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教訓二十六歲賺到四千萬 三十歲財富歸零偶像歌手張克帆 一堂四千萬的理財課

2012-01-23  TWM




曾經大紅的偶像團體「紅孩兒」主唱張克帆,十六歲踏進演藝圈,十年內就累積超過四千萬元身價。

卻因投資失利而財富散盡。三十歲那一年財富歸零,重新當起月薪四萬元的上班族。

張克帆一堂四千萬元的人生理財課,你一定要知道!

撰文‧謝富旭、林筱庭

鮮少人能像張克帆一樣,深刻地體驗到什麼叫作「人生如夢」!十六歲出道,被主持界的大姊大張小燕網羅加入偶像團體「紅孩兒」擔當主唱快速竄紅,爾後單飛發 行過八張個人專輯,張張大賣。他以十年的青春歲月累積超過四千萬元的財富,這一年,張克帆二十六歲,但,不過四年的光景,他在股市輸光所有資產。讓他永生 難忘的是三十歲那一年的農曆過年。

談起這段不堪回首的投資經驗,在螢光幕前一向搞笑的張克帆,點起一根菸,神情嚴肅地緩緩道出:「三十歲那年,也就是二○○二年我剛進入EMI唱片當音樂後 製那一年的過年,是我人生中最窮的時候。」「我第一次領到EMI四萬元的薪水,想說要重新作曲,就花了四萬元買了一台電鋼琴,導致過年時身上僅剩幾百元, 這幾百元是我僅剩的所有財產……。」似乎是為了讓訪談氣氛更愉快些,張克帆接著說:「進入EMI領一個月四萬元薪水的那段時間,窮歸窮,但回想起來,應該 是我這輩子最單純快樂的時光!」「我搭捷運上班,下班後作曲,日子過得平凡簡單,重新體會做音樂的快樂……。」

致命傷一:

以為股價有規律性 因兩國論破功然而,在樂觀語氣的掩護下,他仍不經意洩漏因投資大意造成的悔恨。他接著說:「如果那時候不把台北市健康路與板橋文化路的房子賣掉,還繼續拗 股票;如果我是用現股買,而不是融資買股,就算一直擺著都不動,我現在至少有七、八千萬元的身價……。」人生總是充斥太多「如果」的悔不當初。大部分的 人,尤其是投資人總是以「如果這樣」、「如果那樣」來為自己所犯下錯誤找一個讓心裡好過點的藉口。

於是,當張克帆反問我們:「我又不是成功的投資達人,我可以為你們做什麼嗎?」我們誠懇地告訴他:「你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在人生追求財富的漫漫長路上, 如何減少『如果不那樣』的懊悔!」他頷首微笑了一下,直接進入正題:「我買的第一支股票叫中強電子,時間約在一九九八年,董事長叫王涇野,到現在他的名字 我都還記得很清楚,因為我買進不久後,中強就爆發財務危機,我投下去的一百四十萬元就這樣沒了!」第一次投資就慘遭滑鐵盧,非但沒澆熄張克帆對股市的興 趣,反而更激起他想要扳回一城的賭性。那時候,張克帆已經逐漸淡出演藝圈,自己創立行動電話門號批發公司,搭上台灣第一次電信開放熱潮,收入依舊豐碩,年 賺三、四百萬元算稀鬆平常,加上之前「紅孩兒」走紅所累積的財富,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小夥子擁有超過四千萬元的資產,企圖轉型成企業家兼做投資,對於追求 財富充滿了企圖心。

「中強一役,把我帶進股市後難以自拔,頻繁進出股市的結果,讓我成為『大戶』,當時我一個月成交金額高達一至二億元,常在台北市民生東路大慶證券VIP室 裡看盤!」張克帆自恃膽識大、銀彈足,以為只要在短線上頻頻擊出安打,就可以讓財富達到加乘效果。中強失利後,他憑著一股自稱從「亂作」當中體會到的股價 規律感,操作上竟逐漸有起色。豈料,這種「股價手感」只要一遇上政經事件大利空或企業重大變故亂流,就讓操作手感變得荒腔走板,瞬間產生的龐大虧損,讓之 前累積的小獲利悉數吐出不說,還讓財富元氣大傷。

致命傷二:

聽信明牌重押 因遠森科破功第一個嚴酷挑戰在一九九九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對國外媒體發表「兩國論」,引發台股驟跌。「兩國論那一次,我就虧了三五○萬元以上」。二 ○○○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張克帆還是沒躲過那次的股市急跌,也虧損了三至四百萬元之譜。

不過,即使屢遭股市重大失利,仍沒讓張克帆覺悟。二○○○年四月,他聽信友人所報的明牌──遠森科(現已改名為東森國際),這是他首次對「明牌」股重押。 自以為比別人早一步得到消息的他,大膽重押遠森科近五百張,買入價為二十六元。豈料,才買進沒多久,遠森科爆發與台開的購地利益輸送弊案,股價直線下墜。 「二十六元買的遠森科,最後以四元認賠出場,總共虧損超過一千萬元,是讓我感受到『很痛』的一役!」在遠森科操作失利之前,張克帆操作以現股為主,鮮少融 資或融券,但踏入股市不過兩年,已經虧損一千七百多萬元的他,除了被迫把一戶房子賣掉調度資金,因銀彈漸少,也開始增大融資與融券的金額,這種作法,又種 下張克帆日後的第三個投資致命傷。

在股市上即使小勝頻繁,卻在「兩國論」、「阿扁第一次當選」、「遠森科」等嘗到大賠的滋味,依舊沒能讓張克帆參透為何自己總是陷入「小贏大輸」的命運漩渦 中難以自拔。遠森科失利後,他依舊沉醉於股價波動的套利中,精業(現已改名為精誠)是他進入股市以來最得意,但也是傷得最重的一次。

「我的股市手感似乎在精業得到充分的印證,我在精業股價跌至九十元時就買進,一一○元附近賣出,來回了好幾次!」為了擴大戰果,張克帆在精業最後一次觸及 一一○元時決定放空一一○張,企圖來回多空都賺,豈料,執行這一放空動作沒多久,美商雅虎宣布高價購併精業旗下的網路事業──奇摩。

這樁合併案一宣布,精業股價連續多日大漲,一直漲到三百多元才停住。張克帆回憶說:「好在,我是在一九八元回補,但放空精業一役,讓我虧損近一千萬元。」

致命傷三:

擴大槓桿 因精業與可成破功為了回補精業繳交保證金,張克帆把所有的定存全部解約。「那一天我從銀行總共提了一千二百萬元出來,左肩背著Nike的袋子,右肩背著 Adidas的袋子,裝著現鈔到證券公司繳錢。」「那一千二百萬元真的好沉重啊!」張克帆回憶說,第一次感受到錢的重量,卻沒想到是在如此悲慘的情況下。

精業這次大傷,張克帆不僅解約了所有的定存,也因日後股市資金調度需求,把名下第二棟位於板橋文化路的房子賣掉。時間已經來到○二年初,手上還剩下七百萬 元的張克帆,決定孤注一擲力求翻身,這次他選了可成這檔股票。

可成是張克帆透過基本面與產業面精選出來的股票,為了了解這家公司,他還特地到可成位於台南的工廠觀察出貨量,更親耳聽見公司主管對鋁鎂合金前景發表樂觀 看法,讓他信心大振,決定把所有的資金投入,並以融資方式全數買入可成,買入價位在一二○至一三○元,張數仍高達一一○張。

不過,當時大盤表現不佳,即使像可成這樣的業績成長股,股價仍從張克帆買進的一百二十幾元價位,跌至五十五元。「我在六十元附近,因為身上已經沒有錢補繳 保證金了,被全部斷頭!」「可成一役,賠光了我所有的財產,也是讓我對自己投資方式徹底覺悟的一次投資經驗!」從二十六歲踏入股市買入首檔股票中強電子, 到三十歲可成被斷頭,張克帆以十年光陰累積的四千多萬元資產,竟在四年內全部賠光。「我生性樂觀,總是正面思考,當時心想,還好是在自己年輕時破產!」他 笑著說,從那四年中學到最重要關於投資的事是,投資股票一定要具備三種學問:第一是心理學,沒事不要買股,等出事再來買,危機入市才有超額報酬。其次是玄 學,股海無常,天災人禍什麼時候來不得而知,因此要有高度風險意識,最好不要融資或融券,也要嚴控資金部位。最後則是佛學,要心存善念,不要貪心,股市有 獲利時捐點錢給弱勢團體,讓投資可長可久。

儘管頭上還頂著「紅孩兒」偶像明星的光環,張克帆不諱言:「我現在是綜藝節目的B咖藝人,財富或許大不如前,但日子過得踏實快樂!」○九年金融海嘯期間他 伺機進場,獲利率超過一○○%,但他微笑不語不肯透露到底賺了多少錢。「真的不多啦,有賺就好,對股票要保持平常心,人生開心最重要!」昔日的躁動青春已 經遠颺,張克帆臉上閃過一絲老成的神情笑著說道。

張克帆

出生:1972年

現職:綜藝談話節目客座來賓、歌手、演員經歷:紅孩兒主唱、湖北衛視《我就是天才》節目評委去年重要作品:電影《皮克青春》

張克帆的3個投資教訓

投資致勝要學「心理學」:大多數人恐懼時再來撿便宜貨,危機入市的報酬率最高。

趨吉避凶要尊敬「玄學」:股海無常,不要融資、融券或太執著於股價漲跌。把一部分獲利轉往房地產,做好資產配置。

富足常樂要修「佛學」:求財戒之在貪、嗔、癡,多做善事活絡財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29

高職老師用「聚寶盆資金配置法」年賺百萬股息 做對五件事四十六歲拚出財富自由

2012-03-19  TWM



一位在高職任教的老師,決定把自 己當成活教材,告訴台灣所有苦悶的上班族一件事:只要理財做對五件事,要在退休前,靠投資為自己每年加薪百萬元,達到財富自由的境地,絕非癡人說夢。

撰文‧謝富旭

一個月入十萬元的薪水階級家庭,省吃儉用即使每個月存下四萬元,二十年後加上利息,儲蓄頂多一千萬元。在新北市三重商工任教的陳重銘,就是屬於這種台灣典 型的薪水階級家庭。

不同的是,在少子化的台灣,他卻養了三個小孩,家庭開銷比大多數家庭沉重許多,但他用十七年的時間,累積超過二千萬元的財富(單指股票部位)。金融海嘯以 來,每年從股市平均獲利二○%以上,等於是二十倍的定存利息,迄今每年現金股利進帳高達一百萬元以上,他是如何辦到的?

十八年前,陳重銘垂頭喪氣地走在台北市車水馬龍的南京西路旁人行道,當時還在某所私立高職擔任代課老師的他,好不容易考上私立大同高工,一圓當正式老師的 夢想,不料,報到當天,校方卻以「大學成績不理想」,將他從錄取名單刷了下來。

那時,二十八歲的陳重銘,大女兒出生才幾個月,老婆還跟了一檔每月三萬元的會,而他擔任代課老師的收入也僅三萬元。在南京西路的人行道上,這個肩負沉重經 濟壓力,而且面對不確定未來的年輕人,首度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嚴肅思考,而暗暗立下心願:「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未來!」如今四十六歲的陳重銘,已在國立三重 商工擔任機械科老師長達十年,十年前,他與許多上班族一樣,經歷一個工作換過一個工作的徬徨期長達五年,當過出版社編輯、在台北捷運公司短暫上過班,也曾 在台泥關係企業當過職員……。低薪、繁雜、壓力沉重的上班族生涯,讓他渴望早日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經過十七年的打拚,陳重銘目前在股市的部位已高達二千二百萬元。這筆錢對許多富翁而言,並不算特別了不起,但對一個薪水族而言,卻是一筆夢寐以求的財富。 陳重銘每年領到的現金股利已高達百萬元之譜,與他擔任高職老師加上到夜間部上課所賺的薪資總所得相當。

到底是靠什麼方法讓一位領死薪水的高職老師,可以在十七年內「從小資變小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陳重銘自承,在過去十七年中還犯下了大大小小,累計至 少五十個以上的錯誤投資決定!陳重銘成功的關鍵在於做對了五件事,這五件事如同牧羊人的圍籬,因為及時修補維護,不但彌補了數十次的錯誤,還能將圈養的 羊,愈養愈大群。

第一件事:把核心持股當聚寶盆以十張台積電 八年滾出五百萬財富一九九五年,陳重銘母親贈與他十張台積電股票。然而,這十張當時市值近一百萬元的台積電股票對陳重銘而言,在理財觀念上的啟發意義遠大 於金錢上的意義。

陳重銘說,他的母親是一位沒讀過什麼書的傳統女性,在八○年代,把三合院老家賣了後,積極向友人及鄰居打聽投資標的。陳媽媽當時鎖定了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幾 檔未上市股後長期持有。

七、八年前,台積電大幅增加現金股利,每年光靠台積電現金股利就達百萬元以上。「我當時勸媽媽,應把現金股利再投入,才會產生複利效果。但媽媽卻說她已經 老了(現在九十歲),錢存再多沒什麼意義,虔誠禮佛的她,生性節儉,把大部分現金股利捐給廟宇或慈善團體!」十七年前獲得媽媽贈與的十張台積電後,陳重銘 踏上他的聚富之路。他把十張台積電每年的部分配股,伺機賣掉後轉戰其他股票,如台苯、華邦電、全友、華碩、茂矽、錸德……。如果其他股票有賺錢,而且累積 到一張台積電的金額,他就額外再買進台積電;加上當時靠薪資收入以及寫參考書的稿費收入,每個月再拿出一至二萬元,持續買進台積電。於是從一九九五年至二 ○○三年,八年期間陳重銘靠著配息與儲蓄再投入,手上的台積電從十張,累積到六十張。

他坦承,除了台積電,其他股票的操作成績平平,也沒什麼獨特的方法。但這八年期間,唯一做對的事就是:找不到應該要換股或減碼台積電的理由,把這檔股票抱 得牢牢的。

「我把台積電視為投資的根據地,其他股票有賺就多買台積電一些,手上存了一點錢也買台積電,台積電的持股占我當時全部股票比重絕對不低於八○%。」就這 樣,台積電如同聚寶盆般,在九五至○三年底,為陳重銘累積了近四百萬元財富,加上其他衛星持股,當時三十七歲的陳重銘,在股市的財富已叩抵五百萬元大關。

○四年台積電的股利政策改弦易轍,現金股利首次多於股票股利,而且台積電也數次在法說會上宣示,未來將以現金股利為主。當時,把資產八成重押在台積電的陳 重銘也開始思考一件事:台積電高速成長的時代,以及每年剽悍的除權息行情可能要逐漸走入歷史,因此,過去八年他以台積電為核心的戰略必須要隨著時代調整。

第二件事:五成資金轉往中小型股分散持股 開啟另一段全新投資經驗抱著尋找下一檔「台積電」的心態下,陳重銘花更多的心思在產業研究上,尤其是讓他賺到人生關鍵第一桶金的科技業。也就是從那時候開 始,陳重銘養成了每日閱讀《工商時報》與《聯合晚報》的習慣,平日也勤奮地閱讀各種財經與投資理財雜誌。

在資金配置上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從○四年至○八年,陳重銘大幅減少買進台積電,而且將台積電每年配發的十五萬至二十萬元不等的現金股利投入其他股票,每 年的儲蓄也僅維持加碼約兩張台積電,其餘投入其他標的。

這四年間,陳重銘買過新普、順達、華晶科、亞光、明基(後改名為佳世達)、友達、奇美電……。他苦笑說:「投資前我很認真地做功課,我都是找過去五至六年 獲利不錯,而且在十二至十三倍合理本益比以下切入,公司經營者形象也很好的股票長期持有,但結果卻事與願違!」新普與順達雖讓陳重銘嘗到賺錢滋味,華晶科 小賺,但亞光、佳世達、友達與奇美電卻把前三檔的獲利賠了一半以上。

○四至○八年,陳重銘的核心持股台積電從六十張小幅增長至七十張,台積電占持股比重降至五成。他更勤於寫教科書、版稅與稿費收入每年可達二十萬元以上, 隨著小孩陸續就讀小學,也更有本錢投入股市。這四年間,他在股市的資產從五百萬元最高增長至一千多萬元,後來亞光、佳世達、友達等股虧損,加上金融海嘯, 財富又大打折扣,縮水至六百多萬元。

雖沒有因分散持股賺到大錢,但因分散持股開啟了另一段全新投資經驗,卻讓陳重銘深深體悟到「認錯」的重要,也因此才有後來重押順達大賺兩倍的美好經驗。

第三件事:懂得認輸

短短幾天虧百萬 忍痛汰弱留強大換股陳重銘自我檢討分析,前八年,把台積電當作最大「靠山」,買進並持續加碼的長期投資策略,在他決定將持股分散後,之前的優點不但變成缺 點,而且把他人性弱點徹底地表現出來。

「我之前深信長期投資是王道,但碰上了面板股,這個道理卻完全行不通!」「我之前認為投資一家好公司的前提是一定要挑對好老闆,而且一定要給好老闆一些時 間,但這個道理卻在亞光的賴以仁以及佳世達與友達的李焜耀讓我踢到了鐵板!」「而我最大的弱點則是,事實與理性告訴我:你錯了,但我就是狠不下心來斷然停 損,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讓陳重銘徹底覺悟,並「痛改前非」的則是電池廠加百裕這一役。一○年,順達與加百裕宣布合併,換股比例為一股順達換一.七股加 百裕,溢價一八%。持有順達股票的陳重銘想到,如果把手上順達全部賣掉,再買進加百裕,起碼有兩支漲停板的套利空間。原本以為是老天爺送錢下來,不料,兩 家公司宣布合併才三個月,這樁合併案突然告吹,短短幾天內,陳重銘手上的加百裕虧損逾一百萬元。

加百裕是陳重銘投資生涯中做過最慘烈的停損,他不但決定把加百裕的股票全部再轉換成順達,也對所有的持股做了深切的檢討。「原則很簡單,就是汰弱留強,我 手上賠錢的佳世達、友達、亞光、奇美電等,全部轉換到新普、順達與台積電等讓我賺錢的股票!」「從那次乾坤大換股後,順達從九十幾元漲到現在一百八十幾 元,進貨成本在七十至八十幾元的新普,也在一百六十幾元時再小幅加碼,如今也漲至二二○元以上,而台積電近日更是創下還原權值來的歷史新高。

從加百裕痛徹心扉的停損,領悟到懂得及時回頭,反讓獲利再登巔峰的寶貴經驗,讓陳重銘請人用壓克力雷射成一行字:「認輸,是反轉的開始」,貼在自己的電腦 螢幕上,時時提醒自己。

第四件事:「活化資產」

拿房子借低利貸款危機入市 財富三級跳金融海嘯股票慘跌的那段經驗,也讓陳重銘深刻覺悟到自己一個存在十幾年的弱點:一有錢,就把股票買滿,導致經常錯失股市恐慌性大跌時逢低加碼的 良機。

「我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是我認定的好股票,我都會抱得牢牢的,即使股價大跌,我都能忍住不賣,這點我很像巴菲特!」在○八年金融海嘯台股慘跌期 間,往往一天的持股部位就跌掉了陳重銘半年以上的薪水。「我當時想,我還有當老師的收入,家裡開銷支應沒問題,犯不著把股票砍在最低點!」「但我最大的缺 點則是,每次股災發生時,到處都是價廉物美的標的,我卻苦無現金逢低承接!」「九七年至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一年至○二年科技股崩跌、○三年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我一直重蹈覆轍。」○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台股從九千七百多點暴跌至四千點以下,陳重銘決定不讓這個「財富來敲門」 的機會從手中溜走。他拿自住的房子向銀行貸了五百萬元,除了買進原有的持股如台積電、新普與順達,還大量買進中信金(二十元持續買到十元)、聯詠(五十元 持續買到三十元)以及少量的華碩與台化股票。

「大多數人認為借錢買股極不明智!但是,如果你借的錢,是你能還得起的金額,然後把這筆錢投入扣掉借款利息後仍能帶來現金流的標的,卻不失是一種『活化資 產』的作法。」「我借二十年期房貸五百萬元,一個月本金加利息要還三萬元,用我每年的現金股利就可輕鬆償還;二十年後這五百萬元貸款還完了,但它買進的資 產還能持續為我帶進現金。」○八年大膽危機入市,得以讓他的股市財富三級跳,從金融海嘯時的最低點六百多萬元,一路成長到如今的二千二百多萬元。

為了累積更雄厚的資金實力,股市回檔時有逢低買進的銀彈,過去三年多的股市強彈行情,也讓陳重銘逐漸學會逢高減碼的觀念。陳重銘的想法是這樣:「如果你有 一千萬元投入股市,決定在高點減碼二○%,但減碼後,又上漲了二○%,事實上,你只是少賺了四十萬元(二○○X二○%)。損失並不算太多。但是如果你能用 減碼拿到的二百萬元,耐心等到腰斬時,就可買進原本價值四百萬元的股票,這樣的效果好過去融資或去借錢買股。」第五件事:逢高減碼二○%保留銀彈等待機會 撿便宜好股 是聚富不二法門一○年時,加權指數漲至八千三百點後,陳重銘開始進行減碼二○%的策略,雖然減碼後指數一度觸及九千二百點大關,但在去年歐債危機肆虐時, 加權指數一度跌破七千點。他因一○年減碼所獲得的現金,而有逢低大撿鴻海、宏碁、中信金便宜貨的資金實力。去年趁宏碁與鴻海分別跌破四十元與八十元大關, 陳重銘再度如法炮製危機入市,不到一年,帳面獲利超過二成。「克服貪婪與恐懼,懂得逢高減碼,見好就收保存現金實力,再趁危機入市,逢低買進,是薪水族股 市聚富的不二法門!」他強調說。

今年四十六歲的陳重銘,老早就有能力買車子、換更大的房子,但他從未買過車子,與妻子及三名孩子仍住在約三十幾坪大的舊公寓中。「我的嗜好是周末時到租書 店裡看每本五元的漫畫,以及帶小孩上圖書館看書!」「以前一家子看首輪電影,至少得花千元以上,捨不得花錢就帶家人去看二輪電影,我穿的衣服大多在三百元 以下!」今年,陳重銘打算買一輛七十幾萬元的休旅車,也積極看新房,為家人購買一個更舒適的窩。「我可能會活到八十歲,所以我寧願前面二十年稍微辛苦一 點,換得往後四十年更舒適、更有質感的生活,也為我的孩子未來做更好的準備。」陳重銘的三重商工同事陳祥雲指出,陳重銘雖然節儉,但捐款給資助學校貧寒子 弟的仁愛基金卻很大方。「不僅捐錢大方,他請同事吃飯很也大方,吃飯時老是勸我們要學習投資理財。」

追隨父母腳步做公益

省吃儉用 每月捐的錢比自己的開銷多事實上,除了學校的仁愛基金,陳重銘每個月固定用信用卡捐款給五家慈善機構約六千五百元,每每遇到他覺得有意義的慈善活動,他還 會額外捐輸。每個月陳重銘捐款做公益的金額已經超過他個人的開銷。「做公益是受到我父母親的影響,我只是想跟隨他們的腳步而已!」他淡然地說。

而他也首次把自己的投資理財故事,詳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希望上班族讀了我的故事,對人生更有計畫、更有鬥志,這是我可以為社會盡的一點綿薄之力!」 陳重銘把自己當成教材,分享投資理財路途上的甘與苦,也證明了小資要成為富翁不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要有所覺悟、下定決心、擬好計畫,然後按部就班地執行, 薪水族變成千萬富翁,每年額外為自己加薪一百萬元以上絕非夢想。

陳重銘

出生:1966年

現職:三重商工機械科教師學歷:逢甲大學機械系、台科大機械研究所家庭:已婚,育有三名子女陳重銘做對 5件事 抵過 50 次決策失誤1. 把台積電當作核心持股。

2. 核心持股成長性鈍化,5成資金轉向更有潛力的中、小型股。

3. 認輸是反轉的開始,懂得汰弱留強。

4. 活化自住不動產,為危機入市準備現金。

5. 高檔懂得調節,作為下一次逢低加碼的本錢。

亡羊補牢 從錯誤中學習勝利智慧

陳重銘理財 3 階段

1995~2003年

股市財富從60萬至500萬元◎投資策略:把台積電當成核心持股,持股比重維持在80%以上;其他20%投資台苯、全友、錸德、茂矽、華碩等股性更活潑的 股票。

◎資金狀況:每月從薪資中投入1~2萬元不等,持續買進台積電。

2004~2008年

股市財富從500萬到1000萬,金融海嘯縮水至600多萬元◎投資策略:降低台積電持股至50%,買進中、小型高成長股,如新普、順達、亞光、華晶、佳 世達、友達、加百裕等。

◎資金狀況:孩子陸續上小學,加上參考書的版稅收入,每月有2~3萬元投入股市。

2009年迄今

股市財富600萬~2200萬元◎投資策略:台積電持股比重進一步降至30%,增加中信金與聯詠作為核心持股。衛星持股汰弱留強,加碼順達與新普。

◎資金狀況:用自住房子抵押借得500萬元,趁金融海嘯危機入市。

核心持股+衛星持股 打造致富方程式

—— 陳重銘持股狀況

股票 持股

比重(%) 投資原因

核心

持股 台積電 30 台灣獲利最強、競爭力最佳的企業,獲利配息穩定。

中信金 10 台灣信用卡發行龍頭,獲利穩健,配股配息佳。

聯 詠 9 驅動IC的龍頭企業,客戶分散,毛利率佳、獲利穩定。

聯 電 7 股價被低估,殖利率佳。

衛星

持股 新 普 8 營收獲利成長動能強,NB用電池封裝具寡占地位,汽車、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應用具想像空間。

順 達 20

宏 碁 5 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電子品牌,好公司碰到倒楣事。

鴻 海 3 股價被低估,相信老闆能力。

其 他 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2

成思危十六歲闖蕩中國 半百念管理 催生創業板上市中國創投之父「不居安」的傳奇人生

2013-09-30  TWM
 
 

 

十六歲少年選擇離開家人身邊,到動盪中國發展;四十六歲化工專家選擇赴美,用一口爛英文重新學習管理,他是成思危,為了有所貢獻,一生不斷放棄安逸,向困難挑戰。

撰文‧楊卓翰

他取名「思危」,會勇敢獨行,在十六歲從安逸的香港離家出走,到動盪的中國發展;就算全家移居台灣,他也寧可在中國拚下去;他會不斷挑戰自己,在四十六歲憑著爛英文,到美國研究所念書;他會奮鬥不懈,在八○年代回到中國這個還不成熟的市場,啟發中國創投資金,並花了十幾年推動中國創業板上市,被尊稱為「中國風險投資(創投)之父」。

成思危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停下腳步休息,他從中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副首長)的高位退休後,一刻也沒閒著。

從未停步休息 永遠在學習現年七十八歲的成思危,熱愛分享,還會搭飛機到各地參訪,而且在飛機上都在用電腦。他行程滿檔,早上見各國領袖、下午到大學演講。他走路健步如飛,永遠在學習,就算在演講空檔,也會拿出iPhone與Samsung兩支手機,看看Apple和Google的網路商店各有什麼新玩意兒可以下載,嘴裡談的是微信等新的手機應用。

這些中年人都可能沒法搞懂的新科技,在成思危手上卻輕鬆掌握,他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榜樣。

這次成思危受世新大學邀請,是第六次回台灣。他這一生在台灣停留的時間極短,卻和這塊土地有極深的情感:他當年離開香港的父母及兩個妹妹,現在都在台灣。他的父親就是成舍我,是台灣早年的媒體人,也是世新大學的創辦人。和父母分離將近一甲子,父母親留給他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的名字──成思危。

年紀一大把的成思危會講四國語言,他演講的技巧更是高超,在世新大學演講時,沒有講稿,也無簡報,但台下學生和老師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因為成思危不但引經據典,GDP、失業率、利率等經濟數據他掌握得滾瓜爛熟,而且條理邏輯分明,時間更是抓得剛剛好。他不看手錶,現場也不見提示,但仍在最後從容地用一段英文引言畫下句點,剛好一個小時,時間控制得分毫不差。

好的演講者,在突發狀況時最能看出機智。當演講到一半時麥克風出了問題,現場人員說沒電,成思危幽默地接話:「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喔!」惹得台下觀眾一陣笑。

靠經濟、管理、法律救中國小狀況難不倒成思危,他見過風浪。他生於動盪的年代,在中國出生的他,北京圍城時,舉家搬遷至香港,到香港的左派學校念書後,受到社會思想教育,偷偷地參加青年團,從小的抱負就是「報效國家」。在十六歲時,他決心離開香港優渥的生活,回到中國,展開了他一生的「救國」旅程。

「我原本是相信科技救國的,但在文化大革命後我的想法就變了。」成思危說。

「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時都到農村種地去了,你要怎麼發揮?」成思危自己也因為被認定是官僚資產階級出身,還被下放當過四個月鍋爐工,吃盡苦頭。

當初成思危離開香港,就是抱著救國救民的民族情感,因此這段經歷讓他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要有影響力,要改變中國,只有靠經濟、管理、法律這些東西。」成思危說。

一九七九年,成思危旅美三個月。第一次到美國的他,震驚於美國社會的進步,「特別在法治管理,很有它的特色。」「如果學科技,對我個人有用,前途是不錯,但是對國家(的貢獻)就少了。」所以,四十六歲的成思危,雖然已經在化學工程領域有所成就,但還是決定要到美國學習管理學。

那時成思危年近五十,連英文都勉強只會讀寫,他放棄了原本就會的化工,到美國從零開始,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管理學院就讀。他自己說過,在美國上學的一開始,一小時只能讀兩、三頁課本,讀字典所花費的時間還比較多。但是,成思危花了二年半時間,除了念書還是念書,最後發表了十數篇學術論文,還贏了獎學金。

八四年,成思危從美國回中國後,發現中國經濟和美國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的創業經濟色彩很濃」,所以他回國之後,就不斷地推動創業。他有政治的背景,以學者身分積極參加講座,試圖一點一滴地在中國灌輸新思惟。

如此辛勤奔波,成思危還是花了十四年,才看見了初步成果。九八年,他對中國中央提出中國近代資本市場史最重要的提案《關於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建議中國政府發展風險投資事業,成立創業籌資專用的創業板。日後,他的這份提案被稱為「一號提案」。

未知母病逝 代價無可挽回如今中國創業市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中國這一切的起點,就是從成思危開始。

不過,成思危這樣的成就,不是沒有付出代價。成思危從香港離家後,父母親移居台灣,竟成了生離死別。母親病逝時,成思危因兩岸局勢動盪而未收到家書,在母親過世八年後才知道。在他母親過世前,家人發了幾百封家書、託人找他,結果都沒有找到。

成思危的妹妹、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曾在媒體採訪時說,「那時母親非常捨不得這唯一的兒子,天天以淚洗面,但怎麼勸都沒用。」對於母子從此再也未見,成思危沒有多說,只曾在專訪時說過「無法挽回」四個字。他也像他父親一樣,不愛表達自己的感情。

事實上,成思危的書房裡,就掛著「多研究,少開口;多學習、少應酬;多辦事,少出頭;多協商,少獨謀」這一幅字,成為他這一生的座右銘。

成思危一生默默地做、默默地學,又能夠不負「居安思危」之名,不斷自強。如果你抱著成思危這樣不懈的精神,像他一樣不止地、用力地學習,將來又能夠獲得多少成就?

成思危

出生:1935年

經歷:曾任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學院碩士

中國創投之父看陸股:

「陸股基本見底,明後年回升」身為中國的創投之父,成思危看陸股自有一套。在2007年時,當時任中國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人大副委員長的他,就曾經預言股市泡沫,認為資產價格已經進入泡沫。結果這項預言一出,隔天就造成上證大跌140點,市場一度恐慌。那時樂觀的中國股民還對他諸多批評,覺得權高望重的他不該如此影響市場。事實證明,成思危這一番的口快直言仍是正確的。

重視實證的成思危,看股市不脫基本面。而在今天,他認為「中國經濟從下半年就會開始好轉!」他表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有好轉跡象,表示經濟在回升,因此他預估明年經濟會比今年好。「陸股現在是基本見底了,不過,投資人的信心還是不高。隨著經濟的回升,股市也會慢慢地回升。」他說。

「現在看來,下半年陸股不會有太大的上升,一般股市的反應,時間差通常會晚一陣子,從上升趨勢來看,它是緩慢的。所以,股市大概會在明、後年開始(上升)。」除此之外,成思危也提醒投資人要小心中國投資的風險。

「我曾說過,中國股市『宏觀看來,進步不少;微觀看來,問題不少』,所以現在就是要從嚴治市,加強公司治理。市場太多惡意控制、假消息,最近光大證券的『烏龍指』就是一例。」成思危曾對中國政府提出建言:「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沒有好的股市。」在他眼中,中國政府要救股市,唯一的方法,就是鼓勵公司治理,陸股才能真正有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1

「十六歲的年輕人怎麼會得老年病呢?」 他們眼中的中國樓市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332

南方週末記者給出三道簡答題,問計於七位房地產企業家和學者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現在剛十六歲,因為房改剛十六年,十六歲的年輕人怎麼會得老年病呢?他要得老年病,得若干年之後。房地產什麼時候是老年,就是城鎮化完成了,這是一個標準,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城鎮化率也能夠完成到70%。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字面上是53%。

郁亮: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房地產的大勢仍然是明朗的。中國還有很長的城鎮化道路要走,教育水平提高帶來的人口質量紅利才剛剛開始體現。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城市化結束前,無需對不動產市場過早作出悲觀的判斷。

范小沖:如果金融市場收得緊,住宅市場地價拍到了天價,房價也達到了頂點,短期內消費被透支,麵粉貴於面包,中國的住宅市場肯定出問題。

南方週末:在你看來,中國樓市的風向標是什麼?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理事長):看城鎮化率。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字面上是53%,李克強2013年講過實際上戶籍只有35%,空間還很大,我們就假定按照53%來算,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是兩千萬農民進城,每年一個百分點,我們要從現在的53%,到70%以上,還要多少年?還要20年。所以中國房地產業光城鎮化這一項,就不會出大問題,沒有硬性的拐點。

實際上萬一經濟出現瞎折騰,也有可能造成拐點,但經濟趨勢上還沒有出現拐點。樓市的拐點出現在哪兒呢?不是出現在房價上,而是出現在房屋銷售額、銷售面積上。週期理論揭示了銷售額銷售面積的漲幅理論,七年為一個週期,五年增長,兩年低落。從2013年開始,房地產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期,根據週期規律,應當是五年增長期了。

顧云昌(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樓市風向標在金融。寬鬆的貨幣政策肯定會造成錢流入樓市,因為中國金融創新不夠,監管也很厲害。金融一鬆,樓市肯定熱,像2013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同比增長30%,大家都借錢買房,前年樓市差,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負增長,樓市就冷了。

房地產同時也是投資品,和金融相關,預期也會影響樓市風向。樓市發生危機,可能是房價超高位,沒人買房,房價過高地方泡沫破滅,但只可能是局部性問題,不會有全國性崩盤。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判斷樓市風向標就是看供求關係有沒有逆轉。中國土地制度沒有變化,房產稅還在立法,制度性東西都沒有變化,需求沒有變化,貨幣政策沒有變化,我們GDP還要穩定在7.5%,因此樓市不會有大的變化。一二線城市還會供不應求,三四線城市不會暴跌,除非中國經濟出大問題,不能因為個別城市出現問題,就判斷中國房地產將出現問題。

南方週末:樓市如果發生危機,將可能是由什麼因素導致?

孟曉蘇:中國人經常發生一些恐慌,這種恐慌出自一些不瞭解中國國情的專家,他們把國外的經驗瞎搬過來。所以你看中國樓市從2000年開始就有人唱衰。當時有教授說北京房地產馬上要崩盤,剩下的問題要靠炸樓來解決,還跟人打賭,事實證明他說錯了,他從此淡出江湖,再也不涉足樓市。

有些人卻是年年說。這批人其實是因為有些老百姓盼望房價下降,就希望他們去說說。這些人說著說著,說到年底無效了,但到新的一年又開始說跌,為什麼?人們忘記了。這些中國專家,蒙也得蒙對一回。蒙不中是為什麼呢?他們錯判了中國的發展階段。

蓬鋼(安泰盤實股份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資金收緊的話,樓市肯定會發生危機。因為開發商很難找到資金幫他們還貸款,同時銷售會產生大的壓力,開發商借不到錢又賣不出去房,那就很麻煩了。

目前而言,國內總體市場環境不是很明確。我們也擔心市場銷售壓力會不會更大,資金壓力會不會更大,這兩種情況同時出現,金融風險還是蠻大。最近一些金融機構開始收緊房地產的貸款,像興業和招行,我覺得是對的。總體中國房地產行業企業槓桿率很高,還款壓力很大。

范小沖(陽光100常務副總裁):如果金融市場收得緊,住宅市場地價拍到了天價,房價也達到了頂點,短期內消費被透支,麵粉貴於面包,中國的住宅市場肯定會有問題。一線城市是存在風險的。現在地價越來越貴,利潤在下降,住宅需求接近峰值,二三線城市是第二輪城市化的主戰場。

這屆政府現在是越來越傾向市場調配,從中國大的經濟發展轉型角度來調配市場,中國經濟需要轉型,只有房地產穩住,經濟才能轉型。

壽柏年(綠城集團行政總裁):銀行對於房地產公司貸款的收緊會讓房地產圈重新洗牌。現在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分化,大城市與小城市開始分化,大公司與小公司開始分化,一線城市很好賣,三四線城市供大於求。這一輪調整對大的房地產公司未必是壞事,房地產圈重新洗牌,大公司會得到政策傾斜。

南方週末:中國房地產的好日子還有多久?

郁亮(萬科地產總經理):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房地產的大勢仍然是明朗的。中國還有很長的城鎮化道路要走,教育水平提高帶來的人口質量紅利才剛剛開始體現。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城市化結束前,無需對不動產市場過早作出悲觀的判斷。此外,隨著人們的居住水平、生活需要的提高,很多20年、30年以前的舊房已經很難繼續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相信未來城市的舊改和更新將繼續給行業帶來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房價快速上升的年代已經結束,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互聯網時代也會給行業帶來新的衝擊。作為企業,萬科會做好產品、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在任何環境下,都有助於建立競爭優勢。我們現在在積極學習和吸收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主業,尋找新的工具,尋找新的夥伴,用新的思路來做好我們的傳統業務。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現在剛十六歲,因為房改剛十六年,十六歲的年輕人怎麼會得老年病呢?他要得老年病,得若干年之後。房地產什麼時候是老年,就是城鎮化完成了,這是一個標準,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城鎮化率也能夠完成到70%,我們就到了日本那個階段,日本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城鎮化達到75%,那個時候房價才開始下滑。

蓬鋼:中國房地產最好的時代應該已經過去了。中國各行各業都有產能過剩,房地產行業是最後堡壘,但也有產能過剩的跡象。中國人對房子的熱情不像前兩年,現在投資渠道也多,買點信託,做點理財也不錯。買得起房子的人,也都買了。房地產企業聰明點就轉型,做好準備。危機有時候突然到來,有時候慢慢到來,不過中國政府控制能力很強,不至於讓任何事情有太激烈的反應,政府總有辦法,這是我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印象。

顧云昌:只要城鎮化進程不間斷,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房地產就不會有問題,樓市如果發生危機,因素只可能是中國城鎮化完成了70%,金融也出問題,房地產也就會有問題,但目前為止,崩盤論不存在。

有些城市被報導供應量過大,人口淨流入少,沒產業沒就業,公共配套不吸引人,自然環境太差,大量房子開發出來有問題,有供大於求的現象,但這都是階段性的,不是永遠的。中國每過幾年,住房都會消化完的,整個人口和經濟都處於增長狀態,不像西方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