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058罗欣药业-成本控制、供需关系和竞争力研判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6425440125/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觉得这个调研报告写得非常好,罗欣是好企业,很有代表性,所以转过来。

--------------------以下为转贴,原作者不详---------------- 

     最近,8058(罗欣药业)走得很牛,并且在众多新入场机构的哄抢下,不惜高举高打,以获得该公司筹码。要知道,这只股票流通股的原始成本极低,并且被一个松散的投资团队所控制,部分股东的获利率至少在十倍以上,能够如此坚挺,实在出人预料。


在 现今的投行业务队伍中,许多研究人员都想在这类公司中找出一个概括的公司赢利模式,以利总结后人复制模仿。但据我对8058长达四年的跟踪调查走访,在这 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药品仿制行业里,简单的盈利模式或者说管理者高超的治理水平来解释似乎都行不通的。记得四年前引起我对8058重视的起因,还是在网上查 到上市之前的一篇文章,该文称这家公司的创业人刘保起“资产从1988年的两万元起家,八年资产翻了一万倍,绝不是偶然的”,不过文章也没有说出个根本的 道道来。几年的内部探访、外围调查、横向比较、时间消耗,总可以对8058有个只能算是很粗略的概括模式,一句话,这家公司的持续盈利增长,有其多方面难 以简单复制的综合性竞争力,以致市场如要再找到类似公司难上加难,所以,高举高打获得筹码就只能是那些机构的唯一选择了。以前还可以通过低价(在不详细了 解之前,2.60--3.60都应该视作高价)增发,但飘忽的港股市场和民企的出身一直都在难产,今年8058在美国柜台市场ADR挂牌和公司现金实力大 增后,这种机会也更渺茫了,二级市场的买盘难度加大了,于是,上述局面的出现顺理成章。
两年前,我曾经两次绕道去过鲁南的另一家港股市场上市公司 0546,这是家用玉米生产味精的民企,在仓库看到生产的味精竟然能像化肥一样使得庞大的库房钵满罐满,当时原料玉米价格高涨,味精竞争激烈价格下降,超 市中味精全都标着降价蓝标,加上该公司年报盈利大幅下滑,本部停产,再询问公司应对策略回答含糊不清,于是放弃投资,后来的实际证明错了!公司转移产能到 内蒙,成本(玉米和煤炭)优势极大,挤垮了许多老牌企业,连味精的的始祖“味之素”“红碗”也用其产品贴牌销售,超市反而不见降价,真令我大跌眼镜。由此 反思,成本控制应该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环,长期投资者对这一点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
       回到8058,我在2006年去公司考察时参观车间,对其紧凑型恰到好处的厂房印象深刻,后来我又去苏州吴中区在网站上看起来规模宏大的同类港股上市公 司,以其车间内设备安置空间的宽阔就立即能够明白同样的公司。生产几乎相同产品,为什么前者比后者成本低了很多。在吴中那家公司向我介绍计划新上的项目投 资一个亿,周期要两年,可同时8058在建的投资8700万产能扩一倍(销售收入增长两个亿)的项目,时间周期只要7个月。孰优孰劣让我明白8058的投 资效率是与刘本人长期从事售药和制药,非常注重成本与效益的相互关系有直接联系。
       供需关系是研究行业和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对8058来说,其生产的头孢类药品并不是什么紧俏商品,国内很多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都能大量生产, 可是能够低成本并且品种齐全,销售对路能够应付大量扩产造成的供需失衡的厂家并不多。以我误判的0546来说,味精是中国人家庭,尤其是餐饮业必备的主要 调味品,可以说必不可少,全国产家有数千家,但大多数是在家门口生产并以品牌销售,不会有谁想到,也不敢将如此巨大产能搬至内蒙去生产,可0546想到并 做到成本的大幅度压缩,我所担心的巨大产能非但没有被金融危机击倒,相反在一轮较量后,其他厂家被迫缩减产量,改由贴牌包装以维持市场份额。实际供求总体 上并没有很大改变,可0546成本及盈利的支持改变了总体市场格局。在这里,我不由想到在九十年代曾经多次深入探访看好的一家A股公司600727鲁北化 工,也是由于成本产业链条优化低廉,利润率奇高,以当时国内进口磷酸二铵的45%比例的需求来看,应该可以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大公司,与8058有异曲 同工之妙,但是,由于早先创业人将企业以家族式经营,不是再接再励利用当时资金和声誉优势优化产业链,而是劣化(过度贪图降低设备成本和企业自我循环)本 以形成的独创生产链,并拒绝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结果伦落为垃圾企业,盈利的优势完全丧失。由此可见,需求与供给、成本控制与市场竞争之间应该还有其他的因 素可以探究。
       对一个企业来说,每个领导者都知道要以最低的成本去扩大和占领市场,这是企业的内功;对某一些企业来说,行业的供需变化大都只能凭借掌握的信息度来感受和 分析,这是企业的外在市场竞争能力;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分析一家企业的应对市场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可控制战略的难度相当大,企业自身做起来也不是每到市场 竞争激烈时才想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是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想到做到成本的最优化。这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企业经营者过去在实际创业时就已 经非常熟练地掌握或注意到了它的极其重要地位。
       8058就是这样一种企业,一个连续十多年长期保持很高速度增长的企业,无论是过去规模很小时,还是成为某个药品领域(如头孢冻干粉针)的最大企业;无论 是过去名不见经传、偏处一隅,还是上市后名声大噪,成为本地区令人瞩目的创利明星,企业的发展思路其实总是围绕着低成本运营的思路在稳步健康的快速发展:
       最早发现的当然是企业的厂房设备规模从不贪图大洋齐全,每新上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都能恰到好处,以最经济适用的方式建设运营,既紧凑又没有空间浪费;在 基建时,严格按照计划进度招标和付款,使施工安装企业适应其短工期要求,既提高了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又可以缩短资本资金占用时间,使得施工和供货企 业和企业自身三方信誉度都得到满意提高。
随后发现的是8058的营销策略最基本的其实就是诚信、互利、以及品种多样适销性。在我与8058的各地 总代理了解后总能发现都是长达几年的合作伙伴,虽然这些代理并非一些声名显赫的大型医药公司,但与8058的长期合作总是有钱可赚,大家共赢。有一次我们 在深圳问一家代理,如果国家政策压缩中间利润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因为该公司与代理方的诚信互利良好关系,毛利再低也会继续做下去,因为质量好价格低品种 多并且适销对路,不做没有理由。有一次我无意中知晓一位在南京读研刚毕业的山东女孩,其家里竟然就是鲁南一个地区长达8年的代理商,一直经销8058和鲁 南制药的产品,据称其产品一直销路不错。这样看起来很平常却非常稳固而经济的长期销售渠道网络不是一家药企能够短期轻易地建立起来的。
第三是企业 掌门人刘保起的个人品质和战略策略思路可以说非常优秀。2006年我第一次去山东临沂该公司,为了避免接待麻烦,我在开车还只剩一小时能到才给公司打电 话,告知我是小股东,想上门了解并看看。在董秘接待我们谈了几个问题后,出去一会儿的董秘进来告诉我,公司董事长要见见我,回答我关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问 题。在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刘董事长没有一点架子,极其清晰地解答了我提出的可以说是很尖锐的质疑。最让我放心的是刘非常直接地跟我们说;“你们小股东的钱 都是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作为上市公司只有兢兢业业的为你们打工,才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和支持”(以后在开股东大会时又多次跟法人股东这样说过),这也是我 在证券公司总部搞研发跑了几十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A股公司),唯一一次单独与企业掌门人交流发展战略思路,并得到最大股东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可见刘董 事长个人人格的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偶然树立起来的。后来我还了解到,这位身价在当时已经过几亿的老板,2008年还和家人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至于说到在港 股创业板市场上市,这里面更有些内幕可以说说。2005年,港股市场因为接连爆出大陆在港上市民企造假丑闻,几乎所有大陆民企公司股价都跌的面目全非,主 承销商也有些担心,极力压低发行价,首募只能有三千万,还大部分为主承销商自己和其客户所包揽。当地政府劝刘董不要在港发行上市,嫌价太低(0.34元 股),但刘却很坚定认为,在港上市能够有效引入信息、技术、扩大企业知名度,有利于扩展市场影响,而不是上市的目的在于圈钱或自己捞一把。
       在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除了首发募集的那三千万资金,8058没有再从资本市场中拿过一分钱,甚至于连银行贷款也很少贷,当然也分红很少,世界金融风暴以 后就没有过任何负债。只是有一点,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再及管理,都是稳扎稳打,围绕主业盈利这个根本目标在努力。时至今日,刘董事长的战略远见,终于在资 本市场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得到了市场认同。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和药业同行注意到了这家过去极不起眼的小药厂,公司也已经走上了大步阔步前进的大道上。(未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3

被遗忘的柯达:破不破产,有什么关系?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84

在传出破产消息之前,柯达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久。这个曾经的黄色巨人,因无法适应技术变革而被新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一直挣扎求生。也许,未来柯达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将是在商学院的失败案例中。

2011年9月30日早晨,罗平一如往常地来到位于乐成中心的柯达中国北京公司。

这一天,他所供职的这家131年历史的著名影像产品巨头,传出正考虑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柯达已聘请了以处理破产案闻名的律师事务所琼斯德易。柯达股价随即狂跌54%,至每股78美分,处于38年来最低点;随后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也将柯达债务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罗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微博上看到这一消息后,他意识到10年来一直踉跄跌落的东家似乎“燃烧殆尽”了。

对很多人来说,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 Company)能够生存如此长时间已经是一个奇迹。近年来,柯达并未失去卓越的声誉,只是被遗忘了,丧失了任何被讨论的价值——生死问题是个例外,柯达陷入一种更可怕的命运。

12个小时后,柯达发表声明称,聘请琼斯德易律师事务所“只是为了满足公司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义务,公司本身没有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意图”。柯达同时声称,仍在寻求变现专利以维持现金流。

无论如何,那个属于传统胶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数码相机尚未普及的20世纪,柯达是全球家喻户晓的黄色巨人,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份额。但现在,没人要用胶卷了,谁还需要柯达呢?

被数码浪潮甩在身后的柯达已回天乏术。 (东方IC/图)

卖专利求生

在进行重组以及试图构建新业务的过程中,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不过对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柯达公司而言,这份快乐短暂得犹如幻觉。

1975年,斯蒂文·赛尚在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它不需要胶卷,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那时没有人会想到,第一台数码相机的研发成功,没有给柯达带来方向性的指引,反而成了其百年基业的葬送者。

1998年,这家当时全球最大影像产品供应商也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大成功,让它无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迁——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柯达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通向数码世界的转型之路迟滞5年后方才开始——对技术革命反应迟钝招致了灾难性后果。在更换了4位CEO后,曾经在惠普任职25年的彭安东于2003年加盟柯达,并于2005年成为公司CEO。当时人们期待这位前惠普高管能帮助这家胶卷巨头向专注于数码技术的公司转型。

在进行重组以及试图构建新业务的过程中,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不过对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柯达公司而言,这份快乐短暂得 犹如幻觉。2004年以后柯达只有一年实现了全年赢利,那就是2007年。而柯达公司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按9月 30日收盘价计算)。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而柯达的负债已经超出资产14亿美元。

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不断裁员。2010年,该公司罗彻斯特总部员工人数从1.63万锐减至7100人,其全球员工总数则从5.48万减少至1.88万。

这艘缓慢下沉的巨轮仍不放弃生还的希望。2011年被彭安东视为柯达转型路上的里程碑之年。家用喷墨打印机业务预计将在2011年实现收支平衡,彭 安东认为这项业务是柯达未来的基石之一。与此同时,他极力推动公司向数码业务转型,但却面临着内部缺乏核心技术、外部激烈竞争的致命威胁。

彭安东同时筹划出售专利求得生存。在2011年7月中旬召开的一次董事会上,柯达批准了出售专利的计划,希望通过出售专利获得现金,来缓解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长期亏损及股价下跌的担忧情绪。

没落的柯达并非毫无价值。它拥有的巨大专利库引来了IT巨头的觊觎,苹果、谷歌、微软等大公司纷纷表示出了对于柯达专利的兴趣。彭安东称柯达聘请的顾问公司Lazard LLC已经“与许多人进行接触,很多人已经签署保密协议”。

链接:柯达的同路人

乐凯

1998年,中国政府为乐凯注入8亿元,以支持其与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胶卷在中国竞争。这使乐凯的业绩在2000年达到鼎盛,其净利润为2.15亿元。但 一年后,胶卷巨头们迎来了共同的敌人——数码相机。为拯救利润,乐凯选择了做光学薄膜。2005年10月,乐凯第一条光学薄膜生产线在保定开工建设。

光学薄膜业务看上去要比胶卷争气许多。其2010年以平板显示用光学薄膜为主的膜材料的收入同比增长80.5%,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19%,利润总额同比 增加9800万元,占同期集团利润总额的42%。2011年9月13日,乐凯集团宣布并入中国航天科技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现在,胶卷收入仅占公司营业额的 1%至2%。

富士

富士胶片最早的转型始于2000年。目前,富士已经确立将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电子影像、文件处理和印刷等,一并列为富士集团今后的六大重点发展事业。

其中,医疗健康事业是富士公司新业务板块的重点。富士甚至在利用胶片渗透技术改行做化妆品。年初,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在上海高调宣布,其高端护肤品系列艾诗缇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传统胶片业务仅占其收入的1%。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小众公司

“破产是可以避免的,这家公司会越来越小,在很专业的市场领域,成为摄影发烧友们喜爱的小众公司。”

中国市场一直被视为可帮助柯达完成艰难蜕变和自我拯救的另外一块大陆——它一直希望中国对胶卷的持续需求,有助于减轻它在其它市场向数码技术转变的压力。

为此,1990年代末,柯达斥资逾10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并与中国本土领军企业乐凯结成了联盟,出其不意地领先于日本富士等对 手。当时的柯达首席执行官裴学德于1998年表示,挺进中国很可能成为“柯达所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而大举投资为公司带来的市场份额,曾被一些官员斥为 破坏性垄断。

这其中,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功不可没。这位前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长袖善舞,拿下了中国所有感光胶片公司,并把中国市场变成了柯达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在她到来之前,中国是柯达的第17大市场。

裴学德和叶莺的所有努力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上:传统的胶卷业务在中国市场上的尾宴还未结束,数码影像时代还远着呢——现在,所有人都把这当成一个愚蠢的笑话了。

前柯达公关人士、捷信顾问执行董事李意欣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正是十年前投入巨资收购中国的胶卷企业,并对此寄予了过大的期望,部分影响了柯达全球业务的转型。

在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柯达忽然发现自身已远离主流市场。2005年后,柯达在中国市场投放了大量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大型数码喷墨打印机等,但 由于柯达在数码领域的品牌效应较弱,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能见度很低。这一尴尬也导致2009年以来大中华区高管连续更换:叶莺辞职后,已接连有陈志轩、傅 志君、李强担任柯达大中华区总裁职务,但业务至今也未见生机。一位前柯达员工评价说,柯达大中华区高层的更迭太快,导致转型方向无法延续。

彭安东说,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这一观点正被行业不少人认同。“破产是 可以避免的,这家公司会越来越小,在很专业的市场领域,成为摄影发烧友们喜爱的小众公司。”李意欣说,柯达的衰落没法去责备谁,迄今没有谁能睿智到看清楚 未来几年的道路。

只不过无论是柯达还是彭安东本人,对抗被遗忘宿命的斗争仍将继续。而随着19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步入消费市场,彭安东们若仍旧扮演数码消费时代“附庸者”角色,或许很快以后没什么人知道谁是柯达了。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罗平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8

Facebook上市关系互联网未来 影响或超谷歌

http://news.imeigu.com/a/1322622360919.html

Facebook隐然已成为互联网新霸主

导语:目前,关于Facebook明年将要IPO的传闻可谓是尘嚣甚上,它到底是新一轮社交 网络泡沫爆裂的催化剂,还是业界的一剂强心针?今天,美国财经网站Investors.com发表分析文章指出,Facebook的IPO或许会带动一大 批社交网站的发展,这个领头羊也承载着社交网络领域的未来。

以下为文章全文:

如果其他新兴社交网站和互联网公司想要稳步发展的话,它们可能需要依赖Facebook首次公开招股(IPO)所打下的基础。此外,该社交网络界王者的IPO强劲表现或有可能激发更多社交网站上市。同时,它也许还会助推那些早已上市的社交网站的股价。

Facebook可谓是野心勃勃。据报道,该公司打算在2012年中进行IPO,其估值已高达1000亿美元。这几乎是惠普(微博)目前市值的两倍,惠普是全世界营收最高的高科技公司。此外,它还远远高出头号网络电商亚马逊(微博)860亿美元的估值。

“看 起来Facebook的估值情况似乎有点过于夸大了,但是当你考虑到,Facebook控制的美国在线显示广告市场份额比起其他所有互联网门户,比如雅 虎、微软(微博)和AOL加起来都要多,这么高的估值也就容易理解了,”美国风险投资公司Clearstone Venture Partners的董事总经理威廉·奎格利(William Quigley)说道,同时,奎格利本人并不是Facebook的投资者。

影响力或超谷歌

可能最能与Facebook比拟的公司就是谷歌。在该公司2004年IPO的时候,它的市值就已经达到230亿美元。而且谷歌的搜索广告业务非常成功,目前它的市值为1880亿美元。

虽然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预计Facebook上市将会是一个重磅炸弹,他们却不确定Facebook是否也会成为整个市场的大利好。

“显然,Facebook IPO是最近十年来最令市场万众瞩目的IPO,”纳斯达克前任副主席,美国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高级顾问大卫·伟尔德(David Weild)戴维说道:“不过,Facebook也是一种反常现象。”

“它是社交网络股中的典型代表。这些社交网站正在进行着一种试验性质的商业运作,什么都去尝试并想看看到底哪些业务能够真正盈利。”

自从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以来,今年下半年IPO市场的火爆情况已经有所放缓。但分析家依然指出,无论市场条件如何,Facebook应该能够排除万难并于明年上市。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Facebook的IPO将会是一个重磅炸弹,”美国IPO投资咨询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研究总监保罗·巴德(Paul Bard)说:“它是否会促使更多公司去上市,目前还不得而知。”

他还补充说道:“谷歌2004年的时候没有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奎格利表示:“一旦Facebook公开发行股票,它便能募集到庞大资金去收购其他企业,就像谷歌成功上市后所做的一样。”

自从社交网络领域出现以来,人们一直都对这些公司如何盈利存在着疑问。LinkedIn和其他一些类似公司的IPO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其实Facebook才真正是这个新兴行业的领头羊。

该公司正在大力提高广告销售收入,其用户的增长速度也可谓是盛况空前。现在,Facebook在全球已拥有约8亿注册用户,比起2009年底的2.5亿,它的用户数量有了一个飞跃。

但Facebook和其他私人公司一样,一直都对自己的收入目标和利润守口如瓶。尽管如此,虽然在公开市场上人们无法确认它的估值,可在私募基金那里,关于该公司的估值一直都是一个天价。

5 年前,当谷歌耗费16亿美元巨资去购买视频网站Youtube的时候,市场观察家们就表示惊讶无比。然后4年前,微软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 1.6%的股份也令人们大跌眼镜,微软此举当时就令Facebook估值达到了150亿美元。Facebook最近获得的一笔投资是1月份高盛银行投出的 15亿美元,当时也使得Facebook估值达到了510亿美元。

据报道,Facebook今年营收有望翻番至40亿美元,人们还预计明年Facebook的营收将增加60%并达到64亿美元。

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对IPO产生了极高的热情并抱有美好的幻想。可是,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互联网公司普遍表现不佳

目 前,LinkedIn和团购网站Groupon的股价均比首日收盘价跌去了38%。美国消费者点评网站Angie's List的股价也跌破了发行价的27%。此外,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社交网站人人网(微博)的股价下跌了79%。网络内容公司Demand Media也已较发行价下跌了69%。

“从这些社交网站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热衷于购买这些网站股票的客户大多只是在一开始有着3分钟的热 情。”美国IPO资讯网站IPOdesktop.com的总裁弗朗西斯·加斯金斯(Francis Gaskins)说道:“之后,他们的购买热情很快便消退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稳定地维持盈利。”

尽管Groupon的营收有所增加,但该 公司的股价却持续在下跌,这是因为它一直在耗费巨资进行市场营销和扩张。并且,有迹象显示它虽然在快速增长,却仍然比不上竞争对手 LivingSocial。值得一提是,LivingSocial也已积蓄了不少力量,很有可能会在最近提交IPO申请。

此外,与Facebook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社交游戏公司Zynga目前也正在谋划着高调上市。该公司期望能够募集到10亿美元资金,据报道,Zynga的估值约在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之间,而且该公司也期待着能够尽快上市。(漆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3

水力發電量增長與盈利增長的關系—個案研究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8/20/%E6%B0%B4%E5%8A%9B%E7%99%BC%E9%9B%BB%E9%87%8F%E5%A2%9E%E9%95%B7%E8%88%87%E7%9B%88%E5%88%A9%E5%A2%9E%E9%95%B7%E7%9A%84%E9%97%9C%E7%B3%BB-%E5%80%8B%E6%A1%88%E7%A0%94%E7%A9%B6/

The impact of increase in power generation on profit in hydro companies— a case study.

研究目標
前文提及今年1-5月份福建水電機組發電217.41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長90.7%。

今天研究水電發電量增長實際對電企業盈利有多大影響。今次的研究個案是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

個案—中電新能源
中電新能源近日公布2012-H1業績,股東應佔溢利1.2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35.2%,每股盈利1.45分。中電新能源的業務包括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垃圾發電等,今次討論只參考水電業務,見下圖。

根據公告,中電新能源福建水力發電業務總發電量由2011-H1的 527,528 兆瓦時增加到2012-H1 的 1,126,433 兆瓦時,增幅 113.5%,而分部業績由 12,957,000元 飆升到 87,877,000元,增幅高達 578.2%。

結論
水電企業盈利增長可以是發電量增長的數倍 (此乃初步結論,有待日後檢討),在中電新能源的個案盈利增長是發電量增長的5倍

題外話
新能源公司上市後股價皆慢慢下挫2~3成,不知華電福新能源(00816)能不能改變這個縮命。福新能源的核電項目最快到2013年年底才投產,也許2013年年中才是最佳入市時機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23

水力發電量增長與盈利增長的關系—個案研究2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8/20/%E6%B0%B4%E5%8A%9B%E7%99%BC%E9%9B%BB%E9%87%8F%E5%A2%9E%E9%95%B7%E8%88%87%E7%9B%88%E5%88%A9%E5%A2%9E%E9%95%B7%E7%9A%84%E9%97%9C%E7%B3%BB%E5%80%8B%E6%A1%882/
差點忘記2012年7月6日在創業版上市的海天水電國際(8261)。海天水電規模很少,只在福建省持有三間全資營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約為26.25兆瓦。以權益總裝機容量計算,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水電業務規模是海天水電的16倍華電福新能源(00816)水電業務是海天水電的62倍,上述3家公司水電業務皆在福建省。

海天水電已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盈利升28.17%至515.4萬元人民幣,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0.69分。

海天水電發電量增長只有43.9%—遠低於中電新能源的113.5%,而盈利增長僅28.2%。

結論
比較 中電新能源 和 海天水電 2家公司的情況,單純看發電量增長很難預測對盈利的影響。由於沒有中電新能源水電業務 分部的成本、折舊、負債等數據,暫時不能進一步分析。不過,初步估計中電新能源 盈利增幅 比 發電增幅 高是由於規模效應和水電的低可變成本 (variable cos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24

水力發電量增長與盈利增長的關系—個案研究3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9/14/%E6%B0%B4%E5%8A%9B%E7%99%BC%E9%9B%BB%E9%87%8F%E5%A2%9E%E9%95%B7%E8%88%87%E7%9B%88%E5%88%A9%E5%A2%9E%E9%95%B7%E7%9A%84%E9%97%9C%E7%B3%BB-%E5%80%8B%E6%A1%88%E7%A0%94%E7%A9%B63/

筆者於8月時初步談過水電營運商水力發電量增長與盈利增長的關系,今天再進一步比較4家在福建省水電營運商的發電量與盈利增長的關系。

四家公司基本資料

四家公司中三家在港上市,一家在深圳上市,今次討論的目標是水電業務,所以只列出目標公司水電業務來討論。

華電福新(00816)
華電福新是一家多元化清潔能源公司,主要從事開發、管理及經營福建省的水電項目及煤電廠,和全國的風電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公司是福建省亦是華東地區(包 括福建省)最大的水電公司,而按風電控股裝機容量計,是中國第五大風電公司。其中,水力電力銷售於2012-H1貢獻盈利超過4成半。

福建閩東電力股份(SZ000993)
福建閩東電力股份的主營業務包括電力生產、開發;電力電器設備的銷售;房地產投資;建築材料,金屬材料,辦公設備及家用電器等的批發、零售。其中,水力電力銷售於2012-H1貢獻盈利超過8成。公司的主要股東為寧德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

中電新能源(00735)
從事開發、建設、擁有、經營及管理清潔能源(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垃圾發電及天然氣發電等)發電業務。其中,水力電力銷售於2012-H1貢獻盈利超過4成。

海天水電(08261)
海天水電業務是經營及管理小型水電站,公司在福建省擁有三間全資營運水電站,在本討論中,海天水電 是規模最小的水電營運商,水電總裝機容量約為26.25兆瓦,相當於華電福新總裝機容量的1.2%。

以上4家公司水電總裝機容量共2,999.25兆瓦,共佔福建省的水電總裝機容量的26.7%(截至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的水電總裝機容量合共11,250兆瓦)。

好壞年份比較
水力發電依靠水的流動產生電力,而水流量視降雨量水平及季節性變化而定。就而降雨量來說,2011全福建省平均年降水量較正常年份少約21%,是1961 年以來第五低降雨量年份,而今年卻是多降雨量的年份,截至到今年4月底福建省降雨量超過正常年份40%。2011年降水量異常的少(“惡劣情況”),而 2012年降水量異常的多(“好景情況”),因此比較該兩年水電營運商的發電量/盈利增長有相當參考價值。

為了方便比較,以下圖表的“分部經營利潤”包含分部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

筆者從以上圖表觀察到:

1. 降水量增多帶動發電量增長和經營毛利顯著增長。在惡劣的情況(2011-H1),水電營運商的經營毛利界乎20~30%,而在好景的情況(2012-H1),水電營運商的經營毛利界乎43.5~53%,增幅約8成至1倍。

2. 發電量的增長可以產生數陪的營利增長。以華電福新為例,發電量增長74.1%,分部經營利潤增長402.5%,是發電量增長的4.432陪(即經營利潤 彈性=4.432),就算小型水電營運商海天水電為例,經營利潤 彈性也有1.418。以此推斷,大型水電營運商較小型水電營運商更受惠於降水量增多。

3. 個別公司的情況可能很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中國電力新能源在2012-H1及2011-H1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都比福建閩東電力為高,但經營利潤卻相反。由於沒有資料,不能跟進箇中原因。

總結

一般來說,水力發電被視為靠天吃飯、朝(雨季)不保晚(旱季)的高風險行業,但觀察以上4家水電營運商在2011-H1的營運情況,實質風險沒有想像中大。前文所說的經營利潤相當於稅前利潤,在惡劣的情況下(2011-H1)各公司的稅前毛利也能高達20%以上,實在讓很多行業羨慕了。而在好景的情況(2012-H1) ,毛利更可以增長8成以上、經營利潤勁升4倍! 這樣的盈利能力真是難能可貴。

水力發電最大的成本是開發費/建造費和利息支出,如果選址得宜和財務安排穩健,水電項目具有頗高的投資價值。 近期國內一側新聞 “福建小水電成千萬富翁搖籃 因碳交易每年坐收百萬” 報道小水電項目創造了一些千萬富翁和不小富裕的水電老板。

註:以上討論只簡單分析福建省水電行業的盈利情況,至於個別公司的前景讀者可自行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26

債券、股票、大宗商品與經濟周期的關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63

投資分析師Andrew Thrasher分析了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三種資產類別和經濟週期的關係。他指出,在一個正常的經濟週期中,債券、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價格往往會依次達到峰值,目前三類資產和經濟均處於上升週期中。

以下為Thrasher的原文編譯:

今天,我想談一談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三種資產類別和經濟週期的關係。John Murphy在其著作《跨市場交易分析》中對三種資產之間的關係和他們在經濟週期中的表現做了很好的分析。

通過下面這張表格,Murphy清晰地展示了在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三種資產的不同表現。Murphy指出,經濟週期可以用一條正弦曲線表示。前三個階段是經濟收縮期(減弱,底部,復甦)在第三個階段意味著經濟雖然還處於萎縮狀態,但開始從底部反彈。然後就進入後三個階段(復甦、頂部和減弱)。

在一個正常的週期中,債券價格將會首先見頂,轉而下行,隨後是股市,最後是大宗商品。2000年前後正是如此。如下圖所示,30年期國債於1998年達到頂部,而後股市和大宗商品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見頂。

2007年前後也是如此。債券價格於2005年達到高點後,於2005至2007年期間開始下行。股市而後大宗商品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到達峰值。

那如今的情況如何呢?還不算太壞。三類資產都還處於上升期。然而,債券的上升趨勢似乎接近結束。30年期國債價格似乎與去年就開始見頂,已經開始下探2007至2011年以來的趨勢線。大宗商品雖然在最近的牛市中表現的並不太好,但整體仍處於上升之中。股市則繼續處於強勢上升之中。

雖然每個資產週期都很獨特,面臨的影響因素和市場環境也各不相同,但我認為關注三類資產的週期和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基於以上圖表,我們看上去仍然處於一個經濟和市場的上升週期中。我也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看看2014年這三類資產會如何表現。

(本文在於金融評論網站athrasher,作者Andrew Thrasher為印第安納州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分析師,主要研究重點為技術分析和宏觀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17

【小敗局】Winamp謝幕的啟示:如何工具、渠道與平臺關系?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8/57760.html

一款16年的播放器最終還是終止服務了。i黑馬認為,做面向純工具的模式很容易被大公司擊潰,關鍵在於能產生優質內容。當純工具成為了內容渠道,用戶對其依賴度會更強。Winamp在其官網公告說,2013年12月20日停止服務。這款在97年就已經出道的知名播放軟件走到了盡頭。或許,這是工具時代的終結標誌之一吧。我把互聯網產品(軟件領域)分為三類:工具、渠道和平臺。有一類工具產品有一個特點在於:如果只是用戶和它兩個角色,這個工具就很難完成什麽東西。Winamp這一點特別明顯,如果你不去找點MP3之類的音樂文件,這款播放器本身沒有任何價值。還有一類工具產品,需要用戶深度參與。比如說筆記類產品、Office套裝。不那麽恰當地套用麥克盧漢“冷熱媒介”的分法,前一類工具可視為“熱工具”,後一類屬於“冷工具”。熱工具用戶點點鼠標就可以了,冷工具需要用戶開動大腦。通常來說,前者用於休閑,後者用於工作。早年工具類軟件的商業模式都是“收費”,後來有了互聯網,慢慢出現了一種免費+廣告或者收費的模式:功能全部有,但有廣告。如果不想看廣告,繳費――這也是很多共享軟件走的路徑。通常來說,越是複雜及越是瞄準特定人群的工具,收費的可能性越大。比如SPSS這種一般只有搞研究的人才會用的軟件。複雜,意味著需要學習,學習意味著學習成本,輕易拋棄不得。特定人群意味著有特定需求,這種需求通常意義上是剛需。但大眾型的工具就不好講了。Winamp顯然是面向8-80歲的人群的,國內其實早期赫赫有名的Foxmail 也有這個特點。在網絡人口不過數千萬的當年,居然擁有五百萬用戶,可謂是風頭一時無兩。但Foxmail很快沈寂了下去,今天還在用這個軟件的人,怕是極少了。類似的還有一堆的下載工具,網絡螞蟻、網絡快車等等。做面向純工具的模式很容易被大公司擊潰,或者說被有其它資源的大公司利用捆綁的方式擊潰。Netscape就是非常經典的例子。純工具開始慢慢轉型,一個方向就是:成為一種渠道。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暴風影音,作為一個視頻播放工具,它非常有名。不過,08年的時候,暴風的馮鑫意識到了問題,據說他認為單純靠這個工具而來的用戶價值只有1分(如果總分是10分的話)。後來暴風影音開始進入“視頻內容供給”的領域,雖然限於實力所限,能供應的內容總量上比不過優土、搜狐、愛奇藝之類,但繞開“首播”、“獨播”的高額采購,大體上也能基本滿足視頻觀看需求。在移動領域中,暴風影音這款APP還可以搜到來自優酷(比如萬萬沒想到)、搜狐(比如生活大爆炸)的獨家內容,算是在搞視頻聚合了 。第二個例子是迅雷,作為一個下載工具,同樣非常有名。早些時候,eMule下載更受歡迎一些,但隨著盜版清理,Verycd轉型,離開了內容的支持,純工具便會出現問題。迅雷後來推出了“迅雷看看”的視頻服務,利用迅雷下載技術,還可以支持下載。迅雷在一大堆下載工具之死中殺了出來,今天的迅雷,已經不能再視其為一個“純工具”了。Winamp的淪落,就在於它和內容沒有任何關系。用戶在使用這個工具時,內容全部是自己找來的。工具升級為渠道的必經路徑在於:用戶利用這個工具所消費的內容,與工具本身有著利益關系。作為一個音樂播放器,iTunes就和內容供應者有著很強的利益關系――事實上,我們今天已經很少把它看成是一個音樂播放器,更多的視其為一個音樂商店。到了這個份上,工具成為了渠道,用戶對其依賴度會更強。但事情沒有完。渠道只是單一的內容推送,盡管根據數據挖掘和分析,有可能做到所謂的精準推送,但用戶的遷移成本很低,如果這個渠道不能做到壟斷性優勢的話――無論是在用戶端的壟斷,還是在合作夥伴前的壟斷――被拋棄是很常見的事。但如果在這個渠道上再置入一點東西,比如,進行 “社交”,那就完全不同了。由此,渠道開始向平臺轉化。所謂平臺,應該包括四個元素:海量端點、統一運營規則、吸聚,以及,重組。重組是最困難的地方。微博做到了前三點,但用戶與信息的重組上出現了問題,比如說,用戶被太多的無關信息所幹擾,他們並沒有感覺獲得他們想要的信息。微博全盛時每天要產生數億條信息,重組不佳造成用戶的困擾,平臺優勢慢慢就開始減弱。當一個平臺將海量信息重組得更好,然後成為高頻使用時,“入口”,變產生了,比如說微信。這已經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我們的確從Winamp、暴風、微博、乃至微信,發現了這樣一個路徑:工具、渠道、平臺、入口。進化得越深,它的優勢時間,就越長。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魏武揮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732

美聯儲經濟學家的顛覆性研究結果:企業投資決策與貨幣政策關系不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48

美聯儲經濟學家Steve Sharpe與Gustavo Suarez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企業投資決策與利率水平的變化沒啥太大的關系。 他們在一篇名為《投資對利率反應遲鈍:從首席財務官的調研得出的證據》的論文中提到,投資理論的一條基本原則以及貨幣政策傳導的傳統觀點認為,加息會對企業的資本支出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影響沒大家想象的那麽大。 該項研究的數據來源於2012年9月杜克大學/CFO雜誌全球企業展望的季度調研,調研對象為不同企業的CFO。 其主要觀點是: 絕大多數CFO表示,他們公司的投資計劃與可能的借貸成本降低沒什麽關系,只有8%的企業會在借貸成本降低100個基點的時候增加投資,另外8%的企業會對利率減少100-200個基點做出反應。 值得註意的是,68%的企業不認為利率下滑將會刺激公司增加投資。 此外,我們發現公司對利率的提高可能更為敏感。但是也只有16%的公司會在利率提高100個基點的時候減少投資,利率提高100-200個基點時只有15%的公司會采取行動。 總之,如果長期利率更低,大部分公司都不會計劃更多的投資,只要利率不高出300個基點,大多數公司也不會減少投資。 下圖中,紅線為企業投資決策的變化情況,藍線為利率水平: 而2013年長期利率的陡然上漲也讓這兩位經濟學家有機會驗證這個調研結果,當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投資級的債券收益率上漲了100個基點,在當年的全球企業展望季度調研中,也提到了投資與利率的問題。 在396份可用回複中,9位CFO表示他們的資本開支“明顯減少”,28位表示“稍微有些減少”,總體而言,9.3%的回訪者說他們因為利率走高而減少了資本支出,這與2012年10%的比例相仿。 91%的回訪者並未表明利率上漲1%使他們減少資本支出,只有3.7%(15個)的回訪者表示如果利率在年底上漲2%,他們會減少資本支出,這一結果甚至低於2012年的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5

下午和興業投資者關系科電話交流紀錄

來源: http://xueqiu.com/1831827479/27166610

$興業銀行(SH601166)$  @T型骨頭 @Mario @世說新語 @東博老股民1.業績快報:投資者關系科現在沒有收到業績快報的消息,周末應該不會發業績快報。興業認為業績快報的意義不大,我提到浦發業績快報的事情,興業認為凈利潤增速多一點少一點對銀行是容易的事,要正式的業績報告披露才有說服力(包括息差,手續費增速,核銷,不良等)。2.107號文:興業說還沒有收到107號文,是發去部委,並沒有發到每個銀行,但是判斷應該是比較可信。107號文目前只是一個框架,還沒有細則,具體出臺細則還能還要比較長一段時間的討論。興業判斷這個文的影響是偏正面,第一次肯定了影子銀行等業務的合理性,判斷未來會是有疏有堵。3.同業業務:關於同業業務的權限上收這事還沒有收到通知,僅限於媒體報道階段。興業暫時沒有看到細則,不會提前調整,如果收到文件,會快速反應。我問興業對同業業務未來發展的看法,回答是這是興業的傳統優勢領域,同業業務未來不可能禁止,會有調整,但是仍然有發展空間。同業的根源在於信貸管制和需求不匹配,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需要錢,而銀行信貸限制。未來政府可能會出臺對負債端(地方政府)的融資限制,興業會及時調整。4.地方平臺:興業表示到目前為止地方平臺仍然是0不良。因為一貫風控嚴格,所持都屬於優質貸款。(關於興業做平臺貸的做法可以參見我去年的文章http://xueqiu.com/1831827479/24786317)5.互聯網金融:興業不看好目前的p2p項目,銀銀平臺也不會新開辟像陸金所這樣的業務。認為p2p的風險比較大,而且銀監會的監管是不允許保底本金和收益,而如果不保底的話,本身也做不大,保底又會觸及銀監會紅線,興業不會去做。至於余額寶之類的沖擊,興業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類似余額寶的項目,但是不會盲目推出。我提到如果銀行推出余額寶,會對自己的活期存款產生沖擊的問題,興業回答是興業現在只是做好準備,把產品做出來並沒有放上市,在觀望市場情況,如果其他銀行也推出類似的這樣的業務,那就沒有辦法,興業也會去做。至於貨幣基金產生協議存款導致攬儲成本上升的問題,興業表示目前也在觀察事態發展,暫時還問題不大,如果未來更加劇烈,銀行會在負債端上提高貸款利率,保持息差。暫時還沒有這麽做,未來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6.銀銀平臺:這是興業未來的拳頭業務,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最近出臺對於風控低的銀行不允許做理財業務,興業認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利好,興業可以利用銀銀平臺深耕地方性金融機構如農信社等的資源,將風控較差不允許做理財產品銀行的客戶通過銀銀平臺引導過來購買興業的理財產品。未來還會在銀銀平臺上繼續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做成興業的拳頭產品,發展空間廣大。7.信托:我問到關於工行最近涉及到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的剛性兌付事件,興業表示信托剛性兌付銀行大多並沒有責任。關於抽屜協議的事,興業說如果銀行會出抽屜協議的話,一定是很有把握的項目,本身就是自己的客戶,相當於自己做貸款,或者是風險收益比很高的項目,比如一些礦產信托,可能會做到收到60%到70%的收益,這樣收兩年錢後即使到期真的需要剛性兌付,也不吃虧。如果只是走通道,負責銷售,銀行不會承擔責任。銀行不會做風險收益不對等的事情。8.小微:興業一如既往的不看好小微,認為風險較大。判斷是如果在經濟上升周期,小微業務仍然大有可為,但是在經濟下滑的時候,小微業務的風險會比較高。9.不良率:我問四季度的不良率和逾期的情況,興業表示這個具體的不能回答,但是銀行整體上來說資產質量方面還是有一些壓力。整體還是比較樂觀,銀行的風控相對還是最嚴格的,現在這麽多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p2p,如果資產質量有問題,銀行下面還有這麽多層墊子墊著。文中盡可能保持交流的原話,不做價值判斷。個人有興業持倉,同時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