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二法則 不再適用大客戶

2011-12-12  TCW




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 只有成熟的稻穗才會彎腰。

產業龍頭公司,通常高高在上,客戶花錢買東西,還要低聲下氣。但在不景氣趨勢下,連老大哥都得學彎腰,中鋼、台中精機就有深刻的體悟。

中鋼在鋼鐵業界喊水會結凍,但這波不景氣,卻讓它第四季出現金融海嘯以來的單季虧損,明年第一季也力守不虧損。

面對此困境,具有業務底子的中鋼董事長鄒若齊體認到,客戶死忠,生意才會做得長久。

「現在做鋼鐵業,不能只有單純的量價關係,一定要從客戶的需求思考,」鄒若齊說,面對國外產品低價競爭,客戶一樣會跑掉,尤其不景氣時。因此,中鋼要落實 「和客戶共同成長加值策略」,讓客戶變成夥伴,兩者從單純賣東西,轉變成共同打拚的關係。

從需求端思考,主動為產品加值

而策略的落實,靠著是組織調整。

中鋼將站在第一線的業務部做了三個調整。一、把冷軋鋼捲銷售組一分為二,新增電氣鋼片、電鍍鋅鋼片銷售組,對馬達和汽車用板客戶,提供材料上更專業的服 務。

其二,銷售管理組增加大陸研究單位,主動提供在大陸設廠客戶市場資訊、最佳解決方案。第三,要求第一線的業務同仁,利用兩隻腳,一家一家拜訪的「土法」, 和舊客戶搏感情,並挖掘新客戶。

「中鋼業務部的同事最近來拜訪的次數增加,也願意聽我們的反映,」下游客戶燁輝總經理吳林茂說。

中鋼業務副總劉季剛說,大家必須轉換成「丙方」心態,也就是拋開老大心態,來服務八百多個客戶,主動思考並提供客戶未曾想過的需求,條線產品RFID(無 線射頻辨識系統)方案,就是一例。

以往,中鋼生產的條線產品都使用條碼做為產品識別,出貨時,驗貨人員要爬上爬下的逐捆掃描,不僅容易塞車,攀爬過程間很容易摔傷;等產品運送到客戶的手 上,客戶還要經過簽收、輸入資料等一連串程序,才能進入廠區準備生產。如果把條碼改成RFID,客戶便可以縮短作業時間。

調整接單策略,深化客製化市場

觀念一轉,業務部、研發部和軟體部門一起攜手合作,對線材、盤元產品進行身分識別,這讓中鋼成為全世界鋼廠,第一個將RFID應用在鋼品出貨和倉儲管理的 公司,而且連製造、維護及運轉的成本,也只需要國外系統的三分之一。

擁有一甲子歷史的台中精機,也正在學彎腰。

「過去景氣好時上百台訂單在手,不可能為了小客戶需求投入(客製化)人力,現在景氣不好時只買一、兩台(設備)也可以幫你改。」訂單能見度下降,台中精機 總經理黃明和積極分散客戶,把過去以大客戶、大單為主的接單策略,調整為中小客戶、中小單。

搶時效的機器設備業,具有強烈訂單排擠性,一旦決定接單,便會排擠另一批訂單的交期。

過去在訂單擠爆的賣方市場,一、兩百台泛用機種的機器設備,只要按既定規格生產,相較承接少量且需求特殊的訂單,短期就能獲得高利潤。

但面對現在的買方市場,「一定要開拓新市場,才有辦法生存,這是現實問題。」黃明和說。

首先,他們透過自家銷售網絡,主動出擊,回頭服務過去常被犧牲的少量客製化訂單,並切入醫療、民生消費、傳產等仍有成長動能的產業別。

其次也深化服務,哪怕客戶只下一、兩台訂單,包括調高馬達轉速符合傳產業速度要求、加裝可連續生產的自動化機械手臂等周邊設備,黃明和都指示研發部門在主 要設計規格基礎上,多花時間隨客戶不同需求量身打造,更動的設計圖再交由生產端製造。

為避免客戶大小眼感受,他還懂得適度讓利,爭取客戶的心。台中精機副總經理許文治解釋,當客戶報修故障機台,其他同業可能隔天才到,公司卻在三小時內就 到,且除了故障機台,還連其他機台都隨手預先檢查、測試、提醒各式預防事項,卻只收一台機器的費用。「只要超過他的期待,客戶心情都會很不錯。」他透露。

「中國人講見面三分情,景氣不好時老闆就要動員,也代表重視客戶。」從十二月開始,黃明和率領全員展開戰鬥銷售策略,一改景氣好時全是基層業務和代理商接 觸客戶的模式,由協理級以上高階幹部,甚至他親自出馬。

他指出,基層業務一般見不到客戶董事長、總經理,高階主管出面不只可洽談訂單,還能互相交換市場和管理意見,甚至邀請對方參觀台中精機近年導入豐田式生產 系統的管理經驗,創下公司成立一甲子來的先例。

目前台中精機一套機器生產工時,去除無謂產線動作後,可由一百五十小時降到三十二小時,這樣的分享與服務加值同樣有助鞏固客戶關係。

以塑膠射出機為例,現階段在調整訂單組合後,原先占公司八成比重的3C客戶已下降至五成。儘管這樣還無法彌補景氣不佳消失的主力訂單,學習放下身段,一旦 未來景氣若開始回春,便有機會墊高訂單規模。

面對不景氣,鋼鐵業龍頭的中鋼、工具機翹楚的台中精機,把向客戶「彎腰」,做為強化核心競爭力的座右銘。轉念,讓他們的路變寬了。

【延伸閱讀】

中鋼應戰小撇步.提供客戶及客戶的客戶,所需的鋼鐵材料。.成立產業聯盟,用介入方式增強客戶黏著度。.投資下游,形成夥伴與客戶關係。

台中精機應戰小撇步.分散客戶,從大客戶、大單為主,調整為中小客戶、中小單。.讓利,提供超越客戶期待的服務。.全員銷售,協理級以上主管直接拜訪客 戶,鞏固客戶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4

强生公司在一九八二 一只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yec.html
如果說可口可樂公司是危機處理的反例,那麼強生公司則是危機處理的正例。有人認為似乎沒有比可口可樂公司更好的處理方法,但是如果審視強生公司的這個案例,可能就不會做出如此的判斷。事實上,強生公司發生的危機要比可口可樂公司深重得多。
   1982年10月,在芝加哥地區有7個人死於氰化物中毒。而這個死亡事件都與強生公司旗下的麥克奈爾公司生產和銷售的泰諾強效膠囊有關。強生公司聞訊後,反應十分迅速,立即在全國範圍內召回3100多萬包泰諾膠囊,成本超過1.25億美元。雖然尚無證據說明這個問題超出了芝加哥之外,但是強生公司認為安全是最重要的,並且希望不會使人們對公司承諾的顧客利益至上原則產生任何懷疑。
   不僅如此,強生公司積極配合執法人員對事件展開調查。調查證實,出現問題的產品是在其他工廠生產的,結論是,由外部的破壞而非強生內部的生產造成的。對消費者而言,迅速召回產品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承諾。強生的舉措讓消費者吃驚不已,並使股東受益匪淺。僅僅在一個月之內,強生公司宣佈泰諾重回市場,使用新的抗干擾包裝。憑著廣告、促銷等聰明的做法,泰諾一年內在止痛劑市場上獲得了比以前更多的份額。
   強生公司為什麼能這樣做?查看它的對顧客利益承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那時一位名叫羅伯特·伍德·約翰遜的人就勸說其他的商業領袖,只有先考慮顧客的利益再考慮股東的利益,才能最好地為企業的利益服務。到40年代初,這個觀點已成為強生公司的信條:「我們相信自己的首要責任是為醫生、護士、病人、母親們、父親們,以及其他所有使用我們產品和服務的人提供服務。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保證高質量。」信條在談到僱員和社區的責任後,又總結了對股東的責任:「我們最後的責任是為了股東。業務必須要有可靠的利潤......當我們按這些原則行事時,股東們就會獲得一個不錯的回報。」
   專門研究多重錯誤管理的小羅伯特·米特爾施泰特教授指出,多年來,有許多公司也強調顧客至上的原則,並聲稱按這個信條行事,但幾乎沒有一家公司會像強生公司在泰諾事件中那樣實踐諾言。強生公司事先很可能不會想到其產品出問題,然而一旦危機出現時,他們就按照公司的根本信條和原則行事。與可口可樂公司相比,強生公司迅速打破了他人造成的錯誤鏈,即使在多年以後仍然能夠從當年的行動中獲得人們的好感。如果不是那樣的話,其結局就是第二個可口可樂公司了。強生公司的做法幾乎可以成為可口可樂公司應對危機的一面鏡子。根據米特爾施泰特教授的歸納總結,這面鏡子是:
   1、相信並看重信息。泰諾事件一定是強生公司不願意看到的,然而一旦發生,十分重視,並與權威機構合作調查。
   2、以顧客為中心。立即召回產品,很好地展示了顧客至上的信條。
   3、接受顧客認為是泰諾導致了問題的看法,而不是聲稱不可能是它的產品造成的。
   4、企業文化中的原則和規範使得強生公司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
   5、把溝通作為工具。借助於新聞媒體和政府的支持,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公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使用該產品,極為注重客觀性和事情的重點所在。
   6、很快對問題進行了永久性的修復,並雄心勃勃地再次進入市場。
   不僅如此,強生公司不但利用了泰諾事件的機會為顧客做補償,而且把它當成一個催化劑來提升包裝的安全性。這個事件的間接影響,以及強生公司使用抗干擾包裝的決定,對整個社會也有益。強生公司的回應改變了商業以及社會對安全包裝和保護顧客免受傷害方面的態度。一個負責任的公司就應該像強生公司那樣,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對顧客的責任,如此才能夠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0

巴菲特的反向思考法與八二法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085.html

導讀:大多數關於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論,都假想存在一種絕對正確的管理方法。「卓越」「勝任」以及「最優做法」等理念的盛行就證明了這種理論在企業管理人員心中的牢固地位。在這種理念看來,企業的成功被視為遵循某個標準行事的回報。而對於巴菲特這樣股神的思維和二八黃金法則的學習與研究有助於在商業上的成功。

 

巴菲特的「反向思考法」

「我經常感覺到研究失敗的商業案例比研究成功的商業案例更能給人教益。在我的公司裡,我們著力研究人們為什麼會誤入歧途以及有些事情為什麼行不通……如果讓我在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中挑選10只股票,我不會急於挑選,而是會挑出10只或15只業績最差的股票,把它們拿出來當樣品去研究。這是逆向法。先研究失敗,然後再著手如何消除失敗。——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人不是通過做對事情來學習的。做對了某件事,人們從中收穫的成果只是驗證了原先認知的正確性。這樣做雖然有一些價值,但沒有確定錯誤、糾正錯誤帶來的價值多。」

——拉塞爾·艾可夫(Russell Ackoff)

成功的企業一般都會採用沃倫·巴菲特提倡的反向思考法。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企業總是能夠糾正或規避困擾其他企業的多種錯誤。

一般而言,企業的失敗有一些系統性的根源:

第一,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多,而且失敗的案例往往有一些共同之處,因此失敗的案例更容易彙總和分析。換句話講,失敗更具有模式化特徵,因此更有規律可循,界定起來更容易。

第二,有效的管理可以被定義為「將管理不善降低到最低程度」。簡而言之,優秀的管理者會避免系統性的陷阱、障礙和錯誤。這些歸納到一起,我們可以稱之為「組織性失敗」以及「管理偏見」。我們歸納總結了一張簡明的圖表,如下:

ba

厭惡損失

過於強調風險,以至於在可以接受的風險面前也猶豫不決。

過於自信

誇大個人能力,低估潛在威脅,導致預期過於樂觀。

沉沒成本效應

一項事業失敗之後繼續投入資金,寧願損失更多,也不願承認原先判斷的失敗。

從眾本能

不願獨自冒險,在人云亦云中尋求安全。

心理會計

衡量一項投資時,依據的不是客觀的優點,而是依據對投資建議的提出者的感情。

沉錨效應

看問題不全面,比如在評價一個企業時,依據的是過去的經營記錄,而不是競爭潛力。

虛假同感

沒有根據地假想其他人都會贊同你的觀點,對於不力的證據置若罔聞。

時刻用80/20法則思考問題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數公司中,超過一半的客戶關係都不會帶來盈利,30%到40%的客戶關係只能帶來微薄盈利,能夠帶來大部分盈利的客戶關係通常只有10%到15%。」

——MAC集團(The MAC Group)

「80/20法則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不符合直覺但非常普遍的事實,即努力與回報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匹配。宇宙是不穩定的,但我們依然期待著原因與結果之比是平等的。」

——理查德·科赫(Richard Koch)

世界上大部分的財富是由極少數企業創造的。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的平均收益率只是略微超過資本成本。收益率的分佈模式也是嚴重不平衡的,大多數企業都掙不回資本成本,只有小部分企業會把價值返還給股東。所以說,世界的經濟繁榮是由少數企業中的少數戰略家創造的成果。如同20%的世界人口擁有將近80%的世界財富,也正是這不到20%的人創造了80%的財富,而這就是商業戰略的意義所在。

可以殘忍地說,大多數企業奉行的戰略都是失敗的或者注定失敗的。在任何一個競爭領域,只有一個競爭戰略能夠勝出。因此,在一個有十名對手競爭的領域,每個人失敗的概率有90%。

由於商業戰略比管理人員掌控的其他因素更能創造價值或毀滅價值,因此大多數戰略很可能都是不利於創造價值的。明智的戰略家會承認他們的戰略具有脆弱性,他們的判斷具有易錯性。他們承認自己有可能也是失敗戰略的製造者。

管理資本主義中存在很多內在的管理偏見。意大利經濟學家、哲學家帕維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最早發現,市場中的輸家總比贏家多。從經濟角度來看,80%的價值是來自20%的因子,其餘20%的價值則來自80%的因子。

比如,一個市場中80%的收入、利潤或增長有可能集中於20%的企業。世界上任何一個主要產業都是由少數幾個企業主導的。此外,在任何一個企業中,無論是贏家還是輸家,80%的產品總是由20%的企業、20%的客戶以及20%的員工創造的。也就是說,讓倡導平等主義的人感到驚慌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產生真正的影響。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受益於這些具有天才的少數人。

因此,對於戰略性失敗的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解釋便是,失敗是資本主義的內在特徵之一。當然,在任何一種競爭中肯定有輸家。比如,生物進化的「競爭」也符合這個法則。物種數量的分佈與企業業績的分佈具有相似之處。在一個擁有多個參與者的市場中,肯定有多個輸家。

但人們有時候會問,為什麼贏家與輸家的數量懸殊這麼大呢?相互競爭的產品以及相互競爭的企業的客觀差別十分微小,為什麼會導致他們的知名度和成功程度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這從表面上看是不公平的。但是,不計其數的物種為了生存而進化的鬥爭出現了今天的結果,難道有公平可言嗎?

儘量避免決策過程非理性

「贏家通吃。」

——佚名

「多算勝,少算不勝。」

——孫武

在市場中,有一條非常可靠的原則就是「一順百順,一通百通」。消費者通常認為一個品牌的成功明確而公正地體現了它真真切切的優點。人們有一個心理假想,即「眾人的眼光是不會出錯的」。

人們越是遵循這種含含糊糊的假想,就越會出現市場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不同企業和品牌在市場上的業績對比情況就顯得越不平衡、不公平。

成功孕育著成功。同樣,也可以肯定地說,失敗孕育著失敗。為什麼會有這樣看似不公平的事情呢?這是因為管理者在作決策的時候可以依賴的信息極少,因此,整個決策過程呈現出嚴重的非理性特徵。

當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的時候,有兩個強大的心理過程明顯發揮著作用——心理感染和習慣化。心理感染是指人們相互模仿的過程。梅格·瑞恩[1](Meg Ryan)曾經說過:「她有什麼,我也要有。」

一個事物越流行,人們就會賦予它更多的美好品質,使其更加流行。

習慣化則是我們自我模仿的過程。比如說,我們曾經嘗試過某個東西,而且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那麼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定的依賴感。我們容易養成以後繼續選擇這個東西的習慣。無論是心理感染,還是習慣化,這兩個心理過程都遵循了「最省力原則」。

如果一個人面臨著多種備選方案,而且即便自己沒有作出最佳的選擇,後果也是微不足道的,那麼為了作出一個最佳選擇而勞神費力就顯得不明智了。整體來看,我們所選擇的大多數品牌都是比較普通的,跟日常生活有關的。對消費者而言,根據產品的知名度去選擇,而不是根據質量去選擇,更有利於為自己創造一種簡單的、壓力較小的生活。

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的時候,除了依據市場知名度之外,還會依靠熟悉程度、口碑、可見性和實用性。最早的行為經濟學家之一安德烈·嘉寶(Andre Gabor)指出,消費者認為價格是商品質量最可靠的指示器,而傳統上經濟學家只是認為價格反映了商品成本,沒有承載其他像征含義。而且還有證據表明,廣告強度也會被消費者視為商品內在品質的體現。而優秀的企業就像風險投資家一樣,能夠以敏銳的目光解讀市場信號,並且從有限的信息中進行推測。

「心理感染」引起的最嚴重後果就是失控的從眾效應,導致商品的受歡迎程度與其內在價值之間沒有任何的邏輯關係可言,而且消費者會無休無止地彼此效仿,彷彿荷蘭鬱金香狂熱再次上演一般。與此相似,消費的習慣化也會阻止消費者去嘗試新的、不同的事物,導致消費者非常忠誠於最喜愛的品牌,從而作出非理性選擇。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消費者可以依賴的信息非常少,導致他們作出了非常不佳的消費選擇。但現在情況已經逐漸開始改善。在大多數市場上,消費者和企業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從而或多或少抵消了心理感染和習慣化這兩種非理性消費之源的影響。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的影響已經消失。

因此,管理者或者戰略制定者應該從中吸取的教訓是很明確的:很多商業戰略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們完全依賴商品的內在品質來獲取市場份額,而忽略了調動心理感染和消費習慣化這兩個因素。企業沒有為調動這兩個因素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塑造消費者對產品知名度的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50

廖偉強:八二定律改為九一定律

1 : GS(14)@2017-09-10 14:52:54

【明報專訊】最近家裏有電器需找人維修,於是在一堆維修公司資料中隨便點了一間。不知道是否颱風過後的原因,維修公司可能生意很好,承諾回覆但最終卻沒有回音。如是者,再試另外一間,情况有改善,但仍是拖拖拉拉,未能給出確定時間。這事實在令人為之氣結,但亦令筆者更加明白何謂九一定律,即大部分人做事不夠細心、隨便馬虎,甚或疏懶,更加遑論服務態度及服務質素。細想,九成人都是平平凡凡,如果自己能夠認真工作、多想、多試、多做,提升專業服務,那麼生意機會便唾手可得了。

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爭取每一個機會,我們從事地產代理的工作,什麼客人都有機會接觸,無論是本地或外國人士都是潛在客戶。但並非很多從業員能夠精通兩文三語,在1997年回歸前,外籍客人比較多,惟很多同事都不願意學習英語增加自己做生意的機會,寧願做少幾個客人。以上例子就是道出不去加強自己的競爭力,樣樣輸少少,最終就會輸掉自己。

上車要靠自己努力及奮鬥

今天的年輕人,經常抱怨樓價過高,沒有能力上車;他們光等待政府提供有限度的資源,卻不求自身發憤改變,這是無補於事的。為何不可以從正面的態度去想,去了解為何在香港會有這麼多人能擁有自己的居所?何不去學習及了解這些人的奮鬥過程,作為自己的參考?當然最重要是靠自己努力及奮鬥,並以正面的態度去思考,正如「半杯水」的道理──負面的人慨嘆只剩下半杯水,反之積極的人則慶幸還有半杯水。由此可見心態積極開朗的人更容易走入順境的道路。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64&issue=2017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