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日系的旁支-光訊控股(254)和大陶精密科技(8041)

之前講過幾間明日(760)公司,包括南嶺化工(663)和華脈無線通訊,曾在明日國際任職的劉先生正式任大陶精密科技(8041)主席,該公告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3/GLN20080603019_C.pdf

董事會宣佈,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三日,劉智遠先生(「劉先生」)獲委任代替成清波先生(「成先生」)出任董事會主席,由二零零八年六月三日生效,而離任董事會主席之成先生將繼續留任本公司執行董事。

劉先生現年37歲,擁有電子工程(電腦)學士及工商管理(財務)碩士學位。劉先生有超過12年香港投資及財務管理經驗,曾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明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位,該公司主要從事(其中包括)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電子產品、線路板、光學產品、買賣及分銷電子配件及部件、買賣上市證券,以及提供貸款融資。劉先生現時為本公司執行董事,並擔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光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該公司主要經營物業投資及中國戶外廣告業務。

由此可見,他有兩家公司,一為大陶精密科技(8041),二為光訊控股(254),兩家公司均為他任大股東,而這兩家公司都由它重組破產公司而來,究竟他如何取得這兩家公司?現在我們先找找資料吧,明天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1

明日系的旁支(3)-光訊控股(254)、大陶精密科技(8041)和寶利福(8172)

(第二篇已散佚,望各位好心人能找出這一篇文章。)

現在講講該公司2008年的歷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17/LTN20080117364_C.pdf
公司在2008年1月,宣佈收購持廣告業務的公司90%(其後將會增持至100%)的股權的公司5,368股(以下會稱廣告業務子公司持廣告業務的公司母公司),佔母公司股權17.97%(股本共29,868股),每股作價約7,451.56元,共斥資4,000萬,光訊以5,000萬股,每股8毛的新股支付。

另 外向認購母公司新股20,132股,每股作價約7,450.82元,共向母公司注入1.5億元,完成後母公司股份增至50,000股(29,868股 + 20,132股),光訊持母公司股數會增至25,500股(5,368+20,132股),即持有51%股權,光訊在60日內先付3,000萬訂金,其後 會付出1.2億元。

其中的先決條件其中一條為先集資到1.5億,賣方亦向光訊保證母公司2007年EBITDA不少於750萬美元。

另外,光訊亦向賣方授出認沽權,若母公司2008年季度業績超過或等於公告所列的數字,賣方可以把持有母公司其餘49%股權按季度盈利分佈比例售予光訊,光訊以每股0.8元發行2.5億新股,支付代價2億元。

若季度業績,低於公告所列的數字,光訊亦和超過業績的情況同樣的新股支付代價,代價則向下調整,差額以現金支付。

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會易名中國戶外媒體集團。

其實,母公司看來無太多錢賺,這也是公司發行新股散貨的其中一種方法,這樣把配股消息包裝為好消息,確實高章。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26/LTN20080226167_C.pdf
其後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和另外一家廣告公司進行收購協議,作價約1.5億-2億之間,相等於其EBITDA 3,000-4,000萬的5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07/LTN20080407411_C.pdf
由於市場氣氛差劣,不能集資到1.5億,所以取消1月的收購計劃,另外進行配售,敦沛以盡力基準,共配售8,000萬股,每股作價0.2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5/LTN20080415575_C.pdf
公 司又再收購1月收購失敗的母公司100%股權,作價2.4億,光訊分兩批以2.5億股,每股0.8元的新股和4,000萬,行使價0.8元的可換股債支 付,EBITDA保證由1,000萬美元下降一半至500萬美元,若EBITDA少於保證EBITDA,則可展延期限六個月,若仍不能達標,則再作商討。

另外,公司要擔保成功發行8,000萬新股及光訊向母公司提供1,600萬的貸款作收購之用。

其 實,這次收購的代價雖下降,以整家公司計,由3.5億降至2.4億,但是保證盈利由7,800萬降至3,900萬港元,實際上作價是上升的,另外該 1,600萬雖作收購公司之用,但是我猜這些錢是一些人藉這個機會向公司拿錢的,錢的來源是來自今次配售這8,000萬新股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3/LTN20080523087_C.pdf
公司在5月23日出通函,6月18日開股東特別大會批准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4/GLN20080604068_C.pdf
5月30日,寶利福(8172)宣佈發行兩批共1,320萬的可換股債券,第1批700萬由遠東控股國際(36)認購,第二批620萬元由劉先生認購,每股行使價2.5仙,完成及行使可換股債後,劉先生將持有公司約13-16%股權,成為公司三大股東之一。這代表劉先生又進入第三間上市公司。

這家公司財務吃緊,收購頻仍,不過還有一個內蒙古購物中心可以賣點錢,公司仍有機會配股,有利股價,盈利亦可望有支撐股價,但是大股東成本頗低,另外他的行徑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財技太高),所以我不建議購入。

明天會講講大陶精密科技(8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

明日系的旁支(4)-光訊控股(254)、大陶精密科技(8041)和寶利福(8172)

大家想對大陶精密科技的歷史等了很久,現在我們由上市開始回顧到劉先生入股前(2003年中)吧。

http://www.hkexnews.hk/newlistings/prospectuses/tc_8041pro-20000627chap14a.pdf

公司在1997年由台灣的太平企業(以下稱太平)重組後持有大陶精密母公司(以下稱母公司)99.79%股權,日本的欣瑪耐特以其專利權注入,換取母公司40%股權,並開始進行製造陶圈業務。次年把母公司註冊,並引入投資者,租下地皮、聘請員工及高管,又次年,太平大股東(以下稱大股東)可能知道公司會上市或引入其他投資者,於是公司增資擴股,以太平及大股東的名義認購,另外大股東又購入其他股東的股權,使太平及大股東持有母公司股權陸續增至74%,欣碼耐特減至10%,並進行擴產準備上市。

2000年又陸續引入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公司向母公司注入資金約3千萬,公司亦於當年6月27日正式上市,以每股1.78元,發行8,100萬股上市,集資逾億,公司股本401,724,875股。
http://www.hkexnews.hk/newlistings/prospectuses/tc_8041pro-20000627chap17.pdf

http://www.hkexnews.hk/newlistings/prospectuses/tc_8041pro-20000627app01.pdf

公司確實集資了一億多,但公司值不值這樣多錢呢?
從會計師報告看來,公司1998年的營業額為....
零...1999的增長率是無限,但是是多少呢....
是二十萬五千大元,我想在香港大約有四成人的收入過多這家公司。

公司在這兩年都是虧損的,分別虧損五百萬和一千八百多萬,做二十萬生意,竟然虧二千多萬,這個生意不如倒閉算了,這亦埋下了公司財困的種籽。

這 家做二十萬生意,虧二千多萬,上市值七億二千萬的公司,肯定會是物非所值,在現時的市況下,你覺得會如何呢?肯定是會暴跌。但當時正在科網熱潮,總之有 「科技」、有「網絡」,股民自然走去買,加上創業板門檻極低,上市科審批不周,成為這家劣質公司能成功集資一億多的原因。

還有的是,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也闕如,否則可以見到的是,只有少量資金已投入廠房,公司還有大量現金的情況,若該公司現金比例多於90%,現在肯定給港交所停牌。

現在開始說說上市後的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01026/00000MC20001030172429P.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01031/00000MC20001031211411Q.pdf
上市不到兩個月,公司向郭台銘的鴻海精密授予獨家知識產權生產瓷圈,收取技術使用權費,但公告內容非常模糊,例如技術使用權費價格是多少錢一年呢?10年年期是代表甚麼日子呢?甚麼也沒提及。可以說是借權威來拉抬股價的手法。

其後又澄清英文上的錯誤及鴻海的英文譯稱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0319/00000MC20010319222930S.pdf
公佈2000年業績,營業額雖急升180多倍,但虧損又增加至2,600萬元,超過1998年和1999年的總和。

經過一輪管理層轉換後,又放出好消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0728/00000MC20010727220448K.pdf
和深圳一家石油公司商討在中國建設合營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0925/00000MC20010924213306K.pdf
公司更換保薦人,由台資元大轉上海資申銀萬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1031/00000MC20011031121244A.pdf
另外公司的主席、CEO兼執董辭職,改任非執董。
可能公司出現了某些我們不知的問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1127/00000MC20011127160923Q.pdf
公司祕書變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1127/00000MC20011127160923Q.pdf
委任執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114/00000MC20020112023821G.pdf
大股東禁售期由兩年變一年,大家應知道出現了一些我們不知的壞消息,會如何嗎,大股東要跳船了,雖則他們聲稱無沽出股票的意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324/00000MC20020324162038M.pdf
公司做了三千多萬生意,但退貨一千萬,實際上二千多萬生意,虧損五千多萬,另外資產減值一億,共虧一億五千多萬,實際上已把公司所集資的虧光,陷入財困。

以他們的所為來看,這家公司好像在蓄意造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329/00000MC20020329021627T.pdf
公司礙於股本價值的限制,宣佈十供一,又供一股送四紅股,每股0.5元的方式供股,實際上是二供一,每股0.1元,集資1,900萬解困,由益高和統一包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606/00000MC20020606213048N.pdf
公司宣佈削減股本,由五毛錢削至一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618/08041MC20020618182439T.pdf
公司引入兩名和主營業務不相關的財務人士為執董,這兩名可能是賣殼的牽紅線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626/00000MC20020626232441S.pdf
不久,這家公司確實發行了4,000萬可換股債,行使價0.17元,若有人全數認購,這人已是公司的大股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820/00000MC20020819204518I.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830/00000MC20020830204516E.pdf
公司董事紛紛辭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916/08041MC20020916084518J.pdf
公告宣佈進入製造光纖元件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919/00000MC20020919014818G.pdf
公司以640萬美元的機器和10年的技術使用權360萬美元,共1,000萬美元注入合資公司,取得九分之五股權,製造光纖完件,實際上大陶並不需出資任何款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011/08041MC20021011173245B.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05/GLN20021105001_C.pdf
由於市場集資情況太差,公司要延遲發行可換股債券,最後由4人認購2,740萬的可換股債,行使價仍為0.17元,行使後,這四人佔公司21.10%的股份,較大股東的20.56%略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9/GLN20021129027_C.pdf
該兩名和公司主營業務不相關的人士接任公司授權代表和核數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113/GLN20030113013_C.pdf
公司向威誼授予技術使用權5年,作價250萬美元,以補足上次發行可換股債券的缺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124/GLN20030124018_C.pdf
又引入兩名和主營業務不相關的人為非執董,其中一名為證券業人士,可見公司可能有賣盤之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128/GLN20030128016_C.PDF
公司遭證券行入稟追討供股時80餘萬的融資費用,可見公司財政困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217/GLN20030217030_C.pdf
公司的台灣廠房及中國廠房停產,上海廠則未建成,所以公司實際上已無經營業務,加上台灣附屬遭追討欠債,現正在債務重整中,可見公司已陷入危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220/GLN20030220016_C.pdf
公司以每股0.14元配售1.205億股,集資約1,600萬以解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19/GLN20030319027_C.pdf
核數師由Big 4羅兵咸,轉至不知名鄭國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22/GLN20030322015_C.pdf
公司營業額跌至900萬,扣除一筆減值撥回後,公司虧損擴大至4,4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1203/GLN20031203023_C.pdf
公司附屬又遭銀行入稟清盤,公司又開始停牌。

明天開始講講重組之後的過程。


(第5輯又散佚,有誰有備份的?請好心人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0

明日系的旁支(6)-光訊控股(254)、大陶精密科技(8041)和寶利福(8172)


這篇主要講述劉先生入主大陶精密(8041)的過程及其後的動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924/GLN20070924083_C.pdf
公司宣佈,配售共40億新股,其中35.42億股由劉智遠先生認購,剩下4.58億就由統一證券配售,認購價每股1仙,集資約3,900萬以解困。完成後,劉先生的持股量增至75%,公眾持股量降至21.2%,公司並申請清洗豁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23/GLN20071023023_C.pdf
公司宣佈2006年業績,營業額急增40餘倍,至3,068.5萬,並錄得上市以來第一次帳面上盈利,有500多萬,但扣除500萬的租金收入及164.3萬的撇回可換股債利息,實質仍虧損100多萬。

公司現金情況仍危殆,現金只得100多萬,負債有4,000多萬,所以剛才發行那4,000萬元的新股是用來加強現金情況的。

另外,公司資產淨值7,000多萬,有9,600多萬是機器,另外應收帳也劇增至2,500多萬(營業額只得3,000萬略多),可見公司資產充滿大量水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26/GLN20071026063_C.pdf
公司再委任統一證券配售10億股,配售價同為1仙,集資約1,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218/GLN20071218039_C.pdf
公司宣佈1供1,每股1仙,原主要股東Bright Castle承諾按比例供股,但股東可選擇供和不供,不供則不會增加股數,最多集資700餘萬元,劉先生完成認購後,股權會由原本75%降至約54.9%-60%不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27/GLN20080227029_C.pdf
公司宣佈20送1紅股,股數會再增加至62-68億股不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20/GLN20080320003_C.pdf
公司營業額創上市以來新高,達5,200多萬,並錄得連續第二年盈利,亦都是上市以來第一次,盈利下跌95%,至182,000大元,較50%香港人的收入更低。但由於錄得一次51萬的可換股債券利潤撇減,公司實質錄得虧損約33萬元,較上年同比大減。

由 於多次認購及批准仍未獲股東認可,所以公司現金只得三萬餘元,大量資金壓在應付款上,要以拖稅、拖人錢(應付款)、拖股東及關連公司、另外幾年前的可換股 債,並計及170萬的短期借貸,亦未償付數額達6,700多萬,扣除應付款也有4,300多萬,所以公司要兩次陸續配售及一次供股等集資5,000多萬, 以解全部問題。

但有銀行肯借短期貸款,即證明公司是有能力繼續存續的。

公司淨資產7,400萬元,但存貨1,900萬,應收款3,100萬(今年營業額5,200萬),機器經折舊撇減後也有9,100萬元,共1.42億,可見公司資產水份較上一年更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02/GLN20080402047_C.pdf
公司宣佈於本年四月三日復牌,等我們算一算帳。
另外包銷商及新百利願意以223,845,635股,每股0.01元的股票,以抵消2,238,456.35港元的財務顧問費用。

公司股本有:723,087,310股

公司20送1紅股後,公司股本有:759,241,675股

劉智遠認購及統一配售40億股後,股本增至4,759,241,675股,劉智遠先生擁3,548,000,000股。

公司再配售10億股後,股本增至5,759,241,675股,劉智遠持3,548,000,000股。

再發行223,845,635股薪酬股份後予統一及新百利後,股數再增至5,983,087,310股。

公 司以未認購、未配售、未送紅股前的基準1供1股,最多共發行723,087,310股,股數最多會再增至6,706,174,620股,但如果只有原主要 股東認購1.8億外,其他股東不認購的話,公司少發行543,087,310股,那股數最少也會是6,163,087,310股,劉智遠先生持股為35.48億股,他的持股比例會為52.91%至57.69%。

公司停牌前的價格為8.6仙,經供股及20送1紅股調整後,股價是4.57仙,復牌後市值約為2.81億至3.07億,劉先生投入的資金約3,548萬,復牌後理論市值即升至1.62億,帳面大賺約1.26億。

以這樣的市值水平計,P/E約為1543倍至1557倍,所以不會因價投而買。另外,此價亦超過殼價幾倍,亦不是殼股投資,所以買的只是集源集中及注資的憧憬,但炒上幾倍已是數十億,你想想會嗎?所以絕不值得投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07/GLN20080407033_C.pdf
公司委任鍾先生為行政總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25/GLN20080425073_C.pdf
公司接獲6.56億股供股股份,有少量不足額,另外223億超額認購股份,超額認購股份超額36倍,供股股份中,有人竟斥資1.5億認購149億股。

公司股份正式增至6,706,174,62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30/GLN20080430073_C.pdf
公司委任劉先生及兩位科技人士為執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6/GLN20080506071_C.pdf
公司贖回幾年前的可換股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7/GLN20080507021_C.pdf
舊班子全部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3/GLN20080603019_C.pdf
六日前,劉先生正式就任公司主席。

公司上周五收市價0.118元,以6,706,174,620股計,市值為791,328,605元,劉先生帳面獲利逾10.8倍,股票帳面市值418,684,000元,他只要售約3億股,就已經取得
全部成本,而其他投資者若在2002年左右購入,供了股及收到紅股後,也收回所有成本,所以沽壓也很大。

但是公司利好的project仍未出爐,投資者仍可等待此等消息公佈後,立刻沽出股票為上。

下一隻講講久違多時,劉先生剛購入公司可換股債的寶利福(8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1

低買高賣,聯手合作-中國戶外媒體(8041)、大陶精密(254)


看完這篇文應該明白他們的關係: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50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3/LTN20090113087_C.pdf


本年1月13日,中國戶外媒體(254)利用旗下的愛看電視來拿得一紙關係公司大陶精密科技(8041)和廣東郵政投資傳媒的獨家液晶電視廣告合約,愛看電視需投資最多700萬元去投資及維護這些液晶體電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6/GLN20090406065_C.pdf


該公司在1小時前宣佈,以3,984萬把這個獨家合約售予大陶精密,以發行8.3億,每股4.8仙的股票支付。


這兩家公司表面上並無任何關係,但是卻由相同的大股東持有,實際上應為關連交易,但是透過法律,只為須披露交易,加上發股只是公司股數約10%,少於規定的20%,故發股不需批准。


而254拿得股票後,以少於700萬,換得約8.3億股股票,成本只約0.8仙,較現時的價錢3.1仙,獲利空間很大,若以市價稍低沽出,就能套現,增加上市公司手上的現金。


若不沽股票,亦成功以空氣增加公司的控制權。因為這個廣告權利就是不值甚麼錢,由自己的關係公司授予,這樣「一授一賣」,變成幾千萬,無本生利,真是好好賺。


財技就是由看來不值一晒的交易而成,這就是一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43

戶外傳播業務的價錢-王氏國際(99)、東力實業(978)、和記行(720)、中國戶外媒體(254,前光訊國際、信僑國際、金獅亞洲)、直真科技(237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4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94

外管局:中國11月份服務貿易逆差254億美元

據外管局數據顯示,11月中國國際收支口徑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205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59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54億美元。

具體內容如下: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11月我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

2016年11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4617億元,支出13217億元,順差1400億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2998億元,支出9859億元,順差3139億元;服務貿易收入1619億元,支出3359億元,逆差1740億元。

2016年11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138億美元,支出1933億美元,順差205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901億美元,支出1442億美元,順差459億美元;服務貿易收入237億美元,支出491億美元,逆差25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32

雲南白藥:白藥控股混改獲突破 新華都254億持五成股權

雲南白藥晚間公告稱,控股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擬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擬向白藥控股增資約254億元,同時,本次改革堅持市場導向,未來白藥控股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均以市場化原則進行選聘。

本次交易完成後,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將由雲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有其100%股權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持有其50%股權,白藥控股仍持有雲南白藥41.52%的股份,仍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華都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陳發樹。

公告稱,通過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白藥控股將引入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建立更為靈活的體制機制和更加市場化的治理結構,從而使白藥控股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同時,白藥控股可引入資金實現規模擴張,發展增量業務。本次改革將有利於白藥控股在此次醫藥行業轉型的窗口期抓住機遇、贏得先機。

公司股票12月30日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82

從七年前的22億追加至如今的254億,陳發樹入股雲南白藥這買賣究竟值不值?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363&summary=

從七年前的22億追加至如今的254億,陳發樹入股雲南白藥這買賣究竟值不值?
小七
2017-04-28

2017年4月20日,雲南白藥(000538)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白藥控股”)已完成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改選,原紫金礦業(601899)總裁王建華、新華都集團總裁陳春花分別當選為白藥控股董事長、董事。


伴隨著白藥控股董監高的正式入座,備受市場關註的“雲南白藥”混改大戲宣告收尾。這意味著,跨越7年時間,陳發樹入主雲南白藥之夢終得如願。

 

七年曲折入主,刷新混改尺度


陳發樹和雲南白藥的淵源,始於2009年,其間故事可謂一波三折。


收購股權。2009年9月,在相關部門“煙草企業退出非煙投資”的安排下,時為雲南白藥第二大股東的紅塔集團將其所持的12.32%雲南白藥股權轉讓給陳發樹。並且,陳發樹在協議簽署後的5個工作日內已將全款22億元一次性支付給紅塔集團,紅塔集團也在當年12月向其母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呈報了審批股權轉讓的請示。


交易被否。但在此後兩年間,中國煙草總公司的批複遲遲未見,上述已成交的股權未能如願過戶。2011年5月,中國煙草總公司以“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由正式否決了該項交易。


起訴未果。2011年12月,陳發樹將紅塔集團告上法庭。當月底,雲南省高院一審判決認為,雲南白藥上述《股權轉讓協議》未獲得國資管理部門批準,因此不支持陳發樹要求紅塔集團履行前述協議的請求。


不服判決結果的陳發樹再次於2013年2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最高法院認定,駁回陳發樹追討股權等訴訟請求,紅塔集團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陳發樹返還22億元本金及利息。雖說陳發樹最終拿回了22億元本金及760萬元利息,但與雲南白藥股權擦肩而過。


二級市場買入。此後,陳發樹本人以及旗下的新華都集團相繼在二級市場增持雲南白藥股份。截至2015年二季度,新華都集團位列雲南白藥前10大股東名單,陳發樹合計持股一度進入雲南白藥第4大股東之列。


增資入股。2016年12月30日,雲南白藥公告稱,經雲南省政府批準,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與白藥控股三方簽訂了股權合作協議,新華都通過增資253.7億元取得白藥控股50%股權。也就是說,上述交易完成之後,新華都與雲南省國資委在白藥控股層面的持股平分秋色。


由於陳發樹個人在二級市場持有雲南白藥0.86%股份,新華都集團也在二級市場持有該公司3.39%股權。上述增資過後,陳發樹以直接及間接控制雲南白藥25.01%的股份,一舉超越雲南省國資委對雲南白藥間接所持有的20.76%。上述“混改”動作刷新了國內新一輪國企改制的“尺度”,一度引發市場關註。


陳發樹上位雲南白藥,歷經7年曲折。這一筆買賣,從7年的22億元追加至如今的253.7億元。那麽,陳發樹為什麽對雲南白藥如此情有獨鐘?陳發樹做這買賣值得嗎?

 

估值高,回報期長:陳發樹買貴了!


豪擲253.7億元巨資,取得上市公司雲南白藥的控股股東白藥控股的50%股權,陳發樹的魄力之大,令外界頗為側目。這一場景,較之數年前身為福建首富的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的股權訴訟糾紛敗訴,也算得上是扳回一局。不過,這終究是一筆生意。我們不妨先計算一下陳發樹入股白藥控股的投入-產出情況。


公告披露稱,2016年12月30日,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及白藥控股簽署《股權合作協議》,陳發樹以253.7億元增資取得白藥控股50%股份。這一股權轉讓交易信息透露出:一白藥控股的整體估值達到了507.4億元;二,陳發樹以253.7億元間接取得了雲南白藥20.76%的股份,這意味著陳發樹認可了雲南白藥的股權估值高達1222.06億元。


但事實上,上述股權轉讓停牌之時,雲南白藥的總市值為721億元。也就是說,陳發樹的出價比雲南白藥停牌前貴了501.06億元。陳發樹買貴了!


從投資收益看,陳發樹的投資利益大概以兩種形式兌現。


一是雲南白藥的分紅收益。透過上述持股關系,雲南白藥紅利的41.52%將分至白藥控股,陳發樹將取得其中的一半。


二是白藥控股的股權價值增值。也即,倘若通過資本運作,提升白藥控股的股權價值,實現白藥控股的整體上市,陳發樹所持的白藥控股利益也將成為上市公司利益,如此可實現上述投資的逐步減持、退出。同理,股權也可轉讓出售退出。


不過,白藥控股更像是為持有雲南白藥而專門設立的上層控股平臺,並非經營實體。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白藥控股總資產為288.06億元,凈資產158.56億元;營業收入105.36億元,凈利潤13.97億元。同期的雲南白藥總資產為214.74億元,凈資產141.96億元;營業收入104.52億元,凈利潤13.88億元。


由於白藥控股財報由上市公司雲南白藥合並而成,上述數據對比表明,剔除上市公司雲南白藥板塊的資產,截至2016年上半年,白藥控股的之外資產僅有73.32億元,之外的凈資產僅有16.6億元;白藥控股僅有0.84億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僅有0.09億元。


如此可見,白藥控股的資產體量規模較小,經營狀況頗為慘淡。進一步地說,由於白藥控股自身的基本面較差,陳發樹想要通過其整體上市,實現股權投資的退出、兌現白藥控股的股權增值,這一過程想必會相當漫長。


既然如此,陳發樹入股白藥控股的最直接投資收益應該體現在雲南白藥的分紅。隨著經營業績改善,雲南白藥的分紅情況勢必進一步提升。這意味著,雲南白藥的業績效益能否做上去,直接決定陳發樹的投資收益狀況。


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雲南白藥的分紅頻率很高。自1993年上市以來,雲南白藥已實施23次分紅,僅有1998年未進行分紅。但即便如此,雲南白藥也難稱得上是“現金奶牛”。Wind數據顯示,雲南白藥歷年分紅合計27.59億元,歷年分紅率僅有16.95%。參照雲南白藥當時731億元市值估算,陳發樹253.7億元的出資至少高過當時市值的101.95億元。倘若以過往的分紅比例估算,陳發樹的投資回報周期也同樣相當漫長。


綜上可見,從純粹的財務投資評估,陳發樹入局白藥控股算不上是一項明智的決策。


連續7年的追逐,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看好,眾所周知。不過,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持股比例25.01%,並未超過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的30%紅線。換句話說,陳發樹顯然可以在二級市場以更低的成本增持取得上述股份。Wind數據顯示,眾多機構投資者,如平安人壽持有雲南白藥9.36%、重陽投資持有其2.21%,均通過二級市場持有雲南白藥股份,舉牌上位者大有人在。陳發樹入局雲南白藥並未借道二級市場,而是開出高價增資其上層控股股東白藥控股,用意何在呢?

 

主業衰落下的轉型賭局


新華都集團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其總資產176.91億元,凈資產81.68億元;營業收入31.12億元,凈利潤6.17億元。新財富500富人榜的最新統計顯示,陳發樹的個人財富為269.2億元。這意味著,入股白藥控股所掏的253.7億元資金,已接近陳發樹的全副身家。


雖說雲南白藥主業突出,基本面良好,股價堅挺,乃是A股市場人盡皆知的優質股票,但陳發樹傾註全部家當投資於此,其投資邏輯令人費解。


為尋找答案,我們先梳理一番陳發樹起家和投資的歷程。


陳發樹早年在福建廈門經營百貨零售業發家,此後業務遍及福建各地,晉級閩南知名企業家。1997年開始,陳發樹逐步將旗下業務擴展至房地產、酒店、工程等領域。此後,陳發樹成立了新華都集團,構建起一個以零售業務為核心業務的多元化產業集團。


2000年8月,陳發樹通過旗下的新華都投資入股了當時並不“紅火”的紫金礦業。不曾想到的是,這次機緣巧合的投資,使陳發樹的個人財富、社會聲望劇增,直至躍升成為福建首富。數據顯示,2000-2003年,紫金礦業經營情況快速改善,營業收入從2.96億元增長到5億元,凈利潤也從0.48億元增長至1.52億元。該公司於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後,通過頻繁的轉增、拆股等一系列運作,陳發樹持有紫金礦業的股份增加到21.78億股,最高之時達到25.93億股。


大約10年時間,陳發樹最初以0.38億元入股紫金礦業,股份市值一度增值超過130億元。並且,陳發樹還通過頻繁的現金分紅從紫金礦業取得巨額利益。


或許是在紫金礦業的資本經營中嘗到了甜頭,陳發樹的投資經營理念也日漸發生轉變。在新華都集團的零售商業板塊之外,陳發樹從此開辟了另一條資本經營的創富渠道。2009年開始,陳發樹通過減持紫金礦業股份的資金,持續收購青島啤酒(600600)、雲南白藥(000538)等優質的上市公司股份。2009年,陳發樹以2.35億美元買入青島啤酒7%股份。


粗略估算,通過減持青島啤酒H股,陳發樹至少獲利15億港元。按照雲南白藥2009年-2010年的轉增數據評估,陳發樹當時以22億元買入紅塔集團所持有的雲南白藥12.32%股份得以通行,其投資收益也將增值超過100%。


歸納來看,陳發樹投資的上述公司具有兩個共同特點。


一是上述公司均具有較高或者較頻繁的分紅。這意味著,在股權增值的同時,陳發樹可獲得可觀的現金收益。如,2009年開始的3年時間里,陳發樹通過其持有的青島啤酒0.92億股股份累計獲得5.4億元的稅前分紅。


二是,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入主上市公司,以第二或者第三大股東的身份,確保後續股份減持的靈活及便利。


陳發樹如今的財富版圖鮮明地分為兩塊:一是產業資本,以新華都股份(002264)為核心零售商業板塊;二是以優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為主業的資本經營板塊。


兩大板塊資產大致形成產融互動的格局,並且陳發樹通過產業資本與資本經營兩大板塊的資產挪騰、優化配置,使得個人財富獲得極大化。數據顯示,新華都集團目前持有白藥控股50%、雲南白藥3.39%、紫金礦業3.41%股份。


在資本經營板塊,陳發樹通過優質上市公司的股份投資,使之財富急劇放大。該板塊的造富速度遠超產業資本。數據顯示,新華都股份2016年營業收入為67.1億元,凈利潤0.54億元,公司總市值63.4億元。由於新華都集團持有新華都股份38.49%,也就是說,陳發樹在新華都股份所持有的財富不超過24.5億元。這意味著,資本經營板塊為陳發樹約200億元的個人財富貢獻了大部分。這不難理解,陳發樹近年對資本經營興致勃勃、樂此不彼。


財報數據顯示,陳發樹旗下的零售商業板塊新華都股份,近年經營每況愈下。新華都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從2010年的40.95%一直滑落至2015年的-7.54%;近年幾年的凈利潤水平也起伏不定,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從2010年的29.22%下滑至2015年的-4.59%(表1)。同行數據的對比也顯示,新華都與永輝超市(601933)的差距在逐年拉大。



動態考察發現,新華都股份江河日下的跡象早在2012年即已露出端倪。隨著實體零售行業的雕零,該趨勢近5年時間里並未扭轉。由於零售商貿板塊的資產前途堪憂,從陳發樹的角度而言,將自己的“雞蛋”更多挪騰於資本運營的“籃子”里也是情理之中,這是自身財富極大化的必然選擇。


說到這里,我們大致可窺知陳發樹加碼入主白藥控股的投資邏輯。2008年,新華都股份在A股上市,該公司其時的業績頗為輝煌。彼時,陳發樹以22億元投資雲南白藥動力或因嘗到了資本運作的甜頭,沿襲於前期資本經營的思路,以財務投資者角色入局。不過,伴隨著新華都集團旗下零售板塊業務的快速衰落,陳發樹的財富經營急需謀求轉型,加速將旗下資產配置於雲南白藥之上。


2009年,陳發樹以22億元購買雲南白藥12.32%股權之時,每股價格約為33.54元。從7年前的22億元追加至7年後的253.7億元,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股價估值已經達到117.52元/股。此時,陳發樹對雲南白藥的誌在必得,顯然已不是停留在早期的財務投資定位,在資本經營收益的誘惑之外,更夾雜著其謀求戰略轉型的“逼不得已”。


時過境遷,兩次投資之於陳發樹的戰略意義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增資入股白藥控股的布局,應承擔著陳發樹個人財富增值、謀求戰略轉型等更深遠的意義及使命,甚至不乏以上述巨額投資換取雲南省政府對新華都商業發展的支持、開辟雲南地區商業機會的可能。


從某種意義上說,陳發樹傾盡家財投置於雲南白藥之上,更像是一場轉型的背水一戰。那麽,陳發樹將這麽多“雞蛋”挪騰到雲南白藥這個“籃子”里,靠譜嗎?

 

投資值不值,取決於兩點


如前文所述,這筆投資值不值,關鍵還在於雲南白藥的業績效益能否做上去。那麽,陳發樹的入局對雲南白藥經營業績的改進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呢?這將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陳發樹在雲南白藥的話語權,二是新華都在經營方面的加持能力。


先來看第一點。完成對白藥控股的增資之後,陳發樹以直接及間接控制雲南白藥25.01%的股份,超過雲南省國資委4.25%股份。陳發樹成為雲南白藥實質上的第一大股東,分量很重。雲南白藥在公告中稱,“本次控股股東引進戰略投資者,有助於公司進一步調整體制,激活機制,建立市場化的公司治理體系……”。公告的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民營企業家陳發樹的入局,雲南白藥寄予了厚望。


從持股結構來看,白藥控股持有雲南白藥41.25%股份,屬於雲南白藥控股股東。新華都與雲南國資委在白藥控股層面的持股份額各占半壁江山。不過,持股數量的旗鼓相當,未必意味著新華都能與雲南國資委平起平坐。


國有資本的強勢,早在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的博弈過程中已有先例。2009年9月,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的股權轉讓完成後,股權遲遲不能過戶。雖說陳發樹方面已履行了股權轉讓協議的全部義務、付清了全部22億元的股權轉讓款,但該項交易最終被股權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中國煙草總公司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否決。在後續的陳發樹與國有資本的訴訟大戰中,陳發樹連番失利,最終鎩羽而歸。該案件一度引發工商界、法律界的討論。


有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的種種鏡鑒,新一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資產流失仍然是難以逾越的敏感話題。這或導致國有資本作為國企經營管理的主導、控股地位難以改變。


事實上,自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最新一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推行3年時間,一批混改項目已順利落地,多家國有企業改制變身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不過,其中未見國有資本主動讓位民營資本掌舵之先例。


2014年2月,中國石化(600028)率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該項目號稱“最大的國企混改”。當年9月,中石化銷售公司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增資協議,由全體投資者共計持有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在該案例中,中國石化持有其銷售公司70.01%股權,維持對絕對控股。


2017年4月,中國聯通(600050)公告稱其混改方案正在籌劃並推進。有傳言稱,中國聯通擬發行A股至少融資300億元,新股東占A股股本比例可能不過是20%。國家已批複的20多家國企混改,包括中鐵總公司、中糧集團、中鹽集團。不過由於上述國企均屬於鐵路交通、商品、金融、民航等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其混改應當都會保持國有資本的控制地位。


雲南白藥雖不屬於上述敏感行業,但其長期處在雲南國資的控制之下,而且屬於當地老牌企業,歷史悠久,標桿性強,雲南國資或不會輕易將其交由他人全權打理。產權層面的主動權,勢必會決定經營層面的影響力。雖說陳發樹在明面上已持有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相當的股份,但其在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經營管理層面當中的影響力,可能不免會受到制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等文件,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邏輯頗為明了。其意義在於引入非公有制經濟,進行公司治理、管理體制及機制轉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國企的資產回報率、改善國有資產效率,讓國企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參與競爭。


因此,從另一角度上說,對於本身業績優良的雲南白藥,陳發樹進入之後,能否對其績效改進發揮實質作用,將最終決定這場混改的成敗。在這一局中,新華都集團總裁陳春花或將成為關鍵一子。


陳春花,被外界稱為集教授、企業家、作家於一體的女性,其曾在多所高校任教,出版學術專著及文學作品多部。2013年5月,受劉永好家族之邀,陳春花出任新希望(000876)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輔佐劉永好之女劉暢接班。


不過,陳春花與劉暢搭檔主政的3年間,新希望的經營業績未令股東們滿意。數據顯示,新希望的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693.95億元,滑落至2015年的615.2億元,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77.89億元,同比下降5.79%。雖說新希望同期的凈利潤從2013年的18.99億元增至2015年的22.11億元,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14.31億元,同比增長23.53%。不過,新希望的利潤主要源自對民生銀行(600016)的投資收益,主營業務貢獻利潤頗為有限。


2016年5月,卸任新希望全部職務之後,陳春花低調轉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如今的雲南白藥市值近880億元,營業規模近230億元,凈利潤30.93億元。作為醫藥行業“菜鳥”的新華都,與雲南白藥的體量、資源及實力對比頗為懸殊。陳春花將如何操盤這間“百年老店”,值得關註。(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14

webb 哥 Raking muck, Part 6 爆 254

1 : GS(14)@2012-03-11 19:43:06

http://webb-site.com/articles/muck2012p6.asp

On 28-Dec-2009, COMG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buy 100% of GMG Media Group Ltd (GMG Media), a BVI company with no turnover and no assets, for HK$1241.89m, of which $13m was in 100m shares and $1228.89m in 5-year 0% convertible bonds, both at $0.13 per share. The vendor was named as Jiang Qi Hang (Mr Jiang), a former securities sales representative. Our records show that he was last licensed at BOCI Securities Ltd until 3-Jan-2006.

According to the announcement, in the 1990s he worked for Procter & Gamble (China) Ltd in brand management. The plan, via a contractual arrangement with a PRC company (to get around PRC ownership restrictions for foreign companies without 3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was to install 100 wide-screen displays in mainland shopping malls and share the advertising revenue with the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91228554_C.pdf
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四日,買方(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與賣方訂立協議,據此,買方同意以總代價1,241,890,000 港元向賣方收購銷售股份。
買賣銷售股份之代價1,241,890,000 港元將由買方以下列方式償付:
(a) 13,000,000 港元將會由買方促使本公司於完成時按發行價向賣方或其代名人配發及發行入賬列作繳足之代價股份支付;及
(b) 1,228,890,000 港元將會由買方促使本公司於完成時向賣方或其代名人發行可換股債券支付。
...
(iii) 擔保人: Jiang Qi Hang(江啟航),彼向買方保證賣方將會妥善準時地履行協議。

賣方主要從事投資控股。擔保人合法實益擁有賣方全部已發行股本。擔保人持有中山大學頒授之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及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管理研究生院頒授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擔保人於廣告及投資業擁有逾15 年經驗。彼於一九九二年任職寶潔中國有限公司,負責Head & Shoulders洗髮乳之品牌管理,亦在中國傳媒及廣告業建立強大人際網絡。完成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彼轉業至金融業。自二零零零年起至二零零四年,擔保人於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公司出任證券銷售總監。於二零零五年,彼加入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出任執行董事。於二零零七年,擔保人為China Angel Capital Holdings Ltd.的創辦人之一,專門從事傳媒及互聯網業之策略投資。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全悉及確信,賣方與擔保人均為獨立第三方。

唔怪之得有一排929被狂吹,他應該有供股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8&src=MAIN&lang=ZH&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91109571_C.pdf
2 : GS(14)@2012-03-11 19:45:0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326066_C.pdf
According to the circular dated 26-Mar-2010, the installation cost of these screens would be about RMB6m over 5 years, the initial capital requirements to implement the business model of GMG Media are approximately RMB3m (then about HK$3.6m)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ntry barrier for the business". So why would anyone pay HK$1242m for that?

由於目標集團出租及租賃顯示器系統,故預期資本開支極微。實行業務模式之初步資金規定約為3,000,000人民幣。於五年期內安裝100個巨屏顯示之成本約為6,000,000 人民幣。
3 : GS(14)@2012-03-11 19:46:37

又是敦沛加時富
Bond conversions and sales

On 13-Aug-2010 COMG and Mr Jiang agreed to accelerate the convertibility of the bonds, which originally were not convertible until 6 months after issue, to make them immediately convertible. This was amended again 4 days later, because as a director of a subsidiary of COMG, Mr Jiang was a connected person and the amendment needed independent shareholders' approval. Joseph Lau still owned 21.90% and could vote. A circular went out on 30-Aug-2010 and the amendment was approved at the EGM on 15-Sep-2010. Three weeks later, Mr Jiang began converting, and as far as we can tell:

  On 7-Oct-2010, he converted $65m of bonds into 500m shares (28.42%) of COMG. He deposited his shares with Tanrich Securities the next day.
  In two equal tranches on 19-Jan-2011 and 21-Jan-2011, Mr Jiang disposed of $20.8m of bonds, and these were converted on 21-Jan-2011 and 24-Jan-2011 into 160m shares. One tranche was deposited with Tanrich Securities on 25-Jan-2011 and the other was deposited with Fulbright Securities Ltd (Fulbright) on 26-Jan-2011.
  On 28-Jan-2011, he converted $13m bonds into 100m shares (4.94%), and these were deposited with Tanrich on 2-Feb-2011. He then held 600m shares (29.64%) of COMG, all via Tanrich.

  On 28-Feb-2011, COMG announced that Mr Jiang had agreed with an unnamed placing agent to sell up to $238m of the bonds at an undisclosed price. A disclosure shows that the broker was Celestial Securities Ltd (Celestial). $135m of the bonds were sold by Celestial on 11-Mar-2011, converted on 14-Mar-2011 and deposited with Celestial on 31-May-2011. Another $33m were sold on 18-Mar-2011 and converted on 21-Mar-2011, and $36m were sold on 8-Apr-2011 and converted on 12-Apr-2011. These two blocks combined produced 530,769,229 shares which were deposited with Celestial on 5-Jul-2011. That makes a total of $204m of principal value. The remaining $34m went back to Mr Jiang on 12-Apr-2011.
4 : GS(14)@2012-03-11 19:48: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29946_C.pdf
中國戶外媒體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高洪星博
士(「高博士」)獲委任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自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生效。
高洪星博士
高洪星博士,49歲,於浙江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高博士為高級經濟師。二零零
四年至二零零七年間,高博士獲委任為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上市之沙
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獨立董事。高博士現為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之
獨立董事及廣東長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兩間公司皆為深交所上市公
司,以及香港衞視國際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於加入香港衞視國際傳媒集團之
前,高博士出任香港月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
事長兼總裁及國泰君安證券(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高博士亦於多間國有銀行
及證券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位。
5 : GS(14)@2012-03-11 19:48:3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413591_C.pdf
朱德付先生
朱先生,47歲,獲中山大學頒發文學碩士學位。朱先生現任《淘寶天下》週刊社總
經理兼社長、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及其新媒體事業部總經理及中國雅虎總編
輯。朱先生於報業擁有豐富經驗,曾任《中國週刊》社執行社長兼總編輯、人民
日報主辦之《京華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廣州日報集團之《信息時報》總編輯、
《南方日報》出版社副總編輯及新聞採編中心副主任兼機動記者組組長、《南方
都市報》副總編輯及《南方週末》編委兼記者部主任。
朱先生亦為國際關係學院新
聞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及新聞與傳播學院碩
士研究生導師。
6 : GS(14)@2012-03-11 19:49:06

Taobao Tianxia's holding of 500m shares was diluted to 4.61% by the series of subsequent bond conversions, but it has failed to disclose any change in its interest. There was a 6 month lock-up agreement with Mr Jiang which expired in Oct-2011. As far as we can tell, the only block of shares deposited into CCASS that we cannot account for since Taobao Tianxia became a shareholder is 446m deposited with Bank of China (HK) Ltd on 21-Jun-2011, so that is probably theirs.
7 : GS(14)@2012-03-11 19:49:24

On 19-Jul-2011, he disposed of $234m of bonds which were converted the same day into 1,800m shares and deposited with Piper Jaffray Asia Securities Ltd (Piper Jaffray) on 21-Jul-2011. On 25-Jul-2011, Mr Jiang moved his entire holding of 219,230,770 shares (3.16%) from Tanrich to Piper Jaffray. However, some time between 19-Jul-2011 and 4-Aug-2011, his interest in shares (including via bonds) rebounded to where it had been before 19-Jul-2011, because there is a filing on 4-Aug-2011 showing the same opening balance. So there appears to be a missing disclosure. As a result of the share return, his actual shareholding increased from 3.16% to 25.81%.


派杰都有
8 : GS(14)@2012-03-11 19:50:20

On 4-Aug-2011, he disposed of another $114.4m of bonds which were converted into 880m shares on the same day. These were likely deposited with BOCI in 3 tranches on 9-Aug-2011 (780m), 10-Aug-2011 (50m) and 15-Sep-2011 (50m).
On 28-Sep-2011, COMG announced that Mr Jiang had sold 100m shares (1.28%) of COMG to Shanda Capital Ltd, 100% owned by Shanghai Shanda Networking Co Ltd, for an undisclosed price. The buyer is 70:30 owned by Mr Chen Tianqiao and Mr Chen Danian, the respective CEO and President of Shanda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td.
On 25-Oct-2011 Mr Jiang disposed of $16,909,732 of bonds which were converted on the same day to 130,074,860 shares. However, they appeared to bounce back to him on or before 9-Nov-2011, because a filing on that date shows the same opening balance. So there appears to be a missing disclosure.
On 9-Nov-2011, COMG announced that Mr Jiang had sold 100m shares (1.26%) of COMG to Mandra Capital Ltd (Mandra), 100% owned by Mr Zhang Song Yi and his family, for an undisclosed price. Zhang Song Yi was billed by COMG as a director of Sina Corporation, but that's just one of his non-executive roles. Mandra was also involved in selling Mandra Forestry Holdings Ltd to the spectacular Sino-Forest Corporation.

盛大、嘉漢林業都有
9 : GS(14)@2012-03-11 19:52:47

新浪都有
10 : GS(14)@2012-03-11 19:53:42

In summary, the entire amount of convertible bonds generated 9,453m shares, enlarging the share capital of COMG by 750%. Mr Jiang kept about 3,001m shares (27.67%) of COMG and sold the other 6,452m, either as bonds or converted shares. In all of his statutory filings, he failed to disclose the price he received for any of the sales. We call on the SFC to investigate that.

無披露價錢
11 : GS(14)@2012-03-11 19:54:52

http://chinangel.com.cn/
江先生個基金

中国天使基金的投資目標是主要投資於若干認可交易所,如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的交易所、以及其他亞洲新興市場上市的公司,以獲得長期資本增長。基金將集中其核心投資組合於帶有長期資本增長的基本投資機會。



基金行政管理人、託管人 匯豐機構信託服務(亞洲)有限公司

基金投資顧問 AM Capital Limited

基金核數師 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

基金開曼群島法律顧問 Conyers Dill & Pearman

基金香港法律顧問 龍炳坤、楊永安律師行

無線互聯網


中國最大的手機閱讀社區運營商-移動書城-廣州邁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天使從公司的初創期介入投資, 並協助公司引入策略股東, 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閱讀社區運營商;



互聯網
四月天
中國最大的女性原創文學網站
中國天使從公司的初創期介入投資, 並協助公司引入策略股東,並協助公司於2010年8月被中央閱讀平台的運營方-中文在線收購



新媒體



巨屏傳媒
高端商場大屏幕網絡的媒體公司
中國天使從公司的初創期介入投資,和公司的創始人緊密合作, 從商業模式的建立, 團隊建設, 商業談判與業務拓展等幾乎全方位的協助公司成長。 中國天使並竭力促成該公司於2009年12月被香港上市的中國戶外媒體公司(0254.HK)全面收購。


軟件



中國領先的城市安防系統集成商
安芯數字



該公司已於2009年9月4日被香港上市公司博智藥業(1149.HK)以13億港元收購, 變相實現借殼上市, 博智藥業將於2010年8月更名為中國安芯。




現代農業



中國最大的生薑出口企業-萬盛農業
中國天使投資於2009年投資萬盛農業, 以協助該公司順利在美國實現從櫃檯板轉往主板的交易, 並將種植面積增大超過50%。 2010年8月該公司公佈其淨利潤增長超過一倍至550萬美元。



新能源



全球領先的釩電池生產商
普能集團



普能集團是全世界領先的大型儲能電池的提供者, 是目前VC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對象。



中國天使參與了普能集團的首輪投資, 並在次輪融資中加大了投資額度。 普能集團獲得了2009年中國創業投資價值榜最具投資潛力50強並於2010年5月完成3000萬美元的融資。



高端製造業



全球領先的電腦驅動器零件生產商
國際精密 (0929.HK)
2009年初,在金融海嘯的大浪淘沙中,中國天使發現了該上市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通過和公司管理層的積極溝通, 促成該公司向中國天使基金獨家增發新股, 獲得發展資金。 在2010年7月該公司發佈盈利預喜, 並預期將創出盈利新高。 而中國天使基金成為該上市公司策略股東後和公司共同成長, 已獲得數倍的回報。



環保



中國環保新材料控股
中國最大的丁二醇生產商, 並將在2011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可降解塑料PBS的生產商。



通過和公司管理層的充分溝通, 中國天使參與了該公司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 中國天使投資5000萬港元於這一輪PRE-IPO融資中。
12 : GS(14)@2012-03-11 19:55:08

江啟航先生



一九九二年於中山大學畢業,取得工商管理學學位,並於一九九七年於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取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江先生在金融領域有超過十五年的經驗。於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零年期間,他曾任職里昂證券亞洲有限公司。於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四年,他為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公司的董事。於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年,他出任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江先生為中國天使資本之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13 : GS(14)@2012-03-11 19:59:37

門先生



於商界及金融界具有相當經驗,曾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IPE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供應高精準金屬零部件)創辦人之一及前執行董事。徐先生現為中國天使資本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天使資本」) (主要從事中國創業投資業務)董事。


好不實wor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19/00929/CWP113.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19/00929/CWP112.pdf


傅志民先生



於一九九三年畢業於廣州市暨南大學工商管理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於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期間,傅先生擔任恆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主管、擔任深圳中安信理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及法人代表。自二零零零年開始,傅先生開始出任澳洲金钥匙投资顾问公司董事總經理。



黃偉堅女士



二零零三年畢業於中央廣播大學金融本科。黃女士於投資及證券行業具有超過十年經驗。她曾於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零年期間任職廣東粵財信託投資公司,擔任公司國債服務部的交易部主管,專注於發行國債及企業債券的工作。於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五年,她任職於廣東民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資金清算及資金業務管理工作。



江啟航先生



一九九二年於中山大學畢業,取得工商管理學學位,並於一九九七年於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取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江先生在金融領域有超過十五年的經驗。於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零年期間,他曾任職里昂證券亞洲有限公司。於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四年,他為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公司的董事。於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年,他出任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江先生為中國天使資本之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繆炯先生於



金融投資界具超過十年行政及管理經驗。於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二年期間,他曾任上海威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部總監。於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七年期間,他任上海冠通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主要管理的金融資產超過五億港元。
14 : GS(14)@2012-03-11 20:07:3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18090_C.pdf
建議收購一

目標公司一為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目前於中國及香港從事並經營以下業務:(1)「Tao 淘」+「淘寶天下」雜誌及其網上購物平台;(2)Iconhere愛看互動娛樂及資訊平台;(3)LED全面解決方案及顧問業務;以及(4)戶外媒體業務,包括大型戶外LED屏幕及戶內LCD屏幕業務

建議收購二
於二零一一年十月十七日,買方與賣方二訂立諒解備忘錄二,據此,買方擬收
購及賣方二擬出售目標公司二全部已發行股本。
賣方二為Triscom Investments Limited 及Wazup Sunshine Limited,現時分別持有目標公司二已發行股本51%及49%。Triscom Investments Limited為於塞席爾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而Wazup Sunshine Limited則為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據董事會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及確信,賣方二、彼等最終實益擁
有人及彼等各自聯繫人士均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之第三方。
目標公司二為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擁有行動電話識別軟體系統(即i-Marker)及從事全球性業務及網購業務。i-Marker 在iPhone 4 或Android移動手機平
臺上運行,無論在任何媒介上都能偵測出增強現實代碼,包括但不限於報紙、雜誌、刊物、海報、看板和背景布幕等傳統印刷物,經偵測及隱藏的多媒體資訊如文本、圖像、視頻和動畫也會自動地在移動螢幕上顯示。
考慮到目標公司一及目標公司二經營之業務,董事會相信,該等建議收購符合本公司業務計劃,對本公司及本公司股東整體有利。
該等諒解備忘錄將自該等諒解備忘錄日期起有效三個月。賣方一及賣方二已同意本公司將有權將該等諒解備忘錄之期限進一步延長三個月。
此外,該等賣方已同意,於該等諒解備忘錄日期起三個月期間,不與其他第三方進行任何類似該等建議收購或與之有關之討論或磋商。該等賣方進一步同意,本公司將有權將獨家期間進一步延長三個月。
除有關盡職調查、獨家、成本及費用、保密、規管法例及司法權區之條款及一般條文具法律約束力外,該等諒解備忘錄之所有其他條文並無法律約束力。

查閱公司資料

你的查詢: 公司編號: = 1121914
公司編號:   1121914
公司名稱:   ZHEJIANG DAILY JOIN-HOME MEDIA HOLDING GROUP LIMITED
浙報競合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分類:   本地公司
成立日期:   2007年4月11日
公司類別:   私人公司
公司現況:   仍在登記冊上
備註:   -
清盤模式:   -
已告解散日期:   -
押記登記冊:   有
重要事項:   -

公司名稱紀錄
名稱生效日期   使用名稱
2011年3月11日  ZHEJIANG DAILY JOIN-HOME MEDIA HOLDING GROUP LIMITED
浙報競合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07年4月11日  Lightscape Technologies (Greater China) Limited


http://www.ddml.com.hk/about
http://www.lightscape-tech.co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221101_C.pdf
董事會另欣然宣佈,本公司已全力於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及澳門)與浙報競合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報競合傳媒」)開展新媒體業務合作。藉由加強其與浙報競合傳媒之全方位業務合作,董事會預期,本公司可擴充及開發其新媒體業務,包括但不限於揉合最先進科技之新媒體業務,例如三網融合(3 net integration)及雲端技術(i-Cloud)。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117468_C.pdf
15 : GS(14)@2012-03-11 20:08:5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11123004_C.pdf
8258
16 : GS(14)@2012-03-11 20:09:22

Conclusions and unfinished business

We'll bring this hexalogy to a close. We've given you enough reasons to avoid investing in all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named at the top of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any company which uses the same advisers, particularly on a regular basis. We've also laid out evidence surrounding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dubious transactions that the SFC, ICAC or CCB should investigate, and we've drawn attention in the "regulatory notes" boxes to a number of deficiencies in HK's regulatory framework which facilitate some of these schemes.


Once in a while, the authorities do actually listen and act. Examples include our article Cooking with Gas (4-Apr-2004) which was eventually followed by an ICAC investigation and convictions in 2010, and a trilogy of articles about the Styland Network in 2002. Just last week, 10 years later, the SFC won a landmark ruling ordering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his wife (who was an executive director) to pay HK$85m in compensation (plus a lot of interest since 2000). The case was actually heard in Jan-2011 but it took 14 months for Justice Aarif Barma to issue his judgment, which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strain the courts are under and the need to raise the budget for the judiciary.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ether the couple pay up. The court has disqualified them as directors for 12 years, but their son is now CEO of Styland and they still own 22.72% of it. No criminal charges were brought against the couple.

Other series include the tetralogy of articles in 2009 on China Public Procurement Ltd (1094) and China Railway Logistics Ltd (8089), amongst others. No public action has been taken on those. There was also our articles on EganaGoldpfeil, after which the company collapsed. The SFC has commenced action against the directors seeking disqualification orders and HK$2.13bn of compensation, but no criminal charges have yet been brought despite an investigation by the Commercial Crime Burea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