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00934中石化冠德 2014年業績點評:在失望中也看到了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1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30 14:08 編輯

00934 中石化冠德 2014年業績點評:在失望中也看到了希望!

初略的看了冠德的2014年業績公告,總體上有些失望!

本集團全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92.24 億港元17.69%,但累計合並凈利潤約為42.40%。別看盈利增長怎麽好,其實下半年遠低於上半年!

一、扒一扒細節
1) 先看原油貿易板塊,上半年收入30億,而下半年153億,收入增加了但經營性溢利卻是環比虧損增加了約400萬到1400萬。虧多一點是問題但不是主要問題,那你說主要是啥?是為什麽加大原油貿易,管理層不是說要縮減這塊長期虧損的業務嗎?中石化這個老媽可能還是當冠德是小孩子,叫你幹啥就幹啥,要打臉勒吧?

2)次看船舶租賃業務板塊,在只保留一條船的情況下,下半年經營性虧損環比也增加約800萬到2086萬,記得半年度業績會上不是說今年可以扭虧的嗎?當然下半年原油價格風雲突變,運價大幅度下跌也是重要因素,這個我們就不指責誰?未來這條船還租不租是關鍵?誰知道呢?還得看親媽的安排啰!

3)再看原油碼頭板塊,收入穩定,下半年可惜經營溢利同比/環比都下降了20%/30%,這可是在碼頭卸油量總體上升約7~8%的情況下哦。據說湛江港受到石化檢修及廣西港口分流的大影響。

4) 聯營及合作公司板塊,其實冠德的主要盈利來自聯營及合作公司,占經營性溢利的7~8成,14年下半年同比及環比分別下降18%,13%。量在上來,利潤卻下去了,哎,你說說,到底是哪門子出了狀況?

5)2014年還是幹了一些大事的:

5-1)阿聯酋」富查伊拉投資建設的115.5 萬立方米油品儲罐項目已順利完成機械竣工,將於二零一五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5-2)巴布亞新幾內亞LNG船的建造工作進展順利,並於二零一五年一月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本集團LNG船運業務正式拉開商業運營的序幕

5-350億的榆濟管道公司註入。但披露的盈利能力較低,很讓市場受傷!!!

二、2015年的預期
公司處於戰略轉型,方向還是清楚,將虧損業務逐步剝離,積極拓展碼頭倉儲物流業務,未來得益於中石化內部整合及公司的新戰略定位的業務擴張,這是資本市場總體看好的關鍵。

1) 15年傳統業務應該維持穩定,估計盈利也是如此;

2) 新增業務增加收入是肯定的,增加多少先看看大行的報告吧,盈利毛估估20%+,主要是新項目盈利能力能見度太低。

三、估值及買賣是個大問題?

1)估值:20150330,公司市值140億,股價5.6,14年PE=20X,靜態的看還是不貴的。這個估值應該反映了市場偏悲觀的預期。

2)買賣是個大問題?如果把冠德業務作為公用事業看,有較高的進入門檻及區域性壟斷,但目前ROE約7%,屬於偏低水平,國企的效率低咱就不多說;換個角度,相比貨運碼頭的同行,原油碼頭可是高大上資產,幾乎沒有競爭!

買賣是個問題,關鍵看你是哪類投資者?短期內肯定無法比擬那些性感妖艷的互聯網+,如果看遠一些,未來中石化整合資產註入,新業務的擴張,混合制改革,股權激勵,效率提高等等,ROE上升到10%,在這個具有較大門檻的行業,公司市值上到兩三百億是可以期待的,而假如你是穩健而保守的投資者,相信如果現階段買入並持有2~3年,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5

五大行業是助推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功臣”,貿易戰中也將“受傷”

4月9日,第一財經研究院在博鰲論壇期間推出了《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機械、電器、電子通訊設備、汽車和其他交通設備(除汽車)五個制造行業單位勞動力成本競爭力的排名整體上升;但增長趨勢主要集中2008年金融危機前,危機後的部分行業排名甚至出現下降。而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包括上述行業以及化工等在內,可能將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到影響。

中國高新技術的競爭力,在本次發布的報告中得以被量化呈現。作為“高新技術”制造業的代表,機械制造業、電器制造業、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其他交通設備(除汽車)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ULC)競爭力排名有明顯提升。但以2000年至2016年為觀察窗口,增長主要集中在2008年危機前;而在2008年至2016年,除了電器制造業排名持平,其他各行業的競爭力排名都出現了下降。

對此,第一財經研究院《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認為指出,制造業在低端技術領域的迅速擴張,以超低成本大量加工生產標準零部件,在強化處於技術高端領域發達經濟體競爭力的同時,也提高自身技術升級的成本。這背後,一個較容易忽略的事實是,因中國制造業參與而帶來的全球範圍內制造業標準零部件成本和組裝成本的下降,進而是整機成本的下降;不但鼓勵了最終消費,也大大降低了處於技術高端領域發達經濟體的生產和研發成本,特別是推動了後者所引領的電子信息領域的技術進步。

“低成本條件下,更快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提高了經濟體在各個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力——例如,它們在電子信息、汽車、機械和交通運輸設備等制造業部門中的表現。”報告稱。

報告還強調,中國對這一趨勢應高度關註,並從戰略層面推出有效政策組合確保在高新技術領域進一步提高競爭力。而實現“中國制造2025”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抓手。需要深入分析危機前後中國“高新技術”制造業競爭力逆轉的原因,並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在報告發布會現場,中美貿易戰依然是熱議的話題。第一財經研究院副院長林純潔介紹,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的測算,在中美均加征25%的情形下,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機械、電器、電子通訊、汽車、交通設備和化工等行業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食品飲料加工、汽車、化工、橡膠和其他交通設備行業的競爭力會受到影響。

在發布會的研討中,也有嘉賓觀點指出,由於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和貿易戰的概率上升,中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可能面臨沖擊、挑戰和重構。中國積極推動的制造業發展模式面臨挑戰。

第一財經研究院在博鰲論壇期間推出的《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以中國為基準點,追蹤和比較本世紀以來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19個制造業分類基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變化。這是全球第一份覆蓋主要經濟體和主要細分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報告,全面評估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版圖中的實力崛起和變遷趨勢。

推出該報告的第一財經研究院/智庫,是第一財經旗下的非營利獨立智庫研究機構,其宗旨為“致力改善經濟政策”。智庫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基於事實和數據的獨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創新的可實施政策方案和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政策的質量和透明度,並推動有效而公平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