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長江裡的鳳凰咋成了落湯雞

http://www.infzm.com/content/69309

一邊是報捷,不斷地報捷!

來自日前召開的長江航務管理工作會議消息,2011年長江幹線貨運量達到16.6億噸,同比增長10.5%,在2006年首次超越美國密西西比流域後,這已經是第五度蟬聯世界內河運輸冠軍。

此前的好消息是,十二五計劃期間,政府財政對內河航運投資將較上個五年多出2.7倍,僅中央財政一塊就至少貼補500億元。交通部長李盛霖坦言,內河水運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

一邊是報虧,持續地報虧!

作為中外運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兩大央企4年前合併後置於中國第一黃金水道的上市旗艦,長航鳳凰(股票代碼:000520)已透出口風:2011財年預虧8.7億至8.8億元,其每股收益已為﹣0.65元,而淨資產收益率則是﹣76.8%。

3個月前還宣稱有重大重組事項並停牌兩月,為何長航鳳凰如今竟會以此面目示人?別忘了,這其中還有財政返還補貼的3000萬沖抵呢。

自2006年與中石化資產置換重組以降,除了2010年勉強扭虧——幸虧有4000萬元的搬遷補償和1190.8萬元的財政返還,長江裡的鳳凰面對一路飈升的市場體量,似乎連口殘湯冷羹都未分到,不是說同業競爭只有3萬個體蝦兵和不成氣候的三百餘企業蟹將嗎?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2011年9月26日至30日5個交易日內,身為大股東的長江航運集團連續減持372.5萬股,套現1413萬元,擺明對膝下不肖之子的不信任。

要不是11月初再度宣佈資產重組,去「河」奔「洋」,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早早用腳投票了。可偏偏又在之後5次公告「重組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慣聽反話的資本市場直把告誡當調情。

事實證明,一廂情願往往引來萬念俱灰。當公司方面宣佈因與大股東中外運業務衝突,且國際板遲遲未開重組失敗後,三個跌停一字馬就在意料之中了。

難道長航鳳凰兩大股東事前未估量上述風險?本就爭議不斷的國際板難道會因一家虧損經年的公司提前墜地誕生?有業界分析人士指,自上次剝離石化資產注 入航運和物流資產,每逢虧損,該公司舉出的理由往往就那麼幾條,如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持續下降,油價不斷上升;或偏他家吃虧,三峽等礙航閘壩問題遲遲不得 解決,人工成本連續疊加等。

討論鳳凰如何褪變成落湯雞的深層原因,僅站在該公司立場,一味責其經營不善,僅靠資產騰挪和變賣苟且而活是簡單的。如若將視角放寬,又會得出別樣的答案。

2005年12月27日,正致力對央企進行深度改革的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將一項「第一」遞給了中外運這家綜合排名難入百強的央企:首次空降原五礦集團 的舵手、5年間將其營業額銳升120億美元的苗耕書為外部董事兼董事長;同時作為試點,第一次在董事會中由外部董事佔據多數。有意味的是,此次改革的理由 恰是中外運「不夠大,也不夠強」。

之後,以縮減央企總體數量為背景,由國資委操刀歷經兩年完成了中外運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的再度合併。也就是這一刻,長航旗下的長航鳳凰換了東家。

表面看,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姻緣。一個是中國最大綜合物流公司和國際貨代公司,最大航空貨運和國際快件代理商,第二大船務代理公司;一個是中國內河最大骨幹航運集團,唯一涉足遠洋、沿海、長江、運河的全能選手。將這兩人送入洞房,豈不美哉!

但現任中外運長航集團副董事長趙滬汀曾說:「我們兩家不重組,都沒出路,如果不重組,可能就叫人給組掉了。」一語破天機!

抱著「不被組掉」的目的,兩家公司合併後仍然在強調自己的主體性。甚至在整合初期,兩家央企就未來的企業英文名稱、標識等事項都頗多爭執。本屬弱勢 地位,遲早嫁人了事的長航一直希望在新標識中加入自己的縮寫「CSC」,而隨著資產總規模擴張一倍,少了「被人組掉」可能的中外運則堅拒。

集團層面如此,作為繼子的長航鳳凰更是徬徨。在2011年末的那出重組劇中,長航鳳凰所謂與大股東的業務衝突,更是凸顯了這一矛盾。中外運、長航, 加上來自央企內部的眾多外部董事,在這個合併後的大家庭中,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但究竟誰來改變長航鳳凰這家靠水吃水的公司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6

經營狀況悲觀 成本持續高企 ——2012年9月長江中國企業經營狀況指數(長江BCI)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12/100446287.html
為反映中國宏觀經濟整體運行態勢,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和經濟研究中心於2011年9月起製作「長江中國企業經營狀況指數」(Cheung Kong 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下稱長江BCI)。該項目通過對企業家的問卷調查來蒐集企業運營的一手數據,主要對象是在長江商學院就讀的企業家學員。

  本文為基於第十輪問卷調查之上的長江BCI。企業將某指標在未來六個月的預期走勢與去年同期比較,並選擇「改善」「不變」或「惡化」作答。然後 我們計算該指標的擴散指數,即回答「改善」的百分比加上「不變」百分比的一半。指數以50為分界點,50以上代表改善,50以下代表惡化,這與PMI的標 準相同。需要說明,問卷答案表明受訪企業大多屬於行業內狀況較好的企業。

  調查顯示,2012年9月的數據相對於8月保持了基本穩定,企業運營的具體指標數據如下表:



  9月,長江BCI由上月的51.6跌至48.6,繼7月之後,該指數再次低於50的分水嶺。這一指數是衡量企業運營狀況的綜合指數,低於50意味著企業對未來六個月的經營狀況持悲觀態度。

  企業用工成本前瞻指數由上月的87.6升至本月的87.9,同期企業總成本前瞻指數則由84.2跌至79.8。企業用工成本前瞻指數目前保持在 接近90的高位上,意味著絕大多數企業預期未來六個月在用工方面的支出會上升,而企業總成本前瞻指數則表明預期未來半年總成本上升的企業比例較8月有所下 降。

  另外,企業招工前瞻指數由8月的71.1降至9月的62.2,下滑了8.9個百分點,但目前該指數依然明顯高於50,這意味著大多數企業都預期未來六個月會進一步增加人手。

  從以上指數來看,雖然企業對未來半年的綜合經營狀況並不樂觀,但成本上升的趨勢卻非常顯著。企業用工成本前瞻指數長期維持在高位很可能意味著企 業需要為招工、用工付出更高的成本,企業招工前瞻指數的高企則說明企業依然有較強的動力去擴充員工隊伍,這些數據表明勞動力市場目前很可能處於一種供不應 求的狀況中。進一步說,雖然一些細分的勞動力市場存在供大於求、求職困難的局面(例如大學生就業),但從總體來看,企業面臨更多的可能還是招工難、留人 難,而這與媒體過去數年一直報導的「民工荒」和「漲工資」現象相符。因此,中國經濟目前可能出現了一種冷熱不均的現象,即經濟增長冷、就業市場熱。換句話 說,經濟增速的下滑可能對就業市場的衝擊相對有限。

  企業投資前瞻指數在9月出現了明顯上升,由上月的55.9升至本月的64.3。該指數在經過了7月和8月的低迷後,再次回到了60以上,表明企 業的投資信心近期有所恢復。由於中國目前投資在GDP中的佔比約為50%,因此投資意願上升對未來的GDP增長很可能會是一個明顯的利好。

  價格前瞻指數方面,消費品價格前瞻指數由8月的40.4升至9月的46.9,而同一時間內的中間品價格前瞻指數由42.4跌至42.2。兩者目前均位於50的分界線下,而這意味著大多數企業預期未來六個月的產品價格依然會處於下行通道。

  長江BCI由五個分指數構成,這五個分指數9月與8月相比有2個實現了上漲,三個出現了下降(如下圖)。



  2012年8月到9月,企業銷售前瞻指數從57.9升至58.4,企業利潤前瞻指數從52.0降至47.1。前者基本保持穩定,並略有上升,後者則有小幅下滑,並跌破了50的水平。

  同一時間段內,企業進口前瞻指數由48.7跌至46.1,企業出口前瞻指數47.1大幅跌至38.8。前者保持了穩定,但後者的跌幅高達 8.3,目前的數據創調查以來的第二低位。出口前瞻指數不到40的數字意味著出口商對未來半年的出口形勢相當悲觀,進口前瞻指數表明與進口相關的行業可能 對短期內的宏觀經濟走勢也不樂觀。

  企業融資環境指數是目前調查中少有的一個非前瞻指數,其9月的數據為45.5,與8月的45.2變化不大,而低於50的水平意味著大多數企業認為目前的融資環境與去年同期相比更難了。■

  作者為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案例中心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52

長江實業(0001)及和記黃埔(0013)分拆酒店可以賺幾多錢? (1)

2012年10月12日,長江實業(1)及和記黃埔(13)宣佈分拆酒店商業信託Horizon Hospitality (Holdings)上市,該酒店信託包括4間酒店,即紅磡的海韻軒海景酒店及旁邊的海灣軒海景酒店、馬鞍山的海澄軒海景酒店及葵涌的雍澄軒酒店:



海韻軒酒店 (圖片來源: Panoramio)



海灣軒酒店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海澄軒海景酒店 (圖片來源: Google Map)



雍澄軒附近一景
(圖最高一座是隔鄰的雍雅軒,最初為同一地段的地產項目,會所也是共用。)
(圖片來源: Google Map)


至於這4個物業的資料如下:


根據資料,至於今次集資額是5至8億美元(39億至62.4億元),以出售70%權益及最高集資額45%的借貸比率計,這批物業的價值大約137億至162億元,那究竟他們大約賺多少錢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下篇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56

長江實業(0001)及和記黃埔(0013)分拆服務式住宅可以賺幾多錢? (2)

上篇在此,今篇再續

前文已提及這些地的購地時間,但其實那些地是如何來的? 現在我們談談吧。

(1) 土地取得價格
1. 海澄軒

說起海澄軒,如果是30歲以上的網友應該有留意過長實當年以1.2億,即每呎約200元超低價投得酒店地的新聞。當初該塊地皮最初是用以興建住宅,另以荃灣及圓洲角地皮選定發展酒店的,但因圓洲角地皮更適合興建公屋,故改為酒店用途,後來荃灣地亦因旅遊業不景被取消,至現時還未發展,故只剩下馬鞍山土地作投標,後來建築處官員多次欲阻撓投標,但不成功。

根據審計處的推算,該項目的發展價值約18億,地價餘值約7.64億,導致公帑流失逾6.44億元。但李嘉誠當年稱,該地皮因有溶洞關係,建築費難以估算,他們投標的價值已是最高,獲得的利益只是多於銀行存款矣。據大公報報導稱,這些物業的建築成本大約9億元。

2. 雍澄軒

至於雍澄軒,其實當年就是香島印染(172,後易名長發建業、金榜集團)的漂染廠房,後來上市公司股權出售予禹銘投資(666,現新工投資)。在1997年金王陳發柱的添發慶豐(661,後易名中國資源開發、大冶有色)購入該部分股權,作價5.1億,並以3.5億票據支付。

在購入上市公司後,添發慶豐打算開發該幅土地作酒店及往宅,但後來因金融風暴襲來,因這系公司擴張過度、債台高築,故需折腕求存,於是長江實業(1)取得這公司的土地資產之餘,並一度成為該等公司的大股東。這塊地皮也在2000年10月以1.47億元出售予長江實業,呎價僅180元。

在長江實業購入這些地皮後,亦陸續出售此等公司的股權,其中添發慶豐最終出售予大冶有色,轉營金屬資源開發,至於長發建業的故事,可參考此文。後來,該等地皮在2002年補足3.1億地價,每呎390元,並被發展成住宅雍雅軒及服務式住宅雍軒,前者已於2006年陸續出售並套現,當時呎價約3,000至4,000餘元。

3.
海灣軒及海韻軒
這些地皮是相鄰的紅磡灣新填海地,在2002年政府對外招標,8月及10月作價分別為10.9億及6.55億,每呎土地價格分別為942元及510元。

(2) 建築價格
1. 海澄軒
據大公報報導稱,酒店的建築成本大約8至9億元,為保守計,以9億為標準。

2. 雍澄軒、海雅軒及海韻軒
以近期長江製衣興建每呎成本2,500元及以2012年是2000年代中期建築工程投標價格指數的數字約2倍計算,每呎估計建造價約1,250元。

(3) 套現金額
1. 雍澄軒
以該地塊可建面積約80萬呎,並發水25%,扣除該酒店的面積25.71萬呎計,估計已出售面積約74.29萬呎,以當年出售價平均3,500元計算,套現所得約24.64億元。

2. 出售商業信託的價值
如上文所述,根據資料,至於今次集資額是5至8億美元(39億至62.4億元),以出售70%權益及最高集資額45%的借貸比率計,這批物業的價值大約137億至162億元。

(4) 獲利金額
從下表可見,長江實業及和黃在這個交易可以取得188億,扣除72.46億成本,實際勁賺115.54億元,過未計算服務式住宅過去幾年的利潤,如果扣除該等利潤,以14年投資期計算,每年回報率7.05%,可謂一般。



(5) 總結
從上文可看到,全部物業都是在物業低潮購入,可見眼光準確,今次出售,是否預示物業市場見頂? 

或許今次套現只單純為了投資外國需要,但從長江實業(1)和記黃埔(13)近來陸續出售港口資產、香港零售商場資產及酒店物業資產,以及中國內地資產組成各項商業信託及房產信託於香港及新加坡上市,並把資金投入英國及歐洲地區的資產看來,他可能不太看好中國內地,但他一定是看好歐美地區的穩定資產,雖或許有政治上的原因,但回報是重要了,何況他運用高超的財技,減持超過50%的股權,但仍可保住表決能力,真是高手。

至於他投資歐美的基建項目,均集中於兒子李澤鉅長江基建(1038)及電能實業(6,前香港電燈),而長江實業(1)只應會計要求略作參與,可見現在發展重心是在長江基建,所以未來發展最好應是這家公司。而長江基建的好,亦可為大兒子建立戰功,為未來接班做好準備,李嘉誠的苦心莫過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82

長江商學院邊八卦邊漲價 明年學費漲到70萬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yONDIwXzU1MzkyOA.html

「長江商學院EMBA 2013級報名結果出來了,沒有男生!」昨日,這條被稱為「商學院悲劇」的段子在微博上不脛而走,引來轉發過萬次。

長江商學院「躺著中槍」。因地產大亨王石與女演員傳說中始於在這裡的一場「豔遇」,高高在上的長江商學院墜落八卦界,成為坊間調侃的對象,被冠以「單身女青年福地」的稱謂。

不過,「純女生」的陣容應該是網友的惡搞。昨天,記者就2013級報名結果向長江商學院求證,被告知2013級EMBA班報名尚未開始。「報名預計這個月開始,你關注下我們的網站,截至2013年3月31日。」商學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成為各種緋聞的發源地,對長江商學院利弊兼有。被調侃沒有男生,隱藏著「嚇退」某些生源的可能。不過,長江商學院顯然並不為此擔心。在長江商學院官網上,2013級EMBA班的學費是68.8萬元,再加上2000元申請費,總計近70萬元。而據資料顯示,長江商學院EMBA班2009年學費為52.8萬,2010年為58.8萬,2011年為62.8萬,2012年為65.8萬,學費年年看漲。

與長江商學院風格迥異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學費漲價這件事難得地與對手保持了一致。據瞭解,中歐2012級EMBA班學費為53.8萬元,而2009年學費僅為36.8萬元,3年上漲了17萬。

高昂的學費並不能阻擋人們對商學院的熱情擁躉。 「去那裡不是讀書的,是建立關係的。」一位知情人士一語道破天機。該人士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班深造,擁有美國紐約斯特恩大學金融碩士學位,年僅33歲,身家上千萬,是當時班裡最年輕的學員。上述人士透露,自己能夠被錄取很大一部分源於名校背景和央企工作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4

長江基建(1038)的負債比率討論

近日長江基建(1038)公佈了業績,業績連年增長,負債率又低,派息又不錯,但是有沒有人想過這幾次進行了這麼多的收購,金額講緊都百億以上,為甚麼負債比率還是維持這樣低的水平,方法有以下各樣:

(1) 配售股票: 公司在2011年7月2012年2月2012年3月2012年7月進行4次配售,集資了超過100億,能增加資產,降低負債比率。

(2)配售永久股本債券: 公司在2010年9月2012年2月配售,合共集資了100億。這項東西實際是債券,要付出利息,是債務的一種,但是因為屬於永久資本,所以被視作股本,變相增加了股本,增加負債,實際上降低負債率。

(3) 善用聯營: 公司通常運用系內其他公司如電能實業(6,前港燈)及長江實業(1)作為合作夥伴投資,方法如高仁所稱,使各間上市公司雖表面控制是聯營公司,但實際上卻是全面控制這項資產,這就不用把這項資產的負債算入,這些項目通常一半資金為股本,一半資金均為借入,這就變相減低不少負債比率。

雖然(1)的效果因為是實際效果,況且完整年報未出,所以筆者暫不會計算,但(2)、(3)卻是人工效果,對美化負債比率有效果,我們按這些項目通常一半資金為股本,一半資金均為借入,可以製造一個近10年實際負債比率數字給大家看看,如下表:

從資料可見,表面上負債比率好像是處於低水平,但是實際上負債比率卻是處於近年高位,如果不配股的話,負債比率定會創出新高,那配股是不是必要呢?


這個模式,其實只是李嘉誠當年模式的加強版,運用適當的財技,利用少量自有資金,運用強大的負債,就可做成一個大項目,但又不必併入負債,降低了負債比率,這就能使融資數目增大,可以買比自己實力更大的東西,使公司看來可穩健增長,負債又不必太重,但問題只在於政府對投資及利潤的管制、項目本身的規模、成本效益、融資的能力及利息及成本效益,最後就是他們的管理水平,所以無論甚麼的財技,最重要還是基礎,沒基礎的東西,玩甚麼財技也不行,可惜很少人明白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其實就是李澤鉅的接班成績表,所以在李嘉誠把班子傳給李澤鉅前,業績相信也會不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33

長江實業(0001)上市價再談

有位讀者jack回覆道,說「湯兄,其實,他這個「時」,不一定是指上市定價,有可能是當天上市「時」,首天買賣的價格;也有可能是上市後一小段「時」間,股票買賣的價格。湯兄,不用糾結這個啦。」

他說我糾結,但我覺得雖然這個東西是文章的一小部分,不影響全文意思,但是他說的東西,是肯定錯,他說的話,有兩個意思:

1. 有可能是當天上市「時」的價格可能是1.5元
2. 上市後的一小段時間曾經是1.5元

但今日筆者決定再寫一篇回覆這一件事:
1. 有可能是當天上市「時」的價格可能是1.5元
根據1972年11月2日工商日報的報導,是這樣寫的:
「新股長江實業走勢不俗,交投甚為活躍,價位穩定上升至4.75收市元。」



翻查紀錄,當日最高4.9元,最低4.3元,之後筆者再翻之後幾日的報紙,股價已突破5元,至11月底仍維持這價位,12月股價上升至9元大關,1973年1月又跳升接近1倍,至17元,2月公佈業績前後,維持在27元至28元之間。以下是1973年3月10日的報價版,當日恆生指數升至1,774.93點,股價維持在27元多,最高28.5元。


之後,股價進入慢慢熊途,至1974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跌至150.11點,股價都是在1.64元至1.66元之間,還派發了股息加上又5送1,複權後實際股價應大約在2元。當日股價報導如下圖:


所以從以上可見,第1點肯定是錯,第2點就要視乎你如何判斷,但這一小段是2年,恐怕太長了。所以不要和石先生辯解了,這肯定是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58

長江商學院校友推薦40本書單 吳青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f6ca920101c0mz.html
1、《浪潮之巔》(五星推薦)
去年看得最有收穫的一本書,講述了整個美國科技史,對於理解科技行業非常有幫助,如果只能讓我推薦一本,那一定是《浪潮之巔》。

2、《傑克韋爾奇自傳》
看了以後才知道,阿里巴巴的管理在很多方面原來是學習GE的。結合真實經歷的管理學著作,值得一看。

3、《品類殺手》(做電商、零售業必看)
雖然主要寫品類殺手,但是作者是在整個美國零售業歷史的背景下分析的,對於理解零售業幫助很大。電商也屬於零售業,如果瞭解一下傳統零售的歷史,才能知道自己在坐標中的哪個位置,強烈推薦。

4、《窮查理寶典》(個人最愛)
查理·芒格唯一的著述,無所做什麼行業的都推薦讀,這是活著的人當中,在智慧方面我最佩服的一個人。學會查理·芒格的思維方式,是一件讓人終身受益的事情。

5、《偉大的博弈》
一部美國金融史。大力推薦。

6、《影響力》
本來是部心理學著作,愣是被中國人包裝成了營銷學著作。Anyway,這本書對於所有人都值得一讀,心理學,是理解這個世界最最重要的一個理論武器。

7、《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大衛·奧格威的經典,做廣告、營銷的必讀書目之一。

8、《引爆點》(做品牌必看)
馬克西姆的這本書,是我看到的最實用、最有解釋力的一本傳播學大作。希望建立自己品牌的人,一定不能錯過。

9、《網絡營銷實戰密碼》
Zac的大作,系統的講述了網絡營銷的種種工具,非常具有實戰性。適合那些需要瞭解網絡營銷的人做入門讀物。

10、《創業的36條軍規》
孫陶然著,一看就是真正創過業的人寫的,非常實在,非常耐看。

11、《三體》(看了停不下來,慎看)
說它是中國最偉大的一部科幻小說應該不會有人反對。一部令人看時欲罷不能、看過悵然若失的小說。其對科學、對人性的反思,非常具有哲學高度。

12、《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接地氣的管理書,強力推薦。)
因特爾前總裁安迪·格魯夫的著作,實戰性非常強,適合職業經理人閱讀。

13、《一勝九敗》、《一天放下成功》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的著作,要瞭解優衣庫,必要看這兩本書。

14、《失控》(個人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有些哲學的一本書,而且很厚,看起來會比較累,但有時間的話,真的值得讀一讀。

15、《野蠻生長》(接地氣,大力推薦)
不裝逼的一本書,對於理解中國的商業,極有幫助。大力推薦。

16、《黑天鵝》(個人最愛)
又是一本哲學書,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當時還做了很多批註呢。

17、《玩法變了》(淘寶人必看)
每一個做電商的人都應該讀,前淘寶小二胖胡斐大作,目前國內專門寫電商的書裡面最好的一本。

18、《MBA教不了的創富課》
阿芙精油老大雕爺的作品,一本讀起來輕鬆、讀了以後獲益匪淺的管理書。

19、《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與電商無關,屬個人推薦,而且是極力推薦。看了你就知道了。

20、《從9億到179億像百麗那樣瘋狂成長》
書名起得超爛,內容卻很不錯。要瞭解傳統零售業的經營方法,這本書做入門很不錯。

21、《高級品牌管理:實務與案例分析》
飛利浦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太長,很少有人能夠全部讀完。這本《高級品牌管理》篇幅不大,理論性和可讀性都不錯,推薦。

2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的一本小書,很棒。

23、《給你一個億》
瞭解VC,瞭解融資,瞭解創業。

24、《自由與市場經濟》
許小年的著作,很值得一看。

2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吳敬璉著,梳理了中國經濟改革歷程,有些學術。

26、《出軌:娃哈哈與達能的中國式離婚》
一部非常紮實的商業案例書。

27、《大敗局》
在中國做生意,不能不看看別人是怎麼死的。

28、《金領:21世紀職業生涯完勝之道》(個人最愛,對我人生影響很大)
衛哲唯一的一本書,也是我個人最最喜歡的一本書,超5星推薦。不過這本書現在買不到了,可以到我的微盤去下載電子版。

29、《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不投資的人也可以看看,看看大師是如何去評判一家公司的好壞的。

30、《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
比爾蓋茨、彼得德魯克推薦的管理學著作,值得一看。

31、《倒轉的紅輪:俄國知識分子的心路回溯》
這本書是一個我敬愛的長者推薦的,還沒看,據他說是他最近看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大部頭,分析俄羅斯革命歷史的。革命很危險,不建議讀者在沒有大人指導的情況下擅自嘗試。

32、《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一說起大數據,網絡上立馬會分出兩個陣營:一個陣營認為大數據非常牛逼,但是說了半天也沒說明白它到底為什麼牛逼,於是另一個陣營就嘲笑說這就是忽悠,無非是換了個概念又炒一次冷飯罷了。要我說,還是先看看這本書再說吧,大數據確實非常重要,如果說我們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那馬上要到來的就是大數據時代,它會徹底顛覆我們的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建議和《失控》一起來看。

33、《隨機漫步的傻瓜》
說起《黑天鵝》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另一本著作,黃若老師跟我推薦的,也是我過年回來帶的唯一一本紙質書。還沒看,過幾天再來做書評吧,先推薦上。

34、《論中國》
這是令人尊敬的亨利·基辛格最近的著作。他知識極為淵博,而且親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時刻,因此他能夠把中國放在整個歷史的時間維度上和東西方文明的空間維度上進行對比、評析,比單純的就中國論中國或者站在西方視角看中國,都更加有穿透力。

35、《技術元素》(大力推薦)
「技術元素」是凱文·凱利的個人博客的名字,這本書就是他博客文章的合集。與《失控》那樣的大部頭相比,這本書讀起來更加輕鬆,文章的覆蓋面也更廣,不僅有他對於技術的哲學思考,還有關於新經濟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想法,過完春節我會轉載幾篇其中的作品給大家。

36、《商業的常識》(接地氣,大力推薦)
申音出品,必屬精品。本來有紙質的,後來在多看上又花6塊錢下載了一本電子版,準備有空的時候再看一遍。

37、《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瞭解中國現代史的必讀書)
如果有朋友去香港或者台灣,可以請他們順道帶一本回來,楊繼繩著。另外,他的《鄧小平時代》(與傅高義版同名了,不過楊的版本在先)也非常棒,大學時看了兩遍,比《交鋒》、《變化》要高一個層次,據說比傅高義的版本也要好上很多,沒看過傅版,不評論。

38、《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著。理解了延安整風,就能理解57年的反右和66年的文革了。為了避免重犯歷史上已經犯過一次的錯誤,我們應該去瞭解那一段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紙質版應該買不到了,上網下電子版吧。

39、《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著作,近來後者被炒成了暢銷書。這兩本都是大學時候看的,真心是好書,現在有些遺忘了,準備重新看一遍。

40、《二號首長》
我看過的唯一一本官場小說,雖說作者的一些觀點未必認同,但是這本書對於我這個常年掉書袋的書呆子來說,可謂開拓了眼界,瞭解了管理我們這個龐大共和國的首長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讀書雜點沒有壞處,不能光看托克維爾、凱文凱利這類嚴肅的,適當增加一些流行文學可以讓我們更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by浙大同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69

三個三峽工程 毀掉長江漁業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4%B8%89%E5%80%8B%E4%B8%89%E5%B3%BD%E5%B7%A5%E7%A8%8B-%E6%AF%80%E6%8E%89%E9%95%B7%E6%B1%9F%E6%BC%81%E6%A5%AD/

「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金沙江主流的魚類自然資源狀況亦瀕臨崩潰,」這一結論來自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簡稱「長漁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8月聯合發佈的長江上游考察報告。

該考察隊由32人組成,包括雙方工作人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等相關專業的學者。考察6月9日從玉樹開始,歷時12天。沿途經過通天河、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中下游及赤水河流域,考察河流水質、水電站建設對河流生態的影響,及沿岸地貌與自然環境。

今年長江禁漁期已經結束,漁業秋汛開始,但洞庭湖漁民捕撈情況卻十分糟糕,有漁民反映不及往年十分之一。這還是發生在今年長江「水量大、高水期水量強、並且對非法捕撈執法最好」的背景下。此現象使得世界自然基金會淡水部的雷剛十分擔憂。

據「長漁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統計,整個長江流域漁民的捕撈量豐腴年份是每年10萬噸,今年這樣的正常年份則只有7、8萬噸。這與1950年代40萬到50萬噸左右的自然捕撈量相差甚遠。魚苗的產量也從3000多億尾降到現在的1億多尾。在品種上,整個長江上游魚類應有140多種,特有魚類70多種,而是次聯合考察的多次採樣除了三個外來魚種,僅捕到14種魚。

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在整個長江已發放的「捕撈證」約7萬份,考慮漁民家庭作業的習慣及鄱陽湖等地的無證捕撈,「長漁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估計整個長江流域漁民數量在20萬左右。長江漁業產量已無法滿足相應捕撈需求。他認為,單就長江上游而言,水電工程是影響漁業的最主要因素。

長江特有魚類多集中在上游地區,而這恰是長江水能資源集中流域。2013年國務院國函(2012)220號批復了水利部主持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按此規劃,到計劃期末,金沙江上中下游25個大型水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7660萬千瓦。而三峽電站在去年32台70萬千瓦發電機組和兩台電源機組全部投產後,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金沙江25級電站合計發電量超過3個三峽。其中,金沙江中、下游兩段共計12座電站正在開發中,其中7座已建成、1座在建、2座籌建中。而金沙江上游的13級水電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目前
狀態均為「規劃中」。

長江魚類在繁殖和覓食中洄游行為都十分普遍。水電站的建設除了阻斷魚類洄游通道,還會影響水溫。水電站排放尾水多為水庫底層低溫水,層層疊加,可能導致江水水溫降低。溫度和水流強度無法達到要求,魚類繁殖受阻。

是次考察的第六天,考察隊在金沙江中游的石鼓進行魚類資源採樣調查。作為「長江第一灣」,石鼓歷史上可以捕到大部份上游水生樣品,但是次採樣儘管請專業漁民進行「漁網密度和捕撈強度都相當大」的捕撈,整個上午僅捕到五尾魚,部份不足巴掌大。

除了三峽、葛洲壩等大中型水電,長江支流上的小水電項目也相當密集。任職於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辦事處的任文偉介紹,許多上游地區位於深山之中,地形不便,拉電網存在困難,建設小水電有助於解決當地用電問題。儘管單個小水電的產能並不很大,但對於社區生產的確可以帶來幫助,不但能拉動經濟,還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水準。

但由於同樣原因,部份小水電位置偏僻、規模不大,修建之前缺乏相對完整的環境評估報告。本次科考中,科考隊見過小水電為發電,將水通過管道引入導流渠,導致河流乾枯,對魚類造成毀滅性打擊。另一些項目儘管具有環評報告,但往往只針對小流域生態和地方的一兩個物種進行。梯級水電疊加對整個流域生態的影響缺乏評估。這一現象在長江幹流上的大、中型水電中也存在。

西方發達國家在過去50年裡大力發展水電專案,目前水電利用率已達到70%、80%,河流大壩的生態影響也逐漸得到關注。除了為現有大壩增加特別設計的游魚通過系統,美國華盛頓州還正在艾爾華流域對壽命到期的大壩展開拆除行動。中國水電相對滯後,目前正處於高速建設和發展期。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雷剛表示,與火電、煤電相比,水電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屬於清潔能源,但過度開發也會對生態產生很大影響。

但根據已有規劃,長江上游水電建設非但不會停止,力度還將繼續增加。趙依民認為,長江上游水電建設給魚類帶來的生態影響不可逆轉,如果規劃中的水電全部建設起來,那麼長江上游的魚類自然資源將徹底枯竭。

【總之】長江漁業捕撈量繼續遞減,與此同時,對漁業影響巨大的水電站建設正處於高速發展中,不能因為水電是清潔能源就完全忽視它的副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40

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長江MBA青年領袖論壇上的演講:最後15年 老農魯庶

http://xueqiu.com/2484821535/26444995
小編按:毛大慶先生的演講很別緻,乍一耳朵跟商業不怎麼搭噶,實則站在「勢」的層面,從「人口學」的角度,頗具前瞻性地解讀未來中國15-30年的可能面臨的尷尬處境,這是一切商業活動逃不開的天幕。
        中國想要轉型成功還剩多少年的窗口時間?
        21世紀的亞洲是誰的時代?
        中國真的人多嗎?再不放開二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15-30年後的中美印俄四國會有什麼格局?

        且聽毛大慶先生一一揭露,真相太多,拋幾條,你們感受下:

【想翻身,最後的15年】過去10年,我們處在9億人撫養5億人的人口結構中,是中國勞動力、人才以及創造力的高峰。可惜由於制度設計的落後和社會變革的滯後,我們一次又一次錯失了不論是科技還是文化領域引領世界的機會。我們今天一直在談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型,一直在談如何擺脫房地產或者資源壟斷行業對於中國經濟的控制,卻還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再過15年,到2030年天平就會逆轉,變成一個大約5億人養活9億人的國家。
        我們還有未來10-15年最後一點點人口紅利、人才結構的優勢,去找中國真正的創新發展道路。

【21世界亞洲不是中國的時代,是印度】未來中美印俄四國,中國老年撫養比例最高,社會負擔最重,其次是俄羅斯,再次是美國,印度是撫養比最低,最具活力的國家。
        過去五年印度是發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經濟增速高,開放行業管制,民企充分參與競爭;印度人聰明智慧,硅谷大型製藥廠、化工廠的研發中心裡印度人比例特別多,而中國人則多在實驗室裡。再看國防戰略,印度的崛起會使西方勢力在印度整個國防軍事領域長期不懈佈局。如果我們的西南部地區不穩,會給中國整個國防帶來重大危險。
        美國的人口優勢除了生育率挺正常外,移民優勢太厲害,通過大學乃至於中小學的移民槓桿不斷在補充有創造力的、有思維活躍度的人口,使整個年輕人創造力在全人口占比一直是持續維持在非常健康的狀態,這對中國來說壓力很大。

根據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先生在長江MBA青年領袖論壇上的演講整理,演講題目《格局:高度、長度與寬度》

        海濤院長,各位長江商學院MBA的同學們,還有相關的很多青年才俊,我一般參加論壇都是講房地產調控之類的,很少談人生、談理想,這都是王石才有資格干的事。我觀察了一下後面的主題都很好,有行業的、創新的、企業成長和發展,但是今天我更想談一個跟企業不是那麼直接的關聯,可能跟我們每個人,尤其是你們的未來和命運很有關聯的一個話題——青年和年齡有關的內容,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的論壇分享這個話題。
        這個報告某種意義上說很沉重,可能還帶著一些負面色彩,但是我更想告訴大家,可能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壓力甚至於危險才能使得我們更有勇氣和慾望跟未來抗爭、奮鬥或者挑戰。

決定中國轉型成敗最後的15年

        第一張PPT給大家看一下我們的未來和你們的未來。我經常說其實你們的未來好像看起來不如我們當年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看我們的未來。

        現在我們是什麼樣的狀態呢?現在是1.8億-1.9億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再加上兒童和殘疾人有將近5億被撫養人口。也就是說,今天我們處在9億人撫養5億人的狀態中,今天是中國勞動力和中國創造力最好的時代。我和海濤院長今年45歲,再過15年、17年,到2030年我們這一群人都到62歲(日本標準的退休年齡),中國有多少62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呢?大約有4.7億。

        再過15年,基本上是一個5億人要養活9億人的狀態,怎麼解釋?因為在1966年-1973年的中國,中國的人口生育高峰就是我跟海濤教授的時代,一共出生將近5億人。意味著到2033年,這5億人都會變成60歲以上的人口,全部退出工作崗位,再加上2億的被撫養人口,也就是7億人被7億人撫養,這是非常沉重的話題,人口學裡撫養比1:1的狀態和時代。

        撫養比1:1的時代有很多國家都已經經歷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像已經沒落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意大利都經過這樣的階段,我們臨近的日本在1992年步入這樣的狀態。日本有一個失去的20年,到今天也無法重新啟動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中國什麼時候會迎來非常可怕、壓力很大的時代,就是在2030年前後。在這時候你們正好在45、46歲,也就是我今天的年齡。這時候大約是7億人在養活7億人,養活人的這7億人包括你們在內,恐怕還要乘70%的係數,也就是其實只有70%的有效貢獻率,還有30%的無效貢獻率,意味著今天跟你們同齡的和比你們還小的人,他們無法享受正常教育或屬於貧困邊緣的兒童以及青少年,這些人在15年-17年之後是很難形成跟你們這些領袖們一樣的社會貢獻力。

        到了2030年我們就會出現天平的逆轉,就變成大約在5億人養活9億人的國家。

        今天既然講青年,我們要看看青年在社會裡是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對於青年人口對社會的貢獻,其實基本上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判斷,大家只是需要看羅梅爾的一句話,內省的經濟增長模型,人口規模的增長,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使得更多人從事科研創新工作,創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這此科技成果將為全世界所用,推動整個經濟發展。我們說中國年輕人的高峰,我跟海濤教授過去的10年,應該是我們創造力最旺盛的年齡階段,也是中國的勞動力和人才的高峰階段。比較可惜的是事實上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在創造力高峰的人口結構下錯失了引領世界不論是科技還是文化的機會,由於社會變革的滯後,制度設計的落後,使得我們沒有辦法在人口創造力高峰的時代抓住世界領先的鑰匙,使得我們今天一直在談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型,一直在談如何擺脫房地產或者資源壟斷行業對於中國經濟的控制,而我們今天還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我們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還有這樣的機會,其實我們的機會不多,我們還有未來10-15年的機會。今天我們開青年人的論壇談什麼變革,談什麼創新,談我們自己的成長,都要從這個地方進行我們人生的設計。也就是說,我們如何能夠利用我們的人才和人口的結構優勢,人口紅利的最後一點點機會,能夠真正的找到中國創新發展的道路。

年齡和能力的關係
        過去100年裡,人類最偉大的300項發明,72%的發明家在30-49歲。分析美國專利獲得者的年齡分佈,專利生產力40歲以後開始走下坡路。一個老齡社會,年輕人的機會少,在論資排輩的社會制度中,年輕人很難發揮創造的空間,這是年齡對於一個社會發展很重要的相關聯的東西。

年齡和創業的關係

        事實上30來歲、40歲是一個分水嶺,超過40歲創業的時間和創業的可能會衰減。

        圖中橫坐標是20~40歲年輕人口占20~64歲人口的比例,縱坐標是該國人口的創業傾向,可以明顯看出,年輕人口比例越高,創業活動就越旺盛。

        事實上在知識經濟的年代,旺盛的創造力和創業活力就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過去的中國有一個非常健康的人口結構,但是我們沒有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口的創新能力。我們一直有一個誤區,中國所有的問題是因為人太多了,這句話每個人都聽過,「我們就是人太多了,上不了學,看不了病,馬路擁擠,資源稀缺都是因為人太多了」。無論是人口學家、經濟學家,還是黨中央都已經否定了這個觀點。因為人口多不是問題,關鍵是什麼年齡的人口多,如果這個社會是一個老年人口占主導的社會,人口多真的成問題,而創造力旺盛的年輕人多,社會是非常有希望和活力的。

        簡單看幾個國家,日本經濟的「老年病」,日本經濟的週期非常短,二戰之後大概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人口的高峰,國家也搞了各種政策,鼓勵生育。到20世紀的80年代科技和城市化已經發展到一個非常先進的地步,這30年裡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競爭力第一的國家。然後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生率開始急劇下降,原因大約有幾項:婦女就業率提升,全人口的教育程度提升,社會的科技文明程度提高,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導致生育率大幅度下降。日本那時候的生育率在1.4、1.5,之後開始衰退到1.1、1.0。今天中國的生育率是多少?如果不放開二胎,不再解決計劃生育的問題,我們今天的人口生育率已經達到1.2左右,上海的生育率只有0.7到0.8。事實上我們的生育率跟當年日本經濟衰退時候的生育率非常類似。到了這之後的日本,創新能力、創造能力都在衰退,就業和工作崗位也在衰退。但是日本的底子遠比今天的中國厚得多,日本在1992年的GDP增長拉動力里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佔比佔了總拉動力的49%左右,那時候更多是靠科技的拉動。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今天的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佔比遠遠比不上1992年的日本。

        我們再看日本的社會老化現象非常多,包括啃老和就業崗位的衰減,包括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創造性行業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使得今天的日本從世界競爭力的第一位掉到世界競爭力的二十位左右。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日本在陷入老齡化社會時的經濟增長結構遠遠強於15年以後的中國,那麼我們怎麼辦?我跟吳敬璉先生前兩年討論過這個問題,這是讓人覺得非常無奈的一張表格,在中國的十大行業,投資拉動中國的前十大行業裡幾乎找不到科技,科技對投資的吸引非常匱乏,我們能夠非常可憐的排到前十大里面還有一點點教育和公共管理、社會組織,剩下的社會發展真正依賴的行業就是我們的行業,房地產,土地財政。大家看製造業裡面佔了34%的拉動力,但是製造業裡面的70%還是房地產相關的製造業。基本上房地產行業成了中國經濟綁架式的行業,變得毫無可替代性,這是這個國家非常危險的命脈所在。

        1、幾乎看不到未來產業、科技創新、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
        2、即便在國際經濟環境如此嚴峻,房地產調控如此水深火熱的11年,製造業和房地產的投資仍然有較大增長,並且投資比重呈現此消彼長的集中。說明什麼呢?
        3、是沒別的投資渠道?是為了保增長而增長?產能過剩了?

21世紀不是中國的時代
        我們看看「明日之星」對我們的壓力。21世紀亞洲是不是中國的時代?我一直非常懷疑這個命題,我認為恐怕還不是。從人口年齡結構,教育結構和科技拉動以及跟世界接軌來看,恐怕印度對我們的壓力最大。過去五年印度在世界上是一個發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經濟增速很高,開放行業管制,民營企業充分參與競爭。印度人聰明智慧,我到硅谷走訪了兩次,硅谷大的包括製藥廠、化學工廠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它的研發中心基本上你看到中國的人的機會很低,印度人的比例特別高,但是在實驗室裡中國人的機會很高。印度在未來30年裡人口會成為我們巨大的壓力,研發能力、英語環境包括跟世界上很多法律制度等等溝通的便利性導致其實在亞洲印度未來的增長對中國的發展是造成巨大的擠壓。在國防戰略裡,我們國家對中國西南部地區的穩定,一直非常擔憂,因為印度的崛起會使得西方的勢力在印度的整個國防包括軍事領域的戰場上會一直長期不懈進行佈局。如果我們的西南部地區的不穩,使得那個地方對中國的整個國防帶來重大的危險,而印度的崛起恐怕這件事情已經只是時間的問題。

        誰來挑戰美國的人口優勢?美國的人口優勢很難挑戰,海濤主任在美國待了多年,我們有理想,有教育理想,從國外回來的人都是希望在教育上,在人才上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助力。我在美國的大學走訪了好多次,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美國的人口優勢除了生育率挺正常之外,移民優勢太厲害,用移民的槓桿不斷在補充有創造力的、有思維活躍能力階段的人口,通過大學乃至於中小學都成為移民的槓桿。這樣的過程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壓力是很大的。美國的整個年輕人創造力在全人口占比一直是持續維持在非常健康的狀態。如何能夠在人口的競爭優勢上跟美國抗爭,這也是未來的中國和你們這一批年輕人持續不斷碰到的話題。
        不確定的「高度」,21世紀真的是中國的世紀,其實我們很重要的問題是在面臨人口結構迅速惡化的過程之中還要同時快速改變我們的發展方式跟發展結構,以及克服不要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這是非常嚴峻的話題,其實我們會面臨經濟陷阱、社會陷阱、技術陷阱、效率創新和內需的陷阱以及能否真正通過理性的城鎮化來逐漸的改變中國未來的產業佈局以及人口的格局問題。這個問題是會持續在未來十年的中國被一直討論的問題,如果能夠越過去,會獲得新的增長,如果不能越過去是非常麻煩。時間很短,只有15年。15年如果不找到發展的道路,肯定會被社會擠壓到很難堪的境地。中國潛在的風險,習主席講得比我多得多,貧富分化、政治改革、環境資源,這是三大中國面臨的潛在問題。

中美印俄
        我們拿中美印俄四國人口對比,我們未來是負增長的狀態,印度會成為人口第一大國,2050年印度的人口總量將會超過中國4億左右,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21世紀誰更老?未來的50年裡,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美俄老年人口比例分別為21.2和23.1,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在未來的50年裡,印度65歲以上的比例仍將在14左右,不會出現人口的倒金字塔的現象,而中國在這裡是最為麻煩的狀態。

       人才的資源誰更富有?這裡比較下來,我們看看中國勞動力的峰值出現2015年左右,達到10億,隨後持續下降,2030年下降到7.9億左右,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而同時這裡在崛起的仍然是印度。美國持續穩定在一個非常穩定健康的水平下。2030年這個數字7.9億,告訴大家是我們只能按5、6億來算,因為裡面還有很多今天是貧困的和不能享受正常教育的人口。今天關注貧困地區的教育事實上是為未來的中國製造有效地發展能力很重要的內容。

        哪國更有活力?未來四個國家裡,中國老年撫養比例最高,社會負擔最重,其次是俄羅斯,再次是美國,印度撫養比是最低的國家,最具活力的國家。

        人才的聚集效應,長江MBA搞這樣的論壇,我更希望大家未來是一種知識和智慧的碰撞,我們說美國的三個最有活力的城市,可能海濤教授也知道,一個是波士頓、一個是紐約,一個是舊金山,波士頓是最有意思的,是大學之城,100個大學在這個城市裡,波士頓聚集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在這裡,紐約是非常有活力的經濟樞紐,舊金山硅谷是知識聚集的地方。

        我發現年輕人和聰明才智的聚集,其實疊加效應是最大的,對社會的推動是無比大的能量。長江也罷,北京這樣的地方也好,事實上是聰明才智的聚匯之地,能不能用這樣的氣場激發我們的創造能力,這是我們的學校和商學院的使命所在。

        回到人生的高度、高度和長度上,最後跟大家講兩句話,我們能不能成為領袖,能不能成為一個對中國未來有用的人才,更多的是在個人的素養和個人的修煉上,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在長江商學院也罷,就業過程當中再回爐也好,大家通過啟發和啟迪式的教育方法,來激發大家對人要怎麼活著,做什麼樣的人,做什麼高度的人,有什麼樣的眼界,有什麼樣的耐力,有什麼樣的智慧和有什麼樣人生的思想的寬度,在這些方面可能要更多的修煉和學習。

        最後一點,我一年半跑了好幾個馬拉松,給我最大的啟迪可能還真不是對身體的鍛鍊,更多是對心理的磨煉。我跑了馬拉松以後有特別深刻的體會,我們幹任何一件事情,我們人生真的像一場馬拉松,在很多地方都會碰到撞牆點和極限值,會碰到你真的不想幹的時候,但事實上你越過這些以後,感受到是一種新的領會和新的境界。因為長江很多人在跑馬拉松,我希望更多在馬拉松的賽場上見面,更多希望我們一起通過這樣的運動,包括登山來體會更精彩的人生。

        謝謝大家。

所有內容及圖表版權屬於毛大慶先生,轉載請註明出處。
僅代表嘉賓個人觀點。

A World-Class MBA Program for China Business
官方微信:CKGSB_MBA
官方微博:長江商學院MBA
舉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