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手術還是小修補養老金再逢關鍵路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340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東方IC/圖)

編者按

這場充滿各種名詞的廟堂大爭論,關乎我們每個人的養老。

穿破重重阻力,養老金制度改革終於實現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並軌,這在相當程度上呼應了社會有關公平性的爭議,但整個養老金制度未來要向何處去,主事者尚未達成一致。

1997年,中國首創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在現實中落地,歷史欠賬卻造成個人賬戶空賬越來越龐大,東北三省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失敗讓這一改革路徑重重受挫。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經濟增速的放緩,讓巨額欠賬越來越積重難返。改革迫在眉睫。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國務院委托國內外七個課題組參與設計養老金改革頂層方案。近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釋放了對“全賬戶NDC”方案青睞的信息,這意味著一場大手術,而人社部則堅持小改。

當年的路徑選擇究竟是錯失了改革黃金窗口,還是避免了一場大災難?現在究竟應該做大手術還是小修補?與過去20年來數次關鍵時刻一樣,養老金改革又到了事關成敗的十字路口。

動議多年的養老金並軌懸石落地。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跟城鎮職工一樣繳納養老保險。

至此,困難重重的中國養老金制度改革完成了它相對最容易的一個環節。

但並軌之後還有更硬的骨頭要啃,比如延遲退休、提高統籌層次等。最根本的問題是,整個養老金制度要朝何處去,尚未達成一致。

現行養老金制度在中國已運行17年,但它既難以克服空賬、缺口、碎片化、低效等痼疾,也無法抵禦迫在眉睫的老齡化社會養老壓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國務院委托國內外七個課題組參與設計養老金改革頂層方案。但截至目前,養老金制度究竟是要做大個人賬戶還是做小個人賬戶;是回歸現收現付制還是引進個人名義賬戶制;對統賬結合制度是大調還是微調,共識並未形成。

同歷史上的關鍵時點一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養老金改革又到了事關成敗的十字路口,但願這一次博弈的結果是一個能經受歷史檢驗的明智選擇。

名詞解釋:

DB:現收現付制。由德國在120年前創立,即政府向企業和職工征繳養老保險金,用於支付當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它是待遇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繳費時已確定未來自己的養老金水平。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應對老齡化時缺乏彈性。

DC:個人賬戶制,又稱基金積累制。為克服DB制的弊端,由世界銀行的一些專家設計,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國家給每個參保人建立個人賬戶,實賬積累自己的養老金,退休後多繳多得。同時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到資本市場上投資增值。它是繳費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的養老金水平取決於自己的繳費積累和投資損益。好處是更顯公平、更具激勵性、資金效率更高,弊端是運行成本高、共濟性差、資金投資有風險。

NDC:個人名義賬戶制。介乎上述兩者之間,在融資方式上它是現收現付制,在計發方法上,它又是繳費確定型。NDC的個人賬戶中沒有實際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結合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等因素,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計發標準,同時不可繼承。是1998年誕生的一種歷史最短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有瑞典等歐亞7國實行。

先並軌再說

“老人”老辦法,“中人”個人賬戶是否做實以及做實到什麽程度,先並軌,再討論。

養老金並軌自2014年5月國務院發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事業單位依法參加社保時風生水起,7個多月後,另一只鞋子終於落下。

一位接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國務院原計劃在春節前夕公布上述《決定》,但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向全國人大作相關報告時,提及該方案。這一消息隨後被媒體重點報道,引起社會高度關註。於是,國務院提前於1月3日簽發並公布。

並軌之後,約3900萬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和計發辦法與城鎮職工一樣,實行20%的社會統籌與8%的個人賬戶的“統賬結合”模式。但與企業職工非強制繳納企業年金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按單位交8%,個人交4%的比例建立職業年金——不要小看這一筆年金,有媒體測算出它約占到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的30%。

1月19日,人社部主管社保的副部長胡曉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承諾,機關事業單位將進行工資調整,“讓絕大多數人繳費之後收入不降低,還可以略有增加”。

與1997年統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時一樣,對於改制前已退休的“老人”和目前未退休的“中人”,《決定》區別對待,“老人”老辦法,“中人”改制前視同個人賬戶繳費,領取過渡養老金。但“中人”個人賬戶是否做實以及做實到什麽程度,並沒有具體規定。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這是因為城鎮職工的個人賬戶到底怎麽改,也還在爭論之中。“人社部和財政部爭來爭去,最後同意先並軌,接下來怎麽改還要討論。”接近人社部的人士透露。

財政部想大改

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省份,以遼寧為代表,僅兩年時間財政就“過不下去了”。

2014年12月28日,財政部長樓繼偉參加了兩個會。上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他聽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向國務院提問:面對老齡化你們準備好了嗎?請國務院分析研究。

下午,他來到中國社科院學術報告廳,參加在此舉辦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4》發布式”,並以學者身份在會上作了三十多分鐘的發言,給出了一個“個人學術觀點”,那就是《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4》的副標題——向名義賬戶制轉型。他表示,做實個人賬戶已經無法持續,個人名義賬戶(NDC)是下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可選擇的模式。

NDC是1998年誕生的一種歷史最短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有瑞典等歐亞七國實行。在NDC誕生前,世界上有兩種養老金制度,一種是歷史悠久的現收現付制(DB),一種是1980年代誕生的個人賬戶制(DC,又稱基金積累制)。

DB制即參保人的當前繳費用於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它是待遇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繳費時已確定未來自己的養老金水平;而DC制是繳費人為自己實賬積累養老金,並用於投資增值。它是繳費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的養老金水平取決於自己的繳費積累和投資損益。

NDC介乎兩者之間。在融資方式上它是現收現付制;在計發方法上,它又是繳費確定型。NDC的個人賬戶中沒有實際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結合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等因素,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計發標準。

在中國,研究和倡導NDC的學者首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他從十年前就開始建議中國實行NDC,但在社保學界一直和者寥寥。

上月28日的會議上,樓繼偉坦誠回顧了自己對養老金制度和NDC的認識歷程。

他說,1998年出任財政部副部長之後,他發現2000年開始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省份,以遼寧為代表,僅兩年時間財政就“過不下去了”。於是開始深思一些問題,發現無法做實個人賬戶是軟肋,原因有二,一是代際成本;二是高成本和道德風險,一旦由於管理不好財務不可持續,政府必然要救助或兜底。

結論是,“這個辦法不行”。

為此,樓還與主張個人賬戶制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馬丁·菲爾德斯坦有過一次學術爭論。

這場爭論發生在2003年,5年之後的一場金融危機印證了樓的觀點。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股市暴跌使美國401K養老金賬戶資產大幅縮水。

美國人的401K並不屬於基礎養老金,投保人自願參保,賬戶管理也實行私有化。“我們倒過來想,如果強制性征繳的基礎社會保險也讓大家這麽去投資,結果會怎樣?”樓繼偉說。

雖然對個人賬戶制觀點不一,但樓繼偉與馬丁對於DB模式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認為其不可持續。但如何改革,樓繼偉建議,“認真考慮一下NDC模式。”

2011年,作為中投公司董事長的樓繼偉還發表過一篇文章“中國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的六項制度”,主張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應實行基金積累制,但宜采取記賬式賬戶。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東方ic/圖)

人社部要小修

全賬戶NDC方案與財政部的主張一致;人社部的底線是“小賬戶”NDC方案。雙方都宣稱自己堅持統賬結合的現行制度,但實際上財政部方案對此動了大手術,人社部方案的變動則要小得多。

盡管樓繼偉強調他是以學者身份參加學術會議,但他的發言並不意外地引起廣泛關註,並被媒體解讀為他“力挺”全賬戶NDC方案。

這一方案即鄭秉文課題組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4》中提出的推薦方案——“全賬戶+社會養老金”的新統賬結合。簡言之,這一方案是在不改變現有企業和職工繳費方式的前提下,合並20%統籌部分和8%的個人賬戶,建立占工資總額28%的NDC。另外再由財政出資按當年社會平均工資的5%(2013年這一數字為320元)建立社會統籌養老金,向所有退休人員發放。

課題組希望該方案所覆蓋的人群不局限於約3億名城鎮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而是擴展到5億城居保和新農保人群。

據樓繼偉透露,本來2015年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國務院就曾考慮試行NDC大個人賬戶,再結合一個小的統籌方案。但有礙於現行法律規定,國務院只能制定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而這兩類人加起來僅占機關事業單位總人數的四分之一,故未能實施。

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賬戶NDC方案與財政部的主張一致,但不被人社部認可。

人社部堅持,無論是名義賬戶還是實賬積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個人權益屬性不能改變,即使采用記賬方式,也必須將互濟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分開,固化個人權益。換句話說,人社部的底線是“小賬戶”NDC方案——8%的NDC,加20%的社會統籌。

另外,人社部認為已經做實的城居保個人賬戶不宜再做虛做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名義賬戶還是實賬積累,應當進行充分論證。

雖雙方都聲稱自己堅持統賬結合的現行制度,但實際上財政部全賬戶NDC方案對於現有統賬模式動了大手術,它取消了原有20%社會統籌的互濟功能,將個人賬戶擴充至28%,同時需要取消其個人權益的重要屬性——可繼承。

而人社部方案對現有制度的震動要小得多,僅把目前已經難以做實的個人賬戶改為記賬模式,統籌部分仍維持不變。

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認為,如果搞了全賬戶NDC,財政部首先可以擺脫做實個人賬戶的巨大財政壓力,不用再補空賬的無底洞。據樓繼偉介紹,各級財政已經對社保付出了1.7萬億。

其次,養老保險作為一種費,目前由人社部管理、征收和經辦,統籌和個人賬戶合並為NDC之後,財政部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征繳方式改為社會保障稅,“錢都進財政賬戶,發放時由銀行發,與人社部無關了”。

《中國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的六項制度》一文中,樓繼偉在探討社會保障的實質時也認為,“國家幹預就是用稅收的方式,強制個人和企業將年輕時的財富積累一部分,確保老有所養,從而瀟灑一生”。

學界的少數派

“這是不公平的。”“是為了更大的公平。”

在學界,主張全NDC方案的是少數派。

“中國社保30人論壇的人,絕大部分都不贊成這個NDC。”一位中國社保30人論壇的學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統賬結合已經走了一次彎路,全賬戶NDC方案要通過,中國的社會保障又會走一大彎路。”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成熟的法制和可信的精算對NDC十分重要,瑞典作為法治化小國NDC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它也保留了2.5%費率實賬運行。而中國的數據質量、社會誠信和法治程度均存在不確定性,一味倒向NDC意味著“不給職工留本金,完全依賴未來;政府進,市場退”,養老金制度將面臨公共便車、擠出市場等風險。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受托參與頂層設計的四個國內課題組中,除中國社科院鄭秉文課題組之外,還有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國發研三個課題組。

人大課題組主張學習德國的現收現付制,逐步做小個人賬戶直至取消,因為個人賬戶沒有再分配功能,沒有穩定預期,“基本養老保險一定要互助共濟,我們的方案中個人賬戶是個最不重要的問題,並軌、全國統籌、制度多層次才是重要的。”課題組帶頭人鄭功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浙江大學課題組成員何文炯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對NDC沒有研究。他的學術主張是以“A+B模式”構建養老保險體系,其中A為國民年金制度,其資金通過稅收實現,標準按照退休後居住地生活水平確定;B為個人賬戶制(DC模式),工薪人員強制參加並繳費,其余人員(含農民、自由職業者)自願參加。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顧問宋曉梧早年是國家體改委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司司長,全程參與了現行養老金制度的設計。他受邀參加了上述社科院報告發布會並作了發言,認為如果把NDC看作回到DB制,只是改進計發方法,他並不反對NDC。

但他反對28%全賬戶NDC,理由是它取消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互濟功能。“過去單位繳的那20%給了統籌,現在全給個人了,這不是二次分配擴大一次分配差距嗎?”他認為在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469的當下,這是不公平的。

社科院報告的起草人之一、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對此的解釋是,這是為了更大的公平。因為現有城鎮職工及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總共只有約3億人,而我國經濟活動人口是8億人,還有5億低收入人群因為“社平工資的60%”這一參保門檻而被排除在制度之外。實行了全賬戶NDC之後,這5億人也可以加入,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

“我們也是絞盡腦汁想破頭,必須要做取舍,只有這樣設計才是既有條件下的最優選擇。”齊傳鈞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番話需要放到更大的背景里理解。

在他看來,中國養老金制度的“命門”是統籌層次提高不了,這個問題一旦解決,很多問題如投資增值都迎刃而解。

如果堅持現行體制,有一個大麻煩——錢集中不起來。因為其一大弊端就是統籌層級過低,3萬億元養老金結余目前全部沈澱在市縣一級政府手中。距1991年中央提出全國統籌已二十多年,因為結余省份不肯補貼缺口省份,全國統籌依然毫無進展。

不僅全國統籌做不到,真正做到省級統籌的目前也只有三個省份和幾個直轄市,其中青海和西藏基本是國家包的,真正值得總結經驗的只有陜西省。“為什麽不敢搞省級統籌?因為制度本身的缺陷是反向激勵的。”樓繼偉說,地方政府必然利用統籌之機向上級政府多要養老金,同時扣留繳費。

在齊傳鈞看來,只有做全賬戶NDC,把養老金全部歸入個人名下,才可能與地方政府切割,實現全國統籌,“這是個必要條件。”而統籌問題一旦解決,很多問題如投資增值等都迎刃而解。此外,他強調全賬戶NDC相對於小賬戶,對參保人更具吸引力和激勵性。

取消繼承的難題

一旦個人賬戶取消繼承權,可能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棄保。

宋曉梧對全賬戶NDC的另一個質疑是,如果不可繼承,其激勵性將大打折扣。

這的確是NDC在中國的又一軟肋。在精算模型中,無互濟性的NDC必須取消繼承才可以實現可持續,否則活過平均壽命的長壽者將無錢可領。鄭秉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標準的NDC是不可繼承的,因為它是個遵循大數法則的保險制度,靠“短壽補長壽”實現自我平衡,“否則這個制度從誕生第一天就有風險”。

但是,按我國社會保險法,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屬於個人財產,參保人死後可由親屬繼承。NDC既然名為“個人名義賬戶”,當然也可繼承。如果要取消可繼承,就涉及修法的問題。

樓繼偉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他看到該法律條文時“感到一驚”,“如果是個保險,不應該可繼承。如果可繼承,也是有條件的,如果選擇可繼承,那麽養老金發放到平均余命(平均壽命與退休年齡之差)時就應停止發放。若個人賬戶支付完了,國家繼續用其他投保人的繳費接著給付,這樣的話怎麽可持續呢?”

但如果修法,也面臨諸多問題。武漢大學法學教授熊偉認為,養老金個人賬戶是個人的財產,虛化相當於資金被挪用,取消繼承更相當於財產被剝奪,需要履行正當法律程序,並有相應的補償。

即使修法成功,取消繼承的NDC還將有多大吸引力也很難講。一旦個人賬戶取消繼承權,可能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棄保。“設想一個人工作幾十年,退休之前突然去世了,他職業生涯28%的收入卻不能留給家人,那他為何不把這錢存銀行?”一位學者說。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也認為,一旦取消繼承,很多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養老保險的人群就會轉向商業保險,“老百姓不是傻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68

QE 十字路口:路徑分化與挑戰

2015-01-26  NCW
 
 

 

各國央行不再遵循單一的利率運行周期,而是分為三

組獨立的周期

◎ 魏柏昂(Axel A. Weber) 文

瑞銀集團主席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趨勢捲土重來。各國央行通過擴張基礎貨幣等措施大幅提振流動性,以努力遏制金融動蕩。這些寬鬆工具包括接近甚至低於零的利率、量化寬鬆(QE)和短期借貸工具。這些舉措刺激了總需求,使全球經濟免于衰退。

這些央行舉措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刺激幅度最大,大致原因是美國財政部及早採取的重整銀行體系資本結構的行動,使貨幣政策得以更迅速有效地過渡,令銀行借貸規模得以擴大。在其他國家,由於資本狀況較弱且部分情況下監管較嚴,貨幣政策未能有效地轉化為增長。

各國貨幣政策的新格局在立竿見影發揮積極效果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其他深層後果。後果之一,是新興市場的脆弱性更為顯著。這些市場一方面流入了更多資本從而更容易在受壓時期受到資本外逃的衝擊;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對 信貸規模的依賴也有所增加,導致經濟的結構性失衡。例如在“削減量化寬鬆恐慌”前期至實施期間,巴西的信貸規 模年化增長率接近20%。

後果之二,是財富分配不平等加劇。

央行降低貨幣價格的行動意味著抬高了所有資產的價格。實物資產表現與實際產出之間明顯分化,呈現出可被認為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態勢。不論是有意或無意,央行的措施令富者更富。

由此引發的一個風險是“尋租”的趨勢日趨明顯,原因是資本所有者會尋求租金的最大化,而不是進行投資。上述觀點的證據之一是,與資本支出相比,目前企業股份回購和股息的水平居高不下。如果長期缺乏真實的投資,可能會削弱未來的增長潛力。

下一步怎麼辦?主要央行現已採取分化的貨幣政策立場,這是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現象。各國央行不再遵循單一的利率運行周期,而是可分為三組獨立的周期。

第一組即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曾在經濟下滑初期採取大規模的QE,幫助經濟縮小產出缺口。因此,該組目前處於上升通道,預計將在今年實施加息。第二組包括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該組的軌跡恰恰相反。迫于通縮壓力、分散的信貸市場和疲弱的增長數據,歐洲央行已不得不採取非常規措施來刺激經濟。同樣地,日本央行已在去年10月底宣佈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令市場備感意外。第三組即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和一些新興市場的央行,已處於正常的利率環境,目前的實際利率為正。

美國和英國的經濟均一直在穩步增長,並將很快步入正常化的軌道。我們認為,英國央行很可能在2015年啓動“漸進有限”的正常化並率先加息。

美聯儲方面,由於其成員機構一直在提供前瞻指引,故其即將實施的加息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符合預期的加息周期。但這並不意味著加息周期的結果可被預測,或代表其路途將一帆風順。

我們應看到,美聯儲目前的資產負債狀況前所未有,前三期QE 導致美聯儲成為主要固定收益市場的最後買家;在最近六年的寬鬆期間(為其史上最長的周期),美聯儲購買了美國國債的60%。在應付如此長時間的寬鬆貨幣 政策方面,美聯儲的經驗甚少,而在處理如此漫長的QE 周期方面的經驗則更少。2001年, 當日本首次實施QE 以努力實現通貨再膨脹,曾導致風險資產 的拋售。

逐步退出QE、貨幣政策正常化之後的效應有待觀察,且可能會對新興市場帶來壓力。面對挑戰,新興市場需要改革。未來一些新興市場需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特別是,由於一些國家注重通過推動內部改革和提升競爭力以削減經常賬戶赤字,很可能會導致新興市場之間出現分化。

應當避免過度的、不一致的和缺乏穩定性的監管。公衆壓力已導致出現過度監管的跡象。在某些情況下,監管機構和政府並未對良性銀行業務提供足夠穩定的法律框架。我們認為,應採取一致的方法,而不是始終“在改革中兜圈”。再者,政策制定者必須確保不會過度監管,以免產生流動性瓶頸。

從QE 平穩順利過渡到貨幣中性的關鍵,是所有經濟主體包括各國政府、央行、商業銀行、投資者和借款人之間的對話與信任。借款人必須相信銀行可提供投資和消費所需的信貸;銀行必須相信央行可保障足夠的流動性,同時控制通貨膨脹;央行和商業銀行必須相信政策制定者可提供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確保貨幣融通的平穩持續。

恰當應用宏觀審慎工具。各國央行必須充分利用所掌控的創新工具,特別是宏觀審慎監管,以確保持續複蘇。這會使央行贏得主要市場參與方的信任,從而實現向收緊貨幣政策的平穩過渡,而不致挫傷銀行業務。但如果“宏觀”與“審慎”的效果相左,宏觀審慎措施就不大可能產生最佳結果。此外,各國央行需保持政策框架的清晰透明,以協助和保障企業按其未來的投資計劃在這些框架中良好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50

默克爾:歐元區站在十字路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86

上周六,默克爾向媒體表示不可能為希臘減記債務,只有希臘采取改革和節約措施,歐洲才會繼續與之為伍。德國與希臘之間的劍拔弩張又為歐元區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彭博社報道,正在匈牙利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表示,歐元區已經進入到一個十字路口,並呼籲歐元區成員國應該團結一致,保持其全球競爭力:

我們必須達成一致,所有成員能全力以赴,而且是誠心誠意地為之努力。否則歐元區將持續不得安寧。

默克爾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匈牙利施壓,希望匈牙利能與西方統一戰線,反對俄羅斯。默克爾是在匈牙利首都對當地學生演講時發出這樣的呼籲。

德國和希臘領導人有望會面

路透社報道,德國官方昨日表示,總理默克爾有可能在2月12日即將舉行的歐盟峰會上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會面。在此之前,雙方財長將在未來幾天內會面。默克爾的發言人表示,暫時沒有任何預設議題:

德國政府期待與希臘新總理會面,但對此會面沒有設置特別的議題,而且只是有機會會面。

發言人還表示,德國政府等待希臘方面對此提議的回應。

希臘和西班牙統一戰線

剛剛贏得大選的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對歐盟國家的態度有所轉變。華爾街見聞此前的文章提到面對與歐洲央行和歐盟國家關系緊張會導致希臘失去貸款支持的威脅,新任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近日試圖緩和關系,稱希臘會償還欠歐洲央行和IMF的債務,迅速與其他歐元區國家達成協議。盡管態度不再強硬,但希臘領導人仍然強調不會再接受現行救助協議安排的任何援助,希望在今年5月底以前與官方債權人達成新的協議。

與此同時,希臘的榜樣作用日益凸顯。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到西 班牙反對黨Podemos的左翼領袖Pablo Iglesias在上周六向聚集在馬德里的近10萬民眾呼籲向希臘一樣實施變革,宣稱參與今年底舉行的大選。並承諾一旦競選成功,將進行債務重組。西班牙 的債務規模已達1.1萬億歐元,相當於該國2013年的GDP總值。高達25%的失業率也讓民眾期盼改變現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16

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5

(獨家披露)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作者:格隆匯  匿名


導讀:在征得此基金經理的同意後,格隆匯特此分享了他第一季度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我們在這里隱去了基金的基金經理的名字,但他在13和14年的投資收益都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在業內也有不錯的口碑。在信中他表達了對現在市場的些許擔憂和對未來投資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3700點的你一點啟發。

敬愛的投資者: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投資者對本公司的信任

2015年已經快過去3個月,回顧過去,借著A股的這波牛市,我們的投資業績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我們不僅抓住了大藍籌的上漲,也參與了創業板等中小盤的投機機會,收益頗豐。但在大盤蹭蹭向上之時,我們也不乏擔憂了起來,很多票的上漲都是在我們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完成的,我們做出的投資決策也僅僅是為了借著A股大牛勢參與投機而已,但我們每持有一天,心里就越忐忑一天,猶如守著個定時炸彈不能入眠,所以在A股站上3600點之後我們做出了逐步減倉的決定,並清空了所有創業板股票。創業板中肯定不乏金子般的優秀公司,但只有在大潮退去之後才能分別哪些是金子哪些是沙子,而大潮退去的過程必將是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金子也不能避免。在我們逐步撤出A股中小盤股之後,我們也思考清楚接下去的投資方向, 現乘此機會向各位投資者簡單分享下二季度和今年下半年主要的投資思路及邏輯。

1:年後A股的火爆各位有目共睹,但同時估值結構的極度不均衡也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以A股創業板為代表的高PE中小股,如此離譜的價格長期必將不得持續,今年肯定會有一輪大幅下調,但現時的A股如離離原上之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未來某時在中小板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托舉大盤的任務將交由大盤低估值藍籌來完成,而銀行為代表的大藍籌的大體量完全可以吸納從中小盤中逃離的資金,且在中國股市入MSCI和中國逐漸開放資本賬戶的大背景,國際資金配合上下半年養老社保資金有望為“原上草”再澆一把油。從外資的投資哲學看和社保投資要求來看,銀行等A50大藍籌是唯一能符合他們標準的股票。所以A股大盤二季度和下半年預計將大幅震蕩緩慢向上,而創業板會有一波大幅的回調。主要投資機會在於大藍籌及適時做空創業板及部分與基本面脫節很大的中小盤股票。

2:與A股相反,港股今年的主要機會應主要集中在中小盤。香港市場以國際資金主導,鐘愛大盤,但在美國經濟複蘇,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期望港股從國際上得到資金十分不切實際。而香港的中小盤由於資金撤離,成交稀疏等原因,普遍趴在地上。市場格局有點像是A股當年的存量資金博弈,此消彼漲。我們認為深港通將會是改變這個市場格局的一把手術刀,由於深港通意在連通A股中小盤與香港中小盤,而A股中小盤的白菜珍珠價與香港中小盤的珍珠白菜價形成了鮮明對比,其深度原因在於國內

降息後港股資金的大撤退和 A股的資金的諾曼底登陸形成的巨大反差,如果未來深港通設計合理,將成為兩個市場的輸水管道,均衡兩地水位,此舉也符合國家管理層控制股市風險的需求。同時香港中小盤成交的極度低迷也預示著放水後的反彈高度將會另我們目瞪口呆,所以預計香港今年指數將不會有太多驚喜,但中小盤將會有2-3倍的漲幅。操作上先布局為主,考慮到深港通可能不會一步到位,或許力度會低於預期,所以在深港通之前撤離部分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3:今年還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可能將會在石油上,在阿拉伯人坐擁成本極低的石油和OPEC國家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不願意減產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價格在14年大幅下挫,現時在40-50之間震蕩。國際石油交易量是實際使用量的8倍,所以石油價格可能大幅偏離其使用價值比較久,但長期必將回歸其真實價值。我們看到 在此油價下,很多油企入不敷出,紛紛裁員變賣資產,說明此時油價絕對是低於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15年我們將通過做多石油股,石油期貨,石油ETF等方法參與石油反彈的機會。預記在石油上將至少會有50%的收益。

以上為本公司15年剩下三個季度的操作思路,最後再次感謝各位投資者陪我們走過的風風雨雨,對我們不離不棄,而我們也將再接再厲,不斷提升自己對投資的認識,為投資者創造更豐厚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046

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5

(獨家披露)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作者:格隆匯  匿名


導讀:在征得此基金經理的同意後,格隆匯特此分享了他第一季度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我們在這里隱去了基金的基金經理的名字,但他在13和14年的投資收益都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在業內也有不錯的口碑。在信中他表達了對現在市場的些許擔憂和對未來投資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3700點的你一點啟發。

敬愛的投資者: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投資者對本公司的信任

2015年已經快過去3個月,回顧過去,借著A股的這波牛市,我們的投資業績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我們不僅抓住了大藍籌的上漲,也參與了創業板等中小盤的投機機會,收益頗豐。但在大盤蹭蹭向上之時,我們也不乏擔憂了起來,很多票的上漲都是在我們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完成的,我們做出的投資決策也僅僅是為了借著A股大牛勢參與投機而已,但我們每持有一天,心里就越忐忑一天,猶如守著個定時炸彈不能入眠,所以在A股站上3600點之後我們做出了逐步減倉的決定,並清空了所有創業板股票。創業板中肯定不乏金子般的優秀公司,但只有在大潮退去之後才能分別哪些是金子哪些是沙子,而大潮退去的過程必將是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金子也不能避免。在我們逐步撤出A股中小盤股之後,我們也思考清楚接下去的投資方向, 現乘此機會向各位投資者簡單分享下二季度和今年下半年主要的投資思路及邏輯。

1:年後A股的火爆各位有目共睹,但同時估值結構的極度不均衡也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以A股創業板為代表的高PE中小股,如此離譜的價格長期必將不得持續,今年肯定會有一輪大幅下調,但現時的A股如離離原上之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未來某時在中小板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托舉大盤的任務將交由大盤低估值藍籌來完成,而銀行為代表的大藍籌的大體量完全可以吸納從中小盤中逃離的資金,且在中國股市入MSCI和中國逐漸開放資本賬戶的大背景,國際資金配合上下半年養老社保資金有望為“原上草”再澆一把油。從外資的投資哲學看和社保投資要求來看,銀行等A50大藍籌是唯一能符合他們標準的股票。所以A股大盤二季度和下半年預計將大幅震蕩緩慢向上,而創業板會有一波大幅的回調。主要投資機會在於大藍籌及適時做空創業板及部分與基本面脫節很大的中小盤股票。

2:與A股相反,港股今年的主要機會應主要集中在中小盤。香港市場以國際資金主導,鐘愛大盤,但在美國經濟複蘇,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期望港股從國際上得到資金十分不切實際。而香港的中小盤由於資金撤離,成交稀疏等原因,普遍趴在地上。市場格局有點像是A股當年的存量資金博弈,此消彼漲。我們認為深港通將會是改變這個市場格局的一把手術刀,由於深港通意在連通A股中小盤與香港中小盤,而A股中小盤的白菜珍珠價與香港中小盤的珍珠白菜價形成了鮮明對比,其深度原因在於國內

降息後港股資金的大撤退和 A股的資金的諾曼底登陸形成的巨大反差,如果未來深港通設計合理,將成為兩個市場的輸水管道,均衡兩地水位,此舉也符合國家管理層控制股市風險的需求。同時香港中小盤成交的極度低迷也預示著放水後的反彈高度將會另我們目瞪口呆,所以預計香港今年指數將不會有太多驚喜,但中小盤將會有2-3倍的漲幅。操作上先布局為主,考慮到深港通可能不會一步到位,或許力度會低於預期,所以在深港通之前撤離部分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3:今年還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可能將會在石油上,在阿拉伯人坐擁成本極低的石油和OPEC國家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不願意減產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價格在14年大幅下挫,現時在40-50之間震蕩。國際石油交易量是實際使用量的8倍,所以石油價格可能大幅偏離其使用價值比較久,但長期必將回歸其真實價值。我們看到 在此油價下,很多油企入不敷出,紛紛裁員變賣資產,說明此時油價絕對是低於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15年我們將通過做多石油股,石油期貨,石油ETF等方法參與石油反彈的機會。預記在石油上將至少會有50%的收益。

以上為本公司15年剩下三個季度的操作思路,最後再次感謝各位投資者陪我們走過的風風雨雨,對我們不離不棄,而我們也將再接再厲,不斷提升自己對投資的認識,為投資者創造更豐厚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71

徐小平:當創業處於十字路口,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31/149922.html

黑馬說:5月27日,真格基金創始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徐小平在黑馬成長營第十一期開營儀式上,以他特有的熱情和幽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講,他告訴黑馬創業者們:

做企業,你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各種各樣的挑戰、各種各樣的問題騷擾你,但最終會有一種東西讓我們從混沌中,從霧霾中走出來,讓我們看清楚並走向燦爛的未來——這就是信念。



\口述|真格基金創始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  徐小平

整理|黑馬學院案例中心  楊嬌


今天看到在座每一個創業者的那種競爭狀態,那種散發、煥發的青春活力,我也覺得自己年輕了。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認為沒有比今天更偉大的時代!

李克強總理前幾天在前海、在深圳,又講創業者要抱團取暖,要走到一起,要吸引人,要被人吸引。

總理這種對創業微觀的指導,讓我有一種激動感、幸福感。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機會和期待,那麽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是什麽,我們又能做點什麽?

人生一次偉大的機會,時代背景很重要,一定要去尋找、一定要去努力,把自己拋到漩渦當中去。我覺得黑馬學院就是這樣的漩渦,就有這樣的氣場。這種機會、這種碰撞,大家一定會滿載而歸。

我認為在這樣一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創業夢想能或多或少的實現。你做不到馬雲3千億美金,500億也不錯,500億美金不行,50億美金甚至5億人民幣、五百萬人民幣也可以。這里我最想分享的是,既然踏上了創業這條路,最重要的是什麽?我想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1.
劉強東說,堅持就是勝利,這不是雞血,它是信念。


你想想劉強東當時重資產,做自己的物流、自己的倉庫,亞洲一號,他靠什麽?想起來很恐怖的,無數億,至今可能還沒有盈利,投資人靠什麽?劉強東有一個最了不 起的投資人,除了徐新以外,還有雄牛資本的李緒富。這個人是做投行的,他在做蘇寧電器財務分析的時候,了解家電行業里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他一看劉強東這 個模式,立刻覺得要比蘇寧、國美好無數倍,果敢地投了他,也一舉成功。

這個重大決策基於什麽呢?

念。但這個信念,是李緒富對家電行業深入了解的理性。雞血和智慧的區別,雞血和熱血的區別:一種是稀里糊塗的狂熱、愚昧,另一種是智慧、了解,對行業精深的一種判斷。


2.
2001年新東方因托福資料陷入盜版風波,面臨關閉的可能。在這個時候,我作為新東方公關負責人,一股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對!在這個時候沒有恐懼,只有一種信念:新東方事業是不是正義的事業?是應該滅亡還是應該成長?

當時來了十幾輛警車,但是讓我欣慰的是同時有3000多學生,排著一兩公里長龍的隊伍來報名,想趕在新東方關閉之前拿到最後一張聽課證。我知道新東方的事業是正義的事業,有一些瑕疵,但我們改正就好了,還不至於關閉。

我們就憑這麽一個簡單的信念,發起了自衛反擊戰,贏得了全社會的支持,而且這里面沒有一點強詞奪理的或民族主義的東西,新東方就是一個國際主義,就是一個環 球化的企業,但偏偏ETS他民族主義了,他狹窄封閉了,它沒有想到出國夢想對中國家庭的重大意義,做出了傷害中國學生利益的判斷。這是我在新東方最引以為 豪的一件事。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要決策是A還是B?是左還是右的時候,你想一想,

什麽是你企業的最高價值,什麽是你出來創業真正的初心,什麽是你的員工、你的客戶的最高利益?從你的原始出發點,到你的員工為什麽激動,到你的客戶為什麽付費?

這個東西,你把它詳細分析之後,這就是你的企業的核心價值,對企業核心價值的自信,就是你的信念,一個企業家有了信念,做出決策就不難。


3.
2004年開始準備上市的時候,又出現一個災難:新東方一個項目在招生時對學生說來學習暑期班住三星賓館。學生來了一看根本不是那麽回事,非常惡劣的環境,結果幾千學生就鬧事。怎麽辦?

無條件退費,一卡車一卡車現金送到現場給學生,一天退掉一千萬人民幣。想繼續學習的,我們包了當地五星賓館、四星賓館、三星賓館,把能夠找到的高級賓館,全部給學生住。

結果新東方品牌不僅沒有遭到損壞,反而更加令人信賴。這相當於把一個巨大的滅頂之災,變成了一次全國人民稱頌的偉大行為藝術。當時我們虧了大概好幾千萬——估計04年一年也就是5千萬利潤。《中國合夥人》電影劇本里我曾經寫過這個場景,其實它真的發生過。

這種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的抉擇非常容易,根本不要討論。因為我們有信念——學生利益是新東方最高價值——價值觀支撐的信念。


4.
易到的周航說,他經常夜里找他哥們兒聊天,覺得前無出路、後無退路,左右的門都關著,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周航堅持了下來,即使現在他們依然面臨著壓力,但他高歌猛進地在堅持。

周航認為,易到是有價值的——用互聯網把車連起來,全世界無產者都連起來,就是周航的信念——周航憑著這個信念走到今天,估值20億美金。整個董事會、整個股東大會,對周航這個創業家,對於他的那種人格、性格的力量,充滿了信任、充滿了期待。毫無疑問,他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創業者。

每個CEO都應該是他自己企業的發言人,必須是自己企業的第一銷售員,必須將這種信念傳遞給市場。作為天使投資人,我們靠的就是基於我們對創業者整個人的判斷。我們投資投到最後還是投這個人。


5.
2014年5月16號聚美優品上市,我跟陳歐吃上市的早餐。那是華爾街的傳統,巨大的圓桌四五十人。

紐交所的CEO說,陳歐會成為紐交所2000年來最年輕的CEO,他直接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但是8月1號大促,出現了假貨危機——第三方平臺賣假貨。

陳歐這時候做了個決定,砍掉第三方平臺。陳歐從那一刻起,壯士斷腕,從源頭上徹底杜絕假貨發生的可能。他面臨的恐怕是1/2、1/3或者1/4銷售額的下 降,這對一家年輕的上市公司是不可思議的,非常需要勇氣。但陳歐的信念很簡單也很強大:盡管假貨是電商的原罪,但聚美就是要做中國最幹凈的電商。


<<<<<
 

當你的人生走到十字路口,

當你面臨最重大的決策,

你信不信這個事業?

你認不認為這件事對社會有好處?

對用戶有好處?

或者你的公司,

你是不是覺得你的事業需要送到千家萬戶?


這個時候決定就很容易。賭博,我擺在這兒還是擺在那?那是靠命運,靠的是概率。但信念,卻能指引你永不迷航。

郭沫若在詩集《女神》中,引用了歌德的一句名言:永恒之女神,引導我們前行”。創業家的永恒女神是什麽呢?

企業承擔著社會責任,承擔著員工期待,以及股東要求的創業者。你的那個女神,就是你的責任感,你的理想,你的價值觀,你的信念。

有人問,“什麽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創業者?”

首先,你連打工都可以全職,創業怎麽能兼職呢?創業者必然是全心全意投入的。其次,當一個創業者問我,我做的這個事情里面有沒有機會的時候,你不是創業者, 你是個投資人。創業者是什麽呢?看到這個東西,就發了瘋,就鐵了心,就一竿子到底,九頭老牛也拉不回,這就是真正的創業者。

好的企業,一開始就要有個股份的安排——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企業的糧草是什麽?不是工資,是股份。當一個人不拿股份就加入你的話,證明他不優秀。

團隊一確立,你要馬上明確你的企業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最重要的人是誰?然後把股份分下去。同時,給他多大的權利就有多大的職責,有多少股份就要給公司多少成果。如果幹了一年覺得不行,對不起,收回來。


創業者怎麽持續的突破個人的天花板?

當你的產品得到市場驗證以後,要不遺余力地,要竭盡所能地,要瘋狂地往前沖,速度要超過質量。

為什麽不敢拼命做呢?在速度和質量之間,一定要速度在前,假如客人不滿意,你退款了,假如出了質量問題,你彌補啊,你克服啊。但是,偉大的企業,總是在各種爭議聲中,各種崩潰危機當中,暮然回首,那人已在納斯達克敲鐘處。

所以,所謂的突破,對你們來說,就是要高速成長。這樣,真的很快你就會發現,那些畏首畏尾、左顧右盼的人,意識到的時候黃花菜已經涼了。現在所謂的天花板遠遠沒到,你的問題就是高速成長。我們就是騎著黑馬,高速成長,那匹黑馬已經變成了獨角獸,變成了白馬。\\▲2015年5月27日,真格基金創始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徐小平與黑馬成長營第11期100余名創始人合影留念。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徐小平,整理楊嬌,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中國移動的煎熬、隱忍、堅守與突圍

 煎熬:   

中國移動在3G時代憋屈了整整六年春秋,為了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建設TDS-CDMA網絡,無謂地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然而事與願違,由於產業鏈弱勢,在六年內近70%的移動用戶仍由GSM850/900、DCS1800承載,不斷增長的用戶量、信令風暴與設備老化令GSM不堪重負,TDSCDMA甚至連為GSM有效分流的作用都沒有起到。並且總的市場份額由2G時代的90%驟降到68%。

這六年對於中國移動來說就是地獄般地煎熬,王建宙曾在回憶錄《移動時代生存》一書中寫道:“在3G放號的那幾年內,是我職業時光中最難熬的時光。我時常在思考當一家企業面臨外部環境變化後如何繼續為用戶提供優秀的通信服務?我陷入了深思。那段時間,最令我憂心忡忡的就是出差時在頭等艙中看到越來越多的聯通iPhone、最令我難過的就是收到老朋友的換號通知短信。這些,都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隱忍:

然而,在國家意誌面前、在工信部不對稱管制下、在國企這個體制中,很多時候,不是企業願做不願做的問題,而是為了國家意誌、國家利益不得不做,中國移動明白這既是一種包袱,也是一種國家賦予的特殊“使命”。為什麽通信制式對於一個國家如此重要,甚至重要到去冒著企業經營性危險?

因為,通信制式標準制定的爭奪,本質就是大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對抗、磨合與妥協的另一戰場。

回顧一下老郵電時代中國通信行業的草莽發展就會明白。建模擬網(TACS、英標)時被摩托羅拉和愛立信買斷,我們毫無議價能力,只能看著國外的NorthTele、Ericsson、Motorola三大設備商攫取巨額利潤。在建數字網時(GSM、歐標)的核心網“七國八制”,依然受制於此。中國在近代受盡西方列強屈辱,在改革開放後通信設備仍然高度依賴歐美進口。

這些草創初期的陣痛與憤恨,其實恰恰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時各行各業的種種無奈與窘迫困境,那時國家含淚記下了這些慘痛教訓與寶貴經驗,老一輩的郵電人都咬緊牙關、握拳捶地發誓:終有一天,我泱泱中華要有自己的通信標準,要讓空中接口滑過的無線電波也能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即使是在3GPP的話語權,也要全力爭取。

而我始終認為:事在人為。

 堅守、突圍:

王石曾說:“但凡成大事者,一定要能熬人所不能、忍人所不能。別人受不了的罪、你要能受;別人吃不了的苦、你要能吃;別人熬不下來的困境,你要能熬。”

做人如此、企業亦是如此。

六年間的煎熬中,中國移動獨臂擔起了產業鏈振興的重任,從一窮二白到百花齊放,這之間是長達六年不足為外人道的勤奮。苦心人天不負,中國移動2013年終於憑借六年來的蟄伏與堅守、沈澱、積累催熟產業鏈,TDS終端出貨量超過WCDMA與CDMA總和。把放在西門子、大唐實驗室中的一紙標準,變成了真正能用於人們數字生活中的商用產品。

對於TDS的功過是非,業界有很多爭論。我認為還是要辯證的看,一方面它的確阻礙了我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進程,對電子消費行業、移動互聯網行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非常嚴重。雖不能說TDSCDMA是徹頭徹尾的錯誤,但也是昏招。它使得3G與LTE的投資周期重合,重複建設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和包袱;另一方面,它也幫助26(中興)、28(華為)、大唐、烽火這些我國設備商能夠有實力與家底去對抗阿朗、諾西、愛立信這些國外老牌設備商,並鍛煉了中國移動的產業鏈控局能力,積累了寶貴的產業鏈催熟經驗。

(一)困局中的成:ICT業內的核心競爭力

今天一家企業的所得所失,到了百年後不過是人們間談論通信行業發展的談資而已,又何必太過執著於此。每想到此,似乎突然些許釋懷,些許感傷、些許惆悵。

感慨歸感慨,回到剛才的話題,這幾年間中國聯通依托WCDMA的成熟產業鏈、中國電信依托強大的固網寬帶優勢(移固捆綁)搶奪了中國移動不少用戶,最大的影響在於高ARPU用戶的流失,這對公司影響很大,財報中的營收指標如毛利、總收入、現金流、平均用戶收入等等、運營指標中的MOU、DOU等等都會出現波動。

中國移動是在香港與紐交所兩地上市的公司,而華爾街的投行是把雙刃劍,既可以帶你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例如NetScape),也可以讓你引火燒身再無東山再起之日(曾經有個電商公司叫做Overstock,每股僅比預期低一美分,股價便一瀉千里)。投資銀行的分析師對電信業非常看重指標的浮動,非常嚴苛。

但中國移動是中央企業,不能只遵守荷蘭人的“契約精神”對股東利益負責,還需要踐行社會責任進行普遍覆蓋、消除數字鴻溝、推動信息產業發展、改變人們溝通方式。例如“村村通”工程(美國的AT&T、Verizon Wireless在農村根本不做覆蓋),完全無法收回投資的地方建設基站,這些都是投行極力反對的。但中國移動還是堅持做了,只為了社會責任四字。

另一個壓在頭上的重壓是國資委。每年需要完成國資委的嚴厲考核以及繳納相當數額利潤指標。

基於上述的原因WCDMA牌照的缺失的確讓中國移動頂著巨大壓力,中國移動通過升級EDGE(Enhanced daterate for GSM evolution)網絡,以及優質的服務、梯度定價、根據ARPU的品牌細分、存量經營、完善的廣域覆蓋挽留住了大部分用戶。但少部分高ARPU用戶流失仍然不可避免,這對中國移動影響很大。

這便是中國移動困局中的成:一家企業在ICT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不是這家公司在紐交所的市值多少億美金,也不是這家公司擁有多麽龐大的私有實驗室、擁有多少才華橫溢的員工,而是企業的外部競爭環境出現巨變後,企業依然能夠上下一心應對變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變化無常的外部環境中能繼續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說2G時代中國移動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大的話,那麽3G時代可以說讓中國移動在逆境中磨練出來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放開攜號轉網,影響會有,但不會動其根基。

我常在想中國政府對中國移動頻頻不對稱管制的真實原因究竟何在?現在突然頓悟一點,國家是要把中國移動在逆境中磨練成一家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運營商,不讓他做在壟斷市場環境下的溫室小象。就如同美國反壟斷法逼迫著AT&T通過貝爾實驗室的技術創新而不是市場份額取得競爭勝利一樣,我國政府也希望中國移動面對弱勢產業鏈鍛煉振興、管控能力,為以後的國際化道路積累經驗與試錯。看來工信部的領導中雖有昏庸決策者,也確實不缺乏高瞻遠矚者。

(二)勝局中的敗:LTE建設光鮮成就下的暗湧危機

先說中國移動的“勝“。中國移動具有強大的產業鏈號召能力,以及極其可怕的執行力(同友商電信、聯通相比。這里說個花邊,在通信業有個廣為流傳段子:移動人年輕、沒有思想包袱說幹就幹、電信人是老郵電人的繼承,遵循規則與制度,能幹就幹、聯通人是天天口號震天響,光說不幹),這保證了中國移動在LTE時代的國內競爭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在一年時間內建設七十萬座LTE-TDD基站,這不僅在中國通信歷史上絕無僅有,更是在世界通信史前無古人的壯舉。回顧歷史的進程,從莫爾斯到UMB、從特斯拉到愛迪生、從GE到AT&T,還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建設如此之多的信號基站。

中國移動強大的號召能力讓全部產業鏈跟著中國移動走,LTE-TDD從核心網到傳輸、空中接口、再到終端,一年時間完全催熟。

但是,中國移動LTE建設光鮮成就下也存在著巨大的暗湧危機。固網傳輸與IDC、骨幹網的建設。空中接口只是"最後一公里",LTE核心還是在於固網,這也是中國移動的最大的短板。把TDD在國內做起來還遠遠不夠,要把TDD像高鐵、核電一樣推廣到全世界,讓TDD真正被國際上的運營商接納、運用、融合。這才是出路,否則LTE-TDD會與TDS一樣成為“獨苗”,國人出遊拿三模機器漫遊不出去,國外友人漫遊不進來,這會成為最大的硬傷。

目前國際上曾運營WiMAX(全球微波互聯接入,一種美標通信技術)的運營商、運營PHS(Personal-Handy-phone system,一種日標通信技術)的運營商和擁有BWA牌照的運營商(印度的巴蒂電信、美國斯普林特)在Band39、40、41、42有大量頻譜、它們最終會將其WiMAX、PHS演進到LTE-TDD,這對LTE-TDD的全球化推廣會起到很有益的作用。另外是流量爆發後,原歐美FDD系運營商也會希望與TDD混合組網,通過部署PicoCell、FemtoCell、LTE-Hi利用多天線、3DMIMO、MassiveMIMO等技術滿足日益增長的流量需求。

中國移動在LTE時代雖然取得了值得肯定的基建成就,但仍然無法與許多跨國運營商同臺相競爭。除了上述的IDC、CDN、核心網、城域網短板,還有就是海外運營能力匱乏,巴基斯坦子公司、香港子公司均是拿巨資換時間“砸”出來的市場份額。所以中國移動要想能夠克服光鮮成就下的暗湧危機,就要能夠背水一戰,才能以此為契機成為LTE-TDD陣營的主導運營商,進一步提升我國在3GPP的話語權,同VerizonWireless、Vodafone、Telefornica等跨國運營商同臺競爭。

話語權之爭的背後也是各大國間的相互博弈。展望5G時代,以全雙工、TDD、OFDMA為主的空中接口,可以看到TDD這條路非常清晰與正確。

(三)是註定大敗局還是力挽狂瀾:來自互聯網公司OTT的血腥撕咬

現如今各國運營商正面臨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即語音、短信收入被OTT(Over the top)侵蝕,且流量經營所帶來的收入提升不足以彌補前者的下滑。更有甚者把運營商比作啞管道。

這也是中國移動的“敗“,共有三點“敗”。

大的趨勢與浪潮不可違抗,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要能夠順勢而為。今天的一切都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中國移動最大的憂慮有三點。

 1:語音收入與短信收入的減少,這是因為互聯網公司推出OTT產品所導致的結果。我說過,這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然的現象,為什麽說是必然?因為原有ICT行業的單一通信方式(SMS、MMS、電路域通話)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多樣溝通需求與更複雜的關系層級。

當需求被抑制得不到滿足時,必然會催生新的野草在體制外生長,並近乎威脅到體制內部的結構大廈。這些需求催生出社交網絡(Facebook、twitter、Snapchat、Whatsapp)這樣的需求解決方案,它們提供了不同關系層級、不同通信方式的需求解決方案,讓在傳統CS域通信上被壓制的部分需求迸發了出來。

用戶並不知道解決他們想要的需求方案是什麽,直到解決他們需求的產品出現在他們眼前。這些解決方案本應由通信運營商提供,然而遺憾的是"當商業模式成熟後,再想親手韌掉這個現金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企業家高瞻遠矚有壯士斷腕,有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的勇氣,也無法說服華爾街,這便是企業上市後的心梗,無法克服資本市場的制約與束縛。"

  2.對於手機號碼黏性的降低與用戶價值關系的轉移

語音與短信收入的減少有流量經營這一臨時解決方案,真正威脅到運營商的在於手機號碼黏性的降低與用戶價值關系的轉移。在電路域通話時代,號碼作為溝通的唯一途徑是運營商用來沈澱用戶價值的關鍵核心一環,如今用戶的人脈關系被轉移到互聯網OTT產品中,使手機號碼的用戶價值不斷弱化,是運營商所最最需警惕的。

  3.啞管道

在夢網時代,中國移動既是數據、話音通信服務的承載者,也是互聯網內容的提供者,占據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入口,創造用戶價值,一切自然紛至沓來。但自從iPhone發布改變整個手機產業後,時代變了。你可以註意到用戶從AppStore安裝一個Application時,運營商除了提供數據,其他沒有任何一環參與,這對於習慣生產內容、掌控用戶入口的運營商來說是非常震撼的事情。

(四)成,則一統千秋

國外的VerizonWireless、AT&T、Vodafone、Softbank都曾為了應對OTT、Market推出過自己的O、M,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於是轉去做流量經營。把財報、收入以及公司的全部命運托付在流量經營上是愚蠢的。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會不斷拉低運營商的流量單價,最終ARPU不斷降低、出現增量不增收的情況,導致整個通信行業的惡性循環--------運營商無法支付設備商用於研發的高額資金、設備商受損、反過來運營商無法獲取新設備而網絡質量受損、最終整個行業沒落,這是一條死路。看看曾經的Lucent、北電、西門子、摩托。歷史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那麽我認為中國移動該如何應對呢。首先,通信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並非完全相同的企業基因,通信企業要想做好OTT產品、要想做好Market產品、要想做好內容,就需要成立專門的互聯網子公司、突破原有集團公司與地方省公司的分權現象,要能打破既有的省市縣公司一把手利益裙帶體系、打破瓶瓶罐罐,能夠建特區、給特權、空降真正的互聯網將才。

 (五)敗,則千年一嘆

從飛信到Jego,不溫不火的根源在於是戰略防禦、是恐懼、是王建宙卸任後中國移動的不知所措與些許迷茫,更是31省分公司與集團公司分權與集權抗衡下內耗的惡果。

中國移動不缺人才,缺的是互聯網人才、缺憾的是央企體制下,形如古代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集團、省、市、縣拓撲組織架構中,無法同大一統、集權、快速、接地氣、重視體驗的互聯網公司相互競爭。過去幾年中國移動試水OTT效果不佳的原因根源在於。內部的考核體制過於功利化,以KPI為導向,忽略了產品的長遠發展與用戶的核心體驗。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找到王建宙所說的"互聯網瘋子"。

如同柯達對於數碼相機、收費殺軟對於免費殺軟,在商業模式的顛覆面前,縱使企業家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但往往步子邁不出第一步,因為積重難返。

即使是革命,也要自己的OTT產品自我革命,而不是你騰訊。商場如戰場,對於中國移動來說,贏得競爭還遠遠不夠、騰訊必須死。這個毫無退讓、不可妥協。要有Jobs面對安卓威脅的魄力與膽識:即使花光賬上最後一分錢,也要扼殺對手。

 但令人遺憾的是,即使有這樣一位有膽略的董事長,可在央企的框架下,CMCC不可能如此。因為他根本無法實際控制公司,他不過是一個受國資委管轄、受中組部任命的幹部。

這種情況像極了1995年如日中天的AT&T。當時AT&T董事會一樣——公司的長遠利益與自己本身並沒有多大關系,甚至與自己的利益相互矛盾。當時AT&T股價已經達到頂峰,貝爾實驗室的各個科學家每天談論的都是股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此時拆分公司為Lucent、NCR、AT&T Wireless股價又可以大漲,每個人從董事會到中層再到普通員工都可以大發一筆,而公司的長遠利益又與自己毫無關系,何樂而不為呢?於是這場殺雞取卵的分家開始了,最後大家都直到朗訊股票跌成垃圾股,與法國的alcatel合並的下場。att也丟掉了性命,被當年分出去的一家西南貝爾公司,以SBC用“蛇吞象”的方式變成新的AT&T。

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失“,則中國移動將徹底淪為啞管道,話音與短信業務大減。變成跟固網運營商(電信、網通固網業務)同樣的完全管道化。目前語音收入還是營收中的大頭,一旦失去話音收入,整個公司便危在旦夕。

十五載移動,Change or die 

似乎中國移動在關鍵路口方向不可扭轉,但也許還有下一個篇章。

和各位分享一個令我感慨的故事:

那還是2004年中國移動推進農村覆蓋的時候,王建宙到湖北的貧困山村里考察覆蓋。那天晚上星光燦爛,一行人結束一天的調研在吉普車上走著泥濘不堪的泥土路下山,四周一片黑夜的寂靜、只有螢火蟲的微弱燈光。突然在遠方看見一處土房前燈泡發出的弱光,隱隱能看見一位農民樣子的老伯正在拿著手機通話。看他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與幸福,應該是在與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女通話。那種與親人遠在天邊、卻仿佛近在咫尺的幸福感,是生命中最好的體驗之一。

看到這則故事的瞬間,我深深的被打動了。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牛逸夫,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逢中資必反?台灣該關心的三件事 IC產業走到十字路口 36年老將提建言

2016-01-04  TWM

面對中資大舉入股IC設計業,社會普遍認為這些公司股本都不大,若開放投資,技術將被掌控;但其實 該思考的問題是,如果不開放中資,IC設計業是否就會活得更好﹖三年內就不會被中國追過﹖編按: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曾任工研院電子所第一任策略規畫及 技術推廣組組長,以及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

十年前,他協助政府做出八吋晶圓登陸「有效管制」的決定;如今,IC設計業是否開放中資入股的話題正熱,他特別撰文,以其三十六年的產業資歷,提出最理性 的思考方向及建言:最近為了該不該開放中資投資我國IC設計業,引起國人沸沸揚揚地討論。而中國紫光集團霸氣、高調、急躁的投資企圖心,也引起國人的不安 與反感,使得應該沒那麼複雜的問題,演變成民族情感甚至情緒之爭,很難冷靜討論。

筆者是IC產業三十六年經驗的老兵,幾乎參與了台灣整個IC產業的發展史,而且投入很深。故雖然現在群情沸騰,仍頂著壓力寫下本文,不論能否被接受,至少希望替歷史留下見證。

二○○一年左右,台灣IC產業走到第一個十字路口,當時爭論的是該不該開放八吋晶圓廠去中國投資。個人很慶幸參與了那美好的一戰,協助政府做出有效管制的 決策,後來政府採取非常有節制的開放政策。此一政策,把晶圓代工業留在台灣積極發展;再加上當時政府超高效率地開拓了中科與南科,讓台積與聯電將近九千億 元的投資,能在台灣落實,奠定今日台灣IC產業強勢的競爭地位。

鏡頭拉到○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在台北市濟南路的台大校友會館,充滿耶誕夜節慶歡樂氣氛;然而角落卻有一桌客人吃著簡單餐點,認真討論著對後來八吋晶圓廠決策有相當影響力的議題。

當晚參加的有筆者和另一位IC界人士,還有時任經濟部次長陳瑞隆、陸委會副主委鄧振中,以及一位女性官員與國安會聯繫人士,相信那是一場歷史性的會議。

在那場會議前後兩、三個月,個人和幾位朋友接受政府高層及智庫多次徵詢,說明IC產業之重要性,並分析其外移重大影響。

許多重要決策人士,如總統府祕書長陳師孟、央行總裁彭淮南、行政院祕書長李應元,還有台經院團隊,或犧牲假日,或放下身段不拘場所,認真聽了我們的解說。

總統候選人、學者都反對

其實,產業發展問題,並非只有技術,更牽涉到群聚效應、就業問題、經濟發展,甚至無形國防等問題,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麼單純。

當時新竹研究機構還有學界領袖,認為只要技術領先就好,開放無妨。電腦業大老施先生,也只是站在個體經濟的角度,主張積極開放,可以想像政府受到的壓力。當時幾位重要主管官員的努力與用心,以及平民作風,至今回想還是覺得很感動,也讓人感受政府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IC是所有電子產品最關鍵的零件,而台灣今天IC產業的影響力,在全世界可說是最重要的。IC產業不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柱,也是台灣最值得珍惜的無形國防。

然而,由於其重要性,中國正舉國家之力,大力資助發展。以目前態勢看來,中國由於是電子產業之世界工廠,已成為世界最大IC需求市場;再加上舉國資金與人力挹注,三年內IC設計產值可能超過台灣。而晶圓代工十年內還不易趕過台灣,IC封測七年或許可超越台灣。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該如何因應中資排山倒海來叫陣要投資台灣呢 ﹖這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且不管懂或不懂的人,都敢大聲發表意見。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第一時間就跳出來,說他反對中資投資IC設計業;許多個人認識一向愛台灣的學者,也連署反對,讓贊成者噤若寒蟬。

坦白說,個人原來還不知道政府單獨對IC設計限制中資投資,那實在是一個有點奇怪的想法;最近許多學者連署反對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公司,也都出於同樣的邏輯。他們的思惟是,IC設計業股本普遍不大,若開放投資,很容易被入主,技術就會被掌控。

政府不投資 卻反對外資

今天的問題是,如果不開放中資,IC設計是否就會活得更好﹖IC設計三年內就不會被中國追過﹖答案顯然是令人擔心的。我們該關心的是:一、開放了,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多少能形成利益共同體與策略聯盟,使得中國不至於祭出太多不利台灣IC設計業的政策。

二、IC設計業有中資一定持股,或許才能參與中國新一代產品之國家規格制定,如物聯網、手機、行動支付等,否則就被排除在外。相信這是台灣較為領先之設計公司目前較在意之處。兩岸並非沒有合作機會。

三、中國IC設計業由於政府大力資助,而且接近市場,再加上高階人力人多勢眾,實力已非吳下阿蒙。台灣IC設計公司應思考,如何競爭又合作才是上策。台灣有最完整、最有效率的IC產業供應鏈,以及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與經營團隊,並非完全沒有優勢。

目前另外一個重大課題是,台灣股市太便宜了,本益比只有十多倍,中國動輒五、六十倍,這樣物美價廉的東西誰不要?政府如果擔心IC設計被買走,當務之急應 是改正錯誤政策,大幅提高我國上市公司價值;政府基金則應以行動支持,增加投資我國績優公司以及策略性產業。不應作繭自縛,不准中資投資,而自己又不投 資。

談到大幅提高台股價值,坦白說,今天台股本益比如此低落,政府要負最大責任。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果實應為國人共享;然而目前幾乎所有的政策制度與工具都偏袒外資,使得本應為國人共享的經濟果實,悉數為外人拿走,而個人投資者獨憔悴。這許多錯誤的政策,也是造成台股本益比低落,產業容易被委屈購併的原因。此一課題,因篇幅所限,於此無法贅述。

此外,開放中資,政府如果要加一些配套措施,例如投資不能超過五○%,股東會中資不能收購委託書等,個人並不反對。雖然這些規定未必有效,但是至少可以讓國人安心,減少反對聲音。

透過合作 讓產業繼續發展至於好戲連台的日月光投資矽品案,最近加碼演出到日月光想全吃,個人認為那是企業競合策略,對台灣並不是太重要的事;但台灣本來有金牌和銅 牌(編按:目前全球封測廠市占率第一為日月光,第三為矽品),如今卻要將銅牌消滅掉,其實也並非有利。尤其對封測廠之大客戶而言,若金牌、銅牌合併了,他 們勢必要再找第二供應商。至於二、三線IC設計公司,他們將更難與獨大的日月光談生意,勢必要尋求其他封測廠合作。

台灣二線封測廠若能掌握契機,當然是好事,否則獲益最大的可能是中國封測業。此外台積電赴南京設廠一事,個人同意民進黨智庫執行長林全的看法,我們都相信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深思熟慮、穩健的經營決策。

總而言之,個人一貫理念是,經濟發展應以發展「實業」為主;也就是讓產業能在台灣設廠獲利、提供就業機會、繳納稅金,並形成產業聚落,厚實競爭力。而健全的資本市場,是以協助及成全產業發展為最高目標。

政府認清楚了這一點,才能使產業如魚得水,全民獲利。

目前的政府為了所謂的公平正義,對股民存有偏見,將股票市場整死了;對吸引人才之員工分紅配股,也以實價課稅,將之摧毀了。若觀念繼續不清,不從根本著手,本末倒置,將使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全球最重要IC產業聚落,也逐漸崩解。

掌握了這些原則,就可明白,所謂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根本不是太重大的問題了;如何透過兩岸適度的合作,讓IC產業能繼續在台灣發展,那才是最重要的。

撰文 / 林錫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3

站在十字路口的滴滴,向左還是向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8/156400.shtml

站在十字路口的滴滴,向左還是向右?
於斌 於斌

站在十字路口的滴滴,向左還是向右?

不管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滴滴目前的整體估值和未來發展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滴滴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蘋果巨額投資的風光還沒有過去,馬上就迎來了多事之秋。

首當其沖的是網約車的安全問題。本月4日,長沙一電競選手被滴滴司機砍傷,5月中旬,深圳一名小學女教師網約一輛滴滴出租車後,遭司機持刀搶劫並殘忍殺害。而在此之前,福建、深圳、天津等地均曝出過乘客乘車遭遇安全問題,包括司機索要好評產生糾紛、女乘客遭遇司機猥褻等事件。惡性事件頻發,滴滴遭受了來自用戶的信任危機。

其次就是政策未明下的身份尷尬。對於滴滴來說,大規模化的將非營運車輛轉化到營運的隊伍里,本身是沒用經過現行的公開政策政策支持的。因此,各地經常會出現出租車群體和滴滴群體的矛盾,昨天晚上南京江寧萬達廣場門口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出租車司機與滴滴司機的“約架”行為。

這就造成一個尷尬的事實:滴滴的大部分車輛資源是在灰色地帶的,具有高風險。滴滴的快車、順豐車業務直接對接的就是私家車進行商業運營,而專車雖然是由全職司機駕駛的租賃車輛,但是也曾經被媒體曝光在司機招募中擅自降低準入標準,不少自帶車的司機,行駛證標註是非營運的,但是滴滴也給予了放行。

一旦政策出現搖擺,滴滴最大的依仗——車輛資源基礎就將被動搖。而這樣的擔憂正在變成事實——從西安到南京,再到滴滴開展業務的全國其他城市,對於滴滴等網約車的打擊正在公開化。

一周之前,西安的出租車司機剛剛經歷過大罷工,在高考前,南京的出租車司機也被曝出罷工抗議。各方的壓力都導致各地政府對網約車采取行動。

南京的出租車司機們收到的由公司發來的通知至少證明了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公司在南京市場承受的壓力。通知提到了3點,“6月5日下午接市政府緊急會議通知:1、明確表態所有無營運證的車輛就是黑車,責成交通局會同公安局加大打擊力度,除罰款外一律扣車一個月;2、由市政府秘書長牽頭,會同交通、公安、物價、網信等部門近期約談專車平臺;3、抓緊推動全天候雙計費工作 高考期間切不可以中斷營運,非法聚集。”

30adcbef76094b3657bb5cdeabcc7cd98d109ddc

可見市政府對於沒有營運證的車輛就是黑車的表態十分明確。如果按照南京市的這個標準,滴滴、uber、神州專車、易到專車等等網約車公司的車輛,基本都是黑車。滴滴到目前為止,只在上海市拿到了專車牌照。

但是去年10月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給到滴滴平臺的國內首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證因為相關的審核標準並沒有明確,加上目前滴滴平臺下還沒有私家車或司機取得營運許可或從業資格,所以開私家車的專車司機上路依然有被抓被罰的危險。

不管是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還是既有出行市場力量的發難反彈,都導向了各地對於網約車政策和監管的收縮。從南京市的通知中就可以看到,對於沒有營運證的網約車基本采取的就是嚴打。約談網約車平臺,也表明了地方政府的態度。天塌下來高個子首先承受壓力,占據了網約車8成以上市場的滴滴面臨的沖擊最大。

除了安全受到質疑,品牌信賴度被動搖外,用戶體驗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各地政府相繼的嚴打效果立竿見影。很多快車、專車司機都暫時停止了接活。滴滴方面也馬上出了應對措施,加大紅包發放力度,通過不斷激勵提高司機的積極性。具體效果如何目前還很難說,各地都有用戶反饋,不管是滴滴還是uber,叫車顯示周圍的車輛明顯減少,平時一些非高峰時段,也需要溢價叫車。

54fbb2fb43166d22f09551a74e2309f79052d227

但是從目前的情勢來看,政府對於網約車監管趨勢的確是朝著越來越強發展的。一來政府不得不對越來越頻繁出現的用戶安全事故作出反應,二來隨著滴滴等網約車的跨越式發展,占據網約車市場8成以上的滴滴,其實對於整個出行行業的控制能力不斷上升,現有的出租車 等利益集團如果不在此時施壓反彈,一旦壟斷局面形成,他們的力量就無足輕重了。所以就在這個月,西安和南京的出租車們陸續進行了大規模的罷工來抗議施壓。

對於滴滴來說,在身份沒有合法化之前,這不是最艱難的困境,也不是最後一次困境。滴滴目前處於一個兩難境地。向左走向右走成了需要提前做好選擇和布局的問題。

向左走,不砍掉快車,就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如何讓私家車能夠參與共享出行,比如之前網友提議的,制定一個標準,每天不接超過多少單,就不屬於營運車輛,既節能環保,又限制了私家車作為營運車輛擾亂市場。但這樣一來,其實也會大大減少目前滴滴平臺的車輛配置資源,滴滴是否還能夠保住現在打下的8成網約車市場,就是兩說了。

向右走,砍掉私家車,就只能走和神州專車一樣的,全面重資產路線。為了保住估值,規範化車輛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參考目前的神州專車,不到4萬輛車子,每年的成本就要將近30億元。

而根據數據顯示,滴滴註冊用戶數突破2.5億,2015年全年訂單總量就達到14.3億,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2015年所有出租車訂單量(約8億)的近兩倍。從滴滴流出的數據,在北京,滴滴快車的日完成訂單就已超過100萬。對於滴滴來說,如果要支撐其現在的流量和需求,4萬輛車顯然遠遠不夠,那麽成本也可想而知。而且,規範化車輛後,成本增加了,用戶需要支出的費用也增加,失去價格優勢後,大部分快車用戶都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滴滴的未來會如何?

而且,選擇這條路其實也存在風險,按照本次南京市的標準,只要滴滴沒有營運資質,它平臺下的車輛都被歸類於黑車。那麽即使滴滴采用和神州一樣的重模式,只要一天沒牌照,還是一樣不能挺起腰發展。

不管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滴滴目前的整體估值和未來發展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無奈的是,不管是滴滴還是uber,還是任何一個網約車平臺,面對各地政府的嚴打,姿態都放得非常低。從前兩年的嚴打經歷就可以看出,滴滴和uber等平臺都在避免和政府產生直接沖突。

這也是在歐洲、英國等國經歷被查被禁的uber的做法。Uber在法國采取的做法並不是先去爭取政治支持,取得運營資格,而是先砸錢默默的發展起來,讓消費者和民意為自己代言,一旦消費者適應了網約車的便利和實惠,即使政府要封禁,民意壓力也會成為政策需要平衡考慮的要素。在多個歐洲國家碰壁之後,uber也在尋求更多的政治支持,雇傭了不少政府關系專家,為自己爭取合法地位。

這些方面滴滴其實也一直在做。滴滴從合並之後,經歷了高頻率的大額融資,合並不到半年時間,滴滴再次融資30億美元,加上新一輪蘋果的10億美元融資,滴滴手握著充足的彈藥。這些融資並不是因為滴滴的資金緊張,而是需要更好的支持新業務拓展,易觀智庫分析師張旭分析認為,滴滴可能並不指望這些新拓展的二三線城市能帶來盈利,更多是為了公益性和社會影響力。

在政府關系層面,滴滴經歷了這麽多輪的投資,和國內各大投資機構和BAT巨頭們都已經脫離不開關系,背後的支持者甚眾,站在同一戰線的力量不小。但同時,它的敵人也不少。所以滴滴目前也在通過強調自身的安全建設,公益付出來增加社會影響力,為自己增加籌碼。

在一切未塵埃落定之前,滴滴需要做一切能夠做的努力。

滴滴 網約車 出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01

關停分公司!車易拍內部信:這一刻,我們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30/157064.shtml

關停分公司!車易拍內部信:這一刻,我們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上
王琳 王琳

關停分公司!車易拍內部信:這一刻,我們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上

實際上,現在的整個二手車行業都帶有這種擴張的盲目性。

i 黑馬訊 6月30日消息,今日上午,車易拍創始人楊雪劍發內部郵件,稱公司決定,自7月1日起,關閉所有有過度配置的分公司的車源業務及其支持體系,相關的車商業務交由車商運營團隊統一負責。

以下是內部信全文:

親愛的車易拍的小夥伴們,

經歷了前初的公司結構調整和三個月前315風波之後,這一刻,我們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上。公司決定,自7月1日起,關閉所有有過度配置的分公司的車源業務及其支持體系,相關的車商業務交由車商運營團隊統一負責。

這一決定是非常痛苦的。將人才一位一位請進來再送走,是痛苦的;在關閉操作之中和之後所面臨輿論的壓力、市場的質疑、用戶的擔憂,是痛苦的;面對去留的夥伴們各種不適,更是痛苦的。

但是,不堅定地回歸業務的價值本質,不重建“健康組織、健康業務”,則是毀滅性的,才是對股東、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任。前兩年,中國整個二手車行業 “風口”說甚囂塵上,資本的追逐和競爭對手的狂飆突進,使我們一度脫離了對價值創造這一基本信念的堅守,盲從地投入到了“軍備競賽”似的擴張和補貼戰中。可是,迅速膨脹的各地分公司的人員場地和固定資產的配置,並未真的帶來了規模性的價值創造。實際上,現在的整個二手車行業都帶有這種擴張的盲目性。車易拍團隊在行業自我泡沫的狂歡中最先清醒過來,我們意識到今日的世界已非昨日的世界,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資本寒冬,讓擴張補貼,片面追求高估值的盲目樂觀做法徹底失去了市場。

2016年開局,我寄語團隊“苦煉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並確定和闡釋了今年“堅定信任、修養生息”的戰略方向,希望公司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回歸到創造價值的基本信念,並強調了“不談財務指標的交易量都是耍流氓”的健康經營目標。這半年來,在全體夥伴的努力下,我們實現了所有交易“收入大於補貼”的預期目標!但是做到“收入大於補貼”僅是脫離了對片面追求交易量規模的盲從,追整體盈利才是“撥亂反正”的正確方向。

由於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的運營模式和成長速度差異很大,由於去年“盲目快速”的擴張中對各地分公司的基礎配置和固定投入過大,所以,我和執委會的所有夥伴們深刻思考後,選擇了關閉在盈利預期上仍然需要繼續大量投入的分公司及其支持體系。堅定地回歸業務的價值本質,打造“健康組織、健康業務”,是車易拍再飛躍的基礎,也是在過去1年多的泡沫擴張後,我和執委會的所有夥伴們深刻思考後的堅定選擇。

至於大家關心的融資問題,我們很快會有消息發布。但是,無論如何,盲目花錢沖交易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今天的資本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從前兩年盲追求業務量的熱潮中冷靜回歸,轉而更深入地關註商業價值本身。

對車易拍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的開始,二手車行業的競爭並不是一場“短跑”,而更像是場馬拉松賽跑。瘦身後的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和心力專註於“二手車交易更容易“的價值創造,並發揮我們的資金效率一直倍優於同業的優勢,這才是在長跑中勝出的根本。

這一次,有的夥伴離開、有的夥伴留下。對於不得不離開的同事,我非常真誠地跟大家說“對不起”,我們會牢記你們中的每一位對公司的貢獻,包括這次的離開,一有機會公司會迎請你們再回歸。

創業是一段非凡的成長過程,包括經歷這樣的痛苦,無論稱為刮骨療傷或是鳳凰涅槃。在一次次勇敢地承受和超越中,我們變得更強大更成熟。

仍在一起奔跑的車易拍的小夥伴們,記得我們的堅持:更專註、更開放、更健康。我們會更專註地把二手車toB的交易做到最好,我們會以最開放的模式與優化toB的同業進行合作,我們更堅信“健康“成就未來!

親愛的小夥伴們,加油!

車易拍 二手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