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基失資助 2016年勢加學費

1 : GS(14)@2013-05-12 14:02: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9/18254202

                【本報訊】教育局與英基達成初步共識,教育局擬在2016年撤出近3億元資助。現行政府資助佔英基收入兩成多,撤出資助後,家長須承擔額外兩成學費,小學學費或由現時每年7萬元,增至最少8.4萬元;中學生由每年10萬元學費增至12萬元。
政府在2011年起開始檢討是否再持續資助英基協會,教育局每年提供2.84億元資助,該資助佔英基收入兩成,教育局近日和英基達成初步共識,計劃在3年後,即2016年9月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不能獲得政府資助,家長須承擔額外兩成的學費。
據悉,英基和政府商討實施日期,英基同意在現時幼稚園低班至高班的學生,全都升上小學後,才向新入學的學生收取新學費,新收費不影響2015/16學年的1年級至13級學生。英基管理局將在5月21日開會,討論是否接受該項建議。

談判過程被批不透明

                英基下學年小學學費由原來66,100元加至7萬元,升幅為5.9%;而中一學費由98,000元升至101,400元,升幅為3.5%,加幅較溫和。不過當學校失去資助後,每年學費或即時上漲兩成,即小一學費最少升至8.4萬元,中一學費升至12.2萬元。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2016年英基新生的中小學費不止12.2萬或8.4萬元,因要計算累積通脹,有機會小學學費近10萬元,中學達13萬元。他指,現時申請入學的新生若想「打尖」入學,可交50萬元提名權費用,每人必須交「可退回保養費」每人2.5萬港元,屆時若按累積通脹及額外收費,中產子女更難入學。
有四名女兒在英基學校協會讀小學及中學的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對幼子升學前路感迷惘,他估計到幼子升小一時,即2018年,英基學費已大幅上漲,他未必能應付,最壞打算是讓小兒子入讀本地英語教學的直資學校。他批評英基和教育局兩年來的談判是黑箱作業,過程不透明,家長所知不多,而學費升幅每年大增,令一般海外來港外國人、回流中產港人無法應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50

陸振球﹕拆息再升 銀行勢加P

1 : GS(14)@2017-12-11 12:34:0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383&issue=20171209
【明報專訊】股巿連升11個月後,踏入12月便急劇震盪,連帶「股王」騰訊(0700)也一度自高位急插18%才見反彈,最新公布的中原樓價指數也按周微跌了0.03%,由於數據有滯後,本周港股的波動對樓巿會否造成影響,還要2至3個星期才可觀察到,不過大家要留意的是,香港的1個月銀行拆息,昨天再攀升至1.07厘以上,雖說拆息按揭一般有以最優惠利率(P)計算的封頂位,但若拆息再升,銀行也可能要被迫將現有的P推高,否則銀行自己要硬食拆息再升的利息成本。

說實在的是,雖然之前美國多次加息而香港只有拆息在今年下半年開始跟隨,P迄今仍不動如山,但客觀環境令銀行往後可能要追加P的壓力愈來愈大。

首先,香港P之前一直不加,主要是香港的銀行體系結餘相當充裕,高峰時曾達4000多億元,在如斯「水浸」的情况下,銀行最重要將錢借出去,就算收得的利息少也沒所謂,真正的求量不求價(息率水平) ,但近期有關結餘已跌至約1800億元(圖1),如再跌的話,銀根便會收緊而有推高息率的作用。

銀行體系結餘持續下跌 拆息有上升壓力

那香港的銀行結餘會否再減?大家應留意美國參眾兩院剛通過稅改方案,除了把美國的企業稅率由35%大削至20%,還准許蘋果、Google等巨企以10%「特惠稅率」,把存放於海外的1.3萬億美元資金(圖2)調回美國,而由於香港是美企最大海外資金池之一,此舉可能令銀行體系結餘流出,會對拆息構成進一步上升壓力。

另外,大幅減稅料將對美國經濟和就業市道有顯著刺激作用,給予聯儲局更大空間推進利率正常化。事實上,華爾街大行原本普遍預期聯儲局明年將加息3次,但在稅改過關後,市場開始有共識2018年加息頻率增加至4次(圖3),預料聯邦基金利率到2019年底最高達到3.1厘,在聯繫匯率機制之下,相信往後香港的拆息甚至最優惠利率會長期只加不減,將會明顯加重香港業主的供樓負擔。

不過,有趣的是花旗銀行日前公布最新市民置業意向調查結果(是項調查為花旗銀行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每季訪問超過500名香港市民),卻發覺憂慮按揭利率上升的市民減少:在2017年第一季,有73%受訪者預期1年後的按揭利率會較現時為高,而在第三季回落至52%!

市民對利率上升憂慮減 更要恐懼

筆者認為上述調查反映了樓巿的一個潛在危機,就是美國繼續加息並將必會推高香港息口是極明顯的事實,但港人未知是否受到代理洗腦,反而對息口上升的危機感減少,隨時會因此對後巿過於樂觀,因而做錯置業決定。事實上,今年第三季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的受訪者佔55%,較去年第三季的44%激增一成,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年下跌的受訪者比例回落至11%,去年同期為21%(圖4),令人想到股神巴菲特常說,人人樂觀時反要恐懼的說法。

花旗的調查有一項推論頗為有趣,花旗從有關數據可推算10年內有36萬人在出售物業後沒有再次置業,當中有20萬人直到現時也沒擁有任何物業,並指其為「落錯車」。

固然,過去10年香港樓巿大漲小回,但賣了樓沒有再置業,是否一定等同「落錯車」?賣樓可以有很多原因,比方說,近年出現不少銀主盤,正正可能是因不理自己的負擔能力而胡亂上車,以至因斷供而要賣樓,其實是「上錯車」!

賣樓後不再買樓 不等於落錯車

又可能是有人投資有道,賣了樓而去買了騰訊,賺得可能遠比買樓多!又或只是去買領展(0823)收息,也不見得比繼續持有物業吃虧。

更有一些人,可能是為了子女的教育,賣了樓去讓子女去外國升學,也不可說是他們「落錯車」;又或是賣樓去創業,比如GoGoVan的創辦人便說若是當初買樓而放棄創業,便沒有今天。當然,也有是真的看錯巿而賣了樓後不能再置業,但卻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說過去10年賣了樓而沒有再置業,便一定是「落錯車」!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