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索羅斯教給你的十二大投資真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939

1)「賺錢,要依靠正常價值的商品出現折扣以及押注意外事件。」

如其它偉大的投資者一樣,索羅斯非常關注「預期內價值」。預期內價值相當於潛在投資結果的平均權重價值。一個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投資理念只有在預期內價值積極的時候才是明智的。一方面,索羅斯能夠比其他投資者做出更巨大的押注。另一方面,在投資過程的處理上,索羅斯與其他投資者並無根本上的區別。

2)「金融市場通常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一個投資者需要有各種不同的預先情景假設。」

市場「時而」可以預測,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總是」不可預測。如果一個投資者很有耐心,能夠等待一個成功押注定價偏差的機會,那麼他就能夠擊敗市場。

3)「最難判斷的事情是:風險達到什麼水平是安全的。」

風險是你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有三種情況必須要面對:

a. 有時你知道風險事件的自然特性和可能性(比如說扔硬幣);

b. 有時候你只知道這個事件的特性,但不知道其可能性(比如一隻指定股票20年內的價格);

c. 有時候你甚至連未來可能傷害到自己的事件特性都不清楚(比如惡性黑天鵝事件)。

索羅斯曾表示,這些決定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做出的,這種環境可能是:你有許多反饋回路,其中有些是積極的,有些是消極的,這些反饋互相之間作用,產生出大多數時期內盛行一時的非常規價格模式;但是在個別情況中,一些泡沫的發展釋放了其全部的潛能,以至於掩蓋了其它影響因素的作用。

想要「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一個「安全邊際」。

4)「你正確或錯誤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錯誤的時候會虧多少錢。」

對於一個投資者最重要的事是「正確性的量級」,而不是「正確的頻率」有多高。

5)「擁有自信或者持倉較小都是無濟於事的。」

如果在一個賭注中你贏的幾率足夠大,那麼就大舉押注。當索羅斯覺得他自己是正確的時候,幾乎沒哪個投資者能夠比他下更大的注。

6)「我只在有理由上班的時候去上班,而且上班的那天我是真正地在做事情。」

一直保持忙碌的交易狀態就會產生很多的費用和錯誤。有時候別那麼活躍往往會是一個投資者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7)「如果投資是種娛樂消遣,如果你從中得到了樂趣,那你可能沒有賺到什麼錢。真正好的投資都是無聊的。」

如果你因為投資而非常興奮,那麼你可能是在賭博,而非投資。最好別把自己當賭客,而不把自己當賭客的最好方式就是:只在幾率有利於你的時候押注。

8)「如果要反映出未來的價格,那麼目前的市場價格總是錯誤的。」

索羅斯顯然不是一個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信徒。這並不奇怪,因為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他就不會成為富豪。

9)「市場能夠影響其所期待的事件。」

這句話其實就是指市場的「自反性」理論。在索羅斯看來,市場和人們對市場的看法是相互作用的。

索羅斯說,「在認知和現實之間存在一個雙向的自反聯繫,這是一種起初會促進自我強化、但最終會導致自我擊潰的過程,或者可以說這就是泡沫。每個泡沫都是由一種趨勢和一個錯誤的概念以自反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0)「實際生活中,很少能夠存在真正的均衡——市場價格總是習慣於波動。」

均衡是眾多宏觀經濟學家作出假設的基礎,然而索羅斯認為均衡其實是一種幻境。均衡可以讓數學計算非常完美,但卻往往不符合事實。

索羅斯曾說:「經濟思考需要開始考慮現實世界的政策問題,而不是簡單地製造更多的數學方程式。」索羅斯投資觀點的形成並不是以理性為主體的。比如說:「當長期趨勢失去動能的時候,短期波動性往往會上升,原因很簡單——那些跟隨趨勢的投資人群此時找不到方向了。」

索羅斯還相信,「繁榮-崩潰的過程在形態上是不對稱的:一個長期、逐漸形成的繁榮之後往往是急促、短暫的崩潰。」

11)「經濟史就是永無止盡的上演假話和謊言,而不是真理。」

能夠用語言解釋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並不意味著這種解釋是正確的或者某種理論的基礎能夠用於預測未來。人類有一種「事後聰明」的缺點。

索羅斯說,「必須要從頭到尾地重新思考經濟理論,因為那些效率市場假說、理性選擇理論所支持的典範,最後實際上都破產了,與雷曼兄弟之後全球金融系統的破產類似。」

12)「我富有只是因為我知道我什麼時候錯了。我基本上都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倖存』下來的……我們應該意識到人類就是這樣:錯了並不丟臉,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才丟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989

十二大致命風險:人類可能因此滅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16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與全球挑戰基金會(the Global Challenges Foundation)的研究團隊近日發布首份科學評估人類未來風險的報告。這份報告最吸引《獨立報》、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之處是,它列舉了最有可能毀滅人類文明的十二大風險。

報告認為,列舉這十二種風險與其說是為了進行科學評估,不如說是要呼籲人們面對挑戰、變危機為機遇。這項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它有助於解決危機、開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提到的十二種風險之中鮮有外生風險。也就是說,多數風險並非不可控,大部分都是人類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

華爾街見聞根據以上報告所述十二大風險做了如下整理,並盡量按可能性高低排列。報告認為,其中氣候極端變化、核戰、生態系統崩潰、全球流行性疾病和全球系統崩潰屬於當前風險,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和未知風險屬於新興風險,全球管理不善是全球政策風險,行星撞地球和超級火山爆發都是外生風險。

1、人工智能 可能性:0-10%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熱議的人類滅絕威脅,執筆報告的研究者認為,人類也許無法輕易控制極端的人工智能,可能它們會利用自身智慧最大限度攫取資源。但誰也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占領世界、繼而使人類文明滅絕的風險。所以研究者只給了可能性的大致範圍。

2、未知風險 可能性:0.1%

201502 12terrifyingways 2

這一類別囊括了所有人類未知的風險,以及所有看似荒謬的事件,比如人類向外星文明發出信號,招致對方的致命打擊。報告呼籲廣泛研究未知的風險,警惕其毀滅人類的可能性。

3、納米技術 可能性:0.01%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將精密制造擴展到原子級別,但報告認為,它也可能用於制造恐怖的新式武器。報告特別提到,它可能有助於造核彈。

4、合成生物學 可能性:0.01%

合成生物學

報告擔心,別有用心的人會制造足以毀滅全人類的病菌。報告警告,目前相關監管和自我管理還在萌芽階段,可能跟不上合成生物學研發的速度。

5、氣候極端變化 可能性:0.01%

氣候變化

這是報告認為最可控的因素,報告作者認為,全球合作行動可能制止這類變化,避免環境災難。報告警告,氣候變化對最貧窮國家的影響最大。而且,饑荒會使大量災民喪生,也會掀起移民高潮,導致全球局勢大震蕩。

6、核戰 可能性:0.005%

核戰

俄羅斯和美國的核戰是20世紀末最大的人類滅亡威脅。這種威脅現在可能已經減少,但核武擴散仍帶來足以引發核武沖突,它將產生“核冬天”,即大規模核戰使大量煙和煤煙進入地球大氣層,使天氣變得非常寒冷。無論核彈會殺死多少人,這樣的嚴冬都可能摧毀人類文明。

7、全球流行性疾病 可能性:0.0001%

埃博拉,流行病,流感

致命流行性疾病具有埃博拉疫病那樣的不可治愈性、流感那樣的傳染性、艾滋病那樣的長期潛伏期和狂犬病那樣的殺傷力。報告稱,有理由懷疑,和通常預期相比,更有可能爆發有重大影響的全球性流行病。報告認為,全球醫療系統的響應能力是避免這種災難的關鍵。這種風險最大的威脅在於是不是人類無法控制的傳染病。

8、行星撞地球 可能性:0.00013%

行星,地球

報告預計,直徑5公里以上的行星如果撞擊地球就會毀掉荷蘭全國面積那麽大的區域。這類事件可能每20年發生一次。直徑至少5公里的行星每2000萬年撞擊地球一次,即使這類行星不能在撞擊後立即消滅全人類,也會產生大量塵埃進入大氣層,影響天氣、食品供應、使政局不穩,最終導致人類文明走到終點。

9、超級火山爆發  可能性:0.00003%

火山爆發

一次超級火山爆發就會將數千立方公里的物質送入大氣層,產生“火山冬天”。它類似以上核戰和行星撞地球對天氣的影響。地球歷史上曾有過巨大地質變化造成生物滅絕的先例。以今天的技術力量,人類還無法避免火山冬天的巨大破壞。

10、全球系統崩潰 可能性:未知

201502 12terrifyingways 10

這是經濟和/或社會系統崩潰,包括國家動亂、維系文明的法律秩序徹底被破壞。因為有太多的未知情況,所以報告無法推測可能性。

11、全球管理不善 可能性:未知

201502 12terrifyingways 11

這類風險所指的全球事務管理不善會造成極大破壞,它足以成為人類文明崩潰的主因。腐敗無能的全球獨裁統治就是一例。報告認為,這種可能性無法估計。

12、生態系統崩潰 可能性:未知

201502 12terrifyingways 12

全球生態系統全面崩潰,再也無法維持數十億人生存。這是報告認為最複雜的風險之一。因為涉及許多未知的後果,報告也無法估計可能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17

親華?親美?越共十二大為何引人關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759.html

親華?親美?越共十二大為何引人關註

一財網錢克錦 2016-01-22 10:14:00

有媒體分析說,如果阮晉勇擔任總書記,將會與美國走得更近,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強硬。

越南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1月20日至28日在河內舉行。參會的共有1510名代表,代表著越南全國450萬黨員。越共中央機關報《人民報》網頁上,有圖片報道說,“這些日子,胡誌明市大街小巷掛滿黨旗、國旗、彩旗,花團錦簇,人人喜慶越共十二大。”

據越南《青年報》說,這次大會的任務主要有:評估上一次大會決議落實情況;討論各種報告;選舉十二屆中央委員。不過國際上不少媒體把註意力都集中在“選舉十二屆中央委員”這一點上,實際上關註的就是:誰是越共下一屆總書記?

實際掌握越南國家大權的越共中央政治局,目前有16名委員。外界普遍認為其中有實力競爭總書記一職的,有“四駕馬車”。現任總書記阮富仲,現任總理阮晉勇,國家主席張晉創和國防部長馮光青。四人中間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阮富仲和阮晉勇。

有意思的是,阮富仲和阮晉勇之間的競爭,被不少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解讀為越共高層中“親華派”和“親美派”的較量。親華派,是指以現任總書記阮富仲為代表的政治勢力,包括馮光青;而親美派,則是指總理阮晉勇為代表的勢力。

之所以他們劃分成親華親美,是根據兩人在近年來越南對外關系中的表現和作用來判斷。比如阮晉勇作為政府總理,力主將越南經濟國際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推動越南加入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合作計劃(TPP),而推動TPP又被解讀為美國對付中國崛起的一個舉措。而阮富仲作為總書記,在對話問題上據說比較溫和,尤其是在去年南海問題爭端上,媒體說他“不太願意批評中國”。

阮富仲今年71歲,阮晉勇66歲。而越共有個不成文規定,新一屆政治局委員不能超過65歲,但也有特例。所以從年齡來看,阮晉勇升任總書記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阮富仲在政治局內的實力很強,繼續留任的也並非不可能。所以結果估計要一周後會議結束後方可分曉。

有媒體分析說,如果阮晉勇擔任總書記,將會與美國走得更近,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強硬。不過,且不說阮晉勇是否一定能當選新一屆總書記,即便當選,“親華”“親美”大概也只是表現在某一領域,而不太可能是全面政策的選擇。原因如下:

首先,阮晉勇之所以表現的“親美”,大概是和他主持經濟政策較多有關。越南有輿論認為,要想經濟開放,離開美國就不會成功;另一方面,越南民間對本國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也有擔心。因此主持經濟的越共領導,與美國走得更近是很自然的。而阮富仲作為總書記,扮演角色不同,對中國態度也有所差異。正如另有輿論所說,親美也好,親華也罷,都是為了越南利益。

其次,越南在中美之間的選擇,也有一定的穩定性。主要表現為,中越兩國冷戰後關系深入發展,雙邊高層互訪頻繁,雖然近年沒有新突破,但總體來說還比較穩定。兩國經濟上聯系尤其緊密,中國連續11年是越南最大貿易國,越南也是中國在東盟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不過,由於南海問題和地緣政治因素,越南也希望借助美國力量進行平衡。去年美越兩國軍事交往和軍事協定尤其引人註目。

這是越南的政策選擇。有些人認為越南充當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馬前卒”,這是片面的,應該說越南這麽做,有它自己的考慮。美國曾批評東南亞國家,“賺錢起來就和中國接近;安全問題來了就想起美國”,在越南也是如此。

還有,越共作為越南唯一政黨,為了保持執政權力,還是無法完全接受美國所支持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讓越南“親美”,親得程度有限。

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有媒體說越共十二大後,“太子黨”在政界的力量,也是值得註意的一件事。媒體報道比較多的有,阮晉勇的大兒子、出生於1976年的阮清誼,自2011年就擔任堅江省省委書記(越南有58個省和5各直轄市);其小兒子阮明哲(1990年出生)現為越共平定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前越共中央檢查委員會主任阮文芝的兒子阮春英(1976年生)去年當選為峴港市委書記。這些“太子黨”對越共會有什麽影響,也挺值得關註。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