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孔祥勉父子「露底」

2003-5-22  NM





在港成立五十三年的浙江第一銀行,上星期證實放盤求售。浙一董事長 孔祥勉,與任職副總經理的長子孔令成,去向頓成為熱門話題。多年來,孔家父子都是浙一的代表人物,由於浙一的前身,為國民黨背景的浙江實業銀行,與國民政 府財政部長孔祥熙關係密切,所以孔祥勉一直被認為是孔祥熙家族一分子。九九年,孔祥勉的幼子孔令遠,迎娶《信報》太子女林在山,城中政、商及文化界猛人雲 集恭賀,報章大篇幅報導,還稱孔令遠為浙一太子爺。然而實情是,浙一早於八九年已被日本瑞穗集團(前稱第一勸業銀行)全資收購。翻查浙一歷史,孔家三代原 來只是打工一族。孔祥勉現住的渣甸山大屋,也由浙一提供。銀行若易手,不單令孔家父子露了底牌,甚至或要搬家,更可能要另覓出路。在香港設有十八間分行的 浙江第一銀行,屬中小型規模,九七年雖一度籌備上市,但因碰上金融風暴而告吹。其後全資持有浙一的日本瑞穗集團,想班水回日本,萌生放盤之念。駐港的浙一銀行董事大 矢高暉,也曾向他的哥爾夫波友透露,浙一利潤低,倒不如賣掉算了。浙一的業務以樓按和企業融資為主,信用卡及投資工具等非利息收入較弱。近兩年銀行業績倒 退,去年全年盈利較前年暴跌一半,只賺兩億,比規模相若的永隆(賺七億五),和廖創興(賺三億)都少。市場傳出,浙一賣盤價約三十五億,算非常理想。浙一董事長孔祥勉,為令日本老闆打消賣盤念頭,在前年邀請已退休的恒生前副行政總裁林李翹如,出山任顧問,希望盡最後努力改善銀行盈利。

賣 盤前力挽狂瀾浙一副總經理單李麗梅,曾是林太在恒生的舊同僚,林太甫入浙一,便讓單太掌管人事部,再向恒生挖角,請得信用卡主管Peter Leung過檔,掌管浙一信用卡部門。另外分行又逐一換上從恒生聘來的經理。然而,改革效果未如理想,銀行內新舊勢力角力,交接不太融洽。有次TVB董事利 孝和夫人到浙一,有位新櫃枱員竟問:「呢位太太有咩可以幫到你?」利太聽後當然不是味兒,這亦成為銀行內舊部的笑話,林李翹如的改革大計,至今未有大進 展。為了穩住孔家在浙一的地位,孔祥勉還於三年前鼓勵長子孔令成,競選立法會功能組別的金融界議席,挑戰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銀行界估計,孔氏父子此着, 是希望藉代表銀行界的立法局議員身分,即使日後浙一易主,也不影響父子倆的職位。

挑戰李國寶失敗然而,出身名門望族的李國寶,在政經界有廣 泛的人脈網絡。相反,稱李國寶為「Uncle」,當年只四十出頭的孔令成,不及李國寶般有分量,雖然孔令成獲得華資中小型銀行支持,但最後因實力懸殊而落 敗。浙一今次放盤,除了上星期已證實洽購的工銀亞洲外,原來李國寶的東亞銀行也有意思,若然浙一最終由東亞入主,孔令成有機會成為李國寶下屬,關係變得微 妙。本刊致電東亞副行政總裁陳棋昌,詢問收購浙一事宜,他說:「不便回答,亦不會評論。」市場預期,浙一的交易將在短期落實,屆時,孔祥勉父子在銀行內地 位成疑,其享有的福利或會被一一收回。現時孔祥勉住在渣甸山睦誠道獨立洋房,與華置老闆劉鑾雄的母親為鄰。該大屋其實由浙一於八五年購入,作董事屋讓他居住。孔家父子用以代步的名貴房車,包括泊在渣甸山大屋內的九四年Bentley,和一部九六年灰色凌志,以及八五年出廠的黑色Daimler,即幼子孔令遠大婚當日接載新娘子的花車,全部都屬浙江一所有。

豪 門婚禮露玄機浙一賣盤不單影響孔氏父子去向,也揭露孔家風光背後的底牌。九九年,是孔家最意氣風發的日子,當年孔祥勉與《信報》老闆林行止結為親家。孔祥 勉幼子孔令遠,擁有史丹福經濟碩士,他迎娶林家長女,持有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的林在山。外界把這對學歷相若,家境相近的新人視為金童玉女。孔、林聯婚 當日,孔祥勉喜上眉梢,還暗示其「孔」家後人的來頭,說要編修孔氏家譜,指孔令遠屬孔子第七十六代孫。但林行止挽着女兒步入教堂行禮時,卻難見笑容,他的 親友向記者解釋,因為他捨不得女兒。然而當晚在會展中心所擺的百圍酒席,箇中又有故事。孔家和林家的人面甚廣,宴請的賓客中,有不少是兩家都認識的。「我 收到兩張帖,男家和女家都有請,反映兩家人無溝通。當晚不少賓客都重疊咗,有三分一枱要收起,幾唔好睇呀。」一婚宴賓客說。

不及親家疊水當 晚婚宴的安排,難免令賓客議論紛紛。「其實兩親家並非合不來,只是林在山係叻女,家族生意《信報》亦交給她打理,但浙江第一銀行卻不是孔家的生意。」林行 止的友人說。而據社交界名媛透露,孔祥勉的妻子喜歡到賭場娛樂,與林行止太太駱友梅的文化界背景,又有點距離。林行止的家底,其實還較孔祥勉的豐厚。七十 年代,林行止與孔祥勉一家是鄰居,同住在天后廟道摩天大廈。八十年代初,辦《信報》致富的林行止夫婦,不斷購入物業,除北角《信報》寫字樓外,在炮台山光 超台還擁有六個單位,林行止發跡時所住的摩天大廈單位,其後豪氣地贈給《信報》著名專欄作家曹仁超。連現時林家在山頂種植道自置大屋,林行止身家約有三億 元。反觀孔祥勉,現居的渣甸山董事屋為浙一物業;長子令成在旭龢道的住所,以及幼子孔令遠婚前住的淺水灣道單位,雖是孔家自置物業,但合計二千多萬而已。而孔令遠婚後和林在山搬到種植道居住,與林在山娘家相距十間屋號碼,物業於二○○二年以四千多萬購入,由夫婦各佔一半持有,並無按揭。

外父女婿背道而行靠科網股上位的孔令遠,與經常諷刺科網熱潮害人的外父林行止,作風截然不同。現年三十六歲的孔令遠,在網股熱潮中成功坐尾班車,在二千年三月在創業板把菱控電子商業(iMerchants)上市。當時菱控的招股價為一元四角八仙,公司上市集資三億四千萬,市值曾達十七億,而孔令遠在上市前憑賣出舊股,套現六千萬。專替客戶安裝網上交易系統的菱控,現股價較上市時跌了九成,市值只剩一億,去年還勁蝕近八千萬,令小投資者損手爛腳。而作為財經報紙老闆,兼著名經濟評論家的外父林行止,早已看透泡沫,還多次在專欄提及,互聯網有如在二十年代歐洲人狂炒鬱金香敗盡家財的教訓,來提醒股民不要輕信網股。

與 孔祥熙無關外界一直以為孔祥勉父子,是前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宋靄齡丈夫)的家族成員,因為浙一的歷史背景,與孔祥熙關係密切;而孔祥勉的名字又與孔 祥熙相近,難免令人有所聯想。但孔祥熙是山西太谷人,而孔祥勉卻是江浙人,他的鄉里也表示:「在蘇、浙一帶,有不少孔子的後人,同一輩出生的都用同一字, 孔祥勉同孔祥熙只是同輩,絕對無關係。」一蘇浙鄉里說。浙江第一銀行的前身,是一九○八年創辦於杭州的浙江官銀號,由浙江軍政府所有,當時熟悉銀行運作的 人很少,在日本留學的李銘,即恒基姑爺李寧的祖父,被安排出任銀號的稽核,奉命要引入商股進行改革。

浙一創辦人李銘李銘是浙江紹興人,家族 上三代都經營錢莊。李銘幼年在杭州的美國浸信會中學唸書,後來到日本留學,考入山口高等商業學校,攻讀銀行學,與一班同鄉陶成章、秋瑾,同期赴東瀛學習。 李銘回國接掌浙江銀號後,不斷引入富商作為股東,又銳意與德商、英商建立關係。一九一四年他策動了官商分家,把浙江銀號一分為二,其中分拆出來的浙江實業 銀行,由原本的商家股東所擁有;而由官股分拆開的浙江地方銀行,其後發展不甚了了。分家後,浙江實業銀行在外匯業務不斷加強,例如替外商企業上市。李銘與英商怡和及沙遜洋行頗有交情,還邀得怡和的買辦何東,任銀行董事。 一九二三年,李銘把銀行總部遷到上海。當時,孔祥勉的父親孔綬蘅,在浙實由練習生做起,後升至副經理,再升任外匯部經理。孔綬衡在抗戰期間冒險經營瑞士法 郎,就攏住了一批外商客,被美國報章譽為「瑞士法郎之王」。浙實與外商的關係愈見緊密,李銘更出任上海銀行公會主席。「李銘與陳光甫(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創 辦人)是同期出身的銀行家,在上海非常有名。」香港上商董事長榮鴻慶說。在國民黨掌政期 間,李銘更被推舉為「國債基金保管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替政府保管發債券得來的資金。一九三五年,孔祥熙出任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把李銘及陳光甫等銀行家 收編;浙江實業在上海亦替孔祥熙舅仔宋子文,保管一些資產。及至三十年代末,由於貨幣市場緊張,國民政府的財政又緊絀,竟向浙實的豐厚外匯打主意。李銘見 情勢不對,逐步把銀行資產轉移到美國,以聯合貿易公司名義,持有共一百萬美元的股票及債券等。四九年解放後,李銘走難到港,翌年成立浙江第一銀行。佔浙一七成大股的,是上海的中興銀行,數月後中興把股份配給會德豐、美國友邦保險的董事朱孔嘉、律師簡悅強和會計師黃秉章。而孔祥勉的父親孔綬蘅,雖也持有的百分之五股份,但只四個月,就轉到另一董事席韻樵手上,並辭任董事。而孔祥勉在浙一成立初期,只出任會計一職。及至六二年,一向替浙實在美國持有資產的聯合貿易公司,正式入股香港浙一銀行,佔五成三大股。同年浙一又引入日本第一勸業銀行為股東。其後,第一勸業從友邦和聯合貿易公司手上購入股權,至八九年增持至百分之一百。李銘於六六年過身,其子李德金泉接任浙一董事長。孔祥勉至七六年才成為銀行的董事。由於浙一以上海幫客戶為主,李德金泉過身後,由在上海出生的孔祥勉任總經理,以維繫一群上海老客戶,至八五年孔祥勉正式升為董事長。現時浙一董事局內,李銘的後人只有他的媳婦李梁耐婉。李銘的孫兒,即恒基主席李兆基的女婿李寧,則替外父打理恒基的生意,如千色店百貨等,沒有沾手浙一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3

民企變身彩票股露底

2005-8-25  NM




久無聲氣的大陸民企,近日又爆醜聞。

主銷蜂酒的中國蜂業,早前公布向大股東收購內地公司,聲稱與民政部附屬公司合作,進軍內地福利彩票業務。市場就把大陸彩票業有如澳門賭業股般看待,蜂業就趁消息刺激,股價勁升一倍多這個黃金機會,急急配股籌六千萬。然而與蜂業所合作的公司,與民政部關係卻含糊不清。

蜂業主席張桂蘭挾國民黨將軍張學良養女之名義,獲得投資者信任,然而公司在珠海建興的廠房,興建三年仍是爛地一片。令人更吃驚的是,原來中國蜂業早在去年六月,在沒有通知股東的情況下,靜悄悄將位於安徽蕪湖的蜂蜜酒廠房出售,透明度如此低的公司,小股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中國蜂業在八月十二日宣布一個「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的消息,就是斥資三億三千萬,向大股東兼主席張桂蘭及其兒子陳霆,收購東方利民富民科技有限公司七成五股權。

東方利民「最值錢」之處,就是在七月與中國民政部附屬公司北京中民東方訂立協議,獨家為中民東方的福利彩票商店,提供設計、設立、每日保養、軟硬件技術等服務,為期三十年。

東方利民在今年六月才成立,無營業紀錄,資產值只得五萬八千元人民幣,居然獲得國家民政部附屬中民東方垂青,已非常奇怪。更不可思議的是,東方利民提供如此簡單的服務,竟然令中民東方願意將福利彩票店抽取收入的七成五,分予東方利民,作為服務費。

股價炒高配股嗗水

張 桂蘭母子亦十分「益」小股東,在蜂業收購東方利民的作價三億三千萬中,不須動用一毫子現金,只須向張桂蘭母子,支付總值三億三千萬的新股及可換股債券。其 中二億七千三百多萬,以每股作價七角三仙的新股支付,餘額為可換股價債券,每股換股價八角。收購完成後張桂蘭母子的持股量,將由現在的五成五,增加至七成 六。

蜂業搖身一變為彩票股,股價由七角三仙,一下子搶高至一元八角八,急升一點六倍,收市報一元四角八仙,是○二年上市以來最高位。當日蜂業成交量達六千七百萬股,佔股本一成四。蜂業亦趁勢,乘股價炒高配股。市場消息說,蜂業計劃以每股一元四角五,即停牌前折讓百分之二,配售四千萬股,集資六千一百萬。

可惜,蜂業抽水抽得興高采烈之際,上週二便有傳媒報導,北京中民東方並非民政部附屬公司,成為財經界熱門話題。根據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確實有同名公司註冊。該公司報稱集體所有制企業,上級主管為民政部社會服務總公司。 中民東方的經營範疇雜亂,包括金屬、百貨、針織品等,連殯儀服務都有,但並無博彩業在內。至於中民東方申報地址在北京朝陽區太陽宮芍藥居,但該處找不到中 民東方。而其註冊電話,亦是私人電話,接電話者稱無聽過中民東方名稱。蜂業透過公關以電郵回覆,中民東方的成立及與民政部關係,獲中國律師確認,並已向聯 交所提供有關資料。

酒廠地皮種草

蜂業在○二年十一月於創業板上市,集資五千多萬元。上市不足三年,蜂業改了三次名,舊名包括蜂蜂天然食品及蜂林天然產品。蜂業上市時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及銷售蜂蜜酒,在○二年度,佔營業額七成。而該公司唯一一個生產廠房,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內。

招股上市時,張桂蘭母子指蜂蜜酒及蜂蜜製品的前景秀麗,上市集資金額中有五百五十萬,便是用來在珠海興建新廠房,以增加蜂蜜酒的產量。

兩年多以來,珠海地皮竟然仍是爛地一片。該地皮位於珠海灣仔保稅區四十七號,在○三年五月公布的第四季業績,蜂業提到珠海廠房的一期工程良好,計劃在○四年上半年完成。

在 ○四年年報及○五年中期報告,蜂業則稱由於修改結構設計,所以珠海生產設施的初期建築時間表要修訂。總之蜂業拖得便拖,廠房完工可謂無了期。根據蜂業在業 績的公布,截至○三年六月底止,珠海廠房建築使費,已用了三百八十萬。蜂業回應本刊這項支出是用於設計、打樁、環境評估等。

本刊上週六到該廠房報稱地址觀察,只見得一幅野草叢生的爛地皮,一條樁也沒有,在這幅地皮對面工廠的一名中年管工說:「那塊地皮蜂蜂(蜂業舊名)買了兩年多,但不知什麼原因,從來沒有動過工。」

無聲無息賣資產

新廠房未起,生產就依賴在蕪湖的廠房。可是本刊得到消息顯示,蜂業在○三年二月,在無聲無息的情況下,將公司主要業務,即生產蜂蜜酒的廠房出售,而買家是一間名為蕪湖市新時尚天然飲品有限公司

蜂業的廠房位於安徽省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長虹工業園壹號廠房,樓頂豎起紫色招牌,但門牌是「香港新時尚天然飲品(蕪湖)有限公司」。帝道蜂蜜酒,無論是酒瓶設計、包裝標紙,與蜂業的蜂蜜酒相似,只是牌子名稱不同。蜂業上市前,與楊培根創辦的蕪湖酒業合併,是蜂業蕪湖酒廠的前身。上市時,楊培根是該廠的總經理。而他現在是新時尚的董事長,新時尚與蜂業的關係十分微妙。

蜂業出售資產,竟然沒有通知股東,究竟蜂業出售廠房,沒有知會股東,是否違規,有投資銀行家說:「只要公司用辦法,將出售資產的資產價壓得低於公司資產值的百分之五,便不構成需要披露的交易。」

監管機構注視

就算蕪湖廠房因為資產值低,毋須向外披露出售交易,但蜂蜜酒是蜂業的主要業務,出售舊廠房,便意味着主業改變。而根據上市規則,上市公司不可以在兩年更改主要業務,否則要申請重新上市,不過蜂業否認出售廠房。

而在舊廠售出,新廠又未起的情況下,蜂業仍然有蜂蜜酒出售,認真神乎奇技。在○四年度,蜂蜜酒收入達八千七百萬元,佔營業額四成五。

蜂業大股東張桂蘭自稱是張學良養女,上市前透過公關向傳媒放風自己身份,將公司包 裝成有中方背景的民營企業。有與張桂蘭交過手的「股壇老手」,亦讚張氏說話哄人手段,簡直一流。「跟她返內地,她會帶你參觀國務院,顯示自己可以直通『天 庭』。」市場消息指,一批在蜂業高價配股接貨的投資者,感到不滿,擬向監管機構投訴。據悉監管機構已緊盯蜂業,但未有行動,蜂業小股東只好自求多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5

新股露底

2009-10-01  NM




近期熱錢過剩,部分資金流入熱炒新股,形成新股例必高開的神話;即使質素麻麻的新股,亦動輒獲數十倍超額認購,集資額更一加再加。

經歷大市近半年急升後,新股定價更為狼死,最終神話幻滅,近期連續多隻新股均跌破招股價。

神話破滅的序幕,由萬千寵愛的中冶揭開。這隻有內地政府撐腰的紅色基建股,招股時獲二百倍超額認購,不料上週四掛牌,即日已跌穿招股價,而且每下愈況,令一眾投資者大跌眼鏡。

二 十出頭的何先生,以往甚少沾手新股,但眼見下半年多隻新股首日掛牌皆爆升,終於按捺不住,處女下海借孖展認購中冶,「其實同期仲有國藥,但我冇咁多錢分兩 注,我本身做建築工程,所以揀咗較熟行的中冶。」他向銀行借了五十萬元認購,結果抽中三手。最初他滿心歡喜,怎料中冶股價從未浮面,至本週初股價更連番下 挫,計及利息賬面累計損失三千元。

自從中冶打破首日掛牌必升的神話後,緊接上市的利郎和匹克,亦齊齊跌穿招股價,何先生嘆說:「中冶我最多坐貨半個月,如果冇起色的話,一定賣晒佢,今年都唔再抽新股。」

永利抽飛最勁

以往新股首日掛牌,普遍有一成至三成的升幅,不論富豪或散戶亦如痴如醉盲目認購,部分人更利用孖展增加勝算,甚至以一注錢連環抽多隻新股。如今這條賺錢方程式失效,立即出現骨牌式效應,投資者紛紛向證券行抽飛,取消用作認購新股的孖展金額。

當中以濠賭股永利的抽飛情況最為嚴重,以輝立證券為例,上週四永利的孖展金額為二億一千萬元,但翌日即急跌至一億三千萬元;截至本週二,永利的公開發售部分料還未獲足額認購。

專做新股孖展的輝立證券企業融資主任黃嘉文坦言:「孖展已經冇咁搶手,其實較近期招股的孖展息率仲平啲,例如寶龍集團,最貴只係一點八釐,比以往的兩釐平。」

直擊華南城零人流

事實上,近期上市的 新股,質素參差不齊,散戶盲目入飛隨時中伏。例如本週三掛牌的華南城,專門在內地發展大型工業原料交易中心,自詡為工業原料的「華爾街」,其收入模式依靠 出售或出租商鋪,但記者於上月中親身到深圳華南城考察,發現該處水盡鵝飛,除了職員外,幾乎沒有外來人到訪,與其廣告所說人流鼎盛大有出入。

經 營布料貿易生意的劉先生,○四年趁深圳華南城開張,一口氣買了兩個分別佔地約一百平方米的商鋪,每間售價約八十萬元,是最早一批到該處開荒的港商。但時至 今日,他坦言十分後悔,「嗰度真係冇人會來睇貨,搞咗咁多年都冇乜起色。講起布料批發,啲廠家始終去開傳統較出名的市場,例如廣州中大布料市場。」

起初華南城為了吸引商鋪加盟,推出多項割喉式優惠,好像劉先生當年買鋪,便獲承諾首三年,每年獲回贈一成,即變相七折買鋪。而記者扮客假意租鋪,職員亦不斷推銷,指只要願意承租三年,便有一年半的免租期。

華南城使出半租半送後,其招股書指深圳華南城第一期的平均出租率達八成,表面看似成績不俗,但鮮有提及第二期的營運數據,其實內裡大有隱憂。

原來華南城還有面積較第一期大四倍的第二期商場,惟尚在動工,要兩年後才可全部落成,其中的紡織中心及皮具中心,分別於今年四月及九月率先啟用,並早於去年已開始招租,但至今這兩大中心仍十室九空,部分已開業的商家索性結伴玩啤牌打發時間。

就記者所見,其出租率不過三成;但因華南城的上市時間相當「巧妙」,招股書只公布截至今年三月的出租數據,二期商場因尚未啟用,故隻字不提出租狀況,令投資者如墮霧中。而本週二華南城的暗盤價即告大插水,較招股價足足下跌三成,慘不忍睹。

盈利預測欠奉

華南城的招股書,有別於以往的上市公司做法,並沒提供盈利預測,其實這是冰山一角。截至本週二,今年主板共有二十三隻新股上場,有八間並未披露盈利預測,當中六間於上市後公布的首份業績立即現形,錄得盈利倒退,表表者是有新股王之稱的霸王國際。

今年七月上市的霸王,憑代言人成龍打響名堂,雖然主打產品獨沽一味為防脫髮洗頭水,但據招股書所述,過去兩年盈利增長平均逾五成,故招股時獲四百多倍超額認購,首日掛牌股價亦勁升兩成七,風頭一時無兩。不料事隔兩個月,霸王公布上市前的一月至六月份中期業績,盈利即倒退兩成八。

更離譜的個案,是上月初才上市的現代傳播,其主業在本港及內地經營《號外》等文化雜誌,招股書同樣沒有盈利預測,但仍獲一百二十倍超額認購。到九月底公布中期業績,竟然由去年賺二千萬元人民幣,變成虧蝕九百五十萬元人民幣,令投資者為之愕然。

為免新股大走樣,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曾建議,新股申請上市時,必須在招股書內提供盈利預測,惟至今尚未成事。港交所發言人表示,公司申請上市時,必須提交盈利預測作參考,但沒強制刊載於招股書;而即使有預測,最終無法達標,亦不會有特定的罰則。有證券行高層坦言:「上市公司有權唔印盈利預測,但佢咁做,肯定有負面嘢!」換言之,盈利預測有如一塊照妖鏡。

內房股趕來港搶錢

事實上,近期新股見市道暢旺,招股定價大多偏向進取,○九年預測市盈率普遍超過二十倍,就以破底的中冶為例,市盈率高達廿六倍,而且更在招股前不斷加價,集資金額由原定約一百億元,最終三度加碼至集資一百八十二億元。

由於只需粉絲質素,亦可賣魚翅價錢,故等着來港上市公司絡繹不絕,現正招股的已有五隻,尚有十多間公司排隊上市,規模較大的要算民生銀行及友邦保險,就連經營補習社的現代教育,亦打算趕分一杯羹集資八億元。

當中最進取的要算是一眾內房股,今年下半年最少有六隻已經或即將上市,包括恒大、寶龍、龍湖等,大部分屬二三線內房股,物業涵蓋大江南北及工商住宅,不少更是去年申請上市鎩羽而歸的,可謂死心不息。海通證券(香港)投資諮詢部副總裁郭家耀說:「內房股嘅資金一向比較緊,所以有集資需要。」而香港股市審批上市程序較國內市場快得多,所以儘管在國內上市的定價可以更進取,但為了盡快掘金,大部分內房股還是選擇來港掛牌。

除了新股趕上車,已上市一年多的內房股,例如人和商業及方興亦變抽水機器,最近便趁市旺配股集資逾四十七億元。

後市無力再上

大 家如此落力抽水,無非是睇淡後市,希望可及早趁高位吸金。其實港股在短短半年間已升近一倍,速度快似火箭,恒指歷史市盈率達十六倍,已比其平均值略微偏 高,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說:「雖然股市升好多,但係歐、美經濟唔算真係好好,企業盈利水平亦趕唔上,所以股市一定會調整。」他認為恒指要到一 萬九千三百點,估值才算吸引。

而且,近半年港股的升幅很大程度是靠熱錢推動,但中、美雙方的財金機構,均表明會減慢放貸速度,水喉已逐漸關 上,郭家耀說:「其實大家成日講退市,主要係分兩方面,包括政府唔再放水落股市,及將之前在市場買的股票賣番出去。依家中、美政府都話會收緊寬鬆嘅貨幣政 策,令大家都驚熱錢會走。」

既然大市陰霾不散,新股斷無可能獨善其身,必升神話已成過去,郭家耀說:「市況逆轉,新股定價又貴,投資者好自然一抽到就沽貨。」沽壓沉重,新股當然無運行,難怪恒基主席李兆基說自己抽新股只是「俾面派對」,並說不少新股俱是「豬頭骨」:「一蚊股當兩蚊上市,估價估到盡,水位有限,你跟佢尾想有水尾,到頭來就是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2

蘭花泡沫爆破 歐亞楊斌露底牌


2002-8-8  NM




上年底才被國際財經雜誌《福布斯》,選為中國第二大富豪,身家據稱有七十五億元的歐亞主席楊斌,最近卻被香港財經界盛傳他四圍撲水甚至失蹤。楊斌在港上市公司歐 亞農業,自不利傳言滿天飛後,上月底股價猶如過山車,一度跌至九毫七,較五月時二元八角大跌六成半。表面看來,歐亞前景秀麗:去年做十一億生意,賺了五 億,利潤高得叫人咋舌。但一切美好景象,因楊斌要抵押股份,借錢替公司派息而揑破。證券分析員甚至質疑歐亞的財政狀況,建議將歐亞沽售。除上市公司出 問題外,本刊記者直闖歐亞位於瀋陽的總部,發覺楊斌連私人投資的荷蘭村,亦早已停工多時,似乎歐亞與楊斌這個民企神話,破綻已百出。自上月中開始,有關不 利楊斌的消息不脛而走。有傳他主動向財務公司提出,以年息數十釐借短錢應急,財務公司不願冒險。不久,市場更傳出他失蹤。為此,楊斌於上月底馬上由瀋陽飛 奔來港現身,與基金經理會面,然而楊斌個人不利傳聞,令證券界看淡歐亞,股價大跌,由五月中歷史高位二元八角,跌至上月底的九毫七,楊斌身家縮水二十二 億,只剩十一億多。原來,在六月初,歐亞突然發出通告,指大股東楊斌,把持有的三成多歐亞股票,按予中信資本以借取一億二千萬。一星期後,歐亞已償還其中 八千一百多萬。投資界預測,由於歐亞定於五月底派息一億二千萬,楊斌那一億二千萬貸款,是借來墊給歐亞派息的。由於他共持有歐亞七成二股份,恰好派得八千 多萬,故可以馬上還錢。記者為此到歐亞香港辦公室求證,接見記者的歐亞副總裁趙永初,承認楊斌按股,是替歐亞墊資派息,但他辯稱:「因為中國有外匯管制, 內地的同事無經驗,所以趕不及匯錢來香港。其實他實際上借了一億四,尚餘二千萬是用來找買設備的數。」

借錢派息惹疑團對於歐亞的解釋,投資 界大不以為然。「我接觸過歐亞的管理層,同我講有外匯管制。但我問,由公佈派息至真正派息的日子有成個月,照理有足夠時間準備,歐亞的管理層就無回答 我。」一基金經理表示。歐亞去年七月在港上市,集資了六億元,故一投資銀行家也不忿歐亞的解釋。「係人都知道大陸有外匯管制啦!如果唔係,啲民企使乜嚟香 港集資?從來無一間公司,會一次過將集資嘅錢匯晒返大陸,全部都會留一大筆錢在香港。如果佢講啲錢匯唔切落嚟,一係佢自己stupid(愚蠢),一係當聽 嗰個人stupid!」翻開歐亞年報,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止,歐亞應有三億六千萬人民幣現金,照理有足夠能力派息。主要在瀋陽栽種蘭花的歐亞,今年首次公佈 年度業績,上年的營業額達十一億人民幣,勁賺五億二人民幣,純利率達四成七,利潤驚人。

超高毛利同行驚訝香港蘭花王,景藝花園園主李炳良表 示:「這個數好誇張,除非歐亞真是咁好彩,攞到獨家大單啦。按我的經驗,一般成花的批發,毛利有三、四成,但因損耗大,計落只可淨賺六至十個巴仙。「如果 真如歐亞所說有五成,大把大公司爭住做啦。前年,荷蘭有很多花農經濟出現問題,亦有很多歐洲花商蝕本,所以我對歐亞這條數,有很大保留。」記者直踩位於瀋 陽的歐亞大本營荷蘭村,該村在瀋陽于洪區白山路,離市中心約二十分鐘車程,只有兩條公共巴士線前往,位置十分偏僻。項目由九八年開始發展,楊斌當時用一億 五千萬人民幣,買入三千三百畝地,發展成為荷蘭村。村內主要分為旅遊、地產及農業三大項目,而設計藍圖仿照荷蘭而建,到處可見歐洲式的房屋及風車等,儼如 一個縮細的小荷蘭。上市的歐亞農業,主要租用該村的農地生產。據最新年報指出,蝴蝶蘭及大花惠蘭的小苗,佔公司營業額七成二,其他品種花卉如紅掌等佔一成 九,其餘是種植有機蔬菜如西蘭花、荷蘭豆及毛豆等。另外,歐亞最大的銷售地區,是中國北部省份,佔三成五。但同屬於北部的瀋陽,市內花農及批發商,卻大部 分從沒有向歐亞入花。「歐亞種的花產量很少,品質不是太好,夏季一星期來花只得十幾枝。我從昆明、廣東等地區,一星期入花成千枝。其他北方的地區,大多數 都是由南方入花的。」從事花卉零售的孫小姐透露。

瀋陽不合種蘭花據花農透露,歐亞的蘭花產量少,是因為瀋陽根本不適合種蘭花。「蘭花最理想 的生長溫度,是十八至廿五度,瀋陽長年寒冬,即使歐亞以溫室栽種,加溫的成本肯定很高,我有朋友在長春種蘭,才二、三萬呎面積,一年的加溫費要百幾二百 萬,十分嚇人。」香港蘭花王李炳良解釋,在北方種蘭,加溫需要柴油或煤,成本較在南方用電降溫,如開冷氣、風扇、水簾等,費用貴兩倍以上。而歐亞在瀋陽的 溫室面積達五十四萬呎,成本肯定昂貴。另外,歐亞培植幼苗後,會賣給農夫栽種,待長大到特定體積,公司再回購繼續培植,中間要經過農民,成本當然也較同行 高。「我對歐亞將花苗賣給農民,然後從農民買回成花的花卉,再外銷的做法,我覺得很難預測其盈利,所以對歐亞的生意有保留。」一證券分析員透露。而歐亞在 上市前,大鑼大鼓吹噓所生產的蘭花苗,是透過組培技術(即細胞分裂),聽落好先進。而在廣州芳村經營花場,台灣皇達蘭花副總經理廖和慶則表示:「目前在國 內有八成以上蘭花培植公司,採用以上方法。台灣那邊,一早已掌握得很好,而這種組培技術,早於一九五八年,已大量應用於雜交植物。」既然歐亞採用的,不是 什麼獨門秘方,再加上沒有地利優勢,很難想像可以賺得五成純利,這間民企上市公司的賬目,令人產生狐疑。

荷 蘭村已停建而荷蘭村的地產及主題公園,則屬楊斌私人投資,至今聲稱已投資逾十億人民幣。記者到訪荷蘭村數日,見主題公園無人開工,樓與樓之間的公用地方, 亦爛地處處,只見寥寥數人在剷泥,神情十分輕鬆。記者到售樓處查詢,看見做銀行按揭的位置空無一物,而數日來都看不見睇樓的買家,職員也顯得懶洋洋。村內 一千二百多個建成的洋樓單位,至今賣出三成多,單位面積由一百至二百平方多米,每平方米賣三千元人民幣(即每平方呎三百元),估計賣樓套現約億多元左右。 主宰荷蘭村未來收入的主題公園,情況更加惡劣,地盤無人開工。記者在路上遇見一個投閒置散的工人,他說:「我們從五月到現在都無工開,因為這裡(荷蘭村) 的老闆無錢嘛!」記者就荷蘭村停工一事,向當地歐亞集團的副總裁李剛查詢。「我們與一間國外公司傾緊合作,入股四成主題公園。哪一間就不方便透露。我們不 是停工,等合作計劃落實後會復工,大約八、九月。」李剛解釋。

注資套現失敗據投資界人士表示,楊斌本來滿肚大計。他四年前籌建的荷蘭村,先 行完成住宅部分,是希望賣樓套現後,才完成主題公司工程,可惜地產銷售欠佳,財政緊張起來。其後他將歐亞農業於去年七月在港上市,集資六億後,圖謀將私人 荷蘭村注入套現。上市三個月後,他被《福布斯》選為第二大富豪,人氣急升。可惜去年底主題公園停建,傳出楊斌財困消息,歐亞更被傳會配股收購楊斌的私人項 目,股價急跌。至上月中,又傳出楊斌失蹤、逃稅等傳聞,持貨者紛紛沽貨離場。記者就楊斌私人財政狀況,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問題詢問趙永初,他卻打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比喻:「一個人有兩隻手,如果左手失去賺錢的能力,健全的右手,可賺埋左手的錢。」

楊 斌自吹的神話去年十月,《福布斯》評選中國百大富豪,三十八歲的楊斌,以擁有號稱七十五億人民幣資產,躋身第二名,僅次於首富,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兄弟。外 間對這位超級富豪致富途徑,所知不多,只知他引入荷蘭種植花卉技術,主攻蘭花而身家暴漲,有「蘭花大王」之稱。據楊斌自述,他於一九六三年生於南京。五歲 失雙親,由奶奶在馬路邊賣茶水,獨力撫養成人。十八歲那年,他考入海軍二炮學院讀軍事戰略,畢業後在該校任教一年。八七年,他赴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半工讀,主修經濟。藉着八九民運事件,他以政治庇護理由,獲入籍荷蘭。乘着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他於九○年以二萬美元,成立荷蘭歐 亞國際貿易公司,向波蘭、俄羅斯等國,以五至十倍價錢,轉售中國棉產品及成衣紡織品,兩年內掘得第一桶金——二千萬美元。九三年,他在荷蘭收購一家溫室公 司及一家冷藏公司。同年,他在荷蘭各大花卉蔬菜公司做短期工,汲取荷蘭高科技農業知識。翌年,他回國發展,在內地各大成市舉辦鬱金香花展,引入荷蘭鮮花的 概念;並建立北京萊泰花卉超市,賺得他在國內的第一桶金。九七年,他持股的四川歐亞農業,於上海交易所上市。九八年,他以一億五千萬購入瀋陽三千三百畝土 地,發展集農業、主題公園及房地產三結合的荷蘭村項目。由於荷蘭村概念不被四川歐亞農業董事局接納,他出讓股份,套現二億。四川歐亞農業改名四川英豪科 教。去年七月,他把旗下花卉及農業業務——歐亞農業分拆,帶往香港主板上市,集資六億,目前約市值二十一億四千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1

上海揭身世 亞視月燒$3,000萬 王征露底

2011-8-18  NM




七月初亞視新聞誤報前國家主席江 澤民逝世,令廣播管理局罕有地要調查亞視投資者王征。四十八歲的王征由籍籍無名的北京地產商人,一躍成為香港傳媒大亨,還豪言壯語要把亞視打造成為亞洲 CNN。不過,王征入主後,亞視並沒有展現新景象,反之每月燒錢三千多萬,營運收支每況愈下,再度步入困境。為追查王征的政治背景及財政實力,本刊先到上 海訪問其八十八歲的父親,又到北京追查他的地產公司註冊紀錄,發現這位突然冒出的新紮富豪,其實不像市場傳聞般厲害。

晚上七時半扭開亞視,觀眾會以為時光倒流,因為看到的是海外華人特輯《尋找他鄉的故事》。亞視翻播《尋找他鄉的故事》及《星光伴我行》等陳年製作,美其名 為《亞視邁向55周年經典回味》,實則是將「倉底貨」填時段。而不少新製作的節目,也每日翻播好幾回。例如由第一屆亞姐冠軍黎燕珊主持的清談節目《Eva 會客室》,除原定每逢週一至三晚上播出時段外,每週還會重播四次。近期大鑼大鼓宣傳的新節目《香港有飯開》,更於星期二至五每日重播四次。亞視官方解釋是 將資源集中炮製自家出品在黃金時段內播出,但實情是亞視「缺水」。行內人士指出,一套廿集的電視劇,製作費平均要六、七百萬元,如果邀請具名氣的演員,例 如:早年的《縱橫四海》有陶大宇、譚耀文、周海媚等卡士,則要過千萬元。財政緊絀的亞視,於是只有不斷重播節目,及退而求其次,買入平價的大陸及韓國劇集 播放。但據了解,亞視仍拖欠不少製作公司的片費,一亞視前員工表示:「啲製作公司追得緊嘅,就還三成,其他的慢慢再算。」

欠債一億多元

近年亞視連番捲入錢債官司,包括今年六月底被央視——索福瑞控告違反合約,追討四百多萬欠款。另在○九年底,被驕陽電影索償四十八萬。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 協會,於○九年初追討亞視九百多萬版權費。翻查法庭紀錄,亞視由○八年至今,大大小小的民事申索金額逾二千萬元。另外,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截至今年四 月,亞視有抵押的未償還款項達到一點一六億元,估計應是將大埔廠房按揭給中信嘉華的欠款。即使亞視近期開拍劇集《親密損友》,由吳啟華、關楚耀、趙碩之等 擔演。但資源匱乏,拍攝外景時,只得一輛白色貨車運載演員服裝及拍攝器材,工作人員只有寥寥數人,製作較為簡陋。更離奇的是最近劇組突然宣布拍攝工作完 畢,演員事後才知道。而此劇原定今年播放,也被王征勒令明年才可以出街。據悉,他剛以低價向英皇娛樂購入多年前製作完成的倉底劇集《俠骨仁心》,所以臨時 調動。對於亞視轟炸式重播節目,廣管局回應指屬持牌機構的節目安排和取材,局方尊重持牌機構的編輯自主和創意,不會干預有關事宜。九十年代擔任亞視總裁的 周梁淑怡認為,廣管局有責任跟進亞視不斷重播節目,「亞視續牌時,廣管局是否已同意不斷重播的安排?」由於手頭緊,亞視舉辦大型節目亦顯得吃力。例如○五 年後停辦的「亞洲先生選舉」,基於王征很賞識這類男性節目,堅持今年重辦。但在缺乏獎品獎金下,比賽一直乏人問津,報名日期多度延遲。王征最近唯有自掏十 萬元作獎金增加吸引力。

加廣告費趕客

王征去年三月上場時,信誓旦旦說:「會老老實實每日到大埔工業邨把亞視搞起來。」一年多來他果真「積極」參與,多方面干擾亞視運作,不單主持節目部會議, 又大幅提高廣告收費,令亞視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最令亞視員工不解的,是王征把廣告費增加三、四倍。王征上場前,亞視的黃金時段廣告,在扣除折扣後,每三十 秒平均約四千元,近期加價至一萬二千元,令原有客戶不滿,廣告收入因此下降。其實,亞視近年收視積弱,已流失很多廣告大客。例如:賽馬會在○五年前,每年 大概投放八千萬元廣告,現時跌至每年三千萬元,扣除亞視要繳付的轉播賽馬費約二千萬元,只剩千餘萬元落袋。而亞視另一大客戶衍生行,亦在近年減少幫襯。衍 生行產品繁多,包括衍生七星茶、雪完美、潘韻沐浴露、澳雪等,以往每年共落二千萬元廣告,現在則每年幾百萬元。據熟悉亞視廣告部運作的人士稱,亞視去年全 年廣告收入約一億元;今年至今只得三千多萬元。而亞視每月基本開支要三千多萬元。每年要有三億多元收入才能收支平衡。按照現時狀況,三千萬元的收入跟全年 三億元的開支還差一大截。事實上,根據去年亞視原大股東查懋聲及蔡衍明在股權官司的訴訟中透露,亞視一年約蝕兩億元。亞視財政緊絀,但「大水喉」王征的泵 水能力卻一般。據了解,由去年三月至今,他只注入約兩億港元作為亞視營運資金。「每月他必可提供一千多萬元應付發薪水,至於其他開支及製作費,他則不會孭 起。」有熟悉亞視運作人稱,幸好至今尚未有斷糧情況。

亞姐藝員娛賓

王征上場後,真的把亞視當為自己生意,每當要北上與內地廣告客戶及大陸公司老闆食飯談生意,他不時會安排亞姐及藝員隨團參加飯局。他又平均每月幾次邀請內 地機構管理層參觀亞視大埔廠房,命員工鋪上紅地氈、拉橫額歡迎,並安排一群亞洲小姐穿上低胸短裙,在錄影廠歌舞演出,由「星光大道」選出的歌手唱歌娛賓。 「以前封小平、劉長樂年代,他們就算要周圍借錢,都希望搞好亞視,現在……唉……」一名亞視前員工說。他估計亞視即使乾塘危殆,但中央不會放棄在港控制電 視台的機會,仍會找其他富豪出面打救。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亞視不斷重播節目,反映電視台沒有經營方法,又沒有錢,「亞視即使易手,還是會找一 個中央政府信賴的人,與內地權貴有關。」要令亞視重新振作,他另有建議,「不如交給有線電視及now共同營運,他們可以分時段或日子各自做。」如果積弱的 亞視能重生,那就證明過去的經營者能力有問題。資深電視人蔡和平指亞視缺乏財力,不拍攝劇集,也可以用新節目意念搶回觀眾,「《百萬富翁》已將無綫打到落 花流水。」他指最重要是老闆接納新意念,也可殺出條血路。

亞視命途坎坷

亞視的前身麗的呼聲在五七年創台,在過去半世紀以來多番易主。由八十年代初從澳洲幫賣給邱德根;再在九十年代初轉手予林百欣,到九十年代末落入封小平、吳 征、黃保欣、陳永棋手上,換老闆如音樂椅,但始終無人能解除亞視連年蝕錢的魔咒。○九年台灣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殺入香港傳媒,與查懋聲合組公司持有亞視四 成七股權,蔡衍明一心想買入查氏私人持有的一成股權,做亞視大老闆。不過查氏指蔡衍明非香港永久居民,不合資格成為本港傳媒股東,拒絕轉讓一成股權。蔡氏 憤而控告查氏違反協議,案件尚未解決。蔡、查相爭,王征漁人得利。去年三月,王征在北京政協會議期間,宣布投資亞視,並宣稱會投資20億元,又計劃將亞視 帶到上海上市。當時王征大鑼大鼓與五大國企包括招商銀行、中國海外、北京銀行、粵海控股、中國人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令外界以為這位新主不同凡響。但據 悉大部分被邀出席的老總,事前並不知道自己會被「擺上枱」。「王征叫班老總出來吃飯,說是要跟他們商討收購亞視後有什麼合作計劃,殊不知到達場地後才知道 是簽約儀式兼記者會。」一年後,真正兌現的財務支持者只有中國人壽。它冠名贊助亞視的重點節目「感動香港十大人物選舉」。根據一名亞視前要員表示,冠名節 目的贊助費頂多是四百萬元一年。

亞視股權分布

Antenna Investment Ltd(查懋聲家族佔51%、蔡衍明佔49%)48%黃炳均52%

王征避開檢測

王征搭了一個華麗階梯步入亞視,不過真正的亞視大股東又另有其人。去年九月廣管局接納從事鐵礦石買賣的上市公司昌興國際(0803)主席黃炳均,買入陳永 棋、劉長樂及中信持有的五成二股權。黃炳均持有六成四昌興國際股權,現身家約二十億。他的太太盛承慧與王征同屬清末實業家盛宣懷家族後人,同是一家人。其 實王征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絕對合資格成為亞視股東,但最終由黃炳均出頭。有熟悉傳媒運作的人士指,在香港申請成為電視台股東,要提供資料證明有足夠 的財政能力應付電視台日常開支。或許王征不想將個人的財政資料公開,所以未有遞交申請。

王父「掛名富豪」

王征去年初在北京的一台戲,令外界相信他在北京後台勁,但今年七月亞視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不但遭新華社嚴厲批評,亦明顯暴露出王征的網絡並非想像 中厲害。為了解王征的背景,本刊記者到上海尋找他的過去,找到王征生父盛毓南。

八十八歲盛毓南最近入圍《胡潤百富榜》,成為最年長富商。他以榮豐控股大股東身分,擁有十二億元人民幣資產。不過他只是「掛名富豪」。記者上週三到上海尋 找這位「富豪」時,發現他居於一個平民小區,類似香港的大型屋邨,記者到達他的住所時,向家務助理表明由香港來採訪盛毓南。家務助理取得盛毓南批准後,引 領記者進入他的臥室,內裡布置簡單,沒有半點闊氣。

記者訪問盛毓南時,他一直臥床。老人家說:「雙腳沒有力,食飯、上廁所要坐輪椅。」但他精神很好,傾談期間英語瑯瑯上口。他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職華東稅務局、上海稅務局。也感染了一些洋人的飲食口味,愛吃朱古力、喝咖啡,家務助理也沖調咖啡款待記者。

問盛老先生入選富豪榜感受如何?他以「呵呵呵」笑聲回應,「不關我事了,生意由兒子處理。」現在盛先生要否打理生意?「我是法定代表人而已。」王征經營的 深圳上市公司榮豐控股,由盛毓南擔任最大控股人,持股約四成。那麼公司賺錢,盛老先生有否獲分紅?他笑着說:「沒有呢。」

為兒子作媒

王父形容兒子是「工作狂」。「他很能幹,睡得少,工作忙。」王征對老父照顧有加,王父指記者到訪前兩日,王征也到上海探望他。對於兒子終身大事,王父十分 關心,「我曾經做媒介紹女朋友給他,對方是我同學的女兒,人家特別搬來上海住,不過兒子沒看中,也不喜歡我再作媒。」他隨後問記者:「他現在於香港有沒有 女朋友?」王征母親王雲飛是參加八路軍的女英雌。外界一直奇怪王征姓氏跟母親王雲飛,而不是跟父親盛毓南,王父解釋稱:「當年我與太太協議,若生男孩會跟 母親姓氏,女兒則跟父親姓氏。」但盛毓南與妻子王雲飛離異,王於八四年與中共元老、獲毛澤東譽為「黨內一支筆」的名書法家舒同結婚。當時兩人分別是五十九 歲及七十九歲,而王征已經二十一歲入讀大學了。盛稱當時和平離婚「很和平,沒有不滿,感情沒有了就沒有了。後來我才知舒同是王雲飛領導。離婚後我也到舒同 家拜訪他們。」

與江澤民無關連

王征以優異成績入讀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修讀俄語,但未有完成碩士學位,轉到香港發展,盛毓南稱不知底蘊,「應該是他的朋友叫他到香港發展,只知後來搞房地 產。」記者在王父家中發現兩張王征與江澤民的合照,令人想到誤報死訊的新聞。王父表示對有關報導不知情,他又主動提到他們與江澤民沒有親戚關係,「我知道 有報導指江澤民妻子王冶平與王雲飛(前妻)是親戚的說法,我們並沒有關連,不想予人感覺拉上關係。」至於兒子與江澤民的合照,王父稱「可能是王征當上政協 後,有機會跟他合照吧。」王征與江澤民之間的橋樑是他的繼父舒同。舒同是中共黨員,其書法獲得毛澤東賞識。內地媒體指江澤民也學習「舒體」。而舒同晚年舉 行書法展時,當時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親自到賀。舒同在九八年去世,葬於八寶山。

王征來港十年變金

王征來港後突然搖身一變成為房地產商。根據榮豐控股的年報,王征於八八至九二年到一家香港環宇公司做中國部經理。九二至九八年又轉到香港丹柏瑞公司任董事 長,九二年已參與上海發展房地產業務。然而,本刊翻查公司註冊處紀錄,發現沒有這兩家公司登記資料。這十年他最大的得着應該是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然 後於九九年四月凱旋回歸內地,以港人身份與中國石化武漢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鋼特殊鋼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榮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北京市工商 局的登記資料顯示,北京榮豐當年的註冊資本為一千一百二十萬美元,中方代表中國石化武漢石油、北京首鋼佔九成,即一千零八萬美元;王征名下的懋輝發展有限 公司僅出資一成,約一百一十二萬美元,王征便做董事長。北京榮豐的代表作是「榮豐嘉園」,記者到北京實地觀察時,屋苑近似一個迷你版的美孚新邨,有小型休 憩地方,合共有五千七百多個單位,已售出大部分。

北京地產生意走下坡

北京榮豐也因時勢借殼上市。○八年,在深圳上市的中國石化武漢石油集團(武石油)進行資產重組,武石油將四成九股份轉給北京榮豐的持股公司盛世達投資,然 後將北京榮豐注入武石油,集團改名為榮豐控股,王征也躋身成上市公司董事長。但值得留意的是,現時持有榮豐控股最大的股東是王征父親盛毓南,他透過空殼公 司間接持有榮豐控股百分之三十九。有內地商業律師指出,由一位年屆八十八歲的長者控制一家空殼公司並不尋常。法律角度上,若與空殼公司旗下的公司合作,一 旦有什麼糾紛,長者未必能承擔任何責任。內地房地產近年旺場,但榮豐控股的第二大股東武漢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在今年開始減持。按照二○一○年度全年報告, 武漢國有資產持股百分之八;及至今年上半年報告,持股減至百分之五點八。武漢國有資產四月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榮豐在今年首季的收入同比減少百分之三十 三,淨利潤減少百分之五十五。「除了國家宏觀調控影響,也與其單一盈利項目來源有莫大關係……我們認為榮豐控股的持續發展能力欠佳。」榮豐控股有三個發展 項目,分別是北京榮豐嘉園、長春國際金融中心及重慶慈母山。集團去年度淨利潤六千五百萬元人民幣,超過九成來自北京項目。隨着北京項目結束,重慶及長春項 目需要投入大筆資金,榮豐的資金壓力加大。而重慶項目也有阻滯,集團二○一○年半年度報告稱,重慶慈母山有八十多畝未拆遷土地已退回。面對亞視困局及大陸 房地產業務下滑的王征,現身在新疆參加傳媒訪問團。亞視公關部表示,向股東及王征了解後,從○九年十一月至目前,王征及新股東已為亞視投入近十億元。而其 他股東並沒有注資入亞視。截至目前,亞視收入已超過去年同期,虧損也大幅收窄。(編按:王征其實於二○一○年三月才宣布投資亞視,新股東黃炳均同年九月才 獲批入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0

維基露底形象滅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14449

香港電視(1137)在311日停牌,因開台再遇挫折,無法如期在今年71日啟播。通訊事務管理局表示,港視的廣播制式令全港超過5000個住宅及「指明處所」收看,要求港視必須取得免費或收費電視牌才可提供服務。港視主席王維基直斥政府多次「搬龍門」修改規則,令港視「走投無路」,被迫推遲啟播日期及停止製作新節目。

港視復牌後股價裂口式下跌,重回公布發展流動電視業務前的$2.1$2.5波幅區間,市場期望近乎幻滅。王維基在本輪事態發展中,處理手法出現問題,先裝作受害者,大呼「走投無路」。資深傳媒人周融行文提出疑問:『……香港電視這次改制式太明顯了,加上市場上又明刀明槍,講到明。暗渡陳倉怎可能大鑼大鼓?不過,不講明,又吸引不到廣告商支持。打草驚了蛇,給人家看通了,又怎可能不喝止?始終違規嘛!

王維基說他「走投無路」,我又不太明白。香港電視的強項是節目,因為支持王維基的製作隊伍有創意,更是「搏到盡」。他買回來的流動電視牌照,以往沒有什麼好節目,所以大家不知道,更沒有收看。今天情況不同,大家都支持王維基,71日密切期待他開台,收視應有一定保證。

流動電視的潛在觀眾近七百萬人,因為智能手機誰不是人手一部?香港有近千萬部「電視」手機及平板電腦,只待王維基的好節目一出,馬上可以追看。何解突然一聲喝令,馬上停拍節目,令數以百計支持他的製作人及演藝員工手停口停,更令我們沒新台可看?我早有一部可以收看流動電視的手機,也預備在我的iPhoneiPad加天線接收器,如今落空了。

王兄,香港有幾百萬部手機可收看香港電視節目,為何不為我們設想?流動電視牌是為這幾百萬人和手機而設的,有了牌,為何你要停拍停播?你不是沒路可行,只是用流動電視牌去經營免費電視這「僭建路」不通而已!何必因此懲罰為你賣命的員工,以及支持你的電視觀眾?請三思!』

被看穿後,王氏又玩賴皮,表示港視沒有入屋打算,但技術做不到;同樣的,目前兩間免費電視台,理應只是入屋,而實際在街上流動電視亦能收到訊號,當局卻不執法。他質疑政府未能一視同仁。

《信報》專欄作家方卓如指出:『香港電視入屋犯規事件,代表香港與以前唔同,叻仔冇運行。王維基搞電視搞到走投無路,連日來事實多重披露後,原本奸嘅角色繼續無變,但忠嘅角色亦非純情羔羊,他肯定並非來自星星,對擦邊球灰色地帶曲線殺敵毫無所知。……』方卓如總結:以後鑽政策漏洞要睇路,因為此路多數唔通!

香港新聞政治評論員王岸然甚至認為,『……王維基以1.4億元收購擁有流動電視頻譜的中移動子公司時,是否已經留意到《廣播條例》規定,只要超過五千戶住宅在室內可以接收電視節目,便須領取牌照?法例通常追不上科技和時代的改變,這正常得很,否則也不用設立法律改革委員會,立法會也毋須天天「維修」現行法例,作出這樣那樣的修改。法治,就是要跟現行的遊戲規則玩遊戲,規則不合理,便只能設法先改規則再行參與,而不是像王維基一樣,由於自己疏忽,下錯遊戲場而要求更改遊戲規則適應自己。

……筆者對王維基的處境絕對同情,但對他個人也從高度欣賞變為非常失望,因為成功的企業家應有大氣魄,爭取電視牌他得到全港支持,本應一往無前,力爭到底;但他太計算、太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入進退維谷的絕地。成功的企業家也應有承認失敗、捲土重來的勇氣,而不是挖空心思想出一堆似是而非、邏輯謬誤的理由企圖諉過於人,逃避責任。

如果法律上王維基得到的意見是他有理,他只須按原定計劃進行便可,筆者沒有資格代法庭作出裁決,王維基也沒有,但法律風險顯然太大,令他今天寸步難行。王維基把所有責任推給通訊辦,並指是梁振英在迫害他,政治上符合主流民意的想像,但卻是轉移視線的技巧,把自己包裝成受害人,令人未留意他負有非常嚴重的疏忽責任。

不要以為他是香港電視的主要投資者,就是唯一的受害人,購入港視股票的小股東更加無辜,因為令股價上升或下跌的資訊他們全不知情,而王維基卻十分清楚,對他們負有責任。通訊辦在反駁王維基的聲明中指出,早已在兩個月前通知港視有關的法律問題,王維基沒有轉告投資者,投資者未能及早出售股票的損失,把消息保密的人可有責任?更令人質疑的是保密範圍多大?這兩個月期間可有有違小股東利益的股票買賣?

……大家回憶一下五個月前港視被拒發牌時所引發的全城震怒,王維基當時若肯振臂一呼,效法學民小朋友包圍政總不走,梁振英不想下台就只有補發給港視一個牌照;就算梁振英個人千個萬個不願,中央也不會坐視香港民變而下令梁振英發牌。

當時的王維基成了人民英雄,成了港人成功的代表,得到各界(包括筆者)毫無保留的支持。其實,大家只是錯誤地寄情予一個功利計算的商人,大家的公義之心,成為商人追逐私利的籌碼,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王維基明言他不欲行公義,這一點他倒是一貫的,是港人及一眾政治評論員智商低,一廂情願。無論遊行或是政總集會,他並無出現,大家還是視他為英雄人物。王維基一直小心保持與中共的關係,直到今天他半句也沒有抱怨中央,他只是抱怨梁振英政府安排一個陷阱讓他踩進去,可見其人心思的謹慎,亦反映出一眾反共評論員何其天真。

若王維基取得重要的電視牌照之後,是否維護言論自由,還會一如正義朋友的幻想,他會加入反共行列,現時已是太遙遠的話題了。肯定的是,由於他自己的進退失據,已經失去群眾支持,能否翻身,只視他能否進一步向中共交心,而非一如眾評論員的期望,進一步反共。……

我們早在港視失落免費電視新牌照時已提出,只要王維基伙拍內地資金,障礙應該少很多。然而,可能是王維基太自負,也可能是王維基太顧全形象,不欲與內地拉上關係,令他一心只想鑽政策漏洞,但這同時也令他露了底牌。王維基若不能扭轉劣勢,公眾對他的熱誠和支持遲早也會淡出,港視啟播無期,香港人也會失去一個收看具潛在創意節目的機會。希望他可以清醒地想一想,不如放棄從TVB手上搶奪師奶觀眾的想法;現階段盡心以節目製作公司定位,吸取經驗與口碑,或許可在下一次發牌前,殺出一片生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89

Amazon盈利能力已經露底

最近要買一部智能電視,希望嘗試體店或不同的網店比較,才作最後決定。

選擇的條件大概是:

1. 能安裝Android apps;
2. 大概45吋;
3. 1080p
4. 價錢要便宜;
5. 顏色要好
6.但如果價錢夠便宜,並不介意更大呎吋和4K

開始是在Costco買了一部Vizio牌子43吋智能電視,這個牌子在北美的評價不錯,但其非Android的智能卻「智慧」有限,又接不了由手機射出的Miracast功能,兼顏色不好,於是就退貨,Costco退貨毫無難度,其送貨也很方便。

我發現要同時有Android play功能的電視,只有Sony 和Sharp, 但其價格遠超過一部儍瓜TV機+一部勁smart的Android電視合的組合,於是就決定更改買這組合。

單一儍瓜TV機因爲發展已久,所以顔色非常好,曾經考慮在網上大店買其它牌子的儍瓜電視,例如Best buy的Toshiba或海爾,但Best  Buy或其它商店的退貨限期只有一個月,Costco的90天保證退貨無敵,因此我就選擇在Costco購買最平和最好色的2017年款的傻爪LG電視。

曾經也到過Ebay和Amazon,無論在價錢和實體+網店方面都輸給Best Buy、Walmart和Costco,再一想到不喜歡時退貨問題,就打消最後一絲的念想。

於Costco買了電視後,筆者再在網上的Geekbuying購了一個評價不錯的Android電視合。

買股票和消費是兩回事,我不會投資在一間賺很小錢的公司的股票,例如Amazon,但卻很願意在那裡購物,不賺錢公司很易令人聯想到其貨品會賣得便宜,但出乎意料,Amazon在平價行列中排得很後,電視也不說了,甚至連那些只是幾十元的Android電視合,同一牌子也比較隨便一個網站貴很多,原先想在Amazon買,最後只得轉到Geekbuying,除了便宜外,Geekbuying内的供應商家也幫買家更新和安裝需要的看電視軟件,這點Amazon因為要遵守一些法例,受到制抓;

總括了今次的經驗:

1. 線上線下一體的商店送貨和退貨
買TV,Costco和Walmart都領先,它們退貨時不問長問短,顧客會較放心,今次只是Walmart沒有我想要的牌子,Costco因爲有90天限期退貨保証比Walmart的30天佔優,其實Costco買的用品的型號、製造年期較好和新,客人滿意度應比較高和退貨的機會較小,而商店銷售以食物居多,所以退貨90天的成本並非想象般大。

退貨時當場貨金兩訖始終乾淨利落會讓買家安心一點,有實體店的體驗會領先;

2.Amazon的盈利會一直被壓
在線上買的電視合,因為其價值低和規格差異度小,購買的時候沒有想過退貨的問題,若Amazon和其它網店同價,筆者一定選Amzn,不過結果筆者發現Geekbuying比較Amzn便宜很多和也包運費,當然Geekbuy并不是Fedex,并且要兩星期時間,若在Geekbuy選Fed express則仍會較Amazon便宜小小,Costco雖然說是免費送貨,但我發現其實在網購的貨品會較實店貴一成,於是我就明白Amazon賺很小錢的原因,Amzn顧客會退貨的成本應該至小也有一成(甚至更高),那麽一退貨Amzn就必然虧本,最慘這並非固定成本,而是越做得大,成本越大,而Costco和Wal-Mart的實體店卻只是一個大店兩個固定的退貨服務員就可以。

3.網上購物忠誠度
在買電視合前我並不認識Geekbuy,我會先搜索是否有好評語才幫襯,買差異化和不大價格不太高的電子產品,衹有價格的比較,無乜忠誠度可言;

4.付款安全考慮
對名氣比較小的公司用PayPal而不是信用咭付款會較安全,但不要以為Amazon就放心使用信用咭,我曾有兩次被盜用的經驗,也不要旨望Amazon,最直接還是告訴信用咭被盜用而拒絕付款,在實體店使用信用卡你從不用擔心投訴無門。

5.分析網店零售股票啓示:
個人認為Amazon和ebay在一些細小、價值不高、質變機會低的産品銷售是有競爭力,但它的利潤率會受其它的網店例如Geekbuy或新進師兄所限制,畢竟開一間網店的成本不高,網店所賣的産品也不可能被搜索不到而走雞。

Seeking Alpha也有一篇原本是關於投資商業REIT的文章: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098512-reiterating-conviction-high-quality-retail-real-estate-strip-centers

其中談到Amazon,Walmart,Bestbuy和實體零售店令我領悟到Amazon收購Wholefood和近一季度再度虧損的原因,是因爲Amazon要盈利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股神曾自歉說個人愚蠢,我認為他說的愚蠢不是因為他沒有買Amzn, 而是仍然不懂得它怎樣賺錢去支持其高昂股價,在這問題上,筆者就更加食塵,但投資是機會值博的関係,只要有大概對的機會而回報又很高,跌又不太多就值得下注,當然我是說Amzn的對手。

因此問題應該是Amzn幾時才找到盈利模式?現在餘下的對手的盈利模式是增強還是減弱?相對其價格的值博率如何?有沒有其它資産保護?

投資者不妨做定功課,待Amzn的投資者失耐性時候,買入一些前被打得股價極殘,但又已經成功轉為綫上綫下的舊零售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26

鹹濕市長party搏懵兩度抽少女裙露底

1 : GS(14)@2015-04-09 00:40:27

言行多次失態的墨西哥市長比利亞努埃瓦(Hilario Ramírez Villanueva)再爆醜聞,上周六為自己44歲生日舉行大型派對,邀請市民參加,卻在逾萬人面前掀起一名女子的短裙,引起眾怒。比利亞努埃瓦已婚,當天他在家鄉的慶祝活動中與一名年輕女舞者跳貼身舞,竟在台上明目張膽掀起少女的裙子,對方即時重新整理好短裙,但比利亞努埃瓦重施故技,令少女露出白色內褲。影片事後在網上瘋傳,比利亞努埃瓦被狠批無恥而且不尊重女性。比利亞努埃瓦又當場向民眾承認曾經在爭取連任時,偷去了「一點點」公帑,但辯稱他是「羅賓漢」,將錢送給窮人。他又強調,派對中的一切用品是朋友及支持者捐出,沒有花費市政府分亳。派對有逾2萬5000人參加,花費了1500萬墨西哥比索(約773萬港元),相當於該市全年的保安開支。
Panam Post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7/190670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53

應昌佑當街露底

1 : GS(14)@2016-03-11 13:31:20

已為人夫人父的應昌佑,自從兩年前約滿黎明的A Music後,為養妻活兒,有指要做回設計老本行。前日下午5時,一身街坊裝的他現身大坑。穿上橡筋頭七分運動褲再加白襪懶佬鞋,一副佬樣。當他烏身執拾座駕內櫳時,七分運動褲不期然向下滑,連底褲邊外露亦懵然不知,細心看底褲邊更是殘殘哋。為部車扮靚靚後,他到附近麵包店買包,在店內左揀右揀後,諗足5分鐘才買了三個腸仔包和一樽豆奶。香港地現時養一個小朋友到大學畢業,閒閒哋要港幣幾百萬,擔起成頭家的應昌佑,唔慳唔得。採訪、攝影:潘冠恩、徐錦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1/195244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10

廣西律師遭警毆至露底

1 : GS(14)@2016-06-06 03:17:37

【語音剛落】中國外長宣稱「中國人權中國人最有發言權」語音剛落,6月3日,廣西就發生一名律師去法院申請立案不果,因向法院索要回條,被法警懷疑他偷錄音而強行控制,最後撕扯毆打致傷事件。全國數百律師昨聯署聲援被毆律師。財新網報道,廣西律師吳良述3日到南寧青秀區法院申請立案未果,被法官「踢皮球」,他要求法官出具不受理回條時,被工作人員懷疑他用手機錄音,派法警將他控制,並強行搶手機檢查,其間對他拉扯毆打致傷,衣服被撕爛露出底褲;該院紀檢組長在場居然視若無睹。



「請王毅睜眼看看」

事後證實吳良述並無錄音,院方向他道歉並給新褲要他穿上但吳拒絕,一副狼狽相在法院門外拍照甫上網曝光事件,社會譁然。律師賈澤生譏指,「法警老拳伺候,律師露出底褲,正是中國所謂依法治國的真實寫照!」有網民斥:「請王毅睜眼看看,這就是中國人權現狀!」昨日,青秀區法院就事件回應指,法警在執行公務過程中,與律師吳良述發生拉扯,用力過猛將其外褲扯脫線,但沒有打人。財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5/196418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