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統發行渠道的消亡,是紙媒死亡的前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614.html

盛夏的北京,紙媒行業卻散發著冬天刺骨的極寒,蔓延到繁華街道、尋常巷陌。往年白天折射著陽光,晚上有點點光芒的報亭已淪落到靠賣水、飲料、電話充值卡來勉力維持的境地。那些隨處可見鏽跡斑斑、鋪滿塗鴉的廢棄報刊亭告訴我們:中國紙媒的寒冬一天冷似一天;那些在報刊亭中堅守的男男女女們的游移目光告訴我們,一個行業正在急速下滑。

如果你還在報紙工作,趕緊考慮一下跳槽的可能性吧。雖然中國還沒發生美國《新聞週刊》、《個人電腦世界(PC World)》、《德國金融時報》等著名紙媒停刊的標誌性事件,但那只是維持的表象,這種麻木的鈍痛對你未來的傷害更大;如果你還有身家壓在報刊發行的生意上,趕緊想辦法脫身吧。當報亭上時尚類雜誌不贈送禮品就一本也賣不掉,當攤主無奈地接受購買者對售價僅4元的當期《讀者》、4.5元的《知音》討價還價時,你似乎已無法等到這個行業的復甦。

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一直是紙媒行業最主要的基地。最高峰時,中央級部門就出版有報紙220種。而作為首都街頭的名片,北京的報亭在2008年奧運會前後達到了鼎盛時期,遍佈全市的鋼結構報亭風格統一,美麗大方,色彩明快。銷售著550多種期刊和110多種報紙,總數量超過了2000個,無疑是中國報刊亭領域的標竿與晴雨表。

然而因為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門戶網站、網絡視頻、微博、微信的相繼崛起,導致了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雜誌的衰落。即便是曾經的第一大媒體電視為例,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40歲以上的消費者成為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

雖然網絡對於紙媒的衝擊是普遍的全球現象,但在中國,由於知識產權與版權保護的現實環境與條件,紙媒的處境更為尷尬,這尤其表現在幾大綜合新聞門戶網站的強勢地位上。本來,由於特殊的國情,中國政策並不允許中國的商業門戶網站自採新聞,並對新聞來源作了嚴格的限定。商業門戶網站沒有採訪權,只有編髮的權利。然而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獨有的門戶網站借助強大的平台力量,很快在新聞傳播中佔有了優勢地位。幾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從紙媒攫取寶貴的新聞內容與信息資料。許多媒體人慨嘆:網絡異化了中國大陸的紙媒,紙媒是用自己的內容資源喂養大了網絡門戶媒體——自己所屬行業的掘墓人。

內憂外患之下,紙媒的寒冬到底有多冷多漫長,已經不僅僅是媒體圈流行詞「報紙死亡」那麼簡單。筆者走訪了北京各區的多家報刊亭,切身體會到了紙媒的窘境。2013年北京的報刊亭日均營業額較去年下降超過50%,而報亭從業人員對行業前景的絕望,就像曾經的打字員與Call台傳呼員,這是一個即將消失的職業。

2013年以來,北京各報刊亭營業額均再創新低,日均營業額100元左右,即便是位置甚佳、人流量不小的核心地區,日營業額也不過300元左右。某些位置相對較為偏僻的報刊亭,日營業額甚至低於100元!報刊亭的主要收入早已不是賣報刊,而是依靠飲料、零食、電話充值卡等維持。即使在人流高峰期,各個報亭的常態也只是偶爾會有一名老年男性購買文摘報,更多的人只是購買飲料、礦泉水與充值卡。

報刊雜誌利潤微薄,各報攤售賣最好的是《環球時報》、《北京晚報》等價格極為低廉的報紙。一份報紙的利潤只有2分錢,一本雜誌賺不到1元錢,報紙雜誌本就是薄利多銷之物,日均營業額僅100元,其利潤讓人無法想像。

無利不起早,微薄的利潤讓大量的報刊亭相繼關門。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每一家報刊亭附近都至少有一個競爭對手退出,而多個受訪業主也計劃在近期轉行。

當問到報刊亭慘淡經營的原因時,業主們表示「主要還是受到了網絡的衝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獲取信息」而報刊亭比較穩定的消費群體是老年人和中小學生,但他們消費能力有限,20元以上的雜誌極少購買,甚至連購買4元的《讀者》都要討價還價。

慘淡經營之下,紙媒轉型,傍上網絡勢在必行。但紙媒的轉型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化,默多克旗下眾多報紙在數年前就轉向了互聯網,甚至與蘋果公司合作,IPAD推出定製版報紙,但在苦心經營後依然以失敗告終。

中國大陸的紙媒在應對網絡衝擊方面乏善足陳,更多地是只建立了一個官網。相比之下一些境外傳統媒體在網絡化生存方面取得了成功,重視年輕讀者的興趣與關注點,電子訂閱戶數的不斷上升,實現了更快捷、更方便地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精彩內容。這些媒體以傳統品牌為平台,重新定義了傳統紙媒網絡化的方式、時間和互動形式。

由此可見紙媒網絡化轉型並不是簡單地建個網站,將報紙雜誌上的內容搬到網上就萬事大吉了。紙媒必須確定「數字優先」的發展戰略,以數據庫營銷為基礎,整合紙媒的內容優勢與網絡的渠道平台優勢,注重與讀者的互動性,才能實現「記者+小編」式的網絡和紙媒的成功跨界。

由於紙媒的衰退和網絡的興起,對於廣告主而言,報紙廣告不再是必需品,他們更需要的是整合了紙媒、網絡的一套整合營銷傳播。隨著媒體的碎片化,單一平台的傳播已經過時也不在有效。因此,從銷售層面而言,紙媒如何能打破部門限制,實現整合銷售也關係到報紙能否走出寒冬,因為紙媒的主要收入就是廣告。但由於銷售部門牽扯了太多利益的歸屬問題,如何解決整合銷售所產生的利益糾葛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01

中誠案或只是問題集中爆發的前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32

“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在最後時刻避免了“違約”(其實已經違約了),但美銀美林認為這可能只是信托行業問題集中爆發的開始: 最後時刻的協議拯救了價值30億元的中誠信托產品,我們之前一直預期該產品存在很高的違約可能性。該協議只會全額贖回投資者的本金,但去年無法支付的利息將不兌付,該筆利率高達本金的7.2%。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筆協議構成了一筆債務的抵償,一次技術性違約,其中投資者承擔了小規模的違約損失。 我們的經濟學家預期,這次事件和接下來的一些發展將幾乎不會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影響,2014年預期將實現7.6%的增長。 作為一個利率策略師,我們更感興趣的是情景分析,同時不被眼前看到的東西所困惑。 更具體的說,這次救助看起來非常類似於貝爾斯登時刻(08年貝爾斯登曾瀕臨倒閉,在接受美聯儲短期救助以後,被迫低價把自己賣給摩根大通)。 美銀美林認為,中國接下來可能將面對雷曼時刻——決定是否救助一只更大的信托產品或與其相關的金融機構。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脫軌,而且尾部風險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利率上漲可能是誘發問題的導火索,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同業資產背後究竟關聯了多少企業和金融機構。 美銀美林進一步分析道: 貝爾斯登事件的進展緊跟在高風險債務投資快速貶值之後。在美國,其從次貸按揭資產池開始。在中國,杠桿型的風險級債務投資產品也正在經歷相同的問題,因為市場利率走高,而且對潛在資產信用質量的擔憂不斷加劇:在過去六個月,一些產品已經損失了一半的凈值。典型的例子是:海通證券月月贏風險級產品和申萬8號C類的凈值比最高水平下跌了超過60%。 (紅線代表申萬8號C類凈值變化,藍線代表海通月月贏風險級凈值變化) (這兩只產品的結構有點類似於誘發08年金融危機的美國CDOs產品,它們都是風險和收益分層的結構性投資產品,以下是來自申萬8號的簡介) 接著美國出現了金融機構的倒閉。就像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如果貝爾斯登沒有受到救助接著會發生什麽,我們也將永遠不知道如果中誠信托不得不給其信托產品的投資者埋下30億元的巨額賬單,接著會發生什麽。雖然中誠信托公司有100億元凈資產,但卻只有30億元的流動性資產,還有13.5億元的短期負債;因此,要中誠支付30億的賬單可能是很難的。中誠信托公司100億元的資本支持著2710億元的信托資產,而且這是2012年的數據。管理下資產規模與資本之比高達27(現在肯定更高了),但中誠已經是杠桿比率最低的公司之一了。截止2013年3季度,信托公司管理下資產規模與資本的平均比率為43:1,最高的公司杠桿比率甚至高達三位數。我們認為,部分信托公司倒閉只是時間的問題。 有人認為,中國煤炭開采行業的情況很糟,但大規模涉及這類資產的信托只是特殊的案例。然而,美銀美林並不認同,因為地方政府基建項目可能隱含了更大的問題。 救一個雷曼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怕的只是一個雷曼被扶起來了,接著千千萬萬個雷曼又倒下了,畢竟危機的根源並不能歸咎於一家金融機構,而應該是系統性失敗導致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6

上市前奏?高盛開始發售Uber可轉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44

bemf-uber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高盛向其富有的私人銀行客戶提供了價值數億美元的Uber可轉換債券。Uber是美國一家打車軟件公司。

此次募資將給予Uber更大的火力,為其快速的擴張提供彈藥。高盛的私人客戶人均賬戶規模為4000萬美元,為全美最富裕的0.1%的人群。

此次募資加大了市場對Uber最終上市的期望。如果上市,Uber可能成為全球最頂尖的上市科技公司。

此前,高盛也曾在2011年早期為Facebook進行類似融資。一年之後,Facebook上市。高盛的融資被認為是Facebook上市的預熱。

當時,投資了Facebook可轉換債券的客戶賺的盆滿缽滿,Facebook上市後,成功將其500億美元的市值翻番。

在最近的另一次融資中,Uber尋求的估值為350億美元,計劃融資金額為10億美元。高盛作為機構投資者投資了Uber,並希望在Uber可能的IPO中擔任領導角色。盡管Uber目前沒有上市計劃,但銀行們都為這個高利潤、高曝光的上市摩拳擦掌。

摩根士丹利上月特地發布新聞稿,表示將允許其雇員在商務旅行中使用Uber的服務。並表示其雇員稱,Uber給他們私人生活帶來了便利。

來自私人投資者的融資可以進一步完善Uber這家財務狀況已經很良好的私人互聯網公司。目前,科技業競爭激烈,有野心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實現夢想。

知情人士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除了預計10億美元的融資,Uber手上還持有約10億美元的現金。

全球打車軟件業競爭日趨激烈。一些財務狀況不那麽理想的公司已經受到了威脅。來自英國的Hailo公司已經開始退出美國部分市場,專註於小部分城市的業務。其表示,美國的激烈競爭正在蠶食其現金儲備。

今年以來,隨著利率的走低以及這些快速增長公司估值的走高,可轉換債券正越來越受到私人科技公司的歡迎。

購買可轉換債券的投資者有權利以事先指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回普通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95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響“前奏”:2017年要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如何為2017年經濟工作定調是本次會議重點。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透露了部分明年工作的重大思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穩中求進是工作基調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效益提升,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但是,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部分地區困難較大等。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依然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一年,依然要圍繞“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來開展經濟工作。考慮到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明年在推進結構行改革的同時,也要確保經濟平穩增長和防範系統性風險。

章俊認為,中央會堅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依然是最恰當的組合。綜合考量明年經濟的挑戰和機遇,預計明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區間會設定在6.0%-7.0%,區間下限下調0.5個百分點可以為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間和靈活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穩中求進,一條底線就是民生要穩,不論改革還是發展,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民生。明年要繼續下大力氣落實精準就業、精準扶貧等保民生工作,做好社會政策托底。

振興實體經濟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資本“脫實向虛”令實體經濟發展面臨更多挑戰。會議提出,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

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一直是中央的政策,但過去幾年由於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下降,造成經濟出現脫實向虛的傾向,並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和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明年政府推結構性改革的目的也是希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引導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認為,在推進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制造業需要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不可以偏廢,或者失衡。實體商貿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要勇於面對現實,變革自我,尋求新的發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需要鼓勵多種形式的金融創新,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穩定的投資渠道,可以引導這些資金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國企改革要加快

會議強調,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姚洋認為,明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關系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要抓住這一關鍵突破口,其他問題才可能迎刃而解。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9號的媒體通氣會上表示,明年將是國企改革見效年,為了推進改革細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國資委正在積極研究和制定明年的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

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目前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人口紅利拐點,資本回報率下降,以及去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中國未來維持中高速增長的首要途徑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中國而言以國有企業改革為核心的市場經濟改革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中國經濟的潛在產出水平。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明年的國企改革,改革的重點有可能側重在體制框架、機制和經濟結構三個方面。框架仍以三層國資管理體系為主,機制主要是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結構則是完善國資布局、加快兼並重組的步伐、新動能的形成等等。

李錦表示,今年開始明顯加快的央企重組將延續到明年,這一輪重組和以前最大的區別在於,此前的重組大都是在“一帶一路”、參與國際競爭的外部背景下開展的,比如南車北車重組;但今年則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結構調整的內部環境下進行的。

張喜武在9號的媒體通氣會上明確了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瞄準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推進重組,助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推進重組;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效率推進重組。他表示,從實踐情況看,這兩年的央企重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明年央企數量會繼續減少到兩位數。

關鍵領域改革待突破

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破解發展難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專家分析,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明年一些關鍵性的重大市場化改革絕不能放松。

張立群表示,經濟運行更加健康、平穩、可持續,關鍵要有體制機制保障,需要一些重點和關鍵領域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下去。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區,涉及很多重大利益的調整。把握好穩和進的關系,對於順利推進各方面改革至關重要。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一些涉及土地、資本和勞動要素市場的深化改革方面,市場正期待著真正的突破;在老百姓關心、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最突出的民生領域,還需要真正地攻堅克難,盡快拿出有效的方案。

滕泰表示,以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例,不論是魏則西事件還是廣東傷醫案,僅僅是醫療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一個側面,任何微小事件都可能迅速引發全社會的不滿。所以這種情況下要盡快展開醫療供給側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竹籃打水;也不能搞形式主義,換湯不換藥;更不能把什麽問題都推到機制上或者所謂的世界性難題上,畏難推諉、無所作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82

美團負面纏身成餓了麽融資前奏曲:外賣大戰要終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31/163355.shtml

美團負面纏身成餓了麽融資前奏曲:外賣大戰要終結?
歪思妙想 歪思妙想

美團負面纏身成餓了麽融資前奏曲:外賣大戰要終結?

互聯網經濟中沒有絕對的可能或者不可能,這或許是互聯網崇尚機遇和奇跡的精神所在。

來源 | 歪思妙想(ID:neihangaoxiao)

文  | 歪道道

最近外賣市場似乎並不平靜,先是前段時間百度外賣賣身傳聞層出不窮,然後美團點評的招黑體質又爆發了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近日,又有消息稱,阿里及螞蟻金服計劃對餓了麽進行新一輪投資,投資金額約 10 億美元,估值達 55-60 億美元之間,整個 020 外賣市場可謂是暗流湧動。

78

O2O市場燒錢大戰結束後已將近一年,盡管三足鼎立的總體格局大體保持不變,但進入2017年以後新美大、百度和餓了麽各自呈現出的發展狀態,給當前形勢增加了不少變量,尤其是最近順豐接盤百度外賣的傳言一出,更加印證了市場可能走向餓了麼美團兩強爭霸的可能性。

百度團購和外賣業務的去留以及可能的並購整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O2O市場的形勢走向。不過近日負面纏身的新美大卻未必能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它融資困境、數據質疑、招聘歧視、高管離職潮等信息,反應出來一系列公司弊病之後,餓了麽相比之下卻能夠平穩增長,不得不說,這種一前一退的反向狀態同樣有會影響O2O市場格局的變化。

畢竟新美大如今的地位還遠沒有到達萬無一失的程度,而餓了麽再次融資成功,對於美團來說,整個O2O市場將會變得更加複雜。

王興講的互聯網下半場,為何最先困住的是美團?

下半場的概念由王興創造和炒熱,然而於美團來講這個詞非但沒有帶來任何益處,反而大張旗鼓地證實了美團接下來將進入困難期,更為尷尬的是在這個所謂的O2O下半場上,如果說百度外賣和糯米有可能面臨百度公司轉型的陣痛,那麽美團則更像是一條被困在小魚缸里的大魚,一面還不能突破限制、跳出禁錮,另一面卻又因為體量巨大而臃腫難行,最先陷入了下半場的困境。

71

這點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融資。美團點評合並之後只披露了兩次融資,一次明顯是由合並事宜帶動,另一次連具體的金額和估值都沒有公開,但此後美團嚴重縮水的情況已經表明不容樂觀。另外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外融資、騰訊棄投事件,雖然已經被當事雙方共同否認,但無風不起浪,這件事不僅將騰訊和美團的關系間隙再次放大,而且尚未融資的事實對已經將近一年沒有融資的美團來講,也並非是件好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據彭博社報道,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計劃領投餓了麽約10億美元的下輪融資,助長其估值上升到55-60億美元。由新聞來源可以基本判斷出這一消息所言非虛,而對美團來講這絕對是一大“噩耗”,尤其是餓了麽背靠阿里大樹後相對平穩的狀態,愈加反襯出美團的孤立無援,情景頗為淒涼。

不過美團的境遇顯然並非全由下半場的市場環境所致,其自身的企業文化和管理能力,在不斷被披露的負面新聞中備受質疑,更是引得公司的整體信譽嚴重下滑。

細數美團近期造成的輿論征討,從外賣員工坐牢三次、當街砍人,到無故辭退哺乳期員工、強制地推員工轉崗,再到招聘啟示中赤裸裸的地域歧視,不難看出,美團體量急劇增長背後可能是混亂不堪的企業文化,最起碼可以說是其內部的文化管理沒有跟上公司的發展步伐。

另外裁員一事反應出來的問題,除了說明美團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和責任態度,再次印證了企業內部貫穿上下的強勢態度,這點在高層管理人員的離職潮一事上更有說服力。

美團點評合並後,點評系高管在人事調整中皆紛紛出局,如果說這是美團爭奪合並公司的核心控制權,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在隨後開啟的公司架構調整過程中,曾經共同創業的“八大金剛”幾乎都相繼離場,取而代之的是王興的“家族勢力圖”,這直接指明了王興嚴格把控核心權利、任人唯親的做事風格,而回過來再看王興曾經滿懷自豪之情的“人才”一說,倒成了最現實的諷刺。

強勢其實不應該算是企業管理人的缺點,很多巨頭公司都曾在掌控人的強勢態度之下急速發展。但是對仍處在發展初期的美團來講,可能不是件好事,因為頻繁的人事動蕩不僅令企業上下人心浮動,難以集中精力推進業務,更是在已經處於水深火熱的美團頭上雪上加霜,所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公司整體信譽的下降。

當然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會被算在王興的頭上,而且現在來看,互聯網欠王興的一次成功也算是徹底還上了,就是不知這當事人能否把處在漩渦中的美團拉出來,總而言之,頂著下半場的壓力和賭局,後面又有餓了麽和阿里虎視眈眈,美團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美團左右奔襲前景難料,餓了麽穩紮穩打伺機而動

阿里低價拋售美團股份、強勢入局餓了麽之後,就已經決定美團和餓了麽的決戰會加速到來,而如今在下半場的深耕細作中,我們可以發現兩者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路線,一面是美團左右奔襲的版圖擴張,另一面是餓了麽借勢阿里的穩紮穩打,從各自的業務現狀倒是可以窺探出某些優劣。

73

目前來看,美團的擴張方向主要包括酒旅、支付、金融、短租甚至是打車業務,但即使這些領域看似和美團主營的餐飲業務有著相互銜接的關系,也同時是美團實現一站式服務體驗的必要之舉。但事實證明這種理論上的可行,在美團盲目跟隨的態度下,反而陷入了同質化競爭,更是導致美團接連不斷地遭受資本故事的質疑,如今這些擴張業務也確實正在面臨這各自的問題。

酒旅業務是和餐飲、綜合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之一,由此可見美團對該業務的重視程度。根據今年年初其曬出的成績單顯示,酒旅業務的總用戶量已經達7000萬,美團點評雙平臺酒店間夜量超1.3億,門票銷售6700萬張,機票銷售200萬張,火車票800萬張。單從數據來看,美團酒旅業務正式整合後僅一年左右的時間,能達到如此規模的發展已著實不錯,而且背靠6億用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只是,數據的質疑給了處在上升期的酒旅業務一記重拳。據報道,今年五一期間美團公司的酒店單日入住間預訂創歷史新高,僅4月29日一天入住間夜超120萬,而且4月份的酒店房間數為1700多萬,打破了中國在線酒店預訂平臺的最高紀錄。

但是這份數據卻引來了諸多業內人士和外國媒體的質疑,一方面美團旅遊所有合作酒店的整體酒店客房夜間可能都達不到120萬,另一方面,更多人懷疑美團將鐘點房或者無效訂單算入統計之中,這其實是和行業標準不一致。

再者,美團曾在5月份披露了內部的多起腐敗事件,其中兩項涉及酒旅業務。據相關報道所述,曾有70多人與美團合作的酒店及其員工串通,利用美團的退款手續,在10天內獲得500萬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團惡意刷單的現象確實有可能流傳於內部的各個平臺。

同時,這種數據問題因為美團並不是上市公司的原因,也出現在了其他業務中,比如核心的外賣,據其自身公布,去年外賣市場上的份額美團將會獨占六成。然而根據比達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格局,按交易額計算,2017年第一季度餓了麽占比36.5%,美團外賣占比33.0%,百度外賣占比17.3%,這一數字在2016年同期為,美團外賣28.3%,餓了麽30.4%,百度外賣18.3%。

由此對比可見,這兩者的數據差別可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切關外賣市場龍頭老大的位置,雖然美團有著自己的統計方法,但理應不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其中緣由確實值得揣測。

除去酒旅業務,美團的短租和出行更像是淺嘗輒止,前者雖然可以作為酒店事業群的補充,可共享短租在我國的市場環境本就不成熟,現在進入基本上更是難以波瀾,而後者進入的是一個滴滴一家獨大的市場,從試水到現在可以說失敗已成定局。總而言之,整體擴展業務不佳既有外部環境因素,更有美團自身的策略問題。

相比之下,餓了麽雖然跨越的步伐比美團相對較小,但是集中於外賣行業進行橫向擴展,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換來了逆勢之中的業務增長。比如和點我達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進一步提高送餐效率;再者借助阿里旗下針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平臺阿里釘釘,給餓了麽提供面向B端的服務窗口,從而擴大企業用戶群等等。由此可見,餓了麽的業務完善其實更符合下半場深耕細作的發展方向。

當然從一些第三方數據統計結果來看,餓了麽去年的業績也表明了這條路線的可行性。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年Q1中國外賣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應用活躍用戶分布中,餓了麽以7.26%的比例占據第一,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在用戶粘性上,三大平臺的用戶粘性分別為7.7、7.3和7.0,餓了麽仍為第一;另外比達咨詢報告中,外賣平臺使用率方面,餓了麽以73.4%的使用率排名第一,美團外賣66.9%,在用戶首選率上,餓了麽以34.6%依然排名第一。

照此角度來看,美團左右奔襲有可能致使顧此失彼,一旦某些破綻漏出,餓了麽攻城略地從而穩固外賣市場地位,並非沒有可能。

O2O市場風起雲湧的背後是BAT的交鋒

我國互聯網任何一個行業的興起,背後總少不了BAT的影子,即使是TMD這三個剛成長不久的小巨頭,也免不了需要相關的扶植。而對O2O市場來講,騰訊、阿里和百度的影響程度已經到了至關重要的地步,尤其是在百度有極大可能退出爭奪戰的基礎上,美團的現狀已經決定了騰訊這條大腿的重要性,而餓了麽的未來走向,也有可能取決於與阿里的關系進展究竟能到哪一步。

75

不過在與背後靠山的關系處理上,美團顯然是出於劣勢,原因自然眾所周知,畢竟當初徘徊於兩大巨頭之間,惹來的市場風波直接導致美團上了阿里的“黑名單”。而對阿里來言,一面它完全可以利用餓了麽壓制美團的成長,即使退一萬步講,餓了麽未能在餐飲市場上壓倒性地挫敗美團,阿里依然有扶持餓了麽的需要,這將是兩者牢固關系的基礎。

而另一面,阿里雖然在線上線下服務上不能遏制美團的發展,但是在整個生活服務領域的全線覆蓋方面,阿里基本上可以杜絕任何一個公司進入其業務範疇的可能性。換句話說,美團即使業務再擴大,也只能局限在O2O領域,稍微僭越就會引來阿里的絕對性壓制,美團砍掉電商業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而,阿里對美團的影響雖然不是直接性的,但兩者關系的惡化或許將長時間給美團帶來壓力。

當然目前最關鍵的是騰訊的態度,最近為什麽美團的融資傳言會鬧得人盡皆知,海外融資其實關系不大,重點是其中的騰訊棄投,直擊美團現在的痛點,才不得已出面辟謠。不過騰訊和美團的幾句話遠沒有抵消輿論的質疑,反而將兩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暴露得更為徹底,尤其是馬化騰曾表示對滴滴、今日頭條的投資表明過信心,卻只字未提美團,可見其中的關系間隙已經影響了雙方的合作。

騰訊的態度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是美團得了便宜還賣乖之余,竟然將觸手深入了騰訊最為看中的支付領域,這本是騰訊借助美團大量用戶基數挑戰阿里支付地位的重要一舉,然而沒想到“禍起蕭墻”,這怎能不令騰訊心生怨氣。不得不說,盡管騰訊完全放棄美團的可能性很小,可是第三方支付的事情難有定論,依舊會是美團和騰訊之間關系的最大變故。

另外這段關系和阿里與餓了麽之間相比還有一些劣勢,主要是因為騰訊給美團提供的主要是融資助力和流量入口,不過阿里給餓了麽的扶持,除此之外,還包括業務上的平臺互助,尤其是未來新零售的概念,也給線上線下創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總而言之,無論是百度的退出,還是騰訊、美團關系的惡化,對於阿里和餓了麽的來說,都是重大利好。

眾所周知,互聯網經濟中沒有絕對的可能或者不可能,這或許是互聯網崇尚機遇和奇跡的精神所在,因而在這個更加考驗企業戰略眼光和業務能力的下半場鬥爭中,美團和餓了麽的競爭,還將繼續下去。

但在現一階段來看,顯然美團輸的非常徹底。

外賣市場 O2O 美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34

大機構之死亡前奏(上)



不知從何時起,身邊長期有不同朋友在聘請員工。

別以為搵工難,查實搵人更難。這些招聘的機構,往往更是我們以為排長龍爭崩頭的大品牌、大集團。發生咩事?

當然,應徵者還是有的,是否揀得落手又是另一回事。與其說是技術配對的問題,不如說是世代文化差異,或更簡單的,代溝。

典型的見工格局:僱主,四十多歲。求職者,大學畢業至三十出頭不等。三年一個代溝,起錶至少三個。

代溝之一,是心理時差。屢見不鮮:百多份履歷,當中竟無一人,在同一份工至少有兩年工作經驗!一個,都無!代表甚麼?代表這是世代新常態。

不論是太進取所以不停跳糟,還是怕辛苦所以動輒當逃兵,抑或不知道自己要甚麼所以不停轉工,都不足以完全解釋這個現象。

真正的答案,是時差!僱主問,怎麼每份工都幹不長?應徵者一律瞪大眼:「吓?兩年好長啦喎!」

不少應徵者,條件不賴,面試對答如流,唯獨當被問到,打算在應徵的崗位留多久,每每認真思索良久,異常真誠而坦白:「這個問題,我真的答不到。」活在一秒有三十個新資訊的年代,一年,比永遠更遠。

不難理解的。上一代,一世人打一份工,在他們眼中,同樣覺得三五七年便轉工的我們,不安於室。如今,我們又覺得,一年半載轉一次工的新一代,無黎搭圾。誰對誰錯?時代的錯。

當一份工作的生命周期被壓縮得愈來愈短,大機構每個部門又至少有十個八個員工,如果每人都是一至兩年內辭職,聘請一個新人由收履歷到面試到履新又平均需時一至三個月,即是長期一邊收辭職信一邊出聘書,還用做正經事?如何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56

大機構之死亡前奏(下)


機構再大,不及社會大。每個機構、集團,都是被大環境牽着走。

上回提要,新一代,橫跨二十至三十多歲,幾乎不論行業,做每一份工,都是一年起、兩年止。

既是大趨勢,就非任何個別機構能扭轉。反之機構愈大,愈不幸。花三個月,請一個人,每個只幹一年半載。一條team,輪流出出入入,入職、辭職、請人、再辭職,無限loop,想點?

還未算大機構那漫長的學習流程。巧立名目的Orientation,分分鐘玩足一年。幹實務時間少,摸程序時間多。才剛認識東南西北,又係時候講拜拜。

簡化制度行不行?然而愈多人離職,就愈不能無制度。否則人一走,參考都沒有了。但制度愈複雜,就愈花時間熟習,雞先定蛋先?

有人,才有公司。一個聘請不到員工的機構,品牌再響噹噹都只是一個空殻。我們總以為人人都想依靠一間不會倒閉的公司,原來公司還更依靠不會離職的人。

話說回來,為甚麼新一代,在每個崗位都留不長?年輕的朋友說,這是「工作觀」的代溝。上一代人想泊個好碼頭,今天他們只想兩件事:一係有錢;一係有say。

想搵快錢,不跳槽,怎加人工?入中小企,也比大機構少制肘,方便秘撈。不停轉工,才能緊貼生活需要,例如返工近少少,慳得一蚊得一蚊。

想有say,就更要避開大機構。別妄想改變它,不被同化已偷笑。試問有多少大公司,願意放手讓中、低層揸主意?

很短視?是的。但是,等三十年在大機構升上揸fit位置,就像等退休才拿到貶值得不剩一文的強積金一樣。

機構想員工委身不是錯,員工想發圍兼發達也不為過。機構文化不易變,社會趨勢更不會往回走。大機構與新一代,寧可攬住一齊死,抑或洗牌再來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0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