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亞馬遜」:京東給華爾街講的故事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8/231286.html

電商間喧囂的價格大戰並不少見,8月14日京東商城約戰蘇寧電器,卻在一把把無形之手的推動下,呈全民圍觀之勢。

「我們除了有錢什麼都沒有,你放心打,往死裡打。」價格戰前一日,京東商城掌門人劉強東高調炫耀決心及強力後盾。

劉強東也多次公開現身強調「京東沒有融資需求」、「京東不缺錢」。

針對於劉強東的說法,眾多數據似乎都難以支撐其「嘴硬」的邏輯。

新鮮出爐的數據顯示,「京東2010、2011和2012年的銷售分別是86億、209億和470億,三年分別虧損5%、6%、8%,相當於虧4.5億、13億和38億,合計55億。京東2010到2011年融資13億美元,老股東套現2億和3億美元的都有,減去老股東套現,京東有10億到11億美元,相當於62億到68億元人民幣,去掉55億虧損,到年底京東還有7億到13億,這支撐不了京東的規模。」8月17日,京東商城老對手噹噹網官方微博發佈的一則數據,對京東不差錢模式提出質疑。

備受質疑的現金流問題上,京東似乎並未糾纏,依然堅稱資金充足。

8月15日價格戰打響以來,有關京東商城虛假降價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隨後,國美、噹噹等一大批電商也不約而同主動加入對抗京東商城的價格戰。

截至目前,恐怕大部分人依然不明白京東商城這般動靜意欲何為?畢竟如果成為眾矢之的,就算最後贏了市場,恐怕也輸了口碑。

作為京東的股東,難道真的「人傻,錢多」?

挑起關注度前所未有的電商價格大戰轟轟烈烈開打之際,京東商城的資本之路早已踏入征程。

關注度空前造勢IPO?這不得不讓人覺得蹊蹺。

僅2012年以來,京東便已和噹噹網、阿里巴巴等電商掀起數次約戰,兩個月前的6月18日,那場曾多家電商觸發的「觸不到底」的價格戰,被稱為「電商價格戰紀念日」。每到節日店慶,更是各大電商價格促銷的最好時期。但為何都未如巨石投潭?

「顯然,這次價格戰從宣傳到市場策略,京東策劃已久。」8月17日,一位與京東有過多次接觸的外資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

或許,從一些事件的起始點,便可看出些許端倪。

7月中旬,劉強東公開宣稱,今年三、四季度會掀起中國電商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最全面的價格戰。

7月20日,被逼問有關京東IPO的問題時,他一改往日口風,表示京東投資人不久便會獲得回報。

之前,劉多次公開表示,京東2013年前不考慮上市。但實際上,京東的IPO之路,在眾多掩護下早已悄然進行。

2012年5月,美銀美林集團投資銀行部董事蕢鶯春加盟京東,全面負責京東商城IPO。此前,包括宏碁原中國區執行副總裁藍燁出任京東CMO(首席市場官),百度原高管沈皓瑜出任COO,甲骨文原全球副總裁王亞卿出任CTO等,同樣被認為在鋪路IPO。

今年5月底,京東更邀請數家機構分析師出席IPO前的溝通推介會。據知情人透露,此次京東IPO擬邀請的承銷商包括高盛、美林、JP摩根、UBS和中金5家券商。

「京東商城IPO的確是我們在做,此項目已較為成熟,將據市場情況安排於美國上市。」17日,上述外資投行人士說。

該外資投行人士表示,早在2011年6月,京東便已開始聯繫各大中介商,斯時計劃籌集約40億-50億美金。其後,美國股市融資低迷,迫使京東IPO的計劃進展緩慢。

2012年5月,京東IPO計劃重返議程。其後有消息稱,京東IPO9月將在美國上市。

「京東IPO今年內難以成行,因為面臨多方阻力。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讓海外投資者認可京東的價值。這將為其在美國成功IPO打下堅實基礎。」上述投行人士坦言,對於類似的互聯網公司,一個好的投資邏輯和一個好的營銷故事,是融資的關鍵。

巧合的是,2012年6月,IPO計劃即將出征時,京東「空前」的價格戰策劃成行。

打造「中國亞馬遜」概念?

顯然,就京東的經營模式和財務特性,美國無疑是上市最佳地點。

但2011年中概股爆發的財務醜聞,促使美國證監會(SEC)對中國企業IPO審查趨嚴,讓機構投資者對中概股敬而遠之。

「急需融資的京東,必須『講』一個讓美國投資者易懂且認可的故事。」8月17日,曾參與5月底香港IPO見面會的一位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果不能激起機構或散戶的興趣,那麼京東IPO融資要打折,甚至面臨發行失敗的風險。

在噹噹網等類似的電商模式登陸美股後,如何講述具有差異性,且讓美國投資者認可的故事,已成為京東的當務之急。

「這場影響空前、由京東自導自演的價格戰,來得正是時候。」17日,深圳某券商電商行業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這或許就是為何這次價格戰一反往日之勢,剛點燃便引得全民關注。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京東IPO將以「中國亞馬遜」為營銷概念。

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好故事。作為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商公司,家喻戶曉的亞馬遜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是其它電商平台難以企及的。

美國商務部公佈的2011年數據顯示,美國當年社會網絡零售2260億美元,亞馬遜報告的營收約480億美元,佔比21%。

如何使「中國亞馬遜」的噱頭獲得更大範圍認可,是京東IPO成敗的關鍵。

「電商的經營模式尤其特殊,二級市場上,投資者往往看中其在當地市場的佔有率和渠道規模。」上述電商行業研究人士認為。

「2010年號稱全球最大IPO農行上市時,海外發行的結果比較讓人滿意,其中備受海外投資者追捧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是農村,而農業 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主導地位依然未變』。」上述外資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或許從農業銀行海外上市的案例,可窺見京東IPO急需「中國亞馬遜」頭銜的重要性。

為什麼是蘇寧?

按理說,噹噹網才是京東商城的老對手,為何其策劃的價格戰指向蘇寧?或許原因有多方面,除雙方曾有過節外,蘇寧的一些現狀也是主因。

先不說正面對的財務質疑和店慶在即,單就蘇寧電器的知名度與價格戰對壘的難易程度而言,也是京東發動價格戰營造「中國亞馬遜」頭銜的最佳對象。

由於蘇寧易購隸屬蘇寧電器,使其變相成為第一家包涵「電商交易」概念的A股。

「試想,如果蘇寧電器並非上市公司,那麼價格戰能否形成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上述電商行業研究人士反問,今年以來,蘇寧易購知名度通過一系列商業活動名聲鵲起,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與京東相比,蘇寧電器的銷售標的幾乎互補。

有分析認為,京東商城銷售以小家電為主,其大家電僅佔銷售總規模的30%,而蘇寧大家電銷售佔銷售總規模的70%,京東恰好採用大家電大幅折價的方式,用對自己利潤貢獻最弱一環,拖垮對方利潤貢獻最強的一環,並擠壓其利潤。

這或許就是京東商城的許多家電產品,為何以大幅促銷的名義偷偷抬高價格,這些被偷偷抬高價格的商品大部分為小家電。

「數週前,京東財務團隊出現在新保利大廈找中投。」8月17日,噹噹網官方微博公開拋出《十問劉強東》,就其融資和IPO的問題,質問其8·15媒體見面會否認,沒接觸私募基金尋求10億注資,而京東的行為難道不是在找私募和尋找上市機會嗎?

《十問劉強東》更提及一個細節,稱京東負責上市人士召集5家承銷商開會,且必須高層出席。一個券商帶家眷剛去歐洲休假,京東便在郵件強硬地告知:你要是不來開這個會,就永遠不要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91

柳傳志在美國最愛講的故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86485.html
傳志在國內時,絕少談論自己對與商業無關的議題的看法。而在美國,作為一個有35個企業家團員的代表團的團長,他必須不斷地傳遞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身為中國最為國際化的公司之一——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當然有資格作出這樣的議論。而且,一貫推崇「低頭種地、抬頭看天」的企業運營思維的柳傳志其實在平常就很注意去瞭解外部大環境的變化——當聯想集團作為一家中國公司時,他必須注意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的變化;而當聯想集團因為併購IBM的PC業務成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時,他也會去關心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

柳傳志談到,當他到聯想在歐洲各國的分公司出差時,都會約一些當地的年長僱員聊天,向他們詢問所在國家的經濟情況和他們對政府經濟政策的看法。他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取對時下陷入困境的歐洲各國的訊息與觀念。他的感覺是,歐洲國家「並沒有做好迎接經濟變化的系統性準備」。正像大多數觀察家共同認為的那樣,他看到中國經濟和印度經濟的發展已經在極大地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以及全球的產業分工,但是,「我沒覺得它們(那些歐洲國家)對此有系統性的想法」。這些歐洲的老貴族仍然生活在20世紀。它們可能勉強接受了美國的崛起,甚至日本的強盛,它們也成功地讓自己適應了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卻迅速地再次變成了「舊世界」——正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歐洲的美麗世界一樣,新興市場的崛起再次改變了世界,雖然它的深刻程度尚且有待驗證。儘管在國內同中歐商學院教授座談時發表的觀點在微博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柳傳志並不打算修正自己的觀點,即歐洲國家的過度福利是一個大問題。他還為此憤憤不平,認為自己說的本沒有錯,卻不僅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與思考,連商學院的教授也與之辯論。他認為這有些匪夷所思:「希臘還要通過公投來全民賴賬,這還了得?」柳傳志認為,在應對世界的迅速變化時,美國政府比很多歐洲國家的政府更有「系統性思維」。他認為美國經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勞動力成本過高,而這給美國政治家們想要迫切解決的就業問題增加了難度。他反覆講的是聯想集團併購IBM的PC部門之後的例子。他說,如果聯想集團不收購IBM的PC部門,這個部門在美國的三千多名員工可能就「散了」。收購之後,聯想集團進行了裁員。柳傳志說:「說實話,我們如果進一步裁員,還可以再壓低成本……這些僱員中一個普通白領的工資是其在中國的同事的6倍,藍領工人的工資差距要更大。聯想集團在併購之後,本來可以繼續裁員以壓縮成本,但是聯想集團沒有這樣做,因為公司可以找到其他節約成本的方式。甚至因為聯想集團業績的高漲,公司還給這些僱員都漲了工資。」

講完這個故事之後,柳傳志補充道:「但是我們不能保證中國其他公司也這麼做。因此,你們的人力成本是一個大問題。你們必須考慮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如果美國精英們在解決自己高昂的人力成本方面無所作為,仍然希望通過對中國和其他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限制,把就業機會保留在美國,那麼,「這就好像兩個賽跑選手在各自的跑道上向前衝刺,大家都應該做的是努力跑得更快一些,但是,一名選手自己停了下來,還想辦法阻撓另一名選手向前衝。這就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他所指的阻撓,就是指無處不在的人民幣匯率議題。

這個故事已經被講述了很多遍。當他被布魯斯金學會主席約翰. 桑頓推薦給奧巴馬總統接見時講了一遍,如今在美國他又多次地重複了這個故事。他給前國務卿鮑威爾講過,給新任的美國商務部部長約翰. 布萊森和副國務卿羅伯特. 霍馬茨也講過。而無一例外地,這個故事都能讓再雄辯的對手一時之間啞口無言。這讓67歲的柳傳志從中得到了孩童般的快樂。當我們結束一次家庭拜訪,去中國餐館吃由龍湖地產董事長重慶人吳亞軍埋單的重慶菜時,柳傳志得意洋洋,不斷重複著自己的這個比喻:「你自己應該想辦法跑得快,而不能老是琢磨怎麼讓別人慢下來。」

(節選自《與商業明星一起旅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60

對話閻連科 “‘講法’給了我一個不得不講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254

 

閻連科以捷克語的《四書》成為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首位中國作家,當地時間2014年10月22日晚7點頒獎儀式在布拉格古老的市政大廳舉行。品特、羅斯、耶利內克、村上春樹、哈維爾和克里瑪等13位世界著名作家已獲得這個獎項。 (閻連科供圖/圖)

蔣方舟:在已有的14屆卡夫卡文學獎中,聽說只有你和英國作家品特是第一次入選就獲得了卡夫卡文學獎,而其他12位作家,如羅斯、耶利內克、村上春樹、哈維爾和克里瑪等,都是至少入圍兩次以上才得獎。當然,2005年,品特在獲得卡夫卡獎後馬上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你,因這次獲獎,也終止了“陪榜”的旅程,對此,你有什麽看法?

閻連科:謝謝你的這些提問。一個作家面對一問一答,就如一扇門窗面對風吹時的欲開欲關樣。今天,就讓我把能打開的門窗全部打開來,如實招出,坦開內心,用門戶大開來迎對這些問題。

對獲獎和陪榜,沒有什麽看法,這一切都不是寫作的終止。就是第一次入圍就獲獎,也並不說明你比別人寫得好,大概說明你也許比別人運氣不差吧。

無論這個獎在世界上影響大小,世界各國怎樣關註,我都深知我在獲獎後應該怎樣面對這些。一是我的年齡,已經從生命拋物線的高峰開始下滑,這個越過了拋物線高峰的生命體,對於世界、榮譽和世俗的認識,已經變得有些疏淡和坦然,而對死亡和生命最後的尾聲,反而會想得更多更多。也許我不應該說這些。我是個一生都異常恐懼死亡的人,可過了五十歲後的這些年,卻幾乎每天都情不自禁、無可阻止地想到“死亡”兩個字。當一個人腦子里總是跳出死亡的畫面和字眼時,他會覺得世界的一切都是虛空的,沒有意義的。甚至會覺得,一切的熱鬧與努力,都是為了把人生虛空的倉庫碼得滿一些。甚至想,人活著,一切為了理想的奮鬥,都是為了自己最終走向死亡時對自己靈魂的安撫。所以說,卡夫卡獎到來的喜悅,當碰到頭腦中不期而至的死亡二字時,就如一粒螢火碰到了巨大的黑洞;如一點溫暖,要面對巨大的寒冰。當然,如果十年之前有了這項榮譽,我會比現在興奮許多,不是因為那時年輕,是因為那時我可以用榮譽的興奮來掩蓋和助我逃避這個關於死亡的問題。死亡——當一個人開始時不時地想到這個問題時,什麽事情在他面前都會變得淡然、理性乃至冷漠了。

蔣方舟:你似乎總是會提到“失敗感”,這種失敗感是來自與寫作的搏鬥更多,還是來自日常的生活更多呢?

閻連科:生活的失敗感和寫作的失敗感在我很難分得清。我有時會因為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情而沮喪十幾天,導致對閱讀和寫作都失去意義和追求。我是相當患得患失那種人。比如明年是作家陸文夫逝世十周年。他生前忘年交的好友陳豐女士為了給這位前輩作家出套文集做紀念,編好幾卷本的文集後,今年一整年為陸文夫的文集出版尋找出版社,結果家家出版社都因為“市場”而推卸。這讓我想到寫作的殘酷和意義與無意義。還有張賢亮的去世,有篇報道的題目深深地刺中了我的內心:《一個靠死亡來占有版面的作家》。大概是這個題目吧。它道出了寫作的殘酷和現實對文學的全部內涵來。不要忘記,張賢亮和陸文夫,都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優秀的作家。他們的結局,也將是我們的命定。當然,誰的寫作,都不是為了追求不朽。魯迅和曹雪芹,也都是為了寫作而寫作,而非為了不朽而寫作。但命運讓一個人過早地看到他一生追求的結局是怎樣時,那種挫敗感,就有著無法說的淒楚和傷痛。

聽到泰戈爾在死亡之前,嘆息自己一生努力而一事無成時,而有哪位作家、詩人能不為自己文學的挫敗而默言、無奈和沈默呢?所以說,我是深知失敗最是作家命定的生活和寫作的命運了。

蔣方舟:你之前的《丁莊夢》曾經被改編成電影,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影像化?

閻連科:我始終認為,電影這件事情與我沒有太大關系。就像種子公司將一把菜種、一粒樹種賣給別人後,人家種與不種,種在哪兒,用怎樣的方式培育、養成都與種子公司沒有關系那樣。顧長衛的《最愛》也確實是根據《丁莊夢》改編的,可那除了他與我共同收獲了一把辛酸淚,其實已經再無他獲了。我最想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是《年月日》,這中間我和顧長衛等人共同努力了七八年,劇本幾易其稿,現在看來也是窗子對風的收獲吧。這些經歷與過程,讓我更堅定地認為,文學才是作家的立身之本,而非影視的改編與熱鬧。

蔣方舟:對於你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四書》,看得人心驚肉跳,時而想要躲在地底下,時而又想高高地飛起來。你是如何構思這部作品的?

閻連科:就長篇寫作言,《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寫作那幾年,我體會到了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感,之後我的寫作被他人和自己約束了。直到創作《四書》時,這種感覺才又重新找回來,並被我牢牢地抓在手里和筆端。說到構思,是1990年我在軍藝讀書時,有位同學是蘭州軍區的,他曾經在坦克部隊服過役,說他們的坦克部隊,在甘肅的沙漠訓練時,烈日之下,沙漠之上,一輛輛隆隆的坦克車從沙地開過去,忽然發現鐵輪下有一根根、一片片的白色骨頭露出來。後來坦克車停下後,大家撿起那根根片片的骨頭查看時,驚異的發現那些骨頭都是人骨頭。

再後來,就知道那片沙漠上曾經在“反右”時,是“五七”幹校了,是我們值得敬重的作家楊顯惠寫的《夾邊溝紀事》那地方。那根根片片的白骨頭,是一批知識分子在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中留在那兒的生命和遺跡。這就是《四書》故事構思的開始。對我來說,小說構思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人人都講的寫什麽,另一部分是很多人都講的怎麽寫。寫什麽自然是指內容和故事了。怎麽寫就到了講故事的“講”上去。《四書》從九○年構思開始,到楊顯惠老師的《夾邊溝紀事》,2000年前後在《上海文學》連續發表我都沒有寫,這是因為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加之後來我寫作命運的風風雨雨,波波折折,直到2009年所謂的“聖經語言”和四本書的“書摘體”走進腦子里,也才算構思成熟,可以動筆寫作了。

對我言,所謂構思,多都不在故事間,而在講故事的方法上。我的構思不是構思故事,而是“尋找方法”。靈感,不是讓我張嘴,而是讓我怎樣張嘴,發出怎樣的聲音來。回到《四書》的方法構置上,2009年很偶然的一天里,在我從家去人民大學的路途上,腦子里忽然跳出了一個異常奇怪的畫面和念頭:我想如果有個人有一把槍,那支槍里有子彈,他見了誰都要把槍遞給人家說:“你開槍把我打死吧!”“你開槍把我打死吧!”科長、處長、情人、父母,如果他見誰都這樣遞槍要求對方開槍把自己打死時,那該是怎樣的場景和畫面——於是,“孩子”的形象和講故事的方法同時在我腦里產生了。有了那樣的“講法”,原有故事的碎片也就完整了,齊全了。

甚至可以說,在那一瞬間,是講故事的方法帶給我了一個不得不講的故事。這就是《四書》的產生。也就在2009年5月的那一天,我去人民大學辦事的第二日,我開始動筆寫下了《四書》的開頭:“大地和腳,回來了。”

蔣方舟:在你的寫作生涯中,有沒有過讓自己後悔的寫作?還有什麽一直想寫而未寫的題材?

閻連科:說到讓自己後悔的寫作還是有。比如《丁莊夢》,是讓我自己最後悔的一次寫作。那故事充滿著作家講述的謹慎而非自由和狂放。

說到想寫而未寫的題材,那就是我在部隊待了26年,而我所在的部隊,又有著非常特殊的經歷,比如“解放臺灣”的一江山島之戰,“沙家浜”的榮譽光環,孟良崮的浴血生死,七九年的“自衛反擊”等,這些歷史和歷史中作為人的軍人們,凡此種種,我都沒有開始去寫去觸碰。對我來說,我能講的獨特故事太多了,只是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講它,似乎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講述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76

“當代女性的百科全書?我們當不起” 《歡樂頌》里講的那些不歡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888

《小時代》《歡樂頌》這兩個故事有幾分相似:同樣在上海,同樣是關於幾個女孩的友誼,她們同樣要不斷撕逼又不斷和好。但後者更“現實主義”。(劇組供圖/圖)

《歡樂頌》導演簡川訸和女白領們聊完人生後才知道,“女生的友誼是十分敏感的”。

女編劇袁子彈對此有更精準的描述:“女孩子之間,總是帶著些試探、比較,甚至是一種看不慣的欣賞。”

“《小時代》出了電視劇版。”有人這樣調侃2016年4月18日開始在東方衛視播出的電視劇《歡樂頌》。

這一回,被拿來和青春而浮誇的郭敬明團隊做對比的,是向來板著面孔做劇,並因為《北平無戰事》《瑯琊榜》等劇而被無上推崇的東陽正午陽光團隊——主創人員清一色“大叔”。

然而,《小時代》《歡樂頌》這兩個故事的確有幾分眼熟:同樣在上海,同樣是關於幾個女孩的友誼,她們同樣要不斷撕逼又不斷和好。

“《小時代》拍得那麽美,大家羨慕那種生活,但其實很少能碰到那些事。”演員楊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曾經是《家有兒女》里可愛的小雪,現在,她是《歡樂頌》里最讓人討厭的角色之一——一個嘰嘰喳喳、無腦,還篤信成功學的小鎮女青年邱瑩瑩。

“但是《歡樂頌》里講的事,都是身邊能碰到的,你能產生同感。”楊紫說。

除了邱瑩瑩這樣的人物形象,劇中的其他幾個人物也有強烈的現實對應:總是利用資源和金錢擺平一切的富二代、愛慕虛榮的漂亮姑娘、有心理問題的企業高管、沒有背景和高學歷就連實習生也沒得做的小年輕……制片人侯洪亮因此為這部劇冠上了“現實主義”這個詞。

盡管只有“現實”沒有批判,《歡樂頌》也足以挑起人們的談興了。

女性之間“別扭的友愛”

相較《小時代》,編劇袁子彈更願意拿《老友記》《欲望都市》,乃至《粉紅女郎》與《歡樂頌》對比。

袁子彈和導演團隊的謀劃是:“帶給大家一組有意思的人物,讓她們陪伴大家成長。”因此,一開始,這部電視劇就被設定為季播——季播劇也有更多實際性的好處:話題熱度可以更持久,商業表現可以更穩定,就連劇情設計,也可以及時調整。

財經女作家阿耐在《歡樂頌》原著小說中設計了這樣一組“有意思的角色”:為所欲為的富二代曲筱綃;孤兒、患有親密關系障礙的高智商女高管安迪;虛榮、洞察人情世故,卻飽受家庭經濟折磨的樊勝美;單純、愛咋呼,智商和情商都讓人著急的邱瑩瑩;小康之家的乖乖女關雎爾。

這是五個女人的戲,但電視劇開拍前,導演孔笙請來十幾位女白領,讓她們和制片人侯洪亮、導演簡川訸等一幫“大叔”主創聊人生。

“聊這一次非常管用,你看書、看婦女雜誌,都不如聊這一次。”導演簡川訸後來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歡樂頌》第一主題是友誼,簡川訸從那次懇談中知道“女生的友誼是十分敏感的”。

“女生的友誼不像男生,哥們就是哥們。女孩子之間,總是帶著些試探、比較,甚至是一種看不慣的欣賞。”女編劇袁子彈對此有更精準的描述。

曲筱綃和安迪從一開始就不對付,卻因為曲筱綃需要安迪的才華,形成了最穩固的關系。安迪起初十分欣賞樊勝美,但因為樊勝美過分虛榮而起嫌隙,在得知樊勝美性格缺陷的家庭成因後,又很快釋然。安迪不理解邱瑩瑩為什麽要相信不靠譜的成功學,邱瑩瑩不明白安迪為什麽瞧不起父親給自己買的書,盡管二人在劇中的和解有些莫名其妙,但終究,安迪意識到邱瑩瑩的簡單和快樂,邱瑩瑩也知錯就改,實現了自我成長。至於曲筱綃和樊勝美,很多時候互相較勁,卻在許多事情上意見一致,比如跳肚皮舞,以及應對男人的技巧。

“女生的關系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關系。”袁子彈總結,“女性友誼的轉變,往往不是因為驚濤駭浪,而是一些小事。”

袁子彈因此在劇本中對原著的友情線進行了微調:讓高情商的樊勝美,和高智商低情商的安迪,關系建立得更緊密,她們的優缺點對比也就更為明顯,誤會也會更波瀾起伏;曲筱綃和樊勝美之間則特別強調“別扭的友愛”,讓曲筱綃一面嘲笑樊勝美的“地攤貨”,一面在樊勝美入獄時,第一時間把她撈出來,在樊勝美家里遇難時,也毫不猶豫施以援手。

“當然,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得更多的,可能是女性友誼螺旋式的下降。”袁子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除了要展現現實,當然也要給現實一些期待和美好。”

嵌在這些女孩子友誼之中的,是她們的事業、愛情和親情。一些女性話題在這樣的構架中漸次展開:曲筱綃痛恨小三,卻在得知趙醫生有一位相處七年的女友後,仍要“競爭上崗”;邱瑩瑩因為不是處女而被第二任男友拋棄,曲筱綃卻能和趙醫生日夜貪歡(這一在原著中重要的情節組成,搬上熒屏只能成了“花式吻戲”);邱瑩瑩和每天加班的關雎爾反複討論,到底工作重要還是婚姻重要;樊勝美的問題則是:是不是必須嫁一個金龜婿?

從這部戲殺青開始,導演簡川訸就總是被問:“許多情節涉及女權主義的討論,你作為男性怎麽處理?”

“我們只是把問題充分呈現了,如何理解,主要看你站在哪個角度來考慮這些問題。”簡川訸回答。

看上去有些回避問題,然而這也是編劇袁子彈的本意。“女權並不是說,所有的女人都要追求同樣的生活。女權應該是,讓不同的女性滿足不同的需求,追求她們想追求的權利。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問題,我既不排斥那些畢了業就結婚的人,也不排斥那些努力的工作狂。”袁子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放回到劇里,“婚姻、小三、處女,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邱瑩瑩有邱瑩瑩的想法,曲筱綃有曲筱綃的想法,”袁子彈說,“五個女孩就是在許多問題上各持態度,才能引發討論。”

主創團隊曾經討論過一個話題:關雎爾是不是就是人生最好的狀態——沒那麽愚蠢,也沒那麽聰明,有個幸福的家庭和平穩的人生。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一切都還好”,袁子彈一度覺得,關雎爾也許是五個人物里最單薄、最容易失去存在感的一個。她後來給關雎爾找到了一個把手。“面對立場鮮明的姐姐們,她一直在找自己的路。事實上她一直在劇中發問,發現問題,然後討論問題。”袁子彈解釋。

有人評價《歡樂頌》是“當代女性的百科全書”。“這我們肯定當不起。”袁子彈說,“但的確是這個方向,我們希望引起女性們的探討。”

有錢人終得善果,“政治不正確” 還是“赤裸裸現實”

因為邱瑩瑩,演員楊紫自《歡樂頌》開播以來背了不少罵名。

劇情鋪展階段,邱瑩瑩的確是那個最容易招罵的角色:電梯出故障,五個女孩子被困,她哪壺不開提哪壺,嚼著零食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聽說過的電梯失事事件;對人沒有辨識能力,把渣男誤當真愛,沒完沒了地秀恩愛,朋友們好意提醒,她反倒毫不領情。

“邱瑩瑩太傻太蠢了,對我來說,演她可能真的不是件好事。”楊紫說。剛開始看到劇本,她更想演曲筱綃。“雖然曲筱綃跟我也沒那麽像,但我喜歡她身上那種北京女孩常有的很‘颯’的感覺,幹什麽事都很爽快。”

楊紫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邱瑩瑩的角色,為的是能和侯洪亮的團隊再合作一次。兩年前,東陽正午陽光出品的《戰長沙》在湖南衛視播出,口碑不錯戲卻沒紅,楊紫是女一號。那是楊紫在漫長的青春轉型期中,因為發胖、起痘而無戲可接之時,極少數的作品之一。

她說服自己來演邱瑩瑩的理由是:“邱瑩瑩的存在可以襯托其他姐妹。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邱瑩瑩身上的某種缺點,如果你不演,這個故事也就沒了立體性。”

邱瑩瑩究竟有多討厭?原著作者阿耐提到這部小說人物的創作時曾說:“我唯有寫邱瑩瑩時,總會滿心抓狂,恨不得撞墻。我也想制造事件刺激她腦袋靈光終於拎得清,可人物自有性格,我沒法強拗,只好在每次寫到她時自虐。”

也有人抗議:“我身邊從未見過邱瑩瑩這麽討厭的人。”“那是因為我們只能寫五個女孩,不能寫五萬個女孩。”編劇袁子彈回應。

為了讓邱瑩瑩不那麽討厭,主創團隊想了不少辦法:給楊紫加些“吃戲”,讓她體現出這個人物可愛的一面;讓邱瑩瑩和父親有更多溫情的互動,也給一心想讓女兒留在大城市的父親更多著墨,讓人物更能得到理解。

楊紫自己也為邱瑩瑩設計了不少討喜的小動作:著急時有點兒說不清話,眼睛就滋溜溜亂轉,小手和小腳動來動去。這些設計,在15集過後起到了一些效果,那時候邱瑩瑩已經“找回了智商”。

15集過後,觀眾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最招人討厭的也許並不是邱瑩瑩。演員蔣欣因為飾演樊勝美,一度被認為是整部戲的顏值與演技擔當。但當樊勝美令人討厭的一面開始顯現,就連在社交網絡上對蔣欣的贊美也跟著少了。

樊勝美虛榮,向追求自己的老同學謊稱自己一人租住了一套公寓,後來發現老同學開的寶馬3系是租來的,於是先刻意保持距離,再幹脆變成冷嘲熱諷。在小說的最後,樊勝美依然孑然一身。

富二代曲筱綃的結局要好得多。曲筱綃驕縱任性、拜高踩低,處處體現有錢人的優越感。

小說中,曲筱綃與關雎爾都喜歡上了趙醫生,趙醫生長得帥三觀又正,深知“筱綃做人有兩套標準”“千方百計對人”,卻還是願意與曲筱綃廝守。

有錢人終得善果,這被許多網友認為是小說《歡樂頌》最大的“政治不正確”,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最赤裸裸的現實”。而原作中冷不丁透露的精英階層冷眼旁觀式腔調,也讓許多讀者感到不適。作家阿耐本身也是一家民企的高管。許多人認為,安迪就是阿耐本人的影子。

“小說可能確實更接近精英視角。”編劇袁子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因此在劇本中一再加強邱瑩瑩和關雎爾的想法。至於原作中冷峻的人性分析,在劇中則變成了不溫不火的旁白。電視劇因此比小說溫婉得多,也弱化了現實的殘酷。

如今被讀者和觀眾大肆討伐的“階級性”,其實早在2013年小說剛剛完成時,阿耐就闡釋過自己的想法:“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比如父母遺傳的智商、體質、長相等;另一方面是軟件,成長就像海綿吸水,父母的見識、家庭所處的階層、家庭所處的地域、家庭的經濟狀況等,直接影響一個人所受的初期教育。而成熟,是對成長過程所受教育有意無意的反芻與揚棄。”

電視劇會如何處理結局,現在還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16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37.shtml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數娛工場 數娛工場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本文由數娛工場(微信ID:shuyugongchang)授權i黑馬發布。

北齊有時在想,如果公司堅持到現在,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2016年6月的一個上午,北齊走完了離職需要的所有步驟,這個她奮鬥了一年多的公司——杭州普公英網絡,最終無奈的走到了團隊解散,產品停止服務的境地。

這款產品叫靠我(call me),誕生於2014年10月,一個專註於知識共享的一對一付費制“經驗”交流平臺,用戶可以以語音圖文或是電話的方式,付費向行業大V咨詢問題。

“靠我”看到了知識付費的來臨,卻沒能等來知識付費的爆發,最終成了知識經濟里的炮灰。與之相反的是在行,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創立於2015年3月,同樣圍繞知識經濟,2016年5月,歷經模式思考後上線了線上問答平臺“分答”,短時間內成功引爆社交網絡,最終拿到了騰訊投資,挺過了知識經濟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

在以知識為商品的這輪熱潮中,頗受矚目的分答以及知乎推出的值乎,兩者屬於問答類的知識付費產品,而得到、喜馬拉雅則更傾向於音頻課程。相對於後者動輒千萬級別的訂閱費用,前者在“熱”過之後又回歸平靜,而像“靠我”這類一對一的問答產品則黯然消失。

目前,問答類產品開始深入到垂直行業,以謀求各自的特色,問答甚至還成了眾多平臺的附屬功能,但尷尬的背後,對於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而言,是否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陷?比如答案難以標準化,問答需求頻率低,大V回報率低等。

在知識付費的觀念並沒有完全引爆的情況下,正在探索之中的問答類產品,會走向哪里?

b9b5ef2bbba3c8ab503b9ada748d0536

沒能挺過黑暗時光的“靠我”

趙理輝是原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市場銷售總監,2014年創立“靠我”之初,自然而然選擇了以電商類咨詢為切入口,一邊是淘寶操盤手、淘寶大學講師等行業大V,一邊是百萬電商從業者,通過付費的圖文語音或是電話,用戶完成各自針對性的問答。

2015年7月,這款產品相繼獲得了銀杏谷資本和杭州多牛資本的天使輪及A輪融資,而彼時,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帶領的在行團隊同樣獲得了來自黎萬強、昆侖萬維等機構的Pre-A融資,相比靠我的線上咨詢,在行註重線下面對面一對一咨詢,到2015年底時,在行已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

專家們的常識,卻可能是困擾其他人的難題。趙理輝相信,以金錢為橋梁,可以讓知識在不同人群之間高效流動,這是彼時火爆的優步所倡導的共享經濟在知識領域的落地。

但現實情況是,“靠我”的咨詢數據始終停留在極低水平,據彼時“靠我”員工透露,其日咨詢量曾低到兩位數甚至個位數,日成交金額徘徊在百元左右。即便在2016年時,“靠我”已經將咨詢範圍從電商擴展到了投資、健康等8個領域,入住了包括李叫獸、鬼腳七等數千位意見領袖。

“(市場上)難以找到性價比高和個性化的問題解決方案,靠我特點是快速、高效、有用的為用戶解決問題。”“靠我”COO郭磊曾如此表示。但對於付費問答而言,什麽是有用的回答卻終是一個難以說清的問題。高效、有用成為這款產品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望。

d38c257eb558f4673ae7d1bacd05a3ce

▲靠我APP界面

筆者曾在該平臺就一位旅行達人發起過一次30元的付費提問:如何在旅行中拍出好照片?“一言難盡”中,該達人最後建議關註他的公眾號以獲取更詳細的知識。

此種非標準化的問題和答案是問答類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於靠我這款產品而言,同樣沒能就問答本身設立一個可標準化的流程,你來我往的提問和解答降低了溝通效率,也增加了大V的時間成本。

但最終讓“靠我”在運營上無法支撐的困境是,在無法獲得用戶爆發性成長的情況下,一對一問答這種低頻需求,無法抹平平臺的運營成本。

“模式上是跑不通。”行業人士分析,一對一咨詢的形式不可否認解決了某些用戶的既定需求,但它存在一個問題,對於行業大V來說,如何保證時間和知識成本能夠得到同等價值的變現。

拿“靠我”APP來說,在初期,大V們可以以嘗鮮的態度為用戶解疑答惑,但低回報的結果無法支撐其長久的為平臺用戶“出診”。大V的知識無法重複使用,每一次咨詢都需要重新整理、回答,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規模化成了所有問答平臺的一大“焦慮”。

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處境艱難的不僅僅是靠我,瞄準知識共享而入局其中的咨詢平臺大都不好過。8 點後在2016年4月宣布關閉,“業問”微信公眾號活躍度降低。在問答領域一路領先的在行同樣如此,城市網點的擴張上近一年沒有動靜。

02e52be0fe60e75bd8536426c1101721

▲分答創始人姬十三

分答的突圍和“娛樂化”的尷尬

2016年初,“靠我”嘗試將微信微課的形式移植到APP,即在APP中發起大牛學院,嘗試一對多的知識分享模式,但沒能如願,2016年年4月,靠我逐漸停止了運營,員工陸續離職。

而此時,在行則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分答,主打“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分答上線42天內得到了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超過100 萬付費用戶,流水達到1800萬。

與“靠我”及在行的問答模式不同,分答將大V的回答限定在60秒語音之中,非標準化的問答流程在形式上被固定下來,大V的回答以音頻內容的形式沈澱在APP中,其它用戶可以付費偷聽,完成對內容的二次消費,大V的知識價值有了規模化的可能。

不過,這些變革並非分答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彼時,媒體和用戶熱議的話題是國民老公王思聰用28個問題進賬20萬元。如“校長平均在每個女朋友身上花費是多少?”、“身為霸道總裁的你,撩妹時會害羞嗎?”分答在刷屏朋友圈時,娛樂性超過了知識性。

在2016年8月,分答停止運營了47天,重新開張後,平臺主動瘦身,主推健康、職場以及科普三大欄目,明星、網紅類大V被醫生、教授等專家學者取代,以期回歸知識付費。

看著分答的火爆,焦慮的應該是知乎的創始人周源,作為國內最大的問答類社區,知乎聚集了一批知識型網紅,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知乎擁有超過6500萬註冊用戶,平均每天有1850萬活躍用戶訪問和使用。在“靠我”運營之初,曾有團隊專門負責從知乎邀請大V入駐,而“靠我”也自稱“付費版知乎”。

分答火爆的同時,知乎也推出了相似的功能值乎3.0。如今,再看這兩個問答類應用,基於知識問答的消費在兩個平臺都已經回落。分答的百度指數從高峰期的2.3萬回落到目前的1200左右。

分答聯合創始人朱曉華曾如此分析知乎:“我們在行的行家有沒有人願意輸出這樣的東西(知乎長文)?一開始可能會有,但不會持久,因為這個東西不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收益。”但對於分答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通過搜索引擎可以獲得海量信息,相比於信息本身,篩選與甄別才是獲取知識最困難的部分,而問答似乎通過交易的模式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除了值乎和分答,更多提供問答功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比如百度問咖,新浪微博的微博問答,甚至是媒體平臺界面同樣上線了問答板塊,基於知識分享的問答正在成為一種基礎功能。

有意思的是,更多基於垂直領域的問答平臺上線,比如聯想為垂直IT科技領域的付費問答平臺——知了問答,而耶問則是一個專註於金融領域的問答直播平臺。

當問答往垂直化領域深度探索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問答非標準化服務的劣勢,但一對一量身制定的診斷方式,依然難以解決稀缺的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的問題,在用戶消費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低頻的消費行為可能很難支撐單一功能的某個平臺爆發式成長。

0f5a86a0876655ff318b450d252dcd7d

▲知乎創始人周源

走向知識平臺的知乎

2010年12月知乎上線,在沒有付費模式之前,知乎就以問答的形式鏈接了諸多行業精英,並形成了濃烈的社區氛圍。嘗試值乎的同時,知乎Live上線,與值乎不一樣,知乎Live更像一堂公開課,由大V確定主題,用戶付費參與。

作為知乎投資人的李開複曾在知乎解答用戶關於創業的困惑,一場live入場券定價499元,200張門票一售而空,當日收益在10萬元左右。而目前,知乎live的入場費用大都在9.9到19元之間,除了參與live直播,用戶也能在直播結束後付費觀看課程內容。

有意思的是,知乎live之後,分答很快借鑒並推出了分答小講,與知乎live問答形式的互動不同,小講是大V錄制好內容,開放給付費用戶收聽,分答稱其為濃縮了網紅答主上萬小時後形成的20-30分鐘小課。這種形式更接近於喜馬拉馬上諸多的付費音頻,只是,後者往往將大V某一方面的知識沈澱整理成為期一年或一定數量的課程,打包銷售給用戶。

此前,知乎創始人周源曾說,知乎將面向廣泛的知識消費者和機構夥伴建立大型知識平臺。從問答社區到如今的知乎live、值乎以及書店,知乎沈澱了海量內容,構建了一個基於大V和粉絲的社交網絡,同時也為大V創造了一個知識變現的通道,這是其它問答平臺很難短時間建立的優勢。

afde3f473d3d4c682582d71523355d84

▲知乎live界面

2017年初,知乎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D輪的今日資本徐新稱:“現在流量入口是內容,不管是買東西還是生活中做各種決策,大家都要看內容。”

對於目前的知乎而言,社交關系和內容是它最大的資源,而值乎、值乎live這類衍生而來的變現模式,興許還不是知乎最有價值的地方。從問答類產品的發展來看,知乎最終或許還是會與喜馬拉雅、得到等應用在產品層面形成正面競爭,對於稀缺的大V資源而言,規模化、體系化依然會是調動各方參與的重要因素,而一旦進入到教育領域,知乎需要面對的是網易公開課等更多在線教育平臺的競爭。

與之相應的,知乎也需要思考,一旦社區氛圍被破壞,那些忠實用戶是否會棄之而去,這也是先行一步的知乎,遲遲沒能涉足付費領域的一個原因。

知識分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7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37.shtml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數娛工場 數娛工場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本文由數娛工場(微信ID:shuyugongchang)授權i黑馬發布。

北齊有時在想,如果公司堅持到現在,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2016年6月的一個上午,北齊走完了離職需要的所有步驟,這個她奮鬥了一年多的公司——杭州普公英網絡,最終無奈的走到了團隊解散,產品停止服務的境地。

這款產品叫靠我(call me),誕生於2014年10月,一個專註於知識共享的一對一付費制“經驗”交流平臺,用戶可以以語音圖文或是電話的方式,付費向行業大V咨詢問題。

“靠我”看到了知識付費的來臨,卻沒能等來知識付費的爆發,最終成了知識經濟里的炮灰。與之相反的是在行,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創立於2015年3月,同樣圍繞知識經濟,2016年5月,歷經模式思考後上線了線上問答平臺“分答”,短時間內成功引爆社交網絡,最終拿到了騰訊投資,挺過了知識經濟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

在以知識為商品的這輪熱潮中,頗受矚目的分答以及知乎推出的值乎,兩者屬於問答類的知識付費產品,而得到、喜馬拉雅則更傾向於音頻課程。相對於後者動輒千萬級別的訂閱費用,前者在“熱”過之後又回歸平靜,而像“靠我”這類一對一的問答產品則黯然消失。

目前,問答類產品開始深入到垂直行業,以謀求各自的特色,問答甚至還成了眾多平臺的附屬功能,但尷尬的背後,對於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而言,是否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陷?比如答案難以標準化,問答需求頻率低,大V回報率低等。

在知識付費的觀念並沒有完全引爆的情況下,正在探索之中的問答類產品,會走向哪里?

b9b5ef2bbba3c8ab503b9ada748d0536

沒能挺過黑暗時光的“靠我”

趙理輝是原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市場銷售總監,2014年創立“靠我”之初,自然而然選擇了以電商類咨詢為切入口,一邊是淘寶操盤手、淘寶大學講師等行業大V,一邊是百萬電商從業者,通過付費的圖文語音或是電話,用戶完成各自針對性的問答。

2015年7月,這款產品相繼獲得了銀杏谷資本和杭州多牛資本的天使輪及A輪融資,而彼時,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帶領的在行團隊同樣獲得了來自黎萬強、昆侖萬維等機構的Pre-A融資,相比靠我的線上咨詢,在行註重線下面對面一對一咨詢,到2015年底時,在行已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

專家們的常識,卻可能是困擾其他人的難題。趙理輝相信,以金錢為橋梁,可以讓知識在不同人群之間高效流動,這是彼時火爆的優步所倡導的共享經濟在知識領域的落地。

但現實情況是,“靠我”的咨詢數據始終停留在極低水平,據彼時“靠我”員工透露,其日咨詢量曾低到兩位數甚至個位數,日成交金額徘徊在百元左右。即便在2016年時,“靠我”已經將咨詢範圍從電商擴展到了投資、健康等8個領域,入住了包括李叫獸、鬼腳七等數千位意見領袖。

“(市場上)難以找到性價比高和個性化的問題解決方案,靠我特點是快速、高效、有用的為用戶解決問題。”“靠我”COO郭磊曾如此表示。但對於付費問答而言,什麽是有用的回答卻終是一個難以說清的問題。高效、有用成為這款產品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望。

d38c257eb558f4673ae7d1bacd05a3ce

▲靠我APP界面

筆者曾在該平臺就一位旅行達人發起過一次30元的付費提問:如何在旅行中拍出好照片?“一言難盡”中,該達人最後建議關註他的公眾號以獲取更詳細的知識。

此種非標準化的問題和答案是問答類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於靠我這款產品而言,同樣沒能就問答本身設立一個可標準化的流程,你來我往的提問和解答降低了溝通效率,也增加了大V的時間成本。

但最終讓“靠我”在運營上無法支撐的困境是,在無法獲得用戶爆發性成長的情況下,一對一問答這種低頻需求,無法抹平平臺的運營成本。

“模式上是跑不通。”行業人士分析,一對一咨詢的形式不可否認解決了某些用戶的既定需求,但它存在一個問題,對於行業大V來說,如何保證時間和知識成本能夠得到同等價值的變現。

拿“靠我”APP來說,在初期,大V們可以以嘗鮮的態度為用戶解疑答惑,但低回報的結果無法支撐其長久的為平臺用戶“出診”。大V的知識無法重複使用,每一次咨詢都需要重新整理、回答,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規模化成了所有問答平臺的一大“焦慮”。

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處境艱難的不僅僅是靠我,瞄準知識共享而入局其中的咨詢平臺大都不好過。8 點後在2016年4月宣布關閉,“業問”微信公眾號活躍度降低。在問答領域一路領先的在行同樣如此,城市網點的擴張上近一年沒有動靜。

02e52be0fe60e75bd8536426c1101721

▲分答創始人姬十三

分答的突圍和“娛樂化”的尷尬

2016年初,“靠我”嘗試將微信微課的形式移植到APP,即在APP中發起大牛學院,嘗試一對多的知識分享模式,但沒能如願,2016年年4月,靠我逐漸停止了運營,員工陸續離職。

而此時,在行則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分答,主打“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分答上線42天內得到了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超過100 萬付費用戶,流水達到1800萬。

與“靠我”及在行的問答模式不同,分答將大V的回答限定在60秒語音之中,非標準化的問答流程在形式上被固定下來,大V的回答以音頻內容的形式沈澱在APP中,其它用戶可以付費偷聽,完成對內容的二次消費,大V的知識價值有了規模化的可能。

不過,這些變革並非分答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彼時,媒體和用戶熱議的話題是國民老公王思聰用28個問題進賬20萬元。如“校長平均在每個女朋友身上花費是多少?”、“身為霸道總裁的你,撩妹時會害羞嗎?”分答在刷屏朋友圈時,娛樂性超過了知識性。

在2016年8月,分答停止運營了47天,重新開張後,平臺主動瘦身,主推健康、職場以及科普三大欄目,明星、網紅類大V被醫生、教授等專家學者取代,以期回歸知識付費。

看著分答的火爆,焦慮的應該是知乎的創始人周源,作為國內最大的問答類社區,知乎聚集了一批知識型網紅,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知乎擁有超過6500萬註冊用戶,平均每天有1850萬活躍用戶訪問和使用。在“靠我”運營之初,曾有團隊專門負責從知乎邀請大V入駐,而“靠我”也自稱“付費版知乎”。

分答火爆的同時,知乎也推出了相似的功能值乎3.0。如今,再看這兩個問答類應用,基於知識問答的消費在兩個平臺都已經回落。分答的百度指數從高峰期的2.3萬回落到目前的1200左右。

分答聯合創始人朱曉華曾如此分析知乎:“我們在行的行家有沒有人願意輸出這樣的東西(知乎長文)?一開始可能會有,但不會持久,因為這個東西不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收益。”但對於分答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通過搜索引擎可以獲得海量信息,相比於信息本身,篩選與甄別才是獲取知識最困難的部分,而問答似乎通過交易的模式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除了值乎和分答,更多提供問答功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比如百度問咖,新浪微博的微博問答,甚至是媒體平臺界面同樣上線了問答板塊,基於知識分享的問答正在成為一種基礎功能。

有意思的是,更多基於垂直領域的問答平臺上線,比如聯想為垂直IT科技領域的付費問答平臺——知了問答,而耶問則是一個專註於金融領域的問答直播平臺。

當問答往垂直化領域深度探索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問答非標準化服務的劣勢,但一對一量身制定的診斷方式,依然難以解決稀缺的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的問題,在用戶消費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低頻的消費行為可能很難支撐單一功能的某個平臺爆發式成長。

0f5a86a0876655ff318b450d252dcd7d

▲知乎創始人周源

走向知識平臺的知乎

2010年12月知乎上線,在沒有付費模式之前,知乎就以問答的形式鏈接了諸多行業精英,並形成了濃烈的社區氛圍。嘗試值乎的同時,知乎Live上線,與值乎不一樣,知乎Live更像一堂公開課,由大V確定主題,用戶付費參與。

作為知乎投資人的李開複曾在知乎解答用戶關於創業的困惑,一場live入場券定價499元,200張門票一售而空,當日收益在10萬元左右。而目前,知乎live的入場費用大都在9.9到19元之間,除了參與live直播,用戶也能在直播結束後付費觀看課程內容。

有意思的是,知乎live之後,分答很快借鑒並推出了分答小講,與知乎live問答形式的互動不同,小講是大V錄制好內容,開放給付費用戶收聽,分答稱其為濃縮了網紅答主上萬小時後形成的20-30分鐘小課。這種形式更接近於喜馬拉馬上諸多的付費音頻,只是,後者往往將大V某一方面的知識沈澱整理成為期一年或一定數量的課程,打包銷售給用戶。

此前,知乎創始人周源曾說,知乎將面向廣泛的知識消費者和機構夥伴建立大型知識平臺。從問答社區到如今的知乎live、值乎以及書店,知乎沈澱了海量內容,構建了一個基於大V和粉絲的社交網絡,同時也為大V創造了一個知識變現的通道,這是其它問答平臺很難短時間建立的優勢。

afde3f473d3d4c682582d71523355d84

▲知乎live界面

2017年初,知乎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D輪的今日資本徐新稱:“現在流量入口是內容,不管是買東西還是生活中做各種決策,大家都要看內容。”

對於目前的知乎而言,社交關系和內容是它最大的資源,而值乎、值乎live這類衍生而來的變現模式,興許還不是知乎最有價值的地方。從問答類產品的發展來看,知乎最終或許還是會與喜馬拉雅、得到等應用在產品層面形成正面競爭,對於稀缺的大V資源而言,規模化、體系化依然會是調動各方參與的重要因素,而一旦進入到教育領域,知乎需要面對的是網易公開課等更多在線教育平臺的競爭。

與之相應的,知乎也需要思考,一旦社區氛圍被破壞,那些忠實用戶是否會棄之而去,這也是先行一步的知乎,遲遲沒能涉足付費領域的一個原因。

知識分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8

萬達老闆講的野思維真是唔同d,「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1 : GS(14)@2013-04-22 21:31:21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47346.html

    
昨日下午(4月21日),在昆明舉行的「綠公司年會」上,來自地產界的企業家對房地產調控、企業自身的經營、行業併購、海外投資等話題作出了回應。

王石:把萬科的速度拉下來是好事

昨日下午,身著灰色西服、戴著黑框眼鏡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主持了一場名為「美麗商業」的論壇,雖然時不時和嘉賓一起哈哈大笑,但回答問題時仍然頗為謹慎。

在被問及遭遇成本上升、政府管控房價時開發商的態度時,王石表示,中國調控影響力大,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企業經營不能有太多不確定性。他說,萬科目前的矛盾在於,製造能力與銷售能力之間有差距,製造趕不上銷售,當房地產瘋狂,土地價格狂飆,開發商在價格上難於把控,而一旦泡沫破滅,萬科也不能倖免。「所以,我贊成調控,把萬科的速度拉下來,也是好事。」王石說。

「房地產商是很容易入獄的,受賄也是很容易判刑的,如果要堅持底線,那還是要繼續堅持。」這一場論壇的主題是「平衡價值與利益」,王石重提了「行賄」的話題,「因為我不行賄,我拿不到好的地,拿到不好的地價格還很貴,但正因為你在市區拿不到地,在郊區拿的地還貴,那你只好在市場上找回來。」

王健林:買香港公司的確是為上市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將成香港上市公司恆力商業地產(00169.HK)控股股東,這是在A股上市遙遙無期的情況下,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近期做出的香港買殼決定。

王健林昨日在會場一改嚴肅本色,主動要求全程站著回答問題,並強調「任何問題都可以問」。對於萬達購買香港公司的最終目的,他笑著說:「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與此前一樣,王健林昨日也強調說,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

他還稱,未來8~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對於業界對其由來已久的資金疑慮,王健林回應說:「在中國,萬達是銀行授信額度最高的國內企業。」

黃怒波:冰島項目最後期限為5月31日

「冰島的項目我們一直在談判,一些協議一直在修改,5月31日如果再不簽協議,這個項目我就再不談了。」 在昆明21日舉行的2013年中國綠公司年會間隙,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告訴記者。黃怒波個人認為,能夠成功簽訂協議的可能性是60%~70%。

黃怒波稱,在過去兩年裡,赴冰島旅遊的中國旅遊者比此前已經增長了1~2倍,這在證明中國出國旅遊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雖然冰島項目未能順利進行,但中坤國際化佈局的戰略並沒有錯。如果冰島的談判最後沒能成功,中坤集團還將繼續考慮在北歐如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等地,以及在美國尋找機會。他表示,雖然北歐目前的經濟環境不景氣,但10年以後,北歐經濟復甦,將擁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同時,黃怒波也指出,對於海外投資的旅遊地產項目,房地產企業不應該有過高的盈利預期,這是由於歐美地區相關體系更為健全完善。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產的暴利式發展是建立在中國廉價的勞工、低價的土地成本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之上。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政治穩定和雙邊關係,其次是瞭解當地法律法規、勞工制度,並與當地環境、社區融為一體。「中國企業要學習在國際環境中當好孩子。」黃怒波說。
2 : GS(14)@2013-04-22 21:33:14

http://www.sharpdaily.hk/realtim ... 2%E7%82%BA%E4%B9%9C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將成恒力商業(169)控股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昨出席論壇時,被問及買殼動機時,他表示:「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王健林強調,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他還表示,未來8至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
3 : GS(14)@2013-04-22 21:33: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30422/51363651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將成恒力商業(169)控股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昨出席論壇時,被問及買殼動機時,他表示:「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王健林強調,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他還表示,未來8至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