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6”圓桌對話會:需采取有力政策工具 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

2016年7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共同舉行“1+6”圓桌對話會。

會議發表以下聯合新聞稿:

近年來,全球經濟複蘇艱難,面臨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略微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指出經濟和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和部分市場波動性加劇導致下行風險加大。世界銀行(WBG)下調了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強調為應對加劇的經濟下行風險,實施結構性改革的緊迫性更加突出。世界貿易組織(WTO)認為,盡管出現了一些積極動向,但國際貿易前景仍不明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斷增多,給國際貿易政策環境帶來挑戰。國際勞工組織(ILO)預計,當前疲弱的全球經濟增長難以彌合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和社會差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勞動生產率存在下滑趨勢,未來全球經濟增長依然存在不確定性。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認為,全球經濟和金融面臨的困難增多,結構性挑戰突出。在此形勢下,加強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重要性凸顯。中國將以今年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為重要契機,致力於培育壯大包括創新在內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金融改革、促進貿易增長、增加更多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其他全球性挑戰,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在此過程中,中國歡迎與WBG、IMF、WTO、ILO、OECD和FSB在相關領域加強政策溝通並開展合作。中國和與會各國際組織(以下簡稱“我們”)達成以下共識:

一、宏觀經濟領域。我們認識到,短期內總需求將繼續疲弱,而供給側政策需逐步產生效果,因此需平衡長短期發展目標,綜合施策。需要采取有力的、綜合的、協調的,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在內的各種政策工具,以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貨幣政策應繼續支持經濟活動,保持價格穩定。財政政策應保持靈活性,以促進增長、創造就業和提振信心,並確保可持續性。此外,在財政規則框架內,財政政策還應致力於支持結構性改革和防範化解財政風險。結構性改革需根據收入水平、經濟所處周期和政策空間等具體國情並與其他政策協調,支持經濟增長。落實金融改革對於提高金融體系的韌性非常重要。精準和有效的政策立場溝通有助於增強信心,提高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負面溢出效應。中國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增長方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型,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2016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GDP同比增長6.7%,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消費和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等新經濟快速增長,產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我們相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並且隨著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以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任務的逐步落實,中國經濟將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並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二、結構性改革領域。我們認識到推進結構性改革對於應對全球生產率增長放緩、推動世界經濟穩定、持續和包容複蘇以及實現中國作為G20主席國提出的G20創新增長藍圖的重要性。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總的改革方向是放松管制,促進競爭,支持創新,推進財政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強化金融體系,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環境可持續性,促進包容性增長。OECD、IMF支持中國作為今年G20主席國,將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作為財金重點議題之一。各與會國際組織支持G20成員確定結構性改革的優先領域和指導原則,並建立一套指標體系,更好地評估和監測各成員結構性改革進展及其是否足以應對結構性挑戰,對已取得的實質性進展表示歡迎。OECD、IMF及其他與會國際組織將繼續積極參與G20增長框架下的工作,發揮專業優勢,為G20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分析與建議。今後,中方將與各國際組織加強合作,共同支持G20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各成員和全球出臺深化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行動。

三、創新領域。我們需積極培育包括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在內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G20在上述領域制定行動計劃及指導原則,並在此基礎上制定G20創新增長藍圖,培育世界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持涵蓋上述領域的G20專題工作組繼續開展工作,以保持延續性。良好的政策框架和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再平衡,並向更加可持續、消費驅動和知識經濟進行轉型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要積極努力把握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讓更多民眾共享新工業革命的成果。在創新和數字經濟這兩個相互交織的領域采取行動,包括對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新技術和技能進行投資,能夠為新的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促進生產率提高,開拓新市場,滿足未解決的需求,挖掘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潛力。創新是生產率、經濟增長和社會福祉的核心驅動力。在人口結構改變、資本回報逐漸降低的大背景下,數字化正在重塑經濟,並提供了在生活各領域激發效率、改善服務的新途徑,創新作為長期經濟增長的源泉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OECD將繼續支持創新驅動增長路徑的推出和實施。

四、貿易投資領域。貿易能夠進一步增強就業、經濟增長與繁榮。我們呼籲WTO成員保持區域貿易協定的透明度和包容性,並確保其向其他成員開放。區域貿易協定不僅應符合WTO規則,還應有助於加強全球貿易體系。WTO具有推動全球體系一致的作用,多邊貿易體制仍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主渠道。

我們歡迎WTO巴厘和內羅畢部長級會議取得成功,敦促WTO成員盡快落實會議成果,尤其是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以及取消農業出口補貼。我們堅決支持以團結互信的精神,圍繞發展這一核心,推動WTO內羅畢會議之後多哈剩余議題談判。我們鼓勵WTO成員探索新的議題,進一步深化合作,適應不斷變化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為全球貿易和繁榮做出實質性貢獻。

我們歡迎G20在貿易投資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包括G20在協調貿易和投資政策上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動。我們歡迎WTO在上海G20貿易部長會議上首次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以及WTO、OECD和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關於G20成員貿易投資措施的監督報告。我們對全球貿易放緩背景下,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增加表示關切,並敦促進一步警惕保護主義。

五、勞動就業領域。當前,世界的就業狀況和經濟增長趨緩,許多國家的就業和工資增長前景黯淡,不平等現象更為嚴重,全球都存在減貧動力受挫的風險,這使得增加體面勞動機會的政策選擇成為一項優先重點。中國等一些大型經濟體勞動力市場情況好於其他經濟體。就業結構性調整仍在持續,還可能由於技術創新、相互依存度加深以及環境保護需要而加快調整。促進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的政策在處理調整問題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也是減小勞動力市場變化的不利影響、擴大其積極影響的主要動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給予體面勞動和包容性增長突出作用,這意味著多邊體系必須進一步加強就業和增長政策的協調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需要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中國政府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加快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在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同時,努力實現了就業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中國政府與社會各方一起,積極參與國際勞工治理,積極推動ILO南南合作。中國政府願與包括ILO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為實現包容性增長、人人享有體面勞動發揮更大作用。

六、金融監管改革領域。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後金融改革提高了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但仍面臨較大風險,並會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放大。因此,作為FSB成員,中國將繼續堅定支持FSB在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穩定、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框架、提高全球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我們呼籲各方全面、一致、及時地完成既定改革措施,為投資、貿易和經濟增長提供開放穩健的金融體系。我們期待FSB、IMF和國際清算銀行總結宏觀審慎框架和工具的國際經驗,促進實施有效的宏觀審慎政策。當前,蓬勃發展的市場化融資和數字經濟具有提升生產率、促進國際融合、推動經濟增長的潛力。我們積極支持FSB為讓技術創新以穩健和靈活的方式釋放潛力,而不斷識別新型風險和促進國際合作所做的努力。

七、可持續發展領域。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推動包容性和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內容。我們呼籲各國結合各自國情積極制定並實施國別方案。經濟增長是消除貧困和饑餓的基礎。實現經濟增長可持續,就必須讓發展成果由所有社會成員共享。確保經濟快速增長需要具備以下要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合理有效的基礎設施投資,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吸納就業。同時,我們還呼籲各國通過其他政策,包括增加教育和衛生投資推動機會平等(包括社會性別平等),確保社會各階層都可以從經濟增長中受益。隨著技術變革加速,早期兒童教育尤為重要,在未來勞動力市場的新形勢下,這將決定勞動群體的就業技能。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托底作用,不僅可以保護那些不能從當前的增長中獲益的群體,也可以幫助低收入群體積累資產,以求未來實現脫貧致富。我們贊賞並支持中國作為主席國,推動G20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發起支持非洲及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包容性增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各方需要立即采取行動,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包括流行性疾病和其他全球性公共健康風險(如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抗生素耐藥性等),武裝沖突和強制性移民,以及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等。

八、國際經濟治理領域。我們認為,有必要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完善和改革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在此過程中,各與會國際組織歡迎中國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全球性挑戰、全球公共產品和全球協調行動需要全球性治理和稱職、有效的全球性機構。

我們重申保持一個強勁、以份額為基礎、資源充足的IMF的承諾。我們支持IMF充分準備好在當前不確定性突出的經濟金融環境下履行職責。今年得以落實的2010年改革方案是IMF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的重要里程碑,顯著增加了IMF的核心資源,也更好地反映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日益上升的地位,改善了IMF的治理結構。超過6個百分點的份額被調整到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並從份額高估國家轉移至份額低估國家。我們期待2017年年會前完成第15次份額總檢查,包括形成一個新的份額公式。我們重申,份額調整應提高有活力的經濟體的份額占比,充分反映其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地位,因此可能的結果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份額整體提高。IMF將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增強以IMF為核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網,包括與區域安全網開展更為有效的合作並完善貸款工具。我們支持研究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範圍,提高國際貨幣體系的韌性。我們期待世界銀行根據2015年世界銀行年會達成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實施股權審議的結果。

我們一致認為,此次圓桌對話會取得了富有建設性的成果。為加強中國和國際經濟組織的聯系,深化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溝通合作,共同探討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我們一致同意推動圓桌對話會常態化、機制化,並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再次舉行對話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42

總理倡議的“1+6”圓桌對話會: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新起點

未來人們在描述全球經濟複蘇進程時,2016年7月2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內擺放的這張圓桌,想必會被一再提及。

其一是因為分量之重。圍坐在這張圓桌旁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總理,以及6大國際經濟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他們之間的對話和表態,對全球市場預期和經濟治理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二是因為規格之高。已有敏銳的媒體梳理發現,由中國倡議舉行的這次“1+6”對話,不僅在中國尚屬首次,在全球也不多見。其三是因為發出的信號之強。這場圓桌對話,從形式到內容,凸顯的正是中國歷來倡導的“全球化”與“多邊主義”的開放形象。這向國際社會傳遞出強烈的信號——唯有各方攜手並進才能共克時艱,開放共享、貿易自由而非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才是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對癥藥方。

不妨來聽聽中國總理與6位國際組織“掌門人”的聲音吧——

中國總理李克強倡議: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不及預期,英國公投脫歐一度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貿易持續低迷,以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擡頭。我們還是應該把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發展放在首要位置,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這就需要世界各國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共同促進世界經濟複蘇。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會後共見記者時主動談及這場圓桌會的“意義所在”:世界很多國家對全球化、多邊主義出現抵制傾向,因而此次會議舉辦恰逢其時,重要性更不言而喻。“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李總理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倡導全球協作精神,這是一個非常明確而重要的信息。”

IMF總裁拉加德表示,現在有一些國家由於內部政策的選擇,減少和國際社會合作,各個經濟體與國際組織需要共同努力改變這樣的情況,才能使全球經濟走出低增長陷阱。

WTO總幹事阿澤維多稱贊中國堅持多邊貿易體系之後說,當前世界面臨的挑戰除了經濟增速下跌,貿易也是過去30年來最糟糕時期,連續5年增速低於3%;同時多國貿易限制措施增加,保護主義正在擡頭。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OECD秘書長古里亞、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在當天都表達了近似的觀點。

世行行長金墉稱這個圓桌會“恰逢其時”,其實也是彼此之間的“一拍即合”。6大國際機構負責人接受李克強總理的邀請,來北京圓桌聚議、共襄要事,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這是參會方共同的意願”。既是中國與世界的 “對表”,也是世界與中國的“對表”。

隨著經濟體量日漸增大,中國目前已是全球倡導貿易自由和多邊合作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近年來“逆全球化”甚囂塵上的背景下,中國能高揚全球協作與開放包容的理念,這既是現實之舉,也是道義之舉。這張向國際機構開誠布公的圓桌,有力印證了中國主張的誠意。

圓桌對話會上,李克強開宗明義:中國政府願意和在座各國際組織展開一次深入坦誠的溝通。不僅探討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問題,同時也表明中國政府在經濟金融政策方面願意和國際社會溝通,增強透明度。

此前國際上曾有聲音認為,中國與國際組織之間溝通不夠。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與國際組織之間密切對話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李克強一再強調,中國必須在更高水平上對外開放。借此次圓桌對話會,他向世界發出明確信號:中國的開放的大門只能越開越大,中國與國際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會越來越暢。

“1+6”對話的這張圓桌,堪稱一個重要的全球思想平臺。它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窗口:多種聲音匯聚於斯,多方智慧在此激蕩。

呼應WTO總幹事的發言,李克強用“以鄰為壑”的中國古語,對出臺各種貿易限制措施提出警示。他說,世界這幾十年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便利化,如今形形色色的限制做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雪上加霜,不僅不利於結構性改革,更會延緩世界經濟複蘇的進程。因此,中國總理再次鄭重承諾:我們堅定不移支持全球化進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主渠道作用。

針對國際上廣泛關切,李克強再次讓全球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我們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絕不打貨幣戰、貿易戰,履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

釣魚臺芳華苑內擺放的這張普通圓桌,因見證了中國總理與主要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負責人首次“1+6”對話,某種程度上,它被賦予了“歷史意義”。在中國與全球經濟邁向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進程中,這張圓桌將成為全球經濟協作與開放包容的一個醒目標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08

外交部證實:中美29日舉行新一輪戰略安全對話會間會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5日證實,中美將於29日在北京舉行新一輪戰略安全對話會間會。

陸慷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經中美雙方商定,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將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共同主持新一輪中美戰略安全對話會間會。雙方將就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戰略安全問題交換意見。有關具體安排正在協商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