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和張忠謀的三條底限

2010-6-21 商業周刊





六月十二日,張忠謀回任台積電總 執行長滿一年,這一年中,有一個人,她既沒有台積電正式職稱,手上也沒有預算,對台積電的影響力,卻逐漸擴大。

這個人,就是「老闆娘」、台 積電董事長兼總執行長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

六月十日,她的新書發表會上,張忠謀以「張淑芬的先生」身分出席。從頭到尾,「張先生」妙語如 珠,與平時嚴肅的「張董事長」判若兩人。

張淑芬以柔性的力量改變張忠謀,也改變台積電。

張忠謀回任後一個星期,張淑芬接下台 積電志工社的社長,「張太太」變「張社長」,台積電的公益行動也積極起來。

過去,台積電從沒參與過救災,去年八八水災,台積電第一次出動工 程師,協助台南縣所有小學準時開學。張淑芬參訪受災小學時,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新廠規畫處處長莊子壽全程陪同。

八八水災後,張淑芬到阿里 山勘察,在員工餐廳辦阿里山農產品義賣,不只張忠謀到場,連副總經理蔣尚義、劉德音等高階主管都現身。她有能力讓台積電高階主管由上而下做公益。

從 現實條件看,張淑芬聰明,有洞悉世事的手腕,更是張忠謀的親密伴侶。然而,董事長夫人和台積電之間,不能踰越的底限又在哪裡?

她透露,她和 張忠謀之間早有默契,「我不會跨進他的紅線。」在她心裡,也設下三個底限,一遇到這三條底限,她馬上會踩煞車。

第一條底限是,不接台積電文 教基金會,不碰錢。

第二條底限是,不過問公司的決定。外界傳言台積電前總執行長蔡力行下台與張淑芬有關,當我們問她此事,她立即緊張的否 認:「沒有!不會!不可能!因為我不瞭解公司。」

第三條底限是,不管大錢。張淑芬透露,在家裡,「大錢歸他管,小錢歸我管。」

對 她來說,「做志工就像創業」,她必須在這三條規則下,帶領台積電走出公益的路。就像不帶兵的執行長,不斷向外擴張影響力。她說,她的願望,就是希望台積電 的主管,都能知道志工在做什麼,把台積電人性的一面,挖掘出來。進而,「希望台積電員工快樂,」她說。

這次採訪,她面對敏感問題,都毫不猶 豫的回答,甚至不諱言身後事。以下是專訪內容。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在的角色,做自己多一點,還是張太太多一點?

張 淑芬答(以下簡稱答):我覺得張太太還是多一點,在張太太裡面爭取做自己。要是只做自己的話,我會住在尼泊爾很多時間,因為我是一個太太,結婚八年、九 年,才去三天(指尼泊爾),這不像以前的我,以前我每年都去。

公私之間怎麼避嫌? 基金會是公司的,我不會接

問:做志工是太 太的責任之一嗎?

答:應該說是太太的興趣吧,講太太的責任的話,太重了。我做這個(指公益)已經二十幾年,我發現,我也學習到,一個團隊的 做,跟個人的力量差太多了,你看八八水災那麼短時間,我們可以把九十八個學校復原。

問:太太的興趣會不會變成有心人運用的窗口?例如,想在 Morris(張忠謀英文名)心中留下好印象而參加志工社?

答:我進志工社,我叫大家不要叫我夫人,叫我Sophie,我只是一個眷屬加 入,我只是比較有經驗。

我們只是一個小團體,志工社都是幫助人的。志工完全是快樂的人來加入的,不是為了什麼人是領導人加進來的,那就不快 樂了。

問:志工社有多少資源?

答:財力沒有多少,以前我們志工社,志工拿自己的假期,領三百塊錢的車馬費,這個車馬費他們留 起來去做。(編按:目前台積電志工社約九百人,占台積電員工三%。經費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核撥,一年可動用資金約一百萬到四百萬元。)

問: 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去做,力量不會更大嗎?

答:那時候陳國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下來時,就是要找我去當董事長,我先生講:「這要 避嫌。」當然我也想做,我希望我有那麼多錢,可以做那麼多事情,可是我跟我先生,我們把這個角度把握住。

問:所以Morris幫妳畫下了一 條界線?

答:也不是,我曉得張忠謀的底限是什麼。我覺得他的想法是,基金會是屬於公司的,我們志工社只是一個小社團,公司的東西不應該是眷 屬進來,即使我是(董事長夫人)。事實上我的身分在美國,CEO的太太(可以)管基金會,很多都是這樣子。

問:所以那條線也很清楚,你們不 會像家族財團一樣成立基金會?

答:家族財團有家族財團的做法,我們不是,我先生是專業企業人員,所以我也是專業志工。

張忠謀 何時要退? 每次他遇到困難,我說退休就好了

問:Morris回任前,你們有討論嗎?

答:事先當然有討論,他考慮了很多。他 思考,跟我討論,我跟他分析,跟他講,你做什麼決定,我支持你。

問:你們討論了什麼?

答:這個我就不能講了。我等於是他一個 談話的對象,我就像平常聊天一樣這樣子聊,聊完之後,我就沒有問他怎麼決定。他真正做決定,是在電視上,我在家裡看了,哭了。

問:為什麼要 哭?

答:一份捨不得吧。

問:Morris有退休規畫嗎?

答:他面對的東西,他自己有他自己的界線在那裡,他知 道自己的能力,他怎麼樣做,而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這個。他每次要跟我講困難的時候,我第一句就跟他講說,退休就好了。(編按:意指張忠謀尚未有退休打算。)

做 一個張太太,不管他做些什麼,我一定就是站在他旁邊。他要是台積電不做,我志工也不做。陪他到處走,這是講真的。

心裡的敵人是什麼? 怕身體的微弱,怕和先生分開

問:妳去過達蘭薩拉見達賴喇嘛,他對妳的影響是什麼?

答:他告訴我,最大敵人就是自己的煩惱。

問: 妳心裡的敵人是什麼?

答:我現在心裡的敵人是年紀的長大、身體的微弱,怕跟我先生分開(眼眶紅)。

問:妳怕跟先生分開……, 有討論過身後事嗎?

答:他講就是說,我活著一定要比他更久,因為在這一方面,我比他更堅強,……我不捨他一個人生活,沒有人照顧的日子,我 會比他在這一方面堅強。

問:會成立信託嗎?

答:我們有考慮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規畫,我們不是家族企業,錢我們也帶不走,我 們走之前,會把錢都用在公益上。

問:所以不會留財富給小孩?(編按:以台積電六月十一日股價與張忠謀持股計算,張忠謀身價至少七十億元。)

答: 不會。

問:那你跟Morris留什麼給小孩呢?(編按:張忠謀有一女,張淑芬有兩女,均定居美國。)

答:我們讓他們知道媽 媽、爸爸是什麼樣子。I want them very proud of their parents.(我希望他們以雙親為傲。)

我沒 有因為我跟我先生結婚後,變得很奢侈,或是變得很不一樣。我更不會讓我的小孩,因為這個繼父,變成不一樣的人,這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他們只要看他媽媽, 就知道他們的分寸在哪裡。

延伸閱讀:兩家專教董事長夫人的畫室

不像傳統印象裡拘謹小心的夫人畫,張淑芬的畫作反映她的個性。 她的畫布上,少見精細工筆畫法,而是以刮刀大膽創作。

張淑芬學畫的兩家畫室,都是台北市董事長夫人圈中知名的學畫地點,一家是位在內湖的秋 刀魚藝術中心,另一家則是位於四維路私宅內的一處私人畫室。

四維路的畫室,長年由藝術家工作室的葉繁榮授課,幾年前,他在蔡宏圖太太邀請 下,開始在這個私人住宅地下室裡授課,這個畫室裡的成員只有十個人,多半是金融界的大老闆眷屬,除了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的太太,還有國泰金控副董事長蔡 鎮宇、大眾銀行董事長陳建平、華泰飯店董事長陳天貴的太太。張淑芬就是在蔡宏圖的太太介紹下開始學畫。

秋刀魚藝術中心聚集的多半是科技業和 傳產業,一開始,光寶董事長宋恭源的太太在這裡學畫,後來四維航運董事長夫人、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的孫子也都在這裡學畫,張淑芬也是因為宋恭源夫人的介 紹,到這裡學畫。

張淑芬新書發表時,她的畫友們也都來幫她捧場,展現這兩家畫室背後,串起的夫人人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6

煤氣公司高速增長的三條公式 林本利

20108-12  NM




恒生指數是以1964年7月31 日為基數日,基數點是100點。經過46年,恒指上升至21,000點左右,平均每年增長(連同約4%股息)約16%。但公用事業分類指數,已升至 41,000點以上,每年增長(連同約5%股息)達19%。幾隻公用股中,又以煤氣表現最突出,每年增長超過20%,市值直逼中電。

煤氣公司成立於1862年,是香港首間公用事業公司。直至上世紀60年代,大部分市民仍然使用火水和石油氣煮食,煤氣屬「奢侈品」,還未普及。但隨着香港經濟環境改善,愈來愈多家庭轉用煤氣。李兆基看準煤氣的發展潛力,自1977年起,便不斷增持煤氣股份。

其實,煤氣公司的股價能夠遠遠跑贏大市,除了投資者願意冒險投資和公司有效經營外,還要多謝政府多方面的支持。

70 年代,香港發生多次嚴重石油氣爆炸事件,政府在1981年,聘請英國氣體公司評估煤氣和石油氣的安全程度。顧問公司的報告認為煤氣較空氣輕,漏出的煤氣會 浮升及迅速消散,發生嚴重事故的機會較石油氣為低。結果,政府採納顧問公司的安全建議,限制新落成樓宇使用氣瓶盛載的石油氣,又規定石油氣管道不能橫跨道 路。房委會的氣體供應政策,又以煤氣作為優先選擇。自此之後,煤氣公司的用戶數目便迅速增長,由1981年的21萬增加至1994年超過100萬。同期利 潤的升幅更驚人,13年升了30倍之多,每年增長超過30%。

消委會在1995年發表研究報告,認為煤氣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七成,利潤遠遠高 於合理水平,建議政府管制煤氣公司的收費和利潤,長遠要引進天然氣,透過共同輸氣系統,讓不同供應商互相競爭客戶。可是政府並沒有接納消委會建議,容許煤 氣公司繼續賺取豐厚利潤,煤氣每度收費較外國的天然氣收費高出一倍以上。

 

煤氣公司為了掩飾暴利,不斷派發紅股,避免每股股價大幅颷升。1994年,煤氣公司開始進軍內地市場,到現在業務遍布19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總共超過100個投資項目。

除 了在內地投資氣體和供水業務外,煤氣公司亦將資金用作地產發展。1995年,與同系公司恒地及東亞銀行投得京士柏山地皮,佔四成半權益。1996年,再與 恒地、新鴻基及中銀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項目,佔一成半權益。2000年夥拍恒地投得西灣河土地(即嘉亨灣),佔一半權益。投得土地後,兩間公司還成功促使梁 展文行使酌情權,批出大量額外樓面,興建五幢超過60層的住宅大廈。

煤氣公司早於90年代初已有意和恒地合作,將馬頭角南廠的工業用地重新 發展。公司原先計劃興建一幢工業大廈,後來改為興建商業大廈,並且成功向城規會申請修改土地規劃,由工業變成商業區,毋須補地價。後來煤氣公司改變策略, 轉為發展住宅,政府又同意將土地變成住宅區,容許發展商在細小地皮上興建五幢摩天大廈(翔龍灣),賺取豐厚利潤。

過去數十年,煤氣公司藉着 壟斷氣體市場賺取豐厚利潤,然後再將利潤用作開拓香港以外的市場,以及發展地產業務。公司並且獲得政府官員及城規會批准,享受土地特殊利益。壟斷本地市 場,以壟斷所得的利潤開拓其他市場,以及享受土地特殊利益,這正是煤氣公司高速增長的三條公式。這亦是本地富豪的成功秘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03

年成交百億元大戶的選股三條件 李順益 小型電子股啟動做夢行情

2010-12-20  TWM




李順益認為目前市場資金充沛,短時間又沒有財報變數干擾,為大盤提供相對安全、無虞的上漲環境。

中小型電子股雖陸續展開作夢行情,選股時仍要以近期獲利表現,來判斷明年的業績。

撰文‧歐陽善玲

以未上市盤商起家的李順益,投身股海時間長達二十五年,若以職場資歷來說,正好是可以退休的年紀。

去年股市成交金額超過百億元的李順益,當然是券商的超重量級客戶。在自家的VIP室,每當股市開盤,眼睛就死盯著螢幕上不停跳動的數字,血液也沸騰起來;對投資的熱情,絲毫不因時間流逝而消失。

按表操課 該做功課絕不拖延白手起家的李順益,能夠從小小的未上市盤商,成為券商眼中的「VIP」,全來自於他持之以恆的好習慣。

每天開盤前,李順益一定把國內主要的財經報紙仔細閱讀;透過報載的消息,他能夠在最快時間內,掌握當天個股脈動。「像先前有公司利多消息見報,開盤前,我就會判斷這家公司的股票,今天走勢如何?」長期自我訓練,李順益練就精準的判斷力,讓他在股票操作路上,幾乎無往不利。

盤中,他則會透過電話和幾位VIP大戶交換盤勢與個股看法,掌握市場方向,以及其他大戶操作動向。儘管他的VIP室稱不上氣派,卻是匯集大戶訊息的地方;倘若這些大戶一起出動,加總起來的力量,對台股盤面絕對會造成極大的撼動力。

經過一上午的激戰,收盤後,李順益另一個階段的工作才要開始。他會一檔檔地檢視上市櫃、一千多家公司當日股價走勢與K線圖,尋找值得布局的標的。他的選股條件有三:一、股價經過整理,各均線呈現多頭排列;二、大股東籌碼集中;三、公司經營團隊素質優良。

「我 只看日線,線形出現準備『浮出頭』的個股,我就會列入追蹤標的,只要一出量就會先買一些建立部位。」李順益強調,買股票無須躁進,他相中個股後,會分批進 場。「股價明顯噴出的個股,短線內會壓回,等到回檔再把部位建足就好。」分批買進 不要因短線行情而急躁所以,價位較高的個股,李順益會先進五十張「試單」,等到股價拉回,且基本面沒有太大改變,就會把部位買滿。「我通常一檔個股持有部 位,不會超過兩千萬元。有時就算回檔,我也不急著出脫,因為公司籌碼未鬆動,只要買進成本跟大股東差不多,就不用擔心。」他認為,股市就像潮水,一波接著 一波,每個階段都有不同主流、不同現象,只要對症下藥,就能從中獲利。

「現在這個階段最大特色,就是『作夢行情』,公司都在搶發言權,大談明年業績展望。」李順益坦言,就過去經驗,從現在到明年四月前,個股沒有檢視財報的壓力,正好給先前股價受壓抑的中小型電子股,一個表現機會。

「像 電源供應器大廠飛宏,以減資後股本計算,今年前三季每股已賺五元,全年預估至少也有六元實力;現在股價還不到五十五元,本益比不到十倍。股價不但嚴重被低 估,明年業績持續成長的機會也高。」李順益指出,飛宏積極布局LED照明,及智慧型手機市場,都是趨勢產業,買這種股票就很安全。

同樣具有業績成長及股價偏低題材的,還有整流二極體廠強茂。

「今年,強茂本業及轉投資部分,都有不錯成績。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為二.九元,要是第四季旺季可以再賺一元,全年獲利就有機會看到四元。」李順益說,現在強茂股價約三十七元,本益比同樣低於十倍,且營收持續成長,未來也可特別注意。

另 外,半導體設備機台廠旺矽,股價整理長達四個月,累計前十一月營收年增率達一.六倍。受到LED設備需求推升,目前訂單已排到明年第一季,後續動能可密切 追蹤。「值得一提的是,旺矽還有高達十三、四億元營收,將延至明年入帳;以過去兩個月,公司營收約四億元左右計算,這筆資金要是平均分攤到明年第一季,每 月營收會增加一倍,後市想像空間非常大。」原來,機台業每月開立發票金額,會與營收認列不同。一般出貨的,為避免機台出現不完美情況,遭客戶事後退款,櫃 買中心規定,貨款金額認列部分,要等機台廠拿到全部貨款後才一次認列,屬產業常態。

李順益分析,只要公司派作多心態濃厚,就能為個股表現提供一定支撐;再配合業績倍增題材,股價上漲潛力不容小覷。

他舉微波高頻元件廠昇達為例,昇達獲中國大型通訊設備廠華為供應鏈認證,未來合作關係密切,出貨前景看漲。同時,最大客戶Ceragon,日前股價突破新高,現在輪到代工廠表現也不為過。

另外,李順益也提到榮剛,前三季獲利雖不突出,但營收年增率爆發性大,未來可持續關注。

李順益 Profile

出生:195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25年投資資歷)

單月交易量:10 億元以上VIP大戶李順益五檔推薦股

公司

名稱 公司

代號 前11月

累計營收

(億元) 累計營收

年增率

(%) 前三季EPS(元) 12/14

收盤價(元) 看好理由

榮 剛 5009 65.7 72.0 0.48 24.60 價值型標的,營收逐步成長。

飛 宏 2457 133.4 24.7 4.03 53.50 本益比不到10倍,明年業績看好,可長線布局。

旺 矽 6223 32.2 159.7 6.67 104.00 營收遞延效應,至明年第一季w業績成長爆發力大。

強 茂 2481 49.0 28.5 2.91 37.95 股價低估,獲利具想像空間。

昇 達 3491 5.0 4.8 1.75 58.40 傳與中國華為合作,明年營收有機會大幅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

定律十三條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3wy.html
寫在前面:這十三條定律是在工程、管理、科研、政治等領域總結出來的一些實踐規律,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心理學依據作為支撐,如果拓展一下,這十三條定律也是同投資、博弈息息相關的。願這些定律對於朋友們的投資生活會有所助益!
   
    一、墨菲定律

定律十三条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霉蛋,不經意間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這句話迅速流傳,並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流傳擴散的過程中,這句笑話逐漸失去它原有的侷限性,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一個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變種或推論。
人生哲學
 1.別試圖教貓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
 2.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 3.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 5.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
處世原理
 6.你若幫助了一個急需用錢的朋友,他一定會記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錢的時候。
 7.有能力的——讓他做;沒能力的──教他做;做不來的──管理他。
 8.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你準時到,卻還要等;遲到,就是遲了。
 9.你攜伴出遊,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
愛情意義
 10.你愛上的人,總以為你愛上他是因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 11.你最後硬著頭皮寄出的情書;寄達對方的時間有多長,你反悔的時間就有多長。
生活常識
 12.東西越好,越不中用。
 13.一種產品保證60天不會出故障,等於保證第61天一定就會壞掉。
 14.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 15.你丟掉了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地方。
 16.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
 17.你出去買爆米花的時候,銀幕上偏偏就出現了精彩鏡頭。
 18.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了排。
 19.一分鐘有多長? 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二、二八法則

定律十三条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反應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

    在 商品營銷中,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 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 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遵循「二八法則」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關鍵的少數顧客,精確定位,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的普 爾斯馬特會員店始終堅持會員制,就是基於這一經營理念。

    「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如一個人應該選擇在幾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強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現;鎖定少數能完成的人生目標,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機會。

 

    三、馬太效應

定律十三条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 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裡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 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它反映了當今社會中 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
    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要想在某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的時候,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 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四、手錶定理

定律十三条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 準確時間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並以此作為你的標準,聽從它的指引行事。記住尼采的話:「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 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隻表」弄得無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 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鬱鬱終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 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 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五、「不值得」定律

定律十三条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 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價值觀。關於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而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奮鬥毅力,也 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來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 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定時的肯定和讚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慾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時要加 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六、彼得原理

定律十三条

    管理學家勞倫斯·丁·彼得(Laurence.J.Peter),1917年生於加拿大的范庫弗,1957年獲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士學位,6年後又獲得 該校教育哲學博士學位,他閱歷豐富,博學多才,著述頗豐,他的名字還被收人了《美國名人榜》、《美國科學界名人錄》和《國際名人傳記辭典》等辭書中。

    彼 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 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 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導出的彼得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 的員工完成的。」每一個職工最終都將達到彼得高地,在該處他的提升商數(PQ)為零。至於如何加速提升到這個高地,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動」,即 依靠裙帶關係和熟人等從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採用的。

    彼 得認為,由於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無意間」創設了一門新的科學——層級組織學(hierarchiolgy)。該科學是解開所有階層制度之謎的鑰匙,因 此也是瞭解整個文明結構的關鍵所在。凡是置身於商業、工業、政治、行政、軍亨、宗教、教育各界的每個人都和層級組織息息相關,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當 然,原理的假設條件是:時間足夠長,五層級組織裡有足夠的階層。彼得原理被認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聯繫的。

    帕 金森(C.N.Parkinson)是著名的社會理論家,他曾仔細觀察並有趣地描述層級組織中冗員累積的現象。他假設,組織中的高級主管採用分化和征服的 策略,故意使組織效率降低,藉以提升自己的權勢,這種現象即帕金森所說的「爬升金字塔」。彼得認為這種理論設計是有缺陷的,他給出的解釋員工累增現象的原 因是層級組織的高級主管真誠追求效率(雖然徒勞無功)。正如彼得原理顯示的,許多或大多數主管必已到達他們的不勝任階層。這些人無法改進現有的狀況,因為 所有的員工已經竭盡全力了,於是為了再增進效率,他們只好僱用更多的員工。員工的增加或許可以使效率暫時提升,但是這些新進的人員最後將因晉陞過程而到達 不勝任階層,於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僱員工,再次獲得暫時的高效率,然後是另一次逐漸歸於無效率。這樣就使組織中的人數超過了工作的實際需要。

    彼 得原理首次公開發表於1960年9月美國聯邦出資的一次研習會上,聽眾是一群負責教育研究計劃、並剛獲晉陞的項目主管,彼得認為他們多數人「只是拚命地想 複製一些老掉牙了的統計習題」,於是引介彼得原理說明他們的困境。演說召來了敵意與嘲笑,但是彼得仍然決定以獨特的諷刺手法呈現彼得原理,儘管所有案例研 究都經過精確編纂,且引用的資料也都符合事實,最後定稿於1965年春完成,然後總計有16家之多的出版社無情地拒絕了該書的手稿。1966年,作者零星 地在報紙上發表了幾篇述論同一主題的文章,讀者的反應異常熱烈,引得各個出版社趨之若婺。正如彼得在自傳中提到的,人偶爾會在鏡中瞥見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 即自我辯認,於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這樣的片刻裡正好可以使人進一步認識自己,「彼得原理」扮演的正是那樣一面鏡子。

 

    七、零和遊戲

定律十三条

    一個遊戲無論幾個人來玩,總有輸家和贏家,贏家所贏的都是輸家所翰的,所以無論輸贏多少,正負相抵,最後遊戲的總和都為零,這就是零和遊戲。
    零和遊戲之所以受人關注,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與零和遊戲雷同或類似的現象。我們大肆開發利用煤炭石油資源,留給後人的便越來越少;我們研 究生產了大量的轉基因產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著冒了出來;我們修築了葛洲壩水利工程,白鰭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產卵了……
    發展是硬道理。人類在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科技迅猛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曰益嚴重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之後,可持續發展理論才逐漸浮出水面。零和遊戲原 理正在逐漸為「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逐漸認識到「利己」而不「損人」才是最美好的結局。實踐證明,通過有效合作,實現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的。
    領導者要善於跳出「零和」的圈子,尋找能夠實現「雙贏」的機遇和突破口,防止負面影響抵消正面成績。批評下屬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牴觸,發展經濟如何才能做到不損害環境,開展競爭如何使自己勝出而不讓對方受到傷害,這些都是每一個為官者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世上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這些企業經營管理定律只能供我們參考和借鑑,至於什麼條件下適合借鑑哪一種,回到手錶定理上去,你需要自己選擇一塊戴著舒適而又走時準確的手錶。

 

    八、華盛頓合作規律

定律十三条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三個和尚」的故事。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複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牴觸時則一事無成。

 

    九、酒與污水定律

定律十三条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幾乎在任何組織裡,都存在幾個 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 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它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人無 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 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 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十、水桶定律

定律十三条

    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水桶中最短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
    任何組織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但劣勢部分卻往往決定著整個組織的水平。問題是劣勢部分是組織中一個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當成爛蘋果扔掉,否則,你會一點水也裝不了,可它卻讓你那些長的東西白長了!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水桶定律告訴我們,領導者要有憂患意識,如果你個人身上某個方面是「最短的一塊」,你應該考慮盡快 把它補起來;如果你所領導的集體中存在著「一塊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將它做長補齊,否則,它帶給你的損失可能是毀滅性的,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件 事沒做好而毀了所有的努力。有些人也許不知道水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決」,這是中國的「水桶」,有了它你便知道水桶定律是多麼重要。
    決策和執行發生的機率。讓謀劃的人盡心謀劃,讓執行的人全力執行,讓他們都從中獲得間接而不是直接的功利,這樣我們才能把「粥」分得更好。當然,還應有必不可少的獨立的監督。

 

    十一、蘑菇管理原理

定律十三条

    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
    蘑菇管理是大多數組織對待初入門者、初學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從傳統的觀念上講,「蘑菇經歷」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煉,對人的意志和耐力 的培養有促進作用。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蘑菇管理有著先天的不足:一是太慢,還沒等它長高長大恐怕瘋長的野草就已經把它蓋住了,使它沒有成長的機會;二是 缺乏主動,有些本來基因較好的蘑菇,一鑽出土就碰上了石頭,因為得不到幫助,結果胎死腹中。
    讓初入門者當上一段時間的「蘑菇」,可以消除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使他們更加接近現實,更實際、更理性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領導者應當注意的是,這 一過程不可過長,時間太長便會使其消極退化乃至枯萎,須知不給陽光不給關愛不僅是任其自生自滅,而且更是對其成長的抑制。如何讓他們成功地走過生命中的這 一段,盡快吸取經驗、成熟起來,這才是領導者所應當考慮的。

 

    十二、錢的問題

定律十三条

    當某人告訴你:「不是錢,而是原則問題」時,十有八九就是錢的問題。
  照一般的說法,金錢是價值的尺度,交換的媒介,財富的貯藏。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瘋狂、令人激動的一面,也撇開了愛錢的心理不談。馬克思說,金錢是「人情的離心力」,就是指這一方面而言。
  關於金錢的本質、作用和功過,從古到今,人們已經留下了無數精闢深刻的格言和妙語。我們常會看到,人們為錢而興奮,努力賺錢,用財富的畫面挑逗自己。 金錢對世界的秩序以及我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廣泛的,這種影響有時是潛在的,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的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奇妙的是:它完全是人類自己 創造的。致富的驅動力並不是起源於生物學上的需要,動物生活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同的現象。它不能順應基本的目標,不能滿足根本的需求。的確,「致富」的定義 就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然而這個看起來漫無目標的驅動力卻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人類為金錢而互相傷害,遠超過其他原因。

    附:一街東頭那個乞丐去摸彩票。中了五等獎,得款50元。甚喜!這個冬天好過了,他擁有棉襖、棉褲、和棉鞋了。街西頭那個乞丐也去摸彩票。中了一等獎,得款50萬元。狂喜! 

   首先大宴賓客,熱鬧三天,煞是風光,耗款3千元,小意思。然後買西服、配手機、穿金戴銀,容光煥發,一掃窮氣。再次,買房子,滿街轉悠,要帶車庫的。第 四,就是買車了。「夏利」太便宜,「奔馳」太貴,還是「桑塔納」吧!第五……第六……第七……過年的時候,街東頭那個乞丐還在到處晃悠,穿著那50元買的 「家當」;而街西頭那個乞丐卻在勞教所裡,據說是因為賭博、嫖娼、吸毒、鬧事……擁有50元,街東頭的乞丐不再受凍,自得其樂;擁有50萬元,街西頭乞丐 成了個大富翁,卻也把自己送上了死路。不懂得善用錢財的人,還是沒錢點才安全。

 

    十三、奧卡姆剃刀定律

定律十三条

    12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威廉主張唯名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他主張「如無必要, 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相反, 經過數百年的歲月,奧卡姆剃刀已被歷史磨得越來越快,並早已超載原來狹窄的領域,而具有廣泛、豐富、深刻的意義。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演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附: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經過觀察提出了「破窗理論」。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破窗理論」更多的是從犯罪的心理去思考問題,但不管把「破窗理論」用在什麼領域,角度不同,道理卻相似: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必須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

  推而廣之,從人與環境的關係這個角度去看,我們周圍生活中所發生的許多事情,不正是環境暗示和誘導作用的結果嗎?

  比如,在窗明几淨、環境優雅的場所,沒有人會大聲喧嘩,或「噗」地吐出一口痰來;相反,如果環境髒亂不堪,倒是時常可以看見吐痰、便溺、打鬧、互罵等不文明的舉止。

  又比如,在公交車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 排隊上車,又有多少人會不顧眾人的文明舉動和鄙夷眼光而貿然插隊?與這相反,車輛尚未停穩,猴急的人們你推我擁,爭先恐後,後來的人如果想排隊上車,恐怕 也沒有耐心了。因此,環境好,不文明之舉也會有所收斂;環境不好,文明的舉動也會受到影響。人是環境的產物,同樣,人的行為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是 一種互動的關係。

  在公共場合,如果每個人都舉止優雅、談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夠營造出文明而富有教養的氛圍。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個人的粗魯、野蠻和低俗行為而形成「破窗效應」,進而給公共場所帶來無序和失去規範的感覺。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平時一直強調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就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它決定了我們自身的一言一行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5

微博三條:存款活雷鋒、炒股白求恩、買房甕中鱉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72.html
最近幾天我發了三條微博,轉載過千,內容如下:

【存款人都是活雷鋒】
過去20年中國的貨幣貶值率高達年10%,其中7%為央行收取的鑄幣稅,3%被商業銀行瓜分。而存款人的儲蓄每年縮水實際還不是5%,而是10%以上,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越存款越窮,越貸款越富,為什麼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微博三条:存款活雷锋、炒股白求恩、买房瓮中鳖
炒股人都是白求恩】有人問炒股的人又是什麼,我簡單的統計了一下A股成立20年來的融資、交稅和手續費,發現小散一共投入6萬多億,但到手的分紅不到1萬億,20年白送了5萬多億出去,炒股的真是捨己救人,不求回報和感恩的白求恩啊,數據見下圖:

微博三条:存款活雷锋、炒股白求恩、买房瓮中鳖

【買房人都是甕中鱉】我寫了「存款活雷鋒、炒股白求恩」二貼,結果賣房炒房人樂了。經統計,中國城鎮人口6.7億,合計住宅面積約212億平米,三口之家 95平米。但在建待建住宅有200億平,夠10年銷售13.5億人住,而農村房子就養雞好了。所以我估計政府會大力推行房產稅,這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微博三条:存款活雷锋、炒股白求恩、买房瓮中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87

三條在眾募網站上成功的關鍵秘訣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62392.html
者按:本文作者Jon Kimmich,Software Illuminati的CEO,也是《眾籌聖經》一書的編輯。眾募也需要品牌? 眾募也需要想方設法導入流量?眾募的售後還要花這麼多精力?屌絲創業很容易,上了KS就等著捧錢回家?但作者在文中告訴我們,其實任何成功,背後都有故事,有小概率的意外發生。但最後,還是要回到正常的商業規律裡面。為毛國內的大量科技類眾募項目沒有成功或者火爆?對比這幾個成功要素,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些東西。

我溝通中的創業家們,已經感覺到了空氣中氣味的變化,特別是針對消費者市場的那些人來說,有錢的味道。他們在小聲的喊道「Kickstarter」。

大筆的資金已經被準備好了,消費者們迫切渴望能買到「下個重大的東西」–即時它還沒被做出來。

由於最近的從智能電紙書手錶Pebble的大獲成功,融資超過1千萬美金(太成功以至於後面他們不得不關閉了接收新訂單來確保滿足之前的支持者訂 單),和Amadnda Palmer的募資超過1百萬美金的音樂項目,到Double Fine Adventure遊戲募資3百萬美金,眾募已經正式爆發,成為了傳統尋找資金渠道外的一個新的形式。

在很多方面上,西雅圖的遊戲公司成為了獲得高募資公司裡面的領頭羊。

在過去數月內,超過5個來自西雅圖遊戲公司的Kickstarter融資項目獲得了三百五十萬美金的支持。對比來看,總計的VC在西雅圖地區的遊戲行業投資是一千萬美金,所以,開發前的從用戶獲得的募資數量已經達到了VC募資的35%。

要引起注意的是:僅有25%的Kickstarter遊戲項目獲得成功,為何西雅圖公司這麼成功?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倪端: 這些就是: 1. 認識到,眾募從本質上是一種消費市場的實踐,因此,品牌和視野非常重要 無論是存在的知識產權,具有個人品牌的個體,一個創意的外觀,或者是對目標客戶的理解,要在眾募中成功,關鍵是要從根本上理解驅動消費者行動需要做什麼。如何用實例來展示給消費者,你是那個靠譜的公司,能夠交付該產品,儘可能的灌輸你的信心,並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受人歡迎的方式來傳達你的理念和個性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兩分鐘內,將你的用戶從幾乎不懂轉變為渴望購買,當你打造成品牌後,或者個人變成品牌後,交流這些就變得非常直接和容易了。 如同 Jordan Weisman(Harebrained Schemes聯合創始人,遊戲作品Creative ForceBehind Shadowrun Returns在Kickstarter上募資180萬美金 )寫到: 「我們中的某些人【知名的設計師】,像Tim Schafer, Brian Fargo和我,開發的項目有很多的粉絲和知名度。這時我們的優勢,不過即使你沒啥知名度,你依然可以塑造並建立與激勵潛在支持者。如果你沒有廣泛的知名度,你必須建立它,並好好將你個人呈現在眾人面前。做到你自己。像傳統的投資者一樣,支持者主要是投資在人上。你的目標就是去激勵他們」。 2. 他們能夠接受這個事實,那就是從某種角度來說,眾募僅僅是另外一種「轉換渠道」 很多的消費者進來,一部分花錢,大部分不花錢。同樣適應於互聯網廣告和免費遊戲的「沮喪數學」也適應於眾募方式。 成功的團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低成本/無成本的方 式來導入流量到他們的項目中,包括PR和媒體推廣,社交網絡和聚集一個愛好者社區。 然後你必須要時刻保持調整方向和回報給你的支持者(那些不支持你的人更重要),讓你能夠告訴他們你代表了他們。 3. 他們理解眾募需要承擔責任 成功的眾募發起人做很多的功課。他們計劃並為此準備人手。管理問題,回覆,和各種困惑–它們來自於上千,甚至數千的支持者,從一個項目的開始到結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管理與幾個風險投資人或天使投資人的關係是一種挑戰,回覆社區的問答,email並保持與超過3萬6千人的個人關係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你需要解決的挑戰了。 幾乎我交流過的所有的公司–包含成功的和失敗的,都認為他們低估了與支持者溝通所要花費的時間。 我看到Kickstarter和拷貝們標榜自己並非是一個公司,而是一個社會行動–這是錯誤的。 但是眾募的形式並沒有走遠,隨著公司們越來越擅長通過市場推廣產品,它也在迅速增長中。為了確保從最火爆的新公司中第一批拿到最流行的產品,用戶越來越適應在產品投入市場前(甚至一行code都沒寫)的時候先花點錢了。 編者註:本文譯者,Yeelink.net的姜兆寧@Yeelink姜工,一名Kickstarter等眾募和創意電子產品的發燒友和實踐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98

一趟平板旅程 看見台灣三條出路

2012-10-29  TCW
 
 

 

你能想像嗎,一台薄薄的平板電腦,竟會讓我們的鈔票變薄了?

本週,是平板電腦產業最熱的一週。

美國時間十月二十三日,蘋果(Apple)公司即將發布它的第一款七吋面板產品,「iPad mini」。就在iPad mini發表後三天,十月二十六日,微軟(Microsoft)視為翻身重頭戲的平板電腦Surface也即將開賣,如果再加上華碩與十月底的Google等等,光是十月就有約十款新產品問世。所有人都在搶食,這塊產值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七百億元)的大餅。

平板電腦創造的傳奇很動人。

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已去世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把第一台iPad介紹給全世界;二年九個月後,平板電腦全球累計銷售約有一億五千萬台,等於是台灣加上日本的總人口數。

它也改變了世界。全球三分之一的國家開始採用平板電腦做為電子書包,改變孩子學習的方式。二○一六年之前,五成以上的企業透過平板電腦收發電子郵件,改變員工溝通的方式。當平板電腦被人們做為閱讀的載具後,在英國,去年電子書的出版規模首次超越了精裝書,改變了全球出版業的生態。

台灣,不再無法取代!少了零組件建議權,影響力大減

但,它也正讓台灣逐漸「沒這麼重要!」這,正是影響我們荷包的起始。 二○○五年五月,美國《商業週刊》製作了「Why Taiwan Matters」的封面,文中提到,「沒有了它(台灣),世界經濟將無法運作」(The global economy couldn't function without it.),並以「中東原油」比喻台灣電子業,兩者都是短期內不可取代的。

二○○一年,一位澳洲記者愛迪生(Craig Addison)寫下《矽屏障──台灣最堅實的國防》這本書,他斷言台灣將因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在全球的無可替代,不僅是兩岸科技業競逐最堅實的堡壘,也是免於政治威脅的重要籌碼。

台灣在全球電子業喊水能結凍的實力,在平板電腦時代中,卻被大打折扣。 數字解釋一部分現象: 二%:這是一台New iPad成本結構中,台灣系統組裝廠能賺到的利潤。

八○%:這是一台New iPad當中,被美韓吃下的五大關鍵零組件利潤占比。

三百六十元:台灣做一台售價約兩萬元的筆記型電腦賺的錢,是生產一台平板電腦的兩倍。

你一定會想,台灣早已經習慣低毛利。但只要仍有主導權,在科技產業的影響力,仍全球無人能及。

但,在平板時代中,台灣正失去最重要的「零組件採購建議權」。這,正是影響毛利,也讓台灣聚落影響力降低的主因。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平靜的分析,「以前(電子產業鏈)是台灣人在控管,現在很多發球權跑到蘋果手上去了。」

過去,廣達、仁寶、緯創這些筆電ODM(委託設計製造)公司,在品牌廠惠普(HP)、戴爾(Dell)面前,享有高度的零組件建議權,可以藉此拉抬起台灣零組件供應鏈;但現在蘋果一抓就是七成的平板電腦市占率,面對零組件供應商,它擁有的議價權與力量比代工廠更多,台灣的價值只剩下幫蘋果組裝而已。

當蘋果積極創新,啟用最新、最好、最貴的技術:如比一般面板單位面積貴三至四倍的高解析度視網膜面板,或是價格比3G晶片高出六七%的4G LTE晶片時,台灣根本無發聲權。

專注在標準型DRAM的台灣業者,產品只能應用在電腦上,平板電腦卻是使用三星、海力士、美光、爾必達四家供應的Mobile DRAM;筆記型電腦上使用的軸承、鍵盤等等,也在平板電腦上完全消失。

現在,台灣完全不能被其他廠商取代,除了系統組裝外,只剩下大立光提供的光學鏡頭。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直指,當品牌形象取代了硬體規格,台灣過去的靈活性、對供應商的談判力已不再被重視。

大餅,看得到吃不到!軟體生意沾不上邊,錢越賺越薄

甚至於在未來,一台平板電腦最重要的戰場,其實是在你花了一萬八千多元購買它之後,每個月再為它付出上網費用,購買線上音樂、電子書、App應用程式,兩年下來,花在一台平板電腦軟體與服務的金額,可能達新台幣兩萬元,比硬體還貴。

而台灣在後段的相關軟體服務卻沾不上邊;台灣,在平板電腦的世界中,成為了「硬體全聯社」。我們用全國最好的資源,去賺價值鏈中最微薄的部分。

看不到下一步的成長動能,科技業不斷下滑的獲利表現,廣達今年第二季的毛利率僅四%,外資也持續降低對傳統電腦公司的持股。

六百萬的電子業股東荷包縮水,七十七萬的科技業員工越來越苦。

第一百四十頁圖中所述的,不斷下滑的勞動成本指數可以說明真相,台灣電子業雖然仍有基礎在,但是,科技產業的勞動成本一直下滑,部分可能是企業用更多機器取代人工,部分也是企業主利用責任制,讓員工更「物美價廉」。這雖然有助企業延長競爭力,但也讓員工工作越來越辛苦。即便如美國,這兩季的勞動成本指數,仍呈現緩慢正成長。

但,蝴蝶效應,還沒結束。

新竹科學園區附近,一個落成不過三年的新社區。

在這裡,台積電、聯發科、晶豪、聯詠等知名企業的員工比鄰而居,其中一位晶片設計公司中階主管住戶說,公司每年分紅兩次,以前一年合計能領到三百萬元以上,今年儘管業績還比去年成長一成多,兩次領下來卻只有八十五萬元;如果員工是碩士學歷,更領不到六十萬元。斜對門、在晶圓廠工作的研發副理也說,今年的公司分紅,只有過去十年平均的五折到七折。

「以前中午,同事吆喝去吃五百、六百元的午餐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大家只想到對街的小店,最多花個一百元吧!」這位竹科人說,「整個都變了,氣氛比金融海嘯時還糟。」

人力,往服務業流動!多人分食職缺,平均薪資反變少

科技人的消費縮手,影響的不僅是周邊服務業的產值,這把火,竟然與我們目前的凍薪情境也有關。

顏承暉解釋,過去電子業雖然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之一,但因工作機會多移往中國等海外地區,加上企業對未來更保守,台灣新增就業人口只能往服務業流動。

但,全球不景氣確實也影響消費信心。當新就業人口流往服務業,但產值成長率卻跟不上,越來越多的服務業員工、平分有限的餅,僧多粥少,也讓今年第一季服務業平均薪資比起去年同期不升反降。

雖然,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的不景氣,才是讓外銷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七五%的台灣引擎熄火的主因。但是,平板電腦引發的典範轉移,無疑是讓台灣電子業成長「熄火」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股大潮不僅影響我們的荷包,還可能影響工作機會。

經濟部促進投資聯合協調中心調查顯示,民間企業明年預定的重大投資金額僅有二千二百多億元,比去年此時的調查足足短少了八成,這些錢,背後代表的都是工作機會。但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仍在就讀科技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生卻仍高達四十四萬六千餘人。

GDP往往是最後的結果,今年台灣是亞洲十二國之末。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電子業占台灣GDP比重雖不是最高,卻是本世紀推動成長主力。以○七年主計總處統計為例,資訊電子業當年有近兩成的年成長率,對GDP成長貢獻率近三八%。雖然電腦市場不會一夕滅絕,每年仍有三億台的銷售量,但火車頭面臨熄火,自然會反映在國家經濟實力上。

機會,破框找新出路!和碩做隱形眼鏡,明年登陸興櫃

我們用平板電腦來訴說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並非只是認為,它將只帶來負面效應。我們寧願相信,它將如同警鐘一般提醒我們:環境難測。造成經濟變化的原因太多,可能是一場金融風暴,可能是一個貿易協定,也可能是一個新產品。

就如同火山爆發難以預期,我們能做的,就是因應改變。

改變,其實已從小處開始,分三路出發:

第一條路,利用製造資源跨足新領域。如和碩聯合集團,今年起透過轉投資晶碩科技,做起「隱形眼鏡」生意。別人笑童子賢不務正業,但他說,隱形眼鏡的光學原理,正好符合創業團隊光碟片的專長。他原有的工廠團隊,還可以把隱形眼鏡純手工的製程,改為SMT線生產。經過兩年半的琢磨,晶碩已能將隱形眼鏡的生產流程從四小時縮短到四十分鐘,今年底將開出十六家門市外,預定明年登錄興櫃。

第二條路,將製造業服務化,以提升附加價值。如台積電因為看到客戶未來競爭會更辛苦,所以創立開放創新平台(OIP)的生態系統,結合三十餘家電子自動設計化公司、四十多家矽智財公司等,讓客戶加入平台後,就可以共享資源,以綁住客戶,這也是台積電能創下史上最高市值紀錄的原因之一。

第三條路,服務業也開始吸納更多製造業的資源,即大家所說的服務科技化。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指出,服務業將結合高科技,更多創新將會展開。

火山,改變了地貌,各種路徑都變成可能。雖然今日上自馬政府、下至民間企業,沒有人能準確說出台灣下一個大產值的經濟成長動能在哪。但,我們至少可以做一件事情:開放。

改變,忘掉沉沒成本!硬拚低價,不如用高素質人才轉型

對企業與個人而言,忘掉過去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用開放的心胸面對變化。童子賢說了這麼一個小故事,晶碩開發隱形眼鏡初期,團隊都抱怨醫療產業節奏太慢了,但他的反應卻是:太好了!「你正好可以解除電子業的魔咒。電子業節奏太快,(產品)降價、降價、再降價。遇到一個節奏緩慢的,你只要用積極的態度去做,產品穩定了,價格也不會像電子業那樣,三個月、六個月就下滑。」

一念之間的差距,替晶碩開了一條路。

既然未來爆發難以預期,不如就打開限制,讓企業去試探各種可能,這也是當今政府可以抱持的態度。墨西哥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所有人,在面臨中國低價競爭時,墨西哥沒有選擇硬拚成本或是用匯率保護產業,而是把法令更放寬,讓稅制透明化。今日,才得以再起(另文詳見第一百五十六頁)。

「順勢」,是宏?硈郈鴗H施振榮被問到如何因應巨變時的回答。他說,務實的把自己的資源盤點運用,也是一種策略,等局勢再轉變,才有機會回頭再打一場勝仗。

好消息是,台灣仍有最寶貴的資源:人才。世界經濟論壇(WEF)九月五日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因研發人力充足、產業聚落、金融業低廉服務業等,全球排名第十三,高素質的人力提供了未來無限的可能。

面對這場如同火山大爆發的平板電腦效應,眼下雖是震撼,但換個角度看,它也正加速台灣的好人才流動到新領域,然後,冒出新芽。別忘了,火山熔岩經歷過的土地,其實才是最肥沃。

【延伸閱讀】1台iPad賣出後,還能創造2萬以上價值,台灣卻只賺到組裝錢 ——iPad從選處理器到App銷售價值變化

第1站 選購處理器地點:美國德州奧斯汀、韓國首爾水源市兩地的三星晶圓廠價值:28美元(約合新台幣820元)

第2站 找代工組裝地點:中國四川成都富士康價值:310美元(約合新台幣9,100元)台灣只能在這環節賺辛苦錢,一台組裝費用僅約新台幣 180元

第3站 運至門市販售地點:全球360家以上的蘋果專賣店價值:629美元(約合新台幣18,400元)

第4站 變娛樂中心地點:散布在全球的1.5億用戶價值:680美元(2年時間,約合新台幣2萬元)以上以消費者每月消費電子書、音樂等網路服務,加上連網等費用,用2年就得額外花費新台幣2萬元

資料來源:史丹佛大學教授KL Kraemer研究報告、中華電信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75

經濟二十三條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2.html
曾經有一段時期,筆者經常接觸一些貧苦的基層,看盡不少人間蒼桑事。其中有一次到了一間天台屋,看見一對年幼的姊妹在猶如垃圾崗中的家裡,靠微弱的燈光努力讀書。她們可謂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底下近百萬基層一代的寫照。特首梁振英先生終於發表了其施政報告,筆者今且分析師奶的「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的施政理念是否能解決未來數年香港住屋的問題。
根據2007年頭至2011年底香港政府統計數字,全港人口由6.86百萬人上升至7.11百萬人,複合増長0.72%;住戶數目由2.22百萬戸上至2.36百萬戶,複合増長1.20%,平均每年增加27,400戸;平均住戶人數則由每戶3.09人下跌至3.01人,反映可能由於成家立室和海外駐港員工令平均住戶人數則下跌。同期公屋總落成量是73,023伙,而年均落成量是14,605伙;私人住宅落成量是49,258伙,年均落成量是9,852伙;私人住宅浄增加41,663伙,年均浄增加8,333伙。由此推論期內年均新增住宅數約22,937伙,較期內年均住戶數目増長少4,462伙。根據2012年中香港政府統計數字,全港人口7.14百萬人,住戶數目2.39百萬戸,平均住戶人數則下跌至2.90人。2012年中住戶數目較2011年底多約2.73萬戸。
師奶在施政報告中,承諾未來五年內落成約75,000伙新公屋單位,年均15,000伙。另外由2017年起的四年內落成約17,000伙新居屋單位,這四年年均居屋供應約4,250伙。師奶亦樂觀地期望私人地產商不放軟手腳惜售新樓,因此推算未來四年私人住宅供應67,000伙單位,年均16,750伙。最後師奶的施政報告中還開了一張遠期支票,承諾在2018年起的五年內公屋的總供應至少有100,000伙,年均20,000伙。若果全港住戶數目繼續以1.20%複合増長,未來四年家庭數目共會增加11.66萬戶,較公屋和私人住宅落成量共14.20萬戶少25,400戶,供不應求現象似乎有機會放緩。到了2018年新增家庭數目估計有30,022戸家庭,扣除年均20,000伙公屋和4,250伙居屋,市場尚要5,772伙私人住宅的供應以補充缺口。 
 
自2002年至2011年,年均私人住宅落成量是16,644伙,公屋落成量是15,759伙,兩者合計32,423伙。不過由近年供應量看,住宅供應量下跌並低於30,000伙時期是由2006年開始。雖然師奶承諾未來五年建75,000伙新公屋單位,但由政府的公屋落成量的預測,2013年至2015年的年均落成量13,300伙,比以往五年的年均落成量14,605伙還要低。即使加上未來四年年均16,750伙私人住宅供應,這三年內年均新供應僅30,050伙,這數值(尚未計算年均約1,000伙的拆卸量)還比2002年至2011年平均落成量低。
雖然師奶的房屋政策以「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為施政理念,但由於未來五年公屋供應未有明顯突破。由於現時香港失業率低,通賬和工資互相競逐,短期未能上樓的基層市民還有好一段日子要捱,「協助基層上樓」似嘲諷多於承諾。至於「協助中產置業」這張遠期荷蘭支票要起碼到2017年才有小量新居屋單位推出,期間並無實質政策協助無殻中產蝸牛上車,因此私人住宅或會受全球經濟復甦而再創新高。老實說,自八萬五之後,隊冧樓市已經成了經濟二十三條,想做但不能做。到了四年後師奶又要進行競選工程,誰上場行什麼政策均是天曉得!

倘若師奶眾望所歸連任,或會真的能落實每年近30,000伙公共房屋的供應。到時或許歐美成功減債而觸發加息潮,加上十大基建陸續完工而私人住宅升至頂峰,也許2018年是香港樓市一個關鍵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53

吳東亮吃彰銀 只剩三條兇路可走

2013-3-4  TCW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親自打電話到財政部,向次長曾銘宗致歉,為了過去四十八小時,驚爆財政部與國內金融界的「彰銀併台新銀」一案,正式設下停損點。

一拖七年半:提議反向購併,想設停損

在吳東亮求和後,財政部長張盛和對外斬釘截鐵的說,「台新金併彰銀案目前已告一段落,台新金暫時不推動了。」等於對外界宣告,百年老店彰銀的第二大股東財政部,在這場合併案上,擊敗了第一大股東台新金,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財政部當然會反對,我們會沒想過嗎?當然有。」一位吳東亮身邊人士感嘆的說,只是彰銀與台新的合併,已經拖了七年半,而吳東亮想法是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他甚至賭上連董事長都可以不要當,就是為了端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只是吳東亮,卻完全低估了財政部反彈的力道與決心。

早在一開春的二月十八日星期一,吳東亮就曾致電財政部表明,台新金董事會將開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研究案。當時財政部並未強烈反對,只希望台新金給財政部兩天時間進行內部溝通。因此,台新金按照既定計畫走,將董事會定在二月二十一日。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吳東亮的預料,在二月二十日當天豬羊變色。

慘遭回拒:被控木馬屠城,還得道歉

時間拉回二月二十日上午九點半,財政部指派的彰銀總經理唐楚烈,拿著報紙緊急召集處長級以上主管,進行全國視訊會議,向同仁們澄清沒有這件事,純屬台新金單方面意願。

緊接著,曾銘宗在一個小時後,罕見的在盤中否認合併案,並協調金管會要求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澄清,以免影響股價波動。雖然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表示「純屬臆測」,卻在當天下午召開臨時董事會,火速通過合併研究案建議。

此舉再度激怒財政部,曾銘宗旋即在下午六點半再度召開記者會,措辭強硬的回拒這門親事,直說「不贊成、不可行、不用再提、不需要研究,」等於連打吳東亮兩個巴掌。

財政部強硬的反彈動作,綿密般的出招,打得台新金無法招架,張盛和更直接把台新金貼上「木馬屠城記」的標籤,逼得即使一切提案都合法,但吳東亮仍不得不向財政部認錯。

事實上,這次連木馬都還沒出現,台新金還未把研究案送到財政部,張盛和就已經透過媒體,直斥台新金想以彰銀併台新銀的名義重啟購併案,變相稀釋公股股權,「根本就是不懷好意,想以小吃大。」

吳東亮七年前,在彰銀砸下三百六十五億元的豪賭,如今只剩下三條路(見右表),包括公開收購、放棄並出脫彰銀持股,甚至向財政部開戰。然而,這三條路要付出的成本或代價,遠比「彰銀併台新銀」來得昂貴。

面臨豪賭:加碼、認虧,甚至強度關山

如果公開收購彰銀股權,吳東亮必須再掏出三百六十四億元、加碼彰銀二九%股權,才能拉大與公股差距,拿下彰銀掌控權。但台新金現在缺乏財力,必須先增資,才能符合向金管會申請加碼彰銀股票的條件。

如果吳東亮選擇放棄,投資成本扣掉七年半以來的股息收益,吳東亮等於現賠八十八億元。

如果發動委託書大戰,爭取股東會投票權,強行通過合併案,等於和主管機關撕破臉,金融是特許行業,政府有各種監理手段能夠「影響」台新金的業務拓展,吳東亮和財政部作對,恐怕討不到任何好處。

因為彰銀與台新的婚事一拖七年,他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吳東亮這次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想法,甚至不惜讓出「台新金」名字、台新銀董事長位子,改成彰銀金控都在所不惜,因為這對他來說,是成本最低的一個選項。但這個「創意」,已經被財政部打回票,在財政部揮出連環拳之下,已形成「以小吃大」的不良社會觀感。

台新銀持有彰銀二二%,但泛公股也有近二○%,兩者相距不遠,公股身為第二大股東,本來具有相對的影響力。一位曾擔任過金管會委員的學者分析,一旦台新銀併入彰銀,台新金對彰銀的股權將大增至五二.九九%,等於吳東亮拿台新銀換來更多彰銀的股權,但財政部股權卻大幅稀釋,「就算台新金控願意『委曲求全』,財政部也不可能會點頭答應。」

原本吳東亮身邊的策士提議選在這個時點重提合併案,看好今年並非選舉年,較能排除政治障礙。沒想到,媒體提前曝光「彰銀併台新銀」婚事,惹怒了財政部,財政部現在變更彰銀法人董事代表,由參與公司經營權戰役經驗豐富的執業律師梁懷信接任,已經向台新金發出不惜一戰的訊息。

明年彰銀的董監改選,台新金能否仍在彰銀董事會上占有五席、掌握董事長人事權的優勢?這恐怕會成為吳東亮入主彰銀董事會八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役。

【延伸閱讀】如果吳東亮放棄彰銀,現賠88億!—台新金併彰銀3條出路

出路1:公開收購動作:透過公開市場收購彰銀股權29%,加上目前持有22%,持股將達51%代價:彰銀目前市值約1,256億元,收購成本約364億元(29%股權)風險:台新金須增資;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出路2:放棄購併動作:台新金認賠出脫彰銀持股代價:扣掉歷年股息,台新金虧損88億元風險:價格問題不易解決

出路3:強行開戰動作:徵求委託書,爭取股東會投票權代價:和財政部撕破臉風險: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9

設計思維——商業邏輯的第三條路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208

本書要點

• 商業領袖往往認為他們必須在理性分析和感性直覺中做出選擇。「設計性思維」 則為他們提供了第三種選擇。
• 擁有設計性思維的人善於觀察世界,構想各種備選方案並將之付諸實施。
• 任何創新都是從耐人尋味的「未解之謎」開始,為探索這些奧秘,首先應找出可行 的「探索」方法,其次應從中得出可預知答案的「演算公式」。
• 將學習與探索過程設想為穿過「知識漏斗」的體驗。
• 人們在通過這一「漏斗」的不同階段都需要具備分析能力和創意思維。
• 新公司重點強調「探索」。隨著它們日益壯大,它們往往會轉向充分利用現有創意, 但如果它們滿足於此而固步自封,其它創新型企業便會超越它們。
• 你的企業必須以「探索效益」來平衡四平八穩的計劃性生產,這是一種可為企業 帶來新創意,同時引領企業取得商業成功的實踐活動。
• 為保護企業的發展能力,領導人必須保護能為公司創造效益的一切探索活動。然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則更傾向於關注穩定性。
• 為開發你的設計性思維,你需要拓展「個人知識系統」。
• 培養個人知識結構中的三個組成部分,即「立場、工具和經驗」,這可以增強你 的「敏感度和各項技能」。

 

內容摘要

「設計性思維」和「知識的漏斗」

在如何創造商業價值方面共有兩種普遍流行的方式。一種強調「分析性思維」、邏輯 和確定性。另一種則強調「直觀性思維」和原始創意。表面上看,這兩種方式似乎並不 相容。解決方法則是利用這兩種思維形式之間的「動態性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第三 種選擇,即創造一種設計性思維方式。為瞭解設計性思維——以及瞭解為何分析性或 直觀性思維都不夠全面,需要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即將新思想注入到「知識漏斗」裡, 這一種比喻方法能夠形象地展示,某個問題在得到解決的同時,如何創造新價值、獲得 更高利潤和更大的應用便利性。

知識漏斗以「未解之謎」(「mystery」)為起點,因為各個領域都會湧現出或大或 小的謎團。當你注意到某事時,謎團就會隨之而來,例如蘋果掉在地上時你便會思 考其中的奧秘。那些研究蘋果為何會掉到地上的人隨之進入第二階段:深入「探索」 (「heuristics」)。探索代表對某個問題「不完整卻異常深刻的理解程度」,就如同伊 薩克•牛頓(Isaac Newton)通過探索,解釋地球引力致使蘋果掉到地上。在這種情況下, 牛頓以他的邏輯推論結果進入第三階段:提出解決「公式」(「algorithm」),這類演算 公式為解決問題提供「分步式」指導。在謎團階段,沒有人可以解決問題,但卻眾說紛紜, 互不相讓。在探索階段,儘管有些人仍無法理解問題的實質所在,但專家卻可以開始運 用探索得出強有力的解決方法。一旦你將問題注入「知識漏斗」後進入解決公式的階段, 任何人都可以解開這個謎團。這些無非都是各種公式而已。而現在最高級的解決公式 便是電腦編程,電腦甚至可以在無需人工參與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當具有遠見卓識的個人或公司從探索方法中得出揭開奧秘的演算公式時,他們便創造出 了巨大價值。例如,一種全新的解決公式可以使工人將注意力全部集中於他們所需遵循 的各項操作步驟,從而徹底杜絕浪費。以麥當勞為例,麥當勞兄弟成功解決了一個難題: 如何應人所求地烹飪美食。雷•克洛克(Ray Kroc)沿著他們的探索思路,推算出一個解決公式,將餐食份量、烹飪時間、供餐流程、餐廳設計等統一在相同的標準之下,從而 實現最大效益。當你仔細觀察知識漏斗時,你會看到分析性思維與創意性思維之間的 較量其實被有些人言過其實,二者之間其實沒有衝突:人們需要在知識漏斗的不同階 段分別利用這兩種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都非常重要,如果應用不當,同樣都會 擾亂流程。如果你在不具備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運用分析思維,你將使探索之旅一無所 獲;如果你只採用一種成熟的解決公式,則意味著你不希望人們在該領域取得靈感突破, 因為這有可能干擾你計劃妥當的工作流程和獲得預算中的利潤。

突破現有的二元論

一般而言,企業或者強調「探索」,即追求、創造或產生新事物,或者將重點放到「開發 利用」方面,即在現有主營業務中追求最大利潤。這兩種創造價值的方式都合情合理, 但各自也都具有一定風險。如果你過於強調探索,則你公司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因為 你無法預知何時會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如你強調開發利用現有潛能,則最初可以提高 效率並削減成本,但最終仍會逐漸降低收益,因為其他企業會創造出新產品並取代你。 企業通常以探索開始,尋求突破並開發利用。部分企業卻繞開了這條發展道路,因此無 需在探索或開發中作出選擇。相反,它們實現了「第二次直觀突破」,並以創新者的身份 獲得了重生。

探索性活動強調直觀性思維,而開發性活動則依賴於分析性思維,而第三種方法則 是「誘導性邏輯」,它是設計性思維的關鍵所在。美國的哲學家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 (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一位實用主義者,他曾清晰地闡述了誘導性思維的特點。 他說,實用主義思想突破了歸納推理(從具體範例到一般原理)和演繹推理(從一般規 律到具體真理),並重點關注人們如何產生新創意以及如何「認識和理解」新概念。皮 爾斯辯稱,歸納邏輯或演繹邏輯都無法產生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新事物,因為這二者均 依賴過去的經驗。於是,他提出了誘導性推理,該推理方式可通過「大腦中的邏輯性的 跳躍思維」方式向前發展。

人們並非使用誘導性邏輯來判定事物的正確如否;而是運用它確定一條通往可能的真 理的新途徑。一旦你以誘導性邏輯向前大跨一步,你就會尋找依據以證實你的猜想,或 者,你會極力激發具有商業意義的原始創意。加拿大的一家通訊服務公司(Research in Motion,RIM)創始人邁克•拉扎裡迪斯(Mike Lazaridis)以自身實例詮釋了這一思 維方式,當其他電話公司重點發展模擬電話時,他意識到「數字化處理」才是未來的發 展趨勢。他無法通過傳統邏輯證實這一想法,因為他的理念是全新的,因此他的立場極 具風險性。儘管如此,他堅信若想引領市場,就必須超越無限可能。因此,RIM以相當理 智的方式大舉進軍數字化產品領域。該公司研究人員研究了尋呼機市場和電子郵件的 增長情況,並推出了「個人數字助理」的概念,即黑莓手機。

各企業正面臨著它們可能從未意識到的另一項決策:即在「追求穩定」與「探索效益」 之間作出選擇。一個穩定的流程是可預測的整套演算公式和二進制代碼,這樣一個工 作流程能不斷地自我複製。相反,探索效益意味著求證你所希望製造的結果。如果你 想追求醫療上的突破性成果,則探索效益的途徑是收集數據和進行可引領醫療新發現 的分析工作。高效益不可預測,因為你在探索求證一些新事物。企業領導都表示他們 高度評價創新,但大多數企業卻更偏愛穩定性。穩定的系統可以使他們運用過去汲取 的經驗教訓,證明自己的想法依舊適用,是可以貫徹執行的並能應對時間壓力。由於如 六西格瑪等體系的運作大都依賴於過去已知的流程步驟,你大可運用這些體系,消除 經營中的  過多累贅,明確各項流程。穩定性相當吸引人,但僅有穩定性本身還遠遠不夠,在沒有可觀效益參與的情況下,經你的知識漏斗檢驗而產生出的源源不斷的新產品將 會枯竭。

領導者的作用

隨著企業的日益發展,領導者的作用也會趨於複雜化。曾經事必躬親的企業領導不得 不以「遠程」方式開展工作。在缺少對每個細節直觀瞭解的情況下,他們運用以「分析 推理」為基礎的組織系統並根據過往的經驗規劃未來。這使得逐漸發展壯大的公司趨 向穩定性,而輕視對效益的探索。投資者等外部力量同樣迫使公司趨向穩定性。公司的 各個領域對這種「趨於穩定性的趨勢」感受到的強度各不相同。直接與客戶和市場打 交道的銷售部等一類的部門強烈偏愛探索高效益,因為它們必須堅守現有的高效運作 方法。而無需討好外部市場的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一類的部門則強烈趨向於穩定性。 隨著你的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你必須在追求穩定與探索高效益之間實現均衡,有意識 的拒絕偏向穩定性的發展趨勢、糾正所有人傾向穩定性的偏見意識,令公司將重點轉 向探索效益以保護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領導者需帶領企業重新設計公司的組織結構,與其讓員工在原有崗位上完成既定工 作——這樣的確可以令員工安之如飴——不如考慮根據項目和職能規劃組織結構,如 設計公司(design firms)所做的那樣。重新設計財務體系,與其堅持高度具體化(和 穩定)的預算,不如設定財務目標和支出限額,並要求員工在限定條件內努力實現各項 指標。不要將最高績效獎授予規模最大的部門,而應授予那些解決了最「棘手」問題的 部門。總而言之,制定各項文化標準並為實現公司高效益的探索提供支持。

指導行動的設計性思維

設計性思維可以有多種形式。某些奧秘可引發全面的探索,並導致研究獲得答案可預 知的解決公式。只找到一種解決方法便淺嚐輒止的公司會發現競爭來自意想不到的方 面,因為其他公司發現了新途徑或實現了市場轉型。麥當勞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便遇 到了這種狀況,當時消費者需求發生了變化,已經無法令其保持盈利型快餐的解決方 案發揮功效。市場對於更健康食品和更多選擇的需求使得賽百味(Subway)等其他餐廳 挖走了麥當勞的部分客戶群體。

然而,各公司無需依賴於已知公式。當阿蘭•喬治•雷夫利(A. G. Lafley)於2000年6月 就任寶潔(P&G)公司首席執行官時,該公司已經用了十年時間進行「重組」,而且仍未 重現昔日的輝煌。雷夫利瞭解寶潔公司需要創新以贏回消費者的青睞,但創新卻受到了 效率的制約。這一點使得設計性思維變得至關重要。因為雷夫利將設計視為寶潔公司 復興的核心環節,所以他聘請克勞迪婭•科奇卡(Claudia Kotchka)擔任設計戰略副總 裁這一新職位。科奇卡引入了包括知名設計公司IDEO在內的外部專家重新設計保潔公 司的經營方式。他們在業務團隊中加入了多位設計師,重新對員工進行了設計性思維培 訓,並將設計理念融入寶潔公司的企業文化中。

雷夫利還重洗了寶潔公司的各項流程。他將正式的、可預測的年度評估改為更為活躍 的問答談話形式。他對寶潔公司的創新歷史感到非常失望,並設定了一個大膽目標:寶 潔公司與其在內部開發大多數創新產品,不如將一半的創新項目外包。這項「聯手+開 發」的計劃使寶潔公司得以置身於全球創新者網絡中,並充分利用了公司現有的解決方 案及市場營銷和經銷技巧。這樣做的成果就是業績大幅增長,而且在研發支出下降的 情況下利潤實現了翻番。

還有其他企業的領導能從一開始就將設計性思維融入到企業的運營中,以蓋伊•拉里 伯特(Guy Laliberté)為例,這位「高中輟學的手風琴演奏手兼吞火表演者」,在二十 世紀八十年代時與一群魁北克的藝人一同登台表演。他們的演出團體在街頭藝術節上 的表演大獲成功,但成員們卻希望按照初衷成立一個馬戲團,並保證不會受到「低級趣 味」風氣的污染或虐待動物,於是他們重新設計了馬戲團的經營理念,並將其發展方向 定位為高端市場,他們成立了「太陽馬戲團」。但他們的這些想法在初始階段引起了這 樣的困惑:如何宣傳這一全新理念並得到市場認可?當「太陽馬戲團」最終取得了成功 時,壓力便來自於如何不斷重複自己並複製成功。拉里伯特和「太陽馬戲團」通過到各 地巡演和不斷增加新節目的方式避免了馬戲團發展停滯不前的不利局面,例如上演根 據甲殼蟲樂隊音樂改編的節目等。「太陽馬戲團」一向使用優秀的經紀人聯繫在各地的 演出事宜,這是一項能使任何演出團體都能了卻後顧之憂的舉措,從而陷入穩定性的發 展,但「太陽馬戲團」卻將70%的「利潤用來研發新節目和演出」。拉里伯特對於「太陽馬 戲團」來說是一個靈魂人物,不僅因為他是一個設計天才,還因為他努力在發展效益探 索與追求穩定之間實現均衡。

開發你的設計性思維

首席執行官們對於企業的發展方向最具影響力,但開發你自身的設計性思維技能依然 十分重要且有益於企業發展,無論你在企業裡的職位高低。首先,關注你的「個人知識 體系」,其中有三個互動部分:

1. 「立場」——你的立場是你知識體系中最廣闊、最抽象的要素。它是你對自己的 定義,以及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並如何與這個世界打交道。你的立場決定了你將 使用哪種工具並採取哪些行動。

2. 「工具」——你的工具包括各種概念、理論、「分析框架」和你用來感知世界的探 索方法。

3. 「經驗」——你在採取行動的同時也在積累經驗,而這些經驗將構成你的實用知 識。你還可憑藉經驗開發各種工具。

隨著你不斷積累經驗,你也會增強自己的「敏銳度和各項技能」。敏銳的觀察能力幫助 你區分各種相關條件;各項技能則使你按照你希望的方式行事。這二者協同作用:使你 能夠瞭解執行階段的不同層次,幫助你開發更深層次的技能並實現更高目標。具備設 計性思維的人士具有前瞻性,並不斷對下一個目標充滿期待,他們不斷在追求穩定和 探索效益之間實現平衡。他們最為看重的三項工具是「觀察、想像和調整」。簡言之,他 們觀察周圍的世界,觀察人們如何使用自己的產品,他們像人類學家一樣進行觀察,並 長期對不同形勢的發展予以記錄,他們想像世界會如何發生變化並相應地調整其策略, 建立各種行動體系用於實現各種理念。

隨著你有意識地強化自身知識體系,你會變得愈發善於與那些思維方式異於常人的管 理者開展合作。試著改變你的思想框架,甚至將其視為對設計的禁錮予以打破。設計 你的項目,可將你的同事視為項目的終端用戶,並根據他們的需求調整你的溝通方式, 尤其是向他們展現你的項目是如何同時滿足探索效益和追求穩定要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