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家變第二章郭氏三兄弟分錢爭權

2010-10-14  NM




由兩年前被迫退位主席開始,郭炳 湘已被流放在外,至上週一郭老太宣布他連家族基金也無得分,郭炳湘切切實實被「out」出局。傳聞想分錢但談不攏的郭炳湘,本週一向本刊透露已部署好反擊 行動。

另一邊廂,郭炳江及郭炳聯成功踢走大哥後,在公司中加強安插自己人;各自拉山頭割據爭權,勢將掀起新地家變的第二章。

郭炳湘透過身邊人向本刊透露,已部署反擊,第一步是聯絡證監會,希望由對方跟進股權分布的最新情況。事緣上週一郭老太鄺肖卿突然重組家族基金,公布只有 「郭炳湘的家人」是家族基金三分一權益的受益人時,郭炳湘正身處外地,無從了解及阻止。

郭炳湘事後曾致電母親「詐型」,郭老太向他大派定心丸,安撫他仍是基金受益人:「其實郭老太意思,只係佢嘅family仍然受益,但郭炳湘則自行演繹他都 有份,因為他也是family的一分子。」其身邊人說。

擔心股份失蹤

仍身處海外的郭炳湘,對這個既成事實的重組還顯得憂心忡忡。現時他最關心的,是這個重組如何落實。郭老太最愛錫郭炳湘兩名兒子,據知「郭炳湘的家人」所指 的「家人」正是指這兩名男孫。但郭老太畢竟年事已高,背後落實策劃的是郭炳湘兩個細佬炳江及炳聯,但兩人上週一後並無向郭炳湘提供相關資料,有關股份會否 在「轉手」時失蹤,令郭炳湘非常擔心。

「佢好擔心究竟重組後,屬於佢家人嘅股份有無落實到;因為港交所權益披露中,唔見佢兩個仔嘅權益有增加到,而佢自己仲係登記持有四成二股權,佢好驚啲股份 最後唔知去咗邊,故唯有透過證監向兩個細佬施壓,促其盡快更新及釐清股權安排。」

眼見返回新地出任主席的希望已落空,據可靠消息指,郭炳湘數月前已與兩名弟弟傾分家,自行在外發展事業,初步商議金額為二百億元,但這數個月新地股價飛 升,郭炳湘要求所收金額要「mark to market」(跟從市價),但兩名弟弟不從,結果陷入拉鋸,此時家族基金突然重組,殺了郭炳湘一個措手不及。對於有否收過二百億元,郭炳湘身邊人予以否 認;但對於有否傾過分身家,他則沒有承認或否認。

長子亦失勢

自從郭炳湘在○八年由主席「被降」為非執行董事後,三兄弟關係急劇轉壞,私下無聯絡;而郭炳湘則只與郭老太維持聯繫。在工作上,郭炳湘只能專注慈善工作, 「但有人好絕,就算佢做完慈善活動,都有人阻撓受惠機構發相或對外公布,令郭炳湘不能在外界曝光。」其後郭炳湘離開並以政協身份對外發言,又與商界好友組 基金在海峽兩岸發展。郭炳湘 的長子Geoffrey曾在新地工作,曾被視為新地接班人。但父親「被廢」後,他亦失意離開。

原本兩年前郭老太已經以「私己錢」組成一個有千多萬股的新家族基金,去年加碼牽涉四百萬股,受益人是郭炳湘的兩個兒子及郭炳聯與郭炳江。郭炳湘見牽涉銀碼 不大,並未有異議。但上週一,市值一千五百億元的家族基金要重組,郭炳湘自然「嘮嘈」。郭炳湘強調,與太太李天穎的夫婦關係不變,不滿外間指他因沒有離開 紅顏知己唐錦馨而觸怒郭老太。其身邊人說:「唐錦馨只係佢好朋友,郭炳湘仍好感謝太太Wendy對家人嘅支持,佢太太嘅地位係不會變的。」李天穎在上週一 家族基金重組後已飛往老撾旅行避靜;她平日只愛打扮、去ball,與郭炳江及郭炳聯太太的積極作風亦截然不同。

郭炳江太太梁潔芹現安插於集團建築部任經理,女兒郭曉妤曾在採購部門工作。而郭炳聯太太劉寶賜是新地法律顧問,兒子郭顥澧則近月被安排在各個部門實習,兩 兄弟的勢力分布不同部門,反映大家都野心不小。

郭炳聯捧子上位

郭炳聯在數個月前,派兒子郭顥澧輪流在多個部門實習,其間便曾被安插於建築部四十四樓當中,為期大概個半月有多。建築部一直是郭炳江的勢力範圍。由於郭顥 澧患有眼疾,出入須以盲公竹扶助,在其遷往四十四樓之前,人事部亦大為緊張,特派人手落場實地巡察有何安排不妥之處,此舉煞有介事,令員工戰戰兢兢,如履 薄冰,有同事稱:「哎吔,個位有盆栽嘅話,半塊葉凸咗出去行人路都唔得o架!」以防阻礙弱視的郭顥澧行走。「大老闆個仔喺度出出入入喎,姓郭o架喎,點都 要小心啲好!」於是郭顥澧在位期間,建築部同事都打醒十二分精神,不敢怠慢、遲到,嚴守職務,直至上月,郭顥澧才轉往新地其他樓層,繼續其於各部門的「學 習」之旅。

在新地員工眼中郭炳聯較為嚴肅,作為虔誠基督徒的郭炳江則很隨和。郭炳聯在公司直接掌管十四個部門,而郭炳江則只有六個。郭炳聯一直掌管會計部門,若然他 在郭老太退休後上位繼任主席,對將來數口會否管得更緊將是令公司上下最憂心之處,可也有新地同事樂觀地說:「都唔擔心得咁多,依家都已經係佢管數啦,橫掂 就算係郭炳江定佢在位都好,都會係佢繼續管數o架啦!郭炳江做主席又唔見得一定會加人工!」

這星期新地內部表面一切運作正常,只是在重組公布當日突有保安駐守電梯門口。於此危急關頭,員工為保飯碗只有各自安守本分,上班時得格外留神,不容有任何 閃失,在公司內對郭氏三兄弟三緘其口,不過,下班後仍私下秘密追看報紙雜誌,以確保認知公司的內外形勢。而對於大哥郭炳湘被踢出家族基金,新地中人都有感 「已成定局」,對公司運作並未有太大影響,皆因自大哥○八年退位後,平時業務都由二佬郭炳江和細佬郭炳聯兩分天下。

爆管理糊塗賬

不過,新地的形象一向管理嚴明,架構穩健,但近年卻屢屢爆出糊塗賬,當中牽涉歸郭炳聯有份管理的物業管理部門。位於舊山頂道的帝景園,九二年落成後,已被 譽為新地第一代豪宅,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亦居於帝景園頂層,向來為新地旗下的啟勝負責管理這物業。

惟近年帝景園的管理每況愈下,常常出現一些糊塗賬。據一名業主表示,「啟勝條數認真混亂,例如話用咗幾萬元買了藝術品,但一直唔講係買咗幾多件,放咗喺邊 又唔知!又好似○五年起會所已經冇咗乒乓波房,但兩年之後又買多張新嘅波枱返嚟,連埋舊嗰三張一直放喺雜物房,簡直離譜。」

儘管啟勝與一眾帝景園業主牙齒印極深,但業主們仍無法炒掉啟勝,事關帝景園共有五座,有三座已賣散,新地仍保留第二及第三座收租,在投票權上,啟勝可謂定 過抬油。

直至去年底,啟勝提出每戶夾八萬元進行大翻新,即激起一眾小業主火起,「早幾年先話仲有幾千萬元盈餘,依家竟然冇晒錢,我哋立即要求查數。」

幾經辛苦,啟勝才答應交出局部賬目予業主們查看,有做開會計賬目的業主表示:「盤數亂晒龍,當我哋係弱能唔識嘢!」最離譜之處,是新地找來公司的會計部經 理胡子翔與一眾帝景園業主見面,面對群起圍攻,胡竟當眾說:「我哋做數求求其其,唔使咁準確。」

山頭主義各管各

業主們終於火上心頭,今年三月中決意踩上新地的灣仔總部,向負責管轄啟勝的郭炳聯告狀,惟卻被啟勝的職員擋駕,當日亦有不少新地職員知道此事。

他們遂改變策略,想起郭老太曾住帝景園二座的頂層單位,其中有一住客與老太相熟,遂間接希望與老太及二少郭炳江講解情況。

據一名經常替老太辦事的新地職員表示,老太了解後亦同情他們的處境,但卻未有出手幫助,估計是怕剩餘兩兄弟再有磨擦,家庭動盪便一發不可收拾。而郭炳江亦 曾在酒店內「偶遇」帝景園的苦主,不過打了招呼後便速速離開。

由於新地的山頭主義厲害,大哥出走後,其餘兩兄弟負責不同範疇,彼此都不會踩過界,故此二少也不敢「做架樑」。照劇情發展,郭炳江與郭炳聯之爭,可能是這 場新地家變的下一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05

保守投資避大賠風險 嚴控成本絕不多出一分錢 三商美邦連年穩健獲利的兩大祕訣

2012-02-13  TWM




在金融市場傳聞要上市許久的三商美邦人壽,終於在本月九日登錄興櫃市場。三商美邦人壽以穩健經營聞名,就算金融風暴也照樣獲利,可說是壽險界的模範生,它 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撰文‧許瀞文

花費二十年達成一個目標,需要多少耐性的等待與堅持?甫在興櫃市場掛牌的三商美邦人壽做到了,它是一九九二年政府開放本土壽險公司後,第一家在興櫃市場掛 牌的保險公司,不僅激勵金融圈,更完成三商行集團創辦人陳河東的遺願,對接班的四個兒子來說,意義重大。

「早在一九九三年創立時,老董事長的目標就是上市,現在終於達成了。」三商美邦人壽董事長劉中興欣慰地說。

受不景氣影響,去年保險市場新契約保費收入衰退一四%,但三商美邦人壽卻異軍突起,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成長五二%,為三二八億元,排名第七,劉中興更訂出 今年目標:新契約保費收入要達到三七○億元。

金融海嘯時期仍大賺二十億但市場也有人質疑,利差損讓壽險業經營艱困,是否有增資需求,才選擇在這時上興櫃?

對此劉中興鄭重否認,公司沒有資金壓力,雖然也有利差損的問題,但不如大型壽險公司嚴重,資金成本約四.二%,「從二○○一年開始,公司進入快速成長期, 當時台灣已經是低利率環境,高利率保單賣得比較少。」劉中興說,上市一直是目標,但大股東美商萬通國際集團(Mass Mutual)不願意,但二○一○年十一月雙方簽訂的十年合約到期,美商萬通集團對台灣要實施IFRS國際會計制度有疑慮,將股份賣給三商行,退出經營。

相對其他壽險公司的大起大落,三商美邦人壽已經連續七年獲利,甚至在金融海嘯當年還賺了二十億元,穩健經營的祕訣在哪?「不衝投資、嚴格控制成本,是兩項 最大關鍵。」劉中興強調。

三商行從零售業跨足金融業,三商美邦人壽早期在經營上也吃足苦頭,尤其二○○○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曾經每股虧損高達四.七六元,一度讓美商萬通國際集團入 股延後。回憶起當時狀況,劉中興說:「那時股本大概才三十九億元,股票投資就賠三十億元,將近一個股本。」被投資市場震撼教育,○一年美商入股後,公司內 部重新檢討策略,並成立獨立在體制外的五人投資委員會,檢視投資布局與績效,陳河東的第三個兒子陳翔玠也是成員之一,「美商建議股市投資比重只能占可運用 資金的八%,從此股市投資比重從沒超過一成,並以政府公債為主,不動產買來都是自用。」在投資上,去年三商美邦人壽持股一路減碼,目前僅有六%,是壽險公 司中持股比率偏低者,有九成都在固定收益商品,外幣資產幾乎是全額避險,劉中興也坦承:「我們賺不了大錢,也賠不了大錢,就是穩健經營。」四兄弟低調接班 圓老爸夢想除了投資保守,在控制公司成本上,三商美邦更是嚴謹。公司內部員工也透露,集團內各事業體難免會一起辦活動,各部門都要提供經費,就算壽險是集 團內的金雞母,也完全照規矩行事,「講好多少就多少,預算超支也絕不多出一分。」開源與節流兩者並重,才能讓三商美邦多年來始終保持穩健獲利。

○三年,三商美邦人壽曾有機會併入第一金控,當時陳河東與有私交的第一金控董事長陳建隆談妥聯盟事宜,並簽合作意向書,三商行持股降至一成,將三商美邦人 壽納入第一金控版圖,但不久後第一金控換了新任董事長謝壽夫,雙方價格談不攏宣告破局。

而三商美邦人壽低調的企業文化和集團有很大的關係。翻開三商行集團發展史,陳河東是在一九六四年與另外兩位台大商學院同學翁肇喜、陳仲熙合夥,以五十萬元 作為資本額創立三商行,從手工藝出口貿易起家,並將觸角從零售百貨業延伸至外食連鎖、電子產業、生技醫藥、金融保險等,明年初三商美邦人壽若順利上市,則 成為三商行集團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

在○四年底陳河東逝世前,四個兒子早已進入集團內各事業體準備接班,且行事作風都和陳河東一樣低調,不僅甚少在媒體前曝光,連集團員工都不見得知道老闆的 兒子在集團內工作。

老大陳翔立最受陳河東器重,未滿三十歲便進入集團內擔任陳河東特助,跟在身邊學習,老二陳翔中則掌管三商電腦,老三陳翔玠、老四陳翔玢則是一對雙胞胎,分 別負責三商美邦人壽及三商行的連鎖事業體系,如三商巧福、拿坡里等。

這次三商美邦人壽以二十元價格順利登錄興櫃,不僅代表四兄弟完成父親遺願,更凸顯要讓家族事業繼續壯大的決心,劉中興說,在上市後也不排除購併其他壽險公 司擴張規模,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三商美邦人壽

成立:1993年

資本額:107億元

登錄興櫃:2012年2月9日

登錄興櫃價格:20元

三大壽險公司比一比

公司名稱 資本額

(億元) 2011年稅後淨利(億元) 2011年EPS(元) 2012/02/06收盤價(元) 本益比

(倍)

三商美邦人壽 107 8 0.75 20(掛牌價) 26.67 台灣人壽 91 4 0.5 20.1 40.2 中國人壽 219 42.1 2.01 29.8 14.83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各公司、證交所版圖橫跨外食、資訊、金融、生技──三商行集團五大上市公司

三商行集團

三商行(陳翔立及陳翔玢負責)

宏遠證券(陳翔立負責)

三商電腦(陳翔中負責)

旭富製藥(翁肇喜兒子翁維駿負責)三商美邦人壽(陳翔玠負責)註:1.三商行包含三商巧福、拿坡里披薩、福勝亭、Dunkin’ Donuts、美廉社、全家福等連鎖事業體系。

2.三商美邦人壽持有復華投信30.7%股份。預計明年初上市。

3.陳河東的四個兒子雖然各掌管不同事業體,但到最後都對老大陳翔立負責。

資料來源:三商企業網站及旭富製藥、三商行、宏遠證券等2010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7

一分錢一分貨,東西越貴品質越好

2012-4-30  TCW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光看價格, 很容易憑直覺認定售價五萬元的沙發,會比只賣一萬元的沙發坐起來更舒適;包裝精美、購於專業酒坊的紅酒,喝起來似乎比在大賣場買的好喝,即使這兩個瓶子裡 裝的其實根本是同一種酒。

這時,你已經落入了「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的陷阱。安慰劑(placebo)來自拉丁文,原意是「我會好起來」(I shall please)。安慰劑是指人總會進行自我暗示:你看過醫生之後,就會覺得好多了;如果是位頗負盛名的名醫,你甚至會覺得好得更快。

宣稱的效能,足以誤導使用者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韋格(Tor Wager)曾經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他先對參與受測的大學生施以電擊,然後發給半數受測者一種假的鎮痛乳霜,這種乳霜只是單純的護手霜,完全不含止痛藥 成分。但是使用的人卻宣稱,電擊造成的疼痛大大減輕了。其實是,「安慰劑效應」舒緩了他們的疼痛。

韋格透過幫受測者腦中控制心理流程的部位進行造影,發現這種效應來自前額葉皮質的刻意思考。當受測者得知自己剛剛擦了鎮痛乳霜,前額葉就會有反應,抑制負 責反應痛覺的情緒腦部位(例如腦島),因為受測者預期自己將會感覺比較不痛,結果他就真的感覺比較不痛了。

這就是為什麼,商人習慣在包裝上先宣示產品的效能,當你有所期待後很容易自我暗示,陷入「安慰劑」陷阱。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的實驗,就證明這樣做確實有效。他讓受測學生喝下有標明「這類飲料已證實對促進心智功能有顯著效果,超過五十項科學研究支持這項說法」的提 神飲料,再讓這些學生去解字謎,結果證明,相信自己真喝了有效飲料的學生,表現得比沒有看到這些字樣之前還要好。其中,以原價購買飲料的學生,表現得又比 以折扣價購買飲料的學生好。

也就是說,飲料瓶上所提供的資訊及價格,都比瓶子裡的飲料來得更加有效。

偏見影響,反而不敢買便宜貨

上述道理被運用在行銷學上,你回頭反思,是不是便宜的開架式保養品與藥物,你反而不敢買?因為你的「便宜無好貨」直覺已經在你心裡深植;但你買越貴的名牌 鞋子或包包時,你反而不會仔細檢查縫線與思考耐穿度,因為越貴越好的安慰劑已經主導了你,然而實際上,名牌的鞋子不一定耐穿。

有些評論者如《消費者調查報告》、知名品酒專家帕克(Robert Parker)等,一向堅持進行盲目評比(Blind Tasting),目的就是希望避開安慰劑產生的效應,不讓預期心理影響判斷。有時,當測驗是盲目進行,受測者不再受前額葉皮質的偏見影響時,結果,最便 宜的酒反而得到最高評等。

我應該這樣做:1.購買前盡量先試吃、試用過,不要只依賴包裝上的說明文字。 2.不迷信大品牌,多向親友打聽、上網查資料,不被廣告訊息洗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8

城中村改制困境之餘家頭樣本 被豔羨的金條,受質疑的分錢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35

發金條的余家頭村並非外界想像中那樣皆大歡喜。相反,許多村民,甚至村幹部,都有諸多不滿與苦惱。這個村莊,與無數因土地而暴富的城中村一樣,深陷改制困境。

2012年8月27日,武漢市余家頭村為紀念村慶20週年向1001名村民分別發放一根價值3.6萬元金條,這讓余家頭村一夜成名,坊間紛紛冠之以「中國最富村莊」等稱號。

不久,湖北余家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余家頭公司)監事會主席胡小清收到來自美國的短信,一位朋友問起這事,他才意識到,「全世界都知道了」。

很快,公司便對發金條的事諱莫如深。9月4日,南方週末記者剛提到「金條」二字,余家頭公司一名財務人員就大聲抱怨,「村裡窮的時候沒人理,(發金條)消息一出,稅務部門就來了。」

對余家頭公司來說,金條帶來的麻煩並不只有外界的圍觀。更糟糕的是,余家頭村內部因城中村改造引起的多年利益糾葛,因為金條而再次浮出水面。

從種地到賣地

之後三次「發錢」,皆是在村裡賣地之後。

余家頭村地處武昌、青山、洪山三城區交會處,是典型的城中村。因為城中村改造,多數人搬走了,另一些人,則躲在那些等待拆遷的房子裡。村裡隨處可見廢墟和老舊的店舖。

2005年,因城中村改造,余家頭村改製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村集體資產量化到個人,一千多村民作為公司股東持有100%股份。

鄧訓才便是余家頭公司股東之一,持有近10萬股。他年過七旬,最近一些年什麼也不用做,每月可從村裡領取1050元生活費,全年還有近3萬元的旅遊與過節費。

早些時候,他在村辦企業工作,月薪150元。由於地緣優勢,余家頭村民一直以蔬菜種植為生。蔬菜直供市區,收入頗豐。

自有村子以來,這一直是村民們營生的主要行當。但很快,隨著城市的發展,許多菜地上長出來住宅或商廈。

1992年,全體村民籌資,在村子臨街建商業門面,一年創收三百多萬元。

一年後,村裡「武漢和平家庭用品大世界」投入使用,當年的銷售額便高達1.2億元。

同年,余家頭村投資一百多萬元,建成武漢市第一家大眾專用維修中心。隨後,金屬材料市場、家具城等相繼建成。

據《長江日報》報導,余家頭公司的前身是行政村的幾個工廠。最初產值不足800萬元,後發展成為總資產達4億元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銷售收入超過7億元。主要收入來源即為房屋出租、土地經營。

村民們先前靠種地或自家房屋出租過活,有的租為商舖,有的租做倉庫,這些人掙的錢要多過現在領取的生活費。

鄧訓才屬於改制的受益者,有的人則「越改越差」。村民姜還榮家房子近1100平米,其中倉庫300平米,家庭收入主要是房租,一年收入十四五萬;而改制之後,房子被拆,還建房只有800平米,公攤面積佔27%,姜算了筆賬,家庭年收入減少了三分之二。

改制後,村民最大的受益來自公司「分錢」。

鄧訓才回憶稱,2005年改制以來,除了生活費,他領過4次錢,合計約24萬。

第一次是改制時,村民可用3萬股換3萬元現金。也就是說,村民以每股1元的價格「套現」自己所持有的余家頭公司的股票。

當時「套現」了的人沒有預料到,一場靠賣地發大財的財富盛宴即將拉開序幕。

之後三次「發錢」,皆是在村裡賣地之後。

「村裡歷經兩次大的賣地。一次是城中村改造,賣地所得13.48億元。另一次是二七長江大橋徵地款,款項不明。」村民、股東范建明說。

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文件顯示,城中村改造13.48億的賣地款中,有6.45億用於安置補償,7.03億用於還建房建設。有股東多次申請二七長江大橋徵地款項明細,相關部門告知還未出台。

賣地,亦成為引發余家頭村資產爭議的導火索。

資產之謎

武漢洪發會計師事務有限責任公司的評估結果是:余家頭村市場價值約1.5億元。然而,《湖北日報》曾報導稱,2002年,余家頭村集體資產達到4.5億元。

2005年餘家頭村實施集體經濟組織改制時,村民們最為關注的是,余家頭身家幾何?

武漢洪發會計師事務有限責任公司的評估結果是:余家頭村市場價值約1.5億元。然而,《湖北日報》曾報導稱,2002年,余家頭村集體資產達到4.5億元。

這便引發了村民們的極大懷疑和不滿。「大家覺得評估的資產嚴重縮水。」股東姜還榮記得,憤怒的村民們彼時要求公開10年來村級財務明細,並罷免村委會主任。

除此以外,村民們還要求公開村裡重點企業收益情況、村裡地產項目的原始合同與手續,以及兩委幹部個人收入情況。

然而,村委會並未回應村民要求,以致2005年村民不斷上訪。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內參調查,記錄了一位村民代表的遭遇。她是城中村改造辦公室成員,她曾提議先公開村裡財務,再考慮資產量化方案,但未被採納;隨後,她的辦公室鎖被換,所有材料包括廢紙不翼而飛,並且受到電話恐嚇。

調查也記錄了當時評估者的回應,「審計是依法進行,我們明確要求村裡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狀況。如有隱瞞我們也不得而知。」而時任和平鄉人大主席團副主席魯久烈稱此事是「少數村民借反腐旗號,欲奪取領導權」。

上述調查亦記錄了事件進展,由鄉、村和警察組成8個小組深入村民家中,對資產量化方案進行填票表決。

「小組並不詳細說明方案。簽者發100塊錢,不同意和棄權者也發100元誤工費。最終, 99.2%村民同意該方案。」調查引用魯久烈的話稱。

余家頭公司一名董事會成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對這個評估結果,我們也很迷惑。這是政府指定的評估公司。我們希望評得高,但有些資產屬於國有,不能劃歸到村裡。隨後,政府派駐調查組駐村,也沒查出什麼問題。」

直到現在,余家頭的資產仍是當地敏感話題。

股東們的不滿

余家頭公司至今從沒召開過股東大會。

股東姜還榮的不滿也是從改制開始。當年開村民代表大會商議改制時,很多村民圍在會場外,姜還榮衝進了會場,提議開村民大會表決。

鄧訓才曾當過村幹部,所以被點名參加村民代表大會。「這個會找了些老幹部、黨員及村民代表參加。商討改制,當時並沒有具體方案。只問要錢還是要股份。」他說,「表決時沒人舉手,不了了之,只得宣佈散會。」

沒過多久,改制決定出台,隨即是評估結果出爐。

「改制後,公司依然不公開信息。」姜還榮多次要求提供公司章程、財務狀況、股東花名冊和高管薪酬等,均被拒絕。

余家頭公司至今從沒召開過股東大會。

姜還榮用一紙訴狀將余家頭公司告上法庭。

2011年6月17日,武漢市青山區法院認為姜享有股東權利,判其勝訴,要求余家頭公司自判決起10日內向其公佈相關信息。

即便勝訴,姜還榮稱公司並沒有按照法院判決執行,她去查詢依然吃了閉門羹。

結局頗具戲劇性,余家頭公司找了三名當事人向法院證明「曾配合姜還榮查詢資料」。

余家頭公司一位董事會成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因為考慮到股東人數眾多,公司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公示。例如相關資料發送到股東代表手中,由其上傳下達。財務報告交由股東代表大會予以審核,與財務信息一併貼在公司門前公示欄。

「公司的一些財務信息不是個人想查就查,必須通過相關部門來查。要向每個人公開也難,有些股東不知道搬哪了。」這名成員認為,「一些財務信息也不便透露,例如有些錢花了,老百姓不理解,很難溝通。」

至於高管的薪酬,他說都有據可查。儘管此人繫著LV牌子的皮帶,開著價值二十多萬元的日本某品牌越野車,但他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我的生活費,加上公司兩千多月薪,每年只有幾萬塊。」

蹊蹺的「20人持股代表」

南方週末記者查詢工商資料得知,余家頭公司100%的股份由董事長鄭大成等20名高管持有。

余家頭的股權量化方案亦是爭議焦點。方案具體是:在職人員人頭股3萬股;其次農齡(村民參加農業生產時間長短,鄉鎮企業員工不享有)一年可獲 2400股;村齡(戶口在村裡的時間長短)一年可獲2000股。村民根據實際情況,最高得股近20萬股,最低5萬股。總數佔淨資產70.5%。

剩下的部分,均分與未成年人或村裡其他人員。其中幹部任職補助股75萬股。

然而,南方週末記者查詢工商資料得知,余家頭公司100%的股份由董事長鄭大成等20名高管持有。

余家頭村一位知情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由於彼時股東達到一千多人,給辦理股權登記、轉讓及其他手續帶來很多麻煩。因此根據工商局建議,董事會召開會議,並立了一份協議書,決定選擇20個自然人作為持股代表。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上述協議書顯示,甲方是余家頭公司,乙方即為這20人。協議書稱,余家頭公司前身於1997年辦理執照時,「股東虛設了6個單 位」,分別為余家頭村民委員會(持股75.4%)、余家頭公司工會(持股18.4%)、武漢金鑫傢俬有限公司(持股1.8%)、上海大眾汽車(武漢)長江 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持股1.8%)、湖北新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1.3%)、武漢和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3%),為省去持股人數超過 1000人且有老人等「麻煩」,20個人作為持股代表,「2007年11月8日在省工商局辦理股東變更轉讓手續,真實股份仍由一千一百多原始股東持有」。

然而,不管真實情形如何,在法律上,這20人才是股東,他們依照法律享有制定公司章程等規則的權力。至於村裡是否另有規定來保障上千名真正的村民股東的利益,則不得而知——協議書中並沒有就分紅等權益分配事宜進行任何說明。

至於上文提及持股2025萬股的余家頭工會,姜還榮表示不解,並曾就此向湖北省工商局詢問。

得到的答案令她一頭霧水:余家頭公司當初註冊資本11008萬元,其中上述六家單位中的五家所持的法人股8983.9萬股,另批准募集個人股 2025萬股。因公司在辦理手續時,募集個人股尚處在待募集狀態,因而暫由公司工會代持。工會代持個人股不屬於工會投資認購的股份,工會不會是投資人,僅 是募集個人股臨時代持者。

湖北旗開律師事務所律師曾俊認為,這個股份的所有者,以及股份的收益流向是股東應該關注的。

另一名余家頭公司知情人提供了一種說法,他強調工會股為虛設,為應對當時公司註冊需要而設,實際並不存在。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多名公司管理人員採訪,截至發稿前均未得到回覆。

2012年9月4日,村民胡德遲沉默地坐在村口小賣鋪。他戴著遮陽帽和墨鏡,看不到表情。問他名字時,便拿出老年證。

在村民們圍繞自己的利益是否遭侵蝕這個話題上,他代表著另一種態度。「村裡讓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小孩上學可以報銷,很不容易。」他說,老人可以 安度晚年,年輕人拿著生活費,能夠放心在外拚搏。「如果沒有證據還是要相信領導班子,畢竟書記(指余家頭村委書記、余家頭公司黨委書記鄭大成)當了二十多 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57

來看樂視的神收購… 收了倆公司,一分錢沒花還淨賺一億多! 陰陽魚

http://xueqiu.com/4656437860/25562082
同樣都是做股票,a股的價值投資者咋就那麼苦b。美國人把網易賣到幾毛錢,香港人把長城賣到1元錢;中國人就把中石油賣到50元,把虧損上百億的中鋁賣到60元。精英們移民那是對的呀!人傻錢多,摟了就跑。眾多創業板玩的收購財計,在07年就玩過,sb屁民們真是沒臉。老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至賤則無敵」。
===================================================
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樂視網(300104)歡快地漲停了,市值達到280億元。280億什麼概念?就是樂視網比包含搜狐視頻在內的整個搜狐集團的市值還還高出80多億,哎,不知道Charles Zhang同學看到這個,心裡怎麼想。
樂視漲停的原因是它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完成了一筆收購案,仔細看完這案子的交易方案,我對於賈老闆的財技真是深感佩服:收了倆公司,居然一分現金沒花,還倒賺了一億多!有比空手套白狼更厲害的詞兒不?
具體來看:
樂視這回收了倆公司,一家叫花兒影視,作價9億,還有一家叫樂視新媒體,作價3億,都是100%的股權收購。
對於這兩個標的的質素,不少人都持保留意見。
花兒影視是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規模很小,每年就一兩部電視劇,幾乎是導演鄭曉龍一個人的工作室,因為2011年的一部《甄嬛傳》而在圈內大火了一把,今年推出的《新編輯部故事》雖然也賣出了高價,但主要是借了《甄嬛傳》的餘威,後來的收視表現平平。
影視公司高風險,這點不需要解釋,哪怕是有名導坐鎮,也只是風險係數稍降,之前華誼3.6億收購張國立的常升影視,業內也對其風險性、估值等頗有微詞,但張國立到底還是常升的實際控制人,3.6億等於是收了張國立。而鄭曉龍和花兒之間只是合作關係,沒有半毛錢的股權綁定,樂視根據《甄嬛傳》和《新編輯部故事》這種巔峰級作品所創造的收益,給花兒定出9億的價格,風險性比起華誼收常升,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樂視新媒體,這公司就更神奇了。9月12日成立,竟然是在樂視停牌之後才成立的,到現在還沒滿月,是個神馬業務都還沒有的殼公司,由賈躍亭控股的樂視控股控股……真饒,簡單點,就是賈躍亭控股的。公司註冊資本是3億(註冊資本驗完資後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樂視用和註冊資本相等的價格來進行收購,說是要用來作版權庫建設和經營。

這事兒聽上去就很繞,哪家視頻網站沒有負責版權買賣的部門?樂視在版權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原本也是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是計入財報的。所以,這一舉動等於是樂視把自己原來就有的一個部門拆了出去,然後又給買了回來……

倆公司,一個高風險,一個自賣自買,然後花了12億……樂視是錢多了燒的?沒事兒瞎折騰?顯然不可能。事實上, 樂視手裡的現金,總共也就2.2億,這點現金,買買劇尚且捉襟見肘,別說收購了。

到底是誰在買單?

12億,這錢到底是誰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來看樂視的收購方案:給花兒的9億,30%給現金,就是2.7億,70%給股份,增發2130萬股的新股給花兒,每股30塊不到;給樂視新媒體的3億,則全部用增發新股的方式。

現金方面,為了這2.7億的現金,樂視來個定向增發,向市場募資,而且不是增發2.7億哦,一增就增4億,除了給花兒的,自己還能剩下1.3億,說是補充流動資金……所以,這部分錢其實是股民的。

股份方面,照理增發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作為大股東的賈躍亭會犧牲一些權益。但是,一則樂視目前市值很高,股票很值錢,兩百多億的公司擴個十幾億影響不大,再者樂視新媒體本來就是賈躍亭控股,增發的一部分其實還是歸賈躍亭,所以交易前後,賈躍亭的股份只是從46.57%被稀釋到44.66%,幾乎沒動。最最要緊的是,樂視的股票漲了,所以賈躍亭的身家是不減反增了。至於股票為什麼會漲,當然是股民們的追捧,所以,繞了個大圈,為新增發的股份買單的還是股民。這說法可能有點不嚴謹,中間忽略了一些具體的交易安排,但差不多是這麼個理兒。

之前,華策16.5億收購克頓傳媒,創下影視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併購案,用的方法也是類似,自己實際掏出的現金只有2800萬,當時我已經覺得華策空手套白狼了,但比比樂視,人好歹還花了點錢,樂視是不僅沒花,居然還有賺!

樂視的核心競爭力?

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樂視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都想不出答案。早年間樂視押寶版權,靠做二道販子販賣版權的生意現在也差不多到頭了。

相比於優土,愛奇藝,搜狐還有騰訊,樂視不管是拼錢拼品牌,還是拼流量入口、用戶體驗,通通都不佔優勢。直到琢磨完這筆神奇的收購案,我才恍然大悟,「A股上市公司」,這就是樂視的核心競爭力啊!

A股是什麼,A股就是微信要做遊戲了,所有的遊戲概念股就能集體漲停的神奇世界。對很多公司來說,只要上了A股,就相當於上岸了,這裡沒有退市的壓力,沒有機構會來做空你,頂多就是來幾個好事兒的媒體過來質疑質疑財報,當然,也就是質疑一下啦。比如很多媒體不理解樂視是怎麼完成一年75萬付費用戶,1.5億收入的,這可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成績的哦。

在A股,業績很重要,可故事更重要!盒子、超級電視、佈局上游內容產業鏈,這些都是好故事!你要調動起市場的熱情,然後股價就會華麗麗地漲起來,股票值錢了,你就可以拿去質押融資,可以用來收買那些苦等IPO開閘未果的小夥伴們,坐等股民們前來買單就好,然後,股價就漲得更歡了,然後,大家都很高興。

至於盒子會不會卡,超級電視的售後靠不靠譜,影視公司的風險云云,虎嗅們愛怎麼吐槽就怎麼吐槽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74

神奇的樂視網:不花自己一分錢拿下花兒影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87.html

停牌月餘的樂視網(300104)昨日復牌並宣佈以「現金+增發股票」的方式收購《甄嬛傳》製作公司花兒影視,同時配套再融資。但與這筆交易同步實施的另一筆交易或許顯示出樂視老闆賈躍亭真正的目的。樂視網將增發收購樂視新媒體,而樂視新媒體是在樂視網停牌後的9月12日才新設立的殼公司,經過賈躍亭和紅土創投的注資,殼公司將以3億元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分析人士稱,這樣一來賈躍亭和紅土創投能在重大利好出台前拿到大量股票;而賈躍亭則不花自己一分錢拿下花兒影視;更神奇的是,交易後賈躍亭的持股比例幾乎沒被稀釋。

賈躍亭通過眼花繚亂的手腕,將樂視網打造成了一個資本永動機。

樂視網買「甄嬛」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期間,創業板大牛股樂視網在停牌一個多月之後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樂視網擬以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花兒影視100%的股權,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樂視新媒體99.5%的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交易總額為15.98億元,公司股票從今日起恢復交易。

在公告中,樂視網稱擬以9億元的價格,向花兒影視的兩位股東曹勇及白郁以支付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花兒影視100%的股權,其中以現金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30%,總計現金2.7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花兒影視交易對價的70%,總計發行股份數為2130.54萬股。

同時,樂視網將向不超過十名其他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4億元。募集配套資金中2.7億元將用於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支付,其餘部分用於併購完成後的業務整合併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一位知名券商TMT分析師稱,「樂視網整個9月都在停牌,但9月創業板依然瘋狂上漲,尤其是傳媒類股,再加上收購花兒影視本身也是重大利好,多重因素的疊加,樂視網復牌後應該會至少三個漲停板」。

殼公司的「妙用」

就在各路媒體都將關注投向花兒影視和樂視網的全產業鏈轉型之時,此次收購的另一個標的樂視新媒體讓這場充滿了鮮花和掌聲的收購又多了些「別樣的風味」。

根據收購草案,樂視新媒體未來將擔負起上市公司精品電視劇版權庫的建設及不斷擴充的任務。而事實上,這是一家今年9月12日剛剛設立的空殼公司。

9月12日,樂視控股發起設立樂視新媒體,註冊資本100萬元,而樂視控股是由樂視網第一大股東賈躍亭控制的公司。9月18日,樂視新媒體通過股東大會決議,決定將註冊資本自100萬元增加至3億元,其中樂視控股出資1.6億元,紅土創投出資1.38億元,樂視網出資150萬元。

「表面上看,是實際控制人在收購外部資產時也順帶注入了一個資產包,但這個資產包卻是空殼公司,實際上相當於在重大利好出台前彎道超車,以低價拿到大量股權。」 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憤怒地表示,「這根本就是內幕交易,8月停牌,9月才設立一個公司然後注入,直接低價拿股票,除非賈躍亭能證明自己在註冊樂視新媒體的時候不知道收購花兒影視的事情,否則就是對投資者的不公平。」

「賈布斯」的永動機

因樂視網發佈會的風格展示流程甚至賈躍亭自己的著裝都與前蘋果CEO喬布斯相似,因此被業界戲稱為賈布斯。無論樂視網能否成為蘋果一樣偉大的企業,但在資本運作上,賈躍亭可謂得心應手。

某參加多次上市公司併購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增發股份收購資產會稀釋現有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的股權比例,但樂視網此次交易卻讓這個資本市場難題得到瞭解決。

具體來說,雖然增發收購花兒影視稀釋了股權,但同時注入了一個由賈躍亭控制的公司,賈躍亭又獲得了部分股權,總的來說賈躍亭的持股比例由交易前的46.57%變為44.66%,改變並不大。

此次收購草案透露,賈躍亭的樂視控股旗下還有北京網酒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樂視互聯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其中多家公司註明為「無實際經營」。

前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稱,「有無實際經營都不重要,賈躍亭已經為自己打造出了一個基於樂視網的資本永動機,今後每次在外部大肆收購之時,都可以順道注入一個自己的公司,這樣樂視網在無限擴張的同時,又不會讓賈躍亭的控股地位有絲毫損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82

步槍賣第一 AK-47之父沒賺一分錢

2014-01-06  TCW
 
 

 

一個人發明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東西,改變許多國家的政權與命運,但他卻未因此致富,只因沒有專利。此人就是日前以九十四歲高齡去世的AK-47步槍發明者——卡拉沙尼夫(Mikhail T. Kalashnikov)。

出身俄羅斯農村的卡拉沙尼夫,沒正式上過學,卻對機械原理無師自通。二戰期間納粹德國進攻蘇聯,卡拉沙尼夫在軍醫院養傷之際,開始思考要發明一款武器保衛國家,AK-47於是誕生。AK意指「卡拉沙尼夫的自動武器」(Automatic by Kalashnikov),47則指該槍在一九四七年發明。

AK-47的最大優勢就是「簡單」:活動式組件只有八個,幾分鐘內就可拆解完畢,任何天候下都可快速清潔,小孩子只要拿到這把槍,一小時內就可學會如何使用。蘇丹的兒童軍隊成員之一賈爾(Emmanuel Jal)自承,第一次拿到AK-47才九歲,他說拿到此槍時「就像一把玩具槍,但只要用AK-47開槍過,你就變得更勇敢。」

由於成本低、容易使用,AK-47至今仍在各地量產與服役。《紐約時報》估計它產量至今有七千萬至一億枝,在史上各種槍枝中排第一。從賓拉登到索馬利亞海盜、菲律賓游擊隊到中南美洲毒梟,每個人都拿AK-47,這也是唯一出自共產國家卻能風靡世界的產品。

沒專利保護的民族英雄

儘管發明了史上最受歡迎的槍,卡拉沙尼夫卻未因此賺大錢——共產國家是沒有專利的。相較於美國M-16步槍發明人史多勒(Eugene Stoner)因此致富,卡拉沙尼夫雖未從AK-47賺得一分錢,卻成為民族英雄,有專門以卡拉沙尼夫為名的伏特加、T恤,他的事蹟也被編入俄羅斯歌曲傳唱。

也正因為沒有專利,AK-47至今問世六十多年、將近一億枝的產量,其中有一半是未獲授權的山寨版。俄羅斯在二○○九年委託一家公司Rosoboronexport,向國外生產AK-47的山寨廠商索賠,但因為無專利又年代久遠,最後不了了之。

卡拉沙尼夫生前對共產蘇聯情有獨鍾,曾嚴詞批評造成蘇聯解體的俄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對列寧及史達林極為仰慕——儘管史達林曾將他全家流放西伯利亞。如今蘇聯已垮台,他的AK-47至今仍有頑強生命力,讓後人還能透過此槍遙想共產蘇聯的光榮,這或許是卡拉沙尼夫畢生對蘇聯的最大貢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31

金學偉:從賺快錢轉為賺本分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23980.html

2007年,有人預言中國股市進入黃金十年,把這個預言放到今天,那就靠譜了。
2

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我的第一判斷就是中國經濟為期30年的高增長結束了。支持這一判斷的理由,一是康德拉基耶夫的長波理論,二是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這兩大因素都決定了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張、出口導向支撐的經濟高增長周期的結束。當年10月,在上海CFO高峰論壇上,我預測未來十年,我國經濟的平均增速將降到7.5%,谷底應在5.5%。

這是過去20年我對中國經濟做出的很少的幾次預測之一。此前是1998年底預測1999年的經濟增速谷底為7.2%。

和大多數研究者不同,我並不把宏觀經濟預測作為股市趨勢判斷的決定因素,而僅僅是讓自己有一個思想準備——當你對一種結果早有預計,並已充分考慮了它的影響,到時你就不會被這種“意外結果”嚇到。近幾年,一些專家、學者一次次加入唱衰中國的大合唱,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對中國經濟面臨的大周期缺乏預先認識和思想準備,以致被一個個險象嚇壞了。

根據長波理論,中國經濟已進入去舊迎新、除舊布新的產業更新周期。面對相同周期,不同的國家、不同環境產生的結果會有很大不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深受這一周期困擾,出現了低增長甚至負增長、高通脹。但中國不會出現這種局面,理由我前幾年在本專欄中也有過陳述:貧富差距、地區間發展的極度不平衡,為“去傳統產業”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和緩沖,增強了經濟韌勁;作為先發國家,當年美國是兩眼一抹黑,舊的不行了,新的在哪里?只能撞到哪里是哪里。而今天的中國,有先行國家的榜樣,去舊迎新這個“新”在哪里一清二楚,幾乎不需要自己摸索,直接模仿或拿過來就是。因此,在一次微信上看到中國經濟崩潰論後,我直接就發:崩潰?做夢去吧。

事實上,在這種背景下的增速下降,對股市不僅不是一種壞事,某種程度上反而是件好事。

增速下降,意味著社會平均收益率下降,可獲得高收益率的投資領域變窄了,過去30年積累的巨額財富要尋找新的生財之道。

增速下降也意味著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了。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使中國經濟有可能會在相當時間內維持較低的通脹率。當年美國低增長、高通脹,一是受中東產油國大幅提高油價影響,二是沒有經驗,在貨幣政策上屢屢出現重大失誤。

較低的通脹、較高的增長,還有大量的資金要找出路,對股市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了。2007年,有人預言中國股市進入黃金十年,把這個預言放到今天,那就靠譜了。

如果說,準確理解中國經濟以及所處的歷史階段,涉及到股市戰略問題。那與此相應的有一個策略問題:它的結構如何演化。上周有篇文章講中國股市已處在結構性牛市的初期。其實,所有的牛市未來一定都是結構性的,只是有時結構性特征會更強一些,有時會弱一些,因此“結構性”這3字可以去掉。真要說結構性牛市,現在也不是初期,因為看中證500指數就可知道,它延續的時間已超過21個月。

之所以今後的牛市都會有結構性特征,是因為我們已大了,不再像過去那樣,流通市值占M1的比重僅百分之幾,從M1中搬幾個百分點過來,就能把所有股票翻個個。現在,要重現那樣的牛市場景,至少需要把M1中的大部分都搬到股市中來,這是絕無可能的。長期、慢走、結構,這是基本格局,中國股市新常態。

既然是結構的,那就有一個問題,目前上證指數的市盈率是11倍,創業板市盈率是66倍,為前者的6倍。近期我和一些朋友私下交流:以美股經驗來說,道指、道指以外的其他股票、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呈1:2:2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以上證指數市盈率為1,那麽,創業板市盈率在4以內是比較合理,可以接受的,但現在是6。和它同時並存的還有一個問題是,僅僅2個月前,我們還能找到讓你眼前一亮,怦然心動的股票,而現在幾乎沒了。許多有未來的股票價格都已太高,價格便宜的股票又都看不到未來,沒有促發買進的欲望。因此,近幾天,我時時會想到2000年初預測美國網絡股泡沫即將破滅時說的一句話:投資者總有一天會對這種有未來、無回報的炒作感到厭倦。

因此,尋找下一個市場推動力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也許是過於理想主義,但我總覺得,下一個推動力應會來自傳統產業的業績複蘇。因為看了很多股票,發現它們大多處在超長期價值通道的下軌,在那里不跌也不漲,安靜地盤整著。只要有一個觸發因素推一下,僅僅均值回歸,就有1倍左右的盈利,而且部分公司已出現了業績轉好趨向。

比價效應在,風水輪流轉。當年郁達夫在安慶瘋狂愛上一個大家公認的醜女人,“醜女人也應有愛情”。考慮到收益風險比,我對這個股群寄予較大希望。

還有一個是技術問題。截至9月19日這一周,保證金余額為7710億元,比前一周減少594億元,而同期銀證轉賬變動額為凈增889億元。明明轉進來了889億元,為什麽期末資金余額反而減少了594億元?我的理解是它反映了一個事實,在截至9月19日的這一周里,個人投資者在大量增倉,而不在保證金統計範圍內的機構在大量減倉,其減倉凈值至少達到1483億元。

散戶今天看空,明天會立馬看多。機構一旦看空,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看空取向。近兩周日線上的擴散三角,就是機構對價格判斷(現在對大趨勢的判斷估計不會再有分歧)出現重大分歧的產物。

本周一,美股第一條陰線後,我在微信上說“美股中期調整開始,這是5年來我首次將中期調整’用在美股上。”美股調整,會給中國股市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盡管過去幾年從沒產生過正面影響。

因為牛市,我們可閉一只眼;因為有上述策略和技術原因,我們需睜一只眼。本周,遵循將操作重點從賺快錢轉到賺本分錢上來,我們適當提高了一些倉位。(作者系上海金耕信息運營總監)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86

負債2.5億如何一夜反轉?身價158億全靠敢用人、敢分錢、敢分(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3/148116.html

i黑馬:當初史玉柱從一夜間負債2.5億,到今天的東山再起,他是真正的商業巨人。衡量一個老板的高度,莫過於看他對財富的價值觀,而史玉柱的價值觀就是敢用人、敢分錢、敢分權。
 
\企業領導在抱怨企業沒有人才,招不到人才的時候,首先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可能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機制。如何激勵員工更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直是各個中小企業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問題。合理的分配制度作為一種激勵和價值導向機制,企業管理者應該如何設計呢?
 
一、發財機制(分配機制——核心機制,必須是老板帶領股東、中高層來制定)
 
我們先看四個現象:
 
1.為什麽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成為第一代皇帝?
因為他采用了耕占機制,即,搶到十畝田,分戰士三畝,殺一個人,獎十塊錢等。
 
2.為什麽中國農民在改革開放後能吃飽穿暖?
因為農民過去是給生產隊幹,現在是給自己幹。
 
3.為什麽我們老板在外界沒有多少支持的情況下,仍然起早貪黑、無怨無悔?因為老板是在為自己賺錢。
 
4.為什麽員工能夠披星戴月、廢寢忘食、魂牽夢繞、全力以赴?
因為他們在為夢想行動,為榮譽而戰。
 
所以,通過這四個現象,我們弄明白了人是怎麽回事:
1.人是自私的,尤其是老板;
2.人是貪婪的,尤其是老板;
3.人是虛榮的,尤其是老板;
 
“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經營人就是把握人性,然後滿足人性!”
“老板是火柴,員工是汽油,當火柴遇見汽油才會爆發能量。”
 
示範一、增加式分配機制
 
1.問題:產量或銷售額很難提升,老板非常想,員工就是不想。
2.原理:員工對於正常收入只付出正常勞動,要想讓他付出超常的工作,同時,必須讓他得到超常的回報。
3.具體操作:設定一個生產或銷售的基數,然後把超出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給當事人。
4.備註:
1)分給員工部分,最好占超出部分純利潤的50%以上;
2)能每天分的最好每天分,最次每月分;
3)此機制適合所有企業;
4)老板必須把心放大。
 
示範二、減少式分配機制
 
1.問題: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很難降低。
2.原理:人只操心和他有關系的事。
3.具體操作:
1)設定一個成本基數,然後,把每月降低部分,拿出50%,按一定比例分配給當事人。
2)就某一部門定下一個人員基數,讓其內部優勝劣汰,把省下的底薪的一半分給留下的人。
3)減少式分配機制,對於新開業公司,設定一個收支平衡的期限,然後把少虧損部分的50%分給團隊。
4.備註:
1)降低部分至少拿出一半分給員工;
2)此機制適合所有企業。
通過這兩個機制,我們明白:我們企業里面,不是缺人才,而是缺出人才的機制。
 
示範三、彩票式分配機制
 
彩票為什麽這麽火?
1)因為可以以小搏大;
2)兌獎方式簡單;
3)及時兌現;
1.問題:優秀的員工在公司里面沒有找到被優秀的感覺,從而不再優秀或者跳槽。
2.原理:優秀員工都希望用自己超群的才智獲得超常的回報,從而一直優秀。
 
3.具體操作:
 
操作1:在業績上設定一個標準,獎勵當月達到此標準的第一名一個超常的大獎。(至少是常規收入的5~10倍)
經營人:把握人性,用機制掌握人性。
金字塔原理
 
操作2:每月選出技術或者服務上的第一名,給一個大獎,同時使用師道文化讓他神聖。
 
操作3:設立金點子工程——即在工藝流程、技術創新等方面設立大獎。也就是某人提出該方面建議後,由專家組討論能否實施並派專人跟進實施效果。最後把就此產生的純利潤的10%~30%分給提出建議的人。
 
4.備註:
1)所設立的獎項必須是優秀員工覺得值得為此一搏的獎項。
2)此機制適合所有企業。
3)即時兌現。
 
示範四、福利式分配機制
 
1.問題:當公司業績上升的時候,行政後勤人員感覺不公平。
2.原理:和他有關的事,他就不再抱怨,反而去主動關註。
3.具體操作:
1)進行思想教化;
2)設定一個業績目標,把超出部分的0.1%按一定比例分配給行政後勤人員。
3)給行政後勤人員優秀員工的父母發養育獎;
4)員工過生日,給他父母送禮物;
5)員工獲獎,聲勢浩大的把獎品送到他們家;
6)邀請優秀員工的父母參加公司年會,並且使用三道文化。
 
示範五、按揭式分配機制
 
1.問題:
優秀員工在獨擋一面之前,很容易離職。
 
2.原理:
人們都希望用未來的籌碼換取今天的回報。
 
3.具體操作:
1)給他買一臺車或者是一套房,承諾,在公司幹完5年,這臺車或房就過繼到她/他的名下。
2)承諾在公司幹滿3年,可以額外得到一年的年薪。
3)在公司幹滿三年,能獨擋一面的,給他開一個店,同時占身股30%,拿的錢可以多給一些。
4)承諾在公司幹滿十年,公司給配價值5萬元轎車一臺。
 
示範六、婚姻式分配機制
 
1.問題:
老員工或者親屬在能夠獨擋一面的情況下,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在公司里面,就會起反作用。
 
2.原理:
能獨擋一面的員工,希望有一個穩定,而且有面子的未來。
 
3.具體操作:
四級股東制(包括員工、親屬)。
A業績股東(服務股東)——因為業績或服務優秀而成為;
B輔助股東——能夠在公司某一板塊工作,獨擋一面;
C主導股東——在公司整體運營上,能夠起主導作用;
D獨立股東——可以獨立操盤一個公司。
 
4.備註:
1.每一級必須提前定好進入和退出機制,同時白紙、黑字和紅手印(包括和親屬也一樣);
2.外人最好拿錢來參與,親屬最好不拿錢;
 
機制是因機設置
1.在設置機制之前老板要造一個場。
說話的核心是讓人能夠聽懂,能夠有所觸動。
企業最大的弊病就是老板沒有把管理思維弄明白,總想把人管理好。
 
老板必須教練化
1.員工幹他能做的事,永遠幹不了老板能幹的事。
2.必須寫清楚退出和減股機制。
3.必須使用三級梯隊人才孵化方式來進行人才儲備。
 
老板要做的三件事
1.尋找我們行業未來可以做的行業或產品。
2.尋找企業未來發展的勢。
3.尋找資源。
 
進入機制  如:由非股東進入業績股東。
 
1.做運營經理或主管一年以上;
2.所負責團隊業績在上一年度排名不低於團隊數量的30%;
3.後勤:一年內根據市場化考核,平均分不低於前三名;
4.上一年個人業績不低於團隊人數的10%,如:不能低於前10名;
5.思想靈魂必須和團隊保持一致。
6.原股東60%以上同意。
 
示範七:減股和退出機制  
 
如:主導股東的減股和退出機制。
1.中途退出者,只享受當年利潤分配,入股資金不退。
2.如果不能獨擋一面了,該股東自費請能做此工作的人代替,自己去學習兩年時間,在此期間利潤分配不受影響。如果兩年後仍然不能跟上,則酌情減少股份
3.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該股東不能為公司工作,采取如下三種方式處置股份:
A、按市值內部轉讓;
B、內部無法轉讓,可以轉讓給自然人,但需經原股東60%同意;
C、根據合作年限逐年稀釋完畢;
所有股東必須填寫《股份受益人》聲明,在公司存檔。該股東股份處置方式同第三條。
 
分配機制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機制,主要靠老板和中高層來定。老板和中高層在制定企業分配制度之前,必須明確:1、什麽是企業價值;2、誰創造了價值,只有價值的創造者才有權利分享價值;3、如何評估價值,評價原則反映了企業的價值導向和發展戰略,它決定了企業要求各個價值創造者往哪一方向努力;4、如何分配價值,兼顧外部公平、內部公平、自我公平。解決了這四個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分配制度的激勵作用。

別賺市場里的最後幾分錢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67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8 14:14 編輯

別賺市場里的最後幾分錢
作者:陳嘉禾


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 孫子《孫子兵法》

最近,創業板指數持續震蕩,估值圍繞 60 倍的市盈率(PE)上下起伏。許多投資者也為是否繼續持有創業板、以及估值與創業板 近似的小公司股票而糾結。


不持有創業板股票的理由很簡單,這種資產的估值實在太貴了。在 A 股過去的幾個大牛市的頂端,包括 2000 年主板、2007 年主板 和 2010 年的中小板,相關股票的整體 PE 估值分別達到 70 倍、65 倍和 60 倍左右。

但是,許多投資者還是能夠找出繼續持有 PE 已然達到 60 倍的創業板的理由:如果市場的估值天花板是 65 倍呢?70 倍呢?如果是 90 倍呢?畢竟,2000 年和 2007 年主板泡沫的頂部都比當前創業板估值還要貴出 10%左右,而在美國 1970 年代的漂亮 50 泡沫、 2000 年的科技股泡沫中,相關資產的 PE 估值能夠達到 90 倍上下。如果按照這個尺度,創業板資產豈不是還有賺錢的空間嗎?為 什麽要現在就舍棄它呢?

類似的“棄之可惜”的思想,其實不止困擾著今天的創業板投資者,也困擾著許多其它領域的投資者。

2008 年中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逼近 2%,但是中央銀行仍然在降息,是走還是留?2013 年 A 股主板指數估值跌至 6 倍 PE, 但是經濟仍然萎靡,是進還是不進?最近股指期貨的溢價一度達到 100 個基點,分級基金的整體溢價也常達到 10%或者更多,但是 市場仍然足夠瘋狂,利差仍然在擴大,對於套利者來說,是做還是不做?

當然,對於大部分研究者來說,這種投資者面對的困擾是不存在的。他們大可以一直主張自己的觀點,而不用擔心遇到“如果倉位 用完、行情卻沒有結束,那麽看的再對也沒有用”的窘境。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樣的困擾卻是不可回避的。

當遇到這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投資機會、並感到困擾時,投資者需要意識到,困擾的出現也就說明,自己面對的已經不是 一個完美的投資機會了。這個投資機會的風險和收益已然等價,甚至風險已經大於收益。

但是,許多有經驗的投資者卻在此時不能自拔,希望賺到市場里的最後幾分錢。他們或是由於在此類資產上已經賺到很多利潤,從 而導致對自己的判斷能力盲目自信;或是受從眾心理控制,不願離開大眾熱捧的資產;或是缺乏對市場的認知、抑或受代理人機制 的左右,以至過分追求殘存的、微薄而危險的利潤。


事實上,由於資本市場的波動如此之大,以至於任何老練的投資者都不可能賺到市場里的最後幾分錢。為了最後一段行情所做出的 努力,要麽會讓投資者承擔過大的風險,要麽會讓投資者忽視穩妥的收益。不論怎樣,這都會危害投資者的長期業績。

所以,在面對“某種資產雖然已經很貴、但是說不定還能再漲一點”的誘惑時,有經驗的投資者必須斷然舍棄最後殘存的利潤,而 把資產投入到更安全、更穩妥、機會更大的地方去,反之亦然。因為他們明白,市場里的最後幾分錢,絕對沒有那麽好賺。

讓我們用一個故事,來結束對這最後幾分錢的討論吧。在一個公開會議中,沃倫•巴菲特一生的搭檔查理•芒格曾經問巴菲特,我看 你經常說自由現金流折現這個概念,可是為什麽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你在投資時計算這個數字?(要知道,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經常編 寫上千行的 Excel 公式,以計算公司的折現價值。)巴菲特答道:“查理,如果一項投資的回報需要通過精密的計算才能知道,那麽, 這個投資機會也就太平庸了。”(信達證券)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