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魏應州生日願望咪當真 李華華

2008-07-31  AppleDaily

唔 知大家有冇留意噚日報道過,康師傅(322)董事長魏應州向台灣傳媒話,計劃喺未來兩年,將旗下三塊主要業務分拆上市嘅報道。噚晚康師傅就呢件事出通告, 澄清話分拆計劃,只係魏總嘅生日願望,通告仲要話魏總喺一個社交活動上講,以上報道並不準確咁話。華華即刻去搵番嗰日報道,發現原來魏總嘅生日願望係喺東 京講嘅,推斷場合應該係有關同日本啤酒集團朝日Asahi喺日本開嘅記者會,講朝日將同康師傅合作喺台灣生產啤酒。香港《蘋果》嘅姊妹報台灣《蘋果》亦有 派記者去追訪呢個社交活動。話時話,呢個咁宏大嘅生日願望,真係唔係個個人都可以講得出口,因為首要條件係擁有一家有規模嘅公司,各個業務都要有番咁上下 size,如果唔係講出嚟都無人理啦!魏總,華華祝你生日快樂,心想事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

合股-時富金融(510)、亞科資本(8088)(純粹猜測,不要當真)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20/GLN20080320014_C.pdf

亞科資本(將易名為Crosby,8088)宣佈把股份十合一,由三十億股變成三億股,並沒有削股本,市值約四億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9/LTN20080319091_C.pdf

剛轉主板的時富金融(510),公佈一份亮麗的業績後,竟宣佈5合1,並削股本,由合併後0.50元,變成0.10元,一手由4,000股變成2,000股,股數由16.95億股,變成3.39億股,市值約十億,難道想變10元股,還是剩下一塊錢一股?

greatsoup:
兩隻股票合後,雖股數合理,但升的機會以上者較後者高,因為難保後者會以低價發股才炒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4

無端擴股本-優能數碼(8116)(純粹猜測,不要當真)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8/GLN20080318057_C.pdf

經過由一元跌到一毛錢的過程後,公司的法定股本由二億元(由二十億一毛錢的股票組成)變成五億元(由五十億股一毛錢的股票組成)。

greatsoup:
看來這家公司想低價發行大量新股或供股,目的在攤薄小股東權益後合股,但市況淡淨找不到包銷商之類,所以先擴股本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5

芒格當真瞧不上格雷厄姆嗎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1797176
    作為價值投資者,作為巴菲特的粉絲,如果不瞭解巴菲特兩位最親密的朋友兼精神導師,本.格雷厄姆和理查.芒格,那充其量就是個僵粉。

 

       兩位大牛分別吹了巴菲特上下半場的哨,上半場短了些,觀眾少了些。下半場依然熱火朝天,觀眾持續爆棚。

 

        格雷厄姆與芒格在價值投資上的差異從他們對於女人的興趣上可見一斑。格雷厄姆一生緋聞不斷,在不斷的尋找與吸足後的丟棄中折返。芒格一生雖結婚兩次,但鍾愛並便隨一生的只有他的第二任太太,發現質優並長期持有

 

       在 與芒格相關的傳記圖書中,似乎不乏瞧不上格雷厄姆的言辭。他對於格雷厄姆的一些觀點嗤之以鼻,「我認為很多都是無稽之談,完全無視現實情況」,「本.格雷 厄姆思想中有盲點。他沒有意識到有些生意值得前期投入」等等。這些的不屑一顧大部分指向了「煙蒂理論」,芒格推崇的是「好生意」理論。在芒格遇到了巴菲特 後,在沒有開始實質的合作強,就一直堅持灌輸好生意的概念。1972年,巴菲特和芒格以帳面價值的三倍購買了喜詩糖果,開始了他們尋找超級明星公司集中買 入長期持有的好生意日子,這也是巴菲特說的從猿轉化到人的開始。

 

       然而,在甄別好生意的方法論上,芒格對格雷 厄姆的內在價值卻倍加推崇。「價值的最基本概念就是當你買進賣出證券時,衡量依據是內在價值而不是當時的價格--我認為這種理論永不過時。」巴菲特在 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再次重申了格雷厄姆對於價值投資的貢獻,其實質就是內在價值,這是價值投資的方法論,是「術」!

 

       有術無道止於術!術可以解決技巧和戰術,但無法代替戰略。即使通過內在價值找到了超級明星股,沒有「集中長期持有」這看似為術,實則為道的戰略指引,巴菲特很難有今天的成就,「好傢伙,要是我只聽本的話,我可能比現在窮的多。」

 

       芒格和格雷厄姆對於價值投資的貢獻,巴菲特說到:「格雷厄姆教會我買便宜貨,而查理把我推進了不要光買便宜貨的投資方向。這是他對於我最大的影響。要把我從格雷厄姆有侷限性的觀點中釋放出來需要巨大的力量,那就是查理的意志力。他讓我視野變得更開闊。」「我開始非常熱衷於以合適的價格購買優質生意。」

 

       盲從是價值投資信徒們最大的業障,保持獨立思考要知其然並要知其所以然。芒格修正的下半場是格雷厄姆「將股票視為生意的一部分」道的昇華,既然是好生意,為什麼要賣掉呢?

 

二元思考寫於2012年5月11日23: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3

你認真,別人就把你當真

 
2013-06-24  TCW

 

多年來,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心中一直記得這小伙子的名字:Tiger。

八年前,許多客人寫信到王品總部,稱讚一個在西堤台中中港店的打工仔:「你們叫Tiger的這個工讀生,一定要好好栽培。」

他是林學儀,今年二十六歲,高職畢業,沒有靠山,靠著「要被別人當真」的強烈企圖心,成為王品集團最年輕的億元店長。

王品全體店長平均三十三歲,資深的四十、五十歲;當同齡者才在職場起步,甚至還在就學,林學儀卻出掌集團全國二百三十七家店中,營收前五名的大店,管理近八十名員工,年薪(含基本底薪與業績分紅、獎金)逼近兩百萬元。

然而,一開始,他一個是在挫折中長大的孩子。

爸爸不准念大學,只好去打工一知道有讚美專線,費盡心機讓顧客幫我打電話

他從小功課中下,高中沒考好,爸爸叫他去讀高職夜校,白天卻不讓他出外工作,要他按表操課打掃家裡,改掉懶惰習性,「連家都管不好,還想要管什麼!」

耐著性子做了三、四個月,終於沉不住氣,鼓起勇氣寫信給爸爸:「我是男孩子,想自己出去試看看,希望爸爸給我一個機會。」第二天,爸爸答應了。於是,他跟著爸爸的朋友推銷茶葉,卻開始嘗到被冷落、拒絕的滋味。

高二時,他表達想念大學,但爸爸認為他不是讀書的料,只是想去玩,「我知道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但是不可以!」爸爸看到很多讀大學的人,出社會後表現不如預期,他對兒子說:「讓你玩四年,不如讓你學四年,先踏入職場苦個四年。」

雖然千萬個不願意,父子維持一年多冷戰,最後也只能接受父親安排。

大學夢碎,他跟著姊姊到西堤餐廳打工,這一步,卻意外闖出一條路。

他接收到顛覆的新觀念,最令他感到驚奇的,是店長拋出一個問題:「誰是你老闆?」他的小腦袋瓜正在思考是董事長還是店長,答案卻讓他大為意外:「顧客才是你的老闆!」

王品的服務原則打破他既有思維,「原來還可以有不同的服務方式!」讓他感覺非常新奇。十八歲,他就像是換腦袋般,第一次開始思考服務這件事。

在王品有個○八○○顧客專線,客人若想給服務人員讚美、鼓勵,可打這支專線,「我知道這管道之後,就想盡辦法讓他們(顧客)幫我打電話。」

有一次,他聽到客人的小孩要考大學,想到自己家住追分火車站附近,可以去幫客人買「追分-成功」的車票,於是向客人要了地址,買到後送給對方,果然得到讚美電話。

一天,戴勝益到店裡巡視,特別對林學儀說:「Tiger,這個月怎麼沒有你的顧客讚美?」一個小小工讀生,居然因為顧客讚美,而被董事長記住,這是他從未有過的成就感,他心裡想著:「一定要更努力,只要努力就會被看見!」

陪幹部留守到半夜,被批巴結要大家感覺我的存在,我要跟一般工讀生不一樣

光芒太亮,便顯得刺眼。一次他因讚美電話又接受表揚時,同仁掌聲變得稀疏,他心裡猜想,大家開始眼紅了。

不過,他絲毫不在意,更努力表現,跟著值班幹部早出晚歸。只領九小時薪水,自願做十四、十五小時,還把苦差事全撿來做,「我希望大家感覺到我的存在!」這時他已展現出企圖心,「我要跟一般的工讀生不一樣!」

某次,中港店一個月內接到六通顧客抱怨電話,所有幹部下班後留下開會檢討,他當時只是計時工讀生,不用負責,也沒有一通抱怨是他造成的,但他卻留下來等開會結果。

凌晨兩點多,當幹部開完會,看到他在櫃台邊等到睡著,「你怎麼還在?」他醒來,表達歉意:「對不起,店長,我是負責接待的,應該有可以避免或降低(抱怨)的可能性……是我沒做好……」勇於承擔,讓主管印象深刻。

但同儕間開始出現耳語,說他「踩著別人往上爬」。冷言冷語,卻不構成阻礙,他心想:「管他的,店長認同我就好,我又不是靠你們!」

他一心追求主管肯定,與他自小經歷有關,「不安全感造就了我,」他說。

小時候,爸爸開設債務追討公司(後來改行),會打人、恐嚇,連他也害怕爸爸,甚至覺得自卑,不敢告訴任何人。

記憶中,他才六、七歲,就經常與年幼的妹妹獨自在家,印象中全家沒有一起吃過晚餐。國中時父母離異,林學儀跟著爸爸,卻不太敢跟他說話。

當兵怕被忘記,放假回店裡幫忙我不收錢,收穫更大,因為人情是還不了的

不過,嚴厲的父親,沒給他讚美,卻教會他克制與服從。

有一次,小學三年級的他在學校午休不睡,被老師罰伏地挺身,他不服,和老師爭論,結果當場被甩一巴掌,叫他回家。

他跑回家躲在桌子底下,爸爸發現後,帶著他到學校,他原本以為,爸爸會去找老師理論,結果,爸爸要他向老師道歉。

原來,爸爸小時候也發生過類似的事,當時長輩帶著爸爸,要去學校打老師,結果爸爸之後就沒學校念,不斷轉學。「今天老師教你的都是對的!」爸爸灌輸他倫理觀念,也讓他知道衝動行事的後果。

出於不安全感,就連當兵休假,他也衝回店裡幫忙,深怕被遺忘。他心想:「好不容易在這努力一年多,集團開始出現Tiger這個名字,但是當完兵一年四個月以後,我回去誰還記得我?絕對不行!」

原本店長要給他錢,他卻不收,因為只要收錢,人家就會覺得他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來幫忙的,名聲不一樣?,我不收,收穫更大,因為人情是還不了的!」

「作秀!」有同事這樣批評他。但他不在意,因為心裡有更大的目標。

在軍中莒光日節目中,他看到戴勝益分享:「你認真,別人就會當真!」「要玩就玩大的!」這兩句話,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

他下定決心,要做服務員,就要做大的。五年內,他要當上店長。

退伍後回到西堤上班,他毫不避諱說出五年內要當上店長的目標,「站在懸崖邊,才能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越多人知道就越不能輸。

在王品,一位正職的基層員工,要經過組長、主任、副店長等歷練,才能升上店長,一般約需六到八年以上。為了加速學習,他願意多輪值班。值班人員必須最早到、最晚走,「一般正職平均一個月輪五、六天值班已經夠累,他有時還排到十天以上,卻從不喊累!」當時負責排班的組長、現為西堤台中中港店店長柯凱婷說。

他並詢問每位組長:「可以給我一點建議,或是告訴我不足、要改進的地方嗎?」他得到的答案,都圍繞在「人?的問題」:對同仁太無情、不懂得將心比心、太軍事化管理……,請同仁做事,過於急迫,口氣不好……。

當時的店長簡兆東不斷提醒他:「不要衝、要慢、要帶著同仁;力道要控制得宜,不然同仁接不住。」但當時,他聽不進去。

當上組長後的林學儀,反而變本加厲。例如下雨天,生意勢必受影響,來客數沒達標,大家都能體諒,他卻照樣開罵。

直到他在人的問題上大跌一跤。

做主管太嚴,第一週就五人離職召開道歉大會,向三十位同仁鞠躬賠不是

二○○七年,他升為組長,被調任至彰化店。這家店績效不好,常有顧客抱怨,別人視為燙手山芋,他卻心想:「太好了,表現機會來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到新店鋪以後,大刀闊斧推行改革,「不聽的,罵!不服的,砍!不聽的,滾!」

「準時就是遲到,早到才是準時,」他第一天報到就對大家說:「這將成為你們接下來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當時的工讀生、現為西堤彰化店接待員吳宣瑩說:「每一件事他都要管,真的很討厭!」同仁們背後叫他「控制狂」。

正常上班時間是十點半,他卻要求十點之前到;內部教育訓練,所有人到齊才上課。在他的觀念裡,長官的命令,只從服從,沒有第二句話。

「我講話,所有的同仁都要聽!」疾言厲色,他上任第一週,就有五人離職。

很快的,店鋪氣氛變得詭異,經常有人故意蹺班、曠職。甚至有一次,五個員工在假日營業高峰期集體臨時請假,他和同仁間的緊張關係,一觸即發。

一次訓練課程,兩位同仁缺席,他脫口而出:「又是這對狗男女!」結果被一狀告到總公司;還有兩通匿名同仁電話申訴他,甚至有人不爽到想打他,鬧到連店長、區經理、總公司,甚至董事長都知道。

他心裡敲起一記警鐘:「完了,我黑掉了!」第一次,他興起離職的念頭。

半夜,他打電話給好友、現為西堤高雄富國店店長劉泳佳:「我真的好累,我想放棄……。」她隱約聽到林學儀啜泣聲,這是她多年來,第一次感受到他的脆弱。

「你絕對可以放棄,但你的能耐,就只有這樣而已。你不是還要當店長嗎?」劉泳佳激他。

他想起初衷,要在五年內當上店長,要拿出成績單證明給爸爸看。他決定留下來解決問題。

當時的西堤區經理王福標約談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有心做事,卻用錯方法。王對他說了一個比喻:「管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要先融入環境才能慢慢去改革,慢慢去收服人心,如果把青蛙一下子丟進熱水中,牠馬上就跳出來了。」

「想要跳更高,得先蹲得更低。」王福標建議,先放低姿態,軟化同仁態度,不然什麼事都做不了。這次,他聽進去了。

他請兩天假,苦思如何化開這個結。兩天後,他召開「道歉大會」,把近三十位同仁全部集合,所有人好奇,他到底又在玩什麼把戲。

「首先,我要向兩位同仁道歉,因為一時口誤,造成對兩位同仁的傷害,我在此真心誠意的向兩位致歉,對不起!」

深深的九十度鞠躬,兩手伸直向前捧上禮物。但是,兩位同仁不領情,頭甩向一邊,全場鴉雀無聲。

他怒火中燒:「到底想怎樣!」店長察覺到,拍一下他的肩膀,他醒了,再一次,九十度大鞠躬:「對不起!請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對方總算收下。

接著,他向全部同仁說:「我已經徹底覺悟,希望大家原諒我,我會重新調整態度。」語畢,全場一片沉默,以稀疏掌聲收場。

其後,他對同仁很好,但大家更怕,心想:「他到底在想什麼,又有鬼了。」七、八個月之後,同仁態度才軟化。他逐漸改掉命令式管理,學著用參與式管理,「他後來會告訴我們為什麼他要這樣做,這樣我們也比較能夠接受,」吳宣瑩說。

升上店長,員工卻希望前店長回來用「收服」取代「我說了算」,不再罵計時同仁

逆境,是他的貴人。「一開始,我不把人當一回事,只顧著做事,」二十二歲時,他痛到了,終於體認:「做人比做事重要。把人管好,事情就對了一半。?

道歉事件發生兩年後,他被派到嘉義店擔任代理店長,任務是去整頓團隊,把不適任的人請走。以前他會直接逼退對方,這次,他學會轉個彎。

有位計時人員常態性請假,他趁一次對方又要請假時,對她說:「妹妹,妳常請假,身體一定很不好,沒關係,店長讓妳安心休養一個月,休養好了之後,店長再讓妳回來上班。」他心想,如果這人不回來,正合他意;若一個月後願意回來,會更珍惜這份工作,不會再隨意請假。

二○一二年一月,林學儀晉升為屏東店長,從立志當店長到願望實現,只花了四年七個月。半年後,即被調往高雄中山店,接管大型店鋪。

現在,遇到講不聽的同事,他想辦法改變他們,不像以前劈頭就罵。例如幾位同仁慣性遲到,怎麼都講不聽,他乾脆在手機裡設鬧鐘,寫著「叫某某和某某起床」,自己先醒再打電話叫他們。這樣還不行,乾脆買鬧鐘送給他們,「不見得這鬧鐘能夠養成他們早起的習慣,但是這個動作絕對讓他們永生難忘。」

縱使如此,還是有同仁無法認同他,去年跨年時,他買了天燈讓同仁許願,結果,有人寫下「希望媛媛(前店長名)快回來」,不小心被他看到。

見到天燈上的字,雖然內心難過,他暗自決定:「不行!我一定要把她收服起來。」

此時,「收服」兩字,已取代「我說了算」,變成他的管理口頭禪。

現在他更嚴格規定自己,絕對不罵計時同仁,「計時同仁是我的樹根,樹要長得茁壯,那些根要扎得深,如果他們一直流動,我的樹就會搖晃。」

收斂衝動,還幫下屬做面子想出服務創新招數,讓員工表現,獲客人稱讚

林學儀的主管、西堤南區經理黃大瑋說,林學儀目前的同仁滿意度,已經在水準之上,離職率也控制得很穩定,看得出來他的改變。

黃大瑋在林學儀是組長時就認識他,黃不只一次提點:「要懂得把鎂光燈打在同仁身上!」現在他總算能理解,並且按照這個原則去管理。

例如,他想出許多顧客服務的創新招數,他教同仁怎麼做,然後給他們表現機會。像是店裡有很多客人會帶小嬰兒來,他去買磨蘋果泥的機器,讓服務生提供給客人蘋果泥,還教他們一定要強調是自己親手磨的。

他藉此提升同仁服務技巧,也讓同仁從互動中得到顧客肯定,他再給予大力讚揚,讓其獲得成就感,「然後,他們就會更想讓顧客開心,變成正向循環,就像我當年被認同的感覺一樣。」

又例如,全店近八十位員工,不論正職、計時,他在每個人生日時都會送上一個小蛋糕,讓同仁輪流當被祝福的主角。

六月,正好是西堤高雄中山店十週年慶的日子,他拍下董事長與高階主管的祝賀影片,還給店鋪取了「南霸天」的封號,激勵同仁:「我們是最強的!」

人理順,事也理順了。他接手中山店前,原本月營收約六百多萬元,接手後一年,暴增為八百多萬元,成長超過兩成。

他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十年內,成為區經理。

米其林三星名廚江振誠曾說:「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就像海水碰到礁石,才會激發美麗浪花。回頭看,父親、老師、同仁、主管,給林學儀的每個挫折,都是禮物。

如今,他重回母校追分國小,在先前被打耳光的學校,設立「王品林學儀」清寒獎學金,由他年僅四十八歲的爸爸,開心的代他回學校頒獎。而他預備明年結婚的女友,也在這所國小教書。

如果,當年爸爸是盛氣凌人,而不是押著他向老師道歉,他學不會低頭;如果,當年是任他玩四年,不是苦四年,他不會成為王品集團最年輕的店長之一。「我非常感謝我爸爸,因為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他。」

特殊背景的父親、單親家庭、沒念大學……,這些原本很可能變成一場悲劇的元素,他卻扭轉了故事走向,雖仍未完待續,卻精彩可期。

【延伸閱讀】入行7年,從工讀生變店長——林學儀進入王品集團紀事

18歲工讀生就讀台中高工夜間部,到西堤中港店打工

20歲正職接待員退伍後回中港店上班

21歲組長

22歲組長(彰化店)

23歲主任

24歲代理店長(嘉義店)同年升副店長

25歲店長(屏東店,同年調至高雄中山店)

26歲億元店長拚年營收上億,成為億元店長

整理:黃玉禎

【延伸閱讀】年輕店長25招鎮住一家店

身為王品集團最年輕的億元店店長,林學儀歷經嘗試與挫折後,領略出以下的管理與服務心法:

對上司,寧願多做積極扛責任:即使是工讀生身分,也把店鋪營運績效視為己任絕不和主管對槓:對主管有任何不爽都要藏起來,即使主管錯誤也要服從;要嘛就離職,不然就忍耐不能開主管玩笑:把主管當前輩尊敬,他可以跟你開玩笑,但你不能跟他開玩笑,謹記職場倫理自動找事做:主動爭取幫主管做事,例如主管要演講,幫忙做PPT爭取露臉機會:例如做專案,非工作責任範圍,卻能擴大露臉機率幫忙做雜事:把別人眼中麻煩事,視為機會。例如到學校演講,爭取擔任總部內訓講師

對下屬,軟硬兼施入境隨俗:換到一家新店,先融入環境,再慢慢改革收服意見領袖:找出小團體的意見領袖,個個擊破、收服走在規則前面:例如要求10點半上班,自己10點前到用數字分工:每個工作站交給一個負責人,工作表現一目瞭然不搞派系:不和同仁有個別私交,避免同仁誤會誰是他的人馬只罵幹部:不直接罵工讀生,但工讀生怕連累幹部,反而會認真工作職級越高管越嚴:例如同樣打翻水杯,對工讀生輕聲安慰,對全職口頭警告,對幹部嚴正指責公開稱讚:同仁表現優秀,在會議或同事Line群組裡,大力讚揚對年長者嘴甜:對較年長部屬以哥、姊、師傅稱呼,讓其感到被尊敬給年輕者糖吃:例如所有員工的生日,都自費買小蛋糕送他們用提問代替命令:用問題引導同仁思考、討論,而非直接命令。即使結果早已決定,也要塑造成大家討論所得,讓同仁更有認同感

對顧客,超出預期討好小孩:利用爆米花、兒童湯、小玩具等「兒童三寶」討好小朋友,就能搞定大人動作誇張一點:例如客人東西掉了,趴到地上幫忙撿起來,帶給其視覺和心理衝擊,創造記憶點在客人開口前給服務:看到客人使用手機,請服務員主動詢問是否需要行動電源;下雨天,詢問是否有帶傘把客訴變忠誠度:視客訴為機會點,當顧客不滿,期望值降低,此時即時做出補救措施,反而能加強顧客滿意和忠誠度讓顧客占便宜:如客人要外帶未用完的湯或飲料,自動幫其加滿;即使客人吃到最後一口,對餐點不滿,也會幫他換一份新的

對店鋪,挑戰極限訂位時間分2批:假日高峰期把接訂位時間分成2段,如晚間首輪限定只能訂5點多的時段,7點半之後接第2輪,提高翻桌率排列桌位擴大容客量:利用拆、併、轉桌等方式把座位排列組合,將原本只能坐240人的位置,撐到270人跟客人聊天混熟:規定組長以上幹部要和客人聊天,1個月要發出100張名片,自己則是250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39

當真躺著賺錢?量化交易的十大難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182

不停閃爍的超級電腦自動進行著高速交易,熒幕上滾動著通過高速網絡提前獲取的最新市場消息,加上通過杠桿放大的頭寸,賬戶的盈利不斷上跳...很多趨勢投資者把量化交易視為一樣“可以躺著賺錢的”形式。但現實真有這麽美好麽?美國投資公司ConvergEx的首席策略師Nick Colas在參加了一次量化交易大會後頗為感慨,為我們提出了做量化交易的十大難題。 1. 量化交易員(寬客)與基本面投資者一樣會遭遇虧損。我在量化交易大會那天本想聽到廣泛成功的算法及量化處理過程、可以輸出完美的回溯測試結果並且在最小的風險上獲得最大收益的策略,我還希望聽到電腦科技、執行速度、或者數據挖掘方面的新進展。 但聽了一圈下來,我發現量化投資其實相對來說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比如你經常可以聽到關於“新聞對於股價的真實影響有多少?”的爭論,而此時基本面投資者只需簡單的基於預測特定事件、比如超過或差於預期的財報做交易即可。而量化交易者則需要搞清楚具體此類消息對股價的平均影響程度,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你的研究對象時刻在變化著。 2. 想在不同的股票/市場/產品中研究出一套通用交易規則很難。如果你想研究出一套只基於公司財報的交易系統這不難,比如基於超出預期的營收或股息來買入。但是供給面的情況如何?消費者層面的情緒如何?事實證明,財報的影響不及後兩者的大,但是你若想把後兩者納入交易模型中,這相當費力費時。 3. 股票、基本面、新聞消息之間的關系不停變化著。記得2009年美股到達低點的時候,很多“低質”公司的回報大大高於“優質”公司的回報。很多3塊錢的“垃圾股”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漲到10塊錢,而高價的優質公司的股票想要翻一倍都要花上很久很久。對於基本面投資者來說,這是掘金的好時候,但對於量化投資者來說卻是噩夢,因為大多數模型此時都會顯示做多“優質股”做空“垃圾股”,後果則可想而知。 4. 數學有時幫你解決問題有時又會成為障礙。寬客們要在浩如煙海的金融數據中“尋寶”,但是他們與普通人一樣,一天只有24個小時,經常會碰到因一個分析無法推進而其他分析也陷入停頓的狀況。 5. 好材料卻並不容易使用。Twitter(美國的微博)是市場突發消息和傳聞的最大出處,所有投資者都不會無視這里傳出的訊息。但是這里的消息格式往往不規範,語法也千奇百怪,你無法讓計算機程序挑選出有效信息並運用於自動交易中。 6. 並非100%有效。不管是量化還是基本面投資者,大家都是在玩數字遊戲。如果你的交易生涯中能有66%的勝率就已經算幹的很好了。不過量化交易與後者的不同點在於持倉時間,量化交易一般只做穩而快的短線交易,不像基本面投資可以等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一只股票上獲取甚至100%的收益率。 7. 一切都從回溯測試開始。多數時候,回溯測試可以證明的你的設計交易策略在過去的表現,這是量化交易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不過並不是所有寬客都能意識到,過去不代表未來。 8. 交易信號就在那里,也不在那里。現在的信息社會到處都是數據,科學家們甚至可以做到預測每家沃爾瑪超市上空的天氣如何。Google的統計為我們展示著每天全世界網民都在搜索哪些內容。包括你想在市場中搜索上升動能最強的股票,如今都不難做到。面對茫茫多的數據,你該把時間精力放在哪一塊呢?這是個難題。 9. 量化交易正被監管機構瞄上。我想很多寬客們前幾天都聽說了:巴菲特決定讓旗下Business Wire終止向高頻交易公司提供特許直投新聞的服務。這是巴菲特為保護自己公司聲譽而高調與高頻交易撇清關系的行為。雖然量化投資≠高頻交易,但是不能否認,量化投資的主要優點之一便是“快”!如今量化投資者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問題,已然被監管者們劃進了重點監視區。下回監管者們又會關註哪個點呢?難說。 10. 愈發激烈的競爭。從Deltix和RavenPack主辦的這次大會中你就能明顯感受到寬客們的熱情,偌大的會場不僅座無虛席,就連站的地方都快沒有,不但沒有中場休息就連過了午餐時間也不見有人離場。很顯然,量化交易在發展了20多個年頭後,依然非常流行,但這背後也就意味著同行內的競爭十分激烈,越來越快的電腦與網絡,越來越複雜的算法和數據庫,入行門檻也不斷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47

俄羅斯當真放血?中俄天然氣價格接近歐洲最低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683

俄羅斯天然氣寡頭企業Gazprom向中國出售的天然氣價格接近供應歐洲天然氣的最低價。 俄羅斯兩位要求匿名的政府官員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表示,Gazprom向中國出售的天然氣基準價格(base price)約為360美元/千立方米,這和Gazprom去年與德國達成的天然氣價格接近。後者為366美元/千立方米,這是對歐天然氣的最低價格。 中國和德國都是Gazprom的大客戶。 考慮到全球原油價格、通貨膨脹和利率的變化,天然氣銷售合同中的價格可以進行調整。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Gazprom在5月與中石油簽署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為期30年。這也是Gazprom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供氣合約。 Gazprom副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Medvedev上個月曾表示,中國將在正式供氣前先行支付Gazprom 250億美元,以支援對方建設西伯利亞通往中國的輸氣管道。一位知情人表示,余款支付時間表將在9月制定出來,Gazprom可能將進一步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折扣。 中石油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管稱,上述中俄雙方的財務安排意味著,中石油所支付的價格有可能為350美元/千立方米。 實際上,這已經傾向於中方在5月簽訂協議之前所希望的價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援引俄羅斯塔斯社文章稱,中方價格在350美元-360美元/千立方米,Gazprom預計價格在400美元/千立方米。 當前,上海民用天然氣的價格接近400美元/千立方米(2.50元/立方米)。 俄羅斯當地時間周三,Gazprom股價最高上漲1.6%,至151.3盧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68

拜年短信斷崖式下滑,電信三大巨頭當真“猴”不住?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08/983307.html

有網友做了個簡單統計,“前年春節,收到拜年短信一百六十多條。去年春節,收到拜年短信六十多條。今年收到六條。中國移動有點‘猴不住’啊。”

Pau599438_0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陳鵬麗

今年過年你還收到幾條拜年短信?

當只有QQ和短信的時候,大家覺得短信拜年顯得有誠意;當同時有QQ、短信和微信等諸多即時通信工具的時候,大家就覺得,可以邊搶紅包邊拜年,微信讓大家更親切了。

然而,向來“憂國憂民”的網友們,前幾年還在吐槽拜年短信的群發沒創意,今年卻在為三大運營商“操碎了心”。各種吐槽之後回過頭來卻發現,今年連群發的拜年短信都很少了。

“除夕有4.2億人一起收發微信紅包,零點06分,祝福頂峰達到每秒40.9萬個;QQ紅包則有3.08億個用戶參與,同時在線人數達歷史最高2.59億。與此同時,我昨天一共只收到2條短信祝福。 ”有網友如是吐槽。

有網友做了個簡單統計,“前年春節,收到拜年短信一百六十多條。去年春節,收到拜年短信六十多條。今年收到六條。中國移動有點‘猴不住’啊。”

電商專家龔文祥也表示,“目前我收到短信拜年2條,微信拜年一個號就1000條左右(8個號,只是初一就一共已經收到10000人左右)。即網絡拜年與短信拜年達到萬比1的地步。”

由此,他說,“今年拜年短信已經完全徹底沒落。”

還有網友這樣說,去年還說短信只剩下拜年的用途,現在看來短信只是用來看驗證碼了。

  • 每日經濟新聞
  • 彭水萍
  • 每經記者 陳鵬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81

雙11電商套路深,誰把誰當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1/165798.shtml

雙11電商套路深,誰把誰當真?
StarYan先生 StarYan先生

雙11電商套路深,誰把誰當真?

馬上就迎來雙11,親愛的們手(腎)還好嗎?

來源 | StarYan先生

作者 | 晗章

馬上就迎來雙11,親愛的們手(腎)還好嗎?

每年商家大促不知道要騙走多少人的腎。

也許你很想知道,我就隨便看看,怎麽就一步步把錢放進他的口袋里了呢?

本文作為雙十一複盤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聊聊常見的線上/線下商家營銷套路及背後的心理成因,主要分為用戶策略、價格策略和文案策略三部分。

具體談一談商品價格如何制定,為什麽要這樣定?它又是如何去影響人們的?其背後的消費心理誘因是什麽?

部分案例概念參考:理查德·薩勒(Richard Thaler)教授理論,劉潤5分鐘商學院,消費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理論概念。

微信圖片_20171101131728

用戶策略

先來看個案例:

你去咖啡店,選擇了一杯價格36元的咖啡,掏出手機準備掏錢付款。(按理說,沒有小插曲)但,

假如,我們換個說法。

服務員告訴你這杯價格36元的咖啡,你今天可以免費得到。

我猜你的表情是先一楞,繼而狐疑,這時服務員露出燦爛的笑容解釋說,“這杯咖啡免費贈送,如果您能辦理一張88元的打折卡。並且,這張卡全國通用,您在任何時候到店消費,都可以享受9折優惠哦。”

聽著挺劃算的,調查數據也顯示,有70%左右的客戶都會購買這張打折卡。

而且,就因為這張打折卡,咖啡店的銷售利潤增加了一倍。這句話有這麽厲害?我們慢慢說來。

1)擴大客單價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每天有100個用戶,每個人消費36元,那麽銷售額就是3600元,如果每杯咖啡的成本是4元,那麽利潤就是:3200元。

那麽推出打折卡之後呢?如果向100個人介紹有70個人購買了打折卡,那麽就是(30人 x 36元)+(70人 x 88元)=7240元,如果每張卡的制作成本是2元,那麽利潤就是:6700元,不難發現客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竟然增加了一倍。

而且,用戶還感覺自己占了便宜。因為對於用戶來說,咖啡的價值是36元,所以辦一張打折卡88元,送一杯咖啡,88-36=52元,然後這張卡以後還可以持續打折,自然樂意。

2)鎖定消費者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什麽?

其實就是多花了52元,什麽都沒有買到。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打折是建立在你消費的基礎上,你不消費,這張卡對你沒有用,就算你消費那也是給他持續貢獻利潤。

當你獲得了一張打折卡,就在你拿卡的一瞬間,商家其實已經鎖定了你的消費。當你下一次要喝咖啡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張打折卡,所以你基本不會考慮其他品牌。(除非你忍住不喝......

那這個案例應用了什麽心理策略呢?

3)增加沈沒成本

答案是沈沒成本。

沈沒成本,指的是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因而不受任何未來決策改變的成本。由此延展出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往往也不全考慮這件事是否有利於自己,而是考慮,過去是否已經在這件事上有所投入,考慮自己已事先投入了多少成本。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跟店員鍥而不舍的討價還價,往往店員就會真的做點讓步,便宜點賣給你,因為跟你墨跡這麽半天了,成本有點高。這個成本就是沈沒成本,同時你的投入,也導致你更加舍不得這件衣服。

在電商中,讓用戶付出的越多,用戶粘性就越強。好比天貓最近的捉貓貓,領紅包活動,它並不是直接送給你,也不是直接讓你去搶,而是需要完成一些任務或是通過各種小遊戲來獲取,當你為這個優惠券花費的精力越大,自然越不舍得浪費這張優惠券。

沈沒成本的典型應用之一就是預付定金機制,電商平臺預先讓用戶付出定金,提前鎖定消費者,降低用戶反悔率,提高成交量,說起定金機制,這就聊到商品的價格策略。

22

價格策略

來個案例:

預售價5888的手機,雙11預熱期間付100元定金,雙11當天,定金100抵1040,翻10倍抵用,付清尾款,提前收貨。假設你是一個近期打算購入手機產品的消費者,當你看到這條消息時作何感想?100元定金當1000用,10倍增幅,心不心動?

假如,我們換個說法。

原價5888元的手機,直降940,現價4948!你會不會在想,差不多少了一個零頭,也將近5000,要不再看看其他的。

再來個案例:

雙十一當天,購物合計購買超過5000元,可加1元換購價值200元的贈品一件,200元的東西1元換,假設你本身購物馬上接近5000元,這麽好的機會在面前,是不是要趕緊加購?

假如,我們換個說法。

雙十一當天,購物合計購買超過5000元,贈送200元小禮物,買5000才送一個贈品,標價200可能成本根本沒有這麽多,完全沒吸引力!

明明是同樣的促銷力度,為什麽換一種說法會產生如此不同的結果呢?

1)比例偏見

這就說到另一個關鍵詞——比例偏見,它是指消費者在很多場合,本該考慮數值的變化,卻更傾向於考慮比例或者倍率的變化,也就是說,人們對比例的變化更為敏感。

上面的例子中,消費者認為5000相對5888只是少了一個零頭,而100元定金當1000用,可是擴大了10倍,消費者認為自己是賺的。

再比如,所有電商標註優惠券時,10元減6元的優惠券,叫6折優惠券,但100元減6元的優惠券,就叫直降六元。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100元的臺燈,降價10元,購買人數並不多,然而若標註購買臺燈後加1元即可得到小風扇(小風扇成本11元),購買人數卻大大增加了。因為1元投入就能獲得11元的產出,實在是很吸引人。

2)價格錨點

案例:

商家有2800和3800兩款冰箱,消費者選擇更多的是2800的,3800的冰箱並不好賣。

假如,我們多個說法。

我們引進一款4600元相似規格的的冰箱放在店里一起展示,此時消費者往往不是選擇最貴和最便宜的冰箱,而是購買中間價位的冰箱。

事實上,4600元,就是3800元冰箱的價格錨點。

價格錨點即商品價格的對比標桿。在消費者眼里,商品的價值是“相對存在的”,這件商品到底值不值這麽多錢,這個定價到底實惠與否,都需要一個可供參照的標準。

把廉價的配置品搭配一個非常貴的東西一起賣,那相對於單獨賣這個廉價商品,會更容易讓消費者感到價值感。因為用戶選擇時會傾向於中間,權衡對比。

星巴克表面上看只提供了“中、大、特大”的三種選擇,其實在顧客的心理上已經有了“看不見的小杯”作為價格錨點,如此就會大大增加“中杯”“大杯”的銷量。

3)損失規避

案例:

最近iphone8、iphonex 上市了,假如你手上已經有一個iphone6,買還是不買,如果買了8,感覺6不用,像是一個損失。此時如果將8降價近千,用戶購買的欲望可能依然不是很強烈。

假如,我們多個說法。

既然舍不得換,那蘋果就推出換購服務,用舊手機抵扣一部分錢,這比直接給打折優惠,對消費者來說更有誘惑力。因為商家收購了客戶的二手手機,讓消費者感覺自己的舊手機沒有白白浪費了。用戶會認為6在這個過程中是有用的,不是損失而是收益,自然很樂意進行換購。

這在行為經濟學中稱之為“損失規避”,損失規避是指,人們總是強烈傾向於規避損失:一定數額的損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強烈程度約相當於兩倍數額的獲益感受。

在交易過程中,損失5元的痛苦,是獲得5元的幸福填補不了的。比如商品滿88包郵,如果湊不滿88,要單獨再付5元郵費大多數人可能不易接受。

44

文案策略

最後,來說說商品的文案策略。

看個案例:

假如早上去吃煎餅,一張陳舊的木板上寫著:六塊錢一個,正宗山東雜糧煎餅。

假如,我們換個說法。

煎餅果子來一套!一個雞蛋一塊錢! 喜歡脆的多放面!辣椒腐乳小蔥花! 鐵板鐵鏟小木刷!

又或者:在這里,吃煎餅,喝豆腐腦,還要思考人生。

有沒發現,前後兩句話帶來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這導致最後的效果也有差異,核心就在於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

1980年,理查德·塞勒教授第一個提出了心理賬戶的概念與理論。心理賬戶理論認為,人們不僅有對物品分門別類的習慣,對於錢和資產,人們一樣會將它們各自歸類,區別對待,在頭腦中為他們建立各種各樣的賬戶,從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

這種做法經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因此人們通常感覺不到心理賬戶對自己的影響。但人們如何將收入和支出歸類,卻可以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決策。

比如我們的心理賬戶有吃飯、有娛樂,有交際,有學習,有通勤等等。假如你想給自己買件昂貴的飾品,有些舍不得,但如果這是給你的對象或者父母,朋友買的,你是不是突然覺得這錢花的值。

電商也是如此,商品詳情頁里都給你講一個故事,描述一個場景,讓你聯想到更美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都有實現自我的高級精神追求,而物品則是場景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轉移心理賬戶這種方式,一件普通的物品也可以產生高階需求的價值。

再比如,如果在雙十一之前發了獎金,比起工資,你是不是更可能把獎金揮霍一空呢?

當然,這個說法成立的前提是

老板,發獎金啊!

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