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次看懂大數據的威力


 

早晨,一打開門,一台無人飛機已經降落在門口,這是購物網站寄來的包裹,裡頭是你孩子下個月的尿布,和老婆的電動牙刷刷頭,這是你正想下單的產品。

開車準備去上班,汽車秘書顯示出不塞車的路線,並順便通知:「偵測到本月開車里程數低,所以保險公司剛把保費調降三成 。」

進入公司,一打開電腦,一封e-mail通知你,從今天起你要調整職務了。因為電腦根據你的薪資、績效和產業趨勢計算,你應該「轉型」到新專案單位。

下班後打算去參加例行的紅酒聚會,才叫車、還沒開口,司機已經知道你要去哪。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亞馬遜(Amazon)、通用汽車(GM)、微軟與出租車公司Uber,正在做的事。

這些改變,都源自於大數據(Big Data)。現在,正是我們搞懂這個似懂非懂趨勢的最佳時機。

原料:人類的一舉一動打卡足跡、購物紀錄,變挖不完的金礦

大數據,顧名思義。當我們使用Google搜尋資料、刷信用卡、使用手機、上臉書打卡、上網購物??,所有的行為就構成了數據資料,自動上傳到網路上的資料庫內。專家從這些巨量的資料中找出關聯性後,商人就能推測出我們下一步想買什麼,醫生可以預測我們何時會生病,汽車維修商比你更早知道,你的車何時會故障。

有關大數據的傳奇陸續傳來。上半年,德國隊靠它擬定戰術,贏得世界盃冠軍;現在,面對伊波拉疫情,全球政府也是靠它,結合飛機航線加上手機移動資訊,去預測疫情的蔓延地圖,以做出防範。

《經濟學人》說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美國歐巴馬政府定義它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石油」,是「挖不完的金礦」。

連台灣今年最熱的議題:機器人與物聯網的崛起,也跟它有關。顧問機構麥肯錫直指:「到了二○二五年,它是支持物聯網、機器人等十二項、商機高達三十三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零二十兆元)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工具。」

但,此時此刻我們該好好認識它的原因是,全球百大企業,已經準備好了,要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簡言之,這不只是個科技變化,而是預告: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是我們的荷包,都將迎來一場革命。

提煉:全球廠商都準備淘金從賣飛機到賣玩具的,都靠大數據賺錢

萬聖節前夕,我們飛往美國,走進田納西州,見證一場盛會。

這場盛會,是全球資料倉儲龍頭,也就是大數據龍頭廠商天睿(Teradata)所舉辦,一週內,在這個擁有八萬二千座農場、以生產農牧產品著稱的美國南方大州裡,湧進四千多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商業人士。

從波音、寶僑(P&G)、eBay、華納兄弟、全球最大商務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福特汽車、7-Eleven、奈飛思(Neflix)到玩具反斗城等,都名列其中;台灣方面,從宏達電到4G剛開台的遠傳、台灣大與銀行業者如土地銀行、彰化銀行,都沒缺席。

從製造飛機的到賣玩具的,所有人一起鑽研,如何靠大數據賺錢。例如有三億用戶的領英,已可透過用戶資料,與他們更換職業頭銜的軌跡,比使用者更快「算」出自己下一份想換的工作是什麼,這可以讓各企業提前「挖角」他們。甚至,企業主還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跟蹤有多少員工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以評估自己在業界的競爭力。《經濟學人》評論,它將掀起全球勞動市場革命。

「還有台灣的台積電,」天睿執行長科勒(Michael Koehlor)接受本刊專訪時說,連製造業也正在應用,它們透過大數據算出製造流程可能出現的瑕疵處,只要提升一%良率,跟對手三星比,就是能否爭取到數億美元訂單的關鍵。

就像當年的舊金山淘金潮一般,不同領域的人從四面湧來,只是這次淘的「金」,是看不見的數據。

即便我們走回台灣,也看到統一超商忙著計畫用人臉辨識技術,掌握每個客人的真實面貌;雖然印刷廠被視為夕陽產業,但全台傳單、名片印刷市占超過四成的健豪印刷廠,卻一口氣要徵八個擁有碩、博士學歷的大數據系統工程師。

「不做大數據,企業恐怕無法存活!」科勒的結論,有點驚悚。但根據麥肯錫的預測,擁抱大數據的零售業者,能比同業多出六成獲利,優勝劣敗,確實將因此定出。

效能:比傳統抽樣調查準聽數據的話,老闆下決策不再憑直覺

為什麼所有人都選擇此時擁抱它?

一個關鍵數字,可以說明一切。人類幾十年來都在創造資料,但是,過去兩年來,人類創造的資料量,占人類史上總資料量九成。

大量數字集結,改變人類有史以來做決策的邏輯。以前,我們透過抽樣與樣本調查,去推測後續可能發生的事,用直覺做決策。

現在,我們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就像一個一個「情報發射站」,隨時把你我的資訊發射出去。瞬間,廠商可以看到所有消費者的樣貌與喜好,不再需要樣本與抽查,因為整個「母體」的資訊一次浮現。

你我,都是個獨立的數據「製造商」,平均下來,我們一個人現今創造的資料量,相當於三百二十座全世界最古老的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資料規模。

足夠龐大的母體,讓廠商預測準確度,越來越高。

美國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因此擁有「預判發貨」的能耐,能在你下單前,就把貨物準備好發貨。該公司的判斷依據,除了你過去的購物清單、搜索紀錄、心願清單,以及滑鼠停留在商品頁面上的時間外,其透過累積逾三億用戶的交易資料,讓它能精準推算,跟你類似喜好的消費者買了什麼,而這很可能也會是你想買的商品。

目前,在亞馬遜網站中,有三分之一的購買行為,都是因系統推薦而成立。

顛覆計程車產業的叫車服務商Uber也宣稱,它可以在上車前就知道你要去哪裡,準確率達七五%。因為它建立了一套演算法,把超過三千名舊客戶的乘車路線,包含上下車地點、搭乘時間、最常去哪裡等資訊,都做了「標籤」,藉此推算出乘客準確的下車地址。

齊全的母體資料,讓廠商的淘金路徑越來越多。

例如,當我們的汽車都有電腦後,保險業者就可以從電腦儲存的數據看出,這位使用者常跑的路線、開車習慣(煞車和踩油門頻率)、零組件耗損程度等,提供客戶保單價格。愛飆車的,保單價格會提升,保養次數多的駕駛,則可享有低價保費。保單規格從現在的幾種分類,驟增為成千上萬種。

停車場業者可以從車輛數據看出最好的設點位置,因為它會顯示,這個城市的車子,最常在哪裡繞圈尋找車位;家電業者會搶著跟汽車商買數據,因為最理想的狀況是,當車子往家裡路線開的訊息上傳時,家中冷氣已經準備好打開,電鍋自動啟動,等著主人回來吃熱騰騰的飯。

在本刊專訪《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的眼裡,大數據,已成為未來企業除了人才與設備、土地外,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進化:變企業和國家「隱形資產」阿里巴巴靠它創8.8兆市值,美國靠它救經濟

這個在財報的資產負債表裡看不見的「隱形資產」,價值有多驚人?剛創造全球最大購物日的阿里巴巴集團,就是最好的例子。

攤開阿里巴巴的財報資料,截至今年九月底,其設備等有形資產約人民幣八十六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三十六億元),但其市值卻高達新台幣八兆八千億元,這中間兩百倍的差距,多數是大數據的價值。

國際法人看好它,就是因為它掌握了五億用戶的消費習慣與金錢實力。掌握這些資料,它可與基金公司合作,個別推薦基金;能自己當銀行,小額貸款給消費者;當一般銀行要花兩週徵信,該集團不用一分鐘就能做出評價,壞帳率還比其他銀行低。

「大數據應用將是驅動美國經濟成長的動力,應視為國家新資產。」白宮報告也直指它對美國的重要性。

挑戰:亦邪亦正的存在它能讓人致富,也可能變隱私小偷

廠商看到的是淘金機會,但這對我們的影響極為深遠。先談生活,我們將因大數據而享受便利性。以前,不論男女身高,一種病症大概就是吃同一顆藥;但未來,藥廠可以追蹤你的病史,打造一顆你專屬的藥,不再出現用藥過度或過少的問題。當然,你的隱私權也就此一去不回。亦正亦邪,是它最好的形容詞。

再談工作, 第一百一十頁的革命表就透露出,它會挑戰我們現有工作的價值。如《富比世》(Forbes)以「華爾街的叛徒」為文,報導三十歲的納德勒(Daniel Nadler)所開發的「選股搜尋引擎」,可讓大家像用Google搜尋一樣,找出會漲的股票。「分析師將失業」、「對沖基金優勢全失」是媒體們對此事的評論。

我們的財富也可能洗牌,投資市場的風向球正改變,掌握最多「資訊流」的公司,市值不斷提升。在中國,阿里巴巴市值是國內第一大石油公司中石化的一.九倍;在美國,才掛牌兩年多的臉書,因為其每個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十三億,現在市值已遠高於豐田汽車、可口可樂。

不管喜歡或反感,巨輪已在滾動,我們只能選擇以更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它。

當公司的人資長有一天被電腦取代,決定我們何時該升遷、偵察出我們何時會職業倦怠(惠普已實行);當電腦跑出的數字遠比人類推測準確,我們的直覺判斷與決策,還有意義嗎?

這是麥爾荀伯格最常被挑戰的問題,但他卻告訴我們,接下來大家要比的,正是人的想像力、冒險力與雄心壯志。假設當年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僅靠大數據去推算客戶要什麼,得到的答案也只會是「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汽車」。

大數據,就像當年的指南針、現在的望遠鏡跟雷達,它是幫助我們看更清楚的工具;但能否在大數據時代中航行更遠,取決於人的想像力與冒險心。認識它、了解它,態度對了,你就有更多勝出機會。

【延伸閱讀】它們能「算」出你的下一步!

下週要買的日用品、下一季喜歡的衣服??

現在,當我們滑手機、上網搜尋,甚至刷卡血拼的同時,就在製造大量數據。

而專家與企業們,透過這些數據「挖掘比對」,能做到的事,遠比你想像的多!

■星巴克算出你想在哪喝咖啡利用數據平台,請當地合作夥伴填入附近零售商圈、車站及人口分布圖,決定在哪裡開店

■美國航空推薦你會埋單的機票將1億名會員分類,設計個人化產品和廣告郵件,網站點擊率增加2倍,每年挹注營收數百萬美元

■Uber知道你想去哪裡追蹤乘客慣去地點,預估搭車目的地,準確度已達75%

■亞馬遜知道你購物車少了什麼取得「預判發貨」專利,能預測你將買什麼,在你下單前就備好貨,確認訂單後就寄出包裹

■Zara知道你適合穿什麼在紐約旗艦店每件衣服植入RFID,蒐集客戶試穿資訊,用以開發新品與改善用戶體驗,幫助增加30%銷售量

■Google預測流感何時發生結合線上搜尋趨勢,準確預測流感,可提早示警;比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早7~10天

■Netflix推薦你會迷上的電影分析觀眾習慣與評價,用以製作或推薦影片,自製劇《紙牌屋》被稱為「數據革命」的代表

■DHL規畫不塞車路線從社群網站、天氣預報、新聞等抓取資料,分析是否有龍捲風、罷工活動等,決定是否重新規畫寄送路徑

■惠普算出你會職業倦怠蒐集35萬員工薪資、工作評價、調職情況等資料,算出「離職風險」,省下員工離職成本達3億美元

■花旗給你會賺的投資組合引進超級電腦,幫客戶分析最佳投資商品與建議,引起華爾街與銀行界跟進

■BMW知道你車子何時會壞管理汽車數千項設定,能預警客戶提前維修車輛;每年省下3,000萬歐元維修成本

整理:顏瓊玉、蔡靚萱、莊雅茜

【延伸閱讀】大數據為何暴紅?

■2年來,人類創造的數據量,占過去總和的90%

■現在,1分鐘內人類製造了:Google搜尋29萬9,520次臉書按讚339萬2,740個e-mail寄出2億2,1180,570封蘋果App Store下載4萬1,210次Google Play下載8萬0,340次

■2020年,數據量會比2010年大50倍,將有500億個互聯設備在蒐集數據

■2025年,物聯網、機器人等12項產業商機約新台幣1,020兆元

資料來源:《大數據》、麥肯錫、顧能、《華爾街日報》、Cisco、objectivity、Penny Stocks、wirpro

整理:顏瓊玉、蔡靚萱

【延伸閱讀】它讓那些行業更有競爭力?

2020年預估前5大大數據受惠產業

■零售業生產力提升率(%):49商機(億美元):96

■顧問業生產力提升率(%):39商機(億美元):50

■航空業生產力提升率(%):21商機(億美元):43

■建築業生產力提升率(%):20商機(億美元):42

■食品製造業生產力提升率(%):20商機(億美元):34

資料來源:《大數據》、麥肯錫、顧能、《華爾街日報》、Cisco、objectivity、Penny Stocks、wirpro

整理:顏瓊玉、蔡靚萱

【延伸閱讀】它如何幫人類變更強?

以前:抽樣調查樣本1/1000,不夠精準》現在:一次看透整個母體

以前:只能線性推論因果關係》現在:事物之間的關係全面串聯

以前:依賴專家解讀,主觀來下決定》現在:數據告訴你該做什麼決策

資料來源:《大數據》、麥肯錫、顧能、《華爾街日報》、Cisco、objectivity、Penny Stocks、wirpro

整理:顏瓊玉、蔡靚萱

【延伸閱讀】從小黃司機到華爾街分析師,飯碗都受到威脅!

■Coursera→家教老師

全球最大線上教育平台,擁750萬用戶,能算出學生常錯的問題、犯錯原因為何,依個別狀況調整課程順序;越來越多學校要求學生在家上網上課,實體課堂僅練習與討論。BBC說它將掀起教育革命!

■餘額寶→基金經理人

分析支付寶3億用戶資料,精算其消費、現金使用習慣等,1年內吸金人民幣5,410億元,竄升全球第4大貨幣基金

■Uber→計程車司機

追蹤乘客慣去地點,預測乘客搭車目的地,2014年6月預估市值182億美元,改變300年計程車產業的規則

■選股搜尋引擎→股市分析師

讓大眾像使用Google搜尋一樣,找到下一檔會漲的股票,衝擊分析師專業。《富比世》稱發明者30歲的納德勒為「華爾街的叛徒」

■運動感測器→足球隊教練

今年世足賽,德國隊讓球員穿上裝感測器的球鞋和護具,蒐集踢球瞬間速度、衝刺次數等資訊。未來運動界最值錢的教練變成了電腦

■LinkedIn→獵人頭專家

分析全球3億多用戶,算出他們下一個想跳槽的工作,供企業挖角人才;《經濟學人》說它引發全球勞動市場革命

■常春藤入學保證班→求學顧問

前對沖基金分析師馬振翼創辦,用數千名曾被常春藤名校錄取與拒絕的學生檔案,研發一套演算法,包括學生高中成績、課外活動、移民背景等,算出學生錄取率並給建議,要價新台幣1,800萬元

整理:顏瓊玉

【延伸閱讀】當隱私變賺錢工具,世界需要新規則

一個擁有一百二十萬個抑鬱症患者服藥訊息的數據庫,每個名字賣九.五美分;一個擁有九十萬個性障礙患者名單的數據庫,每個名字賣十八.五美分……。

這是《彭博商業週刊》一篇討論美國人隱私權價值多少錢的文章,所揭示的「報價」。當大數據時代來臨,美國已出現一千四百多家「數據經紀公司」,正在販賣我們的隱私;為了更精確的投放廣告,美國企業二○一二年共花費約七十億美元購買個人資訊。

這將造成二十一世紀的資訊大亨崛起,就像是十九世紀的鐵路大亨跟鋼鐵大亨一般,現在掌握你每天的行程(行事曆)、交友圈(通訊錄)、生活內容(電子郵件)甚至是工作秘密(雲端硬碟)的Google,成為最需要提防的壟斷霸權。

我們很難脫離大數據的生態圈,因為這是享受免費服務的代價。但是不代表我們不能有作為,根據麥爾荀伯格的說法,就像二十世紀各種財務資料大量湧現,因此出現會計師和審計師,現在,應該要有專業的演算專家身分出現。當我們感覺到隱私被不當侵犯時,可以請教專家,甚至上訴爭取權益。

當隱私被剝奪,成為商人獲利材料,麥爾荀伯格認為,我們不是只有束手無策這條路,現在,是建立新規則的開始。

(文●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42

一次看懂 全球虛擬貨幣大戰

2014-12-29 TCW 從線上寶物、紅利點數、比特幣到支付系統,千種的虛擬貨幣被使用,但它會掀金融恐慌,或是讓人致富?作者從遊戲社群學術專家地位出發,帶我們用新角度看待貨幣。 到二○○三年為止,「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一詞運用的範圍仍相當有限,賭場籌碼與航空公司的常客飛行里程數(frequent flyer miles, FFM),可以算是虛擬貨幣;線上遊戲的遊戲「金幣」也是虛擬貨幣的一種。過去,許多人試圖建立虛擬的e現金體系(e Cash system),卻全部失敗。但過去十年來,情勢有了變化,開始出現大量的貨幣創新與貨幣擴張的現象。現在,虛擬貨幣的經濟規模,已經比現實中許多國家的經濟規模來得巨大。 任何關於貨幣的討論,都與商人如何交換價值脫不了關係。貨幣其實是一種支付系統,目的是為了讓人快速而便利的進行交易。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數位貨幣的確使價值移轉更為流暢。以臉書的支付系統為例,臉書的應用程式開發者可以為自己的App創造任何種類的貨幣。假設有人製作了一個遊戲,或許遊戲使用的貨幣叫「呆幣」(sillie),你玩遊戲時可以不斷的累積「呆幣」。但你也可以用美元直接向遊戲開發者購買「呆幣」。 虛實並存,新貨幣時代來了 創造通用貨幣似乎成了普遍的商業手段。顯然,下一步就是將這些貨幣連結起來。這些連結如何實現,由誰來促成連結,都將影響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成長與國家力量。對於未來將如何發展,我們只能猜測,但目前我們至少可以提出幾個重要資訊。虛擬貨幣並非全新的現象,獄中的犯人會以香菸做為貨幣。你的祖母也許曾收集過綠郵票(S&H Green Stamp) ,將這些郵票貼成一本,可以用來兌換烤爐或縫紉機。一九二○年代初,德國馬克就像遊戲貨幣一樣。南方政府債券在一八六二年還是真實貨幣,到了一八六六年就成了遊戲貨幣。野貓貨幣(即民間貨幣)的出現──這種貨幣往往具有極大的彈性與力量──似乎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人們開始對於「貨幣是什麼」與「貨幣的目的」產生興趣。 過去幾個世紀的趨勢與現在相反,人們傾向於貨幣種類越少越好。經濟學家與貨幣政策權威一直相信,如果世界只存在單一形式貨幣,那麼經濟會發展得更好。 現在出現了大量未經管制的新貨幣,問題就出現了。我們是否要反轉趨勢,不再追求單一的全球貨幣? 此外,我們還有其他需要擔心的事。要如何管制數位價值移轉系統?有人能做得到嗎?如果有人自行發行貨幣,法律可以起訴他嗎?民眾如何靠虛擬貨幣賺錢?我們能否預測數位價值移轉系統的發展?如果我們要為未來的經濟做好準備,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管理,政府該向遊戲商學習 這一連串的發展,顯示至少有兩項具體的政策建議需要提出:必須劃定界線。在虛擬社群與真實社群的制度之間,並不存在自然的、技術的或經濟的界線。我們甚至沒有理由將「真實」與「虛擬」對立起來。因為「虛擬」也是真實之物。真實與虛擬的經濟同樣都在網路上運作著。雖然一般基於方便,總會用「真實」來指涉實體的經濟,用「虛擬」來指涉社群網站上的經濟,但這種區別只是概念上的,並非實際存在。 然而,我們也必須牢記,這兩種經濟可能有著不同的「目的」。遊戲經濟與市場經濟有著完全不同的目的:前者是為了娛樂,後者是為了銷售。兩者之間的區別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兩者不同的貢獻。 遊戲是為了讓我們快樂;如果我們從遊戲中獲取的所得,像真實所得一樣必須課稅,我們還快樂得起來嗎?市場經濟是為了銷售,如果銷售的利益像遊戲所得一樣不用課稅,那豈不是太不公平?因此,必須根據制度目的定出界線才行。 測試政策。其次,虛擬貨幣的出現為公共政策揭示了一條新的決策途徑。虛擬貨幣的誕生,必須在發展過程中經過反覆的測試。遊戲公司不可能未經測試就推出新產品。當某個虛擬貨幣獲得重視時,通常這種貨幣已經在遊戲的實際運作中經過數千次的修改與增補。政府應該學習這種做法。隨著公共政策與社群媒體發展之間的界線日趨模糊,政府可以嘗試在實際施行之前,先在虛擬世界測試政策的可行性。(本文摘自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35

一次看懂美國 聯準會如何運作

2015-04-20 TCW
 
 

 

Fed 由哪些人組成?① 為防止權力壟斷,保持獨立,採合議制② 主要有7名理事(governor),由美國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目前缺額2名③ 總統提名其中1人為主席(現任葉倫,前任即柏南奇),任期4年,可連任④ 另6名理事任期長達14年,不得連任⑤ 轄下有12家地方聯邦準備銀行(以下簡稱分行),各設總裁及理事,提供即時資訊和民情

怎麼做貨幣決策?① 最重要決策組織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由12人組成,決定聯邦基金利率,調控資金借貸成本② 每年召開8次例行會議③ 表決時1人1票,為「記名投票」,主席通常投給原本已居多數的一方

* 召開FOMC會議● 固定班底8人:Fed主席、6名理事、紐約分行總裁● 輪替成員4人:由紐約分行以外的11家分行總裁輪流

如何制定利率?如果調高利率,通膨、就業率會降低,導致蕭條;如果調降利率,通膨、就業率升高,卻可能泡沫化。因此須召集會議,視市場變動調整,以維持平衡

當利率上升 ↑

就業率下降↓(企業利息負擔重,賺錢變難。可能容易倒閉,更不想招募員工)

通膨下降↓(民眾不敢花錢,東西開始跌價。恐引發通縮甚至大蕭條)

當利率下降 ↓

就業率上升↑(企業貸款容易,開更多公司,大舉招募員工)

通膨上升↑(錢變薄,物價高漲,恐引發資產泡沫)

聯準會的由來:1907年華爾街崩盤後,出現銀行倒閉潮,為統整美國金融體系,1913年成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聯準會或Fed),地位等同中央銀行

■ 操作手法:① 公開市場操作、調控存款準備率、非傳統貨幣政策如QE等② QE使Fed資產負債表擴大,到去年底總資產約新台幣141兆元,創歷史紀錄

■ 主要目的:① 降低失業率② 穩定物價

■ 執行單位:① 由紐約分行執行,方式包括購買或賣出公債、抵押債券等②每年獲利均須上繳國庫,2014年Fed上繳約新台幣3兆元,創歷史紀錄

【同場加映】柏南奇如何操作QE?

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

■ 透過訊息管道:官方談話,決定利率預測值■ 透過投資組合管道:買進公債、抵押債等產品QE1 2009年3月18日,買3千億美元公債、7,500億美元房貸抵押債券(MBS)、1千億美元政府擔保機構債券QE2 2010年11月3日,買6千億美元公債QE3

● 2012年9月13日,在失業率改善前,每月買400億美元MBS

● 2012年12月12日,每月加碼買450億美元公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60

關鍵圖解》產值是IT三倍,從搖籃到墳墓一網打盡 一次看懂生物經濟

2015-01-14  TCW

時代》雜誌:5年內,全球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

預估產值近500兆元,是資通訊硬體(泛IT)3倍!

2020年全球近9成人口皆可上網,泛IT發展飽和,將難有爆發性成長!

●為什麼它會出現?因2030年地球總人口數達83億人,將有生存危機!

●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因它能提供更多活下去的解方!.透過生物技術結合電子、電腦、軟體、網路、通訊、材料等.能與各產業如醫療、健康、農業、工業、能源、環保、生態等結合.未來它將滲入你我生活各層面

●未來這3大產業,在台灣含金量最高(2020年台灣生物經濟產值預估)

1. 醫療健康:讓人活得更久1.7兆元說明:透過處方、病人的行為紀錄、遺傳數據、長期健康結果比對分析,做出最有效與安全的治療。

2.農業:解除食安問題6,000億元說明:生物分子篩選工程助人吃得更有機能性,如有抵抗力、不怕寒冷等。新保健食物是由植物或海洋萃取物生產,而非化學原料組成。

3.工業:告別髒氣體7,000億元說明:人類開車是用微生物提煉的燃料,因此PM2.5會消失。

未來世界,它將無所不在

遺傳工程將預判你出生該吃什麼藥才不會生病

石化燃料消失,你呼吸的空氣中沒有PM2.5

你待的企業,使用的是清潔製程,不會有職業傷害

你使用的手機,每一個零件都可回收再利用

基因篩選取代基因改造工程,不用擔心吃到基改牛肉或黃豆

癌細胞轉移解密,標靶性化療對症下藥,治療癌症不再痛苦

整理者 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8

實用圖解》水貨能賣嗎?刮傷扣幾元? 一次看懂!我的舊手機值多少錢

2016-08-01  TWM

不要的手機若能有好歸宿,消費者也受益,的確是經濟又環保的好事。

不過,根據遠傳電信估計,二?一五年台灣銷售八百五十五萬支智慧型手機,僅約三十萬支透過電信商、通訊行收購,或藉由網路交易方式銷往國內、外二手機市場。

也就是說,台灣一整年賣出的智慧型手機,最後流向二手機市場的比率只有三?五%,超過六成消費者寧願把舊手機放家裡占空間,也不拿去回收或賣掉。

台灣大哥大客戶開發暨手機行銷處副處長褚晏成也表示,不知道該怎麼賣舊手機、擔心個人資料外洩,則是降低消費者回收意願的主要原因。

舊機跌價速度快,平均兩週到一個月變動一次價格,不同品牌保值程度也有差。外觀、功能是否完好,更影響回收價格,我們一次整理二手機估價方式與避免個人資訊外洩方法,以及買二手機不可不知的檢查重點,提供讀者參考。

買方》拿到中古機,

5步檢查不可少

1.確認來源

是否為台灣銷售的手機,如果是海外購買,可能無法提供原廠保固

2.核對身分

每支手機都有一組IMEI碼,就像手機的身分證,若輸入「*#06#」顯示的IMEI碼和機身、外盒、保修卡不一致,很可能是改裝機或贓機

3.檢查外觀

是否有嚴重刮痕、破損,注意機身邊緣有沒有撬痕或變形,避免買到拆解過的手機

4.測試功能

檢查有無浸水,螢幕顯示以及相機、喇叭、通話、上綱等功能是否正常

5.清除資料

確保賣家清除個人資料,若有輸入密碼,須逐一解開

賣方》二手機估值,3步教你自我檢測

第1步:判來源

如果是水貨 -5000~5500元

恐有「鎖機」情形,無法更換本國SIM卡,恐須額外負擔解鎖費用,業者也可能不回收

第2步:看外觀

機身彎曲 -7500~8000元

若嚴重彎曲呈現凹狀,業者可能不回收

螢幕外觀

輕微刮傷 -1000~2500元

部分破裂 -3500~4000元

第3步:測功能

開、關機 -15000~17000元

無法正常開、關機,若主機板故障,業者可能不回收

通話、網路 -4500~5000元

無法通話、收不到訊號,若主機板故障,業者可能不回收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