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90後不買房?超八成受訪者拒絕做房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6978.html

該藍皮書的調查顯示,畢業1年後,約三成90後大學畢業生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他們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願做“房奴”。

 

記者調查:島城超八成受訪90後大學畢業生不以買房為頭等大事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該藍皮書的調查顯示,畢業1年後,約三成90後大學畢業生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他們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願做“房奴”。報告顯示,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後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昨天,早報記者對此做了調查,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買房是剛需但不緊迫,其中有五成以上的大學生不願背上房貸而生活,他們寧願先拿這筆錢來創業或者投資,而不是買房。

不到5%工作1年後有住房

記者了解到,社科院的這份調查報告共訪問全國12所高校的4110名大學生,其中在校90後大學生2730人,已畢業或走入職場的90後大學生1380人。

該調查顯示,工作一年後,只有兩成左右的90後大學畢業生仍寄居在父母或親朋好友家中。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認為,這說明大部分90後大學畢業生需要自己解決住房問題。實際上,只有不足5%的90後畢業生在工作一年後,居住在自己或配偶的自有房子中。超七成90後畢業生,居住在工作單位提供的宿舍,或由自己租住房屋。約三成90後畢業生在畢業一年之後的居住面積仍在20平方米以下。

過半受訪者不願當“房奴”

對90後畢業生而言,擁有自己住房仍是剛需,但只有1/3的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為了買房願意降低生活質量”,超55%的90後畢業生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 “如果要背上沈重的房貸寧願不買房”。超過50%的90後畢業生意識到買房是當前資產保值的最佳手段。不過如果給他們一筆相當於住房首付的錢,有超一半的人會選擇創業,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買房。

社科院專家認為,一方面他們認同傳統國人將住房視為成家、結婚、生子生活必需品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選擇自在的生活,不做“房奴”,該專家認為“他們有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調查】有房才有家?沒概念!

近15年,是樓市高速發展的15年,在這批90後中,因為可以從父母、爺爺、奶奶那里繼承,單純從數量上看,很多90後並不缺少房子。對於在島城的90後大學畢業生,情況是否也是如此呢,記者對此做了一番調查。

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買房是剛需,他們寧願先拿這筆錢來創業或者投資,而不是買房,其中六成是因為父母已經給預備好了房子,有四成是因為工作崗位頻繁變動,對租房的認可度更高。

記者將調查的90後畢業大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家在青島並選擇在青島工作的畢業生,另一部分則家是外地但畢業後在青島工作的人。在本地畢業大學生中,有八成以上的大學生仍住在父母家中,而家在外地的畢業大學生中,只有一成的人已經買了住房,九成選擇租房子住。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認為買房不是頭等大事。有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房子=家”、“結婚要買房”、“居有定所”等傳統觀念在他們中將被瓦解。而更多的90後或以“可繼承家族資產”、“房價太高”、“崇尚自由不願意被房子束縛”為由而不再需要購房。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伴隨互聯網長大的一代,他們身上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會做更多的選擇,在居住的選擇上他們不會像70後、80後那樣執著於有房才有家,他們也並不想自己的前半生以買房為中心。

【鏈接】3/4農民工不想在打工地落戶

記者發現,該藍皮書還收錄了一份2014年農民工調查報告,該報告基於對廣東、湖南等6省13個城市(區)的2017個在正式企業就業的農民工調查數據而得。調查顯示,非常想和比較想在打工所在城市落戶的農民工占比為16.33%,而不太想和不想落戶的則達到75.45%,也就是說3/4的農民工不想落戶到打工所在城市。

“如果說農民工落戶意願不高的話,那麽為落戶采取過行動的人更少。”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劉林平等人表示,近97%的受訪農民工沒有為落戶采取過行動,而在有過相關活動的人當中,最多也就是咨詢一下,提出過申請者僅占1%。同時,有74.18%的受訪農民工認為沒有打工所在城市的戶籍不會帶來麻煩。

調查顯示,不願意放棄家鄉土地的受訪農民工超過70%,願意放棄家鄉土地的則不到20%。劉林平等人建議建立住房(宅基地)銀行,由外出打工、落戶城市或其他原因導致住宅閑置的農民,將自己的房產和宅基地存入銀行。當發生征地、拆遷等事件時,保有產權的農民以市場價格獲得補償。

僅靠繼承就會有4套房

每當聽到80後同事大吐房價的苦水,劉鵬都會暗自慶幸自己無此煩惱。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孩子,劉鵬家兩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用於出租。父母表示,等到他結婚,把出租的那套大房子重新裝修,給他當婚房。或者,賣掉一套再添點錢,替他買套新房。但劉鵬顯然想選擇前者,他認為不需要再花錢買新房,因為他交往的女朋友同樣是青島人,家里也有兩套房,未來會留給兩人。“僅從父母那繼承,就有4套房,為什麽還要去買房呢。”劉鵬說,這還不考慮從爺爺奶奶那繼承房產,所以高房價的煩惱,幾年內都與他無關。

買房可以當做是一種投資

1993年出生的孔繁濤來自臨沂,目前在一家企業當代理。他表示如果是單身,覺得買不買房並不重要,但是如果要結婚,還是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房才有家的概念。”在談及為何要買房時孔繁濤告訴記者,他認為房產是比較保值的一種投資,買房也可以當做是一種投資,到時候再賣了也是可以的。

不會因買房降低生活質量

和許多人想留在北上廣的同學不同,從某名校畢業的鄭聰選擇了到青島工作,他認為“二線城市,生活自在。”“每月還得還貸款,還要擔心錢不夠還,所以,借錢買房我還沒想過。”鄭聰說,如果買房,他會選擇郊區,雖然位置偏遠些,但住著舒服。“現在工作節奏很快,我不會在一個單位待一輩子,過早買房是種負擔。”鄭聰說,不過,等到30歲以後會買套婚房。因為既是為了給女方交代,也是為了證明自己,但是房子要在他的承受範圍以內,不會因為買房而過分降低生活質量。

先去創業有能力了再買

“如果我有幾百萬,我不會用來買房,我會先拿這筆錢去創業賺錢。”曹俊龍說,畢業後他就沒把買房這個事列入計劃,而且他認為這並不是他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如果要結婚,我會先租房子住,等我有能力買房了,我再去買,我不會因為要買房而降低了生活質量,每天睜眼就是月供、貸款,這樣的生活沒意思。”曹俊龍說,只要有能力、有見識、有機遇,就可以去創業。“我會先創業,買房雖然是剛需,但那應該是之後才考慮的。”曹俊龍告訴記者,如今他打算跟同學合開一個廣告公司,開公司的錢有一部分就是家里給他留出來買房付首付的錢。


(編輯:王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31

曾經“經營杭州”的前書記王國平:要堅持“政府做地、企業做房”

從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落實“節約優先”戰略的部署始終貫穿其中,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如影隨形。

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發現城市之美”論壇上,前杭州市委書記,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王國平提出,在美麗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而這其中,“錢從哪里來”問題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要解決這一難題,核心環節在於深入研究土地,做好城市土地工作。

王國平是較早在國內大城市主政者中提出“經營城市”理念的,還著有《城市論》。他表示,做好城市土地工作,一要堅持“政府做地、企業做房”的理念,二要堅持“集約用地、節約用地”的理念,三要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四要堅持大項目帶動土地開發的理念,五要堅持“無形資產經營”與“有形資產經營”並重的理念。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2013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為59.8%,成為地方財力不折不扣的“頂梁柱”。

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為當大片區域被劃入城市後,從此便可以把“市區範圍”所有土地,包括耕地、農田保護區、水域全都合法地規劃用作城區建設用地。

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還會導致實體經濟邊緣化。前幾年,以溫州為代表的民營經濟先鋒城市,在短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驅動下,將房地產當作了城市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由於當時房地產領域賺錢太容易,導致大量資本撤離了實體經濟,實體產業“空心化”的現象十分嚴重。

十八大以來,各地土地管理者和使用者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以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建設用地效率為重點,大膽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的新路子。比如,廣東省以“三舊改造”為重點,積極推進城市用地二次開發,促進土地內涵挖潛,提升集約化用地水平;上海市提出實現新增建設用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新一輪到2020年的規劃仍將3226平方公里作為“終極規模”予以鎖定,以提高土地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為核心,切實將節約集約用地放在了首位;江蘇省從“空間優化”、“五量調節”、“綜合整治”等方面探索實踐,提出努力實現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的“雙提升”目標。

王國平表示,要做好城市土地工作,舉措上關鍵要做到“四改聯動”,即農地征用制度、土地儲備制度、土地招拍掛制度和土地出讓金使用制度的改革聯動,做到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優地優用,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生態效應的疊加和統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