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塊文化董事長 郝明義 「黑戶佛教徒」凌晨四點開始的微型人生

2011-7-25  TWM




曾因過於忙碌而賠掉一段婚姻的郝明義,近八年來讓自己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展開三、四小時的晨讀時光。這不僅讓他找回學習樂趣,也得以兼顧家庭、自我與工作……。

撰文‧林讓均

創辦「大塊文化」與Net and Books等出版公司的郝明義,雖然「看書」是他專業的一部分,但忙碌的出版工作卻經常讓他擠不出時間來「讀書」;七、八年前,重新排序人生的他,終於找 出了節奏,那就是讓自己固定在清晨四點就起床,這樣就能好好享受三、四個小時的晨讀時光。

「如果哪一天沒有早起晨讀,就好像游泳沒戴帽子,老是覺得有什麼事情沒準備好,整天都渾身不對勁!」喜歡游泳的郝明義下了一個巧妙的比喻。他認為「時間」 如「金錢」,所以時間當然有「零錢」也有「整款」,而晨起之後的三小時,就是他閱讀的「整款時間」,最適合做「主題式的閱讀」。

「整款」晨讀時光

用來做主題式閱讀、寫作

郝明義將閱讀以四種食物分類:生存需求的閱讀是「主食」,思想需求的閱讀是「美食」,工具需求的閱讀屬於「蔬果」,而休閒需求的閱讀則是「甜點」。在他的 觀念中,讀書可能為了千百種理由,更可能只是為了想讀而讀,因此晨讀時,除了不讀公事上的書籍,他並不限定類別,但每次只挑一種主題。

像最近兩個月,郝明義晨讀的是一本《弘一法師格言別錄》,他用牛皮紙把這本薄巧小書包得整整齊齊,足見他珍愛這本書的程度。每天清晨,郝明義會同步打開這本書與電腦,一邊閱讀一邊在電腦中記下心得,或者上網搜尋俗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師資料。

這本關於人生體悟的小書,在郝明義的歸類中是屬於餘韻悠長、值得細細品味的美食類閱讀。「書中很多格言,可能有人會認為是老生常談,但這一字一句在我讀 來,卻格外能咀嚼出人生況味!」郝明義隨口舉出書中提及的「責善,切戒盡言」,他說這雖是一句老話,但五十五歲的他在晨間重讀此言,卻如當頭棒喝,提醒他 「規過勸善」之時,也要考慮當事人感受。

除了讀書,清晨四點之後的三小時,也是郝明義潛心寫作的最佳時光。曾說自己是「黑戶佛教徒」的郝明義,因為經歷一場多年宿疾不藥而癒的奇事,三十三歲時開 始研究佛學、學習打坐,兩年前他就是利用每天清晨三小時的時間,寫就了一本《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至今,他仍舊保有晨讀之後,再打坐、讀經一小時的習 慣。

此外,早上九點出發到公司的路上,他會在車上翻閱司機預先準備的三份報紙,這三十分鐘的交通時間,就成了他閱讀的「零錢時間」。

別以為郝明義一直這麼早睡早起,年輕時他也經常夜不歸宿、忙著與客戶應酬到天亮,但這位事業上的「拚命三郎」最後卻因為疏於照顧家庭,而賠上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我那時候以為自己在拚事業,而且有大把的時間與精力可以揮霍,但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假象,實情是當時的人生根本亂了套,完全沒有節奏!」郝明義有感而發地 說,當時他就如同大部分的人一樣,過的是想像中的「線型人生」,以為年輕時卯足幹勁賺錢,等到退休再陪家人就好了;怎知道實際人生原來不是一條線進行,很 可能下個階段永遠不會到來,也可能等你到了下階段,已經來不及和所愛的人相處。

忙碌賠掉婚姻

開始「微型人生」的節奏

於是,十一年前郝明義再婚時,就告訴自己「這次可別搞砸!」他開始調整生活節奏。郝明義一天的時間分配是:九點半上班之後到晚上七點下班之前,都是屬於同 事的公家時段;而下了班回家之後,除了安排一小時運動,其餘時間都留給家人。至於留給自己的獨處時段,當然就是每天早起爭取到的那三、四個鐘頭。

如此的安排下,可以在一天的作息中兼顧到「自我」、「工作」與「家庭」,甚至連「健康」都準備好了;而在周末他則幾乎不碰公事,把時間完整留給家人,生活節奏就如退休一般優閒。

就在他啟動新生活運動之後幾年,才從友人口中聽到「微型人生」一詞,他發現自己早就在過以「一周」,甚至以「一天」為單位的微型人生。

「所謂『微型人生』,就是一年,甚至一天的短時間中,就能兼顧人生中的所有面向!」「想過這樣的平衡生活,就必須要盡早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節奏感!」郝明義 說,人生如同一首曲子,曲譜寫得再美,一旦少了適當的節奏,就只能是七個音符的堆疊了。而早起晨讀的充電時光,則讓郝明義能以更從容的節奏,演奏好每一天 的人生之歌。

郝明義

出生:1956年

現職:大塊文化董事長、Net and Books發行人經歷:時報出版總經理、台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學歷:台大商學系

早鳥時間管理法 1.主題式閱讀。2.把時間分「零、整」運用。3.過以「天」為單位的微型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1

美國著名投資人:給開硬件公司的創業者四點建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623.html

趨勢與潮流擺在那,但其間有些要害,創業者可多做提防與盤算。

美國著名投資人Chris Dixon最近在他博客上寫了一篇文章,提到四點,值得硬件創業者、尤其是從軟件領域轉戰而來的創業者參考。

如果你想創辦硬件公司,下面幾點你需要記在心裡:

1.生產:生產是一個複雜過程,創業者得住到工廠邊上

在從原型機生產轉向大規模生產的過程中,很多硬件公司遭遇了失敗。為了搞清楚生產環節,企業家往往會到中國住上幾個月,甚或幾年時間。相對而言,硬件企業家往往比軟件企業家擁有更多的工作經驗,因為生產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2.防禦性:你拿什麼抵禦低成本競爭?

硬件公司通常具有規模經濟效益,但是硬件產品卻沒有網絡效應。這意味著只要你找到市場,你將會面臨來自低成本生產者的競爭。最優秀的創業公司會用具有網絡或平台效應的軟件和服務來彌補硬件的不足。用硬件來創業營收,用軟件和服務來創造利潤。

3.規劃:小步快跑隨時升級的軟件開發模式不適合硬件創業

開發-測試-重複的模式在軟件公司很受歡迎,但是卻並不適合硬件公司。合理的規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有些錯誤是無法修復的。例如,你的設計可能不符合環境要求,但是你直到幾年後準備將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問題。

4. B2C比拚B2B:不如選擇後者

消費者硬件往往更受關注,但是B2B硬件也有很多優勢。首次,你將會擁有更少的競爭對手,因為擁有硬件同時熟悉商業領域的企業家很少。其次,你還將會擁有更少的國際競爭者,因為B2B硬件通常要求配備本地化的銷售和服務團隊,這使得外國競爭者很難複製你的模式。最後,生產環節可在當地進行,因為更高的價位意味著你不用太擔心勞動力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44

這個創業者認為,成功的黃金法則是:早上四點起床,每一天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33.html

在他給《快公司》寫的一篇專欄中,他說他在研究抑鬱症時對早起開始感興趣。他說,抑鬱與缺乏陽光是相關的,你享受更多的日光,你就會越快樂。

他自己就非常快樂,「我根本不需要假期。」

他說,早起後,有一個寧靜與高效的時間窗口。沒人在那幾個小時打擾你。你會專注於自己的事,創造性地思考一些東西。

不過,DeJoe沒說他是幾點睡的。

事實似乎確實如此。至少我們瞭解的不少商界成功人士,他們皆是早起的模範。

蘋果CEO庫克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發郵件,五點出現在健身館。而且往往還是晚上辦公室走得最晚的人!

星巴克CEO 霍華德·舒爾茨每天也是從健身開始,通常是跟他夫人一塊騎車,然後六點鐘到辦公室。星巴克董事長Michelle Gass也是,早上四點半起床跑步,15年來一貫如此。

郭台銘起床時間據說也是四五點,起來後游泳或跑步,七點到辦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自稱創業35年以來,每天平均工作15小時。

微軟剛剛宣佈了重組消息,微軟總部高層裡惟一華人陸奇(Qi Lu)等五位高管,成為該重組最大贏家。陸奇擔任應用與服務工程部門執行副總裁,主要領導效率、通信、搜索以及其他信息類別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包括Office、Yammer、Skype和必應等。

陸奇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他通常凌晨3點起床,跑步5英里,然後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46

神秘的「四點異動」:外匯市場的操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523

2013年6月28日,美元兌加元在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僅用了20分鐘就暴漲0.57個百分點,完成了當月間幅度最大的一次上漲,但是隨後在一小時內又回吐了三分之二的漲幅。

同樣的波動發生在當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14個貨幣對的波動幅度超過了31%,一些主要貨幣對如EUR/USD其波動幅度超過了50%。

頻繁的巨幅波動同樣也發生在著名的匯率指數WM/Reuters上。許多基金經理和學者都認為這些波動的背後可能存在著貨幣交易人為操縱市場的嫌疑,他們通過操縱匯率來扭曲市場上高達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的價值。彭博社在6月早些時候就曾報導過一些交易商通過私下勾結分享市場信息,利用客戶的訂單來推動匯價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移動從而獲取超額利潤。英國FCA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正在審查這些指控。

擁有年外匯交易額4200億美元的Russell Investments 的老闆Michael DuCharme指出:我們當時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波動,但是時間很短,一過了下午四點沒一會匯價就回到了正常水平附近,這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

全球調查

全球的相關監察機構都在調查大型銀行濫用金融基準指數工具的情況。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以及瑞銀集團被查出合計25億美元用於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Libor)的資金,5月份時還有更多的銀行因為操縱掉期基準利率(ISDAfix)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傳訊,但是涉事經紀商ICAP集團的CEO Michael Spencer表示經過內部調查之後並沒有找到相關證據。

根據彭博社的採訪中寫到,銀行裡的交易員們控制著日交易量高達4.7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執行大量的的交易使匯價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移動,例如其中一種稱作「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做法,即在快到收盤時大量建倉,然後在臨收盤前抵銷倉位的做法,以及「誑騙」,即交易員下達買賣指令,但在執行前取消。Michael DuCharme指出,因為倫敦時間下午四點收盤時的基準指數價格決定了他們在之前幾小時內建倉的頭寸的盈利情況,所以這刺激著交易員們去用盡辦法影響指數。一些交易員也表示他們必須在基準指數收盤前的一個「60秒窗口」內進行操作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最大限度的減少自身的風險。

指數特徵

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Rosa Abrantes-Metz在2008年的論文中曾寫到:

貨幣市場中的很多場景與我看過的其他市場中的情況類似,比如壟斷價格協定的影響常常在隔天就消失了...你也經常能看到巨大的價格波動集中在一天的某個時間,此時的交易量特別大,因此市場流動性很好。如果我是個監察官,我肯定會關注在這個時段發生的事情。

WM/Reuters基準指數每小時發佈一次160種貨幣的價格,對於常用貨幣則是半小時發佈一次,這決定著眾多基金經理們為他們手中的外匯頭寸將要支付的數額。而這個指數的定價是根據每半小時開始前的60秒窗口期內所有交易的中間價來計算的(不常用貨幣對為每小時前兩分鐘窗口期)。

不透明的市場

外匯市場是金融體系內最大的市場,也是監管最薄弱的一個市場,其中超過50%的交易集中於四大銀行,根據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公司(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 Plc.)5月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排名第一的德意志銀行佔外匯市場交易量的15%,其次是花旗銀行也擁有接近15%的份額,隨後是各擁有約10%交易量的倫敦巴克萊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不過四家銀行都拒絕對此報告發表評論。

因為銀行可以在交易關閉之前提前收到客戶的訂單,所以一些交易員會和其他公司的同行分享這些信息,所以銀行們可以預見未來的匯率走向。彭博社在6月採訪過的五位交易員,他們表示:

銀行的這種優勢可以幫助使其客戶的利益最大化,某些交易員甚至自己也會開老鼠倉,但是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龐然大物

Investment Technology Group 的投資分析總監James Cochrane指出:即便是微小的匯率變化也能導致投資者們數以億計的虧損,這將吞噬人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存款和養老金。曾經只是很簡單的基準指數工具如今變成如此龐然大物,並且沒有監察機構來管理它們,這些指數每跳動一個基點都代表著天量的資金。

如果一位投資者想要在6月28日倫敦時間下午3點40分至4點左右依靠WM/Reuters基準價出售十億加拿大元換取相應美元的話,那麼他將比使用市場即期匯率少獲得約540萬美元。

 James Cochrane表示: 如果基金們堅持使用WM/Reuters基準價,那他們的投資組合會受到損失,而且這簡直就是自作自受。

向FCA的申訴

一位管理著歐洲最大的基金的經理匿名向FCA申訴,宣稱匯率一定有被人為操作。之後監管機構向包括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紐約花旗銀行在內的四大行發出了相關資料的索取通知,但是後關於續進展,FCA以及德意志、花旗的發言人都拒絕評論。

彭博社統計了14個主要貨幣對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間的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30分鐘內出現波幅超過0.2%的情形次數,為了精確統計,這些波動必須是當日內最大的三次單邊移動之一,並且要在隨後4小時內反轉。統計結果中既有流動性最好的貨幣對如EUR/USD。也包括交易量不大的貨幣對如EUR/PLZ(波蘭茲羅提)。

注意觀察可以發現上述特定波動在一些貨幣對上表現的很常見,比如英鎊和美元之間還有歐元和瑞典克朗之間。而體現在其他貨幣對上如美元兌巴西雷亞爾、歐元兌瑞士法郎之間,這些異動平均兩年才發生一次。

指數型基金

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表示:

這些異動在月底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證券交易和外匯之間的關聯性。在月底時有很大一部分的交易是由指數型基金發出的,他們買賣股票和債券來完成一攬子證券組合。銀行接受了基金發出的交易指令,大量的這些指令被指向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的「窗口時間」,那時交易量會激增,如此環境下既可以助力自己的交易,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自己的損失。

路透社和交易商ICAP都拒絕為上述提到的日期提供交易量數據。

根據Morningstar的數據,目前指數型基金管理著全球3.6萬億美元的資產,這些基金經常在月末發給銀行大量訂單,因為在每個月末他們都需要根據在各國投資的指數本月的價值變化來調整對沖匯率風險的外匯頭寸。而且這些訂單多數會被置於下午4點前的一個小時內,銀行業會同意使用基準利率指數作為交易價格而忽略之後的價格動向。

相反的情況

Melvin and Prins在《Equity Hedging and Exchange Rates at the London 4 P.M. Fix》一文中寫道:

既然主要的做市商銀行都在下午4點前知道了所有的訂單,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在有利價位預埋自己的訂單或者優先執行自己的訂單以使價格向有利自己的方向移動。

身為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世界銀行顧問的Rosa Abrantes-Metz指出:

頻發的價格異動, 特別是在月末忙碌的交易時段, 可以表明市場被人為操縱了,甚至有可能是幾家機構勾結串通所致。通常交易量比較大的時候,單筆交易對整個市場帶來的衝擊有限,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剛好相反,在有大額成交量時操縱市場一樣可以實現,這可能是市場出現病態的一個信號。

巨量交易

美國監管機關已經數次制裁過意圖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的公司。2010年4月CFTC以試圖操縱鉑金、鈀金期貨價格為名對對沖基金公司Moore Capital Management LP罰款2500萬美元;2012年4月以臨近收盤瞬時執行大量訂單試圖操縱原油價格為名,對德國交易商Optiver BV罰款1400萬美元。

黑石集團貨幣及固定收益部總裁Melvin及黑石集團副總裁Prins表示:銀行會因為錯誤的市場判斷而虧損,他們的利潤與所承擔的風險成正比。但是以上兩位人士都拒絕對自己公司報告以外的內容進行評論。

前任紐約黑石集團常務董事現任考文垂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 )院長Mark Taylor指出:

這種現象的部分問題集中在60秒的窗口期,這提供了一個可以大量堆積訂單的機會。通過增加基準指數更新週期比如10分鐘一次,或者日內隨機選擇60秒窗口期,我們可以儘量避免這些問題。

信託責任

摩根斯坦利分析師Paul Aston在2010年5月的一篇報告中指出:一隻追蹤摩根斯坦利世界指數的基金如果只在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4點左右交易會導致其年度收益表現比加權平均日間交易低5個百分比。

基金經理們相對來說更關係他們所追蹤的指數表現如何而忽略了最小化他們的交易成本。Russell Investments 的Michael DuCharme說道:

在可能的情況下我會儘量建議客戶不要以固定價格做交易而要注意儘量減少跟蹤誤差,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為肩負那些託付了養老金給你的人們的期許,你有責任拿出最嚴謹的態度,做出最優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2

《植物大戰殭屍2》已經過氣!不信就看這四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68.html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個經典的遊戲系列,但這個系列的遊戲現如今已經不是罪熱門的遊戲了。本文將從4個主要方面闡述為什麼《植物大戰殭屍2》(以下簡稱PvZ2)在歐美市場永遠不可能挺近暢銷排行榜前10。

1.不合時宜的遊戲背景

人們總習慣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玩移動遊戲,因為在家裡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少量的突發事件和意料之外的干擾因素。人們除了喜歡在家裡玩遊戲以外,還傾向於在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途中,工作閒暇或者獨自在浴室時玩耍(統計來源於TechCrunch)。因此不同的環境下玩耍時間長度以及對遊戲集中時間需求將被看做是一個關鍵影響指標。

作為一個開發者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滿足玩家一整天閒暇時間時的娛樂,來設計你的遊戲,這樣就可以滿足玩家在玩遊戲時所處的環境因素。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忽略掉環境因素,只需要玩家在他們回到家或者進入浴室時會打開遊戲就可以了,但是這是以玩家在白天閒暇時間不會玩其他遊戲作為前提的選擇。

 

 

從上面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每個關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並需要100%集中精力,這種快速遊戲模式的確不適合在大量干擾環境下進行。

玩家玩耍背景的忽略,是PvZ2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要通一關的時間需要4分鐘左右,如果跟其他手機遊戲相比,是非常長的。在一些休閒遊戲中,一輪遊戲僅需1分鐘就會失去一次生命值。其次,PvZ2需要絕對的集中精力,包括手指的滑動的速度和頻率。一不留神你就會錯失一個太陽。這對於在上班途中有著大量的干擾環境下,絕對不是一款合適的休閒遊戲。

不要誤會我的初衷,我並不主張一款遊戲必須在所有環境下都能易於玩耍。許多遊戲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會創造不同的遊戲模式。例如在《Clash of Clans》(部落戰爭)中,攻擊敵方部落需要絕對的集中,但是在收集能源建築,訓練部隊,以及與部落閒聊時能夠在旅途過程中輕鬆完成。

2.缺乏社交因素

與真人一起玩耍遊戲,對於一款遊戲的留存和貨幣化模式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想像一下,如果《Hay Day》(卡通農場)這款遊戲設計中,玩家之間不能互相交易遊戲物品;如果《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中沒有進程地圖,來顯示他們的朋友現在所處的關卡和進程。儘管PvZ2中有Facebook分享鏈接和進程地圖,但是整款遊戲沒有任何社交因素。

PvZ2鼓勵玩家從Facebook賬戶登陸進遊戲,同時也會在地圖上顯示玩家的遊戲進程,但是地圖上的遊戲進程並沒有同時顯示好友進程,也沒有提供任何的排行榜。這點讓人非常失望。

遊戲貨幣化是通過競爭推進形成的。沒有好友遊戲進程和排行榜這兩個關鍵因素,將直接影響PvZ2的遊戲貨幣化模式發展。

3.害怕玩家受挫

免費模擬人生系列遊戲非常容易吸引玩家,這種遊戲都有一個共同點,遊戲內提供不斷的獎勵帶給玩家在現實中難以找到的成就感。例如《FarmVille》(類似國內的開心農場),《Sims Social》(模擬人生社交版),Hay Day都是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模範標誌遊戲。這些遊戲能夠快速吸引新玩家的興趣,並有不失去玩家的絕招。總而言之,這類遊戲並不需要涉及太多的遊戲技能,玩家的成功和晉級完全是時間的堆積或者消耗付費道具來加速遊戲進程。

就某種程度而言,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形式是很有用的,但我們還是需要考慮遊戲的類型。比如,免費的益智類或者大型遊戲就得另當別論了。眾所周知,當我們玩《Candy Crush Saga》,《Jelly Splash》(果凍爆破)或者《Angry Birds》(憤怒的小鳥)時,遊戲失敗只會更加激起我們過關斬將的決心。而辛苦過關後總會帶給我們別樣的成就感。

然而PvZ2卻簡單得讓人覺得可笑。不需要過多努力就能通關,讓遊戲非常的無聊,毫無挑戰性。(遊戲茶館註:美版PvZ2通關只需30個小時,中版需110個小時)。就我所瞭解的,放棄玩耍PvZ2的主要原因之一則是缺乏挑戰。而對於被Candy Crush Saga一個關卡難倒一週的情況下,卻少有人望而退卻停止通關。

缺乏難度指數不僅會降低遊戲留存而且會降低IAP(應用內支付)收入,何況PvZ2還提供IAP遊戲道具來加速遊戲進度,這樣玩家就能更快更容易的通關。然而這樣的加速道具是在遊戲難度過高的情況下,人們才會購買,而這樣一款簡單的遊戲,又有多少玩家願意掏腰包呢?

4.沒有核心循環模式

免費遊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核心循環模式。從技術角度而言,核心循環模式是對一款遊戲的重塑。就免費遊戲而言,有限的遊戲回合設計對核心循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核心循環並不需要設計太複雜。例如,《Candy Crush Saga》中,只有玩家生命指數這一項遊戲運作核心循環模式。在《CCS》這款遊戲中,當玩家用盡自己的生命指數值後,會造成暫時性的遊戲終止,那麼玩家就有三個選擇,要麼固定時間等待生命值回滿,要麼向Facebook好友發送及時求助贈送生命值,或者花錢充滿生命值。《CCS》的核心循環模式非常的簡單也非常有效。

 

 

另外在《Hay Day》遊戲中,有著更加複雜的核心循環模式。在遊戲中,你需要種植農作物,在農作物成熟後,你需要進行收割,並用他們來創造另外的資源,需要創造多少根據玩家自己的意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農作物生長結束後,玩家可以選擇通過P2P市場或者NPC角色銷售自己的商品。

 

 

從核心循環角度來看,《Hay Day》遊戲裡把時間間接轉化成了遊戲內貨幣。一個高效率的玩家實際上願意不斷地玩遊戲以及賣基礎裝備來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花過多時間來生產商品。儘管從玩家的角度,他們認為花時間製成南瓜派,再以100個金幣賣掉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節約時間,只需要賣掉10個小麥徽章就可以獲得15個金幣。

結論:PvZ2徹頭徹尾就是一款免費遊戲

即使PvZ提供應用內付費,但是沒有遊戲回合限制機制,沒有核心循環創造的應用內支付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遊戲缺乏玩家之間協作和競爭的社交機制。對開發者而言,從付費到免費遊戲的轉型是非常艱難的,開發者內部也存在大量的意見衝突。但是我認為,玩家不喜歡免費遊戲。如果玩家不喜歡這種模式,那麼熱門排行榜還有什麼希望而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2

日本外相稱中日四點共識不具約束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62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有關日中兩國7日發表的四點共識,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3日在參院外交防衛委員會上表示:“這是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只是總結了日中之間取得一致的內容,並不帶有國際承諾。”他同時表示,“(該文件)是日中磋商的結果,應該得到尊重。”

文件中記錄了日中有關釣魚島(日方稱尖閣諸島)局勢和歷史問題達成的共識,由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7日淩晨的會談中匯總而成。岸田表示並未在文件上簽字。

圍繞釣魚島問題,岸田重申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關於不存在領土問題的立場沒有變。關於文件中提到的日中之間的“不同主張”,岸田舉出了中國公務船駛入釣魚島周邊日本領海、中國在東海進行海底鉆探的例子。

上周五,中日雙方剛剛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

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

二、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

三、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四、雙方同意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四點共識之後中日首腦也時隔數年首次舉行會見,給冷凍多時的中日關系帶來了新的期望,但日本外相的發言顯示出中日圍繞“四點共識”解釋的對立已經顯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72

Lending Club上市對於中國P2P行業發展的四點啟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1/148310.html

i黑馬:美國時間12月11日(北京時間12月11日晚),全球最大的P2P平臺(網絡借貸平臺)Lending Club就將正式在紐交所上市。如果進展順利,Lending Club不僅僅將成為全球最大亦是全球首家上市的P2P平臺,而且還將與早先的Google等公司一道,躋身美國互聯網史上十大IPO之列,再次誕生一系列造富神話。本文由Lending Club聯合創始人,點融網創始人、CEO蘇海德撰寫,Lending Club對中國的P2P公司發展帶來哪些啟發。
 
這兩天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即將掛牌上市的新聞,引起了各方的極大關註。對於國內P2P行業來說,無論是對於P2P平臺運營方,還是對於廣大投資者,相信Lending Club的光明前景都已經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信心。

我自己既是Lending Club的聯合創始人,也是目前在國內運營的P2P平臺點融網的創始人,對於P2P行業發展,我始終懷有極大的熱情。我堅信,技術可以造福於所有的人。就Lending Club的上市,我最近也在思考,至少能給國內P2P行業發展帶來四點啟示。
 
啟示一:P2P是最有前景的互聯網金融形態之一

如前所述,Lending Club的上市,甚至它可能成為美國互聯網史上前十大IPO,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P2P是最有前景的互聯網金融形態之一。

但之所以說P2P最有前景,絕不僅僅是Lending Club的成功上市。就從Lending Club來說,為了繼續實施公司的戰略決策,過去7年里已經多次成功融資。至今Lending Club已經成功完成50億美金的放貸量,雖然數字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與銀行的業務體量相比,還是非常微不足道。Lending Club現在只有2個產品:個貸和中小企業貸。就Lending Club的主打產品個貸而言,市場整體體量在8500億,但Lending Club只占其中的50億,所以可以想象Lending Club未來的前景有多大。也因此,Lending Club這次會進行公開募資,並計劃將這些資金用於技術、市場、產品等多個方面,去和越來越多的中型商業銀行競爭,搶奪客戶。
 
啟示二:尊重監管是有P2P行業有前景的基礎

不同於中國目前的P2P行業現狀,在美國想做P2P生意,必須要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而這中間就有個故事。

上述監管體系,並不是在美國P2P平臺誕生之初就以形成的。與中國目前的情況一樣,美國的P2P市場在誕生之初,當時也處在沒有專門監管機構、也沒有專門適用法律監管的狀況。直到面對迅猛發展的P2P行業,有一天,SEC認定,P2P的運營模式已經涉及到了證券銷售,要求包括Propser和lending club 在內的所有P2P 平臺在SEC 登記註冊,登記成功後將會被定性為在允許的範圍內銷售“附有投資說明的借貸憑證”的機構。

而Lending Club 一開始就十分尊重被積極接納監管,於2008 年3 月就主動申請在SEC 註冊並進入靜默期,隨後在10 月獲得SEC認證重新開業,成為第一家按SEC 安全標準提供個人貸款的企業。在SEC 註冊獲批後,Lending Club 得以將業務拓展到美國大部分州,並迅速超越了Prosper,成為美國P2P 借貸市場的主要服務平臺。

目前,點融網正在與監管部門共同草擬P2P行業監管白皮書,並積極地參與到P2P行業相關監管規定的制定過程中。
 
啟示三:P2P行業起步走得慢一些不是壞事

可能很多人都已經註意到了,Lending Club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年上半年,Lending Club的經營收入達到8690萬美元,較2013的3710萬美元上漲了134%。
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因為大家都知道,Lending Club成立於2007年,最初的2年Lending Club里只發放了1千萬的貸款,到2009年年底貸款發放量還不到1億,過了3年半的時間才做到了1億。用了5年半的時間才做到了10億的貸款規模。而現在呢,Lending Club在3個月里就放款10億。過去5年做的量,現在3個月就做到了。Lending Club正在爆發式增長,其他公司可望而不可及。

我想說,像現在點融網的發展速度也是如此,我們的步伐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穩。也許點融網以後的發展速度也會和Lending Club一樣,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這里還值得說一點的是,很多人會看到,在營業收入迅猛增長的同時,Lending Club凈利潤卻有所下滑,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凈虧損1650萬美元。其實,這並沒有什麽值得可怕的。

Lending Club即將上市,但該公司並不考慮因此獲利,而是仍然繼續自己的戰略規劃,可能選擇虧損。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成功不能只看營業收入,而要看這家企業完成了多少業務量,在商場上占有的份額,產品是否受歡迎,公司的影響力等多方面。對於互聯網企業和新的商業模型,不能再套用舊有的衡量公式,如果用這些公式,那Facebook就一文不值了。
 
啟示四:P2P平臺和銀行可以合作共贏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銀行業是一端,互聯網是另一端。這兩個行業對國民經濟都很重要。像P2P被稱為互聯網金融,這是兩者的結合產物,擁有互聯網技術也非常了解銀行的運營,取二者之長,所以創建除了新的商業模型。

但我相信,P2P不是在和銀行競爭,像Lending Club實際上在幫助銀行發展。在美國,我們的使命是讓銀行做回銀行,而不是一味追求投資盈利的機構。銀行的價值在於風控體系、客服體系和完善的運營。事實上,我們為銀行提供更好的技術,幫助銀行更方便獲得資金等多種服務。我們打開了銀行“透明公開”的大門,讓客戶更清晰了解投資回報。點融網現在也在和一些城商行合作,幫助他們做得更好。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35

社群分享 | 傳統服裝業轉型互聯網應該了解哪四點?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9/149847.html

黑馬說:傳統服裝業長期作為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存在生產水平低下、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知名度不高等一系列問題,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時尚、潮流、品質和定制化的訴求。隨著大數據和智能制造的出現,全面對接消費者成為一種可能,這也使得國內服裝業轉型互聯網勢在必行。
 
本文分享者劉亞輝,85後,國內服裝業電商的創業者。

整理 | i 黑馬  趙姝炎

 
一、國內服裝業目前特點與未來趨勢
 
國內服裝行業真正發展是最近30年。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比較傳統的行業。2014年的行業數據顯示,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線上規模4200億,占比19%,同比增長41.48%。目前,國產服裝品牌數量超過6萬個,包括男裝、女裝、運動裝、休閑、內衣、家居服等。
 
傳統服裝行業是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對於後進入者來說門檻較高。同時,傳統服裝行業生產水平低,知名品牌比較少,高端品牌更少。行業特點來說,行業集中度不高,競爭慘烈,品牌眾多,規則不清晰,市場競爭不夠有序化。
 
消費端,消費者在選擇服裝時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對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需求,對時尚、潮流,以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國內服裝品牌以及小眾設計師品牌逐漸崛起,品牌和市場細分化的時代來臨。服裝行業企業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化行業結構。
 
二、國內服裝業的局限
 
1.缺乏原創設計和潮流趨勢預測的能力,產品同質化嚴重。
 
2.從生產上來說,供應鏈生產水平較弱。
 
3.零售終端管理水平比較低下。
 
三、國內服裝業互聯網化的趨勢
 
1.代理商制變為品牌零售式運作。行業領先企業已經開始創新,美特斯邦威品牌服飾探索O2O模式,七匹狼引入3D試衣鏡,報喜鳥和美團合作。
 
2.初探服裝O2O和移動支付:從長期來說,還是用戶體驗的開發,線上可以引流到線下,線下也可以引流到線上,逐漸形成一個閉環。同時開始嘗試用微信、支付寶支付。
 
四、國內服裝業互聯網化的機遇
 
1.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取代傳統封閉制造系統、全面對接消費者需求成為可能,突破傳統制造業的思維。
 
2.眾籌設計,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通過消費者把滿足的需求設計出來,顧客和企業一起完成一個產品,這個也是用戶思維參與感的體現。
 
3.從上遊來說,智能制造,降低成本,讓資金更有效。現在已有公司在嘗試實施。
 
4.個性化定制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趨勢。原來企業很難與消費者溝通,個性需求不能被滿足。現在互聯網讓溝通更容易實現,生產需求也可以高效化個性化。
\版權聲明:本文分享者劉亞輝,整理趙姝焱,文章僅代表分享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導讀 : Jet對國內電商的意義,分別從對B2C會員費機制的借鑒意義、對B2B的影響、以及對阿里投資評價三部分進行判斷。

Jet.com(以下簡稱Jet)被國人關註有兩點原因,1.是阿里巴巴的投資;2.是對買家會員有付費要求。Jet對國內電商的意義,分別從對B2C會員費機制的借鑒意義、對B2B的影響、以及對阿里投資評價三部分進行判斷。

1. 要討論Jet,先對Jet的現狀做一些更新。

Jet取消上線之初既定的會員收費模式。這家采用會員費並在上線前三個月免費促銷的B2C電商,在第三個月還未結束的時間即宣布放棄會員制。在原有會員費模式下,Jet對自己的商業模式有如下表述,到2020年,Jet將有1500萬付費會員,僅會員費收入將達到7.5億美元,而這將是Jet的核心盈利來源。在宣布免除會員費的同時,Jet投入了一項20%折扣的特惠活動,通過降價促銷吸引新客群意圖明顯。取消會員費的一個邏輯來自於這樣的判斷,大部分用戶不需要15%的折扣,有4%-5%的折扣足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Jet真的比Amazon便宜麽?根據價格數據公司Boomerang Commerce的統計,Jet和Amazon共同的產品中,Jet的定價比Amazon便宜的幾率高達94%。進一步地,在對多個不同品類200個商品的對比中發現,Jet的價格較Amazon低27%。而根據Time.com的另一項價格比較,在選取了一系列商品後,Amazon的價格為87.67美元,Jet的價格為54.37美元。

Jet的用戶集中於千禧世代(1980-2000年生人)這些用戶年輕,屬於數字原住民,勇於嘗試新科技。根據BI Intelligence的研究數據,Jet的用戶中,老客戶的收入貢獻大於新客戶。

jet1

jet老客新客比例

Jet的一些獨有優惠政策。1)因為Jet有眾多供應商,如果客戶從Jet上的一家供應商購買更多的商品,會獲得額外的小額優惠;2)如果客戶在結算的時候不選用免費退貨選項,同樣會獲得小額優惠;3)而部分結算方式同樣有其優惠撮合,比如Visa卡結算可能會比Discover卡結算有優惠;4)在Jet上的店中店(比如Apple、Gap)采購,客戶會獲得返現,不同品牌有不同的返現優惠。

2. Jet對國內B2C電商付費會員系統的借鑒意義

不同的營收模型是Jet吸引大家關註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國內,大多數的電商平臺都是基於B2B,或B2C,或C2C的模式,而營利性質一般通過收取商家的廣告費用或會員費用,很少有通過針對個人的會員制用於平臺交易。由於Jet本身對付費會員模式的背叛,這里主要探討付費會員體系采用的可能性。

對於B2C而言,付費會員制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主要體現在目前的電商平臺模式各有利弊,淘寶0庫存,但物流受限於其他合作夥伴;京東自營,但有庫存,所以對現金流有較高的影響。如果以上平臺采用JET模式,那麽就可能推進平臺的進化,主要表現在針對用戶這個模塊,用戶通過支付會員費用,但是通過產品的低價獲得補償。要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平臺是否能改變思路。

不妨以京東做一個假設。以京東為列,目前用戶通過此平臺購物大多數是由平臺自營的。用戶面比較散,雖然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用戶想購買什麽,大概有多少人會購買。但這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如果每人每年支付平臺比如199的會員費用。可享受到所有的產品低於所有的平臺價格10%-15%,如果每個用戶每年在此平臺的購物金額為1萬,引入JET模式後,每個用戶至少可以每年節省1000塊費。對於平臺來說,產品已經沒有那麽之前的利潤高,但是因為低價,所以用戶基數會直線上升。用戶的采購需求將十分明確,而平臺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會增加籌碼,原因在於,平臺擁有更多的目標用戶資源,與沒有引用會員制的平臺對比,用戶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與成本。

因為平臺的低價並不一定會引起用戶的信任,但是可以通過協議條款來做補充說明,並且對供應商要求增加補充協議來控制絕對性的低價。而平臺上也可以兩種模式共同運營,一個可以會員制,一個可以不會員制,而會員制可以讓客戶提供更快的時效送達,更好的售後,更好的售後服務。但是淘寶就不可以使用會員制,原因是淘寶並無自營產品,個別除外。

對於會員制度平臺來說,也可以利用眾籌模式來改變會員制平臺的不足。目前平臺銷售方式是,根本用戶的關註度與潛在購買趨勢來判定用戶購買量。先備貨再出售,不夠再補充,當借鑒眾籌概念後,比如利用大數據根據後發布產品,進行目標采購用戶收集,再通過收集到的用戶量一次性下單給供應商,以獲得最優惠的采購價格。最重要的是,用戶相當於利用平臺完成了這個交易,但是實際上已脫離了平臺——因為沒有第三方的利潤疊加。可以想象一下,會員制平臺起到了牽線,通過價格優惠損失傳統利潤,但是通過用戶基數的爆漲及會員會的收取來獲得更高的利差比。而實際上,在交易付款方面,一種是客戶可以用戶免息白條直接信譽預付款,或是直接支付,也可以按比例支付。然後平臺也不需要與供應商之間有直接的交易付款,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平臺只是用收到用戶的錢集結在一起與供應商做一筆交易,但最終受益方是供應商與用戶,平臺獲得了用戶。

平臺通過自營的物流解決了你的物品運輸,時效,用戶管理,及采購需求談判,售後直接由平臺轉交給供應商解決。而用戶最終獲得利益。打個比方來解釋上面這些問題。

1)淘寶是,我只負責修路,用戶自己購車,自己開,有普通免費通道,高速通道,及超速通道,提供不同的收費模式,也可以提供加油站為你解決加油問題。並且通過路邊放廣告。走得不是直線,有彎路,因為有第二級及第三級貿易可能。

2)京東是,我路自己修,車我自己購買,也自己加油,但是要自己修建停車場,自己來維護。也可以放廣告。

3)會員制的平臺是,會員每年都要交道路管理費用及建設費用,路是平臺修的,但是司機與車都是平臺提供的。而平臺修的路是直達到目的地的,直線不停車,並且是專屬通道。用乘客有需求通過數據分析並收集後,直接送達。這種方式是屬於大規模交易的中的最小規模交易。

更新:昨天夜間發現京東正在測試一個名為PLUS+的計劃,似乎正在朝這個方向進行嘗試。而根據產品頁面披露的信息,這與Jet原來倡導的付費會員制有相似之處,對於京東的活用,對於頻繁采購的客戶,的確有機會產生不菲的價格下降效應。

     3. 對於阿里海外B2C投資的看法

阿里在海外投資B2C電商,似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從結果上看似乎效果不甚理想。11Main即為一例。11 Main是2014年6月才由阿里旗下美國子公司Vendio和Auctiva共同推出的主要服務於美國市場及美國本土用戶的購物平臺,但在2015年中,通過換股交易並入美國本土OpenSky公司。

而阿里對Jet的投資,本身有對淘寶模式以外的其他商業模式的探索之意。如果Jet以這一模式在美國成功,阿里或可一舉數得:一方面,加強了與美國人民的聯系,提升阿里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其實阿里要打知名度不如砸超級碗);另一方面,阿里會建立另一種模型的現金牛,這對於遭遇天花板的淘寶模式有著重大意義。而Jet的轉型,某種程度上成為阿里海外投資電商的另一個挫折。阿里的投資有占坑(搶先)、布局(加入戰圈)、制衡競爭對手三大意圖,而如何在海外電商類並購中完美達成,還有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如今C類電商,近乎布局完善的領域,創新沒有質的突破,光靠噱頭,已經無法在用戶心中掀起波瀾。但是相信還會有更貼近大眾購物的模式出現,顛覆亞馬遜(未知)、沃爾瑪(超市O2O)、顛覆阿里(供應鏈)都有可能。

4.    Jet對國內的B2B難有借鑒意義

聊完了上述幾點,回過頭來看看Jet和中國B2B的聯系。如果我們把Jet的買家會員費作為一種買家準入門檻,並以此保證獲得認可的買家低價買貨的權利。這種模式在國內的B2B市場的確少見。

目前國內的B2B電商模式多圍繞賣家設定門檻,高級的比如環球市場的GMC認證,低級的比如1688的誠信通和慧聰的買賣通會員。而低級版本的會員費一個客觀結果是發布的商品或者資訊參差不齊、平臺整體信息質量下降,在這樣的前提下對於買方設定準入門檻並不現實。高級會員費由於品類的有限,本身有其天花板。

另一方面,作為標準品的快消品,在商品選定上存在不少便利性。而一個以Jet為模型的B2B精品電商同樣難以建立,上述阿里和慧聰的質量問題同樣會出現;對於垂直平臺來說,由於買方市場的存在,對買方設定門檻本身意味著限定了潛在的交易的客群規模。

在國內市場上,區別於Jet,針對買方的一些運營政策是存在的。比如說對買方進行分層設定不同價格區間的行為,這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於傳統供應鏈關系、成本結構的一種妥協。

Jet得以成功的一個原因是千禧世代仍未主導企業采購。他們身上的一些特點,比如永遠嘗試新事物;而企業行為,兼之企業領導層的較高年齡,對於目前較為互聯網式的B2B電商本身存在疑惑,這種流量紅利本身不存在。對於垂直B2B電商來講,流量的來源精準並且較為固定。

對於Jet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評論來自其CEO,“大部分用戶不需要15%的折扣,有4%-5%的折扣足以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句話本身正在垂直B2B的定價法則中上演。目前垂直B2B多采用撮合模式,而針對撮合的定價機制往往采用三家左右的樣本進行——最終的買方並不知道整個平臺上的底價,實際上這給平臺本身留有一定的獲利空間,無論是抽傭抑或是價差利潤——而不影響買方購買到優惠貨品的判斷。

更為重要的是,在支付、物流乃至衍生金融的打通上,B2B有著在價格之外的話題需要探討。以價格為切入點的Jet,或許對目前的中國B2B的借鑒意義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808

創業者如何跑贏移動互聯網大勢?谷歌高管給出四點建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569.html

“谷歌CFO從美國到亞洲出差時,因為時差的緣故經常會說亞洲總是提前一天,而現在當我們在談到和移動相關的創新的時候,正如時差一樣,亞洲現在已經引領整個世界。”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谷歌全球合作夥伴業務總裁Daniel Alegre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如是說。

的確,十年前互聯網的主要貢獻還是來自於矽谷。而現在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迅速的變化,在短短的三到四年中,亞太區地區,特別是中國,似乎已經有能力代表技術的未來。

“由於市場活躍度高,技術和資金都在湧向亞洲,亞洲正在成為世界的中心。”Daniel Alegre表示。

亞洲移動市場成風向標

亞洲正在成為世界的中心,一個標誌就是亞洲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二大風投市場,比2013年的規模擴大了五倍。

Daniel Alegre拿數據顯示,在整個市場600億中,亞洲就占有280億美元,而歐洲還不到40億美元。在研發費用方面,東南亞現在已經占到了全世界研發支出的60%。

更重要的是,目前很多全球性的決策趨勢是發源於亞洲的,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方面。Daniel Alegre表示:“在全球決策、技術創新、大片、影星的產生等方面,亞洲處於所有這類創新的前沿,無論規模大小,亞洲公司都在推動這些創新。 ”

Daniel Alegre拿支付寶舉例,通過直接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在餐廳和很多地方進行支付,這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是根本沒有出現過的一個創新,這是由中國的阿里巴巴推動的創新。

而Daniel Alegre口中的另一個創新樣本就是微信,“微信向我們展現了通過聊天能夠實現如此多的機會,QQ在這方面也取得了成功,世界其他很多大公司都在從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成功的範例中學習。”

此外,Daniel Alegre特別提到,亞洲地區新消費者的數據點令谷歌印象深刻。

具體而言,亞洲擁有龐大的消費者群體,他們不再喜歡按照老舊的習慣去使用老舊的技術,Daniel Alegre將這樣的消費者群體定義為新消費者。現實就是亞洲的很多年輕人都沒有經歷過撥號上網的階段,甚至很少用PC來實現首次上網,他們主要是通過手機或者wifi的熱點上網。

如何成為移動贏家?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公司接下來靠什麽拔得頭籌,Daniel Alegre給出自己的建議。

首先,一切都要圍繞著消費者,必須要以客戶為中心。數字化不再僅僅是一種市場經驗,而應該成為商業策略的中心,也就是說必須要處在一個能夠觸及消費者的最佳位置,這意味著團隊所有的培訓材料也必須數字化,使他們盡可能高效地改變客服方式、改變供應鏈,用分布式的供應鏈代替集中式的供應鏈,能夠更好地實現O2O的模式。

他提到,客戶並不了解企業線上和線下之間的區別,對他們來說這都是一致的。這種數字化的轉變正在加快速度,消費者和企業都希望能夠投資技術。在亞太地區,60%—70%的企業家都願意投資於新的技術來提高他們的發展能力。同時也有60%—70%的智能手機使用者使用網上銀行。由於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這些企業他們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

其次,一次關註一個突破。轉向移動互聯就意味著可以獲得成千上萬的機會,你應該采取一種非常關註度高的做法,一次幫助客戶解決一個問題。直到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再去做新的突破。

再次,投資於未來能夠取勝的領域,不要再沈湎於你過去的成功,你應該始終看一下未來的發展,以及你如何來實現未來的目標。

Daniel Alegre以谷歌為例,谷歌在2005年的時候就投資安卓系統,花了六七年的時間,這個系統才取得成功,但是當時的CEO就提出我們需要建立更好的操作系統,正因為十年之前提出了這樣的願景,現在才看到了這樣的成功。

再如,2006年谷歌收購了Youtube,如果當時沒有采取這樣的行動的話,就不會在Youtube方面取得這樣的成功。“如果你想要在這里成功的話,你必須投資於未來,不管是安卓支付還是蘋果支付,還是三星支付,需要看一下這個NFC的支付方式是否會成為常態,如果它成為常態的話,我們有什麽樣的機會。而且在這方面我們也要建立起一條生態鏈,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面臨非常艱難的挑戰,但是我們相信我們的消費者能夠從企業投資的未來中受益。 ”他說。

最後,未來我們需要失敗並快速試錯。

Daniel Alegre坦言,這樣說可能有點奇怪,但谷歌的創始人非常支持谷歌在一些項目上的失敗。“不是說為失敗而失敗,而是說如果你不失敗的話,你就不能更好管理你的機構,不能經常地反思你的機構,你總是采用一種安全的方式,沒有挑戰極限。如果說你失敗的話,就要快速失敗,而且從失敗中學到教訓,對於谷歌來說就是這樣。我們最成功的一些產品一開始都是失敗的,但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然後一再嘗試,直到我們成功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