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海外代購發展至今,已經存在了很久,各個環節也已經相對成熟,卻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在發達的網絡時代,這句話絕對不是口號,網絡代購方式喚來了蜂擁而至的"代購族"。近年來,網絡海外代購作為一種便捷實惠的購物方式以其獨特的運營方式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備受青睞。這種既能使國內消費者以較低的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產品,又能給代購商帶來較為豐厚的回報的商業模式,讓不少人趨之若鶩。海外代購這種中國特色商業模式,橫掃歐美、日韓,讓人民幣挺進多國,讓免簽國家地區逐年增長,正用短短時間讓世界記住中國、記住中國人。

起源:2005年個人代購

圖片1

代購產業的起步階段,甚至稱不上是“產業”。只存在於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或者是在外工作的國人,每年回家的時候幫親戚朋友帶點國內沒有的化妝品、手表、皮包等物品。人們總是更期望得到他們從國外帶回來或者寄回來的物品,因為這些物品有些國內沒有,有些國內有但是價格高昂。而跑腿的次數一多,委托人自然要給些“小費”感謝。久而久之,以收取商品價格10%的代購費,成了不少代購的共識。隨著海外代購受到國人熱捧,除了職業代購人外,因公經常出差的人、境外導遊和空姐成了“私人代購”行業中的主力軍。一些理性的聰明人開始看到這種行為中存在的商機,他們開始聯合自己在國外的親戚朋友,幫人們購買他們想要的物品。這種傳統的代購模式下,用戶選擇好商品,找到靠譜代購,然後給予一定比例或金額的代購費,接下來的事情都由代購去完成。在這個流程里代購的選擇非常關鍵,往往依靠同事或者朋友的口碑推薦。

發展:2007年淘寶全球購

圖片2

再然後,電腦與網絡開始走進每個家庭。電子商務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食品安全等問題,讓人們習慣於網上購物,並且購物範圍從國內發展到了國外。海淘開始興起,出現了一批專註於海淘的網站和企業,這些海淘網站和企業充當了過去代購者的角色。2007年,淘寶創立淘寶全球購,匯聚了銷售海外優質商品的賣家,真正滿足了消費者“足不出戶 淘遍全球”的心願。新模式讓海外購物變得更方便。如果僅靠朋友代購,只有小範圍的人才能從海外代購。但是如今,網絡平臺為人們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隨著全球購的商品越來越豐富,使得網民們足不出戶及可便捷購買全球正品大牌,讓奢侈品變得愈加親民。有資料表明,自從淘寶網開通海外代購服務以來,該網店每月成交量均增長3倍。因此,全球購壯大了代購行業的市場,也使得剛剛新興的代購市場的體系日趨完備。

壯大:2008年三鹿奶粉案

圖片4

2008年,在經過三鹿奶粉事件後,國內奶品的質量讓眾多消費者心灰意冷,更多的家庭選擇從海外代購奶粉,一度引起國內代購奶粉的熱潮。我們先回顧“三鹿”事件:2008年3月份,南京出現嬰兒腎結石病例,隨後,甘肅14名嬰兒同患腎結石,疑因食用某同一品牌奶粉。9月10日,全國數十嬰兒患腎結石,罪魁指向“三鹿”奶粉。甘肅上報59例、死亡1例;陜甘寧6例;南京10例;豫贛鄂等也有同樣病例。患兒家長反映嬰兒食用的是“三鹿”牌奶粉。經查明,中國有22家乳品企業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龍頭企業。事情發生後,老百姓談奶變色,使得中國乳制品龍頭行業的信用度下跌,便有了進口奶制品的空前火爆。淘寶,易趣,進口奶粉代購赫然列於網頁最熱門搜索欄目之列。而後,中國的年輕媽媽們,從越來越多的“奶粉事件”中吸取教訓,她們開始把目光投向純正的國外原產地奶粉。隨後,如小山一般的奶粉包裹堆滿了中國東部各大口岸城市的碼頭,從天津到青島,從上海到寧波,從廈門到廣州,一大批從國外郵寄來的奶粉,在滿足千萬家庭的嬰幼兒口糧的同時,也沖擊著中國的奶制品進口貿易以及國內幾乎奄奄一息的民族奶粉產業。

強盛:2014年“海代”走出灰色地帶

2014年8月1日,海關總署“56號文”生效,“56號文”實施後,個人物品將按行郵稅進行征稅,未經備案的私人海外代購將被定為非法根據政策要求,跨境電商整個過程的數據需要納入“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與海關聯網對接。此外,進出境貨物、物品信息也要提前向海關備案。“其實,大的企業平臺已經早有準備,阿里巴巴在海外進行了多起並購,其中不少和電子商務相關,京東也是如此。它們計劃走出去,跟國外合作,將經營規範化。”(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8-07/6467076.shtml)“56號文”對於國際規模性的正規跨境物流電商是一件好事,更好的規範了行業中的企業。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的交易規模超過700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

圖片5

同時,海外代購已不局限於簡單的生活用品:由單一名牌箱包到一時成名的海外奶粉到生活用品再到奢侈品,消費者所用商品都可通過海外代購實現。 多樣的品種、低廉的價格、較高的質量是海外代購興起的主要原因。在國內,由於進口時較高的關稅和部分代理商的壟斷,化妝品、電子產品、奢侈品等產品的價格普遍偏高。按照相關規定,位列海外代購首位的化妝品要收50%進口稅,而數碼產品、手表類征收30%的進口稅,金銀首飾及文化用品等商品征收稅率最低為10%。除了進口關稅,目前我國進口產品進入流通環節還要收取17%增值稅。所以隨著互聯網電商平臺的發展和普及,一部分中國人選擇借助代購渠道購買這些商品,足不出戶依然可以買到遠遠低於境內市場價格的商品。

圖片6

尤其是產品樣式的多樣性也為海外代購的壯大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對於國內產品,國外產品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喜好要求,加之電子商務的成熟,使得消費者通過網絡購物的方式能夠更加便捷的獲得自己喜歡的商品。與此同時,龐大的留學生數量亦為代購業提供了大量的供貨渠道。 目前,網絡海外代購主要有C2C(Consumer to Consumer)、B2C(Business to Consumer)兩種服務模式,C2C模式指的是個人在大型購物網站的平臺上搭建的私人代購店鋪,如淘寶網上的海外代購店鋪;而B2C模式指的是商家直接搭建的專業代購網站,如美國代購網、易趣網。其中,C2C模式又可以劃分為兩種不同的服務方式,一種為賣家依據消費者對品牌,型號,尺寸等產品相關信息的要求,在海外購買並以郵寄或者隨身攜帶的方式入境。另一種為賣家提前將國外的熱銷產品購買至國國內,並在網絡店鋪中展示產品並出售。

海外代購與海淘雖然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往往也伴隨著諸多問題:

圖片7

第一,海外代購的產品可能存在假貨或殘次品,消費者往往無法判斷;

第二,海外代購的所需花費的時間往往需要2-3周或更長,不能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削弱了用戶體驗;

第三,海淘雖然能在價格上使消費者得到一些實惠,但是實際操作上卻非常麻煩, 首先消費者必須能看懂外文網頁,然後進行註冊、選擇轉運公司、報關、繳納關稅等一系列操作,除此之外,消費者還要承擔商品損壞、商品遺失等各種風險。

第四,海淘的支付方式往往需要具有國際支付功能的雙幣信用卡或者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如paypal,支付方式的局限性也給消費者海淘增加了困難。

第五,目前,尚無針對個人海外代購的專門法規,僅靠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自律,導致消費者在購買代購產品時維權困難。“海外代購更多的是體現委托代理的關系,一旦出現問題,雙方應按照‘有約從約,無約就依法’的方式處理。所依照的法律應是《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而不應完全依照適用於一般企業和經營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http://epaper.comnews.cn/news-1118200.html)。

在這種大環境下, 國內外電商瞄準中國百姓對海外產品的巨大需求, 紛紛斥巨資投入跨境零售業務,諸如海外的亞馬遜、 樂天以及國內的天貓國際、 洋碼頭等,都開始加入這一市場的爭奪。這些平臺不僅提供進口業務,也提供出口業務。以天貓為例,天貓在跨境這方面通過和自貿區的合作,在各地保稅物流中心建立了各自的跨境物流倉。它在寧波 、上海 、重慶 、杭州 、鄭州 、廣州6個城市試點跨境電商貿易保稅區 、產業園簽約跨境合作 ,全面鋪設跨境網點。據中國跨境電商網監測顯示,2014年“雙 11”,天貓國際一半以上的國際商品就是以保稅模式進入國內消費者手中 ,是跨境的一次重要嘗試。

具體而言,就是貨品從海外進入,免稅存放保稅倉,消費者下單後,產品直接從保稅倉發出,商家不用一單一單購買後向消費者終端發貨,而是可以批量運輸,從而節約人力、物流等成本。最重要的是,以保稅模式進入倉庫的貨物, 可以以個人物品清關,無需再繳納增值稅。

然而,隨著海外代購的發展,其弊端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發生了空姐代購案後,代購的一些法律問題也引人深思。

圖片8

2012年9月5日,前空姐李曉航因從事代購業務、帶化妝品入關長期不申報,涉嫌走私普通物品罪,一審以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李某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李曉航擁有自己的淘寶代購店,在過去幾年里,她通過在韓國免稅店購買化妝品,以客帶貨方式從無申報通道攜帶進境,共計偷逃海關進口環節稅人民幣113萬余元。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客觀方面一般將其表述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走私“普通”貨物、物品,偷逃應繳關稅稅額較大,或者一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後又走私的行為。”結合此案,被告“長期攜帶貨物人境”說明符合刑法規定的“多次走私”行為特征,“攜帶”具體來說是現在代購商主要采用的個人攜帶行李物品入境的帶貨方式,其未“申報”關稅、買人後又在境內“銷售”說明了其攜帶商品的“貨物”性質,因此采用物品入境方式而未申報屬於典型的偷逃稅行為。另外,其走私的貨物是化妝品,根據我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和《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化妝品的稅率為50%,屬於稅率最高的物品之一,這也是李某走私數額達到特別巨大的一個原因。

由此可見,隨著海外代購業的迅速發展,所涉及的法律灰色地帶也開始顯現。“法不責眾”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既然有了相關政策,作為個體就不要去賭執行力度。”在2010年,針對海外直郵包裹增多,關稅流失嚴重,海關發布《2010年第43號公告》規定,取消過去對個人郵遞物品500元人民幣的免稅,調至50元。此規定,使基本所有的代購品都需要納稅,直接增加了代購的成本,縮小了代購的利益空間。

同時,2014年4月海關出臺新政規定,所有境外快遞企業須使用EMS清關派送包裹,不得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手續,這就意味著代購人通過第三方海外轉運公司進行托運的包裹,很多須按照貿易貨物通關,需要被檢查補繳稅,直接導致快遞公司上升價格,漲幅甚至達50%,代購商品的價格優勢大受影響。此外,新政還對進境物品完稅價格進行了調整,化妝品完稅價格上漲,電子產品下調。而完稅價格越高,需要交納的稅費就越高。由此可見,政府對海外代購的監管力度在日益加強。今後,代購產品避稅的難度將大大提高,其價格優勢將逐漸消減。在日趨規範化的大環境下,代購產業將轉型以求進一步的發展。

海外代購發展至今,已經存在了很久,各個環節也已經相對成熟,卻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售後服務很難保證,用戶沒有直接和海外電商平臺交易,售後服務也需要依賴中問人,無形中造成了退換貨的難度。還有關稅和物流的不確定性,也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代購未來的發展依舊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