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展商骨灰場鬥法富貴度假屋與陰宅為鄰


2010-8-5  NM





政府今年初公布的新界北新市鎮計劃,還未「起錨」,發展商早已率先向鄉紳廣收土地插旗,興建數千萬元洋房大宅,上水古洞一帶頓成富豪度假樂園。

其中以信和最快手,御林皇府、St.Andrews Place先搶頭啖湯,今年三月才開售的上水Goodwood Park,呎價更全部超過一萬一千元!

買家不乏港島區金融界、專科醫生及國內商人。

不過樓盤對面一塊村地地主,就準備興建四萬個龕位的骨灰場,近日更在空地放置棺材「種生基」,村屋內還放置一包二包無人認領的骨灰,甚為嚇人!

位於上水古洞坑頭路,由信和發展的Goodwood Park樓盤,正門對面貼着兩大張宣傳海報,聲稱地主計劃在空地興建多達四萬個骨灰龕位,命名為「靜土閣」,並可免費為找不到骨灰龕的先人提供龕位。從鐵 閘望進空地,有數座簡陋的鐵皮頂平房,其中最近路邊的一座,一副西式棺材就放在裡面。據了解,棺材擺放了約一個月,由於居民投訴,近兩星期才用竹簾遮蓋, 但竹簾不時會打開,途人及對面Goodwood Park居民都不難察覺。

該地段由兩名婦人袁鳳鳴及陳瑞梅擁有,兩人是原地主梁源的大媳婦與妻子。雖然二人擁有該地業權,不過真正話事人卻是梁源兩名從事殯儀業逾三十年的兒子梁東 及梁輝。記者上週找他們查詢有關骨灰場及棺材一事,大哥梁東大方展示他們申請興建骨灰場的理據,並邀記者到場內參觀。

「做我哋呢行,不時都會有啲灰(骨灰)無人認領,部分係先人已經無親無故,街坊夾錢做儀式後,無人願意領走骨灰,部分就連後人都過埋身,又或者白頭人送黑 頭人,認為有忌諱等等,總之就要我哋自己處理,有啲行家會掉咗佢,但咁做太殘忍喇,而且有一日有人話認領點算?」場內有三間由豬場改建的骨灰場,目前有二 十多個骨灰盅放在層架上,前面有一個大香爐。另一房間則放有一個金塔埕,裡面骨灰的數量絕非來自一副骸骨,狀甚恐怖,「一百個人都有呀!係啲行家搞出嚟 嘅,呢啲正式撈亂骨頭喇。」梁東稱要等靜土閣主持做完儀式再處理。

棺材放八袋骨灰

「呢度原本放咗三百多包灰骨,早前裝修運走之後,而家陸續運番嚟安放。」梁東一邊解釋,一邊拿出一疊用來確認骨灰、有火葬場蓋印的骨灰紙,日期最早是一九 九○年。弟弟梁輝補充:「我哋和合石個辦公室前幾年火燭,其實最早一袋骨灰係八十年代,當時有個舞女幫自己六歲兒子辦完喪事後,話就嚟結婚,骨灰遲啲先攞 走,點知一擺就三十年。」梁東激動地大吐苦水,指骨灰一直放在自己地方都相安無事,自從對面興建豪宅,政府又要求存放骨灰要申請牌照,卻被人聯想成見錢眼 開。

問到高調在空地擺放棺材一事,梁東直言是他找來的「靜土閣」主持易居士用來種生基,棺材內放有八個裝有骨灰的布袋,以及一些指甲、頭髮等,需要在這裡 「曬」一百零八天,再覓地方安葬。但記者致電易居士,他卻矢口否認,「自從陳振聰事件之後,人人都以為種生基係壞事,我而家都唔同人種……種生基唔可以俾 人知,如果唔係會對種嘅人不利。」

豪宅業主憂

而附近的村民,一直以為地主靠嚇,得悉住所附近竟然放有種生基的棺材後,更感到非常愕然及憤怒。而「對到正」的Goodwood Park已批入伙紙,但賣出的五間都尚未入伙,所有業主都以三千多萬入貨。在港島區任職專科醫生的黃先生表示,買樓前已知骨灰場的存在,他說:「發展商俾 我嘅訊息係佢哋原本想買埋呢塊地(骨灰龕所在地),但地主出價太高,所以之後放棄咗。」但他並未知骨灰龕已在運作中,更不知現正進行有關種生基法事,得悉 後即半帶憂心說:「如果係咁……對於個盤聲譽、估價、居民都好有影響。」

另一開設醫務中心的業主張先生,今年四月斥資三千四百萬買了一間Goodwood Park,他亦有留意到骨灰龕招攬善長的橫額和以竹簾遮掩的鐵皮屋;得知放棺材一事後他說:「搞呢啲嘢都係想要錢啫!」他表明買下了距離靈灰位較遠的單 位,窗戶景觀全然望不到骨灰場,「我個窗口對住草原同小山丘,都無咩影響!我搵咗風水師睇過,師傅都話影響好小,放個擺設鎮一鎮就無事!」被問及擔心前景 與否,他也無奈地說:「都無辦法,已經交咗樓,俾咗二千萬喇,最初都有諗過半投資,不過附近環境都幾好,自己住都得。」

梁東、梁輝及其他兄弟、堂兄弟等近十名家庭成員從事殯儀業多年,已故名填詞人黃霑、剛因心臟病逝世的樂壇教父戴思聰的葬禮也是其家族成員安排。弟弟梁輝最 早入行,八一年跟師傅學藝,九四年在坑頭村寓所開設石廠,至九八年因興起火葬,石碑業式微而結業轉開棺材鋪。用地前兩年出租作廢車場,至本年初才收回裝修 成「靜土閣」。

史泰祖斥資收購

「我哋三月時被古惑仔騷擾,重案組阿sir嚟視察兼落口供時講咗一句:『你第一轉(火化儀式)賺咗人錢啦,有能力咪整好少少,當做吓功德囉。』幾兄弟決定 夾二十萬裝修,等啲『老闆』住得舒服啲。」梁東稱,早於○六年對面收地時,梁東曾主動聯絡發展商信和,報稱這裡有骨灰場,但不獲受理;至○八年豪宅動工, 在當時的廢車場門外貼出告示,亦無人主動聯絡,直至今年三月樓盤開售,卻有人主動向梁氏提出收地,而那個人竟然是○七年夥拍葉劉淑儀參加立法會補選的皮膚 科醫生史泰祖,令人揣測他代信和出頭。

從一張曾經撕爛的簡單合約中看到,史泰祖於本年三月二十七日曾以呎價六百多元,即合共八百多萬元收購該幅逾萬呎的地皮,並付上五千元訂金,上面除了有史泰 祖簽名,還有梁東後母陳瑞梅簽署,但另一業主、梁東妻子袁鳳鳴一欄則留空。梁東對此表示十分不滿,認為史泰祖沒有與兩名業主商量,便提出買地不合情理。問 到他心目中賣地價錢,他說是一千萬元。

廿億陰宅商機

對於令人聯想牽涉土地糾紛,史泰祖激動地說:「有關呢單交易,我無同任何一個信和職員聯絡過,唔好有太多聯想呀!」他憶述當時有村民表示有人想賣地,他了 解過有關土地不能建屋,但可進行社會服務,便打算買來發展社企,可惜後來對方嫌開價不夠吸引而不了了之。他表示,自己一家一直喜歡田園生活,在坑頭村的別 墅旁,近年亦購入五千呎農地種果樹,現種有七十多棵木瓜樹,是本港最大木瓜林。

信和接受本刊查詢時表示,從未主動洽購梁氏土地,但本週二,梁氏就向規劃署申請在地段上興建「靈灰安置所」;Goodwood Park靠近「靜土閣」的單位仍未售出,而除了信和,附近還有新地發展的天巒,一共逾三百個洋房準備推出市場。相信在八月廿四日限期前有關發展商要提出意 見,如梁氏兄弟成功申辦靈灰安置所,四萬個骨灰龕位,以五萬元一個出售,涉資二十億,利潤和味過豪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50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或遇瓶颈 尚德电力关停相关生产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98.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昨日,记者获悉国内光伏巨头中国尚德太阳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在公布自己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透露,将在今后调整自己的发展路线,将停止非晶硅薄膜的生产。
尚德电力产品生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和最近的晶硅价格上涨有关。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
晶硅火爆所致?
尚德电力在公告中表示,正在重组其上海的工厂并将重点放在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重组业务的一个部分,尚德电力已经停止了非晶硅薄膜的生产线。
实际上,非晶硅薄膜的停产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凸显苗头,当时尚德电力在上海的千兆瓦基地启动,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就对外表示:“由于近1年多以来,晶硅价格大幅回归理性价位,薄膜电池经济性就凸显不足,大规模生产的计划将延期,目前仍然在研发改进中。”
尚德电力同时预计由于薄膜生产线关闭,将给第二季度带来5000万到5500万美元的非现金亏损。
“公司今后虽然停止薄膜的生产,但是将依旧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以便提高薄膜的转换率。”尚德电力产品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坦 言,“目前我们的晶体硅的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截至明年上半年的一些产能都已经预定出去了,所以我们目前大部分的精力都会投入到晶体硅上面。”
据公开数据,今年1到6月,光伏电池已环比去年年底提价了10%到20%。6月28日,行业权威分析机构Solarbuzz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2GW,而相比于2009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7.5GW,增长幅度超过100%。
到今年10月,德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补贴额度会下降16%至17%,许多中国光伏电池厂商趁机大量出口,硅片、多晶硅的产量也被很快带动,推动了晶硅价格的上升。
薄膜电池前景堪忧?
实际上不仅仅是尚德电力,跨国公司也有着这样的打算。
近日,三洋曾宣布暂缓该公司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计划,公司对外表示:“自从三洋太阳能公司由三洋电器和日本石油公司在2009年1月23日联合成立以 来,光伏市场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光伏电厂中与薄膜电池竞争的主要竞争对手晶硅电池由于原材料成本降低而成品价格直线下降,这大大削弱了薄膜电池的竞争 优势。”
国内另外一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家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还是产品认知度的问题。”公 司市场销售经理吴炜向《每日经济新闻》坦言,“公司目前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而跟传统的晶体硅相比,薄膜市场是一个起步,还处于培养的阶段。”
不过他同时指出:“基于公司对未来薄膜电池市场的看好,公司会继续扩大产能,拓展薄膜业务。”
一光伏行业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今后的建筑一体化过程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次尚德电力的业务调整,中投顾问分析师姜谦表示,这将对行业产生一些影响,“尚德的策略也是一种警示,今后要进入薄膜行业的投资者将更加理性。这也是在寻找替代多晶硅道路上的尝试,未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空间将大于晶硅电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8

中國發展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811.html

中國應該發展甚麼經濟產業呢? 博客每個人在其網誌「思想花園」上問了這個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每個人希望將中國投放在地產業的資源,撥給更值得發展的地方。我想好幾天,今晚洗澡時,想到這個: 地產業蓬勃,是經濟發展初期的必然現象,有別於一般消費產品,地價反映的,不是現在的市場供求,而是未來至少二十年的租值,土地就像一部時光機,一下子將 未來的改變呈現在眼前。政策固然有影響,但今日中國的秀麗前景,是帶動地產發展的主力。投入地產業的資源,拉也拉不走,拉走了,很快又再回來。直至到有一 天,期望超出現實,地產的資源才會走。

現在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除了地產,還有基建。基建是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不可能是長遠的發展方向,沒有實質的經濟活動支持,多建的鐵路、港口,只會 被閒置。一間店舖開張,前要裝修好,基建對於中國來說也如是。另一個經濟增長動力是出口,出口亦不可能是中國長遠方面,道理很簡單,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 經濟體,還有哪個國家的進口市場能養起更大部分的中國呢?

同樣道理,中國也不可能仿傚亞洲四小龍,專注發展某行業,個別城市還可以,如上,沒有市場能承接。整體來說,一個大國的發展應該是四平八穩的。

我想,教育是中國最需要發展的,目標是取代美國,成為領導世界學術的國家。中國已有好幾間企業晉身世界巨企之列,但有多少間大學有這個地位呢? 當然,這些公認的排名評審,都是美國人主導的。教育的好處有三方面: 第一,培養人才,我看似在回應每個人的問題,其實,我是將問題轉讓,留待未來的中國人回答。教育要全面,讓人民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魚翁撒網撒得闊,收獲自然多。

第二,教育可以創造商機,教文學,欣賞文學的人多,文學作品便有需求; 教音樂、電腦、科學也一樣能創造市場。第三,市儈之外,學習本身是一種享受,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一個活動。提升人民的快樂水平,是在過去幾十年,努力建設國家的人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應有的回報。

教育是一個很長遠的發展,正正是因為要待久才見成效,更需要及早開始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

看好洋快餐发展 传小肥羊洽购汉堡王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03/1678621.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深圳
中国 “火锅第一股”小肥羊(00968,HK)餐饮连锁公司,或有意吃下美国第二大汉堡包快餐企业汉堡王(BurgerKing)。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汉堡王正在与几家企业展开收购谈判,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的小肥羊。不过目前小肥羊对此传言尚未证实。
汉堡王仅次于麦当劳,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万家连锁餐厅,目前市值约23亿美元。在过去两年中,汉堡王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远比麦当劳严重。汉 堡王董事会主席兼CEO约翰·奇德西在一份声明中说:“2010财年,高失业率和全球经济疲软构成了这些年来我们所面临的最严峻经营环境。”财报显 示,2010财年汉堡王全球销售额下降2.3%,在美国和加拿大,其销售额更是下降3.9个百分点。
据报道,眼下有意收购汉堡王的公司包括英国3i集团、欧洲软饮料制造商雷夫雷斯科集团和小肥羊。
事实上,小肥羊并不是想吃下汉堡王这一洋快餐的第一人。今年4月,A股上市公司绵世股份(000609,SZ)就投资了190万美元受让汉堡王北京和深 圳两家公司19%的股权。对于进军洋快餐领域,绵世股份此前表示:“中国餐饮连锁行业每年正以20%的速度递增,至今已达1万多亿元的产值。其中,外来品 牌的连锁餐饮占到了市场近40%的份额。虽然麦当劳、肯德基抢先占据了先机,但市场远未饱和,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起麦当劳和肯德基,汉堡王在中国的价格稍贵,主要消费者定位于都市时尚白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深圳汉堡王发现,其装修风格更像酒吧,其汉堡的价格也比麦当劳、肯德基稍贵,此外还有啤酒等饮料售卖。
截至今年6月,汉堡王在中国共开设了33家餐厅。肯德基的中国门店数已突破3000家,麦当劳也已达1137家。汉堡王曾坦言错过了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但目前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加速开店。
在有关收购消息传出后,汉堡王的股价飙升了15%,为2006年来最大涨幅。分析人士称,出售将帮助汉堡王修复与特许经营者的关系,同时使其麦当劳有所区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7

味皇集團的發展(1-更正謬誤)

(謝謝味皇兄給在多數服從少數的靈感)

(現金金額稍有更正。)

上次講到味氏證券如何玩股票後,今次講講味皇集團上市的故事。

味皇集團由賭業起家,後來涉足股票買賣及地產投資及酒店業務,是一個綜合性的集團,因為要把它做成世界最大,故此希望上市集資,籌得資金快速擴張,但由於要慢慢得益,故此先把投資物業部門上市。

這部分,只有5個投資物業,3個現有的,分別在2006年、2007年及2009年落成,出租率一早已滿,盈利為3,800萬、4,000萬及5,000萬,估值10億,在去年味皇利用這3物業融資5億,利率3%,利息支出1,500萬。

味皇利用這筆資金,購入兩個新地盤,正在興建,每年需要投入1億,經過重估後,利潤達到2.38億、7,000萬及3億,並以2009年估值8倍上市,即市值24億,以每股1.2元,發行25%,即5億股新股上市,集資6億,由味皇證券包銷。

上市後,味皇以4億購入2個麻煩地盤,稱甲物業及乙物業公司49%股權,如果成功,回報率達30%,如果失敗,回報率得2%。

2010年,味皇公佈業績,租金部分盈利扣除利息6,800萬,重估利潤扣除稅務3.6億,全年盈利4.28億,每股21.4仙,派息5仙,派出1億元,股價大升至2元。

不幸地,甲物業公司失敗了,回報只有2%,收入400萬,估值下降由4億下降1億。但乙物業公司成功,收入達到6,000萬,估值由4億增至12億(暫未重估),於是有增持乙物業,減持甲物業的舉動,但手上資金短缺,如何辦?

當時,由於味氏證券行的幫助,煲湯成功套現幾億之餘,又取回玩具業務,於是食髓知味,在味氏證券協助,決定把破產公司重組注入玩具業務,易名煲湯實業(玩財技了,仲叫實業?!)現時盤子10億股,每股10仙,市值1億。

味皇集團決定留下1億作發展用途,認購煲湯實業6,800萬的可換股債券,行使價10仙,公司受味皇集團入股,憧慣賣殼的影響,股價上升至50仙,於是以6,800萬注入手上甲物業公司所有股權,虧損1.32億,但同時行使其中4.5億股可換股債券,並以40仙出售,這一來就套現1.8億,賺得利潤1.35億,反過來獲利300萬,並有未實現利潤9,200萬。

受到這情況影響,味皇集團股價,再升至2.5元,市值達50億,因此,味皇集團配售2億股,每股2.4元,集資4.8億元。

現時味皇集團手上有7.28億現金,決以3.6億增購31%乙物業股權。

現時味皇集團在2010年年中資產情況:

物業:                 5.6億+ 10億 + 3.6億 = 19.2億

未計增值            4億

在建物業:         6億

證券:                  1.15億

現金                   4.68億

=========================================

資產                  35.03億

銀行債務             5億

股東權益           27.63億

少數股權          2.4億

==========================================

合計                  30.03億

(不時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3

麥當勞要往中國內陸發展 得先問它

2010-11-15 TWM




鄉村基把中式速食賣上紐約交易所創立於重慶的鄉村基,是第一家赴美掛牌的中式快餐連鎖店。度過早年調整體質的陣痛期之後,創辦人李紅成功帶領鄉村基,從岌岌可危的小餐館,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速食連鎖品牌。

撰文‧周岐原

正當全球企業把中國西部視為下個投資熱區,一家來自中國本土的速食連鎖店,早已「慧眼識英雄」,默默在重慶摸索經營訣竅。

經過十五年練功,這家企業不僅稱霸已經四川地區,更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儼然成為肯德基、麥當勞等西方速食業者,想競逐中國內陸市場的最大攔路虎。

這家企業就是重慶、四川人人熟知的鄉村基,由當地女老闆李紅於一九九六年創立,主要產品是宮保雞丁、台灣滷肉飯等中式速食。鄉村基的經營實力,從數字可以略見端倪:每家店每日平均接待一千六百人次顧客,代表餐飲業利潤核心的翻桌率,每天高達十六次!

從業績來看,鄉村基的上半年營收成長五四%,獲利則增加三七%,達人民幣二七七○萬元(約新台幣一.二七億元)。憑著這股龐大的動力,鄉村基以重慶為核心,向成都、武漢、上海等地拓展據點,共有一一八家分店,現在,鄉村基已是中國西部最大的中式速食連鎖店。

原是山寨版麥當勞

挾 著純正中國內需的題材,九月二十八日,鄉村基在紐約證交所主板上市後,股價就從十六美元一路上漲,最高漲幅高達一倍、來到三十二.二四美元。受惠股價大 漲,創辦人李紅與張興強夫婦的身價也翻了好幾倍;以市價計算,光是兩人手上的六六%鄉村基持股,目前市值就已達到新台幣四百六十億元。

從重慶起家,進而成為美國股市的寵兒,鄉村基靠的是不斷求變的生存鬥志,和扎穩馬步才行擴張的信念。

創立之初,年僅二十四歲的李紅,選擇將第一家店開設在百貨商場內;當時,鄉村基主打產品是炸雞、薯條和漢堡,同時也兼賣川式餐點。這種中西夾雜的食譜和店內設置的兒童遊樂設施,讓鄉村基看起來彷彿是麥當勞的山寨版。

然而定位曖昧不明,讓鄉村基面對各路競爭者夾擊時,不僅行銷上不得法,餐點方面的中餐口味,也沒一般餐館道地。

因 為這兩項致命缺陷,開業不久的鄉村基,生意搖搖欲墜。李紅回憶起當時的困境,曾忍不住感嘆說:「街上熱鬧非凡,餐廳裝潢一新,但客人就是一個也沒有!」最 糟糕的情況,出現在每天下午的離峰時段。這時候,鄉村基店內常常空無一人,為了節省成本,店員只得把燈光關閉,等到顧客上門時再打開。不料燈光黯淡,反而 讓有意用餐者誤以為打烊而不敢進入。鄉村基「摸黑」的時間,惡性循環地不斷延長,從原先的一小時,慢慢拉長到三小時。

專注中餐 業績止跌回升苦於生意不佳的李紅,這時猛然驚覺:「營業時間關燈,明天就得關門!」面對事業存亡關頭的她,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展開鄉村基的經營變革。

一九九九年,李紅首先調整菜單,提出「專注米飯」的決心,一口氣將風格「四不像」的漢堡、薯條等西式餐點全部下架;取而代之的,是當地人較熟悉的辣味雞、排骨等主菜。

接著,李紅決定設置中央廚房,提供預先製作的半成品,並統一採用保溫裝置加熱菜肴。如此一來,即使日後開設的據點各自分散,每家分店的顧客都只需等候約一分鐘,就能拿到味道、分量整齊劃一的中式套餐,克服以炒、炸方式烹調的中餐,始終無法標準化的難題。

改變策略之後,鄉村基終於找到可以快速複製的商業模式;當產品更貼近本地市場,生意也跟著止跌回升。這時,李紅卻大膽地朝人跡罕至的道路走去。

在中國,多數餐飲企業選擇先擴大店面數量,再調整經營結構,鄉村基則反其道而行。李紅認為,餐飲業老闆應該先耐心「蹲馬步」,在最熟悉的市場不斷練兵,直到確認連鎖體質改善,才有著手開設新店的本錢。

因此,鄉村基創業前十年,一直維持九家分店的規模,直到○七年獲得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等創投注資,才以每年三十家的速度全力擴張。

目 前,鄉村基已開設一一八家分店,預計在上市籌資後,可以進一步往沿海及華東地區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李紅強調「先管理後擴張」的核心策略,讓鄉村基最初的 九家分店績效驚人。口碑傳開後,四川家樂福、新世紀百貨等知名商場紛紛提供區位較佳的店面,希望鄉村基優先進駐;像是在重慶最繁華的觀音橋商圈,五家鄉村 基分店幾乎都位於商場最醒目的轉角,這又成為帶動公司業績的因素。

鄉村基能夠從業績告急的四不像速食店,搖身變成赴美掛牌的風雲企業,董事長李紅絕對是關鍵人物。

技 職學校畢業的李紅,從教職轉為創業家後,作風始終十分低調;即使已經成為身價不菲的富豪,其簡樸個性仍未改變。一位熟識李紅的台商就指出:「股票都快掛牌 了,她到香港辦法說會,竟然還住每晚一千多元(新台幣)的旅館!」從李紅的踏實態度可以看出,這家在中國西南操練十多年的企業,一旦向全中國市場展開攻 勢,必將讓其他速食品牌面對一場硬仗!

李 紅

出生:1972年

現職:CSC國際速食連鎖董事長

學歷:重慶商技校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1

发展空间受限 飞翔化工转手罗地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NMDAwMDIwOTg0NQ.html

又一个中国化工业“小巨人”落入跨国公司之手。

12月6日法国精细化工巨头罗地亚集团宣布,它将出资4.89亿美元收购民营企业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简称飞翔)所有股权。

飞翔是国内表面活性剂产品的领导者,占据着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全球来看,其表面活性剂产量也是仅次于跨国化工巨头阿克苏诺贝尔,居全球第二,然而现在它又成为跨国巨头的囊中之物。

据了解,表面活性剂是各种不同用途洗涤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中国和印度是亚洲表面活性剂最大消费市场。2009年中国洗涤用品总产量781.2万吨,同比增长9.87%。其中合成洗涤剂产量692.87万吨,同比增长9.31%。

“这一收购是罗地亚实施盈利性增长战略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飞翔,罗地亚将显著提高在表面活性剂业务中的领导地位,完成收购后,罗地亚亚洲区的销售额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当天罗地亚全球CEOJean-Pierre Clamadieu说。

罗地亚收购


4.89亿美元!这在全球精细化工行业内也算是一笔“大买卖”。

罗地亚披露的资料显示,4.89亿美元相当于飞翔2010年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的9倍左右,飞翔原股东飞翔集团获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据了解,飞翔是飞翔集团旗下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旗舰,成立于1970年,其主要产品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胺。由于飞翔的产品认证体系及企业管理规范更符合宝洁等下游客户的要求,因此在过去5年中,飞翔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左右。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胺正是罗地亚所缺少的产品线,通过这次并购,罗地亚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服务,因此我们的并购已获得了宝洁等下游客户的认可与支持”,Clamadieu直言道。

根 据飞翔集团与罗地亚达成的协议,此次并购将分成两步进行:2010年罗地亚将先收购飞翔集团持有的87.5%飞翔股权,两年后,再从飞翔集团收购剩余的 12.5%。“这样做,主要为了并购的衔接顺畅,原股东的存在,将保证飞翔的一些在建、待建项目顺利推进。”罗地亚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解释说。

随着收购的结束,罗地亚计划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扩大对飞翔的投资,实现其产能翻番。

“这表明罗地亚将为新飞翔建设包括阴离子、非离子等多个表面活性剂产品生产线,否则飞翔现在已拥有7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市场份额,再扩张产能干什么呢?”化工市场专家、北京英事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逊说。

对此说法,Clamadieu表示认同,但他并未透露产能扩张的方向。

发展空间受限

其实在这桩并购案曝光之初,业界即对飞翔集团出售飞翔的动因表示关注——毕竟这是贝恩资本在化工领域内投资的唯一案例,飞翔出售是否代表一种趋势呢?

1993年原飞翔董事长施建刚接手飞翔时,那是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施建刚的带领下,飞翔抓住了全球化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向国际市场接轨,开始为宝洁等大客户提供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产品。

2004年施建刚又在飞翔的基础上成立了飞翔集团,开始谋划相关多元化发展,但碍于时间紧等原因,飞翔仍是飞翔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飞翔就是施建刚等飞翔集团原股东的“亲生儿子”。

“即便是不出售,飞翔在未来几年内也会获得20%以上的增速。”原飞翔CEO李季说。

然而飞翔集团最终还是选择了将飞翔转让给罗地亚。

据李季透露,近几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前提下,飞翔高层也曾设想到美国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为飞翔未来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成本、环保等因素,飞翔高层的努力多以失败告终。

“国外企业并不是不能生产表面活性剂,它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但碍于成本及环保压力,1990年代,跨国公司将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基地转向了中国,飞翔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当飞翔想要走出国门时,它肯定会遭遇销售网络、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陈启逊说。

据陈启逊介绍,在跨国巨头扶植飞翔等国内化工企业之初,即为这些企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路径和发展空间,人家对中国企业的成本等因素一清二楚,定价往往只为中国企业留下10%左右的利润空间;因此中国企业只能以量取胜。飞翔已经拥有70%的市场,它还有多大空间呢?

“你不答应,跨国巨头立马就会寻找新的扶植对象。”陈启逊无奈地说。

李季等也曾考虑产品升级、业务转型,然而碍于飞翔原有的研发团队太小、研发周期过长等因素,最终他们选择了放弃,“我们做研发的只有30余人,可罗地亚的研发团队却是几百上千人的规模”。

“收购飞翔后,它就可以利用我们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研发团队,获得更好的发展。”朱铭岳说。

据李季透露,随着收购的完成,飞翔集团将利用出售飞翔所获资金发展新材料等产业,让飞翔集团从过去的原材料生产商变身为新材料提供商,目前飞翔集团已在苏州和河北衡水设立了两家新的企业,生产销售高性能STT树脂等聚氨酯产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8

高铁迎来黄金发展期 南车“十二五”赶超庞巴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MMDAwMDIxNDA2MA.html

在全球高铁领域,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发展明星。国内高铁巨头中国南车集团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轨道交通行业前三强,仅次于庞巴迪和阿尔斯通。

12月31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郑昌泓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南车要取代庞巴迪的行业老大地位。

中国南车要成为“老大”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我国高铁在时速和里程上已跃居世界第一。

高铁不但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还带来了经济版图的渐变。兴建高铁,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一张宣传名片。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未来不仅要加大参与国内高铁建设的步伐,还要将“中国创造”带到更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

轨道交通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21世纪》:在过去5年,以中国南车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企业增幅超过100%,今后还能保持这个增速吗?

郑昌泓:“十二五”时期,铁路投资将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兴起,低碳经济将深入发展。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形势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高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也必将支撑中国南车持续快速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我们制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的目标,这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中国南车有信心实现世界行业第一的目标,也有能力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

《21世纪》:哪些具体的宏观政策将支撑中国南车实现上述目标?

郑昌泓:“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将持续大力提倡低碳减排,绿色交通在中国乃至在全球都是首选的出行方式。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就具有非常多绿色交通的优势。

“十 二五”仍是铁路建设高峰期,铁路投资每年预计仍将有7000亿元左右,而且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力度也会不断加大。预计铁路每年安排机车车辆购置费 1000多亿元,未来铁路装备需求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届时,中国将拥有最大的高铁市场。现在,有近600列高速动车组正在线上运营,在“十二五”期 间,铁道部预计还要增加2000辆高速动车组。

另外,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空前加大,每年平均建设270公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到2015年,将有超过30个城市建设85条城轨线路,总长达2700公里以上,需求车辆2万辆。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包括高铁在内的7大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南车在其中占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四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下一个蓝海,必将对中国南车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21世纪》:随着轨道交通市场的容量进一步扩大,中国南车提高产能,会不会有新一轮的融资计划?

郑 昌泓:现在我们手上有很多项目和订单,预计要将我们全资本企业高速动车组200列/年的产能提高至300列/年,总投资约有10多个亿。随着企业扩张,企 业的流动资金、资本金等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确实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融资,在这方面,国资委也非常支持我们。

正式打入美国市场

《21世纪》:2009年,中国南车的海外签约额达到12.4亿美元,未来几年,南车在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郑昌泓:目前,中国南车海外业务在全球轨道交通的市场份额还不高,“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市场份额提高至10%。

随着中国高铁在全球的崛起,中国“铁路外交”初现端倪,已有50多个国家希望中国铁路给予高铁技术和建设的支持。铁道部与多个国家成立了多个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其中,中国和泰国、老挝的高铁项目有望2011年动工。

未来中国南车有可能迎来高铁产品出口和高铁技术输出的高峰。南车已具备向世界提供包括欧洲标准在内的高速动车组能力,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外地铁、轻轨需求较大,近年来是南车出口重点产品,未来将是出口产品的核心。

未来几年,我们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巩固中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市场,以中东、南美洲、非洲为主要目标市场,继续加大拓展力度,加快动车组、机车、城轨地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步伐。

近期,中国南车将在铁道部统一组织协调下,继续积极参与中美、中老铁路项目,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中国创造”快速“走出去”。

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0%左右,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海外业务的比重提高至20%;目前,中国南车占海外高铁市场2%-3%,“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这一比例提高至10%。

《21世纪》:你提到南车将参与美国铁路项目,这也是中国高铁首次进军美国市场,有哪些具体合作计划?

郑昌泓:其实我们很早就在美国成立了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联合进行技术研发;最近又成立美国分公司,进一步考察了解了美国市场,为下一步进入美国市场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

前不久,中国南车与GE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美国建立合资公司来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的推广发展。

本次合作,是基于中国南车在高、中速动车组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丰富的开发及运用经验,结合GE在泛美地区先进的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对美国铁路市场的深入了解,双方的合作将在美国建立一家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

这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南车与GE公司将在美国本土制造高速列车,中国南车将向合资公司转让相关技术,意味着中国高铁走进美国市场。

反驳高铁“抄袭论”

《21世纪》:你讲到中国南车在高铁领域的出口优势,这一优势是技术优势还是成本优势?技术和成本两者之间,谁的优势更突出?

郑昌泓:技术和成本两方面都具有优势。

在“十一五”的前三年,成本优势比技术优势要大很多,2008年以后,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也就是说,随着中国高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后,技术优势在提高,超过了成本优势。

中国南车与GE的合作,就是技术优势的体现。

其次就是成本优势,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优势在今后5年-10年还是存在的。不管怎么说,高铁制造的各种成本还是比欧洲、北美低一些。

除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服务质量。从设计到最终交付产品,国外的企业需要18个月,我们6个月就可以完成。以后产品出现问题,我们的反应速度也是第一位的,在第一时间提供售后服务。

《21世纪》:一方面,中国高铁正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高铁也引来了安全、技术“抄袭”等质疑,你怎么看待这些质疑?

郑昌泓:最近有人发出“中国高铁技术系抄袭”的指责,我认为这是没有理由的。

我们跟日本实际上是互相合作的,日本将技术转给中国铁道部,铁道部按规定付了专利费,转让多少、转让到什么程度都是有合同规定的。

转让之后,我们消化吸收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到了时速350公里以上,而现在日本还没有达到这个速度。

因此,我们在引进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另外,我们国内外的合作企业从未就这个问题提出疑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7

兩岸三地:發展步伐不斷重複 Uncle Ray




2011-1-11  AD


 

由於舊居水渠滲漏,需要大翻新,把一些舊照舊物搬到其他地方,以便工程進行。重讀一大堆舊書及筆記,年紀大了,感覺也不一樣。

上世紀80年代,亞洲四小龍崛起,像現在中國崛起一樣,香港及台灣學者,大談新儒學與港台經濟騰飛的關係,現在回頭看,根本與甚麼新儒學無關。

中國正重複港歐美步伐

由於美國經歷電腦革命,為降低生產成本,美國公司找台灣公司代工(OEM),造就台灣成為亞洲電腦生產業龍頭,Acer、Asus及鴻海等,都是這樣起家。

成本下降,Apple II 售價可以從原本2萬元一部,跌到2000元一部,與筆者同年紀的讀者都應該試過,到深水埗的高登商場購買山寨版的Apple II電腦。今天深圳華強路一帶各式各樣的山寨貨,是20年前高登商場的延續而已。

在塵封的書櫃中,找回已忘記了的3冊1900年版《馬克思資本論》,當年在巴黎西岸St Michele小巷一間古老二手書店見到,驚為天人,極具投資價值。

大學二年級時研讀Marxism,教授見到這3冊1900年版《馬克思資本論》,願以高10倍價錢收購,當然不為所動。

馬 克思理論中有一點是同意的,就是所謂「concentration of capital」,在20多年前的英國城市,街道上全是一式一樣的商店,例如Marks & Spencer、Boots、Tesco,情況跟現在香港一樣,滿街都是美心、百佳、萬寧等等,一脈相承。

企業壟斷其實就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自然現象,不一定是官商勾結的結果。

太陽底下無新事,中國只是在重複香港及歐美國家發展的步伐,你說投資者應留意哪一類內地股票?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3

EMBA学生罢课折射商学院可持续发展难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7117.html

徐平回忆起那一幕,仍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教授在讲台上讲到正酣处,几位中年学生突然起身打破了课堂的平静。

其中的一位一边快步走上讲台,一边伸出手来,做了一个毋庸置疑的“请”的动作,“您讲的内容我们无法接受,与其耽误大家的时间,还不如先请您离开教室吧。”教授呆呆地看了他几秒钟,神情复杂地走下了讲台。

他径直向大门走去,很快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商学院的EMBA学生罢课,正成为困扰商学院决策者的重大问题。

请走教授为哪般

“在没有上EMBA课程之前,就听说这家商学院的学生经常会将教授请下讲台,这次是眼见为实了。”徐平说,他没有料到这些身经百战,深谙人情世故的高管们会选择请走教授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教授或者课程安排的不满。

对于罢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去年年底,就读于国内一所知名商学院的刘晓斌就曾经上过一堂将罢未罢的课。

“学校为我们配备了两位教授联手讲授一门课,德高望重的那一位似乎没有特别为课程进行备课,而另一位教授则讲授了非常精彩的内容。”出于中国人传统的“面子”考虑,很多学生虽然深感不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就读于另一所商学院的王开倩和她的同学也最终选择了“谈判”来表达对课程安排的“不满”。“临时更换教授,更换课程内容,学校方面没有对我们进行详 尽的告知,与此同时,教授方面讲授的内容也不尽如人意,暂且不提我们花费了大量金钱,更重要的是无法承受机会成本,每个人都有自己重要的工作,时间上耽搁 不起。”作为谈判代表,王开倩认真地搜集了班上所有同学的意见,汇总成一段精炼的语言,与校方进行谈判。

结果当然是一种“平衡”,校方承诺为所有同学补上一节课,但对于已经被浪费的时间,校方只能以致歉作为解决方案。

“商学院里的罢课,现在并非新鲜事儿。”一位商学院资深观察人士说。

不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学生识别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教授、授课内容、同学的构成等等都提高了关注度。

“进入商学院,对于身为企业高管的EMBA学生来说,可能有这么几个主要目标。”上述资深观察人士称,其一是将知识系统化,其二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圈,其三是发掘好的教授帮助企业做咨询。

在知识系统化方面,商学院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自己的课程体系,并且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同学圈方面,一方面商学院要在招生时严把招生关,在学生的资历、来源、学习目的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商学院要有意识地形成校友圈,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够纵深化。

在教授方面,商学院必须下决心寻找顶尖的教授,使得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授课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教授与学生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向学生所在的公司“输出咨询”。

上述几个目标,对于商学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将商学院视为一家公司,学生视为消费者的话,如何能够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商学院面临的真正挑战。

“我是创业者,自费读书,就是为了获得知识和积累人脉,两者中有一项不‘达标’,就等于浪费了机会成本。”王开倩并不避讳自己的不满。

目前国内一线商学院的学费大多已经达到或者超过40万元人民币,更有甚者,已经接近50万元人民币。

高额学费的来源,除了学生自付以外,也有很多是其所在公司支付,还有一部分是学生与所在公司共同支付。

有人形容中国顶尖商学院的EMBA项目是“没有应收账款”的“生意”,一般而言,学生必须缴付所有费用后方能入学,对于校方而言,不存在“应收账款”问题。

以每班30~40名(或许更多)学生来计算,每个班级缴纳的学费往往达到或者超过千万元人民币。

早期,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即便是对配备的师资或者课程设置的内容有异议,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韬光养晦”的方式;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来自培训公司的高端培训或者商学院的高管培训项目后,加上自身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他们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

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求“商家”(商学院)提供优质的“产品”(课程)。

商学院应对挑战

毋庸置疑,“罢课”背后,是中国商学院的EMBA项目正面临着挑战。

由于政策限制,境外商学院不能在内地单独办学。境外商学院的EMBA项目曲线进入的方法大多是与中国内地商学院合作办学,一些较有实力的境外商学院还有机会与部委合作办学,此外,还有部分境外商学院大打“擦边球”在内地落地。

这些商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占有了一部分的EMBA生源。

在中国内地,商学院也形成了不同的阵营,其中EMBA项目竞争最为激烈的无疑是第一阵营。其中包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等。

内地商学院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教育体系。在EMBA办学上,更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由于此前中国管理教育的缺失,高管急需提升管理水平,EMBA项目适应了这样的需求,中国的EMBA项目几乎是全球最大的。)

但对比欧美成熟商学院,中国商学院缺少师资、缺少研究,直接导致了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不尽如人意。

在商学院的EMBA项目的运营上,同质化的趋势较为明显,没有形成鲜明的“差异性”。“尽管有商学院被认为是娱乐化倾向严重,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差异性’,有人乐于为此埋单,就说明其定位是成功的。”一位负责在中国开拓市场的境外商学院管理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在世界级一流教授的吸引和保留上,中国商学院往往缺乏竞争力。

而在生源上,此前被默认的“国企三分之一(包括部分政府官员)、民企三分之一、跨国公司三分之一”的格局渐渐被打破,更多时候迫于招生压力,“先招来再说”的倾向明显。

“照此趋势,中国商学院的EMBA项目接下去很难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章开头提到的商学院资深观察人士称。

一方面,尽管境外商学院无法取得许可,但它们能够通过高管培训项目曲线进入中国。比如哈佛商学院就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学习中心,其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于高管而言,如不考虑学位问题,高管培训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更何况还冠之以‘哈佛’的名号,成为哈佛校友的吸引力确实不小。”上述观察人士称。

另一方面,压抑的不满情绪很可能影响到商学院办学的“口碑”,要知道,“校友推荐”在商学院EMBA招生过程中起到的是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何况对于不少公司而言,往往是最高决策者先“试读”,再向其身边的高层主管推荐。

以往的案例表明,有不少董事长、CEO级别的管理者本人就读一家商学院后,将自己的高管都送往了另一所商学院就读。这些决策者,是最为精明的投资者,他们的选择就意味着对EMBA项目的认可或否定。getty图

(文中被采访者均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