立於2010年、起步於科學媒體和社區的果殼來說,自2013年4月從果殼社區孵化出在線學習社區“MOOC學院”以來,一直在在線教育領域尋求更縱深的發展,創始人姬十三也表示,看重的是好未來在教育領域的多年積累。

據果殼官方數據顯示,果殼網目前每月有2500萬用戶在社區中閱讀、分享、社交互動,擁有近300萬註冊用戶。“MOOC學院”目前有註冊用戶80萬,其中70%來自果殼用戶的轉化。

從創辦NGO組織到泛科學社區再到垂直領域的發力,姬十三正在完成由一個理想主義者到商人的轉變。“理想主義並沒有磨滅,但更多的是一個附加的東西“,姬十三說,”它應該以團隊的利益為導向,個人理想被放在里面,但不要把它蓋過太多的東西。“

他顯然更明白自己更擅長什麽、也更應該做哪些事情了。

對於MOOC平臺來說,一般需要強大的教育資源及資源整合能力,相比國外的同類型平臺,果殼並沒有其深厚的背景和行業積累,所以在對接20個全球國際在線教育項目、並與全球最大的MOOC平臺Coursera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後,他們更多的選擇做擅長做的事情——做內容、做用戶UGC,打造“MOOC社區”,並憑借於此,構建自己的優勢。

從選擇做重要的事到做擅長的事兒,這或許更符合姬十三的轉變內因。覺得理科重要,即便“文章總被語文老師念”,還是選擇讀了理科;覺得科學重要,才選擇一路讀到博士,並想要做一個科學家;但在畢業後不想忍受科研“一眼望到頭的生活”,選擇成為一名專欄作家,並由此創辦了科學松鼠會和果殼網——在這過程中用產品思維撰寫科學專欄、聚集用戶成為內容提供者,打造社區和產品。

“今天我依然認為科學研究很重要,但我不會認為我要做重要的事情。”姬十三認為,重要的事情不一定是自己擅長的事情,也不應該取代公司利益,“我現在選擇旁觀別人做重要的事情,而自己去做擅長的事情。”
 

用產品思維處理寫作

就像複旦大學的著名民間校訓那樣,“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放在當時剛從複旦大學神經生物系博士的姬十三身上,再貼切不過。

帶著“成為一名科學家”的理想,一路攻讀到博士的姬十三在即將畢業的時候猶豫了:科研體系龐大到個人變的渺小,當時姬十三的研究方向為“人腦前額葉皮層第六層的錐體神經元在某些刺激情況下的放電模式”,如果不能成為非常頂級的科學家,他所做的就可能就是永遠在這個小方向里徘徊,“那樣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頭”。

從研究生開始,姬十三就開始向媒體投稿,用輕松的文筆和好玩的故事將枯燥的科學知識寫出來,在圈子里小有名氣,因此,姬十三決定試試別的生活——成為一名專欄作家。

同樣是專欄作家,姬十三卻做了跟別人不一樣的事。當時是2004年,所有的科普寫作都是長文章,新聞系女朋友也不愛看。姬十三開始琢磨:應該把文章做成什麽樣,才能讓姑娘們看?在發現姑娘們都愛看專欄文章後,姬十三又想,對於當時基本為電影音樂的媒體專欄來說,科普文章寫成什麽樣才能變成專欄?

從產品的角度,姬十三開始嘗試把科學文章寫成800-1000字,用半年時間慢慢去調整文章的篇幅、結構和語言,使其放在音樂、電影專欄上不會顯得突兀,甚至包括文章放在雜誌、網站上會有哪些區別。正因為他站在媒體和用戶的需求上去寫文章,他的文章開始變成需求,他也因此認識很多媒體編輯。

對於許多科學寫作者來說,他們更多的只寫一種類型的文章,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寫作,和媒體交集比較少。兩方面人都比較熟悉的姬十三,開始把媒體和專業寫作者拉成一個群。人多了之後,大家逐漸變成一個群體,以姬十三為核心的科學松鼠會也隨之成立。

當時姬十三已經從上海來到了北京,並在一個外企找到了一份編輯的工作。工作之余,他把在媒體上發表過的作者文章放到網站上,因為人多,所以更新頻繁,很快就成為當時有影響力的科普群體。

姬十三也隨之辭職,並註冊公司,想要將松鼠會通過公益機構的運作模式來維持運轉,即找到基金會資助。但他很快發現,基金會評審並不認可科學松鼠會的“錦上添花”。他開始尋找新的模式。
 

創業早期的教訓

摯信資本這時找上門來。他們當時想投的是科學松鼠會,幾番糾結之下,為了不讓投資方被“千夫所指”,姬十三決定重新做一件事情,把商業和公益分開,並拿到了摯信資本的天使投資。2010年,果殼網上線。

和科學松鼠會的強烈媒體風格不同,果殼網分為十五個頻道,每個頻道有一個編輯負責處理,更多的帶有自己強烈的主編印記。因為內容的獨特性和專業性,果殼網影響力起勢很快。2011年日本地震時,憑借及時、角度新穎的文章,大量填補了互聯網這方面內容的空缺,作為一個品牌,果殼逐漸被更多的用戶所熟知。

果殼發展路徑,與早期的豆瓣相似。它們都是先分頻道做內容,依靠專業豐富的內容打造品牌、吸引用戶,進而做社區、小組等,甚至連名字都有相似之處——沒有那麽具象,很難去定義它的範圍和屬性,可以獲得彈性更大的延展。

讓現在的姬十三去回憶早期的創業經歷,他坦言,初期走了不少彎路。雖然他擅長做內容產品,但當時因為對互聯網產品當時並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在一開始就選擇招了十幾個編輯,進行專業培訓,讓每個人負責一個版塊。“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模式可能不對,如果當時選擇主打幾個品牌和欄目,就不需要那麽多人,壓力也會那麽大。”姬十三說,如果不是摯信資本馬上投資了 A輪,他們甚至可能撐不下去。

包括在人員單配和團隊管理上。姬十三當時不知道如何判斷產品經理和技術負責人, 大部分都是朋友介紹過來的,難免需要進行反複磨合和溝通。現在,姬十三自認“很難去承擔那麽重的管理”,選擇把大部分內部管理交給COO,自己專業於資本、戰略、品牌。

雖然“前兩年一直在教學費”,但也做對了一些地方。過去沒有人在互聯網上用產品模式做跟科學相關的媒體和社區,用戶對此有需求。他們踏在了正確的方向上。

在媒體的強烈品牌屬性下,果殼網陸續與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通過媒體品牌幫助企業推廣自己的形象和品牌,今年這項收入達到2000萬。
 

從泛社區到垂直交易場景

對於一個泛社區來說,很難構建一個具象的場景,從而獲得交易。這是豆瓣、知乎所遇到的瓶頸,也是果殼在成立兩年後面臨的問題。

相比知乎、豆瓣相對大眾的屬性,果殼與之不同的是,它是一個帶有強烈氣質的網站,很難變為一個特別大眾的產品。擺在果殼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麽放棄長遠氣質,要麽放棄變為大眾產品。放棄大眾產品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大流量,無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議價更高的產品。

“我前兩年完全不想這件事情的,我又不懂。“果殼成立兩年後,姬十三開始感覺到了來自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上的瓶頸。果殼所輸出的強烈價值觀,反而變成了限制它發展的原因。

姬十三開始嘗試做離錢更近的事情。“移動互聯網出來之後,和PC時代很大的區別是市場越來越細分,過去在PC端一個用戶能賺幾毛線,現在可能一個用戶就能賺幾百甚至幾千塊錢,所以你需要做更重、更細分的事情。”

他們試過很多方向。當時有人覺得果殼可以做兒童科學輔導班,開過幾期後,發現這件事和公司團隊的能力相差太遠,是完全突通的一攤事,放棄了;也試過果殼學院,視圖打通哥哥學校之間的學科討論,最終也行不通。2013年1月,在拿到B輪融資後,姬十三得出了結論:得做有交易場景的事情,下沈到具體行業中去。

2013年夏天,果殼推出了MOOC學院。它起源於2012年果殼小組“MOOC自習室”,經過半年多的發展,逐漸成為全網最大的小組。看到它的旺盛需求後,姬十三決定推出一個產品迎合它的需求。

MOOC學院一開始和豆瓣圖書的模式很像:豆瓣鏈接卓越、當當、京東的圖書鏈接,用戶在豆瓣里寫點評,MOOC學院則是用戶在全球上課,在果殼寫點評、筆記,進行討論,幫助用戶做決策,同時延伸到學習資料獲取和翻譯社群建立等。姬十三對MOOC學院的定位是“學習資料的點評和獲取”。

在這兩年和越來越多的全球MOOC平臺取得合作後,姬十三想要打造MOOC學院為中文學生學習全球在線教育內容的最佳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一站式服務,未來可能會做到在線購買,用MOOC學院的證書和外企工作進行打通等,進一步凸顯它的價值。這個工作雖然目前只完成了一小步,但姬十三認為:“這個事情是能看得到的”。

移動端的MOOC學院也在進行中。移動端不只是PC端的遷移,而是會有更多方面的嘗試和創新。“在線教育整個還是一個探索中的大行業,大家都認可互聯網改變教育是遲早的事情,但這個浪潮什麽時候到來?你是浪潮還是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這個沒有人知道。但只能賭這個大方向,這個還是值得賭的。”姬十三說,他們未來還會嘗試更多的新玩法。

在果殼內部,有一個創新機制。除去不到一半做果殼網的人,另外三分之二在做和教育相關的事情,還有三分之一負責提想法、試項目,他們失敗過很多產品,但也因此發展出許多產品——MOOC學院、“知性”App、“小蛋”空氣凈化器等都因此而來。他們還在快速試錯,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72

從春節“阿Q”大戰再看場景革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3/149215.html

 
會看這篇文章的朋友估計春節或多或少都參與了騰訊與阿里的紅包大戰,且稱為“阿Q大戰”。阿里在之前幾年中,在支付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領袖者。今天騰訊開始在阿里的領土上從偷襲進展到正面較量了。那麽阿里能夠抵擋嗎?
 
\黑馬說:從傳統行業到互聯網行業,蔡明靠自己的實踐摸索總結了些經驗。

2013年,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蔡明參加了《贏在中國》這檔電視欄目。在這檔欄目攝制期間,蔡明與雷軍、李想等互聯網創業者在一起呆了一個多月。在交流中,蔡明突然感覺自己在傳統行業沒有了出路。


口述 | 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蔡明
整理 | 本刊記者 卡西

 


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蔡明

 

從傳統行業到互聯網行業,蔡明靠自己的實踐摸索總結了些經驗。

2013年,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蔡明參加了《贏在中國》這檔電視欄目。在這檔欄目攝制期間,蔡明與雷軍、李想等互聯網創業者在一起呆了一個多月。在交流中,蔡明突然感覺自己在傳統行業沒有了出路。

那時,博洛尼還是個非常傳統的企業。這讓蔡明相當苦惱。

2013年10月份,蔡明分別找雷軍、雕爺深聊過一次之後,決心要轉型,但是他尚未找到清晰的轉型思路。

蔡明開始試著發現新項目並且學習投資。這期間,他發現一個項目就自己找資源和團隊進行投資,自己當自己的天使,持50%的股份。他一口氣投資了17個項目,其中80%是自己創立的。

一開始,很多人都質疑蔡明這個“投資人”,但目前,他投資的項目初見成效,有些相當成功。其中已有兩個項目即將B輪融資,更產生了市值超過他主業博洛尼的項目。

這2年,經過這些投資項目的實踐,蔡明成功轉型為一個擁有互聯網思維的人。他在這次黑馬運動會上文創行業的演講中,用實例分享了他的想法和經驗。

蔡明總結“社群+達人+電商場景”是移動端020的好模板。投資了一個名為“一起玩”的項目。因為之前去國外旅遊,沒有國旅團和地接社的服務,旅遊路線都是達人來貢獻。這逼出了蔡明這樣一個新玩法。對於社群運營來說,內容很重要;有了達人,還要有場景;達人有達人的粉絲,他們的分享都具備變現能力以後,他們就有了繼續拉人來玩的動力。

蔡明最近發掘投資的一個互聯網服裝項目就是利用“社群+達人+電商”三合一模型的模式。這個項目已經成為他們團隊開發很成熟的一個項目。

北京因為互聯網創業太熱,創業成本也特別高。尤其要為互聯網技術開發支付高昂的費用。蔡明具有很豐富的線下經驗,但技術開發特別難,他做過一個近距離社交的項目,北京報價是一百萬,去了深圳幾個大公司,20萬做了出來。基於此,以及他自己創立的以O2O為主的十幾個項目經驗,蔡明發現前期資源對接很難是創投行業的一個痛點。他索性做了孵化器。這個孵化器存在的意義在於可以幫助一些早期創業者對接資源,包括了技術開發,而他們可以充當項目前期的“產品經理”,直到程序開發完成。他們的可以拿到項目10%的股份。

於此同時,有了020(包括在O2O類的項目、家居項目、社交項目等方面)的投資經驗的經驗以後,博洛尼家居也從傳統模式改成了O2O+C2B模式。

經過這兩年的項目實踐,蔡明的感受是,當一股創業熱風起雲湧之後,如果想以新玩家的身份進入並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那就必須要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電商,經過第一輪“屌絲客群”的混戰之後(美麗說、蘑菇街等),現在到了一個升級的時候。

比如,以前的平均客單價在120元左右,再發展應該是平均客單價在200—500元的這個市場機會,這是個升級版的創業機會,而升級需要靠品牌,品牌則靠內容。

文創行業發展的潛力在於有內容,有內容就有機會做一個升級版的市場。

蔡明在文創行業分享的三個案列及想法

1、 智能硬件

博洛尼的一個股東就在美國投資了遠程無限通電的這種項目,簡單來說就是離可以幫助家居、電子設備實現遠距離通電。這個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家居、電子設備實現遠距離通電。過去,電視之所以要靠墻是因為電線連著受限,但這種居家環境的形態發生變化之後,將來壁紙、地毯都能充電了。

所以抓緊這個機會,從智能硬件到智能家居這些方向都是對的。

2、生命科學

這是即將打算考慮的一個互聯網咖啡的項目。通過調節發光染色體,可以讓室內的植物發夜光。一個新的時代之後,跟生命科學門類相關的還包括如何治療癌癥、怎麽讓孩子更漂亮等都是亮點。不過這類創業離普通創業者比較遠。

3、O2O仍生機勃勃

這是一個鮮花和一個互聯網服裝項目。

談到服裝,第一代的服裝企業是七匹狼這樣的,全國有5000個左右的代理商,主要看的是有無數線下渠道;

第二個階段就像茵曼這類在天貓上助推的品牌,銷售業績可以一把沖到幾十個億;

第三個階段,是大平臺被一個個小平臺分割之後的機會,這需要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群運營邏輯。

大家很自然會想到微商,但開微店存在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照搬天貓的一套思路,是沒有未來的。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蔡明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整理卡西;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14

58同城與趕集合並:互聯網開始打劫一切生活場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05

58同城與趕集合並:互聯網開始打劫一切生活場景!


4月17日下午,58同城終於發布公告,宣布戰略入股趕集網。合並後,58同城和趕集網將繼續兩個品牌獨立管理,各自滿足用戶的需求,並在定位上適當差異化,姚勁波將和趕集網CEO楊浩湧擔任聯席CEO,以確保雙方團隊在更高層面進行更多互動和協調。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優酷和土豆,滴滴和快遞的合並,簡直就是58和趕集的翻版。


其實,他們背後的互聯網思維是《從0到1》的觀點:創新思維、藍海市場、壟斷性市場和絕對利潤。



《從0到1》是2015年年初在IT界大熱的一本書,作為矽谷教父Peter Thiel指出,如果你想獲得持久的價值,不要只是跟風建立一個沒有特色的企業。要想將企業從每日的生存競賽中解脫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獲取壟斷利潤。


換句話說,58同城與趕集合並:互聯網開始打劫一切生活場景!

關於壟斷,他們認為與有關部門打了招呼,姚勁波說,“58跟趕集雖然是分類信息市場第一、第二的玩家,但是生活服務領域,我們兩家還並不屬於特別大的企業。所以,看你怎麽看這個維度,到底是不是占一個統治性的地位,因為每個領域都有對手,房產有搜房,招聘有前程無憂,車里也有,每個領域58跟趕集還是屬於成長期的公司。另外,我們既然做這個交易,我們肯定跟政府部門,跟相關部門做一個溝通,我們也會設計很好的交易架構。”


實際上,從生活場景的意義上講,垂直並不算什麽!58同城與趕集合並,已經誕生了一家新的互聯網巨頭,將僅次於BAT,小米,網易之後。




以下是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的內部信全文:


最近傳言很多,但傳言往往會成為真的,我確認下:58同城和趕集網將成為一家人!


很多人可能一下適應不了,昨天還在浴血內戰,明天我們就要一致對外了。但這個世界確實在變化,我相信大家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趕集網是我們非常尊重的對手,也是非常頭痛的對手,過去打了十年,其實兩家公司都變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強。58同城和趕集網共同開創了中國的分類信息行業,讓數以億計的用戶更好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來服務他的生活。成為人人信賴的生活服務平臺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是我們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前提。


58和趕集合並後相當長時間里,58同城和趕集網將繼續兩個品牌獨立管理,各自滿足用戶的需求,並在定位上適當差異化。未來,我和趕集網CEO楊浩湧將擔任聯席CEO,以確保雙方團隊在更高層面進行更多互動和協調,共同將雙方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考慮,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


我們合並將產生很多協同效應和好處:


  • 將立即停止一些短期的市場行為,協調一致以提升整體的收入和利潤水平;
  • 將提高信息發布門檻和審核標準,促進整體網站的信息質量水平,更好保護用戶利益;
  • 將加大在創新產品和模式上的投入,更好把握市場機會。



雖然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我想說的是,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單純靠資本上的操作成為一家偉大公司,只有優秀的團隊、全心的投入、在正確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才能讓我們一步一步逼近我們的願景:通過互聯網讓每個人的生活更簡單。


現在開始,大家用更加開放的心態來欣賞彼此、憧憬未來。下個十年一定會更加精彩!

  

姚勁波




姚勁波對話楊浩湧萬字實錄:像個小強一樣打也打不死

在宣布合並之後的當天晚上,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與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坐到一起對該系列問題進行了回答。


以下是58趕集合並發布會現記者場問答摘編:



融資背後的故事:投資方比我們著急,騰訊很積極,百度被我們拒了


問:這次合並,在你們的眼里到底是1+1>2,=2,<2?其中資本方在合並中起了什麽樣的作用呢?


姚勁波:肯定>2,如果=2,<2我們就不做。這個消息傳出來,58同城的股價漲了30%,說明市場是非常期待這個交易的。我也覺得我們做完這個交易以後,市場一個很好的釋放效應。如果58同城和趕集的人走在一起,肯定遠遠大於2,而且兩邊的投資者比我們兩個人更著急的推動這個事情。


楊浩湧:第一次(談判)老姚就跟我說我們兩家什麽樣的方式讓市場上少些惡意競爭,少花冤枉錢。從這個角度來說,至少能省很多廣告費。另外,打得太厲害的時候,這個市場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了。


姚勁波:我們兩個合並最主要是節約成本,廣告費,銷售的成本。其次,更重要的是節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就是一些新的業務,比如趕集好車、58到家,一些新的業務,隨著我們的合並,新的業務的成功概率都會變高。


我剛才講的機會成本,有些業務如果我們沒有後顧之憂58是可以做的,或者能夠做的最好的,這是最大的好處,在新的業務上我們投入的資源,敢投的人力,精力的分配都會更大,目前已經做的所有新業務成功概率都會變高。我們兩個也能分出更多的精力關註新業務,而不是只在老業務上打架。


提問:騰訊在這次合並中具體的角色?


姚勁波:騰訊提供了四億美金的現金,我們希望趕集的投資者拿錢走,盡量少稀釋58的股東。所以,騰訊為我們提供了資金,我們換股股數沒那麽多了,有些人拿現金走了。騰訊過去一直很支持我們,從第一次投資我們開始,後來又增持,後來跟趕集合並它又提供資金,除了資金層面,可能在業務層面,在各個層面跟58有很多的協同。


提問:您多次提到追趕集追了一年多,追求的過程中,對於兩家來說最大的阻礙是什麽?有說百度之前跟趕集在新的融資中已經簽了投資意向書,這個是否屬實?


姚勁波:其實我IPO回來以後我就立馬去找過浩湧,浩湧不談,不見,很難受,隔了半年以後才再次起動,這次還比較順利,他的股東很支持,浩湧也終於同意跟我見面了,我認為雖然很曲折,很艱難,但最終我們還是走到一起了。


楊浩湧:差不多也就這麽多。我們和百度沒有簽過協議。


關於壟斷問題:我們跟“相關部門”打好招呼了


問:在節約交易成本方面,合並是否需要申報關於壟斷這塊的情況?


姚勁波:反壟斷的問題,58跟趕集雖然是分類信息市場第一、第二的玩家,但是生活服務領域,我們兩家還並不屬於特別大的企業。所以,看你怎麽看這個維度,到底是不是占一個統治性的地位,因為每個領域都有對手,房產有搜房,招聘有前程無憂,車里也有,每個領域58跟趕集還是屬於成長期的公司。另外,我們既然做這個交易,我們肯定跟政府部門,跟相關部門做一個溝通,我們也會設計很好的交易架構。


提問:向您(姚勁波)確認一個問題,在域名網上您買到兩個網站,一個58趕集.com,還有一個趕集網.com,是有這件事兒?


姚勁波:六年前我就預測到今天這個結果了,為了不浪費我這個域名,我就追了楊浩湧一年,終於辦成了。


團隊融合:新業務來促進新團隊


問:未來如何避免左右互搏,原有傳統的如招聘、房產這些業務怎麽辦?新業務上如何做區隔,58會註重哪些,趕集註重哪些?團隊怎麽整合?全部合並還是部分合並,還是全部不合並?


楊浩湧:初步達成的協議是這樣,市場和銷售量端先做調整。首先統一價格,對外采購避免惡意競爭的情況。第二,銷售時把銷售端銷售產品的價格也做統一和規範。這是兩個明顯做完以後就可以帶來非常好的協同效應的,這塊我們是非常非常期待的。


在創新業務領域,兩家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已經開始有一些差異化,比如他們的房產有很多很多想法,在我們整個合並過程中,我跟老姚聊的最多的是這些方面。整個分類信息領域大家也看到大到O2O還有很多很多的機會,在兩家避免在市場上消耗戰的同時,其實我們都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和人員去投入到這些更大的機會里。


姚勁波:事實上目前新業務還好,我們兩家做的新業務每家都有五六七八個新業務,可能就有一項是重疊的,就把這一項做一個整合就好了,其他的各自往前走。如果58跟趕集的主營業務第一有利潤,不再打消耗戰,能夠有利潤的話會更好的支撐這個新業務的發展,而且我們兩個創始人可能都有更多的精力來關註新業務,過去始終不敢全力以赴做新業務,因為始終要防著趕集,楊浩湧也防著我,我們兩個都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新業務的發展中。


管理決策權和分工:“不方便講”


問:楊得總統和姚總共同向董事會匯報,未來業務層面有沖突的話,誰有決策權?是董事會嗎?58這次四十多是最大的股東嗎?誰有投票權?


姚勁波:有些不方便講,我把能講的講一下,58進趕集四十多只是第一步,應該會有進一步的安排,我們希望將來58跟趕集是一個整體。另外,即使到現在58也是最大的一個股東,我們目標是把它整合到一起來。


楊浩湧:雙方共識都是怎麽把這事兒做得更大,我跟老姚因為負責的更多是很多新的業務,我關註更多的是新業務,老業務我感覺反而比較簡單,在市場上,在銷售上做相對的,協同效應很明顯就能出來,創新業務上我們已經有各自的一些專註點了,在這些專註點上我們一起商量,我們都能拿到對方的流量,產生共贏。合作層面上我們倆一起向新的董事會匯報。


問:姚總剛才講接下來會進一步追加投資,兩位作為聯席CEO,具體工作上怎麽分工?這種聯席CEO的安排過去沒有一些很好的案例。第二根據一些公告的信息,可以知道趕集在這輪交易的估值是30億美金,我想知道這個價格最終怎麽確定,楊總怎麽看?


姚勁波:我們合並以後是一個很大的公司,100億美金,可能用戶、收入量,複雜度都很高,所以,我認為兩個人來管是需要的,你要突然讓我接可能我也接不住,楊浩湧在這塊有豐富的經驗,他肯定跟我一樣是中國最熱愛這個行業,最理解這個行業,也是打仗打出來的人。所以,我並不覺得我跟楊浩湧配合會有任何的問題,過去幾年我們雖然打仗,雖然我們競爭,但實際上我們沒做出過什麽出格的事情,這是為什麽兩家還能談的原因,競爭歸競爭,但是人品,至少沒有傷了和氣,這是沒有問題的。


(回答你)第二個問題,你們算的這個估值是不準的,我們兩家基本上扣除58的現金、對外投資以後,核心的這部分基本上是一個對等的合並,是我們充分尊重了趕集過去的成績,我們甚至也願意付一部分溢價,能夠讓競爭減緩下來,我相信趕集的股東願意做這個交易也是有很多的考慮在里面。


提問:雙方並購是什麽時候開始談的,談了多久達成共識的,誰先有這個想法的?您說資本比我們更著急推動這個事情,為什麽?第二個(問題)問楊總,58用3400萬普通股和4.12億美元認購趕集43.2的股份,趕集有哪些機構股東退出了?


姚勁波:如果說合並的話,我們在追求趕集,58更願意做一些。所以,我也特別感激楊浩湧選擇了這樣一種交易方案。


楊浩湧:那個比例剛才姚總已經說過了,合並完以後,可能所有的股東都會變成一個大的股東。我們所有人在趕集、58(的)新公司里。

提問:我有兩個問題想問楊總,趕集去年8月份拿到一筆兩億美元的融資,當時您說希望在今年6月份起動上市,您什麽時候放棄上市這個計劃,轉而接受58合並的要求的?第二個問題是,趕集拿到58的股份,您自己在交易中讓出了多少的股份呢?您自己有售出一些股票嗎?


楊浩湧:實際上就是一個雙方的換股。


姚勁波:部分投資人有退出。在一起比IPO是一個好選擇,大家在股價上已經看到這個體現了,我們兩家單獨去做,加起來的數值肯定沒有在一起高。從IPO的角度來說,我一直覺得IPO的檻早就過了,我們在私募市場拿的融資已經超過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了,現在更讓我期待的是我們兩家一起孵化的創新業務去IPO,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更興奮的一個事情。


談競爭:打累了,想在一起


提問:這次增發價格其實沒有進行公布,如果現在只是持有四十幾的股權,未來要形成新的公司肯定要繼續分發,未來的增發價格跟現在的增發價格是否一致?這次合並只是實現了一些機構投資人的退出,趕集的機構投資人退出,如果要更多的發展,投資人還是希望新的公司能夠帶來一些業務的1+1>2的效果,給投資人更多的回報,下一步的合並過程中哪個業務是最先整合,並且最顯見到效果,讓投資人看到投資的效果,可以繼續持有?


楊浩湧:我們這次整個談判有一個點打得非常厲害,我們這邊所有的股東都說因為機構投資者有一部分是現金,能不能多要一些股份,少要一些現金,吵了五六天。希望讓大家看見第一我們在市場上沒有惡意競爭,能省不少錢。第二,我們在銷售上價格統一。


楊浩湧:我們打了十年,打得太厲害了,雙方因為打得太厲害,超過90%的精力都在這個競爭上,反而會說我們在很多新的業務上蠻頭疼的,看著非常好做,好的人調不過去,到底把誰調過去?這邊還在打仗,這邊要開一個新的戰場,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通過這次合並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


姚勁波:沒錯,過去十年因為競爭在,而且兩家都是領先的公司,都是第一、第二名的公司,過去在我腦海里每天睡覺醒來就想著趕集網可能占用我的帶寬超過我老婆,終於可以放下了,不知道楊浩湧會不會是這種心態。


提問:剛才二位提到底下的業務,房產、汽車服務市場,很多我們之前的收入在業內前幾的公司,未來有沒有可能這些業務會有分拆上市的可能?比如房產,比如招聘,有沒有分拆獨立上市的可能?


姚勁波:目前沒有這樣的計劃。58、趕集作為平臺型公司,很難跟那些業務切分幹凈,但是我們可能會單獨向創新業務的團隊發一些期權,保證一種可能性,如果一些創新的業務做的很大,這種可能性也不能說沒有,但是至少目前沒有這樣的計劃。

提問:剛才提到很多垂直方面的方向,房產,包括58到家,包括好車,除了這些,更多的垂直領域會不會未來有一些布局?


姚勁波: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管是我還是趕集都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過去因為競爭戰,管理層的精力不敢放到新業務(上)。合並以後,不管是錢還是人,還是管理層的精力都可以往新業務放,我們會把握更多的機會,這是毫無疑問的。


楊浩湧:創新業務我們有更多的錢和精力,這是發自內心的想法,終於有錢可以搞一些東西了,我們的藍領招聘和O2O也不用偷偷摸摸了,這麽好的一個東西被對手發現了超過來怎麽辦?他們做到家肯定最緊張的就是我們也複制一個跟他們對打,我們做好車的時候一定要快,盡快跑到第一名,防止競爭對手,現在這些問題都沒有了,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結果。每家公司都有他們不一樣的地方,競爭過於白熱的行業,我們感覺在未來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結果,對投資人還是創始人來說。


提問:具體的您更看好的領域?


姚勁波:比如58金融,趕集也準備做藍領招聘的O2O。


提問:楊總未來會轉到A股創業板上市嗎?


楊浩湧:要轉就一起轉,沒有什麽,不是我轉他不轉。


姚勁波:我們不排除將來一些創新的業務把它做成國內架構,但是58、趕集已經是一個整體,將來會是一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要不就是全部退回來,變成國內上市最大的一個公司。58、趕集合並以後的市值按照今天的股價算可能到百億美金左右,已經是中國互聯網在美國上市公司里的前五,前面只有BAT加京東。所以,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也覺得美國人蠻喜歡我們這個故事的,目前並沒有從國外退回來的打算。


問:你們之前是競爭關系,現在是合作夥伴關系了,但是在分類信息領域以後你們是絕對的老大了,以後你們兩個人會不會就沒有以前的那種緊迫感了?如果說你們兩人之間產生了分歧的話,會是誰聽誰的?


姚勁波:沒有外部競爭,我們內部還是可以競爭的,組跟組之間,品牌跟品牌之間,分公司跟分公司之間。所以,我並不認為這會是一個什麽問題,至少我不覺得我會松懈。


楊浩湧:應該是這樣,業務上不會松懈下來,但是我對老姚肯定會松懈下來。


提問:最大的變數是什麽?


姚勁波:最大的變數是人性。


楊浩湧:因為一個交易達成要滿足每一方的利益,交易方比較多的時候,就要做很多的協調。


提問:以後會有機會合並嗎?


姚勁波:目前我們看不到這樣的必要性,我們還是服務好他們。


提問:您去年說過趕集不管是用戶還是業務都是58的子集,您說對於您來說沒有意義,為何您今天又會做出這個決定?


楊浩湧:他那是氣話。


姚勁波:我後來改變主意了,世界在變,確實是這樣。(來自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79

社群分享 | 決勝網戴政:用簡單的場景創造“爆款”應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06/149770.html

黑馬說:在黑馬會旅遊分會的微分享上,決勝網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鷹漠旅行董事、前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場景案例,滿滿的幹貨啊,一起來看!
 


整理 | 黑馬哥

主持人給的題目是,場景應用下會產生哪些變化,所以我們從C端講講場景,我們先從鷹漠旅行開始講起。

鷹漠旅行在我看來是典型的場景應用,很多人會覺得現階段各大巨頭其實已把酒店占據,細分應用沒機會了,我講三個酒店場景應用,再分享一些數據,大家就會明白還有很多市場機會。

鷹漠旅行做的事很簡單,就是讓所有經濟型連鎖酒店會員可以一鍵登錄或統一積分兌換。這麽簡單的事情就是一個典型場景。比如如家有一堆積分,漢庭一堆,格林豪泰一堆甚至宜必思一堆,然後你會發現互相之間沒法通用,鷹漠就幹了一件事兒,打通了所有的積分系統。讓積分和會員能通用,這個就是典型的場景。

鷹漠旅行前段時間還找到一個有意思的場景,叫智能低價,比如說你訂酒店五百塊錢,如果酒店自己在六點之後放出更低的價格,數據庫直接抓取並同步告訴你說能做到智能提價,就是一個更有意思的場景,基於這兩點那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細分功能只有小公司才能做到。大家就會問攜程就不能做嗎?去哪兒不能做嗎?特別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去哪兒網做的話,就牢牢地站在酒店更前一端,酒店一般是不太會跟攜程和去哪兒合作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一些簡單場景的應用,就能完全讓C捕獲C端的心。

第二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公司叫優洛會,他們其實做得很簡單的事情:反向定價,向用戶收錢。優洛會的場景應用,我非常看好。大家都知道一些人住四星級五星級酒店,永遠能夠拿到比攜程更低的價格,這個價格怎麽來?是所謂的公司協議價,比如說IBM公司或英特爾公司,這些公司其實可以拿到的協議價比攜程再低一點。這個時候,一個場景應用的機會就來了。一個英特爾會員可以在優洛會上放一個酒店的最低價格,消費者可以通過英特爾會員定到最便宜的酒店。優洛會最有意思的事是消費者預存,預存一千塊進去,消費者就想每次出差都會來優洛會選擇酒店,而不是攜程或者藝龍。英特爾會員會從中獲取一定的差價,比如一千扣除五十元。

那麽大家想想是不是一個有意思的應用?基本上講,企業客戶的協議價比攜程要低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對消費者或英特爾會員來說,都是好的。

第三個,我跟大家講一個我非常看好的場景應用公司,我自己還做了一個小天使叫直訂網,大家都知道現在酒店集團尤其是四五星級的酒店集團,都需要做微官網,或微信公眾號等等。直訂網不光幫酒店建立微官網,還有模板化幫助運行,那酒店回報直訂網的,可以是兩到四個免費兼業。還有另外一種回報形式,四五星級酒店還有四樣東西,健身房、自助餐、spa、酒店,直訂網可以拿到這四大場所中某些領域的折扣會員或更便宜的低價,再將其賣給那些沒有定酒店又想在這些場所進行消費的人。

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很多人不會去住五星級酒店,但是會用五星級酒店去吃自助餐。請親戚朋友,或搞些商務禮儀接待,很多酒店也不指著這四大領域賺錢,你的場景應用出來了,可以進行更好的售賣,比如spa體驗、吃的體驗,相當於給酒店做宣傳,酒店願意給你更低的折扣,所以,酒店附屬設施去產生直接預定,並且收會員費。

好多同學會問,這個細分的市場能不能做?只要你在細分市場占有率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把自己賣給市場或者可以去賣給大的旅行網站。所以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階段,只要你有足夠的用戶。

以上講的都是跟酒店關聯的場景應用,那麽我最後補充一點,中國的酒店大概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商務部的叫中國飯店協會,一個是國家旅遊局的叫旅遊飯店協會,中國旅遊飯店協會管的都是星級的酒店,那麽中國飯店協會管的就是樓堂。所謂的經濟連鎖都是屬於樓堂館舍,是國家商務部管的制作也都屬於那種沒有心機的,包括客棧,大大小小的在一起,中國大概得有四十到五十萬家的酒店登記在冊的,所以機會非常大。我們來說美團,美團在2014年七夕節,當天團購賣出的酒店是藝龍加攜程之和。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場景應用,美團發現在二線城市四百塊是個坎兒,每個月拿四百塊享受一下還是享受得起的。美團做團購四百塊的套餐含三個東西,包括商務套,晚餐,加兩張電影票,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浪漫。酒店主要集中學校,富士康等周圍,部隊或者大型的企事業單位周圍。你會發現這是典型場景應用,以上案列告訴我們基於用戶場景的分析,和產品的設計都可以讓細分領域做出爆款,只要有爆款還怕資本不找上門?

版權聲明:本文分享者戴政,整理黑馬哥,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分享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黑馬說:時下成功的品牌營銷無不以產品的獨樹一幟為起點。什麽樣的產品才是真正切中用戶潛在需求的極致化產品呢? 下文提及的場景分析法或許會對焦慮中的產品經理們有所啟發。作者唐文認為,所有產品最終都將與人發生交互,不考慮具體場景里人的心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僅盯著產品不放,大量寶貴信息或將失之交臂,創新設想往往落空。
 
文 | 易寶支付市場總監  唐文
編輯 | 齊介侖

 

需求在細節中
 
營銷就是:讓不知道你品牌的人知道你的品牌,讓知道你品牌的人喜歡你的品牌,讓喜歡你品牌的人買你的產品,讓買你產品的人經常買。總結為一句話:營銷就是推動一個企業的弱關系向強關系轉換的過程。

先來看一下營銷價值鏈:
營銷職能.jpg
現在,讓我們從這條價值鏈的核心即產品研發出發,開始我們營銷實戰的征程。

產品經理是寶潔在上個世紀的創造發明,在此之前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上是沒有這個職類的。似乎也不太需要。幾千年來人們活得簡單,也一直活得很好,似乎吃穿住行四個字就囊括了人們的所有需求。

其實,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只是古代的科技未能跟上發掘和滿足人類需求的步伐而已。就像在前汽車時代,福特問世人對交通工具的需求,他們的回答只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馬,而一旦科技能把汽車造出來,人們就蜂擁著去買車,沒有多少人再留戀把馬作為交通工具了。

產品經理負責發掘人類無止境的需求,研發出此前不存在甚至人們未曾想過但實際有需要的產品。不過,一個難題直接擺在產品經理面前:人們有需求,但他們根本無法清晰地說出自己要什麽。正如我們在福特案例里提到的,沒見過汽車之前,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永遠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如何克服這個障礙呢?場景分析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舉例來說,我們要做一個公益捐贈,就可以應用場景分析的方法。操作的大致步驟是,先梳理出現實中的公益捐贈場景,然後剖析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再把這些因素通過網絡產品複原出來。

剛開始,大家覺得公益捐贈很簡單,等到大家收集資料、坐到一起頭腦風暴時才發現,公益捐贈的場景非常豐富,小到在銀行、餐飲企業的募捐箱隨手捐贈,大到捐贈給高校整棟的樓等等。

梳理好這些場景,就為後面的網絡產品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避免網絡產品成為“空中樓閣”。因為這些場景都是在現實里實實在在存在的,現在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找到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因素,或者說,用以鑲嵌最基礎的層次。
 
場景影響行為

我們再用幾個小例子來說明。

場景一:到類似麥當勞、肯德基的餐廳去吃飯,在餐臺交錢取餐時,端著餐盤,服務員找了零錢,看著旁邊正好有一個公益機構的愛心箱,就隨手把零錢捐了進去。

這是一個現實可見的場景。在這個場景里,起作用的因素是什麽呢?不見得每個人能立刻想到。這個時候需要引導,產品經理可以采用“替換法”來激發大家的靈感,找到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即把場景里一些要素用其他類似要素替換掉,看看場景還能不能成立。

比如我們問參與場景分析的眾人:“如果不是在麥當勞、肯德基,而是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餐廳,你還會捐嗎?”

“不捐,我會覺得這家餐廳的老板想錢想瘋了。”當時有人這樣回答。

所以,第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是信任。大家願意捐,是對類似麥當勞、肯德基的信任,相信他們真正會把這個錢交給公益組織。

“如果找的不是一兩塊錢,而是二三十元甚至更多,你還會捐嗎?”
“應該不會吧。”大家坦誠地回答。

所以另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是小額,額度大了大家就猶豫了。

“如果當時你不是因為端著餐盤,而能很便利地把找零放回錢包,你還會捐嗎?”
“可能就不會了”。

所以還有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是便利。

綜合下來,在這個場景里,對於推動公益捐贈真正起作用的三個因素是:信任、小額和便利。

在我們總結的現實中上百個公益場景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有信任這個因素。但情況也不完全是這樣,我們再看一個場景。

場景二:在公園里遊玩,看到一個裝滿水的魚缸,里面有條石魚,嘟著嘴巴向上,缸底鋪滿了硬幣。原來這是一個遊戲,你把硬幣從水面放下去,如果這個硬幣能很幸運地落到石魚嘴巴里的話,那麽你許的願望就可以實現。

在這個場景中,起作用的因素就沒有信任了。我們基本不會考慮這錢的用途,而是圖一時的好玩,所以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是遊戲,遊戲激發了人們一時的興致。

此外還是那個道理,小額的硬幣大家願意積極參與,但如果真是手握金幣銀幣就難了,所以另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是小額。最後,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就是許願。所以,在這個場景里,起作用的因素是:遊戲、小額和許願。

抓住這三個因素,我們就可以用一個網絡產品把它實現出來——接金幣的遊戲:遊戲者充入10元錢,即可獲得一次遊戲的機會。遊戲中,天上會隨機先後掉下100個金幣,然後遊戲者需要操縱遊戲人物拿著大碗來回奔跑去接住這些金幣。遊戲結束後,凡屬於遊戲者沒有接住的金幣,按照比例統統捐贈給公益機構,比如有60個金幣遊戲者沒接住,那麽6元錢就要捐贈給公益機構。如果接住的金幣超過60枚,我們就允許遊戲者許一個願,進入易寶公益圈的許願墻。

這個網絡產品就把現實公益場景里起作用的因素實現出來了:遊戲、小額和許願。
 

基於場景談產品
 
場景分析的要點有兩個:

一、要如實地把現實中的場景描述出來。這就像公安破案要給各方做筆錄一樣,應原原本本地還原現場場景,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如實記錄下來。這是場景分析的基礎。一旦場景描述有偏差,後面的分析自然就難以正確。

二、分析出場景中真正起作用的因素,而後轉換為產品語言。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常常比較抽象,能否看出它們考驗的是一個產品經理的硬本事。

每人每天至少使用上百種產品,很多產品都已非常熟悉。不過一旦要成長為專業營銷人才,成長為產品經理,要看出這些產品在被消費者接受和青睞問題上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就沒那麽容易了。如前述福特案例,普通消費者只會告訴你他需要跑得更快的馬,而真正的營銷人才知道,消費者更深層次的需求是速度快,乘坐舒適,打理便捷(不用為掃馬糞、鍘馬草而煩惱),於是這才有了車的誕生。

我有個小兄弟,初做產品經理,不知道如何下手,很苦惱,來向我討教。我約他一起喝茶,然後讓服務員拿來一個玻璃杯,透明倒梯形形狀的,問他這個產品為什麽這麽設計。他很茫然——看來看去這就是一個玻璃杯而已,有什麽設計的奧秘嗎?

我讓服務員再拿上來一個玻璃杯,純圓柱形的,然後端來一小杯油,讓他抹在手上,先去拿那個純圓柱形的玻璃杯。結果哧溜一聲,玻璃杯從他手里滑過,在地上摔了個稀巴爛。我再讓他去拿那個倒梯形形狀的,這次就不一樣了,縱然油多手滑,但倒梯形形狀就決定了這個玻璃杯之所以能牢牢拿在手里,並不是依靠杯子和手之間的摩擦力。

想一想那些家庭主婦在廚房里的場景吧:她們忙碌於鍋竈之間,滿手是油,忙亂之中口幹舌燥,拿起杯子想美美喝上一口水,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此時難道你還忍心她們再為一個輕易就從手中溜到地上摔碎的杯子而懊惱嗎?

這個親身實驗和場景描述讓這個小夥子恍然大悟。如果只是看產品本身,是很難看出產品設計要點的,必須放到場景里去,放到人和產品的交互里去,才能看得出產品設計的奧妙在哪里。

這同時也是產品分析和場景分析的區別。不少企業也常常做產品分析,比如把自己家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對比,但只就單純的產品而言,分析來分析去總覺得收獲不多。其實,所有的產品都是用來和人交互的。不考慮具體場景里人的心理,以及人與人的關系,單純只盯著產品,就會損失掉非常豐富而寶貴的信息。這個時候談產品特點往往容易落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唐文,編輯齊介侖,上述內容摘編自唐文《輕營銷:“互聯網+”時代,小預算玩轉大市場》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在不斷摸索與創新中,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P2P方興未艾,消費金融成為新寵,電商在積極打造商業閉環,發展供應鏈金融,而大型傳統金融機構也終於醒悟紛紛加入到互聯網金融這片沃土的角逐中,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不在虛擬世界找到真正的痛點,很難改變傳統金融。“眾安保險首席風險官吳逖在2015陸家嘴論壇期間參加由鳳凰財經舉辦的“互聯網金融的轉型與創新”早餐會時說道。

眼下,正是保險業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卡位戰,越來越多的險企希望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為客戶提供更便捷、及時的金融服務。

在被問及對互聯網感觸最深的是什麽時,吳逖表示是跨界和場景化。

“做保險越來越不像做保險,做銀行越來越不像銀行。或者類金融機構做的是像銀行、保險做的事,這就是跨界,跨界使得整個金融的蛋糕越做越大。我們並不是重新去蠶食別人的份額,而是所有人一起把這個蛋糕做得更大,這個就是我們的機會。”

更多的碎片化的需求,以及金融服務由產品向服務的衍生,正使得金融行業自身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正如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像其他的金融企業提供的服務。同時銀行提供的很多服務,也正需要類似保險的產品去支撐。

吳逖認為,銀行提供的業務包括資金、信用傳導兩部分,而信用傳導,其實是保險天生具有的功能。現在在互聯網金融里面,銀行一邊提供資金的同時,也需要信用傳導的支持和幫助,這時候就需要兩個行業發生各種各樣的融合。

此外,所謂的場景化,並不是簡單地依據場景設置問題,而是大家發現它們其實是兩個平行運行的世界。“如果我們不能在虛擬的世界找到真正的痛點、感覺的話,很難改變過去傳統金融所做的產品和形態。”吳逖認為,過去險企只把互聯網當成一個銷售渠道,但現在更源於置身於這個虛擬場景當中,挖掘客戶的金融需求,而這些需求,也推動險企出現明顯的跨界,保險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傳統的保險產品,在新的互聯網環境當中,變的不是一個單純的金融產品,得更像一個服務。

值得註意的是,主動去擁抱互聯網金融並不意味著保險這一傳統金融行業要放棄過去的傳承。

“傳統行業之所以能發展接近150的歷史,一定有它的生存道理。”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兼CEO譚強在會上表示,“大都會人壽擁有147年的歷史,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以前都是傳統行業。在接近150年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它是以專業技術、數理統計、風險控制加上傳統的大數據,支撐了整個行業健康的發展,也為整個社會提供風險保障做出一些貢獻。”

譚強表示,現在隨著社會與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通過碎片化的時間,查詢保單信息,網上理賠,甚至分享他們的故事。所以險企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服務平臺上打造與互聯網的接口,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

“我們去年已經啟動了全球互聯網中國站的建設,主要是進行一些基礎平臺的建設,把原有的服務和數據,能夠放到一個比較紮實的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一個平臺的建設。” 譚強認為,在打造互聯網客戶端時,將更加看重保險行業未來的客戶,“80後90後甚至00後這些客戶,他們天生就是互聯網的使用者”。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