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認列福聚能巨額減損 利空一次出清?榮化要過氣爆風波 還有兩大關卡

2014-08-25  TWM  
 

 

榮化因同步認列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的巨額資產減損,造成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負九.二元,每股淨值也滑落至十六.一八元;但經過一次性打消,福聚能未來可能成為榮化的「有利條件」,接下來,就看銀行團願不願意支持福聚能與榮化了。

撰文‧鄧 寧

李長榮化工(簡稱榮化)公布半年報,受到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在第二季一口氣提列資產減損八十九.四九億元影響,持股六四.九%,且握有控制權的榮化,依會計原則也須同步認列虧損六十六.七億元。

雖說這筆帳沒有現金流出,純粹是帳面上的數字變化,但也造成榮化上半年稅後淨損七十八.四五億元,每股淨損九.二元,幾乎虧掉一個股本,每股淨值掉到十六.一八元,十九日收盤價則為十二.五元。

榮化原本投資福聚能的金額為七十八.三億元,因福聚能持續虧損,截至今年首季,這項投資的帳面價值僅餘三.六億元,如今再認列損失,這項投資變成負五十九.一億元,榮化稱此為「超額認列」,其財務協理魏正誠並強調:「未來如果太陽能產業行情回溫,這筆損失就可望回沖。」

福聚能機器仍可運轉

若景氣回溫 可望回沖

財報知識部落格板主張漢傑指出,依據新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會計師應固定每期對公司進行資產測試,若資產帳面價值低於可回收金額,就必須提列資產減損,通常虧損公司在虧損的第一年不會徹底執行減損,但到虧損第三年後,就不得不嚴格審視。

但張漢傑特別指出,福聚能雖提列固定資產減損,機器設備仍可繼續運轉,只要未來景氣反轉,這筆八十九.四九億元的減損就有機會回沖,反而變成有利條件,屆時損益大幅波動必會影響股價;公司在高雄氣爆發生後做此決定,一次將炸彈炸完,不排除有刻意操作提列虧損的可能性,主管機關應請福聚能與榮化解釋動機,方是較公允的作法。

若從產業角度分析,《台灣經濟新報》研究員李冠皓指出,福聚能的總成本結構以電費和設備折舊攤提為主,去年和前年認列的折舊費用都超過十三億元,「公司選擇一次性提列資產減損,大概是覺得長痛不如短痛,之後福聚能的營運成本將以電費為主。」換句話說,市場認為福聚能繼續運轉會拖垮榮化的假設,現在其實不必太過擔心,因為「虧也不會虧太多」;但在做愈多賠愈多的情況下,市場傳出福聚能已經停工,對此,福聚能總經理吳銜晉鄭重否認,他指出,多晶矽設備一旦完全停工,將會影響未來的使用,即使市況不佳,福聚能仍將維持小量生產。

吳銜晉表示,從今年五月起,多晶矽的月產量已縮小至幾十噸,至多達一百餘噸(滿載年產能為八千噸,換算月產能約六百餘噸),以維繫與下游矽晶圓客戶間的關係。

但若從財報面檢視,因福聚能一筆原訂將於二○一六年底還清的聯貸案,今年上半年遭銀行團要求提前至一五年六月底償還,影響所及,使得榮化的流動負債大增,從去年底的一七六億元遽升至二六二億元,流動比率也從去年的一五五%,驟降至九九%。

雖然財務數字令人擔心,但九九%的流動比率代表公司流動資產尚能勉力應付短期負債。

至於社會大眾關心榮化「賠不賠得起」高雄氣爆,雖說具體賠償金額仍有待法院裁決,但照目前態勢發展,榮化已不是唯一肇事者,況且,榮化淨值還有十六.一八元,業界普遍認為榮化應該可以負擔。

關卡一》可獲銀行團支持?

總而言之,榮化本身並無太大問題,最大的黑洞還是在福聚能身上,由台北富邦銀行主辦的一○七億元聯貸案即將在一年內到期,參貸的第一銀行已針對福聚能四億餘元的授信部位提存九成準備金。

但公股高層也表示,增提呆帳準備不代表要對福聚能抽銀根,一切還得等債權銀行團協商後決議。簡單說,福聚能可否獲得銀行團支持,讓公司在債務到期後再循環借款,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發展。

至於榮化,由於背書保證對象不包括福聚能,簡單地說,榮化並不是福聚能借款的保人,倘若福聚能還不出錢,榮化在法律上無須負連帶賠償責任;但業界人士亦指出,榮化自己也需與銀行往來,若不顧金融道義,坐視福聚能倒帳,也可能影響銀行團之後對於榮化的態度,並非理智選擇。

關卡二》下游爆轉單潮?

拉回榮化的本業經營,魏正誠表示,榮化上半年若不包含海外轉投資,石化本業仍獲利五億餘元,若將虧損的中國惠州橡膠廠、李長榮科技算進來,仍有獲利三億餘元。

而自八月起被高雄市政府勒令停工的大社廠,公司估計一個月營業額損失約十五億元,已占總營收三成以上,看似影響嚴重,但業內人士評估,大社廠並非氣爆的主要原因,重點仍是在管線清查,故工廠在安檢過後應該就可以復工,預料營收下滑僅是短期影響。

但也有業者直言,榮化短期營業額短少事小,長期影響接單事大,「不管是社會觀感,還是公關應變能力,坦白說榮化這次處理得並不好,如果高雄市府不讓大社廠早日復工,下游客戶說不定會另尋其他供應商,也就是轉單。」對這家老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次風波,有待觀察。

體檢榮化上半年重要財務數字每股淨值 毛利率 負債比率 淨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16.18元 0.66% 77% 335% 99%67% 高於8月19日收盤價12.5元 去年同期為6.02% 去年年底為61% 去年年底為155% 短期償債能力略有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3

獨家 | 互聯網醫療第一股離職風波後再曝凍薪 民營醫院收入減損或成導火索

在8月初被曝出裁員新聞的就醫160再惹風波,20日晚間,第一財經記者接到爆料:該公司將啟動凍薪,三季度末及四季度工資將不再正常發放。凍薪和裁員風波的到來時間距離就醫160三板上市還未足一年。

內部郵件截屏

“過去的一年里,就醫160發生了巨大變化:B輪融資之後,公司經歷了一輪人員的大擴張,從300多人擴張到800多人,而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現在裁到還剩200多人。本以為留下來的我們是幸運的,然而並沒有,十一過後,公司HR發郵件公司實行凍薪,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的工資將不在正常發放。”該爆料人在郵件中指出。

在今年8月,就醫160就已被曝裁員300人,其中創新事業線已被撤銷,而賴以起家的掛號部門成為了裁員大戶。其後這一信息得到了官方確認,並稱此舉實際為公司戰略調整。

此外更有校招生網友爆料,在距離轉正還有半個多月時,國慶前夕,今年入職的校招生集體收到了“試用不合格”通知,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知乎的截圖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在第一時間與就醫160公關事務部門人員取得聯系,該人員透露,“我們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凍薪),需要由專業人員答複才可以。”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尚未有官方回複。

去年12月15日,就醫160(深圳市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新三板,估值1億美元,成為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移動醫療公司。當時以掛號業務起家的就醫160,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醫療機構的廣告收費、技術服務收費。

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7月底,就醫160公告獲得7400萬融資之後,數月之後又拋出1.5億定增計劃。並於10月13日公告,已獲得來自啟賦嘉融、湖州亞商、以及深圳嘉誠付通的合計逾5600萬元認購。

據知情人透露,就醫160從去年初就已開始啟動C輪融資,期望金額為1億美元,但實際僅到賬7400萬,從長達一年半的融資時間跨度和融資金額來看,就醫160並沒得到資本方的積極認可。

此外,寧遠科技的營收亦同樣未獲得根本性改善,此前公布的的2016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151.92萬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1781.00萬元,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過度依賴民營醫院的廣告收入或成為就醫160資金運轉陷入困境的直接導火索。

由於國家衛計委此前已出臺規定,掛號業務不允許以盈利性質出現,因此包括就醫160在內的不少移動醫療機構目前盈利結構較為單一,2015年,就醫160實現營收2371萬元,其中單民營醫院廣告業務這一條業務就貢獻了63%,近1500萬元,民營醫院推廣可謂是就醫160目前賴以生存的核心業務。

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雲透露,在今年二、三季度,不少民營醫院都已經出現了30%-70%的收入下降。而在此基礎上,不少上市公司、私募、券商正競相籌備相關並購基金,希望可以在價值低谷時入手,借此機會並購一些醫院資產。

“有接近一半比例的莆田系醫院營收已經下滑了70%,甚至有一些醫院已經直接停診,等待下家或資本接手。即使是一些管理規範的莆田系或者諸多非莆田系民營醫院,都受到不利影響。”一位不願具名的民營醫院管理者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