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募一姐給投資者的一封信】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3152005

【公募一姐給投資者的一封信】

一:A股過去5年回顧(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A股總體.走了.長達5年的熊市,歸根到底,核心是經濟轉型之痛,對指數貢獻大的房地產鏈條的行業長期低迷,過去幾年市場每年上演的都是結構性行情,缺少整體賺錢效應,股市人氣蕭條,大盤藍籌總體基本沒有過持續行情,貫穿著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成長股起起落落。

2010年,成長股行情,題材滿天飛;
2011年,整體低迷,成長股業績大翻臉;
2012年,業績為王,抱團取暖;
2013年,成長股行情,業績與題材共振;
2014年,成長股行情,小市值、大題材。

看似紛紛擾擾、真真假假的無序炒作,實際上每年都有本身內在的背景和邏輯。

戰略新興產業是A股過去五年的主線。大盤藍籌在4萬億投資刺激下,2009年有過整體性的行情,從此之後,以間歇性行情為主。較大級別的曾經出現在2010年四季度、2012年12月,以及2014年7月份開始。過去五年,大盤藍籌也時常出現主題性機會,例如2013年的上海自貿區、以及2014年4季度滬港通和“一路一帶”。但如果作為整體來看,代表戰略新興產業的成長股,才是過去五年起起落落的主線。TMT、醫藥、消費、軍工、環保、智能裝備、油氣服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等,在過去五年給了投資者無限的期待,也的確誕生了一批從小長大的優秀企業。

2009-2012年,成長股從雞犬升天到泥沙俱下。2009年底開始的創業板,因為稀缺和新鮮,加上經濟轉型帶來的戰略新興產業預期,從09
年底到2010年總體都是成長股行情。2011年開始,由於宏觀經濟整體下滑、以及新上市公司擠歷史水分和上市後業務擴張短期投入大產出小,整體基本面惡化,成長股平均跌幅巨大,延續至2012年。在低迷的兩年中,上演了業績為王的行情,典型的如蘋果產業鏈、安防、醫藥、消費,由於業績穩健,成了熊市中抱團取暖的避風港。

2013-2014年,從成長白馬行情到成長黑馬行情。隨著優秀上市公司借助上市帶來的豐厚資金實力,2013年從各個細分行業基本面來看,的確出現了逐季環比向好,基本面與題材共振,即便在大盤藍籌低迷的情況下,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走出了波瀾壯闊的行情。成長白馬在業績與並購等題材共振作用下,經過2013年之後,市值達到了較高水平,短期股價急速上漲透支了基本面,在隨之而來的2014年小市值、大題材黑馬行情中,成長白馬股表現欠佳。IPO雖然開閘,但排隊家數多,而且在新的IPO規則下,發行市盈率較低,很多原本計劃獨立IPO的企業願意接受被並購,已經有一定實力、以及尋求轉型的上市公司也在尋求產業並購做大做強的機會,也帶來了小市值公司大幅上漲的動力。

瑕不掩瑜,戰略新興產業是未來的方向。在戰略新興產業成長股投資過程中,有過預期很高,但企業發展進度不達預期帶來股價大幅波動的創傷,也不乏各種為了套現等不良目的講的虛假故事的炒作。但不可否認,曾經我們可能都瞧不上眼也弄不清楚的一批企業,經過幾年借助資本市場和自身產業發展的大機遇,從很小的企業已經發展成了某個細分領域的龍頭,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把上市當作二次創業的機遇,即便已經身價不菲,依舊勤勉的帶領企業邁向新高峰。

透過現象看本質,價值依舊是主導。A股由於投資者結構主要由散戶構成,股票帳戶5萬以內的占了80%多。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會重點關註基本面、業績等指標;對於專業但非機構投資者,大多數追求資金高利用率和高收益率,關註重點可能是短期市場熱點、情緒、博弈;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大多數人依舊依賴於周圍所謂專業人士的“消息”。所以,如果拿3年或更長時間為周期,股市一定會體現長期價值投資的效果,但對於A股投資者當前的結構和不同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放在一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可能都不見得體現的完全是價值。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們如果不被市場上的一些短期的非理性炒作誤導的話,拿3年以上的周期來看,還是基本體現價值導向的。

看整個板塊的投資邏輯,比挑剔個股瑕疵更能體現短周期A股特色。我們時常聽到對某些脫離基本面炒作的負面評價,但如果充分考慮投資者機構和不同投資者的特性的話,也有合理性。例如過去兩年曾經大幅炒作的傳媒、手機遊戲、新能源汽車、軍工等,機構.長線投資者主要會基於價值分析孰好孰壞,但遊資散戶可能更會關註誰是事實上的漲幅龍頭,哪個流通盤更小。過去的主題性炒作,只要有機會,基本整個板塊的個股都會漲,短期漲幅最大的往往並不見得是最具價值的,而可能是市值小流通盤小和基本面最差的,所謂三無(無業績、無機構、無研究報告)。而這極個別每天遊蕩於漲幅榜的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可能令人心生惡感,但又非常吸引眼球和令人印象深刻,會讓人錯覺市場炒作的都是無節操的。但如果拋開極個別這類個股外,關註整個板塊上漲的邏輯的話,往往都有堅實的邏輯。例如今年整體較好的軍工、信息安全,作為國家戰略,需求空間巨大,未來這些行業都可以支撐很大市值的公司。單看每個個股當前基本面,可能會覺得很差,但如果結合上漲前只有30-50億市值,未來借助先入為主優勢、行業需求提升、以及資本市場力量,可能就是某個細分領域的龍頭。過去20年由小長大的地產、工程機械、消費也是不乏這樣的案例。市場賦予的是未來.行業性的預期,以及行業性預期下給當前具備可能性的公司的價值,不見得將來真正就是這個公司長大,但總有一個這樣的公司,最初第一波預期階段,通常就是整體性機會,過一兩年,再開始分化。

二、2015年市場觀點(拋棄該拋棄的,堅定該堅定的)


堅定看好後續A股整體行情。中國經濟轉型陣痛體現在股市上,已經經歷從08年到現在長達六年的指數低迷。新一屆政府對經濟轉型的決心、反腐的力度給了股市新一輪牛市的信心,過去.老百姓.大部分資產配置在房地產和房地產有關的領域,房地產相關資金開始往股市搬家已經初露端倪,在賺錢效應的帶動下,有望演繹出一輪波瀾壯闊的由估值修複到資金推動的泡沫行情,這一輪行情從2014年7月實際上已經開始全面啟動(相比過去一年多的成長股結構性行情),目前僅僅是處於超跌之後的普遍修複階段,我們認為未來依舊會保持強勢。

以下主要分享一下我們對當前市場的背景分析和2015年如何布局。

背景1:成長白馬向上拐點仍需時日。2013年成長白馬漲幅透支了基本面的變化,龍頭公司市值到了200-500億,無論是自身業務發展,還是靠外延並購,敏感性都降低,過去的並購帶來的負面因素也到了需要集中消化的時候,不排除出現並購後遺癥;

背景2:已經大幅上漲的成長黑馬吸引力下降。2014年產業並購小市值漲幅巨大,很多從市值從30億以內到了100億市值附近,進一步靠並購刺激敏感度降低,進一步上漲缺乏強有力動力;

背景3:業績驅動轉變為想象空間驅動。在2014年一季度末之前,個股上漲的邏輯主要由業績驅動,甚至很大程度上忽視業績是否可持續。2014年5月份很多個股觸底反彈以來,“想象空間”替代“業績”成了主要的股價上漲推動力,缺乏想象空間的東西,難再享受到高估值;

背景4:部分偏價值成長股受冷落低估。2014年在並購重組和主題性炒作大風之下,成長股中沒有並購事件驅動、沒有融資等訴求的偏價值的部分優秀個股受到冷落,相對來說低估;

背景5:產業並購會繼續風起雲湧。IPO排隊時間較長、發行PE降低、新三板、註冊制等綜合因素,會促進產業並購繼續火熱,機會應該主要集中在還未進行外延擴張的;

背景6:非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推出。2015年,很可能是“A股互聯網元年”。海外互聯網中國概念股騰訊、阿里、百度等.一系列互聯網巨無
霸給了投資者想象空間。由於歷史原因,A股一直沒有形成互聯網板塊,隨著“非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大概率2015年推出。今年沖著滬港通預期,A股有過若幹輪大盤藍籌、品牌消費股的估值修複,可以預期,非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有可能會掀起把每個公司都當未來的騰訊的炒作熱情,階段性會出現泡沫式的炒作。

背景7:國企改革開始以點帶面。國企改革是2014年和未來若幹年股市上漲的很大動力之一,由於任重道遠,進展還遠未達到理想狀態。部分央企集團在國企改革方面較為領先或者說預期明確,例如中航工業、重工集團、電科集團、兵器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同集團下只要有個別上市公司啟動資產註入,就會帶來其它兄弟公司資產註入的強烈預期,地方國資下屬企業也有類似的效果。當前反腐力度大,短期會階段性影響國企改革的具體推進速度,但長期更有利於真正實質意義的國企改革效果。我們判斷2015年軍工集團下的子集團依舊是國企改革(科研院所改制和資產註入)中預期最明朗的。

基於上述背景分析,我們認為2015年彈性最大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

(1)互聯網:主要關註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醫療、互聯網金融、O2O;
(2)產業並購:主要關註還未進行過產業並購的潛力黑馬;
(3)優質價值成長:今年低估了的部分短期無訴求、偏價值的優秀上市公司的估值修複,未來會有大投資機會;
(4)國企改革:主要關註市值中等偏小、股價較低的容易吸引場外的資金的品種;
(5)軍工和信息安全:代表國家戰略,政策支持力度大,回調盤整後認為仍有大機會,但個股會分化。
(6)券商和保險:直接受益股市轉暖,邏輯簡單直接。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27

申萬菱信副總歐慶鈴去職 公募一年“出走”近300名基金經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602.html

申萬菱信副總歐慶鈴去職 公募一年“出走”近300名基金經理

第一財經日報 謝丹敏 2015-12-30 06:00:00

臨近2015年末,在公募基金年度排名即將落定之際,行業內卻又有一位大佬出走。12月29日,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稱,2015年12月25日歐慶鈴因個人原因離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臨近2015年末,在公募基金年度排名即將落定之際,行業內卻又有一位大佬出走。

12月29日,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申萬菱信”)公告稱,2015年12月25日歐慶鈴因個人原因離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除了卸任副總一職外,歐慶鈴此次辭去的還有投資總監職務。“很多想法,還沒最終確定。但下一站肯定還是會選擇資產管理行業。”歐慶鈴回應《第一財經日報》稱。

歐慶鈴

歐慶鈴

下一站或為私募

“董事會已經通過了,現在還在離職審計期間。”一位接近歐慶鈴的消息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歐(慶鈴)本人的意思是暫時休息下,這些年日複一日地做著投資工作,主要也累了,想適當調整下。

對於下一站的去向,歐慶鈴並未直言具體動向,但聲稱自己熱愛資產管理這個事業。

自2014年末牛市行情啟動以來,公募基金經理、大佬離職而奔私都並不是新鮮事,伴隨著A股行情的高漲,奔私人數也達到了高潮。

盡管如此,並非每個奔私的行業大佬都能成功轉型。相反,自6、7月股市斷崖式重挫以來,大批奔私的基金經理感嘆時運不濟。截至目前,多數私募基金凈值低於股災前,高位成立的私募產品凈值正常均在1元以下。

然而,經歷了股災之後,A股市場的風險大幅緩解,各行業的估值大幅下降。在歐慶鈴看來,經過了7、8月份調整之後,市場機會相比過去好很多,現在成立私募是一個好機會。

歐慶鈴認為私募和公募投資策略存在差異,其中較為明顯的一點即是持股期限。“時點好是一個方面。”歐慶鈴稱,總體而言,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收益,私募是絕對收益。公募持股的平均時間明顯長於私募基金。

歐慶鈴並未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言明去向,或許跟目前所處的境況有關。依據基金高管任職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督察長、基金經理離任的,公司應當立即對其進行離任審查,並自離任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將審查報告報送中國證監會。

而《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員管理指導意見》規定,基金經理變更就職的公募基金公司,需要有3個月的“靜默期”,在這3個月內該基金經理不得在其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從事投資、研究、交易等相關業務。去私募基金任職同樣滿足這一條。

“我9月份卸任了基金經理的職務,所以基金經理3個月的靜默期限制已經過了。”歐慶鈴稱,即便是6個月的靜默期,如果選擇奔私的話,準備工作、發產品等耗費的時間肯定夠的。

公開資料顯示,歐慶鈴學歷為理學博士。曾任職於廣州證券、金鷹基金、萬家基金等。2011年8月加入申萬菱信,曾任申萬菱信消費增長基金、申萬菱信新動力基金經理。離職之前,任該公司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一年近300名基金經理離職

2015年即將逝去之際,回想過去一年,基金經理離職潮可謂此起彼伏。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2月29日,共有298位基金經理選擇了離職,而多數選擇了成立或者加入私募基金。這也給公募基金行業提出了一道難題:如何改善管理、進行有效的激勵,留住人才,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以及高管等核心人才。

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基金公司,華夏基金2015年離職基金經理達到11人,居行業之首,而天弘基金去年未有基金經理離職。一位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天弘在阿里巴巴入股後,2014年年中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鎖定期5年。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在行業人事變動的過去一年,天弘基金經理團隊如此穩定。”

在基金經理批量離職的時候,基金公司高管變動也較為頻繁。據證監會網站信息,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來,國內逾百家公募累計發布了128份高管變更公告,除了新任和崗位變動外,剩下的是出走。

作為應對之策,公募基金行業推出了諸多改革措施。最為引人註目的便是事業部制改革。截至目前,中歐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等都搭建起了事業部制平臺,並在過去一段時間以優異業績為平臺建設進行了正名。

“多數基金公司的專戶部門都在推事業部制,公募業務相對少。”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稱,“專戶推事業部制相對容易,公募推事業部制面臨大股東的壓力,一些態度較為保守的股東會認為事業部制在侵蝕他的利益。”

相比公募內部推事業部制,讓基金管理人有限地享受股權和業績分成,一種對個人“激勵”更為徹底的模式——自然人建公募的模式也在興起。

據相關媒體報道,凱石基金、瑞泉基金和匯安基金等3家擬註冊基金公司出現了曾經的公募大佬。其中,凱石基金由陳繼武和李琛分別持股96%和4%,陳繼武曾擔任富國基金投資總監,現任上海凱石投資總經理;王俊峰持有瑞泉基金45%股份,此外分別持股4.5%的上海嘉璟投資、上海嘉襄投資也均為王俊峰產業;匯安基金共計出現9個自然人持股,持股比例最高的何斌和秦軍分別為原建信基金和華安基金副總經理,分別持股35.7%和35.5%。

“未來公募和私募之間的對流將更為密切。”上述行業人士稱,“私募人辦公募,公募人辦私募。公募學私募推改革行激勵,私募學公募加強風控等以後定會進一步交叉推進。大資管時代,行業的人事更叠仍將是一種趨勢。”

 

附表 部分基金公司基金經理離職情況

基金公司  基金經理數  平均年限  新聘數  離職數

華夏基金     38       3.5353    13      11

博時基金     35       2.1519    16       9

融通基金     25       1.9199    14       9

交銀施羅德   20       1.1951    13       9

嘉實基金     40       3.383     41      48

大成基金     29       2.7875    11       8

上投摩根     26       2.4351    13       8

招商基金     23       2.1578     9       8

泰達宏利     13       2.1678     5       7

銀華基金     25       3.4609     7       6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