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吉寧:環保法不是紙老虎 將推全民微信舉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53

20150307huanbaobu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今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法不是紙老虎,要有鋼牙利齒。環保部將加強刑事追究力度,並將推出微信舉報,讓汙染無處可藏。今年環保部的環評報告將全部向社會公開。

陳吉寧表示,好的環保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要有鋼牙利齒。他稱對幹部的審計將會包括環保內容,環保部門之前已經約談過地方領導,還會加大對地方政府的督促。針對企業,陳吉寧稱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線,將強化刑事追究力度。

陳吉寧表示,我們的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質量差。霧霾的問題、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地下水汙染的問題、城市黑臭水體的問題等等。二是生態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水體的生態損失。

回應“有沒有信心驅散霧霾”時,陳吉寧坦言難度很大。他說,要實現大氣汙染質量的明顯好轉,不能靠老天,必須把汙染物排放量從現在的千萬噸水平降到萬噸級水平。能不能做到?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難度確實很大,需要我們付出額外的努力。

陳吉寧表示,今年,大氣汙染治理將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實施“大氣十條”;三是加大科學治霾和系統治霾的水平;四是加大信息公開。

陳吉寧表示,不允許戴著紅頂賺黑錢,“我向媒體許諾:環保部下屬8個環評機構今年全部從環保部脫離。環評報告審批全部向社會公開。”

環保部把今年定為環保法實施年。6月5日要推出微信舉報,讓汙染無處躲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14

陳吉寧:土十條修改50多稿 文稿已成熟報批後將實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1/990551.html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介紹,大家都期盼土十條盡快出臺,這項工作始於2013年5月,按照中央的部署,環保部牽頭,多個部門起草文件部署怎麽做好土壤汙染防治這樣一項工作。兩年多來,我們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反複修改,大概到目前已經修改了50多稿。文稿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我們按照程序報批後就可以實施。

每經記者 李彪

31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陳吉寧介紹,大家都期盼土十條盡快出臺,這項工作始於20135月,按照中央的部署,環保部牽頭,多個部門起草文件部署怎麽做好土壤汙染防治這樣一項工作。兩年多來,我們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反複修改,大概到目前已經修改了50多稿。

同時,陳吉寧透露,目前文稿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我們按照程序報批後就可以實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6年仍然被作為環保法的“實施年”,除了環境保護力度加碼外,改革或將成為新的主題,包括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成立大氣、水、土三司等。

 環保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兩年內完成

2015年作為新環保法實施的第一年,陳吉寧概括了五個方面的階段性成果,包括:落實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企業的環保責任、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聯動、推動公益訴訟、開展全國的環境保護大檢查等。

數據表現為:環保部公開約談了15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實施按日連續處罰715件,罰款數額達5.69億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79起,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1685件;各級法院受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53件;查處各類違法企業19.1萬家,責令關停取締2萬家、停產3.4萬家、限期改正8.9萬家。

陳吉寧說:“從過去一年新環保法實施的情況來看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包括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的黨委政府及部門環境保護責任不落實,環保的壓力層層衰減,越到基層責任越不清楚、責任越不落實。另外,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也不落實,企業違法問題還是屢禁不止,特別是一些地方、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不夠詳實。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基層執法能力過弱。”

除了繼續推進環保法實施和相關環保工作外,在整個記者會過程中,陳吉寧兩次談環保改革。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各地對這項改革都有很高的積極性,陳吉寧介紹,目前已經有17個省(區、市)提出全面試點或部分試點的意向,環保部正在抓緊編制試點指導意見。大概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試點工作,力爭在2018年本屆政府換屆之前完成這項改革。

陳吉寧強調,這項改革不僅僅是一個監測監察執法的改革,還涉及到省、部之間一些關系的重新界定,涉及到一些審批權限的重新梳理,所以它是一個牽動全身的工作。

同時,針對近期環保部撤銷汙染防治司和總量司,建立水、土、氣三個司,陳吉寧介紹,做這樣一項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強化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環保工作的核心,通過水、土、氣三個有明確質量要求的環境介質作為我們的核心業務司,強化工作目標怎麽樣圍繞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的好轉和改善來梳理業務,強化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質量。 

土十條重點解決農用地和汙染的建設用地

關系舌尖安全的土壤環境形勢嚴峻,20144月,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

在大氣、水、土三大汙染防治戰役中,大氣十條、水十條已相繼出臺,涉及投資規模最大的土十條卻遲遲未能問世。

對此,陳吉寧說:“大家都期盼土十條的盡快出臺,這項工作始於20135月,按照中央的部署,環保部牽頭,多個部門起草文件部署怎麽做好土壤汙染防治這樣一項工作。兩年多來,我們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反複修改,大概到目前已經修改了50多稿。我們也三次征求省(區、市)的意見和地方的意見,另外5次征求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

陳吉寧透露,目前文稿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按照程序報批後就可以實施。

去年初以來,有關土十條何時出臺的聲音不斷,土十條出臺為什麽如此艱難呢?

之所以花費這麽長的時間,一是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二是基礎非常薄弱,陳吉寧介紹,它和大氣、水不一樣,關於土壤汙染防治,現在還沒有一部法律規範,相關的工作也很分散。土壤的問題又涉及到非常複雜的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它和用途是密切相關的,界定起來非常困難。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土壤汙染治理中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和技術,此外還有底數不清等問題,相關工作難度較大。

據了解,“土十條”編制中,主要的思路是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突出重點、有限目標,立足於中國當前的國情,立足於經濟發展的全局,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地進行管控和治理,特別強調風險管控,重點是要夯實“兩個基礎”、突出“兩大重點”、推進“三大任務”、強化“三大保障”。

陳吉寧稱,“兩大基礎”是要摸清底數,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兩大重點”,重點解決農用地和汙染的建設用地。“三大任務”,分別是對未汙染的土地怎麽辦、怎麽保護好,正在汙染的土地怎麽處理,已經汙染的土地如何做好風險管控。“三大保障”,要解決科學技術問題,提高科技保障能力,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目標考核。

  • 每日經濟新聞
  • 王可然
  • 每經記者 李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95

環保部長陳吉寧:“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

“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大家對霧霾問題感到很焦慮。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1月6日晚,在環境保護部二樓多功能廳,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對記者們說。

當晚,陳吉寧主持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向記者們介紹大氣汙染防治相關問題,並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座談會上介紹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陳吉寧說,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實施三年多來,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與往年比均有下降,為三年來改善最大一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1、46、32微克/立方米,數據較往年明顯下降。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也在持續改進。

“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我們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並不慢,這說明我國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陳吉寧說,但由於我國經濟結構更加偏重、能源結構更加依賴以煤為主的化石燃料、單位面積人類活動強度和汙染排放強度也更高,環保工作仍處於負“重”前行階段。

他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介紹,該區域國土面積占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左右。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該區域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

“大氣汙染治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冬季重汙染問題,既需要進一步強化汙染治理舉措,也存在氣象條件持續不利的客觀原因。”陳吉寧分析說,2013年以來,冬季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今年是強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仍延續了氣候異常的影響,進入秋冬季以來,全球普遍出現異常氣候,多個國家包括基本解決空氣重汙染問題的英國、法國、韓國等發達國家,接連發生較高強度、較大範圍的重汙染事件。

同期,我國也經歷了非常不利的汙染氣象條件,尤其是北方地區冷空氣不活躍,強度弱,風速小,溫度明顯偏高。不利氣象條件一方面非常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另一方面有利於PM2.5的二次生成,加劇汙染嚴重程度。

京津冀及傳輸通道城市高架源企業監控數據超標情況月度變化趨勢圖

環境保護部汙染源監控中心圖示。

在回答記者有關“百姓何時才能呼吸上幹凈的空氣”時,陳吉寧表示,“大氣汙染治理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能源結構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較長過程,因此大氣汙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有關“如何捉住高汙染車”“如何系統性、全過程防治機動車汙染”問題時,陳吉寧說,我國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機動車汙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他說,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陳吉寧介紹,環保部門在機動車汙染防治方面,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同時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和提升車用燃油品質。

“下一步,將以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陳吉寧表示,將重點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麽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陳吉寧說,下一步,環保部將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汙染防治措施。全面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改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燃氣供暖、電供暖;積極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散煤治理;加強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提高行業排放標準,加強排汙許可管理,嚴格依法對違規排汙企業實施停產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網格化監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亂汙”企業力度等。

陳吉寧表示,環保部將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更堅定的意誌、更嚴格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

“同時,也希望公眾廣泛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監督身邊的環境問題,履行公民保護環境的權利與義務,與我們共同努力,為天更藍氣更清貢獻力量。”他說。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通過PPT向記者們講解大氣汙染防治情況。攝影/章軻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座談會現場。攝影/章軻

附: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實錄

陳吉寧: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晚上好。在周五晚上又是霧霾天請大家來,借這個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大家對霧霾問題感到很焦慮。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今天請大家來,就大氣汙染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我先花點時間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情況介紹。在工作中有很多人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想這些問題你們也很關心。

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寫進黨章的,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戰略層面上進行部署和推動的。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有100多次。李克強總理做過多次重要批示。張高麗副總理親力親為,多次研究和部署相關工作。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執行的《大氣十條》就是在張高麗副總理直接帶領下完成的,前後大概50次易稿。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中央對於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決心是堅定的,行動是堅決的。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實施的最後一年,大家都很關心,這三年多我們到底怎麽看大氣汙染治理,特別是最近重汙染天這麽多,很多人有懷疑,治理方向對還是不對?措施管不管用?我想先請大家看一個片子。

這是京津冀2013年到2016年四年間每天的空氣質量情況。越綠的就是優良天,顏色越深、紫黑色就是重汙染天。這是非常形象的圖表。可以看到,從2013年啟動《大氣十條》開始,到2016年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我們統計了一下,2016年北京PM2.5濃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優良天數比例比2015年上升3.1個百分點,這是北京這幾年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我們可以看一些其他地方,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情況。不僅北京在改善,三個重點地區都在改善。改善的幅度大概多少呢?跟2013年比,改善的幅度大約在30%左右。全國層面上,我們統計了74個重點城市PM2.5濃度,與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也是在30%左右。這個改進是實實在在的。這個改善速度快還是慢?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把這個速度和發達國家做個對比,我們改善的速度比發達國家在同一發展階段還要快一些。

但是我們的條件其實並不好。大家知道發達國家解決PM2.5的階段比我們要後一些,工業化過程快完了才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在偏重的產業結構、偏化石原料能源結構條件下,同是生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的過程中來完成。我們是在單位面積排放強度和人類活動遠遠比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的國家高得多的情況下來實現改善的,面臨的難度當然更大一些。

這些變化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管用的。去年中國工程院組織國內精兵強將對《大氣十條》做了中期評估,評估報告對《大氣十條》這幾年來執行的技術路線、方向和采取的措施給予肯定。所以,我們對這些措施是有信心的。

目前有沒有問題呢?有!問題是什麽?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這麽大範圍的重汙染天氣,問題到底在哪里?京津冀現在的問題是什麽?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沒有多少改善。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與2015年比沒有改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後、進入供暖期,我們的措施還很不夠。

怎麽看這件事情?我過去講中國今天的環保工作、環境質量改善,是處在一個負“重”前行的階段。這個“重”是加引號的重。就是我們的環境質量是在一個非常高的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進行改善。我們要改善得快,就要加快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這樣才能輕裝前進。但是這麽高的汙染物排放量,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說降下去就降下去,這個排放後面是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在里面的。這個後面是我們偏重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非綠色的生活方式。我們現在燃煤的用量,家庭供暖房間溫度都很高,機動車都是大型的,SUV,非綠色的生活方式也帶來很多影響。

我這里面有幾個數,大家可以看到,京津冀地區有多“重”。京津冀周邊地區統計了六個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國土面積占全國7.2%,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單位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6省市涉氣排放主要產品產量基本上占全國的30%到40%。比如,鋼鐵產量3.4億噸,占全國43%;焦炭產量2.1億噸,占全國47%;電解鋁占全國38%;平板玻璃產量1200萬噸,占全國33%;水泥產量4.6億噸,占全國19%。還有排放氮氧化物的一些化工產業,比如原料藥產量占全國60%,農藥產業占40%左右。此外,煤電占27%,原油加工占26%,機動車保有量占28%。所以我們講這麽重的負擔,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長的機動車,是這個地區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也是改善的難點。

調整這樣的結構,涉及複雜的社會因素,需要一個過程。大氣治理必然是一個比較長的時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前幾天網上有很多人在講洛杉磯怎麽一夜之間解決了汙染問題呢?德國怎麽一夜之間解決了汙染問題呢?其實它們也不是一夜之間,它們都是用了20年到40年的時間才解決的。我相信我們會比它們更快一些。對大氣汙染問題,我們不能因為幾次重汙染天氣就失去信心。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這是我們必須保持的戰略指向。要有這樣的信心,我們才不會無序的進行大氣汙染治理。

當前大氣汙染治理一個核心問題是冬季問題,冬季問題怎麽辦?這幾年下來,冬季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這里面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冬季強化措施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強化。第二個是,冬季的氣象條件變化比我們想象得要更困難、更複雜、更不利。就象是我們這麽大的負重在走一個隧道,到了冬季的時候,這個隧道突然變窄了,而且這個隧道不僅冬季變窄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工程院去年對《大氣十條》中期評估顯示,京津冀地區的汙染氣象條件,2014年比2013年差了17%,2015年比2014年好一點,但是比2013年差了12%。冬季的情況要更差一些。據氣象部門分析,2014年曾經是全球最暖的一年,2015年打破了2014年的記錄,2016年再次打破2015年的記錄,而且這個記錄不僅打破了、打破的幅度還比較大。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16年12月,是1951年以來最暖的12月。全國的平均氣溫比多年平均情況高了2.6度,北京偏高1.6度。所以這個隧道每年到冬季都變這麽窄,而是變得越來越窄。還有一些數據,比如北京的地面氣象觀測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采暖季的大風頻率都在10%以下,小風和高濕頻率都在50%以上,最近三年還在逐步上升。2016年冬季就是去年冬季的小風和高濕頻率已經接近60%。這樣一個氣象條件,一方面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另一方面有利於PM2.5的生成。PM2.5不只是一次產生的,相當部分是經化學反應二次生成的,加劇了汙染程度。

去年5月份我們曾經預測到冬天會比較困難,啟動了京津冀強化措施,出臺兩年專門針對京津冀地區的強化方案。今天回過頭看,我們感到隧道變窄的速度快於汙染物減排的卸負速度。這幾年連續下來,冬季的汙染氣象條件變得越來越差,超過了我們卸負的減排速度。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

我們很清醒,不能寄希望明年會從暖冬變成冷冬,氣象條件會有很大改善,我想不要寄希望於這方面。環保部最近一個時期正在加班加點研究,我們要提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來更針對性地解決好這段時期的冬季汙染問題。

所以從全年看,我們是在改進,有實在的進步,但是如果單獨看冬季,進步十分有限,甚至沒有進步。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我們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快解決冬季問題。

我先把情況給大家講一下,看看你們有什麽問題,我在這里盡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科技日報:陳部長您好,現在老百姓有迫切的期待到底我們什麽時候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能不能請你預測一下。

陳吉寧: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背後非常複雜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接受程度,也取決於我們在技術上能不能有更快的突破。美國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來找原因,我們現在原因找得比他們要快一些,治理的措施力度也比較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困難。今天讓我講大概多長時間一定能解決,不符合科學規律,認識上沒有到這種程度。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如果看珠三角,2015年珠三角整體達標,我說整體上達標不是講它所有的城市都達標,也不是講它每一天都達標,而是全年平均下來PM2.5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6年在整體氣象不利情況下,再次達標,而且還在改善。

廣東大概用了多長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廣東大概是在2000年前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候還沒有公開測PM2.5,但是減排的方案已經開始實施了。廣東大概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今天的進步。這個速度比英國、比美國、比日本,都要快。這是我們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長三角。長三角在這三年過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改善很緩慢,這里面有一個措施選擇的問題。但是去年改善速度上來了。這有一個不斷深化認識、調整策略的過程。我們有《大氣十條》2017年的目標,也有明確的2020年目標,我相信這些目標一定能完成。但是再遠一些的趨勢,就要看我們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家每個人願意付出多少。不可能我們每個人都不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還希望馬上就能有藍天。這取決於經濟調整,又取決於每個人,取決於我們願意為這樣的藍天做多少事情、改變多少。如果大家願意多付出,這個過程就會快。如果我們技術上有更快的突破,也會促進這個過程大幅度加快。

中國日報:陳部長你好,我是中國日報記者。我們註意到每次重汙染預警啟動以後環保部和地方政府都會有執法檢查,會發現有一些企業違法排汙,一直說對他們實行嚴格的處罰。第一個問題是對企業後續處罰的情況大概是什麽樣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麽每次查都會有這樣的企業,小型企業、大型國有企業都有這樣的情況,這個原因是什麽?

陳吉寧:我們把汙染源分成兩類,一類叫重點汙染源,是京津冀地區所有的45米以上的高架汙染源,共有1239家。這1239家45米以上可以高空傳輸的汙染源現在已經全部實現自動監控並與環保部門聯網。我們每個季度公布不達標的企業同時加大處罰。從去年1月份到現在,這個改善幅度還是驚人的,由30%多不達標到現在只有4%左右的不達標。這是重點汙染源,可以實行在線監測。

還有一類,就是小散汙的汙染源。不是重點企業,沒有在線監控,對這部分企業的查處面臨很多困難。這些企業體量小,隨意性很大,受經濟利益驅動,在京津冀地區有大量分散小企業。包括北京也有這樣的企業,我們叫工業大院。這就要通過遙感、大數據,也包括用無人機來發現,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公眾來參與舉報這些小汙企業。首先要發現它,我們才能去監管它。

小散汙的企業管起來非常困難。下一步要開展專項行動,對一些重點地區小散汙企業進行清理。比如去年,北京加強對小散汙企業進行清理,比較突出的是通州,清理的力度很大。通州去年1到10月份PM2.5濃度降低30%以上。小散汙的企業是很重要的汙染源,而且擾亂市場秩序,這是我們下一步整治的重點。

現在正在開展網格化布局,落實屬地原則,每個網格落實責任人。我們也希望媒體和公眾對這些小散汙企業加強監督。另外依托一些現代技術,能夠遠距離觀測到這些小散企業的聚集點,只要發現就可以依法進行處理。

新華網:我想問在京津冀地區的冬季,您作為環保部長,覺得最困難、最為難的或者最重要的是什麽樣的措施?

陳吉寧:京津冀的問題從長線來看,還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問題,必須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我們才能更好解決大氣汙染問題。這需要一段時間,不是企業說關就關掉的。同時,大家看京津冀地區是有進展的,而且還是比較大的,這說明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上是有進步的。

京津冀地區比較困難的是解決冬季供暖問題。冬季供暖大概新增了多少汙染物排放量呢?我們估算了一下,大概增加30%左右的汙染物排放量。就是進到冬季,我們背負的汙染物增加了30%,還要走一個更狹窄的隧道,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

供暖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京津冀地區熱電聯產程度低,城市供熱基礎設施比較差,大概目前只有50%。采暖主要是依賴於燃煤鍋爐進行。在一些城市很多小區,一個小區配備一個鍋爐房,一個鍋爐房兩到三臺燃煤小鍋爐。這里面既有管網建設不足的問題,也有地方利益保護的問題。所以熱電聯產項目的潛能還沒有發揮出來。第二個就是這些小燃煤鍋爐環保設施跟不上,裝備水平低,運行管理水平也差,汙染物排放濃度甚至是大電廠的十幾倍,環境影響很大。但如果要讓這些企業去安裝高效的脫硫脫硝設施,在當前的供熱電價下這些企業基本上又沒有辦法承受。這里面涉及民生供暖問題,不是很容易處理。第三個就是農村散煤問題。北方地區現在用煤量很高,全國大概有2億噸散煤,京津冀占了20%。燒1噸散煤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是電煤的10倍以上。另外,塑料大棚多了,有些大棚也在用散煤,監管起來更困難。

我們在考慮跟有關部門配合起來,加強部門合作,從六個方面來強化冬季汙染治理。

第一是要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通過加大熱電聯產等方式淘汰分散的小鍋爐。我們的目標,就是20萬人口以上縣城都要實現熱電聯產,今年底淘汰京津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

第二是加快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散煤治理。今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完成禁煤區(京昆高速以東、榮烏高速以北,天津、保定、廊坊與北京接壤區域)替代任務,這個區域不能再燒散煤,要全部完成替代。同時我們也在推動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等市加大“煤改電”“煤改氣”的力度。

第三是加大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工業企業在冬季要為民生讓位。通過加大采暖期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來抵消采暖期民生上不得不用的供暖帶來新的汙染物排放量。錯峰生產不僅可以減少本身的排放,還可以減少由這些企業帶來的產品運輸排放。比如生產一噸鋼鐵要用五倍運輸量。我們這幾年也在抓這項工作,比如2015年、2016年同工信部對冬季水泥錯峰生產做了部署,2016年又對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鑄造、磚瓦窯等提出錯峰生產的要求。

最近做了一個評估,這項工作是有效的,但是仍然有潛力,還需要再加大力度。從評估情況看,重汙染期間這些錯峰生產城市的用電量下降的幅度不大,只有10%左右,而且有些企業不降反升,並沒有落實錯峰生產要求。下一步會進一步強化工業企業的錯峰生產。我們現在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分析,比如鋼鐵行業,哪些企業要錯峰,汙染物排放量大的,環保不達標的,或者達標有困難的,要按照環保績效提出錯峰要求。比如現在研究電解鋁行業,還有一些其他行業,一個一個落實,加大錯峰生產力度,給民生使用騰出一些空間來,來減少冬季供暖汙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提升。

第四是提高行業排放標準。這麽重的產業結構必須不斷加強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提高排放標準,讓那些不能達標的企業在這個地區關閉。我剛才講了,45米以上煙囪現在基本控制了,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工廠無組織排放標準不夠嚴,現在正研究鋼鐵廠排放、化工廠排放要加大無組織排放的管控,要制定新的標準,要把這些標準的執行跟排汙許可證結合起來。環保部剛公布了兩個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方案,我們就是要把重點企業在線監測、排汙許可證以及新的排放標準結合起來落實。

第五是強化“小散亂汙”企業整治。京津冀地區有一大批這樣的小型制造企業,小化工、小家具、小印刷、小水泥、小煤爐、小鍋爐,工業中大量采用揮發性的塗料、油墨等。要劃出重點地區,對重點地區加強監管,逐步清理。

第六是機動車的事情。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事情。我們更關心的是高排放車輛監管。什麽車是高排放車?老舊車,一輛車相當於國IV、國V車20-40輛小車排放;重型柴油車相當於200輛小車排放,而且很多不達標。要加快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只要路過激光測試,馬上知道什麽車,什麽超標了。加大監控,還是得用技術手段。加快淘汰老舊車,加大對重汙染車的監管。要逐步提出新的汽車排放標準,同時加強油品管控。這里有長線工作,也有一些需要趕緊動起來的,還有一些工作是在已經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進一步強化責任。

新京報:在重汙染過程中有些城市汙染特別突出,比如石家莊持續爆表90小時,臨汾出現了二氧化硫和PM2.5同時爆表,二氧化硫濃度過千。對於這樣的城市出現這樣的高濃度汙染,是不是應該采取一種更特殊的應急手段。剛剛您也提到環保部正在加班加點研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能達到什麽樣的效果,我們什麽時候才能看到冬季重汙染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陳吉寧:你剛才問的問題我有一些已經回答了。關於石家莊、臨汾,我們也高度關註,長時間的爆表,這是我們非常關註的問題,也在具體研究這兩個地區的問題。

重汙染天氣預警是要依法啟動的,這個依法是有標準的,紅色預警已經是最高等級了。但是這不是借口,這樣的地區確實要加大重汙染天氣的應急力度。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一開始是預報,然後是會商,環保部和各省各地區會商,之後會發布信息,啟動預警是地方的責任,環保部會把預測預報結果通報給地方,提醒他們及時啟動。之後環保部就會按照啟動的級別下去督查,看你是不是按這個方式落實了責任。

我們在督查中發現,地方在實施應急預案的時候,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采取的措施不見得那麽有效,有的甚至有一刀切的問題。這里面有科技支撐能力不夠的問題。我們有非常好的專家隊伍,是國際一流的,但是人員太少。地方在制定針對性預案的時候,科技支撐不足,這是下一步需要強化的。

第二是預案落實不實。比如說紅色預警要減排多少,該停產多少,有些地方沒有很好落實。所以需要環保部加強督查,對於不實的一旦抓住,就頂格處理。從督查情況來看,情況逐漸在好轉,但是對一些長時間爆表的,我們確實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這段時間我們正逐個對京津冀“2+18”城市的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希望通過這輪評估能夠提高這些城市應對重汙染天氣的能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北京晚報:您也提到北京大氣治理。北京今年PM2.5降幅很大,但是根據提出的目標,到2017年要到60微克,完成的困難可能會非常大,包括媒體的同行和環保基層同誌普遍感覺不是很樂觀。北京現在問題是燃煤到了一千萬噸以下量級,經濟結構總體比較合理,清潔排放比較高。您覺得北京要在2017年實現這樣的有難度的目標,該做些什麽,有什麽建議。

陳吉寧:我們非常關心這個事情。從環保部的角度來研究這個事情,來加大對相關工作的調動力度。這也是去年5月份我們啟動京津冀強化措施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幫助北京完成它的目標。這件事情確實有難度,但不是沒有可能,做好了可以完成。你們可能註意到我們有“2+4”,兩個大城市帶四個周邊城市,加快汙染治理。北京重點是保定和廊坊。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散煤替代,禁煤區的劃定都在這個地區,還有加強對高架源的管控。北京實現目標,既有北京自身需要努力的地方,也需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努力。

北京實現目標是推動京津冀實現目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大家都會受益。正是從這個角度著眼,我們強化措施既加大北京管控力度,又加大對周邊地區高架源傳輸問題的解決。北京市有北京的汙染結構,跟其他地區不一樣。它的產業結構比較好,但是也有它特殊的問題。一個是工業大院問題,小散亂,在城郊仍然很重,要加大力度清除這些小散亂。一個是散煤問題,特別是在城郊,散煤量還是很大,要加大散煤的替代工作。最核心的問題是北京必須解決重汙染車問題。我們要鼓勵環保的綠色車出行,特別鼓勵大家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如果不解決車的問題,特別是重汙染車的問題,改善空氣質量是比較困難的。北京的挑戰還有城市管理,揚塵太大。所有PM2.5濃度能夠達標的城市,揚塵量都控制在很低水平,目前北京的揚塵量太高了,需要加強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的管理。

第一財經:您剛才多次提到高汙染車,我想知道怎麽能抓到這些高汙染車,環保部有沒有什麽具體措施?總體上來看盡管這幾年環保部對重汙染車越來越重視,但在重汙染車防治方面似乎缺少系統的整體規劃,在這方面下一步環保部會有什麽新的動作?

陳吉寧:我們現在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機動車汙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我們有很詳細的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我們對機動車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跟國Ⅰ車相比,新生產汽車的單車汙染排放量下降90%以上。存量車用十幾年了,有一個逐步替代的過程。不是說用了國五國六標準明天這些車都變好了,已經上路的車需要一個逐步淘汰的過程。

二是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大家可能註意到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這幾年每年都明確提出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的數量,這是環保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政府出臺一些補貼政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全國合計淘汰1600多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個淘汰不是把北京車賣到河北,這不算,要徹底註銷的才算。我們一些汽車擁有者也不容易,把自己還能開的車替下來,為環保做出了犧牲。

三是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現在有13個省(區、市)和70多個城市出臺了關於機動車汙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建設1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驗線。

四是提升車用燃油品質。2000年我們淘汰了含鉛汽油,這個對兒童影響非常大。今年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含硫量已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目前的10PPM,降低了99%。

下一步也有一些部署,總的思路是: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法,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便民惠民的決策部署,以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

主要采取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落實好大氣法,構建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必須公開生產車的標準是什麽,包括非上路的、非道路的移動機械,建築工地排放也很大。建立環保達標的監督檢查以及環境保護召回制度。哪些企業生產車不合適,就要采取手段,不合適的車就要召回。

第二是加快修訂標準,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的監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新的排放標準,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把增量部分首先要管住。

第三是強化監督管理,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平。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麽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第四是實施清潔柴油行動。有些地區船舶汙染排放也是很大的,比如說長三角地區,汙染排放量占10%以上。督促地方依法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區,鼓勵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空氣質量監測。

第五是推進油品升級。還是解決油的問題。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並軌,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車用油品。

第六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改變過分依賴貨車的狀況。

澎湃新聞:根據以往了解,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一般比北方好,但是這次珠三角地區也出現重汙染天氣,很多當地人都說,佛山、中山空氣質量排名是非常靠前的,這次也是汙染非常嚴重,想了解一下具體原因是什麽?另外一個就是現在冬季的重汙染天氣應對,省里要求市里,市里要求縣里,縣一級環保人員有能力不足、人手不夠的問題,想了解下這種情況怎麽解決。

陳吉寧:謝謝你的問題。去年冬天的霧霾,大家如果關註一下,其實不只是中國的,是全球性的。從印度、伊朗到韓國、英國、法國,英國、法國解決霧霾問題很久了,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重汙染天氣,但今年冬天也出現持續大範圍的空氣汙染。這個冬天確實遇到了全球性的極端氣象狀況。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在走一個隧道,這個隧道變得特別窄,不僅在中國變得窄,在其他地方也變得窄。冷空氣跑到北美去了,暖空氣都跑到歐亞大陸來了。極端天氣出現的時候,有些地方就可能霧霾重現,我想廣東跟這個也有關系。總體上全年是達標的,而且改善幅度還不小,連續兩年總體上達標了。今年這樣一個極端氣候下,又出現重汙染。這也說明,即使在某個階段解決了汙染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治理霧霾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關於基層能力不足問題,確實存在。去年是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指向就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這里面有幾個大的方面。

第一是環保督察。要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國各省(區、市)環保督察,去年完成對河北省試點和第一批對8個省(區)督察,最近剛剛結束對7個省(市)督察,今年還要完成對其他各省(區、市)的督察。督察就是要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特別是省一級的責任。通過對省一級的督察,很多省也在建立省級督察機制,就是要把環保責任一層一層壓下去。環保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這也是依法落實地方政府責任非常重要的舉措。

第二是國家環境質量監測權上收。現在已經完成國家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由環保部委托第三方運行,減少地方幹預。

第三是垂改。通過垂直管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我們的指向是非常明確的,一個是落實地方責任,一個是提高地方的執法能力,減少地方直接幹預。我們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環保法實施年活動,2016年是把環保法實施年活動和全系統執法大練兵結合起來。這也非常重要,確實基層執法能力不足、執法人員少,很多地方連執法車輛都沒有,也沒有執法著裝,下去之後執法有困難。這個問題正在逐步解決。通過執法大練兵,互相學習,規範執法過程,提高執法能力。

另外一個正在建設環境監管執法大數據平臺。在6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建立全國執法平臺,每一個基層執法人員實時與執法平臺是連線的,查到哪個企業、去沒去查、查什麽情況實時在線上記錄,就可以落實每一個人的責任,同時規範執法。我們需要從人員能力、體制機制、裝備各個方面花大力氣,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

中國青年報: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河北的問題,為實現質量改善目標實施“調度令”但效果並不理想,這個您怎麽看?第二個像哈爾濱、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出現了重汙染天氣,對於這些新增加出來的地方,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陳吉寧:第一個問題,我們講環境汙染治理要提高“五化”水平,科學化、系統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環保治理從來都不是靠蠻幹來解決的,必須是有序的、科學的,這樣社會代價才能小,才能一步一步知道采取的措施有效性如何。系統化是講,多種手段互相要配合,不同的地區需要聯防聯控才能更有效,靠單個是不可能解決的。法治化就是依法行事。精細化,我們確實需要強化管理,向管理要環境質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蘭州是最典型的例子。蘭州過去汙染很重。這個城市發展水平也不高,但是汙染治理有很好的效果,很重要的就是精細化管理,責任到人、責任到位。通過精細化管理來約束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的排汙行為,就會見效。還有就是信息化,要利用大數據,利用信息手段來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我也註意到有些地方由於各種原因,采取了一些與民生相沖突或者比較極端的一些措施,我們希望這些地區能夠把功夫用在平時,更有序的更好的來解決面臨的汙染問題。

你剛才講哈爾濱、成都、西安,我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哈爾濱不是2016年才有重汙染天,2015年北方地區第一個重汙染天就是出在哈爾濱。不是新問題,是老問題。我們現在也不平衡,總體上全國是在改進,也有個別地區環境質量不升反降。全國是改進的,是在提高的,但是個別地區是不升反降的。所以我們也在研究評估,看這個問題是由於極端天氣,像廣東就是極端天氣帶來的,還是沒有幹活帶來的。我們要采取措施,也在督促這些地方加大措施。首先要遏制惡化,環境質量就是不能再惡化,環境質量只能好不能壞,對每一個不升反降的地方都要采取措施,不管是空氣還是水,都要采取很硬的措施。我們2015年約談了不少地方,2016年繼續約談,環保督察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的地區。

我們希望通過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來解決這個問題。環境問題是受邊際條件影響的,有時候人努力不見得馬上就能見到效果,我們要客觀評價一下到底是什麽原因。

光明日報:我的問題是大氣汙染治理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實也不只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雖然我們在其中擔任很重要的職責。我想知道您希望地方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力量能出來做一些什麽,提供什麽樣的支持形成合力,畢竟在這件事情上每個人每個組織都不可能置身度外。

陳吉寧:謝謝你提出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們講落實責任,環保督察是落實兩個責任,一個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黨政同責”的責任,一個是落實部門“一崗雙責”的責任,就是各個部門在環保方面的責任,這是中央非常明確的要求。環保工作的統籌協調、統一監管在環保部門,但是各個部門都有責任,不能說管發展不管保護,不能說搞建設不管環保。這里涉及一崗雙責的事情。

無論是大氣、水還是土壤十條,每一條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每一條里面已經明確哪些是環保部門責任哪些是其他部門責任。現在有18個省(區、市)黨委政府出臺文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分工,這里面不僅包括政府部門,發改、工信、國土、建設、水利等等,也包括黨的部門,如組織部門負責幹部的生態文明考核。我們也在推動這項工作,環保工作需要大家一起來做。但是我們也很清醒,出了問題最終是環保部門的責任,我們要補好位、站好臺。把這項工作做好,這是為大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我特別同意你的觀點,環保從來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必須調動大家來參與環保。比如最近網上流傳各種說法,大家可能註意到有個“十大謠言”,謠言現在傳的比真實的東西要快一些。我們希望媒體和公眾參與,一起來正確認識一些問題。這里面有很多是錯誤的,是虛假的。有些錯誤的認識,是誤導大家的,要進行反駁,要澄清,希望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眾一起做這項工作。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學術性的研究,特別是關於汙染來源和產生過程有很多專家在研究。一方面,我們要鼓勵科學家充分的學術爭論,這是非常必要的,這會加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幫助采取針對性更強的措施,減少控制成本,更好地解決問題。但是專家的這些解釋和學術爭論是從不同角度看的,真正轉變成政策,真正轉變成一個地區的真實的現實,需要一個複雜過程。

大家看監測工作。我們有一個全國的監測網,這個監測網是全國PM2.5的監測網,這里面不包括一些微探頭測定的PM2.5的量,在京津冀更密集。其實我們更關心的是組份網,不僅僅測PM2.5濃度,而且還測到底有哪些成份,這個對我們解釋汙染物是什麽產生的、怎麽產生的非常重要。這里面包括手工監測,包括在線組份網,包括激光雷達,通過走航看到汙染物在大氣中怎麽遷移,傳輸過程是什麽樣的,所以是一個大尺度的實驗,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室里面甚至理論模型計算的結果。

我們對每一個專家的學術爭論非常關註,對每一個都精心研究,也有專家組對這些問題進行考慮。比如說最近有關於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我們也感到這個思路對,對我們下一步制定政策非常有意義。但確實有些專家,角度不一樣,觀測的微觀點不一樣,提出各種方案,一些在學術層面沒有被驗證的觀點在媒體中大量傳播,之後會引起很多誤解。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新問題。我們希望能建立起科學家和媒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你們多關心環保的事情,能夠把科學家講的話用正確的方式傳遞出去。同時也鼓勵科學家去做研究,鼓勵科學家跟公眾對話,這個是我們過去不大註意的,但確實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需要加強不同方面的對話、合作,需要動員整個社會關心這件事情,大家都以積極的心態,一起面對這件事情,而不是逃避。大家一起積極面對,一起努力,每個人去改變自身行為,每個人都更綠色,一起宣傳、一起推動,重汙染的問題就會解決得更好。

希望你們繼續關心支持環保工作。如果有什麽問題,你們可以隨時跟環保部宣教司聯系,我們隨時解答你們的問題。我們希望你們能加入進來,希望能有更多的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眾加入到這個過程之中。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91

環保部長陳吉寧:2016中央領導關於環保的重要批示達800多件

剛剛過去的2016年,透過一件件中央領導同誌關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批示,體現了中央高層對環保和民生的關切。

第一財經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7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6年,中央領導同誌關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批示達800多件,其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達60多件。

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吉寧在講話中介紹,這些重要批示涉及環境保護督察、查處嚴重破壞生態事件、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地下水汙染防治、環境社會風險防範、確保核與輻射安全等眾多領域和方面。

陳吉寧介紹,2016年初,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8月,習近平在青海考察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9月,杭州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老百姓在宜居的環境中享受生活,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

特別是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再次作出長篇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陳吉寧說,這一重要指示,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強調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指明了今後一段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重大任務。

陳吉寧介紹,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不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積極推進環保領域改革,創新管理方式,強化環保責任,嚴格環境督察和執法,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著力推動大氣、水、土壤環境不斷改善,采取更有力度和針對性的措施,力爭取得更明顯的治理成效。

2016年,張高麗副總理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並作出重要批示,對環境保護提出要求,強調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嚴格環境監察執法,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陳吉寧介紹,當前經濟下行、區域行業分化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值得高度關註。他說,東部一些地區經過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已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極,逐漸向創新和綠色發展階段邁進,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在統一,環境質量出現好轉態勢。但中西部、東北等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地區經濟發展、環境改善壓力較大。中西部地區重化工項目投資持續攀升,相關產業自東向西轉移的趨勢已經比較明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滯後,同時環境質量不容樂觀,經濟發展與環境關系呈現明顯異化趨勢。

“在經濟新方位中統籌協調好發展與保護關系。”陳吉寧說,沒有發展的保護不行,沒有保護的發展也不行。“環境保護不是發展的包袱,不是站在發展的對立面。”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2017年,我國將發布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管理辦法和指南;實施機動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第三階段排放標準;發布實施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綜合考慮水環境質量及同比變化幅度等因素,公布最差、最好的城市名單;實現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穩步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完成火電、造紙行業企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依證開展環境監管執法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65

環保部長陳吉寧:嚴厲查處超標排放車輛

環境保護部官微“環保部發布”消息,2月17日,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赴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調研,並要求加強監控能力建設,嚴厲查處超標排放車輛。

陳吉寧在調研中表示,要加強機動車監控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全國機動車排放大數據管理平臺,提升監管技術水平,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嚴厲查處重型柴油車等超標排放車輛,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目前,北京市正在構建市區兩級機動車環境監管體系,按照控制增量、削減存量的總體目標,加強新車、在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油氣油品的執法監管,全方位控制移動源排放汙染。

在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陳吉寧參觀了移動汙染源排放控制展示廳、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在用車管理監控平臺,對整車排放控制技術、新機動車排放檢測情況及道路遙感監測和年檢場環檢實況等進行了考察和了解。

在隨後的座談會上,陳吉寧聽取了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的工作匯報。

陳吉寧說,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近年來全國汽車四項汙染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在京津冀地區,移動源汙染特別是重型柴油貨車、營運汽油車、老舊汽車、工程機械排放已經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

“必須將機動車汙染防治擺在環境保護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區域聯動,提升監管水平,努力降低機動車排放汙染。”陳吉寧說。

陳吉寧說,要加快構建全國機動車排放監管平臺和技術支撐體系,推進新生產機動車信息公開和全國機動車排放檢驗信息聯網,布設區域性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為監管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陳吉寧說,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摸索,著力突破監管技術和方式方法,加快完善排放標準體系,探索建立適合中國機動車發展現狀的管理模式。

陳吉寧說,要充分利用道路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逐步建立對高排放車輛的全時段、全方位監控網絡,重點篩查超標排放嚴重的柴油車、營運汽油車和老舊車。

同時加強對在用柴油客貨車、營運汽油車、老舊車和工程機械的執法監管,與公安部門聯動,嚴厲處罰超標排放車輛,對惡意篡改車載診斷系統(OBD)和柴油車解除限扭功能不添加車用尿素等惡意違法行為,要依法嚴懲,並查處結果向社會公布。

圖為環保執法人員對在用柴油貨車進行執法檢查。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21

環保部長陳吉寧:年內還計劃開展1至2次區域專項督查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3月8日下午在“部長通道”對記者表示,環保部年內還計劃開展1-2次區域專項督查,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切實改善環境質量。

談及正在開展的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時,陳吉寧介紹,環保部與地方環保部門共同組織了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此次督查為時一個月,總共抽調260多人組成18個督查組,共54個小組。

3月8日下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部長通道”就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陳吉寧說,督查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層層傳導壓力,重點督查區縣環保工作落實情況,這是環保工作的難點,也是薄弱環節;二是切實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

陳吉寧說,環保部對京津冀及周邊重點地區按照3公里×3公里劃分網格,共計37000個左右,每個網格按PM2.5排放量由高到低排序,排名前400個左右的網格,貢獻了全區域約40%的汙染排放;排名前3000個左右的網格,貢獻了全區域約80%的汙染排放。

環境保護部正在組織開展的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圖為督查人員在山東省德州市夜查。攝影/章軻

“我們這次督查落實責任的重點也是這些重點地區。”陳吉寧說。

他介紹,此次督查主要集中關註7個問題:第一,重汙染天氣的應急預案落實情況。例如,有沒有把一些不存在的企業放在了應急預案里,企業是否了解怎麽執行應急預案。第二,網格里“小散亂汙”企業情況。第三,了解和督查這些地區小鍋爐淘汰及改造情況。第四,督查重點企業達標排放情況。第五,現場檢查重點企業在線監測設備是否存在造假問題。第六,核查企業是否切實落實冬季錯峰生產。第七,督查區域揚塵問題。

陳吉寧說,截至目前,已督查將近6000個部門、單位和企業,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問題清單已交地方政府整改落實,並將整改落實情況向社會公開,環保部將繼續盯住不放。另外,將通過梳理這些問題,倒追地方政府責任,發現責任問題多的,將視情采取約談等措施。

陳吉寧表示,環保部年內還計劃開展1-2次區域專項督查,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切實改善環境質量,也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心、支持環保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78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正研究是否制定環保督察條例

“中央環保督察作為一個改革方案,我們在國務院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正在研究制定是否要形成一個環境保護督察條例,把它上升到法制層面,把它制度化。”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說。

2016年11月15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河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攝影/章軻

中央環保督察是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性安排。陳吉寧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試點和兩批督察,第二批已經基本結束。今年還有兩批,相關工作正在準備之中。

他說,從已經開展督察的16個省份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提升了地方黨委政府的環保責任。通過督察,強化地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各級省委省政府和部門對這次督察深受觸動。“有的領導跟我講,這次督察是一場觸動靈魂的督察。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受到了警醒,強化了環保責任的落實。”

第二,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環境問題。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共立案偵查207件,拘留310人;約談2176人,問責3287人。去年底結束的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共受理群眾舉報3.3萬余件,立案處罰8500余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余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

第三,推動地方建立環保的長效機制。在中央督察效應帶動下,目前全國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把各部門的環保責任明確了。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余省份也在制定和征求意見之中。這些文件的出臺,壓實了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環保責任,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察的大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2016年11月26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湖北省工作動員會在武漢召開。攝影/章軻

對於記者關心的汙染企業反彈的問題,陳吉寧表示,“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反映了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還不牢固,綠色發展的理念還沒完全樹立起來,環保的責任也落實得不夠。我想,正是通過這樣反複嚴格的查處,持之以恒,法治的籠子在實踐中才能越編越緊。”

中央環保督察組人員在查閱資料。攝影/章軻

陳吉寧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采取措施,逐步解決汙染企業反彈問題。這些措施包括,不折不扣地完成督察任務。今年要完成其余省份的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還要對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逐步構建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為主體,對地市環保督政為基礎,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為輔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督察工作體系。

繼續推進地方地市級的環保督察工作。地市層面跟中央層面督察,著眼點會各有側重。地市級主要解決目前縣區一級的環保責任問題,這是目前工作的難點和弱點。通過兩級督察體制的形成,推動形成上下同欲、同向發力、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完善督察工作的長效機制。目前中央環保督察作為一個改革方案,在國務院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正在研究制定是否要形成一個《環境保護督察條例》,把它上升到法制層面,把它制度化。

同時,加強督察能力建設。在中編辦的大力支持下,環保部建立了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陳吉寧說,“中央督察組和將來所有的督政任務都由督察辦公室來承擔,來統籌。我們也要把相應的環保部內部的一些人力調動到這方面來,推動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項環境保護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