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禮客董事長翁素蕙 擺攤女孩變身時尚精品女王 不向環境低頭才能追求夢想財富


2010-8-2  TWM





經營精品outlet的禮客董事長翁素蕙,打扮貴氣逼人,但外界卻不知道,她曾經以擺地攤謀生,甚至窮到必須輟學,一百元一百元地賺取生活費,到現在成為年營收五億元的精品賣場董事長,翁素蕙以三階段人生,獲得她心目中真正的財富。

撰文‧羅弘旭

二 ○○五年七月,標榜台灣第一家精品outlet的禮客時尚館,在台北市內湖COSTCO大賣場旁開始營業,經營五年後,內湖單館年營收達五億五千萬元,董 事長翁素蕙接受採訪時,手上戴著歐米茄鑽錶,耳戴閃亮的鑽飾,貴氣雍然。在她辦公室牆上的一幅畫作,透露出她想望的內心世界:「我就像那畫中的小女孩一 樣,渴望騎在紅色小馬上,飛翔在星光閃耀的天際間。」

拚命存錢

﹁存到郵局就不拿出來﹂

翁素蕙出身嘉義義竹的一戶農家,小時候,她必須在放學後騎著腳踏車,把自家農田裡挖出的竹筍送到農會寄賣。後來,父母認為家裡小孩太多,決定讓翁素蕙北上投靠大姊,但大姊家境也不富裕,因此翁素蕙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擺地攤賺生活費。

但 十二歲的年紀,面對地攤這種最赤裸的生意競爭,翁素蕙得自己在夾縫中找空間擺攤,三不五時還得躲警察,甚至會有地痞無賴來收保護費,翁素蕙回憶:「那時候 我就認清楚,自己的未來只有自己能掌握!」翁素蕙從生意交際中學習到人脈和關係的重要,小小年紀的她,遇到其他擺地攤的對手,都嘴甜地口稱「叔叔」、「阿 姨」,用晚輩的姿態,向其他前輩請教擺攤門道。翁素蕙說:「一般人只知道去萬華一帶批貨,但我打好關係,別人才偷偷告訴我去板橋找工廠,進貨價格可以再低 一成。」回憶起人生第一個累積財富的階段,翁素蕙說她沒有什麼方法,就是拚死把錢存起來,她說:「那時候我就定下每個月要存錢的目標,例如說五千元,每個 月就一定要達到這個目標。」實際執行上,翁素蕙用的是最笨的方法,「存到郵局就不拿出來」。當時還得寄錢供弟弟學費的她,每天擺攤不管賺一百元或是二百 元,就把生活開支先挪出來,剩下的錢不管再少,立刻存到郵局去,要求自己不花用這些存款。

投資房產

「那時候賺到連自己都會怕」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擺攤,到國中、五專,翁素蕙用最傻的方式,在郵局累積了三十萬元的存款,當時,台北市一棟普通的公寓也才八十萬元而已。

銘 傳商專(現改制為銘傳大學)畢業之後,翁素蕙通過公職考試,分發進入台北市政府工程處當科員,但一年後,她卻放棄了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回想當年的決定,她 輕輕笑著,但語氣堅定地說:「一輩子當公務員,無法追求到我想要的財富。」翁素蕙後來選擇進入巨東房屋擔任房仲,不僅迎接台灣房地產的黃金時期,也用自己 之前賺的第一桶金,開始投資房地產。她坦承:「那個年代,只要你﹃敢玩﹄,投資賺錢真的很快。」她當時左手買進右手賣出,早上買,下午賣,「那時候賺到連 自己都會怕。」翁素蕙經營房地產的訣竅來自她把人脈當朋友來經營,把對方、甚至對方的家庭、對方的親人,都當成她關懷的對象。當年與翁素蕙交易過的投資客 回憶:「翁素蕙後來不做房地產了,但中秋節還是會收到她送來的小禮物。」翁素蕙自己也說:「有的投資客沒時間和兒子交心,我代替他關心兒子,聽他兒子抱怨 感情和課業上的不順,甚至帶他兒子去吃飯,當他後來打算出脫土地,第一個就是找我。」即使翁素蕙已退出房市,但過去認識的投資人一有案子,還是會來問她能 不能幫忙,她得意地說:「最近還有人來問我,說有一筆土地要轉手,能不能幫他忙。」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翁素蕙從房屋銷售做起,逐步跨足房產開發、營 建到房地產投資。問起這期間擁有多少財富,她說:「最高峰時,我在台北市約投資三十間房子吧。」她不願多透露目前旗下有多少房地產,但位於忠孝東路 SOGO正對面,承租給歐米茄和MFB美信生醫館的忠孝大樓,以及內湖禮客大樓,都是翁素蕙投資持有,估計總市價不低於五億元。

在房地產狂飆的這幾年,翁素蕙投資買房的訣竅是:「第一眼大概就知道這房子合不合你的意。」但驚豔的第一眼之後,她還是會繼續看第二次、第三次,並找出其中缺點,藉此和地主議價,壓低購入成本。

從事房地產三年之後,翁素蕙離開房仲業,跟著夫家移民澳洲,後又回台灣創立管家婆科技,幾度轉型,才找到精品時尚outlet的商業模式。

為何想成立禮客時尚館?翁素蕙說,「在歐洲、美國,outlet觀念成熟,台灣卻還沒有類似的商店,此外,庶民經濟會讓低價精品的市場更大。」她還把台灣的outlet重新定義為「都會形態outlet」,也就是離市中心不能超過三十分鐘車程的經營地點。

但 這些商業考慮都比不上翁素蕙內心的渴望:「我自己喜歡逛街,也愛買東西。」就像她坦承內心如同畫中的小女孩:「我小時候沒實現的夢想,現在都一一要再抓回 來。」創立禮客時尚館與其說是想要打造新形態購物中心,不如說她是想要有一間「隨時可以買到喜歡的精品」的outlet。

創業圓夢

「小時沒實現的夢想,都要再抓回來」禮客時尚館的成功,也來自翁素蕙從澳洲回台灣創業之後結識的人脈,管家婆科技創立早期,和連鎖加盟協會、全家便利商店合作甚深,翁素蕙也在前輩聚會中發揮自己妝點氣氛的特長。

九 二一震災當年,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生日派對上安排的驚喜,就是把翁素蕙裝在大箱子裡面,讓她跳出來獻熱吻;也曾在連鎖加盟協會的活動上,與阿瘦皮鞋 董事長羅水木大跳探戈,她謙稱:「我年紀最小,當然要在協會裡面當開心果,我也很感激這些前輩在我創業時候,給我很多指導和經驗。」在人生的第三階段,翁 素蕙說:「我現在追尋的,是真正的財富。」也就是「做你心目中真正想做的事情。」經營禮客正是她第三階段人生的夢想。

翁素蕙的小女孩夢想,最明顯的就是每年一度的禮客時尚周的走秀重頭戲,都請來世家豪門擔任走秀嘉賓,但最後的壓軸必定是由她親自上場。

在眾人的鼓掌聲中和鎂光燈閃耀下,當年為生活掙扎,苦求一線機會的小女孩,終於實現滿天星光閃耀的夢想。

翁素蕙

出生:1963年

現職:禮客董事長、管家婆科技董事長

學歷:銘傳商專會統科

經歷:巨東房屋副總

婚姻:已婚,育有1子

從擺地攤到創業圓夢

翁素蕙的御財3 階段

12歲?20歲

小學六年級開始擺地攤,賺的錢都存入郵局,且絕不動用,累積存款30萬元。

20?27歲

從仲介做起,踏入房地產市場,把客戶當家人一般關心,累積人脈,之後跨足房產開發與投資,最高峰在台北市同時投資30戶不動產。

33歲 ?

實現自我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創立管家婆科技、禮客時尚生活館,年營收超過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5

中國環保鬥士馬軍用數據鐵證踢爆汙染惡行 十八個月千里調查 他讓傲慢蘋果低頭

2012-02-27  TWM




是誰讓蘋果公司放下傲慢的態度,願意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是誰讓蘋果願意敞開供應鏈的大門,接受第三方單位檢查? 馬軍,這位曾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靦腆中年男子,寫下中國環保史的新頁!

撰文‧翁書婷

「如果你知道你最愛的iPhone和iPad是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中生產,你會瞬間反胃!」二月九日,紐約曼哈頓一家蘋果專賣店前,聚集大批民眾,他們一邊 手拿傳單,一邊大聲喊著。「我們已經握有二十五萬份的請願書……給我們心安的iPhone 5。」最後Change.org與SumOfUs兩大環保組織代表順利向專賣店店長遞交請願書。

美國輿論近來強烈質疑蘋果靠血汗工廠賺取暴利,迫使蘋果執行長庫克(Timothy D. Cook)打破沉默說,「我們會關心每一位工人,確保他的工作環境安全。」並同意接受公平勞工協會(FLA)對旗下數百家中國代工廠進行查廠。

他,扶助弱勢揭蘋果供應鏈製程毒害工人不過很少人知道,在背後推倒第一片骨牌,造成輿論巨大連鎖反應,逼迫蘋果讓步的,不是近日寫出蘋果「中國勞工用性命 鑄造iPad」的《紐約時報》記者,也不是抗議的兩大美國環保組織,而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入「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來自中國北京的環保鬥 士──馬軍。

是他透過長達一年半的深入調查,兩份報告、六次談判,讓蘋果放下傲慢、拋棄祕密,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廠商名單。

「我走不動,也失去了跑的能力,連小跑也跑不動,被同事輕輕一推就狠狠地摔在地上,很痛苦!(過幾天就除夕了)我不知道怎麼過這個年……。」住在中國蘇州 市醫院裡的十九歲女工小詹,向馬軍透露自己的病痛。憶起這名女孩,馬軍的聲音還有點哽咽,「我內心是很震撼的,十九歲花樣年華,應該是蹦蹦跳跳的年紀。」 場景轉換到中國昆山市同心村,十幾位中老年婦女,手上拿著裝滿汙水的飲料瓶,走在馬軍面前,突然一起跪下,「求求你們幫幫我們,幫幫我們老百姓。」得到胃 癌並且切除胃部的老婦,淚流滿面哀求。

當大家都沉醉在蘋果魔力之中時,這兩個受害案例卻在馬軍去年《蘋果的另一面》調查報告中細聲啜泣,由馬軍領頭,結合五家環保組織,暗訪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 中的工廠,其中還有五家為台廠,揭發一連串排放汙染、製程毒害工人的驚人案例。

報告公布後,馬軍期盼蘋果能出面解決,但就像丟石頭進了井裡,「蘋果連信有沒有收到都沒回應。」他不滿地說,賈伯斯對此事毫不在乎,繼續維持不公開供應鏈 的「祕密」文化,自信地認為,「我們做得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公司都來得多。」面對傲慢的巨人,馬軍沒有放棄,他依舊早出晚歸,默默踏遍華北、華南、華東代 工廠,接觸六、七十位勞工,並蒐集汙染數據,拍照製圖建檔,他沒有飛到美國總部抗議,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抗爭,「謀定而後動」等待好時機。果然在半年後第二 份報告發表後引起關注,一張張衛星定位照和第三方汙染檢測報告,引發國際媒體熱烈回響。

這次馬軍終於敲開蘋果談判大門,去年九月的前兩次談判,他只能見到供應鏈中級主管,蘋果依舊抗拒改善供應鏈,直到十月底的第三次談判,終於有了爆炸性進 展。

美國總部會議室裡,空氣凝結,蘋果高級副總裁與副總裁面色凝重,質疑著馬軍,「你這份報告的可信度在哪裡?」馬軍沒有動怒,手比電腦,他聲音拉大,耐心解 釋數據來源。他手上握著花費十年累積的十萬筆龐大資料庫數據,獲得蘋果百分之百的信任,是他最有威力的武器,加上將近兩年的現場深入調查,當場讓蘋果無話 可說,經過六次的談判後,蘋果終於同意公開供應鏈,並讓第三方機構檢查。

「他握有汙染數據庫,這是鐵證,不然如此巨大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會讓步,就是他立下這汗馬功勞。」中國環保人士李波分析。

他,奔波全國點出問題 更親身找出答案這位外表謙和,說話輕聲細語的「環保鬥士」是什麼樣的人?他如何走上這條路?

今年四十四歲的馬軍,青島人,從事環保運動超過十年。對海外媒體來說,馬軍還是個陌生的名字,不過對許多違規的中國企業來說,馬軍是令人害怕的名字。他的 汙染資料庫中收錄中國三十一個省、十萬件的空氣汙染與水汙染違規紀錄,只要輸入企業名稱、地點、汙染事項,檢測資料一一現形,累計已舉發四萬家違規企業。

談起資料蒐集的辛苦,馬軍只淡淡地說「不足為外人道」,他帶著十人的簡易調查團隊,總是太陽出來前出門,月亮出來後回家,十年如一日,奔波全中國調查汙染 源,以及為受害者發聲。

有一次在雲貴高原上,馬軍還因為高山症發作,差點喪命。各方勢力的威脅利誘十年來更是沒有斷過,這些馬軍都挺過來,但他都不願多談,主要是擔心家人的安 危。李波透露,「常有人傳個口信,用一些黑手段,或是託人送個禮,講講人情。」環保人士在中國受到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踏上環保這條路,是立志當記者的馬軍從未想到的。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的馬軍,隔年進入香港《南華早報》擔任研究員。「一九九八年長江 大洪水讓房屋全毀,屍體遍布。」震撼的畫面讓他決定走訪中國,橫跨千里,將調查集結成《中國水危機》一書,成為中國環保調查第一人。

「書一寫完,環保成了我卸不掉的包袱。」馬軍感嘆地說,問題揭發後,他發現沒有辦法拋下問題不找去答案,於是毅然辭去了研究員工作,開始環保志工的生涯。

馬軍的努力不只受到中國社會的推崇,○六年,馬軍的名字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知名導演李安並列,他們都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人」「如果把馬軍的人像和籃球明星姚明、女明星章子怡的人像一起擺在北京街頭,肯定沒有人認出他,但馬軍的影響力卻不小於這些明星。」《時代》雜誌如此形 容。

而馬軍默默揭發上萬家工廠汙染的事蹟,更讓他在○九年榮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獎。

「別人總把鬥士名稱加在我身上,但我不是,我只是個凡人。」相較一般環保人士,頭綁黃布條,手握麥克風大聲帶領人群抗議,用身體衝撞引起社會注意的「大鳴 大放」,馬軍溫文儒雅,說起話來輕聲客氣,笑起來像個靦腆的大男孩,但他永不放棄的堅持,自有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

他,以理服人不當企業敵人 用耐心說服在調查現場、協商談判桌上,馬軍都不是最大聲、最激動的那一位,他的目標是改善中國日益汙染的環境,幫助弱勢的被害人。因為目標明確,所以更能 以理服人,他只是低調默默地做事,「馬軍反倒像個書生。」中國知名環保人士馮永鋒說。

馬軍雖然個性溫文儒雅,但手上總是握有致命汙染證據。「從環保局有違規紀錄的企業開始舉發,加上長年現場拍照蒐證,工廠要自行舉證沒有汙染才行,要否認很 難。」馮永鋒談到。不過馬軍強調,「我不是要打倒大企業、打倒品牌,而是從雙方互信的友好點出發。」馬軍說,這是他能說服蘋果的祕訣。

馬軍不做企業的敵人,反而像個父親,在一次又一次的循循善誘中,說服企業注重環保,「他囉哩囉嗦的東西可以講個幾萬遍。」馮永鋒形容。馬軍就是能讓被點名 的廠商心服口服,連蘋果都敵不過馬軍的碎碎念功力,甚至還在改善後,放下傲慢的身段跑來問他,「我們已經有改善了,為什麼還是在你的報告中最後一名?」這 位連蘋果都要向他低頭的環保鬥士,永遠都在為中國的環保拚命,「當然我也會有疲乏的時候,但是只要到郊外走一走,看到美麗江山,就會像電池充好電一樣,每 次都提醒我,再加緊腳步。」蘋果受檢只是他的里程碑,他希望有一天汙染能在中國絕跡。

馬軍

出生:1968年

現職: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經歷:《南華早報》研究員學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

成績:

1999年 發表《中國水危機》2006年 製作中國水汙染地圖,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 獲麥格賽賽獎2011年 踢爆蘋果供應鏈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6

讓北京低頭、狀告子女、非友即敵的澳洲鐵娘子 世界女首富 千五百億的暴富傳奇


2012-6-18  TCW




澳洲首富吉娜‧萊茵哈特,接手父親的鐵礦事業後發揚光大,不僅躋身全球富豪行列,還直逼全球首富比爾蓋茲。

澳洲媒體形容她是「穿著PRADA的惡魔」,她卻以「非友即敵」的氣魄,在商場橫掃千軍,用鐵腕建立企業帝國。

撰文‧乾隆來

二○一一年十月,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與夫婿菲利浦親王造訪澳洲,伊莉莎白是大英國協共主,也是澳洲憲法明定的女王,所有澳洲的政商名流,都必須來到女王面前請安。

在澳洲第四大城伯斯舉行的皇家花園宴會,菲利浦親王見到一位中年女士,她膚色黝黑、身穿白紗禮服,戴著特大號的珍珠項鍊,再加上頭頂超大型的黑色緞帶帽,讓人無法忽視她的存在。

菲利浦親王禮貌地向這位女士問好:「這位尊貴的女士,請問是什麼身分讓您受邀參加皇室宴會?」中年女士非常謙虛地說:「喔,我只是眾多的皇室粉絲之一。」 菲利浦又問一次,但這位中年婦人仍顧左右而言他,菲利浦親王有點惱怒,乾脆開玩笑說:「哈哈,可能是因為你戴了全西澳最大的一頂帽子吧!」兩人相視大笑, 然後菲利浦親王繼續問候下一位賓客。

她,低調又神祕沒接受過訪問 兩年內可能成為世界首富菲利浦親王「有眼不識泰山」,他剛錯過與澳洲首富吉娜.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深談的機會。萊茵哈特不只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富有的超級富豪,她的財富遠超過英國女王。相對於菲利浦親王所熟知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萊茵哈特在企業經營、領導風格,以及生活上,才是不折不扣的「鐵娘子」(Iron Lady)。

今年五十八歲的萊茵哈特,雖貴為澳洲首富,卻從未接受媒體訪問;然而從商業交易資料、法院訴訟判決,卻看到萊茵哈特令人瞠目結舌的商業手段。加上澳洲媒體持續多年對她家庭的八卦報導,萊茵哈特絕對是當今最具衝突性的人物。

想探究萊茵哈特的致富術,就如同剝洋蔥皮,每一層都嗆得讓人眼淚鼻涕直流,卻又讓人身不由己地強忍辛辣,一層又一層地探究下去。為什麼,在致命的澳洲西部 沙漠,那塊連毒蠍子都難以存活的惡地,竟然創造全球最富有的女性;而這個女人,又怎樣在男人壟斷的產業裡,一路從亞洲的中國到南美的巴西,將競爭對手打得 潰不成軍?

關於萊茵哈特的第一層,她是澳洲礦業公司漢考克探勘公司(Hancock Prospecting Pty. Ltd.)的董事長,公司由萊茵哈特的父親朗.漢考克創立,擁有西澳面積廣達五百平方公里的鐵礦採礦權。萊茵哈特是獨生女,一九九二年父親過世之後,她就 接掌這家礦業公司,萊茵哈特獨力經營二十年,與全球最大的採礦集團合作開採、銷售。隨著近年鐵礦砂價格暴漲,擁有漢考克探勘公司百分之百股權的萊茵哈特, 身價如火箭般飛漲。

因漢考克公司未上市,甚至連澳洲政府都拿不到公司年報,所有人只能從片段的鐵礦採購合約,間接估算萊茵哈特的身價。

今年三月公布的《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萊茵哈特以一八○億美元的身價,排名澳洲首富、全球第二十九位富豪,低於沃爾瑪(Wal-Mart)創辦人約翰.華頓遺孀克莉絲汀.華頓的二五三億美元。

兩個月後,澳洲當地權威的《商業周刊》(BRW)卻報導,萊茵哈特擁有二八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八千五百億元)的身價,超越華頓,穩居全球最富有女性寶座。以萊茵哈特財富增長的速度,非常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追上比爾蓋茲與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搶走全球首富的皇冠。

剝開萊茵哈特致富傳奇的第二層洋蔥皮,許多人會認為:「她就是典型的富二代!」的確,萊茵哈特的父親漢考克,至今仍是澳洲傳誦不已的傳奇人物。

她,典型富二代父親挖到大鐵礦致富 她跟著學做生意漢考克一九一○年出生在西澳首府伯斯的地主家庭,年少、多金、又有一副陽光笑容,在偏僻的西澳很快成為知名小開。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漢考克開小飛機載著第二任太太霍普(Hope) 飛越西澳中部的皮爾巴拉(Pilbara)地區,在透納峽谷(Tuner River)發現成片、裸露在外的紅色鐵礦。此後他宣稱又駕著飛機「來來回回跑了七千趟」,並隨即請地質學家探勘,估算出這個鐵礦的藏量,「足以滿足全世 界的鐵礦需求」。

當時,澳洲沒人相信這塊寸草不生的貧瘠之地,能有什麼礦藏,而且澳洲政府對鐵礦等天然資源實施出口禁令。漢考克先取得當時被視為毫無價值的永久採礦權合約;另一方面,他花了整整十年,從西澳到中央政府,強力遊說解除出口禁令。

禁令解除後,漢考克將採礦權賣給大礦業公司力拓(Rio Tinto),成了收取權利金的「鐵礦包租公」。在他過世的一九九二年,估計已經有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五十億元的身價。

一九五四年出生的萊茵哈特是漢考克的獨生女,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已經發大財,就此過著奢華的生活,她讀的是只有頂尖貴族才進得了的寄宿學校,之後父親把她 送進澳洲最頂尖的雪梨大學經濟系。不過,萊茵哈特後來向朋友說,雪梨大學經濟系「教的東西都是錯的,根本就是共產黨的那套。」所以,年輕的萊茵哈特乾脆輟 學,天天跟著父親學做礦業生意。

萊茵哈特一九九二年從父親手中繼承家業,公司的價值也不過就一億多美元,在萊茵哈特經營二十年後,卻已經倍增至二百億、甚至三百億美元,萊茵哈特不僅守住父親的基業,更將漢考克探勘公司拉升到世界級的高度。

她,成就超越父親讓公司成長三百倍 連北京都拿她沒轍一個簡單的比較,當年老漢考克將鐵礦開採權轉讓給力拓公司,每年收取的權利金也就二千五百萬澳幣(以目前匯率換算,約新台幣七億五千萬 元);而在萊茵哈特經營下,○七年正式生產的新礦區,預估鐵礦價值高達新台幣四百億元,合作夥伴仍然是力拓,卻成為五五分帳的合夥關係,萊茵哈特一口氣進 帳新台幣二百億元。最新簽約的羅伊山礦區開發,萊茵哈特敲定與韓國浦項鋼廠合資,只讓韓方占一五%的少數股權,搶錢功力,無人可及。

說到與新鋼鐵廠合作,台塑正在越南興建大煉鋼廠,有兩座年產七五○萬噸的高爐,台塑宣稱已經與澳洲礦場取得供應,時程剛好與萊茵哈特規畫中的另一個新礦區契合,都在一四年啟動。台塑總裁王文淵是不是也遵循浦項鋼廠的模式,與萊茵哈特合作開採新礦,至今仍然是商業機密。

萊茵哈特還對需求鐵礦砂的中國企業獅子大開口。十年前,鐵礦砂一噸價格不過是十三美元,此後每年都大幅調漲,○五年一口氣漲七二%,○八年又出現六六%的暴漲,逼得當時的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直跳腳,還動用所有外交關係向澳洲政府抗議施壓。

但是,號稱無所不能的北京政府,面對萊茵哈特以及她的採礦夥伴們卻束手無策。○九年後鐵礦砂從每年一次合約價,改為每月變動計價,價格卻仍繼續飆漲,之後雖然因歐債危機回檔,至今仍然維持在每噸一三二美元,還是十年前的十倍。

她,穿著PRADA的惡魔非友即敵 員工敢說不就捲鋪蓋走路萊茵哈特不僅炒礦,她與所有創業的第一代一樣,都是工作狂。她有兩位特別助理,一位上早班,另一位上晚班,一天十八小時跟著她處理 生意。根據一位澳洲國會議員描述,她在一次前往印度的九個多小時航程中,處理旗下煤礦開採合同,萊茵哈特用衛星電話不停談判,周圍的人光是聽就已筋疲力 竭,而萊茵哈特卻毫無倦容。

澳洲媒體則用「穿著PRADA的惡魔」描述她,只要她正在進入公司的路上,所有員工就進入警戒狀態,從總機小姐到經理,每個員工都怕萊茵哈特生氣。漢考克 公司沒有澳洲企業那種隨和的氣氛,所有人回覆萊茵哈特都必須用「是的,萊茵哈特女士」這樣的敬語,而公司員工從不敢向老闆說不,因為過去曾說過「不」的 人,都已捲鋪蓋走路。

對於員工如此,對於事業合作夥伴,萊茵哈特更是「非友即敵」的鮮明個性。獲得萊茵哈特支持的澳洲國會議員說,萊茵哈特對事業夥伴的認知只有兩類,「一類是 完全無條件支持她的朋友,其他的,都是敵人。」澳洲媒體面對萊茵哈特,充滿沮喪的情緒,因為,沒有一家澳洲媒體專訪到她,而且,沒人敢私下向媒體透露萊茵 哈特的訊息,任何向媒體說三道四的人,都被她視為敵人。她就像電影裡面演的西部神槍手,只要被她認定「不是朋友」,就會一槍把對手送上西天,絕不心軟。

她,為股權六親不認怒罵繼母是妓女 連親生子女都告如果你覺得萊茵哈特對員工與事業夥伴太殘忍,那麼應該看看她如何對待自己的繼母與子女。

萊茵哈特與繼母蘿絲(Rose)長達十二年的訴訟,是澳洲媒體熱門報導的超級八卦。老漢考克在一九九二年以八十歲高齡逝世,萊茵哈特不僅雇用私家偵探二十 四小時盯梢,還動用澳洲所有知名律師,從西邊的伯斯、南邊的布里斯本、一路到東邊的雪梨,所有的律師都被她圈走,就是要把蘿絲告到身敗名裂。萊茵哈特甚至 公開怒罵蘿絲是「菲律賓來的妓女」(蘿絲原本是家裡請的菲傭,卻成為漢考克的第三任妻子)。

萊茵哈特與蘿絲的纏訟長達十二年,而○四年確認萊茵哈特勝訴的同時,全球鐵礦砂價格開始暴漲,趕走蘿絲,萊茵哈特牢牢掌握漢考克探勘公司股權。外界很難想 像,萊茵哈特的下一個訴訟對象,竟是自己的親生子女,除了最小的女兒與她站在一起,其他三個子女與萊茵哈特展開法律訴訟。

萊茵哈特與她四個子女列名家族信託基金的受益人,而這個信託基金則持有漢考克探勘公司二五%的股權,萊茵哈特的小孩想要藉此進入公司,卻遭到母親強烈反對。萊茵哈特非友即敵的個性,很快就將兒子與女兒打入「敵人」陣營,啟動所有訴訟手段,禁止子女進入公司。

就是這種六親不認,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都可以變成敵人的個性,讓萊茵哈特得以牢牢掌控漢考克鐵礦帝國,每一分利益、權利,都掌握在萊茵哈特手中,誰也甭想動一絲歪腦筋。隨著鐵礦砂價格十年暴漲十倍的世紀行情中,萊茵哈特搶到了全世界的財富。

萊茵哈特靠鐵礦發跡,用鋼鐵般的意志與巨鱷般的商業對手周旋,用驚人的工作狂熱來照顧每一個細節,而且斬斷所有兒女私情,這樣的女人,真是無人可攖其鋒的「鐵娘子」!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吉娜.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

出生:1954年

現職:漢考克探勘公司董事長學歷:雪梨大學經濟系肄業身價:282億美元(約新台幣85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5

掐住要害聯姻 百事可樂破例低頭

2013-01-07  TCW
 
 

 

現在是最佳的時刻(去購併)嗎?」「不是現在的話,那是什麼時候?」

這是二○一一年十一月,康師傅控股公司即將與百事可樂(Pepsi)簽下換股協議前夕,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與一群高階主管的對話。

十一月四日,康師傅控股和全球第二大的食品與飲料集團百事可樂,各自對外公布了雙方的換股協議:百事可樂中國將旗下裝瓶業務出售給康師傅,包括二十四家分布各省的裝瓶廠,團隊、工廠與通路,以換得康師傅控股旗下的康師傅飲品公司五%間接持股,未來還可以增持股權到二○%。

雖然這個戰略結盟馬上可以讓康師傅擴張它在中國飲料版圖上最弱的一塊——碳酸飲料,在通路數量與市占率超過全球最強的飲料品牌可口可樂(Coca-Cola),也因此購併案後一週,康師傅控股(香港)股價大漲,上演慶祝行情;但一週之後隨即回落,摩根大通、花旗、巴克萊資本等外資法人則紛紛調降康師傅控股中長期獲利預測與目標價。

爛交易變金雞母擅長與中國人打交道,是關鍵能耐

為什麼這筆交易這麼不被看好?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南方都市報》等中國媒體的筆下,百事可樂在中國發展三十年,「諸侯盤據」情況令人匪夷所思。總公司與各地合作夥伴打官司、各裝瓶廠之間為爭市場爭權益互鬥,其中還涉及逃稅、行賄醜聞,百事可樂完全失去對於分據中國各地方的裝瓶廠控制能力,年年虧損,二○一○年虧損金額更達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億八千多萬元)。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錢坑,整合之難,就連康師傅大當家魏應州在簽字的前一刻,都曾經遲疑。

「大家覺得康師傅在這場聯姻中是灰姑娘(意即與國際一流品牌成為合作夥伴),但百事可樂中國更像是在甩包袱。」這是《羊城晚報》在雙方策略聯盟宣布後評論。

這是因為,國際品牌經營碳酸飲料的商業模式,與康師傅採取的高度垂直整合截然不同。無論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在進入國際市場時,經常會找合作夥伴,而不管雙方是合資或是組成聯盟,品牌商擁有品牌,並且以銷售可樂成分最重要的濃縮液做為營收來源 ,而裝瓶廠就負責生產、通路與銷售業務。

在這一條碳酸飲料的價值鏈之中,利潤最高的是上游的濃縮液(調製可樂最重要的配方)生產與銷售,光這一項就占總毛利高達四五%,而裝瓶廠在生產與銷售頂多拿到三○%到四○%毛利,必須有極強的成本控制與銷售能力,才能賺錢。

然而,由於康師傅與百事可樂對外公布的合作條件表面上看來是康師傅「吃了虧」,因為康師傅的獲利來源首先是裝瓶廠的分紅,但百事可樂各地方諸侯難以擺平,而百事可樂不僅將燙手山芋脫手,還把獲利來源濃縮液仍緊握在手中。

然而,「吃虧就是佔便宜」豈是在商場上向來霸氣的康師傅的作風!和外界原先想像的不同,在這筆交易之中,百事可樂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

一位熟悉交易內情的專家表示,有兩件事情證明康師傅並沒有「買貴」。首先,百事可樂在談判桌上,對於可樂重要配方濃縮液銷售價格的計價基礎讓步,打破百事可樂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合作慣例,不以「可樂的銷售價」當作基礎;其次,百事可樂同意分擔未來三十九年、在雙方策略聯盟期間的銷售與品牌行銷費用。

這兩個條件,恰恰是百事可樂與地方裝瓶廠過去發生爭議卻無法解決的關鍵點。地方裝瓶廠去要卻要不到的,康師傅卻敢狠要,一來,是對自身經濟規模優勢與經營管理能耐的把握有關;二來,沒有人比它更為理解如何駕馭中國市場的灰色地帶。

「六億美元(康師傅飲品股權換來百事可樂中國資產估值,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四億元),這個價格我們覺得划算。這是虧損公司,所以是這個價格,但假如它未來賺錢呢?假如它未來賺錢你才買,那成本付出不是很大?」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交表示。

不合作就沒錢賺強勢談判收服二十四個「地方諸侯」

二○一一年年底從百事可樂手上接下二十四個裝瓶廠業務之後,整頓地方諸侯的動作已然展開。康師傅一方面先宣布兩年內員工權益保障方案,尊重地方;另一方面,則派出一票財務與業務管理精兵,要求裝瓶廠馬上與康師傅接軌管理標準。

目前業界每個瓶子平均成本約是人民幣○.二八元,但康師傅卻是人民幣○.一七五元;拉齊管理,意味著康師傅急切的要改善二十四個裝瓶廠的表現,無法適應的人,會快速的從組織離開。事實上,這半年,百事可樂中國各裝瓶廠人事早已大震盪。

可是,這些裝瓶廠為什麼要聽康師傅的? 因為「營運改善的話,你(裝瓶廠)也可以賺到錢;不合作,就沒有錢賺。」這就是康師傅對地方諸侯的談判邏輯。

這套同樣的談判邏輯,在頂新國際二○○九年進軍台北一○一成為最大民股時也可以見到。

把餅做大後分更多業者拆帳甘願從七成五大砍剩三成

到台北一○一的遊客,在上頂樓觀景時,往往不能免俗的要拍幾張留念照,但過去在頂新入股之前,此業務原本一直虧損,但是,二○○九年之後,在魏應交「建議」下做了兩個細節改變,不僅轉虧為盈,還賺了新台幣上億元。

第一個改變,是將原本在八十九樓的照相業務改在五樓入口,不管遊客有沒有要求,先拍了一○一大樓的合成照,等到遊客一上到頂樓就會看見自己的照片,光是這項改變就讓日營業額增加十倍;接著,台北一○一重新與外包的照相業者談判,將營收拆帳比由二五:七五,業者拿得比較多;改成七:三,大幅逆轉。

為什麼照相業者肯?因為第一個改變讓願意付錢拿照片的人變多,餅變大了,「分餅之後,雖然它分的是小餅,但是它得到的還是比原來的多。」魏應交解釋。

平心而論,以中國市場之險,康師傅目前就算在泡麵、茶、包裝水與部分飲料上取得市占率領先,但還沒有完全拉開競爭優勢,但它躋身國際購併玩家的一連串動作,還是霸氣十足。

全球購併案成功比率只有二○%,康師傅購併百事可樂中國後,接下來的戰局更是關鍵。

【延伸閱讀】康師傅返台上市籌資,害一票散戶套牢!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指海外上市企業在台灣第二上市)在證交所掛牌定價四十五元,一度被市場嫌「太貴了」。當時董事長魏應州還用「俗物(便宜)無好貨」來反駁。在掛牌前一天的法說會上,魏應州更說,有三至五根漲停板就是面子、裡子都顧到。

言猶在耳,康師傅上市第二根漲停當天就打開,隨後股價如溜滑梯般的一路走跌,創下二○○九年新掛牌十檔TDR中漲停蜜月行情最短的紀錄,隨後半年內更一度跌落至三十二.四元,較掛牌價慘跌二八%。

而負責承銷發行的永豐金證券自營部持有的康師傅部位,一度帳面虧損達三億多元,認賠出場,還因疑似私下給魏家約八千萬元回饋金,遭金管會重罰,全案並移送檢方!對比之下,大股東魏家賣在最高點,順利從市場籌資一百七十億元!(文●蕭勝鴻)

【延伸閱讀】5次聯姻,都有賺到 ——頂新重要購併與聯盟事件簿

購併味全1998年5月 精進食品研發:入主味全等於買下味全累積近50年的食品研發經驗;但味全股價隨後暴跌,頂新進場護盤,造成資金缺口 與日本三洋食品

策略結盟1999年7月 加強管理能耐:三洋食品帶來救命錢,成為頂新核心股東,也帶來累積40年的泡麵操作經驗和技術,支持魏家在成本控制和企業管理方面再上層樓

與朝日、伊藤忠合作 2003年12月 吸取日本技術:三方共同拓展中國飲料市場,頂新獲得朝日啤酒飲料技術支持,並強化與伊藤忠的貿易合作

與日本全家合作 2004年4月 進軍中國超商:與日本全家、台灣全家、伊藤忠聯手進軍中國便利商店通路,魏家認為通路將主導食品業發展

購併中國百事可樂2011年11月 增加碳酸飲料:切入碳酸飲料產品線,中國冰箱通路數整合後接近百萬個,勝過可口可樂,魏家形容這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蘋果日報》、《康師傅背後的魏氏家族》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9

不被身體障礙打敗 從連賠12年到登上股王 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 不向命運低頭的勇者

2013-03-25  TWM
 
 

 

即使只當了一日股王,但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說,「漢微科是真材實料的公司。」他或許不在意股價高低,但對未來絕對自信滿滿,因為早在大學畢業時,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招允佳,就已經許願摘星!

撰文‧李洵穎

二○一三年開春以來,市場最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是大立光和漢微科的股王爭霸戰。其中,漢微科只在三月十二日股價領先大立光,旋即隔日又被大立光超越。到三月十九日止,漢微科只是「一日股王」。

為什麼漢微科無法坐穩股王寶座,只能屈居第二?有人說,比獲利、比前景,漢微科都有股王風範,只因大立光有著大家最為熟悉的蘋果題材,而外界對於漢微科這檔自去年竄起的新秀較為陌生,先前還曾有法人封漢微科為「神祕股后」。

聽到法人對於漢微科的「神祕」評價,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笑著說:「漢微科一點都不神祕,只是我們的作風一向低調。」其實,漢微科的神祕印象來自於招允佳本身的低調作風。

低調非神祕

總經理十年僅公開露臉四次過去十年,招允佳在公開媒體場合出現的次數只有四次。

第一次,是○三年的一場研討會,這場會議的名稱很冷門,叫作「離子束與電子束技術趨勢」研討會;再來,就是九年之後,一二年漢微科捐贈台幣兩億元奈米級檢測儀器給母校交大的場合;第三次是同年的上櫃前業績發表會;至於最近一次的公開現身,則是一三年初的法人說明會。

由於招允佳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美國,台灣業界對於招允佳普遍不熟悉,這也增添了漢微科的神祕感。但要了解漢微科,就要先認識招允佳。

招允佳,一九五七年生,一九八○年自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翻開他的交大畢業紀念冊,紙張透著點點斑黃,訴說著它的歷史感。在一張同學團體照中,招允佳的身材相對較其他同學矮小,因為他身患小兒麻痺症。台灣在一九五五到一九六六年,是小兒麻痺症大流行期間,當時還沒有實施疫苗預防接種計畫。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另一扇窗。」這句話也適用在招允佳身上。雖然行動不便,但上天賜給他聰明頭腦,以彌補身體的不足。大學畢業時的招允佳戴著黑框眼鏡,展露一股有學問的書卷氣息。「他(招允佳)很聰明,功課很好!」一位招允佳的同學說。

在畢業紀念冊裡,招允佳提上這樣一句話,「實現難能實現的夢、摘取浩瀚蒼穹的星」,這位在別人眼中的「殘疾人士」,顯然對於自己的未來滿懷鬥志,但即使不向命運低頭,恐怕他那時也絕對沒能想到,三十年之後,會實現晉升股王的夢吧!

創業遇貴人

矽谷研發檢測技術,打敗老東家招允佳邏輯清楚、眼光獨到,反映在日後他自行創業的過程中。招允佳在交大畢業後,便赴美深造,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博士學位。後來進入半導體設備廠科磊(KLA-Tencor)工作,負責電子束檢測設備的研發業務。但因科磊在光學產品檢測設備已占有絕對優勢,且當時電子束成本偏高、良率較低,因此並未大量投入電子束檢測的技術。

但是,招允佳一心認為電子束檢測前景可期,他以清楚的邏輯頭腦運算著未來趨勢:隨著半導體製程不斷微縮,從微米時代到奈米時代,晶片的檢測重要性愈來愈高,相對地難度也會提高,傳統的光學檢測未來必將無法支應,必須用到電子束檢測技術才辦得到。

既然公司不看好,他決定相信自己的直覺,離開穩定的環境,自行創業。於是他以半導體技術重鎮的美國矽谷為基地,在「有人卻沒錢」的窘境下,熱情是支持一切的來源。

就在此時,招允佳遇見了貴人──漢民董事長黃民奇。黃民奇在聽取招允佳的創業想法不到半小時,連企畫書都沒有詳讀,就決定投資招允佳的團隊。

除了聰明之外,與招允佳共事、相處過的人給了他這樣的評價:「樂觀、積極。」因為招允佳的不放棄,造就了漢微科的誕生。一九九八年,漢微科前身─Hermes Microvision應運而生,以研發電子束晶圓檢測設備的核心技術為主。

招允佳和黃民奇的一把賭局,讓招允佳留在美國矽谷,繼續追求他那「難能實現」的創業夢,這一留就是五年。五年後,招允佳回到新竹,漢微科正式成立。

回顧漢微科的創業過程,第一套檢測機台的買主是聯電。當時漢微科和科磊同時向聯電展示機台,聯電評估之後,決定由漢微科勝出。漢微科打贏這場與老東家競爭之戰,著實給了漢微科往後向前打拚的信心和決心。

在漢微科成立後,若加計前身,招允佳自行創業已達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公司曾連續虧損十二年,直到一○年才正式轉虧為盈,直至今日。如果當初不是黃民奇的眼光獨到、招允佳團隊的堅持,恐怕投資界看不到漢微科的風光。

勝出關鍵在人

連虧十二年,靠頂尖人才躍升龍頭關於黃民奇與招允佳之間如同「伯樂找到千里馬」的關係,在○三年那場冷門的「離子束與電子束技術趨勢」研討會上就能清楚感受;「真正的關鍵,還是在人!」當時,黃民奇是以這句開場向外界介紹招允佳的技術團隊,他也強調:「漢民很幸運地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頂尖人才。」招允佳經營漢微科十分投入,如果沒有出差行程,他大多數時間都待在美國,較少回到台灣。最近一次,招允佳在三月五日要主持法人說明會,因而特地飛回台灣一趟,十八日當周離台、到處出差,然後再飛回美國。他難得回到台灣一趟,所以會議排得滿滿,從早到晚,沒有一刻得閒。一位漢微科的員工這樣形容招允佳的這一趟台灣行程:「他忙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回想這一趟創業路,招允佳如寒天飲水冷暖自知,他回憶十年前,「大家不認識HMI(漢微科英文縮寫),不願花費時間在了解漢微科這家公司和技術,總是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說服客戶。」如今,漢微科知名度已打開,拜訪客戶的情況今非昔比。國外客戶甚至認為「MIT(台灣製)」的漢微科就等於品質保證,只要聽到是漢微科,二話不說,就會決定採用。

「現在,客戶看到有些檢測問題無法突破,就會主動找漢微科尋求解決。」招允佳驕傲地說。目前漢微科的客戶遍及所有半導體公司,前三大客戶為台積電、三星、爾必達,喊得出名字的半導體公司幾乎都是客戶。而且在競爭對手的技術已追趕不及的情況下,漢微科的領先地位更是確立。

圓夢關鍵在心

雖是一日股王,堅信實力撐得起股價招允佳三句話中離不開技術、客戶,顯示這是他十分重視之處,而這也是造就漢微科成功的關鍵。半導體客戶對設備精準度要求極高,不可能隨便更換供應商,漢微科必須用實力證明產品的優異性。

挾著漢微科傳奇,招允佳亦在一三年當選交大傑出校友,並將在四月十三日交大校慶獲頒獎狀。

三月十二日,漢微科技股價以每股七五○元收盤,終於登上台股股王的寶座,惟隔天仍被大立光硬生生趕下寶座。雖然只登上一日股王,但漢微科以「半導體設備類股」的非主流之姿能夠一枝獨秀,實屬傳奇。面對股價屢屢攀高,招允佳坦言「壓力很大」,不過他也強調,「漢微科是真材實料的公司。」言下之意,漢微科擔得起股后、股王之名。

態度謙卑,卻也自信十足,這就是招允佳,一位即使雙腳不便,卻要發願摘星的勇敢創業家。

招允佳

出生:1957年

現職:漢微科技總經理

經歷:漢微科董事長特助、漢民副總經理、KLA-Tencor資深研發工程經理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8

郭董緊掐大債籌碼 要逼夏普低頭

2013-04-08  TCW
 
 

 

若要票選本年度至今最撲朔迷離事件,鴻海入股夏普(Sharp)的「鴻夏戀」肯定登榜。從去年三月二十七日起算,這場大戲已唱了超過一年,不僅遲遲未能喜劇收場,雙方對協商期限、入股價格等,更陷入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三月二十六日,就在夏普公告鴻海資金未到位,暗示這宗入股案告終的同一天,鴻海卻同時發出公告,表示協商案有效期限不只是一年,而是還有兩年,並將盡力在三個月內,也就是六月底時達成協議。

這紙公告後的三天,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穿上紅外套,協同立法院長王金平與地方顯要,一同現身山西運城關公真身像的迎接大典上,剛放下肩上的神轎重擔,他神秘卻堅定的說:「you will see in a few weeks!(數週內見分曉)」

郭台銘似乎認定夏普這家百年老店很快就會低頭,他的自信從何而來,又為何是六月底?

關鍵:透過銀行團施壓

答案是,夏普即將於九月到期、高達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一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CB)。這筆債務,猶如夏普的「阿基里斯腱」(強者的致命弱點),讓郭台銘得以深深掐住這家有「液晶之父」美名的百年老店。一位投資銀行業者表示,通常銀行團在到期前三個月,就會與債務公司洽商,確認還款能力。

夏普去年十二月底的帳上現金只有一千六百餘億日圓,短期債務總額超過八千七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八百億元),就連今年九月這一關可能都過不了。如果屆時夏普無力償還,並且無法爭取到延後償還,就有被宣告破產的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郭台銘這麼有把握,數週內必有結果的理由。

似乎也打著同樣算盤的,還有全球通訊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去年十二月,夏普宣布高通將投資九十九億日圓,但這筆資金分為兩階段入帳,第二筆原訂今年三月底到位,卻也跟鴻海一樣缺席了。

高通所持的理由是,質疑夏普轉虧為盈的能力,以及新產品開發進度延緩,擔心投資一去不回。儘管高通的資金對夏普龐大的債務只是杯水車薪,但資金不到位的結果,等於間接替郭台銘向夏普施壓。

曾參與﹁鴻夏戀﹂談判的消息人士指出,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原是公司內的鷹派,儘管他在過去一年裡,多次在公開發言中對郭台銘釋出善意,希望早日完成這宗入股案;但內心還是認為,當初白紙黑字的協議怎能隨意更改,鴻海仍應遵守原本協商的條件,包括去年初會談時郭台銘所承諾的,不介入夏普經營。

消息人士更指出,鴻夏戀原本協議的時限就是一年,今年三月底突然冒出「三年」的期限,令人訝異。

協商期從一年變三年,入股價格將大打折扣,激進改革派的奧田隆司,簡直就被郭台銘牽著鼻子走,沈重的債務壓力,讓這位手握全球最高階面板技術的大掌櫃,被迫低頭。

效益:攻下蘋果三星弱點

投資銀行界人士指出,雖然日前夏普大股東銀行團主動找上郭台銘,表態支持鴻海,但債務到期日迫近,將促使銀行團向奧田更施壓,有利於鴻海。

也因此,郭台銘才能在山西關公來台遶境的開幕式後,疾呼「如果只是把錢丟給夏普,我認為(夏普經營)成功的機率不大。」

郭台銘決定投資一向是快、狠、準,這宗入股夏普案卻對峙超過一年,看在巴克萊證券分析師楊應超眼中,能否入股夏普本社,對鴻海沒有太大影響;但對郭台銘而言,這卻是鴻海能否從黑手的代工組裝,提高附加價值,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供應商。

舉例而言,鴻海是惠普(HP)印表機的最大製造商,但看似風光的表象下,承作的只是整台機器中最不重要的外殼,最關鍵的噴墨頭,惠普始終不肯交給鴻海代工。鴻海為了扭轉在供應鏈中的劣勢,一度覓得噴墨頭技術公司、意圖購併,希望爭取惠普的訂單,但最後仍在惠普執意不委外的策略下喊停。

然而,鴻海若能掌握連全球霸主高通、三星、蘋果等各個都想要的夏普面板技術,就不再如印表機一樣以悲劇收場;反倒是鴻海能掐住霸主的「阿基里斯腱」。因此,入股成功與否,不只決定老店能否存續,也是鴻海集團轉型升級的關鍵。

郭台銘另一個沒說的秘密是,去年他以個人名義取得夏普旗下堺工廠近四成股權,不到半年就在美國、台灣、中國陸續推出六十吋大電視,然而,當時他質押市值上百億元的鴻海股票,價格將近八十元。三月鴻海股價一度跌破八十元,質押追加擔保品的壓力想必也不小,不過,鴻海巧妙的在夏普宣布破局時,發表史上獲利新高數字,果然又讓股價站回八十三元。

在迎接山西關公的記者會上,郭台銘最後說,「我也期許關公,希望我們股票能夠早一點再往上!」這宗鴻夏戀,讓郭台銘勞心又費神,如果最後不能讓雙方都面子、裡子兼顧,甚至破局,恐怕會讓已砸下兩百多億元在堺工廠的郭台銘,嚥不下這口氣。

【延伸閱讀】一波三折何時能落幕?

——鴻夏戀大事紀

時間:2012.3.27發展軌跡:鴻海公告集團4家公司將以每股550日圓取得夏普近1成股權

時間:2012.8.3發展軌跡:鴻海公告與夏普就調降認股價格取得共識

時間:2012.8.10發展軌跡:夏普首度鬆口,將與鴻海重新議價

時間:2012.8.15發展軌跡:夏普股價跌至169日圓,創38年來新低

時間:2012.8.30發展軌跡:郭台銘自原訂的鴻夏聯合聲明記者會中缺席

時間:2012.12.4發展軌跡:夏普公布高通將入股,分兩階段投資99億日圓

時間:2012.12.25發展軌跡:鴻海與Vizio合作之60吋大電視在美國上市,面板由堺工廠供應

時間:2013.3.6發展軌跡:三星宣布投資夏普新台幣33.47億元,取得3%股權

時間:2013.3.26發展軌跡:鴻海未注資夏普;鴻海公告合約效期3年,預定3個月內有結果

時間:2013.3.29發展軌跡:郭台銘表示鴻夏戀「數週內」會有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78

[惡搞文]頭都大:「蘋果會向中國政府低頭嗎?」

有些人以為我眼紅,所以這一次用正常的方法寫這文章。原文參自該處,再取自這一篇改篇文章

「我們教育他們」,這句話不是余華說的,他是引述某部分網友對於黑石集團創始人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在清華大學設立3億美元獎學金的非常驕傲的評論。這句話反映著一些甚麼心態? 作者認為只有兩個意思,不過兩個意思其實重覆,主要來講,都是中國變得強大了,所以要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和經濟,特別是中國的商業文化。
這樣文化我們如何的理解,其實就只有一點,利之所至,金石為開。當然改篇文章的作者大頭蔡就有曲筆,為甚麼生果在中國被人批評得這樣嚴重,余華認為是他沒有派片,相反三叔就有派,但如果生果同樣都派呢? 余華在文中引述了一個民間故事,在這兒大傻仔都引一個。
「一個縣官很貪財,有一次甲和乙打官司,甲先送三百元,希望縣官判他勝出,但後來乙得知消息,連忙送出五百塊,最後甲敗訴,甲伸出三個指頭不服氣說,我才是有道理,但縣官舉起手板說,乙才更有道理」。
說到這兒,這潛規則如何定的,大家也明白了。但西方的玩法只是變了另一套,由政府變成他們代理人。其實中國人想在西方發財,須學習的,是怎樣使政府感到舒服,這理其實一樣。如果硬要把中西方二分法,把中國說成錯,外國說成對,這才是不成熟的表現。劉曉波的事,發生在中國才有人發聲,如果發生在美國,又有誰敢吭聲? 至於獎學金,如果這是吸引的,當然是爭崩頭,還要這麼優厚,所以這個預言其實是廢話。他點解要咁寫? 大傻仔真是頭都大。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814

民間掀拒買潮 大廠也低頭

2013-11-25  TCW
 
 

 

美國歷來最受爭議的動物用藥批准案之一,就是「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或稱rBST)」。

一九九三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所研發的rBGH可施打在牛身上。根據食品與水觀察組織(Food & Water Watch),這種激素可促進牛的成長,提高一一%至一五.六%泌乳量,二○○○年成為當時乳品工業史上最暢銷的動物用藥。

但研究顯示,rBGH會提高人類罹癌機率。

刺激牛生長的藥,讓人罹癌消費者反感,星巴克拒用相關乳品

乳牛和人體中原本就有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注射了rBGH的乳牛,體內的IGF-1濃度會增加,經由循環進入牛乳中,即使經過加熱殺菌,依然能留存在牛奶裡。當人們喝下這樣的牛奶,就會攝取更多IGF-1。研究指出,當人體內IGF-1濃度提高,會增加罹患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風險。

二○○六年一項研究發現,攝取乳製品的婦女,比不吃乳製品的全素婦女,前者血液中的IGF-1比後者高出一三%;前者生出雙胞胎的機會,更是後者的五倍。

rBGH對乳牛也有不良影響。據醫師社會責任組織奧勒岡分會(Oregon 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自一九九四年至二○○五年,FDA收到逾二千四百份由農民提交的rBGH藥物不良反應報告,描述注射rBGH害乳牛流產、患乳腺炎,甚至跛腳。有專家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形容:「這就像給運動員打類固醇一樣。」

但因孟山都強勢遊說政府,FDA竟然還要求與rBGH有關的食品上須註明「乳牛無論是否施打rBGH,生產的牛奶沒有明顯差異」。因此,伊利諾州政府禁止冰淇淋商班傑利(Ben & Jerry's)、有機牛奶供應商有機谷(Organic Valley)等企業在產品上標註「rBGH free」。這讓一向標榜不使用rBGH的班傑利公司暴跳如雷,高調爭取自己的標示權,隨後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有機谷及石野農場也跟進,四家公司在一九九六年聯合上訴聯邦法庭,控告伊利諾州政府剝奪他們向消費者說實話的權利,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

翌年,伊利諾州與這些公司達成和解協議,班傑利及其他公司擁有「rBGH free」標示權。不過,他們的產品仍須包含FDA的無差異聲明。

當時班傑利執行長歐達克(Perry Odak)表示:「食品製造業應該有權向消費者說明自家食品如何生產,消費者也有權在知情的情況下決定要不要買這樣的產品。」

二○○一年起,美國有機消費者協會(Organic Consumers' Association)在美國逾百城市對星巴克發起抵制,不僅因其拒絕採購公平貿易咖啡豆,也因它出售的乳製品含rBGH。越來越多消費者響應使星巴克在二○○七年宣布停用這有致癌風險的乳製品。

二○○八年八月,孟山都宣布把rBGH這燙手山芋賣給禮來藥廠。當天孟山都股價漲四.六三%,禮來股價則跌○.八二%。同年,美國《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民調顯示,五成七的美國人願花更多錢買不含人工生長激素的乳製品。

預防婦女流產的藥,摻進飼料害小孩性徵大亂,政府列為禁藥

因民意所趨,加上許多民間組織強力推動,越來越多食品商、通路業者加入宣誓不使用或銷售經rBGH處理的乳製品。包括沃爾瑪、優沛蕾(Yoplait)、美國乳業巨頭Dean Foods等業者都陸續表態。二○○九年合計,占美國三分之二乳製品市場的通用磨坊、達能終於回應運動團體的呼籲,宣布不讓rBGH出現在產品中。

目前,rBGH在歐盟、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國家皆禁用,而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仍准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案例,是用來預防婦女流產的合成雌激素DES,由於也能促進牛的生長、節省飼料成本,一九五四年美國政府核准畜牧業拿來當作飼料添加物。後來卻發現,使用此藥的婦女所生的小女孩,罹患陰道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的風險提高了,而她們所生的小男孩則有睪丸癌、尿道下裂等不良影響。

FDA在一九七五年禁止此藥用在人體。接著發現,人吃了殘留在肉裡面的DES也有健康疑慮,一九七九年又禁止畜牧業使用DES。

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劉朝鑫曾撰文指出,起初美國官方認證的DES殘留檢測方法,包括小白鼠子宮測定試驗、濾紙色層分析,在可食組織或動物源產品中,都測不到DES殘留。直到美國農業部發展出比前述方法更靈敏的放射性測定方法,發現在家畜的可食組織中有DES殘留,FDA才禁止DES用作動物藥品及飼料添加物。

據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CDC)估計,直到一九七一年為止,約有五百萬至一千萬名婦女及她們的孩子,暴露在DES的威脅裡。

DES提供的啟示或許是,無論目前科技能否檢出食品中的動物用藥殘留,只要有充分理由相信該藥物會危害健康,政府就應禁止用在家畜身上。因為等到更靈敏的檢驗科技出現,方知自己暴露藥物威脅中的消費者,損失的健康千金難買回。

【延伸閱讀】全球乳品風波,連紐西蘭也有份!——國際乳製品食安案件表

1983美國麻州,巴式消毒乳製品被李斯特菌污染 結果49人患敗血症和腦膜炎,其中14人死亡

1985美國洛杉磯,墨西哥式奶酪被李斯特菌污染 結果142人發病,其中48人死亡

2000日本雪印乳業低脂乳品生產線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 結果約14,000人食物中毒,雪印銷量從日本第1跌至第3

2003中國安徽,嬰幼兒攝取劣質奶粉,相繼出現頭部腫大、內臟衰竭等病狀 結果229名嬰兒變成「大頭娃娃」,12名嬰兒死亡

2005中國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含碘量超標 結果雀巢接受退貨並替換市面上所有同一產品

2007美國Galliker Dairy一批加鈣脫脂牛奶,添加過量維生素A 結果召回同批次品項並全額退還

2008中國數十家品牌奶粉檢出三聚氰胺,造成多名嬰兒腎結石、泌尿系統出狀況 結果多國禁止中國乳品進口,超過5萬名嬰幼兒接受治療,4人死亡

2013紐西蘭乳品巨頭恆天然出口的乳清蛋白粉含肉毒桿菌 結果10月恆天然澄清為誤報,但在生產流程及應對速度上須改進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11

誰逼郭台銘、李焜耀低頭談合併?

2014-03-12  TCW  
 

 

面對體型比自己強大的對手,該單打獨鬥?還是找盟友打群架?多數人選擇打群架,但是,台灣面板業至今仍然選擇單打獨鬥。這種僵局,最近似乎有點轉圜。除了兩位「親家」態度未定,面板業的大股東們多年來慘賠,決定要積極撮合,已促使這次合併案接近踢進臨門一腳的階段。

政府、股東扮合併推手陸低價搶單,產業面臨威脅

經濟部長張家祝面對立委質詢,坦承鴻海總裁郭台銘曾上門希望促成友達、群創面板合併。不僅隔天友達股價大漲到四個半月新高,「兩虎」隨後都發表對於購併採取開放態度的言論。

兩家面板廠合併,幾乎每年都有人興匆匆提起,今年時機卻最成熟。兩個理由:自己家的大股東損失慘重,看不下去,將成為整合內部共識最大的力量;其次,後有追兵,再不合併,化為大而有力的拳頭,中國大陸的勢力冒出頭,兩隻老虎最後可能會被打成病貓。

首先,政府態度轉趨積極,這次張家祝表示:「如果業者有意願,政府會盡力協助,」面板業缺的就是錢,政府願意在資金援助上鬆口,就有機會讓郭台銘、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坐下來談。去年經濟部詢問過兩位科技大老,面板業該怎麼避免走向DRAM老路,大老們都贊成合併。

親近友達高層的面板老臣指出,因為不少過去挺KY(李焜耀)的內外資股東這一年也開始鬆動,傾向合併找出路,他觀察並分析,股東認為過去很多的決定都不完全是從股東的利益出發,造成「股東有很多noise(雜音)出來」了。

理由之一,友達有二七%是法人持股,這些股東在友達股身上賠了不少,今年下半年後,面板前景也不妙,這些股東急著想為投資找出路。

以很挺友達的大股東之一國泰人壽為例,國壽是持股友達最多的單一金融法人,約二%,二○○七年國泰人壽以每股四十五‧三五元買下九萬多張友達股票,如果都沒賣,以二月二十七日友達均價十‧三元來看,已經大虧逾三十四億元。

加上,今年大陸至少有三條八點五代廠產能開出,中國八代線的投產數量將由去年底每月二十五萬片,提高到二○一五年底的每月六十七萬片,產能增加一六八%。中國面板廠勢必對外輸出,擠壓台灣市佔率。眼見面板長期將陷入困獸之鬥,這些股東都急著找出路。

面對投資面板虧損,國壽發言人林昭廷僅表示,不對個別投資與企業合併發表言論。

郭董、李焜耀各有立場郭要話語權,李要經營權

據瞭解,至今,李焜耀和郭台銘從沒碰面談合併,但底下的人「陸陸續續都談了很久」。泛友達集團的老臣說,「情況不同了,不合作大家都死。」

一位外資圈大老認為,股東都知道合併是最好的選項,「KY立場也軟化,他認為合併對於產業是好的,可以有革命性機會。」問題還是卡在到底誰主導合併後的公司,李焜耀和郭台銘的立場不同。

郭台銘的想法很單純,只要合併後鴻海可以控制的市佔率達到四成,就能讓他在全球接單上取得最漂亮的一張門票。

一位面板主管估算,「對鴻海這是一加一等於四的效果,」如果郭台銘打造出全球最大面板廠,議價權與規格談判權至少提高四倍,想開什麼規格,做哪個技術,品牌廠只得接受,而不是像現在群創與友達分居全球第三、四名,被品牌廠牽著鼻子走。

熟知郭台銘行事風格的面板主管表示:「話語權對於老郭來說是重要的。」

但是,站在李焜耀的角度,合併後台灣面板實力是首要考量,此外,重複的供應鏈怎麼處理?留友達或留群創的供應鏈?這也涉及兩派人馬安排,兩者觀點利益不同,是合併的關卡。

曾在友達任職的業務主管指出,這並非沒有解方,李焜耀有商人性格,他不一定想要當全球最大面板廠霸主,但要讓出友達經營權,得看政府願意給多少好處,例如,幫助友達回收過去的投資,獲得銀行借新還舊展延貸款等等。

一位面板高階主管估算,政府想幫忙,股東支持,加上雙方經營階層都有意願,比起過去不願接觸,現在願意開口談合併的機率至少有六成,要再提高意願就看政府給多少甜頭,這也是為何最近兩虎高層紛紛找上政府試探的原因。

不合併只剩下兩條路拚性價比或發展高階技術

只是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邊,今年中國八代廠開出後,台灣面板的市佔率必再受到威脅,如果不合併,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如同現在群創的策略,衝性價比,面板規格更高更好,設計更複雜,價格卻得低,以增加中國競爭對手追趕的難度。

以去年群創推出的高解析度電視(4K2K)來說,雖然出貨量全球第一,但是硬比日系、韓系競爭對手價格砍了一半以上,這種領先是以犧牲利潤換來,難保中國不如法炮製。

二,類似日本面板廠往高階技術發展,只是兩大面板廠目前的現金流多靠折舊,而非真正自本業獲利,要再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研發有其困難,不然就得像瀚宇彩晶,「偏安」利基市場。

能選擇的路其實已很清楚,是否能成為世界擂台上的黑馬,考驗郭台銘和李焜耀兩位征戰商場三十多年科技大老的智慧。

【延伸閱讀】面板廠拚轉機,藉合併提高市佔率——近年來面板廠合併效益一覽1.時間:2001/3/13 合併公司:聯友和達?皉X併 合併效果:合併之後,友達排名全球第2大面板廠

2.時間:2006/4/7 合併公司:友達合併廣輝 合併效果:友達全球市佔率提高為19%,與三星相當

3.時間:2009/11/14 合併公司:群創合併奇美電 合併效果:面板市場金額最大合併案,合併之後,群創市佔率超越友達成為台灣第1大

4.時間:雙方尚未談合併 合併公司:友達和群創合併合併效果: 1. 全球最大面板廠誕生,市佔率達4成,對品牌廠獲得更多議價權 2.台灣面板廠可以整併產能,不再互相廝殺價格,可集中研發資源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券商研究報告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59

當英特爾跟高通都向中國低頭 台灣8成半導體CEO最焦慮的事正在發生… 豺狼與黑熊的戰爭(074-083)

 
2014-10-13   TWM

 

豺狼,聰明、動作快,總是群體行動,只要咬中獵物,不達目的絕不鬆口;台灣黑熊,溫和、力氣大,經常由母熊帶小熊四處覓食。

中國半導體公司,就像豺狼,台灣業者則是黑熊,在中國政府決定砸6000億元成立基金、傾國家力量扶植產業之際,一場豺狼與黑熊的戰爭,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林宏文 研究員.張佳婷狼來了!而且這次是玩真的。中國這匹大狼,布陣許久,終於還是發動攻擊,這次直指要害,那就是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與IC設計業。

三年前,如果你說中國半導體產業是否會超越台灣半導體產業,泰半台灣業者都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不可能!﹂三年後的今天,高通攜手中國最大晶圓廠中芯國際一起開發二十奈米製程,英特爾捧著十五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感,台灣業者感受到了!

《今周刊》為了解台灣業者如何面對中國政府強力扶植半導體產業,針對台灣上市櫃半導體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發放問卷,問卷回收率達四六%。在回收的二十四份問卷中發現,居然有近八成業者都對中國政府扶植半導體產業的現象,感受到嚴重或非常嚴重的威脅;此外,有六六%業者認為,這股中國半導體海嘯將在未來二到三年內,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另有二一%認為,一年內就會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嚴重感受到中國半導體業兵臨城下的迫切危機,無奈的是,相對中國政府處心積慮衝著台灣而來,八三%業者對政府的作為感到不滿與非常不滿。

時間拉回到九月二十六日,從北京發出的一則新聞稿,震撼了全世界半導體業——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決定以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四百五十億元),取得清華紫光旗下子公司展訊與銳迪科二○%股權。

雖然在這紙聲明裡,科再奇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並未提到雙方結盟後的目標對手是誰,但其後趙偉國在一次公開場合就曾預言:「未來五年紫光營收要挑戰一百億美元,紫光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晶片巨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來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不只清華紫光動作頻頻,真正讓台灣IC設計業者焦慮的還在後頭。因為中國十一長假一結束,由中國政府拍板定案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正式完成登記註冊,規模恐怕將比原先預估的六千億元還要大,衝擊層面也將更廣。

來看看一個數字,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三二○○億美元,其中多達五四%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真正由中國製造生產的晶片,市占率卻只有一○%。對比中國每年花一二○○億美元來進口石油,中國每年從國外買晶片的金額居然高達兩千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六兆元),遠超過石油進口額。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存在中國,並非第一年,中國政府甚至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空芯(中國稱晶片為芯)」,所以中國政府屢屢投入大筆資源,就為了打造中國半導體產業,以解決空芯現象。

「可是,這次他們是玩真的!」一名半導體業內人士不諱言,中國要衝半導體產業,絕對不是空喊口號,更被業界公認將是「最有戰略」的一次。

之所以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去年底北京市率先拿出一五○○億元成立投資基金,找來中國創投人士操盤,分成兩支子基金,一支投資半導體設備與晶圓代工,另一支則投資IC設計與封測。而這筆基金的頭號代表作,就是由中芯國際與清華控股共同出資的清芯華創砸下十六.七億美元,以每股二十九美元的價格,收購CMOS影像感測晶片大廠豪威(Omnivision)。消息一出,震撼市場。

中國政府下重手

為解決「空芯」,逼出「大基金」!

六月,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政府更是馬上動起來,上自財政部、國家級創投的國開金融,下至地方政府如北京市等,無不為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做準備,中國業內更將它稱為「大基金」,而這筆錢正是要用來拉動中國半導體業。

不少台灣創投業者私下表示,中國政府拉抬自家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明確,有了「大基金」的運作,自然吸引不少創投紛至沓來,爭取為「大基金」代操的機會,就連台灣創投都躍躍欲試,有意替中國孵育新的半導體公司。

你可能會質疑,半導體是技術密集的產業,不是砸錢就能見效,這一點,中國政府比誰都清楚。過去,中國在LED(發光二極體)、面板及太陽能等產業的獎勵動作,就是以補貼設備採購、研發投資及租稅抵減等方式來進行,「統統有獎」的補貼模式,造成產能過剩與殺價競爭,最後反過頭來被歐、美政府課徵反補貼、反傾銷等高額稅率的處罰,導致負面效果。

這次中國推出「大基金」的作法 ,就是先拉龍頭企業,採強強合併或引進一流外資,所以,去年由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發動作為母公司,先是以十七.八億美元收購展訊,再拿九.○七億美元買下銳迪科,最近還引進英特爾來幫忙提升技術,就是為了集中火力來養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

一名觀察IC設計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今年扶植半導體的策略,就是要改變過去中國半導體質量不對等的狀況。」因為目前中國IC設計公司數就多達四、五百家,「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卻不超過三家。」因此,「大基金」一出線,市場就開始點名,將由清華紫光扛IC設計龍頭重任,單挑聯發科,後面還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與大唐集團接棒;另外,身為中國最大晶圓廠的中芯國際則瞄準台積電而來;就連封測,也有排名全球第六大的江蘇長電,企圖小吃大,購併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星科金朋。

進一步細看這些被點名扛重責的公司,背後都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像是清華紫光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持股二五%的啟迪控股、持股六.六二%的清華控股與持股三.九九%的紫光集團,而這三大股東背後都有清華大學的影子,可說是銜政令經營的公司。

因此,中國政府發動一連串整併動作,選定由清華紫光做母公司,吃下展訊與銳迪科,要將清華紫光打造成中國最大IC設計公司的意圖,不言可喻。

除了清華紫光以外,像是近來動作不少的CEC,旗下有兩大晶圓代工廠華虹、上海貝嶺,還有中國排名第四的IC設計公司華大,稱得上是一方之霸;中芯國際背後母公司的大唐集團,旗下也有中國排名第七的IC設計廠聯芯,與大唐微電子,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勢力。

連高通都﹁妥協﹂

國際大廠與中國結盟 台廠處境艱難台灣半導體CEO感到焦慮,其來有自,因為中國政府為了拉拔自家半導體廠,不惜對高通祭出反壟斷調查的手段,逼得高通不得不低頭,在調查進入尾聲之際,決定在中芯國際的二十八奈米製程投片,給了中芯實戰機會。這在業界人士看來,「高通要委由晶圓廠代工,有太多選擇,台積電、聯電、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等,偏偏選了中芯國際,與中國政府妥協的意圖明顯。」聰明如英特爾,早就察覺到中國政府的風向,先是在五月宣布入股中國IC設計公司瑞芯微︵Rockchip︶,現在又決定入股清華紫光,「由於英特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一直遠遠落後,會找上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自然也不意外。」不願具名的市調機構分析師說,英特爾此舉不僅能拉攏中國政府,未來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若用英特爾的技術架構,也將有利於增加英特爾的市占率。一位國內IC設計公司總經理指出,有了清華紫光與瑞芯微來拓展英特爾的x86架構,搭配英特爾全球最強的晶圓製造能力,勢必讓中國IC設計廠的晶片價格更具競爭力。

不只如此,去年十二月,荷蘭半導體廠恩智浦也決定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共同開發車用電子產品;八月,江蘇長電更證實,他們已就購併細節與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進一步討論。

國際大廠一個接一個與中國半導體廠結盟,這才是真正讓台灣業者焦慮的理由。在前幾年頻跑兩岸半導體公司的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就說:「展訊去年十二月從美股下市時,當時的市值是十七億美元,加計收購銳迪科的九億美元,總共二十六億美元。如今,英特爾用十五億美元,卻只取得清華紫光二○%股權,等於不到一年,市值就增加了三倍。」有了英特爾這個盟友與資金,不只資金有了奧援,研發技術實力的增強,才更是關鍵。

台灣半導體業者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

三倍薪、來台設研發中心

就算沒挖到要角,也動搖員工向心力枱面上,中國半導體業者大動作頻頻,枱面下,中國業者透過各種管道大肆挖角台灣人才,讓兩岸競爭進入肉搏戰。

一直以來,台灣工程師要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最佳選擇,除了台積電就是聯發科,晶圓代工領域裡,中芯國際對人才的吸引力比不上台積電,但在IC設計領域裡,展訊、海思等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可就不比聯發科差了。

「去年,趁聯發科合併晨星的陣痛期,展訊一口氣就挖走了晨星三百名工程師。」業內人士說,展訊相中的,正是兩家公司合併後,勢必會有許多位置與人力重疊,人才流動絕對免不了。

再者,中國半導體廠的薪資待遇很敢開,也是不爭的事實。「以公司規模作為簡單區分,有些中型中國IC設計廠能開的薪資,大約是台灣的二至三倍;一些大型公司給的薪水有兩倍,這還不包括配股。」瑞星管理顧問公司業務總監蔣宗芸指出,加上配股的話,一位年薪兩百萬元身價的工程師,被挖角到中國公司後,身價可望跳增至六百萬元。

蔣宗芸說,若中國公司對該職位需求高,當然也有薪水幣值從新台幣轉為人民幣,直接五倍跳增的情況。而這些中國IC設計廠,多半透過獵人頭公司,找尋人才,挖角目標以整個團隊為主。

曾在兩岸IC設計廠出任業務副總經理職務的業內人士坦言,「中國公司給的薪資,確實已經超越台灣,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會流動,是很正常的事。」像是去年與離職主管袁帝文爆發訴訟官司的聯發科,就是兩岸競爭、挖角的案例。據了解,袁帝文在二○○○年進入聯發科,在聯發科一待就是十一年,由於袁帝文是聯發科曾掌管無線通訊事業部門總經理徐至強的手下大將,「只是,隨著徐至強在一○年離開聯發科,袁帝文會走,也是大家預期中的事。」深知內情的人士說,當時,展訊就是看準袁帝文勢必隨徐至強而去,直接找上袁帝文接觸,還讓他出任展訊上海總經理。

後來這件事被聯發科發現,一狀告上法院,還指控袁帝文在離職當天非法下載公司機密檔案,竊取營業祕密。今年八月,聯發科再度爆發內鬼案,十名聯發科離職員工到一家名為鑫澤的港資公司任職,背後就藏有展訊的影子,業界一度傳出,這些挖角動作,正是由袁帝文發起,「因為袁帝文對聯發科手機晶片團隊很了解,這對展訊挖角很有利,精準地知道該找哪些關鍵人物進行挖角。」對此,本刊試圖向袁帝文查證,但他一聽到來電者是媒體,立刻就掛斷電話。聯發科雖不願證實傳言,但內部人士私下透露,袁帝文離職後,確實曾與聯發科員工接觸過。

「聯發科員工到了展訊,不只是把高效率的工作精神帶去,更可怕的是,像他(袁)這樣的例子,才是聯發科人才流失的隱憂。」一名長期觀察IC設計業的分析師說。

在中國IC設計公司工作多年的台籍高階主管更指出,「現在中國IC設計公司最喜歡找的人才,就是有八到十年經歷的工程師,這些人在大公司如聯發科要不到好位置,就會動念想換工作;在小公司的人,如果每年薪水沒有更好的增幅,中國公司一招手,願意去的也大有人在。」尤其,中國IC設計也學聰明了,與其將大批挖來的工程師往中國送,在台灣設立一個研發中心,成本更低、也更有利於吸引台灣工程師加入,「像是訊崴的背後就是中國海思,大家去面試都是在那裡,幾乎在台元(科技園區)上班的人都知道。」一名從晨星併入聯發科的工程師說。

「就算中國IC設計公司不見得能挖到台灣最好的工程師,但他們今年以來不斷釋放這些消息,已經達到干擾台灣業者的效用。」這名在中國IC設計廠工作的高階主管說,最近工程師們碰面都會私下調侃,接到中國公司的面試邀請,薪水是兩倍或三倍。

﹁海歸派﹂不容小覷

中國的目標不限台廠,而是放眼國際當兩岸競爭已進入肉搏戰,台廠自然不能忽視這股正在崛起的力量,只是,長期在兩岸往來的一家IC設計公司總經理就指出:「中國政府背後的目標,絕對不會只限於超越台廠,重點還是要養出能夠與英特爾、高通平起平坐的國際級公司。」就拿展訊來說,過去五年展訊成長的速度飛快,去年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四八%,遠比聯發科的三六%還驚人,「背後最大的關鍵,當然是展訊董事長李力游。」陳慧明說。

這幾年,由於駐點香港的緣故,陳慧明有很多機會與中國IC設計廠接觸,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他最有感。

其實早在○八年前,李力游是博通的資深業務拓展總監,所以對手機晶片領域相當熟悉,因此,當李力游回到展訊工作後,升遷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九年他就當上了展訊執行長,隔年更成了展訊董事長。

陳慧明說,展訊其實比聯發科更早進入功能型手機市場,產品卻比不上聯發科,李力游發現,問題出在展訊產品的穩定度。因此○九年他一上任,就把重點放在展訊晶片穩定度的改善,那一年,展訊手機晶片在市場崛起,逼得聯發科也跟著打了一場艱辛的價格戰,一場戰役打下來,聯發科並沒有獲得勝利,甚至導致掌管手機晶片部門大將徐至強黯然離職。

在陳慧明的觀察中,李力游的親力親為令人印象深刻,「他這個人很厲害,就算已經做到這個位置,他還是會親自上陣跑業務。」陳慧明說,李力游過去累積了行銷和業務的經驗,親上第一線跑客戶對展訊來說絕對是一大加分,因為李力游知道客戶的問題在哪裡,立刻訂定改進目標,大大提升展訊的效率。

李力游不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裡的特例,像是展訊創辦人、現為華創背後操盤人的陳大同,還有威盛旗下的手機晶片廠威睿電通執行長張可,都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海歸派」,甚至李力游、張可與徐至強還曾同為美商Rockwell半導體的同事。

如今,中國政府大力催生下,不惜動用國家資源也要將中國半導體產業拉拔起來,國際大廠接連被招降,寧可用低頭合作代替正面競爭,台灣業者如果再不增加自身競爭力、台灣政府若再漠視不管,台灣面板、太陽能產業淪為慘業的殷鑑不遠,台灣半導體產業得謹慎面對這空前的危機!

擴大布局,中國步步進逼由於中國每年進口晶片金額多達2000億美元,遠比石油進口額還高,讓中國政府忍不住下重手,整併、投資動作頻頻,就為拉拔自家半導體產業。

2013/07 紫光以17.8億美元購併展訊,12月自美股下市。

2013/12 北京市政府投入300億元人民幣,成立「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恩智浦半導體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公司,搶攻車用電子市場。

2014/02 中國政府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2014/05 英特爾宣布與瑞芯微策略結盟。

2014/06《國家積體電路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政策出台,備妥千億元人民幣資金;浦東科技以6.9億美元投資從事IC設計的瀾起科技。

2014/07傳出高通反壟斷調查,恐遭中國政府罰款12億美元;清華紫光砸9億美元購併銳迪科;中芯與高通宣布,將在28奈米製程和晶圓製造緊密合作。

2014/08 清芯華創開價16.7億美元,欲收購豪威。

2014/09 江蘇長電證實正與星科金朋商討購併事宜;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取得20%股份。

整理:張佳婷

狼群來了!

中國政府選定清華紫光、大唐國際與中國電子信息三大集團,以打群架的方式,把台積電、聯發科當頭號敵手,強攻台灣半導體產業。

中國

清華紫光 展訊 銳迪科大唐國際 聯芯 中芯國際 大唐微電子中國電子信息集團 華大 華虹 上海見嶺

台灣

台積電

聯發科

日月光

聯詠

立錡

警報響!近8成半導 體CEO都擔心中國威脅79%業者認為威脅程度已達嚴重!

Q1.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的威脅程度有多大?

非常嚴重 25%

嚴重 54%

普通 17%

輕微 4%

非常輕微 0%

66%業者認為衝擊將在2至3年發生Q2.針對上述現象,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的時間點將會落在何時?

1年後 21%

2年後 33%

3年後 33%

4年後 4%

5年後 9%

21%業者擔憂自己公司可能被購併Q3.未來五年內,你認為所任職的公司遭中國廠商購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非常大 4%

大 17%

普通 21%

小 12%

非常小 46%

高達8成業者不滿政府因應措施Q4.面對此一衝擊,你對政府相關部會因應措施的滿意度為何?

非常不滿意 33%

不滿意 50%

普通 17%

滿意 0%

非常滿意 0%

多數業者認為分紅費用化制度該取消Q5.您認為,中國半導體大軍崛起,政府可以為業者做些什麼?(複選題,一人最多三票)

取消分紅費用化 12

成立產業發展基金 11

人才鬆綁 10

現金增資緩課稅 7

稅制有檢討的必要 3

政府作為不是關鍵 1

增加兩岸合作機會 1

限制人才外流 1

創造好的投資環境 1

政府應提出明確產業政策 1 24家受訪業者的市值分布狀況

0至50億元 10

50至100億元 5

100至500億元 6

超過500億元 3

調查說明》繼面板、LED、太陽能之後,中國政府正式將半導體列為下階段扶植的重點產業,一股從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的海嘯,正要衝向台灣。為深入了解台灣業者對此一衝擊的態度,《今周刊》針對台灣上市、上櫃半導體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採立意取樣,以電子郵件、紙本及電訪發出問卷達52份,共收得24份有效問卷,回覆率為46%。

調查結果發現,對於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威脅程度,25%業者認為非常嚴重,54%認為嚴重,普通與輕微者分別占17%、4%,顯示近8成的業者感受到嚴重或以上程度的威脅。

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構成威脅的時間點,超過8成以上業者認為3年後就會受到威脅,僅少數市值較大的公司認為其威脅發生時間點將在5年之後或更久。至於被問及自身企業被中國企業購併的可能性,超過4成業者表示非常小,然而少數業者私下透露,自家公司可能在被購併之前就無法經營下去了;認為目前任職的公司被購併可能偏大或非常大者,約占統計結果的兩成。

最後,對於政府相關部會的因應措施,高達83%的半導體CEO表示不滿意,滿意度普通的占17%,而對政府的因應措施正向表示肯定的業者則掛零。多數業者表示,政府應該成立產業發展基金,訂定妥切的產業發展計畫,扶植重點產業。另外,應該鬆綁人才,並實施現金增資緩課稅,以及取消分紅費用化,用更好的待遇留住人才,避免外流。

(張佳婷)

台灣IC設計工程師的告白:放棄聯發科,我選擇海思……我是一個在台灣IC設計廠工作了10年的工程師,做了10年後,卻在職涯轉折點上,我放棄了聯發科,選擇去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上班。你問我為什麼會去中國公司上班?當然最大考量還是待遇。

海思開出的薪水條件很有誠意,年薪加上分紅,一年可領到的錢大概是350萬元,這幾乎是前一家公司給我的兩倍薪水。

事實上,IC設計的研發工作,不管在台灣公司、還是在中國公司做,工作的內容其實都一樣,沒有太大差異;但在海思,光是底薪就比聯發科高,又不用到中國工作,留在台灣就能上班,照顧家庭比較方便,最後我在聯發科與海思之間,選定海思,這跟選擇去外商公司上班一樣,就是薪資考量而已。

當初,我離開前公司後,也曾去聯發科面試過,聯發科開出的薪資待遇,即使含分紅,也不如海思。聯發科已經是台灣開得出好薪資條件的公司,可是,聯發科員工人數龐大,要往上爬,根本不容易,可能我再做10年,還是在基層技術職,一般員工想升遷,難度很高。

比起中國公司,台灣的老闆都只想做me too(無差異化)產品,不想和其他人合作,卻又拚不過大廠,往往結局就是收掉。我進了海思之後,感受很深,中國公司資金很夠,要拚整合能力也拚得過。與其在台灣公司蹲,不如去中國IC設計公司找機會。

(周品均)

台灣IC設計業領先優勢不再!

近年中國IC設計業者急起直追,兩岸產值也日益縮小,倘若扣除聯發科創造的營收,恐怕在未來一、兩年內,台灣IC設計產業將被中國超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