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做非執董股東會照蒲頭牛根生專心公益 李華華

2010-6-10  AD





 

蒙牛 (2319)創辦人牛根生4月調咗做非執行董事但保留做主席之後,個個人都估佢唔會再響股東會蒲頭,費事俾人問長問短。不過,世事嘅嘢又真係成日咁出人意 表o架喎!

噚日牛哥竟然現身,會一會班股東同傳媒,不愧為最牛嘅非執董!咁牛哥o依家理應冇以前咁忙喇,今後有咩搞作呢?佢話轉咗做非執董 之後,只會參與蒙牛嘅大方向發展規劃,剩番嘅時間,會留番嚟做公益同慈善嘢喎……哦?唔知牛哥會唔會去打救吓啲「結石寶寶」呢?

諗番起…… 由毒奶事件到中糧集團入股,蒙牛嘅變化真係好大,對於自己嘅心血變咗半隻國企,牛哥有咩睇法?估唔到牛哥大大方方出嚟會記者,但對呢條問題始終左閃右避, 只係話好多內地公司,甚至佢啲同業,股東架構喺近年都變得好多元化,仲已經變咗一個趨勢,蒙牛都只係其中一間啫。

佢仲相信,蒙牛同中糧可以 產生協同效應。學佢以前話齋:「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有加價壓力

牛哥快閃後,輪到俾股壇長毛David Webb質疑學歷嘅總裁楊文俊「講話」,近排內地出現加價潮,楊總話,蒙牛一直因為成本升,不嬲都有加價壓力,佢哋會用優化成本結構嚟抵銷有關影響。

華 華估計,消費者寧願佢哋加價,都唔好降低產品質素,事關經過毒奶事件,真係有陰影o架,股價就話有得「溝淡」,奶溝淡咗就唔好飲啦,係咪?

李 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39

少女公益家 改變3百多萬人

2010-10-11 TCW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 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 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 「全民吃柳丁運動」;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 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

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10坪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300萬元,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 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台灣抵擋不住匯 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急升到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

「很 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 舊報紙啊。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 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 距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回答很嚴重的比率不到3成,到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 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為其中一員。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的,「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

「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落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單;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據。」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

第 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租了伺服器;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館、書局找資料,每天都去瀏覽 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動畫,怎麼發展題庫,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這個網站累 積迄今已有2、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第1年就有70萬人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有誰會想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教學網,竟然可以影響兩岸?安安免費教學網迄今在9年間,累積了超過350萬兩岸使用者,《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的2個孩子,也曾多次使用這個網站。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都是藉由網路平台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含有她檢視自己,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戲稱,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底層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為什麼要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窮繼承貧窮?」

為 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才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 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她更思索快樂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 《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後量化調查之中,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認為成功是追求自我興趣加 上幫助他人快樂。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件事在台灣社會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 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這是她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 嗎?」「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有母親站在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走下去。

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最近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成為可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從國中小擴張到高中,然後,還要再去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因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釋權,從上位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8

三分之一財產捐助公益

2007-12-17  TCW




去年九月五日,《富比世》(Forbes)雜誌集團的執行長史提夫‧富比世(Steve Forbes)將第一屆「馬康‧富比世終身成就獎」,頒給華人首富李嘉誠

已故的馬康(Malcolm S. Forbes)是富比世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身為集團第三代掌門人,並參選過美國總統的史提夫說:「我祖父以前常說,做生意的目的,是製造快樂,而非累積金錢。沒有任何人比李嘉誠更符合我祖父與父親的理念。他是一個生意人,也是一個慈善主義者,他是我們這一代與下一代人的好榜樣。」

史提夫推崇李嘉誠:「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企業家。」「他是創造者,也是擴張者,更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家之一。」

今年五月,《時代》(Time)雜誌公佈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兩位人士,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Power Givers)一項,《時代》共選出十二位,李嘉誠亦名列其中,與比爾‧蓋茲(Bill Gates)齊名(詳見第一六八頁)。

二○○五年,李嘉誠將私人投資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持股出售,所得港幣七十八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全數捐予基金會。李嘉誠,用獨到的方式詮釋商人的社會地位。而且,相較於許多企業家成立基金會,節稅考量大於捐助,李嘉誠的私人捐款,全部是繳稅後捐出。李嘉誠並訂明:「基金會所有收益,不可以為他本人、他的家族成員或基金會任何成員或董事,帶來任何直接或間接的個人利益。」

二十八歲,首度一夜無眠…… 有錢卻不快樂,開始探索內心富貴 金錢,對華人首富到底意味什麼?

因為他目睹父親從受人尊敬的小學校長,落魄到一名寄人籬下的職員。他經歷過沒錢就沒有尊嚴、沒有家、無法讀書的困境。年輕時,李嘉誠曾經是金錢主義的追求者。

一九五六年,他二十八歲,李嘉誠創 業後六年,他已經躋身百萬富豪。那時候的他,體會到物質享受的樂趣,西裝來自裁縫名家之手,手戴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高級腕錶,開名車,甚至擁有遊艇。他也開始嘗試上流社會的玩意,玩新型萊卡相機,他並在半山列提頓道半山腰買了面積近六十坪(兩千平方 呎)的新宅,將母親接來同住。新宅面向維多利亞港,與當時一般香港人的住房比較,這已經算是「豪宅」。

但是,搬進新家那天晚上,他徹夜難 眠。數十年後的今天,他都還清楚的記得,那一個失眠的夜晚。躺在偌大的床上,月光將窗外樹影投射進屋內,風吹得它們搖搖晃晃,如真似幻。十六年前,一家人 在月光下從潮州山區倉皇逃離的景象,仍如此清晰。童年與祖母相偎而眠的溫暖,到香港後必須搬開家具才能全家打地鋪入睡,創業後以工廠為家,唯有機器運作的 聲音能讓他安穩入睡、機器一停他就驚醒的日子……,曾有的快樂與痛苦一幕幕浮上眼前。新家的安靜、寬敞,顯得多麼不同。

「還不到三十歲,我就擁有足夠我一生開銷的錢。」變成富翁後,他卻茫然:「為什麼有錢不如我判斷的這麼快樂?」望著窗外,他問自己。

他走出新家,駕車往山上開,在西半山寶珊道這條單向道盡頭停下,坐在樹下的石頭上,望向維多利亞港思考:「我這麼有錢,身體很好,為什麼沒有非常快樂?我不喝酒、賭博、跑舞廳,我賺再多,也不過如此。」

「財富能令人內心擁有安全感,但超過某個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麼強烈了。」李嘉誠發現,金錢帶來的快樂滿足感不能持續。

思 索持續到第二天晚上,他終於找到解答:「人不是有錢什麼事都能做到,但很多事,沒有錢一點也做不到。我一路做,將來有機會,能對社會、對其他貧窮的人有貢 獻,這是我來到世上可以做的。」同時從那時開始,他對金錢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再重視一般的外表與物質,享受簡單的生活。他領悟出:「內心的富貴,才是 真富貴。」

二十八歲後,他轉而探索內心的富貴。真正成立李嘉誠基金會是一九八○年,他五十二歲時,基金來自他的私人捐款。從此,該基金會就變成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他在故鄉成立一所大學。

一九八一年,廣東潮汕地區第一所大學汕頭大學,在李嘉誠資助與官方同意下成立。這所大學包含九個學院,其中醫學院是中國最優秀的醫學院之一。李嘉誠從 加拿大、香港挖角名師擔任各學院院長,還動員他的國際人脈,邀請名人授課,致力教育改革。譬如星巴克咖啡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講授商業道德課程。少年失學的痛,轉化成他對汕大的濃郁情感。雖然他沒有大學學歷,卻能創造一所大學。「就算汕頭大學一夕之間被摧毀,我 也會把它重建起來!」他說。

他也重視醫療。教育,反映他對少年失學的痛。醫療,則與父親因病去世、自己與肺結核奮戰多年有關。成立以來至今年十一月底,該基金會捐款已逾港幣八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五十億元),其中九○%用於教育及醫療。

二十七年來,李嘉誠私人捐予基金會金額究竟有多大?他不肯透露。別人難以估計,因為香港法令允許基金會可進行投資,投資回報可以在其基金會內滾存,所以李嘉誠基金會規模恐怕遠比其他人想像的大。

「我跟家裡人講,這個基金會要永遠留下,如果我今天離開(人世),基金會只要每年拿三○%的收入出來,已經比我現在捐的多得多。」李嘉誠睜大眼睛、俏皮的透露。

外界的焦點都在追逐:李嘉誠捐了多少錢?但都忽略他內心的掙扎。這是一段很掙扎的轉折。

七十五歲,再度徹夜未眠……

把基金會當第三個兒子,從此豁然開朗

二○○三年春天的某個夜裡,他為了基金會的未來,徹夜未眠。他體會到自己年事漸高,但他更希望基金會能無止境的運作下去。無止境的運作,需要有一大筆資金做基礎,才能錢滾錢,做更多的事。但他擔心,這樣是否剝奪了原本該屬於子孫的財富權利。

這 天晚上,他陷入沉思:「幾十年的努力工作,每一分一毫都得之不易,都是清白的錢。卻要把這麼多的錢送給你不認識的人。」這樣做值不值得?兒孫們能體會嗎? 他一定不要下一代經歷他曾經有過的苦難。他曾經跟兒子說:「我吃蘋果的味道,都跟你不一樣。我吃蘋果的味道,比你們香得多。因為我小時候,經過蔬果店,那 時候,燈光照著水果,非常漂亮的,非常香,但我沒有錢可以買。」

天平的一端是他的骨肉至親,另一端是可實現他認為很重要的事。他內心陷入天人交戰。

突然,他領悟出一個道理:「我現在有兩個兒子,如果,我不是兩個兒子、而是三個兒子,我是不是也要給第三個兒子一份財產?」只要將基金會視為第三個兒子,財產分三分之一給基金會,就理所當然。

心念一轉,豁然開朗。

「這個思想上的突破,讓我開心了很多天!那種安慰、愉快的感覺,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李嘉誠對《商業週刊》編輯團隊透露當時的心情。

「財 富到某一個數字,衣食住行都無虞,握在手裡的用途就不大。如果你不能做到慷慨割捨、有愛心的話,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頂多就是遵照華人的傳統觀念,一代交給 一代,如此而已。」他說:「但如果,能將建立社會的責任,與延續後代一樣重要,選擇捐助財產有如分配給兒女一樣,那我們今日一念之悟,將為明天帶來更多的 新希望。」

令他更高興的是,當他公佈自己的捐款計畫後,至少有五名企業家向他表示,認同他「第三個兒子」的想法,並已對社會捐出大筆款項。「他們說,嘉誠啊,你講到我們沒想到的。我們也跟著你做。」甚至,有一次在英國,碰到一位印度大企業的領導人都跟李嘉誠說:「你這樣做,解脫我一個很大的瓶頸。」

捐出三分之一財產是多少?二○○七年初,《富比世》統計李嘉誠身價約二百三十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僅限於他對長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價,並未計算其他私人投資。用最保守的角度估算,二百三十億美元的三分之一,約七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基金會未來收到的捐款,將隨著李嘉誠私人財富的擴張,只會多,不會少。

「除了我固定控有股權的上市公司包括長實、和黃、赫斯基(Husky)之外,我將五十多年的積蓄,全無條件的送給世上。我慶幸自己能做出這個正確決定,一夜無眠也是值得的,自己更絕不會後悔。」

他跟家人說:「我一生可以成立這樣規模的基金,心裡絕對不會惋惜。捐出來,是高高興興捐出來,去做,也是高高興興去做,一點都不會後悔。」

如今,重新詮釋金錢…… 推崇富蘭克林,以從商所得改造社會 金錢,對而今的李嘉誠是有不同的意義。

李嘉誠曾在一場演講中,將中國春秋著名商人范蠡,與另一位商人——協助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的開國元老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做比較。

范 蠡與富蘭克林都是角色多元的精彩人物。范蠡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富商。他協助句踐復國後,看透時局,轉而赴齊,從商致富。齊國人希望委與范蠡大任,范蠡 卻擔心盛名將帶來惡果,於是散盡家財,分給親友鄰居,只帶少數財物遷至陶國,自稱陶朱公。他繼續從商,沒過多久,又成鉅富。

富蘭克林,這位墓碑上只簡單刻上「富蘭克林,印刷工人」的哲學家、商人、政治家、發明家、音樂家,出身清貧,卻以辦報、出版,展現他對公共事業的熱心,他的印刷業為他帶來財富,他卻利用財富建立圖書館、學校、醫院。

美國製憲會議時,富蘭克林提名華盛頓擔任大會主席,並獲一致同意。富蘭克林是被認為唯一與「美國國父」華盛頓競爭的人,但他堅持留給制憲會議的絕非名譽高位,而是胸襟與智慧。美國人民稱他為「偉大的公民」,歷史予以高度評價。

「范蠡和富蘭克林的故事值得深思。」李嘉誠說:「范蠡改變自己遷就社會,而富蘭克林推動社會變遷,他們的人生座標完全不同。范蠡只想過他自己的日子,富蘭克林卻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獻精神,建立未來的社會。」

「如同他們從商所得,雖然一樣毫不吝嗇餽贈別人,但方法與成果卻有天壤之別。范蠡餽贈給鄰居,富蘭克林用於建造社會能力(Capacity building),推動人們更有遠見、能力、動力。」

錢,是一張紙、一個銅板,也可產生巨大的改變。古今中外的商人,對於金錢各有不同的詮釋,只有極少數的商人貢獻他的金錢發揮影響力,因而也只有極其少數留名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15

高速公路毛利率超房地產 公路何時回歸公益屬性?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941

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收費問題餘波未了,近日,又有消息稱,全國14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0年毛利率超過房地產業,高速公路的公益屬性再次成為各方爭論焦點。

高速公路毛利率超房地產 京15條高速去年收費50億

《新京報》6月30日報導,全國14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0年年報數據顯示,14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算術平均值在50%以上,超過房地產行業。

以寧滬高速為例,2010年其銷售毛利率為56.21%,贛粵高速2010年銷售毛利率為48.81%;深高速2010年銷售毛利率為52%,四川成渝高速為58.88%。

北京的高速公路毛利率相對較低。除首創股份旗下京通快速的毛利率超過67%之外,經營京津塘高速的華北高速毛利率只有40.66%。不過,北京三家 上市公司經營的16條收費公路,2010年收取的通行費也已經達到57億元,剔除跨越三地的京津塘高速外,15條高速公路仍收費50億元。

北京控股並未單列出機場高速的毛利水平,但根據3.12億港元對應8500萬港元股東應佔溢利,考慮96%的持股因素和25%的所得稅率,其機場高速業務的毛利率應為38%。

而據瞭解,大型行業中,房地產行業是毛利率較高的行業。但這一行業的毛利率也一般維持在40%以下。壟斷型企業中,中國石油去年的銷售毛利率為33.79%,中國石化為19.66%。

曾起訴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收費違法的律師李勁松表示,公路建設本來就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工程,就像保障房一樣,政府不允許過多盈利。原則上是保本微利,5%-8%的利潤率,最高利潤指標不可能也不應該超過15%。

公路何時回歸公益屬性?

高毛利率不可避免地會牽扯到高速公路的高收費。其實,國務院早前頒佈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明確提出,公路事業的發展應堅持非收費為主。在近日交通運輸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發的通知裡亦強調「公路作為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基本屬性」。

然而,據瞭解,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的95%、一級公路的65%都是收費公路。其中很多還是超期收費、超量收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利用貸款或者向企業、個人有償集資建設的公路(政府還貸公路),國內外經濟組織投資建設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規定受讓政府還貸公路收費權的公路(經營性公路),經依法批准後,方可收取車輛通行費。

既為公共事業,為什麼還要收費?

據悉,高速公路包括還貸公路和經營性公路。還貸公路收費為了還清貸款;經營性公路則不僅要收回投資,還要有收益。

「不管是收費還貸,還是經營性公路,這個模式並非可以無限期使用。在還完貸款或者實現前期回報之後,應該逐漸作為一個准公共產品,為大眾提供便捷服務。」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歐國立稱。

不過,當前各地頻現還貸公路轉為經營性公路,藉機斂財。據《廣州日報》報導,目前風波中的首都機場高速就是從還貸公路轉為經營性公路,並以此為由超期收費。

北大教授王錫鋅王錫鋅在《新民晚報》的採訪中就指出,公路喪失公共屬性因政府投入缺位。

「經常有人提到,美國的高速公路很少有收費的,這是因為公路建設90%的資金由美國聯邦政府投入,這是公共基礎設施,應當由政府投資建設。我國的情 況是,無論是政府貸款建設然後把它賣掉,還是社會資本的介入,都要由地方出錢。社會資本進來了,憑什麼不讓它掙錢呢?它本身就是營利性的。」王錫鋅說。

王錫鋅說,從高速公路建設的投入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種具有公共屬性的產品,異化為市場的資源,也是因為政府在投入上缺位引起的。過去可以說沒錢,現在財政資金應該夠充足了。政府財政的投入上不發生轉變,收費公路的亂象就不會消除。

有發改委相關人士近日表示,要使普通公路逐步回歸公益屬性。對此,專家指出,應嚴格執行法律上規定收費期,並充分公開財務信息;對一些新建的公路,政府要有建設上的財政投入,不要在源頭上再欠賬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0

因窮困而暴富 因失去健康而投身公益 反核急先鋒 陳錫南的感悟人生

2011-11-14  TCW




曾經家貧如洗,在三十歲時賺進一輩子也用不完的財富,卻在人生巔峰時罹患帕金森氏症;從商人轉變成反核急先鋒,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的人生,每次擺 盪的幅度都讓人心驚。

撰文‧張瀞文

第一次見到陳錫南,是在今年六月底第二次民間國是論壇上。

那一天,他是主辦論壇的主人,但身體狀況不好,全身動彈不得,會場又沒有無障礙設施,面對全場數百人,幾個工作人員奮力想要連著輪椅一起將他扛進會場。這 場景,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再一次見陳錫南,已經是初秋十月,地點也從嚴肅的研討會現場轉換成他的家、他的故鄉「宜蘭人文基金會」辦公室。

他穿了成套淺綠色的唐裝,由於剛剛才從烏克蘭接受幹細胞治療返台,加上有充分休息,他精神、氣色相當好,不僅可以侃侃而談,甚至已可矯捷地自己上下樓梯, 與三個月前國是論壇上的情景,簡直判若兩人。

從基金會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宜蘭的精神指標──龜山島就在正前方,陳錫南望著被細雨籠罩、霧濛濛的龜山島,細數這些年來他從一心只想賺錢的商人,轉而放下 一切,回到故鄉投入「非核家園、環保運動」的心路歷程。他的情緒,隨著回憶所及而起起落落,不過眼神始終透露著對理想所抱持的堅持信念。

巔峰時刻卻罹病

生病後警覺人生的意義

陳錫南人生的巨變,是發生在十五年前一場高爾夫球球敘上。

過去任何運動都難不倒他,與好友揮桿切磋球技更是他的拿手強項。不過,這場與朋友的球敘中,他竟發現自己跟不上眾人腳步,不僅揮桿動作慢半拍,也顯得力不 從心。這時候,他驚覺自己身體出了狀況,但一檢查,居然被醫生宣布得了帕金森氏症。

陳錫南出生在宜蘭羅東五結鄉,從小生活貧苦,年輕時為了擺脫貧窮、在人前爭一口氣,一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業上,常常為了趕訂單、搶出貨,吃、住、睡都在 工廠辦公室裡解決。但怎麼也無法想像,自己才四十五歲就得這種病。

一開始,陳錫南的病情並不太嚴重,還是可以到處跑,所以他也沒太在意。不過隨著病情慢慢惡化,他急了起來,遍尋藥方想要對抗病魔,結果卻適得其反,「越反 抗反而越沒有用,」陳錫南說。

過去閒不住的他,面對逐漸不聽使喚、動彈不得、甚至連吃飯都需要旁人協助的身體,曾經一度很消沉。與陳錫南熟識十多年的老友會計師洪再德說,「有好一段時 間,陳錫南把自己藏起來,躲在家裡。」一直到七、八年前,他慢慢接受「生病」這個事實,才開始認真想自己這一生該做些什麼事。面對過去的汲汲營營,陳錫南 幽幽地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生病後才發覺,過去所追求的東西都不重要了!他想回故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在生病之前,陳錫南相當活躍,上山下海都很在行。」洪再德說,當時陳錫南心中想的,都是如何賺錢及衝刺事業,甚至曾因利益糾紛遭到綁架,也一度想搶下私 立景文高中的經營權,而捲入當年轟動一時的「景文案」。

「剛開始認識他時,覺得這個人很霸氣,而且不近人情。」洪再德說,在商場講求的就是快、狠、準,在處理事情時,就算面對朋友,陳錫南也採取「就事論事」、 「不鄉愿」的作法,很多朋友會覺得他不留情面,因此常在無形中得罪人。

不過陳錫南雖霸氣,卻很有一套。洪再德就說,陳錫南雖然學歷不高,但是任何他想了解的事,一定會尋求各種管道或透過專業人才協助,自己再從中吸收,融會貫 通成自己的東西,然後在那個領域成為專家。在老友口中,他就像練了「吸星大法」,可以吸走別人高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鬼才」。

生病後,陳錫南全心投入社會公益,決定要將餘生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

他不諱言,當年景文案讓他背了黑鍋,也因為景文案,讓他非常重視國會監督。因此,他主動登門找上公民督導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希望出錢出力,可以對國 會監督貢獻一己之力。

凡事劍及履及

因與蘋果官司而聲名大噪

公督盟執行長顧忠華回憶起與陳錫南接觸的過程說,陳錫南確實很阿莎力,因為有他,︽公督盟週報︾才得以改為現在的雙週刊發行,而且「陳錫南雖然贊助雙週 刊,但並不干涉刊物內容,相當尊重公督盟的自主性。」或許是因為身體的疾病,讓陳錫南做任何事都顯得很有急迫性。顧忠華觀察,他就算生了病,腦筋還是不停 在轉動,幾乎是「劍及履及」,一想到什麼,馬上就去做,這也成就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小時候,陳錫南父親數度創業失敗,一度到瑞芳當礦工,後來又輾轉到南方澳捕魚。就在他八歲那一年,父親出海失蹤,從此沒再回過家,一家五口生活陷入困頓, 母親尤其辛苦。想起過去的種種,他現在還會忍不住落淚。

九歲時,因為依親上台北,母親與姊姊從事幫傭,一家五口才結束流浪生活。而小小年紀的他,因為一心想掙錢減輕家中負擔,放棄半工半讀,直接就進「社會大 學」搏輸贏,不管是機器維修員、水電工、火險保險員等,他都做過。

一直到當兵退伍之後,他找到一份專門進口錄音機、汽車音響的貿易公司工作,才正式開啟他的創業人生。

陳錫南說,他進公司就發現老板不懂技術、專業知識也不夠,以致無法判斷市場需求,常常存貨一堆,最後都是由他挨家挨戶沿路把東西賣掉,才能換取現金。

不過,也因為這個逐門逐戶賣東西的經驗,培養出他精準掌握市場需求的敏銳度,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市場喜好,因此,二十三歲的他選擇獨立創業,就從他熟悉的 音響批發起步。

當市場流行玩音響時,他從日本雜誌吸收知識,自己做實驗設計,開始組音響(真空管)。後來市場又流行電玩,他也透過朋友從日本進口一台電玩成品,拆開後研 究零件,他改賣電玩IC材料,組裝成半成品再出售。

他開始摸索邏輯IC,甚至在美國蘋果電腦推出第一台個人電腦Apple 2後,因Apple 2主機板在日本被仿製出來,他也透過關係,從日本買到Apple 2的板子,開始自己組裝及複製Apple 2,「我把Apple 2倒過來叫做Elppa 2,真正的蘋果標誌咬右邊,我則是左邊缺一口的蘋果!」「而這個Elppa 2品牌讓我成了台灣首度被蘋果電腦控告的八家廠商之一,雖然最後官司被判易科罰金,沒有其他民事賠償,但也因為這官司讓我聲名大噪。」講到這裡,陳錫南語 氣轉為輕鬆,眼裡露出一絲笑意。

不過陳錫南不以仿冒為業,他決定開始修改蘋果的作業系統,以規避台灣跟美國的法律問題,同時開發出自有品牌Orang Plus,這在當時是唯一合法可出口到美國的電腦品牌。Elppa 2及Orang Plus的成功,讓三十歲的陳錫南身價幾乎可列入台灣前十大財富榜。

之後發生的美、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戰爭,陳錫南也沒缺席。

陳錫南回憶,當年為了搶商機,他隻身前往日本,在新宿一住就是一年。那時他透過與日本半導體大廠良好的關係,取得充足的貨源,再轉賣給台灣廠商以半成品方 式出口到美國,「因為市場DRAM大缺,大家都搶著跟我買貨,當時每天結帳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

失去健康之後

致力非核家園捍衛台灣土地不過,就在事業如日中天時,陳錫南發現自己得了帕金森氏症,隨著病情加重,他陸續結束手邊事業,把資金轉入投資房地產。

現在行天宮附近的民權東路、松江路,光華商場、龍江街,甚至當時他在永和、中和的電子公司廠房,都可以看到他大手筆置產的身影。

現在的他,已擁有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與當年的窮小子不可同日而語。但有了財富,他卻失去了健康。

他說,不管人生還能活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兩年、三年,錢擺著就是錢而已,發揮不了太大作用,在照顧家人之餘,他要把這些錢用在更有利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事情 上。而「建立非核家園,核一、核二、核三關廠,核四停建,貢寮再造、北宜直線鐵路通車」就是他現階段訴求的理念。

他說,「政府做不做我管不了,但是我必須要做我該做的事情!」陳錫南對捍衛台灣這片土地有急迫性,對照國內常不能就事論事,動不動就因擁核、反核而被貼上 藍綠標籤,看來他的「非核家園」這一條路,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陳錫南

出生:1952年

現職: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經歷:自有品牌ORANGE PLUS電腦

學歷:淡江電子肄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7

「農民的Facebook」,死了——公益小額信貸陷入困境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052

在商業型小額信貸公司出現爆髮式發展時,公益型小額信貸機構卻舉步維艱,既突破不了政策法規的桎梏,也難以找到可以持續的商業模式

五一假期剛過,陳凱峰收到一個壞消息,「我開網」即將停運。

我開網是一家幫助中國貧困人口的國際小額信貸機構。5年前由兩位美國女孩魏可欣和孟康妮創辦,並搭建了一個類似Facebook社交網絡的P2P小額貸款網絡平台(person to person,個人對個人)。

陳凱峰也被P2P公益小額信貸的理念所吸引,加入並成為我開網上海分會副會長。「我加入的理由很簡單:那麼多外國人在幫助中國邊遠地區的窮人,為什麼中國人不幫中國人?」

我開網的進展曾一度令人鼓舞,至今為止,已為近千名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的中國貧困農牧民提供超過50萬美金的貸款,幫助他們創造改變貧窮命運的機會。不少借鑑我開網經驗的P2P商業信貸網站,也在中國取得突破性發展。

但是,2012年5月2日,我開網官網突然宣佈停運,因為募資困難。

事實上,我開網的生存困境,只是公益型小額貸款機構在中國步履蹣跚的典型樣本。在商業型小額信貸公司出現爆髮式發展的大好局面時,公益型小額信貸機構卻遭遇困境。

「農民的Facebook」

「他們拿到貸款後第一次做小生意,剛開始才幾千,後來就變成幾萬了,確實能看出變化,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越來越好。」

趙秀芹是內蒙古赤峰大板鎮百興嘎查(村)一名牧民,也是一名受益於小額信貸的老客戶。趙和老伴在當地做農機修理生意,急需一台砂輪機,在我開網提交申請人情況和貸款需求後,幾名資助人關注了趙的信息。

不久,趙秀芹就從我開網獲得4000元小額貸款,買了一台砂輪機。

「在小額信貸連續幾年的幫助下,修理部生意越做越好,已經能夠負擔我們老兩口的生活開支。」趙秀芹說。

像趙秀芹這樣原來生活在貧困線以下,5年間通過不斷向「我開」貸款而改變生活面貌的小額業主有961名。由於貸款數額極低和缺乏抵押物資,我開網可能是他們借得到錢的唯一希望。

2007年,受到「窮人銀行家」之稱的尤努斯啟發,兩位美國女孩魏可欣和孟康妮,在中國創辦一家小額信貸機構「我開網」,希望能成為一家貸款給貧困農民的「窮人銀行」。

兩位美國女孩採用的方法與尤努斯略有不同——把互聯網的社交網絡理念引入小額貸款模式並加以創新。其終極目標是讓「我開網」能成為真正的貸款者與借 貸人之間直接交流的網絡社區,可以像Facebook或者Twitter一樣,給雙方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也有人因此把社交網絡結合小額信貸的模式稱為 「農民的Facebook」。

不過目前這還只是個夢想。因為貧困農民無法上網,「我開網」具體運營模式是:地區合作機構(四川省儀隴縣鄉村發展協會和內蒙古昭烏達婦女可持續發展 協會)對當地需要貸款的貧困農牧民進行評估,並篩選貸款申請者,在我開網站上公佈他們的信息,看到信息的資助人選擇申請者並捐獻無抵押貸款。

雖然是捐獻,但是這些給農民做小生意的錢並不是免費贈送的。貸款要每個月分期償還,在一年左右還清,一旦一筆貸款收回則立即拿去幫助另一個需求者。

陳凱峰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開網的小額貸款是健康的,貸款大多能收回來,壞賬少於2%,循環非常良好。」

楊高是我開網的捐贈人。這位美國波音公司的飛機工程師,在2008年從全美公共廣播(NPR)無意中聽到一則關於「我開」的新聞之後,前後用信用卡支付了300美金,幫助了十幾個中國農民。

楊高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我開」最吸引他的地方是「自己的錢可以直接落實到受益人手裡,如果通過民政渠道走的話,一層一層剝削,到最後拿到手裡的不知道還有多少」。

讓楊高感到興奮的是,不少貧困農民確實改變了命運,「他們拿到貸款後第一次做小生意,剛開始才幾千,後來就變成幾萬了,確實能看出變化,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越來越好。」

現在,雖然我開網停運,但其創始人魏可欣承諾:截止到目前所捐助的貸款本金,繼續幫助四川和內蒙古的小額信貸客戶。

不可持續的生意

貸幫網CEO尹飛說,「通過大眾募集捐款的方式來支持公益小額信貸,其運營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

很黑色幽默的是,我開網小貸幫助農民走出貧困命運的同時,自身卻陷入停運困境的命運。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募資困難成了我開網運營維艱的最大障礙,陷入斷糧困境。

我開網之前99%的資金均來自美國和香港。與孟加拉等南亞國家民眾認可小額信貸相反,在美國,小額信貸的慈善性質並未廣泛認可。對他們來說,信貸是獲利的商業,因此他們很難理解我開網的捐助模式。

此外,外國公民對中國貧困人口的狀況缺乏瞭解——中國仍有2億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數量。而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強勁增長,也讓許多外國人拒絕再向中國捐款。

我開網也把募資轉向國內,並於2011年與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合作,取得公募資格,在中國接受人民幣捐款。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我們給我開網提供了一個公募平台,開了一個支付寶的賬號,並設了一個我開專項基金。」

但我開網從國內募集的資金仍然少得可憐。人口基金會上述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募款非常少,全部數據要結完賬才能知道,目前給了儀隴縣是4800元。」

正因如此,我開網5年下來募資成本高昂。不僅要舉辦各項活動為外國公民講解項目,還要負擔美國和國內的機構運營支出,承擔網絡系統的開發和維護。

另一方面,我開網也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來產生足夠的利潤,以維持各種運營開支。比如,貸款人支付的利息以及捐款人讚助的活動經費,大多留給了四川和內蒙古的兩家合作機構。

「作為合作機構,我開網做得非常好,但是做得很艱難。」四川省儀隴縣鄉村發展協會秘書長高向軍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道,扶貧的小額信貸成本非常高。

除服務成本外,小貸機構還要承擔服務對象的風險成本,貸款收取的利息僅夠勉強維持生存,更不用提盈利了。高向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貧困農民完全處在一個非常動盪的游離狀態,一旦宏觀經濟發生改變,最先倒下的就是他們。」

拮据的狀況,讓我開網不得不一再壓縮人工支出。陳凱峰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開能維持到現在的原因是全球17個分會的志願者隊伍都不拿工資,為了那 份熱情。」前CEO魏可欣一共募集到65萬美金,也沒有任何工資。雖然按照美國職業籌款人的規定,10%-15%的佣金是合法所得。

與我開同時申請公募資格的貸幫網CEO尹飛表示,「我開網對中國農村建設作出的貢獻值得肯定,我開的表面原因是資金募集不夠,但原因是深層次的。雖然它拿到了公募資格,但是通過大眾募集捐款的方式來支持公益小額信貸,其運營模式具有不可持續性。」

未知的未來

為解決公益小貸機構募資難的問題,白澄宇呼籲政府成立批發基金。

一群志願者仍在尋找我開網項目持續下去的機會。陳凱峰就表示:「我開上海分會暫時還不受影響,我們在尋找『我開』繼續辦下去的可能性。」

但不得不承認一個殘酷的現實:公益型小額信貸機構(包括NGO)已經從2003年鼎盛時期的三百多家萎縮到目前不足一百家,而且仍有進一步萎縮趨勢。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對南方週末記者指出:「中國小額信貸之所以發展緩慢主要就是政策上有許多瓶頸解決不了。比如說:金融政策沒有放開市 場,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槓桿受限制,小貸公司從銀行融資的資金成本非常高等等。此外,中國現在整個金融市場是這些低收入貧困人口缺少金融服務,中小企業也缺 少金融服務。」

小貸機構不能吸儲,這也是造成小貸機構募資困難的重要原因。白澄宇呼籲政府能重視小額信貸,他建議道:「首先,政府要制定有效的符合小貸機構發展的 金融政策,給他們發展的前途,條件成熟時改製為小貸公司或村鎮銀行;其次,國家應採取實質性政策,要求有關銀行必須提供扶貧的小額信貸資金,如果銀行做不 了,可以委託這些真正做小額信貸的機構去投放。」

為解決公益小貸機構募資難的問題,白澄宇呼籲政府成立批發基金,「我們現在致力於促成中國真正的公益小額信貸的批發基金項目。希望政府能建立一個專門針對貧困弱勢群體的批發基金,只要符合篩選條件的小貸機構都可以申請批發基金,用於小額信貸。」

一位志願者不無傷感地在我開網微博留言:「看到我開關閉了,這是一個讓人心碎的時刻,但我開的理念已經在中國紮根,消除貧困的夢想,還會激勵更多人堅守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97

百億彩票公益金,哪裡去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043

6月12日晚,中國福利彩票雙色球第2012068期開獎,北京三里屯南路一彩票站開出110注頭獎,獎金高達5.7億元。公益性質被視為彩票與賭博的核心區別。2010年全國彩票銷售總額約為1662億元,共籌集彩票公益金接近490億元,這些錢最終用在什麼地方?

從財政部公佈的2011年全國彩票銷售情況可以看到,2011年全國彩票銷售總額約為2216億元。而據《南方週末》此前報導,1987年中國彩票第一次發行,當年銷售額僅為0.17億元。

25年時間,彩票年銷售額漲了13000多倍。

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各佔彩票的半壁江山:2011年,全年全國彩票銷售總額約為2216億元,其中,福彩為1278億元,體彩為938億元。分地區來看,全國彩票銷售前三甲分別為江蘇、廣東、山東,分別為260億元、235億元、205億元。

2011年全國各地彩票銷售情況。(李夏同/製圖)

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彩票管理條例》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全國的彩票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民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依法設立的福利彩票發行機構、體育彩票發行機構,分別負責全國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發行和組織銷售工作。

一年超過2000億元的彩票銷售收入,最後到了哪裡?根據《彩票管理條例》,其中一部分會作為彩票獎金回饋彩民,一部分會留給彩票發行、銷售機構作 為發行費用,剩下的就是國家籌集的彩票公益金。事實上,1987年中國發行的第一張彩票名稱就是「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福利彩票的發行宗旨為:扶 老、助殘、救孤、濟困,而公益性質恰恰被視為彩票與賭博的核心區別。

財政部公佈的2010年全國彩票公益金籌集情況顯 示,2010年全國共發行銷售彩票1662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接近49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當年收繳入庫彩票公益金約248億元。2009年結轉收入 64億元,支出約240億元,收支相抵,結餘72億元。其中,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124.8億元,分配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93.7億元,分配 給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各10.5億元。

2010年全國彩票公益金分配情況 (李夏同/製圖)

根據財政部發佈的《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關於調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通知》等規定,彩票公益金在中央與地方之間,按50:50的比例分配。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在社會保障基金、專項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之間,按60%、30%、5%和5%的比例分配。地方留成的彩票公益金,由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商民政、體育部門研究確定分配原則。

按規定,財政部應當於每年8月底前,向社會公告上一年度全國彩票公益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情況。省級財政部門應當每年於6月底前,向社會公告上一年度本行政區域內彩票公益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情況。

現在離2012年6月底僅有半月時間,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北京四川陝西山東安徽等地已公佈了2011年的彩票公益金籌集分配或使用情況。

其中,2011年,北京發行福利彩票50.36億元,籌集福彩公益金逾16億元,上繳中央8.235億元,市區(縣)兩級可支配使用8.235億元,市本級撥付支出0.8億元。

北京市民政局詳細列出了北京市級福彩公益金的15個支出項目,其中,兩個最大的項目是關於資助農村社區服務站建設項目,用了5300多萬元;其它項目包括福利院改造、老人補助金、老年活動中心、城市與農村公益性公墓、慈善超市、慈善醫療卡經費等。

至於四川、陝西、山東、安徽等省財政部門公佈的2011年彩票公益金籌集和使用情況,多數都有提及福彩公益金和體彩公益金的去向。

其中,安徽省對公益金的使用情況披露得最為詳盡,公告全文超過2000字;陝西省、四川省的公告則較為簡單,均只有1000字左右。

例如,四川省對體彩公益金的分配使用是,分配給省級體育部門21231.48萬元,安排用於落實全省《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等體育事業。」並未提到具體項目。

相比之下,安徽省就體彩公益金的使用這一項,列出了9個小項目及其具體支出情況,包括優秀運動隊訓練場館建設經費、全國十二屆運動會經費、全民健身工程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4

昇恒昌四千員工每周全台跑透透 發揮創意扶助弱勢 老董帶頭拚公益員 工越做越「回甘」

2012-10-01  TWM




每逢周末,穿著黃色背心、胸前有一塊紅色免稅商店標誌的昇恒昌員工,就像一群小蜜蜂,由江松樺父子帶頭,飛到全台灣各個角落做公益。

這樣的行動,已經經年累月,但,多年如一日。

撰文‧劉俞青

九月十五日星期六的下午,入秋以來第一道東北季風吹襲,外頭大雨滂沱,但台北市松山菸廠內一場為失智老人舉辦的活動照常舉行,江建廷一身溼透,準時在二點半小跑步進入會場。這已經是《今周刊》最近一年來第三次和他在公益活動的場合上碰面了。

江建廷是江松樺的獨子,擔任昇恒昌的執行副總經理,今年剛滿三十歲,身高一七五公分,單身,是標準的「富二代」。但周末假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勤跑公益活 動的場子,只要員工告訴他要去參與哪個公益活動,無論是探視新竹尖石鄉山上的孩子,還是花蓮的淨灘活動,他能到一定到。一年五十二周,至少一半以上的周 末,都可以看見他到場加油打氣的身影。

和一般企業做公益的目的,多半以提升企業形象不同,昇恒昌上下四千多位員工,是長年不分職位高低、由董事長江松樺父子帶頭,捲起袖子一起做公益。江松樺告 訴員工:「你們出力就好,錢的事我來。」各部門可以按照自己的專長或關注的社會領域,選擇適合的公益活動參與,至於所需的經費,只要報上去,公司很快就撥 款支持。

做公益自己也受益

員工因奉獻社會 在工作上更有向心力公司力挺員工做公益的政策一下達,員工間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同儕效應,很快地,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有如雨後春筍,在昇恒昌的各部門間擴散開來。

員工提出做公益的點子非常多樣豐富,從更生團契到急難救助、從清寒鼓勵到身心障礙扶助、從環境保育到法律受害者的保護,還有捐助醫療設備、關懷弱勢兒童 等,簡直包山包海;有員工當起說故事媽媽,講故事給偏遠地區的孩子聽;資訊部同仁跑到大老遠的山裡,幫孩子修電腦;還有人倡導環保,發誓每個周末要讓一個 台灣沿海沙灘變得乾乾淨淨。

「大家都做,怎好意思不參與?我已經報名下禮拜的淨山活動。」一位才剛到昇恒昌上班一個多月的司機告訴我們。顯然這股同儕力量,像散發在空氣裡的香氣一樣,在每位員工身上發酵。

「做公益像喝茶,做的時候很辛苦,但做完之後,嗯,會『回甘』。」在大雨中,站在街頭拿著引路的牌子,指引大家公益活動場所方向的一位年輕員工,意外對我們說出非常有哲理的話。

「其實董事長不只出錢,也很出力。」昇恒昌名下共有三個基金會,三個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陳銀欉說,做公益其實利人利己。「很多年輕員工因為公益的付出之 後,開始懂得體貼主管,也體貼家人,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很大的變化。」但站在公司經營管理的角度,也同時符合統御領導與提高向心力的功能,一舉多得。

經商不求最大利益

提供所有員工午餐 免費讓優質商品上架陳銀欉和江松樺認識快二十年,看著昇恒昌從無到有,到如今幾乎獨霸台灣免稅商店;也看到江松樺對公益的付出,很多活動他都是親自撩下去做,他說江松樺做公益是真心誠意,發自內心。去年昇恒昌更是唯一獲得國家公益獎的營利團體。

「我學佛,對於生死,每天在面對;當你要走時,有這麼多錢要做什麼?」採訪之間,江松樺不只一次提出對「錢」的看法。不只做公益,他的經商之道,很多不符 合教科書裡學到的「利潤極大化」原則,包括他給員工很好的福利,每天中午都免費供餐給員工,連離島及機場據點都照樣供餐,昇恒昌因此員工流動率很低。

江松樺對股東願意分享,所有股東都樂意掏錢增資;他甚至要員工下鄉去找具備台灣特色的產品,昇恒昌掏腰包為這些不懂包裝的台灣產品做企畫、包裝,然後就在 寸土寸金的免稅賣場裡販售。他不打自有品牌,要客戶喜歡的話,就向這些上游廠家下單;員工透露,這部分業績,「幾乎沒有賺錢」。

「我自己就是按照《弟子規》上所言,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大家看。」今年年初,江松樺還在公司的月會上這樣對員工說。因為做公益不能強制規範,即使獎勵, 也只限於口頭,江松樺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是發自內心,「因為唯有真心付出,回饋才會甘甜有味。」但也因江松樺這幾年年事漸長,一些太遠、跑不來的公益場子, 兒子江建廷開始接棒上來,而且,跑得比爸爸還勤快。

江建廷從小就是留學生,幾年前,頂著國外漂亮的學歷光環回國,還受到爸爸的感召,主動當了一年的兵。退伍之後,被派到第一線銷售,「一站就是十個小時,而 且和所有同仁一樣結算業績,客戶不認識我是誰,當然不會特別找我購買,但所有產品品項、特色、價格,我都背得滾瓜爛熟。」江建廷說。

江松樺把「身體力行」四個字,用在教子上、經營企業上,當然,也用在公益上,他曾說:「在佛面前,所有種下的福田,最後都是自己收割。」江松樺顯然領略心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1

預算法大修接近尾聲 地方舉債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559

昨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四審預算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地方政府舉借的債務應當有償還計劃和穩定的償還資金來源,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這是三審“開閘”地方債後,對地方債首度提出的具體要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華社提到,財稅專家普遍預測,四審表決通過的概率非常大。按照流程應該是8月25日開始審議,會議的最後一天也就是8月31日進行表決。

從去年開始,地方債問題尤為引人註目。按照現行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自行發債,但實際上地方政府已經突破了法律的限制。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超過20萬億元。

今年4月,預算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三審。前三次審議,地方債經歷了開閘、關閘、再開閘的過程。與三審稿一樣,四審稿規定地方債發債主體是“經國務院批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舉債方式就一種“發地方政府債券”,但在舉債用途上,四審稿修改為“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並嚴格限定“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

新京報提到,四審稿從預算公開、預算審議、資金用途、風險機制四方面,增加了四項地方債新規。

預算公開,要求地方政府公開預算時,同步公開債務情況,“對本級政府舉借債務的情況等重要事項作出說明”;預算審議,各級人大審議預算時,重點審查“預算安排舉借的債務是否合法、合理,是否有償還計劃和穩定的償還資金來源”。

同時,四審稿限制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用途,“地方政府舉借的債務應當有償還計劃和穩定的償還資金來源,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並要求國務院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以及責任追究制度。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四審稿恢複了“央行經理國庫制”。現行預算法采用的是“央行經理制”,即“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但二審稿、三審稿都刪除了這一條款,規定“國庫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新華社曾提到,預算法有“經濟憲法”之稱。這部法律關系著對政府每一筆支出的分配和監督,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現行預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部專業性強但影響力大的法律,每一處細微的修改都牽動社會各界的神經。

這部法律從2005年啟動修訂,其修訂已經跨越三屆人大。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認為,《預算法》是當下中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交匯點,關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運行效率、關涉民生改善、關涉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調整梳理。

《預算法》準確地說就是政府支出法,是約束政府花錢的規矩。《預算法》不僅是上級政府管理下級政府的工具,更是人民對政府支出的約束。它是約束和監督政府行政行為的制度規則,更是構建和塑造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法律依據。

可以預見,包括《預算法》案在內的系列公共財政法案的修改通過,將昭示著中國公共財政改革的大步邁進,它會有效的揚棄GDP錦標賽,使得政府真正看得見、可以監督、可以問責,並轉向為服務型、民生型和發揮更好作用的政府。推進民主理財,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將標誌著中國經濟和政治改革在關鍵環節上的雙重啟動。它提供的全過程監督必將使得工程腐敗、建設腐敗受到的強力抑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57

募捐變好玩 名人尬電動粉絲做公益

2014-09-08  TCW
 
 

 

七月底開始席捲全球的ALS冰桶挑戰賽,觸發了慈善公益的創業點子:網站透特發(Tiltify)隨即在八月成立,同樣打著簡單玩活動之名,包裝公益募款之實。

美國雜誌《財星》(Fortune)報導,透特發藉電玩的影響力,把玩家和好萊塢、慈善機構及串流平台送作堆:任何人想觀看名人尬電玩實況,就須捐錢給特定機構,達一定門檻,甚至可親自和他們同台較勁;而且它也有樣學樣將賽事全程上傳YouTube或電競平台Twitch,讓更多人響應。

賽車手出馬,為癌症尬車

當月的慈善挑戰定名為「和癌症賽跑」(Race Against Cancer),八月二十三日已由印地賽車(IndyCar)選手紐加頓(Josef Newgarden)、威爾森(Justin Wilson),正面對決微軟(Microsoft)的Xbox One賽車遊戲《極限競速5》(Forza Motorsport 5)。

由於兩位專業賽車手肩負起為美國癌症青少年募款的「業績壓力」,因此賽前就大力號召粉絲上線觀賽。偶像催票力量大,賽車迷、遊戲迷蜂擁登記,因此,捐款人列表瀰漫著兩邊粉絲的較量意味,有人捐出和紐加頓背號七十九號一樣金額的善款,也有人刻意選擇偶像的年紀或其他相關數字。

至今,透特發官網上累計的捐款總額超過一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萬元),捐款人獲得的回饋則是,微軟依據不同捐款門檻提供賽車遊戲獎勵,像是車輛套票優惠,或完整版遊戲一套。

透特發執行長華瑟曼(Michael Wasserman)透露,大明星的休閒活動跟一般人差不多,通常也都愛打電動;而慈善代言雖是名人增加曝光的活動之一,但總難擺脫一本正經的做法。透特發讓他們輕鬆做自己,又能滿足粉絲偷窺欲,還可勸募善款,相對簡單、可行。

華瑟曼解釋,透特發會將捐款總額交由第三方機構處理,以確保流向慈善團體,但會抽取九%當作營運經費。他表示,雖然許多活動仍在雛形階段,但已有不少運動員、名人參與其中,預計不久後將有五十家慈善機構報名籌畫活動。「我們的目的是讓捐款變得更好玩,民眾也更樂於投入公益、響應捐款。」

受贈單位美國青少年癌症協會執行總監戴維斯(Simon Davies)贊同:「電玩遊戲是很重要的青少年文化。對於這些生病的孩子而言,電玩遊戲可提振精神、舒緩壓力,也是青少年為彼此加油打氣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