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部人公司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11-06/111383843.html

 2011年10月10日,青島市中級法院,坐在被告席上的宋軍身穿橘黃色的看守所馬甲,他不停地翻看手邊的資料,並堅持詳細講述案情,被法官多次打斷仍語勢不減。

  宋軍擁有經濟學博士頭銜,從業履歷均與中國的遠洋航運業有關。他曾在青島遠洋身兼三職: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下稱青島遠洋)副總經理、青島遠洋國際船舶貿易有限公司(下稱青島船貿)董事長和青島匯泉船務公司(下稱匯泉公司)董事長。

  青島遠洋系央企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中國遠洋)全資企業。

  而匯泉公司則是一家特殊的企業,它與中國遠洋、青島遠洋沒有任何產權關係,卻由青島遠洋內部職工持股。宋軍被檢方指控的犯罪行為,即發生在他擔任這家公司董事長期間。

  檢方指控宋軍犯有貪污罪和受賄罪,宋軍則為自己作了無罪辯護。為其辯護的北京京都律所律師宣東和山東雅君律所律師王健認為,宋軍被指涉案交易的主體——匯泉公司並非國有企業,也沒有任何國有股份,因此宋軍不應被指控犯有貪污罪和受賄罪。

  此案擇日宣判,控辯雙方矛盾的背後是處境微妙的匯泉公司,它與青島遠洋雖然沒有產權關聯,但在人員、業務方面又存在緊密聯繫,且與後者形成了同業競爭關係。

  匯泉前身

  匯泉公司成立於1992年,由青島遠洋工會發起成立,註冊資金360萬元,其中固定資金200萬元,流動資金160萬元,均來自青島遠洋的有償 撥款,並規定償還方式:第一年償還100萬元,第二年償還150萬元,其餘部分第三年還清。公司註冊時,性質為集體所有制,法人代表是青島遠洋工會主席。

  當時,國家鼓勵發展多種經營。青島遠洋因此成立了青島實業總公司,並在青島實業總公司下又成立了匯泉公司、出租車公司、遠洋酒店等公司。

  原交通部運輸管理司和青島市總工會曾為此發批文,准許設立匯泉公司。公司的主營範圍:遠洋及國內沿海貨物運輸、船舶租賃、船舶代管及代理服務。這與青島遠洋的經營業務基本一致。

  成立後,匯泉公司擁有的第一條船叫「匯泉灣」號,該船以青島實業總公司名義購買,但由青島遠洋出資,價值約500萬-600萬元。匯泉公司一成 立,該船被直接轉到了匯泉公司名下,當時要求匯泉公司賺錢後還款,但此船三個月後即被賣,所得又購買了一條船,青島遠洋的出資款始終未被歸還。

  1994年,匯泉公司開始改制,形成了兩類股份:由企業減免稅形成的股份佔3.4%,由職工個人投資形成的股份佔96.6%。個人股按照工齡20%、基礎20%、職務60%的比例認購。

  這次改制明晰了產權,無論青島遠洋還是匯泉公司均認為,匯泉公司是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而非國企,也不再是集體所有制企業。

  據時任青島遠洋財務處處長梅國勳對檢方人員稱,1994年青島市經委曾要求青島遠洋匯報後來買船款的性質。青島遠洋方面匯報稱,這筆錢是應該發給職工的獎勵基金。

  也就是說,職工的獎勵基金抵沖了購船款,並以此作為職工出資入股,形成內部職工持股的匯泉公司。

  內部職工持股的風潮源於1992年5月15日原國家體改委發佈的《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該意見第七條規定,公司可以向本企業內部職工募集股份,並將此類定向募集企業稱為定向募集公司。青島遠洋就順應了當時的形勢。

  彼時全國出現了近千家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發行了大量的內部職工股,導致「內部股公眾化,法人股個人化」,以及管理層通過MBO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給證券市場的發展和股份制改革的推進產生很大的困擾。

  1993年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國家體改委等發佈的《關於立即制止發行內部職工股不規範做法意見的緊急通知》,控制職工持股佔公司總股 本的比例;1994年6月19日,原國家體改委再發《關於立即停止審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並重申停止審批和發行內部職工股的通知》,內部職工股的發行由 此被禁。

  至今,內部職工股仍然沒有開禁,成為塵封在國企改革過程中的一段歷史。但一些企業的變通方式仍然存在。

  匯泉公司與定向募集內部職工股有所不同,其成立之初並沒有要求職工出資購買股份,而是將未發獎金直接認定為職工入股資金,並且在此後按照工齡、職級等指標量化職工的持股比例。

  山東省知名的職工股炒家艾群策認為,此類公司屬於典型的內部人控制。

  匯泉公司成立後,雖名義上由工會興辦,但實際由青島遠洋代管。所有的財務統一由實業總公司管理,所有的費用由實業總公司支付。即使改制之後,匯泉公司的員工包括領導層都是青島遠洋的人員,業務也由青島遠洋管理。

  在青島遠洋資產被轉入中國遠洋前,匯泉公司董事長一般由青島遠洋副總兼任,但其經營業務和管理模式沒有改變。宋軍2004年起開始擔任匯泉公司董事長,三年前他已經擔任青島遠洋副總經理,受青島遠洋委派擔任匯泉公司董事長名正言順。

  青島遠洋的一位現任高管告訴《財經》記者,宋軍擔任匯泉公司董事長後,希望在青島遠洋的職工心目中建立聲譽,「他是希望把匯泉公司搞好的,因為匯泉公司業績好,職工分紅才能更多」。

  可是,在任期尚未結束之時,他就成了階下囚,皆因與匯泉公司有關的三條船的生意。

  三條船的生意

  宋軍涉案的三條船分別為:Reliance、Confidence和Honesty,其中被檢方指控的涉嫌貪腐資金往來的主要是Reliance。

  船東鄧淦稱,2005年底或2006年初,他到青島遠洋參加一個會議,會上有宋軍和青島船貿的租船經紀人唐維傑。鄧淦向宋軍提出,希望雙方合夥買船,船舶出租後的利潤兩邊平分。宋軍當時同意了。

  但是,當唐維傑作為中間人找到了Reliance船後,鄧淦先行在巴拿馬登記註冊一家Reliance公司,中國和巴拿馬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宋軍稱,他通過諮詢後得知,境內企業向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和地區投資,原則上不被允許。他告訴鄧淦不能合夥買船。

  之後,宋軍同意「匯泉公司只能是名義股東,不能投資」。2006年7月24日,Reliance 遠洋運輸公司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鄧淦擔任董事長,唐維傑擔任董事。鄧淦與唐維傑各佔50%股份。

  宋軍簽字的一份授權書顯示:青島匯泉船務公司以該授權書任命並指定唐維傑作為法定代理人,以該公司名義單獨或共同作出任何和所有的下列行為和辦 理下列事項,其中包括:代表公司簽署光船租賃協議和相關附件;履行代理人認為必要和適當的與上述文件和協議相關的所有其他行為和事項及進行本授權委託書所 授權的任何事項。

  宋軍承認,唐維傑實際上是代表匯泉公司掛名持有該公司股份。

  正是這份授權書,將匯泉公司,甚至青島遠洋牽扯進之後的購船風波。

  鄧淦買船,起初只支付了10%的購船款,其餘90%需向銀行貸款。但貸款方代理人香港東方匯理船舶融資有限公司要求,若貸款船款的90%,則要求青島遠洋成為承租人之一。

  檢方掌握由貸款方代理人提供的材料顯示,宋軍簽署了青島遠洋作為共同承租人的光船租賃協議,匯泉公司同為承租人。這意味著,一旦Reliance 遠洋運輸公司發生信貸問題,青島遠洋可能承擔支付租船費的債務風險。

  宋軍亦承認他簽署了上述文件,但同時稱簽字前並沒有細讀文件。

  這一說法是否能得到法院的認可尚不可知。但顯然,此間匯泉公司是利用了青島遠洋的信用優勢,承擔風險的是青島遠洋,獲得利益的卻可能是匯泉公司及其合作方。

  此外,匯泉公司還擔任了Reliance遠洋運輸公司的貸款擔保人之一。宋軍在庭審期間辯稱,授權唐維傑簽署作為貸款擔保人的文件是虛假的,他 簽署的授權文件是讓唐作為名義股東,而不是擔保貸款人。不過,其授權書中,顯然授予了代理人唐維傑極大的採取「必要行為」的權力。

  艾群策認為,這是典型的國有企業「滴漏跑冒」,「(二者)沒有資產關係,卻有緊密人員關係和經營依附關係」。

  模糊的身份

  2007年5月,隨著遠洋行業興盛,船價上漲。鄧淦向宋軍提出解除租約,賣船。匯泉公司同意,Reliance船賣出,給匯泉公司支付了一筆解約補償金之後,還有上千萬美元的利潤,其中一半左右625萬美元存放在鄧淦設於香港的Prudence賬戶裡。

  檢方指控其中606.5萬美元應歸屬匯泉公司的利潤款被宋軍貪污。

  鄧淦在供述中稱,2006年,宋軍曾提出向他借用海外賬戶,於是他將上述賬戶清空後提供給宋軍使用,屬於匯泉公司的Reliance船的利潤款也打入了該賬戶。但宋軍稱對此毫不知情。

  這筆款項此後陸續被轉移到江蘇商人陳林根的賬戶上。宋軍稱,款項轉移他作為介紹人,介紹陳林根向鄧淦借美元。但當時借貸雙方無任何借據。

  在宋軍第一次被抓釋放後,陳林根才向鄧淦傳真了借條。

  司法材料顯示,與此同時,陳林根以借款大約相等的人民幣,購買宋軍負責的青島遠洋大廈的多個樓盤。但房價持續上漲之時,陳林根卻幾乎以原價退出了遠洋大廈項目,退款最終流入到宋軍家人及其控制公司的賬戶中,被用於購買股票和房產。

  宋軍的母親曾兩次由人陪同去青島看房。案發後,宋軍家人及其公司名下有多達37套房產被檢方扣押凍結。

  辯方律師宣東在庭上辯稱,「陳林根向鄧淦借款」與「陳林根購買遠洋大廈樓盤」之間沒有因果關係,而且當陳林根的投資退出青島遠洋大廈項目時,接收款項的賬戶均顯示,該筆資金屬於陳林根,而非宋軍。

  宋軍第一次被抓釋放後,補充了一個書面聲明,稱家人購房行為不過是提供其身份證明供陳林根理財之用,這些財產非自己所有。但對於為什麼陳林根會借用他——一個副局級幹部家屬的身份證理財,則沒有作出合適的解釋。

  檢方據其思路,指控宋軍貪污。而對於匯泉公司本身性質認定,控辯分歧巨大。辯方堅決不認同重要原因之一即認為檢方對匯泉公司性質認定有誤。

  2006年7月,匯泉公司曾召開董事會,討論租賃Reliance船舶事宜,同意先支付120萬美元的租船保證金。對此,控辯雙方出現分歧。檢方認為,此120萬美元是匯泉公司的投資款,而宋軍堅持認為,這僅僅是租船保證金,匯泉沒有投資買船。

  依據檢方的指控思路,如果為投資買船,那麼賣出船隻後便產生利潤,這些利潤匯泉公司應當獲得50%,而這筆應屬匯泉公司的利潤款被宋軍貪污。

  不過,其前提是,匯泉公司應是一家國有公司。

  辯方律師王健認為,宋軍作為貪污犯罪和賄賂犯罪的主體不適格,因為匯泉公司沒有任何國有股份,這也是青島遠洋被整體轉至中國遠洋時,匯泉公司資產並沒用被計入的原因。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破產法和企業重組專家李曙光對《財經》記者稱,一般而言,過去工會持股的企業都被視做公有財產,但既然進行了改制,並且青島遠洋上市之時資產沒有劃入國有資產,那麼應當是一個新的開始。

  青島遠洋一位高管對《財經》記者稱,上市前,對於如何處置匯泉公司內部有爭議,目前仍然維持原樣。青島遠洋上市後,中層以上幹部取消了在匯泉公 司的持股,但匯泉董事長仍由青島遠洋委派,只不過降低了級別,由青島遠洋公司副總兼任改為由陸上產業公司(原青島實業總公司)副總兼任。

  在宋軍涉案行為實施之時,2007年1月,本刊以《誰的魯能》為題報導全國電力系統最大的職工持股企業魯能集團,悄然完成了國有控股、職工持股 再到私人公司的「三部曲」。此事不僅被國務院糾正,後者不久又批准印發了《關於規範電力系統職工投資發電企業的意見》,主要是針對電力系統的電網企業職工 投資發電企業,以及發電企業職工投資「一廠多制」企業的行為作了限制。

  2008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又發佈了第139號文件,專門規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和投資行為。該文件明確規定,國有企業剝離出部分業務、資產改 制設立新公司需引入職工持股的,新公司不得與該國有企業經營同類業務;國有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不得在職工或其他非國有投資者投資的非國有企業兼職;已 經兼職的,自文件印發後六個月內辭去所兼任職務。

  青島遠洋顯然沒有按照上述文件進行整改,這直接為宋軍案的激烈控辯埋下伏筆。

  《財經》記者曾致電中國遠洋投資者關係部,期待證明青島遠洋和匯泉公司之間的關係,對方稱以司法認定的宋軍案為準,對於匯泉公司身份問題則沒有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5

光大內部人詳述烏龍指細節:實盤測試失誤

http://xueqiu.com/3533335030/24859166
21世紀經濟報導 東方白
8月16日,星期五,一週最後一個交易日,因光大證券(12.12, 0.76, 6.69%)(601788.SH)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獨立套利失誤,引發一場軒然大波,足以令市場銘記。

「平淡、焦灼、回落、二次爆發,再回落,歸於理性,這4個小時就像一出摺子戲,一場虛無縹緲的夢,但卻直生生的發生了。它來了,排山倒海;它去了,滿地殘骸。」有業內人士如此感慨。

目前,光大證券相關核查工作仍在進行,未向外界披露結論。當晚,本報撥通涉事部門負責人楊建波瞭解有關情況,對方聲稱其本人不在,隨即掛斷電話。

但經多方調查,本報記者獲悉這次烏龍背後數個鮮為人知的細節。

測試台灣團隊投資模型

16日下午,光大證券公告稱,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似乎表明套利交易烏龍為系統問題所致,不存在人為過失。

而目前有關光大證券烏龍背後的原因有系統問題、技術操縱失誤等多個版本的猜測。

知情人士則向本報透露,把買入股票數量由萬股誤操作成萬手,只是導致市場異動的表面原因,其實背後還有更大烏龍,這筆套利交易並不是光大證券的真心操作。

真實的情況是,8月16日上午11時許,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對其內部台灣團隊開發的投資模型進行測試。由於忽視了測試環境為實盤交易系統,加之測試時,把擬買入3000萬股誤搞成3000萬手。

「該部門的交易團隊成員由來自台灣的人士組成。由於大陸股市和台灣市場每筆股票交易數量單位差異,光大證券原本模擬測試交易變成實盤買賣,實際交易數量被無形放大100倍。」知情人士如此描述烏龍產生的真實原因。

具體情況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擬購買3000萬股50ETF,每份約1.64元,錯下單為3000萬手,此舉引發ETF基金自動購買成分藍籌股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迅速跟進,銀行石油等大藍籌瞬時漲停,指數旋即大漲。

本報記者獲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模擬交易測試下單金額230億,實際成交72億。涉及股票150多只。這一結論已被公司寫進上報證監會的自查報告。

知情人士還告訴記者,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是撤銷原金融衍生品部後成立的,原來的人馬部分離職,部分到了公司資產管理部,部分在策略投資部供職。目前,該部負責人楊建波是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金融學博士。

他2004年加入光大證券,2005年11月,首批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交易所權證創設等活動,並負責光大證券備兌權證系統的開發及衍生品業務平台的建立,曾在保德信集團接受衍生品業務培訓和見習,號稱為華人金融經濟學者裡最早運用GARCH、GJR-GARC、ECM等模型,對中國及世界資本市場的波動率集群效應進行分析的研究人員。

不過,據透露,楊在光大證券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十分融洽,當初在策略投資部總經理進行群眾民意測評時,得分只有45分,後來,公司高層力排眾議其才當上部門總經理。

烏龍之殤
儘管光大證券將擬買入3000萬股操作成買入3000萬手已為眾人所知,但對為什麼會在實盤交易系統上進行模擬測試多數人還是不甚了了。

「光大證券如此操作,相當於實戰演習誤將實彈當成空包彈使用。其實際風控水平由此可見一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另一位熟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實際交易操作的專業人士指出,「光大證券的烏龍不可能是系統本身參數設計出現大問題,主要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失誤」,他透露,該公司策略投資部的套利系統根本沒有納入公司的中央風控系統。

對此,知情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證實,「套利交易屬於高頻交易,納入公司風控系統後交易時需履行內部審核手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交易效率。」

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策略投資部在實盤交易系統進行投資模型測試,除相關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與套利系統缺乏必要的風險監控有關。

本報記者調查過程中,曾有業內人士對光大證券下單金額230億之說不以為然,認為中信證券(自營規模有300億,海通證券有150億,光大的規模不可能超過海通。

本報記者從光大一位中層人士處獲悉,目前券商自營賬戶並非保證金賬戶,而是信用賬戶。光大自營盤實際佔用的資本金規模並不大,但考慮到股票質押融資,可動用資金的規模可能在100億以上。

該中層人士強調,「現在監管部門對券商自營賬戶信用保證金槓桿比率沒有明確規定,交易時可任其下單,只要收盤後結算把資金湊齊就行。」

這不僅一語道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之所以能無限放大交易的秘密,而且意味著個案之外,或許整個券商自營投資都存在風險監控盲區。

「烏龍單成交後十分鐘左右,引發大量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跟風買進,把大盤推高約2%。T+1交易制度下,買入資金無法當天賣出,如不能及時對沖就會損失很大。這也是程序化交易的弊端,值得吸取經驗。」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據業內人士分析,監管部門應會處罰相關責任人,並很可能對全證券行業量化投資等創新業務進行從嚴整頓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40

內部人揭秘:還原真實的美聯儲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6488635
我一直認為,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這樣以陰謀論描寫美聯儲描寫金融界的書在中國大為流行實在是財經科普界的悲哀。

所以,當我看到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健的這本《還原真實的美聯儲》在中國出版時非常靠近,終於有一本詳細講講美聯儲是怎麼回事的書可以來闢謠了——對於美聯儲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的所作所為以及相關影響,也終於有內部人可以細細介紹並做一些分析了。

美聯儲在次貸中的政策是不是無可非議,《還原真實的美聯儲》一書後半部分的相關內容仍有待於後來者和歷史的評判,但是前半部分關於美聯儲的歷史和詳細介紹,卻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入門材料。這部分,做了相對詳細的書摘,這裡也拿出來與諸位分享。

書摘
================================================================
這種誤解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貨幣戰爭》一書在中國的流行。《貨幣戰爭》在中國不僅是流行讀物,甚至被不少政府官員傳閱,它成了曲解美聯儲目的和功能的錯誤信息源頭。美國也存在類似《貨幣戰爭》的陰謀論,但這些觀點只在極端政治群體中流行,並非主流。

美聯儲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在1913年成立時,被分成了兩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位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Board,也有人將其譯為聯邦儲備委員會),另一部分是分佈在全美12個不同城市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s)。位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是聯邦政府機構的一部分,但12個聯邦儲備銀行卻不是政府部門,而是非營利性機構。

美聯儲現在採用的這種聯邦政府加非營利性組織的雙重結構,正源於當初這段歷史,是民主黨和共和黨政治妥協的產物。共和黨成員奧爾德里奇擔心政府過度干預經濟,因此在《奧爾德里奇計劃》中把中央銀行的職能完全交給私人銀行執行。而民主黨擔心私人銀行充當中央銀行後勢力變得過於強大,綁架經濟。最後《聯邦儲備法案》提出了這種雙重結構,希望通過分權制衡,避免出現美聯儲完全由政府或者金融機構控制的極端情況。

1913年美國國會最終達成一致意見,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威爾遜總統簽署了該法案,正式宣告美聯儲成立。威爾遜總統的頭像出現在10萬美元的紙鈔上。這種紙鈔只在20世紀30年代用於聯邦儲備銀行間結算,不在市場上流通。美國曾經有很多這種不對外流通的大額美鈔,只用於銀行間結算,比如面額為1000、5000、10000美元的都有。

目前12個聯邦儲備銀行的總部分別位於波士頓(Boston)、紐約(New York)、費城(Philadelphia)、克里夫蘭德(Cleveland)、里士滿(Richmond)、亞特蘭大(Atlanta)、芝加哥(Chicago)、聖路易斯(St.Louis)、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堪薩斯城(Kansas City)、達拉斯(Dallas)和舊金山(San Francisco)。而每個聯邦儲備銀行在轄區內又設有分支機構(branches)。比如達拉斯聯儲總部在達拉斯,但同時在休斯敦、聖安東尼奧和艾爾帕所設有分部。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包括聯邦儲備局的7名執行委員(Members of the Board of Governors)和12名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President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s)。

美聯儲最重要的貨幣政策被稱作公開市場操作,日常說的美聯儲公開市場會議(或者議息會議)就是為制定這個政策而召開的。公開市場政策由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和各個地區的聯邦儲備銀行共同制定。這種制定貨幣政策的方式和中國人民銀行完全不同。中國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是總行的下屬機構,對制定貨幣政策的影響非常有限。而美聯儲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是相對獨立的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分行相比,享有更高的貨幣政策發言權。比如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可以擔任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委員,在擔任委員期間,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與聯邦儲備局主席、聯邦儲備局的其他委員擁有同等的投票權。

聯邦儲備局的7名執行委員由主席(目前是伯南克)、副主席(目前是耶倫)及其他5位委員組成。這7名執行委員必須全部由總統提名,經過國會確認後才能上任。每個執行委員的任期為14年,到任後不能連任。注意這裡的14年任期指的是執行委員的任期,和美聯儲主席任期並不是一個概念。稍後我會再詳細解釋。執行委員上任後,總統單獨沒有權利罷免這些委員。如果需要罷免他們,必須有國會2/3的成員投票通過才可以。除非這些執行委員犯了非常明顯的嚴重錯誤,否則達到國會2/3的票數基本是不可能的。另外,《聯邦儲備法案》規定這7名執行委員的任期需要間隔兩年。

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與他們同時擔任的執行委員任期不衝突。即使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結束,如果執行委員的任期還沒結束,他們仍然可以繼續作為執行委員。伯南克作為聯邦儲備局執行委員的14年任期到2020年才結束。如果他願意,即使不擔任主席了,仍然可以繼續作為7位執行委員之一,參與制定美國貨幣政策。在擔任執行委員期間,他和聯儲主席享有同樣的投票權利。

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會有九名成員,分為A、B、C三類,每類三人。這主要考慮到董事會成員背景要多元化,以免被少數行業(比如銀行業)和個人控制。A類董事會的三名成員來自美聯儲的會員銀行,B類和C類成員來自其他行業和公共部門。

《聯邦儲備法案》中明確規定,每個地區聯儲的會員銀行就是它的股東。各個會員銀行根據自己資產的比例認購所在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股權。我們剛才提到,這些股權和一般公司的股權不同。這些股票不能對外轉讓或者出售,股東也不能參加美聯儲每年利潤的分紅,美聯儲只是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向股東發利息。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折扣貸款窗口(Discount Window)和儲備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三個。

公開市場會議通常被稱為議息會議。在這個會議上,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成員投票決定美國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的升降。

美聯儲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由公開市場委員會制定。委員會成員包括華盛頓聯邦儲備局的7位執行委員加上5個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前面我提到美聯儲有12位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但他們當中每次只有5個人可以在公開市場會議上投票。其中紐約聯儲主席享有終身投票權。剩下的4票,由另外11位聯儲主席輪流行使投票權,一期一年。一票由波士頓、費城、里士滿聯儲主席輪流投;一票由克利夫蘭和芝加哥聯儲主席輪流投;一票由亞特蘭大、聖路易斯、達拉斯聯儲主席輪流投;最後一票由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城、舊金山聯儲主席輪流投。

在職務名稱上,美聯儲和私營金融機構也有很大差別。在投行等機構中,VP是一個並不算高層的職位。有博士學位的員工一般在投行工作幾年後,都能順利成為VP。而VP在美聯儲是一個相當高層的職位。尤其是研究部的VP,經常和聯儲主席討論經濟政策問題和參加公開市場會議。

公開市場會議上,聯邦儲備局的7位執行委員和12位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分別發表對目前經濟形勢的看法和自己認為合適的貨幣政策。這是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後出現的一個新現象。在格林斯潘任職期間,公開市場會議上主要是他個人發言,別人參與討論的機會並不太多。而伯南克主席更鼓勵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公開討論,這與他一貫主張的公開透明的貨幣政策是一致的。討論結束後,伯南克會進行一個總結髮言,然後12位有投票權的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進行投票。每個委員投票的權重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伯南克並不會因為自己是美聯儲主席就享有比其他委員更大的投票權。

美聯儲發行貨幣的最大約束來自《聯邦儲備法案》。該法案規定美聯儲執行貨幣政策最重要的兩個任務是保證最大化就業和物價穩定,如果美聯儲完成得不好,就會遭到國會的責問,國會甚至可以通過修改法律來改變目前美聯儲執行貨幣政策的方式。因此美聯儲制定政策的官員會非常小心地控制物價,保持物價穩定。

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美聯儲認為可以接受的年通脹率(核心通脹率)在2% 左右。通脹率在2%上下浮動一個百分點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央行普遍採用的標準。也就是說,可以接受的通脹率範圍是1%~3%。

美聯儲和世界其他主要央行都強調中央銀行必須獨立於政府行政機構之外,獨立於財政部。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稱為政府債券或者國債)籌集資金,但不能把央行當成自己的提款機。正常情況下,政府籌集資金的渠道主要是金融市場。如果政府債務過高,投資者擔心政府無力償還債務,就會要求更高的利息來補償違約風險(通俗地說就是政府賴賬的風險)。融資成本提高後,政府如果不希望違約,就必須通過控制開支(或者提高稅收)來減輕債務負擔。

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發行量增加過快而引起價格持續普遍上漲。我們仍以A和B兩種商品為例。如果它們今天的價格都是1元,明天就都漲價到了2元,這明顯屬於通貨膨脹:A和B的相對價格沒有變化(始終是1︰1),但兩個商品的絕對價格翻番了。這種所有商品的絕對價格都快速上漲正是中央銀行發行貨幣過多造成的。相反,如果貨幣供應量下降,商品價格也會隨之下降,這種情況為通貨緊縮。

通脹的害處並不在於它本身的高低,而在於是否和你的猜測相符。通脹不穩定會擾亂大家的預期,影響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因此世界主要央行都把穩定通脹和穩定大眾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市場上這種金融機構間為滿足儲備金要求而進行的短期貸款利率被稱為聯邦基金利率。

比如2012年10月,美國勞工統計局對7月和8月公佈的就業數據進行了大幅度調整:7月的新增就業從141000提高到181000;8月數據從96000提高到142000。

因此在經濟復甦時,新增就業數據往往會被連續向上大幅度修正。反之,經濟衰退時,新增就業數據會出現連續大幅向下修正。這些現象可以作為判斷勞動力市場拐點的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尤其是2000年以後,美聯儲逐步放棄了對貨幣發行量的控制,轉向控制聯邦基金利率。理論上,這兩個政策是等價的。在原來控制貨幣發行量的制度下,美聯儲設定貨幣數量,然後由市場決定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利率。而美聯儲目前的利率政策直接瞄準價格(聯邦基金利率),然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由市場決定需要的貨幣量。目前瞄準聯邦基金利率的一個明顯好處就是價格數據(也就是利率)的準確性很高,不像貨幣供應量那麼難統計,降低了由於數據誤差造成的政策錯誤。

另外美聯儲也可以通過調整儲備金率來調節市場上的資金量,從而改變聯邦基金利率。比如提高儲備金率之後,金融機構需要存更多資金在美聯儲作為儲備金,這樣就減少了它們可以對外貸款的資金,提高了利率。美聯儲也很少使用這個工具,因為頻繁變化儲備金率會干擾銀行的日常運營。另外,設定儲備金率的權限屬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而不是公開市場委員會。因此如果通過調整儲備金率來制定貨幣政策,聯邦儲備銀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方面將失去發言權。這將是對目前執行貨幣政策方式的一個重大改變,並不容易被大家接受。

美國每人在每個銀行的存款保險為25萬美元。①(①2008年金融危機前,存款保險額度為10萬美元。)如果銀行倒閉,25萬美元以下的存款將得到全額賠償。這種保險針對每人每個銀行都有25萬美元的賠償金額,因此現金超過25萬美元的人,可以在不同的銀行多開幾個賬戶。這種措施基本上解決了家庭存款的後顧之憂,因為美國家庭很少在賬戶裡存幾十萬美元現金。

19世紀中期,美國的金融市場並不存在美聯儲這樣的中央銀行,也不存在任何政府干預,所以這個時期往往被稱為放任自流的金融年代(Free Banking Era)。金融危機在這個時期非常普遍,多數銀行的壽命只有5年左右。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銀行倒閉是由市場擠兌造成的。

麥卡阿杜要求紐約股票交易所從1914年7月31日停止所有交易。這樣國外投資者就無法拋出手中的股票和債券投資,也就不能把這些資金轉換成黃金運回歐洲。這種政策類似於近代一些國家在金融危機期間採用的國際資本控制。比如在南美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了防止資金外逃,很多國家都採取了不同的措施限制國外資金離開本國。有些國家規定每天最多只能兌換一定數量的美元,這樣可以控制美元逃離本國的數量。美國1914年通過關閉股票市場來防止資本外逃,經濟代價非常高。紐約股票交易市場整整關閉了3個多月,直到12月12日才恢復交易。

金本位制度是阻礙美聯儲在大蕭條時期發揮最後貸款人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維護金本位的穩定,《聯邦儲備法案》最初規定美聯儲發行的貨幣必須有40%的黃金儲備作為支持。在正常時期,居民大多把黃金存放到銀行,而銀行會把這些黃金進一步儲存在美聯儲。美聯儲可以根據自己持有的黃金儲備和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決定投放多少貨幣。在大蕭條之前的10年裡,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市場對貨幣需求旺盛。當時美聯儲發行的貨幣量已經基本達到《聯邦儲備法案》規定的黃金儲備能支持的上限,因此後來發生銀行擠兌時,美聯儲無法再通過增發貨幣向銀行注入資金。 金融危機期間,居民擔心銀行倒閉,紛紛把手裡的紙幣兌換成黃金。這樣美聯儲不得不把黃金儲備還給銀行,銀行再兌換給儲戶。美聯儲的黃金儲備減少後,必須減少貨幣發行量來滿足40%黃金儲備的規定。貨幣發行量減少造成銀行資金短缺,更容易被儲戶擠兌破產。這樣一來,儲戶的恐慌在金融市場上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斷被加強放大。

1933年宣佈放棄金本位的總統法令規定,美國私人擁有和交易黃金屬於非法行為。通過這種極端政策,羅斯福總統希望結束大眾對黃金的囤積和擠兌。除了少數情況,美國公民必須把自己擁有的黃金以每盎司20.67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聯儲。否則私人持有和交易黃金將被追究法律責任。1934年羅斯福簽署了《黃金儲備法案》,要求美聯儲把黃金的所有權移交給財政部。該法案同時把黃金的價格從原來的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通過提高黃金價格,財政部擁有的黃金的美元價值上升。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總統宣佈美國不再維持美元和黃金之間每盎司35美元的國際交易價格,徹底放棄了金本位。既然美元和黃金已經完全脫鉤,美元和黃金之間的擠兌風險也隨之消失了,此時也沒有必要再禁止美國公民擁有和交易黃金了。1974年,福特總統簽署法律,再次允許美國公民擁有黃金。但此時黃金和其他商品已經沒有任何區別了,只是一種普通的投資工具,不再和美元有任何聯繫。

美國直到1933年大蕭條時才放棄金本位。在這之前,不僅存在銀行擠兌造成的金融危機,而且非常頻繁。比如美國1907年和1914年的銀行擠兌危機都是在金本位制度下發生的。銀行擠兌是存款人的恐慌造成的,如果美聯儲等中央銀行能擔任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就能消除儲戶對銀行破產的恐慌,防止擠兌。美聯儲充當最後貸款人所需要的資金量,取決於市場上的擠兌程度。如果中央銀行希望穩定市場信心,結束擠兌,就必須讓儲戶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資金應對。但在金本位制度下,貨幣供應量受市場上黃金的流通量制約,也限制了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職能。因此金本位制度下更容易發生擠兌造成的金融危機。

由美聯儲等中央銀行直接發行的貨幣被稱為基礎貨幣,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紙幣、硬幣等都是基礎貨幣。基礎貨幣也包括銀行存在美聯儲的儲備金。美聯儲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時,從金融機構買入長期政府債券等資產,同時付給這些機構等量的基礎貨幣。金融機構收到基礎貨幣後,自行決定怎麼使用它們。如果銀行把美聯儲發行的基礎貨幣作為儲備金存在美聯儲,並不進入市場流通,新增的基礎貨幣對通脹就沒有任何直接影響。這正是2008年的情況:銀行在美聯儲的儲備金增加了大概8千億,和美聯儲增發的基礎貨幣數量基本相當(見圖3-4中的實線)。

過去5到10年中,如果一個國家的M2增長比另外一個國家快,這個國家的平均通脹往往也更高。短期而言(小於5年),上面的公式解釋通脹的能力非常有限。

由於M2增速和通脹間的關係不穩定,美聯儲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完全放棄了把貨幣增速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目前世界其他主要央行,比如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等,也採用和美聯儲類似的制度。這樣,控制貨幣供應量完全變成了實現貨幣政策的手段,而不再是目標。因此,美聯儲等世界主要央行就直接瞄準通脹,用調節利率的方式實現穩定通脹的目標。

美國1933年禁止銀行向活期賬戶(在美國也稱為支票賬戶)支付利息。這個規定後來催生了短期資金基金市場。

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金融機構開始採用短期資金基金這種共同基金的形式繞過上面的法律限制。這些基金把投資者的短期資金彙集起來,然後購買安全性非常好的短期債券,比如政府國債或者安全評級最高的企業債券(包括雷曼兄弟和」兩房」的企業債券或商業票據)等。投資債券獲得的利息以股息的形式返還給購買短期資金基金的投資者。這些基金的股票價格基本上長期維持在1美元每股,購買股票的股東定期從基金獲得分紅。

2008年9月19日,財政部宣佈從美元穩定基金裡拿出500億美元用來擔保短期資金基金1美元的市場價格。這樣可以保證投資人拿回自己的本金,消除了投資人的後顧之憂。這個政策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針對傳統銀行的聯邦存款保險政策類似。另外,美聯儲向銀行提供專門的緊急貸款項目。銀行可以用緊急貸款購買短期資金基金的股票,通過這種方式向短期資金基金注資,保證短期資金基金有充足資金購買企業債券。這種緊急貸款項目類似於美聯儲在銀行被擠兌時通過折扣窗口向銀行提供貸款。通過這兩個政策,美聯儲和財政部穩定了美國的短期資金市場,避免了金融擠兌大面積擴散。

新產生的市場往往更容易繞過各種機構的監管,形成影子銀行,給金融市場帶來風險。而一旦這些風險暴露,美聯儲等機構又必須像穩定銀行一樣去穩定這些新興金融市場。2008年9月後,商業票據市場出現擠兌,造成資金凍結,美聯儲不得不設立兩個緊急貸款項目–AMLF和CPFF來專門幫助商業票據市場正常運轉。AMLF(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工具)項目最高時曾向市場提供超過1500億美元的貸款。CPFF(商業票據融資工具)的貸款量更是達到了將近3500億美元。也就是說美聯儲平時沒有監管這些市場的權利,但這些市場出現問題後,它仍然要充當最後貸款人。

因此判斷美國有沒有變相賴賬,要看美國是否利用通脹稀釋了美元資產的實際購買力。在美聯儲以通脹為錨的貨幣政策下,利用通脹稀釋美國債務的可能性不大。

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買入美元時,美元就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因此如果真的是由於美元流入造成中國被動寬鬆,人民幣供應量和中國外匯儲備應該同時大幅度增加。圖3-10中,實線是用M2衡量的中國貨幣增長率,虛線是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率。2008年年底到2009年,中國的M2出現創紀錄的天量增長,然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溫和增加,幅度遠小於歷史水平。因此把2008年到2009年M2的天量增長歸結為美元流入中國顯然得不到數據的支持。

希臘政府歷來不太注意控制政府開支,多次造成政府破產。1832年獨立之後,希臘政府有一半時間都處於破產和違約的狀態中。希臘政府先後在1843年、1860年、1893和1932年破產四次,所以在加入歐元區之前,希臘政府的貸款利率一直遠高於德國等信用記錄良好的國家。加入歐元區後,希臘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貸款成本大幅下降,更加助長了寅吃卯糧的惡習。希臘後來出現政府債務問題,對於長期關注歐元、關注希臘經濟的人來說,絲毫不意外。

歐債危機之火燒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後引發的銀行擠兌,屬於典型的金融恐慌。應對銀行擠兌這種金融恐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由中央銀行出面,擔任最後貸款人。但法律規定歐洲央行不能擔任最後貸款人,尤其是不能給政府債券充當最後貸款人。這種規定暴露了歐元區設計上的第二個漏洞:缺乏統一的金融市場和消除金融擠兌的最後貸款人。

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和次貸危機爆發,西班牙和愛爾蘭兩國的房地產先後崩盤,金融機構遭到擠兌。在選擇使用歐元時,歐元區國家已經把中央銀行的職能都上交到了歐洲央行。因此西班牙和愛爾蘭在金融擠兌發生時不能像美聯儲一樣向國內金融機構提供緊急貸款,渡過危機。為防止銀行業崩潰,兩國政府只能通過財政撥款來救助各自的銀行。為籌集資金救助金融機構,愛爾蘭和西班牙發行了大量政府債券,或者直接收購了銀行。這樣銀行負債就變成了政府負債,造成了2008年後政府財務狀況嚴重惡化。因此,西班牙和愛爾蘭的政府債務問題本質上是房地產市場崩盤造成的,而不是像希臘那樣,是政府過度開支導致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42

【方舟評論】別讓福彩淪為內部人的盛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57

福彩又爆出醜聞了。為什麽說“又”呢?日前,“黃山福泰·VISTA莊園”成為媒體的寵兒。該莊園建築面積達1.4萬平米,為準五星級,小溪穿繞,內設觀石、徽雕與紅酒等7個主題餐廳,有在法國培訓十余年的西餐大廚服務。是某位富豪創辦的私人會所嗎?不是。是中國福彩發行管理中心的內部培訓基地,響當當的國字號。

福彩的宗旨不是“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嗎?怎麽最後扶助的對象是自己?這些內部人優雅地品著頂級西餐時,心中是否有過一絲愧疚,覺得自己喝的是老殘孤困的血與淚?但道德譴責有什麽意義?內部人享受的特權與福利,是不合理的博彩規則一手賦予的。

在最好的情況下,福彩投資於內部培訓基地的錢來自彩票發行費,合規,但不合理。福彩發行費率如此之高,足令境外同行眼紅;再加上收支不透明,各種跑冒滴漏也就在所難免。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規範彩票管理的通知》(國發[2001]35號)規定,彩票返獎率不得低於50%,彩票公益金不得低於35%,發行費不得高於15%。但據福彩中心《彩票資金是如何構成的》一文,在實際執行中,所有彩票遊戲的資金構成比例統一定為:返獎獎金占50%,彩票公益金占35%,彩票發行費占15%。

以同為樂透型彩票的香港六合彩對比。根據香港《博彩稅條例》,每期總投註額的25%撥作獎券博彩稅,15%撥作獎券基金(用於各項社會福利服務),6%為香港馬會獎券有限公司的傭金,余下的54%為獎金基金。

傭金即發行費。香港馬會僅取6%,還有賺頭。福彩中心拿走15%,比前者整整多出9個百分點,以數錢數到手抽筋來形容不為過。2012年,福彩銷售收入1765.3億,同比增16.9%,則福彩中心提取的發行費為264.8億。2014年上半年,福利銷售收入 985.01億,同比增15.5%,則福彩中心提取的發行費為147.8億。

千萬別把福彩中心不當壟斷央企。在中國經濟整體走弱的當下,實體經濟面臨著去產能、去庫存的漫漫長路,投資回報率一路走低,但福彩中心的生意不受任何影響,與印錢一樣高收益、無風險,並且享受16.9%與15.5%的高增長率,跑贏了GDP增長率,跑贏了CPI,甚至還跑贏了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幅。國企的邏輯是“到我手里的錢花完了才是我自己的”,所以必定有做高成本的沖動,福彩上馬豪華培訓基地,不奇怪。

此外,福彩與體彩更大的問題在於:包括搖獎、領獎在內的整個流程均不透明。

2014年8月,體彩超級大樂透14090期一等獎開出60註追加頭獎,全部被山東一張彩票中得,獎金達4.97億,中獎者打扮成“米老鼠”去兌獎。2011與2012年,兩位“熊貓大俠”分別從浙江與四川領走了雙色球獎金5.65億和2.6億。

看來,中國官彩獨樹一幟,對大獎得主的個人信息與隱私嚴加保護,領先了發達國家幾條街。不過,如果大獎得主個人信息必須強制公開,會真有彩民躺在床上擔心中了大獎,親戚朋友會借錢、犯罪分子會覬覦,所以不買彩票了嗎?

大獎得主信息公開,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大獎得主現身說法,證明了搖獎的隨機性與公正性,降低了博彩機構內部人舞弊的幾率。懷疑者可以進行信息核查,讓不利於博彩機構的種種流言失去了滋生的空間。二是等於給博彩機構打一個效果絕佳的免費廣告,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時代講求事件營銷,大獎得主往領獎臺上一站,談幾句領獎感言,規劃大獎怎麽花,足以撩撥彩民的發財夢。

至於搖獎,更是發生過“雙色球搖獎畫面補拍事件”。2004年福彩雙色球2004009期,同時出現在電視屏幕中的兩個出球畫面竟然彼此矛盾,按照福彩中心事後通報的說法是“特寫畫面與全景畫面不一致”。雙色球2003002期也有類似問題。這是說,兩個畫面小球搖出的順序是一致的,但不同畫面的小球運動模式與靜止後的間隙不一致。

事後,中國福彩中心承認,由於發生了“技術故障”,畫中畫的特寫鏡頭是“開獎後工作人員制作的”。問題是,雙色球是從33個紅球中搖出6個,一次搖獎得到同樣順序和號碼6個紅球的概率為1/797448960。如果再考慮從16個藍球搖出1個特號,搖出同樣順序和號碼的7個球的概率為1/12759183360。搖獎一次的時間約為2分鐘。聰明的讀者算一算,如果搖獎是隨機的,需要幾千幾萬年才能補拍出來。

這個事件足以說明搖獎者具備操控搖獎結果的能力。

2009年,彩票管理條例起草人之一王薛紅說:“目前國內對於最為核心的內容,比如技術系統、搖獎設備、投註設備等安全性一直缺乏國家統一標準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檢測及認證。一旦有問題發生,各級彩票中心自身都無法證明其安全性。”

一言以蔽之,兩大官彩亟需適用合理透明的規則。只有這樣,官彩才不至於淪為內部人的盛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8

從產業資本到“內部人”上市公司增持潮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26/886382.html

每經記者 曾劍 許自然

近期,A股市場“二八現象”明顯,板塊輪動速度加快。券商、保險、基建等板塊輪番肩負起引領指數上攻的重任。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點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

或許是受到整個市場躁動情緒的影響,A股市場也流行起一股“增持潮”。無論是產業資本、控股股東、董監高,均在攬入上市公司股份。不過,同為增持,但因所處位置不同,各方增持的風格也迥然不同。

產業資本“高舉高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近期產業資本頻頻閃電舉牌上市公司,其特點是在短時間內不計成本地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大量上市公司股票。

具體來看,昨日午間,浩物股份發布公告,矽谷天堂於12月22日至12月24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425.6萬股。本次增持完成後,矽谷天堂共計持有本公司股份2258萬股,占總股本的5.0012%。

值得註意的是,就矽谷天堂增持的12月22日~24日,浩物股份股價12月22日以7.20元的跌停價報收,23日更是一度觸及6.48元/股的3個月新低,而昨日午後,受矽谷天堂舉牌消息影響,浩物股份股價開盤不到1分鐘之內就從7.35元直接拉升至8.23元的漲停板價位,其後雖有下探,尾盤仍報收於7.98元,全天漲幅6.68%。

此外,銀座股份24日宣布,公司於12月23日接到中兆投資通知,中兆投資於11月26日~12月23日買入公司2600.33萬股股份,約占總股本的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銀座股份並未現身大宗交易平臺。因此中兆投資對公司股份的增持應該是來自於二級市場。而11月26日~12月23日,銀座股份股價最低價為8.19元,最高價為9.55元。因此,中兆投資此番增持耗資巨大,整體耗資約在2.13億~2.48億元之間。公開資料顯示,中兆投資的實際控制人為零售業大亨黃茂如。

此外,近期遭遇閃電舉牌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同力水泥以及中百集團。其中同力水泥公告稱,天瑞集團於12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增持公司股份共計2373.9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值得註意的是,此輪產業資本掀起的“舉牌”大潮從今年三季度便已展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三季度以來已有包括黃山旅遊、東方銀星在內的近3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被產業資本“舉牌”的消息。相較之下,在今年上半年發布被產業資本“舉牌”公告的上市公司只有農產品等十余家。

控股股東“情非得已”/

除產業資本外,近期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也以看好公司前景為由實施了增持。但實際上,這些增持“被動”的成分更為濃重,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比亞迪。

由於在上周遭遇多項市場利空傳言沖擊,比亞迪股價近日遭遇大幅下跌。自12月18日~22日,公司股價在3個交易日內下挫14.01%。在此局面下,控股方不得不出面穩住局勢。

昨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兼執行董事王傳福於12月23日從市場購入100萬股H股。至此,王傳福目前所持比亞迪股份(包括A股及H股)已占總股本的23.0873%。王傳福表示,不排除日後將於適當情況下繼續增持公司股份。

上文提到的銀座股份也屬於這一類。

為反擊中兆投資及其背後的黃茂如,銀座股份12月25日公告稱,山東世貿中心於12月24日通過上證所大宗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600萬股,約占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1.15%。山東世貿中心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商業集團托管企業。商業集團還表示,不排除在未來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或通過一致行動人繼續增持銀座股份,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2%。

此外,隆鑫通用回購公司股份也是暗藏深意。

隆鑫通用12月24日宣布,控股股東隆鑫控股建議公司通過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票,回購總金額不超過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隆鑫通用剛於12月19日公布重組預案並複牌,此後公司股價遭遇急跌,短短3個交易日累計下跌高達18.02%。根據重組預案披露,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價格為15.06元/股。股價的連續下挫,導致公司股價與增發價嚴重倒掛。這或許才是隆鑫控股提議回購股票背後的動因。

此舉效果頗佳。12月24日、25日,隆鑫通用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為6.96%。截至昨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於14.45元/股。

高管增持“小打小鬧”/

近期,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也有增持自家公司股份的行動。但總體而言,高管的增持股份數量並不多。如視覺中國董事周雲東於12月23日增持公司股份500股;東淩糧油董事賴寧昌在12月22日增持公司股份17.99萬股;雙匯發展高管遊召勝、劉松濤、胡運功近日均分別買入公司股份5000股。

與高管“小心翼翼”的增持舉措相比,部分上市公司董監高減持的步子則邁得更大。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從12月25日往前推兩個月,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發生了高管增持的公司合計有54家,高管增持股份數量合計7959.27萬股;而有高管減持的公司則高達364家,減持股份數量達9.55億股。高管增持股份數量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大金重工、長信科技、大北農,股份數量分別為1560.6萬股、1004.11萬股、813.63萬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大金重工之所以能榮登增持榜首位,要歸功於公司董事節洪臣。其於12月19日耗資1.37億元,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購入公司1560.6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34%。

“減持榜”方面,高管減持股份數量排名前三的則是南國置業、北京利爾、同洲電子,減持股份數量分別為4821.74萬股、3429.39萬股、3400.25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12

易到再回應被微信屏蔽事件:希望微信放棄內部人規則

7月14日下午,易到相關負責人在媒體溝通會上再次對微信屏蔽易到事件作出回應,該負責人介紹稱,7月14日上午,易到域名再次被封。據悉,在易到13日晚發布周航公開信後,易到域名被微信解封。

易到方面認為,微信官方及馬化騰的回複沒有觸及到本質,希望微信沒有上帝之手,放棄內部人的規則。據推測,所謂“內部人”易到指的是騰訊參與投資的打車公司滴滴出行。易到稱滴滴包含誘導信息的分享鏈接仍然能在朋友圈傳播。

13日晚間,周航發出《弱者也有權利發聲》的公開信,起因是12日晚間易到專車比價軟件小應用遭到微信朋友圈屏蔽一事。

周航認為微信此舉違背了馬化騰此前所說“共享是最好的方向”的言論,“某種程度上,已經非常強大的微信是否已經存在霸權心態?”,“再聯想到滴滴是微信的“自家人”,同屬企鵝家族,是否跟你有資本鏈接的才叫共享?”

就在周航公開信發布不久,疑似馬化騰的微信號在朋友圈對此事做出回複,馬化騰回應稱這其中有誤解,易到小應用被封是因為浮層涉及誘導分享,觸發朋友圈保護機制,去掉這些內容即可。此外,他表示,滴滴在6月30日一樣被處理。

騰訊官方在回複中也表示,易到的小應用使用了浮層,存在誘導分享問題。

易到方面表示,浮層涉及誘導分享導致被屏蔽,完全是個萬能借口,沒具體標準,完全不公開,不透明,黑箱操作,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誘導分享指的是以分享方式來獲取一定利益,這種方式可能涉及虛假宣傳或者不正當競爭,單純從誘導分享來看,微信做的是沒問題的。

然而,對於易到所指的內部人規則問題,朱魏認為,有義務承擔公共利益的平臺應該盡量摒棄內部規則,不是指不允許有規則,如果平臺沒有規則,肯定不是健康、法治、綠色的平臺,但不是暗規則,必須是明規則,這需要行業協會、網信辦制定一個大家公認的規則。

 

(綜合來源:網易科技、搜狐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09

家電股內部人套現不斷 老板電器和蘇泊爾高管再度減持

繼美的電器創始人套現11億元、老板電器12位內部高管人員套現1億元之後,深交所數據顯示,老板電器的監事張松年5月16日再次減持了12.35萬股老板電器股份,成交均價38.48元/股。同時,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蘇泊爾董事蘇顯澤於5月16日,減持蘇泊爾股份10000股,成交均價48.80元/股。 ​​​​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套現11億元!老板電器12名高層人員套現1億元!作為“漂亮50”成長股的代表,這兩只家電股突然被自家人“拋棄”,著實令投資者倍感意外。受到減持影響,老板電器5月17日股價一度跌破40元大關,尾盤以40.9元報收,下跌4.35%,美的集團也下跌2.69%,走勢低迷。

私募經理表示,高位個股遭遇到公司高管減持需要提高警惕,高管釋放的減持信號,可能引發大資金跟隨出貨,短期拋售壓力可能會比較大,對股價造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