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場直擊波克夏股東會 看股神對未來投資的最新建議 巴菲特:小心!通膨怪獸回來了!


2010-05-10  今周刊

波克夏公司股東年會,今年吸引破紀錄的四萬人參加。

巴菲特和孟格兩人對股東強調,全球各地的通膨風險已經明顯升高,應該以持有優質股票的方式,減緩購買力下降的可能損失。

撰文‧周岐原

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占據所有美國報紙頭條時,唯獨奧馬哈城(Omaha)的居民及訪客可以暫時置身事外,因為一場更重要的盛會,正在此火熱上演︱︱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股東年會。

今年,破紀錄的四萬名股東湧入會場,全神貫注地聆聽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搭檔孟格(Charlie Munger)對全球經濟和投資的前瞻看法。如果剔除兩人對﹁高盛詐欺案﹂的辯解,以及對比亞迪未來發展的明顯偏好,「股神」對波克夏投資人的關鍵啟示,可以總結為一個重點:通膨已經迫在眉睫,在資產明顯縮水之前,你應該為保護實質購買力做好準備!

波克夏年獲利創下新高

人人買得起﹁波克夏寶寶﹂放眼會場所在地奎斯特中心(Qwest Center)四周,似乎每件事情都沒有改變:大排長龍的人潮,不斷稱讚波克夏投資績效的股東,以及現場宛如嘉年華會的愉悅氣氛。

投資人的感謝和讚歎其來有自。檢視不久前公布的○九年年報數據,波克夏公司股票帳面價值激增了二一八億美元,創下史上新高,改寫了○六年增加一六九億美元的紀錄,每股帳面價值成長的幅度則達到一九.八%,直逼巴菲特掌管波克夏期間創下的最高複合年報酬率二○.三%。

在股東大會上提前公告的第一季營業利益,也從去年的十七億美元成長到二十二億美元,從巴菲特一再提醒股東應注意營業利益的增減,而非EPS(每股盈餘)的重要性來看,波克夏的營運已經重回長期的成長軌道。

再看最實際的股價,自從去年三月初美股反彈以來,波克夏股價漲幅最高曾擊敗大盤的五九%,即使近來股價回檔,多數股東仍有相當不錯的帳面報酬率。正因如此,幸運在抽籤中獲得提問權利的股東,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公司過去一年的所有努力。

今年的波克夏股東會,人潮看來較往年更為擁擠。原因有二,第一,公司將一股B股分拆為五十股的決定,讓以往高不可攀的股價,成為人人皆可負擔的投資。

以四月三十日的B股收盤價七十七美元來說,換算成新台幣僅不到二千五百元,可說是只要有心開戶,人人都能擁有﹁波克夏寶寶﹂(Baby Berkshires,意指較A股便宜的B股)。

第二,受波克夏購併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影響,波克夏一口氣納入了六萬餘位新股東,這更是將股東會現場擠得水洩不通。

貨幣匯率長期趨貶

通貨膨脹將侵蝕實質購買力由於投資人來自世界各地,巴菲特在重頭戲︱︱回答股東提問時,出現不少有趣的互動火花。然而在不時傳出哄堂大笑的問答過程中,巴菲特和孟格對全球投資市場的核心看法,其實已經相當明顯,就是要提醒投資人,請務必小心即將發生的通貨膨脹。

他們對通膨重新降臨的戒慎恐懼,首先表現在匯率問題上。當兩位拍檔被問到希臘債信危機與歐元風險時,孟格直率地指出,身處在全球政府競相擴張信用的時期,希臘爆發的問題,只不過是主權債務危機的序曲而已;巴菲特則補充,無論是美元或英鎊,他對各國貨幣匯率都抱持著長期趨貶的看法。

接著,巴菲特更明顯的警告隨即出現,在評論對於通貨膨脹的看法時,他更是直指,目前在世界各地,出現通膨的機會已經顯著升高。他認為各國大力寬鬆貨幣,很可能是導致﹁通膨怪獸﹂重新肆虐的主要原因。

對於投資人而言,既然貨幣匯率長期趨向貶值,通貨膨脹又有可能重新降臨,投資人持有資產的實質購買力勢必受到侵蝕。這時候,投資人應該如何處置?巴菲特提供的建議還是和以往沒有兩樣:「我仍舊看好並持有股票,勝過現金以及債券」。巴菲特的意思是說,一旦正式進入全面通貨膨脹的時期,他看好投資優質股票的收益,比之債券和現金更能夠彌補通膨造成的購買力損失。

然而就普羅大眾而言,投資智慧和資金規模都與這位「奧馬哈先知」相去甚遠,在缺乏選股能力的情況下,應該如何以有限的投資工具對抗通膨,又該買什麼股票?巴菲特並沒有提出建議,這也是所有散戶在聆聽「股神開示」後,必須自行找到的解答。

坦言低估中國發展速度

比亞迪後續發展仍待檢驗

此外,巴菲特及孟格對於中國投資機會的看好,也毫不吝嗇地表現在兩人的言談中。當一位投資人問到,波克夏為何沒有前進印度時,孟格分析:「印度政府的管理措施對外資造成許多不便,此外,印度民主政治帶來的癱軟,將導致中國等其他新興國家的快速超前。」相形之下,孟格對中國的評論就顯得正面許多。他對中國的看法是:「我太低估了中國發展的速度。」巴菲特也相當同意:「中國經濟快速前進的路程,似乎現在才剛開始。」有趣的是,對於讓波克夏獲利豐碩的比亞迪,經常扮演主動角色的巴菲特,無論是在股東會場或媒體面前,都不置一詞,直接將發言權交給孟格。寡言的孟格也順理成章,以「推薦人」的身分開懷暢談,這在歷屆股東會中算是相當罕見,也再次強烈地暗示,巴菲特對於這樁買賣始終站在保留立場。

例如在股東問答尾聲時,孟格主動傾身向全場開口說:「我沒想到各位對比亞迪的問題只有這麼一點,這是波克夏首次進軍高科技,但不會是最後一次。」雖然有孟格如此賣力為比亞迪站台喊話,但不能否認的是,比亞迪最受矚目的電動車業務,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若要長久符合波克夏價值投資的選股哲學,比亞迪勢必得繳出更具體的成績單。

高調為高盛詐欺案辯護

全場股東幾無人鼓掌認同

從旁觀察,今年的波克夏股東年會,除了是參加人數最多的一年,對巴菲特及孟格這兩位拍檔來說,可能也是心情最複雜的一次。

讓股神煩心的原因是高盛。在波克夏舉辦股東年會之前,巴菲特以五十億美元買進特別股的高盛(Goldman Sachs)正遭指控涉及交易詐欺,在案件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移送司法部之後,緊張的情勢讓高盛股價在半個月內慘跌二二%,也連帶拖累波克夏股價。

儘管巴菲特買進的特別股每年配息報酬高達一○%,但醜聞纏身造成的名譽損失卻是無可估計,這對一再強調經營誠信的巴菲特而言,絕對是難以忍受的一件事;因此他早在股東會前就宣告,自己將好好對投資人說清楚、講明白。

在大會上,巴菲特和孟格確實將高盛案的看法陳述得十分清楚。令人訝異的是,他們倆全然站在為高盛辯護的立場。「我們熱愛投資高盛的這筆交易,」巴菲特說,「換算下來,每秒鐘我們都能收到十五美元的股息,滴答、滴答……。」當巴菲特說出這段話時,不少股東都笑了出來;但是接下來兩人的陳述,卻和大部分股東的期待頗為不同。

「在買賣衍生性商品過程中,披露交易對手的真實身分並不重要,」巴菲特說,「這樁交易有許多細節被媒體錯誤解讀了。」在會後記者會上,孟格的比喻更為直接:「這件事就好像馬戲團的老虎誤傷人,你不能責怪老虎,應該受責備的是老虎管理員,」孟格說,「高盛就是老虎。」毫無疑問,巴菲特和孟格一致認定,高盛的過錯只是傷害了公司的商譽,並沒有損及誠信的問題。但高盛除了是在金融海嘯期間接受美國政府的一百億美元救援基金,還是一家百餘年來屹立不搖的金融巨人,孟格用毫無認知能力的馬戲團老虎作為比喻,似乎顯得太不適當。此發言明顯與投資人的期待有落差,或許這就是在巴菲特回答後,全場幾乎無人鼓掌認同的主要原因。

十年前,波克夏公司舉行的年會只有八千人參與,十年後,這個數字已然暴增到四萬人。許多人認為,與其從股海中辛苦地發掘金礦,不如直接將資金買進波克夏,讓股神代為執行繁雜的選股工作。然而,現在買進波克夏究竟能為投資人帶來多少獲利,恐怕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巴菲特高齡 公司成長趨緩

接班問題牽動波克夏價值

首先,波克夏在收購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並分拆股票後,因流動性增加,在今年初已被選為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成分股。然而一般來說,指數成分股往往因受資金注意程度較高,而存在「成分股溢價」,此時買波克夏,難免有買貴的疑慮。這是目前投資波克夏未必真能賺錢的第一個原因。

再者,四個月之後,巴菲特即將年滿八十歲,孟格更是已屆八十六高齡,公司掌舵者的年齡風險,絕對是股價評價的一大指標。由於巴菲特及孟格始終婉拒透露確切的接班計畫,難免令人擔心,蘋果股價曾受賈伯斯(Steve Jobs)﹁病假﹂拖累大跌的景況,恐怕將在波克夏身上重現。而失去巴菲特的「執行長溢價」後,波克夏股票價值多少錢,目前也難以估算。

總之,投資人買進波克夏股票,大部分是因為「信仰」巴菲特買進就長抱的價值投資哲學。然而,隨著巴菲特年事漸高,公司獲利成長逐漸趨緩,是否應將投資價格偏高的波克夏當作獲利明燈,答案不言可喻。與其相信先知的判斷,不如身體力行價值投資,應該才是股神反覆強調的真意。

危機入市 帳面價值大躍進——09年至今 波克夏買多於賣

2009/1/19

購買南韓浦項鋼鐵4.5%股權

2009/2/4

買下美國哈雷機車3億美元的公司債,債息高達15%

2009/2/5

加碼投資瑞士再保公司26億美元

2009/2/13

買世界第二大精品公司Tiffany & Co2.5億美元公司債

2009/6/18

選擇權在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交易

2009/7/24

減持穆迪公司(Moody's),持股比率從20.4%降到16.98%

2009/9/4

與萊卡迪亞控股(Leucadia National)連手,以4.9億美元收購商用不動產Capmark金融公司的北美房貸業務

2009/9/5

再度減持穆迪公司股權2%,持股比率14.98%

2009/11/5

投資440億美元,收購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77.4%的股權,是巴菲特執掌波克夏40年來最大收購案

2010/1/27

兩周內加碼中國海油工程155億美元,因持股量達15.35%而躍升為第二大股東

2010/3/24

「憂心造船業恐將陷入長期衰退」,反對浦項鋼鐵購併全球第三大造船廠大宇造船

2010/4/16

因詐欺案令高盛股價單日大跌13%,帳面損失1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6

小別回來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245

巴黎:

最近兩個星期沒有更新網誌,不過這兩星期發生的事給我對價值投資法的了解有更深的體驗。

記得上年起自已就一直在找尋心中的"好"地或"好"屋。人無完美,屋或地也一樣,有一些屋很破、一些很土、一些地太斜、一些在山的最高不勝寒處、一些就太近公路、一些無景、一些得一半海、一些太多樹、一些太多聲、一些太靜......等等等等。

有沒有"完美"的屋?

每個人心所希望的都有所不同,不過如果有一個市場存在,我們就能比較不同特質的地或屋,例如有海景和沒有的在價格上的分別,從而得知每一個優點或缺點,例如"海景",值多少錢、"靜"值多少錢的價目清單了。

當然這仍不會影響你心儀的個人喜愛,你仍可不受這些價格影響、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去追逐自已的夢幻之屋(Dream House)。

有 了市場,上述所有的缺點,便能根據它周圍類似物業的歷史價格比較,所謂優、缺點就變成了價目清單表。一個沒有景的地,當它的價格大大低於價目表時,便是非 常吸引的投資標,即使你會以為這是不可原諒的缺點。因為你買入後,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若你願意,那管你後來以市場最低的價求賣,你總能夠以高於買入價賣 出,賺取利潤。

巴黎等了一年心儀的同一物業,業主一減再減下,我決定出價,可借有一個更精明的人較我早了三日。不願讓那人知道我和他競爭,我靜靜地等待了三個星期,希望到他的出價到期日滿後突然發難,可惜是我的經紀露了我的馬腳,就這樣失去了一個必賺的投資!

話又說回頭,如果那物業沒有減25%,我也不會想買它。這件事說明,什麼優、缺點都是相對而非絕對,賣主的低價求賣的理由不會影響理性的價格清單表。

回頭說股票,很多人在買入股票前,總愛找它的優點,在賣出之前,又總愛找它的缺點,我們很少會泠靜地分析同業過去的歷史、嘗試找那支股票的優、缺點價目表,計算它應有的價值,然後雌伏一斷長時間,靜靜等待大減價機會的出現。

我們付出的價格總較它實際價值高,買入的時間又總較應買的日子早,聰明又總較自已的年齡來得遲。

原來不雌伏一年半年,靜待大減價出現買入的時機,根本不算是價值投資的高手。

買不到Dream House, Dream stock 有損失嗎?!

除了有一點失望,或白忙,金錢上完全無損。開車轉一個彎,經一個山頭又是一片新天地、新機會。

天崖何處無芳草呢?



下 面的物業原本是價格不到一百萬加元的舊屋,在有關地區中差不多是最差的位置。可是業主把它重新番新,注入新格調,這種格調不是一般用家能接受家的感覺,後 又把屋借給幾部荷李活作電影場地,其中一部是就是後來全球少男少女的心壟獲的吸血新世代 (New moon),屋的價格隨電影的知名道而大幅上升至接近三百萬成交,而估計此屋的重新打做費用不會超過5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18

紐約 野心家回來了

2011-2-28  TCM




探索金融之都紐約是否復甦,先從一則房地產資訊開始。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紐約的房仲業間流傳一起消息:「紐約下城區東村,三千六百平方公尺的公寓、五‧五房、三‧五套衛浴,成交價格五百五十四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交易完成,不再開放買主參觀。」

房地產》觸底反彈

這筆交易極不尋常,因為買家是「新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這位成功預言金融海嘯,在二○一○年中還在預警美國經濟將有二次衰退風險,一路看衰美國經濟的空頭指標,竟然選在去年底進場買房了!

這裡是曼哈頓下城區東村,紐約青年搖滾文化的堡壘,魯比尼看上的是一棟紅磚色公寓大樓的其中一層,儘管由舊倉庫改建的外表其貌不揚,但地點極佳,距離藝文氣息濃厚的格林威治村、蘇活區,以及他任教的紐約大學不遠。

空頭代表進場了 魯比尼殺價買房,預言旺季到來

金融海嘯期間,如果你想在這裡買房子,一貼出公告,不到一小時就會有四、五位賣家聯絡。現在,情況反過來,只要有賣家貼出公告,不到一小時就會有買家接 觸。然而,交易行情仍然處於歷史的相對低點,處於買方市場,魯比尼出手非常精明,這棟公寓出價七百萬美元,魯比尼還價到五百五十四萬美元才成交。

金融海嘯的元凶是美國房地產,因此房市回春的速度,左右經濟復甦的進程。如果,連空頭指標都進軍房市,美國房地產回春還會遠嗎?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就以〈美國房市進入超級盃旺季〉為題,指出全美的房地產市場供需正觸底反彈,將是二○○五年以來,首次對美國GDP產生正面貢獻。

一月份,風險管理公司穆迪(Moody's Analytics)最新數據也顯示,美國重要都會區的房價負擔能力回復,四十七個房地產地區市場房價與收入比,已恢復到二○○三年房地產泡沫起漲之前的水準。

只是,市場重新洗牌,房地產的買家面貌已大不相同。

新興市場買主搶進 韓國人來得早,中國台灣人也很多

距離魯比尼新購的紅磚色公寓幾個街區外,我們來到格林威治村,這是全球藝術家、作家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像台北的天母,是國際化白領菁英聚居的區域。

美國亞裔地產協會執行長黃仲仁,正與紐約地產經紀人穆勒(Esther Muller),考察一棟退休銀行家託售的四層樓洋房。

「你看,這都是屋主從世界蒐集而來的藝術品,這棟房子展現了在紐約的精緻生活方式……,」「六百五十七萬美元,獨立產權,每月可以有三千九百美元租金收入,足以支付房貸,還有固定收益,非常合適亞洲買主,」穆勒極力推銷。

她嗅覺敏銳,近日接觸到越來越多來自新興國家的買主,黃仲仁也看準華人資金的潛力,有意搭建投資平台。

從台灣移民美國,經營商業不動產超過二十年的羅傑觀察,「其實(新興亞洲買主)韓國人已經來買很久了,最近中國人買得比較多,台灣人也不少,他們買旅館,買商辦大樓。」

「以前,美國的錢流向全世界,現在,情況反過來了,世界各地的錢開始流回美國。」美國CCIM不動產投資協會總會理事長理查.爵許(Richard Juge)指出,從二○○九年一月之後開始,紐約、華盛頓特區、洛杉磯、舊金山等房地產市場,外國投資人數量激增。

精明的外國投資者就像魯比尼一樣,處於全球化市場M型社會結構的右端,有財務與資訊優勢,他們,正在逢低搶進。

金融市場》熱錢湧入

這股從外國而來的金流,除了房地產之外,也展現在美國股市。儘管下大雪的紐約街道冷清,但美國股市卻熱鬧異常,屢創新高。

事實上,自二○○九年下半年,淨流入美國的資金曲線開始呈仰角上揚,並超越淨流出金額,在線圖上呈現「黃金交叉」,這代表,精明的投資法人開始重估美國市場的價值。

而金融風暴之中受創最嚴重的巨頭,花旗銀行(Citibank)、摩根大通(J.P. Morgan)、高盛(Goldman Sachs)等投資銀行,也相繼發布二○一○年的財務報告,花旗轉虧為盈,各投資銀行也交出海嘯發生以後最佳財務數字。就連一度幾乎破產的美國國際集團 (AIG),都宣布要開始償還美國政府高達八百五十億美元救援。

儘管天氣陰霾,華爾街似乎已走出最壞的時刻。

消費市場》買氣強勁

離開紐約華爾街所在的下城區,我們繼續往北走,不管是位處於海諾德廣場(Herald Square)代表中產階級消費的梅西百貨公司(Macy's),還是國際消費流行指標的第五大道,在零下低溫之下,店頭內仍然人潮擁擠。

梅西百貨裡,甚至能看到舉著小旗子的領隊,領著大陸消費客在店裡大買特買,人多排不到試衣間,乾脆就在賣場的鏡子前試起衣服來。一看到有人買Coach包、問起退稅要省錢,訓練有素的專櫃小姐,馬上拿出一○%折扣卡,鼓勵來自中國的貴客們買更多。

陸客大買特買 銷售員會講華文,賣LV包無障礙

「需要幫忙嗎?」銷售員的慇勤接待,說的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而是中文,過去忽略華人觀光客的第五大道名牌店,更現實的重視來自中國的金主,請了會講華文的銷售員,想買LV包,還是看上卡地亞(Cartier)的表,溝通無障礙。

強勁的國際買氣,加上廠商們歷經海嘯後鍛鍊出來的靈活價格策略,二○一○年,梅西百貨、Gap、有限品牌(Limited Brands)等知名的零售商,都端出分析師預期之外的好成績。

紐約只是一個縮影,根據美國商務部一月份最新數據,企業零售指數連七個月上揚,二○一○年美國零售業的假期銷售金額較○九年成長五‧七%,不僅超過原先預估,更是○四年以來最暢旺的一年。這些好消息激勵著股市,支持美國經濟觸底反彈的基本面。

對比之前的「二次衰退」預警,市場氛圍明顯樂觀許多。

美國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預期,今年美國GDP成長率可望達三‧四%、二○一二年將增至三‧八%;他表示,美國經濟正在加速回溫,未來將讓失業率自高點下滑,並帶動美股走揚。

只不過,在金融海嘯之中受創最為嚴重的那一群人,對於前景仍然充滿警覺。

「這是熱錢,如果消費沒有起色, 恐怕這些金錢不能帶來真的景氣回溫。」《雷曼啟示錄》作者麥唐納(Lawrence G. McDonald),在鄰近中央公園的高級寓所接受《商業周刊》訪問表示。

華爾街貪婪不變 但人人對未來抱持樂觀希望

麥唐納曾是華爾街金童的代表,過去,他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從這個寓所步行到雷曼兄弟位於時代廣場的總部上班,但雷曼倒閉時,他也與全球其他近三萬名雷曼員工一樣,失去工作。

像麥唐納這樣的菁英,是紐約的消費支柱,他們的收入占全市工資總和三五%,是這些人支撐華爾街蒂芬尼(Tiffany)珠寶旗艦店的亮麗業績,也支持著數 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但金融海嘯半年就讓金融業十二萬份相關工作,一夕消失,儘管股市已由谷底攀升,但回聘職務還未回到海嘯前的水準。

「二○○七年之前,時代華納廣場上一家熱門餐廳,你要付六百美元訂金,三十天之前預訂,你才有個在早上的位置,可是,現在沒有人要花這樣的錢,就連搭計程 車,都要想想。」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私募基金操盤手狄溫(Amant J. Dewan),看到這個城市消費信心並沒有完全恢復。

紐約這個大蘋果,具體而微體現了金融海嘯後,本土與外來的消費力結構消長。

「華爾街是不會改變的,」麥唐納指的是華爾街代表的進取、貪婪欲望與不可預測。

「起於美國的金融風暴,每十年重複發生,規模卻越來越大,一九九八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之前的倒閉案十倍;現在,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的效應卻是長期資本的一百倍,」麥唐納說。

「美國一九三○年的大蕭條之後,經過十年的金融業重建,而現在,市場雖然已降低了高槓桿的風險,重建規則,但拿掉『壞交易』的路,還很遠,」他表示。

在後金融海嘯時代,美國政府與國會正在進行漫長的金融修法起點,而紐約市是否能夠維持全球金融心臟的競爭力,也成為當地最熱的公共議題。

雖然如此,無論是麥唐納,或是銷售員、計程車司機,每個我們在紐約遇到的人,被問及未來展望時,還是對於未來保持著樂觀希望,「畢竟這是個機會公平的地方。」狄溫說。

大雪中,走出銀行家住宅聚集的公園大道,我想到停留在華爾街的金牛。一九八九年現代藝術家莫迪嘉(Arturo Di Modica)塑造它時,特別讓這重達三噸的金牛低頭俯視,因為,這就是資本市場,它不可預測,充滿情緒與力量,而且,每一次衝刺之前,一定要往後。

這裡的人們,正屏息等待美國經濟從谷底反彈後,全面性的、真正的下一波榮景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4

金文衡回來了 電子一哥將再發功?


2012-3-5  TWM




近日外資圈最熱門的話題,幾乎都圍繞在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遠赴美國「配合」某件內線交易的調查,至今已經超過二個月;但據最新消息透 露:金文衡回來了!

為何金文衡突然可以回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是金文衡繳了上百萬美元的天價保證金後,才順利離開美國;也有人說,他可能暫時沒事了。但本刊詢問金文衡與高 盛,他個人電話沒有開機,而高盛則表示對整起事件沒有任何評論。

無論如何,金文衡暫時能夠平安回來,對外資圈的人心仍有安撫的作用。因為這起可能是台灣外資圈有史以來最高階人士捲入的內線交易案,已經引發業界人心惶 惶。

很多外資券商的同業,現在見面都會互相提醒:「沒事不要去美國,即使是業務出差也不要去。」而更多業界人士也開始對自己的工作與法律的紅線分際不清,公司 又難提供完整的保證而擔心。

但更尷尬的是,由於之前誰都不敢確定金文衡涉案多深,據了解,許多原本金文衡的工作都已由他人替代,因此,金文衡這位「電子一哥」能不能重返工作崗位,再 度對亞洲電子股呼風喚雨,外界都等著看。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6

購併不怕買貴 搞定人就能賺回來

2012-6-18  TCW




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 S.A.)是全球第二大的酒業集團,擁有十四個萄葡酒與烈酒全球戰略品牌。

十一年之前,這一家在全球排名只能算是十大之一的歐洲業者,靠著三起成功的戰略性購併,蛻變成為全球性企業,酒品總銷售額增為原來的三倍,年稅前獲利增加兩倍,當前的市值為新台幣八千四百億元,近四年的股價到達歷史新高,資本市場對這三起購併可說給予了正面評價。

而購併,對於酒業來說,是這半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成長策略,也是市場洗牌的關鍵。

舉例來說,保樂力加最關鍵的三次購併,二○○一年與市場競爭對手帝亞吉歐(Diageo)共同買下施格蘭(Seagram)集團,讓它的企業規模由十大之 一,一躍成為市場第三;二○○五年買下聯合多美(Allied Domecq),二○○八 年買下Vin & Sprit集團,取得伏特加酒市場的知名品牌「絕對伏特加」(Absolut Vodka)﹐則是讓它在全球酒類市場規模上坐二望一﹐與市場龍頭帝亞吉歐有一較高下的實力。

而保樂力加執行長皮耶.普林格特(Pierre Pringuet)是三起購併案中,後兩起最關鍵的領導人。

六月六日,皮耶.普林格特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購併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價格﹐而是企業團隊是否能夠創造出高於交易價格的價值。以下是訪談內容:《商 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購併是失敗率非常高的外部成長策略﹐根據文獻顯示,至少有六五%到八○%的購併會失敗;過去十年﹐保樂力加三起戰略性購併成功 的秘訣是什麼?

保樂力加執行長皮耶.普林格特答(以下簡稱答):(購併成功的關鍵)首先是企業文化﹐ 第二個要素則是務實與主動(pragmatic and proactive)。

企業的競爭體質取決於人﹐我們相信這點﹐並試圖建立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而且員工與集團之間互信的企業文化﹐也因此我們賦予員工責任﹐在全球高度分權管理。

看重企業文化團體決心比購併金額重要

問:很有趣的答案。通常﹐談到購併成敗關鍵﹐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購併的成交價格﹐ 因為買貴了就很難創造預期的綜效﹐其次﹐不管你買的是團隊、品牌或是市場,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價值……。

答:當然,每一起購併案在準備期﹐你會計算未來的效益﹐會有多少綜效?新的產品組合會有什麼效益?然而,有很大的機會﹐你的計算是錯的,你只好祈禱﹐不至於差得太離譜(眾笑)。

我給你一個例子。二○○一年,我們與帝亞吉歐分別買下施格蘭集團的部分品牌﹐其中一個小品牌﹐一年只產四十五萬箱,又落在七十歐元價格帶,並不被看好,但今天它的銷售是二十萬箱,年獲利總額是購併當時的四倍。

用賣價來看,我們似乎是買貴了(yes we made the wrong calculation),但是從結果來看,它的銷售成績是超過我們預期的。

問:你是在說, 創造成績比購併的買價更為重要嗎?

答: 完全沒有錯。這正是關鍵,這是為什麼你問我,購併案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時,我回答你是「企業文化」﹐因為,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團隊﹐有必贏的決心﹐他們就會掌握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創造超乎預期的成績。

你可以看到﹐我們在在地市場(local market)設立品牌或行銷公司,一○○ %由保樂力加所投資﹐因為﹐我們希望員工一○○ %信任這家企業,對市場有長期的觀點。

而你所要員工的承諾(commitment),一是,你得給員工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報酬。另一則是,我們不會因為員工一時表現不夠好就對他說拜拜, 我們的企業文化期待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而在培養人才的過程,我們不僅注重他們個人的能力發展,也重視人際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s),不只是他們與我,還有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看重人際關係組織效率不在流程在交流

舉例來說,一年之間,我們有一次大型活動,是銷售與行銷人員的聚會,一千人聚集在一起四天,白天我們非常認真的討論商業議題:各地最佳的經營範例,新商 品、市場趨勢,同時,到了傍晚,也會有很多討論伴著美酒進行(笑)﹐白天的議題,在晚上則以非正式的形式被討論。這與白天正式的議程同等重要﹐因為﹐組織 的效率並不來自於複雜精巧的流程﹐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共識。

看淡市場評價行動力讓我們搶得先機

問:然而﹐就金額來看﹐酒業所進行的購併案都是風險極高的戰略投資。二○○一年,保樂力加買下施格蘭集團三八%股份,金額高達三十一億五千萬美元﹐比貴集 團當年銷售額還高;二○○八年,花費八十九億歐元購併瑞典Vin & Sprit集團,當時的資本市場對保樂力加高財務槓桿有很多批評,交易當日甚至股價大跌。儘管今日看來這三起購併是成功的, 但當時您如何在策略機會與風險之間權衡?

答:沒錯,這三起購併案都很大,不管是因為反托辣斯法(antitrust)限制,或是購併案金額,甚至不是單一家業者能夠完成。

然而,市場評價可以一夜之間就見風轉舵。以二○○八年我們對 Vin& Sprit的購併為例,很清楚的,我們可以藉由取得「絕對伏特加」(Absolut Vodka)這一個品牌,在高級酒市場獲得長期戰略利益,但由於當時為了處理市場壟斷法令的問題,原訂的交易完成日期往後延,卻遇到了雷曼兄弟倒閉,全球 的金融陷入危機,投資人由樂觀轉為保守,而市場評價也一下子由「有遠見」轉為「財務槓桿過高」。

不過,我在前面提過,我們是重視主動(proactive)的企業。就在六週之間,我們降低當年派息,出售非核心資產,降低在成熟市場的投資——我們向市場送出訊號:即使是面對無法預料的危機,我們是一家能夠快速行動的企業。

在更早之前,誰會想到瑞典政府會決定出售Vin & Sprit集團呢?我們一得到消息,就馬上行動,我們確實瞭解,當地的農協、工會與官方最在意的是,將品牌與製造留在瑞典當地,儘管在競逐這一起購併案的 對手之中,我們也並非出價最高的,但是行動力讓我們取得了先機。

絕不敵意購併友善入主才不會流失人才

這三起購併案的形態都不同,但是我們採取的向來是友善而非敵意購併,因為後者會流失人才。

高級酒業利潤雖然高,但是賺的並不是容易錢,威士忌也好,干邑白蘭地也好,取得原酒,可能早在推出市場的二十個月之前。而有價值的品牌,更必須採取長期的 觀點經營,需要大筆的投資,但在另一方面,好的團隊在高級酒市場,可以用創新的方法,將高級酒入門優質酒款(premium),往價格更高的極致酒款 (prestige)來推升。

成功在這個行業,就像是調和一杯雞尾酒﹐不同的要素混合﹐最終適當的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保持領導心態(leadership mindset,意即要有成為市場第一的企圖心),成為市場創新者﹐則是最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3次關鍵購併讓保樂力加坐二望一

年份:2001購併案:與競爭對手帝亞吉歐合作,買下施格蘭集團38%股份成效:擁有施格蘭旗下一系列全球性品牌組合,以及3,500名員工,不僅營收加倍,更由市場前十大躍升成為全球第3大酒業集團

年份:2005購併案:購併競爭對手英國酒商聯合多美成效:營收與全球市場數都由全球第3躍升為市場老二,僅次老大哥帝亞吉歐集團

年份:2008購併案:購併Vin & Sprit 集團成效:擁有Vin & Sprit集團旗下伏特加酒品牌「絕對伏特加」,在激烈競爭的烈酒高級市場取得戰略性進攻品牌,拉近與帝亞吉歐差距資料來源:保樂力加年報、綜合外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9

百年家具廠 第1個從中國搬回來

2012-7-16  TWM




全球最大家具展在哪?不是中國,也不在歐洲,而在美國東南方的小鎮。

我們來到北卡羅來納州高點市(High Point),一個人口僅十萬四千人的城市,一年一度的「高點市春季家具展」正舉行。展場內,「Made in USA」旗幟四處飄揚。

場內最受矚目的人物則是五十九歲的林肯頓家具執行長布魯斯.科克倫(Bruce Cochrane)。今年初,他才被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請進白宮,與福特汽車(Ford)、杜邦(DuPont)、英特爾(Intel)等全球大企業的執行長並列,共同參加「美國工作國內發包論 壇」,討論企業如何將外包的工作帶回國。不到一週,科克倫再受邀到美國國會,和第一夫人蜜雪兒坐在貴賓包廂內,聆聽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

兩岸低廉勞力,曾害六百業者倒閉

一個小家具公司的老闆,為何受重視?「他回到家鄉,重新開業,讓中斷的家族生意復活,還把老員工找回來。」歐巴馬公開向科克倫致意。

我們在展場見到科克倫,他穿著西裝、別著美國國旗徽章,攤位上,他掛了一張家族歷史照,那是一九三八年,他祖父和家具工人的合照。現在的科克倫是第五代, 他們的家具品牌叫「林肯頓」(Lincolnton),這是北卡一個小鎮的地名,一百六十年前,小鎮因就地伐木製造家具而繁榮,科克倫家族就是小鎮的象 徵。

當時美國是家具製造強國,關鍵一是原料,家具木材主產於北美;關鍵二是生產技術,美國以外地區,沒有生產美式家具經驗。然而,一個台灣人讓美國家具製造由盛而衰,改變了全球家具業的生產版圖。

莫若愚,一個美國華頓商學院畢業的台灣人,他開發了一個技術,讓原本不能用在家具的橡膠木,取代北美木材,再利用台灣低廉的勞力,讓高雄前鎮、屏東東港,成了全球家具重鎮。一九九○年代,中國崛起,家具工廠由台灣東港移到中國東莞。

十年間,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家具廠倒了六百家。科克倫家族的生意,也每下愈況,他們開始裁員,並把部分生產移往中國,成品再回北卡組裝,企圖力挽狂瀾,然而,終究難以與中國競爭。科克倫被迫離鄉背井,到中國、越南當起美國家具業者的顧問。

直到一年半前,一切有了新變化。

中國工資上升、物價上揚,中國政府停止補貼,當地家具出口面臨重大打擊。科克倫決定重返林肯頓小鎮,他重新雇回一百三十名工人,製造實木家具,林肯頓家具 也是北美第一個回流的家具工廠。他興奮的說,「今年二月,我們第一件印上『美國製造』標籤的家具出爐,那是一張床頭櫃,當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全體員工 在床頭櫃上簽了名,共同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但美國製造的家具,怎麼會有價格競爭力?他答道:「比工資,中國平均每小時三.七美元,美國林肯頓平均每小時十二至十三美元,成本確實比較低,但是,比生產效率,美國工人比中國高出四倍。」

這四倍生產效率,來自昂貴的自動化機器設備。工廠內觸目所及的,不是像中國家具工廠成千上萬的工人,而是一台台大型機器設備。

只見工人把遙控器一按,機器手臂又切又鋸,就把木頭變成長短不一、各種形狀的木材。原來,他們從設計到製造,已經全部自動化,把設計、生產流程全化為一條條的電腦程式,利用高度自動化與精確性,來取代高勞力的工作。

市場近,讓美國廠商重獲機會

由台灣人創立、在高點市設立永久展覽館的來思達(Lifestyle)集團營運長蕭燕雄指出,在亞洲看不到這樣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因為中國的人工比機器便宜,沒理由用機器替代人力。

品質是另一關鍵。科克倫說,「美國生產的實木家具,中國不會生產,他們生產的是人造板家具。」

更重要的優勢是速度。在美國生產,消費者可以更快拿到產品。如果在中國製造,需要等上一百二十天至一百五十天才能交貨。科克倫的客戶曾告訴他:他們常常無法如期拿到產品,甚至聯繫不上中國供應商,往往要尋找替代方案,「這就是美國廠商的機會。」

《今日家具》(Furniture Today)雜誌社長卡特萊尼(Kevin Castellani)指出,「美國製造」是很好的行銷策略,已在消費市場形成一種趨勢,尤其是這一波經濟衰退,造成許多美國人失去工作,激發了支持國貨的心理。

當然,林肯頓不是家具回流美國的唯一例子,但歐巴馬興奮的是:「現在,即便不是大型製造商,也能把工作帶回美國。」科克倫的冒險之路,被美國政府視為製造業復興的完美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38

被「偷」走的黃浦江回來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774

一個世紀的工業沉澱,「偷」走了上海市民的黃浦江。三任政府,七區統籌,十年拆建,重築「上海客廳」。一座城市如何重建公共空間,上海黃浦江的改造工程或許能提供中國樣本。

2012年3月18日,好萊塢大導演、美國夢工廠動畫CEO傑弗瑞·卡森伯格在雜草叢生的黃浦江邊徘徊了一下午。最後,他相中了一個破爛不堪、狀似「蒙古包」的水泥均化庫,還有龍華機場舊址遺留下的數個高達三十多米的航油油罐。

均化庫位於徐匯濱江——這是實業大王劉鴻生於1920年創辦的上海水泥廠舊址,該廠生產的「象牌」水泥是近代民族工業標誌之一。2006年,上海水泥廠正式從黃浦江邊停產、搬遷。

在他眼裡,這是未來最酷的劇院群落。8月7日,東方夢工廠正式宣佈落戶上海徐匯區濱江,未來,這裡將以「蒙古包」為中心,形成「夢中心」大都市文化集聚區。

「蒙古包」的變臉緣起是黃浦江的改造,這是中國最繁華都市核心地塊的綜合改造,中國民族工業發祥地的嬗變。這個已進行十年,今後還將綿延更久的「世紀工程」將給予市民更廣闊的公共空間。

讓黃浦江透氣

在很長時間裡,上海儼然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塵灰飛揚,機器隆隆聲中,高樓像竹筍一樣日夜瘋長,而公共空間卻日顯狹隘,生態環境面臨挑戰。

隨著浦東開發推進,浦江兩岸,不再只是單邊的風景。東西相望,今昔輝映,黃浦江從「城市邊緣線」一躍成為連接騰飛兩翼的「城市中心線」。

從吳淞口到徐浦大橋,黃浦江蜿蜒42.5公里,擁有85公里岸線。可是除了外灘,作為生產、航運之江的浦江兩岸一直被無數的煙囪、塔吊、碼頭、倉庫、工廠佔據著。對於2300萬市民來說,1600多米的外灘是上海僅有的城市客廳。

2001年,上海開始醞釀「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計劃」,這被視為繼浦東新區後的又一項「世紀工程」。明確的方針是:借黃浦江的改造提升上海的現代服務業;要在沿江邊進行大量的生態和綠化的改造;重視了黃浦江沿岸的歷史文化保護;要創造一個非常親水性的公共空間。

「不是吃一小塊、做一小塊規劃,而是整體謀劃。」上海黃浦江兩岸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黃浦江開發辦)副主任許如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 黃浦江流經的7個城區(寶山、楊浦、虹口、黃埔、盧灣、徐匯、浦東新區)中一些項目進行集中梳理,不輕易審批,直到區域詳細規劃出爐,再啟動開發。

該辦公室承擔市級層面的牽頭、協調、管理職能,它還有另一塊牌子——上海市申江兩岸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時被要求以市場化、公司化的運作方式進行兩岸的土地前期開發。同樣,沿岸的7個區幾乎都設有濱江土地開發公司。

但是,這個規劃屬於老區改造,牽涉的利益方非常多。開發前期,最難的莫過於動遷,這些碼頭、工廠、企事業單位權屬複雜,無論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還是居民個人,幾乎哪個都不好惹,哪個都是強勢階層。

「拆不動?很簡單,國企領導下課。」一位當時被拆遷的單位主管概括。

據上海市城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的一名專家回憶,濱江動遷的大戶——上海水泥廠領導就曾多次前來說情,「你們幫幫忙,我們那麼多工人只會做水泥,你們總要再給我們找塊地方,留條活路吧。」

最終的結果是,上海水泥廠的上級--上海建材集團貢獻了1700畝土地用於新址建設,耗時6年,包括水泥廠在內的建材集團下屬八家單位,近一萬員工完成了搬遷調整。

「我們一共拿到60億的補償。」上海建材集團專項工作辦公室主任梁兵說。補償的另一塊交給了建材集團的上級單位上海國盛集團,後者獲得了徐匯濱江160畝文化用地的開發權。

拆和遷的陣痛無法避免,退出也從不平靜。十年裡,包圍了黃浦江一個多世紀的碼頭、倉庫、工廠陸續關停、搬遷。沿江的公共開放空間從2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3平方公里。同時,濱江的公共濱江環境也從10公頃,增加到597公頃。

拆或保,舍和得

眼下,黃浦江的綜合改造工程仍在繼續,「拆或保」、「舍和得」的難題還時而困擾著市、區級的規劃者,顯然,這注定是一個比預想更為漫長的過程。

十年間,上海換了三任書記,具體到各區,也幾乎都經歷了三屆政府。每屆政府上台都有做新項目的衝動。黃浦江邊,這樣的中國難題如何求解?「我們經常和區裡做溝通,不太符合的我們提醒請他們注意,在專家評審和行政審批中很難通過的。」許如慶說。

慎重再慎重,是當時的要求。這樣對各級主體都產生了壓力,規劃不慎,土地隨時可能得而復失。

例如,獲得徐匯濱江160畝黃金地塊的國盛也曾為此悉心規劃。知情人士透露,國盛的方案從世界動漫中心,到結合沿江遊艇碼頭的劇院秀。「概念都很好,但可操作性不強。」方案修改了3年,不擅長文化用地開發的國盛最終讓出了寶地。

不輕易地拆,也不輕易地建,這是黃浦江開發辦一個重要原則,「能保留的儘量保留。」這樣的話已在黃浦江開發辦和沿江各區形成共識。

走過大拆大建階段的上海,越發懷念傳統石庫門的舒適精巧,舊時裡弄的謙卑平和。即便從經濟的角度考慮,上海人發現,老建築穿插於新建築之間,這樣的搭配充實了城市的多樣性,產生了上佳效果。

熟悉規劃的專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上海,寫字樓出租率最好的區域是老城區靜安、黃浦,其次才排到嶄新的陸家嘴。適當比例的老建築,能為寫字樓做配套,大大降低了商務成本,而在陸家嘴,白領們難覓經濟實惠的午餐。

黃浦江邊,一段鐵軌,一個車間,一座燈塔,大批的老建築被保留。不過,老建築也發生著「騰籠換鳥」的質變,上鋼三廠的特鋼車間成為世博園區裡寶鋼大舞台,位於北外灘的國棉17廠的舊廠房演變成新的時尚時裝中心。

隨著開發的深入,黃浦江增加了眾多可供活動的公共空間。圍繞著浦江兩岸新辟23公里,涉及7個區的岸線都各自著力打造特色空間。

尋找「引爆點」

在2011年8月,徐匯區委的新書記孫繼偉走馬上任。他是同濟大學建築專業博士,也是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中國區主席,曾主持領導了多個上海地塊改造的經典案例。

在黃浦江兩岸沿線85公里區域的劃分中,徐匯有8.4公里的岸線,這個地塊是中心城區唯一可大規模成片規劃開發的濱水區域,含金量不言而喻。

前任區長陳寅和湯志平幾乎完成了濱江一期土地的拆遷、儲存。徐匯濱江用地究竟要成為什麼?一些徐匯區政府的官員回憶,當時,製造業央企願意將總部搬 至此,並承諾可以帶進數十億稅收;外資藥企也來過,要將研發中心引入。如果簡單地做商務,徐匯能夠很快就能培育出「月億樓」(稅收每月上億元)。

但孫繼偉說:「第一不能心浮氣躁,第二不能急於求成。城市建設不能實驗,每一次失敗或者錯誤都是永久的。」

比起以經濟效益為上的單核開發模式,孫更期待為一個地塊引入多樣性。作為城市規劃專家,他當然知道高密度、單一開發會引發的問題,國際著名的花園城市規劃者雷蒙德·昂溫甚至為此寫了一本書,《過於擁擠——無利可得》。

「如果每一塊都想發揮出經濟價值,最終肯定喪失特色,做不好,一定是多元混雜的一種狀態,有些地塊你一定要讓它發光,有些地塊發熱,你不可能全部都 發熱,全部都發熱就燒燬了。」孫繼偉說。在他眼裡,城市不同用途之間的互相融合不會陷入混亂,相反,這代表了一種高度發展的複雜秩序。

具體到徐匯濱江的8.4公里開發,孫繼偉看中了文化元素,他認為從整個地區的開發和長遠帶動角度,文化引來的人氣吸引力和知名度,相比單純做商務,影響力更為持久。

「這裡會有辦公樓、美術館、創意園區等等,但如何讓黃浦江沿線在開發中脫穎而出,我們非常希望有一個引爆點。」孫繼偉說。

上海西岸,巴黎左岸

2011年11月,東方夢工廠適時進入了孫繼偉的視野。「我們一得到夢工廠尋找中國夥伴的消息,就決定死死地抓住,因為這對徐匯濱江來說,太重要了,是個最好的引爆點。」孫繼偉回憶。

相比其他地區的主政者,美國人眼中的doctor sun事無鉅細、親力親為。美方最初的想法是在濱江建一個十幾萬平方米的總部大樓,做簡單的展示,孫繼偉告訴卡森伯格,「上海不缺高樓,但有工業遺蹟歷 史、能夠容納公眾參與的、激發人們無窮想像的建築,上海水泥廠的舊址再合適不過。」

在無數的面談、電郵、電話之後,卡森伯格和總裁科爾曼被孫繼偉打動了。終於在2012年3月,東方夢工廠的框架協議簽訂,項目確定落戶徐匯。

最終議定的夢工廠項目分為兩部分,一是影視產品及其衍生產業;二是位於徐匯濱江的大都市文化集聚區——「夢中心」。後者未來將匯聚一系列劇場影院群 落、文化創意企業、會展觀光景點、餐飲商業設施等等。東方夢工廠CEO黎瑞剛並不掩飾他的雄心,他說,未來夢中心就是像百老匯+倫敦O2+洛克菲勒中心。 這都是世界頂級的文化中心。

最吸引黎瑞剛和孫繼偉的,正是洛克菲勒中心中的媒體元素,在徐匯濱江,除了東方夢工廠,還包括西岸傳媒港,這裡將引入國內外一流的傳媒企業。

在這一系列令人咋舌眩目的世界級標準背後,先期的投資是30億美金。而持續帶動的開發資金將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

而在「夢中心」,這裡將有數條綠色通廊、濱江廊道、步行道串聯起若干廣場和綠地,成為市民的親水公共空間。

「上海西岸,巴黎左岸,他們的想法是把西岸做成像巴黎左岸那樣世界知名的文化地標。」一位落戶徐匯濱江的美術館館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但要想打造世界級的文化地標,上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他舉例說,上海目前的75座創意產業園區,最早來自藝術家在弄堂中開掘出來的品位獨特的空間。但它們裹挾在滾燙的房地產中,很快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 到房屋的增值上,甚至被戲稱為「二房東」。日益攀升的成本,將這些地方變成了盈利能力強的廣告公司、飯店和咖啡館的集中場所,而不是真正的創意產業園。

不過,8月7日,當南方週末記者問起卡森伯格項目需要的回報時間,他一貫嚴肅的神情馬上露出粲然笑容,「very soon!(很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4

到丹麥一週,希望回來時知了不再叫了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4962

2012年9月9日-15日到丹麥出差一週,在哥本哈根呆三天。然後會到比隆,全球最大教育玩具公司、「積木王國」樂高採訪,而後去到安徒生的故鄉奧登斯。

最近有些疲憊。全家都生病了。而我的病——耳鳴,令人抓狂。一天24小時耳朵邊都有知了在歌唱,你無法擺脫。

我希望這趟丹麥之旅,能夠調整一下最近焦頭爛額的節奏,舒緩一下自己的情緒。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異國它鄉,興許知了就飛走了,那將是2012年最令我慶幸的事情之一。

暑假這兩個月。父母在廣州,孩子小,才一歲多。很多時候父母幫我們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家務也處理得井井有條。但不少時候不少事情,我們依然心累:必須向父母解釋許多東西,關於習慣,關於地域的差異等。父母是敏感的,他們的情緒必須照顧好。

但人就是在不斷磨合和溝通中成長的。我覺得我已經夠幸運夠幸福了。今年有另外一條事情始料未及,給我很大壓力。但一切總會過去,勇敢面對往前走就是。

30而立。2012對我而言果然不同尋常。我不知道怎麼樣就算「立」,但直觀上來講,兒子肯定比我有出息,他年初的時候剛會坐,後來會爬,不久前會扶著走路,再過兩個月他老爸生日的時候,他一定會走會跑、立得很穩,不是嗎。

今年最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是我找到了事業的方向,什麼是方向。你愛一個人,朝思暮想,有的時候即使TA就在你身旁,你也想把TA攬在懷裡或是捧在手 掌心裡。事業也一樣,人會有無數個好的idea,不是每一個都值得、都可以去嘗試,但其中總有一個,讓你能夠吃飯睡覺都興奮,過了一週一個月依然興奮不 已,沒錯,你的方向就是它,做減法,專注於此吧,值得的。

本職工作方面有條不紊地進行。儘管傳媒環境變得很糟糕很糟糕。沒有任何一個時間像現在一樣如白色恐怖般讓人窒息,沒有任何一種舉措,像現在一樣如看 門狗得了天花和霍亂般看起來歇斯底里。但總得往前走,做事最重要。偶爾會慶幸自己的領域是財經與商業,情緒不那麼容易受到傳染。

這些天老是做夢,很多夢很是稀奇古怪,比現實還要夢幻。有一天我甚至夢到自己開始寫小說了,小說名字叫作《知了叫了三十年》,內容是三代人,年齡分別差30歲,他們分別在30歲的整數倍的時候面臨的窘境、內心的召喚,和耳朵裡那個強加給你的知了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13

壹傳媒交易案破局? 黎智英要回來了!

2013-04-01  TWM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再傳變數!已經打包回香港的黎智英,不僅決定不賣台灣紙媒,而且將重返台北媒體圈,親自督軍。日前,台灣《蘋果日報》及《壹週刊》高層,都接到他的電話;一位壹傳媒高層透露,黎智英要回來經營,而且他強調「落地生根,不賣!」在三月二十七日交易案合約到期的前夕,黎智英不僅口頭告知壹傳媒高層要回台,也開始雷厲風行,著手整頓。

首先,不賺錢的刊物都要裁撤,包括隨 《壹週刊》附贈的《ME》,以及集團旗下的捷運報《爽報》,若無法獲利,都將解散。此外,黎智英要求台灣紙媒新年度要賺十三億元。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一波三折,看得外界眼花撩亂,一位親近黎智英的人士表示:「台灣紙媒(《蘋果日報》及《壹週刊》)本來就賺錢,黎老闆不一定要賣。」至於壹電視的最新進度,中信辜家要求連攝影棚一起買,已經初步獲黎智英同意。

去年初,台灣壹傳媒傳出包裹平面、電視出售,開價五億美元,未獲黎智英證實。但去年九月四日傍晚,壹傳媒在香港證交所「自願公告」,獲得「獨立第三方」接洽,有意購買集團在台灣的所有印刷媒體業務及若干資產,自此,台灣壹傳媒與黎智英動向,引起各界關注。

其間,包括富邦集團、中信集團、年代電視,甚至鴻海集團與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都被傳出是買家。

十一月,以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為首的台灣買家集團,結合台塑王家和旺中集團蔡衍明,決定以一七五億元新台幣買下台灣壹傳媒。黎智英也表示:「我要回家了。」此後,他未踏進台北辦公室一步,並被港媒爆出疑似失智症。

在等待交易案完成過程中,台灣《壹週刊》發行份數下滑,據了解,最低一度只剩七萬多份,內部大為緊張。未料,在公平交易委員會審查的最後關頭,被視為「一隻腳已經抽離台灣」的黎智英,卻在此時宣告,他將重返台灣,並親自打理《壹週刊》及《蘋果日報》。

黎智英這一記回馬槍,到底會在台灣媒體圈引起多少震撼?他重出江湖後,又將如何帶領台灣壹傳媒再創高峰?他的身體與集團財務狀況到底如何?恐怕都將是外界持續關注的焦點。

(賴琬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7

攜程:羞澀的首席執行官回來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121.html

2013年4月25日,下午,北京798「聖之空間」藝術中心內,攜程新任CEO梁建章接受媒體記者群訪,這是他在2月11日宣佈重掌攜程之後的首次媒體公開亮相。

當天的內容是「攜程無線4.4春季版發佈會」,作為最後的環節,群訪轉移到小廳中進行。巨大的展板下面,擺張小小的圓桌,梁建章和江浩(攜程無線事業部總經理)坐在兩邊,面對著排排坐的二十多家媒體。

似閒談但又認真地端坐著,梁建章開始了不設防的對話。媒體們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梁建章坦陳,他的回歸是由於「壓力」。梁沒有解釋這種「壓力」,但顯然,大家都知道是來自於對手的「壓力」,無論是老對手藝龍網還是新冤家去哪兒網。而這兩者,時至今日也不再簡單,後面已經綁定了巨頭的力量——藝龍背後是騰訊,去哪兒背後是百度。

梁建章把這次回歸喻為「二次創業」,更具體地說,他指的是攜程的「無線戰略」。像其他從PC互聯網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一樣,攜程的無線戰略從2010年就已經發佈(彼時梁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它無非代表舊有巨頭對新時代到來的警醒和呼喚,但從來沒有被提到像今天這樣的高度。

一個細節足以見回歸後的梁建章對此戰略的重視。此次僅僅是攜程手機端產品的一個版本升級,就被升格成一個隆重的新聞發佈,並且CEO親自到場,地點由原來的上海改為北京。

多年以來,在媒體對攜程長篇累牘的報導中,呼叫中心(call center)一直被詬病。它被作為「攜程是一個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傳統公司」的一個證據,它用於呼叫中心的人力眾多,再加上地面推廣人員,成本巨大,導致攜程「重」得無法轉身。

但在這次發佈會,梁建章一個鮮明的觀點是,高質量的呼叫中心才是攜程的競爭力,尤其是無線應用結合語音搜索後。「手機業務是可以涵蓋電腦業務和呼叫中心業務的,這是未來的趨勢,我們一定要走在前端。」

梁說,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旅遊服務企業的根本都是優質的客戶體驗,而攜程的從呼叫中心到手機端的發展路徑,用戶的體驗是越來越便捷和一體化。甚至,梁還淺淺地提到了競爭對手。他說,在PC上,用戶去比價很容易,更換OTA(在線旅行社)很容易,這是這幾年去哪兒、淘寶旅行等平台能衝擊攜程業務的主要方式,但在APP上,好的產品體驗讓用戶的忠誠度更高,尤其是無線應用結合語音搜索、高品質的呼叫中心和手機特惠版價格後,這樣獲取到的用戶有非常高的粘性。

攜程的資料也特別指出,這次發佈的春季版(V4.4)攜程無線,對原已領先的語音查詢作了大量的優化,已是獨步在線旅遊業界。通過語音可以實現人機對話,用戶可以一句話快速找到需要的產品,讓預訂過程更加便捷。新版本在模糊語音搜索領域做了很大的改進,特別是加強了防噪音的部分,更貼近自然的人機智能交互。

攜程的語音技術合作方是科大訊飛,梁建章認為,語音服務能減輕攜程原有呼叫中心負擔的任務量。基於對優質的用戶體驗的理解,梁又強調,呼叫中心的服務量在比例上會變小,在絕對值上不會減少。他用了一個新詞來形容攜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變化——「大拇指+水泥」,而不再是PC時代的「鼠標+水泥」。

梁建章坐在椅子上,試圖像產品經理一樣回答記者提問、講述上述種種,但顯然,有些問題需要旁邊的無線事業部總經理江浩接過去。

散場後,有記者討論,「梁建章多少歲啊?看起來不到40的樣子」,「他69年的,44歲」,「很溫和,沒什麼氣場,回答問題時甚至顯得有些羞澀」。

是的,這位羞澀的CEO回來了。更多的時候,他看起來像個溫文爾雅的學者——他新近出版的人口經濟學著作《中國人太多了嗎》在噹噹網上頗受好評,在這之前,1999年,他還出過一本書叫《網絡社會的崛起》。

這位「很會觀察和思考」的學者可以讓攜程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再次成為巨頭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