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勝由敗中求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16


勝由敗中求。先學會輸,才有機會贏。

 籃球之神米高佐敦,有段廣告對白(Youtube關鍵字:Michael Jordan "Failure" Nike Commercial),道盡箇中精神:「我生 涯射失了九千球,有三百場敗仗。二十六次完場前一擊失手。我的一生,輸完又輸,輸完再輸。因此,我成功…」

 可以參考一下,棋王加太極拳冠軍Josh Waitzkin,在<<學習的王道>>一書中分享的經驗:「追求卓越的關鍵,在於根本且長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待 在平庸、安逸的表殼下。通常,我們要先捨棄過去的舒適或安全,才能有所成長。」學Waitzkin以蟹為喻:軟殼蟹舊殼已脫,新殼未硬之時,防守力近零,一旦遭遇天敵,就會變成軟殼蟹手卷,影都無埋。但長用舊殼,永 不能長大。人同此理,要精進一門技能,無可避免,必需捱痛。那種痛,宛如剖腹挖心,再給人盡情踐踏。但承受敗戰銘心之痛,是高手的強者之路。

1989年,佐敦在NBA季後賽,親身示範上述道理。五場三勝的系列賽中,因第五場佐敦最後一擊秒殺騎士隊的The Shot而聞名。但鮮為人知的,是The Shot發生前,佐敦其實差點將系列拱手相讓。事緣公牛隊,次場作客偷得一勝,在主 場再下一城,原先極有機會在第四場主場將騎士KO。但飛人也有發瘟時,完場前先射失兩記罰球,再籃底jump-shot「炒粉」,加時末段又被偷波,正式斷氣,表現實是樣衰到不堪。

第五場,要作客克里夫蘭。當年常規賽,騎士主場倚天屠 牛,斬瓜切菜,公牛九成瓜硬。隊巴啟程前,眾副將面如死灰,聲都唔聲。誰知佐敦上車,昂首顧盼,仿如喬峰再世,豪氣干雲,對眾立誓:「今晚必殺騎士!」最 後倒數,上帝化身成佐敦,在三名騎士圍守、失平衡下十八呎投入致勝一擊。觀乎佐敦的一生, 都是在這種失敗 ->承受敗戰之痛 -> 反思 -> 改良 -> 挑戰下一個難關的循環中,不斷變得強大。

勝由敗中求的奧義,是指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心態,能從每 一次「正面」或「負面」的經驗中,進化成智者。你會發現,痛苦的失敗,比勝利更有價值。正如利佛摩的家訓:The only way you get a real education in the markets is to invest cash track you trades and study your mistakes!但很多人的思維模 式,是「固定智力型」-成功與否,取決於自己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例如天分、聰明和家世。「固定智力型」的人,會注重成果多於過程。驅己的動力,來自不斷 的勝仗。但當敗局不斷,信心崩堤,會變得極端不堪一擊。但如果學會重過程多於結果(「動態智 力型」),才會有自我修正、調整和改良的意識和動力。

市況逆轉,多有損傷,難免士氣低落。當抱怨政策、市況或 是大戶前,請深呼吸一下。整理一下交易記錄,看選股是否可以做得好一點?太易受市場的貪婪和恐懼情緖影響,而不是別人貪婪我恐懼?是否把不同的交易系統混 合使用,一時價值投資,低買高沽;一時破頂就追,越高越買?反求諸己,勝過怨天怨地。勝由敗中求 - 今天的失敗, 將會造就明天的勝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3

巨頭夾擊:創業公司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26551.html

上週的熱門新聞無疑是跟「云」有關。微軟前腳推出自己的云存儲產品SkyDrive,Google後腳推出了Google Drive。不知道是不是怕微軟率先搶佔戰略制高點,Google Drive的推出顯得異常倉促,免費存儲空間和對應的服務價位在消息爆出的24小時內一改再改。且不論「云時代」是否真的已經來臨,兩大巨頭的舉動絕非偶 然,因為這回連蘋果也坐不住了,看看今天的又一重磅消息:Dropbox面臨危機,蘋果拒絕所有使用Dropbox SDK開發的應用申請——為了給自己的iCloud預熱,蘋果也開始排擠Dropbox了。

對Dropbox來說,他們好不容易打拚下來的江山,眼看著就要被這些財力雄厚的巨頭搶走。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像Dropbox這樣的創業公司面對幾大巨頭的夾擊,要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這類創業公司的崛起。

很多創業公司都很聰明,知道去開發一款產品來彌合現有的產品市場空缺。除了上述的Dropbox之於「云存儲」以外,這樣的例子還包括:Skype 推出了免費的電話服務,Salesforce 為公司提供了不依賴於軟件或服務器的即時客戶關係管理,而Square也將信用支付引入到了iPhone端。這些小公司具有目標單一,動作敏捷的特性。他 們相較於那些業務龐雜精力分散的大公司有更加敏銳的市場嗅覺,所以才能更快地瞄準市場中的一塊空白區域,並迅速佔領這塊區域。

但是,幾乎不可迴避的是,那些沉睡的巨頭最終會甦醒過來,並立馬將他們的目光瞄準這些新興市場。所以,除了Dropbox被Google,微軟,蘋 果夾擊以外,Salesforce之後也馬上有微軟和Oracle推出類似服務,Square被Paypal盯上,而Google也對Skype窮追不 捨。

那這些公司到底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放一下馬後砲,來評一評這些公司最初的創業方案確定。

其實,我們說,在最初的創業方案確定上,就已經涉及到很多「選擇的藝術」。

首先,對創業公司來說,他們需要判斷:他們的產品是一款「熱鬧型」或「人氣型」的產品,還是一款可能改變行業格局,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 會被用戶需求的產品。前者就包括很多當下熱門的遊戲和應用,比如「憤怒的小鳥」,又比如前陣子大熱的「你畫我猜」。遊戲的生命期通常不會太長,也很難建立 長期的用戶習慣。所以,大公司投身這種過家家遊戲的概率就很小。但是,「云存儲」顯然屬於後者。它改變的是數據存儲,資源配置,社會主流群體辦公的模式, 對整個行業的影響都是顛覆性的。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巨頭插足「云存儲」,可以說是必然的趨勢。

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這個產品的實現是否有相應的技術門檻,即便是對大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的產品會不會對現在的行業巨頭產生大的衝擊。 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此消彼長的行業,像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2.0網站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衝擊了先前做門戶網站的Yahoo。大公司的很多舉措 很多時候也都屬於戰略防守。

基於以上的「門檻」+「衝擊」兩個標準,假如你的產品只是在理念上有所創新,但是在技術上沒有大門檻,而且更糟糕的是你的產品已經對某個巨頭的同類 產品構成威脅,那麼你受這個公司攻擊幾乎是必然的,因為這屬於他們的戰略防守。舉個例子,國內出過一款語音通訊應用「米聊」。這款免費的語音通訊應用同時 對移動運營商和通訊大佬騰訊構成了威脅;對做聊天工具起家的騰訊而言,推出一款類似「米聊」的工具幾乎沒有任何技術門檻。而且,騰訊原本的用戶基礎就要遠 遠大於 「米聊」。在這種情況下,騰訊的「微信」推出之後,因為「米聊」沒有更多的「乾貨」,就只能退居二線。

所以第三個問題很自然就是,假如你已經預料到大公司會推出同類產品,請問,你的用戶會不會隨之轉移?而這裡又涉及到兩個新的問題:即你的用戶轉移的 成本有多高?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是否有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即你能否為用戶提供所謂的差異化服務?假如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的話,那麼你的用戶拋棄你投奔 大公司幾乎是必然的。

第四個問題是,你能否在短期內盈利?而這個問題又涉及到公司最初的一個定位:即你是準備見好就收,還是準備將公司做大做強,將其打造成下一個巨頭? 假如你一開始的定位就僅限於推出一款「熱鬧型」的產品,並且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那麼恭喜你,你仍然可以依靠小公司運作敏捷的優勢,在巨頭尚未發力之前 就賺上一筆,然後你們的整個小團隊都可能被哪家大公司收購。但是,假如你的野心不止於此,那麼送你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後面還有一番苦戰。

這也就涉及到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即小型的創業公司如何在巨頭面前實現「四兩撥千斤」。

其實上面的四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看,

一、創業公司能否在巨頭甦醒前迅速佔領用戶市場並達到一定的規模。一旦某個創業公司在「用戶數據」上可以跟大公 司叫板,那麼這家公司在品牌形象上已經是一家「大公司」,在這個時候,用戶就不會輕易地再投奔別的大公司。而且,強大的用戶基礎往往也是風投參考的重要指 標。假如這些創業公司有大型風投做後盾,他們未來的發展不管是在資金,還是在推廣上,都要順利很多。

二、能否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這個差異化的服務可以涵蓋很多方面,比如特殊的「品牌文化」,特殊的產品體 驗,又或者特定的領域和客戶細分。舉個例子,在左有淘寶右有京東的電商行業,在去年「千團大戰」的血雨中,就有一家鎖定「化妝品團購」的聚美優品異軍突 起。且不說聚美優品未來的走勢如何,但是在大的行業中做產品細分,似乎是小型創業公司生存下來的一個不錯選擇。因為,大公司往往要顧及到所有部門的利益, 「大而全」是大公司產品的一貫風格。在這種情況下,做領域細分,就可以做到「小而精」,也容易創造品牌的用戶印象。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被 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

三、能否持續發揮小團隊靈活運作,快速變化的優勢。大公司的文件和產品審核流程相對繁瑣。而且正如先前提到的, 小公司具有目標單一,動作敏捷的特性,他們相較於那些業務龐雜精力分散的大公司而言,可以更快地對市場反饋作出反應,對產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所以, 如果創業公司可以趕在大公司之前做產品優化和升級,那也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0

富貴勢中求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9-13  NM




過去一段時間,股市可用一個字形 容:「悶」。到肉一點,可考慮用「衰」。關於股票的消息,彷彿全是負面,不是公司發盈警,便是民企爆煲。恒指在二萬點徘徊,乏力強勢衝上去,但又好像跌不 下去。據聞以股票投資為主打的週刊,近期銷量急跌,救亡措施是內容轉攻政治。銀行股票機前小貓三兩隻,地產經紀鋪頭卻人頭湧湧。

在這種市 況中,長線投資者數目買少見少,取而代之是炒家。投資者計算企業價值,有耐性地持有一段時間,但這招近期失靈。炒家不一定是純投機的炒家,還包括專門捕捉 股票短期走勢的炒家,有些人稱他們為Momentum Traders。曹仁超名言「有智慧不如趁勢」深入民心,這句話的確充滿智慧,不過重點是分辨出這個「勢」,然後在最適當時機趁「勢」入貨和出貨,整套運 作難度甚高。

即使最有耐性的長線投資者也不會放過趁勢賺錢的機會,偶爾做炒家,但頻率不會高,因為在長線投資者眼中,大部分所謂趁勢機會, 其實是陷阱。趁勢本身不是問題,不過以趁勢作為投資策略,卻大有問題,因為「勢」難捕捉。不幸地,我發現近年趁勢好像成為香港股民最接受的投資方法,我再 說一次,「有智慧不如趁勢」這句話不錯,但「勢」不常出現,普羅投資者不應該當作為投資策略。

股市懨悶,充斥着趁勢炒家, 股價短期表現受炒家影響多過基本因素,近期長線投資者表現大都未如理想,其中不少失去耐性,投身炒家行列。由投資者淪為炒家的過程,可以是平鋪直敍,例如 基金經理反覆做大量研究,購入某股票作長期持有,公司表現符合預期,但遲遲不能反映在股價表現上,應升不升。衡量基金經理表現是相對,而不是絕對表現,即 是跟其他同類型基金比較,自己做得不及人家,不管原因是什麼,壓力開始建立。另外,基金投資者愈來愈無耐性,衡量基金表現的期限由年變為季或月,基金經理 不知不覺之間變為炒家。應該長期投資的人也在炒,股市變成一頭由炒家牽引的怪物,耐性近乎零,唯一可掌握的,是傳說中的「勢」。炒家取代投資者的黑手,是 相對表現和短期衡量表現。我們可從一個很多人談論的公開投資組合,看這一雙黑手在運作,是《爽報》的「三百萬元組合」。《爽報》找六位知名人士參加模擬投 資遊戲,本金三百萬元,今年二月一日開倉,十二月三十一日結數,回報最高一位勝出,獎金是回報利潤的五成。

這是遊戲,不是 真實投資,輸的是虛擬金錢,贏的是真金白銀,不過賽例是只有一個人勝出,因此參賽者除了關心自己的組合,也要關心其他參賽者的相對表現,贏得不及別人多, 等於輸。遊戲由二月至年尾,只有十一個月,無得上訴,參賽者須在十一個月內顯出功架。每位參賽者星期一至五每日都要寫一段短文,記錄組合活動,這篇文章可 能是助長短炒的另一動力,如果參賽者的組合一個星期不動,難道每日談天氣?遊戲期限過了一半,從參賽者的行動,確定這遊戲跟投資全無關係,是百分百短炒。 參賽者組合差不多每日都在郁動,難得的是,他們沒隱瞞短炒賺錢心態,文章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是「短炒」。我希望遊戲完結後,《爽報》提供其他數據,例如組合 Turnover、平均持股時間等。

我認為爽組合不是例外,今日很多標榜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也敵不過相對表現和短期衡量 表現的壓力,下海參與短炒。全民短炒的影響是惡性循環,股價不能反映價值,投資者信念動搖,放棄長線投資,加入短炒。短炒令股價波動變大,投資回報失準, 股票市場不能發揮資金分配的功能,股市變成靠運氣的賭場。爽組合六位參賽者中,有一位早前因虧蝕四成,被踢出局,餘下五位的成績﹙截至上週五收市﹚,四位 錄得負數,由-6%至-33%,只有一位錄得約5%盈利。同期持有盈富基金(2800),回報是0%。爽組合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教育教材,但以真人騷形式 指出投資的種種不是,它是一個甚佳的宣傳方法,至少我日日追看。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11

「垃圾」企業債高息險中求

2012-9-27  NM




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 (QE3)政策,把零息時代延至二○一五年。現時,樓太貴、股票波動,金價又高企不下,左揀右揀,不如嘗試投資息率較高的企業債,做「食息族」。過往,企 業債是機構投資者或富豪的主場,華置(127)主席劉鑾雄便屬大戶,個人及公司一共買入超過百億元企業債,當中以內房為主,包括息率達十三釐的恆大 (3333)債券,每年穩袋利息逾一億元,十分「和味」。其實,散戶亦可分一杯羮,買賣二手企業債,入場門檻約十萬美元。不過,高息雖然吸引,但不少屬 「垃圾債」,債價波動大,有時更甚於股票市場,投資者要小心選擇,慎防「毒債」。何為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指私營企業發行的債券,不論上市或非上市公司,都可發行債券,市場交易的,一般是有評級的企業債券。大部分銀行或證券行都有提供債券買賣服務,多 為二手場外交易,散戶投資者對某隻債券感興趣,可透過持牌經紀尋找賣家,獲報價後,方可達成交易。所謂高息債券,指由信貸評級較低的企業所發行的非投資級 別債券。這類信用評級普遍低於「BBB」級的債券,俗稱「垃圾債」,意味著發行的企業還款能力受質疑,違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要用高息「利誘」投資者。其 中,以內房股發行的債券息率最高,動輒超過十釐,回報隨時跑贏「金魚缸」,但風險亦同樣增加。「最驚係違約,買債券等於借錢俾間公司,最緊要瞭解公司嘅財 政情況,如果經營困難,甚至破產,本金可以輸曬。」凱基證券投資服務部高級副總裁吳紀宜建議,不要「買死」一隻企業債及年期太長,兩、三年期最穩陣,事關 「能見度」高,「短期內到期的債券較穩陣,因為較容易估計公司項目嘅成效同現金流變化。」

內房「垃圾債」最高息

內房債券債息吸引,吳紀宜指散戶入市,首選大型內房發行的債券,「恆大及碧桂園(2007)嘅值博率最高,較細嗰啲公司,如花樣年(1777)、佳兆業 (1638)就唔好掂。」吳紀宜表示,恆大因拿不到投資級別評級,所以要高息發債,一五年到期債券有十三釐。「恆大是龍頭髮展商之一,全國都有發展項目, 規模大,如果破產,造成嘅衝擊會好大,中國政府唔會想見到。況且,佢揸住大量土地資產。」吳紀宜說。翻開恆大二○一二年中期年報,負債比率達九成六,貸款 總額近六百億元人民幣,現金約二百五十億元,聽落「牙煙」。「恆大嘅負債比率係偏高,但未至於好危險。恆大賣樓夠快,估計可達到今年嘅銷售目標,雖然未必 即時降低負債比率,但有助改善營運現金流。」有分析員表示。

高息企業債的另一「特點」是債價波動大,入市要留神。去年九月,歐債危機爆發,市場傳出內房資金鏈隨時斷裂,內房債價應聲下挫,恆大地產二○一五年到期的 五年期美元債券,債價累計「插水」三成,息率颷到二十六釐;另外,經營內房及基建的路勁基建(1098)發行的二○一四年到期,年息六釐的人民幣債券,二 手市場價格由一百元跌至九十二元五角,引來投資者「執平貨」。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Denise)貪其高息,趁機「撈底」,她笑道﹕「叫做賺嚇 高息,路勁每一百蚊債,年息派六蚊,我用九十二個半買入,計落實際息率接近七釐,好過做人民幣定存。揸到期,路勁用發行價一百收番,賺息之餘兼賺埋差 價!」Denise指,買債同買股票一樣,最緊要瞭解公司有否資產「揸手」,「路勁搞房地產同收費公路,收入穩定,我唔太擔心。」現時,路勁的債價已回升 到一百,Denise表示會「揸到期」,一直收息。

銀行債回報穩定

不想擔心企業隨時「執笠」,可選擇由銀行或藍籌企業發行的債券,評級屬投資級別,債息平均約有四、五釐,回報穩定。但是,因為不少已高過發行價,利息收入 變相「打折扣」。較吸引的有創興銀行(1111)二○二○年到期債券,票面息率達六釐,由於現時債券價格已升至一百一十一,較發行價上升一成一,以此債價 格計算,買入後孳息率仍有約四釐半。要留意的是,部分藍籌股雖穩陣,卻已「無肉食」,以和黃(13)發行的一五年到期債券為例,評級為A-,票息雖然有四 點六釐,但由於債價已升至一百零九,孳息率只有一釐五。

債券基金分散風險

嫌買單一債券風險大,入場門檻高,可以考慮高息債券基金,但「玩法」卻不同。網上基金銷售平台Fundsupermart.com研究部經理沈家麟 (Will)指:「高息債券基金入場費低至八千元,預期息率介乎六釐至八釐,基金經理會揸好多張債券,分散風險,通常有成二百幾張,分散唔同嘅行業,平均 信貸評級係『垃圾級』」,Will教路,揀基金一定要先看其在跌市時的「抗跌性」,「有隻歐元高收益債券基金,○八年回報插水五成五,○九年反彈成倍,望 落去好勁,但你假設基數係一百蚊,跌咗五成五,得番四十五蚊,就算升番一倍,分分鐘都未返到家鄉。」Will補充。

Will推介德盛美元高收益基金及富達美元高收益基金,前者最高息,「呢隻基金主要投資垃圾級別嘅美國企業債券,雖然上年先喺香港發行,但喺美國已經成立 咗好耐,由同一個基金經理操盤。佢喺幾次大跌市嘅抗跌力都好強,同埋每月派一次息,年化息率有成八釐,係同類基金中最高。」不過,買債券基金,除了首次認 購費,亦要留意費用比率,「基金每年嘅營運開支包括管理費、託管費、行政費等,呢啲費用佔資產淨值嘅比率,一般為百分之一點五。回報率通常係扣除費用比率 後的淨回報。」Will表示。

企業倒閉怎麼辦?

根據評級機構穆迪統計,截至今年七月,環球非投資級別債券過去一年的違約率為2.8%,預測今、明兩年垃圾債的違約率分別為3.1%和2.9%。不過,垃 圾債出現違約未必「渣都無」。Will指「債券有所謂『回收率』,即出現違約事件後,投資者能攞番幾多本金,就垃圾企業債嚟講,歷史平均值大約三成半,即 係話一百蚊嘅票面值違約後就剩番三十五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31

槍王劉強東:富貴險中求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30/234438.html

他是中國最彪悍的創業者,他是電商傳奇,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他血液裡淌著冒險家的賭性、策略家的精明;他槍槍致命拳拳到肉。你知道他是誰,但我們要告訴你不知道的:當你把視線刺入他背後的歷史,才會發現,在他身上正上演著他的古代老鄉——劉邦項羽挑戰秦皇的故事。請看商周重磅特寫。

不是鴻門宴,不是慶功宴,而是和老部下得例行聚餐。雖然發生在2012年最戲劇性的電商大戰的第三天,劉強東的這場聯歡卻絲毫不受干擾。 2012年8月17日晚上6點半,亞運村漁公漁婆餐廳,6張圓桌,每桌擺著一瓶宿遷出產的52°洋河藍色經典,以及一小堆果凍。劉強東宴請工作時間正好滿五年的員工。他穿著白色棉短衫、藍色長褲和黑色膠底鞋走進餐廳,和在座的80來名員工挨個握手、寒暄,清楚地叫出每名員工的所在部門和名字。就座之後,大家把果凍吃掉,留下盒子做酒杯,這是京東商城的傳統。

劉強東走到每位員工面前,和其碰杯。他對一位老員工說:「我們有兩年沒見面了吧?」對方回答:「三年了。」劉強東提起:「咱們都是三十好幾的人了,得注意身體。現在我每天跑三到五公里,哪怕晚上12點到家,也會跑步。」到酒宴尾聲,開始抽獎,總共10個iPad2、10個iPhone4S和1個 5萬元的現金大獎。配送部員工劉小明喝得略微高了,說:「我來五年了,還沒中過獎呢。」劉強東立即獎了他一個iPhone.劉小明激動地抱住了他。我在現場看著劉強東和員工打成一片,歡聲笑語,很難想像此前兩天,他剛剛發動了陣仗很大、爭議也很大的電商價格戰。

像薩拉熱窩的槍聲,劉強東一條「京東大家電比蘇寧、國美連鎖店便宜10%以上」的微博,挑起了這三家家電銷售商之間的世界大戰。8月14日上午,京東會議室內如眾星拱月,二十多名高管圍坐於劉強東兩旁。二十分鐘之後會議結束。京東分佈於全國18個城市的大家電倉庫開始緊鑼密鼓地補貨。當晚按照劉強東的要求,除了尚在美國的COO,其他高管均停止休假到崗。而劉強東開完股東電話會議,與大家電部門同事合影之後,10點多鐘就回家睡覺了。

15日上午9點,京東、蘇寧、國美之間的價格戰打響。16日下午兩點,北京北辰世紀中心京東辦公室,一間會議室玻璃牆上貼著「打蘇寧指揮部」。 「八年來,我們天天跟人打仗,沒有戰爭,團隊都要蔫了。」劉強東對《商業週刊/中文版》說。這位愛折騰的創業者面容嚴肅,頗有軍人氣質,2003年試水電商,短短八年將京東做成中國自主B2C老大。京東商城前副總裁徐雷透露,京東2011年銷售額為260億元(不算京東平台,但市場上對這一數據有很多種不同的猜測)。現在劉強東向在大家電行業耕耘二十餘年、年銷售額1900億元的蘇寧發起了衝擊。

劉強東辦公室約200平米,鋪著淺黃地毯,擺著棕紅屏風。零售業供應商最看重排場,它意味著實力。長約3米的老闆桌上擺著8張兒子的照片,以及 「WenXinTiShi:EnglishOnly」的告示。劉正在學英語,2012年春節期間在哈佛商學院上了40多天課。「三年前就知道一定會跟蘇寧打,只是什麼時候打,不知道。」劉強東說。他中氣十足,略帶鼻音。

……

秦始皇出巡時,項羽在路邊看到說:彼可取而代也。小時候,劉強東就喜歡把事情往大里想,跟這位古代老鄉有些相似。從蘇寧大本營南京出發,往北 200多公里就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宿遷。1974年劉強東生於離宿遷城區東北20公里的來龍鎮光明村,村莊被綠油油的稻田包圍,通往村莊的水泥路兩旁是筆直的白楊。劉家是一幢兩層高的、帶院子的磚樓,院門門楣上貼著「家興財源旺」。據鄰居周老太說,這是16年前劉強東父親所建的。

劉家離京杭大運河不過十來公里。1983年,劉父花2000元買了一艘排水量9噸的船跑運輸,把煤炭從徐州運到揚州,又把瓷器從揚州運到徐州。隨著生意漸漸興旺,船從9噸變成20噸、80噸,直到100噸。劉強東上小學時,每年寒暑假會跟著父母跑船。他想,父母從小船換成大船,永遠只有一條船,為什麼不買更多的船,辦一個船行呢?他希望自己未來有上千條船,開進大海。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們覺得這個孩子瘋了,一笑了之。1999年,即劉強東創業的第二年,劉父賣掉了船,再也不干了。「我的夢想一直沒有變,擁有自己的大公司。父母是有點錢,但靠別人給的錢創業,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在一清二白的基礎上,做出一個偉大的企業。」劉強東說。

在京東商城重要的投資方、今日資本總裁徐新的眼中,造就一家10億美元的公司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劉強東壓縮到短短幾年。這對他的意志力、管理能力、心胸是很大的考驗,「老劉的頭髮都白了。」

2003年「非典」,劉強東關閉了12個連鎖店,短短21天虧損800多萬。為尋找出路,員工建議在網上賣光盤,第一筆網上訂單金額為98元。 2005年中,劉強東關閉所有線下連鎖店,專注於電商。同年,國美新增280家連鎖店,總店數430家。蘇寧新增180家,總店數280家。

電子商務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便宜、方便、正品。創辦於2003年的淘寶網將前兩個問題解決到極致,卻未解決第三個問題。京東希望讓用戶快速獲得低價的正品。「低價、快速」是劉強東十幾年的打法。1998年他做光磁產品批發,明碼標價,拒絕講價。客戶不滿意,出門轉一圈又回來,還是他的價格實在。劉強東說,「我們從創業第一天到今天,從沒有暴利的概念,細水長流、薄利多銷、規模為首」。

選擇IT產品做電商切入口的京東,擁有很大優勢。投資者以股價一路飆升的亞馬遜為榜樣,尋找中國的亞馬遜。徐新和劉強東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聊到凌晨兩點,她覺得劉「誠信、讓人放心」,「有抱負,只有第一,沒有第二」。2007年,拿到今日資本1000萬美元的京東開始走上擴大品類、高速發展之路。那兩年,資本密集投資電商,例如凡客誠品、夢芭莎、鑽石小鳥、北斗手機網和紅孩子等都在這段時間融資成功。

2008年金融危機時,今日資本又投了800萬美元給京東。這一輪融資,京東共獲2100萬美元。徐新認為劉強東的不安全感很強烈,為了融資,兩天睡不著覺。

那之後,京東以每年200%以上的增速發展,趕上了中國電商的好年景。但2011年下半年,因赴美上市的電商企業表現不佳,投資者對這種以虧損換規模的企業抱有疑慮,兼之歐債危機、資本市場疲軟、VC向電商關閉,2012年6月湧入電商的新用戶增速放緩。當有利因素消失時,為爭奪生存空間,電商競爭必然加劇。

在IPO前,京東必須維持高成長性,這是投資者最看重的因素。2012年,京東的銷售目標是450億元(不含京東平台),這個數字的壓力比較大,它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IT與數碼通訊是其主業,佔40%的銷售額,已經到了極致;圖書本身市場規模較小;百貨客單價低;平台業務雖在發力,但得和天貓競爭,並且只有扣點計入營收。單價高的大家電成為它必然的選擇,2011年大家電銷售額僅佔京東整體銷售額的8%.家電渠道商巨頭蘇寧、國美必成它的攔路石。戰爭的邏輯就此成立。

2009年,京東排列競爭對手,第一是亞馬遜中國,耐力好,能跑10年;第二是淘寶;第三就是蘇寧、國美。

劉強東並不否認8·15價格戰是一場進攻性防守。蘇寧、國美通過線下大家電銷售的利潤補貼他們線上IT、數碼通訊產品的虧損,以低於京東的價格銷售,這至少已經持續半年以上,京東在IT發燒友中的口碑已經受損。

從1999年到2001年,劉強東做光磁產品批發大概賺了1000萬元。他從中吸取的經驗是:第一要專注;第二要形成規模,有一定行業控制力才行。如果你的銷售只佔全國市場2%,那你永遠沒有話語權。

原先京東采銷部員工需要上門拜訪供應商,或把供應商請到公司參觀,打開PPT講京東是做什麼的,未來會做到多大,講得口乾舌燥。2011年,員工只需坐在辦公室裡打電話或者網絡溝通,直接談價格和數量即可。劉強東表示他還是強調規模效益,沒有規模,什麼都沒有。不願意合作,不著急,量翻兩倍再談。如果還是不行,沒關係,再翻兩倍。「當我的量佔到10%的時候,你不想談也得談」。

現「殺價幫」創始人、前清華同方消費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彭林說,2006年京東找同方合作,大概一個月僅出一兩百台的量,他想:這還用得著合作嗎?到2010年他離職創業時,同方已經組建8個人的團隊專門支持京東。

京東與供應商的關係,跟國美、蘇寧與供應商的關係差不多。彭林說:「京東一開始說得很好,『幫你賣東西,你不用受國美蘇寧兩個老大欺負了。慢慢地,東西都賣出去了,我能虧你錢嗎?我們每月銷量翻番,關係這麼好,就支持一下兄弟唄。』」於是賬期從15天變成30天、45天。再後來,這個月京東預計賣1000台,供應商得備1200台的貨。如果能賣1200台,供應商必須馬上供得上。如只賣1000台,200台庫存損失由供應商承擔。不過三四年時間,地位便發生逆轉。

如果廠商給噹噹的貨賣2800元,給京東的貨賣2850元,京東就把廠商銷售員叫過去批一頓。為了應付強勢的渠道商們,廠商採取細分型號的策略。比如手機,給京東帶讀卡器的、給噹噹帶藍牙的、給蘇寧易購不帶讀卡器的……產品標準化,小細節差異化,不影響廠商成本。用戶、渠道商都沒法比較價格。在價格戰中,遇到熱銷產品就做不同型號細分,掛低價,一天只賣兩台,誰能知道呢?

對於8·15價格戰期間的比價,彭林說:「你沒法看到一個客觀、公正、全面的比價報告。」劉強東則在微博中說:「一天的戰爭是不可能分出勝負的,三年之後勝負自分。」

從另一個老鄉劉邦身上,劉強東看上去也繼承了些殺伐決斷和慷慨豪邁的氣質。傳說中的劉邦故里徐州緊鄰宿遷。2010年,京東商城銷售額達到 102億元,劉強東回到了老家。一是租了上千畝地種有機大米,一是建京東商城宿遷科技園。京東在宿遷投資45億元修建的科技園,一期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於2012年3月16日動工。9月份我去看的時候,兩幢五層高的圓柱形建築已經封頂,正在進行玻璃幕牆的安裝,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2009年下半年,因訂單上漲過快,京東呼叫中心接通率只有25%,行業標準是75%以上。劉強東乾脆把上海北京廣州的呼叫中心一併搬至宿遷。目前因為場地緊張,只有400多名員工在位於宿豫區經濟開發區大樓的呼叫中心本部工作。其餘1500多名員工,租用了開發區雁蕩山路一家玩具公司的廠房辦公。

電商競爭最重要的是信息流、物流背後的後台系統。在京東歷史上,劉強東有兩次最重大的決策:2007年決定從3C轉為全品類,以及2008年自建物流。

從3C轉為全品類戰略,是他遇到阻力最大的戰略決策。所有投資人都反對。不但如此,管理層投票,共11票,6人讚成,5人反對。劉強東只以微弱多數取勝。京東先IT產品,後數碼通訊,再小家電、大家電、百貨、圖書,在品類擴張上的節奏把握比較好。

劉強東小批量上百貨,高管們反對:3C還沒做好呢,你看只做3C的新蛋網不是很好嗎?劉強東安排自己的助理、現B2C男裝品牌NOP創始人劉爽去韓國考察,劉爽回來寫了一份報告:百貨是比3C更大的市場。劉強東將報告發給所有高管和投資者,2009年6月京東大規模上百貨。這一年百貨賣了1億元,2010年則是7億元,2011年是30億元,增長速度超過400%,高於京東整體增長速度。

劉強東認為,在戰略和用戶體驗上,要絕對獨裁。你要確保公司所有的人按照既定戰略目標的路徑走,確保所有的人不能糊弄用戶體驗,這是紅線不能碰。在經營層面,遇到分歧時,就由高管內部投票表決,「這肯定是少數服從多數,我的一票也只是一票而已」。2011年,劉強東想種大米放到京東賣,再擴充到黃豆、綠豆等。但大多數高管認為這種做法成功率很低,投票表決,劉強東的提議被否了。

2011年3月11日下午兩點,劉強東穿著全套紅色配送工作服準時走進辦公室,對我說:「不好意思,我剛送貨回來。」當時京東配送員用兩輪摩托車,後座放一個包裹,左右兩邊再各掛一個。劉強東送貨上樓,需背著一個,左手拎一個,右手拎一個,負重四五十斤。他每年都要做一天配送員。「我當配送員,一是為體驗配送流程、裝備質量的好壞,二是希望能瞭解配送員工作,不要忘記一線員工的辛苦。」

京東配送部北京東區經理高行獻記得,2008年起劉強東就下站點和配送員一塊吃飯。2008年,公司沒有配備棉鞋、雨靴、頭盔,現在全由公司發放。

劉強東每週在京東上下訂單。京東推出「211限時送達」之後,他經常在上午10點58分下訂單以檢驗效果。一次,他週末在家收貨,站在陽台上清楚地看到配送員抱著一個包裹上樓,另外兩個留在車上,回頭他就安排京東配送一律配備帶鎖的箱子。此前,北京市京東配送每年被盜5-8起,配鎖後,這一數字降低為3起。

2009年12月31日,張立民加入京東商城任負責配送的副總裁。當時京東快遞覆蓋20個城市,共897名員工。現在京東在318個城市共設置近 850個站點,近13000名員工。京東總公司的配送部門共75名員工,管理著這13000人,日均發貨50多萬單(不含大件的實物訂單),京東自有發貨佔京東發貨量的80%.

2008年,劉強東親自帶隊,負責物流和客服的副總陪同,邀請了20名核心用戶參觀位於豐台區的倉庫。劉強東問,如何花大價錢改善京東用戶體驗?有用戶說,沒必要這麼奢侈,花這麼多錢在服務器上,後台架構沒搭好,解決這個問題就能省錢。劉強東立即安排技術部門聯繫。創新工場投資經理曹飛當時目睹劉強東在倉庫拍板:「今天來的用戶買筆記本,8折。」用戶們當場下單。一台賣4000元的筆記本打8折,京東就要損失800元。他深感劉強東是一個在公司內部說一不二的老闆。

徐新覺得現在劉強東的時間是瓶頸,可能有一萬件事等著他做。徐新告訴他,其他事都可以放權,但他對用戶的感覺一定要保持住,你看,馬化騰花了很多時間在用戶體驗上。

2010年10月,在圖書業務上線之前,相關的運營、配送、倉儲、IT、財務等部門的橫向支持存在一些問題。京東負責圖書的副總裁石濤找到劉強東,召集相關部門召開一個上線前的決策會。全國各分部都參加了這次視頻會議,共幾百人。劉強東一兩分鐘解決一個問題,在兩小時內解決了三四十個問題。在京東,劉強東參與第一線的經營管理,跑各大分公司倉庫,對細節和流程密切關注,熟悉公司架構和系統。「他抓戰略決策與細節這兩頭,中間歸管理層以及員工。」 石濤說。

劉強東決策極快,過程授權,只問結果。張立民跟劉強東匯報,不談成績,不迴避問題。基本上劉強東在10分鐘內做出決策解決問題,超過10分鐘的很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戰略的敏感,這應該是天生的,」張立民說,「雖然存在蘿蔔快了不洗泥答問題,但在一個全新的陌生的快速發展的領域,誰也不能說百分百沒錯。我們允許犯錯,不實踐怎麼知道對還是錯呢?在特定情況下,快速決策比決策的正確與否更重要。歷史潮流不允許我們猶豫,事實也證明,我們絕大部分決策是對的。」

對於存在問題的決策,劉強東也會公開承認錯誤。2009年劉強東不喜歡廣告聯盟,不想市場部在這方面花錢。劉爽覺得這是意氣用事,想說服他。劉強東是一個很難被說服的人,坦白自己就是不喜歡,說:你不要再和我爭了。劉爽繼續力爭,最後劉強東說,你做一個數據分析吧。市場部暫停了一個月的廣告聯盟,競爭對手漲了一大塊。徐雷和劉爽再找到劉強東,劉強東認可了這份報告。「很多人覺得老劉不聽意見,不完全是這樣。你得讓他瞧得起你,還必須說得有道理。」劉爽說。

劉強東對高管要求嚴格,管理層壓力很大。京東高級副總裁李大學說:「2008年的劉強東,還是容易生氣的人,在會上嚴厲批評人,發火的時候還會摔杯子。現在,他學會控制情緒,會給人改進的機會。」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說,「劉強東的優點是對人真誠,值得信任,執行力很強。但他太強勢了,京東企業文化相對封閉,只有一個出口。」

我問劉強東,你覺得下屬對你是什麼感覺啊?他說:「我覺得是因為尊重而產生的害怕。」

在戰略和鐵腕管理方面,劉強東像很多中國企業家一樣,有著濃重的毛式風格。

1999年,劉強東租用北大資源集團22平米的辦公室,招了6名員工。2012年,他已經擁有2.7萬名員工(截至2012年9月),其中倉儲 6000人,配送13000人。京東越滾越大,這幾年的膨脹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公司的銷售額也從2007年的3.2億元,變成2011年的260億元(不算京東平台)。

2003年京東線下連鎖店銷售額是六七千萬元,試水電商。這一年麥德龍分析15年後全球零售狀況,結論是電商將衝擊零售業,當時麥德龍在全球銷售額折合人民幣約6000億元。這觸動了1996年就加入麥德龍、時任中國北方區總經理的張守川。

2009年12月,在京東辦公室,張守川見劉強東,兩人達成一致。京東辦公室裡「只爭第一、不做第二」和「戰鬥!戰鬥!戰鬥!」的標語,給張守川留下深刻印象:「劉強東有雄心,他的期望值很高。」這一年,京東已成中國自主經營B2C老大,銷售額38億元。而此時年銷售額已為7000億元(折合人民幣)的麥德龍,在張守川眼裡是「一個等著被超越的公司」。我採訪張守川時,他還在流鼻血。他每天7點多鐘到公司,睡眠極少。

「我們的8小時和別人的8小時不一樣。」劉爽說。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他是劉強東助理,每次到吸煙室抽煙,都和同事談工作。京東商城前副總裁、現優購網上鞋城CMO徐雷在京東的時候,每天早晨7點50分到,晚上10點離開。

劉強東創業14年,只要他在北京,每天8點半的晨會,他必定出席。前幾年劉強東常請基層員工吃飯喝酒,每次不管喝到多晚、喝了多少——他往往是喝得最多的人,第二天早晨必然準時出現在公司開晨會,已到公司的前10名員工必然有他。這是無形的壓力,一位老員工說:「我喝多了難受、想賴床,一想到老闆比我喝得還多,我就會堅持不遲到。」
這種性格也是不斷磨礪出來的。1992年,劉強東懷揣500元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讀書,決定不再向父母要一分錢。當時國家每月發97元生活費,他做家教,推銷圖書,賣電腦,一個月能賺幾百元,食堂的伙食一頓大概是1.5元。1996年春節期間,從臘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一,他身上只剩1.4元。大年初一那天,他冒著大雪去朋友處解決肚子問題,從人民大學步行七八公里到北京體育大學,吃了兩頓飯後又步行回去。「我可以向父母要錢,但我沒有。已經決定的事不可以改變。隨隨便便屈服,就會不斷給自己找理由」。

京東最早的IT系統是由劉強東自己開發的,到2008年已經頂不住了。京東高級副總裁李大學帶著十幾個年輕人連打3個月的地鋪,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重做系統。這套系統設計容量是日均10萬單,當時京東日均訂單不過5000單。10萬單在他們眼裡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2008年11月1日,新系統上線,日均訂單量馬上衝到1萬單。2011年的峰值是50萬單,超出了這套系統的設計量。李大學再次做架構調整,按既定計劃將在2012年春節完成。但是,2011年11月1日圖書限時3小時促銷,很多用戶事先將要買的書放進購物車,一到活動時間就提交訂單。如開閘洩洪,瞬間流量沖高,達到一秒10萬單,系統分辨不出圖書庫存情況,下不了訂單的用戶不斷刷庫存,系統癱瘓了。劉強東在辦公桌上擺了兩把刀、兩杯茶,請負責IT前端的李大學、負責IT後端的副總裁姜海東喝茶。負主要責任的李大學在外出差,躲過一劫。回到北京後,他到劉強東處領罪。2012年6月,姜海東離職。

「我們對業務有快速發展的慾望,但技術是瓶頸,」李大學說,「我相當於在給一輛高速奔馳的賽車換輪胎,這是我最大的挑戰。」2012年4月底,新系統上線,設計容量是1000萬單,李大學估計3年內沒有問題。2008年他去京東時,IT部門只有20多人,現在已有1800多人,到年底將擴張至 2800人。2012年京東在IT研發、服務器等上的費用是10億元。

截至目前,2012年京東日均PV(頁面瀏覽量)1.5億,訂單峰值150萬單。6·18店慶及8·15價格戰,UV(獨立訪客數)超2000 萬,PV破2億。2009年12月,在京東辦升級系統,日均訂單設計量公室,張守川見劉強東,兩為10萬單。促銷活動導致人達成一致。京東辦公室裡訂單爆倉,關閉下訂單功「只爭第一、不做第二」和能,這堅定了劉強東自建物流的決心年初一,他身上只剩1.4元。大年初一那天,他冒著大雪去朋友處解決肚子問題,從人民大學步行七八公里到北京體育大學,吃了兩頓飯後又步行回去。「我可以向父母要錢,但我沒有。已經決定的事不可以改變。隨隨便便屈服,就會不斷給自己找。

2010年5月,前亞馬遜中國分管圖書的副總裁石濤加入京東,啟動京東圖書業務。到8月,圖書採購團隊8個人,已與500家供應商簽約。 2006年到2007年,亞馬遜中國簽了200多家圖書供應商,當時石濤認為是奇蹟。2010年11月1日,京東圖書上線。該年,噹噹圖書銷售20億元,亞馬遜中國15億元,整個中國線上圖書銷售規模不超過60億元。2011年京東圖書銷售額是5.4億元。

2011年初,京東挑起圖書價格戰。噹噹圖書一天訂貨量是12萬至14萬單,京東不過3000至5000單。噹噹CEO李國慶是性情中人,公司內部很多聲音說要和京東打個你死我活。淘寶商城(天貓的前身)首任總經理、時任噹噹COO的黃若不同意正面衝突,他讓噹噹員工挑選京東銷售最好的50款 3C產品,無條件比對方便宜100元。「兩軍對壘,你派小分隊到我主力後方燒一把火。我就讓火這麼燒著,派小分隊到你主力後方燒一把火。看誰燒得過誰。一本書20元,你便宜5%,不過1元錢。一台筆記本電腦我便宜100元,看誰賠得起?京東三天就撤了。」黃若認為價格戰的原則就是,「不要拿自己的主力部隊與對方小分隊作戰,圖書不是京東主業,打價格戰對方不痛不癢,要打就要打他命根子,直刺心窩。」

京東和蘇寧、國美的大戰如出一轍。京東目標直指蘇寧、國美的線下大家電業務,蘇寧、國美則強調線上價格比京東便宜,並且把價格戰的範圍擴大到 IT、數碼通訊業務。大家電業務佔蘇寧電器[7.15 -0.42% 股吧 研報]的60%,卻只佔京東的百分之十幾;相反,IT業務佔京東的40%.

2011年6月,黃若離開噹噹。當時,噹噹股價19美元,毛利率20%,費用率17.5%,淨利率2.5%.之後噹噹不顧一切做規模,與京東打價格戰,毛利率降為14%,費用率升至24.2%,股價跌至5美元。黃若說:「我很佩服劉強東,他就是一個勇敢的戰士,敢沖敢打。」

如果沒有「非典」,劉強東一直設想的模式是線下開連鎖店,計劃到2010年開上三四百家連鎖店,像今天的宏圖三胞。「是偶然才有了京東商城。要不就是京東和宏圖三胞打,而不是京東和噹噹打。」他說這話是2011年3月。一年半後,他的高管石濤說:「現在,再跟噹噹打沒有意義了。圖書業務在完成公司毛利指標的情況下保持價格最優就可以了。」

維珍集團董事長理查德·布蘭森有句名言:你必須豁出去,利用你自己,把自己當傻子去出醜,否則就無法生存。玩另類,搏出位,也是劉強東的長項。 8·15價格戰攪得電商江湖腥風血雨。在性格方,他和老鄉劉邦也有幾分像,說話氣壯如牛,三分說成十分,但真正面對現實,玩起狡詐無賴,絕不硬扛吃眼前虧。

我與劉強東三次接觸,覺得他性格溫和樸實。我去宿遷探訪,他的鄰居周老太說,劉強東父親會掙錢,也會處事,在村裡從不和人發生矛盾。她幾乎沒見過少年劉強東和夥伴吵過架。這與他囂張的形象有鮮明反差。是不是京東一路瘋狂增長,讓他有一點自我膨脹,而惡劣的生存環境也讓他變得偏執、急躁起來?

8·15價格戰備受矚目,卻草草收場。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告訴我:「這是名不副實的價格戰。價格戰是永恆的戰爭,不該當兒戲。」蘇寧易購團隊平均年齡23歲,被京東挑起怒火,恨不得拎著板磚上,「我們已經很克制了」。2005年蘇寧與國美在南京進行價格戰,單店單日銷售額6000萬元。戰時更長、覆蓋人口更多的8·15價格戰,蘇寧易購當天銷售額不過3億元。派代網總裁邢孔育說:「淘寶是電商體量最大的,佔70%-80%份額。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京東是敵人呢?這是個問題,這也許跟劉強東的個性、跟京東的團隊有關。這對京東沒有什麼好處。」

2007年,京東采銷部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早晨8點開始,打電話談貨源;中午小代理商把貨拉到位於北京蘇州街的銀豐大廈樓底(京東原辦公場所),采銷部員工負責收貨;晚上處理回覆客戶評論等雜事,一直工作至10點。比他們工作到更晚的劉強東經常請這些員工吃飯。在飯桌上,劉強東很少說話,總是在聽。往往事後員工們發現自己抱怨的問題很快解決了。員工如此理解京東的酒文化:首先是敢不敢的問題,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敢端起白酒。京東的人得有血性,不顧忌後果地做事,先實現目的,再處理後續問題。其次,在工作中有摩擦,喝酒的時候你打我兩下,我捶你兩下就過去了。酒文化的精髓在於溝通。

劉強東和基層員工喝酒,從不讓高管跟著。「他體恤基層心情,基層幹活也賣力。支撐公司的是基層,基層不亂,上面幾個管理者調整又怎樣呢?」劉爽說。

對於觸怒自己的事,劉強東不留情面。如果他發現經理做錯了,會當著這位經理的下屬,批評對方。對於觸犯價值觀的事,更是零容忍。為避免行賄受賄,京東採取采銷分離的模式,採購和銷售分別有單獨的考核指標,互相監督。採購價格高了,銷售賣不出去,影響業績,就會去壓採購。在IT采銷部門,發生過兩次吃回扣而開除員工的事件,這是斷然不能踩的紅線。家電采銷部門也曾經被發現過,整個部門開掉了十多個人。後來,全公司的人,包括供應商都簽訂反腐協議。2012年深圳某家供應商向京東監察部門舉報,另一家供應商請京東某個負責大家電採購的管理人員吃飯。按照京東規定,員工接受供應商宴請前,必須向上級請示、在行政部門備案。這位被舉報的員工沒有按流程做。雖然他吃的只是大排檔,但照樣開除。另外,舉報人員獲得5萬元的獎勵。

劉強東不能容忍公司內部出現小團體。如果出現小團體,劉強東就要根據情況進行處罰。他不允許京東有別的山頭,京東只能有一個大山頭,就是他自己。

對員工,劉強東是權威型領導;對投資人,他也是強勢的創業者。2008年,賽富亞洲創始合夥人閻焱和劉強東見面,閻焱希望不和別的基金合投,再融資時不能稀釋他們的股份,他們必須跟投,還要兩個董事席位。如果這樣,劉強東就只有兩個席位。兩人未達成合作。

2007年至2011年京東共完成3輪融資,共獲得15億美元資金。但劉強東在京東董事會的9個席位中擁有5個,投資者擁有4個。他融資的第一條就是,要保證他對公司絕對控制權。「戰略上的問題,要麼你說服我,要麼我說服你。如不行,就按照遊戲規則,投票表決。」劉強東說。

從2008年開始,劉強東每年都要進行長達十多天的沙漠穿越,釋放壓力,把心靜下來思考。在這期間,他接不到來自高管的電話。「公司有清晰的授權模式,只要他們有足夠的人事權和財務權就能全權處理業務。」

藍天,黃沙,這個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信號的清靜世界,讓劉強東覺得「人在沙漠,就跟一粒沙一樣」。他在內蒙古科爾沁沙漠,汽車輪子陷入沙裡。五六個人花了兩個多小時,硬生生把車輪從沙裡挖出來。如果沒有互助精神,在極端環境裡寸步難行。「這強化了我對團隊的認識。」2012年8月14日晨會,定下8·15價格戰的方向後,劉強東發現沒有人來找他,各個部門各自為戰爭做準備。無聊之餘,他一天發了二三十條微博。

徐雷說:「京東的生與死,只和劉強東有關,京東能否掙到錢、掙多少錢,和其他人有關係,和競爭對手有關係。」

宿遷往南五百多公里,即是杭州。2012年9月8日,阿里巴巴主辦第九屆中國網商大會,以4195萬元拿下2011年淘寶網「雙十一」男裝銷量冠軍的GXG負責人李淑君拿著話筒大聲說:電商的精英們,早上好!早上好!早上好!台下的兩三百人高呼「好!好!好!」聲音震耳欲聾。

下午6點,杭州東方電子商務園熱鬧非凡。這裡聚集兩百多家從事電商的中小企業,「淘寶網」三個字隨處可見。各幢樓下堆積著打包好的貨物,白色的圓通、深藍色的德邦、黃色的申通、黑色的順豐正忙著收貨。

在北京北辰世紀中心京東總部一樓,韓都衣舍的大幅牆面廣告格外顯眼。2011年它在淘寶銷售額3億元,是淘寶最大女裝品牌之一,現入駐京東平台。2010年年底,由京東商城副總裁張守川負責的、向第三方賣家開放的京東平台正式上線。亞馬遜在2000年推出電商平台,現在全球有超200萬個第三方賣家,平台銷量佔整體銷量40%.2011年亞馬遜480億美元營收裡,約9%-12%來自平台。

對於B2C自營業務來說,採購、倉儲是有天花板的,像百貨類,非標準化產品太多、品牌太雜,組建團隊自採自銷,進展太慢。如開放平台給第三方賣家,能快速增加品類做大規模。平台單位銷售成本低、淨利高,這將是利潤來源。以低價銷售的自營業務吸引人流與資金流,然後通過物流、技術、Kindle電子書等服務賺錢,這是亞馬遜的模式,也是京東想做的。劉強東希望未來平台銷售額能佔京東總銷售額的50%.

這動了淘寶的奶酪,尤其在天貓獨立之後。一位既在淘寶又在京東開店的第三方賣家向我抱怨,比起淘寶多達80多種營銷工具,京東平台還處於蠻荒時代,就像百貨商場一樣提供一個店面給你,缺乏運營的概念。京東平台的銷售門檻更高,質檢更嚴,在每次發貨之前,賣家都要人工檢查一遍。抱怨歸抱怨,這位賣家準備在京東投入更多,因為京東平台的毛利率更高,如果做大了收入就很可觀。

第三方賣家入駐京東一是擴張本能驅使,二是淘寶這樣強勢的平台讓大家有危機感,不可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某位為淘寶賣家提供後台服務的創業者說:「賣家對淘寶就四個字:又愛又怕。很多賣家80%以上營業額來自淘寶,他們愛它;但淘寶在規則制定上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這讓他們怕它。」

作為兩種形態不一的電商,淘寶的優勢在於銷售前端,對用戶的運營能力,在短期內,淘寶有最豐富的商品,對市場把握最敏感。京東的優勢在於後端,貨源的組織、供應鏈的管理等,效率更高。五季諮詢合夥人洪波說:「電商最終必然是平台級的競爭,比拚的是配送效率、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等服務。但現在還沒到這個想將遭遇戰打成持久戰。」價格戰不可持久,不可能無休止地燒錢下去。這十年電商的高速發展和中國相似,機會主義者得到機會就能稱王。不過,草莽時代已經進入了尾聲,需要精耕細作。「黃若說。

蘇寧易購和蘇寧的實體店左右互搏怎麼辦?孫為民說:「就是要搏,搏到後來就不搏了,搏到後來就融合了,不搏就融合不了。」他認為當法制環境、資本市場趨於理性的時候,傳統企業切入電商正是最好時機。9月3日蘇寧宣佈「去電器化」戰略轉型,孫為民預計2015年完成轉型。

劉強東背後始終有一隻眼睛在盯著。2008年,阿里巴巴第五屆十大網商評選,京東入選。一位阿里巴巴前員工告訴我,會後,馬云問:「聽說京東現在是獨立B2C的老大?」他的部下回答:「對、對、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42

人保IPO險中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14/100472552.html
在中國農業銀行上市29個月後,香港再次迎來大型IPO。

  12月7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01339.HK,下稱人保集團)在香港聯交所掛牌,首日收報3.72港元,較此前3.48港元的IPO價格漲6.9%。通過此次IPO,人保集團融資金額為231.97億港元,如果啟動綠鞋機制,則融資規模將上升至278.98億港元。

  熊路漫漫。2010年7月,中國農業銀行滬港兩地融資221億美元,已被視為抓住了金融企業海外上市的末班車。此後的29個月香港市場,再也沒有見過中資機構發出40億美元之巨的招股書。

  在聯交所敲鐘之後,香港記者問及人保集團未來在港融資計劃,集團董事長吳焰回答,「『十二五』期間不會再來,足夠了。」

  12月12日,大雪籠罩著地處圓明園一隅的中國人保集團總部,在仿古的園林建築映襯下,更添風霜之感。IPO香港慶典剛剛結束,席不暇暖的吳焰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

  用吳焰自己的話來說,經過六年的艱苦努力,人保集團終於「從窮方丈變成富方丈」,解決了集團層面的資本補充機制。顯然,H股IPO是整個轉變過程中決定性的一役。過去數年間人保集團的超常規發展,終於促成了上市的驚險一躍。

  然而,上市過程中投資者們提出的種種問題,仍將持續考驗整裝進發的人保集團。

「十八大」後第一股

  11月19日,人保集團IPO正式路演前三天,吳焰一人先行赴港。當日下午,有投行人士向他轉達香港一位知名富豪的報價和認購意向,「此價格在社保基金(去年6月投資人保——編者注)入股價之上,意向認購規模有3億到5億美元。」

  吳焰先是以受限於內部決策機制婉拒了這一報價,接著對投行人士說:「這個價格我不能接受,這不是人保集團的價值體現。」投行隨即旁敲側擊,香港上市首要目標是成功,「如果因為今天拒絕這一單報價,導致人保IPO失敗,你會後悔一輩子」。

  「當晚,我沒有睡好。」吳焰說,「我預想過困難,但是不敢設想失敗,人保失敗不起。十八大後,中國人保作為大型國企走出去,最後鎩羽而歸,損害的是中國保險行業形象。這也涉及到十八大後,全球對中國經濟的看法。」

  在路演出發之前,吳焰甚至曾與人保集團上市辦主任周樹瑞半開玩笑地說,如果市況不好,有沒有終止IPO的預案,預路演之後叫停是不是也算體面?上市之路的忐忑可見一斑。

  11月20日晚上,人保集團確定了定價區間為每股3.42-4.03港元。整個區間的決定過程異常漫長,定價會議和人保集團為此召集的黨委會持續五個小時之久。17家承銷投行對此區間意見不一。有投行直言不諱,定價過高,IPO有失敗之虞。

  「從當時定價情況(市淨率約2.45倍)看,的確是高於可比公司平均的2.16倍的市淨率。但是我們認為,不能單純拿人保集團與上市公司進行簡單比較。」吳焰表示。

  11月22日,人保集團召開投資者午餐會,開始正式路演。吳焰曾經在A股最火熱的時期,主持中國人壽回歸A股的IPO,吳焰說與當年相比,「人保集團上市,是要向投資者反覆訴說,才能拿到訂單。」人保此行共約見了500多家機構,在香港、美洲、歐洲、新加坡都召開了午餐會。

  弱市之中,按照慣例,來自機構的國際配售部分成為主力。

  17家基石投資者共認購近63.81億股H股。其中,AIG認購11.13億股股份,國家電網、中國人壽、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法國再保險公司Scor SE、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都認購了1億股以上的股份。

  11月26日至29日,人保集團面向香港公開市場認購,最終公開發行認購倍數超過15倍,觸發回撥機制,香港公開發行規模將由原來的佔總融資規模5%回撥至7.5%。11月30日人保集團公佈最終以近於區間3.42-4.03港元下限的3.48港元定價。

  人保集團上市首日收報3.72港元,較此前3.48港元的IPO定價升6.9%,當日交易量也較為活躍,成交量為14.22億股,成交金額為52.45億港元。12月13日人保集團收報3.73港元。

復盤估值爭議

  圍繞人保集團的估值爭議有兩大源頭。一是兩年多來資本市場低迷,令保險行業的總體估值承壓;二是很多投資者對人保壽險的發展模式存有疑慮。作為人保集團整體上市最大的增量,人保壽險近幾年來發展速度驚人,但在期繳比例、銷售渠道等問題上備受資本市場質疑。

  人保集團下屬子公司,包括中國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人保資產、人保投控、中盛國際以及人保香港等。2012年上半年,人保集團規模保費為1581.9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23億元,同比增21.9%。截至2012年6月30日,人保集團總資產為6497.43億元。

  2009年人保集團改制獲得國務院批准,2009年10月19日整體轉製為股份公司並掛牌。

  2011年6月15日,全國社保基金出資100億元入股人保集團,持股比例為11.28%,成為人保集團的惟一戰略投資者,入股價格每股2.57元。

  據一位承銷團人士透露,人保集團管理層在2011年底確實有一個更高的估值預期,但這個預期只能隨著資本市場一路下行。今年年中,中港兩地股市均在探底,港股下半年上漲20%,但給人保集團定價留下定價的空間始終有限。

  「再往下定,國有資產股權的價值實現有些遺憾。往上定,投資者接受不了,利益空間太小,上市真會遭遇挫折。從後市的反映來看,市場認為這個定價是公道的。我們自己總結也認為定價是精巧的。」吳焰事後不無自矜。

  人保集團整體上市之前,旗下的中國財險(人保擁有68.98%權益)早已登陸香港,而財險又是人保的傳統優勢業務,「投資者為什麼買集團不買財險?」這個問題始終是路演過程中最尖銳的問題之一,上市後更要時刻面對。

  據接近承銷團的人士透露,投行對人保壽險的業務模式也存有爭議,一家投行盡職調查之後對壽險業務給出的評語是「經營理念獨特」。這種評價並不能算正面,如果不從人保集團總體戰略出發,投資者很難理解為什麼人保壽險的發展思路與業內公認的「長期期繳」「內含價值」原則有所偏差。

  京華山一的分析師夏平告訴財新記者,按照發行價,人保壽險估值(股價/內含價值)是0.8-0.9倍,低於上市其他幾家主要壽險公司。因為人保壽險主要依靠銀行保險渠道推動保費增長,主要銷售躉繳整付分紅型產品。2012年上半年,躉繳整付產品的比重佔壽險總承保保費的87.1%。

  「相對來說,投資人對未來發展會有擔憂,以保費規模作為主要發展重心,是數量型的增長。另外,其精算假設比較激進,投資回報率,折現率高於同業。」她說,未來人保壽險將在個險、養老險、健康險上有發展,這將有助於提高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

  「超常規發展人身險業務,對中國人保意義非凡。壽險沒有這樣的戰略發展,上市就沒有條件。」吳焰解釋稱,財產險是基礎,對人保集團貢獻很大,不過,財險沒有辦法在現有框架下,貢獻新的發展機制和融資機制。吳焰指的是,僅靠財險再融資必然會稀釋集團的控股比例,因此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這是人保集團超常規發展人身險的出發點。人保壽險2007年資產規模是83.58億元,原保費收入43.58億元,而今年人保壽險預計實現保費840億元,總資產突破3000億元。這樣的發展速度也引來了偏重規模缺乏利潤支撐的物議。

  「經過引入社保基金和H股上市,人保集團的股本超過400億元,這是人身險超常規發展帶來的。」吳焰說,在沒有剝離不良資產和注資的情況下,人保集團總股本從155億元到420多億元,「通過改革重組整合,創造內生性的制度紅利,從根本上解決了集團公司的資本補充機制」。

  不過,集團上市之後,人保壽險還是必須要去貼近「長期期繳」「內含價值」這套資本市場的審美標準。

  保監會公佈的最新原保費收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人保壽險的保費收入為552.0168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達9%。而在前五大人身險公司中,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前10個月保費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0.3%、4.6%,泰康和國壽則分別同比下降8.3%以及0.8%。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保壽險在長期衝刺之下的疲態。

  對此,吳焰稱壽險業務結構調整已經開始且效果明顯,已進入盈利釋放期。今年6月,人保壽險的銀保業務佔比由三年前90%以上調整到65%以下。期繳業務增長24%,高於總業務增長。團險業務有60%的複合增長。

「富方丈」的計劃

  2006年以前的人保集團可謂捉襟見肘,只能眼看同業斥巨資入股銀行、電網,人保集團卻面臨財險償付能力不足、人身險(指壽險和健康險)發展資本金匱乏的問題;上市後,顯然今非昔比。

  吳焰告訴財新記者,募集到的資本將有一部分盡快注入到財險公司,用來解決財險公司4倍槓桿(已賺淨保費不得超過淨資產的4倍)的問題。另外計劃將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到150%以上。

  對於產險壽險所處不同經營週期中的風險,吳焰也談了自己的預判。「產險市場能不能持續保持理性來維護剛剛企穩的市場秩序和文化,這是我們持續關注的問題。」吳焰說,「不要因為決策者的誤判,把行業帶入新一輪的價格戰。」

  里昂證券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這種趨勢,隨著產險市場佣金上升、價格競爭日趨激烈,財險的承保利潤率也出現下滑,報告認為儘管人保財險具有長期發展的潛力,但最近三年之內利潤不會有太高的增長。

  相對於財險市場可能面對的週期性問題,壽險市場的問題是迫在眉睫的。「人身險的表象挑戰是其他金融產品對壽險行業的挑戰,比如理財產品等。更深層次的挑戰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中國壽險行業整體運營模式如何進一步轉型、改善、提高。」吳焰說。

  與AIG合作共建銷售公司也是人保探索的重要方向。此次IPO,AIG最終投資5億美元成為人保集團的基石投資者。從股權到業務的全面合作計劃,是幾個月談判的成果。

  「現在壽險業跑馬圈地的做法已無法維持,所有保險公司的個人營銷團隊已不可能大幅度增員。」吳焰介紹,與AIG聯合組建的銷售型公司,目標在於建立更專業的團隊,作為一種風險管理方案的提供者,去覆蓋城市的終端人口。

  至於投資端,吳焰透露,由於人保集團旗下各種保險、投資的業務子公司板塊已經構建完整,未來不會在收購金融牌照方面投入很大精力。

  近期,保監會出台一系列新政,旨在拓展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但吳焰表示,「對新政我們很審慎。」

  「我們不會盲目做一種項目的選擇和鋪設。現在允許我們買金融產品。我們會關注金融理財產品背後的資產包到底是什麼,有沒有風險,我們應該配置多少數量,總之都會極為小心和注意。」吳焰說。

  下一步,人保集團會先完成對興業銀行的投資。人保集團入股興業銀行定向增發的價格是12.73元,現在興業銀行的股價在14元左右,已有了可觀的浮盈。

  「我們投資興業銀行不只是投資股票,更多的是考慮和銀行業務的互動。興業銀行的後台管理能力比較強,給大量中小金融機構尤其是信用社提供後台服務。我們通過興業銀行的渠道,可以和更多的中小型和微小型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吳焰說,未來還會著眼於行業轉型和業務互動,做必要投入,「比如投資一些支付平台」。

  對於A股IPO的時間點,吳焰的態度是不急不躁,擇機而動。

  「中國資本市場還是缺乏比較有規模的機構投資者群體,上市公司主要用資本市場滿足自身擴張和發展的需要,對於投資者的回饋缺乏制度約束。這都導致了A股市場與經濟基本面的脫節。」吳焰說,「中國人保暫緩A股,有諸多因素。有監管的因素,有市場環境的因素。我們認為應該正視當前實際情況。未來還是擇機而動,爭取給中國資本市場添彩而不只是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442

《三大法門》明星操盤手親授練富守則 慢耕不停頓 財富穩中求 找對模式、守紀律、磨心志

2013-11-18  TCW
 
 

 

靠投資變有錢,從來沒有速成班可上,十拿九穩的贏家無不歷經一番寒徹骨;十年磨一劍,就是這些投資達人的最佳寫照,他們練招式、練紀律、練心理,無一例外。

他們的故事證明,財富是可以練出來的。

撰文‧施禔盈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重複就會熟悉,熟悉就會熟練,熟練就會愛上。」這句話也適用在「練富」的過程中,在採訪多位投資達人後,我們發現,財富是可以練出來的。

成功的投資達人,他們的修練遠比我們想像單純,因為幾乎天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而這就是重複的力量;一段時間後,他們去蕪存菁,對自己的投資模式達到熟練的地步;最後熟練帶來的獲利成果,就讓他們統統愛上了投資!

法門一:務必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但也是一段無法量化的時間序。沒人可以論定,練富的學程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你只要一步一腳印前進,終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曾說:「牛市可以賺錢,熊市也可以賺錢,但是豬市不會賺錢。」意思是,只有認真的投資人能在不論多、空行情下獲利,唯懶惰的投資人不可能賺錢。

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陳冠升,過去是基金界的明星經理人,他剛入行時,公司規定一個星期要出一家公司的報告,但他就是可以一個月密集拜訪,寫出十幾家公司的報告,加上公司的周刊、月刊,他來者不拒,且從沒延遲交稿。

甚至別人認為對自己無意義、不願意寫的報告,陳冠升也接起來做。他的信念只有一個:「多做多學,別人不會我都會,那是我賺到!」而有一陣子負責電子下游的他,只要自己的領域跑完,就轉去看上游公司,「不要局限自己,多跑的都是我的,別人帶不走啊!」結果,陳冠升養成了對產業上中下游互相檢視的能力,之後自然創造出卓越的績效。

陳冠升由於在法人圈工作,所以歷練以基本面分析為主,但他對於技術分析同樣在行;重點是,方法對了,自然容易賺到錢。其實股市投資的方法不脫基本面與技術面,有的人兩者皆通,也有人只專精其一,結論是,什麼方法都好,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與無數投資人互動過的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解釋,很多人聽到投資大師的觀點,都會認為很有道理,但講到認同,就需要自己多下一點工夫;不過只有認同也還不夠,得要內化成信仰,才會付諸行動。法門二:從規律生活養成重複的威力外資圈曾經流傳一個故事,某券商因為紅利發放不如預期,當天分析師都憤憤不平、收拾包包回家去,但卻有一個人留下來繼續寫報告、call公司,她就是曾在外資圈紅到發紫的明星分析師蘇豔雪。

蘇豔雪是用紀律練出財富的典範,不只工作上年收入最高達千萬元,自己也練出一套一輩子受用的投資思惟。

至於紀律怎麼練?曾獲金彝獎金融創新獎、現任健利投資總經理賴冠吉指出,要從日常生活養成,像是和尚在修練的過程。達到財富自由的他分享,即使已自行創業,還是過著軍旅般生活,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多到公司,一進來就是看市場、看新聞、看報告,是最早來、最晚走的員工;他笑稱自己的生活枯燥無味。不過,紀律是一種重複的力量,不斷涓滴累積,就會成湖、成海,投資智慧因此隨手拈來。

陳冠升也自嘲在投資這個領域苦守寒窯十九年,比王寶釧還多一年,其實紀律的養成,不外乎是好習慣的堆疊,「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才能進而克服不理性的自我。」劉坤錫則提到自己在投資領域「慢耕」了三十年,幾乎都在做雷同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因此就算想停也停不下來,「事實上也不能停,停下來就會對市場的感覺失去溫度。」現在他是公司最高主管,卻每天最晚下班,「我大概都會思考投資的相關事情到十點,保全都由我設定。」他還笑說:「不要把我當成常人。」但也是這樣的過程,他總是異於常人地找出不為人知的投資潛力股。

「十年可磨一劍,但心可磨嗎?」劉坤錫思考,做人要修養,投資也要修養。他舉例,二○○九年初,元富是領先市場提出「買進」論調的投顧,如此篤定地喊出來,是因為經濟訊號說話,而提出反轉訊號的這套模型,他們已使用多年,所以信心十足;再加上搭配過去底部出現的指標,一一證明當時是絕佳買點,這才讓他們放膽建議客戶買進。

法門三:戰勝人性就不受市場雜音干擾「膽識不是憑空而來,必須有實質的數據與指標輔佐,而對於數據與指標必須有信仰,才會產生行動,至於信仰則來自過往『總是對的』經驗值。」劉坤錫點出成就投資修養必要的配套。

所以練心理,必須搭配對的方法,只要對了,就會增強信心,而不會去理會市場的雜音。主要的修練過程則是不斷地「檢討績效」,「一定要真誠面對自己,錯了,找出原因,就會往上走一步。」賴冠吉分享,投資智慧除了來自積極認真的學習過程及豐富的交易經驗外,還必須持續不斷地自我檢討,如此,投資的心理素質便能修練完成。

不過,陳冠升強調,逆向思考違反人性,在市場一片悲觀之際危機入市,要克服恐懼害怕很難;在股市樂觀之際,能夠懸崖勒馬見好就收,要克服貪婪也不容易。因此,能夠練就一身逆市場思考的好功夫,固然很棒,但如果怎麼樣都無法戰勝人性,起碼要做到「見好就收」。也就是設立合理的報酬率,例如單一個股股價漲幅超過成本達二○%或三○%,即執行停利;當單一個股股價損失超過成本達一五%,即實施停損。陳冠升提到,這樣的投資規畫,雖不見得會賺到大波段漲幅,卻是「財富穩中求」的好方式。

不要再「練明牌」了,想靠投資變有錢,沒有速成保證班,真的只有苦練一途;從練招式、練紀律、練心理做起,就可以循序漸進掌握練富的精髓。練十年,富一輩子,這麼划算的交易,何樂不為?

掌握 3 大法門,你也可以富一輩子

練招式

Step1 了解自己適不適合做投資讀一本投資大師著作,例如《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如果愛不釋手,那麼可確定起碼你喜歡投資;若翻了兩頁就想睡覺,不妨另尋求有興趣的領域。

Step2 練基本功,還是練技術功?

若拿到巴菲特的書就想要猛啃,但見到線圖就頭痛,可專注於基本面領域;若見到線圖就像見到金錢符號,就適合朝技術分析領域前進。

練紀律

要領1. 從日常生活中的紀律開始,如規律的作息、運動等。

要領2. 養成天天關心財經訊息的習慣,以免對市場失去溫度。

練心理

方法1 每當碰到買錯、賠錢的狀況時,一定要檢討。

方法2 要有「信仰」指標,例如月KD,一旦看到月KD交叉向上或向下,才會放膽行動;否則忐忑不安,將錯過機會。

方法3 嚴格執行停利或停損,特別是停損,例如損失達15%就出場,才能留得青山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38

勝由敗中求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4/03/blog-post.html
週五黃昏,忽收到美女分析員A訊息:「好嬲,有空Happy Hour嗎?」靚女邀約,焉能不從?

抵達時,只見她滿面通紅,抿唇不語,低頭喝酒。閒話沒幾句,火山便立刻爆發。長話短說。分析員A是個小型基金的買方分析員,推介了上司買了數隻低估值實體經濟股份,股價急墮後被「照肺」:你啲人,唔好以為看幾本價值投資書,讀幾年大學,就當自己是股神接班人。嗰啲舊經濟股,應該執到錢都唔好買啦,死蠢,無腦!」

我戲謔她說:「係喎,你大佬話巴菲特過千億美金身家,都是靠運,他用長路、單跳的『路紙』去炒期指,才是真材實料!你還看甚麼『雪球』,不是自找的嗎?嘻嘻嘻!」她立時板起面孔,一臉嗔怒,差點給我一把掌。「講笑咋!不過你真係好蠢。蠢不是因為選錯股,而是你的反應。」

「給人侮辱,佛到有火啦,你想我點呀?」「我想你笑。」「癡線!」「我講完一個故事,你唔笑我乜都得。」「癡線!」我不管她,開始自說自話:「佛經說,憤怒不止,猶如用熱碳去掟仇人,仇人未有事,自己先燒到手都爛!如果你大佬見到你現在個衰樣,一定笑到見牙唔見眼-嗱嗱嗱,你看她的手,標哂煙啦!記唔記得電影『西遊記』,周星馳褲浪起火,別人是如何幫她滅火?嗱,唔准叫嘅喎!」

任誰想到那經典場面,都不會忍得住笑,怒火遂蕩然無存。閑聊多一會,美國快開市,她要回家作戰,我倆便匆匆道別。望着她的背影,腦海不其然浮現了泰國高僧阿姜查(Ajahn Chah)的一個經典開示:屁股癢,卻去抓頭,癢又怎會消停呢?自己犯錯,卻去埋怨別人,怎不會一錯再錯?

其實分析員A的上司沒有說錯,她的價值投資概念,不無可議之處。買低估值股票,最凶險之處,在於投資者往往忽視了,公司業務大幅轉壞的可能性。反覆細看巴菲特的文章,股神認為股票和債券的本質,實無二樣,關鍵只在於債券的債息(coupon),是固定不變,而股票的「債息」(扣除資本開支後的自由現金流),卻是起伏不定。直接套用巴菲特心法於本地股市,最大的風險,在於大陸奇特的瘋狂信貸擴張,借貸極易,人人都求「做大做強」,產能過剩,公司間「放血鬥一番」(近來連科網雙才「駿」也不能免俗了),利潤率年年下降,資本開支節節上升,等同一張債息持續遞減的債券,應驗了股神的名言:「時間是壞公司的最大敵人。」

 只是分析員A的憤怒,阻礙了她覺知自己的思想盲點,問題出現後,「發茅」地抱着「不要問,只要信(價值投資)」,只會離實相越來越遠。也許要到她閱歷再深一點,才能體會「無我,方能勝由敗中求」的道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76

勝向敗中求 - 黃國英 個別發展才是常態 2014年05月19日

1 : GS(14)@2014-05-19 10:42:44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7558
睇中無買,又或者買得少,雖然不是輸錢,但同樣可以定性為失誤,感覺甚至乎更差。
年初的時候,在新興市場之中,最看好印度及台灣,一來是技術分析,這兩個市場自從去年11月起,就算其他市場風聲鶴唳也好,表現一樣穩如鐵塔,證明資金持續流入,連調整也不等待,二來是兩者都有催化劑,台灣主要是由具備技術含量的製造業公司所建構,會跟得到美國經濟的復甦,至於印度則當然是大選。
兩者都有落注,卻只不過是基本注揸期指,相比之下,台灣那邊注碼要大一點,因為始終比較熟悉。面對印度近期出乎意料的勁升,雖然是有進帳,心情卻只得後悔兩個字。
後悔的當然是買得少,而買得少的原因是不夠勤力。要大注博,一定要有相當強的信念,而信念的唯一來源是做功課,如果當時肯花心機及時間去鑽研印度,才有可能會較兇狠去出擊。
所以態度不能半點苟且,今次印度淺嘗即止,是因為自己早前更加沉迷高科技股,佔據太多時間,當然從來無想過,兩者之間的表現可以如此各走極端。證明在目前這個後金融海嘯年代,投資者已經極之精明,不同資產同升同跌的日子基本上成為過去,個別發展才是常態,所以對於每一瓣資產的觸覺都有需要去加強。過度集中,正如筆者遇上科技股的大調整,就算長遠信念不變,短期捱打亦太過被動。
印度股市如此澎湃,中港股票相形見絀,其實間接反映出中國在前幾年經濟嚴重透支的現象,資產膨脹、重複建設、公司負債纍纍,再加上人口結構開始青黃不接,所以同樣是人口稠密的金磚四國成員,中印股市表現差天共地。
不過,印度之前一樣有嚴重問題,投資者認錢唔認人,當印度前景出現轉機,一樣往事不計,重新全情投入,所以中國短期雖然還是繼續灰暗,心理上要做好準備,萬一有扭轉局勢的契機出現,便不要輕視那些長期弱勢的中資大股,屆時有機會一飛沖天,如果盲目繼續睇淡,是可能在日後的升勢中被埋葬。
現在時機上尚未成熟,並不應該開始狂買中資股,不過,最近幾個月中國的改革,雖然表面停留在口惠而實不至的初步階段,卻為長遠奠定了向好的基礎,正如病人服藥,是要時間發揮作用,我們需要吼實中國內傷逐漸好轉的跡象,一路做功課一路等,以今次印度升勢為鑑,一旦外資重新愛上,那股動力非同小可。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3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名利險中求的諾貝爾獎得主 2014年05月14日

1 : GS(14)@2014-05-19 10:45:11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6741
先來個政治不正確。俗語話:「有煙冇火,不如掉咗。」煙仔與火機的關係,經濟學叫「互補品」。不要聽錯,我不是說煙仔是補品,煙火互補的意思是有煙冇火,煙仔的價值是零。找兩個煙民做實驗,一個有煙冇火,一個有火冇煙。即使平時怕冒險煙民都會想,與其掉咗,倒不如擲個公字來煙火險中求,唔好彩估錯的大不了冇煙冇火,好彩估中的卻可以煙火雙收。
發財要立品,有名才有利。再來個政治不正確,當名與利是互補品,完全消滅相對貧窮是不可能的事。視社會地位如浮雲的人,不顧爭名只為逐利投資時未必敢大賭一手。然而,假如名與利是互補,名愈響逐利之心便愈雄。就如煙火險中求道理一樣,有錢冇面和有面冇錢的人都不甘安於現狀,寧願名利險中求,一人有一個名利雙收的夢。但夢醒後,南柯一夢的變貧,夢境成真的致富,社會貧富差距便由此而來。完全滅貧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不論政府怎樣把財富再分配,名利險中求的人最終都會再把再分配而來的財富再再分配。為着發同一個名利雙收的夢,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是滅之不去的。
向大家介紹過的奇書《21世紀資本論》,強調歷史上資本回報率大多在經濟增長速度之上,資本家靠黃子華教落的「利疊利」累積財富,貧富懸殊只會不斷惡化。但「利疊利」是哪一個「利」呢?買騰訊(700)發達的人當然十分和味,但買零風險的iBond來利疊利可以有幾和味?不同的資本投資就有不同風險,高回報率的投資,往往是因為投資亦有其高風險。騰訊今天如何成功,都改寫不了科網股爆破的歷史。樓價今日怎樣比天高,我們亦不應忘記一幕幕因負資產而燒炭的悲劇。買iBond利疊利的資本家不會是加劇貧富懸殊的元兇,投資回報率平均超過50%的「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卻可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但細心想,人人淡薄名利個個買iBond,我們今天何來有得日日玩WeChat?
名利險中求的人,除不怕冒險的企業家,還有敢於創新的經濟學者,而後者往往要不怕挑戰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觀念。因為名利險中求而提出滅貧不可能的學者,是我一位剛過身的老師。22年前他憑着多年來以經濟角度分析歧視、犯罪、離婚、上癮等爭議性問題,贏了個諾貝爾獎。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