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翼時再下一城-建美集團(851)(完成)


記得胡翼時先生嗎?

他現時為中國管業及泰德陽光的執董,亦是和中國管業前主有關係的開源控股(1215)的大股東,他入股開源控股的過程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473

執筆十三分鐘之前,公司大股東高振順宣佈向胡翼時先生轉讓公司控股權,而收購方式和中核國際相近。


購殼公告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2/LTN20090422837_C.pdf

(1) 高振順向胡翼時轉讓365,104,472股新股,每股作價0.1839元,共斥資6,713萬元。

(2) 高振順同時向胡翼時轉讓5,160萬,行使價0.12元,共可兌換4.3億股的可換股票據,每1元可換股票據值1.533元(即0.184(全購價)/ 0.12(兌換價)),共7,912萬元。

(3)胡翼時認購公司4,441.76萬元的可換股債券,每股行使價同為0.184元,可換取2.414億新股。

(4)高振順一方將保留兒子持有3,000萬股,攤薄後持股量不足3%。

三項收購共斥資1.907億元,可見其氣魄之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6/LTN20090226353_C.pdf


在停牌前一個多月,公司配售2,500萬股,每股0.125元,佔擴大後股本19.97%,集資僅300多萬,由金利豐包銷,相信看過我Blog很久的讀者知道這次的目的在於收貨,或是友好持有的股份,亦需計入成本,即買殼成本在1.94億元。


講回這家上市公司,該公司在1998年上市,主要是做電器OEM,之後大股東根本是想做莊,抵押股票作炒作之用,其進軍科網炒高後1拆10股,集資散貨,持股量大減,最後因被人斬倉,持股降至微不足道的水平,公司也陷入財困。


進軍科網其中的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012/LTN19991012031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203/LTN19991203036_C.HTM


大股東斬倉聲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203/LTN19991203036_C.HTM


像漢傳媒一樣,經過一輪集中股權的洗殼動作後(請善用本Blog的搜尋功能),2007年5月,高振順先生注資拯救此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17/LTN20070517047_C.pdf


注資分3部分:


(1) 認購7,000萬新股,每股0.12元,共注入840萬。


(2)認購可換股債5,160萬元,息率不少於5%。


(3)向兩位原股東收購3,308萬股,每股8.86仙,斥資220萬元,並以3,295萬收購其可換股票據,換股價33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13/LTN20070813367_C.pdf


最後只有2,510股及112,800股認股權接納收購,作價微不足道。


高先生共斥資約9,600萬購入公司,拿了兩年516萬股息,不計其他費用,成本約9,000萬,等了兩年,套現1.4億。即賺了5,000萬和賺了3,000萬股,但失了炒作機會,值不值得,還望看倌自己想想。


這股市值少,股權集中,明天必有好戲,可能會是升幅第一呢,就算明天不升,股價其後亦有一番憧憬,要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7

国药再下一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8/HTML_88HCJMITJE4L.html


历经两个多月的等待,央企国药集团与中生集团的联合重组终于获批。

9月16日,国资委网站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户调整为135户。

对于以医药分销业务为主的国药集团而言,此番重组完成,不仅将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龙头企业揽入怀中,还践行了两年前通过并购加强工业板块的诺言,离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医药集团再进一步。

国药添翼

“和中生集团重组后,将弥补国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加强工业板块的实力。”17日,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国药集团一直与央企序列中的医药企业多有接触。今年7月份,国药和中生集团的重组方案上报至国资委,如今重组落定,对于国药集团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指出,国药集团的医药资产主要分医药商业和工业两大块,医药商业位居全国龙头地位,随着央属企业整合的加速,国药集团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巨型医药产业集团。

目 前,国药集团旗下拥有两个A股上市公司平台,分别是国药股份(600511.SH)和一致药业(000028.SZ),国药控股分别以44%和38.3% 的持股比例成为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由于两家公司分别在中国南北医药流通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业内素有“北国药、南一致”的说法。

此外,占据集团销售80%以上的国药控股(01099.HK)赴港上市也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预计将于本月23日挂牌上市。国药控股,是由国药集团与上海复星产业投资公司在2003年1月合资成立的一家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国药集团控股53%。

中生集团旗下也有一家上市平台——天坛生物(600161.SH)。此前,天坛生物先后受让了中生集团旗下的祈健生物51%股权和成都所,并从中生集团的孙公司升级为子公司,其作为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平台的预期一度十分强烈。

一家庞大的集团,若干资本平台,国药集团将如何腾挪?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生集团旗下仍有很多未上市资产,下一步可能会继续以天坛生物为平台发展血液和疫苗制品业务,这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运营。而国药集团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分销和物流资产,未来也会逐步实现资本化。

虽 然目前重组的细化方案仍未出来,对于国药集团现有的上市公司,集团内部的确存在一些调整的思路。比如,对国药股份进行重新定位。一种思路是把国药股份置换 到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后者是国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以科研、生产、经营和投资为主业;另一种思路则是,将国药股份打造为集团北方区的商业平台。

香港上市旗舰国药控股,则可能成为集团整体的海外整合平台。

三强格局

国药与另一家医药央企上海医工院的重组谈判也进入攻坚阶段。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流程,两家企业首先必须对重组方案达成一致,再上报国资委,最后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目前,国药与上海医工院的方案“暂时还没有上报”,但他认为,重组进展会“很快”。

因为,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从140家左右减少到80至100家。“类似国药和医工院这种,业务基础比较互补的,重组难度不大,应该都会在2009年完成。”

上海医工院是国资委下属的17家大型科研院所之一,也是医药行业惟一的中央直属研究院所,旗下拥有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等几家研究机构,科研实力雄厚。

朱京津对记者表示,未来国药的并购目标也不局限在央企序列,央企体制外的企业也会进入国药的并购视野。

毕竟,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将成为未来几年医药界的关键词。按照新医改的部署,未来会鼓励大型企业发展,大型企业在政企资源上将会获得额外支持。可以预见,目前医药行业整体集中度低的状况会有所改变,药企大规模兼并重组和洗牌在所难免。

如今的“国字号”医药龙头中,华润集团、上实集团以及国药集团初步形成了三强鼎立的格局。其中,华润集团主要以三九集团作为医药业务主平台,上实集团则主要依托新上药的重组和发展,而国药也在通过充实工业板块中弥补业务短板。

医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在医药行业中,如果按资产规模来看,华润规模最大,其正在整合的华源集团和三九集团的资产均超过200亿元,但上药被划割和北药的归属未定,给华润在医药版图的扩张带来不利因素。

隶属上海国资的上实集团,通过吸纳上药集团,联合原有的上实医药(包括上实控股的医药资产),也力图打造一个国内医药工业和商业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性医药巨头,总市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但上药目前的困境在于仅在上海和华东地区优势明显。而国药集团作为医药行业内最大且负担最轻的央属企业,成为央企医药整合的平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中同样还有一家以医药作为主业之一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其资产规模庞大,资金充裕,外贸优势突出,并在去年并购了河南天方药业。但业界普遍认为其在医药领域的经验和人才团队较为薄弱。未来其医药业务如何定位和发展也值得关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2

章家扳回一城 遠東伺機反撲SOGO經營權關鍵肉搏即將開打

2010-02-15 今周刊





經濟部日前撤銷太流的六項公司登記,撼動了遠東集團的江山!這場被太設高層形容為「諾曼第登陸」的戰役,太設章家已成功建立起反攻灘頭堡;遠東要如何化解危機,正考驗徐旭東的商場與人生智慧。

撰文‧王榮章

「不 是我們行,是遠東犯了許多錯。」太平洋建設(以下簡稱太設)總經理章啟明平靜地說。遠東集團與太設集團間的官司纏訟多年,看似一路占上風的遠東集團,卻在 最近短短一個多月內情勢大逆轉、一路挨打。遠東集團除了可能因此失去太平洋崇光百貨(以下簡稱太百)、大陸太平洋百貨的經營權之外,還面臨可能必須重編財 報與股價崩跌的壓力。此外,這次危機對遠東集團形象與商譽的損害,更是徐旭東無法承受之重。

一 位與太設及遠東都熟識的企業界人士表示,據他 了解,徐旭東應該從來沒有想過會有走到這一步的一天,也因為太過自信,所以始終輕忽潛藏的危機。而他所說的危機,就是造成最近一連串連鎖效應的源頭,即二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被判定偽造的太流董事會、股東臨時會會議紀錄。而這也印證了章家所形容的從「小陷阱變大洞」,這個大洞接下來會不會對遠東集團造成難 以彌補的吞噬效應,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

判定會議紀錄偽造

危機正式引爆

先 來回顧 這一波「豬羊變色」的過程。其實早在去年八月二十四日,就已為這次情勢逆轉埋下伏筆,當時巴黎國際商會仲裁(ICC仲裁)判決遠東集團旗下的中國控股公司 (以下簡稱中控),必須支付太設旗下的香港太平洋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太控)的借款及利息共五六八六萬美元(以目前匯率計算約新台幣十八.三億元),不過中 控拒絕償付,太控因此向英屬維京群島法院聲請對中控清盤,並在今年一月十一日獲準,法院也隨即指派法定清盤人進行清盤程序。由於遠百、SOGO百貨分別持 有中控四○%、六○%股權,面對可能必須支付約十八億元的損失,導致原已弱勢的遠百股價進一步重挫。

此 外,去年十月二十六日,高等法院判決 ○二年九月的會議紀錄偽造,則是第二個重大警訊,不過當時並未引起外界重視;一直到十二月三十一日,高檢署據此發函經濟部商業司,要求其依法撤銷太流的相 關公司登記,才正式引爆這波遠東集團的重大危機,也讓遠東集團股價從此兵敗如山倒。而原本預期商業司可能不會很快做出裁定,沒想到商業司在二月三日「無預 警」裁定撤銷太流的六項公司登記,使太百的經營權回復到○二年未增資前一千萬元資本額的狀態,也讓外界最擔心的情況成為事實。消息一出,原本還抱持樂觀態 度的外資賣單蜂擁而出,遠百股價也接連跳空暴跌,何時能穩住跌勢,仍待觀察。

章家率先提出假處分

成為重大變數

這段期間以來遠東集團連遭重擊,太設集團看似扳回一城,不過SOGO百貨經營權如何歸屬依然撲朔迷離。外界現在最好奇與關心的是,接下來雙方會如何攻防?手上各自有什麼王牌?以及最終誰能勝出?

在商業司撤銷太流的增資、董監事變更登記後,章家率先出招,依律師建議,對太流、太百的董監事提出假處分,並要求法院指派臨時管理人進駐。法院何時會做出裁定,將是第一個影響未來發展的重大變數。

太 設緊接著在二月五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太設集團創辦人章民強在會中表示,「他將繼續努力向李恆隆(太流董事長)主張返還信託登記於其名下的六○%太流股權, 若有任何成果及利益,必將歸於太設及太設集團關聯企業的全體股東」。據了解,章民強要求返還信託股票的民事官司,二審將在二月二十四日辯論終結,以一般司 法流程推估,此案在三月底前就會做出宣判。由於刑事法庭二審已判決李恆隆須返還股票,因此章家對即將宣判的民事官司抱持樂觀期待。

太設財務副總陳清暉指出,如果返還信託股票的民事官司勝訴,意味太設章家確實擁有太百控股公司太流的六成股權,是太流的最大股東,如此將讓太設提出的假處分請求更具正當性與說服力,也更有機會獲法院裁定通過。

不過,即使官司勝訴,李恆隆仍可上訴,為避免影響太百的正常營運,屆時由法院指派管理人就顯得必要與順理成章。他進一步補充說明,只要假處分成功,太設這一局就沒有輸。

此外,太設對於今年內順利取得中控所積欠的五六八六萬美元非常樂觀。據了解,儘管中控已提起上訴,但並不影響清盤程序,且香港派出的代表日前還抵台進駐太流公司。太設高層指出,一旦順利取回這筆資金,太設不排除在未來全案明朗後,用來對太百進行增資。

再 來看遠東方面的危機處理。一位不願具名的法人指出,現在法人圈擔心的是,遠東集團以「有限代價」就拿下金雞母SOGO百貨,以及這些年享有的種種好處,會 不會在今年連本帶利一次吐回去?目前遠東除了對中控的清盤指令提起上訴外,對商業司的裁定也將提出行政訴願、聲請停止執行。此外,法界人士指出,遠東其實 還有一項撒手鐧,就是和李恆隆合作,重新召開董事會、股東會,並再度進行增資,藉由「補正程序」取得合法性。

章家不排除和談可能性

只要遠東撤銷官司

實 際上類似SOGO案的爭議,在國內早有前例可循。中央產物保險公司(簡稱中央保)在二○○○年的董監改選,因股東抗議選舉過程瑕疵,經過長達四年纏訟後, 最高法院在○四年判決中央保敗訴,不但當屆的董監選舉結果無效,連帶使得之後的董事會決議與董監事選舉結果都無效。由於當時中央保的經營權已經由耐斯集團 轉至寶來集團手上,寶來集團因此被迫在當年將股東會延遲至九月召開,在經濟部、證期會同意下,重新選任董監事,並追認二○○○年起四年多裡共十四項董事會 的重大決議,才終於取得合法地位。

由 於有前例在先,太設方面也擔心遠東會如法炮製,因此在第一時間就發布聲明,「呼籲太流公司董事切勿違法 召開任何董事會及股東臨時會,追認增資程序或處分SOGO股權,以免成為李恆隆背信罪之共同正犯」。除了提出呼籲,實際上太設也做過縝密的沙盤推演——由 於目前在李恆隆名下的六○%太流股權,股東權業經假處分禁止行使,至於太百持有的四成太流股權,依︽公司法︾第一七九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並無表決權,因 此即使李恆隆與遠東召開股東會,也無法做成任何決議。意即遠東集團其實無法複製「中央保模式」,重新取得合法地位。

章 家指出,他們不是反對 遠東取得SOGO百貨,但是應該要「明媒正娶」。就像當年太設尋求與寒舍公司、仙妮集團合作,對方同意挹注一百億元資金,取得太百七成以上股權,但仍委託 章家經營。因此,章家未來也不排除與遠東集團和談的可能性,前提是遠東必須撤銷對集團創辦人章民強,以及相關企業的所有官司,並提出合情合理、雙方都能接 受的合作條件。

截至二月六日 收盤為止,今年以來遠東集團光是亞泥、遠東新、遠百三檔主要股票,市值就驟減約七四一億元;加上後續可能產生的 「骨牌效應」,二○一○年堪稱是遠東成立六十年來所面臨的最嚴酷考驗。SOGO百貨經營權到底花落誰家?遠東集團如何自這場風暴中脫身?李恆隆最終能不能 拿到多年來他不斷主張的SOGO百貨三分之一權益,將是今年最具張力的火爆話題。

新聞辭典

清 盤 (liquidation)是一種法律程序,公司的生產運作停止,所有資產(包括生財工具的機械、工廠、辦公室及物業)在短期內出售,變回現金,按先後次 序償還(分派給)未付的債項,之後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的一連串過程。清盤可簡單分為兩種,包括自動清盤與強制清盤。前者是在公司成員如股東的意願下 主動清盤,把資產處分變現,分派給債主及股東等,結束公司法律個體;後者則是因一家公司的資金不能抵償負債,債主以民事法追討,最後法院做出強制清盤令。

真的賺很多!

遠東集團6年來合計已從「太流」回收太百之現金股息近37億元及9萬張股票股利

日期 遠東集團

股 票股利(仟股) 現金股息(億元)93年 27114 0.5810 94年 37533 0.6623 95年 25832 5.1664 96年 — 9.9453 97年 — 13.3552 98年 — 7.1038 合 計 90480 36.8140 備註:遠東集團原合計持有「太流」99.75%股權,其中以遠百持有35.13%為最多。

資料來源:太設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8

收购中誉汽车 吉利国内并购再下一城


http://www.1cbn.com/s/n/000004/20100226/000000150001.shtml


CBN记者 赵奕

虽然收购沃尔沃还没下文,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国内的并购再下一城。

根据安排,中誉汽车母公司,浙江中誉控股集团(下称“中誉控股”)将于今日下午在浙江杭州签订协议,向吉利转让中誉汽车。伴随着中誉控股从汽车业务中撤出,其业务人员也纷纷转向其他产业。

目前,中誉控股旗下投资范围包括房地产、照明工程、文化传媒等,而汽车本是集团主营业务。与外界猜测的中誉汽车不赚钱,控股公司忍痛割爱的情况相左。昨日,一位中誉汽车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2009年,中誉汽车创下销售新高,但对于具体销售数字,该人士不愿透露。

中誉汽车在萧山区建设年产2.5万辆的各类专用车生产、改装及销售基地,主要车型以奔驰凌特、威霆商用车为主,其业务形态主要以改装销售为主,其豪华商务车、豪华旅居车的销售对象为私营企业主,平均售价在百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改装豪华商务车市场2009年销售量在1600辆左右,其中奔驰品牌占1400辆左右,其他为GMC品牌。整个改装商务车市场2009 年增长率在200%,中誉汽车的业务增长虽慢,但十分健康。这与外界猜测中誉控股因汽车业务不赚钱,而借机剥离的说法相左。

接近中誉 汽车的人士透露,中誉控股旗下照明业务,主要为通用电气代工;同时,其文化传媒业务以户外广告牌的买断、租赁为主。这两大业务板块在2009年遭遇金融危 机的洗礼,资金链发生了严重问题。为保证现金流,已经将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制造基地处置给东风集团;现在,又将位于杭州萧山的基地卖给了吉利。

吉利方面表示,将完全收购中誉汽车资产,在完全收购基础上,利用中誉汽车现有设备、技术,开发、建设吉利高端乘用车、商务车、专用车,丰富、延伸吉利产品线。

同时,中誉汽车位于杭州萧山核心区域的120亩土地,未来将迎来吉利汽车技术中心,首期投资3.5亿,员工总数达到2000人,建设国内一流的安全碰撞中心。而吉利原先位于台州临海的汽车研究院功能和机构设置保持不变。

吉利方面表示,汽车技术中心的兴建是大吉利研发体系的核心,建成后吉利技术体系将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临海联动的大吉利研发体系。

新研发体系将确保吉利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0余款产品的产品线发展战略。而对于海外市场,“新技术中心的建立,也将保证到2015年,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二分之一外销的目标。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吉利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表示。

至于此次吉利收购的资金来源和具体数额,吉利方面未予正面回应。

收购中誉汽车之前,李书福曾经发起过两起国内并购,分别是位于上海金山的上海华普和湖南湘潭的江南奥拓,上述资产分属李书福的弟弟李书通和哥哥李胥兵。中誉汽车是李书福第一次在国内,对亲戚关系以外的汽车资产发起收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6

王亚伟“中航系”豪赌再下一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8/5MMDAwMDE4NTY5Mw.html


陷入华夏基金人事变局中的王亚伟,收到一份意料之中的“礼物”。

2010年7月7日,已暂停上市的*ST昌河(600372.SH) 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定向增发草案,已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根据这一重组方案,*ST昌河将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 业”)等4家公司定向增发,购买包括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千山航电”)100%股权在内的6家公司股权。

本次注入的资 产被评估为25.52亿元,比之前的预案降低了1.22亿元,一旦本次重组完成,*ST昌河将成为中航工业旗下核心航空电子业务的资本平台。

而 随着重组大幕徐徐拉开,王亚伟的“中航系”豪赌再下一城。*ST昌河暂停上市之前,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分别持有601.06万股和300.09万 股,上述两只基金均为王亚伟掌舵,累计持有*ST昌河流通盘的4.62%。

*ST昌河转身

借 助此次定向增发,已被暂停上市的*ST昌河有望实现华丽转身。

根据增发草案,*ST昌河将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购买中航工业持有的千山航电 3.56%的股权,中航科工持有的凯天电子86.74%的股份、兰州飞控100%的股权,系统公司持有的宝成仪表100%的股权、太航仪表100%的股权 以及华燕仪表12.90%的股权,汉航集团持有的华燕仪表67.10%的股权、千山航电96.44%的股权。

本次交易的目标资产评估值合计 为25.52亿元,同口径下对应的标的资产母公司报表净资产账面值合计18.99亿元,评估增值6.53亿元,评估增值率为34.38%。

而 增发价格被定为不低于7.58 元/股,暂停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昌河以接近涨停收盘,8.34元的收盘价在暂停上市的股票中,也属高价。

而 从2009年初的4.31元起步,*ST昌河的上涨行情几乎未作调整,截止到2009年4月9日停牌,短短4个月内,股价几乎翻番。

方正证 券在其报告中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中航工业所属主要航空电子业务的经营性资产及产品业务将实现上市,从而基本实现中航工业所属航空电子板块业务的整体上 市。

“交易完成后,中航电子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将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 据经中瑞岳华审计的2010年1-4月和2009年备考财务报告,本次重组完成后,相比2009年4月30日的数据,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增长近500%, 净资产增长幅度超过200%,每股净资产由1.51元/股增至3.23元/股,增长113.92%;2009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分别较合并前增长121.12%、752.48%和1000.12%。

而*ST昌河也从近乎贴身肉搏的微车领域脱身,转而主攻航空机 载电子设备制造业务,“在飞参系统、导航系统、传感器等多个细分行业中,上市公司将占据国内主导地位,从而成为国内航空电子设备全套产业链的主要供应 商”。方正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

王亚伟再下一城

而王亚伟在*ST昌河历时超过1年的潜 伏,也到了收获时刻。

2009年一季度,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分别持有*ST昌河340.96万股和277.69万股,分列第二和第 四大流通股股东。

至*ST昌河停牌前,王亚伟掌控的两只基金已经将持仓累积到了901.15万股。

相比停牌前的收盘价 8.34元,完成重组的股价也有望一飞冲天。

方正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之后,“公司2010-2011EPS 可达到0.39元和0.42元,给予公司36-40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中枢为14.8元,公司停牌前股价为8.34元”。

以此推 断,*ST昌河股价尚有60%以上的上涨空间。

而除了*ST昌河外,王亚伟还压中了中航系另一家公司中航地产的重组。

中航地 产2009年一季报显示,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出现在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行列。同时出现的还有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华夏策略精选灵活 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一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持有中航地产370.19万股,占比2.67%;华夏优势增长持有中航地产379.31 万股,占比2.73%;华夏策略精选持有中航地产237.31万股,占比1.71%。

此后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2009年5月6日,中航地 产下午开市后就开始停牌,一个月后,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的方案被和盘托出,中航地产随即迎来两个涨停。

但2010年以后,地产股在政策调控 下风声鹤唳,中航地产也于2009年11月底的最高19.97元一路滑落至7月7日的收盘价9.87元。

但中航地产一季报显示,华夏系并未 及时脱身,除华夏优势增长在2009年4季度减仓130.73万股外,其余华夏系基金并未减仓,华夏大盘精选更是在2010年一季度加仓30万股。

相比2009年一季度华夏系建仓时的交易均价9.27元,目前华夏系在中航地产既无利润可言,而逆势加仓的华夏大盘精选或许已 经浮亏其中。

此外,中航精机也有王亚伟身影闪现。

截至2010年一季报,5只华夏系基金出现在该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累 计持股1121.96万股,持仓市值超过1.22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7

外资日化品牌再下一城丁家宜“外嫁”法国科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7/2094930.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继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又一收购案尘埃落定。
昨日(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CotyInc.)与中国本土护肤品公司丁家宜正式公告宣布:双方已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协议,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11年1月完成。
丁家宜媒介部负责人杨恒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确认,“目前双方已达成框架性协议,具体收购金额以及股份份额不便对外透露。”
品牌“外卖”尘埃落定
据悉,目前法国科蒂集团旗下共有科蒂高档化妆品与科蒂美容两个部门,丁家宜将在收购完成后并入科蒂美容部门。
“双方已经正式签订了收购协议,根据协议的规定,收购的具体数字此次不会向外界透露。现阶段还需要政府的报批以及一些后续的收购手续”,科蒂集团执行丁 家宜收购案的公关负责人傅晔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这份声明已是正式的公告,若无意外的话,不会再有进一步的声明。”
据傅晔透露,在收购完成后,丁家宜公司也将会并入科蒂集团整个运营轨道中,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运营下去。丁家宜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庄文阳除了留任丁家宜的负责人外,将同时兼任科蒂中国区美容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双方早在今年8月便传出 “绯闻”——法国科蒂集团先期注资10亿元,占丁家宜51%股份,剩下的8亿元将在三年预期增长实现后分批追加。当时,丁家宜方面曾否认上述并购传言,并 指双方仍处于协商阶段。2个月后(10月28日),丁家宜宣布与科蒂集团合作推出全新 “植物纯萃”品牌,挤入日化专营店渠道。
渠道优势成核心资本
科蒂为何“看上”丁家宜?
有业内人士表示,丁家宜可以视作科蒂在中国市场一个很好的补充。丁家宜在国内具有完整分销渠道,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的一些地域拥有一定竞争优势。同时,丁家宜本身的产品研发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庄文阳也曾表示,通过此次交易,丁家宜能够依托科蒂的全球网络和营销专长获得更快速的增长。
有资料显示,收购前丁家宜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比2008年的销售额下滑了近10%,被指利润增长乏力。2010年,丁家宜内部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科蒂集团近期则在美容业务频频发力。11月23日,科蒂宣布收购美容公司Philosophy;11月29日,科蒂又收购指甲护理产品生产商OPIProducts公司。
傅晔表示:“与科蒂集团美容部门的其他品牌相比,丁家宜与之并没有孰轻孰重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加盟科蒂会对丁家宜品牌走向全球有所帮助。而就产品线上来说,除了前一阵推出的新品牌外,目前还没有新品的具体信息可以披露。”
“此次科蒂收购丁家宜,其实是一个正常的跨国商业行为。毕竟现在是资本时代、品牌时代了,单靠原来简单的营销网络已经很难坚持下去了。”全国工商业联合 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志刚表示,“现阶段,我国对于日化行业民族品牌的培育力度正在逐渐加大,但是很多品牌都熬不到那一天。虽然有些也通过 上市或者别的渠道在尝试,但是效果都不算特别理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8

蘋果、HTC訴訟各下一城 智能手機專利軍備競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7/4MMDcyXzM1MzM4M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4

廣達專利戰扳回一城 罰金大減九九%

2012-10-08  TCW




友達在美國被判操作面板價格,須賠償五億美元;宏達電的手機在四月被蘋果控告遭到禁售命運,造成第二季營收與財測不如預期。正當台灣科技業在美國法律戰場上頻頻吃癟時,廣達卻悄悄的打了一場漂亮的專利戰。

八月三十日時,美國聯邦法院(Federal Circuit)宣判了Laser Dynamics控告廣達侵權一案,廣達雖然最終敗訴,但賠償金額卻從一審的五千二百萬美元大幅縮減到五萬美元,足足省下了九九‧九%。

根據判決書的內容,Laser Dynamics在過去十年靠著「辨別CD/DVD」技術,成功從索尼、東芝、LG等十六家大公司手中,分別收取五萬到二十六萬美元不等的授權 金,BenQ甚至為此付出達六百萬美元的和解金。廣達沒輕言認輸,官司一打六年,前後花了數百萬美元的律師費用,最後靠「整體市場價值法案」 (Entire Market Value Rule)扭轉劣勢。

原來廣達的光碟機雖有侵權之實,但一審法官對賠償金的計算是以「整台筆電」為基礎,而非光碟機本身,BenQ就是在此吃癟。廣達由於對代工流程授權機制的嫻熟,改變法官對賠償金的計算基礎,才有這場難得的成功,也是替台灣科技廠商爭口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41

取消貸款利率下限 中國利率市場化再下一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720.html

雖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象徵重於實際,短期效果有限。但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其中涉及到的貸款利率下限、票據貼現利率限制、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等限制一律取消。

對此,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李迅雷稱,貸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徵重於實際:因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7折下限不作調整。短期效果有限:因1季度銀行90%貸款仍執行基準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未放開,看來要分步走,最後一步才是驚險一躍,估計還早。目前市場資金仍偏緊情況下,對銀行負面影響有限。市場利率也難降。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取消貸款利率管制,並不意味著企業獲得貸款容易。譚雅玲表示,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這樣金融機構就可以自主的決定貸款的去向和貸款的利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方面的主動性增強。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企業得到貸款就變得容易,這是銀行和企業的雙向選擇,品質好的企業、能力強的企業可以得到貸款,反之則不一定。

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回顧

3
央行推動利率市場化硬骨頭還在後面

從實際意義而言,貸款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的主要關卡是存款利率放開。從國際例子來看,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市場利率化進程的驚險一躍,最為關鍵、風險也最大。借鑑國際經驗,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盡快建立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配套金融機構退出機制;二是啟動大額長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引入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存款利率市場化所要求的條件很高,但是管制導致金融脫媒,銀行資產表外資產不透明、監管難,反而容易導致金融風險。截至今年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已經達到9.85萬億,同比增長64.2%,絕對額接近銀行存款的10%。某種意義上,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定價市場化的存款,將倒逼銀行存款定價市場化,應本著穩妥的原則有步驟地加快推進,否則風險將跟隨銀行表外資產膨脹。
為什麼要推動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因此也有利於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管制利率下,由於價格機制被嚴重扭曲,信貸資源被「低價」配置給壟斷企業和政府,因此造成了信貸資源的浪費。而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則要求各市場實體面對自身實際的融資需求和成本來競爭金融機構的信貸資源,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市場資源也能被更有效率地配置,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而從整個貨幣政策的角度考慮,利率市場化也有利於貨幣政策的有效執行,在管制利率下,利率並不能反映經濟的實際需求,因此對利率政策的調整,其作用和效果也就存在很大的疑問。而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貨幣管理當局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的政策調整來配置市場資源,更重要的是,市場也能夠通過對政策的反應,來對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形成有效的反饋,如此一來,貨幣政策才能夠被有效地執行,其政策效果也才能夠被準確地評估。

從中國的現狀來看,長期的利率非市場化已經造成了金融資源的配置向壟斷企業和政府扶持項目傾斜,而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卻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即使這些企業願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銀行資金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流向這些企業。同時,由於存款利率被壓制,存款者也事實上為貸款者提供著隱形的補貼,這樣一種補貼的存在,也造成了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從貨幣政策執行的角度來考慮,發號施令式的利率調整不僅容易導致信息的不對稱,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銀行主動尋找市場機會的動力不足。實施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則需要按照信貸供求和市場環境來決定自身的利率水平,這樣一來,增強銀行的競爭動力將提高,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金融體系的改革也將加速。

(綜合鳳凰財經、FT中文網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83

【大買家】藍色光標1.85億收購英國社會化媒體公司 海外並購再下一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207.html

關於“大買家聯盟”2013年,創業家傳媒和華興資本、百度、藍色光標、浙報傳媒、盛大集團、奇虎360、掌趣科技、漢能投資、人人公司、數碼視訊、沃森生物、學大教育等大買家機構一起,發起了中國第一個大買家聯盟。成立大買家聯盟的目的是,為了使天使和VC投資人/機構、中小創業者找到一個有別於證券交易系統的資本退出渠道和平臺,這是中國最大的“退出板”。並購巨鱷 藍標再下一城藍色光標(聯盟成員)12月17日晚間布公告稱,以1871萬英鎊收購英國媒體傳播公司We Are Social 83%的股權。交易具體協議為,藍色光標在香港註冊的全資子公司藍色光標國際傳播有限公司簽訂《藍色光標國際傳播有限公司與We Are Social股權轉讓協議》,藍標國際將以債務融資的方式收購We Are Social 7512普通股及16224優先股,收購完成後,藍標國際持有We Are Social 82.84%股權。根據評估,該公司目前估值為2508萬英鎊。We Are Social成立於2008年6月,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並在全球範圍內先後設立8家子公司。We Are Social將社交媒體服務與數字營銷、公共關系、營銷技巧相結合,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市場研究、市場營銷策劃、數字媒體營銷、品牌咨詢、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危機公關、創意策劃、社會活動管理、社交媒體應用與平臺研發等。“藍色光標是一個異數。創業板公司業績普遍低迷,它卻高歌猛進。僅僅三年時間,其營收就從上市前的3.68億元躍升到2012年的21.75億,上漲近六倍;利潤從4845萬跳升到2.36億,上漲近五倍。2.36億贏利中,一半來自並購,藍標出手之頻繁令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側目。”2013年中,《創業家》雜誌對大買家藍色光標的並購“內幕”,進行了詳細報道,翻頁為精彩全文《大買家之“並購機器”藍色光標:還能並多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liyanglin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