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下廚房創始人王旭升:如何做好社區UGC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1/58509.html

i黑馬觀察到,Web2.0大潮到來之後,互聯網的內容必然都是靠UGC(用戶產生內容)為主流的。如何UGC,無疑是每個社區、內容網站乃至媒體最關註的問題之一。下廚房網創始人王旭升,就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做UGC的經驗。在傳統的菜譜網站里,用戶的使用流程是查詢菜譜→閱讀菜譜→離開網站。但“下廚房”加入了“上傳作品”這一環節,即用戶可以上傳自己閱讀菜譜後的學習作品,這樣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自然就會產生交流互動。另一方面,“上傳作品”的用戶將這一信息同步到社交網絡,又會吸引新的用戶來“下廚房”學做菜。“作品”成為驅動社區的關鍵。“作品”就是有多少人做過這道菜。有12萬用戶在“下廚房”上傳過自己的“作品”,平均每個菜譜下面有7個“作品”,這點我們在所有菜譜類應用里遙遙領先。在我們的定義里,菜譜類應用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作品”,就像“大眾點評”最核心的價值是用戶的評價。“作品”能夠讓用戶知道當前哪個菜譜是最熱門的,其他人做這道菜時遇到了什麽問題,能幫助我們計算現在流行吃什麽,提高我們幫助用戶發現內容的效率和質量。這比人工編輯的效率要高得多。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我們的內容體系里來,這是我們產品設計的核心。在我看來,社區化的關鍵,就是要讓人感覺是平等的。簡化首先,我們讓生產的門檻變低。寫一個菜譜是非常繁瑣的事情。做飯還算容易,但你同時又要是個攝影達人,還要寫文字步驟。我們就要努力簡化創作菜譜的流程。學習菜譜的用戶是大多數,我們會刻意引導他們上傳自己的作品。第一要讓用戶認知到作品是可以上傳的。第二是後續,上傳作品之後馬上有人和你打招呼,這樣就會有成就感。以前,我們把學習作品按照“點贊數”進行排序,但是用戶看到別人做的很好,往往就不好意思上傳自己的作品了。之後我們調整為按照“上傳時間”排序,用戶看到幾小時前有人做過這道菜,說明這道菜很熱門。這道菜的菜譜圖片非常好看,但是最新的學習作品可能很一般,這樣用戶就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了。如此調整後,“作品”數得到了小幅提升。點贊其次,我們讓互動的門檻變低。我們設計了幾個路徑,人和人之間有“關註”關系,還有互相贊美。給廚友“點贊”很容易,廚友互動讓用戶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反饋的生態讓菜譜的生產者愉悅。我寫一個方子,很多人照著做,就很有成就感。社區里還會產生一些圈子,他們本來互不相識分散在全國各地,因為美食愛好聚在一起,他們會集體換頭像,或互相寄禮物,很多熱門菜譜都是由這些小圈子引爆的。工具到社區我們最近的改版就凸顯了從工具到社區的轉變。之前,“下廚房”的首頁都是圍繞著對內容的發現。現在,我們把人暴露出來了,所有功能都圍繞著展示人。 “添加廚友”,“關註的廚友”,特別是每個菜譜都強調了作者。人可以讓內容有標簽感。就像大家逛街時只會去自己喜歡的店,人就是菜譜的品牌,可以解決選擇障礙,幫用戶最快做出選擇。但工具化和社區化有時是矛盾的,比如我們的搜索功能。搜索是用戶使用“下廚房”的典型路徑。過去兩年,我們在解決搜索上用的力氣最大。我們定義的搜索不光是主動搜索,還有首頁推薦。“下廚房”首頁推薦的內容是算法實現的,由之前幾天的熱門搜索和去年同時段的熱門搜索共同影響。編輯的職責是?我們已經有十幾萬菜譜,如何幫助用戶最快發現想要的內容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搜索列表沒有完全按照“熱門程度”排序,在搜索列表里,有一個位置是留給新菜譜的。新菜譜剛進到社區,沒有任何社會關系和社會化數據。我們編輯就像政府一樣,給予一定資源,讓好奇的人看到。一般我們會先給5000次曝光。高質量的菜譜是不需要編輯幹預的,編輯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幫助新菜譜。出於社區因素扶持新作者,就會影響搜索命中率。如果完全按“熱門程度”排序,首屏命中率肯定高。但這樣就會形成馬太效應,熱門的菜譜越來越熱,缺乏信息滾動。新用戶會覺得看到的菜譜都很經典,但老用戶就會覺得總是這些,沒個新鮮的。個性化、精準化是內容分發都想解決的問題,我們也還在不斷調整。不少用戶希望我們的搜索可以有排序功能。排序本身可能不複雜。但用戶覺得搜索需要排序,翻譯到我們邏輯里,就是我們現在的排序不夠精準。如果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搜索結果,都是自己喜歡的,就不需要操作感很強的排序。用戶需要的是到達內容,而不是控制排序。在精準化方面,“下廚房”北上廣的首頁推薦內容是不同的,但還沒做到單品搜索里。北上廣三地對食物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要做到單品搜索里,可能就需要挖掘更多的信息。在優化細節上,我們不想讓用戶在選擇上產生困惑。用戶最終的目的是找到他想要的菜。我們希望做很多事情,但用戶用起來仍然非常簡潔。社區化很容易顧此失彼。用戶找內容,用戶生產內容,中間的分發,都是我們要一直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旭升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85

下廚房創始人王旭升:菜譜網站如何社區化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67-1.html
「作品」成為驅動社區的關鍵
 
王旭升的下廚房,不僅可以閱覽菜譜,用戶還可以上傳自己閱讀菜譜後的學習作品,然後社區交流互動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另一方面,「上傳作品」的用戶將這一信息同步到社交網絡,又會吸引新的用戶來「下廚房」學做菜。「作品」成為驅動社區的關鍵。
 
「作品」就是有多少人做過這道菜。有12萬用戶在「下廚房」上傳過自己的「作品」,平均每個菜譜下面有7個「作品」,這點我們在所有菜譜類應用裡遙遙領先。

在 我們的定義裡,菜譜類應用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作品」,就像「大眾點評」最核心的價值是用戶的評價。「作品」能夠讓用戶知道當前哪個菜譜是最熱門的,其他人 做這道菜時遇到了什麼問題,能幫助我們計算現在流行吃什麼,提高我們幫助用戶發現內容的效率和質量。這比人工編輯的效率要高得多。


社區化的關鍵,就是要讓人感覺是平等的

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我們的內容體系裡來,這是我們產品設計的核心。在我看來,社區化的關鍵,就是要讓人感覺是平等的。

首先,我們讓生產的門檻變低。寫一個菜譜是非常繁瑣的事情。做飯還算容易,但你同時又要是個攝影達人,還要寫文字步驟。我們就要努力簡化創作菜譜的流程。

學習菜譜的用戶是大多數,我們會刻意引導他們上傳自己的作品。第一要讓用戶認知到作品是可以上傳的。第二是後續,上傳作品之後馬上有人和你打招呼,這樣就會有成就感。

以前,我們把學習作品按照「點贊數」進行排序,但是用戶看到別人做的很好,往往就不好意思上傳自己的作品了。之後我們調整為按照「上傳時間」排序,用戶看到 幾小時前有人做過這道菜,說明這道菜很熱門。這道菜的菜譜圖片非常好看,但是最新的學習作品可能很一般,這樣用戶就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了。如此調整後, 「作品」數得到了小幅提升。

其次,我們讓互動的門檻變低。我們設計了幾個路徑,人和人之間有「關注」關係,還有互相讚美。給廚友「點贊」很容易,廚友互動讓用戶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 反饋的生態讓菜譜的生產者愉悅。我寫一個方子,很多人照著做,就很有成就感。社區裡還會產生一些圈子,他們本來互不相識分散在全國各地,因為美食愛好聚在 一起,他們會集體換頭像,或互相寄禮物,很多熱門菜譜都是由這些小圈子引爆的。


幫用戶最快做出選擇

我們最近的改版就凸顯了從工具到社區的轉變。之前,「下廚房」的首頁都是圍繞著對內容的發現。現在,我們把人暴露出來了,所有功能都圍繞著展示人。「添加廚 友」,「關注的廚友」,特別是每個菜譜都強調了作者。人可以讓內容有標籤感。就像大家逛街時只會去自己喜歡的店,人就是菜譜的品牌,可以解決選擇障礙,幫用戶最快做出選擇。

但工具化和社區化有時是矛盾的,比如我們的搜索功能。搜索是用戶使用「下廚房」的典型路徑。過去兩年,我們在解決搜索上用的力氣最大。我們定義的搜索不光是 主動搜索,還有首頁推薦。「下廚房」首頁推薦的內容是算法實現的,由之前幾天的熱門搜索和去年同時段的熱門搜索共同影響。

我們已經有十幾萬菜譜,如何幫助用戶最快發現想要的內容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搜索列表沒有完全按照「熱門程度」排序,在搜索列表裡,有一個位置是留給新菜譜的。新菜譜剛進到社區,沒有任何社會關係和社會化數據。我們編輯就像政府一樣,給予一定資源,讓好奇的人看到。一般我們會先給5000次曝光。高質量的菜譜是不需要編輯干預的,編輯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幫助新菜譜。


個性化、精準化是內容分發都想解決的問題

出於社區因素扶持新作者,就會影響搜索命中率。如果完全按「熱門程度」排序,首屏命中率肯定高。但這樣就會形成馬太效應,熱門的菜譜越來越熱,缺乏信息滾 動。新用戶會覺得看到的菜譜都很經典,但老用戶就會覺得總是這些,沒個新鮮的。個性化、精準化是內容分發都想解決的問題,我們也還在不斷調整。

不少用戶希望我們的搜索可以有排序功能。排序本身可能不複雜。但用戶覺得搜索需要排序,翻譯到我們邏輯裡,就是我們現在的排序不夠精準。如果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搜索結果,都是自己喜歡的,就不需要操作感很強的排序。用戶需要的是到達內容,而不是控制排序。
 
在精準化方面,「下廚房」北上廣的首頁推薦內容是不同的,但還沒做到單品搜索裡。北上廣三地對食物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要做到單品搜索裡,可能就需要挖掘 更多的信息。在優化細節上,我們不想讓用戶在選擇上產生困惑。用戶最終的目的是找到他想要的菜。我們希望做很多事情,但用戶用起來仍然非常簡潔。

社區化很容易顧此失彼。用戶找內容,用戶生產內容,中間的分發,都是我們要一直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