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鹿港科技借《大聖歸來》股價翻番 熱映國產影片背後潛伏著哪些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919.html

鹿港科技借《大聖歸來》股價翻番 熱映國產影片背後潛伏著哪些上市公司?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7-27 19:42:00

從上半年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互聯網巨頭企業已全方位對影視產業上下遊進行布局,影視行業龍頭公司也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其預計,2015年全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有望突破380億元。

今年暑期檔最耀眼的光環非國產電影莫屬。

截至7月26日15點30分,上映11天的《捉妖記》累計票房收入為13.17億元,超越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12.68億元的票房紀錄,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同期上映的《煎餅俠》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下稱“大聖歸來”)也分別在上映10天和16天後,累計票房突破8億元和6億元。

由於收購了《大聖歸來》聯合出品方“世紀長龍”100%股權,借此東風,本在A股市場“默默無聞”的鹿港科技(601599.SH)股價一路水漲船高。從7月13日開始,鹿港科技已迎來7個漲停板。

《捉妖記》、《煎餅俠》等熱門國產暑期檔影片也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北京文化、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均潛伏其中。

股價翻倍

7月10日上映的《大聖歸來》在7月25日下午,以累計6.2億元票房超過《功夫熊貓2》(6.17億元),成為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片。作為影片出品方之一世紀長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世紀長龍”)的控股公司,鹿港科技無疑是此次暑期檔的贏家。

受《大聖歸來》利好消息提振,自7月13日以來,鹿港科技股價在二級市場上出現7個漲停板,股價從10.05元/股上漲到27日的18.21元/股,上漲幅度高達80%。在7月21日公布的半年報中,鹿港科技也特別指出:“《大聖歸來》在7月電影票房上屢創記錄,不僅極大提升了公司形象,並為公司下半年業績帶來了較多的收益。”

本報記者也註意到,除了《大聖歸來》,世紀長龍投資的由陳意涵、竇驍等明星參演的《新步步驚心》也將於今年8月7日上映。

此前,鹿港科技主營業務為各類針織毛紡紗線以及高檔精紡呢絨面料生產與銷售,去年起開始布局影視業務。2014年5月份,鹿港科技宣布以4.7億元收購世紀長龍100%股權,並於同年11月份,完成對世紀長龍全部股權收購和工商變更手續。

另外,鹿港科技還於6月24日宣布,擬通過收購增資獲得浙江天意影視有限公司(簡稱"天意影視")和藝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各51%的股權。其中,天意影視制作過《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熱門影視劇。

曾投資《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光線傳媒(300251.SZ)則與《大聖歸來》失之交臂。在2014年光線傳媒年報中,《大聖歸來》曾在其2015年上映電影列表中,但隨後光線傳媒悄然退出。

或為彌補遺憾,7月14日,光線傳媒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大聖歸來》的核心團隊成員田曉鵬、梁輝、林中倫、劉偉共同設立霍爾果斯十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公司持股占比20%。

“現在暑期檔國產電影表現搶眼,參與的上市公司股票受到熱炒是正常現象,之前光線傳媒、華誼兄弟也曾因為幾部熱門電影股價大漲。當上漲到一定階段,估值符合公司自身水平後,股價就會趨向平穩,長期來看還是由公司基本面決定。”易界網文化行業分析師李佳超對本報記者分析。

“暑期檔概念股”

如果說《大聖歸來》是“黑馬”,《捉妖記》則是今年暑期檔國產片的票房冠軍,其背後也潛伏著上市公司北京文化(000802.SZ)。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捉妖記》出品方之一為浙江星河文化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星河”)。7月21日,北京文化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第二次修訂版),其中將收購浙江星河100%股權。

自7月20日複牌以來,北京文化連續迎來3個漲停板,股價從20日開盤的24.52元漲至27日收盤的33.0元。

《煎餅俠》的出品方則為萬達影視、新麗傳媒和搜狐影視。其中,新麗傳媒明星股東包括陳凱歌、胡軍等在內,目前仍在IPO排隊中;而萬達影視雖還未上市,但同屬於萬達集團的萬達院線(002739.SZ)因暑期檔票房提振,股價也由7月17日開盤價148.08元漲至27日收盤的211.60元。

除此之外,其他熱門暑期檔電影也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郭敬明導演的熱門電影《小時代4》制作方之一為華策影視(300133.SZ),宋城演藝(300144.SZ)則於2013年12月參股《小時代》制片方大盛國際;《橫沖直撞好萊塢》的出品方為光線傳媒......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國產影視動漫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唐德影視、新文化、華錄百納、萬達院線、奧飛動漫、長城影視等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最大幅度均超過50%。其中唐德影視業績增幅最大,同比預計增長115.26%~135.56%。

對此,上海證券分析師張濤認為,去年以來文化產業持續受到國家重視。從上半年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互聯網巨頭企業已全方位對影視產業上下遊進行布局,影視行業龍頭公司也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其預計,2015年全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有望突破380億元。

李佳超也持有相同看法:“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和受眾消費能力的提升外,像光線傳媒這些大的行業上市公司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引進新的技術,行業融合也在加速。影視類甚至整個文化傳媒行業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61

對外直投五年翻番 中企海外大掃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790.html

對外直投五年翻番 中企海外大掃貨

一財網 郭麗琴 重華 閻彥 2016-02-04 00:46:00

根據官方統計,“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是“十一五”的2.3倍。2015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超過萬億美元大關。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國化工”)3日宣布,願以約4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此次交易有望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一筆收購。

中國化工此次大手筆收購,是中國企業近來大舉出海的縮影。根據官方統計,“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是“十一五”的2.3倍。2015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超過萬億美元大關。

值得關註的是,如今中企出海已經學會利用海外的會計、金融、法律、公共關系等第三方機構,同時又能做到不被老外“牽著鼻子走”。

有央企負責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如今企業內部的專業人才儲備已經可以做到和海外第三方機構一起針對同一個項目同時做方案,然後企業比較內部方案和外部方案的優劣綜合出最優方案,這既能有效發揮海外第三方機構的能力,又能防止被個別第三方機構“忽悠”。

中國企業海外最大收購案

先正達3日發表公報稱,中國化工同意以每股480瑞郎(約470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全部股權,這其中包含每股465美元的現金要約價格以及交易交割時支付的每股5瑞郎(約4.9美元)的特別分紅。

收購完成後,先正達總部仍將設在瑞士巴塞爾,公司管理層也將繼續保留。先正達董事會已於2日簽署了交易協議,表示該交易符合公司全體股東利益,並向股東一致推薦這項收購計劃。如果該計劃得到股東批準,中國化工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收購。

多位化工界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先正達是僅次於孟山都和杜邦、排名世界第三的種子公司,是當仁不讓的農業化學品行業巨頭。此前,多家跨國巨頭都垂涎於它,但最終中方是離終點最近的。去年5月,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孟山都曾以每股449瑞郎提出收購先正達,但先正達以股價被低估為由拒絕了該提議。

本次交易有望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一筆收購,標誌著全球農化行業洗牌加速。

先正達董事長德馬爾說,中國化工提出的收購要約,肯定了先正達的業務質量與潛力,包括其在行業領先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這項交易把可能因收購帶來的運營中斷風險降到了最低,並有助於公司對於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開發。

中國化工當天也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這一消息。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表示,此次交易不局限於雙方利益,還將保障全球農民和消費者利益最大化,共同為全球市場持續增長和糧食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聯合國貿發組織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說,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先正達具有特殊的價值。這家公司規模不算大,母國瑞士高度市場化,沒有政府幹預和政治因素,收購容易成功。

“我覺得,僅就先正達來說,它和中國化工的業務,在農化領域有比較強的協同效應。這個溢價是合理的。”梁國勇說。

海外“買買買”須防“忽悠”

由於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主要是央企,因此這些企業操刀的大並購案也備受關註。其中在資源和能源領域的並購案例是最多的,但在其他領域也呈現全面開花的局面。

在資源領域,五礦集團在2014年完成了中國金屬礦業史上迄今實施的最大的境外並購項目——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該項目的最終交割支付金額為70.05億美元。轉入2016年,該項目已經正式投產,第一批銅礦石已經運回中國。

在能源領域,2016年1月6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並購項目正式完成交割。完成這宗價值約合234億元人民幣的水電站項目交易後,三峽集團將成為巴西第二大私營發電企業。

國家電網公司在能源領域的並購則更令人矚目。目前,國家電網投資運營了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中國香港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骨幹能源網,境外資產突破人民幣1000億元,累計實現利潤人民幣190億元。

在航運領域,2016年的1月12日,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希臘方面提交了有約束力的收購要約,希望獲得該國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數股權。此舉有望為現金拮據的希臘政府送去“救命錢”,並將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中國對歐出口的物流樞紐。

在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領域,澳大利亞政府在2015年4月批準了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建築公司約翰·霍蘭德集團。據媒體報道,此次中方共出資1.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收購約翰·霍蘭德集團100%的股份。

國企頻頻出海,會否出現“花冤枉錢”的情況,此前一直是民眾關心的焦點。業內普遍認為,對於中企來說,海外並購不僅是要獲得資源,還要確保並購項目能夠持續盈利。同時,還要廣泛利用海外的會計、金融、法律、公共關系等第三方機構,按照現代化收購的方式對方案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全局布置。

據記者了解,在積攢了多年的海外經驗後,中企“錢多人傻”的局面已經大大改善。前述央企負責投資人士對記者說,如今企業內部的專業人才儲備已經可以做到和海外第三方機構一起針對同一個項目同時做方案,能夠做出綜合比較防止被“忽悠”。

以國家電網為例,近年來,國家電網在海外的項目均取得良好收益,年均投資回報率在12%以上,境外投資項目無一虧損、全部盈利。五礦集團國有資產重組專家劉立軍也曾稱,五礦在2009年成功並購的澳大利亞礦業公司OZ經營情況良好,不僅讓五礦早就收回了成本,而且還是翻幾倍收回來了。

官方數據還只是一部分

中國化工此次大手筆收購,是中國進入資本輸出時代的一個寫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幾天前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稱,2015年,雖然面臨國際經濟發展低迷的外部環境,中國企業進行國際並購投資仍然保持活躍,呈現出數量多、金額大、涉及行業和國家廣泛等特點,出現了一大批的大型並購項目。

據初步統計,2015年,中國企業累計實現對外投資7350.8億元人民幣 (折合1180.2億美元),同比增長14.7%。其中,中國企業實施的海外並購項目總共有593個,累計交易金額401億美元(包括境外融資),其中直接投資338億美元,占84.3%,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

由於統計口徑問題,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可能還只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一部分。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在商務部負責相關事務。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大量中國企業註冊地在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這樣的地區,這些地區對外投資金額都未能納入現有的中國對外統計數據中。還有一些民營企業的跨境投資並未在商務部門登記,因此也未能計算在總額之內。

如果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由於經濟轉型推動國內戰略並購交易強勁增長,去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增長40%,金額增長21%,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有114筆並購交易的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數量同樣創下新高。

如今,“十三五“規劃已明確提出堅持開放發展新理念,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新目標。規劃強調,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跨國企業。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進入對外投資新時代,實現從商品輸出大國向資本輸出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編輯:顧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57

行業寒冬持續 寶鋼環保投資為何翻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42.html

“2015年是鋼鐵業最冷的冰河期,但我們還是保持了環保最大能力的投入,2015年比2014年翻了一番。”

在6月6日寶鋼股份(600019.SH)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期間,寶鋼股份總經理戴誌浩向記者透露了上述數據,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寶鋼股份的噸鋼利潤因為鋼鐵業的寒冬大幅下降,但環保投資額卻達到了13.74億元,同比提升1倍。

戴誌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寶鋼對環保的投資額會與去年相當,與此同時,寶鋼股份的一項成本削減計劃已經制定,希望今年全年成本削減40億元。

寶鋼車間(資料圖)

最嚴環保法的影響

根據寶鋼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通過實行最嚴格的內部控制標準,改進生產工藝,優化能源結構,減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2015年公司超額完成了上海市下達的“十二五”減排責任目標。

“比如為了解決區域無組織揚塵問題,公司總投資超過42億實施了148萬平方米原料堆場和170余條轉運皮帶的全封閉改造,目前已完成投資16億,占總投資約40%。”寶鋼股份副總經理智西巍告訴記者,此外,公司還通過綠色產品等新產品的開發節能減排,比如從2003年以來,累計銷售高強鋼1418萬噸,減少的碳排放相當於96個九寨溝國家森林公園產生的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對於鋼鐵行業來說絕對是寒冬之年。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重點鋼鐵企業的利潤總額虧損645.34億元,上年則為盈利225.89億元,2015年首次出現年度全行業虧損局面,會員企業的虧損面高達50.5%,超過一半的企業陷入虧損,其中8~12月月度虧損均超過或接近100億元。

“在行業和公司普遍經營形勢不好的背景下,我們還是決定未來幾年投資百億節能環保裝備升級,”智西巍告訴記者,一方面是由於節能環保水平是決定鋼廠今後的根本生存條件和持續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新一輪國家地方法規的要求。

智西巍所指的“國家地方法規”,是今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的實施。與以往的法規不同,新環保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的環保責任,而相關企業負責人也有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

“鋼鐵企業是新環保法的主要受影響對象,對成本的影響會很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上海鋼鐵服務業行業協會會長虞鋼曾告訴記者,比如要增加一套燒硫燒結設備,每噸礦的加工成本就要增加8到9元。

南鋼股份董事長楊思明曾告訴記者,此前南鋼的環保運營成本在4.68億元/年,含折舊因素約折合噸鋼近80元,未來的環保運營成本預計將達到90~100元/噸鋼,而國內最高的企業為140~150元/噸鋼,很多高耗能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則不配、簡配或者非法停運環保設施,環保成本很低。

根據中鋼協方面的測算,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目前70%的鋼鐵企業沒有達到新的標準要求,需要增加新的環保設施,而這對民營鋼鐵企業的成本沖擊將非常明顯。

東北一家300萬噸的鋼廠管理層就對記者坦陳,新的環保法實施後,我們為此增加環保設備的投入就已經達到了七八億,預計未來還要增加。

不過,智西巍也對記者指出,目前國內對鋼鐵業的環保標準比國外還要高,這也是寶鋼一貫堅持的,寶鋼股份目前的經營業績和資金水平也完全能夠支持系列規劃項目的實施。

今年成本削減40億元

智西巍告訴記者,今年寶鋼對環保的投資額會與去年相當,不過對鋼鐵企業來說,經營壓力比去年要小一些。“今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鐵礦石價格下跌,而鋼鐵價格則在上漲,鋼鐵企業的效益有所好轉。”

進入2016年後,鋼鐵行業似乎迎來了久違的“春天”。國內鋼鐵價格自2015年12月反彈,部分產品4個月價格反彈幅度已超過了50%,這的確使得鋼鐵企業的經營狀況出現大幅改善。

寶鋼廠區(資料圖)

不過,多家鋼廠管理層對記者指出,在鋼鐵產能依然嚴重過剩的現階段,任何價格的回升都只能是反彈,而無法真正有效地改變供求關系,也就談不上“反轉”。

戴誌浩也對記者透露,今年寶鋼除了在環保上的投資不會縮減,公司已經制定了一項成本削減計劃,希望今年全年成本削減40億元。而在2015年,寶鋼高管層已經降薪20%,不同的層級都有相應的降幅。

據記者了解,根據寶鋼股份制定的計劃,今年在高端冷軋汽車板的市場占有率要達到50%,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100億元,正式員工勞動效率提升比例3.8%。同時,公司還將加大差異化品種研發,推進股份總部、湛江鋼鐵、梅鋼三地協同制造。

寶鋼一位管理層對記者透露,隨著湛江鋼鐵逐漸達產,2016年有望實現正邊際貢獻,2017年實現正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2018年全年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寶鋼的搬遷和削減產能工作也在進行之中。早在2012年,上海市政府就與寶鋼集團公司就推進寶鋼上海寶山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簽署協議,在2012~2017年實施上海寶山地區的鋼鐵產業結構預計調整任務完成後,上海地區將總量減少鐵產能約580萬噸、鋼產能約660萬噸,相應減少300萬噸標煤能耗。

戴誌浩告訴記者,上述調整任務,主要是對上海寶山吳淞工業區的寶鋼集團旗下企業以及羅涇生產基地進行調整,調整後逐步轉型,重點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發展基地。

據記者了解,吳淞工業區中的原上鋼一廠和上鋼五廠,分別是寶鋼不銹鋼、特鋼的生產線所在地,這兩部分資產已經被置換出寶鋼股份。

寶鋼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與公司旗下的碳鋼產品相比,後起發展的不銹鋼和特鋼等資產一直盈利情況不佳,此前,寶鋼內部就曾做過多個搬遷方案,比如將不銹鋼資產搬遷至福建或者寧波,而目前的情況是,吳淞地區的不銹鋼資產部分會轉移到其他基地,部分則會陸續關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87

全國地王數量同比翻番 官方稱地產領域資金充沛

全國土地市場的熱度,終於在官方報告中得以體現。

國土部下屬部門發布《2016年第二季度全國城市地價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全國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環比、同比均明顯增加,單價創新高的異常交易地塊數量達到2014年以來單季度最高。

高價地塊總數同比增加近一倍

截至2016年6月30日,2016年二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地塊75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了18宗,二線城市上報了20宗,三四線城市上報了37宗),比上季度增加了30宗,漲幅為6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宗,漲幅為97%。平均競價輪次為111次,比上季度減少了6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8次。

今年第二季度上報的異常交易地塊中,成交單價創新高的11宗,較上一季度翻番,是2014年以來,單價創新高地塊出現最多的季度。

上述報告主要監測全國105個重點城市,其中一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包括除一線城市外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32個;三線城市包括除一線、二線城市外的69個監測城市。

所謂異常地塊,在國土部門眼中,是指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

早在2010年,國土部就曾印發《關於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地價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地價異常變動,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在成交確認書簽訂(中標通知書發出)後2個工作日內,上報國土部和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官方所稱的“異常地塊”,在市場人士看來可以類同於“地王”。“地王”並沒有較為明晰的標準,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不過,官方一直不太認可“地王”的叫法。

要求地方上報異常地塊,國土部此舉是為監測土地市場的異常交易,預防地價特別是居住用地價格反彈。

二三線地王增多

上述報告主要參與者、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地價走勢的變化與當前宏觀經濟背景及不動產市場狀況基本吻合。在房地產市場領域,除個別城市政策收緊外,全國政策基調總體寬松,流動性充足,購房需求集中釋放,帶動了本季度住宅地價的加速上漲。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從上述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地王並不僅僅出現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開始頻頻出現高價地塊。

《第一財經日報》29日報道稱,7月28日上午舉行的武漢8宗土地拍賣中,位於漢陽濱江的攔江路地塊遭到19家房企瘋搶,經過210輪激烈喊價,該地塊最終被碧桂園以25.31億元拿下,成交樓面地價達20017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289%。

今年上半年,武漢共誕生11宗地王,進入7月後,武漢單價地王已被二度刷新,樓面地價也突破了2萬元大關。

中原地產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地王誕生地由一線城市蔓延至二線城市,蘇州拍出27宗、杭州25宗、合肥22宗、南京21宗、武漢11宗、天津14宗,可見二線城市已成為2016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

趙松也認為,在總體去庫存的背景下,中央層面強調穩步推進,差別化調控,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地方層面,一線城市調控政策繼續收緊,地價環比增長率由升轉降;而一線城市調控力度加大的擠出效應促使部分二線、三線城市成為投資熱點,限貸限購取消促進熱點城市各類需求集中釋放,市場呈現快速回升趨勢,土地市場轉向補庫存。

“二季度,二線城市前期樓市的快速上漲對土地市場的拉動效應顯化,住宅地價環比、同比增長率均呈上升態勢,廈門、南京、合肥三市的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依次處於全國高值城市的前三位;三線城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亦有上升跡象。”趙松說。

都是資金惹的禍?

在宏觀經濟總體放緩的背景下,地王為何頻現?

上述報告認為,地產領域資金充沛,帶動了地價的溫和上行。

“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上漲明顯,定金及預收款增速明顯,二季度後期雖然增速略有放緩,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個人按揭貸款同比增速連續19個月保持上漲態勢,漲幅創2013年6月以來新高。隨著其他理財產品收益下降、風險加大,全國多數地區取消限購、限貸,資本的避險性和逐利性促使大量資金入地產市場,尤其是一季度央行再次降準,流動性進一步釋放,二季度貨幣政策持續發力。”報告稱。

報告認為,在資金充沛、熱點區域銷售良好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補充庫存需求不斷增加。同時,著眼於資本市場更大的話語權,部分地產企業加杠桿購置高價地成為重要選擇,支撐了對高地價的承受能力,帶動了熱點城市地價上漲。在上述因素綜合影響下,二季度,商服、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上升,尤其是二三線熱點城市住宅地價增速上漲明顯。

對於下半年走勢,趙松表示,在推進供給側改革、深化結構調整的同時,“穩增長”仍極具重要性,政策或將傾向於推進需求和投資的增長,貨幣政策繼續保持靈活適度;部分二線熱點城市趨向采取更為審慎的價格監控及房地產信貸政策。

”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預計三季度全國地價整體保持溫和上升的態勢,房地產市場持續分化,升溫或回暖的城市範圍向三線熱點城市擴大;一、二線前期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熱度有所回落,地價漲幅略有放緩。”趙松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79

廈門鎢業:中期盈利6842萬元 同比翻番

廈門鎢業8月17日發布2016半年度報告。公司2016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34.99億元,同比下降20.73%,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3.33%,公司本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增長35.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42萬元,同比增長101.10%,對公司股價構成重大利好,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4.95%,公司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增長130.83%。

公司表示,報告期,公司圍繞年初提出的"扭虧"工作重心和"調結構、拓市場、穩增長、保利潤"的工作方針,努力改善生產經營指標,積極開展組織結構、人員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各事業部卓有成效地拓展市場,新老產品的盈利能力均有明顯好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61

52家公司三季報業績翻番 賣房賣公司賺利息各有“良方”

上市公司的三季報正在火熱披露之中。目前,已經有26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三季報,從公布的業績來看,一共有52家上市公司實現了業績翻番。

其中,大好數公司業績表現之所以亮麗,主要還是因為主營業務增長。

如多氟多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長達到了1200.1%,由於傳統氟化鹽市場企穩回升,以六氟磷酸鋰為代表的電子化學品需求旺盛,量價齊升,給公司帶來了較好的經營效益。公司預計,2016年全年將實現凈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1200%-1250%。

廣濟藥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735.98%,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主導產品核黃素等原料藥營業收入增加、毛利率上升。

英唐智控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641.69萬元,同比增長433.49%。主要原因是公司戰略調整階段工作基本完成,相關效益開始體現。

此外,合並報表也是這些公司業績實現翻番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聯創互聯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長了376.88%,主要原因是公司合並報表的範圍發生了變化。本年度合並範圍包括上海新合1—12月份實現的全部利潤以及上海激創、上海麟動4—12月份實現的利潤,去年同期只包括上海新合7—12月數據。此外,公司行業特點是下半年的利潤普遍高於上半年。

樂山電力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長333.82%,主要也是由於合並報表的範圍變化。

除此之外,還有些公司業績增長則是通過出售子公司或者出售房子。

如華平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凈利潤為972.54萬元,同比增長率為239.64%。增長主要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公司轉讓子公司忘憂網絡及參股公司華師京城分別產生投資收益355.28萬元和1441.36萬元。

黑牛食品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30.04%,主要原因是公司出售了廣州黑妞、安徽黑牛、揭陽黑牛、黑牛營銷等子公司,股權轉讓產生投資收益。

而中際裝備業績的增長主要也是由於非經常性損益的增加,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14.97萬元,同比增長177.99%,報告期內公司非經常性損益較上年同期增加約989萬元,是公司出售原辦公場所產生的收益。

天業通聯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083.98萬元,同比增長117.56%,除了降低費用之外,還有一項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財收益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據了解,天業通聯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502.37萬元,增長52.08%,主要是本期委托貸款業務及理財產品收益增加。

而天業通聯也似乎發現了理財的妙處,近期發布公告稱於10月18日使用1500萬元購買理財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88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數量同比翻番

北京時間10月23日淩晨,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宣布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今年全球最大一筆並購業務也浮出水面。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全球並購案例越來越多。“並購本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以公司戰略為考量,由於一些公司自身研發投入耗時過長,在產業鏈上受到生存性威脅。所以它們需要通過並購讓自己迅速強大起來。” 中信證券並購業務副總裁陳紀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並購活動主要發生在競爭激烈或增長緩慢,需要擴大規模的行業,如電信、科技公司和醫療衛生行業。

彭博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並購數量創新紀錄,達3.8萬億美元,超過了金融危機前2007年的歷史高點。預計2016年並購量依然保持較高水平,企業對並購更加樂觀。2015年第四季度是去年並購最頻繁時期,宣布達成的交易額達1.3萬億美元,超過了2007年第二季度創下的記錄。2015年,藥品、食物和煙酒等消費品行業並購交易額達1萬億美元,位居第一;金融領域並購位列第二,達7510億美元;工業企業並購位列第三,達4470億美元。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並購交易的買方克服了政治和金融不穩定引起的擔憂,2016年美國加息和英國退歐等事件會在一定時間年內影響大型交易,但總體來看交易仍保持活躍。”

“在並購的時候,由於新興公司的估值過高,導致交易價格越來越高。這與政府和民間加大投資有關,所謂的看不到的通貨膨脹。簡言之我們需要有住的地方,所以有購房的需求,但是房價一直在上漲,所以要趕快買。” 陳紀正認為,“貨幣貶值和資產價值的虛增的現象又有擡頭跡象,這就有點像互聯網泡沫時代。”

美國獨角獸企業今年撤IPO材料、推遲上市現象頻繁也引起業內對全球資產泡沫的擔憂。對此,矽谷IPO行業資深分析師Lise Buye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獨角獸企業推遲IPO是因為目前過高的估值,他們擔心上市後資產很快就會縮水。”

比如從事在線交易的科技金融領域的矽谷初創公司Square,去年11月上市之後股價一度縮水了三分之一。“對於初創企業而言,要麽上市,要麽被並購。被定義為獨角獸的公司上市之後往往經不起市場檢驗,所以它們寧可被收購。這也是今年並購市場活躍的主要原因。”陳紀正認為。

全球貨幣的貶值與所有國家都在瘋狂印鈔有關。陳紀正表示,“全球的央行都在比誰印錢印得快。現在中國企業要購買外匯,所有銀行頭寸都很難,因為中國政府要拼命守住人民幣的價格。“

在2016年的全球並購大潮中,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異常活躍。

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均顯著增長,大額交易集中出現,民營企業交易金額首超國企成為三大趨勢。

報告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達到創紀錄的671宗,幾乎是去年全年交易數量的兩倍;交易總金額超過1600億美元,其中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大額交易逾30宗。

在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前十大海外並購交易中有九宗交易的目標公司位於歐洲和北美,其中高科技及娛樂行業並購占半數。

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購並服務合夥人唐迅表示:“基於現階段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競爭態勢,中國企業主動選擇海外並購,以期實現行業多元化、產業全球化、技術高級化的布局。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於資本市場暢通的融資通道和快速增長的財務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81

解讀|雲計算付費用戶翻番 阿里財報揭開增長下一級

馬雲不久前關於“阿里明年將不再提電商”語出驚人,在財報業績上也得到了佐證。

北京時間11月2日晚7點,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17財年二季報,繼上季度開始分部披露業績後,該季度仍按照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與娛樂、創新及其他業務四分部進行披露。其中阿里雲付費用戶數與去年同期相比翻番,成為最大亮點之一。

整體上看,第二財季經調整自由現金流達139.43億元;總收入為342.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5%;凈利潤為70.8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則高達227億元,同比下降69%。分析認為,這並非因經營層面因素所致,而是去年同期由於重新評估阿里健康資產價值、並由此計入一筆高達186億元的非經常性收益,但今年同期不再有這部分收益所致。

按分部來看,阿里巴巴集團核心的電商業務當季錄得284.9億元收入,去年同期為202.3億元,同比增長40.8%。在電商行業增長普遍趨穩的大背景下,阿里的電商業務在雙11前交出這個增速數字,對今年雙11不啻為一種明朗預期。但年度活躍買家增長情況不樂觀,截至2016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買家規模為4.39億,與上季度環比增長只有1%,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只有13%的增速。這說明,電商的人口增長已經觸摸到天花板,未來電商業務收入增長將主要依靠貨幣化率的提升和客單價的增加,這也解釋了為何天貓平臺瘋狂引入像Burberry、UGG這樣的高毛利大牌商品。

值得關註的是,本季度財報披露的阿里國際零售業務(主要包括天貓國際進口和速賣通出口)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有去年同期的2%增長到本季度的4%。相對應的是中國零售業務(天貓、淘寶、聚劃算)的總收入占比由78%降為70%。對於將全球化作為目標的阿里電商,這一變化趨勢是利好。分析認為,國際業務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阿里集團的關聯公司菜鳥網絡的跨境業務發展。菜鳥在香港和澳洲新開設了全球訂單履行中心(GFC),幫助外海商家將商品賣到其他海外地區。

阿里CEO張勇針對財報的一句話值得玩味。他表示,“這是阿里巴巴集團一個偉大的季度,有著超越我們核心商務業務的強勁表現。很高興我們的雲計算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我們也看到潛力巨大的新集成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

張勇提到的阿里雲本季度取得14.9億元收入,同比增長130%,連續6個季度同比增速在3A(AWS、Azure、Ali Cloud)中領跑。更為值得關註的一組數字是,去年同期阿里雲凈利潤為虧損7.3億,最新財報顯示這個數字約為4億,表明阿里雲的虧損在進一步收窄,市場有聲音預測阿里雲有望在下一季度迎來盈虧平衡。

聯系到10月份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的雲計算大會上,阿里雲表示全面下調產品價格,核心雲產品價格降幅最高達50%。阿里雲方面在回應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一方面是付費用戶的規模效應做起來了(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雲付費用戶數為65.1萬,環比增13%,同比增速翻番達108%),這讓阿里雲有底氣降價;另一方面,核心技術升級也讓產品本身看到了可以較大幅度降價的空間。這也說明,當阿里雲在行業中率先發展到一個數量級後,它就相當於擁有了這個市場的定價權。阿里CFO武衛認為,阿里雲現階段業務重點是繼續快跑、提升產品創新、鞏固市場地位。

至少近兩年,馬雲反複在公開場合為雲計算“站臺”,預演雲計算將成為未來商業社會的水電煤。從這個角度看,水電煤這類基礎能源的價格理應回歸到“平民水平”,讓更多中小用戶享受到雲計算的驅動力。事實上,在阿里雲一直將普惠中小企業作為目標的前提下,它也在同步努力拓展像海關總署這類的中央級大客戶,畢竟大客戶一方面對利潤提升有“速成”效果,更重要的是政務類雲計算應用對提升全社會公共服務效率和建設智慧城市具備價值。

至於張勇提到的數字媒體與娛樂板塊,由俞永福領導的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籌)剛剛確立了核心發展戰略,以UC和大優酷兩個業務帶動旗下的阿里影業、阿里音樂等其他業務協同發展。當前季度,該業務收入達36.08億元,同比增長302%;但另一方面利潤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2億元擴大到本季度的22億元。這表明,在視頻等整個數字娛樂行業普遍沒有找到穩定盈利模式的大背景下,阿里大文娛在擴張期仍面臨不小的盈利壓力。好在收入的高增速暫時給俞永福留出了較大的施展空間。

馬雲說阿里不再提電商,一方面是說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將取代傳統電商模式,另一方面他正是看到了像雲計算、數字媒體業務的前景才做出此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61

深圳航空航天產業三年翻番 一個大疆就占全球半壁江山

到今年年底,深圳的航空航天產業規模將是3年前的2倍。

近日,深圳市經信委副主任謝建民表示,到2016年年底深圳的航空航天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84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而2013年的產業規模為4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受政策的刺激和市場契機的拉動,當地航空航天產業的細分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進入者和好公司,這些企業的產值將深圳該領域的產業規模拉高了。

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扶持

11月17日,在高交會首屆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深圳市經信委副主任謝建民表示,近3年來,深圳航空航天領域產業規模增速很快,湧現出中航實業、大疆創新、東方紅海特、中集天達登機橋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他說:“深圳航空航天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在2013年制定產業規劃時產業規模為400億元,到2015年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已經超過規劃目標,預計今年的產業規模達到840億元左右。”

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協會產業發展部楊國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深圳市經信委針對航空航天行業建立了一個重點監測的樣本庫,包含了七八十家重點企業,這些企業的營收來源可靠性很高。

楊國俊也認為上述產業規模的數據靠譜。“雖然一些重點企業的業務包括非航空航天領域的,但是應該沒有被統計進去。即便被統計進去了,產業規模的數值依然是很可靠的,因為還有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產值並沒有被統計進去。”

為什麽深圳在短短3年多時間,航空航天的產業規模能翻一倍?楊國俊認為,這與國家正在鼓勵各地發展航空航天裝備的政策密不可分。

2015年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強調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是航空和航天裝備,包括推進幹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開發先進機載設備及系統,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產業鏈,加快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臺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帶互聯網系統,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等空間信息服務能力等。

去年深圳航空航天企業數量井噴

楊國俊說,深圳市政府也從2013年開始出臺了扶持該行業的政策,明確將航空航天列為主要扶持的領域之一。“同時,深圳也在尋求產業轉型,而航空航天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傳統產業的企業也希望往高精尖的領域轉。所謂‘上面有政策,下面有願望’,所以發展快速。”

2013年,深圳印發了未來產業發展政策的通知,明確表示將航空航天和生命健康、海洋等產業一起列入未來產業,並加大了財政資金支持的力度。

根據該政策,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深圳市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設立市未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產業化項目建設等。

同時,該政策在大力促進自主創新上也作了很多規定,比如在深圳設立符合規定條件的市級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專項資金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承擔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建設任務並在深圳實施的,專項資金予以最高1500萬元配套支持。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哈工大(深圳)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張欽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深圳在2013年出臺了鼓勵性的行業政策後,市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到2015年就出現了井噴,許多新公司成立。這些新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 但是擁有技術儲備,市場開拓能力強,業務發展得很快。”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去年深圳出現了一大批新註冊的航空航天企業。就拿去年11月成立的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協會來說,該協會不少重要的會員單位就是去年註冊成立的。

大疆撬動了低空產業

除了政策的推動, 2015年一個市場契機也讓深圳航空航天領域的市場進入者增多。

2015年,深圳企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備受關註,並在市場銷量上大放異彩。當年2月,歌手汪峰求婚章子怡,並用了大疆創新制造的無人機送戒指,一時間無人機風頭無兩。 隨後,市場也發現,大疆創新2010年至2013年短短3年時間銷量增長80倍,占據了全球無人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張欽宇說:“無人機後來者居上後,大家回過頭來去看大疆背後的市場需求,發現這個點撬動了整個低空產業,把市場的需求從地面拉到了天上,於是就蜂擁而入。”

在11月17日的高交會上,謝建民也提到,無人機已成為明星產業,也是盈利水平最高、增長最快的產業,“這兩年的凈利潤率達到20%,複合增長率達到96%,對航空航天產業的貢獻率達到了45%。”

除了大疆,深圳也還有很多受關註度不太高的、實力雄厚的企業,他們一直在默默地發展,是深圳航空航天產業競爭力的保證。

張欽宇介紹,其實深圳航空運營保障能力國內領先,是我國最早開展通勤飛行的地區之一,好企業也多,比如說中信海直和金鹿。中信海直是具有國內唯一授權的歐直系列直升機維修保障能力的企業;金鹿則在通用航空運營,包括海上石油作業和警用航空等領域發展快速。

“但是,還有很多好公司不太受關註。這些航空電子、無人機、衛星導航和微小衛星等細分領域的企業和新進入的公司,將深圳航空航天的整個產業規模拉高了。” 張欽宇說,“此外,深圳擁有強大的電子信息行業的基礎,機械制造能力強,物流配套完善。這些也是深圳航空航天行業發展快速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37

宜人貸上市一周年股價翻番 目標2020年交易規模破千億

“紐交所中國互聯網金融第一股”——宜人貸已經上市一周年。

2015年12月,宜人貸在紐交所上市,但上市後股價經歷大起大落。2015年12月18日當天開盤價10.07美元,但此後大幅下跌到隨後3.35美元,今年2月底又開始上漲,最高曾達到42美元。目前,其股價維持在22美元左右。

根據三季報披露數據,截至2016年9月底,宜人貸實現營業收入8.77億元,凈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137%、308%,預計2016年全年促成借款總額預計達到197.5億元-200億元。而在2013年,這一數字僅為2億元,三年增長達到了100倍左右。

宜人貸在海外上市後,國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出現了諸多變化。今年8月,網貸監管規定正式出臺,兼監管部門的清理整頓也大規模展開,行業的野蠻生長得到遏制。在此情況下,宜人貸自身一方面面臨業務合規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應對網貸平臺蜂擁進入消費金融帶來的挑戰。

“監管規定的幾個主要內容非常核心,我們會努力百分之百符合監管。”宜人貸CEO方以涵表示。

宜人貸首席財務官叢郁稱,預計到2020年,該平臺年度交易規模將達到千億元級別。在資金方面,長期來看,宜人貸資金會有七成到八成來自於理財端的個人投資者,同時也會探索從信托、銀行、小貸、資產證券化等渠道去獲得資金,但會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此前,已有平臺進行嘗試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9月20日,我來貸與南粵銀行合作,共同推出移動端借貸產品,提供50萬元以下的純信用業務。今年5月,友金所與北京銀行合作,友金所負責批量化獲客,進行借前調查、借中審查、借後管理,友金所審核通過後,系統自動對接到北京銀行,銀行根據自身風控政策快速審批,發放貸款。

“機構的資金確實好,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但需要的能力更強,但涉及到體量、風控等因素的考量,並不好拿,而且真正拿到手的資金成本並不低。”方以涵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