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並購共謀熱

2014-10-27  NCW
 
 

 

二級市場的並購重組熱潮中,混跡著披著產業整合外衣,以並購概念共謀推高股價的現象,正在一步步公然挑戰監管底線◎ 財新記者 劉卓哲 ? 蔣飛 ? 曹文姣 文國慶前後,PE 與上市公司合力“創設”並購題材的熱情不減。

甚至一些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也加入了這場盛宴。

產業整合吸引資本關注,二者相互促進原本是好事,但一些假借並購概念做高股價的現象可能混跡其中,甚至存在坐莊、共謀、內幕交易的風險。

市場對此已有質疑,監管層也有警覺。個別在並購和市值管理領域特別活躍的投資和咨詢機構受到監管機關的特別關注,後者正在推動修改相關法律和出台新的政策,以防止相關機構與上市公司共謀內幕交易。

如果相關機構與上市公司存在共謀,PE 入股上市公司之後,再推動上市公司並購事先圈定的潛在標的,既具備信息優勢,又沒有內幕交易風險。

法律上如何界定這種共謀,是一個難題。

法律界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現行法律對於共謀並無具體規定,實踐中取決于事實證據和證監會的自由裁量。

如果潛在並購目標和交易價格等關鍵信息已經確定則為內幕信息,但是如果還是意向階段則不能認定。從市場角度看,如果相關方面充分信息披露,且未來並購標的確實優質,有助于上市公司價值提升,則最後能夠實現多贏。

近年來, “硅穀天堂系” 、和君咨詢、“中植系”乃至一些二級市場私募均熱衷于參與上市公司並購投資,新的案例層出不窮。但是與二級市場的喧囂相比,其中尚可供圈點的“價值提升”並不多,相比之下法律和道德風險更為突出。

“這等於坐莊合法化、公開化。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就此斷言,這種現象正在公然挑戰監管底線。監管者當有所作為,否則將很快蔓延。

市場人士認為,監管當局有的是手段對這種現象加以遏制,比如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未來三年不得轉讓 ;主動讓位的董事可認定為不稱職董事;嚴格查處背後協議,現有的股東和董事如果讓上市公司處於重大風險之中,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等。

並購熱潮

根據 Wind 資訊顯示,2014年以來滬深兩市涉及並購重組事件2843起,遠超2013年全年的1633起。

從交易目的來看,出于橫向整合的並購買方為1242起,行業整合556起,財務投資419起,多元化戰略421起,資本運作215起,垂直整合110起,資產調 整77起,戰略合作31起。

華泰聯合證券總裁劉曉丹在華泰證券內部論壇上表示,有一類並購近幾年蓬勃興起,即上市公司圍繞自己的主業做大做強,或並購上下游,或做轉型的收購。 “這一類並購背後支撐的是產業的邏輯,是產業走到一個階段必要的整合,或橫向、或縱向、或多元化。這種整合需要依托資本市場,因為它既可以估值定價,又有融資的便利,這是各個行業、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的邏輯,在A 股上市公司尤為明顯,公司上市了總要成長。 ”劉曉丹說。

中信證券並購部人士指出,產業並購近兩年爆發,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數量明顯下降,一方面跟IPO 節奏放緩有關,另一方面與整體經濟環境需要企業整合的大背景有關。 “監管層鼓勵市場化並購,主張放鬆管制、加強監管。 ”8月31日, 《證券法》中並購條款的修改獲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中央要求簡政放權,從國務院到證監會都有具體的任務提上日程。並購的去行政化是市場共識,怎麼做也很清楚,爭議最小。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根據 Wind 資訊,2014年1月至10 月22日,按交易數目計算,A 股發生並購交易最多的是信息技術行業,已完成的261起,未完成305起,合計566起;其次是工業行業,已完成239起,未完成259起,合計498起; 再次是金融行業,合計433起。

申銀萬國證券(下稱申萬)研究報告認為,中國並購市場處於從行政主導向市場化轉型的變革期。申萬預計,2014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美元。

申萬認為,就並購主體而言,以國有企業為主的行政主導式並購不再是絕對主力,以廣大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市場自發式並購占比逐漸上升,新一輪國資改革也為企業並購搭建了廣闊平台。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在並購業務中,主動性很少,一般是隨機性的,即追逐熱點,例如這兩年炒得厲害的遊戲(特別是手游) 、影視等。 “過去並購多為財務並表,不是很關心整合問題。

現階段的並購案,雙方越來越關心整合,否則未來可能會涉及拆分的難題。 ”

私募押寶並購

10月22日,天晟新材(300169.SZ)公告稱,公司四位主要股東將其所持有公司6.14% 的股權轉讓給杭州順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下稱杭州順成) ,四人還將其所持23.81% 股權對應 的股東投票權及相關權利委托給杭州順成行使。交易完成後,杭州順成享有天晟新材權益股份達到總股本的29.95%,由此成為控股股東,天晟新材實際控制人亦變更為杭州順成的掌門人趙兵。

這一新奇的交易方式,被市場形容為“PE租了一家上市公司” 。

10月9日,主營業務為環保水處理的創業板公司巴安水務(300262.SZ)發佈公告稱,與交享越(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交享越)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利用自身的優勢組建產業投資基金,對環保水務等領域進行投資建設和並購。同時,由巴安水務、交享越等通過組建的新公司作為GP(普通合伙人) ,負責對所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進行經營管理。

10月8日, 太 陽 鳥(300123.SZ)宣佈,實際控制人李躍先與華泰瑞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大富和肖九成分別簽訂了三份《戰略合作協議》 ,約定引入後三者成為產業戰略投資者。

公告發出後的首個交易日,上述兩家上市公司股價開盤後均高開,表現好于當日大盤走勢。 “並購概念早已成為炒作熱點,投資者往往視其為利好消息。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中國資本市場該模式的鼻祖來自“硅穀天堂系” 。硅穀天堂資產管理集團(下稱硅穀天堂)在浙江、上海、香港、天津、武漢等地均有分號。公開信息顯示, “硅穀天堂系”PE 公司通過並購基金形式,與上市公司廣宇集團(002133.

SZ) 、梅安森(300275.SZ) 、建研集團(002398.SZ) 、 高 新 興(300098.

SZ) 、浩物股份(000757.SZ) 、大金重工(002487.SZ)等合作過。

一些二級市場私募過去是押寶重組股,現在也瞄準了並購市場的機會,開始更早介入到上市公司的並購鏈條中,並發現這樣風險更可控、收益更顯著。

蝶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蝶彩資管)今年9月成為秀強股份(300160.

SZ)引入的戰投,將“以股東身份協助上市公司推進兼併收購、公司治理等事項” 。

2013年,蝶彩資管成立後的第一隻產品曾經成功押寶江蘇宏寶(002071.

SZ,現為長城影視)的重組。其操盤人是國信證券原保薦代表人謝風華操盤的公司。謝風華因涉嫌內幕交易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其同為保薦代表人的妻子也捲入其中。此案曾震動業內。

“PE 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已突破早期的聯合發起並購基金的模式。 ”一位券商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首先,PE 在二級市場布局,通過舉牌、參與定增等方式注資上市公司 ;然後,PE 借助上市公司平台進行並購重組,做大上市公司市值;同時,PE 在二級市場套現獲利。

一位信托公司 PE 人士認為,PE 與上市公司合作並購,相當于“靠上大樹” ,既解決資金問題,也解決項目問題,且無法律障礙。

“PE+上市公司”

三年前, “PE +上市公司”聯合發起並購基金首次出現在國內資本市場,在爭議聲中漸成熱潮。

2011年9月, 大 康 牧 業(002505.

SZ)與 PE 機構硅穀天堂合作發起天堂大康產業並購基金,總規模為3億元,合作雙方各自出資3000萬元,剩餘的資金由硅穀天堂對外募集。大康牧業既是主要的 LP(有限合伙人) ,又與 GP 硅穀天堂共同管理基金(下稱天堂大康) 。

LP 干預 GP 對基金管理的做法與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慣常做法違背,但也有合情合理之處。因為天堂大康只投生豬產業,這是大康牧業的主營業務。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募集到的資金被投向湖南、湖北、浙江和安徽等地的養豬場。

一位信托公司PE 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在 PE 圈做並購業務,選擇上市公司是最好的平台,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會順暢得多。 “當 IPO 這個退出渠道被封死或政策環境不明朗時,PE 與上市公司聯合發起並購基金,可以說是創造一種退出通道。當然,任何市場都存在供需關係,第一波這麼玩的掙到錢了,後進去的就不好說了。 ”有投行人士認為,對於“PE +上市公司”型並購基金助力上市企業並購,優勢十分明顯 :可提前鎖定行業內的並購標的,在可預見的時間段內注入上市企業,在確保未來增量利潤來源的同時有效實現市值管理;上市企業參與設立並購基金進行收購屬於杠杆收購。

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許海波律師認為,PE 聯合上市公司成立並購基金,這種業務創新模式對於兩者是雙贏。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解決並購效率問題,因為 PE 在項目篩選上有天然優勢。對 PE 而言,相當于鎖定了退出渠道。 ”有 PE 人士認為,通過這種合作模式,PE 獲取的收益呈多元化 :既有財務顧問費,又有從並購標的處獲得的退出收益。 “模式進階後,有相當一部分收益來自提前布局的股票升值。 ”海通證券統計了A 股14家與“硅穀天堂系”PE 發生合作或入股等資本運作關係的上市公司情況,以雙方簽訂資 本運作服務協議或入股等首次向二級市場傳遞信號的公告日為基期,計算基期前後不同時間段的超額收益率情況(超額收益率 = 公司股價收益率 - 公司所在行業指數的收益率) 。除了京新藥業(002020.SZ)和立思辰(300010.SZ)兩家在公告與硅穀天堂合作後超額收益十分顯著,海通證券通過對其他12家公司的分析,得到大致以下結論:第一,合作或入股公告時點後超額收益率顯著;第二,公告日後短期和長期超額收益更為顯著,中期超額收益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合作或入股公告出來後往往存在一個運作的真空期 ;第三,合作的上市公司普遍流通市值在十幾億元的規模,同時公告前一個月上市公司股價無超額收益,為後續股價上漲提供了必要條件。

坐莊合法化?

隨著 PE 參與上市公司並購案的形式多樣化,交易結構設計也更加複雜,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避免 PE 利用未公開信息炒股套利。

許海波指出,PE 在尋找合作的上市公司時,往往是對公司未來發展有預判,若利用未公開信息提前布局二級市場,也不排除道德風險的存在。 “當然,也涉及一個投資者教育的問題。不是所有涉及並購重組消息的公告都是利好,還是要看公司的基本面。 ”一位券商人士認為,一些PE 利用“市值管理”的幌子,將其合作的上市公司股價炒高並套利。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頒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明確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

由於難以明確界定,PE 與上市公司往往陷入市值管理與坐莊的爭議之中。

由於與上市公司是合作關係,PE 在接觸項目過程中,掌握到的內幕信息要比以往深入得多,甚至知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上市公司的並購標的和方向,這無異于坐莊。

從監管角度看,應當儘量避免關聯交易。國內某券商的資深並購顧問對財 新記者說, “A 股的兼併收購一直伴隨著大量的關聯交易,公允定價問題一直不好解決。現在上市公司和大股東搞並購基金,又更複雜了一些。 ”前述券商人士認為,這屬於法律的灰色地帶,既然“法無禁止即可為” ,那麼PE 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也不能說違法違規。 “這裡需要監管智慧,睜大眼睛看,如果出現明顯在公佈利好消息之前大量買入股票,或是進場後發佈虛假消息拉升股價,監管層應重罰。 ”前述信托公司 PE 部人士認為,PE 提前布局,相當于打通一二級市場, “所謂市值管理,在中國常通過坐莊完成:先通過參與定增進場,接著並購重組利好消息一發,PE 等於掙了兩份錢” 。現在對這種行為若不規制,等於聽任坐莊“合法化” 。

許海波認為,針對此類現象,也只能依托監管部門“一事一議” 。同時,他強調,也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 “不是每一單並購消息都能確保成功。在投機行為占主流的中國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跟風現象還是大量存在的。 ”中信證券並購部人士指出,投資者對並購重組應有理性判斷。並購報告中對並購標的有詳實估值報告的,只要估值假設的前提都能實現,那對於投資者也沒有信息不對稱。一旦估值報告中沒有足夠數據支撐估值結果,這就違背了監管對信息披露的要求。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是不敢鋌而走險的。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感嘆,市場情緒太過敏感,現在上市公司剛與PE 財務顧問商談協議,股價上就很快有所反應,“並購概念股已延伸到 PE 概念股了,這太不正常”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39

北大方正與政泉控股,從共謀到惡鬥果然又有“內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971

2014年12月8日,政泉控股高管及員工三十余人,來到北京方正證券總部進行維權。 (請圖片作者與本報聯系/圖)

政泉控股與北大方正這兩個超級資本玩家,在長達兩月的惡鬥中,揭出了雙方在一起券商並購案中的合謀式內幕交易。

這種無視市場規則的財技秘術,在中國資本市場屢屢發生,且多以當事者自曝其醜的方式才被外界所知。

一連串舉報、訴訟,加上滿天飛的謠言,政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政泉控股)與北大方正集團(下稱北大方正)之間的惡戰持續兩月有余,直到2015年1月5日才決出了第一局輸贏。

當天,方正集團官網發布通告,公司董事長魏新、首席執行官李友、執行總裁兼CFO余麗於1月4日應相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北大已任命新的負責人。方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北大醫藥也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李國軍應相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暫不能履行董事長職責,暫由公司董事趙永凱代理行使董事長職責。

這是兩個超級資本玩家之間的戰鬥。北大方正是“中國最大的校企”,1986年依托北大教授王選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起家,後引入前凱地系悍將李友等一眾資本高手,變形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龐然大物——擁有五大產業集團、六家上市公司、三萬五千余名員工,人稱“方正系”。

政泉控股及其背後的控制人郭文貴此前神秘低調、鮮為人知,但其過往的資本騰挪之術不得不令人稱奇——2005年其以股權質押方式獲得資金,將爛尾的摩根廣場打造成京城第一豪宅“盤古大觀”,六年後再以16億元超低價將民族證券控股權攬入懷中。

從政泉控股2014年11月2日舉報北大方正李友等高管開始,雙方迅速展開對攻,互揭對方黑幕,並訴諸法律。

雙方之所以走到撕破臉的地步,是因為要爭奪總市值達1078.41億元(以1月6日收盤價計算)的方正證券(601901.SH)控制權。北大方正與政泉控股目前分列方正證券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而在這場風波愈演愈烈的同時,兩個資本玩家曾經密切合作的“內幕交易”也漸漸浮出水面。

詭異的借款並購

方正證券的融資並購從一開始就蒙上了“內幕交易”的陰影。

政泉控股與北大方正是在2013年走到一起的。當時,他們分別掌控著民族證券和方正證券的控股權。

雙方各有各的算盤。北大方正希望通過方正證券吃下民族證券,讓方正證券的資產規模跨入行業第一梯隊,而政泉控股則試圖通過換股收購的方式將民族證券“借殼上市”,從而獲得方正證券的第二大股東位置以及來自北大方正的資金援助。

2013年8月26日,方正證券突然停牌,數日後發布公告稱,公司將通過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對民族證券進行吸收合並。

這場被稱為“國內首個上市券商的同業並購整合案例”隨即引來市場高度關註。市場普遍認為,並購後雙方在地域、業務方面的互補優勢,將使兩家券商及其股東從並購中直接受益。

但這樣的並購並不是輕易能夠達成,北大方正首先要幫助政泉解決資金難題,以完成民族證券的增資擴股計劃——2013年5月,北京市證監局通過政泉控股等股東向民族證券增資的申請,身為控股股東的政泉控股計劃出資額高達42億元之巨。

吊詭的是,政泉控股拿不出這筆42億的增資款。政泉控股發言人曾明確向媒體表示,政泉控股通過北大方正幫助以抵押、質押等形式所融資金中,有37億元“明確指向用於民族證券的增資款”。

政泉控股2014年12月31日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上披露的信息顯示,2013年7月政泉控股與方正東亞信托簽訂《信托貸款合同》等系列合同中,方正東亞信托為政泉控股提供了49億元貸款。政泉控股正是利用這筆貸款中的37億元完成了對民族證券的增資。

南方周末記者為此查詢了方正證券在收購期間發布的民族證券審計報告,發現在2013年8月民族證券的股東增資中,政泉控股經審計後的投資總額約為37.9億元,並以此投資持有民族證券84.4%的股權——這一持股比例恰好與方正證券收購時的換股數額相符。

這意味著在2013年8月的那次股東增資中,政泉控股不但沒有按照監管部門批準的增資計劃,向民族證券註入42億元資金,反而利用北大方正的幫助融資37億元資金,將自己前期在公司的全部投資“置換”了出來。

既然政泉控股拿不出這筆增資款,又為什麽必須進行這次增資呢?

一位曾供職於美國華爾街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投資界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采取這種“資本置換”方式,往往是由於原股東出資不實,導致並購過程中無法通過資產審計,因此以“增資”方式引入外部資金以“做實出資額”。

作為收購方控股股東,北大方正給政泉控股提供的融資幫助令這場收購實質上變成了一場詭異的“資本遊戲”:收購方幫助被收購方借錢增資擴股,然後以遠高於出資額的市場溢價,以“換股收購”方式把對方借錢投資形成的股權資產納入上市公司。

在2013年短暫的蜜月期,北大方正與政泉控股還進行了另一場代持交易。這成了日後政泉控股向北大方正發難的第一炮。

2013年6月13日,北大方正旗下的北大醫療集團,與民族證券控股股東政泉控股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約定政泉控股以每股9.2元的價格受讓北大醫藥(000788.SZ)4000萬股股權。

一年半後,政泉控股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舉報函稱,其所持北大醫藥股票系北大方正集團CEO李友請求政泉控股代北大資源持有,指控北大方正集團CEO李友、副總裁郭旭光等人涉嫌內幕交易,炒賣股票。

面對政泉控股的指控,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公開回應稱,代持行為是“被迫”。由於政泉原本宣稱即將獲得一筆巨額貸款,但在正式受讓股份時卻稱上述貸款計劃失敗,資金緊張,無法支付全部款項。如果放棄受讓,則將直接導致減持項目失敗,影響股價。彼時,轉讓計劃已獲北大、教育部和財政部批準。

“我們只好為其協調資金,支持政泉完成了股份受讓,才會有這樣的結果。”他解釋,“被迫代持”僅僅在信息披露上存在問題。

客觀發生的代持行為雙方均未否認。政泉控股隨即曝光電子郵件,反駁魏新的上述說法。政泉提供的北大醫藥李國軍(方正集團CEO李友的弟弟)發給政泉控股的郵件顯示,在北大醫藥大股東公開征集受讓方之前,政泉控股就收到了約定受讓股份數量和價格的協議,其中明確寫著政泉控股以9.2元/股的價格受讓4000萬股,這與後來的公告內容一致。

根據公開信息,目前尚無法判斷這筆“代持”交易是否屬於政泉與方正東亞所簽訂的系列融資合同的一部分,但從實際效應而言,北大方正無異於以“代持”方式為政泉控股提供了一筆高達數億元的變相融資。

北大方正CEO李友和他的小夥伴們。 (CFP/圖)

共謀式內幕交易

在明知實際控制人披露不實的背景下,北大方正把所有參與者都卷入了一場共謀式的內幕交易。

2014年8月,方正證券與民族證券重組資產交易完成,並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方正證券三季度報告顯示,政泉控股成為方正證券第二大股東,持股21.86%,第一大股東仍為方正集團,持股比例30.55%。

對於過去十年中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北大方正管理層而言,這一精心設計的“資本運作”模式顯然是一個“雙贏”結構:民族證券的實際控制人在無需投入真實出資的情況下,便可坐享巨額收益;對北大方正而言,可以順利將民族證券納入囊中,使方正證券由此一舉跨入券商“第一陣營”行列。

而換股收購的模式,更使得雙方控股股東在“雙贏”方案中獲益,變成了由全體方正證券股東共同承擔的收購成本。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致命的風險因素卻從方案設計之初便存在,那就是:收購雙方明知民族證券控股股東政泉控股另有“實際控制人”,卻依然在收購報告書中聲稱公司“無實際控制人”:這意味著從方案實施的那一刻起,整個並購交易中的所有相關當事人,實質上都成為了一樁內幕交易中的“共謀”。

北大方正發布的聲明顯示,直到2013年底民族證券實際控制人郭文貴因“不明原因”突然離境並滯留境外之前,他實際上一直以“控股股東”或“股東代表”的名義參與整個並購談判。

但交易各方依然在最終發布的收購報告書中,聲稱作為民族證券控股股東的政泉控股“無實際控制人”,顯然已涉嫌虛假信息批露。

作為這場並購交易的主導方,北大方正首席執行官李友及其多名管理搭檔,均出自當年以資本運作而著稱的“凱地系”。

2000年後代表北大執掌北大方正的董事長魏新,在接受網易采訪時曾表示,自己當年力排眾議引入這支管理團隊時,曾一度在北大內部引來眾多爭議。

1990年代末,以張海、李友為核心的“凱地系”以深圳凱地投資為財務運作平臺,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控股或參股十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百億元,成為證券市場中呼風喚雨的“資本新貴”。

在“凱地系”掌門人張海因爭奪健力寶股權失敗而入獄後,另一個核心人物李友則擔任北大方正集團總裁,並召集了多位原搭檔,在此後十多年中,以一系列並購為北大方正重新搭建起了以IT、醫療醫藥和地產金融為核心的新業務架構,資本市場稱之為“方正系”。

在這一背景下,方正證券對民族證券的收購方案與資本運作過程中,依然明顯體現出中國資本市場早年的“江湖氣”。

皆大歡喜的結局變成魚死網破

政泉控股突然發難,以“舉報門”的方式發起一場魚死網破的決戰。

2014年8月13日,方正證券與民族證券這起交易完成的第二天,政泉控股就迅速將持有的方正證券股權進行質押貸款。

而其股權質押的對象上海銀行北京分行,正是此前東亞信托49億元信托融資的接盤者:在東亞信托向政泉控股提供49億元貸款後,上海銀行北京分行便以49億元出資受讓了東亞信托的相關出資及收益權。

這意味著上海銀行北京分行成為了此前政泉控股49億元融資的唯一“債主”,而政泉控股剛拿到手的方正證券股份馬上成為“抵押品”。

一位銀行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按常規計算方式,股權質押價格一般不超過一年內股價平均值的50%:這意味著政泉控股通過股權質押能夠獲得的資金也在50億元左右,恰好與此前東亞信托的49億元融資相抵。

故事通常會在這里結束:在完成換股與股權質押之後,政泉控股實際控制人郭文貴實際上已經到了“獲利出局”的階段,一年質押期滿後,政泉控股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融資贖回所押股權,並獲得高達數十億元的市場溢價。

而對北大方正而言,政泉控股股權一年的質押期也成為控制收購整合的一顆關鍵棋子:如果政泉控股在收購後不配合方正證券對民族證券的整合,作為關聯方的上海銀行北京分行可以隨時以違約理由扣押所質押的股權,甚至將其轉讓給包括北大方正在內的第三方。

但到了2014年11月,政泉控股卻突然向北大方正發難,以“舉報”的方式發起一場魚死網破的決戰。

按照政泉控股的說法,在方正證券收購民族證券過程中,作為方正證券控股股東的北大方正通過其下屬和關聯公司,為當時民族證券第一大股東政泉控股提供了高達80億元的融資,政泉稱自己為此將評估總值約260億元的資產進行了抵押和質押。但因北大方正不配合其按約還款,並解除前期質押資產,嚴重影響公司後續融資安排。政泉控股因此質疑北大方正以此手段逼迫公司債務違約從而“侵吞資產”。

但從雙方披露的公開信息來看,政泉控股所聲稱的“260億元資產”極為可疑——除非它將換股後方正證券飆漲後的市值計算在內。

事實上,政泉控股如果擁有這些資產,根本無需通過北大方正幫助融資,即可完成整個交易。

那麽政泉控股為什麽著急?他們真正擔心的是上海銀行北京分行以“違約”名義扣押並處置其所質押的方正證券股權。

據政泉控股新浪官方微博披露的文件顯示:在2014年9月12日,上海銀行北京分行致函政泉控股稱:“我行獲悉政泉控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同時政泉控股有違約行為,並在9月的貸後檢查中無法提供能按期支付利息的資金實力證明。我行或考慮采取聯合其他債權人對政泉控股啟動重整程序措施。”上海銀行北京分行還表示,若出現違約,自己將有權利處置政泉控股在其處質押的方正證券股票或將貸款利率提高至20%/年。

這意味著原本“空手套白狼”獲得數十億元賬面收益的政泉控股,可能因為上海銀行北京分行的“違約處置”而失去自己所質押的方正證券股權,被迫在這場資本遊戲中“凈身出局”。

北大方正與政泉控股的股權關系圖 (李伯根/圖)

爭奪方正證券

一旦政泉控股與原民族證券董事聯手,即可在董事會中形成6∶5的格局。

政泉控股又為何要被逼出局?因為另一場更隱秘,也更激烈的方正證券“控制權爭奪戰”悄然展開:那就是方正證券董事會席位之爭。

在持股比例相差不到10%的情況下,政泉控股不但可以通過後續股權收購與北大方正爭奪控股股東的地位,而且其多年“盟友”民族證券管理層,也將在管理權之爭中發揮作用。

據《中國新聞周刊》最新報道顯示,方正證券與民族證券重組交易完成後,政泉控股與方正證券在董事會重組過程發生了巨大分歧。

政泉控股希望把董事會成員由現在的9人擴大到11人,政泉控股占5席;而方正證券希望維持9人,政泉控股占3席。為協調此事,2014年中秋節前後,北大領導、方正高管都曾親赴香港與郭文貴協商,但未能達成一致。

其間的關鍵在於,一旦按照政泉控股方案擴大董事會後,政泉與方正證券的董事席位僅差一席,而合並後的民族證券管理層可能會在方正證券內獲得一席董事席位。一旦政泉控股與原民族證券董事聯手,即可在董事會中形成6:5的格局,身為控股股東的北大方正則可能失去對方正證券的控制權——這也正是北大方正在回應中怒斥政泉控股圖謀霸占方正證券“狼子野心”的真正原因。

北大方正的反擊也如期而至。

2014年12月3日,方正證券第二屆董事會第十二次、十三次會議以9票全票通過相關議案,直指民族證券拒絕被審計的行為,並要求政泉控股就另一樁其與北大物業的9億元公寓房產交易進行說明。

12月15日,方正證券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為由起訴公司全資子公司民族證券,理由是民族證券不配合年報審計相關事項,導致公司的審計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一位投資界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方正證券之所以加緊對民族證券進行審計,是擔心政泉控股會從民族證券抽資歸還那筆質押貸款。

但是,在董事會名額之爭未獲滿足後,政泉控股的“舉報”,讓此次並購中的違規與違法操作,乃至“方正系”多年資本運作過程中所留下的種種“舊帳”,變成了市場輿論關註和譴責的焦點,更將國資背景的北大方正管理團隊逼入絕境。

現在,監管部門已經介入此事。此次“舉報門”的主角之一北大醫藥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5年1月1日,方正證券發布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稱,政泉控股通過仲裁保全財產,使得方正證券17.73億元的自有資金被凍結。

而北大方正一眾高管1月4日被帶走協助調查,更令未來撲朔迷離。

(南方周末記者張玥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96

東北四大城市群抱團取暖 共謀老工業基地再振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458.html

東北四大城市群抱團取暖 共謀老工業基地再振興

一財網 王羚 2015-10-17 16:09:00

在東北地區整體經濟發展降速的寒流中,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四個東北重鎮正在抱團取暖,謀求在旅遊資源、市場開發、產業升級、對外貿易等方面協同發展的新途徑。四市主要負責人在17日召開的“經濟新常態下的東北振興論壇”上各自提出了具體構想。

今年上半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的GDP增長率分別為2.6%、6.1%、5.1%,在全國各省市中居倒數五名內。其中遼寧更是倒數第一。由此,各界對東北經濟衰退的擔憂彌漫。

以沈陽為核心的沈陽經濟區、以大連為中心的遼寧沿海經濟帶、以長春為核心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以哈爾濱為核心的哈大齊經濟圈,經濟總量超過東北三省總量的近90%。四大城市群在地理、產業、文化等各方面都已具備協同發展的優勢。只是過去由於缺乏統籌規劃,各自為政,資源整合的力度不夠。

而縱觀國際上,城市群協同發展已經有大量成功案例。比如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倫敦為中心的英倫城市群、以巴黎為中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在國內,協同發展也已經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帶來豐厚的發展機會。

沈陽市市長潘利國認為,當前對於東北四大城市群來說,打造命運共同體,共建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已經成為共同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創新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東北盡管擁有多所國內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但是創新對企業的驅動力遠遠不夠。在《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排行榜》上,東北沒有一座城市進入前十名。在全球100家創新型企業中,東北也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潘利國建議,應該建立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城市科技創新聯盟,整合創新力量,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占領中國工業制高點。同時,針對東北工業結構單一、產業趨同的現狀,變趨同為協同,基於各城市的資源差異和比較優勢,科學定位城市間的專業化分工,形成各有側重、互相補充、互為配套的產業布局,把單打獨鬥變成集團作戰。

近年來,不少東北大型企業將總部建在了外地,人口的外流也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為此,潘利國建議,在四城市中建立協同市場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實現區域內市場主體無差別待遇,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無縫銜接,共同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一切限制流動的因素。

哈爾濱市市長宋希斌介紹了哈爾濱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對俄合作中心的一系列動作。他建議,東北四大城市應建立合作開放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外接俄羅斯和歐洲,內聯國內腹地的貿易大通道建設,吸引內地面向歐洲出口的產業和資金向東北轉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開拓東北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副司長楊蔭凱表示,東北地區上半年經濟增速確實明顯落後,但是從目前數據看,增速出現企穩回升,下一步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東北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不錯,農業、服務業、就業以及城鄉收入水平基本穩定。這表明,東北當前遇到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十年前的境況有本質區別。但是,如果經濟增長乏力的狀況不改變,就會傳導到就業等民生領域。

楊蔭凱強調,振興東北不只是要追求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是提高東北經濟增長的質量,通過改革創新使東北經濟發展的動力發生新變化,不只是局限在過去的傳統優勢,而是培育更多新興產業。最終,衡量振興東北是否成功的關鍵應該落在人民生活質量是否提升上。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81

華為美的聯手共謀智慧家居 小米仍是後者股東

在智能手機銷量上趕超小米的華為,這一次“拿下”曾被小米12.6億入股的美的。

7月12日,美的集團與華為消費者業務在佛山美的集團總部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與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家居領域形成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

方洪波與余承東的手握在一起,意喻著美的智能家電產品與華為手機互聯互通。

此次美的集團與華為消費者業務在智慧家居領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針對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的互動,渠道共享及聯合營銷,芯片、操作系統(OS)及人工智能(AI)領域,智能家居安全領域,數據分享與數據挖掘,品牌合作等方面構建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

此前的2014年年底,美的與小米聯姻曾轟動一時。這次美的與華為合作,會影響之前與小米的合作關系嗎?

一位接近美的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說,美的與小米的合作正常,小米給美的帶來互聯網思維的啟發、促進美的轉型,小米入股美的後現在仍是美的的股東之一,之前小米與美的曾聯手推出智能空調;美的智能家居一直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不會只局限於跟某家企業的合作。

在美的與華為的合作中,在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的互動方面,雙方的合作將為美的M-Smart和華為Hilink打造一條通道,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系列終端產品與美的全線智能家電將實現互聯互通。

屆時,華為官方旗艦店和美的線下體驗店都將參與該合作產品的聯合展示。

同時,在物聯網芯片、操作系統(OS)、人工智能(AI)及智能家居安全領域,雙方將進行深入協作,探討整合美的智慧家居與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優勢技術資源,搭建聯合研發平臺,實現更大的協同效應。

另外,雙方將進行雲端數據的互通與共享,圍繞用戶需求,對智慧家居大數據應用進行共同挖掘與研究,不斷提升智慧家居的用戶體驗。該項合作依托美的與華為各自的品牌、渠道覆蓋和強大的用戶基礎優勢,雙方積極拓展在營銷、產品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讓用戶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智慧家居創新產品與整體解決方案。

對於本次合作,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智能化的極致體驗將逐步改變更多的場景。華為與美的此次攜手,將會把華為最強的連接能力、智能終端體驗,以及美的深厚的家電領域理解註入智能家居領域,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讓消費者的早日進入智能化家庭生活時代。”

當前,互聯網+時代,智能控制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的成熟以及各種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推動智能家電快速發展,使智慧家居發展趨勢已逐步成為行業共識。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表示:“作為美的集團雙智戰略的重要板塊,智慧家居發展正處於關鍵節點。美的集團與華為消費者業務雙方開放、互融、共享,實現跨行業的深度合作,共同構建安全可靠、簡單易用、智能互動的智慧家居整體解決方案,將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智慧家居體驗,同時雙方將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目前,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仍受限於品牌廠家之間各自為戰。這次華為與美的兩家大企業的合作,將有利於打破行業壁壘,促進智能家居行業健康成長。

去年,華為也曾跟海爾進行類似的戰略合作。預計隨著巨頭間合作的增加,智能家居行業標準混亂的局面,未來將逐步被市場化的、統一的標準所取代。中國龍頭企業合作意識的增強,無疑將有利於在全球智能家居行業標準整合中謀求更大的話語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11

被指“共謀作案”後,樸槿惠方面拒絕接受韓檢方直接調查

韓國檢方20日發表了“親信門”的中間調查結果。檢方認定,樸槿惠總統具有與崔順實共謀犯罪的嫌疑。對此,樸槿惠的代理律師柳榮夏表示,對於檢方直接調查的要求將不予回應。

據韓聯社21日消息,柳榮夏20日表示,無法接受檢方在訴狀中寫入“樸槿惠直接介入三人的犯罪行為”等措辭,辯護人不會響應檢方的直接調查要求。

不過,他也表示,為了公正性,總統會接受客觀中立的獨立調查,並為此做好準備。

11月4日,樸槿惠表示將最大限度協助檢方調查。(圖:新華社)

另據KBS報道,韓國青瓦臺發言人鄭然國20日表示,檢方發布的中期調查結果並不屬實,只不過是無視客觀證據,通過反複的想象和猜測而建立的“空中樓閣”。總統樸槿惠被剝奪了憲法所保障的獲得公正調查和審判的權利,遭到不合理的政治攻擊,蒙受不白之冤。

鄭然國稱,青瓦臺認為檢方調查有失公正,並未保持政治中立,希望各方不要把未定論的嫌疑當真,或出現被政治利用的情況。

鄭然國強調,雖然總統已表態將於本周內接受調查,但檢方依舊倉促發表中期調查結果,絲毫不給總統解釋的機會。這將導致在今後對崔順實等人的審判過程中,總統毫無法律手段進行防禦。

11月20日,韓國檢方發表親信門調查結果。(圖:韓聯社)

據此前報道,韓國檢方特別調查本部原定於11月16日對樸槿惠進行“面對面”問詢,隨後“越過底線”推遲至17日。在律師柳榮夏的要求下,檢方表示問詢時間“最晚推遲至18日”。

而柳榮夏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以自己需要更多準備時間為由,再度推遲了樸槿惠接受檢方問詢的時間。他說:“我將完成代理總統這一案件的準備工作,配合相關調查。因此,問詢可以在下周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41

樸槿惠又涉嫌一項共謀作案嫌疑,韓檢方已立案

據韓國媒體援引韓國檢方11日發布消息稱,在韓國總統府青瓦臺前經濟首席秘書趙源東要求大企業副會長下臺的過程中,總統樸槿惠涉嫌共謀。

韓檢方表示,已針對此新增嫌疑將樸槿惠作為趙源東“強迫未遂”嫌疑的共犯立案。趙源東涉嫌曾向韓國CJ集團施壓,要求其副會長辭職,並表示“這是總統的意思”,並對CJ集團稱,如果不接受,集團有可能受到調查。此前,樸槿惠同樣因涉及和崔順實等“共謀犯罪”以嫌疑人身份被立案。

已全面接手“親信幹政”事件調查的獨立檢察官樸英洙表示,讓樸槿惠當面接受特檢組的調查是原則,除此之外,不會考慮其他的方式。同一天,韓國檢方還對前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第二次官金鐘提起訴訟。

資料圖

另外,韓國檢方同一天還披露,已經獲得青瓦臺前政策調整首席秘書安鐘範的17本工作筆記,筆記當中安鐘範以“VIP”代指總統樸槿惠,並詳細記錄了青瓦臺會議內容以及樸槿惠的各項指示等。

另外,針對媒體關註的青瓦臺前附屬秘書鄭虎成手機錄音文件的內容,韓國檢方表示,已獲得相關手機錄音文件236個。在樸槿惠出任總統之後的手機錄音中,主要涉及鄭虎成向崔順實轉達青瓦臺文件之後,聽取崔順實對相關文件的意見等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37

崔順實否認與樸槿惠共謀 否認在德藏匿8000億韓元財產

鑒於親信門主要涉案人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席聽證會,韓國國會“樸槿惠政府親信弄權幹政案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26日親自“上門”,在關押親信門主角崔順實的看守所針對其舉行了非公開聽證會。

據韓聯社26日報道,崔順實否認與樸槿惠共謀,並表示不認識被疑默認甚至放任崔順實幹預國政的青瓦臺前秘書室長金淇春和青瓦臺前民政首席秘書禹柄宇。

報道稱,聽證會持續了2個半小時,崔順實表示自己身心疲憊、心情複雜,就自己引發各種混亂局面向國民道歉。但她沒有具體言及自己犯下哪些過失。

崔順實身著囚服

當委員們問道:“成立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是否由你最先提出,之後樸槿惠總統向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提出籌捐意見?”崔順實回答自己沒有出過這樣的主意。

委員們再度追問“此前你說過相關點子出自樸槿惠總統”,她回答,公訴書上寫著前總統秘書室附屬秘書鄭虎成做出了這樣的陳述,我照搬而已。

在被問及是否承認與樸槿惠的共謀關系時,崔順實表示不承認。

在被問道“2014年世越號沈船事故發生當天你做了什麽”時,崔順實表示自己連前一天的事情都記不清,事故當天的情況根本不記得。

崔順實還否認自己的女兒鄭某以不正當手段進入梨花女子大學。她還就自己在德國藏匿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6.28億元)財產的傳聞表示,自己在德國沒有一分財產。在被問及是否有意勸身在德國的女兒主動回國,崔順實沒有作答。

據參與聽證會的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漢正介紹,聽證會過程中崔順實不忘喝水,回答清晰,在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時以“會在接受獨立檢察組調查時作答”或是“案件正在審理中不便回答”等來回避。

韓國示威民眾戴著樸槿惠和崔順實的面具遊行

此前據KBS報道稱,12月19日,在法庭對崔順實進行的首次審理中,崔順實也對檢方的起訴內容全部予以了否認,並主張未曾與樸槿惠總統共謀,因此罪名不成立。

而樸槿惠方面,也於12月18日稱,彈劾程序存在嚴重的法律缺陷,指控事項並不屬實,也沒有證據證明指控事項,因此公訴應被駁回。同時,彈劾案中指出的違法行為均不屬實,將未被證實的疑點視為既定事實的做法違背無罪推定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59

借力“一帶一路” 中企共謀“走出去”

因扼守“黃金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位處“一帶一路”要沖之地,碧桂園在馬來西亞建造的一座“未來之城”——森林城市正慢慢崛起。

項目始於2015年。7月31日,首批超7000根、約3000噸鋼構件,從深圳蛇口港漂洋過海運送至馬來西亞巴西古當港。6日之後,在馬來西亞新山的一處工地上,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鋼結構工程順利開吊。

很快,國際會所“海之貝”、鳳凰大酒店及漁人碼頭等工程拔地而起。這些,被稱為“中建鋼構在馬來西亞的拓疆之作”。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上下遊產業鏈較長的產業,並且與鋼鐵、建築、陶瓷、電器等優勢產能相關性非常高。” 中建鋼構華中大區副總經理張曉明介紹,作為森林城市最早開展合作的企業之一,中建鋼構在一年內陸續帶動約3500噸鋼結構產品出口。

森林城市工業化生產基地

誠如張曉明所言,從原材料到機械設備的供應,再到建築分包商,森林城市項目匯集了眾多中國的生產企業。在項目發布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森林城市就已帶動華為、美的、中聯重科、中建八局、中建鋼構、沙鋼、永鋼、蒙娜麗莎等100家中國企業抱團出海,撬動了3條直飛航線的開通。

得益於改革開放30多年的市場積累,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民營企業,正以積極的姿態融入全球的商業竟合中。森林城市項目只是中國新晉“地產一哥”碧桂園全球競爭力的一個縮影。

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的碧桂園森林城市

同為森林城市的供應商,廣東陶企金意陶為森林城市提供瓷磚產品。這家10億級陶瓷企業的董事長何乾此前一直思考的是,公司的海外路線究竟應該怎麽走?金意陶多年前就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等地設有專賣店,但在海外單打獨鬥著實不易。

因此,與森林城市的合作不僅是一張簡單的訂單,在何乾看來,它是該公司海外項目的樣板:隨著森林城市知名度的提升,金意陶在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市場,都將迎來快速拓展的機會。

蒙娜麗莎集團董事鄧啟棠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在馬來西亞也有專賣店,前段時間馬來西亞的代理商過來,我問了一下森林城市使用我們的產品後,對他有什麽幫助。他豎起大拇指說非常好,因為森林城市在當地的影響非常大。”

碧桂園森林城市

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親自見證下,2016年森林城市同36家中外龍頭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36家企業的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19家企業屬於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涵蓋智慧城市、產能合作等領域。

2017年,碧桂園森林城市又與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英國的21家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推進產業新城及經貿合作區的建設。

“自開發以來,森林城市就不單是一個住宅發展項目,而是按照國際產業新城的定位進行規劃建設的一個大型綜合城市運營開發項目。”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森林城市CEO蘇柏垣介紹,森林城市以旅遊會展、醫療保健、教育培訓、外企駐地、近岸金融、電商基地、新興科技、綠色與智慧產業等八大產業作為發展主題,通過國際產能合作新城模式的探索和構建,碧桂園改變了過去中國企業出海零散單一、規模體量不足的缺憾,實現企業抱團出海、整合優勢資源的新路向,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的全球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碧桂園也實現了從開發商到城市運營商的角色轉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