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12-09 例會記錄 kath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g1.html

今天上午照例是整理髮言筆記,下午去開例會。昨晚沒錄完剛錄了一個公司就熄燈了,今天錄了一半筆記居然手一哆嗦把網頁關了……!!!!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例會先聽了燕子姐的滬寧高速。滬寧高速投資166.97億,擴建後延長了五年,可以用到2032年,收入是16.37百萬/公里。312國道滬寧段用到2024年。廣靖高速和錫澄高速是一家,收入分別是14.35和12.7,後來都合著報了。公司的歷史:1992.8.1成立,97年發行了H股,募集了12.22億股,每股三塊,募集資金40.68億,用來建錫澄和廣靖。2011.1發行A股,建江蘇揚子大橋。2002.12月發行了存托憑證ADR.2006.11建了江蘇段。這個公司最初主要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2011年超過10%股權的有江蘇交通和華建。通行費在2005年減少了一半,主要是由於改建封路了。寧滬二級公路1977年開始運營,錫澄和廣靖挺好的,1999年開始運營。寧連公路南京段表現一般。公路配套服務成長挺快的但不是很賺錢。毛利率方面,滬寧高速穩中有升,寧滬二級公路2006年以來一直虧損,並有所增大,錫澄廣靖大約是70%左右,寧連南京還行。江蘇省民用汽車擁有量2011年達到了688萬,翻番了。滬寧高速沿途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佔江蘇省GDP的60%。車流量換算成了全程的,這種方法得學習下。其他業務收入一直在增加,但利潤不高,近幾年有幾項併入了主營業務收入,比如公路配套服務達到了20億。資產負債表分析:存貨主要是房地產,佔了20億,無形資產中的路產在2008年後由固定資產轉到無形資產中。資產負債率不是很高,有息負債率20%左右。2008年以後融資頻繁,股本自2000年後沒怎麼變,一直是50.38億。淨資產中母公司一直是180億,股價是4.92.公司的分紅率非常高,管理費用挺低,融資後財務費率一度上升,現在又回落了。自由現金流有34個億,融資期限都挺短的。管理層的一個特點是獨立董事基本都是老師,董事長是從監事會主席轉過來的,總經理錢永祥之前在東南大學任教。員工分析從工資上看不高,但用現金流算還蠻高的。資產是按照車流量法攤銷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cece姐的日本電力,日本的電力系統與國內不同,沒有單獨的電網公司,資產分數電力公司所有。按照電力劃分為一般電氣事業、卸電氣(只供應前十)和特定規模。從趨勢圖上看日本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處於上升階段,發電量略高。從發電結構看,水力佔了900億,火力為1000億(主要的,佔了81.9%),原子能(核電)有100億(去年還200億,地震少了一半,現在佔比9.2%),地熱佔比0.2%。工業電力和家庭電燈都上升了,而且工業電力高於家庭電燈(最初的時候家停電燈更多)。十大電力公司中水利和太陽能最大的是關西電力(大阪太陽充足),地熱是九州電力最大(有溫泉),火力和原子能是東京電力最大,而風能最大的在名古屋。然後詳細講了東京電力股份公司(TEPCO),從1951到1985年,資本金一直上升,之後保持平穩,ROE在1976年為5.5%,2007變成-66.7%了,自有資本率成倒V型。東京電力主要覆蓋東京及四周地區,人口為4000多萬,日本總人口為12000多萬,可以說東京電力用33%的電供應了37%的人口。電價在1980年進行了大調節,之後四次降價。公司效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後有所回落。用電高峰為8點到21點,低峰為2點到5點,正好是睡眠時間,可以看出日本的睡眠時間比中國普遍晚些,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睡覺越來越晚了,cece姐說是越發達睡得越晚,也不知是不是睡得晚了經濟就更發達了,這種雞生蛋的問題其實多是互相促進的。需求預計,電燈將會上升,電力下降,總計會上升但變化不大。之後大家一起討論了各國的電力系統,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電,成本低廉,但不抗風險,一旦發生日本那樣的危機,就需要大批從國外進口LPG,成本會大幅增加,德國沒有依靠財政撥款,而是通過漲價方式反映在了社會成本上。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jackie講的華潤電力。煤電方面由全資子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戰略是建立華東華南大型煤電機組。03年的年報提出建立坑口電站,04年年報提出要發展煤電一體化,04年開建,06年全部投產。2011年9.27在內蒙古發展,11.7與重慶能源集團簽訂協議建立畢節煤電化基地,2007.11月涉足煤炭開採。新能源方面,風能搞得如火如荼,06年收購了荷蘭一家公司,進軍風力,07年開始獨立建設,08年瘋狂擴建,六大風電區域。水電先是收購了紅河水電站,09年發展其他新能源,控股湖南核電25%,現在這個項目悲劇了,2012.10.24《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出爐,全面開發核電。煤炭方面,2004.1.9,華潤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成立,04年投資煤礦,07年提出發展上游,五間房,07年11月19日涉足煤炭開採,2010.8.11,華潤煤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航運方面,華潤電力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港口仍在籌劃。現在主要有火電事業部(包括江蘇、河南、湖南、華南、東北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和煤炭事業部(煤電一體化沒什麼動靜)。公司出了很多搞不懂的認股權,也由大堆的激勵措施(如有限公司的紅利股),分紅達到了30%。融資主要用來建廠和還債。公司的股權結構看起來變化很多,其實就是左手到右手的問題。公司的董事長任職前的職位從集團董事長降到副董事長再到副總裁,一直在下降。高管薪酬這兩年很高,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股權激勵。看利潤表,營業額在03年達到了近5億,上升很快。折舊主要涉及採礦權的問題,聯營公司的質量很好,沒什麼債,但人員稍多。採礦權在增多,然後還有個資源探測權,這兩者類似於固定資產和在建資產的關係,資源探測到了之後就轉到採礦權了。毛利率在2008年的時候由於煤價上升有所下降,2010年也下降額。經營利潤率(毛利加上其他收入)和毛利情況差不多,淨利率在06年恢復正常,11年達到9.3%,ROE06年16%,07年14%,08年6.4%,11年9.1%,投資收益由於之前沒有電廠設備所以很高,現在也就一二十,採礦權是以生產量折舊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最後是歐陽姐的交行。交行的淨利息收益率等指標都不是很好,資產收益為5.21%,負債中存款佔74%(不足),成本也高(2.17%),這就是總成本達到了2.74%。交行的貸款比較特殊,大約80%的為企業,這裡面活期又比較少,工行和建行的對公業務大約是66%,招行最小為60%,中行也大約是67%。債券投資增長嚴重縮小,可能是近年來資金緊張,資金更多地投入收益率高的貸款中。交行的同業業務稍大。貸款質量中不良的還好(招行最低),逾期貸款排名為招行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交行額撥備計提最文件了,08年大,之後也同樣大,其他銀行多在08年提很多,之後就減少了。交行的個人活期存款比較費勁。交行的貸存比最高,為78%,超過了紅線,但是交行的存款中不包含保險公司等的,因此統計口徑不是很一眼。最後看修正的ROE,招行波動最大,工行和建行差不多,比較穩健,交行的為23.22%,每股撥備高。交行的PB最低,最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7

2012-12-10 例會記錄 sherr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qt.html
 
 剛剛上完會計學講座,趕緊跑回來補例會記錄,昨晚回來有點晚,又有點暈車和困,懶得沒寫工作記錄。
    一、寧滬高速
   主要包括的線路有1、滬寧高速2、312國道滬寧段3、寧連公路南京段4、廣靖高速5、錫澄高速6、江陰長江公路大橋7、蘇嘉杭高速,燕子姐主要從其長度、權益佔比、行車道、總投資,單公里成本、單公里收入、經營期限,剩餘收費期等幾個方面介紹,其中滬寧高速算是表現突出的一個了,屬於一級路,單公里成本達到64.6百萬/公里,收入也不錯是16.7百萬/每公里,好像山東這邊的高速一般也就幾百萬的收益,這一下子到了一千六百多萬,非常的賺錢啊。
   寧滬高速最初主要是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設立的,佔比達到99。55%,在通行費收入方面,滬寧高速一直是在增長的,由1997年的5.7億元增長到了43億元,這其中只有2005年改造時有所減少,總體趨勢增長較快,而與之對應的寧滬二級路在擴建後就一直在下降,與其旁邊有一條完全平行的路也是莫大關係。配套服務方面一直有所增長,但不怎麼賺錢。主營業務成本方面,單公里車費的收入大部分是上漲的,寧連公路是下降的。由於江蘇省整個的GDP,人均GDP,民用汽車擁有量和私人擁有量都很高,而這幾天公路經過的城市佔了江蘇GDP60%以上,因此毛利偏高,具體數字沒有記下來。
   總資產:253億元,8億現金,房地產存貨有20億,淨資產50.38億元,歸母公司所有的180億元,每股淨資產3.59元。寧滬置業,每股分工0.36元,分紅率為67%-74%,毛利在50%左右,長期而言下降,淨利潤率33%。
   09年進入房地產業,收購崑山、句容和蘇州,樓面地價2-3萬。管理層方面,楊根林是從監事會主席發展到董事長的。
    二、日本電力
   日本電力系統:無單獨電網公司,資產分屬各個電力公司所有。電燈指一般家庭用,電力是工業用電。
   覺得Cece的蒐集能力很強啊!09年數據來自日本統計局,10年來自電力事業聯合會,11年好像又換了數據來源,發電量和用電量之差為電損,在增長,因為基數在增大。綜合損失率主要是內損+運送途中,水力發電900億,火力10000億,佔最大比重,為81.9%,原子力佔9.2%,日本電價:國家定一部分,公司可以調整,但要經過審批。基本費+電量價+可再生能源促進費。十大電力公司為:北海道電力、東北電力、東京電力、關西電力、北陸電力、中部電力、中國電力和九州電力(地熱比較多)。人員差不多,不喜歡裁員。LNG,LPG環保、乾淨,東京電力的比重越來越多。電價變動:1980年變動最大,二次石油危機,提價5%,現在電價約22.51日元。J-POWER固定客戶,即10大電力公司。千葉港是LNG,LPG進口第一大港,用來發電,東電總共有196個電廠。
   東京地區的家庭用電比工業用電是要少很多的。能源進出口逆差,能源脆弱,日本東京核輻射量達到平均值3倍,之後肯定還會逐漸關停。法國核電依賴達到75%,若也出現類似情況,抵禦風險能力差,其現在的收支表都未體現出高成本的。而德國電價已經通過漲電價的方式,體現在了社會成本中,現在的收支表基本就是未來趨勢。
    三、華潤電力
   每次都覺得Jackie講案例講的很有范,涉及的內容很多,知識深度也走狗,華潤電力起始於煤電,現在一直在搞煤電一體化,煤層厚大80米,但煤質不是很好。處於簽合同和計劃的階段,新能源,如風電、核電、光伏、垃圾發電等都在2010年後逐步鋪展開。05年收購了北京熱電廠,06年收購汕頭丹南風電,04,05年是收購紅河水電站21萬瓦,發展水電,核電則是在2012年10月與中廣核、中核工和中電投洽談。
   每天點採購主要是長期供應,煤電一體化是投資煤炭作出成效。航運主要是物流,海運、散貨船,港口是在2011年1月4日,和黃斥資57億元收購華潤旗下港口業務。火電總結,江蘇838萬千瓦,廣東也叨叨360萬瓦,現在而言,60萬千瓦的仍是主題,此外300萬和1000萬的也比較多了。
   華潤的董事長變更:宋林-王帥廷-周俊卿,高管薪酬很高,平均236萬元,最高的五個道道900多萬,好賺啊!!普通職工8萬多港幣,也還算可以吧。高管薪酬高,主要公司有眾多的認購權、限制性股利獎勵政策。
   聯營公司質量還行,主要是老電廠,不會有什麼債務,頂多是人員冗雜些。
   最後歐陽姐講了交行,跟之前的結構差不多,再次不多寫了,還是很佩服歐陽姐臨危受命的,那麼快的接著開口就講,也是心中確實有東西啊!希望自己以後掌握的也能更牢固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8

2012-12-16 例會記錄 Fann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jnx.html

即便完全掌握了分析公司的方法,也需要有一個標尺來衡量,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等標尺又都不一樣,想做好公司,一方面方法上不斷晚上,另一方面,經驗積累。這樣一想,我就突然意識到例會的重要性了。而且說實話,最不喜歡做虧本的買賣,例會不好好聽聽做其他事情就太虧了。

內蒙古火電:分析公司,重要的就是它的資金是如何使用的,銷售的價格,銷量,以及利潤率等等,而對於火電,Raphael曾說,重點就是分析機組利用時間,裝機容量,然後看電價,分析每度電收費中各成本比例,算度電淨利潤等。基本常識,電力行業,設備利用小時數火電大於水電大於風電(這個顯然是由資源本身的連貫性決定的)。全國年人均用電量為3500W,內蒙古為7600?中國煤炭分佈:在內蒙古蒙東,甘肅,陝西,寧夏,山西等地。

經營數據概要:總資產361億元,總負債238億,淨利潤10億,投資收益5.9億,收入72.33億,最好的機組托克托度電淨利潤達到了9分錢。機組構成,一般來說有20萬以下的,30萬的,比較好的有百萬的。該公司送電區域主要有蒙西電網和華北電網,蒙西電網電價比華北電網便宜。指該系統實際安裝的發電機組額定有功功率的總和,以及空冷,濕冷,超臨界,亞臨界等名詞。

之後的一些記在筆記本上了,就不贅述。熄燈了

德鐵:

德貼的經營數據並不多,也不全,所以,對它的運營模式和銷售更感興趣。德鐵營業額1994年營業額25億歐元,199941億歐元,總業務分為長途客運,短途客運,客運站,貨運,路網業務等,主要營業利潤來源於短途客運。

城際特快:ICE,指標有運輸量,周轉量,平均運距等,單價0.08歐元/(人·公里),由於實行優惠卡業務使得單公里收入下降。推出的新產品有推出城際夜車,優惠卡業務,家庭優惠套餐,信件、包裹運輸等

短途客運:單價5歐分/(人·公里),推出優惠票業務有美好週末卡等。

客運站:一攬子車站計劃,推廣休息大廳,建服務商店等,建設購物區。

路網業務:有總營業額和外部營業額兩個指標。

還有瑞穗等,最後一個報告,寫的真的是好棒,第一感覺,是一篇寫的挺好的學術論文。聽完之後就問博士,看這個有什麼用,他說根據這個分析,中鐵發展還是很好的,可以買它的股票了。

晚上的實習生演講語速太快了,感覺都快有些饒舌了。

PS:晚上回來宿舍一個人都木有,她們一起去看電影和逛街去了,呵呵,有得有失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61

2012年12月17日 例會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kyf.html

  昨天比較疲倦,睡的比較早,這是補記的例會記錄。

1、內蒙古火電機組整理

A.總體印象:火電機組是一個考察技術進步的絕好樣本,機組越大,技術越先進。而且他的技術進步和煤炭價格以及電價密切相關,如果想做價格衝擊對於技術進步的影響,這個行業就是絕好的一個樣本。

   不過這方面的數據,國內是沒有的。只看到jackie和raphael他們,零散的整理了一點。如果樣本量夠大。這種研究應該會比較有意思。

   電力機組盈利,一看機組大小,越小煤耗越低;二看上網電價;三看煤炭價格;內蒙古的機組不算大,但是勝在離煤礦近,煤價低,煤炭成本佔總成本不足60%,在其他地方,至少都是70%以上了。所以蠻多其他地方活不下去的機組,在內蒙倒也過的不錯。

B.一些記錄

  全國人均用電量為3500度,內蒙古的人均量是7600度。大概可能和內蒙高耗能的企業比較多有關,具體未證實,待考。

  內蒙古的煤礦集中於和東三省接壤和山西接壤的地方,可惜外蒙丟了,那邊也有蠻多煤礦,看到蒙東的煤田線在外蒙的邊境線戛然而止,覺得真是可惜。

  內蒙的火電機組,主要在內蒙華電手裡,該電廠的機組30萬KW以下的機組比較多,100萬KW的貌似沒有,60萬KW的機組2006年之後上了蠻多的,主流還是60萬KW的機組。從權益裝機方面看,30萬KW及以下的佔比約31%,60萬KW的機組佔60%。100萬KW的機組沒有。

   上網方面,供應蒙西電網的佔比是31.53%,供應華北的佔68%。供應蒙西電網的主要是30萬KW和30萬KW以下的機組,60萬KW的,主要是上華北電網。現在擁有煤電機組773萬KW,在建機組為120萬KW。

    上網電價方面,華北電網的上網電價為0.37元,蒙西電網的上網電價為0.31元。所以小機組都虧的不行,大機組的日子倒是蠻好過的。

     煤耗方面,2*20萬KW的機組,其煤耗在340g/度,而到了2*60萬KW的魏家峁,煤耗就降到了320g/度。

     上都2*60萬KW的機組甚好,度電投資為4268元/度,入的是京津唐的電網,京津唐的上網價為0.37元,煤耗是330g/度,2011年,該機組的度電淨利為0.0739元。

     准格爾的兩個機組,和神華集團有關係,盈利很好,雖然上網電價只有0.31元/度,但是因為煤價低,倒也活的不壞,2011年的度電淨利為0.036元。raphael說是利用小時高所致,待考。

    托克多的機組不壞,度電淨利潤9分多,非常不壞。主要是因為他靠近煤田,又有鐵路,煤好運。成本上一下子就有了優勢。上都的機組也是這樣,靠鐵路,度電淨利潤也能做到8分。內蒙的機組,都被低煤價寵壞了。

   不過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2*20的機組幾乎全虧,未來要麼上網電價提高,上華北電網,要麼就關停。

 C.發展史

  這家公司大致是在2005年開始大規模上機組,中國的重工化,大致也是在這個時期,貌似安徽的好機組,也是2005前後上的,記得在那個時候,用電荒是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詞彙,而對應的,是大規模的大型機組的上馬。中國的經濟也在此期間迅速重工化。手頭沒有中國用電量的歷史數據,重工化似乎可以從用電量的角度看出,目前,中國的重工業的用電量,是輕工業的5倍。這裡,似乎可以看到中國經濟進步的軌跡。

  成本結構方面,煤炭成本才50%-60%。這是先天優勢,嫉妒不來。

 

2、德鐵

A.總體印象

  德國的鐵路究竟還是不賺錢,總是要靠補貼撐著,德國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和天朝比),鐵路貨運上的優勢,還顯現不出來,於是到了2000年左右,德國鐵路開始和人家合夥搞物流(辛客物流),也有和郵政合作搞包裹快遞。大頭還是客運,但是對於德國,除了跨國運輸,客運上的優勢,也不是那麼明顯了。

  中國的鐵路,貨運靠汽車估計是沒戲,還是得靠鐵路,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和德國是沒得可比性的。

 

B.業務概況

  整個90年代,德鐵的業務主要分成這麼幾塊:ICE(城際鐵路)、短途客運、貨運和客運站。

   ICE在20世紀90年代才投產,之後周轉量和收入都在往上走。單價因為優惠卡的緣故則在往下走。不是很賺錢。短途客運在賺錢,不過是補貼出來的,周轉量在往上走,每公里的費率是0.16-0.17歐元,其中國家補貼佔0.11歐元。利潤都是補出來的。

    客運站方面,德國人把27個客運站打包出售,這個主意挺不錯的,中國可以效仿。這樣各個客運站都可以得到投資來改進設施了,可以促進公平。在90年代裡,他們開始建設鐵路的購物區,或許他們的購物區能搞起來,是因為那裡沒有切糕黨吧。

   路網投資每年40-50億,主要靠政府掏錢,自己花錢怕是沒戲。

   開始和郵政合夥搞包裹運輸,和荷蘭人合夥搞物流。小國家,鐵路貨運優勢不顯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3、瑞穗銀行

A.總體印象

  日本的銀行,總是給人以奇葩的印象,迄今為止,沒有見過他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好銀行。

  瑞穗銀行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塊是瑞穗實業銀行,另一塊是瑞穗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是一朵奇葩。瑞穗實業銀行的主要客戶是企業客戶,瑞穗銀行的主要客戶是零售客戶。

  瑞穗實業銀行,貸款僅佔總資產的34%,貸款佔總資產的佔比從40%下降到了34%。很大一部分是有價證券,有價證券為24萬億,貸款為28.7萬億。有價證券中一半以上是國債,高達13萬億。

   負債方面,定期存款上的很快,從6萬億上到10萬億,這意味著負債成本的上漲。存款合計佔總資產的比重為24%的樣子,同業拆借佔比高達13.6%。

   生息資產佔比中,2002年59%是貸款,2011年下降到39%。生息資產平均收益僅為1.07%,有價證券收益率一路下滑,目前僅有0.97%,貸款利率目前僅僅為1.39%,商業票據的利率超2%。

   負債成本方面,2002年僅0.87%,目前僅0.39%。

    負債成本中,存款的平均成本從2002年的0.72%,下降到了2011年的0.34%。

   必須指出的,無論的生息資產收益率還是負債成本,在次貸危機前都有過短暫回升,然後又一路下滑了。

    淨息差在1%的樣子。

   瑞穗銀行是日本收拾爛攤子的產物,在2002年合併時,核銷了14000億日元的壞賬,當年的收入也才15000億日元而已。不良貸款率,在2002年高達8%,到了2011年就剩下了1%。

   不過撥備覆蓋率嚴重不足,2011年也不過80%而已。

   總體上,日本銀行的資產端和負債端都是穩中有降,撥備覆蓋率普遍不足100%。息差都在1%左右。

 

4、運輸總論

   如果以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經驗來看,中國國的貨運極限是2010年的2.6倍,我們的貨運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

   從能源強度上看,火車的能源強度是最低的。如果我們依賴汽車,那麼石油的消耗量將在2040年左右高達7.6億噸,這個無論如何是承受不了的。

   所以,我們還是燒煤比較划算,這樣的話,我們還是要靠鐵路來運動系。

    目前,鐵路僅佔運輸總量的29%,這個比例太低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2010年我們的鐵路運輸負荷量,是美日都要高,所以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到了2037年,我們估計每年要修1萬公里的鐵路。所以我們的基建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我們目前的汽車擁有量僅達到了美國1910-1920年的水平,未來肯定會繼續往上走的,燒油肯定不夠燒了,所以未來走電動車的道路,勢在必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62

2013-03-10 例會 bruc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iubz.html

今天聽了中小板之後,頗感驚嘆,原來覺得和香港的小公司幾乎比, A股類似的小公司便宜一個數量級,所以A股小公司看的少。今天聽的很多中小市值的公司有如下特點:

1)一個s形狀的股價圖,股價很多高高在上,市盈率幾十倍到幾百倍之間。

2)大部分的ROE也不怎麼樣,且不同年份ROE方差很大。

3)很多公司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很低,但是看到的身邊幾個中小企業周轉率都是奇高無比的,難道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也是財富再分配的工具?

4)絕大部分公司的營業額還是成長的,但是似乎很多公司淨利潤並沒有同步增長。

 

下文是原來自己寫的東西,覺得幾乎沒什麼信息量,就沒貼到博客上。

 「股市開始被設立,是為了聚集社會資源進行擴大再生產。為了吸引這些資源,必須讓投資者有所回報。理論上,這種回報來自於企業自身的產出,就像我們投入力氣種下一棵果樹,幾年後可以收穫果子一樣;所以從投入到產出需要一個過程,正如等待果樹開花結果要經歷幾個春夏秋冬。然而當股市系統運行時,人性的急功近利起了主導作用,貪婪和恐懼交替進行,週而復始,從來沒有停止過。

人們的行為總是需要理由,股市裡大部分行為的理由就是貪婪和恐懼的群體精神分裂症而已。但是大部分人總是需要找到各種理由買入或者賣出,於是經濟週期、K線組合甚至裙子的長度等就成了他們判斷的理由。K線組合這一被散戶奉為至寶的東西純屬扯淡,也許某些時候K線似乎顯得有所預見性,這是因為所有的人都遵循這個規則的時候,這個規則可能短時間內顯得有效。

經濟週期作為買入賣出的依據似乎合乎邏輯,經濟不好了企業利潤下降,於是賣出,經濟好了企業利潤上升,於是買入。但是問題來了,經濟週期低估,各種成本都低,正是優秀企業擴大生產,優勝劣汰的時候,這時候企業可能需要融資,需要股東支持它的投資決策,但是當股價被賣出者打的很低的時候,優秀企業也融不到錢發展,或者憤怒的賬面虧損的股東不同意公司的擴大生產的決策。如果市場上只有一個人根據經濟週期買入賣出,這個人可能獲得超額收益,問題是市場上這些人實在太聰明了,他們很敏感,又不願意積累信息深入思考,當所有人都這樣做的時候,這些人並無法獲得超額收益。同時所有人都這樣的時候,往往讓低迷的經濟更加低迷,讓泡沫的經濟更加泡沫,其實不利於經濟發展。

無論是K線還是經濟週期或者其它因素,人們的這些正反饋行為造成了股市的劇烈波動,就形成了所謂牛市熊市。這就是第一個股市的獲利來源:波動。也是所有人能看到的並且喜歡的,因為它很快就有結果,因為這種波動給人造成狂喜或者痛苦,也許這也是人們需要的感覺吧,生活太平淡了總需要一些刺激,我一直覺得人類總有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肯定有人能夠通過順應這種波動賺錢,這也是市場上絕大部分散戶的理想了,問題是通過這種波動賺錢的不是這些散戶,而是那些操縱者和其他人。這個「其他人」原本沒想佔他們便宜,只是價格便宜了就買,最後的結果卻讓人驚訝。

這種波動帶來的利潤的確是從別人那裡無償拿來的,對社會來說並無意義,也不值得追求,但是對我這種早期一無所有的人來說,似乎是一個捷徑。但是追求波動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變成一個賭鬼,失去價值觀。人存在的價值不在於某個數值,我自己定位於一個旁觀者,我希望無拘無束、看得清楚。按照我的偶像的說法,就是想過一個小知識分子的農耕生活。想達到無拘束,需要一定的財務基礎的;想要看得清楚,需要不停的積累信息。

信璞工作室幫助我看到一個同時達成「無拘無束」和「看得清楚」的道路,那就是觀察各種組織和個人,尋找並參與其中的極其優秀者。這些組織充滿了各種精彩故事,有貪婪有掠奪有犯罪有不負責任,但是當我們在其中找到一些好的組織或者優秀的企業家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各種確定性和人的創造力的時候,那種感覺是美好的。我們也可以心安理得的享用它的股息和成長。這就是股市的第二個盈利來源:分享經濟發展好處。

兩個方法都可以獲利,第一個會讓別人變差,第二個不會讓別人變差。對於社會來說,觀察各種人和組織、尋找優秀者這件事本身更有意義。(完)」

 

我絕對相信中小市值公司裡有一些優秀的,值得長期投資的。但是總體上,現在中小市值公司是一個巨大的泡泡,它們提供了第一個股市的第一個盈利來源:「波動」。未來的問題是往哪波動的問題。

記錄兩個自己不懂的問題:

中小市值公司發展比大市值公司快嗎?

同樣估值水平下,購買中小市值公司比購買大市值公司收益高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82

2013-03-10 例會記錄 歐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iudb.html

今天聽得公司特別多,只是對關鍵數據的梳理。

 

對這些中小市值公司來說,大概從資產、淨資產、收入和利潤等幾個方面就可看出端倪。

看淨資產的年度增長可以大致度量淨利潤的增長,當然融資要特別考慮。資產和淨資產的匹配可以看負債的情況,我們不青睞高槓桿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其次是收入和利潤,收入是規模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行業中的地位,淨利潤是最後賺的錢,在一定毛利率下,是衡量公司管理水平的指標。我們最終還是要看財務回報ROE,一般在15%以上,且槓桿要小。

 

有些小公司雖然做的不好,但融資還特別頻繁,而做的有些好公司,還經常融不上錢;

有些公司處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享受天然的高毛利和高淨利,但是否可持續;

有些公司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還在苦苦經營以維持較好水平,哎,再好的人管理,沒有好的行業環境,終究是看不到希望;

有些公司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反應敏感,比如價格的變化、技術的變化或者是技術外洩、或者是受單一不成功項目的拖累都反應非常強烈。

 

突然想起,富國銀行在全美對小微企業放貸額排名第一,他所選擇的標的第一條標準就是:經營期限超過10年,並有一定的信用記錄,年銷售額一般在100 萬美元以下。我在想,經營10年還沒倒的公司應該也不會太差吧。

 

明天或者後天就要講論文了,挺期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83

2013-4-27 例會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jnhd.html
 

例會記錄過的太快,大部分公司印象不深,一個總體的大印象是:許多公司屬於長不大的公司,十來年過來,淨利潤也才一兩個億,這樣的公司看起來沒什麼味道。

  第二個印象是,凡是不專注的公司,最後都沒啥大出息,很多公司賺了錢都去搞房地產,炒股票。這種公司沒什麼意思。

   第三個印象,稍微好一點點的公司,比如ROE超過15%的製藥公司,都可以獲得很高的溢價。5倍以上的PB是起碼了,10倍以上PB倒也不少見了。

   看到最有意思的一個公司是一個藥企,在其放棄對艾滋病疫苗的研製之後,其盈利開始迅速回升。這個有趣的案例告訴我們: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妄圖創造奇蹟的,大部分沒啥好下場。腳踏實地看起來更靠譜一點。

   寫兩件事情。

1、和bruce關於GDP增速和股市關係的討論

   和bruce對於GDP增速和股市漲幅有一個小小的討論,這裡做一個小小的記錄。從歷史上看,GDP迅速增長,但是股市不漲不是個例,美國的1899-1920年,GDP迅猛上升,但是股市卻是大熊市,不怎麼動。

    我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

    GDP增速最快的階段,往往是所謂的「野蠻生長」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過度的競爭導致了企業的盈利並不樂觀,根據經典微觀經濟學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內,企業的經濟利潤應當是零。

    作為股東來說,他應該只能獲得等於資本的邊際產出的收益。而無法分得壟斷利潤。

    但是隨著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作為壟斷廠商的企業開始能夠獲得壟斷利潤。而這個時候因為沒有新的競爭者的進入,產能擴張最迅速的時期應該已經過去了。表現在GDP上,應該是GDP增速的放緩(GDP是對終產品產值的度量)。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當GDP增速開始放緩的時候,才是股市更好的時候,因為大浪淘沙,剩下的公司都是競爭中的勝利者,而產能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集中了。此時,壟斷者可以緩慢的提價,而規模的集中,則讓他們的提價能夠給他們的淨利潤帶來迅速的提高。而股東則可以從中獲得更高的回報。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當年的格力空調。在市場開始進入寡頭壟斷的時候,產能集中完成後的格力,可以從容提價。而讓利潤迅速上揚。

    GDP的高增速,會讓經濟中產生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因為市場的迅速擴容,會讓許多公司活的很滋潤。但是這些公司並不是價值投資者的理想標的。

    只有當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開始逐步集中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體質更強健的公司。並能在其利用壟斷地位獲取壟斷利潤時,從中分一杯羹。

      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增速的放緩,也不是一件壞事情。

 

2、飛亞達物業的估值問題

   飛亞達算是做完了,對於其三棟大樓的估值,自己吃不準。這裡把估算過程貼出來。煩請大家指正。

   根據搜房網的數據:

    飛亞達科技大廈的租金是89.76元/平米·月,其建築面積是83000平方米,算得其每年可以獲得的最高租金為:8940萬。

     飛亞達大廈的租金是100.00元/平米·月,其建築面積為19600平方米,算得其每年可以獲得的最高租金為:2352萬元。

    保守估計,深圳的租金回報率是10%,那麼這兩棟樓的估值應該是11.29億。

    如果取7%的租金回報率,則估值為16.13億。

    如果根據當前的租金回報率4.6%(依據:http://esf.sz.soufun.com/newsecond/news/8517111.htm),則其估值為24.54億。

    另外一棟樓是西安飛亞達大廈,2007年10月以2億元的價格收購,假設該樓保持收購價不變。

    那麼算得,飛亞達持有的物業的總體估值,最低估值為13.29億,最高為26.54億。

    目前飛亞達A的市值是26.68億。

     究竟怎麼估值比較合適,還沒有想到,燕子說找附近出售的樓盤更好。這個暫時沒找著了。

    這個公司,其他的問題倒也沒啥好說的,就做到這裡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29

2013-5-5 例會記錄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l2zq.html

BNSF:

很多鐵路公司合併組成;

正線里程數和延展里程數十幾年變化不大;

運費從1993年的21.2一直下降至2004年的18.8,但是此期間市佔率卻逆勢而上,從43%到48%。2005年以來,除了中間2009年有過暫時性下滑外,運費一直上升,2012年達到31.

噸公里的價格按人民幣折算在0.124.

人工工資10萬年均,是不是挺高的?fargo也只有10萬。

遞延所得稅可能影響會比較大,就相當於政府借給公司用的一筆錢,如果是巴菲特這種投資人才來管理的話,若干年後基本就不用還了,收益就能全覆蓋掉。

 

大冶特鋼:

現在中信泰富控股58%,實際控制人。

不斷換人,不同領導的風格不一樣,一個從鞍鋼來的人上了個100億的大項目,哎,如果把全部賺的錢,甚至借款都拿來擴建做大規模,最後出現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不可逆的變化,那就慘嘍,一沒有現金流,二沒有殘值。製造業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具有很強的不可預測性。很難看清楚。對於製造業,行業的供需非常關鍵,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的波動就挺明顯的。

費用一直控制的很嚴的,2012年出現3.25%的研發費用,致使毛利率變化不大,但淨利率嚴重下滑。

 

東阿阿膠:

本來是塊挺好的資源,結果被天才營銷高手折騰的令人咋舌。

一次次連續的提價、限制出貨,毛利率高達80%,淨利率在30%以上,一年30億收入,10億利潤。

真離譜的毛利率和淨利率。

敢情消費大眾的需求還非常旺盛!這麼個提價法,還不斷買。缺少競爭,真難想像。

管理層嚴重透支公司的品牌價值,恐怕要漁翁得利嘍。高毛利和高淨利可能很難維持。

同仁堂在仲景和匯仁上的搭便車是很好的見證,或許歷史還會重演呢。同仁堂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百年沉澱的品牌價值。口碑深入人心,無需廣告,別人有的,他一樣不少。別人做到100%的,他做到80%就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14

2013-5-6 例會補記+工作記錄 Alin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l3s4.html
昨天例會:
BNSF歷史悠久了,2010年被巴菲特收購。私有化的基礎設施跟中國的盈利能力真是不一樣。2004年提價,然後在收購後繼續大幅提價,30美元/千噸/英里。每年能賺30億美元。遞延所得稅這個真是要搞搞清楚。同時要注意到消息的全面性,作為公司立場的人,認定是有些東西不會說。還有不能只跟大秦比,不是一個概念的。
大冶特鋼,沒有聽仔細,有點迷糊...注意到一個數據,2009年銷售價格下降了2000元/噸,但是單噸毛利還是在大幅上走的。什麼樣的管理者對於企業的生死存亡真的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挑選好的管理者。
東阿阿膠,真是提價提瘋了。這種銷售策略根本就不正常。這種價格能夠支持多久?會不會出現泡沫崩盤?還有felix通過烏雞白鳳丸和六味地黃丸給點撥的關於同仁堂的內在價值的觀點,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另外東阿阿膠這種不定期不定量的提價策略下,測算未來的EPS和估值什麼的感覺有點不靠譜。

今天上午來北京。來的路上看閱讀理解,做題,真是詞彙量不行...
下午做了上海航運指數週報。看了航運港口新聞。做翻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17

2013-5-6 例會記錄 LHQ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thh.html
先對例會提到的幾個問題做個記錄,後面再詳細看下資料,做補充

1、BNSF

BNSF的遞延所得稅問題,應該是因為美國稅法上允許鐵路公司的加速折舊所產生的(為了鼓勵鐵路投資所給予的稅收優惠,導致其與會計上摺舊方法上產生差異),也就是說在巴菲特收購BNSF之前,BNSF已經享受了加速折舊所帶了的所得稅節約,而這筆的節約過來的錢已經在掛在資產方。
評價這筆遞延所得稅的作用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不在於其未來情況怎麼樣,看收購價的計算,簡單舉個例子A公司資產100,遞延所得稅10,B公司資產100,短期借款為10,那麼我願意為A公司的支付高於90的價格,對於B公司我可能只願意支付90塊,原因在於這筆遞延所得稅負債在未來是慢慢流出的,需要進行時間價值上的折扣。EXCEL表中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累計金額是有問題的,這個科目是存量不是流量,不應該累積。而且這個負債項目於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是有本質的區別,其未來是真真實實的現金流出。


第二層次,如果BNSF不斷的購買新資產,那麼新資產進入後依然可以享受這種加速折舊政策的稅收優惠(假設稅收政策不變),那麼可能導致遞延所得稅負債池子裡的水流入的比流出的多,那麼遞延所得稅負債會不斷上升,相當於巴菲特享受了新進入資產的稅收優惠,如果資產持續不斷的更新,那麼這種優惠很可能永久持續,那麼這筆負債也就不存在了,看看10遞延所得稅負債是14307,12年遞延所得稅負債是16319,老巴還是很精明的。
第三層次,併購產生的遞延所得稅,這是因為稅法上確認資產的重估增值所導致的,也就是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那麼這種差異只是併購時點所作的會計調整,並無太大的實際現金流意義。
後面在結合報表數據說下這個問題。


最後可能不能只看資產複製表上的遞延所得稅項目,需要拆分一下具體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這兩個的性質、久期很可能是不同,不能直接抵消,如果要確切估算還需要重新查具體的稅法與會計政策,才能拆出未來的現金流分佈。

2、大冶特鋼

大冶特鋼12年年報在追溯調整的時候把11年的營業成本拆出2.6億左右進入管理費用中的研究費用,這個會計調整比較奇怪。如果這2.6億確實是研發支出,那麼在11年的時候會計上的處理應該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資本化形成無形資產(進而通過攤銷形成營業成本),另一種是直接費用化進入管理費用。而不會直接2.6億全部體現11年的營業成本中。(而且前幾年一直沒有這麼高的研發費用)。


那麼大冶特鋼在12年年報對於11年的這筆調整,看起來似乎更像為了掩飾其12年研究項目的高額支出(可能是當年研發項目剛投入;更可能是前幾年累積起來研發項目的失敗,只是之前一直沒在賬面上確認這部分支出,今年確定失敗一次性撇清),導致大筆確認研究費用。其進行追溯調整的好處是打擦邊球,不用交代研究費用發生2.5億變化的具體原因。


以上僅為根據賬面數據猜測,可能有誤,具體原因可能需要問下這些研究費用到底是研究些什麼項目?項目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處在什麼階段(剛試行、成功或者已經確認失敗)?

3、東阿阿膠

同仁堂為什麼能做漁翁?

(1)、按照自己作為一個消費者的印象,同仁堂首先在消費者認知上是一個藥鋪而不是一個製藥商牌子。藥鋪是沒有產品屬性的。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印象,可能跟中醫文化可能有一定關係,中醫講究的是藥方而不是藥丸,中醫沒有很明確的專業分工,中醫藥鋪給人的印象也就什麼病都可以解決。所以我們認可同仁堂的牌子,並不是認可他的某一種藥,而是認可他藥鋪的牌子以及裡賣的各種藥,這導致他很容易就可以在其他牌子推出新藥之後,順勢推出自有品牌的藥品就行。

(2)、與東阿阿膠不一樣,同仁堂有自己的門店,雖然只有360多家,但可能是同仁堂的一個壁壘之一,其他單品藥的製造商由於收入有限是無法支撐起門店的建設。而在醫藥行業渠道是很重要的(至少在目前這個環境下面),特別是類似於保健藥,對於廣告和對藥劑師的諮詢來說,一部分人還是會更傾向相信藥劑師的建議,而本身這些同仁堂的阿膠與東阿阿膠在質量應該就沒有太大差別,所以擁有自己的門店的同仁堂在推廣自身品牌上具有優勢,至少可以屏蔽掉某些排他性代理協議所帶來的影響。

(3)、藥店的生存,之前在國外社區裡面看到有一類綜合超市如shoppers,裡面主要是賣化妝品和保健品、藥品。這一方面與國外的藥品銷售與醫療系統(如醫院)分開有關,處方藥也要到超市買。而另外一方面藥店受網絡購物的衝擊並不大,因為藥品相對於其他生活用品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更高,我們買保健藥的時候還是會諮詢一下藥劑師的意見,包括藥物的吃法等各方面,而如果買處方藥更是這樣,需要留下每個買藥的人聯繫方式,同時店裡會給你店舖的藥劑師的聯繫方式,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繫。

在國內,特別是中藥,也會依賴於藥店而生存,之前在廈門看到有不少藥店有代熬中藥的服務,感覺藥店這塊的壁壘、客戶粘性要比普通超市好得多,中西藥結合的連鎖藥店這個行業目前應該集中度應該還不高,行業也不規範,有幾家在上市進程中,但未來是不是有可能出現全國性的龍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