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郭繼位成輪王中環在線:輪后李頌慈告別高盛 李華華


2008-12-23 AppleDaily


 

噚日收到高盛一個講窩輪市場回顧展望嘅邀請電郵,華華第一時間諗起佢哋嘅靚女輪后李頌慈,事關自從高盛11月6日全球大裁員後,當時同華華話「清假」嘅佢一直未有現身。不過今次論壇又再無緣見到輪后,因為講者換上郭強同郭家強,兩位個名勁相似嘅猛男。

上月大裁員日走人

輪 后唔經唔覺已經「休假」個幾月,今次再度缺席,令華華好擔心佢嘅去向。之前有報道話李頌慈喺證監會嘅註冊紀錄已經取消,華華即刻上去睇睇,發現佢喺高盛嘅 牌照紀錄只係去到11月7日,時間啱啱喺正高盛大裁員之後嗰日,加上據證監會網頁嘅備註講,輪后已經冇主事人,所以唔可以從事受規管活動,從種種迹象顯 示,輪后已經離開咗高盛。李頌慈05年由法興過檔高盛,不過喺金融海嘯拖累下,窩輪成交大幅萎縮,市場盛傳輪后已經被裁,只係高盛同輪后本人一直冇開口證 實。

兩繼任人名字相似

講番高盛兩位新話事人,郭強、郭家強又係乜嘢來頭?華華喺證監個網搵到,兩位喺高盛都有一定資歷,郭強 係高盛香港證券衍生產品主管,03年加入高盛,之前曾經喺巴克萊證券亞洲做過;而郭家強同樣喺03年加入高盛,兩位仁兄個名咁似,大家又同樣喺03年加入 高盛,真蹺!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23

中環在線:許淇安下周告別嘉華 李華華



2008-12-30  AppleDaily


 

嘉 華國際(173)噚日公佈,效力公司有5個年頭嘅前警隊一哥許淇安,佢份合約將會喺下月5日到期,之後唔會續約,即係仲有一個禮拜就say goodbye。除咗辭任執行董事外,佢「署理」咗兩年幾嘅董事總經理個位,將會交番畀主席呂志和兼任。事實上,許淇安今年喺嘉華已經轉趨低調,兩次業績 記者會唔覺佢有蒲頭,最近呂博士捐錢畀理大,同埋嘉華系周年晚會,管理層大晒冷嘅時候,亦都唔見佢蹤影。

反而今年3月先加盟嘉華嘅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就 成為呂博士「新歡」,經常傍住老闆出席大小場合,風頭一時無兩。嘉華一路有鋪請退休高官癮,林光宇更加係由老闆喺業績記者會上,親自宣佈加入做營運總裁, 唔夠3個月已經升做執董,真係快過坐直升機,話唔定再過幾個月,有機會做埋董事總經理都唔出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27

英之見:全力拼搏就此告別 黃國英

2009-07-31  AppleDaily





 

人 生沒有幾多個十年,在過去的一個十年,由一介窮書生變成到今日擁有一盤小生意,「英之見」幫助甚大,十分感激《蘋果》給予的機會,以及讀者未有嫌棄。未敢 忘本,但不能不接受已是人到中年,體力型打法之下開始吃不消,惟有被迫取捨。「沒有不足的人,只有不足的狀態」,自己最怕幾十年之後回望今日,會後悔沒有 傾盡全力和市場拼過。從來無懼挑戰市場,高手林立之下只會激發潛能,金融海嘯也可以扭轉劣勢,解決腦筋上的問題,重上正軌應該不難。每次克服一個挑戰,人 會不自覺地變得更強,不過撰寫專欄太過消耗心神,每日激戰10小時後才執筆,亦打斷每日下午4時半至8時半的黃金小息時間,結果兩面不討好。

一些澄清

近 年因為避免利益衝突,盡量不作推介,早在證監修例之前,已經自我調控,無奈一定會令自己人氣減弱。不過操守和虛名相比,還是前者重要,正如John Wooden為了一個黑人球員,寧願退出比賽而不妥協種族歧視一樣。不過前期的「英之見」,應該令大家對一些股票留下印象,令自己大徹大悟的,其實是中華 汽車(026),當時每股淨現金88元,以低於40元賤價出售,還是要在科網股的大牛市之中。原來市場真的存在盲點,希望大家也抱着斯巴達的精神,全力以 赴去尋找市場的錯漏,10年前當然比現在容易,但肯花心思一定仍可以。藉最後的機會,澄清一些傳言。有至少4年的時間,沒有參加任何股評人睇廠團,現在只 間中以Uncle Alex的身份,和小朋友玩Rummikub,有空不妨切磋。至於資產管理的客戶,除了最近一個月新客不幸跑輸大市捱打,未嘗試過有客戶輸得勁過大市要離 場,海嘯後生意更是大躍進。自己是以一家香港註冊公司Leverage Partners作為今日對冲基金模式的雛形,有核數有交稅,自己寧願少收表現費而交稅,是補償昔日夾屋撻訂政府放一馬的行動,所以不應有任何厚道的廠佬 投訴,不妨企出來對質。今次告別,最大損失可能是寶田邨一班弱勢社群,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社會上不幸的一群,要多加援手。黃國英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8

搶客戶、拚市占、攻獲利 科技業告別紅海 迎接大購併時代

2010-11-15 TWM




去年金融海嘯退去,活下來的公司開始在沙灘上撿寶,就此開啟大購併時代。他們有的靠著互補性結盟,有的靠著成本優勢吃下對手,有的為了垂直整合購併同業,寫下金融海嘯後購併時代的新頁。

撰 文‧林宏文、黃智銘、賴筱凡去年的十一月,鴻海旗下的群創出手購併奇美電,不僅對面板業投下震撼彈,也為金融海嘯後的科技業開了代表性的一槍,宣布低毛 利、過度競爭的台灣電子科技業正式進入大購併時代。這波購併風潮從面板業一路席捲到封測業、網通業,甚至吹到新興的LED及太陽能產業,這一年來,購併企 業繳出一張什麼的成績單?對全球科技產業又產生什麼影響?

為了度過金融海嘯後的不景氣年代,一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台灣科技業老闆為 了求生存,不得不面對殘酷事實──「合併或滅亡」。從去年底開啟購併序幕以來,據《今周刊》統計,至今年十一月在十大購併案中,有九件都繳出產能稱霸、毛 利率提高、營收規模擴大及獲利創高峰的漂亮成績單,僅有奇美電適逢面板價跌,而意外出現首度虧損。這些購併案顯然已達到預期的目標,觀察近年來國內科技業 的合併案,早期較偏向同質性的購併,目的是把經濟規模「做大」。例如早年的友達併廣輝,晶電併國聯、元砷等;然而從二○○八年金融海嘯至今,合併案則比較 偏向互補性強的合併,目的是「做強」,例如頎邦併飛信、欣興併全懋、雷凌併誠致、隆達併凱鼎等。

但兩家公司要購併成功,並非易事,不論是企業文化、經營管理,甚至是供應鏈重整、客戶認同,在在都挑戰經營者的智慧。

雷凌併誠致

互 補性高,無人員重疊問題對於兩家公司購併來說,如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向來是大老闆們在購併案最須思考的課題;但對於雷凌董事長高榮智來說,他卻不 怎麼煩惱。因為雷凌和誠致的結合,不管是從技術、產品線,甚至是客戶地理區域及組織結構等方面,都顯現出兩家公司的高度互補性。

一家是全球前五大無線網通晶片廠,另一家則是全球第三大有線網通晶片廠,「無線」加「有線」,讓雷凌與誠致擦出網通產業在金融海嘯後的新火花。

其 實,高榮智很清楚,在網通產業裡,光靠雷凌自己的力量,想要打敗雄霸一方的國外大廠實在太困難。因為近年來網通產業的發展,有朝向有線與無線產品一起整合 出貨的趨勢,而目前能夠提供整合方案的公司也僅有博通(Broadcom)一家,所以,他得做些改變。唯有讓雷凌補足無線產品,他才有機會與強敵博通站在 相同的起跑點,於是新雷凌出現了。

以產品線為例,雷凌購併誠致後,其電腦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就出現大幅提升,由去年第四季的四%,向今年全年 的一○%大步邁進;近期火紅的平板電腦領域,雷凌更是早先一步推出,一顆專為行動產品設計的無線︵WiFi︶單晶片;至於明年後勢看好的智慧電視,新雷凌 也早已打入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中的其中四家。

雷凌與誠致的互補性,還不僅於此,例如在客戶地區分布上,雷凌的強項是在歐美市場,誠致則集中 布局中國市場,加上雷凌與誠致的產品各自相異,因此,在行銷及業務人員上,兩者完全互補,兩個組織合併後不僅沒有人員重疊的問題,而且還因為業務擴大必須 再加人,一反過去購併引發裁員潮的經驗。新雷凌成軍後,明年員工數還將增加兩成,從今年的六百人成長至七五○人。

新雷凌在今年三月一日合併生效後,前三季稅後每股純益︵EPS︶已達六.六四元,全年有機會挑戰八元以上,為金融海嘯後的大購併時代,寫下最亮麗的代表一頁。

頎邦併飛信

不斷購併,降成本衝高毛利在十件購併案例中,靠著購併坐上全球龍頭的,有驅動IC封測大廠頎邦。前後僅花了一個月,就談定購併飛信案,頎邦董事長吳非艱靠的不是取巧,而是耐心等待。

早在兩年多前,吳非艱就不只一次向飛信董事長陳瑞聰表露「好感」,直到金融海嘯來襲,仁寶集團決定大刀闊斧整頓轉投資事業,才讓吳非艱等到了這次機會。

對於吳非艱來說,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思考購併這件事。因為他明白,唯有從購併中壯大自己,不斷創造規模效益,降低成本,衝高毛利,最後才能成為贏家,這也是吳非艱堅持要走購併這一條路的原因。

設備出身的吳非艱知道,在封測產業裡頭,驅動IC封測與繪圖卡、處理器晶片封測相比,技術門檻其實不高。頎邦要強化競爭力,就得想辦法降低成本,而頎邦向來善於自行設計製造設備,所以相同產能的設備,頎邦的資本支出總是比對手少了四成左右。

但 擁有這個優勢還不夠,吳非艱還想進一步創造規模經濟,於是他開始不斷地購併。早年頎邦吃下華宸,取得金凸塊產能,並順利躍居全球龍頭地位;接著引進聯電及 鴻海等股東,進一步合併華暘,藉以取得COG︵玻璃覆晶基板︶及切割、研磨產能;去年,他併入仁寶集團手中的飛信,一舉坐上全球最大的驅動IC封測廠。

唯有透過購併才能讓頎邦在原料採購、生產效率上更上層樓,不僅在客戶面前更有議價能力,甚至能調漲代工價格,享有更高的毛利率,讓對手很難有機會再迎頭趕上。

吳非艱的長期布局總算進入豐收期,今年前三季稅後EPS繳出三.八七元的亮麗成績單。就連美林證券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都認為,靠著購併飛信,在金價高漲之際,頎邦避過了殺價競爭,更有效將成本轉嫁給客戶,成為這波購併中的最佳範例。

隆達併凱鼎

垂直整合,縮短磨合購併期電子業展開大購併,主要就是搶客戶、拚市占率,因此十大購併案中,大多數為水平購併;但友達旗下的隆達併凱鼎的案例卻很特別,隆達吃進凱鼎的垂直整合,不僅成功將產線延伸至下游,更首創台灣LED產業的「一條龍」經濟模式。

攤開台灣LED產業結構會發現,「各有專精」是台灣業者的特色,上、下游界線分明。其中億光、光寶固守在LED封裝;晶電、璨圓聚焦LED晶片製造。然而,壁壘分明的疆界卻在隆達購併案出現後,徹底地被打破。

生 產LED晶片的隆達透過整併凱鼎,一舉將凱鼎的LED封裝產線納入,形成所謂的「一條龍」生產方式,新隆達同時可提供LED晶片製造與封裝服務。這項布局 不僅讓客戶可以有更多選擇,更可滿足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在新隆達成軍後,所有LED廠無不緊盯其動作的原因。

「我們不能 只做五毛的生意。」隆達董事長蘇峰正認為,如果隆達只專精在LED晶片製造,會和晶電一樣,投資一塊錢,只能做到五毛的營業額,但如果隆達從上游到下游都 會做,那就不一樣了。因此雙方的購併可以快速進行,互補性讓原本相異的兩條產線各司其職,又互不重疊,大大縮短兩家公司購併的磨合期。

所以隆達、凱鼎合併案在今年三月生效後,今年前三季就將營收衝高至六三.三億元,逼近晶電的一半規模,毛利率更達到二八%,勝過億光的二七%,為科技業的購併創造另一種成功範例。

科技業購併案陸續傳出佳績,為台灣的大購併時代奠下良好的基礎,希望台灣科技業藉由優質的購併,告別自相殘殺的年代,也為股東們創造出更大的利益。

金融海嘯後,科技業開啟大購併時代購併公司 購併對象 今年前三季EPS(元) 購併成績

新奇美 奇美電

統寶 1.50 受到面板需求轉淡,第3季因產能利用率低及面板價格下跌,首度出現單季虧損。

頎 邦 飛信 3.87 合併後產能放大,順利調漲代工價格,毛利率也成功上升至30%。

欣 興 全懋 3.79 購併全懋後,欣興成為全球最大手機板廠,大吃智慧型手機市場大餅。

隆 達 凱鼎 3.45 整合凱鼎下游封裝實力,獨創LED產業的一條龍全新經營模式。

元 太 E-ink 2.02 成功整併上游材料廠E-ink後,毛利率明顯上升,甩掉同業,獨占電子紙市場。

雷 凌 誠致 6.64 不僅透過誠致的中國布局優勢提前卡位三網合一,更進一步提供客戶完整方案。

大聯大 友尚 3.78 併進友尚後,市場擴張,大聯大單季營收至少增加150億元。

瀚宇博德 精成科 1.15 入主精成科後,取得產能,瀚宇博德產能吃緊問題可望暫時解決。

台達電 乾坤 5.28 整併回子公司乾坤後,有利於台達電發展微型化產品,強化台達電的技術優勢。

茂 迪 GE energy 8.15 買下客戶奇異能源後,為茂迪拓展海外市場奠基。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8

阿瘦老董 辦完告別式重當囝仔

2011-1-31  TCW




對阿瘦皮鞋董事長羅水木來說,幸福的拼圖:樂觀、人際、金錢、自我實現,他早在四十歲以前,就已經取得。

四十年後,八十歲的他卻為自己舉辦生前告別式。為什麼幸福之人,要為自己安排死亡儀式?

場景挪到去年三月二十日星期六,大稻埕基督教長老教會。

這天中午時分,長老教會裡工作人員忙著布置、過流程,不一會兒,大廳的長椅上,串起綵帶鮮花,彷彿婚禮現場;一抬頭,卻發現舞台上,竟掛著斗大的「羅水木弟兄生前喜樂告別感恩禮拜」。

八十歲自辦告別式 親友見證下,慶祝重生「羅小弟」

羅 水木是台灣第一個舉辦生前告別式的企業家,也是第一個以「歡慶重生」為主題舉辦生前告別式的人。在他之前,在台灣舉辦生前告別式的人不超過十人,每個都因 罹患不治之症、來日無多,想趕在死期之前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感謝與祝福。像羅水木這樣為慶祝自己重生而辦的生前告別式,在台灣是創舉。

也難怪主持告別式的高俊明牧師,在三年前頭一回聽羅水木提起時,吃驚的比起大拇指說:「你真是先進!當真樂觀又百無禁忌。」

「如果是真的告別式,眼睛一閉,我不曉得誰來看我,乾脆辦個生前告別式,才知道誰會來看我、要跟我說什麼話,」羅水木笑說,「要是真的告別式,越簡單越好,我又看不到!」

當天,每位參加生前告別式的來賓全都盛裝出席,他自己也破天荒的戴上領結、穿正式西裝。如此隆重場合,羅水木沒邀政商名流,到場全是至親老友,每個人熱情的彼此擁抱,「恭喜、恭喜」聲充滿全場。

告別式中,羅水木不改幽默本色:「在座的各位大哥大姊,現在看到我這孩子出生,大家要給我照顧,從今開始出去大家叫我『羅小弟』。今日羅小弟重生,請大家給我疼惜。」

那天起,朋友都叫羅水木「羅小弟」,年齡只有他一半的球友也這麼叫。「球隊的男生我叫大哥,女生都叫姊姊。」他說,「現在覺得活一天賺一天,活在當下,比以前更開朗。」

他對於活在當下的體悟,始於一趟七十七天的心路歷程。

七 十多歲肺長異物 小小○‧七公分,勾貧病交迫回憶 二○○七年一月,羅水木進行年度健康檢查,發現肺部出現直徑約○‧七公分左右的黑色腫塊,從X光片上無法判斷是良性或惡性腫塊,若要知道結果,唯有開刀一 途。醫生顧慮羅水木年近八十,胸腔動刀又是大手術,建議他觀察半年,再決定是否開刀。

「唉,阿爸好像有癌症,」回家後,羅水木忍不住跟小兒子、阿瘦皮鞋執行長羅榮科吐露心事。羅榮科為父親再安排一次檢查,結果一樣:○‧七公分的黑色腫塊。

從那以後,羅水木每天憂慮纏身。往事一幕幕重回眼前。

年輕時,羅水木有兩個噩夢,一個是貧,一個是病。因為家貧,他手足失散,六歲被迫出門討生活,受盡欺凌,度過悲慘童年。但他順勢接納命運給他的爛牌,掌握每個機會,由貧翻富,四十歲前已年收入三百萬元(約合目前四千萬元),並在現在中山北路附近擁有一棟棟的房子。

病,卻非他能全然掌控。十三歲得瘧疾,二十歲得肺癆,當時他認識的人當中,有六人因肺癆死亡,他在臥病八年後終於好轉。此後,他非常注意養生,六十五歲前後就將事業交棒第二代,參加八個球隊,一個月打球十四天,心情保持輕鬆愉快。貧與病,早就不在他腦海裡駐足。

但○‧七公分的小黑塊,又把他思緒帶回貧病交迫的年代。

「我覺得人生糟糕了;每天都在想那個黑點,覺得一定是不好的東西,」羅水木說。

人 生第一次 沒病也等出病,撇家人反對動刀 阿瘦皮鞋總經理、大兒子羅榮岳回憶,父親向來豁達,年輕時被好朋友倒會五百萬元,照樣一覺到天亮。但是那段期間,父親面帶愁容,每天睡不安穩;「不知道硬 塊到底是什麼,他很慌,加上這輩子都沒動過手術,還是大手術,就很害怕。」

七上八下的日子過了幾週,羅水木召開家庭會議,告訴家人自己等不下去,沒病都會等出病來,與其每天擔憂,不如面對它,「動手術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碗糕。」羅水木的意見,全家反對,但苦勸不聽,家人只好同意他農曆年過後開刀。

三月二十日當天早上八點,羅水木被推進開刀房。經過六個多小時之後,醫生推門出來,手術袍上沾著血,宣布羅水木肺上的黑點是塊黑碳,不是癌細胞,家人終於鬆了一口氣,而處於昏迷的羅水木,也被送入加護病房觀察。

在 加護病房昏迷的前三天,他頻頻做怪夢。他夢到自己身處異次元,周圍有很多人看著他,他們的身型很瘦,沒頭髮、沒穿衣服,面無表情,都不快樂;每次眼睛一 閉,就到異次元,眼睛一睜開,又回到現實。就這樣半夢半醒三天,第四天終於清醒,一醒來便看到守在床邊的太太,他頭一回發自內心想:「活著在世上真幸 福」;並且暗立誓願,如果三年後、八十歲還活著,就要舉辦生前告別式,宣告「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人生再來一次 活一天賺一天,笑稱未滿週歲 復原出院後,羅水木把肺中取出的黑碳裝在皮夾裡,隨身攜帶,提醒自己活著真好。八十歲那年,羅水木更親自帶了三十八位、平均七十歲的朋友到日本旅遊;回國後,便開始籌備生前告別式,並在告別式上,受洗成為基督徒。

「過 去三十二年來,我老婆每天禱告我受洗,我都跟她說我信『阿拉』(編按:上海話的「我」,指信自己),」羅水木說,「因為我六歲開始賺錢、養家、做生意到現 在,都相信自己、沒靠過別人。但是開刀之後竟然還能活三年,我才了解性命無法操之在我,所以多活一天就多賺一天,每天都很開心。」

早在告別式前,羅水木便將阿瘦股權多數轉給子女;告別式後,羅榮岳、榮科兩兄弟召開家族會議決定,未來將提撥相當金額做公益信託,回饋社會,以繼續父親熱愛生命的力量。

現年八十一歲的他,稱自己「還沒滿週歲」(因生前告別式未滿週年);他開玩笑跟妻子說,「我現在是baby,你要再養我十八年到成人喔,」以前他叫妻子叫老婆、阿嬤,現在改稱她「媽咪」。

說也奇怪,舉辦告別式後,原本他走路會喘的習慣,突然消失,精神也越來越好。採訪當天他為我們示範養生體操,他臉不紅氣不喘,跟著做體操的我們卻累壞了。

我們問他,要怎麼做才能像他這麼幸福?

「要樂觀;樂觀才會幸福。朋友和家庭第二,然後就會賺到事業、賺到錢,」他還強調,「錢最不重要,因為錢賺就有、夠用就好,其他的怎麼樣也未必賺得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5

楊嬌告別式 二房抱屈道恩怨

2011-4-14  TNM




上週四,王永慶二房子女替母親楊 嬌舉行告別式,在丈夫王永慶「經營之神」與女兒王雪紅「股王」的光環下,楊嬌的告別式擠滿前往致意的政商名流,二房子女與孫兒輩齊聚,追思緬懷這位「台塑 阿嬤」,但二房子女為楊嬌生前受的委屈抱不平,言談中暗諷三娘,再度道出家族多年的恩怨情仇。

四月七日下午,在台北市木柵靈糧山莊一場告別式,會場布滿鮮花,擠滿絡繹不絕前來致意的人潮,包括馬英九總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政商名流,這是王永慶二房楊嬌的追思告別會,她風光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所受的關注生前不曾有過。

告別式 新首富哽咽

楊嬌今年三月初去世,享年八十八歲,過去她隱身王永慶背後,之後又默默支持兒女創業,一直是個沒有聲音的人,但丈夫王永慶「經營之神」與女兒王雪紅「股王」的光環裡,卻有她不容抹滅的地位。

楊嬌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告別式採基督教儀式,她生前與三女王雪紅同住,因此由王雪紅一手籌劃。楊嬌的五名子女王貴雲、王雪齡、王文洋、王雪紅、王文祥輪流帶著後輩上台感念母親,他們回憶起和母親的對話,都難掩心中悲痛,數度哽咽。

宏達電董事長,同時是台灣新首富的王雪紅上台感念母親時,更令現場聽眾動容,她語帶哽咽、眼泛淚光說:「我親愛的媽媽,我知道妳現在天堂望著我們。」王雪紅還說,母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影響她最深的人。

王雪紅說,她母親當初抵押房子讓她創業,是她創新與接受挑戰的榜樣。王雪紅締造威盛與宏達電二檔股王,日前宏達電市值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業者,王雪紅身價暴增,成為台灣新首富。

而最讓王雪紅難忘的是,在病床旁撫摸著楊嬌的頭髮說:「媽媽,妳是我的寶貝。」楊嬌很開心地回說:「我不是妳的寶貝,我是神的寶貝。」還有一次,楊嬌歷經昏迷醒來,但她對死亡一點都不畏懼,對王雪紅說她看到天堂。

王老逝 一言弭家變

王雪紅激動地轉述當時情景:「妳說天堂實在是太美了,我說媽媽妳看到天堂了嗎?那是什麼樣子,妳說那裡有許多房間,銀色發著金光,有樹有花,美得沒話說, 我說再跟我多說一點,妳說就是揪水,水嘎無底共(美到無法形容)。」說完她望著遠方,似乎對楊嬌說:「我們天國再相會。」

王雪紅哽咽地說,媽媽寬宏大度,爸爸過世後發生一些是非,媽媽一句話都沒說,只說:「妳父親建立台塑集團不容易,要祝福那些可以接得好的人。」

○八年王永慶往生,七人小組接班團隊就位,但二房一直未在權力核心,當時,王文祥還提出質疑,「我看不懂七人小組是在做什麼?」還說:「九個子女都應該回去幫忙。」顯然,後來二房子女聽從母親的話,平息一場紛爭。

「母親在她房裡哭泣的次數,比我能夠記憶的要多很多…」輪到王文祥上台發言,一想到母親的委屈,語氣激動了起來,「我也不懂,為什麼母親如此善良、無私、犧牲、奉獻,卻要過這麼辛苦的生活呢?」

王文祥談及自己罹癌時,母親每天為他祈禱六個小時。隨後話鋒一轉,火力全開,「母親曾表示,那真是困難而艱辛的路,特別是讓出摯愛的先生,但我跟著主的腳步選擇原諒,並祝福這些人,為他們禱告。」

三娘來 赴美多吞忍

當著王家親友與外人面前,王文祥在母親告別式,直指楊嬌在王永慶身邊三十年所隱忍的委屈,甚至整個二房在台塑集團受到的不公,頗有替母親出口氣的意味。當王文祥在台上發言時,三娘李寶珠和女兒王瑞瑜就坐在第四排,面無表情。

楊嬌本姓廖,送楊姓人家當養女,她在回憶錄中說,答應嫁給王永慶後,王永慶才告訴她家中已有結婚十三年的太太,因未生育,想再娶一房。王永慶創業之際,工廠有二十多個工人,楊嬌要負責做飯、洗衣,就連往來的供應商也留在公司吃飯,因此一天要跑三趟菜市場。

後來,王永慶做起塑膠生意,楊嬌發現他開始不回家過夜,感覺可能在外面有女人。當她懷了王文祥之後,有一天,王永慶焦躁地對她說:「外面的女人問我:『為 何愛我還讓妻子懷孕。』」楊嬌聽了之後眼淚不自主地掉落,後來她在美國參加王雪齡的婚禮,心中暗下決定,要到美國再也不回台灣。

一九七五年,楊嬌遠赴美國,王永慶接納三房李寶珠進入台塑十三樓,從此台塑王家的女主人變成李寶珠。王文洋說:「當父親事業成功之後,母親順從他的意,退 讓去陌生的美國。」王文祥則在告別式上說:「在我將近十歲那年,不記得為什麼,母親帶我移民美國。」暗批三娘破壞二房的天倫之樂。

護文洋 不滿呂安妮

楊嬌遠赴美國時,身上只有三千美元,「王永慶一個月只給新台幣六萬元,在美國哪夠用,二房子女每個都去打工,連女婿簡明仁都在打工,日子過得苦。」一名王家親戚指出,後來王雪齡經營大眾電腦,負擔楊嬌的生活費,王雪紅也創業成立威盛,楊嬌在美國的日子才好轉。

「楊嬌和王永慶的個性都很硬,二人吵架,王永慶講一句,她就回二句。」一位王家友人說,「但三娘不同,她習慣看人臉色,王永慶罵她,她都不會回嘴,久而久之,在王永慶心中爭取到地位。」

楊嬌雖赴美居住,但與三娘李寶珠的紛爭卻未停息。王文祥說,有一天晚上,楊嬌聽到有個聲音說:「回台灣,回台灣…」楊嬌覺得奇怪,但隔天她還是選擇信服神,買了機票回台灣。

王文祥在告別式回憶:「媽媽對我說,她一到家,大媽哭著對她說:『有人替妳蓋印章把房子賣掉了!』這房子是父親給我大媽及母親唯一房產,也是我們賴以維生 的房子。」王文祥口氣急促地說:「母親聽了立刻放下行李,去找父親了解為何『別人』沒得到她同意,就把房子賣掉。」後來楊嬌登報聲明保留住一部分的產權, 終於讓王永慶改變主意,保住錦州街的房子。

王永慶二、三房互有心結,但一九九五年之前,二房還有王文洋是唯一接班人,但那年發生呂安妮事件,王文洋出走台塑;之後又發生王文洋在南亞辦公室被竊,牽 扯出三娘與王文洋隔空叫陣,結局是王文洋原本在南亞的辦公室被撤,從此台塑大樓再無王文洋容身之處。為此,楊嬌對呂安妮不滿,二人鮮少互動,呂安妮也未出 席楊嬌告別式。

堪安慰 子孫成就高

○三年,三房長女王瑞華入列台塑經營團隊,五人小組改成六人小組,○六年再擴編為七人小組,三房次女王瑞瑜加入,王家半壁江山由三房一系扛起,自此,二房幾乎全軍覆沒。

二房子女雖未在台塑王國卡位,但也各有成就。王貴雲現任南亞塑膠門窗事業部經理;王雪齡與丈夫簡明仁,共同成立大眾電腦;王文洋設立宏仁集團,擔任總裁;王雪紅與丈夫陳文琦,創辦威盛跟宏達電;王文祥長居美國,現任J-M塑膠公司總裁。

二房第三代也不含糊,王貴雲長子陳主望是威望國際董事長 ;王雪齡長子簡民一是KKBOX董事長,次子簡民智為大眾電腦營運長;王文洋長子王泉仁剛拿到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財經博士學位。這應該是在天國的楊嬌最大安慰與驕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9

告別低工資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63796&time=2011-05-29&cl=115&page=all

工資持續上漲,使「中國製造」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最新的警告來自波士頓諮詢公司,其2011年5月5日發佈的報告預計,未來五年,隨著美國和中國工資差距逐漸縮小,人們會看到美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商品將是「美國製造」。

  相比之下,印度將會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提法,則是出現已久。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國家,也正趁中國面臨招工難之機,抓緊招商引資。

  近年來製造業工人工資的快速上漲,正逐漸改變30年來中國經濟賴以高速增長的基礎——大量廉價勞動力。相對資源稟賦的變化,在帶來轉型陣痛的同時,也尖銳地提出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我沒那麼悲觀,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有可能轉移,但轉移的速度和力度都可能比大家想像得小。」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現實情況是,未來幾年,中國一方面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占比見頂回落、工資趨勢性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大國規模效應、產業鏈完整、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將繼續存在。

  在工資水平逐步抬升過程中,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活力,製造業能否繼續保持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關鍵有二,一是勞動生產率提高能否同 步甚至快於工資增速,二是製造業能否從產業鏈的低端上升至中高端。這一連串問題的解答,也關係到中國能否實現「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速同步的 目標。

告別低工資時代

「非熟練工人的工資穩定了大概十年,這是不正常的」

  「每次報價,客人都把我罵得要死。有一次我剛報價,客人就說,你從2010年初到現在已經漲了32%。」在浙江寧波設立兩家工廠的台灣玩具企業 Lovely Creations的一位負責人陳小姐深感無奈。她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從去年至今,工資和原料成本都上漲30多個百分點,如果不加價,「拿什麼付員 工薪水和材料款?」

 這是一個全局性的難題。山東費縣大昌紡織有限公司面臨同樣的挑戰。該公司區域經理高永傑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因為工資上漲,每米布得加價10元多,工資在布料漲價中佔了30%,「年輕人不願意幹,現在只有35歲到45歲的還能幹下去,都是從建廠初期就一直在的人。」

  過去30年,源源不斷供給的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東部沿海「世界工廠」模式成功的基石。目前,基石正被侵蝕。

  在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看來,整個大改變始於2010年春末夏初的富士康事件。「整個局勢開始失控,工人一直要求加工資」,到2010年末續簽勞動合 同時,工人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工資漲幅自己算,「非要加到足額,不然不簽合同」。該公司在寧波的兩家工廠1997年投產,迄今已近15年。

  2010年,幾乎全國所有省份都上調了最低工資。今年一季度,又有13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6%。截至3月末,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為1320元。

  然而,只付最低工資是不可能招到工人的。東莞金鑫照明集團總經理助理杜春林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最低工資20%的漲幅,放大到八小時之外和 節假日的加班費後,倍數更大;工作日中的加班,小時工資是最低工資的1.5倍,週末加班是2倍,法定節假日則是3倍,「一個月算下來,人均工資2000元 -3000元。」

  最低工資上調對企業的影響,還包括按照最低工資計算的社會保險相應提高。

  連續的工資上漲導致企業經營困難。浙江友邦集成吊頂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嘉興有大約五六百家集成吊頂企業,大部分沒有自身品牌和高端資源,小企業尤其被動,「從去年開始,陸續傳來企業倒閉的消息,估計約10%的企業都幹不下去了。」

  4月26日,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2011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稱,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已經成為許多美國在華企業的首要任務。71%的受訪企業認為,工資上漲造成負面影響或重大損害。中國南方的一些美資企業,工人工資漲幅超過50%。

  白皮書認為,勞動力成本及工人離職率上升等問題,削弱了中國保持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保持全球競爭優勢的能力。

  全國範圍內工資快速上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多年來工資漲幅低於勞動生產率提高所致的補償性上漲。野村證券對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的估算顯示,1994年-2008年,勞動生產率年增速20.8%,同期製造業工資年漲幅僅13.2%。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非熟練工人的工資穩定了大概十年,這是不正常的。

  本輪工資上漲中,非熟練工人工資漲幅更大,與熟練工人的工資差距逐步縮小。沈明高認為,在工資上漲的開始幾年,補償性上漲肯定會出現,而且勢頭會比較猛。

  這一勢頭可以從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的高速增長中看出。今年一季度,農民工資性收入在去年增長17.9%的基礎上,繼續提速,增長18.9%。

  生活用品以及服務消費價格上漲,也需要工人工資相應提高。「生活物資漲得厲害,工人讓我去超市繞一圈再談工資。」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說。

  「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提出了「雙同步」的目標,即居民收入增速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者報酬增速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這意味著到2015年,在中國的用人單位需要為新增勞動力成本再支付1.5萬億美元(約合9.8萬億元人民幣),工資持續增長將使勞動力成本佔GDP的比重增加1倍,從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

人口紅利消失中

舊的比較優勢沒了,新的比較優勢尚未展現。中國會不會這樣?

  日復一日的工資上漲,許多原本希望盡快熬過寒冬的企業日感前途渺茫。「工資上漲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變化,根源是人口結構變化。」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說。

 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印證了此前研究者關於人口增速下降、老齡化加速的預測。2000年以來,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57%,比1990年-2000年低0.5個百分點,人口增長率迅速下降。

  其實,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點,0歲-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 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公佈的數據確認了中國已經越過「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窗口期即將關閉。

  分析人口紅利的關鍵指標是人口撫養比,即0-14歲的少兒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20世紀70年代以 來,中國少兒撫養比大幅下降,老年撫養比緩慢上升,總撫養比持續下降。這意味著更多的人進入勞動大軍,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然而,未來幾年,局面將發生逆轉。最新的人口結構數據顯示,中國的總人口撫養比為34%,少兒撫養比為22.3%,老年撫養比為11.9%。而此前聯合國的預測是,到2015年中國少兒撫養比為27%,老年撫養比為13%。可以看出,中國的少兒撫養比下降速度早已明顯地快於聯合國的預測。

  巴曙松認為,老齡化的嚴重程度和後備勞動力的緊缺程度,實際情況都遠比預測更嚴重,預計中國勞動人口存量將於2015年前後開始下降,即確認人口紅利的消失。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預測,中國的人口撫養比將在2013年達到最低點,然後上升,人口紅利喪失。

  華泰聯合證券宏觀分析師陳勇認為,這意味著,單位勞動年齡人口所創造的生產力需要不斷提高,才能彌補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隱含的損失。

  蔡昉擔心,中國會出現「舊的比較優勢沒了,新的比較優勢尚未展現」的局面。由於勞動力短缺、成本上升,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將喪失;而 中國當前人均GDP為4000美元,意味著資本積累不夠,加上技術創新有限,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型產業都無優勢,因而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勞動力供需趨緊、工資成本上升,將是中國的長期趨勢。企業已經感受到招工難和工資上漲相互纏繞的衝擊。《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稱,從領導人才 到項目管理者再到熟練技術工人,中國的短缺程度與亞洲其他主要國家相比要更為嚴重,已經對中國吸引新投資以及在華企業的業務擴張形成阻礙。

  不過,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汪進認為,撫養比持續回升並不代表中國的勞動力年齡優勢已經喪失。中國特殊的年齡結構,使得現階段中國撫養比遠低於當年日本或韓國撫養比的最低點,即使未來五年撫養比上升,中國撫養比仍處於較低水平。

離開中國嗎?

勞動力成本只是企業決定在哪裡設生產基地的多個因素之一,此外,基礎設施、監管、稅收、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上下游產業鏈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中國將不再是富有吸引力的製造業基地嗎?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高級合夥人Harold L.Sirkin預計,中國工資將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加之人民幣持續升值,再考慮美國工人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到2015年,中國製造業的淨勞動 力成本將與美國的水平相當,「未來五年,在美國銷售的企業會減少在中國投資,大家將看到越來越多的產品是美國製造。」

  Sirkin算了一筆賬,考慮美國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上海等地工人工資,僅比美國一些人力成本低的州便宜30%。由於工資在總成本中佔約 20%-30%,甚至在考慮庫存和運輸之前,中國製造只比美國便宜10%-15%;若考慮這些成本,中國產品的總成本優勢會降到個位數,甚至完全被抹掉。

  他認為,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南加利福尼亞州和阿拉巴馬州等,有望成為供給美國市場的低成本製造業基地。

  不過,沈明高與之看法不同,他稱,2008年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8%,即便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達到美國的水平也需要較長時間。

  在中國外貿企業中佔比相當高的港資、台資企業,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國家。去年6月,富士康國際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稱,在考慮將部分廠房搬到內地北部的同時,也考慮搬往印度和越南。

  「去其他成本更低的地方,差不多是必須的。」香港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者關係總監岑立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對於做OEM代工生意的 企業,關鍵是看客戶的需求,有的客戶要求一定要找成本更低的工廠,有的則重視產品質量和對交貨時間的控制。「具體什麼時候轉移,要看中國工資上漲以及人民 幣升值速度有多快。」

  裕元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品牌運動鞋製造商,為耐克、阿迪達斯等多個品牌代工生產,目前有約50%的生產規模在中國,打算在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投資設立工廠,逐步降低在中國的產能比重。

  江蘇華芳集團毛紡織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楊光擔心,東部沿海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要往中西部遷移,或者「將來要發展東南亞,他們勞動力更便宜。」

  東南亞的真實情況如何呢?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2010年8月的調查顯示,2010年二季度,泰國熟練工人工資的中位數是258.16美元/月,半熟練工人是229.81美元/月,非熟練工人是183.85美元/月。2011年1月1日開始,泰國最低日工資平均上漲6.7%。

  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國的勞動力更便宜。國際勞工組織統計顯示,從購買力平價看,越南工人工資是85美元/月,印尼是148美元/月。柬埔寨服裝製造商協會(GMAC)規定,2010年10月1日至2014年,柬埔寨紡織、服裝和製鞋企業的最低月工資為61美元。

  按照當前匯率算,深圳最低月工資折合約190美元,企業實際需要支付的工資則會超過350美元。

  由於數據的侷限性,關於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工資成本的比較並不十分嚴謹。但基本可以看出,僅就薪資水平看,東南亞部分國家比中國更有優勢。

  不過,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強調,勞動力成本只是企業決定在哪裡設生產基地的多個因素之一,此外,基礎設施、監管、稅收、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上下游產業鏈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今年初,為蘋果等多個品牌手機提供原件的台灣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工廠開工建設,預計投資1.5億美元。該公司財務部副理暨代理發言人李榮興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越南的薪資的確更便宜,但越南有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基礎設施不像大陸這麼完善。

  台灣Lovely Creations玩具公司對於是否去東南亞設廠比較猶豫,陳小姐主要擔心產業鏈,因為做玩具用料複雜,「如果當地其他材料的配備跟不上,做起來反而比較麻煩。」

  沈明高認為,由於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且國家規模較小,越南、柬埔寨基本沒有能力吸引某個行業產業鏈的整體搬遷,如果只是產業鏈的某一段轉移過去,對於企業會有其他不便和困難。

  此外,多家企業反映,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生產效率不是很高,未必能滿足交貨快、產品質量高的要求。

  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介紹,已經有玩具製造的同行去了越南和柬埔寨,但中國60天做完的訂單在那邊可能要做120天。玩具生產有季節性,一旦誤了時間,最後不得不走空運出口,「運輸費用比省下的工錢還多」。

  美銀美林證券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部分低工資的東南亞國家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如經濟或政局不穩,今年2月越南盾貶值10%,且罷工比較嚴重。

  短期內,預計中國不會出現製造業工廠大規模的外遷。一季度,渣打銀行對80家出口企業進行調查,包括珠三角的香港製造商58家,上海周邊的台資 企業9家,以及13家位於重慶的企業。接受調查企業中,僅有6家企業因為工資上漲考慮離開中國,其中,珠三角4家,上海周邊和重慶各1家。

  王志浩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考慮離開中國的主要是紡織企業,以及一家製鞋企業。

  低勞動力成本並非企業去東南亞國家投資的惟一原因。台灣勝華科技的李榮興說,主要還是跟著下遊客戶走,在越南有客戶,所以考慮在那邊建廠。

  浙江華立集團是泰中羅勇中國工業園區的中方合作者,2006年進入泰國市場。該公司駐泰國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目前泰國工人薪 水基本與江浙地區差不多,加上交通補貼等,約合人民幣2000元-3000元/月,但企業為工人支付的保險之類的費用比國內低三成多,國內企業應支付各類 保險費用大概佔工資額的40%-50%,而泰國企業僅需支付5%-10%。

  目前,已有31家企業入駐泰中羅勇工業園區。上述浙江華立集團駐泰國負責人認為,前往泰國投資的中資企業的直接動因有多種,包括希望原產地多元化,規避貿易壁壘;或者出於企業國際化需要,開拓當地或區域市場;或是著眼於利用當地的資源。

中西部緩衝帶

不能只看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的名義工資差異,還要比較勞動生產率高低,再考慮交易成本、流通成本,去中西部並非所有企業的優選

  東南亞國家各有優劣勢,但短期內尚不至於引致中國東南沿海企業大規模外遷。

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秦曉斌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轉移,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應利用東中西部經濟結構的階梯特點,通過部分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的轉移,來替代向國外轉移。

  與東部沿海相比,中西部勞動力成本略低。不過,兩者差距已逐漸縮小,而工人更願意留在離家更近的地方。

  更多的企業選擇遷到中西部,而不是離開中國。渣打銀行調查的9家上海周邊的台資企業中,有8家企業打算在中國境內建立多元化生產基地。

  總部位於溫州的人民電器集團西北辦事處副主任周仕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該公司已經在南昌、河南建了生產基地。

  周仕昆說,工資略低只是在中西部建廠的原因之一。很多溫州企業願意到中西部,最大的原因是土地更便宜,當地有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而且產品在中西部有銷售,交通也更便利。

  江蘇華芳集團毛紡織染有限公司在安徽和新疆建了工廠,銷售經理楊光說,去新疆是因為靠近棉花產地。

  目前看來,原材料來自中西部、或者產品在中西部有銷售的企業,轉移到中西部生產的意願更強。

  對於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企業,則需仔細斟酌。來自全國箱包名市、浙江平湖市的新秀集團有限公司的單付健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生產箱包的企業不願意去中西部,因為生產原料多數是進口,產品主要銷售到國外,西部市場需求小,而且箱包很佔空間,運輸成本高。

  新秀集團在四川瀘州新建了一家工廠,在享受當地較低工資的同時,還兼顧運輸成本。「可以通過長江運出來。」單付健說。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彭希哲認為,目前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是向中國內陸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未來五年還會有機會,但之後可能會向印度、越南轉移。

  不過,沈明高提醒企業,不能只看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的名義工資差異,還要比較勞動生產率高低,再考慮交易成本、流通成本,去中西部並非所有企業的優選。

中國製造如何轉

人口紅利在消失,但國民收入和需求也在上升。主動地進行創新和產業升級,還是被動地進行轉移,中國的製造業企業面臨艱難抉擇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儘管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未來數年,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仍將保持。「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有大國優勢,產業鏈非常長,這是東南亞國家難以比擬的。」沈明高稱。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認為,部分依賴低勞動力成本的企業會轉移出去,但其他領域很難,如筆記本電腦生產商,這個行業勞動力成本所佔比重很少,且非常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此外,中國還有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陸挺說,內需市場是很多企業留在中國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原來做外需的企業,也可以轉向內需,越南或柬埔寨的內需則要少得多,之後再想回到中國也不容易。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也認為,儘管在美國銷售的企業會減少在中國的投資,但中國仍然是較大而且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因為供給中國國內市場的投資仍將繼續。

  《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接受調查的350家企業中,有61%的企業是在中國生產、採購,並供應中國市場,僅供應美國市場的企業佔10%,供應中國和美國以外市場的佔8%。

  「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要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中國國內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無疑,中國已具備人口眾多這個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則是居民收入和實際購買力的提高。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工人工資上漲,對中國競爭力不完全是壞事。

  王志浩認為,除非中國政府突然改變勞動力市場監管,讓工會更強勢,三倍提高最低工資等,中國才會失去優勢。只要法律和監管仍然是市場友好型的,更高工資並不是最需要擔心的。

  目前,中國製造業投資仍繼續增長。對於很多企業,中國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2010年,為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代工的香港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增加了15條生產線。今年,台灣勝華科技有限公司在東莞松山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

  人口結構的趨勢性變化,雖然短期內不致對中國帶來致命衝擊,但已是變化的開端。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國製造業正著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保持競爭力贏得時間。

  部分企業已經主動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台灣Lovely Creations玩具公司短期內並不打算去東南亞和中西部新設工廠,但會「稍微調整產品方向」,多做稍微高檔、特殊的、專利授權的產品。

  「靠低工資取勝的訂單現在都不太有優勢,甚至很虧本。」陳小姐說,如果產品設計能力較強,能做高單價的產品,就能生存下來,否則就會被淘汰。

  浙江友邦集成吊頂公司也被迫去創造更多品牌附加值,通過創新來消化成本上升。「友邦從一開始走這條路,跟很多大牌合作,因此受這輪加薪風波的影響不大。」其負責人稱。

  機器設備進口和投資的新趨勢,是人口結構變化倒逼製造業升級的佐證。2010 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機床設備進口井噴式上升,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海外機床訂單的第一大來源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從前期的不到30%上升至35%。

  興業證券分析師盧燕津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製造業投資加速」並存,表明中國也正在經歷韓國20世紀80 年代末,人口拐點倒逼製造業升級的階段。1986年至1990年,韓國機械設備進口增速出現了台階式的上升,同期,設備購置在整體固定資本形成中的比重也 顯著上升。

  沈明高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對於中國非常關鍵,「提高不了,企業就會走。」他測算,過去10年,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每年大概提高10%,如果考慮CPI年增長4%,那麼企業可以承受約14%的名義工資上升。

  本刊記者王長勇、特約作者倪軼容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80

告別佐丹奴 盧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1005&sec_id=12187389&art_id=15674074

看罷本報金融中心訪問佐丹奴主席劉國權,第一個念頭是為何最近幾年沒有光顧過佐丹奴呢?
曾經,佐丹奴是我光顧得最多的服裝店,從 T恤到恤衫到牛仔褲到短褲幾乎都在那兒選購。原因就像劉先生所說那樣,質料款式有保證,不會太 out太差,有份安全感。
只是,一份安全感已不足以讓我走進佐丹奴,更不要說在那兒買衫褲等。近幾年每次想買點便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新冒起的 Uniqlo,碰到的也是 Uniqlo的分店。結果,佐丹奴成了過去式。
沒 有研究過 Uniqlo成功的經驗,但作為普通過普通的用家,這家被稱為日本來的佐丹奴除了像正牌佐丹奴那樣提供安全感外,還有一份新鮮感( freshness)。它的貨色轉換得相當快,還沒有拿定主意買些甚麼,過幾天又有新的衣服、外套上架,讓店面好像常常在變臉一樣。貪新忘舊是所有消費者 的天性,特別是進入蘋果或 i世代,不住 update、 upgrade,不住改頭換臉已成為指定動作,已成了吸引消費者、引發話題的必殺技。蘋果能成為潮流教主,除了產品方便就手外,它開發新產品的速度比人 快,促銷新產品比對手投入認真都是重要原因,也讓它能緊緊抓住貪新鮮的消費者的心。
Uniqlo同樣貨如輪轉,相比之下,佐丹奴便有點熟口熟面。
還有另一個原因。不知是舖租高還是其他原因,佐丹奴的店舖網絡好像縮減了不少,很多大型商場都找不到它的蹤迹,更不要說成為旗艦商號。老主顧即使真的想光顧它也不容易找得到,倒是對手都把分店設在矚目位置,教人不能不注意到。
就是這樣,我不再是佐丹奴的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6

存貨大增、現金銳減 告別暴利年代 中國房企掙扎求生

2012-1-9  TWM

中國房地產業原本享有一段長期榮景,平均超過五成的毛利率帶來驚人暴利;不過隨著調控政策壓力加大,如今已 有房地產企業因負債比超過九成出現經營危機,本刊更發現上市房企普遍出現存貨大增、現金流入減少的情況,估 計未來一年,仍將是房地產業者經歷痛苦調整的轉型期。

撰文•周岐原

「我們最該反省之處,是……導致公司在面對房地產業嚴厲調控時十分被動。」「我們沒有預料到,調控的影響 是如此深遠。」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歲末年終之際,這兩句語氣謙卑的反省,出現在中國知名上市房地產商 綠城集團的官方網站上。二年前綠城才意氣風發搶下多筆上海「地王」,揚言要挑戰老大萬科集團地位,如今卻被 打回原形,可說是中國近二百家上市房企的代表。

綠城圈地負債吃緊   

凸顯產業困境中國目前在香港、深圳與上海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總數將近二百家,可說是典 型的中國奇蹟!在中國房市紅火發展之時,甚至還有上百家礦產開採、海鮮養殖、食醋生產、熱力發電、化工原料
、白酒釀造行業的上市公司,涉足房地產開發這塊肥肉,房地產的暴利有多大,可見一斑。

但是如今風雲變色,中國官方堅持打壓房價,房地產業成為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行業。當中國政府使出一連串強 力調控措施壓抑房市,房地產業者紛紛承受嚴重打擊,即使綠城是中國十大知名房企品牌,也難逃受傷慘重的命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綠城要出事了」、「綠城聲請破產」等不利流言,迅速在市場散播,即使董事長宋衛平一 再透過各種管道澄清,但效果仍然不彰,原因就在於綠城負債吃緊,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實。逼得宋衛平只能擺出 哀兵姿態,把「求生存」當作一二年集團的工作目標。

綠城負債有多高?攤開財報,實際數字令人怵目驚心。去年綠城公布的半年報中清楚顯示,公司的淨資本負債率 高達一六三.二%!即使計算負債比,也高達九一.七%!其實負債比率過高,早就是綠城的老問題。○七年底,綠城的淨資本負債率還只有八八%,隔年開始,綠城展開瘋狂擴張拿地,淨資本負債率自此處於超過一○○%的 高水準。

從逾五成毛利到政府強力打房顯而易見,如此驚人的負債水準,在面對景氣下滑時,自然容易發生動盪。而風雨 飄搖的綠城,只是中國房地產業一個具體縮影。它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中國房地產企業不僅面臨餘屋庫存銷售減緩 的挑戰,還得應付政府持續緊縮融資管道等雙重考驗。
暴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負債壓力和交易冷清,對房地產業者而言,這個冬天真的不好過。 透過檢視財報中的存貨和現金流量變動,通常能看出企業的經營條件變化。為了了解房企在這一輪宏觀調控中受
到何種程度影響,本刊針對在香港、深圳與上海三個交易所掛牌的房企,分析其財務數據變化。結果發現,上市房
地產股普遍出現「存貨大增、現金持續流出」的現象!

分析這些企業自○八年以來的財報資料,可看出無論房地產業者選擇在A股或港股掛牌,尚未銷售完成的帳上存 貨,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以A股一二三家房企為例,全體業者的餘屋存貨金額,就從○八年第一季共三六六○億 人民幣,一路攀升到一一年第三季的一.一一兆人民幣,三年之間,存貨增幅竟然超過二倍!

在港股上市的七十餘家內地房產股,狀況也相去不遠。○八年中整體房企的存貨金額為三五七二億港幣,但是到 了去年年中,這個數字已經成長至一.一六兆港幣,存貨增加也達到二二六%之多。

帳上存貨越積越多,如果有相應的現金水位支撐,或許還不至於對營運造成風險,只可惜,中國房地產業者目前 沒有這個條件。數據顯示,近二百家上市房企股的當期現金流量,目前都呈現淨流出;雖然在一○年時,相關業者 的現金流入不少,但從去年中開始,房地產商現金逐漸流失。其中以A股房企於去年二度出現現金淨流出,最能凸 顯資金逐漸枯竭的窘境。也難怪A股的房地產類股指數,已經領先大盤跌回到○八年時的低點。

在中國,房地產業享有暴利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社科院公布的︽二○一一年住房綠皮書︾就曾披露,○九年時
,中國房地產業平均毛利率高達五五%!這是一項極為驚人的數字,對比之下,無論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或是國內知名營建品牌遠雄,兩者當年合併毛利率都僅有四三%,比中國房企差了一大截。在坐擁暴利情況下,房企怎麼會面臨現金減少的問題?答案是:政府限制。一家房地產企業的例子,最能說明這個現況。

進入「冬天模式」    房企股普遍現象一一年九月初,一家中國房產股天譽置業在香港發行債券,由於集資金額只 有二億港幣,最初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後來市場人士意外發現,天譽置業儘管有董事長抵押股權作為擔保,但是債 券的利率仍然高達二○%!連一家小地產商發債,都得開出二成利率才能借到錢,可見中國房企「銷售難融資更難」的困境,情況有多艱鉅。


暴利不再,過去的榮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存貨以及債務。面對這個景氣寒冬,中國地產商紛紛急於應變。例如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集團總裁郁亮,一一年就曾經坦率地指出,一二年將是萬科的「過冬年」,在「冬季模式」之下,萬科將會更積極地加快賣房速度,以創造營運現金流為優先任務,獲利多寡則暫時成為次要考量。「既然無法判斷這個冬天有多長,現在就是現金為王!」郁亮直言,「上一次,金融海嘯讓中央放鬆了調控手段,這一次地產業不會再有這樣好運了。」這一輪劇烈調整過後,中國房地產業將會成為何種面貌?一位要求匿名的建商,在採訪時說出了他心中的遠景:「從○三年到○八年,各地房價都是一條很陡的線,一直上去,○九年之後又重來一次,但是今後我估計不會了,大家(業者)會比較理性。(房價)漲的可能性還有,但是會比較緩,大家也不會那麼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6

證券監管當告別父愛主義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536.html

 平靜已久的證券監管領域近來頻頻透出早春訊息。郭樹清首次在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 講話,較為清晰地勾勒出這位新任證監會主席的監管哲學。其要旨是,以充分、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中心,強化資本約束、市場約束和誠信約束。選定的主攻方 向有二:繼續深化發行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證券期貨領域的對外開放。這標誌著證券監管思路的一次大轉向,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潮流,它必將隨著實踐經驗 的積累而愈加豐富。

 

  證券市場在中國獲得重建以來,成就顯著。歷任證監會負責人均在特定約束條件下有所突破。但是,多年監管實踐中存在的缺陷也顯而易見,根由即為濃 厚的父愛主義。舉其要者,在發行環節,從額度制、審批制到核准制,發審委審查均橫跨行業審查、擬上市公司業績審查、未來創新發展能力的判斷。據稱,實質性 審查意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在金融業對外開放問題上,證券市場最緩慢、最保守。這被解釋為,中國券商規模小,歷史 短,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低,一旦放開外資入股境內投資銀行,境內證券公司可能大批倒閉。對於證券期貨業產品創新,監管部門也始終盯得緊、審得嚴,其立意依 然被歸結為保護投資者。事實上,父愛主義已滲透到監管的各個環節。

  即便這套父愛哲學起初有若干合理因素,如今,過度保護的弊端已清晰暴露;即便其設計意圖用心良苦,實效已然走到願望的反面。它導致的最致命後果 在於,資本市場本應具有的資源配置作用被嚴重削弱。市場長期萎靡,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老鼠倉」等違法違規行為層出不窮。某些人還以保護為名,行攬權、 尋租甚至貪腐之實。曾有前任證監會主席大力建章立規,推進市場化建設。惜乎任期過短,改革未競以全功。而其他證監會主席多受緊迫的階段性任務羈絆,無力或 無心他顧。如今,清理這一落後、無效的監管思路的任務,擺在新任證監會主席面前。完成其問題清單上的任何一項,都意味著必須摒棄這套父愛主義監管哲學。

  郭樹清顯然對此有明確認識。他提出,要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優先和社會自治的原則,主動改變監管理念和方式,大幅減少事前准入和 審批;以市場優勝劣汰機製為導向。如果在其任內,這些計劃能取得實質性突破,放棄或削弱發審權力,由投資人自主做出價值判斷,將掀起證券監管體制的一場革 命。如果能夠借此斬斷飽受詬病的權力尋租利益鏈條,則將有力促進證券市場走向真正市場化。當然,即使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新股發行註冊制也並非完全沒有門 檻,「不是打個招呼就行」。但是,這個門檻是真實、準確財務披露規則。即便是業績極差的公司,只要能夠真實披露財務狀況,是否發行成功將由中介機構與投資 人決定,監管部門並不承擔任何背書責任。這將使監管部門卸下救市重擔,致力制度建設,專注市場秩序。

  深化以發行體製為重點的一攬子改革,並非一放了之,須以充分、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中心。郭氏講話中多處提到「公開透明」。他還要求「紮實推 進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體系建設」。據悉,從下月起,申請公司從申請第一刻起就上網公開信息,充分發揮公眾的社會監督作用。這些舉措均值得歡迎,媒體在 其中大有用武之地。

  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在金融領域,保險業股權開放的幅度最大。無論是四大銀行還是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幾乎均有外資入股。 相形之下,如同證監會負責人承認的,證券業「走了一些彎路」「越辦越抽抽」。外資持股比例一直死守合計25%、單一20%的規定,而且合資公司的業務範圍 僅限於投資銀行業務,僅有的幾家全牌照合資券商均是歷史遺留產物。圍欄圈養的後果是證券公司大者元氣不足,小者苟延殘喘。此次郭氏特意提到,引進成熟市場 的機構、人才、產品和技術,有效提升境內機構的專業服務水平。態度顯然轉為積極。證券市場的開放非止中介機構一端。事實終將證明,只要堅持自主、漸進、安 全、共贏,開放越早越安全。

  郭樹清履新僅兩月有餘,監管新政頻頻出台,且切中要害,令人充滿期待。誠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革將是一個漸進而複雜的過程。但是,無論道路會有多麼曲折,多麼艱難,監管思路應一以貫之,那便是揮別父愛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