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索羅斯投資股市的「十二條法則」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50#lastpost

導讀:「我富有,只是因為我知道我什麼時候錯了。我基本上都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倖存』下來的……我們應該意識到,人類就是這樣:錯了並不丟臉,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才丟臉。」索羅斯說。


本文為,投資大師索羅斯總結的最重要的「十二條投資法則」:


一、「賺錢,要依靠正常價值的商品出現折扣,以及押注意外事件。」如其它偉大的投資者一樣,索羅斯非常關注「預期內價值」。預期內價值,相當於潛在投資結果的平均權重價值。一個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投資理念,只有在預期內價值積極的時候才是明智的。一方面,索羅斯能夠比其他投資者做出更巨大的押注。另一方面,在投資過程的處理上,索羅斯與其他投資者並無根本上的區別。


二、「金融市場通常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一個投資者需要有各種不同的預先情景假設。」市場「時而」可以預測,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總是」不可預測。如果一個投資者很有耐心,能夠等待一個成功押注定價偏差的機會,那麼他就能夠擊敗市場。


三、「最難判斷的事情是:風險達到什麼水平是安全的。」風險,是你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有三種情況必須要面對:


a. 有時候,你知道風險事件的自然特性和可能性(比如說扔硬幣);

b. 有時候,你只知道這個事件的特性,但不知道其可能性(比如一隻指定股票20年內的價格);

c. 有時候,你甚至連未來可能傷害到自己的事件特性都不清楚(比如惡性黑天鵝事件)。


索羅斯曾表示,這些決定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做出的,這種環境可能是:你有許多反饋回路,其中有些是積極的,有些是消極的,這些反饋互相之間作用,產生出大多數時期內盛行一時的非常規價格模式;但是,在個別情況中,一些泡沫的發展釋放了其全部的潛能,以至於掩蓋了其它影響因素的作用。想要「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一個「安全邊際」。


四、「你正確或錯誤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錯誤的時候會虧多少錢。」對於一個投資者最重要的事是「正確性的量級」,而不是「正確的頻率」有多高。


五、「擁有自信,或者持倉較小都是無濟於事的。」如果在一個賭注中你贏的幾率足夠大,那麼就大舉押注。當索羅斯覺得他自己是正確的時候,幾乎沒哪個投資者能夠比他下更大的注。


六、「我只在有理由上班的時候去上班,而且上班的那天,我是真正地在做事情。」一直保持忙碌的交易狀態,就會產生很多的費用和錯誤。有時候,別那麼活躍,往往會是一個投資者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七、「如果投資是種娛樂消遣,如果你從中得到了樂趣,那你可能沒有賺到什麼錢。真正好的投資,都是無聊的。」如果你因為投資而非常興奮,那麼你可能是在賭博,而非投資。最好別把自己當賭客,而不把自己當賭客的最好方式就是:只在幾率有利於你的時候押注。


八、「如果要反映出未來的價格,那麼目前的市場價格總是錯誤的。」索羅斯顯然不是一個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信徒。這並不奇怪,因為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他就不會成為富豪。


九、「市場能夠影響其所期待的事件。」這句話其實就是指市場的「自反性」理論。在索羅斯看來,市場和人們對市場的看法是相互作用的。索羅斯說,「在認知和現實之間存在一個雙向的自反聯繫,這是一種起初會促進自我強化、但最終會導致自我擊潰的過程,或者可以說這就是泡沫。每個泡沫都是由一種趨勢和一個錯誤的概念以自反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十、「實際生活中,很少能夠存在真正的均衡——市場價格總是習慣於波動。」均衡是眾多宏觀經濟學家作出假設的基礎,然而索羅斯認為,均衡其實是一種幻境。均衡可以讓數學計算非常完美,但卻往往不符合事實。索羅斯曾說:「經濟思考需要開始考慮現實世界的政策問題,而不是簡單地製造更多的數學方程式。」索羅斯投資觀點的形成並不是以理性為主體的。比如說:「當長期趨勢失去動能的時候,短期波動性往往會上升,原因很簡單——那些跟隨趨勢的投資人群此時找不到方向了。」索羅斯還相信,「繁榮-崩潰的過程,在形態上是不對稱的:一個長期、逐漸形成的繁榮之後往往是急促、短暫的崩潰。」


十一、「經濟史,就是永無止盡的上演假話和謊言,而不是真理。」能夠用語言解釋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並不意味著這種解釋是正確的或者某種理論的基礎能夠用於預測未來。人類有一種「事後聰明」的缺點。索羅斯說,「必須要從頭到尾地重新思考經濟理論,因為那些效率市場假說、理性選擇理論所支持的典範,最後實際上都破產了,與雷曼兄弟之後全球金融系統的破產類似。」


十二、「我富有,只是因為我知道我什麼時候錯了。我基本上都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倖存』下來的……我們應該意識到,人類就是這樣:錯了並不丟臉,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才丟臉。」

(喬治·索羅斯:國際知名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文章轉自鳳凰財經,略有編輯、調整,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3

成功人士保持高效率的十二條秘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74

情商測試和培訓服務提供商TalentSmart測試了100萬人,發現成功人士都具有高情商(EQ)。情商高的標誌即是具有自制力(self-control)。自制力讓人精力集中,大幅提高做事效率。以下十二條是成功人士保持高效率的秘訣。

1.原諒自己

人在力圖實現自我控制時,普遍會感到強烈的自我仇恨和厭惡的情緒,隨後陷入無法自控的惡性循環。這些情緒通常會導致人沈迷於攻擊行為。因此在犯錯後,原諒自己,並繼續向前至關重要。不要忽視犯錯帶給你的感受,但不能沈溺於此,而是應將註意力轉移到如何在未來提升自己。

2.除非真的想,否則不輕易答應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顯示,越難以拒絕別人的人,經受壓力、倦怠,甚至抑郁的可能性越高,而這些都會侵蝕人的自制力。“不”是你不應害怕使用的強有力的詞。當需要拒絕別人的時候,成功人士通常不會使用“我認為我不能”或“我不確定”等詞句。記住,“說不”一種自制的表現,將通過避免過度承諾帶來的負面影響,來提升你未來的自制力。

3.不追求完美

高情商人士不會把完美當做目標,因為他們知道完美並不存在。沒有人不犯錯。當你把完美當做自己的目標,就會有不斷的失敗感受,讓你想要放棄或減少努力。你最終會花大量時間為未能實現的事自哀自憐。而你應該做的是對自己已經實現的成就,和將在未來實現的成果振奮。

4.專註於解決方案

你所關註的焦點決定了你的情緒狀態。當你關註所面臨的問題時,會產生負面情緒,阻礙你的自制力。但當你關註解決辦法時,你便創造了一種產生正能量的效能。高情商人士不會凝思問題,因為他們知道,最高效的自己是聚焦解決辦法時的自己。

5.別問自己“假使……會怎樣?”

“假使……會怎樣?”會點燃壓力和擔憂之火,有損人的自制力。事情的發展有百萬種不同方向,花越多時間擔心不同的可能性,用於行動並保持創造力的時間就越少。當然,情景規劃是必要且具有戰略性的規劃技術。他們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認識到擔心與戰略思考的差別。

6.保持樂觀

積極的思想讓大腦關註你的努力即將獲得的回報,來幫助你實現自控。當情況變好,你的情緒也會好,於是自控變得相對容易。而當情況變糟,你的思想被負面情緒攻陷,自控變成一種挑戰。這種時候可以想想你的一天,列出已發生的一樁積極的事情。

7.吃東西

當你實施自控時,大腦會大量消耗體內儲備的葡萄糖。這時候你不應吃甜食,因為甜食會快速拉高你的血糖並很快耗盡,而是要吃一點身體消耗比較慢的食物,比如全麥谷物或者肉類。

8.睡覺

睡眠的重要性就無須贅述了吧。如果得不到充足睡眠,你的自控力、專註度和記憶力都會衰退。當人疲累的時候,大腦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大大下降了。這讓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沖動。所以,如果你想要控制自己的飲食,堅持每晚睡個好覺是最佳方法之一。

9.鍛煉

只需讓身體活動10分鐘,就會釋放出一種神經傳導素GABA,它會對你的大腦起到舒緩作用,幫助你控制自己的情緒。

10.冥想

冥想實際上是訓練你的大腦成為一臺具有自控力的機器。這也是佛教僧侶看起來都很平靜的原因。試試看吧。

11.順勢而為

欲望和註意力分散總會時不時的出現,當你有強烈沖動時,等一段時間,當這股欲望過去後,你就有足夠力量控制住自己。當你感到自己必須屈服時,首選之策是在屈服前,至少等待十分鐘。

12.打敗消極的自言自語

實施自控的最終一步包括停止消極的自我對話。大部分消極的想法都只是想法,而非事實。當你發現你的腦袋發出消極悲觀的話音時,讓它停止,並記下你所想的。一旦你放慢了消極思想的步伐,你將變得更為理性,在評估他們的準確性時,頭腦也更清醒。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6

俄羅斯聯手伊朗“放大招”:要建第二條蘇伊士運河!

當地時間8月7日,據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TV)報道,伊朗、俄羅斯以及阿塞拜疆三國首腦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三方會談,商討南北運輸走廊(NSTC)項目的最後細節,預計項目完成後能在歐洲和東南亞之間建立起更快更有效的貿易連通。

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TV)報道

綠點部分為新路線

巴庫峰會結束時,三位首腦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宣布,他們將采取必需的措施,達成NSTC項目並利用它創造經濟機會。

“我們會把重點放在總長為7200千米的南北運輸走廊項目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給印度、伊朗等國家提供向北歐和西歐運輸貨物提供最好的機會。”

目前,印度通過海上運輸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往來。從聖彼得堡出發的貨物需要經過整個歐洲西部和蘇伊士運河,花費40天左右才能到達孟買,而新路線可以讓兩國貿易不再經過蘇伊士運河,可減少14天時間。

NSTC還能和絲綢之路,以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相連,屆時可以連通整個中亞和歐洲地區。

絲綢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37

對於冰島的“第二條腿”,中國人貢獻良多

“冰島雖然物價有點貴,但風景很美,空氣、水、人文環境都很好,是一個適合環島自駕的地方。”來自上海的張小姐在今年8月剛舉家去了冰島旅遊,她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 “那里多地熱溫泉,地貌特征明顯,還有極光,都是別處看不到的景色。”

接著張小姐話鋒一轉,用惋惜的口吻地對記者表示:“聽說政府已經決定明年起控制旅遊人數,為環保,也因為接待能力有限。”

短短幾句話粗粗勾勒出了冰島旅遊業的現狀。

近幾年,蓋錫爾間歇噴泉、黃金瀑布、苔原地貌、極光等壯麗的自然景觀使冰島成了全球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據冰島Arion銀行9月發布的研究報告,冰島旅遊業發展迅猛,遊客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預計2016~2018年外國遊客人數分別為170萬、220萬和250萬人次,達到2010年的五倍以上。

近年來中國赴冰遊客也增長迅速。據《冰島評論》報道,2015年前往冰島旅遊的中國遊客超過48000人,同比增長近一倍,占當年外籍遊客總人數的3.8%,而五年前該數字為1.1%。2016年僅1~4月,中國遊客赴冰人數同比增長68.6%。

冰島經濟的“第二條腿”

只有32萬人口的冰島,每天卻要接待3萬人次的遊客。它因此也是世界上遊客/居民比例最高的國家。

這些絡繹不絕的遊客是冰島的救星。2008年,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全部倒閉,經濟陷入重重危機,但旅遊業很快就強勢崛起,將冰島經濟從水深火熱中解救了出來。

冰島商會8月發布的報告稱,過去五年里,冰島經濟增長幾乎全部依賴旅遊業,其他行業則均陷入停滯甚至萎縮。

報告指出,2011~2015年,冰島出口增長900億冰島克朗(約合6.8億歐元),旅遊業成為增長的主要來源。僅2011年,冰島旅遊業出口額就占出口總額的21%,2012年更是升至31%。此外,冰島引資水平降至歷史低點,低於周邊國家的平均值,而幾乎所有資本都投向了旅遊業。

著名旅遊景點藍湖的首席執行官格里莫·賽蒙松(Grimur Saemundsson)說,旅遊業本是冰島經濟體中的“小兄弟”,現如今,它已經成為該國最大、最活躍的出口部門,而且遙遙領先。

當前,旅遊業占到冰島出口總額的約1/3。有賴於旅遊業帶來的外匯收入,冰島終於能解除危機時期實施的資本管制。

冰島本地放貸機構Islandsbank稱,過去5年中,冰島逾1/3的新增就業來自旅遊業,新車銷量中有一半的去向是租車公司。

面對旅遊業的興旺發達,冰島財長貝尼迪克松(Bjarni Benediktsson)說,冰島經濟終於“有了第二條腿”,意指繼漁業之後,旅遊業成了該國的又一支柱產業。他坦言,旅遊業確實面臨挑戰,但“能有這些問題都是好現象——從某種角度講,這些都是成功的煩惱。”

繁榮下的隱憂

財長貝尼迪克松所說的“煩惱”包括,道路狀況堪憂,基礎設施負擔過重,住宿不足,以及旅遊業管理不善導致的民怨沸騰。

在蓋錫爾間歇噴泉和黃金瀑布兩個景區,巴士和汽車可以免費停車,到此處旅遊的外國觀光客都不用繳納入境費。大量租車給冰島各地的道路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就在去年聖誕節後,一名遊客在一座單行道橋上與迎面而來的汽車相撞,並在事故中喪生。

業內外人士都將問題歸咎於政府監管不力。冰島不對遊客征收入境費;雖有過夜住宿稅,但征收並不嚴格,而且稅率很低,只有每晚100冰島克朗(約合人民幣5元)。

近五年來,遊客數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今年的增長率預計達到37%。“不對遊客征稅,我們犧牲了多少東西?這里的道路都已經險象環生了。”海盜黨議員阿斯塔·赫爾格多提爾(Asta Helgadottir)說。

雷克雅未克律師卡特琳·奧茲多提爾(Katrin Oddsdottir)說:“這是政府失職。局面已經不受控制。政府的態度好像是,我們總共只有32萬人,憑什麽要為200萬人修路?”

另一個問題是住宿。起重機在雷克雅未克俯拾即是,酒店建設的激增從中可見一斑。但酒店房間的增速依然趕不上旅遊業的發展。Airbnb民宿分擔了部分壓力,在首都地區,Airbnb的房源數量在2015年翻了一番,達到2700個。

人們開始擔憂,旅遊業繁榮或對首都居民帶來社會與經濟方面的不利影響。“樓房被整棟整棟地買走。(普通人)要想買得起一套公寓,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赫爾格多提爾說。

泡沫要破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冰島旅遊業的迅猛增長和監管不力,也讓冰島人再一次嗅到了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氣息。

“泡沫就要破裂了。雷克雅未克的氣氛越發像是金融危機前夕那種感覺了。但我們也無能為力。”酒店經理斯諾里·瓦爾松(Snorri Valsson)說。他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管理著一家精品酒店。

冰島人擔心,好日子隨時可能戛然而止:可能是火山爆發,切斷前往冰島的空中交通路線;也可能是冰島克朗走強,導致冰島旅遊過於昂貴;或者,旅遊業的高速增長難以為繼。

冰島經濟學家索瓦爾多·吉爾法松(Thorvaldur Gylfason)說:“有太多的跡象顯示,2007年的歷史又在重演,我們沒有吸取任何教訓。”

冰島央行行長古德蒙松(Mar Gudmundsson)表示,他正在密切監視相關風險,尤其是銀行業對旅遊業的風險敞口,但到目前為止,他並不是特別擔心。他表示,未來某個時候,這可能會導致經濟回調或衰退,但不一定會制造金融危機。

相比於當初銀行業在危機爆發前的不可一世,旅遊業內並沒有什麽貪得無厭的大企業。冰島旅遊委員會主席阿特拉多提爾(Olof Yrr Atladottir)表示,很多新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經濟學家吉爾法松則認為,旅遊業的興起還能弱化冰島漁業“寡頭”的控制力。

當被問及要如何迎戰泡沫破裂時,酒店經理瓦爾松回答說:“多賺錢,趁現在還有錢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52

美的打造“第二條賽道” 庫卡是智能化關鍵一環

在物聯網時代下,無人不想成為寡頭,而對於海爾、美的這些中國家電企業龍頭而言,如何超越對手,成為全球智慧家庭的領導者,正是“大象之間“的競速賽。

海爾收購GE家電、美的收購庫卡,去年這兩起約300億~400億元的跨境並購,引發全球矚目。中國家電領軍企業在海外市場“買買買”,顯示它們啟動新一輪國際化的加速跑。

對比十多年前的案例,中國企業新一輪跨境並購的檔次不斷升級,從買產品技術,到買市場渠道,再到買科技資源。不過,要借此改變產業上下遊之間的遊戲規則,尚需努力。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庫卡CEOTillReuter,雙方攜手背後的細節首次曝光。

如果美的不是許給庫卡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家德國工業4.0的明星企業是不會“嫁給”中國家電巨頭的。當然,禮金一定要充足,才能安撫好原有的股東、員工。德國政府也需要安撫,美的承諾不拿走庫卡的知識產權、維護庫卡德國上市公司的地位,保護這張德國名片。

以292億元巨資卻買不回核心技術,值不值?美的是在增量上做文章。庫卡將與美的共同搭建人工智能平臺,共同研發家用服務機器人。在智能生態系統中領先,是美的和庫卡的共同願景。這樁婚姻的價值,還需要時間去驗證,而美的國際化的新征程已經開始邁步。

三點“打動”庫卡

複盤這起“大手筆”海外並購的初衷,顧炎民平靜地說,美的收購庫卡的想法已經醞釀了兩三年。因為美的在機器人領域已有布局,2015年先跟日本安川設立了兩家合資公司,然後又參股了蕪湖埃芙特公司。但意識到這樣的做法還不行,想看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路徑。

放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美的覺得收購庫卡(KUKA)比較有機會。顧炎民說,ABB不可能,它規模很大,機器人業務只是它整個業務的一部分;發那科也是一個規模很大的企業,也不可能;安川已經跟美的有合資公司;而庫卡是單獨的上市公司,產權結構非常清晰。

“看中”庫卡之後,美的拋出了繡球。其實,雙方之前也有接觸,因為美的在實施“機器代人”的過程中,已成為庫卡機器人的客戶,雙方公司高層之間多有交流、彼此賞識。2015年,美的開始在資本市場買入庫卡的股份,當年年末已成為庫卡的第二大股東。

按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構想,涉足機器人領域,既可推動美的生產、物流的自動化,又可建立智能制造的“第二跑道”,為美的在家電之外找到新的增長點。2016年5月,美的正式向庫卡發出要約收購,不過卻遭到庫卡原有大股東的質疑及德國政府部分官員的反對。

談及當時質疑和反對的聲音,顧炎民坦言,一是庫卡原有股東,因為美的收購的價錢比較高,導致他們有壓力,琢磨留下還是退出;二是德國的政界也有想法,因為庫卡是德國的明星企業,默克爾總理也去參觀過好幾次,所以德國政府里有不同的聲音。

雖然艱難,美的積極與庫卡的利益相關方進行了坦誠的溝通。當時,德國政府第一個關心的是員工,不希望中國公司投資後就把他們解雇;第二個關心的是技術的知識產權;第三個是保留庫卡作為德國的名片和品牌。正是因為這樣,美的與庫卡簽訂了投資者協議。

“簽訂投資者協議,是為了讓德國的利益相關者放心。”顧炎民說,把庫卡的總部、工廠或者知識產權拿到中國來使用,並不是美的的目標。

TillReuter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作為庫卡的CEO,我的首要職責就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我認為收購對庫卡非常好的原因有三點,這也是聽取了各方意見得出的。第一,美的給出了合理的價格。第二,讓老員工比較滿意,這是其他國家企業收購歐洲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點。第三,和美的合作能讓庫卡成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供應商。”此外,美的對職業經理人充分授權的企業文化,也是吸引以Till為首的庫卡管理層的重要原因。

Till補充說,庫卡和客戶也進行了溝通,“告訴他們,庫卡還是原來的庫卡,並且更強大”。去年庫卡的訂單額增長了20%,這說明員工並沒有因為收購而受到影響。而且,美的確實幫助庫卡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很多中國客戶都到德國總部奧格斯堡來參觀。

短短幾年,庫卡的市值從50億漲到300億元。美的高價買下庫卡約94%的股權,值不值?顧炎民回應道,“2012年與2016年庫卡完全是兩個公司,規模上估計只有一半。2012年庫卡更多只是機器人公司,到2016年還做物流自動化。價格最重要還是體現成長空間,今天看很高,到3年、5年、10年以後也許更高。如果沒有好的價格,他們為什麽賣給你?”

站在陰影下

高價拿下國際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德國庫卡公司的控股權,美的是想建一所“新房子”。

8日站在美的戰略發布會的舞臺上,顧炎民沒有站在聚光燈下。他打比方說:“我現在站在陰影下,正如美的新興產業所處的位置,卻是美的未來最大的成長空間所在”。全球暖通空調市場1200億美元,而機器人及自動化的市場達1800億美元,且中國企業占比較小。

他還分享了一組數據:全球機器人市場到2025年估計將有240億美元的產值,中國在2018年將占全球機器人市場的38%;物流自動化市場,2018年估計全球有190億美元的規模,2015年亞太地區已占全球48%的市場,這48%里絕大部分是中國市場貢獻的。

這正是美的和庫卡共同看中的潛力市場。顧炎民說,在一般工業領域(非汽車行業),中國機器人的密度只有德國的十分之一,同時中國勞動力工資在不斷上升,機器人的成本不斷下降,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期從5年下降到1.6年。而物流自動化預計在中國市場從2016年到2025年將有十倍左右的成長,倉庫的自動化率中國只有20%,而發達國家是80%。

美的正從一個中國家電企業,轉身為一個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的全球科技集團。為此,美的正在建一座“新房子”,顧炎民說,家用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是新房子的三大支柱,壓縮機、電機、磁控管和運動控制器、編碼器、驅動器、伺服電機等上遊資源是新房子的基石,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是基石和支柱之間的黏合劑。

“在機器人和自動化的領域,我們目前由庫卡來做,這個是工業4.0中很核心的企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在進入家庭的服務機器人,主要由美的、庫卡和東芝來做,這三家公司加在一起,希望今後在家庭服務機器人方面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顧炎民展望說。

中國市場、一般工業領域、家用服務機器人,是庫卡未來成長空間的三大關鍵詞。Till坦言,庫卡想成為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第一名,在中國市場美的對庫卡可以提供很大幫助,“我們2009年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是1500萬歐元,如今是5億歐元。庫卡的目標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到2020年達到10億歐元。”

歐洲和美國的機器人市場已經相對穩定,全球機器人行業最大的潛力市場就在中國。與此同時,庫卡已是全球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的最大供應商,需要向汽車行業之外的一般工業領域拓展,而中國一般工業領域機器人市場在全球最大。此外,在B2B領域之外,庫卡未來還想進入家用服務機器人的B2C領域,在消費品領域有專長的美的,同樣可以提供幫助。

所以,110歲的庫卡“嫁給”50歲的美的,是基於雙方優勢互補。Till說,“這次收購就像大家庭一樣,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孩子,每個孩子的強項不同。首先美的和庫卡要在各自的領域做好,其次可以分享資源。”他透露,美的和庫卡將共建人工智能的平臺。

在智能生態中處於領先地位,是美的和庫卡的共同願景。Till說,“現在我們已經把機器人從牢籠中放出來,他們可以和人一起工作,這些機器人可以聯動,是和互聯網接通的。在工廠、醫院或者家里使用,可以在手機上追溯機器人的工作狀態和數據,比如用電量。未來,我們會把無數個這樣的智能機器人聯結在一起,打造智能的生態系統。”

海外並購十年磨劍

以國際化並購,加速智能化的戰略落地,美的與海爾是殊途同歸。而借助智能化的浪潮,反過來也是海爾、美的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的絕佳良機。前提是,它們有備而來。

“美的‘練兵’已經不止一兩天了,我們從2007年設立第一個海外工廠,在海外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對跨文化的管理有一些經驗和教訓,已建立了一些體系、制度,我們是有備而來。庫卡也不是美的買的第一個海外上市公司,我們在埃及也有上市公司。沒有前期的準備、能力的培養,我們也不敢邁出這一步。”顧炎民說。

縱觀美的的國際化足跡,經歷了代工出口、海外設廠、海外並購幾個階段。1988年美的取得自營進出口權,當年出口創匯810萬美元。受人民幣升值、中國勞動力成本擡升、海外基地崛起等因素影響,家電出口的利潤越來越薄,向自主品牌出口轉型勢在必行,而這需要海外生產基地、服務網絡的支撐。2007年,美的在越南建立首個海外生產基地。

金融危機之後,一些跨國公司逐漸淡出家電領域,這給美的海外並購的機會。2008年,美的與開利結成全球戰略聯盟,深化在家用和商用空調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領域的合作。隨後,美的陸續“接盤”開利在全球多個生產基地,2010年收購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權,建立埃及生產基地;2011年收購開利在巴西、阿根廷的空調工廠;2012年又與開利合建印度生產基地。

2015年,美的的國外收入達49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出口企業之一。2016年美的接連收購日本東芝家電業務、德國庫卡公司,從新興市場向發達國家市場擴張,從家電領域向新興科技領域延伸。

不過,有競爭對手指出,美的在海外“買買買”,卻拿不到核心技術。顧炎民回應道,“庫卡的成長就是美的的成長。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什麽東西都放在中國,而是把全球資源整合好、給全球提供好的產品。不要拿狹隘的民族主義的觀點,來做企業的全球經營。”

方洪波3月18日也公開回應:自己幹幹幹與到海外買買買,並不矛盾。美的的發展本身通過了大量的合資合作、並購重組。全球的企業巨頭,都經歷了合資合作、並購重組的發展壯大過程。不同國家之間的產業轉移,也是基於合資合作、並購重組實現。

2017年1月,美的完成對庫卡的收購,意味著其國際化邁入新的階段。顧炎民說,“美的全球布局已經徹底完成,因為庫卡也是全球化公司,有美國、歐洲、中國及其他地區的業務。我們現在算是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都有布局。庫卡作為一個高成本國家、技術導向的公司,帶給我們新的思路。因為中國企業一般以成本領先為主,但成本優勢越來越弱,而德國絕對是高成本,庫卡的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借鑒。”

全球化經營,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顧炎民坦言,美的早期的國際化也吃過虧。“最明顯的教訓在越南,我們以為它的文化跟我們相近,派了中國人去管理業務,但結果很不理想。所以為什麽後來都是合資、收購,都是本地化運作?尊重本地文化,要讓本地員工發揮積極性,把業務做起來。因為中國人不可能打遍全世界,這是我們實實在在用金錢買的教訓。”

在收購庫卡之前,美的已搭建了一個國際化業務的平臺,整合各個事業部的海外資源。顧炎民說,目前要在這個基礎上做優化,包括總部的管理能力、治理能力,包括全球的合規要求,比美的現在作為中國企業的要求高很多,“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

企業文化也將改變。顧炎民認為,美的國際化新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包容、多元,這跟以前中國單一文化完全不同。他舉例說,“同樣是溝通,中國員工馬上明白理解,跟西方員工溝通時大家都說yes,回來以後做的事情跟你當初認為一致的東西就不一樣,因為很多東西無法換位思考。要花很多時間積累,在管理當中具備很多經驗才能真正管好國外的企業。”

不只美的,海爾去年也斥巨資55.8億美元收購了GE家電。2017AWE前夕,海爾舉行全球品牌發布會,宣布將把海爾、GE家電、斐雪派克、卡薩帝、統帥、AQUA六個品牌都打造為全球化品牌,從以海爾為核心單一品牌策略,轉變為多品牌、跨產業、跨區域的戰略。

金融危機後,海爾在海外接連出手,先收購了三洋電機在東南亞的冰箱和洗衣機資產,接著收購了新西蘭的斐雪派克,加上去年收購美國GE家電,完成了在全球的戰略布局。海爾集團執行總裁梁海山說,海爾通過人單合一模式,促使國際化本土團隊,來承擔當地市場引領的目標,最終實現成為物聯網時代智慧家庭的生態平臺的目標。

改變全球產業規則

“海爾、美的的海外收購是往‘兩個附加值’(品牌附加值、技術附加值)去努力。”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副秘書長周南認為,無論美的收購庫卡,還是海爾收購GE,這顯示中國家電企業在下更大一盤棋,將來不僅賣家電,還要賣智能服務。比如,未來智能冰箱會成為生鮮食物的電商平臺,這將一下子突破家電業的瓶頸。

周南說,中國家電出口額2014年為650億美元,達到了高峰,2015年中國家電出口額下滑,2016年也沒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家電出口會迎來一個波動期,年出口額在600億~650億美元之間波動,這意味著傳統家電出口已達到頂峰。

“十三五”前段,家電出口將處於波動期;後期中國家電產業將突破瓶頸,不僅賣產品也賣服務。周南預計,趁智能化的浪潮,通過“產品+服務”,到2020年中國家電出口將達到新的高峰,可能會達到千億美元。

GFK中國區總裁周群指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並購,從買產品、買技術,到買市場、買渠道,到現在買科技。早年,買自己缺少的產品技術,後來並購的規模升級,像美的收購東芝家電、海爾收購三洋白電業務,還是在產品層面,但規模已經升級。

海爾收購GE家電,到了另一個層面。在北美市場,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如海爾,耕耘多年,但市場份額卻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這次海爾收購GE家電,不是為了某項技術、某個工廠,而是連同GE家電在北美的市場、品牌和渠道一起買下來。

美的收購庫卡更耐人尋味。借力庫卡的機器人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自動化的生產效率,還可以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這是站在新一輪技術上去做收購。

當然,海爾收購GE家電,美的收購庫卡,都花了大價錢,是在估值頂峰收購,到底值不值?這引起業界思考。周群認為,一方面,這是從買市場到買未來的技術;另一方面,大量資本投入海外收購,也是大家對人民幣匯率的思考,通過境外收購,預計有更好的回報。

“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越來越有經驗,中國企業國際化水平更高,員工、中高層有許多海外經驗。相比於2004年前後的聯想收購IBM的筆記本電腦、TCL收購湯姆遜彩電,情況已經不同了。”周群說,美的收購庫卡,說明中國企業有機會往更新技術、往更上遊去延伸。

鴻海收購夏普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代工企業是下遊、低增值的產業,但規模也帶來了機會,用市場換技術。“現在是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了”,周群說,與其他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不同,鴻海改變了行業上下遊的市場規則,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不一樣了,鴻海不是以成本,而是以市場份額來定價。

軟銀收購了ARM,掌握了通信芯片領域的話語權,中國企業也可以做類似的事情。“除了向上遊技術延伸,我們還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像鴻海正大刀闊斧地以制造業來反制市場。所以,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可以直指上遊最核心的技術,去找上遊技術的“根”,然後嘗試改變產業上下遊之間、區域貿易之間的舊規則。“中國企業要有‘以規模換技術、以市場換發展’的企圖心。”周群建議道。

方洪波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到今天成為世界上的制造大國、出口第一的國家,中國企業的創新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揮中國的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進行大量的應用創新;第二階段是在2000年以後,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誕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商業模式創新公司;現在進入第三階段,是基於技術創新,在全球構建這種技術創新能力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53

TCL投427億元上馬第二條11代線 布局大尺寸印刷OLED面板

TCL將在深圳投資近427億元上馬第二條11代線,搶占超大尺寸面板制高點,並布局大尺寸印刷OLED面板,韓國企業在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領域的壟斷地位將有望被打破。

5月22日晚,TCL集團(000100.SZ)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深圳市光明新區投資建設一條產能達到月加工3370mm×2940mm玻璃基板約9萬張的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t7項目),主要生產和銷售65、70、75英寸的8K超高清液晶(LCD)顯示屏及65、75英寸OLED顯示屏等,項目總投資約426.83億元。該項目由TCL集團、華星光電和深圳市重大產業發展基金共同投資完成,計劃在2021年3月正式實現量產。

此前,TCL旗下已經有一條在建的第11代線項目,計劃2019年初實現量產。此次再度投資建設11代面板生產線,顯然是看好大尺寸、超高清面板的行業發展前景。伴隨消費升級以及新型顯示技術驅動,電視面板市場正在向大尺寸、超高清顯示轉移,65英寸及以上高端彩電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預計8K產品將在2018年之後進入高速發展期。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宣布將在2020年的奧運會上實現8K視頻轉播,電視終端廠商陸續發布8K電視,中國將成為8K電視最大的消費市場。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華星光電推出了85英寸8K IGZO GOA液晶顯示屏,是全球第一家成功將背溝道蝕刻(BCE)的IGZO制程技術應用於GOA電路的超大尺寸的8K、4K液晶顯示器。TCL選擇在此時投資上馬第二條11代線項目,顯然意在搶先戰略布局大尺寸超高清面板市場,以滿足未來幾年日益增長的8K產品的市場需求。

華星光電作為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自2013年以來,華星光電的EBITDA利潤率指標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2017年,華星光電銷售收入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五,其中32英寸電視面板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二,55英寸UD(高清)等高規格大尺寸產品市占率保持國內第一。2018年一季度,即使在面板行業整體處於低景氣度時,華星仍舊實現銷售收入64.8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27.6億元,同比增長9.86%。此次TCL加大面板戰略投資布局,將驅動華星光電未來的業務發展保持可持續性增長,並大幅提升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TCL在公告中強調,此次t7項目同時規劃了部分印刷OLED的產能,以實現國內大尺寸OLED產品的突破,引導行業新技術趨勢的走向。在技術儲備方面,華星光電以廣東聚華為平臺,聯合產業鏈上下遊建立印刷顯示聯合實驗室,加快印刷制式工藝和技術的開發及量產應用。廣東聚華作為“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是顯示領域第一家國家級創新中心,目前已成功研制31英寸的印刷OLED顯示和5英寸的印刷量子點(QLED)顯示。在印刷顯示關鍵技術成熟並實現產業化應用後,將大幅降低大屏OLED的生產成本,推動大尺寸OLED面板市場快速發展,TCL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印刷OLED面板的企業,將有望成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的引領者。

奧維雲網(AVC)的分析師卞錚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相比前期國內已在建的超高世代線項目,TCL集團的第二條11代線從技術規劃方面更聚焦於印刷顯示技術和大屏OLED技術,以及8K產品,在規劃上更具有前瞻性。目前全球尤其國內的LCD(液晶)超高世代線正在密集建設期,在未來2-3年陸續量產後可能會短期加劇LCD的供過於求。但隨著更多的電視品牌加入OLED陣營,以及產品高端化的發展需求,大屏OLED面板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增長,面板供需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在超高世代線提前布局OLED可有效抵禦未來供需關系變化的風險。同時對國內電視企業尤其TCL而言,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高端面板資源產自大陸,從而有機會縮小和國際TOP品牌的產品距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