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世上最大的博弈 陸日勤

2008-09-18  AppleDaily

救 與不救──美國政府決定不為面臨破產的雷曼兄弟伸出援手,牽起市場激烈爭論。有論者將雷曼與早前獲政府拯救而生還的貝爾斯登、房利美及房貸美劃分,說分別 在於國際投資者持有該企業發行的證券多寡,救國際投資者參與較多的企業,是為了鞏固國際投資者對整體美元資產的信心。亦有論者說,美國政府痛定思痛,不救 就是決心糾正華爾街有恃無恐的投資作風,叫他們不要以為政府何時也會包底。危急關頭,政府那會如此高瞻遠矚呢?日勤認為,救「兩房」目的就是托樓市,至於 雷曼和貝爾斯登,其實分別不大,同時是博弈的結果。而雷曼的不幸,只是博弈導致兩敗俱傷所致。

「囚徒困境」兩敗俱傷

這個 狀況,經濟學家稱之為「囚徒困境」,它解釋為何兩個疑犯本來可以合作爭取無罪釋放,卻會因為互相猜疑,而主動供出對方的罪行,最後雙雙入獄。用兩夫妻分配 家務的互動對策解釋,應該較為簡單,夫妻兩人都不願意做家務,但又希望有一個整潔的家居環境,最理想的解決方法,是每人做一半家務,但如果其中一個表示願 意做,另一個很可能會懶惰起來,於是大家最後乾脆坐在沙發看電視。有調查指出,家務分配是夫妻糾紛的最常見原因,也許皆拜「囚徒困境」所賜。 在華爾街,旨意對方做家務的,有美國財長保爾森和各大銀行家。上周末保爾森、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與30位銀行家,在聯儲局開會商討挽救雷曼兄弟,《華爾 街日報》引述與會者稱:「這是世上最大的撲克牌博弈。」 政府和銀行家雙方都希望拯救雷曼,以避免雷曼一旦被清盤,引發的骨牌效應,導致華爾街更大損失。保爾森擔心政府出事,會犧牲納稅人的金錢,且導致更瘋狂的 投機。再者,更多企業可能會打政府荷包的主意,包括汽車業巨企。保爾森希望銀行家出手,像10年前他們自行挽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一樣。至於銀行家,他們當 然也不願意拿股東的錢冒險,和10年前不同,今次政府已開救亡先例,銀行家更有信心,可以搭政府所開的順風車。

政府銀行互相試探

於 是,政府與銀行家都互相試探,各自為自己的利益盤算,和估計對方出甚麼底牌,部署對策。會議結果,就像「囚徒困境」,或者像日勤家中無人清理的雜誌架一 樣,出現雙輸的局面。至於政府會否救美國國際集團及其他出事的企業呢? 那又是一場又一場變數多端的博弈戰,視乎形勢而定。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

特发集团牵手茂业系 深国商反收购四方博弈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18/0808565210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35

“水源门”背景色:康师傅、农夫山泉寡头博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8/HTML_QENPTHT8H8OO.html


【核心提示:从2004年开始随着娃哈哈战略的调整,农夫山泉与娃哈哈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已经转为了农夫山泉对康师傅的直接竞争。“水种之争”正式进入下半场,从原来的“山泉水对纯净水”变为了“山泉水对矿物质水”。】

水行业这一历来就硝烟迷茫的“战场”,在今年销售旺季到来之际,一股浓郁的火药味正在扩散。

6月初,《中国新闻周刊》一篇信息来源为“康师傅前高管”的报道,揭了去年“康师傅水源门”的痕迹。该文章引用大量资料,佐证了农夫山泉策划并主导 了去年“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同时,在文章的最后引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中“千岛湖的水质在今年1月份已被列入Ⅳ类 ”,将农夫山泉也引入到了“水源门”漩涡当中。(相关报道请见:康师傅“水源门”背后:“水种之争”延续?

我国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Ⅰ类——劣Ⅴ类六个类别进行评价。Ⅳ类水质被描述为“轻度污染”,指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虽然农夫山泉和康师傅均公开表示未策划攻击对手,但是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长达一年的时间中,可以看到双方在多层次博弈的身影。为什么是农夫山泉和康师傅?

“ 这反映出了瓶装水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和激烈程度。”一位水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随着娃哈哈战略的调整,农夫山泉与娃哈哈的竞争关系 趋于缓和,已经转为了农夫山泉对康师傅的直接竞争。“水种之争”正式进入下半场,从原来的“山泉水对纯净水”变为了“山泉水对矿物质水”。

6月17日,记者就此事对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提出了采访要求,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寡头竞争

正如上述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康师傅与农夫山泉的竞争始于2004年。彼时,整个水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高度整合后,基本形成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作为全国品牌与怡宝、蓝剑等区域品牌对峙的局面。

但是随着乐百氏被达能收购后不断走弱,娃哈哈也逐渐从瓶装水转型为综合性的饮料企业,农夫山泉迎来了最佳的扩张时机。

“基本从那时候开始起,由于瓶装水项目盈利能力较弱,甚至在某些区域出现亏损,娃哈哈这块业务基本上属于维持,而把精力主要用在了营养快线等新品的推广上。”一位娃哈哈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所以,作为“水种之争”主要对手的娃哈哈,尚未对农夫山泉构成直接的威胁,在甩开乐百氏、避开娃哈哈后,农夫山泉开始大举布局全国。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康师傅携巨资杀入瓶装水行业。

“开始大家对康师傅的进入有着诸多的不理解,因为康师傅在茶饮料和果汁饮料都属于领导品牌,完全没有必要进入一个娃哈哈都并不看好的微利领域。”上述水行业人士表示。

而一位康师傅的内部人士则表示,瓶装水虽然销售额不高,“但因为量相当的大,是一个超级的流动性的广告,通过瓶装水的品牌传播,可以很好带动康师傅其它高盈利能力产品的销售”。

在将瓶装水定义为战略性项目后,康师傅开始了扩张,也将与农夫山泉的竞争推向了前台。

康师傅凭借着多年在饮料和方便面上的积累,再加上香港上市公司作为后盾,短短4年内在瓶装水项目上投入近10亿美元,在全国建立了51个生产基地,127条生产线,这种规模效应一下将市场价格降到竞争对手难以跟进的地步。

然而,以水源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农夫山泉,受制于水源地的限制,在全国仅有万绿湖等4大生产基地;再加上远距离的物流成本,面对康师傅挑起的“价格战”,农夫山泉面临的行业局势大变。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康师傅每到销售旺季均挑起了降价、促销狂潮,率先将500ml瓶装水的零售价降到了1元以下,并且在促销期间曾将500ml瓶装水的零售价降到0.6元。

透过方便面和饮料领先地位积累下的优质渠道,再加上价格优势,到了2008年“水源门”事件当月(2008年7月),根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康师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5%,大大领先娃哈哈和农夫山泉。

而原本一直高歌猛进的农夫山泉,在市场占有率上却徘徊不前。2008年9月,农夫山泉相关人士在深圳水峰会上对记者表示,其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11%—13%。

“水源门”博弈

面对康师傅的竞争,农夫山泉开始布局反扑。

关于水行业的竞争手段,上述水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渠道强的企业往往通过渠道的优势去影响消费者从而提升品牌;而一些企业则是通过品牌塑造、舆论的引导,去影响消费者认知和渠道的负责人,然后推动渠道的建立。

早在2000年,农夫山泉通过与娃哈哈在媒体之间的“口水战”,获得了品牌力的极大提升。时过境迁,娃哈哈早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对手。

继而2008年,康师傅在新一轮的矿物质水的广告宣传中加入了“优质水源”的宣传。而这一广告宣传随即被天涯上的一篇帖子所引爆,该帖因指认康师傅“优质水源”为“自来水”而广泛流传。《中国新闻周刊》的上述报道认为,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均是由农夫山泉的身影。

“其实2006年的时候,农夫山泉就在内部论证过是否对康师傅矿物质水‘多一点更健康’的宣传展开质疑,但是当时被认为这个话题难以对康师傅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位熟悉农夫山泉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后,全国的媒体纷纷开始对康师傅展开了报道。各地竞争对手也开始抓住这一机会进行反扑,进一步加速了“康师傅水源门”事件的升级。

而康师傅年报显示,康师傅从2008年8月份销量开始一路下滑,9月份开始从盈利变为亏损,本来盈利的康师傅矿物质水项目,在2008年全年亏损3000万元。

AC 尼尔森2008年12月份公布数据显示,如果按销售量计算,康师傅矿物质水去年市占率为19.9%,虽然仍占全国包装水第一,但距最高峰已经下跌了超过5 个百分点;若按销售额计算,康师傅矿物质水的市占率则从2007年的18.1%跌至17.7%,成为行业第二,娃哈哈以18.0%跃居第一。

与此同时,娃哈哈与农夫山泉的市场份额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农夫山泉相比“水源门”之前上升了0.7%,而娃哈哈因为销售网络更为广泛的原因,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达到1.1%。

由此,康师傅原先的竞争优势被瓦解,整个水市场在短短的一年内,似乎又回到了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水源门”事件似乎并没有就此结束这次主角变成了农夫山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3

“水源门”背景色:康师傅、农夫山泉寡头博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8/HTML_QENPTHT8H8OO.html


水行业这一历来就硝烟迷茫的“战场”,在今年销售旺季到来之际,一股浓郁的火药味正在扩散。

6月初,《中国新闻周刊》一篇信息来源为“康师傅前高管”的报道,揭了去年“康师傅水源门”的痕迹。该文章引用大量资料,佐证了农夫山泉策划并主导 了去年“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同时,在文章的最后引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中“千岛湖的水质在今年1月份已被列入Ⅳ类 ”,将农夫山泉也引入到了“水源门”漩涡当中。(相关报道请见:康师傅“水源门”背后:“水种之争”延续?

我国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Ⅰ类——劣Ⅴ类六个类别进行评价。Ⅳ类水质被描述为“轻度污染”,指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虽然农夫山泉和康师傅均公开表示未策划攻击对手,但是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长达一年的时间中,可以看到双方在多层次博弈的身影。为什么是农夫山泉和康师傅?

“ 这反映出了瓶装水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和激烈程度。”一位水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随着娃哈哈战略的调整,农夫山泉与娃哈哈的竞争关系 趋于缓和,已经转为了农夫山泉对康师傅的直接竞争。“水种之争”正式进入下半场,从原来的“山泉水对纯净水”变为了“山泉水对矿物质水”。

6月17日,记者就此事对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提出了采访要求,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寡头竞争

正如上述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康师傅与农夫山泉的竞争始于2004年。彼时,整个水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高度整合后,基本形成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作为全国品牌与怡宝、蓝剑等区域品牌对峙的局面。

但是随着乐百氏被达能收购后不断走弱,娃哈哈也逐渐从瓶装水转型为综合性的饮料企业,农夫山泉迎来了最佳的扩张时机。

“基本从那时候开始起,由于瓶装水项目盈利能力较弱,甚至在某些区域出现亏损,娃哈哈这块业务基本上属于维持,而把精力主要用在了营养快线等新品的推广上。”一位娃哈哈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所以,作为“水种之争”主要对手的娃哈哈,尚未对农夫山泉构成直接的威胁,在甩开乐百氏、避开娃哈哈后,农夫山泉开始大举布局全国。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康师傅携巨资杀入瓶装水行业。

“开始大家对康师傅的进入有着诸多的不理解,因为康师傅在茶饮料和果汁饮料都属于领导品牌,完全没有必要进入一个娃哈哈都并不看好的微利领域。”上述水行业人士表示。

而一位康师傅的内部人士则表示,瓶装水虽然销售额不高,“但因为量相当的大,是一个超级的流动性的广告,通过瓶装水的品牌传播,可以很好带动康师傅其它高盈利能力产品的销售”。

在将瓶装水定义为战略性项目后,康师傅开始了扩张,也将与农夫山泉的竞争推向了前台。

康师傅凭借着多年在饮料和方便面上的积累,再加上香港上市公司作为后盾,短短4年内在瓶装水项目上投入近10亿美元,在全国建立了51个生产基地,127条生产线,这种规模效应一下将市场价格降到竞争对手难以跟进的地步。

然而,以水源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农夫山泉,受制于水源地的限制,在全国仅有万绿湖等4大生产基地;再加上远距离的物流成本,面对康师傅挑起的“价格战”,农夫山泉面临的行业局势大变。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康师傅每到销售旺季均挑起了降价、促销狂潮,率先将500ml瓶装水的零售价降到了1元以下,并且在促销期间曾将500ml瓶装水的零售价降到0.6元。

透过方便面和饮料领先地位积累下的优质渠道,再加上价格优势,到了2008年“水源门”事件当月(2008年7月),根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康师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5%,大大领先娃哈哈和农夫山泉。

而原本一直高歌猛进的农夫山泉,在市场占有率上却徘徊不前。2008年9月,农夫山泉相关人士在深圳水峰会上对记者表示,其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11%—13%。

“水源门”博弈

面对康师傅的竞争,农夫山泉开始布局反扑。

关于水行业的竞争手段,上述水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渠道强的企业往往通过渠道的优势去影响消费者从而提升品牌;而一些企业则是通过品牌塑造、舆论的引导,去影响消费者认知和渠道的负责人,然后推动渠道的建立。

早在2000年,农夫山泉通过与娃哈哈在媒体之间的“口水战”,获得了品牌力的极大提升。时过境迁,娃哈哈早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对手。

继而2008年,康师傅在新一轮的矿物质水的广告宣传中加入了“优质水源”的宣传。而这一广告宣传随即被天涯上的一篇帖子所引爆,该帖因指认康师傅“优质水源”为“自来水”而广泛流传。《中国新闻周刊》的上述报道认为,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均是由农夫山泉的身影。

“其实2006年的时候,农夫山泉就在内部论证过是否对康师傅矿物质水‘多一点更健康’的宣传展开质疑,但是当时被认为这个话题难以对康师傅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位熟悉农夫山泉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后,全国的媒体纷纷开始对康师傅展开了报道。各地竞争对手也开始抓住这一机会进行反扑,进一步加速了“康师傅水源门”事件的升级。

而康师傅年报显示,康师傅从2008年8月份销量开始一路下滑,9月份开始从盈利变为亏损,本来盈利的康师傅矿物质水项目,在2008年全年亏损3000万元。

AC 尼尔森2008年12月份公布数据显示,如果按销售量计算,康师傅矿物质水去年市占率为19.9%,虽然仍占全国包装水第一,但距最高峰已经下跌了超过5 个百分点;若按销售额计算,康师傅矿物质水的市占率则从2007年的18.1%跌至17.7%,成为行业第二,娃哈哈以18.0%跃居第一。

与此同时,娃哈哈与农夫山泉的市场份额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农夫山泉相比“水源门”之前上升了0.7%,而娃哈哈因为销售网络更为广泛的原因,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达到1.1%。

由此,康师傅原先的竞争优势被瓦解,整个水市场在短短的一年内,似乎又回到了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水源门”事件似乎并没有就此结束这次主角变成了农夫山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5

从暗斗到明争 博弈控制权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806/2010080603410400.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黄光裕与国美管理层的矛盾是如何一步步激化的呢?通过查寻黄光裕入狱后的一些资料或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融资与“反稀释”

        自黄光裕“出事”之后,国美一直在努力  “将大股东案件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杜鹃、黄光裕先后辞去了董事职务,陈晓也被委任为国美集团代理主席,同时担任国美行政总裁。

        不过,“消极影响”还是来了。银行最先作出反应,使国美一度出现资金困局,最后决定通过公开募集资金来解决。

2008年12月初,国美电器董事会提出一份增发20%普通股或可转债的计划。但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内并没有实质性的结果。直至2009年4月,国美公布了竞购单位入围名单,分别是贝恩资本、华平基金和KKR。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大股东黄光裕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2009 年5月初,黄光裕从羁押地发回了两封亲笔信,措辞明确、不留余地——公司缺钱,可以降低股权,但不能放弃控制权。不过,当时陈晓在引进投资者上也和黄光裕 出现了分歧,陈晓给出的理由有三点:能满足国美资金需求,有零售业投资经验(贝恩投资的300余家公司,近1/3是零售业),“在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上获 得益处”。

        随后,国美董事会下属的特别行动委员会聘请财务顾问帮助国美做了资金需求分析,并根据大股东黄光裕的要求,设计了30亿港元融资方案。其后,贝恩资本决定从投资角度参与这笔交易。黄光裕夫妇在引资完成后,仍继续持有30%以上的股份,保留第一大股东地位。

        2009年6月22日,国美对外披露了有贝恩资本参与的、包括增发可转债以及配售新股相结合的融资方案,获得32亿港元资金。贝恩资本成为国美电器第二大股东,且获得国美董事会11个席位中的3个非执行董事席位,以及首席财务官和法律顾问的提名权。

        不 到一个月后的2009年7月13日,国美电器以每股0.672港元的价格发售22.96亿股公开发售股份。当时,国美与贝恩达成的包销协议是,原股东没有 认购的股份将全数由贝恩拿下。当时外界普遍认为黄光裕将无力参与配售而接受被稀释的命运,如果认购能力不足,其所持股权将由35.5%摊薄至27.2%。

        但 是出人意料的是,7月20日,已身在囹圄的黄光裕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大手笔减持国美2.35亿股股权套取现金约4亿港元,然后耗资5.49亿港元参与国美此 次供股认购。其所持有的股份在配股完成后占到国美股份的34.0%,仍牢牢占据着国美电器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捍卫”控制权

        然而,有了贝恩资本的进入,国美控制权之争就一直在角力。而国美的引资也并未就此止步。

        2009 年9月23日,国美电器再度向机构投资者发债筹资23.37亿元,并在次日赎回了13.26亿元的2014年零息可转债。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发债未超过 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有权决策不超过20%股权比例的融资限额,并未事先知会黄光裕。而这也激化了内部的矛盾,黄光裕在2010年5月悍然行使大股东否决 权。

        2010年5月12日,国美电器发声明指出,这两名股东的投票决定会将国美陷于重大危机之中。因为如年报中所述,如果贝恩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了董事席位将造成公司违约并须做出赔偿。这样的投票结果将直接导致公司所要承担的相关赔偿额高达人民币24亿元。

        国美称,国美电器已再次委任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由5月11日起生效。

        对于此次双方对簿公堂,业内人士指出,对国美电器来说,被罚款500万元,的确算不了什么。一直威胁国美电器发展的风险,是黄光裕有点偏执的控制权之争。

        据了解,黄光裕上月决定上诉后又放弃了对国美电器单位行贿的上诉,陈晓此前曾表示,“大股东当时的案件还在审理中,其认为与上市公司的关联度越强,其官司会有对其有利的结果,但是结果并非如此。”

        他还表示,“现在国美电器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已经高度统一,董事会一致通过对贝恩三位非执行董事的任命就是明证,对于黄总,其对国美电器此前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公司利益面前我们必须作出理智的选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94

博弈年终奖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58116.html

的年终奖“给力”吗?

中国传统的佳节春节前后,往往是企业发放年终奖的时间,网上总有人乐此不疲地“晒”年终奖,抱怨者有,不平者有,炫耀者有……众生百态,也投射出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

毫无疑问,员工的情绪跟满意度息息相关,同时,也跟工作效率关联度极高。

针对不同的员工该怎么发、发多少、何时发?发放年终奖最终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一场“看不见”的博弈,谁是那个既考虑自身利益又兼顾员工心理预期的聪明企业?

企业与员工的博弈

“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博弈主要是因为双方的出发点不同而引起的。”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薪酬绩效管理咨询中心项目经理陈洁玮说。

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设立年终奖是为了激励、保留员工,同时,也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有重要联系。

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发放年终奖,中智在对2010年年终奖发放的专题调查中显示,统计仅有不到7%的企业不准备发放年终奖。

但是企业发放年终奖的目的和动机存在差异,有对过去一年业绩的认可,也有象征性的发放,事先约定的兑现、制约和保留员工,预算调节的手段等等。

而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年终奖似乎已经是收入的一部分,发多发少,感受千差万别。

绝大多数员工认为,不发放年终奖的企业有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企业对个人全年表现的一种评价。

陈洁玮分析,“现实中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几个方面组成,奖金属于工资,企业是要发放的。如果企业没有设立年终奖金,显然会降低公司薪酬水平和政策的竞争性,给员工带来心理落差,降低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

有效均衡

那么企业如何找到最有效的均衡呢?绿叶制药人力资源副总裁刘玉波说:“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年终奖要和员工的业绩挂钩,不然没有准则,会让员工觉得不公平。”

中智薪酬绩效管理咨询中心项目经理杨冰建议说:“企业要建立合理、规范和确保激励性的年终奖管理方案,结合不同人员类别,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年终时 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合理科学的年终奖管理办法,才能有效发挥年终奖作用,如果没考虑好,或者是与市场严重脱钩,企业会在‘博弈’中受到惩罚,适得其反。”

目前公司发放年终奖主要有固定和浮动两种方式。固定年终奖是指事先约定或结合公司年度效益达成情况,在年底(元旦或农历春节前后)固定发放的奖金, 一般和月基本工资挂钩,发放标准为月基本工资的倍数。年终浮动奖金一般与绩效考核挂钩,分为现金奖励或弹性福利两种方式。结合员工年度个人业绩,或加上对 部门、公司业绩等因素的考虑,综合设定奖金标准与额度,弹性管理。

根据中智的调查,企业年终发放浮动奖金和固定奖金的比例分别是49%和40%。在年终固定奖金发放的企业中,制造业、高科技和服务业的比例偏高,占 到52%。13(个月)薪和14(个月)薪仍是多数(81%)企业年终固定奖金发放的普遍方式。发放13(个月)薪的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70%。

而发放浮动年终奖的公司中,贸易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比例偏高,占到了53%。80%的企业浮动年终奖的奖金基数为1~2个月固定工资。在此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系数,进行整体浮动奖金的计算。

销售人员普遍采用的是浮动年终奖。销售人员是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群体,他们的年终奖其实和自身的业绩是直接挂钩的。多数企业都是在年前制定销售目 标,完成不同的销售目标会有不同水平的年终奖金额度。有些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的年终奖额度不封顶,做得多拿得多。杨冰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但同 时也造成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这一方面是要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定,不适用所有企业。”

杨冰还建议人力资源部须做好浮动收入总额整体管控的机制,例如设定部门绩效奖金系数和公司绩效奖金系数等杠杆调节系数,从而管理浮动收入,特别是年终奖金总额。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浮动收入存续机制,确保员工年终奖金的稳定发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52

王老吉傳人聲援加多寶「紅綠之爭」三方博弈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24/2243239.shtml

怕上火,喝王老吉。然而,商標權歸屬問題令紅綠王老吉再惹爭議。王老吉的嫡系傳人王健儀近日公開表示,支持紅罐王老吉所屬的加多寶集團。
王健儀何許人也?除了是王老吉創始人王澤邦的第5代女玄孫外,她還是廣州王老吉藥業現任董事長,同時也是王老吉除廣藥集團外的另一個大股東香港同興藥業的董事長。
高調支持加多寶的同時,王健儀還宣稱,希望在自己任內將海內外王老吉商標整合到王老吉藥業。至此,王老吉商標權爭奪戰中,加多寶和廣藥集團之外的第三方力量——香港同興藥業正式浮出水面。
關鍵人物力挺加多寶
不過,加多寶的「老闆」——香港鴻道集團與加多寶的關係也一直懸而未解。
此前有消息稱,鴻道集團和同興藥業實為同一控制人,這一說法尚未得到各方確認。而公開資料顯示,「鴻道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在2004年8月9日就改名為 「王老吉有限公司」。對此,加多寶方面也未作出回應。
同時,同興藥業又是王老吉藥業的兩大股東之一。據瞭解,2004年11月,同興藥業宣佈注資參股王老吉藥業,廣州藥業在王老吉的股權由94.28%下降至48.0456%,與同興並列為第一大股東,其餘3.907%為自然人持有。
公開資料顯示,王健儀1993年出任家族企業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也是王老吉海外商標持有人。她以同興藥業董事長的身份,於今年1月接替施少斌成為王老吉藥業董事長。
上任不到三個月,以王老吉藥業現任董事長的身份,王健儀突然傳出力挺加多寶的言論,並稱對今年3月白雲山涼茶將全面轉入王老吉藥業涼茶銷售渠道事前毫不知情。這樣的態度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王老吉「紅綠之爭」未來走向將向加多寶傾斜。
「此次事件中,王健儀主要擔當了調停者一職,實屬無奈之舉。」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同興藥業的目的非常明確,希望盡快解決紅綠之爭,繼續做大做強王老吉品牌。
對於王健儀的這番言論,廣藥集團方面大感詫異。一位廣藥集團內部人士表示非常不解,甚至認為王健儀如此說話 「很不負責任」。他認為,白雲山涼茶併入王老吉涼茶銷售渠道這事,王健儀如果真的事前不知道,可能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加多寶企業傳訊首席代表田威表示,對王健儀的肯定表示感謝,但是對於商標租賃的老大難問題,田威仍繼續保持低調,只表示相信會有一個妥善的方式加以解決。
「同興藥業是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在這場爭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其選擇支持加多寶,顯然不利於廣藥集團。」周思然說。
品牌重組的國資之障
在聲援加多寶的同時,王健儀還宣稱希望在自己任內將海內外王老吉商標整合到王老吉藥業中。
據瞭解,早在同興藥業增資王老吉時,當時的同興藥業董事長聲稱,將協助王老吉取得在香港或海外註冊的「王老吉」等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王健儀公開表示,作為王老吉合資企業的新一任董事長,希望在任內完成2005年粵港雙方合資成立王老吉藥業時約定的義務,盡快把海內外的王老吉商標整合統一到王老吉合資企業,為王老吉涼茶成為國際性的飲料品牌鋪平道路。
王健儀稱,王老吉合資企業成立後,王老吉商標轉到合資企業的工作起初較順利,很快完成了價格評估、上報國資委和市政府等階段性工作。同興藥業也已得到廣藥集團的書面承諾和政府批示。但6年時間過去了,商標轉讓的最後一步工作始終沒有落實。
廣藥集團在昨日 (3月23日)舉行董事會專門商討王老吉商標事宜。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打探,均未得到相關消息。
一位廣藥集團內部人士認為,王老吉轉讓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一方面,作為國有企業,廣藥集團所有的王老吉商標要進行轉讓,程序非常複雜,並非廣藥集團可以決定;另一方面,王老吉藥業的合資企業性質也使得相關部門同意將王老吉商標轉讓給王老吉藥業的可能性不大。
從廣藥集團方面考慮,周思然認為,王老吉「紅綠之爭」以商標整合方式結束的可能性不大。「對廣藥集團而言,王老吉品牌已經超越旗下許多品牌,成為其做大健康產業不可或缺的品牌依託,是廣藥集團實現產業佈局的關鍵因素,因此商標整合的概率較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8

博弈賈樟柯

2011-3-31  NM




大國崛起,遍地傳奇,賈樟柯卻始 終對準卑微的人。

他拍縣城小偷的窘態,拍文工團江湖賣藝輾轉回到原處的蒼涼,拍工人子弟朝生暮死的生活,拍千里尋親的故事,拍一段五十年老舊工廠的記憶,人事隨拆遷而飄 零。

他把無可奈何,拍成平民史詩,拿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也成為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

「變革中身不由己的人的狀態,始終是我的關注。」

他電影中的人物,帶點茫然,受時代牽制,現實的他,總以行動還擊。

從幫派走進電影世界、從被禁拍片到替上海市世博拍紀錄片、從山西縣城走到世界、從獨立藝術片到億萬製作,賈樟柯依然游刃有餘。

「命運的法則高高在上,但個人來說,不能被動,要積極回饋。」

賈樟柯外形溫厚,說話近乎委婉,讓人一眼看不出骨子裡的烈性。年輕的他,總是把事情做得很盡:踏新買的單車,翻山過道,越三十公里看那象徵外面世界的鐵 路;動用所知的美麗詞彙和意境,一晚完成三十首情詩送給女孩。能喝一斤白酒,抽三包煙,平常混的,是幫派。

現年四十,回到三十年前山西汾陽縣城馬路,沙塵過處,你會看見他和一群街童在虛擲光陰。「我大量的青少年時間,都是在縣城的十字路口度過,在那兒,我們看 世界,同時看女孩。」

那個世界,有裁縫、廚子、母親辦公的糖業煙酒公司,三教九流,都有名有姓。新華書店出售的電單車和女郎新年掛曆,讓他看見城市;十字街頭的大哥,是他的英 雄。「街上有很多幫派,我很崇拜那些大哥,和他們在一起,就覺得很有力。」

「我個子比較矮,戰鬥力非常弱,經常被打得蠻厲害的,但我就是愛打,這是性格,我覺得男孩子就該這樣。」

他還從二樓躍下。

那年他十六歲,用他借用杜琪峯的話,已是學校的話事人。某日誤踏其他幫派地盤,其中一個向他搦戰單挑,結果反被打。「回到學校,突然來了很多人,拿着木棍 和刀,來砍我。我跑,他們追,一個長鏡頭,跑到宿舍二樓,就跳了下去。」長鏡頭後,可能是逆光、慢鏡,然後着地。「他們沒有一個敢跳下來,我逃了。當時很 痛,但荒謬的是,一跳成名啊。」

逼近當下

當時文革剛結束,百廢待興,流連大街上的人,從七、八歲到二十來歲,沒有正事幹、沒有娛樂,人也不流動,就那麼呆在那裡,和時間拉扯。賈樟柯當時也寫詩, 但壓不過暴力的一面,直到八九年,那股憋住已久的創作慾望,才真正找到出口。

「天安門學運是一段非常暴力的時間,但是它讓我變得非常不暴力。」

「是挫折感吧。你覺得大學生的主張都是好的,突然被滅掉。」

「那時候覺得不平,你怎麼去對抗那麼大的暴力?你發現在街上打架沒用,打什麼架啊。你需要的是表達,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賈樟柯自言,自己的暴力都被那段幫派日子透支掉,他變得斯文,刻意約束自己,告別街頭,每日埋首寫作,「經常伴隨着眼淚。」當時正值女朋友考上大學,兩人 沒說分手,也沒留下其他的話。「當你意識到分開的時候,其實已經分開很久了。」

賈樟柯的成名作是《小武》、《站台》、《任逍遙》,合稱故鄉三部曲,都在山西拍攝,部分更在老家汾陽縣城取景。他拍縣城,因為在電影中,他看不見縣城。

九三年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在北京,他發現「農民」是罵人的話,另一方面,他也發現了汾陽。「當你離開故鄉,才能確定自己的故鄉。」

朋友從山西坐十四個小時火車到北京找他,只為同桌午飯。「這就是踏破千山萬水的情義。」

做廣告的北京朋友請他吃飯,九六年,花了七百多元。「我覺得難受,因為剛接到老家來的電話,同學的父親要動手術,手術費就是七百元,但他們家拿不出。」

縣城上一代有口難言的愛,他也看得明白。「有個大哥,喜歡一個女生,不知道怎麼表達,每天攔着她,推推攘攘的,直到多年以後,那姐姐結婚了,才恍然:他是 不是喜歡我?」

每次提起縣城回憶,或雀躍或低眉,他總是非常投入。某次中央電視台採訪他,記者一直追問他到北京後,如何克服自卑感。「我說我不用,我沒有自卑,他不信, 說從縣城到北京就要自卑,後來我們就吵起來。」

「北京就應該是這樣的,好像北京有外國電影,是因為有電影學校,是因為權力在調節,不是城市在調節。只要你是中國人,權力是怎麼運作的,你都清楚。」

賈樟柯從沒在體制中工作過,但制度變更,影響他身邊的人。那些到工廠打工的中學同學,在他大學畢業前便下崗了,又回到渾身是勁但無事可做的狀態。九六年尾 回汾陽縣城,賈樟柯發現老家拆遷在即,當時大規模拆遷還未成風,還不是社會問題,還未有熱烈討論,但拆遷和記憶的關係,他還是抓到了。「街拆了,人就散, 人散了,我最喜歡的生活不在了,再聚起來,也不一樣了,只為懷舊,不真實了。」

趕在拆遷前,他拍了第一部長片《小武》。那些下崗故友,啟發他寫了一個關於工廠的劇本,觸發了日後的《二十四城記》。「我不會覺得他們寒酸,但對周遭人的 存在,你會有惻隱之心,因為真的很困難。」

流氓博弈

從第一條短片《小山回家》開始,賈樟柯便在海外順風順水,叫好叫座,但在國內,卻經歷漫長掙扎。當海外評論讚揚他拍出中國當代庶民面貌時,同鄉卻罵他「汾 陽逆子」。「有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覺得我不愛家鄉,把汾陽拍得男盜女娼,說這個人是罪人。我一開始很痛苦,久了,也是一個經驗。」

老百姓希望在他的電影裡看見汾陽的悠久歷史、純樸民風,審查部門亦然。《小武》之後,賈樟柯被無限期禁止在國內拍攝電影。「連後期製作公司,也收到文件和 我的照片,說不許和這個人合作。」而當時「舉報」他的,是某第五代導演的文學策劃。

賈樟柯沒有聽教聽話,在解禁前拍了兩部電影。「我覺得我一身正氣,沒有錯,錯的是他們。」「如何秘密地拍攝?」記者問。「說是在拍廣告啊,這個不能告訴 你,要不別的導演不能用。」

二○○四年,當局推動電影產業化,他可以「明目張膽」地拍,但是否能夠公演,還得過審查部門。和當局長期交手,他摸索出一套游說方法。像《三峽好人》,當 時被指否定三峽工程。「我說這是一套環保電影,表明了我們要珍惜家園。」到《二十四城記》,談了半年,最終他挾持科技:「現在數碼化了,我拷一個硬盤,就 可以到處放,你的海關,管不了我的。」

「這需要耐心、智慧,還有一點點的流氓精神。但最重要,還是一身正氣。」這讓我想起,他提及他混幫派的時候,最擅長調停糾紛。二○○五年,賈樟柯首部電影 在內地公映,這時他已拍了

十年。

賈樟柯在公眾前亦敢言,對中國商業電影的批評,總是不留情面。他曾經刻意安排《三峽好人》與《滿城盡帶黃金甲》於同一天首映,以示抵制中國大片。

他在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主講大師班,有人問他,如果他來拍被譽為史上最乾淨愛情故事《山楂樹之戀》(張藝謀去年執導的片子),會有什麼不同。他說:「會有 性吧。」他認為,中國商業電影的問題,是遠離真實。「在商業電影世界,真實的中國人生存經驗,仍然不是太多,當然有一些,比如像馮小剛的電影,一直跟社會 有互動,但是大量製作,除了娛樂以外,指涉不了中國人真實的世界。」

商業潛行

賈樟柯拍藝術片、紀錄片,但和其他獨立電影導演不同,他的海外賣片成績好,其中一個為人熟悉的出資者,是北野武。早於一九九九年,他存摺已有五百萬。他第 一部片,只有兩萬資金,到最新正在籌備的商業電影《在清朝》,投資近億。

賈迷不擔心他沒錢,反而擔心他有太多贊助,創作受左右。《二十四城記》被指為樓盤廣告,但卻是當年唯一入選康城影展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海上傳奇》是配 合上海世博拍成的官方紀錄片,放映前賈迷質疑他歌頌大國崛起。放映後,輪到另一些人寫投訴信,因為他們看見受訪者中,有資本家、民權鬥士、文革受害者的後 人。「這壞導演又讓牛鬼蛇神、反動派說話了。」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了他監製及有份導演的新片《語路》,電影原來的計劃,是威士忌酒商找他拍廣告,後來他反建議,「能不能拍電影,能不能不植入酒?以 精神對接產品的精神。」最後他拍十二位內地知名人士的奮鬥心路,正當國內熱烈討論應否禁止廣告植入電影,他宣告:「這是電影植入廣告的電影。」不過,電影 中不斷出現受訪者的「走路」場面,也讓賈迷質疑,這是品牌在電影的另一種植入。

這電影,是他看見富士康連環跳後想到的。「以前有跳樓,可能是因為談戀愛不開心,像富士康連環跳,我們以前沒有見過。」他說,自己人生經驗多了,稍微鎮定 了一些,但為社會不公平的躁動還在。「現實在我面前,仍然是焦慮的、矛盾的,很多人仍然是被動和沒有尊嚴,你家的房子突然被拆,司法不公正下的冤案,社會 不公正下的貧富懸殊。」他拍電影,仍然為抒發、為一個更公義的社會。「把這些生活拍下來,就是改變的努力。讓人們知道,讓官員不安,讓富有的人捐錢出來。 要相信自己做的,實際上在改變一些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7

鐵礦石「局」變:拐點到來前的博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3NMDcyXzM2OTc3NQ.html

全球大宗商品普跌,什麼力量支撐了鐵礦石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是中國需求,還是國際礦商的「壟斷」?指數定價機制和全新的海運模式,是否會導致國際鐵礦石市場進一步被操縱?市場拐點終將來臨,但中國鋼企為何依然憂心忡忡?

2011年前9個月,在美債、歐債危機的持續打擊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大跌。但相比其它大宗商品,鐵礦石卻得以「獨善其身」, 全球經濟衰退似乎並未對其形成較大負面影響,鐵礦石價格始終保持高位運行。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看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好像後面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托市。」實際上,只要能夠理解張長富所說的「強大的力量」,就不難理解這一「奇怪的現象」。

從2009年開始,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已逐步崩潰,之後,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國際礦商的合力推動下,全球鐵礦石市場已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格局。

這一新格局的最大特點就是,利潤在產業鏈上游資源環節呈現前所未有的集中。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0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息稅前利潤比分別同比上升133%、133%、186%,而中國77家主流鋼廠息稅前利潤比同比僅上升49%。

三大礦商能夠獲取壟斷利潤,不僅因為其擁有的市場份額,還體現在對「定價權」的絕對掌控上,甚至,它們已開始通過指數定價方式染指海運市場,引發海運市場大洗牌。

在2011年大大小小的國際鐵礦石會議上,有一個話題從來不會被落下:行業拐點何時到來?而對於這一點,包括三大國際礦商、中國鋼企等在內,各方的意見並不一致,但似乎都具有充足理由。

1.高價的秘密

在中國鋼企看來,壟斷,才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你那麼著急買幹嘛呀?現在,光是鐵礦石的港口庫存就9000多萬噸,鋼廠的庫存也夠維持一個 月的生產,總共加起來有1億多噸的庫存。」張長富正在勸說中國鋼廠放緩採購速度,理由是國內鐵礦石庫存已達到歷史新高。

相比中鋼協的建議,鋼廠的態度則「悲觀而務實」,大多數鋼廠認為,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的態勢,短期之內難以改變。

在寶鋼集團副總裁戴志浩看來,鐵礦石需求目前依然維持高位,這為鐵礦石高價運行提供了最大支持。而武鋼總經理助理劉新權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從鐵礦石供需形勢看,近期全球鐵礦石仍是賣方市場,「最近,鐵礦石FOB價格(離岸價)已上漲到了180美元/噸」。

在劉新權看來,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發展,對鐵礦石需求依然強勁。就中國而言,未來十年,按照城鄉統籌和中西部發展戰略,中國大陸仍舊具有對鋼材的穩定需求。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限制鋼材出口,一些發展中國家則限制鐵礦石出口,因此,歐洲市場對鐵礦石需求也有一定增量。

「未來,鐵礦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震盪上揚後逐步回調,FOB價格最終會穩定在100-120美元/噸。」劉新權預測道。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韓慶也對本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短期內,不要指望鐵礦石大幅降價,礦價將高位震盪。

不過,中國鋼廠並不認為,「需求堅挺」就是張長富所說的高價鐵礦石背後的「托市力量」,在它們看來,真正「托市」的依然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商的壟斷地位。

因為,同樣受到「中國需求增長」影響的其它基本金屬銅、鋁等,並未能像鐵礦石這樣在全球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據本報記者瞭解,自標普將美國信用評級從 AAA下調至AA+以來,今年以來一直價格相對堅挺的滬鋁,已從18000元/噸的高點下挫至16000元/噸,銅價的跌幅則更大。

韓慶對本報記者直言,壟斷,才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戴志浩也向記者指出,2003年,三大國際礦商的出口量佔「全球海運貿易總量」67%,2011年,這一比例仍高達63%,並未明顯下降,「礦業公司的壟斷力量仍然佔明顯優勢」。

對此,礦商方面則有不同解釋。淡水河谷執行董事馬丁斯(Jose Carlos Martins)對本報記者稱,鐵礦石價格之所以較其它基本金屬價格降幅更小,是因為其它金屬已經金融化,而鐵礦石尚未金融化,其價格主要還是受到供需基本面的影響,價格波動不會太大。

馬丁斯認為,目前的供需面較以往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由於礦商在金融危機中普遍放緩礦山擴建,而目前鐵礦石需求回暖,「短期供不應求」已成事實。

2.指數爭奪戰

雖中國鋼企不滿,但三大礦商並無「完善指數定價機制」意願。從2010年開始,三大礦商已公開宣佈「放棄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轉而採用「指數定價」。如今,指數,已逐漸成為爭奪鐵礦石定價權的新武器。

隨著「指數定價時代」的來臨,中國鋼企在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中更加被動,幾乎喪失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由此,鋼企與礦商之間的矛盾,也進入前所未有的白熱化階段。

寶鋼公開指責說,三大礦山採取的指數定價方式是「利用不正當手段操縱鐵礦石價格,將貌似科學的方法論掩蓋真實的市場情況」。在國內鋼企看來,三大礦商普遍 採用的「普氏指數」樣本覆蓋範圍過小,樣本交易數量也太小,「由普氏公司的編輯來詢問、估價,缺乏專業性及可信度,品質差異決定估價高低,不能如實反映冶 煉成本」。

寶鋼、武鋼等國內「鐵礦石採購大戶」,對「指數定價方式」最不滿的一點是,對購買較多數量產品的客戶執行的價格,被較少的數量綁架。「不管你買多買少,都是一個價格。」武鋼一位副總對本報記者不滿地表示。

戴志浩對本報記者稱,對於中國鋼企的意見,三大礦商一直未予以重視,不願意給出進一步完善指數定價的具體時間表。

由於國內鋼廠對三大礦商採取的普氏指數極其不滿,中鋼協將在今年10月推出一個「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更客觀、更全面反映中國鐵礦石價格情況」。

對此,必和必拓鐵礦石銷售副總裁Michiel Hovers回應稱,普氏指數在能源定價上有充足經驗,普氏指數是一種相對於「長期協議定價」更客觀、更專業、更透明的定價方式。

力拓董事長杜立石(Jan Du Plessis)也對本報記者稱,指數定價方式更趨於市場化、更透明,過去舊的年度談判使得供需雙方關係緊張,而新的定價「有利於維護供需雙方的合作關係」。

淡水河谷執行董事馬丁斯也強調,淡水河谷在使用普氏指數的經驗證明,指數定價是一種更合適的定價方式,目前,淡水河谷99%的產品採取季度指數價格合同。

當然,對於中鋼協推出的「中國指數」,三大礦商還是給了一點「面子」。

力拓稱,「我們一直在關注新的定價機制的出現,只要新的定價機制是透明的,能夠正確反映供需雙方的關係,我們都會認真地考慮」。馬丁斯也表示,淡水河谷願意坐下來與中國客戶商談指數定價問題。

不過,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定價機制,也並不能解決全部供需矛盾。與年度定價機制一樣,指數定價機制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一位國際礦商的主管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年度合同對礦商最大的風險是客戶不按合同採購。2009年,多家中國鋼企由於價格太高放棄部分鐵礦石採購合同,一度給礦商帶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戴志浩也直言,季度價與當期現貨價的差異,給供需雙方都增加了違約風險,雙方對合同履約的忠誠度,都受到現貨價格的考驗。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的定價方式 只是在執行時間上推後了一段時間,長期平均下來,季度價格與現貨價格一致,而長期使用現貨礦的企業如果採購節奏把握得當,現貨價格可能低於季度價。

一位國內大型鋼廠的採購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已經有部分國內鋼廠口頭通知礦商延遲發貨,原因是鐵礦石報價過高,此舉已引起礦商關注。

寶鋼還呼籲,「應警惕鐵礦石成為石油之後華爾街資本炒作的第二個對象」。「由於目前鐵礦石掉期產品採用第三方公佈的指數價格予以結算,而指數有很多侷限性,礦山企業可以通過控制現貨市場發貨,從而影響指數價格。」戴志浩說。

3.海運市場變局

全球鐵礦石海運市場,或將也被淡水河谷等三大國際礦商壟斷

在指數定價機制下,由於鋼廠對FOB(離岸價,由買家支付海運費)海運費的選取存在爭議,國內多數企業已從FOB合同轉為CFR(到岸價,由賣家支付海運費)合同,加上國際礦商紛紛設立租船業務,此舉引發國際海運市場洗牌。

目前,三大國際礦商的出口量佔「全球海運貿易總量」63%,並且,中國鋼廠紛紛放棄租船選擇權,改由礦商安排海運,這一貿易方式的變化,正引發一場海運市場大變局。

淡水河谷正是這場變

局的引導者。作為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啟動航運計劃,斥資23億美元,計劃針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打造全球最大礦石船隊,旨在穩定礦石航運成本,增強其礦產品競爭力。該計劃包括了35艘40萬噸級VLOC(特大型砂礦船)。

業內普遍認為,這些運力一旦全部投入使用,將徹底改變目前干散貨海運市場的船舶結構和運價水平,引發市場的激烈波動。由於淡水河谷掌控了礦石定價權,再加 上量大價低,價格競爭力強,將直接威脅到一些原先為了「抵抗運價風險」而組建的、鋼企與海運公司的聯合船隊,攪亂了整個海運市場秩序,加速市場惡化。

而目前,全球干散貨海運市場正在經歷第二次探底過程。今年以來,海岬型船日租金不到2萬美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巴西至中國的鐵礦石海運費每噸也不足20美元,而當前的鐵礦石價格每噸為180美元,海運費僅佔礦價10%。

海運市場今日的蕭條景象,與2009年的海運市場高峰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海運費可佔到鐵礦石到岸價格的50%。上述國際礦商主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市場的逆轉,也是礦商以「平衡鐵礦石價格」為理由來強化其壟斷地位的結果。

9月初,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Luiz Meriz在濟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

表示,淡水河谷打造船隊是為了穩定鐵礦石價格,「我們只想確保鐵礦石海運費的穩定,過去很多年,鐵礦石行業的很多利潤,都流入了船東的口袋。」

雖然淡水河谷方面正在積極向中國鋼廠推銷其租船業務,但馬丁斯表示,目前還未與中國的船運公司談妥關於長期承租其VLOC事宜,正在尋求其它合作途徑。

其它礦業也正瞅準航運業務的機會。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鐵礦石銷售和物流全球主管Timo Smit表示,英美資源設立了專門的租船業務部門,願意幫助客戶尋找合適的船東並提供專業服務。

礦商穩定海運費的舉動,受到了國內鋼廠的歡迎,但卻遭到了船運商的抵制。今年8月份,中國船東協會公開呼籲,要求中國政府出面阻止淡水河谷組建大型運輸船隊的行為,他們擔心,中國進口鐵礦石的船運業務可能也會被淡水河谷壟斷。

對此,戴志浩建議,航運企業應主動適應未來鐵礦石海運貿易結構的變化,合理佈局航線、優化船隊、配置運力。同時,航運企業需要淡化海運市場波動對客戶長期合作的影響,與上下遊客戶共同探索穩定、雙贏的海運貿易模式,進一步提高鋼鐵企業與航運企業間長期運輸合同的比重。

4.拐點何時到來?

一旦市場突變,中國鋼企的海外項目或將被大型礦山低價兼併

在全球鐵礦石利益博弈背後,有一個整個鋼鐵產業鏈正在關注的問題:鐵礦石市場的拐點何時到來?

供需格局的巨變,不僅意味著鐵礦石高價時代的終結,也意味著鋼鐵產業利潤重新分配的開始。隨著這一時刻的迫近,國際礦商要隨時做好「全球鐵礦石擴產導致產 品價格下跌」的準備;而對於中國鋼廠來說,雖然原材料成本可能因此大幅下降,但其近幾年大舉推進的海外投資,也將遭遇巨大風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由於鋼鐵市場需求迅速復甦,全球鐵礦商開始新一輪投產高潮。當時,除了三大礦,FMG、英美資源、Xtrata,甚至包括澳大利亞眾多新興礦商,無一例外地拋出了或大或小的未來五年擴產計劃。

中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根據澳大利亞現有礦山公司的擴產計劃,到2015年,澳大利亞鐵礦石產量將由2010年的4億噸提高到7億噸,增加70%。而巴西 淡水河谷計劃產能年均增長12%,到2015年,產能將從3.1億噸最高增加到5億噸,增加61%。同時,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地的新興礦山也將相繼投 產。以此計算,到2015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將達到27億噸。

戴志浩指出,近幾年的鐵礦石價格暴漲,吸引了大量投資,形成的產能有望在若干年內釋放,到時候,鐵礦石的大規模供應將漸行漸近,樂觀預計,鐵礦石供求關係發生逆轉的時間可能會提前。

馬丁斯也表示,鐵礦石市場將在2015至2017年間迎來供需平衡,屆時,鐵礦石價格將小幅回調後企穩。

但對中國鋼廠來說,鐵礦石供需拐點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鐵礦石降價將使得一部分利潤轉移至鋼廠,另一方面,近幾年,國內鋼廠普遍以高成本投資海外礦山,一旦鐵礦石價格下跌,將給它們的海外鐵礦項目帶來經營風險。

「中國鋼廠並不具備專業開發能力,並幾乎全是在市場高點出手,一旦市場突變,它們的海外項目將被大型礦山低價兼併,等於為大型礦商虧本打工了幾年。」一位國際礦業公司的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寶鋼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中國鋼企警惕海外項目投資風險。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鋼企大規模海外礦山投資並不是明智選擇,因為鋼廠的專長不是礦山經營,不過,徐樂江贊成鋼廠以參股方式與礦山結成利益同盟。

戴志浩介紹寶鋼海外投資策略時表示,寶鋼將聚焦澳洲、巴西、加拿大,積極尋找參與非洲鐵礦開發的機會,優先參與直裝礦項目合作,優先選擇帶有配套物流設施的項目。

首鋼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鋼廠對海外投資已比較謹慎,甚至開始改變策略,「以前,有些鋼廠追求鐵礦石自給率最大化,現在調整為適度提高資源自給率。」

但拐點的到來,並不意味著鐵礦石將進入買方市場。對於已獲得壟斷地位的國際礦商來說,「保持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並非不可能。

劉新權向本報記者指出,雖然各大礦商推出了宏大的擴產計劃,國際資源開發熱潮持續高漲,但鑑於鐵礦山投資大、見效慢、週期長等特點,未來幾年,真正投入商業運營的鐵礦石開發項目畢竟有限。

澳大利亞華龍能源公司總裁徐剛也表示,鐵礦石擴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國內鋼廠投資的海外項目投產難度更大,因此,很難實現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逆轉。

並且,為了儘可能維持鐵礦石的高利潤,三大礦商也將發揮其對市場的強大調控能力。馬丁斯對本報記者表示,當鐵礦石市場出現「供需平衡」時,鐵礦石價格並不 會下降太多,而將在一個價位穩定運行。至於這個具體的「價位」,馬丁斯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引用了國際分析師預測的120美元/噸。

「我想,到時候礦商會採取減產手段,來防止鐵礦石供過於求。」馬丁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1

阿里收购雅虎多重博弈:马云出击遭遇拦路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1/3MMDcyXzM3MDI3MQ.html?pc_hash=GFaETy

上周突然传出的阿里巴巴试图并购美国雅虎的消息再有新进展。

北京时间10月10日早间,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正在与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进行商谈,考虑从淡马锡融资回购雅虎持有的集团40%股份。

据称作为对价,淡马锡将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部分股份。该消息还称,淡马锡对持有雅虎股票并不感兴趣。

而在美国雅虎方面,同日传出消息称,雅虎联合创始人、前CEO杨致远有意与私募股权公司达成协议,使雅虎退市。目前,雅虎市值约为200亿美元。杨致远本人希望在私有化后继续留在雅虎。

阿里巴巴集团和美国雅虎纠缠六年之后,格局渐渐清晰,但最后一役却无人敢妄言胜负。迄今为止,阿里官方尚未对上述消息作出任何表态。

反客为主

收购雅虎的意向最早是马云自己透露的。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对于收购雅虎,阿里巴巴非常非常有兴趣”,这是因为“双方都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番表态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做出的。这个非官方的信号充满了强烈的暗示意味。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则在当天强调:对此不予置评。

但这足以挑逗起所有人的神经。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者,而美国雅虎则颓势毕露。9月7日,雅虎前CEO卡尔·巴茨遭解雇之后,资本市场上就出现了关于其准备出售资产的多种猜测。

马云的表态被认为是最可能成形的方案之一。今年以来,雅虎股价已经累计下跌19 %,市值已经跌至170亿美元。在马云表示“有意收购雅虎”之后,雅虎股价大涨5%,收于13.8美元。

巴茨执掌雅虎期间,阿里巴巴曾与雅虎洽谈过股权回购的计划,但中途被雅虎单方面否定。此次马云卷土重来,自然考虑更加周全。有消息人士称:马云已经与杨致远沟通过,并将在近期做出一次正式的访问。

阿里巴巴和美国雅虎在资本市场上的渊源颇深。2005年,美国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和中国雅虎的全部资产换得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成为当时全球标志性的资产并购案之一。

谁也没有想到,这宗交易会在六年之后形势逆转。美国雅虎日薄西山,近两年市场关于它的唯一话题,就是雅虎应该怎么妥善处置自己的资产。市场关心的是它应该出售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

而 在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几乎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代名词,旗下的阿里巴巴、淘宝网、淘宝商城,分别占据了中国B2B、C2C、B2C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脱胎于 淘宝的支付宝则占据了网上支付大部分市场。今年7月份,阿里巴巴集团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云OS,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拓展。另外,全力打造的搜索 引擎一淘网也有望对国内搜索业霸主百度发起挑战。

与美国不同,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更为迅速,阿里巴巴作为行业领袖,几乎是在网上再造了一个新的商业环境,对传统商业形成了挑战。

无论是什么角度来看,阿里巴巴都是一个足以让投资界认可的买家。《福布斯》杂志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果成功收购,阿里

巴巴有望在美国拓展业务。”目前Alibaba.com拥有约6900万注册用户,收购雅虎后,阿里巴巴将借助雅虎在美国的流量,进一步扩大其用户群。

如果收购成功,阿里巴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同时获得了开拓美国市场的门票,这是华尔街投行的一致观点。

前途叵测

也有众多分析认为,收购并不会像预估的那般顺利。美国雅虎董事会将构成首道障碍。

就在马云发出信号后不久,雅虎举行了公司副总裁级的内部会议,临时CEO蒂姆·莫尔斯对雅虎的公司战略进行了评估,并指出:“我们目前时间非常紧迫,不过我们也很清楚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会议当场就有人询问:雅虎是否已经决定确定要出售?莫尔斯表示:“不,我们并没有一门心思想卖掉雅虎。”他同时称,媒体误读了杨致远最近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到的信息。杨致远曾在这份备忘录中称,正在评估雅虎是否应该出售。

这个举动被外界解读为:雅虎董事会对于是否出售资产存在严重的分歧,马云的并购有可能会遭遇打击。

雅虎的内部龃龉早有先例。2008年初,微软曾喊出475亿美元的高价,试图收购雅虎,当时的雅虎董事会因意见无法统一,最终拒绝这项收购。

莫尔斯表态或许也有别的意思。有观点认为,出售给阿里巴巴将使雅虎蒙羞,毕竟雅虎曾经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

美国对于中资的排斥则可能是另一大障碍。过去几年,中国资金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国官方和民间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在美国人眼中,中国并购的对象涉及美国的各个产业层面,将会最终危及美国国家安全。

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香港分所主席Neil Torpey认为:“有些当事方可能不希望看到一个频繁使用的美国网站被一家非美国企业收购。其他人则可能完全出

于政治目的提请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这桩收购交易。”

按 照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外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将面临CFIUS的审查。该委员会由美国财政部授权,审查企业的涉外交易,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 影响。虽然收购雅虎并不涉及美国的国家安全,但美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收购行动一向持严格的审查态度,因此阿里巴巴如要收购雅虎,CFIUS是首要面临的一个 门槛。

CFIUS之前曾否决了中资企业的多项收购案。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尤尼科石油公司,CFIUS审核后认为 危害国家安全,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手段迫使中海油最终放弃;2010年,华为公司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3leaf公司专利,CFIUS同样认为威胁到美国 安全,最终华为撤销收购。

华为之后,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便鲜有百万美元级的并购。阿里巴巴如能最终实施并购,涉及金额将远超于华为,遭遇的审查必然更加严格。

按照预估,如阿里实施并购,最有可能的实质性交易时间点为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这正是美国2012年大选渐入高潮的阶段。中国的市场和资本、经济现状和对美国的威胁,必然是美国大选的热门议题,没有任何一个党派敢冒“牺牲美国国家安全”的大不韪。这也使收购变数丛生。

华尔街分析师表示:“即使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合适的交易。但这种政治因素的干扰,将硬性提高其交易的时间成本,甚至拖垮这宗交易。正如之前发生的那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