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高工時與龐氏騙局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28.htm
最近一位從事審計的朋友在FB上說,填Timesheet似十足「Ponzi Scheme(龐氏騙局)」。 想來真是一個非常貼切的形容,從事過外部審計的朋友,想必經常遇過,每個Job(即審計項目)的Budgeted hours永遠不會足夠,要填寫Timesheet交數時,舊Job的「鐘」Charge爆了,唯有用新Job的鐘來「償還」。就像有人利用信用卡來找另 一張信用卡的欠款一樣,A卡襟B卡、B卡襟C卡,雪球愈滾愈大,最後都不知道要怎樣才能還清「鐘數」。我看辦法只有三個,一是自己偷偷請病假回客戶處工 作,二是向老闆負荊請罪(不過作用有限),而最後一個辦法是自行離職,就像宣佈破產一樣,來個「鐘數一筆銷」,到另一家公司重新做人。

如果龐氏騙局這個問題只出現在少眾身上,我們還可以說是他們表現不濟。可是,這問題已經存在已久,困擾了我們多年,可以說是會計業界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最近社會正倡議實行最高工時,倘若最後成功立法,而會計業界又需要跟隨,那麼問題會解決嗎?我認為不會,雖然惡性加班的情況的確會有所改善,但新問題將會 出現。因為歸根到底,就是Audit fee無法與Audit risk成正比。

中小型會計師行的情況還好些,但很多大行,目前的問題是十件工作由五個人去做,假設會計業界要推行最高工時,但因Audit risk的關係,我們不能將價就貨,十件工作還是要做的。可是審計有時間性,不能把工作拖長來做,唯一解決方法是多找五個人回來。人多了,Time Cost自然增加,但能全數轉嫁給客戶嗎?相信很難吧!到了最後,會計師行可能有三個選擇,一是Cut僱員人工,二是Cut會計師行的盈利,三是一和二一 齊做。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不少是老闆,而且有幾位更是成功地減少僱員加班,很想知道你們如何去做,是否還有其他辦法呢?

或者是時候,業界好好想一想如何在不影響Audit risk的情況下,去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了。

上星期五亞視的《時事追擊》講標準工時,當中有業界同仁現身說法,有興趣不妨按這裡看看。
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3

福建「返利網」崩盤 騙局涉及23省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1MMzA3XzQ0NDg1MQ.html

人去樓空。

5月31日,福州西湖邊上的中福西湖花園北樓六層一片狼藉,偌大的整層辦公場所只剩下幾個格子間,包括吸頂式空調在內的所有物品已被洗劫一空,約300平方米的場地到處可見破損的天花板及紙屑垃圾,就連董事長辦公室的玻璃門也被砸爛。

「28日深夜,這裡發生了聚眾哄搶事件,拿走室內物品的是百分百商城會員,憤怒的人群還砸毀了裝修裝飾。」中福西湖花園的保安告訴本報記者。

這裡正是此前眾多會員寄予發財夢想的百分百商城大本營。記者看到,其大門上粘貼的百分百受害會員通知赫然寫著:各位百分百會員及各受害者請到福州市經偵大隊集中,共商後事。

「百分百商城自稱會員20多萬人,涉及23個省市。」一位陳姓會員對本報記者說,「事情起因是聽說百分百商城老闆姚建清及高層已經捲款10多億元跑路了。」

5月31日晚間,記者從福州警方獲悉,姚建清已於當天被福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五大隊從外地拘捕歸案,涉嫌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短時間內警方已登記被騙金額數千萬元。

對於此案涉及人數和金額,至今仍傳說紛紜。由於5月29日立案以來,報案人絡繹不絕,至今尚無法具體統計涉案金額及受害人數。

5月28日深夜發生在福州的哄搶事件,已迅速波及閩北的武夷山市。

武夷山銀行發生擠兌

源於福州的百分百返利商城崩盤事件,卻很快在356公里之外的武夷山市掀起波瀾。

「5月30日晚,就有傳聞稱國家有關部門將整頓返利網,可能凍結個人銀行賬戶。」多位武夷山當地居民向本報記者證實,「所以才不斷有人蜂擁到銀行取款,31日取款人群形成高潮,市區的建行、農行、工行甚至武夷學院後門的取款機都人滿為患。」

武夷山市民馬女士告訴本報記者,5月31日晚上,樓下都是大聲打電話通知排隊取錢的吵鬧聲,街道上摩托車轟隆不停,「武夷山人瘋了。」她說,其丈夫就是百分百返利商城的會員。

「返利網全國最活躍地區就是武夷山了。」一位當地人士透露,他每天都能聽朋友、同事談論返利網,賺到錢買車的人也多。「今年3月到4月,向返利網投錢的人最多,買幾萬的人多的是,甚至幾十萬上百萬地買。」

多位當地人士稱,百分百返利商城在武夷山發展了不少商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某些人的操作,慢慢演變成了一種「投資」獲取暴利的模式,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

本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瞭解到,繼武夷山全城瘋狂後,同屬閩北的建甌、邵武、順昌、浦城等縣市,各種名目的「錢生錢」返利「暴富」遊戲同樣火爆。

但由於同樣事發突然,並且取款和報案人數不斷增加,這些地方的涉案人數及金額目前亦無法具體統計。

「錢生錢」暴富遊戲

雖然中福西湖花園哄搶事件已時過境遷,但直至5月31日下午,還不時有人三五結伴來這裡打聽百分百返利商城情況。

而門口的一紙《公告》稱,租客拖欠房租,房東已收回使用權。

大樓的物業告訴記者,百分百返利商城去年底搬入此處,房屋的原承租者姚遠,是福建建甌人。

本報記者瞭解到,運營百分百返利商城的企業是福州誼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誼生公司)。

工 商資料顯示,誼生公司成立於2011年12月23日,註冊資本1000萬元,屬軟件行業,經營範圍則非常龐雜,包括日用百貨、建材等數十個行業。公司法定 代表人原來為姚建清,今年3月31日和5月24日先後變更為馮游旺、高偉平。而股東也歷經兩次變更,從姚建清、何花月變更為馮游旺、范寶玉,再變更為高偉 平和柯奇敏。

記者發現,誼生公司於去年12月25日由「建甌市百分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改為現名,創始人姚建清系福建建甌人,現年39歲。

「5月7日到8日,誼生公司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了全國經銷商會議,有超過500個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會員、代理人、經銷商參加會議。」一位百分百返利商城經銷商說。

據其透露,在所謂全國經銷商會議

宣傳下,僅5月8日到14日一週時間裡,誼生公司就吸收會員幾個億資金。同月14日,誼生公司的「百分百返利」舊網站關閉,18日取名「百分百商城」的新網站開通,通過兩天的促銷活動又吸金無數。

本報記者從多名會員口中得知,姚建清於2011年5月份開始通過「百分百購物商場」網,以收取5%手續費的方式發展代理商和加盟商,並吸收會員資金,承諾100天回本、400天淨賺的高回報「錢生錢」盈利模式。

福建「返利網」崩盤 騙局涉及23省市

其初期做法是,會員在加盟商購物1萬元,向誼生公司支付1600元,誼生公司以每日20元返利給會員,共計返利500日。隨著會員人數越來越多,後來轉為直接向誼生公司支付1600元錢就可獲得每日20元返利的方式,而誼生公司還是從會員每日20元返利中收取5%手續費。

誼生公司還大肆採取區域代理的模式發展「下線」,壯大會員隊伍。「代理商的加盟費是1萬元,促銷活動期間的的優惠價是5000元。」福建省內一位代理商稱。據多名會員介紹,百分百商城目前在全國有加盟代理商6000多個。

本報記者5月31日獲得的一些銀行賬單和客戶資料顯示,誼生公司打給會員的返利有幾百到數萬元不等,而匯款加入會員的多數金額為幾千到幾萬元。

「參與金額比較多的是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幾個人合計就有數千萬元。」某會員透露,「事件爆發的導火索也是這幾個人,應該是獲知誼生公司股東變更後,逼迫新的法定代表人高偉平交回投資款,導致百分百返利商城崩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4

P2P網貸或現首例龐氏騙局:淘金貸疑攜款跑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3/yMNDE5XzQ1MzAyMQ.html

P2P網絡貸款公司淘金貸,在上線一週後,突然不能登錄,網站負責人陳錦磊失去聯繫。目前已有超過80名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淘金貸尚未追回,具體涉案金額預計超過100萬元人民幣。

P2P網絡貸款模式是個人通過網絡平台相互借貸,其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但是P2P網絡貸款在國內興起之後,尚未發生惡性兌付風險或詐騙事件,淘金貸事件或將成為首例P2P貸款界的龐氏騙局。

淘金貸失蹤

6月3日淘金貸(www.taojindai.com)正式上線。

6月3日到6月8日,據淘金貸投資者不完全統計,預計有超過80名投資者投資於淘金貸。

6月6日,由於部分投資者舉報,淘金貸的資金賬戶被第三方支付平台環訊支付限制交易。

昨日,記者從環訊支付獲悉,淘金貸環訊賬戶中的錢已經被全部支取。

淘金貸是一家於6月3日上線的P2P網絡貸款平台,網站上線後一批投資者將資金打入淘金貸賬戶,不過從6月8日晚到發稿,淘金貸網站就不能登錄,其負責人陳錦磊的手機也處於關機狀態。

P2P網貸的運營模式是網站提供平台,貸款方在P2P網站上發佈貸款需求,借款人則通過網站將資金借給貸款方。在借貸交易中,貸款方獲取資金,而借款方則獲取投資收益。

網站不能登錄之後,投資人啟傑就開始收集投資人信息,啟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我們已經聯繫上的投資人超過80個,初步估計涉及金額超過100萬元,其他投資者尚在聯繫中。」

由於網貸平台的投資人分佈在全國各地,6月9日至10日兩天各地淘金貸的投資者已經分別組織起來前往各地公安機關報案,目前案件仍然在處理中。

大發「秒標」吸引投資者

「當時真是傻啊,累計投了十幾萬元,現在還有近5萬元沒有拿回來。淘金貸可能是個龐氏騙局,想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還好發現得早,後續沒有新的投資者跟進。」一位淘金貸的投資者baore告訴記者。

baore還是網貸圈子裡的新手。6月3日baore在一個網絡貸款投資群中看到新P2P平台淘金貸上線,還發了大量的「秒標」,忍不住一試。

「秒標」是一種P2P網站為了招攬人氣,發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投資者拍下秒標後馬上就能回款,所以風險極小,也由此網絡上聚集了一批專門投資 秒標的投資人。但讓baore始料不及的是,這家剛剛上線的網站竟然在一週之後就消失在網絡上。像baore這樣的投資者在網貸圈子裡被稱為「秒客」,專 門投資於「秒標」。

「資金量對於P2P網貸平台非常重要,網站為了積聚人氣就用發秒標的做法,向投資者派發紅包。由於收益高、期限超短,許多投資者看到發秒標就會爭相投資,很像是商場促銷。」第三方網站網貸之家負責人徐紅偉告訴記者。

baore一開始先試著投資了兩筆,一筆投資了5000元,一筆投資了1萬元。這兩筆本息都如約到賬,這又大大減小了baore對淘金貸的警惕心。隨後三 天內,baore先後打款16.57萬元,此後提取現金11.58萬元。但是還剩餘4.99萬元仍在淘金貸賬戶中,而baore一直被告知「暫時不能取 現」,直到網站不能登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6

千諾酒店投資騙局調查:銷售+抵押 圈走3.6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4/5MNDIwXzQ5Njc5MQ.html

昆明千諾酒店涉嫌巨資詐騙的真相姍姍來遲,但突然驚醒的數百名投資人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數年前,國內曾發生了轟動一時的「淳安千島湖」、「西安英吉利酒店」等事件,一度將產權酒店的「高回報」假象暴露無遺,但在國內相關法律仍顯滯後的背景下,去年底引爆的上述巨資詐騙案,再次將產權酒店的高投資風險推向前台。

公 開信息顯示,涉案的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將舊房改裝成產權式千諾酒店後,在2010年12月至去年8月公開銷售,其中一部分產權先售後抵押,另一部分產權先抵 押後售,前者抵押時業主毫不知情,後者出售時業主仍不知產權已抵押,公司共套取合同現金約2.0956億元,抵押貸款1.522億元,但這筆巨資早被挪 用,致使出現爛尾樓。

昨日(8月1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從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經偵部門一內部人士瞭解到,目前警方已查封昆明豪 慶商務公司大樓,凍結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小蘭6輛汽車、25套房產及在云南德宏地產與開遠市的兩處投資項目,其總估值遠超1億元,此案還涉及云南聚誠投資 幕後老闆楊衛和昆明市真元公證處等,預計9~10月將送法院提審。

合同巨額詐騙路徑

近日,昆明市的何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業主們所掌握的有關昆明千諾酒店涉嫌巨資詐騙的舉報材料,而何先生僅是捲入此案的400餘名受害者之一。

記 者查閱多方資料後得知,此案主要操作伎倆是: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先以低價購到一棟舊式酒樓,然後用廣告轟炸吸引投資者高價認購。隨後,控制方與投資者簽訂 5~10年租賃合同,許諾高額回報並等待返還現金在購房款中扣除,還承諾5年後以120%的價格進行回購。因此,上述高額回報的誘惑,並經昆明真元公證處 公證,吸引了一大批購房者,套利逾2億元。

之後,在所有投資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控制方又把購來的舊酒樓房產證找地方信貸機構及放高利貸者以高利息(月息3分)進行抵押貸款,再次「融資」超1.5億元。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就是僅一年時間,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兩次變更公司地址,更換5任法人代表,案發後已人去樓空。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全經聯深圳分盟首席法律顧問顏宇丹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涉案房產交易應屬非法,所簽買賣合同無效,原因在於合同項下房產尚未取得相關房產管理機關和土地規劃部門審批同意分割成獨立的空間和房屋進行銷售。

此外,昆明市房屋交易產權管理處登記科科長陳景平曾向媒體表示,對一棟二手房進行改造,需向規劃部門報批,按照設計圖嚴格進行,並由規劃部門對大產權進行分割,才能在銷售後為投資者辦理小產權證。

舉報材料稱,規劃局曾表示昆明豪慶商務有限公司只報批了外牆裝修,無內部改造和規劃內容。昆明市規劃局的這一說法,在業主提供給記者的一份錄音資料中得到了印證。

如此說來,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向規劃局報批時避重就輕,明知23個大產權無法分割成300~400個小產權卻又堅持對外公開銷售,涉嫌合同欺詐。

千諾酒店前世今生

產權式酒店,作為一種既擁有房產權,又能獲取可觀收益和一定期限居住權的投資產品,隨著近年來國內旅遊度假潮的火熱而興起。

涉案的昆明千諾酒店,其實原本就是一個名叫「清源賓館」的舊樓盤,後來為推進省級國資管理改革而作為首家單位於2010年4月份進行公開拍賣,最終由昆明豪慶商務公司以3600萬元競得,不久取得清源賓館的房產權。

此後,正是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對該地塊開發並推出了春城陽光項目,也將清源賓館更名為「千諾酒店」。這一改名及後來的一系列騙局,均是圍繞著千諾酒店而展開的。

當年12月份,千諾酒店開始對外出售,其合同賣方顯示是昆明豪慶商務公司,並對投資人承諾:不僅可獲得產權,還可享有以租償貸的「利好」,致使400餘名投資人入彀。

經產權售賣和民間抵押雙向運作之後,千諾酒店的騙局東窗事發。目前千諾酒店經營陷入混亂,由投資人組成的業主委員會擬將接管酒店經營權。

幕後「黑手」袖裡乾坤

舉 報資料稱,昆明豪慶商務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該公司原法人代表吳鳳香的女兒吳小蘭,其籍貫是浙江東陽人,挪用資金8500萬元,其中在2011年6月7日從 公司賬戶轉移4000萬元,另一部分資金是以抵押部分酒店產權而獲得的,而楊衛作為註冊成立於2009年的云南聚誠投資公司董事長,也是運作昆明豪慶商務 公司騙局的幕後「黑手」,轉移昆明豪慶商務公司資產逾2.6億元。

工商資料顯示,云南聚誠投資公司現法人代表是劉汪明,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此人乃是該公司董事長楊衛的司機,以借此掩蓋騙局,而昆明豪慶商務公司作為前者的下屬公司,其現任法人代表是崔世能,此人乃是劉汪明的「江湖兄弟」。

記者從舉報材料獲悉,目前楊衛已將大部分資產過戶或轉移給家人。隨後,記者撥打業主提供的楊衛電話,但已是空號。

舉 報材料還提及,據昆明豪慶商務有限公司現法人劉汪明提供的項目收支費用清單顯示,在收入方面,昆明豪慶商貿公司從春城陽光二期獲利20956萬元,3次抵 押獲取15220萬元,合計從春城陽光二期套現36170萬元;在支出方面,昆明豪慶商務公司支付給金橋房地產董曉秋7500萬元、佳新酒店項目2600 萬元、梁河項目880萬元、合夥人吳小蘭轉走4000萬元、普洱項目1000萬元、北京路項目576萬元及其他事項1800萬元等。

此 外,據業主所委託的相關律師從產權交易中心獲得資料顯示,昆明豪慶商務公司將持有的編號為201052814~201052820共7個房產證在2011 年3月17日抵押給劉黛林1000萬元,李慶峰、林愛娟1600萬元及五華楊融小貸公司900萬元。上述材料顯示,抵押總金額為15220萬元。

對 於上述數據,業主維權代表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有金融方面的業主,通過各種渠道搞到了支出費用與抵押貸款情況,數據也基本上是準確的。另一業主楊女士表 示,在案發後,警方雖已控制了楊衛、劉汪明和崔世能3人,但吳小蘭已取保候審,她們通過查閱登機信息,仍能找到吳小蘭的名字,且其身份證號與護照都顯示與 之吻合。

監管被指存疏漏

「『春城陽光二期』兩次開盤,雖談不上家喻戶曉,但也夠大張旗鼓的。宣傳售樓一年的時間,沒有任何部門過問豪慶公司的行為,更不要說進行過監管。」業主提供的一封《關於請求昆明市政府加強案情監管的請求》的信件(以下簡稱「信件」)中提到。

另一封關於昆明市公安局回覆業主的信函談到,昆明豪慶商貿有限公司未辦理過房地產開發資質,不是房地產開發公司,不能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這個項目是對原酒店進行改造,未辦理過商品房銷售許可證,對外銷售是違規的。

「根據無效合同的處理原則,應當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相關房地產權管理機關可以對違法銷售房予以查處。」顏宇丹律師認為,政府對一手商品房的監管要嚴格一些,而對二手房難以監管,購房者也有引起注意的義務。

此外,作為公證方的昆明市真元公證處也備受質疑。昆明市真元公證處一林姓副主任表示,盤龍分局經偵隊仍在偵查刑事案情,根據最後案情結果,他們將承擔應承擔的責任,目前不便於明確表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頻現的產權酒店投資風波,一方面說明投資者對這一模式需要加強風險意識,另一方面,監管空白也急需填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6

先敲骨,再吸髓 瀋陽萬通原始股連環騙局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033

他是用傳銷賣原始股的開山鼻祖。

「賣高價產品-賣產品送原始股-賣美國上市公司的原始股-股東需購買更多高價產品以幫助提升業績盡快上市-小額貸款公司可為買高價產品提供貸款」,這個佈局精巧的連環套步步演化,將貪心卻又無知的老百姓深深拖入財富漩渦。

「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於洪剛對前來抓捕他的警察說。這是2012年3月26日發生在瀋陽桃仙機場的一幕,即將登機離境出國的於被瀋陽警方抓獲。

於洪剛是瀋陽萬通國際集團董事長,他炮製了一個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財富神話,在瀋陽本地下崗老頭老太太中廣為流傳──「投資萬通集團原始股,上市後能賺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但財富神話逐漸穿幫。2011年12月,瀋陽警方正式對瀋陽萬通國際集團立案,並開始秘密偵查。感覺到危險的於洪剛,計劃離境出逃,但被警方刑拘。

經過半年多偵查,瀋陽警方最近宣佈破獲瀋陽萬通集團非法發行股票案。目前,涉案的於洪剛等人已移送檢察機關公訴。

警方查明,這起案件以購物配送原始股為誘餌,不僅以遠高出實際價值的價格向群眾銷售保健產品和飲水機等產品,還瘋狂銷售萬通集團「原始股」,並設有小額信貸公司提供貸款。這起傳銷席捲遼寧、北京、天津等7個省市,涉案金額超過2億。

這個連環套佈局之精妙,連辦案民警也感慨地說,「這是一起典型的高智商案件。」

這場精心經營近十年的原始股傳銷騙局,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請君入甕的?

內部股遊戲緣起

生於1965年的於洪剛,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財經專業,是一位精於算計又巧舌如簧的瀋陽商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於洪剛大學畢業後在瀋陽一家國有企業做財務工作,後來在1992年下海,跳槽到瀋陽當時著名的民營企業東宇集團——彼時,東宇集團如日中天,出手闊綽的東宇老闆莊宇洋,當時給手下的所有中高層配房、配車,一時間在瀋陽市造成了轟動效應。

「於洪剛很聰明,很快得到莊宇洋的賞識,升為東宇集團財務部部長。」東宇集團前員工白勇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

在東宇集團,於洪剛成為莊宇洋進行資本運營的資金調度心腹大將。莊宇洋當時就已將主要心思都用在資本運營上,於洪剛也從中得到不少鍛鍊。

東宇當時已收購了上市公司北商技術(後幾經重組,現為深交所上市公司「三湘股份」SZ.000863),通過所謂的資本運營,把上市公司掏空,後來在2001年把已成空殼的這家公司倒賣出去,淨賺八千多萬。

2001年,東宇集團在實業領域的經營出現大幅虧損,一向順風順水的資本運營也出現問題——東宇收購上市公司瀋陽化工遭遇挫折,在二級市場做莊也慘遭套牢,資金鏈告急。

莊宇洋帶領於洪剛等眾多東宇高管,設計了一個發行內部原始股和債轉股的救急手段。雖然此時東宇收購瀋陽化工已基本失敗,但東宇還是在瀋陽本地頻頻釋 放虛假的利好消息,宣稱已經成為瀋陽化工的大股東,內部的原始股將來變成上市的流通股,能賺幾十倍。於是,很多瀋陽市民紛紛購買東宇內部股,認購場面異常 火爆。

至今,仍有不少瀋陽市民還保留這些已成廢紙的東宇內部股,損失慘重。白勇的一位親戚當年也買了3萬股,當南方週末記者陪他來到東宇大廈的辦公室時,一名在場的東宇男性員工說:「3萬股算什麼?還有買20萬股的人呢,自認倒霉吧。」

「於洪剛後來搞萬通原始股的花樣,就是受到當年東宇賣內部股的啟發。」白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苦笑說。讓他鬱悶的是,出於對老同事的情誼,他後來也認購了2萬元於洪剛公司的原始股,而兌現遙遙無期。

千萬年薪的誘惑

東宇集團雖然通過賣內部原始股解了資金燃眉之急,但已是窮途末路,於洪剛開始考慮退路。

2002年8月,中國帝傑國際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於洪剛持有其股份總額的50%,並成為公司法定代表人。

一場長達10年的傳銷騙局由此拉開帷幕。

帝傑集團很快就在瀋陽繁華地段的中山路195號陽光財險大廈18層,成立「瀋陽帝傑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帝傑」)。於洪剛出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這也是「萬通國際」的前身。此時,於洪剛仍擔任東宇集團財務部部長,直至2005年才離職。

從2003年起,瀋陽帝傑開始發展傳銷網絡,並借此高價銷售淨水機、保健品、化妝品等三大類產品。於洪剛把這個傳銷網絡大言不慚地稱為「人際網絡、 結算網絡、網際網絡三結合的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平台……會員不斷零售、服務、推薦,可兼得其他11項獎項,年收入可高達570萬-1000萬元」。

在千萬年薪的蠱惑下,不少瀋陽市民紛紛加入瀋陽帝傑的傳銷網絡。於洪剛早期的管理團隊,大多搞過傳銷,深諳傳銷經營之道,在短時間內將規模迅速做大。

41歲的陳興當年曾在帝傑工作過8個月,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些骨幹很多是瀋陽最早干傳銷的那撥人。」

陳興介紹說:「帝傑當時就是以拉人頭的方式進行傳銷。首先要花588元錢買帝傑的一單產品,才能成為業務員。店長把發展下線稱為尋找兩個合作夥伴或新會員,新會員各買一單產品,上線就可以提取80元,只要不斷買產品,不斷發展會員,提成和收益就越高。」

於洪剛還編制了一套完整的培訓教材,其中有保險培訓、健康產品知識培訓、營銷方式培訓、商務禮儀、實戰演練。這套教材編得非常細,甚至包括銷售員應該如何打扮自己。

在帝傑樓下一層申銀萬國證券公司炒股多年的股民張輝陽,也曾被拉去旁聽帝傑公司的講座。他回憶說,帝傑公司的會議室簡直就是一個小型電教室:寫字 板、投影儀、幾十張椅子,上方掛了「祝賀某某晉陞為區域經理」的橫幅,十幾個穿西裝、打領帶的男女,帶來不少下崗工人、老頭老太太參加講座,在講座過程中 不停地鼓掌、喊口號,描繪一幅美妙的暴富「錢景」。

但帝傑所賣產品的高昂價格,打消了張輝陽的念頭。張曾幹過商品批發生意,對價格頗知底細,「這些產品就是地攤貨賣出奢侈品的價格,比如,一包玉露茶進價50元,帝傑賣588元,一床竹纖維棉被進貨價268元,竟然賣到4116元,貴了十多倍。」

瘋狂原始股

由於產品標價過高,帝傑公司成立之初銷量很不理想。

於洪剛開始進行「創新」,原來在東宇集團賣內部股的經歷此時也派上了用場——他包裝了一個「帝傑原始股」的概念。

具體做法是:帝傑公司在賣保健品的同時也向消費者配售原始股,只要購買帝傑公司三單(每單558元)以上保健產品便有資格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可以購買原始股。

在配售帝傑原始股時,深諳人性的於洪剛也花了不少心思進行引誘:從公司購買產品3單至13單的人員可以購買1萬份原始股,每股1元,價值1萬元;購 買15單和21單的客戶購買1萬元股票,公司另外再贈送1萬股,最多可以購買15萬和21萬公司股票;每個月購買21單公司產品的前100名客戶,另外贈 送5000股帝傑公司股票。

「於洪剛可以說是中國用傳銷賣原始股的開山鼻祖,這種賣產品送原始股的騙局實際就是變種的傳銷。」一位熟悉中國傳銷的法律專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據其介紹,近年來中國各地所出現的賣原始股傳銷案件,大多效仿於洪剛在帝傑所「創新」的傳銷模式。

原始股花招收到奇效,在暴富神話的刺激下,不明就裡的市民一時蜂擁而上,瘋狂地搶購帝傑公司的產品和其所謂的「原始股」。

於洪剛還積極發展代理商,把傳銷網絡鋪向北京和東三省等七個省市。他規定帝傑代理商必須獨立發展各自下線(新會員或合作夥伴),完成目標即可提成,下線繼續發展下線,公司將按一定比例進行獎勵,以此實現層層提成。

這樣,一個打著「原始股暴富」神話的高智商傳銷網絡迅速擴張,帝傑在成立兩三年裡業績達到數千萬。

「大多數人血本無歸,真正暴富的只有於洪剛、帝傑早期管理頭目和早期代理商。」陳興說。據他透露,這些在帝傑掌權的頭目動輒出入高級酒店享用上萬元 的晚餐。因受不了良心的譴責,陳興在2005年初離開帝傑公司。「有離職的同事和受騙的市民,一直在向工商局和媒體舉報帝傑的傳銷和詐騙行為。」

帝傑變萬通源,美國去「上市」

2006年,重創突然到來。

這年3月的一天,張輝陽正在陽光財險大廈一樓的證券大廳看股市行情,突然間外面人聲鼎沸。

「我出去看見工商人員和民警押著幾十號人,拖拖拉拉從18樓電梯走下來,押向大樓外的警車。」張輝陽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原來是帝傑的人被抓了。」

這是瀋陽工商局對涉嫌傳銷和非法集資的瀋陽帝傑公司的重拳查處,於洪剛和眾多高管骨幹一併遭到控制。

「那次查處之前,工商局曾數次調查帝傑公司,兩次暫扣帝傑公司的款項和產品,但該公司仍然置若罔聞,根本不當回事兒。」瀋陽工商局一位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但蹊蹺的是,很快於洪剛和被抓的眾多帝傑頭目就被放出來了,並回到陽光大廈18樓重操舊業。

但由於這次查處,帝傑公司聲名狼藉,銷售業績開始下滑。

意識到危險的於洪剛,在2006年底2007年初重新策劃了另一個新花樣——將帝傑公司註銷,改頭換面後以瀋陽萬通公司的名頭粉墨登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2007年,於洪剛把前期銷售帝傑公司原始股聚斂的錢財,花了三十多萬美金在境外購買了一家在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簡稱OTCBB)的「殼」公司,即「萬通源商貿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並將帝傑公司原始股票轉為萬通源公司的股票,繼續銷售。

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暴富神話又橫空出世。

實際上,美國OTCBB市場與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完全是兩回事。OTCBB,即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有點類似中國的三板市場。在OTCBB市場掛牌稱為「上櫃」,門檻並不高,並且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計。

萬通源公司的客戶多數是最初購買「保健品」的普通百姓,他們對美國股市交易一無所知。於洪剛正是利用這一點,故意混淆「上櫃」與「上市」兩個概念, 大肆宣傳萬通源公司是一個美國上市公司,還煞有介事地告訴老百姓怎樣上美國OTCBB網站查詢,從而再次吸引了大量百姓來購買原始股。

在陽光財險大廈18樓,於洪剛還把原來帝傑公司辦公室重新裝修。前台兩側牆上,掛滿一幅幅他與歐美名人的合影,背景則是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電子屏行情圖。

但此前被查處終究還是讓於洪剛心有餘悸。為了規避執法部門的查處,萬通公司打出了「扶持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幌子,推出一個「消費即創業、股東即員工」的口號——彼時,瀋陽作為老工業基地,下崗問題嚴重。

連環套如何敲骨吸髓

「這是一場敲骨吸髓的騙局。」陳興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在這場騙局中,於洪剛接連設計了一個「步步驚心」的連環套。

花三十多萬美金買殼公司「萬通源」,只是這場高智商騙局的第一步。

變身萬通源公司後,業務員們開始新一輪的鼓吹:交1萬元就能得到400份每份價值15美元的美國納斯達克原始股,股票上市後馬上翻到6倍、7倍,公司將來擴大,股票拆分,能有20倍甚至上百倍收益。也就是說,1萬元能變成100萬!

如此誘人的利益,吸引更多的百姓投入到了購買萬通源「原始股」的行列中。本來因帝傑被查處而帶來的銷售下滑,由此逆轉。

到了2009年,由於萬通源公司遲遲沒有上市,一些客戶和代理商開始不斷要求於洪剛退錢。於洪剛開始編織這個騙局的第二個連環套——製造公司即將上市的假象。

為此,他先後註冊成立了瀋陽萬通健康用品製造有限公司、康平萬通商貿有限公司、遼寧萬通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及瀋陽市和平區萬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這4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他自己。

2009年5月,於洪剛宣佈這4家新公司與萬通源商貿公司共同組成了瀋陽萬通國際集團公司。這樣,瀋陽萬通就取代萬通源這家殼公司,在美國場外櫃檯 交易系統OTCBB掛牌,股票代碼是VNTI,並以此對外謊稱公司已經上市——客戶所持有的萬通源原始股,也就相應變成瀋陽萬通國際集團的原始股。

很多客戶真的以為瀋陽萬通變成了一個由5個公司組成的大集團,並且在美國股市有了股票代碼。

隨後,於洪剛抓住客戶早點上市賺錢的心理,又編織了一個新的謊言——美國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要求很嚴,原始股要想上市,股東和代理商還必須購買高價產品,以提高業績。

此時,萬通已經有三千多名穩定客戶和股東群體。在於洪剛所謂的美國上市業績要求下,他們繼續購買萬通公司的高價產品,其中包含進價500元但賣出9000元的「天然海岸」淨水機。

萬通原始股也水漲船高,已經從原來的每股1元迅速飆升到每股10.5元。而事實上,2009年5月,萬通公司在OTCBB系統的標價僅為0.2美元。

到2010年,這些客戶由於長年來一直購買高價產品,已經接近被吸乾榨盡。不過,於洪剛並不放過他們,又設計了第三步——小額貸款。

於洪剛利用其成立的萬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向客戶提供貸款業務,用於購買萬通淨水機,客戶必須用自己的房產、車子或收入作抵押。

「如果貸款不能及時歸還,則以沒收原股票相要挾。」陳興憤怒地說。這些環環相扣的連環套,讓股東們一步步深陷其中,無法脫身。

那些上當的「股東」們

在這場連環騙局中,泥足深陷的三千多「股東」,大多都是退休老人和下崗職工。

他們對境外證券知識毫不知曉,對傳銷毫無警惕,卻又缺乏投資渠道,於是很輕易地成了於洪剛的獵物。

離開帝傑公司多年的陳興,至今還有些愧疚:「很多人是把下崗的錢、看病錢、養老錢投進來,賺這些昧心錢真是傷天害理。」

這些被萬通原始股的暴富神話所蠱惑的老人們,爭先恐後地掏錢買萬通產品和原始股。其間當地媒體的一些報導,至今讀來仍令人心酸:「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蘇阿姨掏出了自己的治病錢,高價購買帝傑公司的『降壓藥』,並對贈送的原始股如獲至寶。」

瀋陽市民林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姥姥在2005年購買瀋陽帝傑10萬元的原始股,後來又改成萬通國際公司,一直說要在美國上市,但一拖再拖,姥姥還不斷向家裡要錢,先後共花了將近20萬。現在老人因為這個事兒急出病住院,全家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一位56歲的瀋陽店主孫阿姨也是一肚子苦水,「2008年萬通的人一次一次忽悠我老伴,叫我愛人投資萬通健康連鎖店,我不同意,但老伴硬要做萬通代理商,我們這麼多年做生意掙的六十多萬全買了萬通原始股,現在全泡湯了。」

更讓她著急的是,老伴由於是萬通代理商,這次也被關進看守所了。她前不久去看守所探望,問老伴後不後悔,他回答說:「後悔有啥用。這就是遊戲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51

「特朗普」PE投資,一個尚未戳穿的騙局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014

在浙江東部小城嵊州,一個投資神話正在廣為流傳──小鎮上一個老太婆,幾個月的時間,就用不到十萬塊的本錢賺回了五六十萬塊錢。

據說,讓她發財的是一個名為「特朗普股權投資」的項目。但當南方週末記者試圖尋找這位發財者時,卻發現誰也說不清楚她的身份。

類似的暴富故事正在更多的地方口耳相傳。伴隨著這些傳奇,記者發現,至少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河北、江西、吉林等諸多東部和中部省份,一個名為特朗普股權投資的項目,正隱秘地流行起來,其中尤以二、三級城市為甚。

其實,那不過是一個尚未戳穿的騙局。

做美國大亨的股東?

因為拿不到任何發票、收據之類的付款憑證,剛開始她還有些擔心。但當第一筆幸運獎750美元出現在自己的特朗普「賬戶」上,她也放下心來。

特朗普其實是一位美國地產大亨的名字,他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488名,身家約20億美元。

不久之前,特朗普高調宣佈,考慮角逐下任美國總統。而且,在一些民意調查中,他頗受歡迎。

這讓他再次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這位傳奇富豪曾在生意上大起大落、婚姻上波瀾起伏。他出過暢銷書,現在還親自製作、主持一檔熱門真人秀節目《飛黃騰達》。

不過,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卻流傳著這位大亨的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年1月,40歲的趙明月(化名)通過朋友的網友,知道了這個「秘密」。

趙明月和特朗普也算同行,她在北京從事房地產項目策劃工作,每個月幾千塊的收入,在北京並不算寬裕,而且「累死累活」的。平日裡,她也小小地炒炒股票,曾經賺過,但2008年經濟危機後虧了很多。

趙明月聽說,特朗普的公司正在賭城拉斯維加斯修建一棟造價5億美元的64層豪華公寓,以及在曼哈頓開發一個橫跨13條街道、總投資40億美元,名為「川普大地」的大型地產項目。

面對「嚴峻的美國金融危機」,又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特朗普把這兩個前景無限的項目,放在一個名為「特朗普股權投資」的平台上,向「經濟環境比較穩定的」東方國家投資者出售部分「原始股」。

當南方週末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進行諮詢時,趙明月熱情地將她聽來的秘密和盤托出:

她從朋友那裡知道,這些原始股,還可以在一個不公開的網絡平台上交易。隨著股票價格不斷上漲,先購買的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出售給後來人來賺錢。而且, 每當股票價格上漲三倍左右,就還會進行一次「拆股」,讓投資者手上持有的股票數量倍增。到2013年後,項目開發完成,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公司在紐交所上市 而獲得「幾十倍」的巨額回報。

不僅如此,成為「原始股」股東之後,還能收到各種名目的「靜態獎」,如果你能夠拉來更多的人參與投資,則還能獲得另外一些名目的「動態獎」。

各種獎金計算規則眼花繚亂,一句話來說,就是投資者可以隔三岔五地收到一筆筆少則十幾美元,多則數百、上千美元的獎金。

若要想把握這個「機會」,最少需要花3.4萬元(折合5000美元)──成為特朗普的「銀級會員」股東。回報更高的「金級會員」則需要6.8萬元(折合10000美元)。

這個故事從一個朋友流傳到另一個朋友,簡直讓人血脈賁張。

除了因熟人傳播產生的信任感,人們追捧這項投資的另一重要依據是:在人民網、鳳凰網等正規新聞網站上,確實可以查到對這個特朗普項目予以詳細介紹的 頁面——但這並不是正式的新聞頁面,只是這些網站的子頻道孫頻道的角落裡,不通過搜索根本看不到。其中一家網站的編輯在查找出這個頁面後告訴記者,不知道 怎麼上去的。

在一些視頻網站上,還可以看到一批精心製作的「特朗普股權投資」宣傳視頻,有的截取了有特朗普本人出現在電視新聞時的畫面,並在視頻的文字標題裡冠以「CCTV」、「鳳凰衛視」等字樣。

但趙明月對這些卻深信不疑,決定一試,不過她謹慎地選擇了銀級會員。

因為交了錢卻得不到任何付款憑證,剛開始她還有些擔心。但當第一筆幸運獎750美元出現在自己的特朗普「賬戶」上,她也放下心來。她描述說,「特別快」,「幾分鐘」。

而記者接觸的所有投資者,都反映自己在付款當日或次日便及時「收到」了獎金,也都很快地在一個網站上獲得股票賬戶。這個網站需要輸入一串數字IP地址,並要擁有賬號密碼才能登錄。

傳銷騙局

記者從 「特普朗股權投資官方網站」的域名代理商處瞭解到付款人聯繫方式,進一步的調查顯示,他曾經供職於一家2009年被取締的非法傳銷機構MDG(美亞)國際。

要成為特朗普的投資者,必須把投資款交給自己的「老師」──和過去一些非法傳銷一樣,在特朗普這個體系裡,通常稱上線(介紹人)為老師或導師。也可以直接把款匯給一個設在廣東東莞的私人賬號。

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得不到任何發票、收據之類的付款憑證。這與正規的股票操作——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設賬戶,可與個人銀行帳戶關聯劃轉——完全不同,其中風險,一目瞭然。

但當南方週末記者對此提出疑問時,一位投資者卻解釋說:「你有所不知,我們靠的就是誠信,信不過就不要做。」

事實上,根據南方週末記者的調查,這個特朗普提供給中國投資者的「機會」,根本是子虛烏有。

在真正的特朗普公司網站上,絲毫未曾提到存在這個「特朗普股權投資」。而特朗普公司公開發布的進入中國的所有相關計劃中,未有隻字提到該項目。

甚至還有一位投資者聲稱,自己在請美國朋友和特朗普公司聯繫後,也很快得到了澄清,他還把這段錄音發到了自己所在的特朗普投資者QQ群裡。

南方週末記者與美國特朗普公司取得聯繫後,截至發稿時得到的反饋是,對方已轉交法務部門處理。

而「特朗普股權投資」的「官方網站」與特普朗公司的網站並無任何關係。記者從前者的域名代理商處瞭解到付款人聯繫方式,進一步的調查顯示,付款人丘雷雷曾經供職於一家非法傳銷機構MDG(美亞)國際。

根據過往的媒體報導,MDG主要通過一款名為「mycool」的即時通訊軟件等產品,在多個省市進行傳銷,在2009年遭到各地警方嚴厲打擊取締後。

和自稱香港公司的MDG類似的是,特朗普也自稱其辦公室設立在香港。 雖然表面上看,MDG是銷售虛擬產品,而特朗普則是在吸收股權投資,但在根源上,兩者都是通過不斷擊鼓傳花,用後人錢財實現前人收益來滾大雪球的「龐式騙局」。

從特朗普股權投資個案來看,這些投資者的收益能夠得以維繫,關鍵在不斷有新的投資者入局,既能推高那個虛擬平台上的股價,也能讓一層層的「老師」們源源不斷地實現獎金收入。

4月中旬,記者用一位投資者提供的賬號密碼登陸這個網站,確實看到股價一直如他們所說的是在「單邊上揚」,只有拆股時短暫回落。

這個道理,其實很多投資者心裡非常明白——一位網名為「幸福使者」的投資者在勸記者入夥時說到,「只要新的會員不斷湧入,就能推動股權(價格)上漲……資金流動產生效益。」

在特朗普股權投資制度設計上,也對發展下線給出了一系列常見於傳銷的制度安排,不僅自己發展下線可能獲得15%的提成,下線再發展下線,投資者也有機會從中抽成。

幸福使者說,「推廣得越多,賺錢速度就越快。」

趙明月也很快意識到這其中機會,加入之後就開始積極發展下線,甚至專門跑回山東菏澤老家去發展。不久之前,她索性辭去工作,專心投資特朗普。

不過,儘管自稱三個月投資翻了三倍,但在問到發展下線的數量時,她總是顧左右而言它,一會說自己發展得很好,一會說自己也就是和幾個朋友一起做做。

而記者接觸的諸多投資者,一方面聲稱自己或友人月入幾十萬上百萬,一方面在問到下線數量時也都選擇迴避態度。

到目前為止,參與特朗普股權投資的人數,尚無從考證。

嵊州一位反對這項投資的楊先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己身邊的朋友們全都投身於此,最近也在拉自己入夥。內蒙古包頭一位投資者許海平說,自己身邊有大 約20個人都在做特朗普。甚至還有一位沈姓銷售人員宣稱,其所在的團隊,已在無錫、泰州等地區吸收了上千位投資者。也有多位投資者表示,自己只是通過網絡 投身於這個項目,並不知曉其他人的投資情況。

不過,若要退出這個遊戲也並不容易——按照規則,根據不同情況,股票有2個月或者6個月的限售期。

PE傳銷潮

這些所謂的股權投資項目,與前些年以一款具體的產品為載體的傳統傳銷手法相比,看起來更時髦,也更隱蔽。

特朗普股權投資的故事,並非孤案。

僅記者所知,還有 SMI、UNAICO、十度空間、LV、siqo、IFC、白宮資本、德資本、黑石等若干在網絡上和現實裡非常活躍的投資項目。

西安一家名為哈德斯軟件公司的業務經理告訴記者,開發一套特朗普這樣的結算系統,造價為一萬多塊錢,再做一個這種網站,也只需要多付幾千塊錢。這家公司為多家這類公司訂製系統和網站。

這些不同的項目,所勾勒的故事背景與主角各不相同。而共同之處在於,都是以某種形式的股權投資為誘餌,在操作實質上,他們都可以歸為依靠不斷滾雪球來維持的龐氏騙局。

這些所謂的股權投資項目,與前些年以一款具體的產品為載體的傳統傳銷手法相比,看起來更時髦,也更隱蔽。

多位投資者就向記者強調,「這是一種在美國很流行的金融產品,叫PE,在中國還沒有廣為人知。」

而之所以自己突然成為中國的金融領先者,很多人的解釋是,自己的「老師」是清華、北大的,又或者「老師」的團隊裡有重要官員。可記者再追問這些人的真實身份時,通常得不到清晰的回答。

事實上,PE是Private Equity的縮寫,意思是以非公開募集的方式籌集資金,購買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歷來是「有錢人的遊戲」。現在,PE成為了傳銷的光鮮噱頭。

在特朗普的宣傳文案裡,特意強調說,「這是一個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參與的機會,每個參與者均可按自己的意願和財務實力進行不同的投資。」

記者加入了三個特朗普的QQ群,發現裡面的會員大多數登記的年齡在四五十歲左右,登記的地址多是二三線城市,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個性簽名檔裡,寫著一些關於成功與財富的格言。

而在一個江西投資者何沁諭提供的通訊錄裡,記者亦注意到特朗普的群發郵件收件人大多是使用QQ郵箱。對這些文化程度不高,閱歷有限,本身並不富有卻極其渴望成功的群體,這種隱蔽的PE傳銷模式,殺傷力最為強大。

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老股民,有的還做過大宗商品領域的投資,但結果往往讓人失望──「中國的投資環境不好,沒賺頭,」一位投資者如此解釋道。

而在這些神秘的網站上,可觀的短期回報是他們難以拒絕的誘惑。

在特朗普的一個投資者QQ群裡,這些天裡大家正在談論這個項目的真偽,雖引來一些擔心,但樂觀者仍居多數。

32歲的廣東人Double就說,只要公司正常運作,我們有回報,就不用理他真假。Double今年開始作特朗普,說自己投資的3.4萬已經回本。

山東淄博46歲的「睿智英才」表示,最近同時投資了三個這種PE項目,已經收入了七萬塊錢,比自己那個機電小門面一年賺的錢還多。

和他這樣多個項目一起做的,並正在持續實現收入的,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在少數。

看起來,類似騙局並不少,特普朗只是其中尚未被戳穿的一個。而從天津等地個別已被公安機關查處的這類PE傳銷案件來看,這種PE傳銷的涉案金額,動輒逾十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52

垂直電商難破「資本+盈利」騙局?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29/231775.html

「一看未來的盈利能力,二看在走到這個未來之前,資本能不能夠支撐?如果這兩個都不具備的話,那麼它就是一個騙局。」作為中國最早的垂直電商參與者,樂淘網C E O畢勝在創業四年後這樣說。

綜合性B 2C平台似乎以「規模」獲得了暫時的避風港,而垂直類B 2C電商目前的窘境已露冰山一角:上週,貼身衣物電商網站維棉傳出資金鏈斷裂、拖欠貨款、被供貨方申請法院查封倉儲,導致公司暫停業務的消息。雖然類目細 分緩衝了與對手競爭的直面爭奪,但在資本寒冬下,大家都無法像前兩年一樣燒錢砸廣告、四處買流量。垂直電商們,能否在這種情況下打破自設的騙局?

規模融資的悖論

時至今日,維棉網8月17日於首頁貼出的「關於商品下架的官方聲明」依舊掛著,全部商品仍處於下架狀態。南都記者多次致電給維棉C E O林偉,一開始其以「我在開會,沒時間」為由拒絕,後來則稱「沒什麼好說的」拒絕了南都記者的採訪。

維棉的官方公告曾表示網站會在一週內恢復運營,但並無起色。對於維棉的將來,林偉的答覆是「無法預估」。他認為,就像無法預估全球和國內的資本環境何時能變好一樣,維棉能否在一週內恢復運營也不是他說了能算的。

告別資本供血再發展下去,是眼下垂直電商面對的最大問題。

「對於零售業來說,規模就是最大的避風港。在大家都沒有盈利的情況下,用戶規模、訂單規模是最首要的考核標準,大規模的總是比小規模的好。」百麗集 團旗下優購網C M O徐雷告訴南都記者,相對於綜合性B 2C平台來說,垂直電商更容易失去資本的青睞,「電商洗牌加劇,垂直電商立刻失去供血,首當其衝」。

回頭看來時路,這種以「市銷率」作為估值標準的融資模式,推動垂直電商進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垂直電商一般銷售的是半標準化的產品,如服裝、化妝品等,毛利高,但重複購買率低,而平台雖然低毛利,卻因為重複購買率高,縮短了資金周轉的週期。 這種特點決定了垂直電商如果要加大規模,其市場推廣費用的佔比會更高,要用大量的資金來吸引新用戶,同時保持已有用戶的新鮮感。

「要獲得更大的融資,就要擴充規模,如果不符合投資人的要求,會率先被放棄。」一位服裝類垂直電商的運營總監向南都記者回憶稱,當時雖然知道用戶是靠砸廣告和促銷而來的,但已經停不下來。

融資斷流,垂直電商率先被放棄,只能依靠自救謀求生存。打折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卻也是「自殺式」的生存模式。「非標準化產品,頻繁打折和非理性低價格,一是對於品牌形象的損傷度大,尤其是品牌垂直電商;二是消費者形成低價的購買慣性,價格很難重回合理水平。」

上述運營總監表示,垂直類電商只有利潤高才能實現良性循環,但最後卻連最後一根蘆葦,「毛利高」都被壓垮。

能否借助外力生存?

儘管生存艱難,但在徐雷看來,垂直電商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自營類的平台電商數量已經大於用戶需求,目前已經在經歷洗牌競爭,最終留下的可能是1個大平台+2個小平台。」

而垂直電商,除了家電數碼、圖書顯然不再有機會,其他細分類目仍然數目繁多,加上各家定位有所不同,直接的市場競爭更小。「垂直電商更多是和自己賽跑,在資本外力缺乏下找到經濟化的運營方式。」

打通平台電商是垂直電商今年的一個趨勢,好樂買開始出現在亞馬遜、1號店平台上,酒仙網與噹噹網達成戰略合作,獨家運營噹噹網酒類頻道。優購上週宣佈入駐噹噹,百麗集團旗下的18個鞋類品牌及運動服飾等知名品牌全線入駐。

供應商優勢、倉儲物流優勢、會員消費者優勢……在電商競爭進入最殘酷階段時,這些垂直電商的優勢成為了雙方合作共存的基礎。垂直電商要利用其核心競爭力,和品類更齊全流量更多的平台共享用戶市場,做成一個賺錢的生意。

「當SK U豐富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垂直電商可以根據各個平台的用戶購物特點進行貨品分發;另外一種,則是達成戰略合作,成為綜合電商細分頻道的獨家運營方。雙方之間達成零供關係,而不再是競爭關係。」

不過,徐雷認為,在借助外力的同時,仍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發展,主站的流量與營收佔比要保持在50 %以上,「以防成為二道販子,並最終喪失話語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54

新配售協議對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405,越房)的分派影響? 越秀對越房作高利貸? 高多借錢是龐茲騙局? (完成)

(資產申報: 現在越秀房託只佔倉位僅0.6%,並已取回所有成本,請大家留意。)
(1) 引子
今早公司發佈公告,宣佈縮減配售規模及增加銀行借貸以應付收購,聞說管理層仲發夢人地會出高價買你們呃傻仔咁呃的股票,真是唔面對現實。今次降低指引性配售價格至3.30元,其實可以低至大約3元,足以見到你地之前講的全部都歇是大話,之前支持的所謂股東往哪去了? 現在真是捉襟見肘,仲要用集資所得派番畀股東,十足十龐茲騙局,仲唔跪低放棄收購,今次就一於玩大點,搞爆你地,唔好咁白痴,以為人地一定被你洗到腦。

CEO 我知你是反對這收購的,報導出來你連出來也沒出來一下,今次你唔講我就代你講。

今次收購對每份資產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就算今年如何保證,其實也沒有甚麼用,下一次派發一定會大跌的,多謝不是豬兄的啟發,現在至少較原來他新定義的每年的分派下降超過10仙,由估計的26仙,下降至15仙左右,計上港幣都是18仙,正如我上篇富豪產業信託(1881)說,無論如何都有超過6%的股息,你可以略略計算,越秀房地產的實值其實只是3元,還未計及未來嚴重的攤薄因素,而富豪產業信託現在已無這些因素,可見越秀房託的折讓應該更大才是,所以可能較3元更為不堪,可憐某些管理層不正視現實,還要強推方案,還發夢甚麼低能回本模式,繼續置小股東於死地,然後就亂使錢買1塊2塊地。這樣的公司管治,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容,筆者祝你地以後借錢都要貴一貴,無人買你地系的3隻的股票,以後無人畀錢你地發瘋。

(2) 新方案及和初步經修改方案

幾個方案表面作價並沒有改變,都是135.5億人民幣(165.60億),其中133.5億人民幣(163.16億)人民幣是收購物業的作價,2億人民幣(2.44億)是收購相關費用,但實際上隱含的作價均有不同,現在簡述如下:

1. 最初方案

1. 12億人民幣(14.67億)以越秀房託向銀行借取資金支付;
2. 54.5億人民幣(66.61億)是以基金單位配發予越秀地產及代名人支付,其中36%由越秀地產持有,剩餘64%則向投資者配售;
3. 24億人民幣(29.33億)則在2016年起至2023年止,以基金單位方式分8年支付予越秀地產;
4. 45億人民幣(54.99億)由承擔越秀地產的負債支付。

其中2及3的增發的基金單位不得多於30億,否則收購會告吹。雖云他們用3.56元作為「指引性配售價」,但實際以這收購價計算,即基金單位配售價格可低於3.24元。

2. 6月底修訂方案

把遞延單位的對價修由無限制改為每份不低於4元,以同一假設計算,每份基金單位配售價可由3.24元,降至2.96元。

3. 9月底配售方案
因應市場大吹淡風,配售作價過高,故房託修改融資方案,把發行單位數字減少9.21億人民幣(11.26億),並相應增加同等金額貸款,即變更如下:
1.  21.21億人民幣(25.92億)以越秀房託向銀行借取資金支付
2.  45.29億人民幣(55.35億)以基金單位配發予越秀地產及代名人支付,其中15.79億人民幣(19.30億)由越秀地產承接,3.17億人民幣(3.87億)由人保承接,剩餘26.33億人民幣(32.18億)則向機構投資者配售。
3. 24億人民幣(29.33億)則在2016年起至2023年止,以基金單位方式分8年支付予越秀地產;
4. 45億人民幣(54.99億)由承擔越秀地產的負債支付。

另外,單位配售價由最初「指引性配售價」的3.56元,降至3.3元。

4. 幾項方案的作價比較
因為折價單位的價格不同,實際作價其實有所分別,如按攤薄後的單位資產淨值計,購入IFC的作價、每平方米價及較估值折讓如下:

假設以極為保守的假設所有物業不升值,並假設單位發行價格如下(以下數字是作說明之用):
1. 最初方案: 配售及遞延單位配售價是3.56元
2. 6月底修訂方案: 配售單位配售價是3.56元,遞延單位發行價為4元
3. 9月底配售方案: 配售單位配售價是3.3元,遞延單位發行價為4元


這次收購的加權配售價實際是較過住方案低出超過1%,但是計及資產增值及攤薄,他是較6月修訂方案略有改善。

在資產攤薄方面,管理層的古怪角度去睇,每份資產值可能是被他們解釋為略有增加,但這是數字遊戲,因為有24億單位未計算,實際上還有一堆對價單位未發行,如果計及這一堆對價單位,其實很明顯是導致每份單位的淨值減少。在修改為最新方案後,潛在攤薄雖較原方案減少,但較6月修訂方案增加。


在物業呎價上可以看到3個方案的作價實在大約維持在160億至162億人民幣之間(約195.54億至197.98億),無大變動,因本次收購是買入98.99%,對應整體IFC 價格為約162至164億人民幣(197.98億至200.43億元),實際溢價大約5至6%不等,至於每平方米價格大約35,000元以上,並隨著日後房託升值導致實際支付代價更高,反之亦然,但升值較不升值機會大,所以不存在麵粉貴於麵包之說,也不是賣大包、有折讓地有利原有股東。



在融資能力上,原方案可增加融資能脅約10億,但在新方案下只增加1億,所以管理層話收購後可加強收購規模的理由不存在,問題只是在要經小股東通過上較麻煩,但是這些人目的就是想趕絕小股東,不想讓股東阻止他們,滿足他們對權力追求的野心,可見他們不是為股東做事,這些人值得作為管理層嗎?



(3)分派推算假設及結果

1. 2012年的分派價設變更及實像
根據偉大的無恥之徒越房管理層的偷換定義,改變完成日期由7月1日變成10月8日,新的2012年分派大約20.63仙,較原方案20.17仙,增加0.46仙,但實際並不是這樣。

其實大家買配售股份是沒中期及特別分派的,按上半年分派11.14仙、及其新定義全年派息20.63仙計,下半年分派只是9.49仙。

以原方案比較,表面多了0.46仙,但這是包括了原來物業下半年的約3個月的分派,如果以去年假設下半年分派較上半年少約4%的話,下半年分派約10.69仙。

以新定義舊物業收租日約100日及新舊物業收租日84日計算,以年率及新定義計,新舊物業的分派大約是15.99仙,即大約19.34仙,分派大約5.10%。

但這包括補貼。那兒的公寓加酒店物業合共658間,開幕的出租率大約60%,租金每月3萬蚊(1日1千人民幣),租金約1.4212億,按越秀方的毛利率 約50%計,實際毛利約7,106萬,即補貼是1.9734億,以新單位數字2,743,209,741份計,每份大約7.19仙,實際分派大約只是 8.80仙,即大約10.64仙,以現價計算分派只有2.81%。

就算以配售假3.3元來看,計算及不計算補貼的股息率為5.86%及3.22%,這是未包括每年管理費折單位的攤薄約0.8%,以及以股代息的金額。

另外,如計及上一年因重組銀團的費用約600萬元,實際分派可能多出0.56仙,如果計及此,加上在收購後管理費計入分派的影響:

(a) 每年按託管物業價值(包括該物業應佔的資產)的0.3%收取基本費用;
(b) 每年按該物業應佔物業收入淨額的3.0%收取服務費;
(c) 每年按照物業(包括該物業應佔的資產)的價值每年0.03%收取託管費;

假設收購前資產約70億,收入5.2億及收購後當年的資產總值增至220億,不計酒店部分補貼收入增至約8億計算,這部分的管理費金額大約9,660萬, 按收購前舊單位1,065,972,687份及新單位數字2,743,209,741份計算,收購前後的管理費金額分別是每份3.63仙及3.52仙。

如果以純apple to apple 的計算,在收購前後每份扣除一次過費用後及加入管理費後的分派大約分別是是25.9仙及10.64仙,降幅達58.92%,如扣除管理費折股後分派是 22.27仙及7.12仙,降幅68.03%,折回港幣即是31.34仙及12.87仙,以及26.95仙及8.62仙。

以現價3.79元及配售價3.3元的股息率計算,分別為8.26%、3.40%、7.11%、2.27%,以及9.50%、3.90%、8.17%、2.61%。可見收購是嚴重影響分派逾半。

2. 假設

今次假設較為全面,在各方面採納更為足信的預測,估算如下:
1. 原物業假設
採用最初假設

2. IFC 假設
(1) 寫字樓收入增長:
2013年: 出租率由70%,增至90% ,平均80%,較去年60%,增加33%。原有物業租金增5%,新租樓層租金增加20%,即大約是6.67%。

2014年: 出租率由80%,增至100%,平均90%,較去年80%,增加12.5%。原有物業租金增5%,新租樓層租金增加30%,即大約另外多2.5%。

2015年: 出租率100%,較去年90%,多11%,物業租金增5%。

2016年以後: 因新物業建成,租金每年僅增3%。

(2) 商場收入增長: 每年6%

(3) 酒店物業:
按以下方式推算:
1. 房間數目: 658 間

2. 日房租:
2013年: 1,700 人民幣
2014年: 1,900 人民幣
2015年: 2,000 人民幣
2016年: 2,100 人民幣
2017年後: 每年提高3%

3. 出租率:
2013年: 50%
2014年: 60%
2015年: 70%
2016年及以後: 75%

4. 毛利率:
2013年: 45%
2014年及以後: 50%

5.  酒店其他開支: 40%

(4) 冠名權收入:每半年1,000萬,全年2,000萬。

(5) 停車場收入: 每半年500萬,全年1,000萬。

(6) 管理人費用、經營開支及攤銷及稅項: 以物業估值160億做基礎,每年增10%,餘按當年收入3%計算。

(7) 利息支出:
1. 人民幣貸款:
(1) 45 億國內人民幣貸款以基準利率計算,即6.55%。
(2) 約24.38 億人民幣港元人民幣貸款以3.45%利息計算。

(8) 據高人網友caton提醒,已就營業稅按25%計算。

3. 原物業分派
可參考最初文章

4. 新物業的的經營情況


5. 收購及不收購分派情況

6. 各項比較

(A)  假設未來折費及股息折股單位以3.3元發行,遞延單位以4元發行各假設增發及當時單位數:



(B) 每年分派、總計分派及分派相差


(C) 股息率


7. 如果沒有管理費代股及補貼,分派會變得如何?

總的來說,收購無論如何都會使分派下降,看未來來講,差距會愈來愈大,到2023年估計都未返回現時水平,所以管理層在一派胡言。如果計及管理費及補貼之減少,各項總分派金額如下述:


至於沒有計及管理費補貼及計及管理費每份分派及以配售價3.3元及現價3.79元折算年率如下述,可以見到在2013年不計管理費下分派下降75%,其後下降至50%,就算如下圖計及管理費分派,跌幅也在約30%-50%水平:


8. 壓力測試
1. 利息
以2013年為假設,如利息增加以下金額,分派會減少如下金額:


9. 特別猜想

(1) 龐茲騙局?
如果細心發現,這公告說的銀行借貸金額29.8億港元,但支付物業代價是25.92億港元,中間的3.88億元是沒有提及過是甚麼用途的,它是用來做甚麼的呢?  雖云人保未必投資,或會當作取代融資,但如果取代融資沒有出現,據筆者估計,它是用來派發特別分派及末期股息的。

以金額來看,特別分派大約4,300萬人民幣,至於末期分派,據計算是9.49仙人民幣,以完成後單位總額2,743,209,741份計算,即是2.60331億人民幣,加起上來就是3.03331億人民幣,算上公告上的匯率,即是3.70億元,計上一些雜費,也差不多這個數字,所以我極為肯定,多出來的錢是用來末來派息的。

這種利用借款返還給投資者的方式,是不是龐氏騙局? 請大家好好想想。

(2) 延遞單位其實是越秀地產高息借貸?

據管理層的說法,分開收取單位,當然就是避免即時性的攤薄,暫時減少股東的損失,也可以符合收購及合併守則的增持2%的規定。

但是其實如果他們不收取這些單位,以據稱成本價60億元人民幣計,也能大賺至少50億人民幣左右,也符合了不用計算出售虧損要求。況且這些單位他們暫時也收取不了,對流動性無幫助,只是在財務報表上計出來的數字,看來較穩當而矣。至於房託,通常處理手法應該是視作遞延股本,不算負債,所以根本對其借貸能力也無損。

況且扣除這筆遞延單位,這單交易估價才算是符合房託的利益,不致使資產值潛在攤薄過多,也可以維持現有的折讓,對房託股東或許偏向合理或有利的行為,那為何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堅持這些單位呢? 

其實如果把補貼和這些遞延單位合起來看,也許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財技人的深刻想像,你可以視補貼是一種借款,然後視單位支付為還本金的行為。如果以這個方法看,我地可以用IRR 的方法算出他們內部回報率。

(1) 補貼金額

利用回以上計算分派上較為樂觀的假設,例如出租率上,現時五星級出租率在63%之間,我們在2013年後已假設65%,其餘5年各年上升5%,但實際上供應大幅增長中,未必這樣樂觀。毛利率除第1年外,均採用越秀方較樂觀的50%的假設,房租金額也儘量較為樂觀,第一年的租金已在市價之上,而各年補貼如下:

可以見到,補貼會在2016年仍有大約1.5億元。

(2) 遞延單位
假設單位逐年發行,發行單位單格是4元,並以保守方式計算物業沒有升值,可以見到總對價大約是29億左右。


(3) 回報率
從這個數字,我們看到越秀地產對越房的借貸的內部回報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達到46.95%,相對一般的銀行借款大約3%至10%不等,以及高利貸15%-30%不等,均高得驚人,可見越秀擺明是對越房做大世界,欺騙股東權益。個人認為,越秀地產的管理層無金融知識,於是被一班搞財技的銀行家騙了,然後就利用誤導來誤導人,作出一副利好公司的假象。


除了這些好處外,這些單位可協助越秀不斷增持股權,使他們不會再受小股東阻攔收購發生,方便越秀當越房及銀行為提款機,進一步減少股東應份,另外也可以利用財技,降低越秀地產自身的財務比率。真是一舉三得。但對小股東來講,其實這是一次嚴重的侵犯,使小股東不能翻身。

(3) 總結
呢班管理者的所作所為,使筆者想起這個故事:

........ 話說這位投資銀行家在墨西哥某海灣度假,看見一個年輕的漁夫在碼頭釣魚,手到拿來,不到半句鐘時間便釣了十多條肥大的活魚,塞滿整個水桶。

漁夫收桿離開,投資銀行家語帶不解問道:「為什麼不多呆一會兒,可以釣更多的魚?」漁夫回道賣掉這些魚已經夠換來好幾天的家用,等需要時再釣吧。投資銀行 家好奇,問漁夫除了釣魚,是怎麼過日子。漁夫答道:「我釣魚的時間不多,沒錢用時才到碼頭或出海捕魚。白天我和我的孩子們玩、睡午覺,下午和太太漫步、溫 馨溫馨,晚上和朋友們喝酒吃飯、唱歌跳舞玩結他,一直玩到深夜。我們平時睡覺很晚的。」

投資銀行家於是教訓他:「你太不思進取了。你應該花多點時間去釣魚,多釣多賣多賺,然後買一隻大漁船,釣更多的魚。」漁夫不明所以:「之後呢?」投資銀行 家續道:「之後賺了錢便換更大、更多的船,把船租出去,再把你村內的漁民組織起來,變成為你賺錢的船隊。到那個時候,你就不需要自己出海,你可以自己開一 個魚食加工廠,做自己牌子的魚肉罐頭,自己生產、推銷。」

漁夫更加不解瞪大雙眼問:「那我豈不是很忙碌?我豈不是沒有時間陪伴家人,不能晚晚和朋友吃喝玩樂?」投資銀行家安慰他:「我是投資銀行家,我可以幫你, 把這個業務做大做強,然後安排公司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到時你便是千萬富翁了。」漁夫聽罷有點興奮:「這要用多長時間?」投資銀行家回應:「如無意外的話, 只需10至20年時間。」漁夫心裡冷了半截,續問:「公司上市後又如何?」

今次是投資銀行家有點興奮了,他回道:「公司上市後你可以退休,搬到一個美麗的小漁村去生活,白天和你的孩子們玩,中午睡個午覺,下午和你的太太一起溫馨溫馨,晚上你的朋友們喝酒唱歌跳舞玩結他,一直玩到深夜!逍遙快活,多麼寫意。」

漁夫冷然回應:「哦,我現在不就是這樣生活嗎?我為什麼要等10至20年?」

套入這個故事,其實筆者想說的東西如下:

本來的回報持續增長已不錯,不用搞咁多野,現在要大家先受受苦,之後買東西,又回到原本,這折騰下去,不如回到原本最初的情況較好。下圖就是呢班大賊,這些人不怕被罵,只怕無面,現在我就搞到他們無面,不然他們繼續作惡,大家小股東都唔好過。

希望各位親鄰友好認得他們,然後見到他們,就鄙視他們,同埋教他們大個做野唔好學他們歪曲事實咁無恥,同埋以後唔好幫他們做任何野,叫仔女唔好同呢班叔叔同他們仔女玩即可,因為他在報紙上的說話是會教壞大家的。咁他們就會知道錯,受到道德上的折磨,他們就會反醒改過。小股東們都唔好買他們的股票,因為他們會呃人的。
 

圖: 越房管理層(資料來源: 大公報)

仲有呢件講過一句「他指出過去該房基金股東中,70% 為散戶投資者,當中亦有部分為退休人士。經過配售後,70% 的股東將會是基金,相信有助增加流通量」、「集團目前散戶比例高達七成,夏恆良認為散戶過多令越房在進行收購時有較多考慮」、「對於配股價由最初說明價3.56港元降至3.3港元,夏恆良認為沒有「平賣」,有關的定價為集團與六間包銷銀行就市況共同訂定,並指有關價格能吸引更多基金認購。他亦重申指,配股令基金單位短期內被攤薄是難以避免,惟相信在收購母公司項目後,將有利越房的長期發展」之類的說話,為垃圾交易保駕護航的夏恆良先生,做埋呢咁野,唔怕半夜鬼敲門找你算帳? 你的仔女會以你為榜樣,你竟然學人講大話,你的仔女老婆點睇你? 你自己好好想想。

希望親朋戚友得這個人做事多麼忘恩負義,以後唔好理他,由他做獨家村,夏氏子孫竟以歪曲事實為名,毀壞家聲。現在你在報紙上說些甚麼? 你心知肚明,你父母老師兄長有無教過你講老實話。我個網有曬紀錄,我就放長雙眼睇你下年點死:


滿嘴大話的夏恆良。(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記得各位全中國的朋友們叫小朋友、大朋友唔好同佢玩、親朋戚友都要因為呢件事當他當他透明,使他受盡道德上摺磨,以後就唔會做呢種事。這些人不怕被人說他講大話,卻怕別人不相信他。

搞這個交易的目的,其實只是符合這班國企管理者的大野心,是割肉教母,不是對小股東有益的行為。只是益了呢班銀行家賺埋你這些發大夢的夢想家的錢。夏恆良,你自己撫心自問你在這件 事入面是咪應該對小股東有個交代,我覺得你認為我是不可理喻,但是這交易卻嚴重損害股東權益,你視而不見,屢改定義,支持你所謂的歪理,你還對得住大家 嗎,我還可以罵陸主席,滿足自己要陞官發財,同埋所謂的戰略需要,使小股東同你一齊去死,你想想,賺錢是保守就可以,不需激進,現在你不需要和人比較,做 好自己就得,呢種心態就導致你的所為偏於正道,這就做錯了事。

唔好同我講甚麼甚麼戰略,現在錢未賺到,就使公司形象賠上,還要駛錢塞住大家把口,值唔值得,值唔值得。

傳媒對此事的處理手法,特別使我失望,一來是處理數字上和對資料理解的不純熟,二來是根本不讓小股東發聲,三來是有些人收了廣告商的錢刻意誤導,特別是經 濟日報,斷章取義不特止,還要不寫清楚某些人的假設是刻意誤導,這些報導算是哪來的垃圾,這記者要好好反醒,你賺少少養家,我放過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24

中行董事長肖剛:理財產品風險某種程度上類似旁氏騙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065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剛認為必須警惕「影子銀行」對金融系統的風險,理財產品某種程度上類似「旁氏騙局」。

肖剛週五在《中國日報》撰文指出,中國必須「解決」影子銀行問題,特別是被用作短期投資工具的理財產品。

「儘管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仍處在0.9%的低水平,但毋庸置疑潛在的風險比官方數據顯示的嚴重」。肖剛認為當借款人面臨現金流問題或者違約時,產生的風險將增加銀行業的壓力。

「當投資者失去信心減少或者撤出理財產品時,現在看上去樂觀的故事將會結束。」

肖剛警告短期的理財產品與其支撐長期投資項目期限不匹配,更有一些理財產品不與任何投資項目掛鉤,可能是依靠出售新產品來還本付息避免流動性緊縮。

他認為: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質上是一個旁氏騙局」。

在五年之內理財產品數量從幾百個增長到了2萬多個,肖剛認為這個「影子銀行」系統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的主要因素。銀行能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繞過信貸限制投資房地產業,投資者則獲得了高於存款的回報率。

儘管理財產品風險明顯高於儲蓄,當年大多數投資者相信銀行能在暗中擔保,而銀行利用其大量的分支機構推銷這些產品。肖剛認為投資者的僥倖心理可能助長銀行在風險底線上後退。

肖剛警告:「理財產品大規模展期可能對正規銀行聲譽產生嚴重影響,因為很多投資者堅信,銀行不會倒閉,他們總能得到自己的錢」。

中國銀行副行長劉士余6月份曾表示,許多銀行運營的財富管理產品風險管理不夠透明。

肖剛在《中國日報》撰文最後總結稱:

「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是複雜的,與正規銀行系統和實體經濟有密切但又是不透明的關係,」

「必須謹慎且靈活的解決影子銀行問題,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22

強積金㩒住搶 $4,000億大騙局

2012-10-18  NM




說起強積金,人人內心都有一把 火。每次打開基金公司寄來的結算單,看見一蚊、一蚊辛苦儲下的血汗錢,不斷被蠶食,只能搖頭嘆息。強積金基金的特點,在於回報低到離譜,但收取的管理費, 卻可以貴絕全球﹗真係:「點樣揀、點樣揀、都揀唔啱!」強積金實施了十二年,當初通過時並無具體細節,造就如此畸形的產物,現時滾存的資產近四千億元!得 益的是一眾「袋袋平安」的基金經理。為了平息打工仔怒火,千呼萬喚的「強積金半自由行」將於下月一日實施,不過細閱內容原來一樣「無自由」,「亂咁轉」的 打工仔隨時跌入強積金的一連串陷阱。揭開這個表面為打工仔保障退休生活的強積金,實情是政府明醒基金佬銀行佬,㩒住搶小市民血汗錢的掠水局!

二十二蚊,究竟可以做啲乜?喺中環,只能買到半碗叉燒飯。小學畢業,即將退休的保安員梁先生,望着其中一份只賺到二十二蚊的強積金結算單,一臉無奈。他還 有個多月就到退休年齡,可以提取強積金;終於攞返錢當然開心,但期內的回報表現,卻連旁邊翻看他月結單的記者也深感憤慨。由於打過多份工,梁先生現時共有 四份強積金,分別在滙豐、ING及兩份在AIA。當年強積金實施,梁先生就是知道自己年紀大,難以承受風險,故選擇最低風險為宗旨,「我見邊隻話最低風險 就揀邊隻。」

低回報又無得揀

不過低風險又不代表穩陣,當中表現最好是兩份AIA強積金,梁先生百分百買入保證組合,兩份結餘共二萬五千多元,過去的一季,一份賺二十二蚊,一份賺五十 七元,兩份共賺八十大元;不過他持有的滙豐及ING強積金,就把他賺回來的錢「一鋪輸凸」,前者一樣是買保守基金,但蝕了四百六十多元,後者買入平穩組 合,組合中亦有港股投資。這份ING強積金,由○二年開始,至今已保留了十年,共二萬元結餘,不過過去一年共蝕了三千二百元。梁先生不知基金買了什麼,也 不懂複雜的結算單,「我都唔知呢疊嘢講咩,又唔知自己剩番幾多錢。」他只是從「負」這個數字中知道自己蝕錢,「有無搞錯!政府蝦我哋啲人唔識投資呀,我老 婆擺咗幾萬蚊喺銀行買保險基金,一年都有幾百蚊利息啦,咁我仲攞唔攞番啲錢好呀?」梁先生月薪只有幾千元,望着不斷蝕錢的強積金,想極也不明如何保障退休 生活。

梁先生無奈,而明明自己識揀的Carrie則深感憤怒。Carrie於科技大學數學系畢業,計數叻,打工五年多,一開始已參加公司選擇的滙豐強積金計劃, 當中六成買入增長基金,其餘四成均衡基金,月薪約二萬元的她,過去一年與僱主共供了二萬多元,但就蝕了一半,「點解供兩萬,可以蝕一萬o架,佢哋做啲咩投 資呀?仲要學人收咁貴管理費。我過澳門賭百家樂,都係贏咗先抽水喇,你班基金佬,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她坦言每個月供逾千元,有得揀的話,寧願拿 來自己買股票,「我買咗一手中銀香港咋,每半年有五百蚊息呀;我○八年用一百六十萬買咗元朗呢層樓,而家升到三百萬喇,點解我唔可以自己投資?」

強積金四把火

在負回報、無得揀的大前提下,讓人一聞強積金就「着火」,為了平息二百多萬打工仔怒氣,政府於○八年開始研究半自由行計劃,美其名讓打工仔「有得揀」;千 呼萬喚下,搞足四年半自由行才於下月一日開始實施,但了解過其「小恩小惠」之後,一樣令人火滾;強積金還有其他「行之已久」的問題,總之就是令人火、火、 火。

第一把火:半自由行無自由

強積金在○○年十二月一日開始推行,過去只有僱主「一錘定音」,決定僱主及僱員部分的強積金受託人(即基金營辦商,如滙豐、宏利等)誰屬,一眾打工仔只能 選擇該受託人旗下的任何基金;下個月推半自由行後,打工仔獲「格外開恩」,可自行選擇由哪個受託人,管理自己的供款。不過所謂「有得揀」,原來只是指僱員 可將自己過去的所有供款,轉移至心水受託人,然而僱主供款部分,就無得郁,而且機會每年只得一次。供款「搬家」後,僱主及僱員的其後每月供款又會繼續注入 由僱主選擇、舊的受託人手上。假如僱員希望把新的供款再轉移,就要等待一年,結果搬動強積金就如螞蟻搬家,勞民傷財。還要緊記,全港暫時只有十九個受託 人,能讓你將供款搬來搬去,自由度有限。選擇轉會,還要留意一點,就是贖回基金及轉會的「時差」。半自由行的程序,是僱員要先向新受託人開強積金戶口,填 寫一份「僱員自選安排」表格,交代所有個人資料、原有供款賬戶資料後,新受託人會聯絡舊受託人,舊受託人先將打工仔的供款結算,以支票形式交回新受託人, 贖回後再買入基金。整個繁複的過程,最少需時六至八個星期,屆時打工仔睇中的基金已升價,增加購入成本,又或想拋出的基金已高位回落,時機往往瞬間即逝!

第二把火:老闆私利行先

由於現行供款由僱主選擇受託人,故受託人為吸引僱主參加他們的強積金計劃,據知部分會減收支薪的自動轉賬收費,甚至以回贈吸客。一名基金經理透露:「有時 啲老闆要同銀行借錢做生意,都要將啲強積金生意俾番銀行做,大家有來有往。」至於該受託人的基金管理費是否高昂?則僱員閣下自理。 香港不止有地產霸權,更從中衍生出「強積金霸權」。數十年來已在賣樓、日常生活各層面「賺到盡」的長實(1),連旗下打工仔亦唔放過。長實旗下的附屬公司 AMTD(尚乘集團),在○九年前開始涉獵強積金業務,並找來銀聯信託為信託人,及出資予景順基金公司「製作」基金,最後再以AMTD名義綜合推出十四隻 強積金成分基金,實行連本來無份收的強積金收費亦「舔埋一份」。據知,長實及和黃旗下大部分員工,都「選擇」了AMTD計劃,而計劃亦對其他非長實的員工 開放。根據積金局資料,全港五百三十三隻強積金成分基金,平均開支比率(即管理費)只是1.73%,但AMTD旗下十三隻基金都高於此數,其中十隻的管理 貴更是2.5%以上,而當中2048系列的退休基金收費,更高達4.62%,貴絕全港。不過,正如強積金條款經常提醒我們的一句:收費與回報之間,是沒有 直接關係的。該個2048退休基金,截至六月底的一年回報,是蝕了15%,還要跑輸平均蝕9%的同類型基金!

肥水不流別人田,在強積金市場分一杯羮的,還有新地(16)。當年由許仕仁打骰的積金局,○○年突然無聲無息推出「僱主營辦計劃」,更讓僱主可買入旗下股 票,只是比例不能超過基金一成。最吊詭是,到目前為止只有新地參與,並與渣打及其他機構合作推出基金。根據新地網站資料,該計劃是新地為旗下附屬公司及聯 營公司的僱員而設,目的是「有更多投資彈性及對各投資基金有更好監察,並盡量減低運作成本。」然而,在減低成本下,收取的基金管理費並不便宜,其中的渣打 在職平均回報保證基金,管理費竟要2.8%!

第三把火:保證基金無保證

由於有高昂管理費這「金剛箍」,扣除成本後的基金表現,往往好不到哪裡。據強積金年報,十二年來強積金的年度化回報率只是2.7%,已跑輸通脹。肉隨砧板 上,打工仔為免蝕到渣都無,近年都流行買入「保證基金」,但原來一樣易中招。保證基金每年均會定立一個保證回報,例如滙豐的保證回報,為今年七月至明年六 月的回報至少有0.125%,這只是比放入銀行好一點。保證人除了收一般管理費,還要收取保證費和儲備費,其管理費可高達2.79%,真是做人民幣定存好 過。

這類保證基金,還要受諸多條件約束,一不留神,連雞碎都無!要取得保證基金當中的保證回報,一般有兩個條件。一是有鎖定期,但每間限期不同,有的必須供滿 三年,才獲保證,若打工仔在三年間轉會,或提取供款便會失效;二是有限保證期,有些保證人只承諾保證三年,其後基金蝕錢便無保證,而且保證人在事前通知 下,隨時可調整甚至取消保證,到時打工仔連保證都無!這些條件限制猶如魔鬼細節,一般僱員未必知。

同樣名不副實的還有「保守基金」,它雖然投資在相對穩陣的港元債券,或索性什麼都不買,只持有現金,回報與現時儲蓄利率的0.007%相若。不過扣除管理 費後,保守基金隨時要蝕!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一年回報,三十八隻保守基金中,便有四隻在扣除管理費後蝕錢收場,最賺錢的亦只得交銀的保守基金,有1.42% 回報。

第四把火:基金有彈性 我哋無彈性

我們要調配自己的供款,要通知基金受託人;但基金經理要調動組合或變動收費,又不用通知大家!所以,即使我們根據章程所示的管理費而選擇基金,都是無用, 因為受託人隨時自行調高收費,如滙豐去年第三季的強積金保守基金,管理費是0.26%,去年第四季卻增加至0.33%,你要「撤資」都無佢咁快。一名基金 經理透露:「做fund都好多開支o架,一陣想喺隻股票跌市時入市,買遲咗,又要做番啲對沖,呢啲咪開支囉,會轉嫁番喺基金收費度。」然而,並非所有管理 費都在基金概覽中列明,成立時間少於兩年的,並無須公開。本週一消委會亦發表強積金報告,揭露現時強積金的收費,除了管理費之外,還有巧立名目的「其他收 費」,這些收費包括「計劃參加費」、「年費」、「供款費」、「買賣差價」、「權益提取費」、「保證費」、「獎勵費」等十多項,金額最高達五萬元。只是這些 其他收費,現時多為「現行豁免」,當有一天這些受託人不再豁免,成本又再大幅提高。

這些「潛收費」,在強積金單張中未見提及;記者打開滙豐寄來的新一季基金概覽,大部分附註都附帶一句,請參閱「主要推銷刊物」,而這些「主要推銷刊物」又 沒有隨概覽附送。基金概覽只一味論述不同基金的好處,例如「買恒指基金是因為美國復甦仍極為溫和,北美投資基金則指美國有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改善就業,環 球債券基金則是美國經濟數據參差,增長正面但低於趨勢水平。」睇完唔識揀?無奈的是你點都要揀。

積金局高官俱樂部

有基金經理指:「我哋要籌集一個有一百億資產的基金都做到死!管理費更只是0.1%至0.3%。而MPF卻是每個月都自動有錢流入,管理費平均2%,又無 上限,仲要累計式,回報差又唔使罰,真係極度之筍! 」現時強積金有三千八百億元資產,出名表現差的滙豐及恒生,搶佔頭啖湯,佔整個強積金三成二市佔率。回溯強積金歷史,香港討論退休保障計劃已多年,直至九 三年,時任港督彭定康正式提出推行供款式的退休計劃,當時有建議中央公積金,即除僱員、僱主外,政府亦參與其中,但此計劃受到不少人反對,其後政府提出強 積金計劃,向當時的立法局議員表示計劃迫切,九五年審議強積金條例後正式上馬。當年任職財經事務局局長的許仕仁過去有份推行強積金,更一手成立積金局。

直至二千年六月,許仕仁正式過檔積金局任行政總監,此做法被外間抨擊他為自己度身訂做職位,積金局亦被外間評為「退休高官俱樂部」。當時上任不足兩個月的 他,更可放大假往歐洲睇歌劇,臨老跳槽的許仕仁年薪更大幅增加一倍至四百多萬元。最令打工仔咬牙切齒的是,○一年強積金虧損七千多萬元,但許仕仁卻獲派八 十多萬元花紅。現時強積金的主席是胡紅玉。另一詬病,是積金局成立同時,九八年政府亦成立強積金計劃諮詢委員會,希望綜合各界意見,讓政策在通過立法會 前,先試水溫。此委員會由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擔任主席,當年成員還有陳智思。然而,「早着先機」的陳竟不避嫌,於九九年五月成立銀 聯信託,由他擔任主席,讓他的亞洲金融集團與其他七間中型銀行,搶佔強積金市場。當時銀聯信託更是第一間遞表申請任強積金受託人。現時銀聯是強積金五大龍 頭公司之一,市場佔有率達百分之六點三。

提倡按表現收費

回看強積金這明益基金公司的大騙局,當年若「合埋眼」,以十萬元買盈富基金(2800),今日已滾存至近十七萬元;進取點買黃金,金價已升五倍。強積金令 打工仔怨聲載道,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解釋,源於基金的彈性低但限制大,「回報高低在於股債比例,因為不同類型基金已設定了一定的比例,例 如七成債、三成股,整個資金組合變化小,升市跌市走盞的機會就細,令回報較打工仔自己投資低。」加上,賺到笑的基金經理根本沒有誘因做好,「你無得唔供 MPFo架嘛!啲基金佬炒得好又係咁,炒得唔好你又無得走,月月送錢來,回報低關我鬼事咩!實有moral hazardo架!」他建議政府直接發債讓打工仔買,「回報低極都有一、兩釐呀,又安全保本、又唔使管理費,最多輸通脹!」中大工商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 級講師李兆波,同樣認為基金經理缺乏競爭,導致強積金表現差強人意,他建議積金局應規定基金要按表現收費,又或者修例沒收表現差劣的受託人牌照。

買盈富十萬變十七萬

假設有$100,000,在00年12月1日,強積金實施當日,我們誓不低頭,以$15.06當日收市價買入盈富基金的話,可以買入6,640股;今日盈 富股價已經升至$21.8,市值已經有$144,752。多年來,盈富基金基本上每半年派一次息,總共可收$33,864現金利息。要公道一點,買賣股票 要扣經紀佣金(0.25%)、印花稅(0.1%)、交易徵費(0.005%)、交易費(0.003%)、中央結算交收費(0.002%),七除八扣,一買 一賣都不過要付$720,即十二年間,十萬變出$177,896。大膽買金買樓,今日更成小富。不過,事實是我們無得揀,這$100,000只能被強積金 蠶食。看過今年六月強積金年報,扣除費用後的十二年平均年率化內部回報率只有2.7%,十二年來就賺了$37,671元。不過2.7%這個數字,只是平均 數,假如一不小心揀着回報低的基金,分分鐘渣都無。

新加坡公積金靈活大用途多

各國的退休保障不同,智利退休基金收費約0.56%;國內的養老基金收益要高過存款利率,否則由基金公司包底;然而,當中最具彈性的是新加坡的公積金 (CPF),供款可用作買樓、醫療、養老等。新加坡的公積金存款分為三個戶口,分別是普通戶口、醫療戶口及特別戶口。打工仔可以在五十五歲前,提取普通戶 口的錢買樓、投資及教育,亦可以利用醫療戶口的錢,解決醫療開支;特別戶口則用作養老,不可提早取出。所有的公積金戶口,全由新加坡政府管理,並保證每年 至少有2.5%利息,今年特別及醫療戶口更有4%利息。供款方面,目前僱員每月供款佔月薪的16%,僱主則供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