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是如何飛起來的

http://www.infzm.com/content/68273

與騰訊的發展史一樣,微信在罵聲中飛快成長——雖然既非原創,又不具備首發優勢,但僅僅一年,微信竟遠遠超越對手們,擁有了5000萬用戶。

它的風行,既依託於騰訊源源不斷的彈藥支援,又源自其持續改進的細節拿捏——2011年,微信一共發佈了45個不同終端的版本,平均1.15周發佈一個。

「再多自個兒牛逼的日子,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歲月,以此紀念我們共同度過的2011。」

2012年1月初,騰訊廣州研究院約200名成員,每人收到一份新年禮物——一張印有上述文字、個人姓名以及張小龍簽名的卡片,以及一台MacAir。

這群人中的約80人在過去一年中參與了一款叫做「微信」的產品研發。這是一款通過網絡免費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通信軟件,適用於大部分智能手機。

微信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後,其發展速度遠超微信團隊自身的預期,也超出外人的想像。2011年11月初,微信用戶數超過3000萬;一個月後,這個數字已達5000萬,數倍於其先行者、競爭對手。

2012年1月,微信的廣告出現在廣州街頭的公交車站牌上,除了白色線條勾勒的幾個拿著手機形態各異的小人,畫面上只有四個字「微信·生活」。這是微信在騰訊平台之外的第一次大規模推廣。

但微信的對手仍有增無減。米聊、神聊、飛聊、翼聊、沃友、口信、友你等等與微信類似的二十多個產品,陳列在各智能手機應用商店,這些繞開電信運營商一毛錢/條收費、基於網絡的通信應用,除了省錢,還紛紛加入社交功能,試圖更進一步滲入人們的生活。

微信一躍成為繼開放平台之後騰訊公司最大的亮點。它的成功,究竟是得益於騰訊龐大的即時通訊用戶群,還是產品本身的優越性所致?在模仿與被模仿的角逐中,微信能火多久?

既非原創,也非首發

騰訊201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QQ同時在線人數已經達1.454億。熊明華透露,這其中有一半來自手機QQ。這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佈局,關係著騰訊的未來。

和很多產品一樣,微信既非騰訊的原創,也非首發。他們的學習榜樣是加拿大的移動IM服務提供商Kik Interactive公司。而在微信推出之前,國內同類產品已有多種問世。

2010年10月登陸蘋果、安卓應用商店的Kik,是一款基於手機本地通訊錄實現免費短信聊天功能的社交應用軟件,因為上線15天就收穫了100萬 用戶而聲名鵲起。隨後卻遭遇了一系列打擊——2010年11月,在收到用戶反饋之後,黑莓(RIM)經調查認定,Kik違反合約義務及責任,將其從應用商 店下架;2011年6月,蘋果iOS5發佈,其中最重要的一項iMessage服務,同樣可通過網絡免費發送文字、圖片、視頻信息。

在中國,互動科技最早於2010年11月7日推出「個信」;一個月後,小米科技推出了「米聊」。

而騰訊的微信則姍姍來遲。微信正式立項是在2010年11月18日,2011年1月21日先是推出了iOS版本,隨後幾天陸續出了安卓和塞班版本。

雖然慢了一拍,但騰訊早已意識到微信的重要性,對其寄予厚望。

2011年6月中旬,騰訊CTO熊明華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提到,從2009年開始,騰訊已經留意到QQ手機用戶不斷增長的趨勢。如何確保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優勢,是騰訊必須面對的挑戰。

騰訊201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QQ同時在線人數已經達1.454億。熊明華透露,這其中有一半來自手機QQ。這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佈局,關係著騰訊的未來。

手機QQ,是QQ客戶端從PC到手機的平移,但它並不能保證騰訊就能高枕無憂。2010年嶄露頭角的新浪微博,就越過QQ成為不少手機上網首選的應用,給騰訊敲起了警鐘。

持續改進

把不認識的人圈到一起,成為了微信用戶增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微信1.0版本一年前發佈的時候,打出的口號是「能發照片的免費短信」。但這個口號並未讓用戶感到驚喜。微信並沒有收穫預期的用戶。接下來三個月,微信團隊埋頭優化程序,改進包括收發消息速度、流量節省等等產品細節。

經過幾個月打磨,2011年5月10日,微信發佈了2.0版本,新增語音對講功能,用戶數開始出現大增。這功能並不新鮮,也非微信獨創——早在2011年1月推出的Talkbox就是主打免費語音。

不過,微信做了相應的改進。當距離感應器無感應,語音對講默認為揚聲器播放,只要把手機貼近耳朵,馬上就改為聽筒模式,方便在會議中接聽。類似這樣的改進,還有很多。

真正讓微信從國內Kik類軟件中脫穎而出的,是第一個加入LBS(基於位置的社交)元素。2011年8月3日,微信2.5版本發佈,推出「查看附近 的人」功能。它直接將微信從熟人之間的溝通,推向陌生人交友。第二天,陌陌這款定位於陌生人交友的軟件也在App Store推出。

微信產品總監劉樂君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設計「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為用戶提供了查看附近人的頭像、暱稱、簽名及距離,初衷是讓微信走近用戶生 活,以便用戶之間產生進一步聯繫。譬如拼車上班,用戶可以把拼車想法寫入簽名,讓人家找到你;如廢舊物品出售,也可以把商品信息放進去,很快可以找到買 家。

把不認識的人圈到一起,成為了微信用戶增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用劉樂君的話說,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出來之後,微信新增好友數和用戶數第一次迎來爆發性增長。

微信並不是第一個想到要把手機聊天和LBS結合起來的。一個來自韓國的女同性戀交友軟件EL,2011年2月發佈的1.5版本,會列出其他用戶和你的距離、所在城市,並按照從近到遠排列,方便用戶交流。

但通過QQ郵箱和口碑營銷,微信倒是第一個被更多用戶知道有這個功能的產品,此後模仿者眾,幾乎成為國內同類產品的標配。

微信產品總監劉樂君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微信從來不擔心被模仿,也從來沒有去模仿別人,一直都是圍繞用戶需求來做產品。

但在微信的主要功能中,很難說有哪一個是微信獨創。

少就是多

「做產品,少就是多。我們希望產品簡單,把一些本質東西做出來之後,其餘看用戶的想像力。去掉某些功能,反而會讓用戶產生更多想像空間。」

2011年10月1日,微信發佈第三個里程碑式產品3.0版本,兩個主要功能是搖一搖和漂流瓶。搖一搖是找到與你同時晃動手機的人,漂流瓶是對陌生人信息的回應,也是QQ郵箱漂流瓶功能的平移。

2011年底,微信推出3.5版本,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入了二維碼,方便用戶通過掃瞄或在其他平台上發佈二維碼名片,拓展微信好友。

搖一搖和二維碼,同樣也是微信在國內首創,但國外已經有先行者。2011年8月16日,來自日本的同類產品LINE發佈了1.2版本,新增 Shake it!和QR碼(二維碼的一種)添加好友的功能。當然,最後二維碼功能還可以追溯到BBM身上。BBM是黑莓(RIM)開發的即時通信IM解決方案。

作為跟隨者,在細節上比前人做得更好,是過往騰訊成功產品的一貫風格,同樣也體現在微信上。比如,搖一搖的第一個版本中,搖動一下手機,視覺上男性 用戶可以看到一個維納斯雕像,女性用戶看到的是大衛雕像(因為版權的問題,現改為一朵小花);聽覺是來福槍上膛聲;搖到用戶之後手機會有震動。

在改進過程中,微信團隊還面臨著更多細節的考量。

微信剛上線的時候,很多用戶反饋,希望能夠支持消息已讀狀態功能。這個問題在微信團隊內部爭論了三天三夜。大家爭論的是,微信究竟要給用戶帶來怎樣的感覺?

消息狀態,有時候會給用戶帶來壓力,譬如睡午覺的時候,收到上司發來微信討論產品問題,消息狀態變成已讀之後,上司知道你讀了這個消息居然不回,可能會不高興。最後他們的討論結果是,要給用戶輕鬆愉快的體驗,不做這個功能。

「做產品,少就是多。我們希望產品簡單,把一些本質東西做出來之後,其餘看用戶的想像力。去掉某些功能,反而會讓用戶產生更多想像空間。」劉樂君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譬如,很多人想找異性搭訕,建議微信做一個過濾性別功能。這當然也沒有被接受。「附近的人」也是基於這樣思路,先把人綁在一起,後續事情是用戶自行想像發揮。

2011年,微信一共發佈了45個不同終端的版本,平均1.15周發佈一個。微信的定義已經從「能發照片的免費短信」、「最時尚的手機語音對講軟件」,變成了「最火爆的手機通信軟件」。

而這種快馬加鞭的研發速度,是在沒有盈利KPI考核的狀態下完成的。雖然沒有考核,但微信團隊一天24小時都有人在辦公室幹活。微信團隊所在的騰訊廣州研究院,前台實行三班倒工作制,每到開飯時點,電梯口擺了一長條桌的外賣盒。

在2011年12月9日的騰訊媒體開放日,劉樂君介紹完微信,出人意料地說了一番動情的話作為結尾,「每天早上叫醒我們團隊的,不是桌上的鬧鐘,而是心中的夢想。」

「離大決戰還早」

「互聯網應用一波接一波,三兩年出一個新產品,2010年是微博年,2011年是微信年,明年希望微信還能紅,將來很難說。」

回看這些聊天軟件的功能,原理並不複雜,其實是利用了智能手機的各種性能。圖片分享對應的是手機高清攝像頭,手寫輸入對應的是多點觸屏,語音對講對 應的是高清麥克風和揚聲器,查看附近的人對應的是GPS定位,搖一搖對應的是重力感應器。技術門檻並不高,當一個新功能出現之後,很容易被其他競爭對手快 速「借鑑」。

如何防止「被借鑑」,儼然成為同業競爭中的難題。2011年11月,神聊CEO王本睿索性在微博上公開了線控對講技術原理,並@米聊、微信,這一策略起了作用,沒有人好意思抄襲了。

而微信最讓競爭對手們羨慕的,還是騰訊這個平台。2011年,騰訊對微信的投入約一億人民幣,這其中包括人力成本、帶寬,以及上千台服務器。微信的系統插件,已經打通了QQ通訊錄、QQ郵箱,QQ微博等產品,表現出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平台型產品的潛質。

微信發展快,離不開QQ的推廣,從QQ聊天面板到QQ郵箱,不遺餘力,幾乎動用一切力量。

儘管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投資,王本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神聊很少做推廣,因為「太耗錢了,我們得省著花」。

王本睿認為離大決戰還早,在無線圈子「騰訊恐懼症」陰影下,眼下他和投資人討論更多的是如何以弱勝強,並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在他看來,互聯網的歷史很短,可是已經有無數大企業衰落、被取代的前例,現在看起來也許困難重重,但只要能堅持下來,移動互聯網有很多機會。

2011年第三季度,在中國大部分應用商店,手機QQ和微信在社交類別中,總是一前一後排在榜首。耐人尋味的是,手機QQ2011版,也陸續添加了 查看附近的人、語音對講等功能。在微信之後,騰訊又推出了視頻通話軟件微視、陌生人交友軟件搭搭,不敢輕易放過任何一個佈局移動互聯網的可能。

但微信的對手不僅在國內,也在海外。2011年6月23日,NHN日本公司(NHN是一家韓國互聯網公司,擁有韓國排名第一的搜索網站Naver和 最大網絡遊戲門戶網站Hangame)發佈的手機聊天軟件LINE,3個月下載超百萬,6個月下載量超過1000萬次,7個月下載量超過1500萬次。

LINE的用戶已經在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台灣、中東之外,延伸到了歐洲,並在瑞士、澳洲、德國、新西蘭等國手機應用下載中名列前茅。目前支持日、韓、英、中、土耳其五種語言。它在日本本土還開啟了天氣預報、餐廳查找等生活服務功能。

在2011年12月9日的騰訊媒體開放日上,熊明華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不斷被發現並被滿足,「互聯網應用一波接一波,三兩年出一個新產品,2010年是微博年,2011年是微信年,明年希望微信還能紅,將來很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9

超越QQ 微信是如何重要起來的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33090.html

敢打賭,現在馬化騰最看重的產品一定是微信,而不是QQ。

7月19日,iPhone版微信做出了兩個重要的更新—視頻通話和網頁微信(讓用戶能夠使用網頁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這件事情的重點在於,手機QQ有的功能微信現在都有了,而微信有的功能手機QQ很多都沒有。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這只能說明微信在功能上強過了手機QQ,而不能認為微信這款產品的重要性超過了QQ。5月,騰訊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將現有業務歸類為六大事業群,但在這次重要的調整中也沒有提及微信。

作為一款新產品,微信去年年初才剛剛推出,至今沒有任何收入。在騰訊的產品線中,微信的用戶數也不是最多的,目前的用戶數量只是過億,而QQ和騰訊微博的用戶數量則都在數億的規模。

但是對於馬化騰和騰訊來說,微信仍然應該是騰訊目前最核心的產品,其重要性絕對不輸於QQ—這個騰訊過去十幾年的根基性的產品。

手機 手機已經成了一個無可置疑的大機會。和PC相比,手機更像是用戶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工具,這意味著手機能夠對用戶形成更高的粘性。問題在於,傳統的 互聯網公司極少能夠有成功的移動產品。新浪微博的手機客戶端用戶也許同樣不少,但其主要依託於PC端,而微信所有的流量都來自手機,是個純粹的手機應用。 微信對於騰訊來說是個驚喜和稻草,讓這家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找到了切入手機的方式。

人群 對於騰訊來說,一個長期面臨的問題是QQ本身的品牌辨識度更多地與年輕人聯繫在一起,而辦公室人群則更多與MSN聯繫在一起(就MSN這款產品本身的能力 來說,其過去在辦公室人群中的流行簡直是個怪胎)。微信的不同在於,這個全新的品牌完全是覆蓋所有人群的,包括年輕人和辦公室人群。這一點實際上很像 Facebook從大學走出,服務所有人群的經歷,而這曾經是Facebook價值倍增的原因之一。

平台 如果你是微信的用戶,你應該能夠感覺到,這個產品的學習能力太強了,無論是Kik、Instagram還是Path,只要有很棒的產品出現,微信總是能模 仿得很快很好。4月,微信發佈開放平台,這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多基於微信平台的應用。微信本身在手機上的流行和豐富的應用,將使得微信成為騰訊在手機端的平 台,這和QQ在PC端的作用一樣。

面對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很多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似乎都很害怕,從而亂了分寸。過去一年,最讓人看不懂的是那麼多互聯網公司試圖做手機,或者與手機廠商合作定製手機。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邏輯似乎都在模仿蘋果—把軟件和硬件捆綁在一起,然後就可以增強對用戶的控制力。

但這些公司沒有搞明白的一個關鍵點在於,蘋果的硬件和軟件都是無可挑剔的,用戶體驗都很好,用戶樂得不離開,而且iPhone操作系統本身更封閉。 而傳統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問題在於,安卓系統開放性太強,如果定製手機本身的軟件體驗不足夠好,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刷機更換第三方ROM。所以對於它們來 說,重點還是要做好軟件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這才是吸引和留住用戶的終極武器。

之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應對移動互聯網的思路都是做硬件或者和硬件廠商綁定,形成自己在手機上的優勢。

騰訊也嘗試過定製手機,但看起來並沒有投入太多精力。而微信這款優秀的產品則讓騰訊找到了自己正確的思路—這個思路很傳統但是也很不一樣—做出一款 讓用戶沒法迴避的產品,然後平台化。而微信本身也正是騰訊傳統優勢的一個演化,即QQ龐大的用戶關係數據和微創新。所以,做一款真正的好產品永遠是最好的 競爭策略,商業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7

微信是如何重要起來的?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49
我敢打賭,現在馬化騰最看重的產品一定是微信,而不是QQ。


  7月19日,iPhone版微信做出了兩個重要的更新—視頻通話和網頁微信(讓用戶能夠使用網頁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這件事情的重點在於,手機QQ有的功能微信現在都有了,而微信有的功能手機QQ很多都沒有。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這只能說明微信在功能上強過了手機QQ,而不能認為微信這款產品的重要性超過了QQ。5月,騰訊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將現有業務歸類為六大事業群,但在這次重要的調整中也沒有提及微信。


  作為一款新產品,微信去年年初才剛剛推出,至今沒有任何收入。在騰訊的產品線中,微信的用戶數也不是最多的,目前的用戶數量只是過億,而QQ和騰訊微博的用戶數量則都在數億的規模。


  但是對於馬化騰和騰訊來說,微信仍然應該是騰訊目前最核心的產品,其重要性絕對不輸於QQ—這個騰訊過去十幾年的根基性的產品。


  手機 手機已經成了一個無可置疑的大機會。和PC相比,手機更像是用戶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工具,這意味著手機能夠對用戶形成更高的粘性。問題在於,傳統的 互聯網公司極少能夠有成功的移動產品。新浪微博的手機客戶端用戶也許同樣不少,但其主要依託於PC端,而微信所有的流量都來自手機,是個純粹的手機應用。 微信對於騰訊來說是個驚喜和稻草,讓這家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找到了切入手機的方式。


  人群 對於騰訊來說,一個長期面臨的問題是QQ本身的品牌辨識度更多地與年輕人聯繫在一起,而辦公室人群則更多與MSN聯繫在一起(就MSN這款產品本身的能力 來說,其過去在辦公室人群中的流行簡直是個怪胎)。微信的不同在於,這個全新的品牌完全是覆蓋所有人群的,包括年輕人和辦公室人群。這一點實際上很像 Facebook從大學走出,服務所有人群的經歷,而這曾經是Facebook價值倍增的原因之?一。


  平台 如果你是微信的用戶,你應該能夠感覺到,這個產品的學習能力太強了,無論是Kik、Instagram還是Path,只要有很棒的產品出現,微信總是能模 仿得很快很好。4月,微信發佈開放平台,這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多基於微信平台的應用。微信本身在手機上的流行和豐富的應用,將使得微信成為騰訊在手機端的平 台,這和QQ在PC端的作用一樣。


  面對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很多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似乎都很害怕,從而亂了分寸。過去一年,最讓人看不懂的是那麼多互聯網公司試圖做手機,或者與手機廠商合作定製手機。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邏輯似乎都在模仿蘋果—把軟件和硬件捆綁在一起,然後就可以增強對用戶的控制力。


  但這些公司沒有搞明白的一個關鍵點在於,蘋果的硬件和軟件都是無可挑剔的,用戶體驗都很好,用戶樂得不離開,而且iPhone操作系統本身更封閉。而 傳統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問題在於,安卓系統開放性太強,如果定製手機本身的軟件體驗不足夠好,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刷機更換第三方ROM。所以對於它們來說, 重點還是要做好軟件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這才是吸引和留住用戶的終極武器。


  之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應對移動互聯網的思路都是做硬件或者和硬件廠商綁定,形成自己在手機上的優勢。


  騰訊也嘗試過定製手機,但看起來並沒有投入太多精力。而微信這款優秀的產品則讓騰訊找到了自己正確的思路—這個思路很傳統但是也很不一樣—做出一款讓 用戶沒法迴避的產品,然後平台化。而微信本身也正是騰訊傳統優勢的一個演化,即QQ龐大的用戶關係數據和微創新。所以,做一款真正的好產品永遠是最好的競 爭策略,商業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81

陳一舟稱微信是最大對手,他找對對手了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441.html

昨日(5月14日),人人公司公佈了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的淨虧損依然高達310萬美元,不過好消息是相對去年同期的1360萬美元淨虧損,這已經算是不錯的業績了。

「我們認為微信是人人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在出席第一季度財報分析師會時,人人公司董事長兼CEO陳一舟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在陳看來,人人的最大競爭對手一直在變化幾年前是開心網,一年半以前是微博,過去一年半時間裡主要是微信。

微信真正是人人網的最大對手嗎?旁觀者不得而知,不過微信確實是讓陳一舟如臨大敵。2012年3月,人人網發佈了幾乎是微信的克隆版應用「私信」,並強制用戶安裝該軟件。然而在用戶的怨聲載道中,私信於今年初宣佈停止服務,持續時間前後不到一年。

不過「私信」的匆匆夭折並不妨礙陳一舟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暢想,昨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陳一舟公開表示,人人今年的主要任務是回歸社交本質,其中最核心的點在社交通信方面,這將在人人的移動客戶端集中體現。然而人人網真能做出和微信分庭抗禮的移動產品嗎?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陳一舟在財報分析師會上的觀點摘錄:

我們以前談過這個領域的競爭局面,我們認為微信是人人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當然主要的競爭對手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幾年前是開心網,一年半以前是微博,過去一年半時間裡主要是微信,微信背後是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騰訊,騰訊在即時通信方面非常有經驗,微信與騰訊過去十年來的核心業務密切相關,所以他們非常有優勢。往好的一面看,微信大概是最後和最強大的對手,我們如果過了微信這一關,估計前途就會一片光明。

(i黑馬註:陳一舟去年在接受創業家雜誌專訪時,曾就移動互聯網的圈地戰略進行過個人的闡述:

去年我們剛上市的時候,有一個季度稍賺了點錢。這好日子也沒過幾天,等到二季度,智能手機又火。我說完了,又要開始折騰了,又到圈地的時候了。移動互聯網的圈地,這個過程其實特別折騰也特別累,你的馬能跑多快你就能圈多大的地。可是圈到的地是鹽鹼地,很可能要付出幾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原來一樣的收成。不僅如此,很多小公司不像巨頭們有那麼大的現金流,經不起折騰。人人還沒享受到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微博又來了;微博才火了沒有幾天,微信又起來了。)

微信一推出朋友圈功能我們就注意到了,也一直在觀察朋友圈的表現,在圖片分享領域我們奪取了很多市場份額,特別是在白領用戶階層。人人網這樣的社交網絡和即時通訊以及類似Twitter的社交服務有很大的區別,就權限和分享開放程度來看,社交網絡服務位於類Twitter服務和即時通訊服務之間,類Twitter的平台完全開放,類似微信和Line這樣的即時通訊服務比較私密,社交網絡基本算是兩者的結合,在PC時代非常有優勢,人們想找地方去旅遊,對分享圖片需求很大。

而在移動端,通訊在智能手機沒出現的時候就是功能手機的主要應用,人們用手機主要就是打電話、發短信,智能手機時代依然如此,所以移動端現在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社交通訊」(social messaging)方面,我覺得機會在招手,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產品創新,將社交網絡產品移動化,如果有進展我們會公佈。

(i黑馬註:陳一舟在接受創業家專訪時,曾介紹人人網的移動互聯網方面的重點在應用層:

移動互聯網公司多數壽命都不長,早期可以快速佔據一個位置。短平快的東西可以很快速地衝起來,但是現在大家都會,長期效果沒有。計算機互聯網裡,最難的產品是操作系統。 歷史上來說,最賺錢的公司都是操作系統公司,比如說微軟,蘋果,以及谷歌。從PC的歷史經驗看,要在移動互聯網有所建樹,一定要離操作系統更近,這樣才能掌握入口。這裡最典型的是小米,小米相當於給安卓OS包了一個皮,這個皮是最成功的一個。雷軍有技術優勢,這個仗不是一般人能打過的。甚至強過其他一些相對傳統硬件公司,小米的融資能力、宣傳能力和互聯網理解都強很多。

我們在移動互聯網就更多專注在應用層。往上跑,研發做產品。雖然這條路很難,有很多企業也在做,不過人人網就像一個大飛船,大家都圍繞著這個飛船,補一補窟窿,讓飛船更快些。事實上,在一個大的平台上做升級還是比較划算的,很多小公司還停留在怎麼找到更多用戶的問題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49

微信是怎樣誕生的:張小龍給馬化騰的一封郵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87.html

這是騰訊的內部複盤,真正的超級幹貨。作者深入微信團隊,圍繞微信產品誕生與繼續完善,從產品開發、團隊工作、品牌推廣、流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帶你了解真實的微信。“世界是新的。”――張小龍 Allen Zhang,騰訊副總裁、廣州研發部總經理2012年3月29日,微信的用戶數突破一億。讓用戶數從零增長到一億,微信用了433天。此時,在廣州南方通信大廈的10層,微信團隊的成員們正在為慶祝用戶數破億的特別活動而緊張忙碌地工作著。2012年3月31日上午10點鐘,特別活動準時上線。只要登陸weixin.qq.com,用戶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個二維碼。用自己的微信掃描這個二維碼,用戶就可以知道自己是第幾個註冊微信的人。對一名普通用戶而言,整個活動的體驗過程顯得“有些神奇”,微信產品總監Lake將其形容為“隔空取物”。活動方案是微信團隊成員們在淩晨3、4點鐘吃宵夜時想出來的,在淩晨討論產品構想對這個團隊而言並不稀奇。他們不想用抽獎發iPad的方式來慶祝,他們想“折騰”出一些新東西。此時距微信項目構想的提出還不到一年半的時間。2010年10月,一款名為Kik的App因上線15天就收獲了100萬用戶而引起業內關註。Kik是一款基於手機通訊錄實現免費短信聊天功能的應用軟件。騰訊廣州研發部與張小龍其人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張小龍Allen註意到了Kik的快速崛起。一天晚上,他在看Kik類的軟件時,產生了一個想法:移動互聯網將來會有一個新的IM,而這種新的IM很可能會對QQ造成很大威脅。他想了一兩個小時後,向騰訊CEO馬化騰Pony寫了封郵件,建議騰訊做這一塊的東西。Pony很快回複了郵件表示對這個建議的認同。Allen隨後向Pony建議廣州研發部來承擔這個項目的開發。“反正是研究性的,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麽樣,”Allen回憶說,“整個過程起點就是一兩個小時,突然搭錯了一個神經,寫了這個郵件,就開始了。”騰訊廣州研發部與張小龍其人2005年3月,騰訊收購了國內知名電子郵件客戶端Foxmail。Foxmail創始人張小龍及其研發團隊20 余人在不久後進入騰訊。2005年4月騰訊廣州研究院(後改稱廣州研發部,以下簡稱為“廣研”)成立,主要負責郵件相關業務的研發和運營。經過三年打磨,QQ郵箱以其簡潔易用、安全穩定的特點獲得用戶歡迎,並於2008年3月成為國內使用人數最多的郵箱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廣研團隊經歷了從做客戶端產品到做web產品的艱難轉型,在他們看來,“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對用戶體驗的極端重視,團隊磨合和梯隊建設,技術能力的積累和敏捷開發的經驗,都是團隊在QQ郵箱開發過程中的收獲。張小龍則經歷了從程序員到產品經理、再到管理者的角色轉換。在不斷與郵箱用戶互動的過程中,他對於產品和用戶的理解不斷加深。在不斷提高QQ郵箱易用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他將郵箱平臺作為產品理念的試驗田,做出了閱讀空間、QQ漂流瓶等產品。閱讀空間提供了簡單人際互動的功能,是他對“用戶社區”和“社交類產品”的最初探索。漂流瓶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陌生人交友渠道和新奇有趣的體驗,大幅提高了郵箱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粘性,這一產品形態後也被移植到微信中。2011年中旬,廣研分設“郵箱產品中心”和“微信產品中心”,開始獨立運作QQ郵箱和微信兩款產品。張小龍既是廣研的總經理,也是微信產品團隊的第一負責人。(上圖為騰訊廣州研發部組織架構圖)(二)微信的開發歷程2010年11月19日,微信項目正式啟動。最初的人員基本都來自廣研的QQ郵箱團隊,開發人員沒有什麽做手機客戶端的經驗,唯一做過的手機產品是在S60平臺上做的“手中郵”。微信iPhone終端開發組組長Lyle對當時的開發場景仍記憶猶新:我們開發就在這麽大(10人大小)的會議室里進行,這邊兩個是iPhone開發,這邊是三個安卓的,UI坐這邊,Justin和Lake坐這邊,這里坐塞班的同事,那里還有兩個後臺同事,很擠的。我們iPhone組還得兩臺電腦,Mac和普通的。1.0版本的開發基本就在這里度過……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的iOS版上線。微信對於廣研是個全新的領域,很多人一開始都並不看好這個項目。從2月份到4月份,用戶的增長並不快,所有平臺加起來每天也就增長幾千人。此時,先於微信1個月推出的米聊已進入用戶數快速增長的階段,媒體的關註度也高於微信;而移動互聯網IM工具市場由於開心“飛豆”、盛大“有你”、奇虎“口信”等功能類似產品的加入而呈現出複雜的競爭格局。這段時間團隊內部許多成員對於微信的發展都抱有著一種非常不確定的心態。Allen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數據不好還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他們老是跟我說,“我們做這麽多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所有做的事情手機QQ都可以做,並且手機QQ有更強的渠道、更多的用戶覆蓋量,而我們是沒有渠道的。我們沒有任何優勢……我們做微信沒有前途……”對於這些質疑,Allen有他的想法。在他看來,產品並不是功能的集合,每個產品都存在其精神的部分。廣研助理總經理Harvey談到自己當初的想法時說: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不太有戲,我也覺得有很大可能這個項目要掛掉的,只有小龍認為有戲……但我願意嘗試,做失敗了沒什麽,我認為更多的是承擔一種義務去阻擊騰訊潛在的對手。微信對我來說是新產品、新體驗,我的技術能力也會提升。我不會因為沒有希望就保留精力,我會拼盡全力做,也願意這樣鼓勵我的同事。 1、語音版――讓微信活了下來4月份,Talkbox突然火爆起來,Allen敏銳地認為這個地方一定有很好的機會,當機立斷決定在微信中加入語音功能。微信1.0版本很多的點是純粹的短信的交互,產品比較成熟;2.0版本則跨度比較大,對團隊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從語音版開始就不一樣了,我們經常到淩晨幾點,”Lyle說,“本來是在五一前就一度想發出去了,但發現很多東西沒做好,就五一後才發。”5月10日,微信2.0版本發布。而在此之前,米聊已先行一步推出語音對講功能,用戶反響強烈;而Talkbox英文版也在國內擁有一批“高端粉絲”。 發布之前,團隊成員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語音版到底能帶來什麽。微信2.0的iOS版發布之後,用戶增長量開始有一定的攀升,但並不是很大。團隊成員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選對方向。Android版發布以後,用戶量開始快速增長。“其實語音在最終的消息數量中占的並不是特別大,”Harvey說,“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很多用戶是為了語音才嘗試,一嘗試之後形成了關系鏈,就開始一直使用了。” 為了使用戶在更多場景下都能較好地使用語音功能,微信團隊對產品做了許多改進。當距離感應器無感應,語音對講會默認為揚聲器播放;只要把手機貼近耳朵,馬上就改為聽筒模式,方便用戶在開會或不方便揚聲的時候接聽。“我們會仔細思考用戶使用的場景,”微信終端開發組總監Justin說,“怎麽樣的時間、怎麽樣的地點、怎麽樣的人在用到微信的哪一項功能的時候會有什麽樣的需求,思考這個很重要。”語音版使微信成為了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品,也使微信在競爭中占據了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我們確實還是把握住了這個方向。如果5月份這次機會沒有把握住,”Harvey回憶說,“微信項目應該撐不過10月份,很可能8月份就沒戲了。”2、附近的人和“搖一搖”――附近的人成微信最大增加點2011年8月3日,微信2.5版本發布,支持查看附近的人。這一功能使用戶可以查看到附近微信用戶的頭像、昵稱、簽名及距離,以便用戶之間產生進一步的交流。這一功能使微信從熟人之間的溝通走向了陌生人之間的交友。“對於微信而言,有三個重要的增加點,”Allen說,“語音是一個,附近的人是最大的一個增加點,搖一搖也是一個增加點。”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出來之後,微信新增好友數和用戶數第一次迎來爆發性增長。 2011年10月1日,微信發布3.0版本,支持“搖一搖”和漂流瓶。搖一搖可以讓用戶尋找到同一時刻一起在搖晃手機的人;漂流瓶則秉承了QQ郵箱漂流瓶的理念。“搖一搖”一推出就迅速成為許多微信用戶非常喜愛的一個功能,現在“搖一搖”的日啟動量已經超過1億次。在2011年首屆騰訊微創新獎中,“搖一搖”也榜上有名。提到“搖一搖”的創意過程,Allen說:我記得當時有一天我和Harvey、Justin在吃飯,我提起我們下個版本到底做什麽還沒確定,挺痛苦的。我就說通過搖手機來找人這個需求一直都有。比如說我們兩個人想交換名片,互相碰一下手機,這個bump之前做過。這個我們不太願意做,因為這個東西太小眾了。如果我們的場景不能做到每個用戶都能使用的話,就不是我們的目標,不能引起很大影響。吃飯時聊到為什麽不能直接搖一下手機,幹脆不要停留在熟人,陌生人也可以搖到呢,那不就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了麽。如果(只能搖到)熟人的話,使用產品就縮小很多了。當時想到這個點,就有了這個方向,覺得挺好。回家以後我一直想,想到很晚就睡不著了。當我仔細的把體驗過程一想,這個體驗做到如果搖一下手機,就和遠方一個人連線上了,這個體驗如果做的非常流暢,會變成每個人都很愛使用的一個東西。這個的影響力和層面絕對是遠遠超過bump(註:Bump是由Bump科技公司為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創造的應用程序。智能手機用戶只需要互相碰撞就可以相互交換聯系信息,照片等)的,就不是一個東西了。當時還甚至想到聲音的效果啊,整個體驗全面的過程……然後第二天跑過來跟大家說,嗯,這個東西一定會很火,我就直接和產品和UI說你們現在就給我出方案,我要一個這樣的畫面,然後要有什麽樣的聲音,什麽樣的動畫。有些人理解,有些人還不太理解,因為這個必須從整體來考慮,腦袋里面想象出這樣一種極簡自然的體驗意味著什麽。如果光描述,沒有這種感受,是不知道這種體驗會引起多麽大的一個潮流,就會想象不出來。很多同事就將信將疑說,這麽搖一下真的那麽厲害嘛?這不一定好想象。第二天就花了半天時間,跟大家把這個細節確定了一下,比如說這個搖的手勢應該是怎麽樣的,是這樣搖還是那樣搖(笑),確定了一些這樣的細節,然後大家就開始做了。現在類似這樣的功能很多人做,之前沒有很多人做哈。他們覺得我們總不能和微信做的一模一樣吧,總要有一些變化吧,然後就做出各式各樣的變體,但是沒有一個超過我們的體驗。……他們沒有抓住核心要點,核心要點是最簡單自然的動作,這個去滿足用戶一種最本能的行為習慣,然後達到一個可以和別人連接的目的。當時我記得pony發郵件說,這個東西看起來挺火,非常好,但是你們要不要再細化一下,再細化一下把能想到的細化的擴充都想到了做上去,免得競爭對手會做同樣的功能,然後加了一個細化點,又創新了。我當時就回了一個郵件,很有自信,說我們已經做到了最簡化,他加任何東西都是減分的,我們也做到了最自然化,最符合自然本性的一個體驗,所以不可能超過我們了,我說競爭對手無法超越我們,因為一變化就要增加東西,加東西就是不對的了。2011年12月20日,微信推出3.5版本,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入了二維碼,方便用戶通過掃描或在其他平臺上發布二維碼名片,拓展微信好友。同時,微信也推出了名為WeChat的英文版。2012年4月25 日微信在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均登上社交類的榜首。2012年6月5日,微信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地也登上App Store社交類的榜首。3、朋友圈――社交化平臺嘗試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的iOS版發布,其中“朋友圈”功能引起業界頗多註意,有評論認為這是微信“社交平臺化”的一種嘗試。” 微信4.0版本支持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讓微信通訊錄里的朋友看到並評論;同時,微信還開放了接口,支持從第三方應用向微信通訊錄里的朋友分享音樂、新聞、美食等。提到“朋友圈”功能的推出,微信團隊的成員都會提起朋友圈背後的“幾十個版本的方案”。“朋友圈其實我們做了三四個月,有二十多個版本,UI稿從A到Z都不夠用,後來就開始用α、β……”Lyle說,“之前我們考慮過在過年前發一個版本,一些小功能,QQ mail、群發等一些小功能發上去,但朋友圈不發。但是最終我們達成一個協議就是說,寧願出一個讓業界震撼的版本,而不願給一個小小的出去,大家都沒什麽反饋的,對我們就沒什麽價值。”微信高級產品經理Genie提到做朋友圈時的狀態,說:“做iOS4.0朋友圈的時候很糾結,因為沒有借鑒的對象,這個產品做了三四個月,有時很興奮想到一點覺得會很有用的就會徹夜聊這個事情,有時很迷茫感覺抓不住重點,和寫paper感覺差不多。想不到的時候天天想很苦惱心情很差,想到了就會很興奮。”“這個產品還完全沒有達到成熟。”Harvey說,“第一,用戶還在激增,才一億,如果到了兩億、三億會不會有質變,因為用戶數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質的變化。第二點,我們現在在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因為微信是移動互聯網全新的產品,對騰訊也是全新的平臺,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這個平臺上做出更多的商務方向的東西,包括說更多的生活推廣,比如媒體,媒體也在介入這個平臺,所以這個上面是有很多可做的。”【聲明】本案例是由鄭小平和許家馨在楊斌教授的指導下編寫的,僅用於課堂討論。本案例中的情況描述不反映編者的觀點,也不作為正式文件、基本數據來源以及管理活動是否有效的證明。案例版權歸騰訊公司所有。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冠雄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17

【專欄】微信是什麽:一個連騰訊自己也無法定義的毛毛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8/148449.html

i黑馬:微信是什麽?問我們的父輩們,他們肯定會告訴你,微信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工具,聯系親朋好友的免費工具。無數媒體人而言,微信就是一個定向廣播的媒體平臺,個體戶的自媒體工具。微信是什麽樣,因為微信自身還在不斷的進化,產品不斷的更新叠代,騰訊自己也無法準確定義。
 
\前天晚上和移動大拿曾航童鞋從晚上6點半聊到10點半,話不投機半句多,當然話太多了,老板娘就要催我們走了。

在電商,在移動互聯網趨勢等很多問題上我們觀點是一致的,但對微信的看法,還是分歧很大。他本人對微信並沒有那麽樂觀,因為當下微信生態圈里並沒有拿的出手的大案例大公司範例。所以顛覆這顛覆那的,有些吹噓過渡,而騰訊股價也該回歸現實了。

東哥最後的回複是,我贊同你所聽到的看到的所有案例所有事實,但你最後的判斷是錯的!這是我對您觀點的看法,也是對很多業內業外人士各種對微信觀點的意見。

那為什麽既然贊同了觀點,怎麽又錯誤了呢?

盲人摸象

佛教經典著作《大般涅盤經》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但里面有個故事大家都聽過,“盲人摸象”。東哥今天要用盲人摸象,這個成語來比喻當下大多數人對微信的看法!

盲人摸象大概的故事是: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麽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麽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因為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而實際上,他們一個也沒說對。

“盲人摸象”比喻看問題以點帶面,以偏概全,以自己有限的視角就想全面評價看一個事物。今天東哥寫這篇文章,很多人會不服氣,要罵人,你東哥算老幾,憑什麽說你就看明白了!難道你比微信的人還牛逼,比張小龍還牛逼!東哥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說明大家看的並不全,也包括東哥在內。

微信的三個變化和兩個基本認識

2011年1月誕生的微信1.0版只有最簡單的即時通訊、分享照片和更換頭像等幾個簡單功能,那時候的微信只是想做一個純粹的基於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社交軟件。2012年8月4.2版本上線公眾賬號平臺,當時又叫作“媒體平臺”,典型的想法就是把新浪微博里面那些專業內容大號拉倒微信,提升微信內容活躍度。2013年7月微信5.0版本加入微信支付,區分訂閱號和服務號。當然也不是巧合的事情,當月月底阿里宣布封殺微信,微信鏈接不再能直接跳轉淘寶。。。。

東哥寫這段簡單三個節點的回顧,可以看到三個變化,表達兩層意思。

三個變化:第一從早期的社交工具,逐漸轉型向交易平臺;第二從人與人的鏈接交互,轉向人與各類有主觀意識賬號的鏈接交互;第三從信息交流平臺,轉向交易型平臺。

東哥要表達的兩層意思,一個是微信變化進化很快,不要靜態看問題過早下結論;一個是微信很複雜,不太好看明白是要幹嘛的。就算是張小龍團隊和pony馬也未必很清楚,都是走一步看兩步,摸著石頭過河。東哥2012年到2014年將近兩年時間在騰訊電商總裁辦。那會騰訊電商是有負責微信部分商業化的。從東哥了解的情況來看,的的確確都是在摸索嘗試,真沒弄明白,想清楚,微信到底怎麽商業化。摸索了兩年也沒弄明白,直到騰訊電商被京東收購,也沒徹底弄明白。

大家都分別摸到的是微信哪部分?

微信是什麽?問千千萬萬普通的用戶,問我們的父輩們,他們肯定會告訴你,微信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工具,聯系親朋好友的免費工具,要革移動運營商的工具,因為他們可以免費發“短信”視頻了。

當然了,我們朋友圈里還有最多“無知”老人分享的“養生秘訣”故事,這背後就是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媒體平臺。無數媒體人而言,微信就是一個定向廣播的媒體平臺,個體戶的自媒體工具。東哥有不少朋友,有一些項目就是做垂直細分的,各個都是大幾十萬粉絲!

雖然一開始叫“媒體平臺”,但後來微信公眾號最大的使用群體並非媒體,而是來自各種類型的商戶,對支付需求很剛性,後來就分離出訂閱號和公眾號兩種。現在去各種商場餐飲超市,都會看到微信二維碼推廣,各種只要關註公眾號,就給打九折,或者贈xxx,會員卡充值,都可在線支付。這類商戶是把微信當營銷平臺,所以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微信里各種集贊多少個,怎麽怎麽樣!後來央視二套,還播了幾集關於微信朋友圈集贊的陷阱和欺詐故事。微信變成了海量線下商戶在線化的核心官網平臺,淘寶叫螞蟻雄兵,而微信更是來勢兇猛,日設立賬號3萬余,且已超出淘寶實物範疇。有家第三方服務商叫口袋購物,稀里糊塗借此機會融資3.5億美金,因為口袋購物提供的就是針對個人小賣家,數以千萬計。微信上,線下找的到的,微信里都找得到。在線零售不過兩三萬億,而線下零售是二三十萬億的市場,微信公眾號體系的格局遠在淘寶天貓之上!很多人傻逼,但這些阿里高層應該是很清醒的!

當然了,線下的商戶,能夠想到用微信圈老用戶做營銷就很好了。早期的時候大量的淘寶天貓賣家也湧入微信,開了自己的公眾號,把自己的用戶群吸引到公眾號里。當然了,這個引起了阿里的警覺。2012年底的時候,阿里旗下微淘誕生了,大概就是告訴賣家,你們就別玩微信公眾號了,那玩意沒有成交,還是用微淘吧!賣家真是被玩死的節奏,社交電商是阿里很早以前就看好的趨勢,也做了很多嘗試。每次阿里出新的產品玩的時候,都會拉上各種淘寶天貓賣家小夥伴參與,但沒有一次是折騰成功的,反倒美麗說、蘑菇街橫空出世。眼看它們起來了,眼看它們變成了阿里生態一部分,眼看它們獨立了,眼看它們成為了競爭對手。

微信是什麽?除了社交工具之外,東哥經常用來打車,查賬轉賬,買過基金購過物,玩過遊戲,給自己給家人充值話費,也訂過機票,在世界杯的時候買過彩票,每天在訂閱號里面看新聞信息。似乎全知全能,當然這局限於東哥的使用習慣。微信能夠確定的一個價值是熟人社交工具,而其它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習慣定義微信是什麽,而不會覺得它是笨重的不專業的。

東哥眼里的微信時什麽格局?

離開京東選擇做電商天使投資,之前有沒有過準備?準確回複是東哥唯一主動找過的人是高瓴張磊。和洪美女聊過之後也就沒去找過什麽其他資本了。在聊完結束離開時,洪美女突然問道:怎麽看微信? 回答了很多,簡單的說格局很大,問題很多,騰訊有機會借此三五年內成為萬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具體來說,微信支付覆蓋用戶還不夠多,平臺內的規則還很亂,具體到零售的各種業態品類甚至還沒有搭建規則,用戶還沒有支付消費習慣,所以我們當下能夠看到的只是熱鬧,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如果騰訊微信的人水平高一些,會加速進程,就算微信里面負責商業化的再笨,也不會妨礙微信成就更大的超越阿里的事業。

微信是什麽?東哥似乎一直不願意回答,大家要的不是別人怎麽看,要的是你自己怎麽看,或者說騰訊微信自己人怎麽看!

東哥不代表騰訊微信,僅從自己的角度來說下對微信是什麽的看法?當然了,東哥要說的騰訊微信在此之前已經說了很多遍了。

廢話比較多,有張圖可以看出微信的格局,這是7月份給京東年中戰略會ppt里面的一張。

\這是一個在線化的時代,騰訊是第一個實現了人以一個主體的方式在線化,qq和微信都屬於是,當然了QQ有三個缺點,它是pc產物,第二個是缺乏真實性。雖然QQ移動用戶比例很高了,但有個缺陷還是無法彌補的,就是它沒有公眾號體系,QQ更多是一個人與人的社交工具。

在線化時代的第二部是把線下的各類零售銀行商業機構、政府機關、社會事業單位、甚至是硬件都以一個主體的方式進入到微信體系。這樣人們在線下發生的人與人(社交),在移動互聯網,在微信上都可以實現直接交互,以及交易。大家聽明白了嗎?騰訊要把線下各種交往,交易都要搬到微信上!

這里還要重點提一下微信電商去中心化。這個是東哥最早明確提出來的,那會東哥還在騰訊電商總裁辦,文章時2013年1月寫的,而那份郵件應該是2013年五六月寫的。在這里順便說一下,如果沒有去中心化,任何互聯網公司要實現這麽一個線下到線上的大遷移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最近張小龍在演講中又強調了一遍去中心化,這是真話,不是假話。因為有前部門同事還在微信商業化的部門,那麽點人,不同商業場景的商業化,全讓微信的人自己幹,真的沒可能。

期待微信化蛹成蝶,阿里倒計時

該到結尾的時候了,微信是什麽樣的?每個人聽到的看到的都是真實的,但這並不能代表一個完整的微信形象和格局。但是現在很多人急急忙忙的做出判斷微信好還是不好,不過是基於自己摸到的看到的那部分做出了判斷,這個和盲人摸象有什麽差別呢?

微信是什麽樣,甚至連騰訊自己也無法準確定義,因為微信自身還在不斷的進化,產品不斷的更新叠代,好比化蛹為蝶的過程,誰知道醜陋的毛毛蟲會變成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有點耐心,等待化蛹成蝶那天到來吧。也不用太久時間,就這一兩年時間吧!這也是阿里的倒計時。

(作者系電商天使投資人,前騰訊、京東電商戰略分析師,創業戰略咨詢加微信787977470,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提問:dgjdds)


馬雲:微信是一把好牌 但是打爛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1/148497.html

i黑馬:馬雲說“我覺得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爛了。這跟打牌是一樣的,你手里的好牌,不能對方出個4你就砸上去,你一定要打擊到對方要害部位”。

\福布斯:上市之後,你和阿里有沒有不一樣的感覺?

馬雲: 我們的心態沒有變,否則壓力真大。其實如果因為上市,整個心態就變了,一點好處都沒有,對年輕人尤其沒有好處。就像過年吃了頓飯,然後該幹什麽還幹什麽。要看我們的定力。

你看彭蕾余額寶去年面臨的那些壓力。15年來,別人總是小看了我們的抗擊打能力。其實覺得我們阿里最厲害的地方,是我們被人捅了很多刀,外面看起來光鮮,但其實是有很多內傷的。

阿里上市的頭一天晚上,我們合夥人在一起,昨天晚上他們吃完飯,喝完酒,都想去幹活,這就是責任。

其實客觀地講,我們都沒有想到會走到今天。我們也沒準備走到今天,我們沒有心理準備。也不應該走到今天,我們這些人的能力是被拉長的,不是說你馬雲很牛,牛成那個樣子。

我們是被逼成這個樣子的,你已經到了這個上面了,你沒有choice(選擇)。有人說,阿里很有耐心,堅持了15年,哪是耐心,沒有選擇呵。不是(笑到)最後。

客觀講(上市)只是阿里的第一個里程碑,後面還有許多看不到的麻煩,或者說你們看得見的不光鮮的東西。

福布斯:過去一年,微信是不是給阿里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馬雲: 我覺得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爛了。這跟打牌是一樣的,你手里的好牌,不能對方出個4你就砸上去,你一定要打擊到對方要害部位。

我們是春節提前三天回來,春節之後,我們就完全想清楚了。其實在前面一段時間,我們只是亂了一下。之所以亂了一下,是因為一夜之間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好像我們要死了似的(眾笑)。

我們回來複盤了一下我們6年前做的戰略決定和選擇,直到今天,大家進一步明確,我們沒有走錯路線。只是外面發生了變化,就象今天(阿里上市)一樣,不是我們變了,而是外面對我們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我們還是應該走我們自己的路。只是我們沒有變,當外面開始變化時,騰訊開始下臭棋了。

騰訊收購的所有的案子,其實老百性都看得懂,這就錯了。戰略就像買股票一樣,如果老太太都開始買股票了,一定有問題,如果老太太告訴你該買這個,還是該買那個,那就出問題了。憑什麽我們過去的15年做的事人們都明白,而我們的收購就不明白了?問題是他們做了微信之後,所有的收購和兼並,我們都知道他們想幹什麽,這就錯了。也許我們應該理解,老百姓不應該理解。

對方手里那麽好的一手牌,當然我們手里的牌也不錯。其實今天的格局是四五年前已經定了的,如果四五年前有過選擇,APP出來、無線出來、雲計算出來,我押什麽,我押雲計算。

你微信出來又怎麽樣,我還押雲計算,只是微信出來的時候,我們緊張了下,然後我們再調整,這就是我們要走的路,沒什麽緊張的了。我們過了春節兩個星期就(調整)回來了,其實騰訊內部也可以感覺出來,微信不是萬能的,阿里也沒有那麽爛。

福布斯:西方對公司的看法,和我們中國對公司的看法,在價值觀上有沒有沖突?阿里在美國上市,說明是願意接受西方這的公司和資本的價值觀體系的?

馬雲:不應該說是沖突,應該說是水平的高底。大家對公司的治理看法不一樣。其實美國人對公司治理的看法,與網上傳的,完全是兩個概念。

他們擔心的是國家政策,擔心的是組織架構,他們看公司的治理、透明、長期的戰略,這是中國企業的軟肋,不透明,什麽都是老板說了算。

不是我願意接受,我必須接受。如果你這家公司想活得久,就象喝水一樣的,你想喝這水不拉肚子,你喝水必須是幹凈的。因為不是你在喝,你的員工也在喝,你的客戶也在喝,你一不透明,你的員工傻了,你說的和做的不一樣,誰還聽你的。

所以公司需要治理、透明,公司需要文化、人才。今天中國許多的企業還在想,我今天在這里拿塊地,套來套去套這些東西。

福布斯:前些年中概股在透明方面遇到了很大問題甚至危機,你認為阿里在美國上市,是否可以做出表率,起到大哥的作用?

馬雲: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能代表所有的企業,我們只代表我們自己。為什麽對我們的股票需求這麽大,因為華爾街根本沒有把我們當中國公司。

今天中午吃飯時,那些美國老大們說,我們只是在印度看到了出現世界級企業領袖的公司,如百事可樂和微軟的CEO,都是印度人,沒有見到中國人,今天你們改變了我們的印象,中國也可以誕生世界級的公司,並且已經有了。

我們和他們沒有什麽區別,全球在一個level上思考的價值觀和想法是一樣的。

這是我們的責任,去改變中國概念股,但不是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概念股就會好了。只是我們想證明一點,今天我也跟他們說了,美國也有混蛋公司,中國也有優秀公司,不能說中國來上市的都是垃圾。

他們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好的,現在他們說我們見到了,我們相信了。CNBC準備了很“刁鉆”的問題,但是我們也沒有什麽隱藏。我認為這是信任。今天融這麽多錢,其實是信任,你想,你不信任他,你會掏錢給他嗎?

而且哥們,一開盤就是90美元!你概念股能概念起來嗎?這個是3000億美元級別的公司呵,哪有這麽大的概念?

福布斯:國內一提阿里都必稱BAT,現在公司市值接近3000億美元,對標的公司會變吧。譬如說谷歌?

馬雲:我們認為我們與谷歌是有距離的,距離在於,我認為他們比我們成熟,他們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上,以及在資本主義發展很好的環境里。我以前說過,喬布斯在中國一定死在路上,他還沒出來就被搞死了,但我們到美國來,未必會死掉,但是可能也活不大。

谷歌在全世界是一家透明的公司,谷歌是一家技術公司,它是拓展技術邊界的,我們是用技術拓展商業邊界的,這是我們兩家的差異。

但是不得不承認,谷歌上市這麽多年之後,它依舊保持著創新能力,我們只是今天還算創新,我們上市七八年之後,還像今天一樣,那才叫水平。

所以我認為我們是有距離的,但是我認為在理念上面,我們沒有什麽差異。中國這麽多年來,都看到我們這幫“騙子”、“瘋子”、講話神叨叨的,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覺得我是神叨叨的。

我昨天從索羅斯家里出來回酒店,因為路上太堵了,我說步行吧。走在路上有人在喊“Jack! Jack!”轉過身來,發現這是傑克·韋爾奇(通用電器前CEO-編者註)。

我說怎麽這麽巧。傑克·韋爾奇五六年前與我探討問題,我們倆的觀點是一樣的。

他那時剛下臺,他告訴我,所有的人都說,傑克韋爾奇關於價值觀的思考,只能在GE(通用電器),美國其他企業做不到,更不用說高科技企業和中國企業了,我說,Jack,我們倆都是Jack,我要向你證明,價值觀在中國是可以做到的。

我並不認為我們與谷歌在理念、在對未來的把握、在開放上有什麽差異,但是我們還有整體人才、架構、抗擊打能力。人家4000多億美元是放在那的。

他更加全球化,但是他在中國並不全球化,他愚蠢到會撤出去,說明他經驗還沒有。我們只是還沒有開始,他們已經開始多年了。

福布斯:阿里上市,出了一批很年輕的土豪,他們會任性嗎?會影響阿里的鬥誌嗎?

馬雲:一定會有人這樣的。但我並不認為,阿里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有一個企業領導說,我不願上市,是怕年輕人富起來變壞。你富起來不會變壞,別人富起來就會變壞?!

這是他們的勞動所得,這是他們的運氣所得,只是我們要告訴他們,不要把這些錢財當成他們自己的財富,而是把它當成責任。

但是今天會不會有問題,一定會有問題,我們有兩萬多員工個個都有覺悟,這是不可能的,只是我們這個抗體能抗多久,谷歌今天也沒有七年以前那麽有創新。我們有25000名員工,我覺得我們阿里的員工,絕大部分效率在中國是最上乘的。

大家說搜索引擎百度好,也有人說社交產品騰訊挺好,但是管管機制文化什麽的,我們覺得我們還是有點自信的。其他我不跟你拼,這個我可以跟你拼拼,這是大家看得到的。這是我們這麽多年來打拼下來的。

福布斯:阿里上市了,可能國際投資者會有人問你不懂技術,怎麽領導這麽一個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公司與美國矽谷巨頭競爭?怎麽和谷歌對標?

馬雲:我和彭蕾都不懂技術,但我們知道誰比我們更懂技術,誰是真正懂技術的。忽悠我們懂技術的人多了,但是我們知道,這個人的心,這個人的思想,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即拓展商業邊界幫助小企業成長,然後他講出來道理,接下來你就是找這樣的人。不是因為有了技術去找方向,而是因為有了方向去找技術。我們與谷歌是不一樣的。谷歌是有了技術去找方向,當然給它找對了,而我們是有了方向去找技術。這是公的與母的問題。你說公的好,還是母的好?

百度的技術有對手,谷歌比它牛X吧,騰訊的技術,facebook不比它差吧。阿里巴巴的電商技術和支付技術,你在全世界給我找第二家出來!

雲技術這塊,全世界我們拿的是金牌,只是亞馬遜在美國,IT人多,大家都用都知道,中國IT人少,還沒有意識到,慢慢來。這哥們打藍球的,射門怎麽樣?投藍跟投藍比,射門跟射門比。

電子商務這個領域里面,你給我在全世界找第二個人來,一秒鐘能完成3萬筆交易的,再找第二個,沒了!而且距離不是一般的遠。搜索引擎,你跟谷歌比比看。

我個人覺得,沒有技術肯定不行。技術與服務是兩樣都是不能吹牛的東西,這是你的secret weapon,你說我沒槍,我沒必要跑出去(說)我有一把大槍呵,人家早防你了。

阿里什麽時候吹牛自己的技術,但是你去問問業界的看,去問問騰訊的人看,我們有沒有技術?我們崇拜懂技術的,給他們充分的發揮空間。他們是兩家是懂技術的,但與阿里相比,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

看到懂技術的,我們不要瞎指揮,只要人家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就行,至於說怎麽做,他們就會問你怎麽幹。

我們幾家的技術,我今天自信地講,他們兩家,都是有距離的,我們so far,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而且對我們來說,你停十秒鐘交易試試看,他搜索引擎停兩分鐘,一點問題都沒有,突然微信兩分鐘死掉了,你說有問題嗎?

你試試支付寶斷個兩分鐘給我看。(彭蕾:今天做電商做支付做互聯網金融,其實對安全體系的這個技術我相信在中國我們是最好的。但這是我們的秘密,我們從來不說。)

我跟你講,阿里的秘密在這方面,我是永遠不講的。我們一天受到的攻擊是一百多億次,這些小企業在雲上,都是我們幫他們扛的。

福布斯:阿今天的成就,讓你的聲望空前,你如何再認識你本人在阿里中的作用,以及阿里領導層的及未來?

馬雲:如果我馬雲離開這個公司,受的影響大概百分之三十二十,如果李彥宏離開,百度受的影響可能是百分之七十,馬化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今天離開,如果一點反應都沒有,那說明我白活了。

今天阿里的味道就在這里,我們比別人思考的早一些,準備接班人,所以我們才有合夥人制度。因為我們要的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

今年發生了多少事呵。Step down from CEO to take a new position of Chairman(從CEO的位置上下來履新董事局主席),其實當好主席好難的。我在Learn to be a Chairman(學習當董事局主席)。

陸兆禧在Learn to be a CEO(學習當CEO)。所以我們是青黃不接。我以前當CEO的,現在學當主席,陸以前不是CEO,現在學習當。當了主席之後,才發現主席還有那麽多工作。
(作者|周健工《福布斯》雜誌中文版,福布斯中文網總編輯)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