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悉售投資組合未知會否派特息 華置「清倉」勁賺36億

2009-01-03  SingTao


早於○八年上半年,即金融海嘯高峰尚未出現之前,多年來持有大量證券投資的華人置業(127)已開始逐步減持手上股票,去年底前更將上市證券組合「洗倉」。華置昨日中午發出通告,表示已在○八年內出售全部待售投資中的上市證券,全年有約三十六億四千七百八十萬元利潤入帳。

華置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公司早前悉數出售所持的待售上市證券,不代表公司以後不再沾手證券投資,而要視乎經濟與股市環境而定;公司出售證券投資套現所得,將投放於物業發展項目上,至於會否因此派發特別股息回饋股東,現未有考慮或決定,須待宣布全年業績時才有定案。

主要投資優質中資股

不少香港地產商均有投資證券,華置一直態度較為進取,該公司的上市證券投資組合,在○七年底曾達到一百一十八億元,佔總資產的百分之十七點七。單計○七及○六年度,華置所持上市證券組合,已分別升值三十八億八千三百五十萬元,以及四十二億零二百五十萬元。

不 過,踏入○八年,環球金融海嘯逐步淹至股市,一眾投資者的證券組合市值開始「縮水」,華置未有例外;在○八年一月份,華置的上市證券投資組合便減值三十三 億三千六百七十萬元,但因其投資組合的「底子」夠厚,上述公平值變動虧損可於投資儲備中扣除,令投資儲備由八十一億餘元,降至一月底時尚有四十八億零七百 二十萬元。證券界消息指,當時華置證券組合最主要的五隻股票,均是優質中資股,包括平保(2318)、雅居樂(3383)、中行(3988)、交行 (3328)與中海油化學(3983)。

隨着股市反覆向下,華置在○八年上半年已開始「轉身」,顯著減持證券組合。華置在數月前公布○八年 上半年度業績時,披露從出售上市證券套回三十六億八千多萬元,並獲十四億四千多萬元利潤入帳。以該公司昨天再發出的通告推算,華置在○八年下半年恒生指數 一度失守一萬一千點的環境下,出售上市證券仍獲利約二十二億元。

劉鑾雄增持304萬股

另外,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劉鑾雄繼續增持華置股份,在○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以每股平均價八點八八八元,增持三百零四萬股,涉資共約二千七百多萬元,好倉權益由百分之六十七點八一,升至百分之六十七點九五。

2009-01-03  AppleDaily
料有後着 持股清倉華置賺36億


 

華人置業(127)大股東劉鑾雄向英國對冲基金兒童基金(TCI)大手購回股權,以及其個人今年獲加薪4倍後,公司再有消息,華置昨公佈08年集團已出售全部上市證券投資,收入淨額36.48億元。

料慷慨派息或提私有化

證 券界普遍預期,華置把上市證券組合清倉套現後,將有後着,不排除公司會慷慨派息或提私有化。華置的上市證券組合龐大,截至07年12月底的賬面值是 81.57億元,07年8月聯交所首次披露,華置與劉鑾雄持有平安保險(2318)超過5%,最高持股量曾達7.03%,最為人津津樂道,因平保股價曾升 越100元,令劉鑾雄身家水漲船高。隨着港股去年節節下挫,華置08年上半年已減持部份股票,確認收益14.5億元,年中的上市證券組合值62.5億元, 佔總資產9.4%,較07年底17.7%顯著減少。華置非執行董事劉鳴煒公佈中期業績時亦已預告,下半年仍有減持空間。公司昨便公佈,已把全部上市證券組 合沽售,收入淨額36.48億元。華置發言人表示,公司會否因此派發特別股息或派高息,要等待董事會在公佈業績前開會決定。

股價較淨值折讓六成

不 過,證券界普遍預期,華置把股票組合「清倉」後,將有後着,除了派高息,部份更估計華置可能提出私有化。截至去年6月底止,華置現金及銀行結存為 100.9億元,計及下半年沽售股票套現之數,手持現金更可觀。此外,華置去年中的總資產淨值是462.5億元,按已發行股數20.8億股計算,每股資產 淨值22.2元。華置昨收報8.72元,較每股資產淨值大幅折讓六成。而且,華置於去年8至12月曾經50度回購,涉資約18億元,令總股數減少;劉鑾雄 又不停增持,上月中更向TCI大手買回8.3%股權,持股量增至67.95%,街貨及阻力減少,私有化誘因當然隨之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8

民企勁賺超現實

2009-09-26  NextMagazine





早 排董特首還大力呼籲國內民企來港之際,上市只有一年的民企卻已率先爆煲。上週四,證監會勒令聲稱專種蘭花的歐亞農業停牌,即時出現一場微型的民企股災,民 企四大天王除歐亞外,超大現代、大成生化、格林柯爾即日跌逾一成。至週二仍未復牌的歐亞及其他民企,賬目一直是投資者挑出的最大疑點,例如公司的邊際利潤 (Profit Margin)出奇地高,達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歐亞上市只有一年,已接二連三出事。兩月前主席楊斌突然減持兩成股份後,股價由二元半跌至六毫。今次歐亞遭 證監「叫停」,估計與新聘會計師羅兵咸開始查賬有關。與其他民企一樣,歐亞的賺錢能力異常地「高」,反映企業賺錢能力的是邊際利潤,即是以純利除以營業額 的百分比率。歐亞的邊際利潤高達四成,即是做十元生意便賺四元。「同類行業的公司,邊際利潤不會相差太遠。」有三十五年會計師經驗的李文彬會計師樓老闆李 文彬說。但偏偏民企的邊際利潤卻出奇地「高」。種植蔬菜和生果的超大現代農業,其邊際利潤更高達六成。對比於美國加州數一數二的Dole食品公司,只得百 分之五,超大現代的數字認真誇張。

超大六成利潤最誇張超大上市時,標榜出產有機蔬果,但事實公司並非種植有機蔬果,而招股書內只是不斷地討 論,超大在中國有機種植農業的發展,而超大佔全中國有機蔬菜種植,只是百分之零點零二。據香港有機蔬菜農場慈康農圃的農夫張典雄說:「在大陸種有機菜,成 本好高噃,而且未有驗證,任佢話係有機蔬菜都得。而一般有機菜的邊際利潤,也少於百分之三。」此外,超大還標榜繁殖一種從南非入口的布爾山羊(Boer Goat),但這種羊並非什麼罕有品種。「這種羊早於一百年前,南非農夫特意配種出來,令其長肉速度,較一般山羊快,只需一年便可以出售,在澳洲好普遍, 三十年前已引入。」澳洲布爾山羊繁殖協會秘書Abigaio Stokes小姐說。而超大農業只公佈已飼養了九百七十八頭布爾山羊,並無透露繁殖情況。與超大高達四十億之市值相比,布爾山羊只佔營業額百分之二。無論 是山羊或有機菜,在在均反映公司上市時包裝成現代農業集團,只是宣傳上的伎倆。

民企成中國奇蹟將公司包裝成「生化股」的另一民企大成生化, 生意主要只是把玉米提煉為家禽的飼料出售,三年前才搞所謂「生化」業務,利用玉米提煉為粟粉、甜味劑和玉米糖,供應給糖果生產商用。然而這類「生化」生 意,在美國早有公司經營,有八十年歷史的Archer-Daniel Midland在紐約上市,其邊際利潤只有百分之二點二,但大成生化的邊際利潤,較這間老牌大廠高出十倍,可能是中國奇蹟之一。同樣以「生化」股作為賣點 的高寶綠色,是生產家庭清潔用品公司。去年從法國購入以抗衰老為賣點的'Marjorie Bertagne'化妝品牌,目的是借用這個洋牌子來開專櫃店,同時兼賣由自己出品的美容品「娜婀蜜」,在廣州、廈門、深圳共開設七個專賣櫃。高寶綠色的 邊際利潤有兩成六,較出產「SKII」的美國公司P&G(寶潔)高出近一成半。數間上市不足兩年的大陸民企,賺錢能力竟然驚人過世界級企業,令人 嘖嘖稱奇之餘,亦有理由懷疑其賬目真確性。此所以民企龍頭歐亞爆煲後,其餘民企股價相繼倒下。而事實上,歐亞主席楊斌,在連串不利消息傳出後,本週一突出 奇招,表示已獲北韓政府委任為新義州經濟特區首長,可能是金蟬脫殼的前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

$500起家拆解美容網站勁賺秘笈

2010-7-15  NM





五百元,可以看一場演唱會,也可 以創業搵大錢。○三年, Tom(聶子明)用五百元,創辦女性美容網站BeautyExchange.com(BE),設立網上討論區和買賣平台,吸引一班貪靚的女士上網分享扮靚 心得。短短幾年間,BE撼抵she.com及ELLE.com.hk等有大財團撐腰的同類網站,成為行內一哥,月賺逾三十萬。

網站成為一部 賺錢機器,動力其實來自四個「組件」,包括老闆Tom、blogger(博客)、網友及廣告商,缺一不可。現在,就交由他們現身說法,拆解網站的搵錢方程 式。Tom

BeautyExchange老闆

我叫Tom,三十三歲,是網站的創辦人兼策劃者,角色如同機器的軸心。講真,我 不懂美容,平時最多用吓洗面奶。從科技大學資訊及系統管理學系畢業後,我加入了一本女性雜誌做 IT 工作。當時老細叫我將雜誌的內容放上網就算,我提議加入互動形式,賺網上廣告費,但被潑冷水。不忿氣下,用五百元租了五分之一個網站伺服器,一邊打工一邊 在家搞網站。

零成本谷流量

當時市面上已有she.com、ELLE.com.hk等女性網站,前者走多元化路線,但惹來不少 男網友去「釣魚」識女仔,後者內容太高檔,令人有種「得個睇字」的感覺。所以,我的策略是做一個主打美容扮靚且不扮高深的網站。設計網站時,我向偶像蘋果 電腦行政總裁Steve Jobs取經,簡潔為先,同行網站要click三、四吓才去到討論區,BE只需要一、兩吓。

成立初期,BE只有討 論區及供會員買賣物品的平台。我每晚都到she.com的討論區,抄下留言者的電郵地址,再向他們發電郵介紹BE,又在不同討論區扮用家推介BE。還有一 個竅門,就是運用我在大學時學來的SEO(搜尋引擎優化)技術,再將討論區劃分成不同主題,如化妝品及瘦身等,這樣當網民在Yahoo!及Google搜 尋有關美容的字眼,BE便會出現在搜索結果的第二、三位。

借力打力

捱過三年零收入,○六年BE已有五萬多名會員,一年後,我 索性辭去正職搞網站,在銅鑼灣租下寫字樓,請了三名員工。這年,我在網站新增blog(網誌)一欄,邀請名人及資深會員開blog,第一個blogger 是星級化妝師 Gary Chung。blogger要名氣,我要人氣,大家互惠互利,反應出奇地好,後來更成立Blogazine專區,現時有五百個blogger。全靠他們自 動波寫blog及解答網民問題,我繑埋雙手,網站每天都有大量更新,瀏覽人次和逗留時間增加,會員人數更急升五成。

以往,網站只有個別小型 美容院的廣告,為了搵大客,我主動找市場調查公司Nielsen分析會員及瀏覽量等數據。另外,新增了產品資訊(Brands Addict)一欄,並主動聯絡大品牌,免費將他們的熱賣或新出美容產品放上網,每件產品的頁底都設有留言區,鼓勵用過產品的網民分享意見。終於,引來日 本化妝品牌SOFINA主動搵上門,令我十分驚喜。有了第一個大客,加上網站數據做賣點,便較容易向其他品牌埋手。另外,我用「一折試用價」作招徠,一個 三吋乘三吋半的廣告,月費原價約四萬元,每篇電子新聞稿四至六萬元,首個月分別只需幾千元。之後可選擇套餐,由六至八萬元不等。

現時,BE 有十二萬會員,每日有三萬個瀏覽人數,在女性網站中排名第一,CLINIQUE、OLAY等國際品牌都是我客仔。公司每月收入六十萬,七成來自廣告,兩成 是電子新聞稿,其他來自產品試用會等活動。七月底,我會推出時裝網,針對高檔品牌,不少喜歡扮靚的會員都喜歡名牌,希望延續BE的方式,得到時裝品牌垂青 落廣告。

Gary Chung

BE blogger/星級化妝師

免費宣傳平台

我是 Gary,入行超過十年,除了幫人化妝,我還有間化妝學校。○六年,Tom邀請我成為BE第一個blogger,當時BE有五萬多名會員,相信有助提升我 的人氣,便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開blog。第一篇文章,兩日內便有過百個留言,相比起以前在Xanga寫網誌,回響大得多,令我十分鼓舞。我試着回應留 言,有了互動令我的捧場客更多,儲下不少「粉絲」。有一次,我嘗試介紹自己的化妝學校,擔心太hard sell,但兩日內就有過百個人打來查詢,想不到一篇網誌,令化妝學校的學生多了三倍。

BE的粉紅色版面設計簡單,相比she.com的黑 色版面,對網民來說更有親切感及大眾化,事實上BE會員的年齡層跟我的學生和客仔亦很相近。BE十分重視blogger,開設Blogazine專區,放 於首頁顯眼位置,因此吸引我一直保留着BE的blog。Tom沒有規定我要定期「交稿」,亦不過問內容,我由美容至生活小事都會寫,但內容絕對是獨家,不 會在其他媒體出現。

化妝師Gary Chung曾為「千億新抱」徐子淇化妝,曾有BE會員在其blog內詢問徐子淇當日用哪種化妝品。Gary認為與會員之間的互動,能夠提升知名度。

Alice Au

BE資深會員

網友變專家

我叫Alice,今年二十五歲,任職市場策劃,四年前開始成為BE會員。我好 「貪靚」,一有美容新產品,就「心郁郁」想試。以前化妝有疑問,都不知道找誰問,有次在網上搜尋時找到BE網站,發現原來好多人和我有同樣問題,有時更從 網友的回應中找到答案,令我很雀躍。女仔向來較不識用電腦,網站設計一定要簡單、易明,BE只要click兩吓就去到心水版面,好方便。

做 了半年會員,我開始在討論區發問,很快便有人回應,自此幾乎每天都上來三、四次,好像上了癮。我也上過ELLE.com.hk,但覺得BE互動性較高。後 來參與討論的次數漸多,剛好BE推出blog欄目,便在此開blog。

BE每次搞blogger活動都會邀請我出席,每當收到電子新聞稿, 我都會打開看有否優惠或贈券。試過用優惠券買來或換來的化妝品後,即時在blog內分享,見到回應熱烈,滿足感好大,推動我繼續寫。BE亦很識做,有次網 站有個新廣告,會不停地跟着畫面走,很煩厭,我和其他會員在討論區投訴後,那個廣告很快就不見了,令我感到被重視,繼續撐BE。

Selina Cheung

CLINIQUE市場及公關高級主管

互動跑贏行家

○七年,廣告公司向我推薦 BeautyExchange,我見BE集中到一班人只講扮靚及產品着數消息的話題,討論區內的會員亦較後生,與公司部分產品的對象好相似,網站提供的會 員數據,亦有齊Nielsen、Alexa等大公司做統計,便扑槌一試。每次合約以推廣期計算,大約三個星期,價格由六至八萬元,包括版面廣告及一篇電子 新聞稿。Tom還提議我們搞產品試用會,請來一班女性blogger試用產品,再在網上寫用後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種推銷手法,發現試用會的文章,真的 引來不少回響,BE廣告部的員工會即時將數據交給我們做參考。現時化妝品牌都喜歡用blog介紹產品,貪blogger影的相片夠真,網民認為內容比廣告 更貼身和真實。

與BE比較,Yahoo!的瀏覽量的確大得多,但廣告費貴超過一倍,至於she.com,予人感覺不夠親民,BE重視會員互 動,相對比較「入屋」。試過有一次發電子新聞稿,通知會員列印郵件中的贈券換試用裝,三日內有一千人拎住張贈券來到公司門市櫃位換領。公司越來越重視網上 宣傳,投放在網上的廣告費,三年前只佔整體的百分之三,今年已增加至兩成。

開業資料(03年2月)

租用伺服器$500

總 投資$500#

#07年正式開設公司,租下寫字樓、聘請員工及增加伺服器容量,投資額約$75,000。

營業資料(10年6 月)

營業額$600,000

人工*$250,000

辦公室租金$35,000

存放伺服器租金 ▲$15,000

模特兒及攝影師#$10,000

雜費$15,000

盈利$275,000

*包 括Tom及15名員工

▲伺服器約兩年更換一次,每次約 $200,000

#拍攝YouTube片段用

一點意見

4As 廣告公司neo@Ogilvy媒體策劃總監

梁英傑(Raymond)

1. 應在試用會完結後,增加更多跟進活動,如在有份出席並撰寫產品意見的blogger中,推選最佳文章,送出相同品牌的產品,延長活動的效應,增加品牌與會 員的接觸時間。

2. 版面設計太花,廣告太多,短期可賺到錢,但亦容易令網民麻木,所以廣告最好只佔版面三分之一。

3. 現時主要收入來自網站廣告,長遠來說,要突破這個被動的宣傳平台角色,為廣告商度身訂做不同類型的廣告及增加互動活動,建議增加市場策劃的人才。

4. 利用時興的交友平台,如facebook,令會員在 facebook 內張貼BE的訊息,借力延伸網站平台,擴充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49

民企勁賺超現實

2002-9-26  NM





早排董特首還大力呼籲國內民企來港之際,上市只 有一年的民企卻已率先爆煲。上週四,證監會勒令聲稱專種蘭花的歐亞農業停牌,即時出現一場微型的民企股災,民企四大天王除歐亞外,超大現代、大成生化、格 林柯爾即日跌逾一成。至週二仍未復牌的歐亞及其他民企,賬目一直是投資者挑出的最大疑點,例如公司的邊際利潤(Profit Margin)出奇地高,達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歐亞上市只有一年,已接二連三出事。兩月 前主席楊斌突然減持兩成股份後,股價由二元半跌至六毫。今次歐亞遭證監「叫停」,估計與新聘會計師羅兵咸開始查賬有關。與其他民企一樣,歐亞的賺錢能力異 常地「高」,反映企業賺錢能力的是邊際利潤,即是以純利除以營業額的百分比率。歐亞的邊際利潤高達四成,即是做十元生意便賺四元。「同類行業的公司,邊際 利潤不會相差太遠。」有三十五年會計師經驗的李文彬會計師樓老闆李文彬說。但偏偏民企的邊際利潤卻出奇地「高」。種植蔬菜和生果的超大現代農業,其邊際利 潤更高達六成。對比於美國加州數一數二的Dole食品公司,只得百分之五,超大現代的數字認真誇張。

超大六成利潤最誇張超大上市時, 標榜出產有機蔬果,但事實公司並非種植有機蔬果,而招股書內只是不斷地討論,超大在中國有機種植農業的發展,而超大佔全中國有機蔬菜種植,只是百分之零點 零二。據香港有機蔬菜農場慈康農圃的農夫張典雄說:「在大陸種有機菜,成本好高噃,而且未有驗證,任佢話係有機蔬菜都得。而一般有機菜的邊際利潤,也少於 百分之三。」此外,超大還標榜繁殖一種從南非入口的布爾山羊(Boer Goat),但這種羊並非什麼罕有品種。「這種羊早於一百年前,南非農夫特意配種出來,令其長肉速度,較一般山羊快,只需一年便可以出售,在澳洲好普遍, 三十年前已引入。」澳洲布爾山羊繁殖協會秘書Abigaio Stokes小姐說。而超大農業只公佈已飼養了九百七十八頭布爾山羊,並無透露繁殖情況。與超大高達四十億之市值相比,布爾山羊只佔營業額百分之二。無論 是山羊或有機菜,在在均反映公司上市時包裝成現代農業集團,只是宣傳上的伎倆。

民 企成中國奇蹟將公司包裝成「生化股」的另一民企大成生化,生意主要只是把玉米提煉為家禽的飼料出售,三年前才搞所謂「生化」業務,利用玉米提煉為粟粉、甜 味劑和玉米糖,供應給糖果生產商用。然而這類「生化」生意,在美國早有公司經營,有八十年歷史的Archer-Daniel Midland在紐約上市, 其邊際利潤只有百分之二點二,但大成生化的邊際利潤,較這間老牌大廠高出十倍,可能是中國奇蹟之一。同樣以「生化」股作為賣點的高寶綠色,是生產家庭清潔 用品公司。去年從法國購入以抗衰老為賣點的'Marjorie Bertagne'化妝品牌,目的是借用這個洋牌子來開專櫃店,同時兼賣由自己出品的美容品「娜婀蜜」,在廣州、廈門、深圳共開設七個專賣櫃。高寶綠色的 邊際利潤有兩成六,較出產「SKII」的美國公司P&G(寶潔)高出近一成半。數間上市不 足兩年的大陸民企,賺錢能力竟然驚人過世界級企業,令人嘖嘖稱奇之餘,亦有理由懷疑其賬目真確性。此所以民企龍頭歐亞爆煲後,其餘民企股價相繼倒下。而事 實上,歐亞主席楊斌,在連串不利消息傳出後,本週一突出奇招,表示已獲北韓政府委任為新義州經濟特區首長,可能是金蟬脫殼的前奏。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02

捧水皮公司上市 中間人勁賺

2002-02-07  NM





上週由中文大學會計系舉辦,有關公司管治的交流會上,多位參加者向會計師公會副會長孫德基,追問有關核數師監察上市公司的問題。事實上,自Enron爆煲後,核數師的操守甚惹關注。香港亦存在類似問題,尤以近年上市新股更是良莠不齊,先後已有威樂、怡邦行的董事及大股東被控告,在在顯示核數師及保薦人,未能對新上市公司作有效監管。本刊最近翻查金融風暴後上市的公司表現,發現由九八到二○○○年期間,在主板新上市一百零六間公司中,翌年業績大倒退、甚至轉盈為虧者,竟高達三十二間,所佔比例達三成。經典例子之一,是二○○○年上市的正興集團,它主要提供布料加工服務及銷售棉質布料,屬於漂染、紡織股,業務性質跟福田實業、德永佳類似。福田近年盈利有改善,德永佳更逆市大賺,但自稱為漂染老行尊的正興,主席姚正安在前年上市時,還聲言業務絕非夕陽行業,不過去年四月派成績表時,由九九年原本賺開的四千二百萬元,到二○○○年底則倒蝕一千五百萬元。這跟保薦人大福在招股時所出的研究報告,預期該公司二○○○年純利為四千八百萬元相去甚遠。於前年四月才上市的怡邦行更誇,主席謝新法等三名董事,因為涉嫌詐騙建築公司,最近被正式起訴。

雄豐股價跌至一仙三認購了這些新股的散戶,肯定要喊得一句句,三十二間倒退股,只有已改名捷美的百姓食品在轉股權後,現價高過招股價,九八年上市的和成、金盾、金犀寶更已成仙股。而股價跌得最勁的雄豐,在九八年上市,原本做開兒童座車及學前玩具,去年勁蝕兩億八千萬元,復遭申請清盤,十月十日開始停牌,停牌前報一仙三,和招股價一元相比,跌了九成九。大股東陳振洪及黃見貞夫婦,更在上月齊齊宣告破產。根據規定,要在主板上市,必須在過去三年累積賺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一年亦不能賺少過二千萬元,但仍有三成新股,一年後業績馬上大走樣,令人質疑上市保薦人及核數師在審核新股時有否盡責。

融資顧問收費最勁知情人士透露,業績出問題的公司,多是由融資顧問一手搭橋鋪路搞上市。「這些顧問公司一般的手法,是先以半年至一年時間,幫客戶做靚盤數,然後再引介相熟保薦人,保薦人又找核數師、律師等圍內人組班底,籌備上市文件。」若一切順利,融資顧問與會計師所收酬金,由三百萬到七百萬元不等。其他中間人如公關公司、律師等等,收益動輒過百萬,十分和味。當文件準備妥當,便向港交所申請上市,港交所一般需兩至三個月審批,而公關亦會幫公司造勢,有時更會安排主席訪問,或報名參加青年工業家獎之類,增加知名度。更甚者,會付錢給報紙股票專欄,吹捧公司前景,市價每份五萬元。

新股上市殼價千萬至於進入招股認購階段,包銷商除搵分銷商包銷外,亦會打折扣吸引圍內人認購,當庄家股炒。而保薦人更會向大股東提供股票孖展,年息一般為二十釐,令他可找人認購股份,湊夠數符合上市規定需一百名公眾人士持有。「公司一上市,市值最少值兩億,生咗仔(意即上市)後亦可以按仔賣仔,淨係個殼都值六千萬。」市場人士說。而揀選上市對象亦有竅妙,該名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這些顧問公司多喜揀一些做實業為主的公司,因較易做數,如將一些舊貨或賣剩存貨,以高價賣給自己友,從而增大盈利,以符合上市要求。」事實上,出事的三十二間公司中,有二十間公司屬於實業類。「保薦人和核數師,雖然不會造假賬串通,但你問他們知不知情,一定知,只不過樣樣有單有據,會計上沒有問題,而他們亦有默契,不會踢爆。」該知情人士說。去年七月,臨上市遭踢爆招股書誇大營業額的杰威國際,其會計師安達信在爆煲後,即撤回招股書中的會計師報告。對於安達信為何在核數時,未能及早發現問題,證監會甚關注,並將個案轉介會計師公會跟進,而會計師公會亦表示正展開調查。

安永力寶上市孖寶不過,這三十二間倒退股的上市核數師,安達信無份,反而按比例計,安永任會計師佔最多,而保薦人按比例則以力寶最多。力寶證券有前科,經營廚櫃生意、上市僅七個月便停牌,創下最快爆煲紀錄的威樂,其保薦人正是力寶。威樂四名前任董事,更被控串謀訛騙、盜竊及偽造文件罪,而公司亦於二○○○年尾被撤銷上市地位。另一上市公司岩井,在上市後公佈首份業績,中期只賺九千元,力寶作為其保薦人,因此更曾被聯交所公開譴責,指其所作的審查未合標準。

上市規則乏阻嚇性中文大學會計系教授兼會計披露及公司管治中心主任劉殖強博士指出:「上市規則的罰則太輕,如董事延遲公佈股份買賣,只罰款數萬元,根本無阻嚇性。」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亦批評聯交所上市審批有問題,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上市公司出問題。「上市科的審批結果應公開,以便公眾可以發揮監察作用。」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建議股民,認購新股前要做功課,最好揀一些熟識的行業投資,因可以與同行的指標比較,以了解其盈利水平是否合理。「若對新股不了解,最好不要投資,否則和買馬差不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08

博士蛙(1698)勁賺的內地人(1,修訂)

(按: 請暫時不要問我投資價值,因為我無仔細研究過,謝謝!)

這些東西是無意中發現的。

(1)

在招股書第125頁,歷史與企業架構中一段有一個圖,紅框附註有一個公司Fame Trend 持有約9.72%的股權,按「主要股東」部分,其持有1.458億股,每股4.98元,價值7.26億元。

那有甚麼奇怪呢?細看其圖中所示的附註(4):

「Fame Trend 為投資控股公司,由獨立第三方 Wang Xiaofeng 全資擁有。Fame Trend 持有的股份在上市後不須遵守任何禁售承諾。

所以這7.26億市值的股票就可以在上市當日就可以出售了。

(2)

那他是甚麼成本? 其身份又是如何?

在招股書第117頁有說明:

「(7) 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培琪分別向.... Fame Trend 轉讓....8,656股華龍普通股,分別佔華龍當時已發行股本約....9.72%。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 Fame Trend 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195萬美元)

....Fame Trend 由獨立第三方 Wang Xiaofeng 全資擁有。就本集團所知,作為陳培琪的多年好友,Wang Xiaofeng 意識到本集團的投資價值,因此透過 Fame Trend 向陳培琪先生收購華龍股份。於投資華龍之前,Fame Trend獨立於陳培琪先生、本集團及其關連人士。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投資於本集團乃因為其看好本集團於上海博士蛙所擁有權益的價值。」

可以見到這位Wang先生是他的朋友,在2008年投資的金額只是約1,521萬港元,在兩年多間就增值超過46.7倍,真是超級神奇,況且也不受限制,真是超級幸運。

但為何大股東要欠別人的錢,用股票支付?也許就和購回上海實業的股份有關。

(3)

在招股書第107頁:

「於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根據上海上實與華龍訂立的股份轉讓協議,上海上實同意向華龍轉讓上海博士蛙的40%股本權益,代價約為人民幣5,540萬元。該代價乃經參考上海博士蛙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經審核資產淨值並計入二零零七年上半年的可供分派利潤而釐定。上海委員會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批准該項轉讓。華龍分四期支付代價,總金額已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二日全數結清。於上述轉讓完成後,上海博士蛙由上海海博投資擁有50%股權,而華龍及上海摯軒分別擁有40%及10%股權。」

後面陳培琪購入的原因也明示:

二 零零八年可換股債券及二零零八年普通股所得款項被華龍用作收購上海海博投資與上海摯軒分別持有的上海博士蛙 50%和10%股本權益,同時也用於增加上海博士蛙的一般營運資金。於投資華龍之前,TB International 為與陳培琪或鍾先生並無任何業務關係的獨立第三方。作為鍾先生的多年的朋友,陳培琪意識到本集團存在投資機會,因此募集資金透過華龍收購上海博士蛙股份。

就本公司所悉,作為主要投資中國高增長私營企業的私募股權公司,TB International 也看好上海博士蛙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由 於陳培琪通過華龍已經獲得收購上海博士蛙40%股本權益的批准,並已經和上海博士蛙當時的股東就收購上海博士蛙的剩餘60%股本權益進行最終磋商,所以 TB International 同意以認購華龍二零零八年可換股債券及二零零八年普通股的方式向陳培琪提供收購上海博士蛙的資金。

根據網上資料,上海上實其實是上海實業的大股東,如沒有售出這批股票,他手上的股票大約值29.88億元。

由此可見,主席鍾先生可能和上海實業在經營上可能有一些分歧,故此決定購入上海實業的股票,但是手上的資金缺乏,故此需要向別人借貸購入的股票,亦作出承諾這些錢可以變做公司股權。

後來鍾先生求助好朋友那陳先生,陳先生看好這生意,但也是資金不足,Wang先生也可能就是資金來源,雖然可能其後取得大筆資金,但是卻因為先前的承諾,又或是公司擴張得太快,陳先生沒錢還也不願給股票,雙方就把事情擱置起來,但最後由於快上市,為了解決問題,可能最終就決定履行承諾吧,造就了Wang先生的大賺吧。

我最討厭就是現在的財經翻譯者不去翻譯出那些國語拼音人的中文名,這Wang先生因缺乏資料就難以找出。我認為問一問一個名稱要多少天,還要相關於二十多億的股票的銷售,為何不認真一點,查清這些人的名稱再賣?況且有些人的名稱亦不難找出。

下一次我嘗試會找出來。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52

博士蛙(1698)勁賺的內地人(2)

(3)

今次是講第二位英文國語人持有Wang Shi Ming持有恆保集團(如紅框所示),其持有9,2175%的股票,但據招股書所稱,可能因為其為上市公司有關連的上海榮臣博士蛙(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故有6個月的禁售期。

根據主要股東一部分所示,其持有1.8435億股,以4.98元計算,價值9.18億元。他的股票的來源和上一篇 Wang Xiaofeng來源相若,都是借錢給現時大股東陳先生所得,根據上文提及的招股書書第117頁:

「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 轉讓10,936股....華龍普通股,分別佔華龍當時已發行股本約12.29%....。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恒保集團的唯一股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290萬美元....),而上述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轉讓華龍股份抵銷了陳培琪分別應付予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應付款項。」

2年多前借290萬美元(即2,262萬港元)而得9.18億元,獲利和Wang Xiaofeng相若,雖然可能有禁售期,影響了持股價值,但獲利都不小啊。

(4)

究竟這位Wang Shi Ming是誰,我們不如找找看。

在招股書多個地方提及的一段東西可以找到不少線索:

「恒保集團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Shanghai King Lion Co.Ltd. 全資擁有,而 Shanghai King Lion Co. Ltd. 則由 Wang Shi Ming 及 Wang Chun Xia(Wang Shi Ming 的女兒)分別擁有75%及25%股權。Wang Shi Ming 為上海博士蛙董事之一。」

我們就把這兩家公司找出來:

 

1.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從下圖可見,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是在2009年3月10日成立,但招股書稱:

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恒保集團的唯一股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290萬美元....),而上述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轉讓華龍股份抵銷了陳培琪分別應付予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應付款項。」

 

但在2008年,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並未成立,那如何借錢給陳先生,招股書這兒是否有誤?是否由Wang Shi Ming先借錢給他,然後轉予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港交所為何沒有發現錯誤?

 

 

2. Shanghai King Lion Co. Ltd.

從他們英文拼音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這公司有可能是在上海成立的,還用王獅的名稱,故我們可以用上海的工商登記資料找找線索。

從上圖可見,至少有3家公司是用上海王獅冠名的,並且在同一幢物業內,可以了解這三家公司應由同一人持有的,從這3個公司的名稱和英文比對,接近的名稱應是「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

另外,我們找到「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他本人。

從下圖可見,王獅實業的法定代表人是黃士明,和Wang Shi Ming的拼音相近,故此兩者應是同一人。

 (5)

現在,我們解開了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及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實是由黃士明先生持有,並且他有兩家相關的公司,那我們去找找他了。

根據網站的描述,其集團的經營範圍如下:

「 上海王狮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主营业务覆盖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高星级酒店经营管理;婴童产品和保健品的商业连锁经营;智能化和信息工程等诸多领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目前已控股或参股了16家企业,主要旗舰企业包括:上海王狮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龙仓置业有限公司、上海王狮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瑞酒店上海鹏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新聚仁机构上海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 

    近年来,公司积极介入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

從上文可見,其集團至少經營幾項事業,實力好像不少,最後一段中,他們介入的境內資本市場其實是指A股,根據資料原來他的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及其有關的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曾持有多家A股公司股票,境外資本市場就應該是這一家公司吧。我想,他們靠上市公司勁賺9億多應該是第一次吧。

另外,我在某網站中,找到他的相片,中間的,就是他本人,他本人也很有福相:

後記:

我發現這家公司有一個神祕人物:

「盧華威先生,47歲,於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七日獲委任為本公司聯席公司秘書。他在審計及業務諮詢服務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其中於國際會計師行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在審計及業務諮詢服務領域擁有逾7年經驗。彼現擔任聯交所上市公司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722)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彼亦為聯交所上市公司雅天妮中國有限公司(股份代號:789)、宏霸數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 號:802)及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230)的公司秘書。他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在一九九二年十月獲得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的管理學理學碩士學位。盧先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及美國執業會計師公會的成員。

當每一家上市有這人的時候,這家公司必然是傳媒寵兒及專欄經常推介的對象,所以未來在某些報紙、雜誌的專欄的股評家的經常推介此股,別要覺得奇怪啊。

延伸資料:

Realforum 博士蛙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67

傳奇過江龍 賣道亨勁賺三百億

2001-4-19  NM




▲經過一年尋尋覓覓,上週三DBS 終於落實收購道亨。左起:彭奕偉、郭令海、戴國良、蘇禮文、黃鋼城、英正生。(翟國翹攝)

擾攘多時的道亨銀行收購,於上週中旬卒名花有主。新加坡發展銀行宣佈,以四百五十億元高價收購道亨銀行全部股權。作為道亨銀行大股東的國浩集團,今鋪勁賺三百億元,真箇盆滿鉢滿。

於二十年前登陸香港的國浩集團,原是大馬過江龍,由豐隆集團郭令燦家族所控制。這位以冷面見稱的集團總司令,發達自有傳奇。

 

 

▲郭令海最近忙着收購談判,太太只好帶着三名子女到記者會見爸爸。(劉慈章攝)

上 週三(四月十一日)下午五點半,各大傳媒收到緊急通知,道亨銀行與新加坡發展銀行(DBS )就收購事宜,六點半舉行聯合記者會。逾百名記者於是蜂擁擠進金鐘萬豪酒店現場,霸定頭位爭發問。大家如此緊張,皆因這項總值四百五十億元的銀行收購,消 息傳了近一年,至今才塵埃落定。

然而場內最觸目的,並非在台上主持大局的郭令海,道亨銀行大股東國浩集團總裁,而是他那班坐在記者席內,專誠來為他打氣的一家大小。

拖着三個小兒女,十歲半的郭公進、九歲半的郭公運、以及抱着五歲女兒郭素平的郭太,操着半鹹半淡廣東話說:「佢哋爸爸為咗傾收購,上個禮拜五(四月六日, 道亨停牌當日)開始,就晚晚都好夜返屋企,起碼凌晨兩、三點。尋晚仲通宵添,打電話返嚟話只係食咗碗雲吞麵當晚餐,所以我今日帶啲小朋友來見吓爸爸。」

郭令海在記者會上,解說今次收購詳情:「今次收購係好突然,好匆忙,我同阿Jack (DBS 總裁戴國良),傾咗七日,就達成收購協議。」

正如郭令海所言,DBS 與國浩在清明節前後的個多星期內,雙方高層達成以三倍賬面資產淨值作價,收購道亨銀行後,律師團便即時開工,進行核數及草擬法律文件,並於上週三凌晨三點多,由代表國浩的郭令海,與代表DBS 的行政總裁彭奕偉,在收購協議上簽名作實。

東亞李家不肯賣

 

▲道亨在中環中心有三層自置物業,是銀行的總部。

其 實早於半年前,DBS 已與道亨銀行接觸,商討收購事宜。「DBS 委託的財務顧問高盛(亞洲),過去一年差不多與大部分香港銀行,都傾過收購的可能性。其中又以東亞和道亨傾得較認真,事關兩間銀行規模較合DBS 胃口,可令該行馬上夠資格打入大陸市場。」DBS 知情人士說。

按照中國銀行條例,外資銀行若想在大陸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總資產值不少於二百億美元。而東亞當時總資產一千四百億港元(未收購第一太平銀行),而道亨則一千七百億港元。

「東亞銀行目前由李家(李冠春家族)控制,早於東亞未收購第一太平時,我哋有同佢傾過,但遭李家一口拒絕。其後同道亨銀行的國浩集團傾,郭家一開口便是數 倍賬面值。」該位DBS 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國浩開價太高,DBS 轉移視線,去競投大通銀行零售業務,結果去年底亦鎩羽而歸,因渣打以更高的賬面值四點五倍代價,搶走大通。

急於要衝出星洲,以建立區域性銀行的DBS 返轉頭接受國浩的要求,以三倍賬面值為收購代價,每股作價現金六十點一四元,較道亨停牌前的卅七元六角有六成溢價。國浩大股東郭家見價好,亦迅即拍板。

本港6 大銀行集團比併表

 

道亨銀行壯大圖

 

小股東賺兩個開

 

▲小股民郭先生指道亨管理層也姓郭,正合心水,故買該股。(黃綺珊攝)

DBS 高價收購道亨銀行,最高興者自然是一眾大小股東。上週四道亨復牌,股價急升五成,收報五十七元。

剛從台灣公幹返港,未暇閱報的郭先生,當獲知收購消息後便喜出望外。「我原本十多元買入的,現在有幾倍回報,試問做乜嘢生意或投資,可以咁快賺三幾個開?」郭氏笑不攏嘴說。

他於九八年以平均價十七、十八元,買了兩萬股道亨銀行,未幾港股便受對沖基金狙擊而狂瀉,道亨股價最低跌至七元,他一於無眼睇,「擺埋一邊無理。」結果無端端發達,卅五萬的投資,今天變成百二萬!他打算先在市場趁高沽出一萬股,餘下一萬股就接受現金收購。

大股東賺三百億

 

▲新加坡發展銀行才收購廣安兩年多,又出擊買道亨,不斷擴張銀行版圖。

至於持有道亨七成一股權的大股東國浩,可套回三百二十二億,不過要分兩期俾,第一期即時收二百一十五億元,餘下的一百零八億元則於明年底才收到。

國浩集團大股東,是大馬豐隆集團的郭令燦家族。郭家於八二年二月,透過豐隆以十億七千萬代價,收購香港道亨銀行至今。今次出售套回三百二十二億元,還未計歷年收息,投資道亨淨袋三百億,認真和味。

「國浩套現後,應該唔會將資金調返大馬,因為當地實施外匯管制,資金調入就好難調返走,咁唔符合大馬豐隆業務國際化的策略。相信佢哋會有其他收購目標。」DBS 附屬的唯高達證券分析員Sebatian Cheung 說。

吉隆坡TA 資產研究部主管關志勤說:「DBS 一直對大馬銀行業有興趣,不過大馬政府並不歡迎外資銀行,而豐隆銀行在大馬現在是十大主導銀行之一,相信DBS 要擴張大馬業務,有可能與豐隆合作。」

國浩股價大超值

 

▲董仲偉是道亨銀行創辦人之一。

大 馬過江龍郭令燦,憑藉一間道亨銀行而在港名利雙收,其間經歷廿年的耕耘。八二年,計劃以香港為擴張海外業務橋頭堡的豐隆,自英商建利銀行手中買入道亨銀行 後,其間不斷將銀行壯大,八九年收購恒隆,九三年收購海外信託,令道亨一躍成為全港第四大銀行,較東亞銀行還強,總資產達千七億,分行網有九十二間,股東 回報率有百分之十四點三。

而為了令香港旗艦壯大,豐隆亦透過收購新馬製衣借殼上市,易名豐隆集團,除將道亨銀行注入外,並在星港以至大陸各地開展其他金融、地產及實業性投資。集團於九一年再易名國浩集團,以與母公司大馬豐隆識別。

金融風暴後,國浩卻陸續出售非核心業務,先售大陸的瓷磚廠及電纜廠;繼而出售浩威證券,然後將香港的國浩地產售予和黃及愛立信。如今,連道亨銀行都賣埋,手揸三百億元資金的國浩,目前尚餘的業務,只有星洲上市的第一資本及菲馬上市公司少數股權。

事實上國浩集團股價,理因出售道亨而水漲船高,因單是收回的三百二十二億元,便令國浩每股值七十五點六六元。但實情卻是,國浩股價大偏低,股價停牌前收二十七點五元,到本週二收市報四十二元一角,顯然大超值,亦反映市場估計,國浩不會派發特別股息。

高回報投資選擇

 

星馬豐隆 原是一家

 

▲豐隆香港上市王國

 

▲道亨七十五周年酒會上,郭令燦以主人家身分招呼財政司曾蔭權。

揚威香港的豐隆集團,現時在港與大馬的業務分庭抗禮,兩地上市總值九百億元。今天風光的豐隆,原來並非由郭令燦所創辦,而是由他的叔父,於六十年前在新加坡創立。

豐隆集團由祖籍福建同安縣的郭芳楓所創辦。他出身於農村家庭,十六歲到新加坡謀生,投靠開五金鋪的親戚,後升職為總經理。一九四一年他二十九歲時,自立門 戶成立豐隆,專做建材、五金、油漆等採橡膠的器材。當生意有點規模時,郭芳楓把鄉下的哥哥郭芳來、郭芳良和弟弟郭芳改接到新加坡幫手打理業務。

二次大戰結束後,郭芳楓與三兄弟收購戰後剩餘物資再變賣,從中取利,漸漸把業務伸至大馬。六三年,新加坡脫離大馬獨立,郭芳楓與三兄弟在生意上亦鬧分歧,他於是把豐隆六成半股份平分給三兄弟,自己保留三成半,豐隆四兄弟,從此分道揚鑣。

留守新加坡的郭芳楓,龐大的業務交由兒子令明及令裕打理。而兄長郭芳來,則闖到大馬去,並由長子郭令燦發揚光大。八四年,郭家進一步分產,大馬郭芳來只分 得工廠及貿易業務,自此星馬兩家人互相競爭,務求要超越對方,雙方甚至曾鬧出不和。九四年,創辦人郭芳楓在新加坡去世,訃文沒有列出郭芳來的四個兒子名 字,招致郭芳來大仔郭令燦,揚言有能力倒置收購新加坡豐隆,顯示雙方關係認真麻麻。

攞銀行牌靠安華

 

▲豐隆創辦人郭芳楓(中間)與兒子郭令裕(左)和郭令明(右)合照。

分家之後由郭芳楓控制的星洲豐隆,以城市發展作為上市旗艦,主力擴張酒店業,不斷在世界各地收購酒店。九三年在新西蘭一氣買入二十間酒店;同年以十九億元購入倫敦告羅士打酒店、香港日航和吉隆坡麗晶酒店。最轟動一役是九五年,聯合阿拉伯王子,以二十五億元購入紐約廣場酒店。金融風暴後,該公司不減合併的胃口。九九年以接近五十億元,收購二十八家美國富豪酒店,令新加坡豐隆旗下的酒店,超過一百家。

至於郭芳來的大馬豐隆也不輸蝕。在英國唸法律的長子郭令燦野心極大,為了在短時間內令豐隆成為一家綜合大型企業,自八十年代起已不斷進行收購合併。「郭令燦有如一位公司醫生,他能夠把收購回來的公司整頓後,轉虧為盈,是大馬數一數二管理出色的公司。」Arab-Malaysian 分析員龍籍輝說。

郭令燦事業發展最神速,是於九四年,安華當上大馬財政部長之時。

那時的豐隆,在大馬尚欠一個銀行牌照。大馬政府於六十年代便停止發出新銀行牌照,要獲得銀行牌經營,只有靠收購。於九十年代已與安華相識的郭令燦,透過旗 下豐隆信貸,借出九億馬幣予安華的四名馬拉人支持者,用以收購《海峽時報》。有關貸款送出後,安華就親自出面,游說馬聯銀行大股東邱繼炳,出售該銀行予豐 隆集團。

亦由於在大馬成功取得銀行牌照,豐隆霸業成型,業務廣及金融、地產、港口及實業,規模媲美日本三井商社,當時在大馬、星洲及香港共擁有十二家上市公司,不單較星洲豐隆的六間為多,而且業務更廣泛。當時的郭令燦,成就已超越伯父郭芳楓家族。

拉攏華商避劫

 

▲豐隆大馬上市王國

 

▲郭令燦所住的寓所,保安嚴密,窗門不透明、外牆裝有子彈。

可 惜九七年十月,亞洲金融風暴掩至,大馬經濟七癆八傷;翌年更實施外匯管制,對豐隆集團打擊不小。而最傷的,更是郭氏老友安華,被總理馬哈蒂爾罷免兼坐監, 郭令燦在政治上頓失支柱,而且分分鐘成為大輸家。「郭令燦嗰時形勢好險峻,我哋都驚佢會俾政府拉去清算。」一名前豐隆高級員工說。

而事實上,在大馬擁有一百六十間分行的豐隆銀行和豐隆財務,九九年差點被吞併。金融風暴後,大馬政府下令把全國三十六間銀行合併,只可剩低六間,當中並無豐隆的名字。識得轉軚的郭令燦,於是又搭上「有牙力」的朋友幫手。

以往郭令燦沒有與華人團體往來,「佢甚少同商會有往來,大家不太認識。」吉隆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繆進新說。九九年大馬不少豬隻染上口蹄病,令華人豬農損失慘重,甚少與「慈善」扯上關係的郭令燦,旗下豐隆銀行竟然肯低息借錢予豬農解困。

去年,豐隆更捐出在吉隆坡機場附近的一百畝(約四百三十五萬呎)土地,作為興建一所華文私立學院,並以豐隆名義捐三百萬馬幣(約六百萬港元)為建費。這項 交誼費很划算,不單可拉攏華商,同時還可謀利。原來豐隆在捐地周圍有大幅土地,已計劃興建為住宅,日後賣樓時自然吸引到富貴的華籍家長置業。

吉隆坡中華工商總會主席林源德便投桃報李,他與總理馬哈蒂爾會面時,就提出豐隆欲成為主導銀行一事。之後大馬政府宣佈,將主導銀行擴大至十間,豐隆銀行赫然在名單之內,令集團安然度過一場劫數。

豪賭低調 保鑣成群

 

▲郭令燦的密封房車,上週五駛到大馬豐隆總部。

 

▲九五年時,郭令燦與當時的大馬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華(右)關係密切。

郭令燦雖貴為大馬百億富豪,生活卻極之低調及神秘,無論是私事或公事,他都是獨斷獨行。

在公事上,他是豐隆最高決策人,大馬以至香港的十二間上市公司主席。而三個弟弟,令海、令山及令成,當中只有令海最受大哥信任,主責大馬豐隆銀行及香港道亨銀行。二弟令山曾幫手打理證券業,最後因管理不善而調走。三弟令成現時是豐隆銀行董事,協助料理而已。

豐隆集團總部,位於吉隆坡市中心近「雙子塔」附近,而他所住的寓所,距離總部只有十分鐘車程,保安極度嚴密,連在豐隆總部的花王也說:「你見到我哋老細,仲難過中馬票!」

在他的寓所外,有兩三名保安人員看守,他擁有十多部房車,每天坐的車輛不同,全部車牌號碼用上「八」號或「八十八」。返工出車,先有一輛載有三名保鑣的車輛在所經街道巡一次,見到記者在屋外站着,亦停下來打量一下,然後再到公司總部停車場巡一轉,至十時左右,一部不透明玻璃防彈的平治房車,就把他載返公司

為防被認出,郭令燦從無接受傳媒訪問,出席公司周年大會後,亦由五名保鑣保護下匆匆離開。他沒有特別嗜好,一年只放兩星期的假期,喜歡到拉斯維加斯和蒙地卡羅賭場,上落數百萬美元亦面不改容。據一名豐隆前員工說:「年尾時,老闆會同我哋推介一些股票叫我哋買,輸錢就係佢嘅,贏咗就當係我哋嘅花紅。」

他的處事作風,大多被評為「冷漠」、現實,他對員工要求極高,與員工開會時,會問上一次開會的議程內容,答不出的四、五十歲高級員工,會被他罵,有時甚至 「人身攻擊,落人哋面」。而對於有能力的人他亦不會待薄,八二年成為道亨銀行的行政總裁林碧金,離開時獲得三百萬馬幣(約六百萬港元)的額外獎金。

五大搏收購銀行股

 

▲中外資銀行擬來港大展拳腳,如新加坡資本的大華銀行、中國農華銀行等,令中小銀行成併購對象,足以壯大資產。 插圖:馮志強

上週三新加坡發展銀行正式公佈以高溢價收購道亨,令道亨的股價復牌後即彈升逾五成,刺激中小型銀行股攀升。

須注意的是,被收購的銀行股價造好,但高價作收購的買方,市場擔心作價過高兼商譽要大撇賬,往往令股價受壓,因此股民只宜揀被收購者來投資。

論基本因素,今年銀行的經營環境困難,因貸款呆滯、樓按減息戰持續,七月利率協議全面撤銷,都令銀行經營成本驟升百分之零點二五。

然而,發展銀行以六十元一角四仙收購道亨,足足是道亨賬面資產值的三倍,令股價偏低的銀行股甚惹憧憬。

一般而言,二、三線銀行股的股價和賬面資產值差不多,「今次道亨收購價作價逾三倍,屬於國際性銀行估值,我會調高對中小銀行股嘅評價,一類係有收購概念,另一類是會與其他銀行合併。」野村國際銀行研究部主管陳永德說。

現時在港十四間上市金融股,屢傳賣盤或注資者包括華銀、港基與工銀亞洲,但後者市盈率高達二十倍,市場炒注資概念令股價持續企硬,高追小心;而港基的阿拉伯大股東持股動向難測。綜合基金與證券界的意見,以下五大銀行股為首選推介。

廖銀折讓最大

 

▲渣打、滙豐等大銀行相繼調高收費,但細銀行卻乘機吸客;如廖創興早在今年初宣佈不會徵收小額存戶手續費。

若不計兩隻金融股,本港十二間銀行股中,廖創興折讓最厲害,股價只是賬面資產值的零點七八倍。

「銀行呢幾年嘅前景唔會好,樓市唔掂、貸款增長又呆滯,只要有第三者肯出高價,相信廖創興大股東會心郁。」里昂證券聯席董事陳志銘說。

德意志銀行證券分析員也認為新加坡發展銀行以非理性溢價搶購道亨,以股價對賬面值逾三倍計,廖銀的合理收購價應為十六元,比現市價高出七成以上。

不過,廖銀最近已搶高一成六,若論抵買程度,不妨考慮母公司廖創興企業。廖企揸廖銀四成半,現價市盈率只得五倍,息率卻逾七釐,比廖銀五釐高,長揸收息無妨,萬一好價把廖銀脫手,分分鐘母憑子貴,身價大漲。

廖創興銀行(1111 )

4 月17 日收市價:$9.95 (一手1,000 股)

現價市盈率:9.5 倍

息率:5.3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5.36 億(+17.3% )

明年賺$6.15 億(+14.7%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12.8 (一年計)

風險*:去年下半年息差比上半年跌

0.16% ,逾期及重組貸款急升近

3 倍,反映資產質素較預期差。

*資料來源:德銀證券

廖創興企業(194 )

4 月17 日收市價:$4.95 (一手2,000 股)

現價市盈率:5.1 倍

息率:7.04 釐

建議買入價*:$4.9

目標價*:$5.5 (一年計)

風險:過去半年每日平均成交僅14 萬股,股價上落1.2% 。

*輝立證券

大新取代道亨成基金新寵

 

▲大新金融積極推新產品,董事總經理賈世德(中)指下月推虛擬銀行,成為在港首間獨立電子銀行。

二線銀行股中,大新金融與道亨向來都是基金的最愛,兩者常爭寵,道亨倘私有化成事,最得益莫過如大新,因恒指服務公司若在九月挑選另一隻銀行股取代道亨成恒指成分股,中型銀行中,以大新市值最大,成大熱。

「大新的資產質素跟道亨近似,但股本回報率更高,外資想來港收購銀行,大新有機會成收購對象。」雷曼證券分析員推斷。

講到實力,大新絕不輸蝕,「大新力谷嘅消費性貸款,如私人貸款、信用卡等多以平息計,資金成本平,因此屬高回報產品。」野村的陳永德說。

大新金融(440 )

4 月17 日收市價:$40 (一手400 股)

現價市盈率:12.2 倍

息率:2.7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10 億(+23.5% )

明年賺$11.11 億(+11.1%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50 (一年計)

風險:去年在網銀已花$3,100 萬,

今年再斥$2 億搞虛擬銀行,

首年料蝕$5,000 到$7,500 萬,2003 年才止蝕。

*摩根士丹利 **野村

永亨大股東不抗拒合併

 

▲永亨近期主攻高回報貸款產品,如私人貸款等。

永亨近期跑贏大市,除了盈利能力強,還因大股東最近露口風,指不排除合併的可能。

事實上,現時馮氏家族揸永亨兩成權益,唔夠Bank of New York 兩成半多。而上月永亨董事長馮鈺斌坦言,該行正有一套研究合併的準則,且願意認真研究合併的問題,而他只否認市傳永亨向永隆提出合併。

支撐永亨股價硬淨,不單只是併購的憧憬,還有基本因素支持,皆因該行剛派成績表,淨息差(簡言之即貸款收取的利息減去資金成本)維持在三點一六釐的高水 平,而呆壞賬撥備只減一成六,比同業如工銀亞洲撇七成四、中信嘉華六成六為少;加上每股派息增四成四,達一點二二元,比盈利三成二的升幅為高。

永亨(302 )

4 月17 日收市價:$28.1 (一手500 股)

現價市盈率:9.1 倍

息率:4.4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10.64 億(+18% )

明年賺$12.55 億(+18%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35 (一年計)

風險:大摩最近調低永亨今年盈利

預測5.4% ,恐拆息與優惠利率

息差收窄,削弱其盈利。

*里昂證券

收購者與被收購者股價反應

 

永隆憧憬發展銀行增持

 

▲今年三月初永隆常務董事伍步謙(右)露口風,指新加坡發展銀行有意增持,刺激股價大升。

上月初永隆常務董事伍步謙接受訪問時首次承認,發展銀行曾提出增持該行股權,至今未達共識,但「斷斷續續」商談有關事宜。

佔永隆逾五成的伍氏家族更揚言不排除引入策略性股東,甚至放棄銀行控制權,翌日刺激永隆股價曾飈升百分之九,創三年新高。

「我們不時檢討手持永隆股權如何處置。」上週三發展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彭奕偉被問及永隆權益去向時的回應。

即使收購未必短暫成事,但長揸永隆無有怕,一來市盈率只是八倍,為銀行股中最平,息率亦近五釐。另外該行作風穩健卻不忘進取,最近斥資一億與IBM 合作強化個人理財服務,成為首間華資銀行利用新科技力谷綜合銀行方案,目標要省一成成本。

永隆(96 )

4 月17 日收市價:$34.5 (一手100 股)

現價市盈率:7.9 倍

息率:4.6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11.15 億(+10.3% )

明年賺$11.91 億(+6.8% )

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40 (一年計)

風險:去年利息支出升幅比收入大,主因樓按

貸款息差收窄,令淨息差跌0.06% ,至2.44% ;且貸款增幅放緩。

*ING 霸菱 **瑞銀華寶

華銀賣盤呼聲最高

 

▲本週二華人銀行高層李永鴻坦言正有不少商人銀行主動查詢,為華銀物色準買家。

過去一年炒細銀行的併購潮中,以華人銀行賣盤的呼聲最高。事實上,上週四(四月十二日)大股東華潤創業見分析員,高層不諱言曾接獲洽購。

「中資股東個個都諗住點甩身,但以光大專注搞金融業,揸港基銀行都合理;而中遠太平洋未必肯蝕讓廖創興(每股成本價高達十八點八八元),反而國家政策要華創集中分銷與物流業務,賣華銀等非核心業務壓力大好多。」荷銀證券助理董事范卓雲指出。

華創高層暗示,只要準買家願以每股四點四二元洽購華銀,即華創入股的每股成本價就「有得諗」;而另一股東力寶也靜待善價而沽華銀。

提醒股民,自上週三起華銀連漲三天,升兩成半,破三元。「該股只宜投機性買入,搏收購,但盈利前景就麻麻。」大福證券分析員呂寶雯警告。

華人銀行(655 )

4 月17 日收市價:$3.025 (一手2,000 股)

現價市盈率:11.3 倍

息率:2.6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3.58 億(-1.1% )

明年賺$4 億(+12%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3.9 (假設華銀像太銀以1.5 倍賬面值出售)

風險:去年不計特殊溢利,本業只賺約$1 億,

令往績市盈率高達30 多倍;

若無收購刺激只值$2.5 。

*Multex Global Estimates 預測 **里昂

十四間銀行金融股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5

捧水皮公司上市 中間人勁賺

2002-2-7 NM




上週由中文大學會計系舉辦,有關公司管治的交流會上,多位參加者向會計師公會副會長孫德基,追問有關核數師監察上市公司的問題。事實上,自Enron爆煲後,核數師的操守甚惹關注。香港亦存在類似問題,尤以近年上市新股更是良莠不齊,先後已有威樂、怡邦行的董事及大股東被控告,在在顯示核數師及保薦人,未能對新上市公司作有效監管。本刊最近翻查金融風暴後上市公司表現,發現由九八到二○○○年期間,在主板新上市一百零六間公司中,翌年業績大倒退、甚至轉盈為虧者,竟高達三十二間,所佔比例達三成。經典例子之一,是二○○○年上市的正興集團,它主要提供布料加工服務及銷售棉質布料,屬於漂染、紡織股,業務性質跟福田實業、德永佳類似。福田近年盈利有改善,德永佳更逆市大賺,但自稱為漂染老行尊的正興,主席姚正安在前年上市時,還聲言業務絕非夕陽行業,不過去年四月派成績表時,由九九年原本賺開的四千二百萬元,到二○○○年底則倒蝕一千五百萬元。這跟保薦人大福在招股時所出的研究報告,預期該公司二○○○年純利為四千八百萬元相去甚遠。於前年四月才上市的怡邦行更誇,主席謝新法等三名董事,因為涉嫌詐騙建築公司,最近被正式起訴。

雄豐股價跌至一仙三認購了這些新股的散戶,肯定要喊得一句句,三十二間倒退股,只有已改名捷美的百姓食品在轉股權後,現價高過招股價,九八年上市的和成、金盾、金犀寶更已成仙股。而股價跌得最勁的雄豐,在九八年上市,原本做開兒童座車及學前玩具,去年勁蝕兩億八千萬元,復遭申請清盤,十月十日開始停牌,停牌前報一仙三,和招股價一元相比,跌了九成九。大股東陳振洪及黃見貞夫婦,更在上月齊齊宣告破產。根據規定,要在主板上市,必須在過去三年累積賺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一年亦不能賺少過二千萬元,但仍有三成新股,一年後業績馬上大走樣,令人質疑上市保薦人及核數師在審核新股時有否盡責。

融資顧問收費最勁知情人士透露,業績出問題的公司,多是由融資顧問一手搭橋鋪路搞上市。「這些顧問公司一般的手法,是先以半年至一年時間,幫客戶做靚盤數,然後再引介相熟保薦人,保薦人又找核數師、律師等圍內人組班底,籌備上市文件。」若一切順利,融資顧問與會計師所收酬金,由三百萬到七百萬元不等。其他中間人如公關公司、律師等等,收益動輒過百萬,十分和味。當文件準備妥當,便向港交所申請上市,港交所一般需兩至三個月審批,而公關亦會幫公司造勢,有時更會安排主席訪問,或報名參加青年工業家獎之類,增加知名度。更甚者,會付錢給報紙股票專欄,吹捧公司前景,市價每份五萬元。

新股上市殼價千萬至於進入招股認購階段,包銷商除搵分銷商包銷外,亦會打折扣吸引圍內人認購,當庄家股炒。而保薦人更會向大股東提供股票孖展,年息一般為二十釐,令他可找人認購股份,湊夠數符合上市規定需一百名公眾人士持有。「公司上市,市值最少值兩億,生咗仔(意即上市)後亦可以按仔賣仔,淨係個殼都值六千萬。」市場人士說。而揀選上市對象亦有竅妙,該名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這些顧問公司多喜揀一些做實業為主的公司,因較易做數,如將一些舊貨或賣剩存貨,以高價賣給自己友,從而增大盈利,以符合上市要求。」事實上,出事的三十二間公司中,有二十間公司屬於實業類。「保薦人和核數師,雖然不會造假賬串通,但你問他們知不知情,一定知,只不過樣樣有單有據,會計上沒有問題,而他們亦有默契,不會踢爆。」該知情人士說。去年七月,臨上市遭踢爆招股書誇大營業額的杰威國際,其會計師安達信在爆煲後,即撤回招股書中的會計師報告。對於安達信為何在核數時,未能及早發現問題,證監會甚關注,並將個案轉介會計師公會跟進,而會計師公會亦表示正展開調查。

安永力寶上市孖寶不過,這三十二間倒退股的上市核數師,安達信無份,反而按比例計,安永任會計師佔最多,而保薦人按比例則以力寶最多。力寶證券有前科,經營廚櫃生意、上市僅七個月便停牌,創下最快爆煲紀錄的威樂,其保薦人正是力寶。威樂四名前任董事,更被控串謀訛騙、盜竊及偽造文件罪,而公司亦於二○○○年尾被撤銷上市地位。另一上市公司岩井,在上市後公佈首份業績,中期只賺九千元,力寶作為其保薦人,因此更曾被聯交所公開譴責,指其所作的審查未合標準。

上市規則乏阻嚇性中文大學會計系教授兼會計披露及公司管治中心主任劉殖強博士指出:「上市規則的罰則太輕,如董事延遲公佈股份買賣,只罰款數萬元,根本無阻嚇性。」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亦批評聯交所上市審批有問題,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上市公司出問題。「上市科的審批結果應公開,以便公眾可以發揮監察作用。」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建議股民,認購新股前要做功課,最好揀一些熟識的行業投資,因可以與同行的指標比較,以了解其盈利水平是否合理。「若對新股不了解,最好不要投資,否則和買馬差不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2

銀行盤房勁賺之迷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196804&catID=&keyword=&searchtype=

昨 天吃晚飯時遇見某大銀行資金部"要員"(我覺得他對那間行幾重要,那間銀行也的確市值巨大,  haha), 一時奮跑上前連聲祝賀, 怎知他一臉惘然. 我說今年間間大行都炒到上天, 年尾花紅一定嚇死人. 他居然嘆大氣話唔關佢事, 雖佢身為債卷炒手但冇佢份......解釋一大輪後, 我終於明白恒生搞乜鬼有咁多債卷係手但業績都麻麻, 匯控點解可以炒到翻一翻有多.....(由於係我個人推斷, 所以不作解釋, 以免誤導)

今年4月時, 約一位朋友吃飯, 他是某外資行炒債的老大, 我當時以為他一定終日無所事事, (以當時環境, 我認為他甚至就快失業), 怎知他說他忙到連飯都沒得吃, 最震憾是他告訴我, 今年是他入行廿幾年賺最多錢的一年!!!! 他當時提到債卷市埸因為各國政府注資而出現大量不正常的活動, 其中提到日本JGB 及samurai bond的一些差價交易, 講到好似有人送錢給他一樣. 別問我詳情, 因為我也不懂, 我跟他說我懂也只是為面子, 因為在別人面前, 怎說我也叫曾叫做過炒手...........

我想講的是, 如果你認為本地銀行或中資銀行的炒賣收入會有hsbc 或 gs 又或者jp morgan般有巨大驚喜, 我怕機會不大, 因為他們一早去了避險, 很多避到現在還在避. 而靠炒賣賺到飛起的銀行, 並不是他們手法高明, 而是因為政府曲線"送錢", 本地或中資行似乎並不受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