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稱全球頁岩油可供世界用10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31

美國能源部調查顯示,42個受調查國家頁岩油儲量為3450億桶。能源部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頁岩油儲量由320億桶增加到580億桶。

美國能源部稱,這一結果表明,頁岩油可以滿足全世界超過10年的石油需求。目前,全球每天石油需求量是9000萬桶。

數據顯示,俄羅斯頁岩油儲量排世界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

 

數據顯示,中國頁岩氣儲量排世界第一,阿根廷第二,美國第四。

報告指出,頁岩氣讓世界天然氣儲量上升了47%至22882萬億立方英呎。

頁岩油和頁岩氣將石油價格限制在120美元每桶,這讓西方國家有了制裁伊朗的槓桿。伊朗,是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

另外,花旗大宗商品研究中心負責人Edward Morse指出:

由於[開發頁岩氣的]地質學是新的,技術也正在快速發展,頁岩資源通常被外部市場參與者低估了。

在頁岩能源方面,美國和加拿大具備優勢。首先,它們有大型國內輸油管道網絡。其次,它們有充足的水源支持水力壓裂開採。

Morse稱:美國的情況非常獨特,讓頁岩油氣開採更有效率。

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部門負責人Adam Sieminski說:

今天的報告指出了全球頁岩氣和頁岩油的巨大潛力。然而,目前「技術性可再生」頁岩資源是否具備經濟可再生性,還需要進一步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52

下半年可供推售部分新盤 (5 July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77

中國確定2030耕地紅線:還有2億畝可供占用?

中國政府近期首次對外發布了2030年耕地紅線,屆時我國耕地仍有望超過18億畝。

近日發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2030年我國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65億畝、18.25億畝以上。這是一個約束性指標,即要嚴格執行、不能突破。

《2015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耕地面積20.25億畝。

從2015年實際保有的20.25億畝到2030年的18.25億畝底線,兩者之間尚有2億畝耕地的空間。換言之,這15年間我國耕地數量被允許減少的上限就是2億畝。

不過,有了這個數字上的空間,並非意味著地方可以隨意占用耕地了。

今年1月份對外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已經強調在耕地問題上要堅持嚴保嚴管。強化耕地保護意識,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強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堅決防止耕地占補平衡中補充耕地數量不到位、補充耕地質量不到位的問題,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現象。已經確定的耕地紅線絕不能突破,已經劃定的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絕不能隨便占用。

近年來,造成我國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四個,一是退耕還林,二是非農建設占用,三是災害損毀,四是農業結構調整。其中,首要因素是退耕還林,根據有關資料統計,1997年到2005年,退耕還林一共減少耕地是1.3億畝,占的比例相當大,而同期非農建設占用2740萬畝。

在實行嚴格的土地管控制度下,近年來,我國年均耕地凈減少面積已經大為下降。2015年全國因建設占用、災毀、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等原因減少耕地面積450萬畝,通過土地整治、農業結構調整等增加耕地面積351萬畝,年內凈減少耕地面積99萬畝。

國務院2005年曾印發《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政府對《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責,省長、主席、市長為第一責任人。

18.25億畝這個耕地紅線的提出,將直接影響各省耕地保護指標的調整。此前,我國已經因為土地二調的結果調整過各地的耕保指標。

國土資源部2016年7月份給各地下發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下稱《調整方案》)。

根據《調整方案》,一些耕地大省的耕地保護指標被上調。到2020年,全國要有四個省份耕地保有量要超過一億畝,其中黑龍江的指標調整為20807萬畝,比原來規劃多出了3433萬畝。

2013年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耕地是20.31億畝,而到2012年,耕地數據是20.27億畝,這和過去傳統掌握的數據比,從數據上看多出來2億畝。

耕地數量多了,分攤給各地的2020年耕地保護指標也要相應變化。一些原來的耕地大省要承擔更重的任務。

按照《調整方案》,全國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要保持在18.65億畝,並將該指標分解到各省級行政區,並且作為一項“約束性”指標,要求地方“嚴格落實,不得突破”。

根據土地二調,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有六個省份存量耕地面積超過一億畝,分別是黑龍江2.39億畝,內蒙古1.378億畝,河南1.22億畝,山東1.15億畝,四川1.008億畝,吉林1.05億畝。

一些傳統農業大省耕地總量增加較多。耕地面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區農業開發、調查標準和技術方法得到改進,農村稅費政策調整等。

其中,黑龍江省耕地總量2.39億畝,居全國第一位;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為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的3.1倍。內蒙古耕地面積增加近3000萬畝,總量達到1.378億畝。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在我國,“耕地保護”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幾個耕地大省身上。

除了黑龍江的耕地保護指標上調外,根據《調整方案》,到2020年,內蒙古的指標調整為11499萬畝,比原來規劃多出了1033萬畝;河南的指標調整為12035萬畝,比原來規劃多出了188萬畝;山東的指標調整為11288萬畝,比原來規劃多出了70萬畝。

與此同時,按照《調整方案》,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標均被大幅度降低。

在原有規劃中,北京需要在2020年保有21.47萬公頃耕地,《調整方案》將之降低為11.07萬公頃;天津在原規劃中需要在2020年保有43.73萬公頃,《調整方案》將之降低為33.40萬公頃;上海在原規劃中需要在2020年保有24.93萬公頃,《調整方案》將之降低為18.80萬公頃。

以此來看,三地迎來的政策紅包均不小,北京的耕地保護指標減少了48.5%左右,天津減少了23.6%左右,上海減少了24.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01

【房地產】一線城市無地可供?一位資深研究員關於土地供給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670&summary=

【房地產】一線城市無地可供?一位資深研究員關於土地供給的思考

線城市供地受地價的內生性影響較弱

我國的土地所有制(公有制)決定了我國的土地供應制度(地方政府是一級市場唯一供給主體)。

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後,地方政府開始依賴土地出讓金收入。2004年“831大限”全面推行“招拍掛”制度,雖然阻斷了之前土地通過協議和劃撥的轉讓方式,但阻擋不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從1998年中國進入到商品房市場至今,土地均價年均增速達到13.8%,商品房均價年均增速為7.3%。

市場化的土地供應機制下,土地供應和地價具有內生性關系和自穩定性:地價漲土地供應漲;土地供應漲地價降;地價降土地供應降;土地供應降地價漲。我國的土地供應特點是地方政府是土地一級市場的唯一供給主體。這導致土地供應受地價的內生性影響弱,受其他因素的外生性影響強。從圖1-3可看出,中國一線城市的住宅用地供應面積與地價無相關性,供地面積和地價之間既不是順周期也不是逆周期。到底是哪些外生性因素在影響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呢?




一線城市土地稀缺,並不是“無地可供”,而是可供建設土地面積比例太低。比如《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規定“2020年,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市域面積50%以內”。事實上,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建設用地和土地面積的比例分別為12.4%、40%、17.9%、44.5%,而紐約為52.6%,東京為60%。對比來看,中國的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京廣州)可供建設用地面積比例太低。



其次,一線城市交通、教育、醫療、供水皆呈現嚴重的“過壓”狀態,“控壓”的辦法是減少土地供應,發展都市圈,增加其衛星城的土地供應。

過去幾年,一線城市住宅用地的比例和供應量都在下降。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市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表示要“嚴控新增建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供應對應減量騰退用地實施方案,拆多供少,以拆定供,逐步瘦身”。2013-2016年,一線城市住宅用地占供地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7.4%、24.8%、22.5%和20.8%,住宅用地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此外,一線城市住宅用地供應量減少的現象非常突出,上海減少48%,廣州減少42%,北京減少31%。

同時大力發展都市圈衛星城。還是以北京為例,北京的土地供應以“減”和“控”為特點,環京以“加”為主。16年5月4日,國土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5~2020年)》。該規劃將京津冀三地根據土地利用情況劃定了減量優化區、存量挖潛區、增量控制區和適度發展區。京津冀三地將要求各區域按照以下原則供應土地:

減量優化區: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鼓勵將存量建設用地轉化為生態用地(北京四環以內地區)

存量挖潛區:不宜再進行高強度大規模建設,區域建設用地總量基本保持穩定,以存量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調整為主(北京四環至北京六環)

增量控制區:不宜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重點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地,控制區域新增建設用地(北京六環和河北交界線處、京津冀生態保護地區)

適度發展區: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產業轉移的主要區域,應引導人口產業合理集聚,適度增加區域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燕郊、大廠、香河、固安、霸州、廊坊、永清等地)

房地產調控,短期控需求,長期調供給

可建設用地面積比例過低,減少土地供應、控制人口規模,是造成“一線城市無地可供”的主要原因。另外,一線城市土地供應的節奏還和房地產調控政策有關。



我國政府通過兩種方式來達到調控房價的目的:調整土地供應和住房結構,抑制住房需求。

在調節土地供應和住房供應方面,2006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六條措施”(簡稱“國六條”)指出要“切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隨後7月,多部委聯合發布《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明確規定新建住房結構比例:“十一五”時期,要重點發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月1日起,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這就是所謂的“90/70”政策。住房供應結構的合理調整,有助於滿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對房價作用不大,國六條的90/70政策出臺後房價短期出現回落,但很快又繼續上升。

在控制住房需求方面,國務院發布在10年4月發布“新國十條”,提出“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為例,2009年其城鎮常住人口為5376萬人,城鎮戶籍人口為3165萬人,即一線城市有2211萬人受“限購政策”影響,當時的人均住宅面積為31平方米,則有7億方的住房需求受抑制。可以看到,限購限貸政策實行後70大中城市平均房價開始下行。




通過梳理我國08年以來歷次房地產調控政策和調控效果可以看到,抑制住房需求帶來的短期調控效果比調整土地供給更顯著。例如,在2010年-2013年間,供給側始終圍繞“加大保障房建設、增加住房和土地供應”為調控重點,但期間的房價卻出現了先基本保持平穩後持續上升的特點。這是因為10年-11年,需求側的政策整體“趨緊”,例如限購、限貸以及提高住房貸款利率;而11年底到12年中,央行進行了兩次降準和兩次降息,政策整體寬松,之後房價即快速進入上行周期,如下圖所示。




事實上,從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看,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給調節政策都會對住房價格產生一定抑制作用,但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存在較大差別。需求是一個快變量,而供給是一個慢變量。

要增加房地產供給,往往在當期很難奏效,存在一定滯後性。因為新出讓土地一般要在4-8個月才能領到施工許可證,此後樓盤一般需要6-16個月才能上市。也就是說,從土地出讓到形成市場供應需要10-24個月。如再考慮資金、市場變化、規劃調整、推盤節奏、惜售捂盤等因素,土地分期開盤的時間與拿地時間之間可相差2-4年,甚至更久。當期能增加供應的余地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部分樓盤具備領預售證條件而暫沒有領取,或者計劃一年後領取的,可以加快其預售證發放進度,但總體調控余地不大。

因此,房地產調控供給存在一個矛盾:調土地供應節對當期的需求無效。如需要增加供應來滿足需求,避免供不應求和房價快速上漲時,供應存在1-2年或更長的時差,一時上不來;在庫存過大,需要降低供應時,又由於房地產投資存在一定剛性增長的特點,短期內很難使供應量降低。

此外,雖然16年12月的中央經濟會議中提出“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但16年以來我國一線城市土地供應依然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原因在上文中我們已經討論過,一線城市土地供應受到多種因素限制,難以靈活的調節,導致其土地供應政策對於房地產的調控效果下降。

總體來看,抑制住房需求比調節土地供給相對容易,效果也相對顯著,但從中長期的調控目標來看,加大土地供應肯定更有效。

歷次地方政府換屆往往是供地面積增速轉折點

觀察北上廣在政府換屆後土地供應面積的變化,我們發現歷次地方政府換屆往往是供地面積增速轉折點,換屆之後土地供應傾向較高。





綜合來看,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特點是:和地價的關系弱,受外生性影響多。“一線城市無地可供”的說法實際上是因為一線城市可供建設土地占比太低以及控制人口規模的考慮,而地方政府換屆也會影響到土地的供應傾向。從土地供應和房地產調控之間的關系來看,由於調需求是快變量,調供地是慢變量,加大土地供應可能短期內看效果有一定滯後性,但長期更為有效。基於以上因素,我們認為一線城市短期難以改變土地供應稀缺的現狀,需求未來或向一線周邊的衛星城轉移。

風險提示

規劃建設用地面積進一步收縮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25

「樂意與政府合作」 3地皮可供首置發展

1 : GS(14)@2017-09-17 11:27:21

【明報專訊】最近特首林鄭月娥有意推出首次置業上車盤,政府亦推動加快新界農地轉換,在港擁有眾多土地儲備的龍頭發展商新鴻基地產(0016)亦表示,手上有3幅土地適合作發展首置上車盤之用,但是大前提需要等待政府落實具體細節,才可進一步洽商。

集團副董事總經理黄植榮昨日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仍有待特首於下個月公布施政報告時交代首置上車盤的細節。他說:「新地只要做到及幫到大家的,又能夠增加樓房供應的,會樂意與政府合作。」他續稱,集團認為手上有3幅土地適合做首置上車盤,將來可與政府作進一步溝通,再落實發展。

政府落實政策 才適時公布地皮細節

黃植榮在會上並沒有交代3幅可供發展首置上車盤的地皮的具體位置及詳情,只說有待政府落實首置上車盤的政策時,又適合政府的發展時,才正式公布。目前多間發展商或多或少已表態,有意提供土地聯同政府合作發展首置上車盤。

過往發展商與政府合作,主要是在港英時代推出的私人參建發展居屋項目為主,用於輔助房屋委員會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當中主要的項目為瑞安建業(0983)早年參建的九龍灣麗晶花園及後期由新世界發展(0017)牽頭的彩虹邨隔鄰的采頤花園為主。按照林鄭月娥初步說法,政府有意給予發展商提供補地價折扣,與發展商合作建屋,落成後撥出提供部分單位,供首置人士申請買樓「上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63&issue=2017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