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讓員工感動 讓消費者心動 故事經濟時代生存必備的 五把黃金鑰匙

2012-1-2  TWM



不景氣年代,想要自我加值,你更需要「故事力」!

練好說故事的五大技巧、三師理論,現在就能體會小故事的大威力!

撰文‧林讓均

想像有一家餐飲企業,在台灣及中國有超過二一○家分店,橫跨十一種品牌,光員工就達近萬人,每天進貨的肉類、海產、食米多達數噸,食材的品質是這家企業的 生命,如果你是老闆,如何管理這個複雜又龐大的食品王國?

「不!別請我喝咖啡,這會害我被炒魷魚!」許多公司都嚴禁收賄,但為何獨有這家企業員工連一杯咖啡都不接受招待?原來他們都聽過「一百元牛肉乾」的故事:

故事元素「無形卻有價」

曾經有一位員工收了廠商送的一包牛肉乾,順手帶回去給同事吃,同事提醒她公司有一則天條:「一百元以上的禮物,一律不得收受,違者開除。」但她卻不以為 意,主管一查,發現這包牛肉乾正好一百元,後來這位表現良好的員工因觸犯「天條」,立即被老闆開除!

這麼不近人情的故事就是來自台灣連鎖餐飲龍頭──王品集團,這個故事對於這家今年營收挑戰百億元的公司有什麼影響?

「王品成立以來,因違反收禮規定被開除的不超過五位,但當時如果我心軟了,那因收回扣而被開除的人,可能不只五百位!」有一套「故事管理」哲學的王品集團 董事長戴勝益說,他從不說教,開會時經常都在說故事,「規定是死的,故事卻是活的,好聽、好懂又便於流傳,無形中就將管理的力氣省了大半!」靠著故事管 理,王品連年成長,幾乎年年開出新品牌、跨足新領域,並讓員工有著一致的價值觀,餐飲品質穩定,這就是善用故事所產生的競爭力。

故事經濟時代來了!「不只管理、說服、行銷需要說一個好故事,所有的產業都需要『故事』這項不可或缺的原物料!」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說,尤其在不 景氣之中,故事元素能夠為品牌與企業價值帶來意想不到的加乘效果,有助於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甚至故事本身就是「無形卻有價」的產品。「特別是在藝術投資圈,有沒有故事,直接關乎著一個作品的價值!」活躍於藝術投資圈的藝術經紀人陳冠宇舉例,曾有 一位台灣的女藝人在拍賣場上看到一面沒有簽名的屏風,嫌它要價四、五十萬人民幣「實在太貴」。

此時,屏風的創作者、中國當代藝術家葉永青說了一個故事。當年窮困時,新婚的他與妻子窩在一個沒有隔間的破舊房子裡,於是創作這面屏風來勉強隔開廁所和床 鋪。這面陪了他五、六年的屏風,等於見證了他發跡前的艱苦歲月,有著特別的革命情感。聽至此,女藝人二話不說買下屏風來收藏,現在事隔五年,這面有故事的 屏風也飆漲了四、五倍的價格。

「創造以及說故事的能力,已是二十一世紀企業必須擁有的最重要技能!」哥本哈根未來研究學院院長洛夫.簡森(Rolf Jensen),為這個故事經濟時代下了注解。

執全球管理個案教學研究牛耳的哈佛商學院,每學期最後一堂課卻是闔上書本、讓所有理論都噤聲,因為這時是「說故事時間」。每一位教授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 除了傳遞人生智慧,其實也正以實際行動告知畢業生「擁有故事、會說故事的人,可以讓自己大賣!」「不論在行銷、管理或個人競爭力上,歐美國家已學會善用 『故事』來加分,但台灣是近幾年才開始正視故事的力量!」經常為企業界上「故事課」的說故事達人、和田行銷公司執行長陳日新說,不論台灣的企業或個人,都 要學會運用說故事的力量。

七成感性三成理性的黃金溝通法則「『說故事』其實是最好的說服工具,因為故事才真正觸動人心!」陳日新說,想說服人,急於說理可能弄巧成拙,因為人其實沒 這麼理性。他解釋,打動人心有一個黃金「七比三」原則:七成的感性與三成的理性,而故事往往是經過情感包裝的事實,很能勾起情緒反應。

為什麼這七成的感性這麼重要?「聽故事時會自然鬆懈防衛機制、進入催眠狀態,所以故事其實是一種『心理印記』,能塑造觀念並觸及潛意識,聽眾一輩子可能都 受此影響!」著有《說故事的力量》一書的美國知名演講家安奈特.西蒙斯(Annette Simmons)分析。

據統計,一個有好的敘述、有畫面感的感性故事,因為能夠激起情緒反應,讓聽者仿佛身歷其境,因此被記住的可能性將高出二十倍。「記得住」是很重要的,因為 「記憶」就是說服的一大關鍵。再者,人們可能把「事實」和「故事」相互投射,一起累積成為生命中的經驗值,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可以從故事中學到教訓的原 因。

故事力的五把金鑰

故事力等於競爭力,一般人要如何做才能練好「故事力」?你必須具備五把金鑰。

一、九字口訣與三師理論。「說故事有九字訣:聽得懂、記得住、傳出去!」陳日新說,如能達到這九字訣,這個故事就算成功了。至於在故事的鋪陳上,則得修練 「三師理論」。

首先,在故事的開場,要像個「攝影師」,讓整個故事有畫面、有人物、有情境。

再者,中段部分要像是「剪接師」,懂得交代前因後果、鋪陳情節,最好安插幾個能夠引發情緒張力的爆點,而且在裁剪故事時,要記得刪去偏離主軸的細節。第三 則是「燈光師」,在結論的部分,懂得聚焦主旨,提示一個讓聽眾記得住的重點。

二、善用譬喻、類比,舉例生活化。「說故事最基本的就是邏輯要正確!」在淡江大學開「說故事與創意」通識課程,因為課程一開放經常被「秒殺」(意指很快爆 滿),而有「秒殺老師」之稱的劉中薇說,「說故事就是一個把事件具體化的過程」,要懂得善用譬喻、類比與起承轉合等手法,營造讓聽眾身歷其境的畫面感。

「說故事要盡量舉生活中的例子,才能引發共鳴!」戴勝益說,像他常開高速公路經過苗栗的「泰安陡坡」,遠遠看好像很陡,但迎向它、直直開去,不覺得在爬 坡,一瞬間已經開過陡坡。因此他常說這個故事,提醒同仁「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往往得到他們會心的一笑。

三、說故事是整體印象,注意非語言類的訊息。每天用廣播說故事給聽眾聽的朱衛茵,則認為說故事是整體印象,不只內容重要,連肢體語言、聲音高低都是關鍵。 通常,講者在說故事時,最好與聽者有眼神接觸、身體前傾,並搭配適合故事內容的表情,這會幫助聽者更進入故事情境。

「還有,你想對別人說一個溫馨故事的時候,總不可能是板著臉、叉著腰的!別急著講故事,先照照鏡子吧!」朱衛茵提醒,說故事的同時,別讓身體傳遞互相矛盾 的訊息。此外,當天的妝髮、香水、衣服的顏色也都「會說話」,例如想做感性訴求時,最好避免穿有距離感的黑色。

四、濃厚的語言風格,可以增加記憶點。在講解股市、評析新聞時,經常來一段台灣諺語的「股市憲哥」賴憲政,是深受投資人歡迎的股市分析名師之一。很懂得以 「說諺語」這種濃厚的語言風格,來為故事畫龍點睛的他,現在一年至少有一五○場大型演講邀約。

宜短不宜長 真實最有力他指出,如果來不及說一個完整故事,就說一句諺語,大家就能夠馬上聯想相關情境。例如,當你說「半瞑報贏茭,天光輸了了」(台語),就會出現一 個賭徒大起大落的鮮明形象,讓你的故事更有記憶點。

「台灣諺語有點像是一個故事的標題,也連結了許多鄉土記憶與人生智慧,關鍵時刻只要說一句台灣諺語,大家一下子就能了解我想表達的,也對我這個人更有印 象!」苦學出身的賴憲政從小跟著父親學漢文、說諺語,沒想到日後跑業務時,諺語居然成了他的破冰利器。

五、真人真事最夠力,學會在三分鐘內說一個故事。「真人真事最能打動人心!」卡內基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說,這是因為真人真事最能令聽眾投射感情,產生 「改變」的行動力。通常一場三十分鐘的演講,他會舉十個故事來支撐論點,或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是在講故事,而這些故事通常都是親身體驗或周遭親友的例 子。

此外,故事不宜冗長,通常以三分鐘為一個單位,黑幼龍建議可以多看電影,而後練習在三分鐘之內說出故事的梗概。

好故事不只可以增加公司競爭力,也可以成為行銷利器,甚至是個人的競爭新武器,你現在就應該學著使用它!

觸動人心的7大習慣

找出畫面感

像記者一樣模擬現場轉播,讓人一聽就聽到「畫面」。

學下標、找爆點

為自己的每日生活訂出「每日頭條」。

訓練表達力

看完電影用3分鐘說出故事大綱。

不害羞、多發表

常在別人面前講故事,或寫些故事在臉書上試水溫。

善用視覺溝通

把故事影像化,製成動畫或簡報,引發直觀感染力。

多看書

多看書充實故事內涵,也能建立說故事的風格。

勤於蒐集題材

將有趣的事隨手記下來,每周整理一次。

好故事,

要3點全露

切點 前段如魚頭,生動鮮活故事的開場,要有活潑生動的「切點」來破題,先引發聽眾共鳴。

爆點 中段如魚身,肥嫩甜美故事的中段要盡量安插「爆點」,也就是讓聽眾有情緒反應、一聽難忘的哭點或笑點。

放點 後段如魚尾,強而有力在故事收尾時埋一個「放點」,留下讓聽眾記住、想要傳頌的重點。

參考來源:《說出影響力》,謝文憲著。

大師如是說

企管大師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不會講故事的企業家,就不會管理企業。

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知識就是力量,而傳播知識最有利的方法就是講故事。

美國簡報大師南西‧杜爾特(Nancy Duarte)故事是最大的訊息傳遞工具,比起任何其他藝術形式都來得更強大和持久。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

說故事之前,一定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辛曉昀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2

【問對管理】提LV逛地攤——消費者雙重心理淺究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604
時尚女背著價值9000多LV皮包撿地攤貨,潮流哥手執價值6000元Iphone 4S買打折水果——這不是怪相,是消費者雙重心理的表現。

傳統營銷理念將消費者劃分為高、中、低端群體,認為低收入群體應該購買低價產品,高收入群體應該購買奢侈品。其實傳統營銷理念out了!

現代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們消費時會表現出雙重心理:通過購買高端商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通過購買高性價比商品滿足自己「佔小便宜」心態。

傳統教科書裡的消費公式是價格等於商品的使用價值,而現代消費公式是合理價格等於使用價值加上心理價值。

(問對網/圖)

買奢侈品為了追求心理價值:

心理價值是昂貴的。一個意大利皮包,其使用價值也就幾百塊吧,標價更多反映出的是心理價值。時尚女性虛榮心較強,跨上高檔包心理感受極高,所以願意多花幾千塊獲得極大的心理價值。

買打折品為了趨近使用價值:

反觀高性價比商品,客戶追求的是實用,不願為商品付出任何心理價值,期望價格接近甚至低於使用價值。聰明的商家會利用客戶的這種消費心理,讓他們感覺佔了便宜。

瞭解消費者的雙重性格,對商家意味深遠。一款產品,要麼走高端路線,要麼走低端路線,分別滿足人不同的消費心理,而夾在中間會左右為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12

夏普只想技術 反被消費者淘汰

2012-8-6  TCW




不僅是微軟(Microsoft),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最老牌電器電子公司——夏普(Sharp),也正在經歷一場創業百年來最大的浩劫。

日前,日媒報導夏普即將裁員三千人,相當於總部的一五%。這家將在九月十五日歡慶一百週年的老企業,在去年爆出史上最大虧損,幅度達到三千七百六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億元),今年單季虧損預估也將達千億日圓。

鴻海集團與其董事長郭台銘今年三月底入股夏普,但多數人不知道,全球第一台液晶顯示計算機、液晶電視、液晶攝錄影機都是它發明的(詳見第七十二頁大事紀)。這些光榮紀錄,讓夏普被冠以「液晶之父」。它也是蘋果(Apple)面板重要供應商之一。

大阪城傳奇!至少二十項產品是全球或日本第一

夏普的成功故事,一直是大阪城的傳奇。而它追求完美執著的性格,完全是日本企業性格的縮影。

大阪,日本第三大城,商人、諧星、和菓子的故鄉。

在古代,大阪是國際商城;在現代,它是關西企業的大本營,孕育出夏普、松下(Panasonic)、三洋(Sanyo)等。夏普創辦人早川德次靠生產日本 第一支自動鉛筆起家,但一場關東大地震,讓工廠毀於一旦。一九二五年,早川離開創業的東京,來到大阪,他在大阪街上買到的美國進口收音機,重燃了他的企圖 心。

「生產令世人爭相模仿的商品,」是早川德次給夏普的核心價值。夏普百年歷史中,至少有二十項全球第一或日本首創的產品。

先談佔其營收兩成的面板,研調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負責人謝勤益說,「夏普值得尊敬的地方是,全世界第一座六代線、第一座八代線、第一座十代線(面板廠)都出自這家公司,它始終勇於挑戰極限。」這曾經讓其液晶電視成本結構,比同業少了約兩成。

DisplaySearch統計,○三年全球液晶電視佔有率超過五成的終極霸主,就是夏普。定位高階的策略,讓○四年其推出的第一台四十五吋液晶電視報價可高達一萬三千美元。○七年發表的第一款猶如畫框的壁掛式液晶電視,更轟動全球。

跌得比別人慘!液晶電視市佔衰退,還輸給中國

甚至是現在所有人認為大勢所趨的太陽能技術,夏普早在一九五九年就開始投入。

這家一直跑得比別人更快的企業,完全符合管理學中,透過技術領先取得附加價值的策略,二○○一年到○七年時獲利快速攀升,在六年間成長了八倍。相較之下,夏普即將到來的百年大慶竟如此黯淡。

金融海嘯造成景氣趨緩是背景因素,但是,夏普卻跌得似乎比別人更慘。今年首季以液晶電視出貨量計,夏普市佔率只剩下五.一%,是十年前的十分之一不到,還第一次輸給了中國TCL(五.六%)。面板、電視與太陽能三大事業都造成其今日虧損。

今年三月底才交出社長大位,轉任夏普會長的片山幹雄,並非對中、韓競爭沒有警覺。帶領夏普五年多。他延續過去走在最前端的競爭策略,○七年宣佈投資全球第 一座面板十代線「堺工廠」,夏普藉此可切割出最大面積的面板,生產超大尺寸電視。台灣面板雙虎一位高層說,「夏普遲早會打 造一艘(面板)大和艦(規模最大的主力艦),果然在這座工廠實現了!」當時逼得三星趕緊宣佈要蓋十一代線。

但太過領先竟帶來反作用力,夏普開出了龐大產能,但面板供應量遠大於自家電視機所需,逼得夏普被迫與奇美電、友達一樣,第一次向其他電視機同業兜售面板。

未感受消費者!一味追求畫質,不如三星輕薄勝出

長年只專注技術,不與同業交流的夏普,到了客戶面前,拿不出像樣的未來產品規畫(roadmap),定價策略全由總部內的「價格委員會」制定,過去因為專攻高階市場,所以不須理會他人的定價策略,在此時成為敗筆,讓夏普常出現背離行情的報價。

○九年時,三十二吋面板淪為各家殺價重點,但當殺到一百四十美元,台、韓廠全數放棄時,夏普竟然砍出一百二十五美元、令整個業界傻眼的超低價,這沒創出銷量,庫存還是很高。剛接棒社長的奧田隆司坦言,「雖然我們有生產高端產品的技術,但我們從沒能很好的理解市場。」

甚至,在金融海嘯中,消費者的消費習性改變,夏普在高階顯示的價值變得「多餘」。以「四原色」為例,一般電視製造廠以紅、黃、綠三原色調色,但夏普執意增 加黃色,讓可顯示色彩數從十億色又跳升一千倍,到一萬億色,但這麼精細的色差,大部分已超出肉眼所能辨別的範圍。「投資規模很大,但消費者感受到的差異卻 很小,售價又高出許多,」夏普美國研究所前部長中田行彥說。

最慘的是,因為工廠蓋得早,又要求周延。夏普十代廠每根柱子、每個細部都得防震,且因為早期投資的設備貴,整個廠區造價高達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八百億元),而南京目前籌畫中的十吋廠,蓋廠成本只要堺工廠的一半。

我們當然可以論述,若今日沒有金融海嘯帶來的消費習慣改變,夏普原本極端領先的技術策略或許能奏效,這也是郭台銘在今日,仍決心入主夏普的原因。但夏普這次大跌跤,確實已令所有人思考,走在技術最頂尖是不是最好的策略?當消費者根本感受不到差異時,你是為了誰而戰?

是為了「技術地位」而戰?是為了「更低廉的成本」?還是真的為了消費者心中「最適切」的需求而戰?

○六年之後取代夏普在內的日商,登頂液晶電視龍頭的三星,就「感受」到了消費者。以LED電視一役為例。夏普比三星更早開發出LED技術,但是三星認為, 消費者其實對於畫面品質的感受度已差不多,可能還更埋單電視變薄,能掛在牆上的好處。於是,三星大膽使用,成本較低,LED晶粒用量只要夏普直下式技術約 六成的側光式技術,把畫面亮度品質「打折」,並把產品做更薄。最後的結果是,三星迅速讓LED電視吃下全球六八%的市場,它也順勢成為老大。

仍有機會翻身!靠鴻海控制成本專長,能取得平衡點

哈佛商學院教授揚米.穆恩(Youngme Moon)就提出「滿意度過剩」的觀點:「業者給予消費者過多的,卻不一定是消費者真正在乎的。」夏普就是敗在這一點。

現在,這家被郭台銘寄予厚望的老公司,是蘋果的第二供應商, iPad面板訂單也有意自三星轉出到夏普。長線而言,如果六十吋大電視能在明後年快速起飛,工廠的效益將會發揮。雖然在反轉向上的轉捩點出現之前,郭台銘 得先準備「一缸子銀彈」,夏普短期債務逼近一兆四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

整個日本引頸期待的是,四月上任的奧田隆司將如何解救夏普於百年浩劫,「他只能先止血、觀察,至少一年不會有激進的大作為,」一位面板總經理說。但,在這 段時間內,若重視技術的夏普,與專長在成本控制的鴻海的合作,能再找到一個平衡點,提供出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百年歷史的夏普,仍有機會翻身。

【延伸閱讀】全球液晶之父,百年來屢創第一——夏普創新大事紀

年份╱事件

1912創辦人早川德次在東京創業,開發出日本自製的第一支「自動鉛筆」

日本第1台黑白電視1951與美國RCA合作後,開發出日本首台黑白電視機,也揭開日本家電神話序幕

1959著手開發太陽能電池

日本第1台彩色電視1960夏普量產彩色電視機

1962推出日本第一台電子微波爐1973推出全球第一台液晶顯示計算機

全球第1台液晶彩色電視1987夏普最重要的一年,推出全球第一台液晶彩色電視,後來贏得「液晶之父」稱號

1992全球第一台液晶攝錄影機2003液晶電視全球市佔率達五成2006全球第一座八代線面板廠量產

2009全球第一座十代線面板廠量產2011出現成立以來最大虧損三千七百六十億日圓

爆發百年史上最大裁員潮2012引入鴻海集團、郭台銘等外部資金,第三季醞釀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資料來源:夏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48

京東蘇寧明日九點決戰!供應商開罵 消費者歡樂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4/231105.html

【創業邦訊】價格戰一直都是電商們搶奪消費者、提高銷售額、爭奪市場份額得以存活的競爭方式。今日上午,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發起的「大家電零毛利」宣言將電商圈本就慘烈的競爭推至至高點。而下午電商黑馬蘇寧執行副總裁李斌「迎戰」,聲稱「蘇寧易購包括家電在內的所有產品都將低於京東,任何網友發現蘇寧易購價格高於京東,我們都會即時調價,並給予已經購買反饋者兩倍差價賠付。」微博中還調侃劉強東,幫助其「提前、超額完成減員增效目標」!劉強東面對來自蘇寧迎戰,在微博放話,「如果蘇寧敢賣1元,那京東的價格一定是0元」!

今日上午京東商城劉強東發微博表示,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如果三年內,任何采銷人員在大家電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將立即遭到辭退!從今天起,京東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公司很快公佈實現方法!

\

劉強東微博截圖

隨後,劉強東又在微博是公佈其實施辦法:「即日起,京東在全國招收5000名美蘇價格情報員,每店派駐2名。任何客戶到國美、蘇寧購買大家電時候, 拿出手機用京東客戶端比價,如果便宜不足10%,價格情報員現場核實屬實,京東立即降價或者現場發券,確保便宜10%!歡迎離退休人員報名,月薪不低於 3000元。」微博最後給出了報名地址,如下圖:

\

劉強東微博截圖

同時,劉強東又放出京東大家電發力「第二彈」:8月底前,京東商城大家電配送在全國20個城市實現211限時達服務--上午11點前下訂單,當日下午送達;夜裡11點前下訂單,第二天上午送達!京東大家電配送也要211!!!

\

劉強東微博截圖

下午電商黑馬蘇寧執行副總裁李斌「迎戰」,聲稱「蘇寧易購包括家電在內的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於京東,任何網友發現蘇寧易購價格高於京東,我們都會即 時調價,並給予已經購買反饋者兩倍差價賠付」。同時他在微博中約戰劉強東,從明天9點開始,蘇寧易購將啟動史上最強力度的促銷。

\

蘇寧執行副總裁李斌微博截圖

面對來自蘇寧的回應,京東商城劉強東放話,「如果蘇寧敢賣1元,那京東的價格一定是0元」!之後連發微博,喊話消費者「登陸京東商城,收藏好要買的家電,下手一定要快、准、狠!」

\

劉強東微博截圖

劉強東在其隨後的微博中「科普」國美、蘇寧的銷售額,並調侃蘇寧的股價讓股民「傷不起」!

電商產業鏈環環相扣,電商們的價格戰似乎已不再只是電商們的事情,而是已經蔓延到上游產業鏈,低利潤將會使得整個產業鏈扭曲發展。在電商大佬們新一 輪的「互掐」中,就有電商產業鏈上的其他選手不淡定了。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穆剛跳出來指責劉強東,「不是經營企業而是在毀滅社會財富,企業如人一 樣沒有良好的品行和修為終究不會也不可能成大事,只是一枚『跳樑小丑』!」

\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穆剛微博截圖

「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價格戰追問:

第一,京東商城到底有多少錢能經得起如此大手筆價格戰?

第二,此舉無疑將為京東招來更多的對手,京東勢必處於群起而圍攻的境地!而其「越大越安全」的戰略也會在圍攻中而岌岌可危。而在價格戰拉鋸下的供應商們會不會不堪忍受更低利潤而逃離京東?

第三,熊曉鴿最近指出「電商不盈利模式在如今並不能成功」,其他投資人怎麼看?之前不得不跟的投資人們,還hold得住麼?繼續跟得起麼?

第四,如此價格戰3年之後,京東能一統江湖,壟斷綜合電商麼?那時候要提價麼?而電商的盈利難題是靠價格戰解題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6

廣告對消費者並非重要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91
  在全球範圍內,保健品行業的發展一直受總體經濟水平的影響呈區域性增長。不同市場對保健品的接受度和零售環境有很大差異,這成了保健品公司在拓展業務時的 難題。近日,保健品公司澳佳寶(Blackmores)全球首席執行官Christine Holgate在上海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趙蓉分享了她的觀點。

Christine Holgate

C=CBNweekly
H=Christine Holgate


  澳佳寶(Blackmores)公司於1930年代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成立後,一直專注於保健品行業的研發和銷售,目前是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澳交所代碼:BKL)。澳佳寶目前有超過400多種產品,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零售市場有超過一萬個分銷渠道。


  Christine Holgate女士於2008年11月被澳佳寶董事會任命為公司全球CEO。她在市場和銷售方面有著超過26年的國際經驗,曾服務過的行業包括電信、金融、媒體和醫療健康。

 

  C: 哪些原因驅動了全球保健品市場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


  H: 過去人們更多希望預防疾病,而現在最大的趨勢是人們越來越希望延緩衰老。讓人們看起來年輕變得非常重要,這是驅動保健品行業在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最大原因。 此外,人們會把錢花在重要的東西上,當變得越來越富有後,人們發現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健康,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孩子還有所有我們愛著的 人。


  C: 澳佳寶一共有400多種產品,在進入一個新市場時,你們如何確保投入了正確的產品,並且選對了正確的渠道?


  H: 瞭解當地的消費者是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我們在進入一個市場前,會花費很多時間進行消費者研究,在各地的合作者們也會給我們許多反饋意見。這些方面包括 人們會重點關注哪些疾病,以及當地消費者普遍有哪些需求。例如在中國,許多人帶著眼鏡,人們對眼睛健康會尤其關注,與此同時心臟病是造成死亡的一個非常重 要的原因,所以我們會選擇首先推出魚油類的產品。在別的市場,人們會關注魚油對皮膚和大腦的保健功效,而中國消費者可能會最看重這類產品對心臟和視力的好 處。


  一般來說,我們在所有的市場的銷售策略都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在中國經常被詢問的產品有眼部保健品、補鈣品以及膽固醇類產品,而在泰國以及韓國市場, 人們會對美容類的產品有更特殊的需求。另外,分銷渠道的選擇也取決於當地市場對這個產品的認知,比如有些在電視購物上賣得非常好的產品並不一定能在藥店取 得同樣好的效果。為不同的產品選擇正確的渠道也很重要,這同樣基於對當地市場的瞭解,比如我們在進入韓國後做了很多電視購物,而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就首先同 時選擇了屈臣氏、連鎖藥店和淘寶商城。


  C: 這個行業存在非常多的品牌,而對消費者來說,同類保健產品的功能其實是非常相似的。這種情況下,公司如何提高品牌的市場認知度?


  H: 在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前,我們發現很多中國消費者都是通過海外旅遊、網絡代購的形式購買我們的產品。對我們來說,最應該做的事是讓消費者瞭解什麼樣的產 品適合自己,讓消費者認識到能在這方面得到正確的建議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不同的個體,比如同樣是在辦公室工作的兩個人,需要的產品卻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我 認為花錢做廣告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對於消費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讓消費者認可品牌的關鍵是我們提供了正確的理念和建議。在此方面,我們建立了一個最綜合的提供保健資訊的網站,並且在零售渠道配備了專業的諮詢師。現在人們有問題都習慣先上Google查一下,所以我們要讓具體的健康建議能夠在網絡上和店裡都可以輕易得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87

創造需求從消費者不爽開始

http://xueyuan.cyzone.cn/yingxiao-cehua/232424.html

在iPhone新產品發佈會上,身著緊身牛仔褲的喬布斯指著自己的窄小褲兜說,「如果我們想在褲兜裡塞進去一個產品,那它應該是什麼?」緊接著,喬布斯拿出了iPhone:「沒錯,就是它!」這是典型的喬布斯式的提問方式,即: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雖然喬布斯只是漫不經心地自問自答,但一點都不妨礙他對於消費者的啟發和誘導:第一,iPhone精緻小巧,適合裝進窄小的褲兜裡;第二,時尚的外 觀加完美的體驗,足以令我們一見傾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部分,iPhone其實是網絡時代可以移動的個人掌上電腦,而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話手機。

事實上,就像喬布斯從消費者角度定義iPhone一樣,將產品鑲嵌在消費者生活方式中,才是產品暢銷的制勝法寶!

消費者的問題與無中生有的創造

1998年,摩托羅拉推出「銥星計劃」:由77顆近地衛星組成的星群,讓用戶從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電話。它誤以為此技術必定會受到消費者青睞,但消費者並不買賬,最終這個建立在跨國家、組織、技術和多個管理層面的複雜技術創新體系,宣告失敗。

我們一直忽視了一個隱藏的真相:目標只是組織內部的一種假設,相反,消費者需求總是表現為各種問題而非目標!組織目標只對內部員工有約束作用,而對 於外部消費者無用!一般來說,消費者越是不滿或抱怨,越是需要不斷創新,相反,消費者已經很滿意了,創新等同於畫蛇添足!這恰好與之前我們奉為經典的「目 標管理」相左:滿意或滿意度是目標追求的結果,不滿甚至抱怨才是創新的開始!

問題管理本身也分兩種,一種來自消費者的不滿或抱怨,我們解決的各種不滿等同於工業時代的滿足需求;另外一種創造需求與滿足需求無關,它來自消費者期望中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般來說,消費者常常這樣表達他們期望中的一種生活方式:「假如產品……這樣而不是那樣……就好了」,我們把它轉換成內部管理者的語言,就變成了喬 布斯提出的「消費者褲兜裡,應該裝進怎樣的產品」,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需求!第一,滿足需求僅僅侷限於原有產品的改善或持續改善,而創造需求則是「無 中生有」,通過新產品創造出新需求;第二,滿足需求通常發生在工業品質量以及服務業的滿意度上,創造需求則是來自消費者期望中的一種生活方式。其實,諾基 亞的產品多達1000多個型號,從滿足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諾基亞足以將各個類型的消費者一網打盡,但這也導致了諾基亞倒退到工業生產時代的老路上,生產 而不再創造。事實上,當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的時候,顧客要的並不是改良性的設計,而是革命性的創新。顯然,按照傳統產品的設計方式,無法創造出令顧客「喜 出望外」的產品。

因此,真正意義上的創造需求,必定是「無中生有」。

當然「無中生有」也分兩種:一種是系統尚不成熟時,像愛迪生一樣發明這個系統;另外一種是系統已經成熟了,像喬布斯一樣,將產品鑲嵌在成熟的商業系統中。相對於缺乏技術(尤其缺乏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而言,後一種才是創造需求的常態。

五官或手足的微角度觀察

在現實的市場中,精確定義一個產品功能或市場價值,由產品所對應的消費者部位所決定,而並不是產品質量或功能所決定。

譬如,汽車是什麼?從代步(也就是足部)的角度來看,汽車當然是價格越便宜越好,假如汽車價格貴到大多數人都無法購買,汽車代步的功能也就無法實現 了;但是,如果我們從消費者的眼睛來看,汽車就變成了形狀或顏色的同義詞:形狀越是符合當下的特色,汽車產品越暢銷;顏色越是當下的流行色,汽車越是受到 消費者青睞。

再譬如,餐飲是什麼?許多餐飲老闆常常將推出新菜餚當做餐飲企業的創新,但是,有一家中國餐飲企業,卻在沒有新菜餚推出的情況下,生意忽然間變得興 旺熱鬧起來!它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將原本封閉的食客們看不見的廚房,裝上了一面透明的大玻璃,食客只要一進大門,立即被紅火的炒菜場面所感染!這就是 「眼睛」微角度的力量!

因此,從消費者五官或手足的微角度提出問題——包括了眼睛(顏色)、耳朵(聲音)、嘴巴(味道)或手足等,我們才會知道哪些產品功能多餘、哪些才是消費者需求的關鍵要素。

也就是說,問題或提問,不僅受制於組織層面的大角度,還取決於消費者層面的微角度,某種程度上,消費者層面的微角度比組織層面的大角度,更為困難! 原因在於,組織層面大角度(內部是產品,外部是需求),幾乎是一個常識。但是,一個產品究竟對應著消費者哪個具體部位或行為?卻是不確定的,100人個可 能就會出現100種不同見解。因此,只有選對了消費者層面的微角度,才有可能正確地定義企業內部產品,從而將產品鑲嵌在消費者的生活中一起運行。

微角度的拆分或細分原則,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角度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網絡上一個流傳故事,說明了角度不同,結論大相逕庭:一個人看到「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這裡沒有市場」,另一個人則驚呼道:「天哪!島上的人都不穿 鞋子,市場實在太龐大了!」這其中,事物本身沒有變化,唯一改變的是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即角度。事實上,由於缺乏角度意識,一些人並沒有意識到,技術發 明是典型的內部範疇,它導致一個錯誤觀念,就是將新發明與新需求之間畫等號,而實際上,技術發明與技術應用,是兩回事。如同工業社會之於蒸汽技術發明一 樣,創造需求並且賺得盆滿缽滿的人,並非蒸汽機技術的發明人而是使用蒸汽技術的鐵路公司。事實上,當知識成為了人人皆知的常識,所謂的創新,90%以上都 是來自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只有不足10%來自純粹意義上的技術發明。

極端式生存

目標管理假設消費者需求相同或相似,恰好相反,問題管理在於發現需求不同點。通俗點說,假如僅僅為了生活質量改善(譬如通話功能),那麼,我們會選 擇諾基亞而不是iPhone。雖然我們幾乎說不清楚,究竟是移動互聯網成就了iPhone,還是iPhone迎合了移動互聯網?但我們卻清楚一個事 實:iPhone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通過手機上網。這也是滿足需求與創造需求之間的區別之一:在已經發現需求的前提下, 滿足需求很簡單,只要質量好或價格便宜,產品就會源源不斷地賣出去;但是,創造需求卻是另外一回事,它表現為現有產品與消費者所期望生活方式的不匹配!

許多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抽象的「價值觀」也會成為產品?原因很簡單:工業產品三要素(質量、價格、功能)全部由老闆們做主,而老闆們唯一不能替代 消費者做主的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當下消費者口號不再是滿意或不滿意,而是喜歡或不喜歡——前者代表著顧客對於產品質量或價格的滿意度,後者才代表著消費 者生活方式的獨立主張,即價值觀!當消費者根據個人喜好或價值觀選擇產品時,也就是生活方式的世界裡,意味著兩件事的發生:製造上,企業從大規模生產轉向 大規模定製;創造上,企業越是極端,越是創造新需求。

譬如,作為老牌的製鞋公司,耐克能否提供一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耐克鞋?一位顧客是這樣做的:他首先登錄耐克公司的業務網站,輕點鼠標挑選了一系列的 「製鞋零件」——包括了粉紅底色、減震裝置、亮黃色襯裡、勾形標誌等。很快,這位顧客就收到了耐克公司郵寄的一雙自己設計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耐克鞋!事 實上,耐克公司只是將一雙完整鞋子,拆分為鞋子的各種散件,並且允許顧客通過網絡技術自由搭配組合,顧客個性化需求就順利完成了。如同中國古老的遊戲「七 巧板」,簡簡單單的七塊紙板,卻流傳千年而長盛不衰,原因在於:七巧板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看似簡單的七塊紙板卻可以拼接出無窮多的任意圖案。與工業企 業試圖滿足顧客需求不同,七巧板的結論是「顧客自己滿足自己」。

只有當產品本身成為一個開放系統,允許顧客參與到產品生產或製造中來,我們才會把它稱之為 「活產品」,相反,之前工業品不允許顧客參與產品製造過程中來,我們只能把它稱之為「死產品」。因此,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製,本質上是將選擇權重新交還到消費者手中。

再譬如,喬布斯是如何發明iPad的?它首先來自於喬布斯對於鍵盤的切齒痛恨!雖然人人習慣於鍵盤。但喬布斯卻對鍵盤產生極度的厭惡:這個該死的鍵 盤,硬是不能讓我把電腦裝進兜裡!那麼,是不是可以有一種沒有鍵盤的電腦?於是,他把一台筆記本電腦一切為二,丟棄了鍵盤部分,從此有了「平板電腦」這一 稱呼!

再譬如,中國的老字號稻香村、全聚德等,都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只做一樣,絕不染指其他!當下中國企業的所謂多元化,其實都是利潤誘惑的結果:看見 利潤的機會,不去做才是傻瓜。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企業終會明白一個道理:那部分不該得的利潤,最終會以失敗的代價還給社會。事實上,企業個體越極端, 整個社會反而越和諧!

最後,無論製造業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製,還是在創造上企業越是極端越是容易成功,本質上都是尊重消費者的個性或價值觀,從生活質量層面轉向了生活方式層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00

漁民捕不到、養殖戶養不起、消費者吃不起 台灣鰻魚 瀕臨滅絕的真相


2012-9-17  TWM



當烤鰻魚飯從飯桌上消失,大家才驚覺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鰻魚即將絕跡,除了濫捕、生態環境改變外,鰻魚真正的敵人是誰?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挽救鰻魚的生態浩劫?

撰文‧林麗娟

中秋節將近,以往是鰻魚的季節,但在彰化漁會門市卻絲毫感受不到佳節氣氛,一疊疊印著「蒲燒鰻名產」的禮盒,逐一打開來看,全都是空的,以前人手一盒的鰻 魚現在完全不見蹤影,職員唉聲嘆氣:「斷貨了!」在台中市一家日本料理餐廳內,點道鰻魚飯,領班走過來:「大缺貨,什麼時候會有,不知道!」另一家鰻魚飯 專賣店,鰻魚片縮水只剩半片,而且老闆說存貨賣完為止,要吃趁早;附近原本入夜就會出來擺攤的「枸杞燉鰻」冷鍋冷灶,已經連休了快兩周,失望的熟客問: 「老闆呢?」一旁鹽酥雞攤阿伯回答:「老闆在家吃老本呢!不想用鱸鰻魚目混珠或拿地下工廠的爛鰻充數,打算改賣藥燉排骨了。」近十年來鰻魚價格高漲,鰻魚 盤商蘇志明指出,盤商向漁民收購鰻苗後轉賣給養殖戶去養大為成鰻,十年來鰻苗盤價從二十二元飆到二百二十元,暴漲十倍;而從養殖地收購成鰻價格也暴漲了 五.三七倍,今年漲到每公斤一三二○元,從上游撈魚苗的漁民、養殖戶到下游消費者,都感受到鰻價三級跳。現在不只價格高不可攀,而且鰻魚未來還有絕種危 機,有錢也吃不到,影響幾十萬相關養殖業者的生計。

魚苗已連三年銳減

來到全國養殖鰻魚最盛的雲林縣口湖鄉,每位鰻農臉上都掛著絕望的表情,鄉民代表會副主席蘇慶璋和弟弟蘇永雄終於忍不住怒罵:「一尾鰻魚苗兩百多塊錢,放任 養鰻魚的人自生自滅,難道要我們一個個自己打斷腿,去向政府申領殘障補助金過活?」半世紀以來,台灣被譽為「鰻魚王國」,水試所副所長劉富光表示,十多年 前鰻魚產業曾為台灣帶來每年上百億外匯,現在連一半都不到;以前每年出口四、五萬公噸,現在不到二萬公噸。如今鰻魚甚至瀕臨絕種邊緣,相關產業面臨空前打 擊,台灣的鰻魚到底出現什麼危機?

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一月間,漁民們就忙著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網」捕撈正要溯河的鰻線(鰻魚苗),從北部的淡水河到南部的鹿耳門溪,以往都看得到漁 民凌晨冒著寒風捕鰻魚苗的熱鬧情景;但這三年來鰻魚苗銳減,「以前好的時候一晚可以捕到上萬尾,現在只有幾百尾,那還是運氣好的,這幾天只有個位數!」漁 民無奈地說。

鰻苗無法人工養殖、繁殖,就算付出極大心力去模擬野生環境,僅有極少數能長成鰻苗,無法商業化量產,野生鰻苗就成為養殖的唯一來源。消費者所吃到的鰻魚, 都是從河口捕抓野生鰻苗,再以人工養殖。但是鰻苗的捕獲量逐年大減,四年前還有四公噸,每尾產地價十五元,賣給養殖戶三十五元,中間仍有利潤,今年估計只 有不到二公噸,產地價最高一八○元,賣到養殖戶手中超過二百元,養殖戶幾乎無利可圖。

元凶其實就是台灣人

為何鰻苗數量會大幅減少?鰻魚具有非常獨特的生長史,與鮭魚、鱒魚由海洋游到河川產卵的洄游相反。以品質最好的日本鰻種來說,成鰻在天然海域中產卵後隨即 死亡;孵化的仔魚外形酷似柳葉,稱為柳葉鰻,順著黑潮漂到台灣、中國、韓國及日本陸棚後,變態為透明的玻璃鰻;接著進入河川入海口聚集,此時因身上出現黑 色素故稱鰻線。

鰻線游入河川中、下游成長到了黃鰻階段,游回大海前還要再經歷第二次變態,變成銀鰻,才是開始成熟的成鰻。此時牠不再進食,開始游向出生地,也就是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西方附近產卵場,繁殖下一代。

鰻魚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河口及河川的水質,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韓玉山指出,河川水質汙染、沿海溼地消失、大量興建水壩與攔砂壩,是破壞鰻魚棲息地的主要殺手,當沒有足夠量的成鰻游回大海產卵,鰻苗當然會越來越少。

以口湖為例,除了工業廢水、家庭廢水,更有麥寮台塑六輕的排汙,養殖戶蘇永雄忿忿不平地說:「從事農漁牧的農戶是最弱勢的,至少政府也該管管汙水的排 放!」韓玉山直指鰻魚銳減元凶是台灣的河川汙染,這項危機全台幾乎無一倖免,中南部河川更是汙染嚴重。據環保署水保處二○○七年起公布台灣汙染最嚴重的河 川,前三大依序是台南境內的二仁溪、鹽水溪與高雄的阿公店溪。其中全長才六十五公里的二仁溪,就有半程遭嚴重汙染,生活廢水、養豬廢水、工業廢水充斥著河 川。在這樣魚屍遍處、水色濁黑、臭氣沖天的河川中,鰻魚苗如何能夠健康成長?

除了水質的汙染,還包括了人類為了經濟拓展而長期漠視的原因。隨著都市發展,廣建河堤、攔砂壩等防砂土入溪或崩塌的水泥建物,早已破壞了原來棲息生物的生 活環境,幼鰻無法正常地溯河而上長大。簡單來說鰻魚的致命殺手就是人類,只是人類都把鰻魚減少怪罪生態環境改變、氣候變化。

除了鰻魚的滅絕危機導致價格高漲外,台灣的養殖戶還受到非法走私的重擊,腹背受敵,也面臨整個行業遭到殲滅的危機。

在月黑風高的午夜,一條偷偷出海的漁船上,走私客手提一只皮箱,裡面裝滿一袋袋活蹦亂跳的鰻魚苗,打入了氧氣和冰塊,全都要賣到日本去。

不只從海上走私,大膽的走私客甚至為了速度改搭飛機闖關。去年底桃園機場查獲一名吳姓男子將約二萬尾、價值約二六○萬新台幣的鰻魚苗,夾藏在託運行李內闖關。這只是冰山一角,每年十月開始的捕鰻苗季,就是偷渡的旺季。

日本也受到鰻魚苗減少衝擊,價格大幅上漲。日本農水省統計,二○○六年鰻苗的平均交易價格是每公斤二十七萬日圓,但前年開始捕不到鰻苗,去年漲到每公斤八 十七萬日圓,今年價格還會飆漲,預估可能高達每公斤二百萬日圓。以前一尾二、三十新台幣的鰻苗,現在日本喊到三、四百新台幣,許多人因此把鰻苗直接走私賣 給日本人,賺取更高的收益。

學者疾呼:三項措施救鰻魚蘇永雄說,好的、健康的仔苗賣去日本,台灣養殖戶只得購買大陸鰻苗。經長途密閉的航行環境來台,原本就品質不佳的大陸鰻苗更是一 點生氣都沒有,「我們窟裡養的是植物鰻,養也無路用!」望著始終迎不進鰻苗的大水窟,蘇永雄欲哭無淚地挖苦自己:「我在養水啦!」原本就逐年減少的鰻苗, 如今又被中途攔截直接賣到日本,鰻魚養殖戶空有水池,卻面臨無魚可養的困境。

蘇永雄不平地說:「漁民走私鰻線出口,政府執法不力,難道眼看著養殖戶叫天天不應?我買六尾鰻線一千多元,一公斤成本一千多元,與外銷日本成鰻的價格差不 多,甚至更高,賣價都抵不回成本,根本無利可圖。但我還是要養,不然我何去何從?全都日本人買去養了,海巡署有任何積極查緝走私的作為嗎?」雙重打擊下台 灣的鰻魚養殖業大勢已去,落後於大陸、日本,僅勝韓國。今年產量更是創下空前新低,在各項成本高漲下,鰻魚養殖戶面臨存亡的關鍵時刻,以口湖七五○戶登錄 在案的養殖戶為例,今年實際上有養到鰻魚的只剩兩百餘戶,政府應有積極作為化解這場生態危機。

為了讓鰻魚產業永續經營,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自一九七六年起在台灣各地採行人為放流措施,放養種鰻,希望藉由良好的棲息地放養,幫鰻苗生長「開源」。

但光這麼做仍不夠,韓玉山呼籲還要「節流」。每尾種鰻,一次可產下百萬顆卵,但漁民在河川的出海口使用小型定置網或蛇籠捕撈,連要從河口入海的野生種鰻也 抓走,每公斤以五、六百新台幣賣給日本大客戶,造成種鰻劇減。鰻魚議題並非完全束手無策,韓玉山疾呼,禁止在河川捕捉尚未洄游出海、產卵的鰻魚,大量的子 代鰻苗才可望問世;保護棲地,讓鰻苗有成長的機會;加強禁捕管理以及嚴格查緝走私。如此三管齊下,才能挽救這場生態及產業危機,就看政府有無決心去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0

何必在意那些討厭的消費者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95
如果讓我投票評選最偉大的企業,那麼我會把其中很重量級的一票投給麥當勞。


  把票投給麥當勞有幾個社會層面的原因,這家公司讓那些青澀的年輕人有初次接觸社會的機會,並且告訴他們工作應該有計劃、專注、懂得團隊合作;那麼低的工資還能讓員工們保持自信;並且它還以便宜的價格提供給人們味道還不錯並且衛生的食品。


  除了這些,最重要的一個理由是,麥當勞創立57年來只有兩個季度出現過虧損,而且從未出現過年度虧損。


  對於一個餐飲連鎖企業,這個紀錄其實是非常難的—這種餐飲企業一般的發展規律是它們在擴張期會出現虧損,因為那時候開新店使得管理營銷費用上升,往往 會讓這些餐飲企業喘不過氣來,而擴張達到飽和後它們的盈利增長很快就會停滯;但如果這樣的企業不著急擴張,又會只能因為有個好廚子而賺點小錢,之後就是慢 慢等著擴張起來的大企業收購。


  在這個買方的零售世界裡,那些花十五塊錢就以為自己是上帝的客戶實在難對付,而且隨著社會的所謂長尾化,他們千奇百怪的要求正在變得更複雜。如果一個投資者正準備尋找一家—只投資一家—可以長期投資的股票,不如乾脆放棄那些生產的產品要面向複雜的零售市場的公司。


  很多有價值的公司其實隱藏在那些所謂B2B的公司中,也就是那些為公司客戶做服務的公司裡,這些公司能比那些零售公司更有價值原因大概就在於那些零零碎碎的消費者實在「太討厭」了。


  而B2B服務公司一般來說,它們和僱主公司間有很強的粘性。一個公司已經確定把某個服務外包給另外一家公司,如果不是服務公司出現重大問題,或者服務品質非常差,兩家公司解除服務關係是挺不容易的。


  這裡的原因一個是這種服務程度比較深,如果換一家服務公司中間要花費很多時間,並且增加很多摩擦成本。如果被服務的是一家大公司,這種更換就更加困 難。很多超級公司會不在乎一些服務公司的收費,而更在乎這個公司的安全和穩定性,而且官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這些商務服務公司,對大多數人來講,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


  一個公司可能外包很多種服務,比如公共關係、人力資源、市場活動、快遞……哪種服務容易出現最有價值的公司?


  我從統計中獲得的經驗是,在公司中哪個工作是最令人敬畏的,那麼為這類工作服務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比較好,在我心中這類職位是財務,雖然我對以前遇到過的財務人員印象都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管工資啊!


  如果投資一家很不錯的審計公司或者是財務數據服務公司,將是投資者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17

揭秘Zara的大數據:把消費者聲音化成數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566.html

【導讀】Zara平均每件服飾價格只有LV的四分之一,但是,打開兩家公司財報,Zara稅前毛利率比LVMH集團還高,達到23.6%。

把消費者聲音化成數字

走進店內,櫃檯和店內各角落都裝有攝影機,店經理隨身帶著PDA。當客人向店員反映:「這個衣領圖案很漂亮」、「我不喜歡口袋的拉鏈」,這些細微末節的細項,店員向分店經理匯報,經理通過Zara內部全球資訊網絡,每天至少兩次傳遞資訊給總部設計人員,由總部作出決策後立刻傳送到生產線,改變產品樣式。

關店後,銷售人員結帳、盤點每天貨品上下架情況,並對客人購買與退貨率做出統計。再結合櫃檯現金資料,交易系統做出當日成交分析報告,分析當日產品熱銷排名,然後,數據直達Zara倉儲系統 。

收集海量的顧客意見,以此做出生產銷售決策,這樣的作法大大降低了存貨率。同時,根據這些電話和電腦數據,Zara分析出相似的「區域流行」,在顏色、版型的生產中,做出最靠近客戶需求的市場區隔。

以線上店為實體店的前測指標

2010年秋天,Zara一口氣在六個歐洲國家成立網絡商店,增加了網絡巨量資料的串連性。次年,分別在美國、日本推出網絡平台,除了增加營收,線上商店強化了雙向搜尋引擎、資料分析的功能。不僅回收意見給生產端,讓決策者精準找出目標市場;也對消費者提供更準確的時尚訊息,雙方都能享受大數據帶來的好處。分析師預估,網絡商店為Zara至少提升了10%營收。

此外,線上商店除了交易行為,也是活動產品上市前的營銷試金石。Zara通常先在網絡上舉辦消費者意見調查,再從網絡回饋中,擷取顧客意見,以此改善實際出貨的產品。

Zara將網絡上的海量資料看作實體店面的前測指標。因為會在網絡上搜尋時尚資訊的人,對服飾的喜好、資訊的掌握,催生潮流的能力,比一般大眾更前衛。再者,會在網絡上搶先得知Zara資訊的消費者,進實體店面消費的比率也很高。Zara選擇迎合網民喜歡的產品或趨勢,果然在實體店面的銷售成績,依舊亮眼。

這些珍貴的顧客資料,除了應用在生產端,同時被整個Zara所屬的英德斯(Inditex)集團各部門運用:包含客服中心、行銷部、設計團隊、生產線和通路等。根據這些巨量資料,形成各部門的KPI,完成Zara內部的垂直整合主軸。

Zara推行的海量資料整合,獲得空前的成功,後來被Zara所屬英德斯集團底下八個品牌學習應用。可以預見未來的時尚圈,除了檯面上的設計能力,檯面下的資訊/數據大戰,將是更重要的隱形戰場。

有了大數據還要迅速回應、修正與執行

H&M一直想跟上Zara的腳步,積極利用大數據改善產品流程,成效卻不彰,兩者差距愈拉愈大,這是為什麼?

主要的原因是,大數據最重要功能是縮短生產時間,讓生產端依照顧客意見,能於第一時間迅速修正。但是,H&M內部的管理流程,卻無法支撐大數據供應的龐大資訊。H&M的供應鏈中,從打版到出貨,需要三個月左右,完全不能與Zara兩週相比。

因為H&M不像Zara,後者設計生產近半維持在西班牙國內,而H&M產地分散到亞洲、中南美洲各地。跨國溝通的時間,拉長了生產的時間成本。如此一來, 大數據即使當天反映了各區顧客意見,無法立即改善,資訊和生產分離的結果,讓H&M內部的大數據系統功效受到限制。

大數據運營要成功的關鍵,是資訊系統要能與決策流程緊密結合,迅速對消費者的需求作出回應、修正,並且立刻執行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32

路透停止向高端客戶提前發佈消費者數據,交易量如期驟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903

湯森路透宣佈不再向高端客戶提前發佈湯森路透/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數據之後,上週五,在該數據發佈前一刻,跟蹤標普500指數的股票交易量驟減。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anex提供的數據,SPDR標普500ETF中的2000只活躍交易股票在每月兩次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數據發佈之前換手量劇增。在過去幾個月,路透的高端客戶,如高頻交易機構、銀行,向路透付費得到提前兩秒鐘公佈消費者信心數據的服務,並在這兩秒鐘內進行大量交易。根據六月華爾街見聞報導,多方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指數發佈之前交易量出現暴增。

上週五,類似的情況沒有發生,市場顯得平靜(見下圖)。

 

自從2008年來,湯森路透的高端用戶向其每月支付數千美元,以此取得提前發佈的消費者信心數據並進行超高速的交易,之後普通路透終端用戶能在EST 9:55 am得到數據,而對於一般市場參與者,在EST 10:00 am才能看到數據。

紐約州總檢查長對此次向高端客戶有償提供提前的市場數據一事進行了調查,震動了整個金融數據行業,該行業規模現已高達250億美元。一位美國參議員也表示將密切關注此事。華爾街見聞曾就此次調查進行了報導

該調查的起因來自於湯森路透和密西根大學的合作關係令人生疑。湯森路透每年向密西根大學支付超過100萬美元參與數據彙編。今年4月,湯森路透的一位前僱員因向聯邦調查局檢舉路透提前發佈數據的行為而遭到不公正的解僱。紐約總檢察長領導的投資者保護局(Investor Protection Bureau)正仔細審查此事是否違反「馬丁法案」(美國紐約州證券法律)。

除了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數據,路透社向所有用戶提前2分鐘提供多項經濟數據,包括Markit PMI數據,而芝加哥商業景氣指數則被提前3分鐘發佈。過去20年間程序化股票交易的快速發展使得提前獲得經濟數據變得極其有利可圖,即使其中提前量只有毫秒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