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債務違約?阿根廷危機史告訴你:呵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236

阿根廷與時間賽跑、希望能與“釘子戶”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終於以失敗告終,出現了十三年內第二次違約。 作為拉美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便飽受著一系列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打擊。軍政府發動政變,對外戰爭失敗、對內鎮壓民主運動,過去的八十年對於阿根廷來說,或許是一部苦難深重的歷史。 1870年至1930年是拉美初級產品出口型發展模式的“黃金時期”。盛產牛肉、小麥和其它農產品的阿根廷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而且還有主要由歐洲移民及其後代組成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 然而,軍政府和民選政府的不斷交替,政府治理經濟不力,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使得經濟危機如影隨形,給如今的阿根廷留下了數以百萬計的貧困人口,還將大部分膽小的投資者擋在了阿根廷的國門外。 以下是阿根廷危機史節選: 1930年 大蕭條對阿根廷的打擊尤為沈重,因為歐美對農產品的需求突然就枯竭了。海關收入銳減,政府支付公務人員工資都成了問題,動亂也隨即發生。 1930年,厭倦了危機的軍方對民選總統Hipolito Yrigoyen發動了政變,開了在經濟困難時期拋棄政府的先例。在二十世紀余下的時間里,阿根廷將軍出身(14位)的統治者比平民出身(11位)的還要多。 1955年 二戰後,民粹主義者Juan Peron獲得了來自窮人和工人階級的支持,當選為總統,阿根廷也迎來了一段相對繁榮的歲月:經濟增速近6%,工人享有帶薪休假的福利,工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力。 然而好景不長,50年代初,大宗商品價格再度下跌。Peron因對英國所有的鐵路和其它財產實施國有化,成為了商界領袖的“眼中釘”,投資也日漸枯竭。 通脹飆升至40%,而工人實際工資下跌。1952年,Peron廣受擁戴的第一夫人逝世,進一步削弱了他的實力。三年後,工人大罷工致使全國陷於癱瘓,阿根廷軍方再次幹政,並將Peron流放。 1976年 軍政府和民選政府實施幾乎完全不同的政策,兩者的交替令阿根廷的經濟難以企穩。1930-1983年間,總統的平均任期只有兩年,而主管經濟的部長更是以一年一個的步伐交替。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留戀二戰後繁榮而溫馨回憶的阿根廷人民吵著要軍方讓Peron回國。於是,將軍暫歇,Peron再次擔任阿根廷總統。然而,Peron既無法“治療”經濟的問題,也未能緩和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僅僅一年之後,Peron便死於心臟衰竭。 Peron死後,他的第三任妻子——曾經的夜總會舞娘,接替了他的角色。各派武裝的爭權奪利,也隨即展開。1976年初,通脹超過了600%,阿根廷軍方再次“肩負起歷史使命”,上演了又一出政變。 隨後的幾年里,阿根廷的不平等日益加劇,外債激增。而且,為了鎮壓民主浪潮,軍政府發動了被稱為“骯臟戰爭”的鎮壓行動,死於其屠刀之下的平民高達3萬。1982年,軍政府入侵了英屬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不惜重金組成強大的特混艦隊殺奔馬島,英、阿爆發戰爭。歷史70多天,阿根廷戰敗,軍政府倒臺。很多人認為,軍政府發動站在旨在轉移對經濟不滿的民眾的視線。 1989年 1983年,民主政治重新眷顧阿根廷,並且從此保留了下來。從侵犯人權,到馬島戰爭潰敗,再到治理經濟不力,當時的絕大多數阿根廷人都認為軍方不適合掌權。時至今日,這種觀點仍然廣為流傳。 然而,軍方退出執政舞臺並不意味著安穩時代的到來。 Raul Alfonsin總統執政期間,公務員人數膨脹,但是政府收入卻陷於停滯。1989年,通脹前所未有地達到了5000%。通脹上升之快以至於許多超市直接通過對講機報價格,省得要頻繁地更換價格標簽。 隨著罷工潮席卷全國和暴徒洗劫超市食品,Alfonsin於任期結束前五個月就將總統之位交給了民選繼任者Carlos Menem. 2001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Menem積極吸引外國投資,削減進口關稅,將虧損的國企進行私有化,通脹下降至個位數。一時間,阿根廷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譽為自由市場改革的典範。 然而,到了Menem卸任的1999年,阿根廷猖獗的腐敗嚇跑了不少投資者。東亞金融危機和俄羅斯金融風暴的的影響擴散至阿根廷,資本流出的速度幾乎和流入時一樣快。但是,Menem為應對通脹所采取的釘住匯率制變得不堪一擊。因為阿根廷政府無法自己印鈔刺激經濟,只能通過舉外債。 2001年,阿根廷失業率飆升超過20%。而且,曾是“世界糧倉”之一的阿根廷還被爆出饑荒和營養不良四伏。 於是,又一波動亂來襲,Menem的繼任者Fernando de la Rua辭職。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阿根廷在短短兩周里,換了5位總統。 危機過後,阿根廷經濟萎縮了20%。成千上萬的、受過教育的阿根廷人回到了歐洲——他們祖先曾經居住的地方。阿根廷政府無力支付超過1000億美元的債務,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主權債務違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41

對俄制裁動真格?呵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680

制裁?什麽制裁?(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政府表示,埃克森美孚將於明天開始在北冰洋斥資7億美元進行鉆探。這顯示,盡管西方稱將對俄石油行業進行制裁,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並沒有被嚇倒。

受烏克蘭危機影響,俄羅斯與歐洲和美國的關系惡化到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點。歐盟上周對俄實施第三輪制裁,限制出口用於海上石油生產的設備。但這並不影響埃克森美孚的計劃,因為合同在制裁宣布前就已簽署。

開發北極對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的。能源向這個國家提供了一半的收入。而對埃克森美孚來說,由於第二季度的產出跌至五年低點,新原油的發現將為其提供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James Henderson表示,

這次鉆探非常重要。它可能是多年來最有趣的一個油井。

克里姆林宮今天在一份聲明中說,經過兩年多的規劃,埃克森和其合作夥伴OAO Rosneft(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明天將開始鉆探Universitetskaya。

倫敦Chatham研究所研究員John Lough說:

這在當前的形勢下很異常。大家在猜測,大型西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還能這樣做多久?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David S. Cohen表示,

針對制裁項目,我們與美國企業保持緊密聯系。

但他拒絕就特定公司透露談話的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68

呵呵,小米雷軍說自己5年內不考慮IPO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2/146655.html

i黑馬導讀:好熟悉的感覺,誰還說過類似的話?京東CEO劉強東,2012年說2013年前不會上市,2013年說2015年前上市,然而,在大夥兒休假過年時,京東在2014年初遞交IPO申請,5月上市。小米2010年成立,四年內飛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完成330億元銷售額,雷軍卻說自己5年內不上市,這話大家信嗎?


10月11日消息,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近日對外界猜測小米何時上市這一問題做出了回應,雷軍表示:小米在創辦之初就說過五年之內不考慮IPO,一轉眼已經過了四年多,我今天的回答依然是五年之內不考慮IPO。
 
雷軍介紹道:“我到現在為止做了25年的企業管理,跟我相關的上市公司有4家,我覺得上市只是一個階段。本質上要把公司做好,要做一家能讓用戶、員工、股東高興的公司,我覺得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此外,他還談到,阿里巴巴的上市是人類史上的一座豐碑和奇跡。小米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是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公司,缺少可比性。阿里已經是國人的驕傲了。“如果小米能在自己領域內成為國人的驕傲,我覺得就夠了。我們不能把創業目標變成IPO超過阿里,這好像顯得很幼稚。”雷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74

油價下跌 美國減產? 呵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7

oil-drilling

由於原油開采商選擇忽視近期油價的下跌,美國明年原油產出將創42年新高。

能源資產管理公司Eckard Global的首席執行官 Troy Eckard告訴彭博社,由於開采裝備成本下降和開采技術的提高抵消了油價下跌的影響,美國原油開采商計劃明年開采更多的原油。該公司在美國北達科他州擁有超過260口頁巖油井的股權。

高盛稱,美國原油開采商在通過削減2015年的預算來應對五年來最低的油價,同時它們將開采重點轉向了成本最低、盈利能力最強的石油資源。換言之,它們將以較少的開采設備產出更多的原油。

彭博社調查的分析師預期,全球能源巨頭、美國第一大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明年的原油和天然氣產出將會增加2.8%,相當於410萬桶/日,為2010年以來最大的增產幅度。到目前為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希望通過壓低油價打擊美國原油開采商的策略尚未奏效。

據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統計機構,明年5月美國石油產量將達到942萬桶/日,是1972年11月以來最高的月均產出。

管理15億美元資產的Mount Lucas Management公司首席投資官Timothy Rudderow告訴彭博社

已經在開采原油的公司將會持續運營那些油價,因為大部分已經是沈沒成本了。但是在市場出現當前這樣波動的情況下,我不太希望做長期的產出決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 Andrew Cosgrove 表示,已經成為“沈沒成本”的投資不再占用現金流。相反,他們還會產生現金流用以償還公司債務,為額外的開采項目提供資金,支付紅利或者回購。

OPEC VS 頁巖油

OPEC能否通過打壓油價迫使美國頁巖油減產呢?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援引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的圖表比較過OPEC成員國和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

QQ圖片20141219215854

20141212-cl3-0

(數據來自摩根士丹利)

以本月初的國際油價水平衡量,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CFR)的高級研究員Michael Levi認為,雖然市場已經確定了美國產油商的保本價,但科技會進步,這些企業抵禦低油價的能力會在兩年、或是五年內得到提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85

油價下跌 美國減產? 呵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7

oil-drilling

由於原油開采商選擇忽視近期油價的下跌,美國明年原油產出將創42年新高。

能源資產管理公司Eckard Global的首席執行官 Troy Eckard告訴彭博社,由於開采裝備成本下降和開采技術的提高抵消了油價下跌的影響,美國原油開采商計劃明年開采更多的原油。該公司在美國北達科他州擁有超過260口頁巖油井的股權。

高盛稱,美國原油開采商在通過削減2015年的預算來應對五年來最低的油價,同時它們將開采重點轉向了成本最低、盈利能力最強的石油資源。換言之,它們將以較少的開采設備產出更多的原油。

彭博社調查的分析師預期,全球能源巨頭、美國第一大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明年的原油和天然氣產出將會增加2.8%,相當於410萬桶/日,為2010年以來最大的增產幅度。到目前為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希望通過壓低油價打擊美國原油開采商的策略尚未奏效。

據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統計機構,明年5月美國石油產量將達到942萬桶/日,是1972年11月以來最高的月均產出。

管理15億美元資產的Mount Lucas Management公司首席投資官Timothy Rudderow告訴彭博社

已經在開采原油的公司將會持續運營那些油價,因為大部分已經是沈沒成本了。但是在市場出現當前這樣波動的情況下,我不太希望做長期的產出決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 Andrew Cosgrove 表示,已經成為“沈沒成本”的投資不再占用現金流。相反,他們還會產生現金流用以償還公司債務,為額外的開采項目提供資金,支付紅利或者回購。

OPEC VS 頁巖油

OPEC能否通過打壓油價迫使美國頁巖油減產呢?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援引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的圖表比較過OPEC成員國和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

QQ圖片20141219215854

20141212-cl3-0

(數據來自摩根士丹利)

以本月初的國際油價水平衡量,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CFR)的高級研究員Michael Levi認為,雖然市場已經確定了美國產油商的保本價,但科技會進步,這些企業抵禦低油價的能力會在兩年、或是五年內得到提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34

阿里投資餓了麽15億美元?餓了麽回應:呵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3/152909.shtml

導讀 : 阿里巴巴內部已經敲定投資餓了麽,將投資15億美金持有餓了麽30%的股份。此次投資後,阿里巴巴將成為餓了麽的第一大股東,餓了麽估值將達到49億。

i黑馬訊 11月23日消息,今日,有媒體報道稱,阿里要投資餓了麽,阿里巴巴內部已經敲定投資餓了麽,將投資15億美金持有餓了麽30%的股份。此次投資後,阿里巴巴將成為餓了麽的第一大股東,餓了麽估值將達到49億。

對於此事,餓了麽公關團隊表示“呵呵”。餓了麽的早期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基金合夥人朱嘯虎的回應也是模棱兩可,表示“看格局”。事實上,餓了麽前幾輪的投資方都來自騰訊系。除了基金之外,包括騰訊、京東、大眾點評都曾入股過餓了麽。這一次阿里要中途插一腳,估計難度很大。

餓了麽最近緋聞纏身。自從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之後,關於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消息從未斷過,餓了麽方面也多次公開表示要“堅持獨立發展”。i黑馬註意到,這一次緋聞的產生還有一個大的背景:阿里與美團摩擦加劇,雙方似乎有決裂可能。根據阿里方面對i黑馬證實,美團地推人員的確於11月20日,在廣州打砸支付寶商戶。根據外媒報道,阿里打算用7折的價格尋求出售手中美團股份,全面從美團退出,轉而大力發展旗下口碑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36

這家孵化器想轉型做投資,又苦又難他們自己也想“呵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1/153902.shtml

導讀 : 現在這些泡沫中的孵化器要往投資上靠很難,就像之前說到的,要進這個封閉、專業要求很高的圈子很難。

一、曾經我們也只是個孵化器

回憶起這段”孵化別人“,也”自我孵化“升級的歷程感覺過了很久很久,因為這個轉型的過程如同破蛹成蝶,太艱難了。硬著頭皮打出來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看起來完美的“投資+孵化”搭配,卻是那麽難撮合的一對,況且未來創業者需要的服務遠不止這樣。這個轉身必須驚艷。

我們2010年開始做孵化器。那時候的孵化器大部分是1.0版本,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免稅、免房租的創業服務政策。我們開始時從2.0版本切入,做除了出租辦公樓之外還加一些簡單的創業早期的服務,包括項目申報、資源對接、招聘、對接投資機構等。2009年創新工場的創辦給我們很大的觸動,它的模式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可以說是為孵化器找到了未來的出路。

我們必須考慮轉型。

二、破繭而出——難就難在這層繭              

我們從2011年開始轉型,必須往孵化器這個行業的上遊發展,所有商業的終極模式一定是金融,投資這個事情肯定是最有價值、回報率最高的。但是孵化器本身並不涉及金融業,和投資其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圈子,中間無形的行業溝壑很深。我們還是得慢慢在投資圈試水。

沒有募基金的時候,我們花的是個人的錢,都是個人天使,但是不得不說這些錢用來“交學費”了,我們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投資公司的“師傅”帶過,兩年的“學費”投了幾十個項目,實話實說大部分都虧掉了。

那時候剛做天使走了很多彎路,找不到好的案源,我們沒有品牌,知名度低,即使有BP,你怎麽去看產品、項目、團隊?怎麽去判斷別人的創業方法論是不是扯淡?剛開始肯定是眼瘸看不準,全靠自己曾經創業過程中的那套經驗去摸爬滾打,因為我們投的是互聯網項目,而互聯網創業的那套方法論跟傳統行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們對互聯網領域的項目吃得不太透,還沒有梳理出一條清晰的投資方法論。

作為個人天使,該打的子彈都快打完了,很實在的問題,錢是有限的呀,問問自己後續還有沒有錢把案子投出去?自己看案子的方法是不是可行?和真正的投資機構的方法是不一樣?你投的案子未來他們怎麽退出?什麽機構來接盤,未來幾年的方向和趨勢在哪里?這註定是一個迷茫和摸索的艱難過程。

對於原本從事孵化器服務工作突然要當起投資人,自己都想呵呵了。

三、轉身之時,看這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孵化器的從業人員以服務為主,而且這些服務還是比較“虛幻”,做的是面上的服務,並不能去關註到創業者真正的需求,也因此對創業的項目看不深,看不透,很難投出好的項目,對行業的方向和趨勢理解有限,不是吃投資這碗飯的人很難一步到位,而投資圈又小又封閉,我們作為孵化器起家的門外漢很難進去,大家的基因不一樣,孵化器和投資不是一家人,投資這個行業有傳承、講派系,好的孵化器從業者未必能成為好的投資人,很多孵化器號稱也做投資,會看項目、也有基金,但這是唬人的居多,他們看不懂項目更別說投了,這就是目前市場的現狀。

從2011年到13年兩年時間,我們投了幾十個案子,這個過程一直在熬在撐。

而這段過程中不能忽略孵化器服務本身,把服務做重、做深、做專業肯定是有價值的。因為我們原來在互聯網領域創過業,我們會和投出去的案子聊互聯網,聊未來互聯網領域的方向,幫他們一起去跑產品,組團隊,打磨團隊,分析市場。當想幫這些項目去融下一輪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走近投資這個圈子,我們只知道IDG,真格,紅杉這幾個知名的機構,我們怎麽辦?不怕大家笑話,很土的只能問度娘了,找幾家機構然後把BP發給對方。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去找那群人,那時候沒有那麽多的FA、創業平臺,我們只能傻傻地做,很苦也很累,花了兩年時間在沈澱。

接踵而至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讓資本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知道未來“投資+孵化”一定是對的,創新工場給我們指了一條出路,這個事情肯定是有機會的。

轉機出現是在我們投出的幾個案子有人接著投了,我們當初投出去的幾個案子開始拿A輪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成長,我們通過跟創業團隊一起沈澱的過程中,和一些機構開始有了合作。我們募起了第一支人民幣基金。

但是這個拓點的過程依然比較辛苦,很多人認為我們是騙子,又要風險投資,又要拿辦公場地,這是在騙地騙資源?原來我們的孵化器只有2~3千方,跟政府的5~6萬方沒法比,我們基金規模又小,投的互聯網行業的項目又沒能給政府帶來稅收。

當時和開發區談錢很敏感很累,各地政府也搞不明白天使投資這個事情,他們認為跟九鼎跟那些做PE的沒區別,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直到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後,我們開始變得吃香,總理總算出來說話了,我們一下子變成風口上的豬,眾創空間這個名詞的格調很高,各種各樣的參觀、考察、合作接踵而至,因為一直專註在二線城市的拓點,把一線城市的模式複制過來,每到一個城市募一支基金,這個模式得到官方和創業者很大的認可和支持。

四、孵化器行業成了單行道,這條只能前進的路並不好走

自然而然的,現在市場上有了泡沫,房地產商要做,不是房地產商的也要做,現在他們主要靠政府補貼,是的,就業率提高了,創業氛圍火了,但是眾創空間也泛濫了,裝不滿了,現在可以靠政府補貼存活,但是未來兩三年後,補貼拿完,泡沫擠完,他們也只能消失殆盡。誰能真正活下來?那些有品牌的,能夠有投資功能的,真的把服務做重的,在創業者心目當中形成品牌效應的才能活下來。

所以13年我們做了品牌升級,要不斷把服務這個事情做重,我們本身對做創業服務和輔導培訓感興趣,除了因為它有社會價值,另外還是興趣所在,也會有很大的商業價值。做投資加孵化不是掙快錢的事情,但是”好玩“,未來會有很多理所應當或者始料未及的價值”反哺“給我們。

 現在這些泡沫中的孵化器要往投資上靠很難,就像之前說到的要進這個封閉而專業要求很高的圈子很難。投資機構不屑做孵化器,而孵化器有要完成華麗轉身學做投資,走上這條只可前進的創業服務之單行道,你必須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940

奧巴馬稱若能第三次競選本可以再當選總統 特朗普:呵呵

27日據CNN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6日在采訪中表示,如果他有資格參加今年,也就是第三個任期的總統競選,他本可以取得勝利,因為美國人仍然同意他關於漸進變革的願景。

在這段播客采訪中,奧巴馬向他的前高級顧問大衛·阿克塞羅德(David Axelrod)說:“我對這個願景充滿信心,如果我能再次闡述它並參加競選,我有信心認為我可以動員大多數美國人團結起來。”

“我知道,在我和國民的談話中,即使有些人不同意我的意見,但他們也會認同,我所領導的方向是正確的。”奧巴馬表示,“大多數美國人的確相信,在寬容、多樣、開放、能量及生機的基礎上,美國能夠保持統一與團結。”

在采訪中,奧巴馬坦言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2008年描繪的競選願景。他表示,把美國建設成一個包容性強的國家需要更多繼任者的努力。

奧巴馬接受播客采訪(圖:CNN)

在提及自己所支持的民主黨人希拉里敗選一事時,奧巴馬指出,希拉里敗選的原因之一是她與公眾的交流問題出現了問題,忽略了美國投票民眾的組成結構,同時沒有將自己改善美國經濟的強烈意願傳遞給美國人民,在情感互動上面不敵特朗普。

針對奧巴馬的言論,特朗普26日下午在推特上回應稱:“奧巴馬總統認為自己可以(在大選中)擊敗我。他可以這麽說,但我認為‘沒戲’!因為工作流失、ISIS還有奧巴馬醫療法案等問題(的存在)。”

特朗普推特截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72

創業公司產品好就不需要PR?呵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64.shtml

創業公司產品好就不需要PR?呵呵
南北 南北

創業公司產品好就不需要PR?呵呵

“產品好就行,要PR幹什麽?”我不只一次聽見這樣的說法。其實,“唯產品論”、“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缺乏基本商業常識的表現。

我的工作與創投有關,因此與大量的創業者打過交道,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對於PR的理解存在誤區。有的人過分誇大PR的作用,認為它可以讓產品一夜之間引爆市場;有的人則覺得PR是無用的,產品好的公司根本不需要,這兩種觀點都是極端的。那麽,PR的本質到底是什麽?PR對創業者有什麽實際意義?如何通過PR來低成本獲得影響力?結合我的工作經歷,給大家談一談。

filehelper_1488269580224_

產品好就不用PR了?

“產品好就行,要PR幹什麽?”我不只一次聽見這樣的說法。其實,“唯產品論”、“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缺乏基本商業常識的表現。

道理很簡單,蘋果的產品好,但每次發布會,喬布斯都會提前兩周把場地租下來,反複訓練演講、斟酌話術;阿里創業初期,馬雲頻繁參加各種節目,好多人都是先知道有個長得像外星人的企業家,才知道淘寶的。

把產品做好,只是商業系統的一個環節,你首先要讓大家知曉你的產品,並且認為你的產品真的好,他才會願意嘗試,而這也正是PR的作用之一。著名風投機構GRP Partners的合夥人Mark Suster曾總結過PR的重要性,我結合中國公司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簡單說說:

1.融資造勢

很多創業者選擇群發BP,但一般都會石沈大海。相反,當投資人在某篇報道上讀到你,或者聽身邊某人提到過你,他主動約談你的幾率就上升了,這種連接顯然是更有效的。如果你的PR做的專業,那麽投資人對你項目本身的了解程度和好感度也隨之上升,從而增加了融資成功的幾率。事實上,創業者通過媒體報道被投資人邀約最後得到TS的例子,非常非常多。

2.獲取用戶

通過曝光,吸引用戶使用你的產品,這也是PR非常明顯的好處。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當用戶搜索你的產品時,如果網絡上關於你的信息很少,他們很可能就跑到競爭對手那里去了,To B的產品尤其需要註意這點。

3.招聘人才

我認識一個做的還算不錯的創業公司,招聘一直做得不咋地,在做了一次融資PR以後,HR突然就收到了好多份簡歷。這年頭,創業公司可以說多如牛毛,但人才是有限的,如果你能夠率先吸引到應聘者,他與你接觸的概率就增加了。

4.合作機會

如果你在這個行業內知名度高一些,產業上下遊的合作也好,大公司的訂單也好,就傾向於你,換句話說,PR為合作提供了背書。

5.團隊士氣

員工其實很願意看到關於公司的正面報道,比如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你的員工再不需要再給親朋好友解釋自己的工作,丟給他們一篇報道或者百度給他們看就好了,在一個知名度高的公司工作,幸福感會強很多。

6.未來的PR

公司越大,PR越重要,參考百度這兩年的境遇。PR是項細水長流的工作,未來當你需要大量的媒體報道時,你現在的媒體關系和輿論構成都是基礎,可不要等到想吃西瓜的時候,才去耕地。

你真的明白什麽是PR嗎?

PR,不就是寫軟文找媒體發嘛;PR不就是開個發布會,告訴大家我有個產品可以顛覆BAT嘛;PR不就是pianren(騙人)嘛......各位創業者朋友請註意!把沒有說成有,把假的說成真的,這根本不是PR。

PR的全稱是“Public relationship”,是營造有利的公眾關系,這是長期的事情,你可以突出優勢、回避不利,但不要只顧短期利益而肆意造假、說謊,最近好多公司曝出問題,其實都是在還歷史的債,具體就不點名了。

好了,如果用一句話總結PR的本質,會是什麽呢?那就是:通過信息的設計和傳播,營造良好的受眾認知。相比廣告的單向信息灌輸,它更註意與受眾的溝通,更潤物細無聲,更低成本。

當你需要用最簡單的一段話介紹你的項目時;當記者采訪你時;當你想讓產品得到大量媒體的報道時;當你的品牌出現負面信息時......你都需要PR。

做PR的6個關鍵步驟 

做好PR不容易,你不要以為不斷的對外宣傳自己有多好就萬事大吉了,搞不好還恰恰起到反作用。從我的經驗來說,一次專業的PR至少分為六個步驟,用一個實際的案例,說一說創業公司怎麽快速把PR這件事做好。

背景:做企業服務市場的A公司

目標:希望通過媒體報道,吸引到投資人的關註

接下來我們分六步來拆解一個專業的PR工作是如何展開的。

filehelper_1488269627834_92

1.細化目標

PR的目標不同,所面向的受眾,設計的內容,傳播的渠道,最後的結果都完全不同。A公司想為融資造勢,那麽你就要把目標細化為: 引起投資機構的關註,尤其是投資方向里有企服的投資機構,並且希望投資機構可以主動聯系。這個目標會用來指導後續的一切PR動作,比如內容的設計要符合他們的話語體系,要提煉出一些key points擊中他們的內心,再比如投放的媒體要能夠精準地傳播給這類投資人,包括要設計好投資人聯系你的路徑......所以做PR的第一件事,是先把目標細化出來。

2.剖析受眾

確定了目標以後,要去思考受眾有什麽特點,怎樣才會被你打動,如何產生你想要的行為。還是A公司的例子,面對火熱的企服市場,你希望建立聯系的投資機構,他們有什麽樣的投資哲學,看好什麽樣的團隊組合,曾經投過哪些相關項目,有什麽投資的忌諱,看什麽媒體,這些都是需要去研究的。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作為內容設計的素材。

3.設計內容

在剖析受眾的工作結束後,就到了最重要的部分--設計內容。內容的設計需要一定的專業度,比如此時,A公司至少要準備三份內容:

第一份,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點梳理,用於對外的話術,一般包括:市場概述、產業分析、痛點描述、商業模式、競品分析、產品介紹、團隊介紹、發展計劃、財務計劃等,這個部分要參考受眾剖析的結果以及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比如涉及到商業機密的部分肯定要回避。

第二份,是一篇具有專業度的融資報道稿件,用於給媒體老師作為參考,這部分的重點在於用讀者的視角把項目的邏輯與亮點呈現出來,讓文章具備可讀性,最忌諱的是把自己的項目一通誇,明天就要顛覆阿里騰訊,這個部分最考驗PR的專業度。

第三份,是關於項目的簡短介紹,甚至是一句話總結。對於商業問題本身,一句話或者一小段話根本沒有辦法呈現完整準確的信息,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但在傳播上,這樣做卻意義重大。“ipod,把一千首歌裝進口袋里”以及“ipod,優勢就在於存儲空間非常大,高達1GB,比其他的mp3都要高......”,哪個更能打動你?這個簡短介紹類似電梯三分鐘,關鍵在於用最短的時間調起受眾的胃口。

4.聯絡媒體

在我們把內容準備好以後,才是聯絡媒體的開始,根據目標和受眾的特點,選擇的媒體也不同。在和媒體建立聯系時,你所準備的三份內容,就都派上用場了。事實上,越是有影響力的媒體,越看重你的項目是不是有報道的價值,不要把媒體發稿當成廣告投放,希望直接花錢了事,這是非常外行的表現,你要做的是準確的把自己項目的亮點傳達給媒體老師。比如A公司,它需要為融資造勢,選擇的媒體則重點是創投科技領域的媒體,以及財經金融類的媒體,最好再配合一些門戶綜合類媒體做品牌背書。

5.輿情監測

很多人覺得內容發出去了,PR就結束了,不過這種情況只適用於互聯網出現前的時代。內容發布出來後,你需要關註網絡的輿情發展,人們對你的評論,競爭對手做出的反應,甚至有人的惡意詆毀,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公關危機的出現,所以你需要在此之前準備一些對策出來,關於如何做危機公關的話題比較複雜,留到以後再談。

6.持續發聲

PR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它的成本不高,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自己最新的動態發布出來,比如:產品更新、戰略合作、市場動作等,這既是對媒體關系的維護,也能讓你的受眾接收到最新的消息,從而為品牌保鮮。

好了,一次相對專業的PR至少就是有這幾步構成的,不過這里有一點一定要註意,如同做產品和運營一樣,PR也需要“以用戶為中心”,你的目標不同,針對的受眾不同,具體的對策也會完全不同,對客戶做PR以及對投資人做PR,絕對是不一樣的。

現在開始,重視PR

雖然,你沒有辦法確定一次PR動作出來,就一定可以收到12個投資人的邀約,獲得1萬個註冊用戶,或者得到7個重要的合作機會,但PR卻是有可能達到上述效果的。我記得徐小平老師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一句話,“如果只剩1美元做marketing,那就應該花在PR上”,PR就是一種低成本打響品牌的有效方式,在信息爆炸和產品爆炸的時代,尤其需要引起創業者的重視。

P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31

英國發動脫歐列車,歐盟“呵呵”:離婚律師潛伏半年能用了

缺錢,少人,還被追債,這就是英國在觸發脫歐程序前夕的困窘之狀。

當地時間3月28日晚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簽署了英國申請脫離歐盟的信函。13個半小時之後,即北京時間3月29日晚7點30分,英國駐歐盟大使提姆·巴羅將脫歐函交到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手中。

如離弦之箭,英國發動脫歐列車,而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歷史性“分手”談判就此拉開序幕。

根據歐洲議會分析數據顯示,英國脫歐共將涉及歐盟法律2.1萬項,如以兩年時間為限進行談判,真正用於談判的時間最多只有18個月,每天必須談判50項。

英國脫歐的預設日程表

不過到目前為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英國和歐盟連在“第一項應當談哪個”這一問題上,都還沒達成一致,而相比於歐盟方面的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可以隨時調遣的數萬專家,英國政府在處理脫歐相關事務方面的公務員缺口在5000-10000人,總花費預估在 50億英鎊(約合430億元人民幣)左右。

至於巴尼耶,在歐盟27個成員國內部,這位倫敦金融城死對頭、法國前外長被稱為歐洲的“離婚律師”。他手中掌握著的,正是英歐之間離婚訴訟的秘密策略。

在秘密摸底調研了近半年之後,巴尼耶近日第一次公開發聲,並成功地把英國媒體氣炸了。

歐盟方面的談判領軍人物法國人巴尼耶。他過去在不少問題上讓英國人十分惱火。

“如果允許我謙卑地引用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溫斯頓·丘吉爾的話:‘偉大的代價是責任’,”巴尼耶說道,“當一個國家離開歐盟的時候,不會有任何懲罰。不過清賬是必需的。”

巴尼耶所說的是,600億歐元(約合5150億元人民幣)“分手費”一分不能少。

不得不提的是,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把同英國人談判的統帥權交給了這位法國精英,而將對於該預算的審計授權,交給了一位德國人:歐盟預算和人力資源委員厄廷格。

兩員“悍將”守擂,英國脫歐談判無疑會是一場苦戰。

要離婚,先談談價錢

巴尼耶是誰?時至今日,倫敦金融城中的人一聽到巴尼耶的名字都不免要皺眉頭。他曾任法國外長、歐盟內部市場與服務委員(2010~2014年),與英國相處素來不太融洽。

在擔任歐盟委員期間,巴尼耶主導對金融市場進行改革,並成立泛歐洲的銀行聯盟,是一名堅定的歐盟聯邦主義者。由此同倫敦金融城沖突不斷,多次與英國政府翻臉。在他任內,共出臺了超過40條旨在約束銀行和市場的歐盟法律,並大力打擊空頭行為,氣得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猛敲桌子。

值得一提的是,巴尼耶和英國退歐大臣戴維斯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在歐洲層面共事,而且還是老對頭。

在巴尼耶即將代表歐盟與英國就脫歐事宜進行談判的消息公布後,英國媒體一片嘩然,紛紛指責這是歐委會主席容克“向英國宣戰”的複仇行為。

在2016年7月27日被容克任命為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後,巴尼耶的工作從當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並直接向容克匯報。

自彼時開始,巴尼耶就在公眾和媒體的視線中消失了。他頻繁穿梭於27個成員國之間聽取各國意見,並在過去的幾周中進行了第二輪摸底,在英國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之前做最後的協調工作。

在3月初的一天,巴尼耶造訪了德國議會,為議員們解釋未來談判的架構,這一談判必須最晚在2018年9月結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即為,如果將此次退歐談判視為一次離婚官司的話,歐盟想在討論未來關系之前,先談談錢。

不過與正常的離婚官司相反的是,婚姻終止的最後日期業已確定: 2019年3月29日。如文章前述所提及,英國脫歐共將涉及歐盟法律2.1萬項,兩年談判時間緊張,必須厘清大量問題,特別是英國應當支付的總額在600億歐元左右的分手費。

談判工程總量浩大。譬如,誰將支付目前在為歐盟工作的1800名英國公務員的未來養老金?誰為目前住在歐洲大陸上的近40萬名英國退休人員支付醫療保險費用?以及英國在作為歐盟成員國時,曾在諸多項目中作出的對歐盟預算資助資金的承諾要如何折合現金結算?

從整體上講,英國的分手費來自三個來源:未還款、歐盟債務以及養老金。首先,英國對於將要到期的歐盟預算需要盡義務;其次,在2020年之前,英國在歐盟中期預算規劃中應貢獻份額;第三,英國所需要支付的歐盟公務員養老金的份額(其中包括已經退休的約2000名英國人)。

巴尼耶對此打了一個精辟的比喻,“就像和27個朋友一起去酒吧,大家一起點了一輪啤酒,但是當聚會繼續下去的時候你要離開,你還是需要為你所點的這輪付錢的。”

而負責計算精確分手費的,則是德國前州長厄廷格。不過在厄廷格眼里,600億歐元明顯還不夠。他認為,最終可能會以1000億歐元為上限。

不先談錢?那就沒有貿易協定

不少脫歐派認為,脫歐會為英國每年節省數億英鎊的花銷,並為此投了脫歐票。現實卻是為了脫歐反先需要付出600億歐元,令他們覺得豈有此理——即便在脫歐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人還要掏錢繼續支持羅馬尼亞的農民、幫波蘭修建高速公路。

英國首相梅已經公開拒絕了付600億歐元分手費的提法。不過,根據德國議會的一份內部報告,梅並不是因為分手費的數額龐大而反對,“英國人在不知道進入內部市場的條件是什麽之前,對於履行義務付出補償費毫無興趣”。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分析師張珊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外界一度認為,考慮到英國與歐盟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系,英國可能采取“軟脫歐”方式,即在名義上退出歐盟,而在實質上繼續保留歐盟單一市場成員國身份等核心關系不變。

然而梅明確表示將尋求退出歐盟單一市場,以換取對邊境和難民問題的控制權。張珊珊表示,就目前梅的表態來看,相對於“軟脫歐”方式,她尋求與歐盟關系切割得更為徹底;但最終英國與歐盟關系的落定,還取決於漫長的談判過程。

不過歐盟在此方面立場統一,即唯有在分手費談判和歐盟公民權利談判方面取得了堅實進展之後,才會討論英國認為是與歐盟未來關系核心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如此,歐盟對包括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內的全球各大經濟體一再喊話,在英國完成對歐貿易談判之前,英國無權同其他國家私自進行貿易談判。

即便此前對英國抱有寬容態度的德國政府也轉變了立場,力挺歐盟。德國財政部表示:“任何有關(《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協議,都必須包括英國對其履行作為歐盟成員國所承擔財務承諾的確認。”

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政黨——基民盟的法律專家希爾特(Heribert Hirte)則表示,任何在財政上的談判失敗都將導致未來的英歐自貿協議泡湯。

梅仍在推動一項協議,即在繼續保證英國最大可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同時,不遵循單一市場的人才等自由流動約定。然而,這樣的動議是無法被歐盟接受的。正如近日默克爾所說,“有些東西是不賣的”。

種種跡象表明,在談判中,歐盟已經準備來硬的。

“要強調在談判立場上四個基本自由流動的重要性,”德國議會上述內部報告指出,“若不從,則不允許成為歐洲經濟區成員,也不允許加入關稅同盟。”

如最終英國無法進入單一市場,那麽英歐貿易關系將同任何一個非歐盟國家同歐盟的關系一樣。這對於英國而言,打擊將更重。

正如巴尼耶所指出的,英國目前總貿易額的三分之二都在單一市場之中,如英歐無法達成自貿協定,英國將出現嚴重的供應鏈問題,英國將被迫重新引入繁重的海關檢查,不可避免地減緩貿易,延長多佛港的貨車隊伍,並嚴重幹擾來往英國的空中交通工具……此外,因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將對英國失效,英國將無法接收核燃料。

“我可以輕易地成倍舉例。” 巴尼耶表示,屆時總數超過400萬的在英國居住的歐盟人和在歐盟居住的英國人將何去何從,未來將陷入極度混亂之中。

實際上,由於預期英國的“硬脫歐”前景多舛,不少倫敦的大公司和金融服務提供商已經開始制定預案,將其中的一些工作人員轉移到歐洲大陸。譬如,高盛的歐洲部門上周剛宣布將從倫敦向歐洲大陸轉崗數百名員工。

一位德國投行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在投行原計劃在倫敦擴大業務,不過在英國脫歐後,他的企業取消了向倫敦增派人員的計劃,也不知道倫敦辦公室是否還要存在下去。

盡管說脫歐不會出現懲罰,歐委會可以騰挪的空間依然巨大。

在近日,位於英國的航空公司就接到了歐盟官員的通知,在英國脫歐後,只有在將他們的業務轉移到歐盟內部重要基地的情況下,這些航空公司才能繼續經營例如米蘭和巴黎之間這一的歐盟內部航班。

不過,如英歐最終真的無法達成自貿協定,歐洲大陸是否也做好了承受準備? 屆時,將沒有一個人是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