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十大的建商都想出清存貨轉行 溫州倒債風後 大陸房市泡沫風暴再起

2011-10-31  TWM




房價因政府調控下跌不休,對買房或買不起房的中國人來說,大家都很鬱卒,「空頭大師」謝國忠甚至喊出,中國房價將腰斬。繼溫州民企倒債風後,大陸房市恐掀 起另一場風暴。

撰文‧楊方儒

今年大陸十一國慶,地產商個個愁眉苦臉,歡欣不起來,「誓死與開發商血戰到底!不退差價誓不罷休!」這是江蘇太倉街頭隨風飄動的白布條,字句透露買主憤怒 的心聲。更諷刺的是,景瑞地產在當地打出折扣戰,從每平方公尺八五○○人民幣(以下皆同),砍到六八○○元,結果上門丟雞蛋的老買家,比上門的新買家多得 多。

房價迅速暴跌 社會失序房市景氣急凍,價格下跌,展示接待中心比門可羅雀更糟,被高利貸統治的浙江溫州,買主直接在展示接待中心暴動。而這早已不是新聞,連記者都沒興趣 採訪。

事實上,這一年多來,中國政府賣力打房,讓中國的地產商,從天堂跌到地獄,因為他們的客人,都變成了所謂的「奧客」。

奧客不分男女老少,衝進一間間裝潢精美的售屋中心,見人就打、見物就砸,建商找來公安也沒用,因為他們連老共都敢踹。這些暴民,原本都是溫良公民,一夕失 控的主因很簡單:房價下跌!

為了實地探查中國房價下跌造成的亂象,《今周刊》採訪團隊從北京熱鬧的CBD(北京商務中心區)出發,往東一路堵車,三十分鐘後終於到了通州。通州好比台 北的林口,一直喊著要成為北京的新市鎮,但發展始終不如人意,雖然房價只要市中心的四分之一,但如今搬進來的人都非常不爽,因為他們的資產正大幅貶值。

近五年來,通州的房價一路被炒高,最高峰每平方公尺兩萬元均價,相當台北林口合宜住宅(每坪十五萬新台幣)的兩倍。但我們到了展示中心一問,現在均價只要 一萬四千元,等於足足跌了三成,不少預售屋甚至跌了五成。

「等車的人不高興,上了車的人更不高興!」去年剛搬進通州的出版社編輯商勇說,買不起房的人總是覺得房價下跌不夠,已經買了房的人,每天住在賠錢的房子 裡,心裡也總是鬱悶。

「房子還沒蓋好,我就平白賠了四十萬元,好幾年才存得下來!」二十八歲的CBD外商上班族梁曉翠,去年才在通州買了一四○萬元的一房一廳,明年才要交屋, 但是現在預售價格只剩下一百萬元。

北京房價像溜滑梯快速下滑,讓進場買屋的人嚥不下這口氣。梁曉翠除了在網路上串聯買主,一起要向建商討錢外,自己也發揮纏功,有空就賴在展示中心當「釘子 戶」,只要有人進門看屋,她比業務員還快上前接待,直說這是黑心社區,大聲高喊「絕對不要買」。

梁曉翠還算溫和,在通州的京貿國際推案,因為有買主鬧得凶、公安也幫不上忙,地產商竟然找來黑道圍事,一不小心就打傷買家。

其實,大陸的房地產業者魚龍混雜,素質真的不高。北京規模最大的房屋仲介「鏈家地產」,為了爭奪房屋買賣代理權,竟然拿棍子把另一家宇源地產的員工打傷。 公安調查後才赫然發現,鏈家的仲介辦公室裡頭,放了好多棍棒,店長平常都訓示說:「如果有別的仲介來搶房源,抓住了就打!」失序的交易空間裡,當地產商耍 流氓時,買家自然也是會用拳頭回應。

管得越多越難管 調控失衡中國政府想要維穩(維持穩定),但總是碰上民眾想要維權(維護權益)。聚眾鬧事、上街頭抗議,早就已經在各省遍地開花,只是報紙上看不到而已。

中國各地都鬧烘烘的,這顆「非典型」的房市炸彈,確實隨時都會引爆,但其實引信,是中國政府自己點燃的。

事實上,調控房市就跟教訓小孩的道理一樣,管得越多,越難管。因為限價會造成各種惡果,中國政府習慣性管制各行各業產品價格,過去管制油價的時候,各種扭 曲的新聞不斷在媒體上出現,甚至油荒、電荒,還有各式各樣的荒也隨之出現。

中國政府管制房價一年多來,一再召集各大企業「指導」價格!但上有政策不漲價,下頭有對策,最後吃虧的還是一般消費者。以北京來說,外地戶口需要有五年以 上繳稅紀錄才能買房,全北京有資格買房者剩二十萬人,而有購買能力者更剩下不到一萬人。雖然仲介鼓吹找人頭代買,但在有限的購買人口下,北京房市如一灘死 水。

事實上,中國政府為了調控房價,使盡各種「奧步」,也開始自食惡果,到最後這雙看不見的手,可能還是不得不放開。舉例來說,銀行緊縮銀根,利率一再上調, 但企業、民眾都還是有借錢需求,只能轉向高利貸,這就造成了溫州版次貸風暴。

因為緊縮銀根、限制購買,無論哪一點都無法從根本上面解決房價。追根究柢原因是政府售地價格過高、一般人收入過低,自然造成惡性循環。尤其中國股市低迷四 年,房市則高漲四年,熱錢都流向房地產了。但中國政府也嚴格管制大盤指數,這一波資金陸續回流股市,也沒有看到有大行情誕生。

「中國房價下跌五成很正常!」經濟學家、「空頭大師」謝國忠說,近年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全球房地產市場都在暴跌,唯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在漲。

的確,目前中國未售出的住房總計面積高達一六○億平方公尺,地產業者土地庫存三十億平方公尺,政府還握有四十億平方公尺的土地儲備。雖然中國人民城市化比 率只有四成出頭,但根據這些數據,就算今後城市人口總數到十億人,也能夠滿足需求。

謝國忠分析說,中國貨幣政策肯定持續收緊,大量開發商將面臨倒閉潮,房價肯定持續下跌,「我一直向朋友建議,如果手上有空房的,那麼趕快把房子賣掉,如果 賣不掉,一定要選擇折價拋售。」大洗牌時期來臨 進退失據謝國忠喊出「房價腰斬」的驚悚論調,確實透露出地產商壓力很大,但誰會先收手不玩?

「頂多以後就不再做房地產了!」全中國前十大地產商、浙江房地產龍頭、綠城董事長宋衛平,不負責任的一句話,最近就招致各界批評。

宋衛平說,如果真的一直賣不掉房子,他考慮直接把價格降到底,所有房子都賣完後,就不做買賣。宋衛平先前為了打響綠城品牌,甚至還買了一支足球隊冠名,但 現在卻有了退出市場的念頭。

宋衛平的想法不是特例,因為過去幾年賣房子是暴利,使得全中國目前已有兩萬家房地產業者。這數目可說是世界第一,但扛不住政府調控壓力,選擇退出房市的地 產商肯定將不是少數。

關鍵在於,很多房地產業者預期政策很快就會放鬆,土地價格就會跟著上漲,因此用三○%至四○%的利率去借高利貸。這樣對賭下來,只會踏上死路。

在內蒙的鄂爾多斯,到處都是剛蓋好的大樓以及滿街的銷售廣告,但實際銷售卻早已進入冬天,乏人問津。最好的例子是,總計砸下六十億元建起的康巴什新區,到 處都是新大樓,「點燈率」卻極低,夜晚街上毫無人煙,被當地人戲稱為「鬼城」!

因擁有煤礦而暴富的鄂爾多斯,房價在六年內已漲了六倍;每人平均擁有房數也達到了二.七間房。但地產商還是無止境地繼續推案,可說是房地產泡沫的最佳代 表。「為了賣房,叫我下跪都可以!」很多鄂爾多斯房仲業務員在網路上哭喊業績壓力沉重,老闆要他們使盡各種不入流的方法找客戶。

所以我們看到,大批地產商最近為了促銷使盡手段,有的是送LV、PRADA包,也有的半夜一直傳簡訊給潛在客戶。鄂爾多斯出生、如今在北京定居的商勇,在 中國十一國慶長假期間,就收到一八七條賣房簡訊,他甚至在半夜一兩點,還連續收到同一個推案的三條簡訊,他大罵:「你讓我睡不好覺,誰要去買你的房?」這 的確看得出,中國房地產仍在草莽階段,又何時才能踏上正軌?

「這將是一個淘汰與再生的大洗牌時期!」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嚴肅地下了結論。他比喻,過去賣房子就像賣股票,隨便蓋隨便賣。但經過洗牌後,屆時中國才會誕 生真正的大型房地產企業,「會像賣汽車一樣,真正比的是誰做得好。」但在這之前,中國房市恐要經歷一段難熬的陣痛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6

人保集團出清「華聞系」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28/100385240_all.html

 從巧取到出清,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集團)在持有多項金融牌照的「華聞系」身上花費了數年心血。

  2008年,人保集團取得「華聞系」控制權,為金控概念躊躇滿志;2011年6月,人保集團決定將「華聞系」股權掛牌出讓,為上市掃清障礙。2012年4月下旬,停滯半年多的「華聞系」股權轉讓水落石出,完成股權過戶手續。

  4月27日,「五一」小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華聞系」的兩家上市公司華聞傳媒(000793.SZ)與新黃浦(600638.SH)雙雙停牌,但均未明示具體理由。

  當日下午,人保集團有關人士向財新記者確認,「華聞系」股權轉讓給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北國投)的交易已經達成,價格為21.35億元。

  4月25日,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北金所)向北國投發出了符合受讓資格的通知書。這項交易僅有的兩家競購者中的另一家——無錫金源產業投資發展集團,也接到北金所的通知,被宣佈因不符合資質,抱憾出局。

人保終脫手

  瞭解人保上市進程的人士表示,「出清『華聞系』,讓人保集團長出了一口氣。」根據此前人保集團「A+H」上市路線圖的設定,引入戰略投資者和退出「華聞系」都是既定計劃。

  「華聞系」指廣聯(南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新華聞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旗下企業。上海新華聞持有華聞傳媒 19.65%的股權,並以13.48%股權位列新黃浦第一大股東。新黃浦通過旗下公司持有多張信託及期貨牌照,核心金融資產包括中泰信託及中泰信託所持有 的大成基金48%股權。

  事後人保集團逐漸發現,對「華聞系」的整合其實舉步維艱;加之人保集團後收購了中誠信託,金融牌照出現重複,終決定將「華聞系」整體出手,僅保留對大成基金的股權。

  2009年10月19日,人保集團正式股改掛牌。2011年6月15日,全國社保基金、財政部和人保集團簽署協議,前者出資100億元入股人保集團,佔總股本的11.28%。

  2011年12月,人保集團與人民日報社簽訂協議,人民日報社將所持25%的中國華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聞控股)股權轉讓給人保集團旗下 公司,人保則將「華聞系」所持全部的深圳證券時報社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給人民日報社。雙方還就爭論焦點——華聞控股5.01億元債權處置達成一致,由華 控自行核銷。

  這一切都是為了人保集團備戰上市。投行中金公司和匯豐已介入多時。接近上市籌備的人士稱,人保集團有一半的可能性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掛牌。

  「華聞系」股權的掛牌條件顯示,華聞控股55%的股權,掛牌價格為12.68億元;廣聯(南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聯投資)54.21%的股權,掛牌價格為8.67億元,兩項股權的交易價格總計21.35億元。

  此外,華聞控股和廣聯投資涉及特定債務本息及違約金16.50億元,也要買家日後承擔。

  但是這場激烈競購戰的焦點,並非價格,而是競標者的資質問題。

受讓者北國投

  本次「華聞系」股權的受讓方為北國投。北國投為競購「華聞系」股權,發起設立了「德瑞股權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用於融資,並於2011年 7月和今年1月22日至2月29日對該信託計劃進行了兩輪募集。信託計劃分為優先級和次級兩類信託單位,首期規模為12.2億份信託單位,其中優先級信託 單位達到7.32億份。二次擴募發行的信託單位全部為優先級信託單位,預期年化收益率12.5%。

  該計劃可根據需要並經受益人大會批准進行擴募至45億元。期限為三年,可以根據需要提前結束或延長;信託計劃期限延長,須經受益人大會表決通過並批准。

  掛牌資料附件《評分標準》對意向受讓方的報價和資質,給出了一系列評分標準。其中包括,投標人的資產財務狀況;投標人支持標的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的承諾;投標人受讓標的後,支持人保集團受讓中泰信託所持大成基金48%股權的承諾,分別對應2分、2分和1分的得分。

  《評分標準》的最後一項,分值高達5分。這一項的是「投標人2008年6月30日後與標的企業的融資合作情況」。在人保集團掛牌出讓「華聞系」股權之前,曾經與北國投有過融資方面的合作,當時就有潛在競購者表示,這一條是為北國投「量身定製」。

  上述潛在競購者分析,單一信託計劃可以作為競購的工具,但背後受益人的資格也必須滿足掛牌條件,如果是發集合信託,就不符合「不接受聯合體受讓」的規則。

  4月27日上述人士透露,據他瞭解,上海深圳兩家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的股權受讓要明示實際買方是否為北國投自身,如果買方為信託計劃,則需披露到信託計劃的實際控制人。

  多家媒體先後提及,北國投為競購「華聞系」股權發行的次級信託資金來自兩家民營地產企業。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這兩家機構一家是1990年於香港成立的沿海綠色家園集團,該公司於1997年10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 市,致力於投資中國內地房地產業。另一家則是以地產開發商身份示人,卻在資本金融領域動作頻頻的合資企業聯合置地,實際控制人為嚴林平。

  如果信託計劃的實際持有人並非金融機構,是否算滿足競購條件?落敗的競購者無錫金源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方面,因此對北國投的勝出提出質疑。

落敗者無錫金源

  北國投贏得競標當天,無錫金源產業投資發展集團(下稱無錫金源)收到北金所通知書稱,「經徵詢轉讓方意見,因貴公司及貴公司持股企業不屬於金融企業」,被認為不具備競購資質。

  2011年6月人保集團在北金所的「華聞系」股權掛牌文件規定,意向受讓方應為金融企業;或應擁有金融企業投資管理經驗,至少直接或間接持有一家非銀行金融企業不低於5%的股權。項目掛牌期滿,若徵集到兩家及以上意向受讓方,則以招投標方式確定受讓方。

  接近無錫金源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首先,無錫金源間接持有金源農村小額貸款公司49%的控股權,應滿足意向競購者的資質。

  其次,無錫金源和無錫市濱湖城市投資公司以39.8億元應收債權,委託中航信託發行「天順268號財產權信託計劃」,發行規模為38億元,定向用於無錫金源受讓「華聞系」的兩項掛牌交易的股權。

  無錫金源有關人士認為,這個信託計劃與北國投的完全不同,受益人為單一機構,更符合競標資質。

  不過,接近交易的人士指出,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目前不能算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而受益人是否為單一機構也非關鍵所在。做為國有身份的人保集團,其實不願意承擔將「華聞系」「還予江湖」的「風險」,才是核心所在。

  坊間稱,「華聞系」前控制人王政復出後,一直有買回「華聞系」的打算。王政是「華聞系」開山掌門,在資本市場上縱橫捭闔多年,創下「華聞系」證 券、基金、期貨、信託及基礎設施業務綜合發展的格局。2006年,王政因上海社保案被判入獄三年;2009年4月,因在獄中表現良好被提前釋放。

  《經濟觀察報》在2010年的一篇報導稱,王政召集原核心團隊成員,組織江浙財團及私募的巨額資金,擬向人保集團回購「華聞系」的股權。

  坊間亦有人將王政與無錫金源聯繫在一起。上述無錫金源人士對此回應:「王政確實接觸過無錫金源,這是因為無錫金源想競購『華聞系』,找到原股東諮詢,原股東推薦了王政給他們介紹情況。」

  「作為創始人,沒有誰比王政更瞭解『華聞系』,這無可厚非。」該人士說,「王政特別強調了現金流和資產負債比的重要性,對無錫金源提示了很多風險。但王政沒有在無錫金源擔任任何職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9

建商逃命出清 三二九精銳盡出

2013-11-01  TCW
 
 

 

「最近,真的好冷!」「案子都推不動!」國內房市進入第四季傳統購屋旺季,買氣卻始終上不來,九二八檔期的去化速度緩慢,建商、代銷之間耳語不斷。

根據《住展雜誌》、信義代銷研展組統計,九月,台北市預售、成屋銷售率不及九%,為十九個月來新低;推案量大的新北市雖勉強維持上月的一八%水準,但較今年三月最高峰的五○%,也已經腰斬。房市中一股不尋常的氣氛,似乎正逐漸成形。

低利不再,升息勢在必行還款負擔增,房市恐泡沫化

九月底,央行總裁彭淮南提醒房貸民眾留意利率變動風險,首度暗示升息,隔天,營建股全面一片慘綠。

之後數日,彭淮南強調升息須視國內物價、通膨狀況而定,讓外界普遍預估利率將遲至二○一五、二○一六年再緩步上揚,營建股表現因此恢復水準,但在業界,升息陰影卻已如影隨形。

「利率,是房價最大的殺手!」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說,目前房貸餘額達五兆五千四百億餘元,為歷史新高,占國內GDP達三六%,代表國人將超過三分之一的資金用來購置住宅,已逼近國際間四○%的房市泡沫化指標。

經三大行庫測試,若升息超過兩個百分點、利率衝破四%,房貸族將負擔比現在多一倍的利息;若所得未增加,則逼近借款人還款能力的臨界點。屆時,房市可能因此出現拋售潮、買方縮手,房價反轉向下。

不過,房地產業界普遍認為,為避免衝擊房市、造成民眾資產縮水,央行將以半碼、半碼的速度「無感升息」、緩步調升。但可以確定的是,升息勢在必行,低利率的好日子,將告一段落。

二○○三年以來,一年期定儲三%以下的低利率,造就台灣房市長達十年的好光景,如今,升息腳步趨近,這波國內史上最長的多頭,是否也長路將盡?房價「無頂蓋」的時代會否就此結束?答案,從建商的動作中,也許可以一窺端倪。

明年上半年成推案高峰建商大手筆買地,加速推案

根據全球資產公司統計,今年第一季至三季,建商購地金額總計不過六百億元,但光是十月,上市櫃建商在全國獵地的金額就超過一百三十億元,為單月平均值的兩倍。

其中,營建五虎的手筆最為驚人,不只興富發創下單月購地六十億元的紀錄,遠雄也總計斥資近四十億元,長虹則是以十億三千七百萬元取得內科廠辦用地。無獨有偶,其中逾半的住宅用地,最快都規畫於二○一四年上半年推案。

查稅動作頻頻、財政部又有意加課囤房稅,造成第四季買氣不振,為什麼建商卻反向操作,加碼購地、加速推案?答案,正因風雨欲來,對他們而言,明年上半年,將是目前可見的未來中,最後的機會。

「央行口頭上用升息恐嚇,國稅局實際上用查稅防堵,已經讓很多投資客縮手,市況真的不好!」冠德建設副總經理洪錦欽分析,「明年年底有七合一縣市長選舉,選舉前狀況都不會好,只剩上半年有點機會。」

二○一四年年底縣市長選舉、二○一五年可能啟動第一波升息,再加上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局勢未明,未來三年,政治與經濟的種種變數,預計讓台灣房市陷入停滯,也因此意外在低迷景氣之下,逼出二○一四年上半年的決戰潮。

「這兩年先買先推,趕快出清手上籌碼!」永慶房屋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認為,為趕最後一波「好時機」,建商不只將出清手上先建後售的案子,新購入的土地,也將採預售方式加速上架,確保業績無虞、現金落袋為安。而眾建商大案齊發,很可能就落在明年三二九檔期。

除了總銷破千億的南港輪胎大案世界明珠,預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取得建照、正式推案外,三百億規模的國揚大南港案,最快也將於明年中推出。

此外,遠雄預計在上半年同時推出中和、新莊、新竹市等五案,總銷上看五百億。而一拖數年的大直百億大案、白天鵝建設的豐匯,和林口指標建案、總銷七十五億的世紀長虹也都將搭上三二九檔期,正式亮相。

不只如此,連台北豪宅市場,都有一番廝殺。包括已經進入潛銷期的信義區陶朱隱園、冠德興雅BCF案,和天母的華固天鑄、植物園旁的潤泰松濤苑,明年四大指標豪宅,已經未演先轟動,將共同競逐「三百萬俱樂部」。

永慶代銷總經理葉凌棋指出,明年市況各界普遍看淡,但因推案集中上半年,三二九檔期推案量可能有機會維持今年水準,或小幅成長五%至一○%、挑戰十一年新高。

不過,明年上半年的熱鬧,卻不等同銷售保證,《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認為,目前如奢侈稅修法、QE退場時間未定等利空尚未出盡,「沒有人買,硬推又有什麼用?」

房市上熱下冷,建商的豪賭,除了是盡力一搏好過冬外,也是國內在進入高利率時代、市場生態產生「質變」前,最後一次試水溫的機會。

年輕人成購屋市場主力建商推中低價小宅,求轉型

長虹建設財務長陳茂慶分析,二○一五年起的緩步升息,雖不會對實質消費面造成太大衝擊,但「開出升息第一槍後,還是會影響購屋心理,造成一波動盪,」他說,利率升、養房成本增加,槓桿沒辦法「玩那麼大」,首先縮手的就是投資客。因此由投資客市場支撐、生活機能尚未完備的蛋殼區,如近年興起的淡水、五股、桃園青埔與中南部高鐵特區,因「最後一隻老鼠消失」,很可能成為第一個價崩的地區。

至於首購族、自住客,則因購屋負擔加重,觀望期可能拉長、選擇轉買為租,購屋行為更加謹慎,因此壓縮交易量。

「所以,升息後,台灣房市將大洗牌。」葉凌棋表示,在利率的牽制下,往後投資客互相追高、創造不合理漲幅的狀況將逐漸減少,房價不再是「無頂蓋」狀態,回歸自住買盤,由首購族或換屋族市場的剛性需求主導,中低總價商品將躍為主流。從台北市小坪數套房近幾年的漲幅,就能看出此趨勢已經成形。

不過,因往後交易量萎縮,僧多粥少,個案表現會更明顯,要活下來,各建商就必須學會轉型,或轉投資長期收益的商場、飯店。他也透露:「已經有建商在準備、布局了!」

「以後,是年輕人的市場,」洪錦欽也指出,往後是小宅當道的時代,購屋年齡層降低,因此地點、交通將比坪數重要,以雙北市為例,鄰近市中心、總價一千萬上下的案型最為理想。而機能未到位的新興重劃區在投資客離場、首購族嫌遠的青黃不接時期,將有盤整效應出現;因此,這幾年由投資客撐起的泡沫房價,將經歷一番清洗、露出廬山真面目。

不過,如果想輕鬆入住蛋黃區,短期內可能還難以實現。黃舒衛認為,若服貿開放內容擴大,陸資來台腳步加速,則陸企帶來的商辦、住宅需求仍將限於較國際化的台北市,外來資金支撐買盤,「價格絕對下不來。」

此外,未來房市的走向也將更兩極化:「以後大概只剩兩種市場:豪宅和小宅,」黃舒衛說,金字塔頂端的小眾市場,因資金雄厚,基本上不受稅制、利率影響,和市場走向完全脫鉤,所以,往後豪宅仍可能屢創天價。但自住的大眾市場,因房價的人為操縱日漸減少,漲幅將受到控制。

升息的世界,可能讓房貸族叫苦連天,可能讓首購族終於有機會進場,也可能迫使在這波多頭賺進一、兩個股本、荷包滿滿的建商開始另覓出路。不過,在十年低利率的狂歡過後,回歸理性的台灣房市,也許更讓人期待。

【延伸閱讀】

房貸餘額達5.54兆餘元 為10年前的1.8倍,創歷史新高房價所得比的泡沫化指標為3~6倍,台北市為13.1倍房貸餘額占GDP36%逼近泡沫化指標40%。不動產授信餘額約50%

【延伸閱讀】小宅成新寵!1年來每坪漲近2成—2012年實價登錄實施後,台北市每坪單價變化

2012.8每坪單價套房(1房1廳1衛):59.2萬元 公寓(5樓含以下無電梯):48.1萬元大樓華廈:53.8萬元

2013.8每坪單價套房(1房1廳1衛):70.9萬元公寓(5樓含以下無電梯):53.2萬元 大樓華廈:51.3萬元

漲幅套房(1房1廳1衛):19.9%公寓(5樓含以下無電梯):10.4%大樓華廈:-4.7%

資料來源:內政部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永慶房屋

【延伸閱讀】政經變化多!建商搶明年上半年推案—近8年北台灣329檔期推案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40

歐萊雅從雀巢回購8%的股份 雀巢出清第一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904

歐萊雅與雀巢在本周二表示,雙方已經達成一項協議,歐萊雅將從雀巢回購4850萬份股票(約8%的股份),交易價值為65億歐元。 作為該筆交易的對價,雀巢將獲得歐萊雅所持的護膚品合資公司高德美(Galderma)50%的權益,約價值31億歐元,此外歐萊雅還將支付34億歐元的現金。 交易達成後,雀巢持有的歐萊雅股份將從當前的29.4%下降到23.29%,而Bettencourt Meyers家族在歐萊雅的持股比例將從30.6%提高到33.31%。 回購股份讓歐萊雅每股盈利按年提升逾5%,但交易尚需高得美公司股東,歐萊雅工人委員會以及反壟斷當局批準。 雀巢已經持有歐萊雅29%股份近40年,該筆投資平均每年為雀巢帶來15%的回報率。 此前還有消息稱,雀巢正在尋找途徑出售其持有的所有歐萊雅公司股票,其總價值約320億美元,雀巢已將此事告知歐萊雅高層。市場預計其出售的方式可能包括賣給Bettencourt家族、出售給歐萊雅公司、開放出售給市場,或者三種方式相結合。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歐萊雅股票大漲4.5%,創四年最大漲幅。在今天早上9點左右,歐萊雅股價繼續上漲2.4%至132.15歐元。而雀巢的股價並未大幅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69

認列福聚能巨額減損 利空一次出清?榮化要過氣爆風波 還有兩大關卡

2014-08-25  TWM  
 

 

榮化因同步認列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的巨額資產減損,造成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負九.二元,每股淨值也滑落至十六.一八元;但經過一次性打消,福聚能未來可能成為榮化的「有利條件」,接下來,就看銀行團願不願意支持福聚能與榮化了。

撰文‧鄧 寧

李長榮化工(簡稱榮化)公布半年報,受到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在第二季一口氣提列資產減損八十九.四九億元影響,持股六四.九%,且握有控制權的榮化,依會計原則也須同步認列虧損六十六.七億元。

雖說這筆帳沒有現金流出,純粹是帳面上的數字變化,但也造成榮化上半年稅後淨損七十八.四五億元,每股淨損九.二元,幾乎虧掉一個股本,每股淨值掉到十六.一八元,十九日收盤價則為十二.五元。

榮化原本投資福聚能的金額為七十八.三億元,因福聚能持續虧損,截至今年首季,這項投資的帳面價值僅餘三.六億元,如今再認列損失,這項投資變成負五十九.一億元,榮化稱此為「超額認列」,其財務協理魏正誠並強調:「未來如果太陽能產業行情回溫,這筆損失就可望回沖。」

福聚能機器仍可運轉

若景氣回溫 可望回沖

財報知識部落格板主張漢傑指出,依據新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會計師應固定每期對公司進行資產測試,若資產帳面價值低於可回收金額,就必須提列資產減損,通常虧損公司在虧損的第一年不會徹底執行減損,但到虧損第三年後,就不得不嚴格審視。

但張漢傑特別指出,福聚能雖提列固定資產減損,機器設備仍可繼續運轉,只要未來景氣反轉,這筆八十九.四九億元的減損就有機會回沖,反而變成有利條件,屆時損益大幅波動必會影響股價;公司在高雄氣爆發生後做此決定,一次將炸彈炸完,不排除有刻意操作提列虧損的可能性,主管機關應請福聚能與榮化解釋動機,方是較公允的作法。

若從產業角度分析,《台灣經濟新報》研究員李冠皓指出,福聚能的總成本結構以電費和設備折舊攤提為主,去年和前年認列的折舊費用都超過十三億元,「公司選擇一次性提列資產減損,大概是覺得長痛不如短痛,之後福聚能的營運成本將以電費為主。」換句話說,市場認為福聚能繼續運轉會拖垮榮化的假設,現在其實不必太過擔心,因為「虧也不會虧太多」;但在做愈多賠愈多的情況下,市場傳出福聚能已經停工,對此,福聚能總經理吳銜晉鄭重否認,他指出,多晶矽設備一旦完全停工,將會影響未來的使用,即使市況不佳,福聚能仍將維持小量生產。

吳銜晉表示,從今年五月起,多晶矽的月產量已縮小至幾十噸,至多達一百餘噸(滿載年產能為八千噸,換算月產能約六百餘噸),以維繫與下游矽晶圓客戶間的關係。

但若從財報面檢視,因福聚能一筆原訂將於二○一六年底還清的聯貸案,今年上半年遭銀行團要求提前至一五年六月底償還,影響所及,使得榮化的流動負債大增,從去年底的一七六億元遽升至二六二億元,流動比率也從去年的一五五%,驟降至九九%。

雖然財務數字令人擔心,但九九%的流動比率代表公司流動資產尚能勉力應付短期負債。

至於社會大眾關心榮化「賠不賠得起」高雄氣爆,雖說具體賠償金額仍有待法院裁決,但照目前態勢發展,榮化已不是唯一肇事者,況且,榮化淨值還有十六.一八元,業界普遍認為榮化應該可以負擔。

關卡一》可獲銀行團支持?

總而言之,榮化本身並無太大問題,最大的黑洞還是在福聚能身上,由台北富邦銀行主辦的一○七億元聯貸案即將在一年內到期,參貸的第一銀行已針對福聚能四億餘元的授信部位提存九成準備金。

但公股高層也表示,增提呆帳準備不代表要對福聚能抽銀根,一切還得等債權銀行團協商後決議。簡單說,福聚能可否獲得銀行團支持,讓公司在債務到期後再循環借款,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發展。

至於榮化,由於背書保證對象不包括福聚能,簡單地說,榮化並不是福聚能借款的保人,倘若福聚能還不出錢,榮化在法律上無須負連帶賠償責任;但業界人士亦指出,榮化自己也需與銀行往來,若不顧金融道義,坐視福聚能倒帳,也可能影響銀行團之後對於榮化的態度,並非理智選擇。

關卡二》下游爆轉單潮?

拉回榮化的本業經營,魏正誠表示,榮化上半年若不包含海外轉投資,石化本業仍獲利五億餘元,若將虧損的中國惠州橡膠廠、李長榮科技算進來,仍有獲利三億餘元。

而自八月起被高雄市政府勒令停工的大社廠,公司估計一個月營業額損失約十五億元,已占總營收三成以上,看似影響嚴重,但業內人士評估,大社廠並非氣爆的主要原因,重點仍是在管線清查,故工廠在安檢過後應該就可以復工,預料營收下滑僅是短期影響。

但也有業者直言,榮化短期營業額短少事小,長期影響接單事大,「不管是社會觀感,還是公關應變能力,坦白說榮化這次處理得並不好,如果高雄市府不讓大社廠早日復工,下游客戶說不定會另尋其他供應商,也就是轉單。」對這家老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次風波,有待觀察。

體檢榮化上半年重要財務數字每股淨值 毛利率 負債比率 淨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16.18元 0.66% 77% 335% 99%67% 高於8月19日收盤價12.5元 去年同期為6.02% 去年年底為61% 去年年底為155% 短期償債能力略有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3

限時搶購完銷術 出清300家庫存品

2014-10-06  TCW
 
 

 

印尼購物網如VIP Plaza、BrandClozet善用限時搶購,幫愛迪達、耐吉等近300家服飾品牌清庫存。

VIP Plaza每天10點準時開賣,限時10天,折扣最多下殺2折,成功吸引忠實顧客每天守候,開賣半年就創下42%回購率、每月250萬點閱數。

時尚服飾業最頭痛的就是過季商品。傳統方法是寄賣百貨公司,擺在架上短則一季、長則半年。而VIP Plaza的周轉時間不到3週,今天收到貨,後天10點網站上架,限時10日搶購,利於品牌商掌控業績。

由於銷售反應不錯,原本只賣女裝的VIP Plaza,最近連男裝、化妝品、家具,都一起加入限時清倉的行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4

魏應州拒金援弟 頂新決出清台灣資產

2014-11-27  TNM
 
 

 

名列台灣富豪排行榜第二名的頂新魏家,四兄弟淨資產達86億美元(約新台幣2,634億元),如今竟傳出手頭很緊,1個多月前承諾要拿30億元成立食安基金,至今毫無動靜。本刊調查,魏家並非出現財務危機,而是老大魏應州鐵了心,不同意錢進台灣,這讓困在台灣的老二魏應交、老三魏應充必須自行籌錢,逼他們決定出清台灣資產。

「公股銀行緊縮頂新集團銀根,逾百億元年底將收回,加上三董財產被凍結,大董要二董把台灣事業清一清籌錢,以不賠錢為原則。」知情人士透露。頂新將出清的台灣資產,包括控有三重新燕土地的頂率公司7成持股,帝寶、淡水小坪頂和台北101等地產,都預計出售;電信業的台灣之星和中嘉,週一(24日)則已和徐旭東的遠傳電信洽談。

頂新黑油毒害全台,在民情激憤下,強調不分家的魏家老大魏應州,奔回大陸顧命根,留下二個弟弟,罪魁禍首老三魏應充,和被他教訓高調炫富的老二魏應交,在台灣面對懲罰和收拾爛攤子。

捐三十億沒下文

沒想到,毒油的帳還沒算清,魏家自己又搞出一個大包,魏應交央求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出面,在上月十六日宣示要拿三十億元成立食安基金,迄今一個月期限已至,仍沒下文。本月十五日,尹衍樑出席台灣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典禮,在這個榮耀的日子,他卻笑不出來,因為媒體包圍著他,不是跟他道恭喜,而是追問食安基金。他說:「頂新有誠意,但現在手頭比較緊。」身為今年富比士公布的台灣第二大富豪家族,頂新魏家四兄弟淨資產達八十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三十四億元),怎麼可能手頭緊?原來,這三十億元並非魏家原先想法,「當時眼看老三將被檢調約談,不少『危機處理專家』主動上門獻策,都建議頂新應盡快成立食安基金,捐錢替政府做事,讓政府有台階可下。」知情人士說。

尹衍樑抽身不管

「大董與四董(魏應行)認為捐錢是『肉包子打狗、自取其辱』,但那時三董早已六神無主,二董相信只要捐錢,政府就會放他們一馬,畢竟二董在大陸沒有事業,『救三董等於救自己在台灣的事業』。」知情人士說。急著營救老三的魏應交,在奔走後,找上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雙方在十月十六日早上二度討論後決定,由尹出面召集食安專家,在一個月內成立食安革新委員會,三十億元則由魏家四兄弟從海外匯到尹衍樑指定食安基金帳戶。知情人士說,其實去年大統混油事件後,魏家就曾想要捐錢,今年味全油品接連出包,魏家十月緊急請曾協助大陸康師傅建立把關制度的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退休高官,來台顧問診斷,負責食品與餐飲的老三與老四又有成立食安基金的構想,四兄弟也有共識。不過,「當時魏家只願意捐三億元,是我建議他們捐三十億元,他們(二董和三董)有打了多通電話與兄弟們討論,最後同意。」尹衍樑週一(二十四日)對本刊證實。不料,十六日那天,上午魏家才開記者會說要捐錢,晚上魏應充就被押了,「當時仍以為有轉圜餘地的魏應交,急得直掉淚。」三十億元搶救魏應充計畫失敗,食安基金跟著難產,「魏家擔心就算錢從海外調回來了,會不會又出什麼意外。」知情人士說。如今尹衍樑抽身不管,要頂新將這筆錢捐給政府,但遭政府拒絕,「三十億元應該不會捐了。」知情人士透露。

面臨求償抽銀根

本刊調查,魏應充被收押後,資產被查扣凍結,但卻得應付紛至沓來的求償。「江醫師追求零汙染舖子」豬肉鬆,因代工廠使用正義油品中招,創辦人江守山日前前往台北地院聲請支付命令,要求向頂新集團索賠十億元,不過正義提出異議,支付命令失效,轉為民事訴訟。另外,統一企業因誤用頂新油品,上週也赴彰化地檢署提告,推估求償金額至少五十億元,以挽救商譽。而黑心油傷害國民健康,行政院消保處也已委託台灣消保協會及消基會,為受害消費者提起團體訴訟。除了受害廠商求償外,頂新迫在眉睫的是銀行抽銀根,「公股銀行緊縮頂新集團銀根,逾百億元年底將收回。」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控三重土地開發案的頂率公司,年底就有一筆到期的七十億元聯貸,銀行決定不續借,這意味控有頂率七成持股的魏家和味全,年底至少要拿出近五十億元的現金償債。本刊調查,頂新大董魏應州對入股台北一○一、投資台灣之星與併購中嘉,總是鬧得沸沸揚揚,給外界炫富之感,很不以為然。而今火燒連環船,他決定處分在台事業,下令不再拿一毛錢回台灣,還對老二、老三說:「不要指望我,你們闖的禍,自己想辦法解決。」「以不賠錢為原則,把台灣事業清一清。」

兄弟歧見浮檯面

魏家四兄弟個性迥異,過去太平盛世相安無事,但大難臨頭,親兄弟還是明算帳,先前老大魏應州還說親情無價,如今卻要在台灣的老二、老三自行善後,也意外引爆四兄弟的心結。魏家四兄弟中,老大與老三的個性低調沉穩,老二與老四則海派豪爽,此外,隨著魏家事業版圖愈做愈大,兄弟歧見也浮上檯面。中秋節前夕爆發頂新餿水油事件,魏家四兄弟緊急碰面開會,商討對策。當時魏應州感慨地說,過去他就強調,經營事業不能「寬作窄收」(台語,增加耕作面積或種類,不見得收成好),「味全的產品多達二千多項,難以樣樣管得到,風險又高,真正是寬作窄收!」他還痛罵弟弟們:「管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做;如果要做,就要負責到底。」老二魏應交也建議魏應充把味全一千三百多種的品項砍一半剩下六百種,但魏應充卻說:「可以,但是員工得砍掉一半。」當場讓魏應交啞口無言。魏應交算是家族裡最大開大闔的,頂新在台投資,除了味全之外,幾乎都是魏應交在打理,在四兄弟之間,有算盤手之譽的魏應交,對於每筆買賣一向精打細算,「二董非常享受在一買一賣間,大賺一筆的成就感。」曾跟過魏應交的投資界人士透露。

標售頂率先應急

如今,頂新在海外現金滿滿,魏應州卻拒絕金援台灣,讓全權負責台灣投資的魏應交像隻熱鍋上的螞蟻。根據本刊調查,從入主味全,買進一○一大樓股權,然後買帝寶,投資房地產,又先後進軍電信(台灣之星)、媒體(併購中嘉),整個魏家在台投資已超過五百億元,現在準備大舉出清台灣資產,第一個要出清的就是擁有三重土地的頂率。二○一○年七月,味全以一○一‧六八億元標下三重廠土地,隨後成立頂率公司,味全持股五一%、頂新集團的頂禾開發持股一九%、能率集團則持股三○%,魏家握有主導權。以頂新目前在台灣的處境,房子也很難賣,「誰要買黑心業者的房子?」況且,現在各界都以放大鏡看頂新的每筆交易,如果找特定人交易,一定會被指控有暗盤,乾脆就公開標售。頂率股權預計十二月中旬前標售,「頂率股權若標出,可望解決味全第四季滅頂風波以來的財務虧損,包括頂率年底到期約三十五億元借貸,不僅解決燃眉之急,也可充實營運資金。」味全高層表示。滅頂風暴延燒,味全產品受抵制,業績狂跌五成,業界人士分析,若頂率股權順利標出,至少味全可以先緩口氣,魏家可以慢慢處理味全股權。

外資洽談一○一

出售三重土地,只是「首部曲」,魏家還打算陸續出清其他地產。光是全國最貴的豪宅「帝寶」,頂新魏家就是最大屋主,持有十四戶,占總戶數一百六十八戶的八.三%;市場人士說,魏家十年內就買進十六戶台北市豪宅、十一戶淡水小坪頂豪宅,另在大台北地區掃進二萬坪土地,並吃下台北一○一大樓約三七%股權,「這些要出清,都要花點時間,但大董的意思就是不要賠本賣就好。」知情人士透露。以魏應交精打細算的個性,絕對不可能賤價出售頂新在台資產,加上魏應交身邊的重量級金融圈人士居多,早就開始穿針引線,甚至想引入國際級資金接手,近期就傳出,頂新手上的台北一○一大樓股權,已有外資在洽談接手可行性,「二董最不想放手的就是台北一○一大樓,但時勢所逼,他也不得不出售。」親近魏應交人士透露。另外,曾讓魏應交風光一時的電信投資,本來就遭到魏應州反對,還多次抱怨:「搞那些看不懂的,也不知會燒多少錢。」既然這次要出清台灣資產,台灣之星自然也在待售名單之內。

遠傳商談 併電信

據調查,本週一(十一月二十四日)魏應交派出台灣之星的主管與遠東集團徐旭東旗下的遠傳高層碰面,洽談雙方合作甚至併購的可能性。因為,傳言在年底4G開台的亞太電信,郭台銘打算流血打響第一砲,「台灣之星以五九九吃到飽震撼市場,郭董更狠,直接殺到五百元吃到飽,就是要血洗台灣之星與遠傳的用戶。」業內人士透露。另外,魏應交手上還有中嘉網路,這也是徐旭東一直想要拼湊完整數位匯流版圖,對抗中華電信與台灣大的重要一環,「雖然認為中嘉喊價太高,但徐董也深知,不出手就會被邊緣化,因此,如果魏家想談,他也不排除包裹一起談。」該人士說。頂新魏家四兄弟向來以「兄弟齊心」著稱,在大哥領導下,四人分工不分家。

手足切割 各分飛

老大魏應州負責康師傅控股公司,老二魏應交負責地產與電信,老三魏應充掌管台灣味全,老四魏應行則經營中國的全家便利商店以及德克士炸雞連鎖店。魏家四兄弟成為衣錦返鄉的台商代表。但此次爆發的黑心油事件,不僅讓魏家祖先蒙羞,魏應州又在此時築起防火牆,不僅切割事業,還拒絕錢回台灣,讓老二、老三自生自滅,應驗了「大難來時各自飛」這句話。魏家從大陸火車上一包泡麵致富的傳奇,也戲劇性地重重摔下,但這怨不了人,一切都是他們咎由自取。

有難不同當

◎和信與中信辜家(辜振甫與辜濓松)鹿港望族出身的辜振甫與辜濓松叔姪,2001年辜振甫長子辜啟允驟逝,留下60億元墊款呆帳,辜濓松為逼迫接手的辜成允出面解決,讓凡事以和為貴的辜振甫必須與姪子進行寧靜分家,結果辜濓松家族取得中國信託在內的龐大金控版圖,辜振甫家族則保留台泥等傳產事業。◎國泰蔡家(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1957年由蔡萬春三兄弟創立的國泰集團,因蔡萬春中風,在1979年分家,蔡萬春長子蔡辰男39歲接班,分得十信與國泰信託,次子蔡辰洲因十信案,拖垮蔡萬春事業版圖,弟弟蔡萬霖發表聲明,不承擔姪兒蔡辰男與蔡辰洲2人債務,蔡萬才也說:「道義上幫忙可以,但債務那麼大,還沒替他還以前,自己就先倒了,因此是叔叔也沒辦法。」◎頂新魏家(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連續爆發3次黑心油事件,頂新與味全遭全民抵制,滅頂風暴越燒越烈,三董魏應充遭押,在台事業重挫,又遭抽銀根,資金出現缺口,大董魏應州下令不再拿一毛錢回台,投資幾乎都在台灣的二董魏應交,不得不出清台灣資產應急。

回應 頂新:重規劃資產

針對魏應州是否拒金援弟弟,頂新發言管道未正面回應,僅表示集團資金安排穩健,但近日各銀行給予相當大的抽銀根壓力,使得原本布局與步調須重新規劃,一些優質資產可能被迫處理,深感不捨與無奈。但集團深耕台灣的態度沒有改變。

大董魏應州

出生:1954年現職:康師傅董事長學歷:北斗初中婚姻:妻張綠雲,育有3子。

二董 魏應交

出生:1955年現職:頂新集團、頂基開發、台灣之星、台灣之光董事長、前台北101副董事長學歷:彰化高中婚姻:妻林麗棉,育有3女1子。

三董 魏應充

出生:1957年現職:曾任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理事長;味全、頂新製油、正義油品董事長學歷:彰化高中婚姻:妻許秀綿,育有3子1女。

四董 魏應行

出生:1959年現職:前味全董事長,身兼頂新控股、德克士、布列德麵包等董事長。學歷:彰化高中婚姻:妻魏塗苗,育有1子1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85

中信信托擬出清泰康人壽8.8%股權 掛牌價50億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22/885063.html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去年以來,國內最大非上市壽險企業——泰康人壽總計達數十億元的多筆小股東持股密集掛牌轉讓。臨近2014年年底,一筆金額高達50億元的泰康人壽股權掛牌轉讓,更是引發各界高度關註。

上周五(12月19日),來自北京產權交易所的信息顯示,泰康人壽第五大股東——中信信托正尋求將其持有的全部8.8008%的泰康人壽股權公開掛牌轉讓,掛牌價高達50.25億元,一旦成交,將成為年內保險公司股權掛牌轉讓中單筆轉讓價最高的一筆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12月9日,中國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也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泰康人壽的1.12%股權,掛牌價6.39億元。

據了解,泰康人壽的股權極為分散,此前大小股東相加總計19家,而截至2013年底,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未超20%。不過,今年以來,有關泰康人壽上市時間的猜測越來越多,其小股東也呈加速退出趨勢。對此,業內認為泰康人壽是為上市鋪路。

有知情人士表示,如果上述兩家公司的股權能成功轉讓的話,將意味著泰康人壽的國資小股東將全部退出。

第五大股東退出

如果以總資產計算,泰康人壽是目前非上市壽險企業里資產規模最大的一家,也是沖擊上市資格實力最強的一家。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4年10月31日,泰康人壽營業收入達到810億元,凈利潤為53.7億元,總資產為4863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08億元。

據了解,泰康人壽的股權極為分散,大小股東相加總計19家,而截至2013年年底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未超20%。截至2013年底,泰康人壽前五大股東持股情況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持股18.884%,高盛集團持股12.0204%,新政泰達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8979%,北京物虹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9134%,中信信托持股8.8008%。

12月19日,作為泰康人壽的第五大股東,中信信托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全部泰康人壽8.8008%的股權,掛牌轉讓價高達50.2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掛牌信息顯示,受讓方的資格條件為:須為境內企業;項目可以接受聯合受讓方式,但不得采取委托或信托舉牌。另外,由原股東和非原股東組成的聯合受讓體,不享有優先購買權。

事實上,目前正打算轉讓泰康股權的並非中信信托一家。12月9日,中國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也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泰康人壽的股權,此次轉讓股份為3193.75萬股,占比為1.1198%,掛牌價為6.39億元。

有知情人士表示,若此次中信信托和中國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能成功轉讓泰康人壽股權,就意味著泰康人壽的國資小股東將全部退出。

業內:老股東接盤可能性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初步統計發現,算上最近的這兩筆,從2013年算起,陸續掛牌轉讓的泰康人壽股權已多達7筆,其中以此次中信信托轉讓股權金額及占比最大。

今年以來,關於泰康人壽上市時間的猜測越來越多。早前,多家國資股東陸續轉讓其所持有的泰康人壽股權,即被業內看做是為上市鋪路。

有意思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此前的交易信息發現,此前多家小股東轉讓泰康人壽股權的總額和時間雖然不一樣,但每股價格頗為默契,均在17元~17.05元之間,相差不過0.05元。而此次中信信托及中國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最新轉讓的股權,每股價格已高達20.02元。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掛牌信息顯示,截至2014年10月31日,泰康人壽所有者權益為308.19億元,總股本為28.5億股。以此計算,泰康人壽每股凈資產為10.8元。如果按上述轉讓價每股20.02元計算,轉讓價為每股凈資產的1.85倍,這一估值水平,與此輪保險股大漲前(即今年11月中旬),A股市場保險股的市凈率相差不大。

記者註意到,此前華泰保險的股權轉讓最後也是大幅度溢價成交。

某位不願具名的從事股權交易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這兩年,保險公司股權轉讓價格呈上漲趨勢。他認為,這不光與保險資金投資放開有關,還與國家支持保險業發展的大背景有關。

而對於誰有望接盤泰康股權,業界認為,老股東接盤可能性較大。事實上,從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在泰康人壽的多次股權轉讓中,老股東增持現象明顯,此前的轉讓中,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北京物虹聯合投資有限公司等老股東均有增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49

1937:最後的出清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z1.html

    柯立芝繁榮在1929年結束,保守主義的自由放任經濟模式到達頂峰,美國人在住宅、汽車、無線電等領域數年的消費猛增,1925年開始出現滑坡,大宗商品一路下跌,但股市在1927至1929年持續大牛市。

    信貸瘋狂的註入股市資金,實體經濟、大宗商品與股市的瘋漲出現誇張的背離,直到1929年四季度嘎然而止,大崩潰來到。

    1929-1933年度的大蕭條是世界性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等均陷入困境。

    1933年羅斯福從紐約州長的位置換到美國總統的位置,開始新政,政府大規模介入經濟幹涉;與此同時希特勒在德國被選擇上臺。

     希特勒的三板斧是通過沙赫特向華爾街借錢,洗劫猶太資本70億馬克以上的財富,全國開工基建,建立托拉斯壟斷整個經濟。

     羅斯福的三板斧是強令銀行註入資金,開工基建,開創全民福利政策試圖覆蓋大多數美國人,當然包括1700萬失業勞工。

    日本采取同樣策略。

    但在貨幣政策上,美元甩開黃金,貶值接近一半,開始沖擊國際市場;英鎊被迫貶值迎戰;法郎采取均衡匯率,很晚才開始貶值。

     國際貿易領域,美國依靠加拿大和拉丁美洲、英聯邦體系、法國殖民地體系、德國殖民地體系、日本依賴於滿洲和臺灣。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開始盛行。

     全球註入資金,貶值貨幣的努力在1937年受阻,發達國家意識到貨幣戰無休無止,美英法德等也相互沖擊市場,於是開始達成貨幣均衡協議。

     短暫的貨幣戰爭停火未久,美聯儲開始加息。

     此時全球經濟遠未恢複。

    貨幣緊縮和資本上揚,華爾街開始從德國和日本追債,希特勒籌備已久的戰爭開始,日本入侵中原。英法尚沒有意識到全面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1937年面臨的仍舊是經濟危機大熊市,財政危機、債務危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貨幣戰爭交錯在一起,各種極端意識形態興起,暴力分子在全球蠢蠢欲動。

     美國也沒有擺脫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面臨失敗;蘇聯依賴大清洗,面對大饑荒和經濟危機,以犧牲農民的方式苦熬危機。日本展開的侵華掠奪和軍工啟動帶來短暫經濟興旺。

     德國迅速展開戰爭,傾瀉國內經濟危機,近代史已經告訴我們整個歐洲大陸如何燃起戰火,世界二次大戰開始。

     美國和羅斯福的幸運時段開始,依賴向歐洲交戰雙方出售武器和軍需物資,美國經濟持續恢複,在整個戰爭期間,富豪財富暴增,勞工工資上漲,失業率迅速下降,過剩產能消失了。

      1941年,羅斯福在得知日本即將襲擊珍珠港時,故意放任不做防禦,以刺激美國人放棄孤立主義,從而參戰贏得美國國家戰略利益。

      日本人襲擊珍珠港成功,羅斯福發表講話,對日宣戰,之後德國對美宣戰,美國政商利益團體成功參與二戰,謀求最後的收割。與此同時,蘇聯開始戰略大反攻,與美國爭奪戰後歐洲利益;並在歐洲戰事結束後,攻入東北三省,謀求亞洲霸權。

    

     1945年,德國被占領,日本投降。

     美國完成百年來發展巔峰狀態下生產過剩和金融危機的出清。

     美國奪得德國技術人才,蘇聯奪得德國裝備,為後來倆個國家在許多領域的成長奠定基礎。

     英鎊讓位給美元,英國讓出日不落經濟霸權;蘇東集團成立,盧布經濟區域形成。

     鐵幕拉開。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展開戰後45年的實驗,數十億人被卷入,成千上萬的人死於大饑荒和各種戰亂。

     1991年蘇東集團解體,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實驗失敗,中國走上另一條道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並崛起為第二大經濟體。

     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衰退,所有經濟體開始貨幣寬松。

     2014-15年,美國弱複蘇,美元走強;歐洲仍在衰退中,歐元日夜煎熬,持續寬松;日本在安倍經濟學下貨幣寬松,極右勢力支撐安倍;中國試圖維持均衡匯率,實行人民幣國際化;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俄羅斯盧布崩盤,經濟衰退。

      大宗商品在2011年初開始暴跌,日本股市在安倍寬松後暴漲,美國股市在三次QE後暴漲,歐洲股市在QE後暴漲,中國股市在定向寬松後暴漲。

      經濟仍舊蕭條。

      2015年4月,美國非農3月遠低於預期12萬人。

      大牛市正在A股上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93

大讀世界 大戶出清對沖基金 投資風向轉

2016-06-06  TCW

紐約市公益維護官說,如果他們真的關心領退休金的人,不會未能兌現承諾,還收取高昂費用。

對沖基金業者表示,今年第一季,是對沖基金有史以來,表現最差的季度之一。

隨著對沖基金報酬萎縮,基金經理人開始認清現實:20%報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整個對沖基金界都聽到了這聲槍響。紐約市員工退休基金(Nycers)決定收回所有投資在對沖基金上的錢後,紐約市公益維護官詹樂霞(Letitia James)對該產業講了一句直接取自「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話:「讓他們賣掉避暑別墅和私人飛機,把那些費用還給投資人。」詹樂霞四月說,對沖基金「即使出現投資虧損,也認為自己毫無問題。」如果他們真的關心紐約領退休金的人,「他們根本不會未能兌現承諾,還收取高昂的費用。」

績效令人失望

退休基金撤銷投資,爆贖回潮Nycers的對沖基金投資約為十五億美元,對管理三兆美元資產的對沖基金業不算什麼。但業界擔心,Nycers的做法看來反映了一種趨勢。

研究機構對沖基金研究(HFR) 資料顯示,退休基金和其他大機構目前僅占對沖基金資產四三.一%,低於三年前的四七%。這些機構撤銷對沖基金投資,原因包括民粹政治(對沖基金經理人收取高昂的費用,因此累積鉅富,令許多人憤怒不已)和基金績效令人失望。

公開與對沖基金分

手的第一個大機構是

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

(Calpers),全球最

大的公共退休金系

統。Calpers二十個月

前宣布將撤銷對沖基

金投資,以求降低費用支出和簡化投資。

對沖基金經理人表

示,當時許多人認為

這會引發一波贖回

潮,但因為公共退休

基金董事會通常相當

慎重,贖回潮似乎到現在才要爆發。

麻州正在削減其退

休基金的另類投資

(包括對沖基全等),

並正敦促對沖基金降

低收費,連大型保險

公司如AIG和大都

會保險都已減少對沖

基金投資。

這種情況若持續下

去,將扭轉一股已

有十年之久的投資

趨勢。二〇〇〇至二〇〇二年間,網路泡沫破滅,但對沖基金在這段時期仍有不錯的投資報酬,因此吸引許多機構首次投資對沖基金。一些大學捐贈基金投資對沖基金有成(如耶魯捐贈基金),讓許多機構也積極投入。

研究機構Create-Research執行長拉詹(Amin Rajan)表示:「媒體把耶魯和哈佛捧為機構投資人模範。但它們具有投資高風險資產所需要的管理制度和技術,大型退休基金則沒有。」近年的情況是,在美國市場自二〇〇九年危機後的低點大幅回升之後,對沖基金開始顯得誘人。因為債券和股票都顯得昂貴,對沖基金看來是幾種不錯的投資選擇之一。

這種影響大幅改變了對沖基金業。HFR資料顯示,二〇〇〇年初,有三千一百零二檔對沖基金,共管理四干五百六十億美元資產,客戶多數為富有的家族。今年則有八千四百七十四檔對沖基金,共管理二兆八千九百億美元資產,客戶多數為機構投資人。

在這種成長態勢中,贖回行動看來微不足道:投資人去年第四季贖回十五億美元,今年增加到一百五十億美元。

但許多人擔心,情況還將惡化。對沖基金業者Third Point的羅布(Daniel Loeb)表示,今年第一季是「對沖基金有史以來表現最差的季度之一。」不過,趨勢並非一面倒。事實上,一些大投資人已增加了對沖基金投資。機構繼續投資對沖基金的關鍵因素,可能是它們別無選擇。顧問公司Mercer的全球投資研究總監克拉克(Deb Clarke)便說:「人們就是想要一些不同的東西:債券現在很貴,而股票也不便宜。」

收費站不住腳

低獲利高報酬,投資人失耐性對沖基金收費是個容易令人激動的問題。典型的收費是「二/二〇」:無論績效如何,每年收取相當於資產二%的管理費,另加投資獲利分紅二〇%。這種收費遠高於共同基金和大型退休基金可選擇的其他投資工具。

但隨著對沖基金報酬萎縮,這種收費看來越來越站不住腳,許多機構投資人正失去耐性。基金業者諾爾特(Ray Nolte)說,基金經理人開始認清現實二〇%報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但是,拉詹指出,降低收費可能解決不了對沖基金的問題。他說:「基金收費高,不代表你做了錯誤的選擇,只是你被剝了一層皮。但主要問題在於對沖基金未能兌現它們對投資人的承諾。」“Create-Research執行長拉詹指出,降低收費解決不了對沖基金問題,問題在,它未能兌現對投資人的承諾。”

撰文者奧瑟茲、蔡爾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