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顺势而为:论牛市的龙头是如何炼成的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636

顺势而为:论牛市的龙头是如何炼成的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而人类顺应自然规律,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年复一年,人们经营着四季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股市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自然界是四时更替,股市是牛熊轮转。所以,投资者们亦当顺应股市变换之规律,熊市掘金、牛市挖宝,正如资本市场某位大佬所言: 


盛世古董乱世金,熊市价值牛市梦。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是一句中国俗语。盛世时期,经济繁荣而且秩序良好,古董这种东西,肯定会不断增值、而且不容易受到损坏。乱世时期,古董就不行了,又有贬值风险、又容易破碎。所以,乱世时人们喜欢黄金——又不贬值、又容易保管和携带。同样的道理,熊市中人们更加注重价值、看重业绩;牛市到来,业绩变得相对次要了,故事、梦想、前景则更容易让人眼前一亮。 


因此,资本市场大风口变换,我们的思维也要随着变化。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不然。许多混迹市场多年的资深投资者,常常难以转变过来,在牛市风口下却依然用熊市思维来思考问题。 


港股这一波牛市早已启动,个中逻辑分析,可以参考格隆汇之前的文章: 


1、旗帜鲜明做多港A股(2015325日)

2、关于港股未来的大胆猜想(2015412日)

3、港股大时代:天时、地利、人和(2015414日) 


所以,牛市到来,我们都应该用“牛市梦”的思维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牛市龙头如何选? 


一般来说,从市场特征看,牛市龙头有三个特征: 


1、领先于其它股票率先上涨。股 市有句谚语:“在底不知底。”意思是说,当熊市悄然见底的时候,绝大多数投资者还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次熊市期间的喘息而已,根本想不到股市已经走出了熊市。 只有当某一只或者几只股票,在绝大多数股票还在沉睡的时候走出独立的大行情,才会打破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熊市思维,让投资者逐渐从熊市中醒来。
 

2、涨幅巨大,远远高于大盘同期或同类股票涨幅。既然被选为龙头,其涨幅必然会远远高于其他股票,且持续性很好。
 

3、大众情人,极具人气。龙头股一般是股市中的“大众情人”,知名度很高,其基本面或者其所含有的概念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且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因此,龙头股的上涨,不会被认为是人为恶炒,而是市场的合力使然,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上面这些龙头股市场特征,相信很多人长期跟踪,都能慢慢发现和总结,不过,如果要从更专业的角度来挖掘和分析牛市龙头的选股逻辑,是不容易的。

这一点,我们来看看格隆汇会员左龙大侠的精辟总结: 大牛市选股逻辑:


1)市场:公司处于什么行业选择了什么市场,是否足够大并且性感

2)模式: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清晰靠谱、有对标,已证明

3)产品:具体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否已经做出来,是否快速迭代、是否热卖,是否与模式、市场匹配

4)团队:特别是创始人团队是否靠谱

5)市值:市值适中 


是的,回顾历史上那些牛市龙头股,都是行业顺应潮流、产品和商业模式具有巨大想象空间,基本面、业绩良好,市值适中的股票。而目前,如果把以上逻辑对应到港股这一波大牛市中,便有这么一只牛市龙头呼之欲出:网龙!(网龙已经涨了许多,有一定风险,后续是否会继续成为龙头领涨,则见仁见智,本文仅是用网龙为例验证逻辑) 


下面我就用网龙来验证牛市龙头选股逻辑。 


网龙为何是龙头? 


从市场特征看: 


1、一马当先,领涨 


熟悉港股第一波上涨行情的都知道,那一波气势恢宏,港股科网板块在网龙、金山率先启动下,开始上攻,因此,可以说那一波港股科网龙头非网龙和金山莫属。而58日网龙开启的第二波攻势中,金山其实并没有太大涨幅。 


网龙近期走势(3月24日至今)


金山近期走势(3月24日至今)

 


2、涨幅巨大,高于同类科网股 


统计自324日至今,科网股的涨幅,可以发现,剔除掉老千、细价股以及市值过小的股票,网龙涨幅164%,市值175亿,毫无疑问涨幅巨大,具有龙头领涨性质。 


Wind统计324日至今信息科技类股票涨幅排名前20(市值>50亿) 

3、人气爆棚,资金最爱 


这一点可以用网龙跟A股的全通教育对标来说明,就在线教育来说,网龙是比全通好的多的多的纯正、有业绩的股票,如果在A股当一飞冲天。现在港股A股化,所以资金更加偏爱这种精准对标、概念纯正,大妈最爱的股票了。(关于网龙比全通NB,其实格隆汇早有分析,325日格隆汇大侠Tung就发表了一篇名为《网龙(777.HK):比全通教育更牛X的教育股!》的文章) 


以左龙大侠的牛市选股逻辑分析,则能更加清晰的理解为何其被各路神仙选为龙头: 


1、充满想象的在线教育未来 


一个行业有没有前景,要看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而现在是“互联网+”的风口,也是教育的风口,朝阳行业+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充满想象(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格局即将形成,共享20152000亿元市场蛋糕)。 


2、网龙在线教育产品和模式清晰 


下面来听听网龙的在线教育故事: 来源:云帆互联网


“我们将我们做的K12教育称之为铁人三项,硬件+平台+软件。其实我们想打造电子书包的生态圈,我们分两块。大家应该知道政府的班班通和人人通,其实我们在人人通的布局非常大,我们希望将家长,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传统上全通教育也在做所谓的家校通。全通是把老师家长学生通过IM串起来,但是不会有特别高的粘性,因为微信和QQ都能够实现。那么我们的人人通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三块,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


 举 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讲一个开根号的数学题,但是其实在讲开根号之前有很多的前置知识点,所以我们会在学生课前推送这些必要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学生会 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这些前置知识点有哪些是没掌握的。如果有没掌握的我们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自主学习平台,另外一个就是老师会通过云端看到学生在 课前对前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情况调整课堂内容。


通 过这个生态圈,家长可以很轻易的实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老师就不再需要在放学后花很多时间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覆盖了课前课中课 后的所有环节,所以我们云端的数据库有非常全面的学生学习情况覆盖。比如说错题库,我们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记下来,我们能够了解全中国用我们软件的学 生,他们有哪些知识点不懂。所以在最后考试的时候你只需要复习错题库就好了,能够大幅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大数据积累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竞 争门槛。传统课堂上如果老师提问某个同学问题其他同学就没有事情做了,那么现在通过平板,老师可以讲问题推送给每一个学生,效率很高。每堂课基本可以布置8-10个习题,已经可以符合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都会记录在云端,系统之后会自动根据每个学生的上课答题的情况为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换句话说学生的作业系统时完全独立的,是个性化的,学生只需要做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在家校通方面,我们的系统会自动给家长发送学生在上课的表现(如上课答题准确率,上课有没有准时,今天布置了哪些作业等),这些数据是没有竞争者可以做到的。这些我们在广东三个城市做试点,家长的活跃度非常非常高,家长每天打开IM的机率是100% 


我们的老师端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18个出版社的内容,所有教材以及相对应的讲义,我们为大部分的教材都准备了不同版本的讲义,每堂课都有5-8个不同版本的讲义以及素材。老师可以快速的生成一个自己的讲义。我们老师的活跃度是30%,每天都有30%的老师上我们的网站下载不同的讲义和素材。” 


怎么样,看了之后有木有觉得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割裂,就在此一举呢?


此外,网龙近期动作不断,正在加紧完善在线教育生态链。比如:1、6月4日网龙宣布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收购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苏州驰声信息100%股权(驰声是一家专注于国内教育产业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2、6月9日网龙公布,公司正与第三方(为教育领域的跨国公司)就上限大约1.3亿美元的潜在收购机会展开初步磋商。看来,网龙确实在一步步、稳扎稳打推进和完善教育产业生态。

3、团队特别靠谱和牛掰 


网龙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们管理层的执行能力和前瞻性。记得13年网龙卖91引起的轰动,在手游远远还没有开始火的时候就布局了91,随后又在手游最火的13年下半年毅然卖出91,出售91手机助手之后,网龙做了一个更大的布局:在线教育。和其他A股炒概念的公司不同,网龙是以长远的资本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来做的,对于网龙核心团队而言,这次不再是培育卖给BAT,而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布局的力度和商业设计的功力是超出常规理解的:和富士康合作开发101平板,和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发课程,和学校合作让平板及上面搭载的软件应用进入课堂…..这是一项短期基本无回报,但建立长期竞争壁垒的资本大手笔投入。 


4、市值适中,不大不小 


网龙目前市值175亿港元,从324日起最高涨了3倍,所以其实启动前网龙市值也才60几亿市值,并且手握大量现金(2013年作价19亿美元将91无线出售给百度,公司从交易中获得约10.6亿美元的现金,目前拥有30多亿人民币的定期存款、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启动前实际PE也才20倍,所以这样的市值适中,不大不小,适合大资金、小资金同台博弈。 


总结下:盛世古董乱世金,熊市价值牛市梦。以上是一些牛市选龙头的逻辑和方法,并以网龙为例加以说明,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牛市选龙头方法,或许更佳,但我想说的是,不管是什么方法,只有像顺应季节变换一样顺应市场变换的规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85

順勢而為,買哪兒的房地產行業互聯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64.shtml

順勢而為的取勢四法

其實,小米的雷軍講過,很多時候大家要順勢而為。

我個人感覺,順勢而為很多時候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里面。我是2001年開始創業的,創業的第一個事情是廣告,廣告我只做了一個半月就迅速的轉成了房地產代理,這可能是我們當時在運氣下第一個把握住的“勢”。

在順勢而為里面我今天第一個想講的是:我們怎麽樣能夠把握住這個“勢”,我總結為取勢四法。

第一點,是要能夠抓住本質,看透事物發展的本質。

很多時候我們去看不管說房地產也好,或者說從任何一個行業來好,如果說我們不能夠看透這個事物發展的本質,你很難去把握住這樣的一個“勢”的東西。比如,對於我比較熟悉的房地產行業來講,如果我們知道房地產在前面的12年基本上是一個野蠻生長,那個時候各行各業都蜂擁而至,都進入到了房地產這個行業。不管你曾經是做了什麽,但是你只要拿了一塊地都可以去獲得巨大的利潤,這個利潤更多的是來自於土地的增值,而並非是我們對於產品的把握的東西。 

第二點,我覺得是“幹”。

思考不是開始,做才是開始。我們做買哪兒這件事情大概是13年的時候,當時我去了小米,去了阿里,去了矽谷,回來之後一直受了互聯網思維的困擾。我們一直在想,我們做一個傳統的企業,怎麽去求變?其實那個時候沒有任何好的方法,但後來我總結了一點:如果說我們想把握住一個“勢”,其實應該在“幹中求變”。先做起來,不管你這個想法是不是不太完善或者說很完美,先去做這件事情就會有一個很好的開始。 

第三點,我覺得是換圈子,就是你和身邊的人一起

經濟學有一個原理叫“結構洞理論”:當你處於不同的人際交際的圈子中的共同點上,你就獲取了一個信息的結構洞。(註:結構洞理論是人際網絡理論大家庭中的新成員,它強調人際網絡中存在的結構洞可以為處於該位置的組織和個人帶來信息和其他資源上的優勢。)

之前我們一直是在房地產圈子里面,很多的信息非常的同質化的。我加入了黑馬會之後,特別是上了黑馬營之後,突然發現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的確在思維方式上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改變。 

第四點,我覺得是找對人。

其實,在找人方面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誌同道合比大牛更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看初創企業找到了誰誰誰是大牛,或者是技術、運營方面的大牛,其實我覺得對於初創企業來講大牛並不重要,而是誌同道合很重要。大家能夠在同一個方向下去共同做一個事情,能夠把這個事情落地,能夠完整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把握住“勢”的其中的一個點。 

【傳統企業眼中的互聯網+】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因為我們是做十五年的傳統,從做房地產銷售到開發,在這十五年當中直到13年,我們受了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困擾之後,得了互聯網焦慮癥之後,我們特別想轉型。

今天給大家講講,我們怎麽去看這個互聯網+,當時傳統企業眼里的互聯網+,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第一,在傳統的企業當中,我們很多時候會看表象,看到書的層面比較多,比如說看小米是怎麽做運營的,是怎麽做新媒體的。但其實忽略了本質上的東西,就是小米手機這個產品做得還是不錯的。

第二,就是傳統企業眼中的互聯網+,其實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很多時候是從上往下看,用大白話來講就是說其實傳統企業離用戶很遠,我們很多時候做一個東西,比如像開發商來講,我們拿了塊地,我們找了個市調公司幫我們做個市調,這個市場上有什麽房子比較好賣,我們按照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往下走。

但是,其實真正的互聯網+,我覺得是從用戶角度來去看一些問題。如果說你想讓一個組織能夠去更貼近用戶,首先你需要改變的是你的組織架構。你把“從上往下看”改成“從下往上看”,就是從用戶角度來去看你的企業的組織架構,我認為是更好的。

很多時候,傳統企業都會講互聯網其實是個工具,我們去做互聯網+是把這個工具使用好;我的觀點不太相同:我覺得互聯網並不是一個工具,它是一種思維的轉變,是一種用戶思維。你能不能從用戶的角度,最終從我們的消費者角度去看待這個行業,去看待我們這個產業,我覺得這可能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而不是說簡單的把它當做我是通過互聯網去做宣傳呀做營銷呀,把它當工具來看。 

房地產+互聯網的三個方向】

對於“房地產+互聯網”的三個方向也是我自己的一個拙見。

第一,我覺得是叫需求定制。我們知道,房子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品,很多人是用一輩子甚至是兩代人的收入去買一套房子,其實這個房子跟他到底有沒有什麽樣的關系,他的需求是什麽,其實並沒有人去關註它。

第二,我覺得“房地產+互聯網”的方向叫智能家居。目前,我們看到的房地產所謂的智能家居還是比較淺的,那麽未來比較深的房地產智能家居應該是能夠根據你個人的喜好,在大數據方面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未來,代表某種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第三,我覺得可能是社區社交。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我們對於故鄉呀,家鄉的一些回憶,我們想到的首先是街坊,小時候的玩伴,但是現在的社區卻無法給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玩伴,這樣的一個街坊。我覺得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這個叫做“中產”的時期之後,大家對於社區社交的需求會越來越凸顯。這個時候你去看美國,他有一些比較好的社區,他的社區社交做的是非常棒的。 

【買哪兒憑什麽重新定義房地產?】

我今天分享的一個重點就是:買哪兒。關於買哪兒,我們把他定義為“重新定義房地產”的產品。現在,在衣食住行中,“衣、食、行”基本上都被互聯網做了一些升級,顛覆或者重新定義,那麽在住這一塊,還沒有被互聯網去重新定義。

我們認為是買哪兒重新定義房地產基於三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我們認為房地產將會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特別是在我們去日本之後,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其實完全是一個買方市場,我們沈澱了十二年房地產的發展一直是在賣方市場。我們所謂的日光盤,晚上排隊其實都是賣方市場,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資源也都集中在賣方。

第二個趨勢,我覺得是房地產會從交易轉向服務。下午的時候,我們黑馬會房地產分會的蔡秘書長也在這里分享說,“任何一個只註重買賣交易的房地產都將會沒有未來”。我們去想象一下,在以前的一些房地產行業當中,大家很多時候重的是交易,是怎麽樣去把這個房子賣掉,去培訓銷售,讓銷售有狼性,去做小蜜蜂,去學習怎麽樣去獲客,都是在這個環節。但是,缺忽略了服務,其實很多非大宗商品已經是非常註重服務了。

第三個基本趨勢,我們覺得成品房會成為主流。因為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國是有毛坯房的,那麽我們從這三個趨勢去看消費需求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這就是買哪兒要做的事情。 

在我們來看,房地產行業現存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一個消費者想買房子,上搜房網也好、騰訊房產、樂居還是所有的這些所謂的房地產媒體也好,他們獲取的信息都是賣房的信息。在房地產業內的人士也知道,房地產互聯網媒體的角度和出發點也是為賣房去做一些東西。互聯網+我覺得他解決了第一個事情,信息對稱。在這一點上,買哪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真實信息,我們希望你看到的信息一定是真實的。

買哪兒為了能實現信息真實,去做了各種各樣的“死磕”。我們做了十五年房地產,可以說經歷了房地產所有的產業鏈,但是我覺得這些所有的思維中都沒有包含用戶思維。如果能夠從消費者角度去看到消費者他到底想要的是什麽,消費者買房子的時候,哪怕他未來對這個不方便他去認同,在認同過程當中他希望得到的是一些真實的東西,所以買哪兒現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能夠給我們買房人提供真實的信息。

第二個我覺得買哪兒做的是需求收集和研發。我是09年去了日本的積水建設(),那有一個設在奈良的一個納得工坊,他的主意是采納你的意見去建房子。比如說我們大家的支付能力是相同的,我們都有一百萬的買房的能力,但是同樣的一百萬對於不同的家庭結構來講,對於房子的空間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是三代同堂,我可能需要三房,可能我是兩口之家,我只需要兩房。在這個需求上面,特別是在成品房作為房地產的一個主流之後,越來越凸顯大家在精裝修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用戶的真實需求的。

同時,在空間上,對於不同的居住者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這個家的主人是身高一米八和一米六,他們對於操作臺特別是廚房的操作臺,收納空間,如櫥櫃的高度,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時我們在納得工坊看到他們去為每一個用戶去調整,做他們的尺寸適配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才是房地產真正的未來。

我覺得無論怎樣,從民族的企業上講,日本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個民族。王石先生曾經講過,你不去學日本,日本沒有吃虧,其實是你吃了虧。

總結一下,買哪兒目前所做的事,是通過真實信息來獲取真實用戶,通過在房地產行業中這一點重度垂直的角度來服務。因為我們知道房地產是不需要海量用戶的行業,在一個很窄的用戶群當中我們去把它做深做重,來做到牛社(創業家雜誌社長牛文文)所提出的重度垂直理論,讓買哪兒去重新定義房地產行業。

【二次創業的幾點反思】

因為我是一個創業老兵,是互聯網新兵,我把我對於我二次創業的幾點反思來給朋友們做一個分享。對於第二次創業,特別是互聯網創業這一塊來講,我覺得第一個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就是叫“貪多”。

因為我們了做十五年的房地產,按照所謂的這些互聯網專家給我們講的,“你們發現每一個用戶的抱怨,每一個痛點都會將是一個新的消費需求”來說,我們突然發現房地產這一塊有太多的痛點,有太多的需求沒被滿足,所以一開始我們做買哪兒的時候貪多,造成我們沒有聚焦。

第二個反思是我們太慢了。其實傳統企業做房地產開發的時候,如果明天要開盤,我們要搶開盤,要搶預售證,要搶交付;但其實針對於互聯網來講,我覺得傳統企業真的還是太慢,我覺得守彬師兄曾經講過,“三個月既是一年,一年既是五年”。的確是這樣的,互聯網變化太快,如果說我們不能夠讓自己跑起來,讓自己快起來,讓自己首先去搶占用戶的習慣,去形成用戶的習慣,那麽對於我們整個的商業模式來講是一個大的累贅。

第三個反思是保守。其實在13年的時候,我們對於房地產的互聯網化就做了很多的思考。14年很有幸跟黑馬一起做了矽谷,對我的沖擊很大,收獲非常多,回來之後我們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一些商業的秘密,一直是藏著掖著,就不願意跟別人分享,我覺得是特別錯的一個事情。

羅輯思維的吳聲講過,分享既是獲得。我覺得在這樣的一個信息扁平、信息透明的時代,沒有什麽東西是可以成為你的商業秘密的,要把“分享既是獲得”給用好。

這個就是我今天的一個分享,是我第一次,大家原諒一下。 

互動環節Q&A

問:您的盈利是收集了信息後賣給開發商嗎?

回答:其實我們目前不切交易環節,也不會把客戶信息賣給開發商。

問:比如xx網有很多看房經紀人(不靠譜),你們怎麽確保在你們那里就不會滋生這樣的經紀人?

回答:我們沒有經紀人這個概念。

問:掌握用戶數據,把傳統代理銷售或者分銷更精準的做到線上引流,線下轉化是這樣的嗎?

回答:我們第一階段只想把一個事情做好。就是對客戶有用的真實信息。因為買房人現在看到的房源信息大部分都是開發商給的,我們也可以叫做銷售說辭。其實我們好多家庭用一生的心血去買了一件一生中只買一次的商品。導致在選擇的時候出現好多不專業的地方,買哪兒只想告訴買房人真實的樓盤信息。

我們第一步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幫助用戶了解真實情況罷了。

我們線下會有團隊通過182項標準對所以的樓盤進行“婚檢“,然後告訴用戶這個樓盤你到底能不能”結婚“。第一步只做婚檢的部分。

問:那您一年做多少樓盤的婚檢?

回答:首先先對所有樓盤“體檢”,然後每一個禮拜會對一些標準指標進行更新。剛才Uncle剛(史剛)說了,互聯網拼的不是秘密,是執行!房地產市場太大,太重,靠買哪兒一家做不起來。 

問:您要細分市場嗎?先做南京?

回答:目前買哪兒只想做好一個事情,就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幫助用戶還原樓盤的真實信息,讓買房人買房之後盡可能的少點遺憾!先做南京。

我們服務了1000多個客戶,你會發現絕大部分都是屬於首次置業,舉全家之力,購買了有可能一生只買一次的產品,但是目前市場上傳達給用戶的信息是非常不對稱的,所以我們想能夠盡可能的幫助用戶獲取到真實有用的信息,獲取用戶的肯定。

因為我們判斷買方市場越來越近了。房地產真正做到從用戶需求出發還任道重遠。 

問:買哪兒做用戶成交確認嗎?

回答:我們只做到決策參考。不賺傭金。

我們希望的場景是,買房人買房前先上“買哪兒”看看。我把十五年對房地產的理解用在買哪兒上。 

問:有移動端嗎?

回答:有。目前IOS還是內測階段。 

問:目前只做一手房測評?

回答:是的。測評標準化,需求個性化。我們目前只做單點突破。182項目測評只是還原樓盤的182項目,這個是通過15年的行業經驗做的檢查標準,而個性化的需求是在買哪兒第二階段需要做的積木建屋部分體現。 

問:我本人參加了首屆驗房師的培訓,當時想把驗房作為室內設計的入口,但等實施起來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回答:驗房其實是他已經買房了,就是說已經“結婚”了,我們是想在“婚前”做婚檢。

問:檢測出問題呢?做差評嗎?

回答:不是差評,是真實情況,有產品就有差評,沒有就沒有。比如我們目前看過一個項目樓盤前方300米有一個變電站,你在售樓處是看不到的,但是一般的人希望他買房前來買哪兒看一下,買哪兒告訴你前方有一個變電站,就建議你不要買靠近那個變電站的房子。 

問:會不會市場越做越小?

回答:市場空間的問題不怕,因為首先這個市場足夠大,幾十萬億的市場,你讓萬科一家來吃,估計撐死,所以我們做小窄,深,重,足夠了,我們不想也沒有辦法服務全國這麽大的市場,只用心把客戶服務好就行了。

問:我覺得用戶更希望借這個變電站砍價,開發商會有價格應對這個變電站的,掩耳盜鈴沒用,這個是需求還是痛點,是個產品還是服務?

回答:大城市目前屬於一線市場,買方市場基本還沒有到,比如北京你只要買到房,不管你哪里都行,就像大年青年,看到一個高富帥,可能他脾氣不好,可能他有腳臭,但是這些都無所謂了,因為能跟他結婚就有北京戶口。這個目前用戶不通,所以我們先在二線城市開展。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史剛,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66

放量大漲需順勢而為 下周有望沖擊年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268.html

放量大漲需順勢而為 下周有望沖擊年線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10-16 16:59:00

對於更長遠的走勢,筆者不太奢望一口氣漲回4000點,在3500點左右,至少需要數周進行盤整和消化套牢盤和獲利盤。

今天截至收盤,滬指報3391.35點,漲53.28點,漲幅1.6%,深成指報11374.83點,漲145.45點,漲幅1.3%,創業板報2449.03點,漲44.5點,漲幅1.85%。成交量方面,滬市成交4594.5億元,深市成交5349.6億元,兩市共成交9944.1億元。七祖侃市的老讀者們應該很開心,因為迪士尼又開始了走牛的行情。雖然守候總是苦悶異常,但只要漲起來,大家都都會信心滿滿,宛如久旱逢甘霖。

在昨天的文章《十月行情漸入佳境 謹防兩路大軍來襲》中,筆者提到:“大盤在周四回踩5天線後獲得了強力支撐,站上3300點,那麽下一步就應該是沖擊3373,筆者認為這個壓力位不會構成實質意義上的沖擊。因為這個點位本身沒有多少套牢盤,它上方的3500點到3800點才是壓力,但是可能需要象征性地表達一下這種承壓。”

今天的走勢依然符合預期,上午兩次沖擊3373後一頭向下紮,這說明有獲利盤看到沖擊3373未果,就趕緊拋掉,這當然中了主力的洗盤計劃,如果盤整一個月,就從3200點上沖3373就掉頭向下,那這波行情真的就太弱了。盡管筆者對一些人提出的重返4000點不太相信,但是3500點應該還是一個目標位,至少應該上摸一下3458點的60天線,由於下周它將繼續下行,摸高甚至站上的問題都不大。

如果站上60天線,如果量能依然有所配合,正如今天兩市保持將近1萬億的成交額,那麽上攻年線也不是不可能。在8月24日,上證指數第一次跌破年線之際,筆者就曾說過,回顧上證25年的歷史,凡是跌破年線的,基本上會有一個月到三個月左右再次觸碰年線,如今將近兩個月來,觸碰一次年線,不管站上與否,都是比較有可能的。

昨天筆者頗為擔心今天出現大漲,尤其是早上由於外盤一片紅,隨後A股高開,在大震蕩以來,凡是高開的鮮有善終,所以寧願低開高走。今天高開之後,難免來一次下殺,所以在高開之際,筆者就略作一些減倉,雖然後買入一只相對較低的創業板股票,因為創業板相比昨天是弱勢的。

如果能夠在大小板塊之間形成某種輪動,那麽這個行情的可持續性就會強很多。感謝今天的V型反轉,讓整體漲幅沒有那麽誇張。周線上說,上證不僅站上了10周線,還站上了60周線,這是8周以來的首次。A股回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本周的量能也高於前六周,說明資金參與的意願不斷增加。晚上公布的兩融數據恐怕又會七連漲,保證金也應該繼續回流,這一次的回升可謂醞釀已久。

早盤迪士尼概念雖有所表現,但是不突出,互聯網概念、二胎概念表現都不錯。目前題材炒作的熱情不減,凡是在三季報上業績亮眼,同時也能結合一些題材概念的,比如“十三五規劃”、“全面開放二胎”、“中國制造2025”,還有領導人外訪或外國政要訪華等事件,都可能引發相關個股的異動。盯住這些可能的動向,及時做好潛伏,等待上漲。

筆者已經有相當長時間強調迪士尼的行情,但是人們總是囿於自己的視野,多次強調這個板塊還會回調,因為已經漲多了。但它盤整了也有一個月,在目前的環境下,很難找到一個看空迪士尼的理由,漲多了不是理由。盡管像錦江投資這樣的龍頭個股,7月以來居然翻了四倍,但是並不排斥其他個股跟上。筆者曾經認為它的龍頭會有切換,但目前看來,至少錦江投資是沒有切換。

 

 

大家還記得當年的中國南車嗎?它是國企改革的領頭羊,成為瘋狂操作的代表。為什麽主力喜歡狂拉這個股?因為它會帶動其他國企改革板塊的上漲,只要主力高度控盤中國南車,把錢都砸在這個股票上。散戶遊資買不到貨,就會去找與南車相類似的個股買入,這樣就正中主力的下懷,因為它們早已經埋伏其中。

只要把南車拉漲停,其他的個股都會跟風,它們慢慢逢高出貨,所以最後哪怕南車(中車)股價腰斬了、主力在南車上虧錢了(從低點到高點,翻了8倍,按理也虧不了,筆者只取到了其中的1倍),它們在其他被散戶拉升的個股中也賺得盆滿缽滿。南車是一個誘餌,錦江投資何嘗不是。即便如此,龍頭飛太高,你不敢追,其他漲不多的,總可以追吧。

今天迪士尼概念的上漲就是這個邏輯,當龍頭股份率先漲停,錦江國際、界龍實業紛紛漲停,那麽還有誰不會沖進去買那些尚未漲停的個股呢?主力誘導散戶的策略就那麽簡單。筆者今天操作也還可以,在手中一直迪士尼概念漲停後,果斷賣掉某只試倉股,騰出資金買入一只當時已持有切漲幅5%左右的迪士尼概念股,等它漲停後立刻出貨,差不多以原價接回原來拋掉的試倉股。

當然,這種辦法並不一定適合很多人,需要相對熟練的技巧,同時對行情有一定的把握。筆者也不是每次都成功,今天比較走運而已。整體上看,大盤MACD金叉接近零軸,這是6月大跌以來第一次出現的好征兆,KDJ金叉接近頂部但還沒有鈍化,周五外盤若繼續有所表現,周末也沒有重大利空明,下周可能還有慣性上沖。目前的走勢除了一些個股漲得略多外,其他利空的信息不明顯。

要問下周怎麽辦?當然是順勢而為。大盤指數還有上行空間,對於一些個股而言,它未必還會繼續上漲。凡是boll、ENE和薛斯通道觸碰上軌的,建議減倉鎖定利潤。這也是最近的基本思路,不要貪最後一個銅板。七祖侃市的讀者群,從節前重倉至今,收益應該不至於20%,這是一個禮拜多的結果,大家要知足。坦白說,如果下周發生了一些回調,只要及時撤出,這就是一波非常漂亮的操作。

對於更長遠的走勢,筆者不太奢望一口氣漲回4000點,在3500點左右,至少需要數周進行盤整和消化套牢盤和獲利盤。尤其是相當多的機構還在場外觀望,輕倉與空倉不少,他們不可能放任A股就此走牛,想讓它們踏空太難了,所以最近行情瘋一把,不排除他們在跟風買進,這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收集籌碼,到了節點,它們會把盤子砸下來,砸到比他們買入更便宜的價位,再行大舉建倉。在股市里操作,永遠不要忘了“防人之心不可無”,下周謹慎樂觀,先看3400點的戰況,目前筆者重倉持有,但隨時準備撤離,就像今天滬股通的老狐貍那樣,他們又跑了5個億。(一財網·禪宗七祖)

歡迎關註微信公號思想雲(yicaisixiangyun),讀者可在後臺留言與作者互動,伺機入群。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風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85

先披露後減持 大股東減持需“審慎”而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5997.html

先披露後減持 大股東減持需“審慎”而為

一財網 婁敏 2016-01-07 17:59:00

1月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以下簡稱《若幹規定》)。《若幹規定》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的股份減持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引導股東依法、透明、有序減持股份。

 
根據《若幹規定》要求,交易所需要規範大股東減持預披露行為,細化相關信息披露要求。為此,上證所制定了《第九十八號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計劃/計劃實施情況公告格式指引》,規定大股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要求披露減持計劃公告和減持實施情況公告。對《若幹規定》明確的股東質押相關要求,上證所此前已經制定發布了專門的公告格式指引。
 
《預披露格式指引》主要內容有三方面:一是擬減持股份的大股東應當披露本次股份減持計劃的具體安排,包括擬減持股份的來源、數量、減持期間、價格區間等;二是大股東減持計劃公告中應當充分揭示實施減持計劃的不確定性,以及減持股份可能導致控制權發生變更等重大風險;三是大股東應當及時披露股份減持計劃的實施情況,包括實際減持股份數、減持比例、減持價格區間以及本次減持後股東及其一致性行動人的持股情況。
 
從近年來實際情況看,大股東減持60%是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進行的,有效緩解了對市場的壓力,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金額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另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滬市共有310家上市公司大股東進行過減持,減持比例僅占其持股總數的3.2%,減持金額僅占滬市流通市值的0.78%。即便在6月市場整體異動期間,也僅有166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進行了減持,減持比例也僅占其持股總數的1.26%,減持金額占滬市流通市值的0.15%。總的來看,大股東現實減持需求不大,實際減持比例不高,對市場影響有限。
 
上證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應當嚴格遵守《若幹規定》和上證所《預披露格式指引》的要求,審慎進行股份減持。上市公司股東在《若幹規定》發布前已經披露減持公告的,也應當遵守《若幹規定》的要求,相關減持安排與《若幹規定》不一致的,不得實施。上證所將加強事中監管和事後懲戒力度,對於違反減持預披露或者違規減持行為予以嚴肅處理,對股東及相關責任人采取監管措施或者予以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將對其實施六個月或者十二個月的交易限制。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87

馴服內心率性而為的魔鬼

2016-03-21  TCW

我的內心總有一匹隨時可能脫韁的野馬,經常想放馬奔馳!

這匹脫韁的野馬就是「恣意率性,為所欲為」的念頭,任何事我都跟著感覺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人生快意,莫過於率性而為所欲為。

當我想吃的時候,我就能縱情大嚼,滿足口腹;當我想看想聽時,我就能盡情飽覽聲色之美;當我想玩時,我也能放手玩樂,直到痛快淋漓為止。

這是生活上的率性而為。

工作上我也期待率性而為!

我希望我能當家做主,主導所有工作的進行,我對每件事都有意見,只要我的想法能被執行,我就會有成就感,因為這代表著我能為所欲為。

工作上的為所欲為,代表我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我的專業被認同,我的能力被尊重,我能做所有我想做的事。

率性而為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名詞,叫作自由。生活上的率性而為,代表我擁有生活上的自由,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望,去過我想過的生活,這是最快樂寫意的情境。

工作上的率性而為,代表我對工作有絕對的自主權,我不用看任何人臉色,所有的決定我可以一言而決,我擁有最大的成就感,我做決定,我做主!

可是率性而為,也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事,其中隱藏著不可預知的風險。

人為什麼會率性而為,通常是來自於自信,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對自己掌控環境的把握,認為自己不論怎麼做,都可以擺得平,因此就毫無顧忌,為所欲為。

而我們一旦率性而為,經常就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所執行工作的難度,更可能錯估外在環境的複雜度,而使我們陷入不可測的風險。

率性而為雖然是我們心中的期待與想望,但我們並不能一切就率性而為,率性而為必須被有效管理,我們必須馴服心中期待率性而為的魔鬼。

要馴服率性而為的魔鬼,有兩大良方,一是內心自我的自覺,另一是來自外在世界的規範。

自我的自覺來自畏懼與害

怕,畏懼率性而為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率性而吃,可能喪失健康;率性逸樂,可能使生活沉淪;率性放手作為,可能導致深陷不可測的風險,而徹底摧毀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外界的規範則是對人類社會規則的尊重,道德、倫常,社會上大家共同遵守的常情常理,法律的禁制,這些都是外在的規範,率性而為也要在外界規範的許可之內。

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踰矩。不踰矩就是外界的規範,孔子追逐一生,才能從心所欲,而仍有不踰矩的但書。

人生期待快意而行,率性而為,但永遠要保持畏懼害怕之心,也要遵守規範,才能持盈保泰,安穩一生!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 何飛鵬自慢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撰文者何飛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59

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7/161493.shtml

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熱點微評 熱點微評

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廠商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路往回走,重新複盤之前的戰略,推倒回來。

本文由熱點微評(微信ID : redianweip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新喜。

據悉,iPhone 8售價將超過1000美元,也就是接近6882元人民幣,成為迄今為止最貴的iPhone。但另一方面,小米、魅族、努比亞、樂視等許多國產手機都在紛紛調高售價。

與此同時,許多廠商逐漸減少或者砍掉了入門機型,今年手機漲價或成為大趨勢,短時間看來漲價趨勢會波及到多數廠商,短時間內並不會價格回落,有專家表示,未來還有漲價空間,但之所以要漲價,這背後原因比較複雜。

供應鏈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被進一步放大

隨著很多中國手機廠商將產品線從中端向高端轉移,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被進一步放大。從目前的趨勢來看,OLED面板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因為在2016年,三星的Note7,小米5、華為Mate9 Pro、vivo的Xplay 5等手機都采用了三星的OLED面板。屏幕將成為整部手機中頗為稀缺的剛性資源。

臺灣DigiTimes也指出,今年的OLED面板資源會非常短缺,除此之外,內存、LCD和光學傳感器等也將會很緊張,原因是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出貨量增大,從而造成需求上漲。

臺灣某內存大廠總裁指出,因為全球供應短缺,DRAM內存的價格會在2017年上半年持續快速增長。

DRAMeXchange集邦科技送出的最新統計稱,DRAM協議價來到了18個月以來的新高。據悉,4Gb DDR4存儲芯片的協議價已經上升到了3.347美元,比去年底漲了18%。

另一方面是,OLED屏幕。有數據指出,當前OLED手機占比達13% ,2017年看漲飆到25%。筆者此前撰文指出,手機要漲價走高端,上OLED屏幕應該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一個標配。

而目前蘋果三星又幾乎壟斷了OLED屏幕的產能,高通最新的驍龍835處理器、索尼的傳感器等,也會給大廠優先。很多廠商又要上,那麽這類稀缺的元器件價格上漲也就成為必然了。

另外在屏幕之外,國產手機廠商的諸多元器件依然並沒有擺脫依賴進口的窘境,制造業包括手機供應鏈上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漲、人民幣相較美元貶值的影響導致消費者國內商品需求更大。

加之特朗普上臺之後,中美之間的關稅政策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國產手機廠商在引進以美元為結算單位的元器件時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這樣的刺激下也會出現漲價的情況。

總體而言,從元器件成本到美元匯率波動,從供需關系變化到消費者需求變化到等外部客觀原因都在推動手機的漲價潮。

不過另一方面,手機供應商不太看好未來的手機市場增長空間,對於擴充產能持比較謹慎態度,導致產能需求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也是部分原因,去年底智能電視行業出現漲價潮,當前數碼家電產品都在漲價,原因也可能與此類似。

廠商們心照不宣的默契:不要成為下一個被拋棄的性價比廠商

但外部客觀因素可能並不能主導行業集體漲價行為,更多是內因的驅動,而內因來自於廠商們的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與戰略變化。

我們知道,小米已經在走下坡路,小米的標簽是性價比與屌絲經濟,這幾乎已經深入人心,無論小米從價格定位品牌上如何調整,幾乎難以扭轉大眾對它的定性與刻板印象,畢竟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產品,人們的第一印象總是難以被改變,人心就是這麽頑固。

之所以要普遍調整售價,是因為沒有廠商希望自己在大眾心目中被定格為一家低端廠商品牌,成為下一個被拋棄的性價比的廠商,標簽貼上了就很難撕掉。某種程度上,在消費升級與逼格經濟的大趨勢下,貼著“屌絲經濟”的廠商很可能著意味著前景不妙,甚至步入到手機鄙視鏈的下遊。

總的來說,國產品牌這兩年雖然產品越做越好,品質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本質上是有一定的溢價能力,但由於大眾與消費者對國產產品定性的關系,國產手機廠商再不改變品牌形象,恐怕很難再上的去。

360手機總裁李開新日前就指出,成本漲價不一定要轉嫁給消費者,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內部調控來讓消費者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

之所以集體漲價,是因為國產手機要逐步去屌絲化。手機行業出現“漲價潮”在元器件成本上漲和匯率波動的外因之外,廠商們對自身開始重新品牌定位,要盡量與屌絲經濟與性價比脫離幹系,沒有歷史包袱才能更好的沖擊中高端市場。

頭部廠商對其他廠商品牌的上升時能形成了壓制

另一方面,國內華為、OPPO、vivo銷量上行,目前媒體到大眾的關註度基本也多數集中於這三家,在這三家之外,包括小米、努比亞等在內的許多廠商非常被動,它們事實上是很焦慮的。

因為品牌溢價與中高端銷量越來越集中於這幾家頭部廠商,對其他廠商的品牌上升勢能形成了壓制。

當下廠商都在打存量用戶的換機需求,用戶換機會選擇越換越好,因此,相對來說,整個大盤雖然銷量趨緩,但對於品牌形象較好、稀缺的用戶青睞的國產旗艦機型,卻在走向供不應求,供求關系也在驅動其價格上漲。

另一方面,許多慢慢小型或者曾經輝煌如今沒存在感的廠商的中高端市場份額空出來之後,需要有廠商去填補,比如類似HTC等勢頭下行廠商空出來的市場份額與潛在銷量必然要被國產廠商消化,但部分廠商將從淡出人們視野之後逐步退場,而增速強勁的廠商可能會進一步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品牌開始集中化。

一定程度上,一旦消費者選擇越來越集中於幾家廠商的情況下,也意味著這幾家廠商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與中高端潛在用戶群。

都在發力線下,借機漲價要給線下渠道預留利潤空間

國產手機與蘋果呈現出來的勢頭走向是,蘋果品牌效應正在下行,而國產頭部廠商正在上行。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在產品本身的硬功夫之外,所謂的屌絲經濟、粉絲經濟、情懷牌與撕逼罵戰、線上線下花式營銷用戶早已司空見慣,這些已經很難打動用戶。

要沖擊高端,技術研發、渠道布局、廣告營銷等等這些方面的投入,都不可少,因此當前的許多原本以線上為主的國產手機都在學習OV集體發力線下打造實體店體系。

雷軍早前定下的“小目標”是未來3年在中國布局1000家“小米之家”,華為早前也定下了在全球新開15000家華為零售店的目標等等,這導致許多廠商的實體店運營成本、研發成本、線下渠道成本、營銷成本等都在上漲。

所以包括小米華為在內的所有廠商如今都在發力線下廣告營銷,當然也有技術研發的投入,總體上投入越來越大,當利潤只能簡單的依賴硬件時,手機漲價就成了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

有廠商的線下渠道商表示,還是要給線下渠道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這次借機漲價可能也是考慮了這個因素。

小米的下滑讓所有廠商看清了生態戰略的現實:漲價是一場無奈的賭局

過去手機廠商紛紛走低價戰略,想的是一個手機用戶對應著一個潛在的軟件付費用戶,有一天能夠通過最大化的占據擴展用戶群,進而依賴更好的移動生態布局以及賬號體系捆綁軟件或增值服務盈利,補貼硬件的不賺錢。

但現在終於認清,因為目前真正能夠做到持續性的依賴軟件服務賺錢並且營收勢頭越來越好的,還是只有蘋果。因為廠商們沒有辦法在軟件層面構建封閉生態體系與黏性,沈澱用戶並且驅動軟件層面上的營收。

另一方面,據CanaccordGenuity日前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攫取了智能手機市場92%的利潤,蘋果通過軟硬件兩方面的高額營收已經將智能手機的紅利幾乎吸幹了。

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來圓自己所謂軟硬件商業模式,因此意識到規劃好產品體系、渠道體系、供應鏈戰略等才是最終驅動手機高端戰略的基礎。

經過資本寒冬以及市場飽和之後,小米的下滑讓所有廠商看清,依賴硬件升級走性價比低價走銷量依賴軟件賺錢補貼硬件這條路基本走不通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路往回走,重新複盤之前的戰略,推倒重來。

另外,部分小型互聯網手機品牌從市場上消失,許多國產品牌也紛紛主動放棄機海戰略,與此同時,各大廠商的新品推出時間變慢,機型收縮,中低端的機型需求被市場壓制了,而用戶更多是被迫向高端轉移。

對於許多低端廠商來說,漲價是原因是因為本來就虧損,企業現金流不足,漲價只不過考慮的是不能讓2017年虧損再加重。去年IHS Technology研究總監王陽表示,好幾個大的手機廠商都虧得厲害, 2017年越虧越多,挺不住的就得倒掉。

面對年複一年蘋果在不斷蠶食掉手機行業絕大部分利潤,而手機市場正在越來越飽和,廠商們事實上比之前更為焦慮,也更為無奈。

無論是給線下渠道預留利潤空間還是填補虧損的漏洞,與其說集體漲價是一種順勢而為的集體戰略,但背後更多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局與無奈。

手機 漲價 渠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55

投資買房要順勢而為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owq.html

    昨天,我閑著沒事,坐公交車去柯橋,到昔日徒弟小H那小坐。

    H老家在武漢,他從武漢一所著名大學畢業,來到紹興我們公司工作;後來辭職創業,打拼十來年,如今事業有成,在這里建立了小家庭,買了房,買了車,安居樂業。

    他與我談起打算投資買房之事。

    H:你看買紹興哪個地段的房子為好?

    我:依我看,還是買你老家武漢的房子更好。

    H:嗯?為何?

    我:1、武漢房地產潛力比這里更大。我國經濟建設及城市化進程的重心正在向西迅猛推進,而武漢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個方面的基礎非常優越,將來勢必成為一線大都市。買房投資要沿著國家建設大方向,順勢而為。2、房子畢竟具有居住功能,你是商人,雖然現落腳在紹興,但隨著老家經濟蓬勃發展,沒準你發現那里有個什麽商機,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打回老家去了呢!而買的房子就有可能派上用場。即使不回去,那里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也許有誰用得上。如果他們都不用,你租出去,他們也可幫你照看租房事宜。

    H:有道理!

    我:從風水角度看,“武漢”筆劃共有十三劃,而“十三”是個吉利數字;“漢”字左邊旁帶“水”,而“水”代表財源,武漢也確實是我國最大的內河港口城市。

    具有這樣特征的城市都是很好的,比如,上海、寧波、天津,它們總筆劃都是十三劃,而且第二個字的左邊旁都帶“水”,也都是港口城市。是不是?現你看看它們發展得好不好?哈哈!

    H:哈哈!還有這種說法的?

    我:哈哈!當然,我這是說笑樂樂的。其實,未來很有潛力的城市除了武漢,還有天津、重慶、南京、杭州等,它們都有可能成為一線大城市。

    H:我再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34

安永企業家獎在杭啟動:誰是應勢而為的商業翹楚?

5月22日,安永在杭州宣布,安永企業家獎2017中國項目正式啟動,並從即日起開始接受各界提名。本次啟動儀式以“應勢而為,合作共贏”為主題。

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國際商業獎項之一,安永企業家獎被譽為“商界奧斯卡”。該獎項評選於1986年在美國首次舉辦,至今已擴展至逾60個國家和地區及145個城市。其旨在表彰那些以非凡的遠見、超群的領導才能和卓越的成就來激勵他人的傑出企業家們。安永企業家獎於2006年在中國首次舉辦,今年則是首次在杭州舉辦。瑞士信貸今年再次擔任安永企業家獎2017中國項目的白金贊助商。

安永中國主席兼大中華首席合夥人吳港平表示,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動力不足。而中國經濟增長依然處於世界前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融入全球價值鏈,擴大對外投資,整合全球資源。放眼未來,既要以國際化的眼光洞察市場,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又要以協同合作的意識長遠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營造共贏環境,中國企業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安永華中地區主管合夥人畢舜傑表示:“當今全球化浪潮湧動,世界政治、經濟局勢動蕩,商業領袖們正在重新思考,如何在波動、不確定的環境下運營一家公司。在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時,企業家們應當將目標嵌入更廣泛的業務領域,把握當前商業環境提供的機遇,努力獲得多方支持,實現發展並獲得成功。這也是安永企業家獎的內在精神體現之一。”

安永企業家獎中國項目聯合主席黎誌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以來,A股市場IPO趨嚴的同時審核速度加快,不僅有利於A股市場健康發展、方便投資者更好地選擇投資標的,也有助於加強行業內競爭,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給予優秀的企業更多的資金支持。

瑞信大中華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主管洪長福對第一財經介紹,瑞信“企業家銀行”的定位,與安永企業家獎有著很強的契合之處。在這些年的經營和發展中,瑞信立足於投行和私人銀行的綜合服務平臺,為大量中國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與此同時,瑞信也切身感受到了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企業家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86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請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618/163664.shtml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請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王利陽 王利陽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請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創業者呆,還是投資人傻?

如今世道選擇圍觀吐槽指點江山的聰明人太多,所以我們自媒體行業才會盛況空前,這似乎導致了現在很多創業者都容易被當成“呆子”或“騙子”看待,進而那些投了“呆子”或“騙子”的投資人被當成傻子。對於共享雨傘這件事,到處都是反對的聲音,但還是有人做了,也有人投了。

195545528485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創業者呆,還是投資人傻?

放在兩年前,共享雨傘這個事,沒有人敢做,更沒有投資人敢投,但如今市場環境變了,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不斷刺激著整個共享市場,所以現在才有人敢創業挑戰這件99%的人都不看好的事情,同時也已經有投資人參與進來,而且市場中的共享雨傘項目還不止一家,投資機構也不只一家。

創業本就是高風險的選擇,而共享雨傘更像是一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不過既然有投資人選擇了共享雨傘,肯定也有他們的考量,早期天使投資做的是以小博大的事情,如今有好幾家共享雨傘公司都拿到了數百萬的投資,說明投資人對這個市場很有期待。如果投資人都是盲目的搶投熱點的共享項目,那共享籃球也早該出現多家創業公司和投資人了。

共享單車早期沒人願意投,現在卻有巨額資金搶著投,共享充電寶至今也沒被主流輿論所接受,但仍不妨礙有更多的資金在加註。創業與投資本就有許多不確定性在,創業者不呆,投資人也不傻,既然他們願意嘗試做共享雨傘,而且又不影響大眾利益,反而給一些有需要的人帶來方便,這也沒什麽不好的。

195551370027

雖然市場很難買賬,但不妨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

當然,回到市場層面,共享雨傘是否有未來還得看市場買不買賬,目前來看,這個需要看天吃飯的項目暫時還不能獲得主流輿論的支持。大家不看好的基本原因很簡單,市場需求小,使用頻次低,產品易丟失,設計不實用,管理成本大,盈利能力差,競爭門檻低,押金設置高,收費不合理,融資難持久。

這麽看下來,共享雨傘確實不怎樣,但就如我前幾天寫到的《共享經濟創業:造風者與追風者》,若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他們中有些人會在追著風口跑的過程中尋找機會,也有人會選擇“等風來”,等待下一個適合他們的創業機會,而在共享經濟這個風口上,共享雨傘確實是一個還算不錯的選擇,至少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確實偶爾會出現這樣的需求,而且技術門檻也不高,還有資本願意參與進來。

如果從自媒體的角度,我肯定也不看好共享雨傘,因為在基本面上不符合市場分析的邏輯,但作為一個同樣在共享領域創業者,我必須要支持這個項目,機會就是在別人不看好中出現的,另外若是以一個出門不喜歡帶傘的普通用戶看待這件事,我會給共享雨傘一點掌聲,沒準哪天真會用到它。

195555158744

輿論不認可是好事,過渡融資只會毀了共享雨傘

其實,主流輿論不看好共享雨傘反倒是好事,我在前幾天《共享經濟風口上的創業者,需如履薄冰般》一文中就討論過類似問題,如果大家都看好這個市場,反倒會短時間吸引大量資本聚焦,這就必將導致市場競爭迅速升溫,而各公司為了爭奪份額,會無所不用其極,用不了多久就會透資市場的認可度,並讓用戶養成惡劣的使用習慣,如此反倒會毀了共享雨傘的發展潛力。

共享雨傘市場還處於初期探索期,過早的湧入大量資本將是共享雨傘市場創新的毒藥。可共享雨傘這件事,沒有資本加入,也無法產生規模效應,所以各家公司也都在積極的尋找投資,其中有些公司也努力的在輿論媒體中刷存在感,例如雨傘當拐杖,為雨傘加入MP4功能,一天之內丟失了多少把雨傘等,這些都是在炒作吸引輿論關註。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點公關意識的共享雨傘創業公司都懂得制造話題來博取輿論媒體的關註。這麽做雖然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人不看好共享雨傘的項目,但同時也可讓一部有想法進入這個市場的人望而卻步,更主要的是投資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不會被被媒體的判斷所影響,只要被投資人關註到了,而且自身的數據好看,輿論看不看好沒那麽重要。

共享雨傘未必是一條死路,只是市場價值被高估

共享雨傘真的就一點機會都沒有麽?不見得,得看我們怎看這個市場,忘帶傘的情況確實存在、不習慣帶傘的人也有,在沒有共享雨傘的時候,他們可以選擇等雨停了或者雨小了再走,也可以蹭別人的傘一起走到公交或地鐵站。這麽看的話,共享雨傘對它首要的目標用戶而言都不是剛需的存在。

但這並不能表示共享雨傘就一定沒人用,如果有共享雨傘,對於下雨天沒有傘的人也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可以隨時自在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從基本面來看,中國市場的潛在用戶足夠多,每年擠出上千萬的市場規模還是有可能的,可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就需要逐漸培養更多的用戶養成出門不帶傘而選擇共享雨傘的使用習慣。

從媒體報道的內容來看,確實有共享雨傘的創業公司抱著讓更多用戶以後出門不帶傘的願景(幻想)在做這件事,因為只有達到這種程度共享雨傘才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可即便如此共享雨傘的市場空間也不會太大,因為用戶對雨傘的痛點需求根本不夠痛,共享雨傘更適合作為一個補充者的角色存在,而是不是主導者。

區域化變點域化:讓無序變有序,讓失控變可控

共享雨傘不適合模仿共享單車“區域化”的經營思路,在某一塊區域投入大量的共享產品,共享雨傘前期更應該選擇“點域化”的經營方式,在定點借就到定點還,讓無序的產品流動變得有序,讓業務在可控範圍內。

如果是點域的經營思路,就只需先在用戶每日有來有往的辦公區、學校等場景布點,第一天走時“借”,第二天回來時“還”就好了,這種經營方式更加有序,更節省人力成本,經營方只需定期檢查雨傘質量,及時維護更新就可以了。至於模仿共享單車的無樁共享雨傘,會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共享項目的成本一定要低,不能為了讓用戶絕對的方便,就不斷增加自己的經營成本,需要根據發展階段做權衡。

最關鍵的是,共享這個事情,不只是在選場景,同時也在選用戶,不是每一個場景都有價值的,更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是必要的,在共享單車市場就有很多不理性用車的人,處於初期階段的共享雨傘承受不了那些惡意用戶。

此外,由於是低頻非剛需,共享雨傘的市場回報周期會比較長,這就要先做到控制成本最低化,共享雨傘沒有共享單車命,千萬不能得了共享單車的病。

共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8

唯品會九年沈浮錄:生而為妖股 今有新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9/166519.shtml

唯品會九年沈浮錄:生而為妖股 今有新故事
TechWeb TechWeb

唯品會九年沈浮錄:生而為妖股 今有新故事

在唯品會的九年浮沈錄背後,你可以看到中國電商發展的縮影。

 來源 | TechWeb(ID:TechWeb)

劉強東2018年的小目標往前邁了一大步。在今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劉強東曾提到,2018年京東的小目標是“讓更多女人喜歡京東”,如此看來,京東與唯品會的搭夥似乎是個再恰當不過的選擇,在唯品會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80%。

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將認購唯品會新發行的A類普通股,認購金額分別約為6.04億美元和2.59億美元,持有唯品會全部已發行股份的7%和5.5% (包含此前已擁有的股份)。

截至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國電商企業一共有八家,其中當當網、麥考林已經退市,最新上市的則是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受騰訊、京東入股的利好消息影響,唯品會12月18日(美東時間)股價大漲,最高漲幅逼近50%。

成立於2008年12月的唯品會,創立不到三年即赴美IPO,雖流血上市但在一年多後又迅速化身妖股,股價最高時較最低點暴漲了60倍,目前唯品會已經持續實現了20個季度盈利,但營收增速的放緩、拉新以及活躍用戶的壓力,又讓唯品會自2015年以來股價長期低迷,直到這次騰訊、京東的入股,讓唯品會的股價有了一次大幅的提振。

在唯品會的九年浮沈錄背後,你可以看到中國電商發展的縮影。

創立到上市,僅用了三年

u=1293068215,4113086097&fm=27&gp=0

世人皆知唯品會,但CEO沈亞卻頗為低調。

沈亞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不會出單曲參演電影,也不會高調地衣錦還鄉,在知乎上一個關於“唯品會CEO沈亞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的問題中,有一個回答是,“作為CEO,很親民,普通員工經常在飯堂見到他,跟我們一樣吃的是員工餐。”

1998年,彼時正在做電池出口業務的溫州人沈亞結識了另一位精明的溫州人洪曉波,兩人開始搭檔做手機配件生意,並迅速賺到了合夥生意的第一桶金。

2007年,沈亞和洪曉波進入長江商學院學習,就讀期間,他們決定第二次創業,目標是電子商務。某天清晨,洪曉波看到妻子正在法國VP(Vente privee)名品折扣網上搶購名牌打折包,這一下給洪曉波提供了創業的明確思路。

經過三個月的調研,2008年12月,主打“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唯品會在廣州信義會館正式成立,五個聯合創始人共同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作為資本金,沈亞擔任董事長,洪曉波是副董事長。

當時的中國,消費升級尚未孕育,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有待提高,唯品會全面模仿法國VP的奢侈品折扣模式並不順利,每月成交量僅十幾單。沈亞分析,“測試證明,消費者對網購1000元以上的商品極度審慎,無論你的折扣力度有多大,他們絕不輕易出手。如果唯品會堅持做奢侈品,恐怕很快就會關門了。”

唯品會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戰略調整——將自身定義為“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一方面聯系大量二三線時尚精品,幫他們清理庫存及過季商品,另一方面,也針對當季商品進行限時折扣。2009年10月,唯品會上線了掌上唯品會,較早布局了手機端。

和京東理念一致的是,唯品會也頗為重視物流,沈亞認為物流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前臺收單後,如果商品還堆在供貨商的庫房,就談不上速度,沒有速度,消費者就會拋棄你。”

2010年下半年,為革新物流體系,沈亞找來了曾在華潤、當當網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任職的唐倚智,來擔任彼時的倉儲物流主管。唐倚智上任後主導唯品會引入“幹線物流”模式,即同一地區的訂單,先打包交由自家物流公司配送至中心城市,而後再由當地物流公司進行二次配送,交到消費者手中。

明確的方向和合理的戰略,讓唯品會在創立短短三年之後就踏上了上市之路,2012年3月23日,唯品會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流血上市,而後造就妖股

u=352123121,317384285&fm=27&gp=0

2012年3月23日,這一天,初春的寒意尚在,中概股依然沈浸在低迷氛圍中,不被美國的投資者所看好,唯品會的發行價從8.5美元-10.5美元每股下調至6.5美元每股,首日開盤即破發,並一度跌至4美元每股,最終報收每股5.5美元,較發行價下跌15.38%,被業界稱為“流血上市”。

直到半年後,唯品會的股價才重回到發行價6.5美元每股,此後又是近半年的時間,2013年2月,唯品會發布2012第四季度財報,同比扭虧為盈,首次實現盈利的消息讓股價迅速上漲,而唯品會2014財年給出的數據——公司營收、凈利潤分別為37.7億美元和1.37億美元,增長122.4%與162.4%——在增速飛快的勢頭下,唯品會股價一度飛升至229美元每股,較股價最低時暴漲近60倍,被市場稱為“第一妖股”。

沈亞的個人身家隨之突破百億元人民幣,但他並不喜歡“妖股”的稱呼,也從不認可,在他看來,唯品會的火箭式上漲,贏在順勢。

2014年2月14日情人節,彼時電商屆最大的一則新聞塵埃落定——唯品會以1.125億美元現金,戰略投資樂蜂網,占其75%股份,這也是唯品會上市以來首次大規模並購投資,沈亞表示,此次聯姻,是看中樂蜂網強勢的美妝產品渠道及客戶資源,以期充實唯品會的特賣品類。

次月,唯品會進一步擴充產品品類,首次推出了汽車特賣專場,而到了2014年底,唯品會註冊會員突破1個億。

被媒體廣泛報道的是,某服裝品牌負責人曾透露過與唯品會合作的四個理由:處理尾貨和過季產品;做免費的品牌廣告;限時限量的特賣模式,不會影響供貨商的線下價格體系,品牌商還可以拿一些新品到唯品會做一些銷售測試;賬期很短,僅1個月左右(大部分電商的賬期都在3個月以上),不壓供貨商的貨款。

那是唯品會頗為風光的一年,但緊接著,挑戰和風波開始襲來。

風波不斷、質疑不斷

2015年4月,唯品會的股價處在歷史最高點30.72美元,當時的市值是178.79億美元,對比現在,唯品會的股價在12美元上下波動,市值剛剛超過70億美元,市值縮水了60%,這中間發生了什麽?

數據體現出來的是,在營收、凈利潤、活躍用戶數等方面,2015年下半年,唯品會已經結束了此前的瘋狂增長,增速放緩成為事實。

2015年第一季度,唯品會的營收同比增速首次下降到100%以下,而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增速依舊在快速下滑,到了第三季度,唯品會在2015年11月13日發布業績預警,營收86億-87億元,比預計年增長71%-74%下降了10%,當天唯品會的股價應聲下跌,跌幅27%。

面對電商整體用戶增速平緩的大環境下,唯品會也面臨著自己的壓力。天貓聚劃算、當當尾品匯、京東閃團等紛紛采用限時特賣的模式進行清貨;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紛紛下沈到低線城市,入侵唯品會的重要陣營;加之跨境電商的興起,都對唯品會帶來了正面沖擊。

最新的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唯品會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人民幣153億元,同比增長27.6%;歸屬於唯品會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381億元,同比下滑1%;過去12個月中,活躍用戶人數6050萬人,同比增加22%。

沈亞在隨後的高管解讀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盡管我們的新用戶增速不如從前,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第三季度,新增用戶、甚至是老用戶的質量卻增加不少,讓我們在這個季度的平均每位用戶營收大幅增加。”

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唯品會的用戶粘性保持了上揚態勢。用戶人均消費額達643元,複購率達84.4%,複購用戶銷售占比95%,得益於客單價4%和人均訂單量7%的同比增長,唯品會的人均消費同比增長11%。

盡管如沈亞所說,用戶粘性上揚,人均消費也同比增長,但相較以往,唯品會凈利潤依然同比下滑了1%,利潤率呈下滑態勢,原因是對金融和自建物流的持續投入。

2017年5月16日,唯品會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同時正式宣布分拆互聯網金融業務和重組物流業務,唯品會方面表示,其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的戰略布局也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引擎。

聯姻京東、騰訊的新故事

timg

2017年6月,唯品會曾一次性清空3萬多條微博,正式宣布品牌升級,將定位語從“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升級為“全球精選正品特賣”。

京東和唯品會兩家公司在今年7月12日聯合發表“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稱某電商平臺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以各種方式要求商家簽署“獨家”協議,並從京東和唯品會等平臺退出,否則很難得到資源支持,甚至存在遭遇處罰的危險。

盡管此前早有京東正和唯品會秘密談判收並購的傳聞,但這一次的聯合聲明,雙方結盟劍指阿里的意味明顯。

傳聞最後總是真的。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雙方將分別持有唯品會全部已發行股份的7%和5.5% (包含其現已擁有的股份)。

據悉,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幫助唯品會在京東渠道上達成一定的交易額目標。

對當前的唯品會來說,新用戶增速放緩,急需新的流量入口,唯品會瞄準了社交平臺,而微信這個10億月活的“流量黑洞”是最佳之選。在2017年Q3財報高管解讀中,唯品會方面表示,目前正著眼於社交平臺,包括微信等,甚至是迷你小程序。“目前為止,我們只啟用了一個迷你小程序,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當然,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評估,對唯品會而言,這可能會成為獲取流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唯品會和京東的聯盟或許更多的是一種惺惺相惜之情,唯品會的核心品類——服飾穿戴和美妝——恰恰是京東相較於天貓與淘寶的弱勢部分;用戶結構方面,唯品會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80%,而京東以3C數碼起家,男性用戶占比較高,雙方可以形成用戶結構上的互補;供應鏈方面,京東物流體系的全面覆蓋,也能夠幫助唯品會進軍全國。

公告中還提及,騰訊和京東認購的A類普通股會受到為期兩年的鎖定期限制。在兩年的鎖定期內,騰訊有權任命一位唯品會董事會成員,京東可以任命一位董事會的觀察員。兩年鎖定期期滿後,只要騰訊和京東各自持有唯品會全部發行股份的12%和8%左右的股權,或根據與唯品會的共同協定,騰訊和京東可以繼續保有其董事和觀察員的任命權。

騰訊、京東聯合股權投資完成後,將共計持有唯品會12.5%的股權,逼近目前第一大股東沈亞的股份比例14.1%,在唯品會方面提供給鳳凰網科技的Q&A中顯示,沈亞所持股票屬B類普通股,1股擁有10票投票權,而除沈亞之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於A類普通股,1股只有1票投票權,因此此次交易後沈亞不僅仍是唯品會第一大股東,並且仍然持有近60%的投票權。

同時,唯品會方面反複強調,“唯品會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沈亞也會繼續保持絕對控制權,唯品會仍是一家沈亞可以完全掌控的公司。”

根據《財經》雜誌的報道,一位曾與沈亞接觸過的電商創業者說:“沈亞並不是一個輕易妥協的人,體現之一就是他從來沒有賣過唯品會一分錢股票。這意味著,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唯品會更願意謀求自身獨立發展。”

或許未來兩年騰訊和京東存在進一步增持唯品會的可能性,但當下入股消息的利好,已經體現在了唯品會的股價上,唯品會12月18日(美東時間)股價大漲,最高漲幅逼近50%。

當流量聚集的馬太效應越來越集中,對於垂直電商來說,獲取流量變得越來越難。阿里、京東等巨頭的抓手已經伸向了各種垂直領域,且來勢洶洶,垂直電商的處境將越來越艱難。即使是被稱為“中國電商第三極”的唯品會,也讓我們看到,與其成為敵人,不如與巨頭結盟,取其流量。

唯品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